开发与建设

2024-07-20

开发与建设(精选11篇)

开发与建设 篇1

当前, 我们各项工作的开展都是围绕经济建设进行的, 档案管理也不例外。我国的档案管理逐渐从传统的实体管理向档案信息化管理发展。档案服务职能从行政服务向社会化服务转变, 如何努力开发档案资源使档案管理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笔者试就如何认识档案管理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服务谈几点拙见。

一、转变思想确立档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理念

在传统的观念中, 人们对档案管理的认识停留在档案管理工作就是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鉴定、归档、保管和统计上, 至于档案的开发利用也就是供有关人员和部门的查阅上。因此, 多年来的档案管理一直是封闭的, 内向的。我们应该承认, 档案工作中的确有收集、整理、搬搬运运、取取送送、抄抄写写等简单重复的劳动, 虽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档案管理也由原来的传统模式向信息化、数字化转变, 但这仍是档案管理技术层面上的东西, 如何将档案管理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由其职能被动性服务向主动性服务转变, 经济价值和其他社会价值的产生由间接向直接转变。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在思想理念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 要实现这一转变, 就要求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 无论是各级档案部门的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的一线职员都要解放思想, 勇于创新, 克服因循守旧, 墨守成规, 看摊守业的思想, 要敢为天下先, 敢于变革,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二、努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谈到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 很多人就谈到要提高档案人员的责任意识, 敬业精神, 以及要求档案人员要掌握先进的管理操作技术, 熟悉档案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步骤, 掌握各门类档案, 各种载体档案的管理方法等等。这些还仅仅是档案管理技术层面上的东西, 是一个档案管理员基本素质的要求。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和档案管理技能的培训, 这些要求已经基本上得到解决。笔者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 档案管理人员无论是领导层还是一线的管理人员仅仅具备这些条件是远远不够的, 作为一个能够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档案管理者, 要把档案管理溶入整个社会管理之中, 把档案开发利用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除了具备上述基本条件外, 还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及其他领域的知识, 科学运营的头脑, 开放创新的思维, 前瞻的、长远的目光等等。

三、如何找准档案管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结合点

要找准档案管理开发利用和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结合点, 就要分析哪些档案或哪类档案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 如何把档案管好、用活, 把死档案变成“活资料”。档案资源十分丰富, 有历史的、科技的, 涵盖了地质、矿产、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名人传记等等, 在这些档案资料中不少资料可能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多年来档案管理的封闭性不被人所知而束之高阁, 不能实现其应有的经济价值。如地质档案, 里面可能详细地介绍了当地的矿产资源,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会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如科技档案是由生产技术应用与管理、基本建设、科学研究活动中产生和使用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转化而来, 是反映科学技术、经济建设真实面貌的原始记录, 也是科学技术的重要存在形式之一, 它们对地方经济建设和生产技术都有着重大作用;还有民俗文化的历史发展与形成为旅游资源的开发、景点的建设与丰富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些档案资源都是经济发展的宝贵财富, 要开发和利用好这些资源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能把档案管理工作停留在收集整理上, 要用经济的眼光来看待。一是向党委、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 引起领导层的重视, 二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地方资源的性质, 制定可行的方案提供给有关部门甚至形成联动机制, 建立经济一体开发机制, 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当然, 档案资源的开发不能泄露国家秘密, 对保密性档案内容要严格保密, 既要严守国家秘密, 又要充分利用档案资源, 管好、用活。总之, 如何把档案管理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这是一个新课题, 无论从理论上, 还是在实践中都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和探讨。

摘要:本文论述了新时期档案开发利用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提出要转变思想、提高素质、找准档案管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结合点。

关键词:档案,开发利用,经济建设

保护与开发并重、促进生态建设 篇2

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两者是同步进行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我县地下矿产资源较丰富,近年来特别是依开采石油、天然气为主。但是随着石油、天然气大面积开采,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给当地人民生产、生存、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在2012年,榆林市提出按照“开发一块、绿化一块”的开发与治理的要求,推动了全市企业开发与治理生态环境的路子。

1 近年来我县能源企业绿化造林情况

(1)我县在2010年,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征得企业同意,实施了第一年能源企业绿化造林,长庆石油企业缴纳绿化费400万元,异地造林1190亩,实施在我县乱井子林场红卫营林区;定边采油厂采取自主造林,投资200多万元,在油区(贺圈镇五兴庄村)营造油松、侧柏、紫穗槐等1000亩。

(2)2011年,我县实施“万棵大树绿化县城活动”,企业投资630万元,投入县城万棵大树绿化活动。

(3)2012年,结合榆林市“三年植树大行动活动”,我县县委、县政府结合在定边县采油(气)14个企业下达绿化造林总任务1060万元,折合造林面积10000亩,经检查核实完成了造林任务1280.9万元,折合造林面积12800.9亩。

2 结合几年来能源企业绿化造林,特别是2012年企业绿化造林,总结了能源企业造林好的做法

(1)领导重视、科学规划

各采油(气)企业能始终坚持“开发一块,绿化一块”的原则,将绿化造林工作列入常规工作之中,有领导、有部署、有安排、有监督、有计划、有步骤推进绿化造林工作。同时能把任务具体到井场、站点、道路上,切实将矿区绿化造林工作落到了实处。同时各企业对绿化造林做到有规划实施方案,并能专门邀请林业专家,到绿化现场对油区道路、井场绿化工作进行了科学规划、合理设计,确定适宜的绿化树种,制定科学严谨的施工方案。例如定边采油厂实施造林过程,对井场和道路下压部分,选择栽植刺槐、沙棘,用来绿化固定边坡、路基,保护路面;油区道路沿线和井场,以栽植杨树、柳树为主,易活、美观大方;生产一线生产生活基地等重点绿化项目,栽植油松、龙柏、刺柏等常绿乔木和红叶李、榆叶梅、日本樱花、月季等二十余种观赏树种,并点缀花冠草,形成了步步见绿,处处有景的绿化格局。

(2)资金投入、科学支撑

各采油(气)企业投入充足资金用于绿化造林,如长庆采油八厂,县政府下达绿化造林任务80万元,但是实际投入110万元用于绿化造林,切实以“建设一个油田,改善一方环境;修建一座井站、增添一片绿色”的路子推进油区绿化,改善生态环境。同时有的企业能应用科技支撑提高造林成活率。如采用八厂,建设综合性试验基地,选择适生树种、草种,先综合性实验培养,掌握生理特性,然后大面积推广造林。在造林过程中通过采用硫酸亚铁改良土壤,造林时使用生根粉,造林后喷洒防蒸腾剂、挂营养液等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

(3)加强管理、增强管护

为了能使绿化造林任务按时完成,并能保障成活率,各采油(气)企业对于绿化造林采取合同制承包造林,要求绿化施工队必须具有国家机关部门颁发的三级以上园林绿化资质,同时通过油田公司和各企业审查认定,并要有技术资金,管理经验,才能参与绿化造林。对于各企业辖区绿化造林地块、站点、道路的树木、草坪管护任务分管落实到每个职工,明确养护要求,同时成立绿化协会、花卉协会等办法,充分调动职工参与绿化管理活动,有效地提高企业职工爱绿、护绿的意识。

3 能源企业绿化造林刚刚开始,在组织、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抚育管护措施跟不上。通过我局检查验收,各采油(气)企业造林经费投入了,任务完成了,但开采油(气)企业绿化造林地块处于山区或沙区,一是抚育管理措施跟不上,降低了造林成活率,二是管护措施不到位,道路两旁有的林木被车压或被人拔掉苗木。

(2)能源企业绿化造林管理机制跟不上。

各开采油(气)企业虽承担了县人民政府下达的绿化造林任务,但是有的企业在完成绿化造林任务时速度缓慢,配合积极性不高,我县出台了《定边县能源开采企业造林绿化试行办法》管理促进各开采油(氣)完成绿化造林任务,但是管理机制措施还是跟不上管理要求。

4 为便于进一步加强能源企业绿化造林成果,提出了几点建议

(1)能源企业绿化造林规划能否实行双向管理,由能源企业申请,要求林业部门统一规划的企业,林业部门统一进行规划设计。企业需自主规划设计,由企业完成规划设计,但必须报林业部门规划作业设计,这样便于检查验收。

(2)每年能源企业绿化造林结果,以县委、县政府组织进行通报,进行选优评差,促进各企业更好更多地完成绿化造林任务。同时建议县委、县政府对于不能完成绿化造林任务的,甚至既不完成绿化造林任务也不交纳绿化造林费用的企业,在开采油(气)井征用井位上采取一定管理措施,便于督促企业在绿化造林工作上有一定的觉悟。

我校体育馆建设与开发利用 篇3

1 体育馆的建筑设计风格与要点

体育馆就是体育比赛和训练馆, 我院体育馆将建设功能定位在满足体育比赛和体育训练。武体体育馆于2009年启动设计方案招标, 招标要求明确体育馆应具有三大功能;体育比赛与训练、集会、文娱演出。大学校园内的体育馆一般来讲是校园的标志性建筑, 体育馆既具有体育馆公共建筑的共性一体育建筑特性, 又具有个性一校园文化特征。因此, 我院基建办邀请了四家单位竞标, 最后由西南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师黎佗芬的方案中标。

体育建筑与住宅、办公、商业等建筑非常不一样, 主要是方案要求一定创新, 由于体育建筑是大空间的建筑, 所以建筑体型结构比较复杂, 在交道流线上要考虑多入口、多出口, 技术上多学科融入, 科技上高水平等诸多方面, 所以建设师在方案构思的过程中要考虑全面, 所有问题要考虑到, 体育馆总建筑面积13500 m2, 比赛馆座位总数3996, 其中固定座位2776个, 活动座位1220个, 体育馆按照达到承办第二届全国智力运动会单项赛事标准设计, 并考虑综合使用要求。

2 体育馆的功能体现

新建体育馆具有便利性、专业性、综合性。便利性是指体育馆的位置靠近学校门口, 方便社会团体、居民对体育设施的使用, 是选址的布局的关键所在;由于人们对于体育运动场馆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 综合性现代体育馆建设不仅兼顾篮球、排球、体操教学、训练、比赛等日常使用, 对群众体育活动开放、娱乐等综合功能的考虑越来越多的融入体育馆设计及建设;在新建的武体体育馆中, 考虑到学校的长远发展, 综合性要考虑举办大型体育赛事, 同时对社会的文艺演出及与其它体育设施、校园环境、总体布局相一致。综合体育馆工程地点位于校大门口处, 一层地下室为篮球训练馆, 比赛馆位于中间, 与训练馆连通, 方便运动员到达以及平时使用。比赛馆与训练馆之间的联系紧密, 既有独立的空间, 又方便到达, 可分可合, 满足场馆赛事与球类等教学、训练、比赛的要求。比赛馆在在收起活动看台后还能满足日常活动、训练、教学的要求。综合体育馆设裁判室, 检录室, 运动员休息室, 建设平面布置使房间满足功能多样性的需求, 可满足篮球、排球、体操等多项体育竞赛项目的要求, 例如新闻发布室可以用作学生活动开会, 运动员休息室可用作演员化妆室, 比赛等侯室也是演员休息室, 比赛场地既可满足各类球赛的要求, 场内灯光设计既可满足比赛灯光要求又有对主席台的面光, LED显示屏设计成全彩屏, 既可满足体育比赛的比分显示, 又满足文娱演出以及大型会议的全彩色图像显示, 空调设计方案考虑了热泵型中央空调与分体空调相结合, 场地内采用热泵型中央空调, 而周边辅房采用分体空间, 学生日常在辅助室内活动仅需开启使用分体空调设备, 即满足各种功能需求。

3 体育馆的结构和基础设施配置

体育馆的底层有四个出入口, 北侧是大型会议的观众出入口, 西侧是贵宾出入口, 南侧是工作人员出入口, 东侧是运动员、裁判出入口。而观众席上的人员则均从二层平台进出。出入口功能清楚, 人员分流, 进出便捷。另外解决好当活动看台缩进时主席台上人员如何走到场地中的问题, 该馆解决的方法是将活动看台中的一个活动带单独设置, 并对着主席台。这样即使活动看台不伸出, 主席台人员也可以方便到达场地内。装饰设计中特别注意颜色的搭配、装饰材料的选用, 没有用精装修, 全部简装。该馆重视建声设计, 墙面全部使用建声材料。弱电视频监控采用德国博士等进口材料, 扩声系统采用英国进口声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LED平面显示屏靠场地两侧设置, 屏幕较大7 m长、4 m高的彩色显示屏, 面积56 m2。电子显示屏的LED管相当重要, 为了保证必要的色彩和清晰度, 宜慎重选择。LED管考虑的因素有像素形式、封装形式、物理像素间距、亮度指标。

体育馆的消防设施必须设置喷淋系统, 当屋面有一定高度时, 喷淋系统还必须用上、下喷淋这种方案时, 线、管布置较多, 大大破坏了铝合金屋面的美观性。而且发生火灾时, 喷头较高, 灵活效果也不佳。经过调研, 采用水炮系统取代喷淋系统。该系统在内场两侧各安装一个体积小的水炮, 火灾发生, 消防系统可以迅速将水炮对准火苗, 喷射水栓灭火。

4 体育馆资源管理与利用

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和开发必须以体为本, 多元发展, 多业并举, 努力提升综合效益。所谓以体为本就是要紧扣体育场馆这一体育行业独有的, 能够发挥体育自身功能的基础性资源, 积极组织赛事, 吸引群众健身, 开展体育培训, 发挥本体功能。“多元发展”“多业并举”是不变体育场馆主动功能的前提下, 加强商业功能开发, 积极开展休闲娱乐, 文化旅游, 商贸会展等相关产业的综合开发利用, 为体育馆的良性发展创造条件。主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面向社会, 多搞大型活动和体育竞赛, 提高体育的社会影响力, 扩大社会关注程度。二是面向群众, 充分利用已建成的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 不断满足各层次人群的体育健身, 休闲娱乐需要。三是面向训练, 切实改善基层业务训练条件, 为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做贡献。四是面向市场开展多种经营, 深化无形资产开发, 加大对场冠名权、户外广告、场馆内广告等无形资产的开发力度, 保证国有资产属性开发功能不变的前提下, 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充分发挥场馆的集聚、辐射、引导、布局作用, 积极打造以场馆核心的体育产业集聚区, 实现产业互补, 多业并举, 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场馆在充分保障训练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基地产业发展整体规划, 有效利用场馆设施资源, 推进基地化、特色化、规模化发展。学校体育设施是全社会共有的资源, 理应资源共享, 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设施在提供社会体育服务, 满足教学训练开发需求方面的作用。

5 体育馆资源的开发利用策略

我校体育场馆经营部门要科学系统地对外经营, 要努力采取多种经营经手段, 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有偿服务。比如在校园网建立体育健身、康复诊断综合服务网页, 成立体育俱乐部, 举办培训班, 提供健身指导, 开展健身咨询等方式, 积极吸纳更多的社会人员到学校来参加锻炼, 还采取“以体为主, 多种经营”的策略。在以体为主的前提下, 开展多种营, 以体养体, 多业助体, 例如出租场地给其它单位举办运动会, 举办文艺晚会等, 各重点院校还可利用学校知名度, 吸引社会力量联办高水平运动队, 组织一定规模和水平的体育竞赛, 从中获得一定收入。加强对外交流, 借鉴科学合理经验。我校场馆开放经营应注意与兄弟院校和其它公共体育场馆的联系, 通过参观和学术交流的形式进行关于体育场馆开放问题的探讨总结, 取长补短。利用信息资源共享, 可以到先行开放的高校进行实地考察, 也可学习其它非高校的场馆的经营管理的成功经验, 积极参加学术论坛, 区域性的座谈会等形式以促进我校体育场馆开放走向完善和成熟。在全民健身日益普及, 健康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的社会环境下, 我校体育馆实行开放经营既符合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 也给高校自身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会。

6 结语

在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也必须要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规律, 从功能需求和资源开发的角度进行全面的考虑, 在为师生提供更广阔的活动空间的同时, 也要促进体育场馆的市场化发展方向, 从而通过科学的经营为高校增加收入, 促进高校的持续发展。

摘要:将我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和高水平体育赛事相结合, 是我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一种新的探索模式, 坚持以体为本, 多元发展, 多业并举, 努力提升综合效益。我校体育馆实行开放经营既符合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 也给我校自身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会。

关键词:高校体育馆,管理开发与利用

参考文献

[1]管文丽, 王海源.试析德国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开发与利用[J].中国学校体育, 2007 (2) .

[2]何芳雄, 胡金慧.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探讨[J].山东体育学报, 2007 (3) .

[3]崔杰, 张健, 胡斌.高校奥运场馆体育馆赛后运营模式初探[J].低温建筑技术, 2007 (1) .

[4]钟天朗.体育经营管理——理论与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5]曾涛.体育建筑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交通建设与扶贫开发研究 篇4

“>交通建设与扶贫开发研究2007-02-10 16:48:0

5交通建设与扶贫开发研究

我县是“八七”扶贫攻坚时期国定贫困县,同时,又是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通过全县人民七年的艰苦努力,全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乡村公路建设更是成绩斐然,七年来全县共修通个村的扶贫公路,公里,通车里程达公里,公路密度达公里/百平方公里,面对新一轮的扶贫开发工作,公路建设仍然是扶贫开发工作重中之重,同时,它也仍然是遏制贫困的有效载体和扶贫开发的先导。为此,笔者试将交通建设与扶贫开发做一个尝试性的探讨,以飨读者。

一、交通建设在扶贫开发中的地位

与作用

“要想富,先修路”。这一发展定律长期以来铭刻在广大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心里,这也是广大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迫切愿望,实践证明,修通了公路的乡村经济发展速度明显高于不通公路的乡村,公路建设已经成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的“瓶颈”,加强公路建设对进一步做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交通建设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起着巨大推动作用。

长期以来,贫困地区由于受到基础设施建设的制约,其经济发展速度十分缓慢,首当其冲是公路建设的发展滞后,导致了贫困地区的通电难、通水难、通邮难、看病难、读书难、婚配难等一系列社会性难题。交通困难,一难变万难。尤其是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运进运出的物资多,运输量大,采取人工运输,既不能促证时间,又无形地增加了建设投资。年,水田坝乡政府决定全面整修青

蒿峪水库,因公路不通,水泥、沙子都必须在距工地公里以外的山下用人工往上背运。在整个施工中,先后组织劳动力人,共背运水泥吨,沙子吨。水田坝乡菜园村年修建校舍时,先后背运钢材、水泥、沙子,预制专吨,全村年平投工个,屈原镇五指山村架设高压输电线路时,每根价值元的水泥电杆,从公里以外的宜昌运到村附近的公路边,运营仅元,而从公路边抬运公里到施工地,个强劳动力需用天时间,如出钱请人抬,则需抬运工资元。可见公路的潜在价值在贫困地区显得尤为突出。

如今,这些地方的公路已经通到了村域,拖拉机、农用车已经能够开到农户的家门口,农民也再不需要肩挑背驮,从根本上改变了群众买难、卖难的状况,农民看上了有线电视,安上了程控电话,贫困地区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得到长足进步。

二交通建设对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环境,加速群众的思想转化起着巨

大促进作用。

市场经济离不开商品流通,而商品流通必须依靠交通来实现。因此,没有交通的发展,发展市场经济也是一句空话,更谈不上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水田坝乡不通公路的村有个(合村前),年该乡个村共出售粮食吨,油料吨,柑桔吨,牲猪头。这些农产品从农户家里到收购点,主要的运输方式就是肩挑背驮,运输工具就是背篓、打杵和扁担。这既需要大量的人力,也需要大量的时间。“要想富,先修路”在这里一再得到印证。凉台河村五组农民向元志,年全家卖粮食吨,卖油料吨,卖牲猪头,加之购进生产生活资料,全年有天在肩挑背驮跑运输。在公路不通的地方,农民卖猪更是有苦难言。在郭家坝镇熊家峪村(老村),农民出售牲猪,要抬运公里,来回要大半天时间,组村民姜廷祥,年喂了一头重斤的大猪,出售时请了个人抬运,抬运到收购点时因时间过长,猪已半死不活,最后被作为病猪降价多

元出售,从此后,姜廷祥再也不敢喂大猪了。高山烤烟产区的老百姓对公路的认识是最深刻的,如果路不通,就不能解决燃料的运输,烤制的烟也无法卖出去,现在烤烟区的群众对修路的积极性是最高,主动性是最强,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修通公路、养好公路是其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贫困地区群众已经吃够了交通不便的苦头,看到城镇上的人们上下班、进出城都能够坐车,买东西也不需要肩挑背驮,思想上对公路建设的认识更加明朗、更加迫切,贫困群众想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愿望更加强烈。

三交通建设为贫困地区与较发达地区的沟通与发展起到了桥梁与纽带作用。

贫困地区由于长期受到交通的制约,造成了当地群众信息不灵、沟通不畅,使得对外界的事物知之甚少,掌握和运用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十分有限。周坪乡钟山村距乡政府所在地有公里,对外只有一条年维修过的软桥,已年久失修,数次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因交通不便,该村近年来未出售过一头猪。周坪村是周坪乡政府所在地,该村有一个小地名叫烽火山的地方,海拨多米,当地群众到集镇办事、购物需走个小时的山路,年纪较大的老年人只记得国家领导人还是华主席,他们对外界所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更不用说其它的信息了。公路的修通,从很大程度上加强了贫困地区与城镇的沟通与交流,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使得贫困地区的群众对知识、信息的获取量进一步得到增强,对外界事物的了解程度进一步得到扩张,对生产生活资料的交换进一步得到畅通。交通建设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显现。

二、贫困地区交通建设与扶贫资源的关系

年底,我县接受了省、市有关部门关于我县整体解决温饱的验收。验收结果表明,最突出而又直观的问题就是全

县村通公路与脱贫的标准差距较大,同时,在乡村公路管理方面,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交通建设与扶贫资源的关系表现得日益突出。

一贫困村地区群众的迫切需求与交通建设资金的不平衡性。

截止年底,全县还有个村不通公路,不通公路的村主要集中在水田坝、屈原、泄滩等乡镇,尤为突出的是水田坝乡,全乡还有个村不通公路,同时,全县在已通公路的村中,还有个村只通村域,没有通达“村中心”。但是,贫困地区群众想修路、盼修路的迫切需求与有限的公路建设资金形成了不平衡,年全县扶贫公路建设资金只有多万元,但公路建设项目的投资达多万元,资金不足成为公路建设的主要障碍,加之工程投资过大,国家投入的资金又非常有限,因而影响了项目建设的质量度,形成了一些断头路、低等级路、不能发挥效益的路,从而造成了公路的使用效益差。如水田坝乡龙潭湾村,是一个有平方公

里版图面积的大村,年从外村接线只修公路公里,通达本村村域,但距村中心点仍还有公里,而且公路的等级还很差,目前,全村仅有几个农户受益,多数村民只能“望路兴叹”。

二公路的科学合理布局与地方组织盲目实施的不一致性。

自年代初,农村实行包干责任制,农户“各挣各的钱,各种各的田”,不经过主管部门设计、批准,就擅自三户一群,五户一伙往自家修“蛐虫川路”,因而出现了规划设计不理想,线性差、路基差,等外级路多,使用效益低下等现象。据调查统计,在全县现有乡村公路中,能走“”型货车的仅占%,能走平头柴大型货车的仅占%,能走低底盘车的仅占%,同时,还有少数村甚至不作任务规划设计,不科学安排施工,修“断头路”、修“关门路”。如屈原镇天门垭村,三年前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公路“三材费”万元,先后组织群众投工多个,从村内向外兴修公路公里,因未作规划设计,无法与村外公路接通,到今仍是一条村内封闭公路,倘若政府主导高标准进行公路建设,势必造成一些不良因素:一是要销毁原已修建但不合等级标准的路;二是各项补偿费用过大。如青苗损失,经济林损失等;三是破坏了地表植被,造成水土严重流失。

三贫困地区人力资源与公路建设管理的不规范性。

在贫困山区,乡村公路兴修难,而养护维修更难。加之,部分村由于自身经济实力不强,班子战斗力较弱,致使项目资金不能全额用在公路建设上,对公路建设资金存在挤占、挪用的现象,导致公路建设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同时,部分村干部存在“等、靠、要”的落后思想,“给钱大干,没钱不干”,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不仅使公路的建设速度滞后,而且使公路的养护维修无法得到正常运行,因山区公路稳定性差,且因环山而线路长,因而公路的养护维修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如

水田坝乡现有乡道公里,每年正常养护维修需资金万元,但交通主管部门只能补助万元,按规定在统筹提留中只可列支万元,每年还有万元资金缺口无法落实。乡道养护维修困难多,而村道养护维修难度更大。两河口镇白鹰观村(老村)是一个只有人个劳动力的小村,但全村有村道公路公里,每年维修养护需投工多个,劳平负担个,由于资金紧张,公路养护任务很难落实,因而多数路段基本无人养护,导致部分乡村公路质量差,沿路到处可见水沟不通、涵洞堵塞、路面低洼不平的现象,尤其是一遇大雨,车辆行驶更为困难而公路的运行质量和效益都很差。郭家坝镇大金坪村(老村)翻修校舍时,需在外地购运砖瓦,因公路质量差,运输成本高,每块砖运费高达元。每块瓦运费高达元。

三、贫困地区交通建设的对策与研究

我县是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即将面临一系列发展机遇,基

础设施建设还将是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大力抓好以公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培植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撑点,是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有效载体。面对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贫困地区交通建设任重而道远。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保公路建设良性发展。

今后乡村公路建设要严格按照“,晴雨行,村中心”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在具体实施中,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施工管理,杜绝新修等外级公路和“断头路”,不断加强路网建设,努力提高公路的使用效益。同时,乡村公路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要围绕产业化基地配套公路建设,要重点通向资源丰富的地区和旅游景区,要大力提高公路的等级,使公路路网建设走向市场化,将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使其发挥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要围绕改善社区结构配套公路建设,社区结构的改善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又一重大举措,把高

寒偏远山区居住分散的农户通过搬迁集中安置到人户集中的地区,从根本上改善生产生活环境。这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人们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降低扶贫成本,节约投资,提高效益,能够有效地促进法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制定政策,多方筹资,确保公路建设正常启动。

贫困地区公路建设难度大,投资大,单靠乡镇村自身很难解决,必须争取各个方面的重视和支持。因此,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将各部门的公路建设资金捆绑起来,并视其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扶持标准,统筹安排,包干使用。各相关部门要主动让利于民,积极配合,搞好服务,发展计划局、交通局、扶贫办等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公路建设资金,各乡镇村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采取群众集资的方式搞好公路建设。

三强化制度,规范管理,确保公路建设发挥效益。

乡村公路要认真落实好公路养护责任制,因地制宜,采取分段义务养护、村民承包养护、组织突击养护、直接受益人临时养护等方式,逐步推行按公路通过的责任山、责任田所属户主为责任人的养护责任制,不断提高乡村公路的运行质量和使用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确保建设一段,成形一段,发挥效益一段。通过规范管理,努力实现“乡镇柏油路,村组四级路,的村、的户通公路”的目标。

四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确保公路建设有序运行。

贫困山区的公路建设工程难度普遍较大,未通公路的村大多山高陡峭,地势险峻,工程投资概算巨大,且在短时期内无法实施。如屈原镇北沱村距乡政府所在地公里,但由于大山阻隔,修通这段公路需投资多万元,该村面积大,人口多,村内生产生活资料能够自行解决,也不适应实施整体搬迁,要修通该村的公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工期相当长,但该村的投资能够解决个村的交通问题,各项投入也是其它村的倍。针对这种情况,只能按照“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先贫困村,后一般村”的原则进行操作,从而保障公路建设在整个项目建设中能够有序运行。

五竣工验收,审计结算,确保公路建设规范管理。

基于就业导向的课程开发与建设 篇5

关键词:就业导向 课程开发 建设

一、引言

根据高职教育办学定位,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一是面向各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的一线岗位,毕业后大部分学生从事银行一线临柜业务操作;从金融业务发展看,金融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为客户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各家银行临柜业务岗位已全部转变为柜台综合服务,对学校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是高职金融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训主导型课程,在教学中突出对学生的业务知识、业务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努力提高学生对银行柜台业务的综合处理能力,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度。

基于上述原因,学院金融保险专业开设了《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并对课程进行开发与建设的研究,以进一步完善课程整体框架与课程的实训体系建设,增强课程教学效果。

二、《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开发建设目标及内容

(一)课程开发建设目标

通过项目的开发和实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业银行柜台组织形式、柜员的基本技能操作、综合柜台业务的主要管理规定、现金业务、存款业务、贷款业务、银行卡业务、结算业务、代理业务等基本规定和业务规程。

项目的开发建设,形成培训的相关资料:1、编制形成银行各项柜台软件使用手册。2、开发出商业银行柜员基本职业能力培养、个人存款业务处理、个人贷款业务处理、个人支付结算业务处理、个人代理业务处理、个人外汇业务处理、电子银行业务处理、商业银行柜面突发事件处理、金融综合业务技能练习等九个银行综合柜台业务操作模块,形成实训教材。3、开发、编写出适合学生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训练使用的案例集。4、形成适合实训项目培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5、准备相关银行综合柜台专用材料、工具。6、制定形成银行综合柜台业务的相关规章制度[1]。

(二)课程开发建设内容

1、课程内容的开发与建设

基于工作任务划分模块,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整个课程由九大教学模块组成。构建了以金融保险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以模块化教学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按照银行一线柜员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实施“模块教学+项目训练+实践操作”分层叠加的教学模式:

(1)教学内容模块化

基于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工作任务划分模块:商业银行柜员基本职业能力培养、个人存款业务处理、个人贷款业务处理、个人支付结算业务处理、个人代理业务处理、个人外汇业务处理、电子银行业务处理、商业银行柜面突发事件处理、金融综合业务技能练习等九个银行综合柜台业务操作模块,教学形式完全采用项目模块导向的案例教学。

(2)实训教学过程与银行柜台业务对接

实践教学中紧密结合商业银行柜台实务操作,针对学生动手能力弱的问题,侧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依托模拟银行、金融综合实验室进行各项业务训练,通过银行综合业务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校内实训在仿真的职业工作环境中进行

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必须要有职业工作的环境,分院建立了模拟银行和综合技能实验室,购买了综合柜台业务的实训软件,可以完成现代商业银行业务处理系统模拟实训的全过程。依据商业银行临柜工作岗位业务操作的实际情况开发了金融综合技能实训项目,强化了学生对银行临柜业务处理的熟练程度。

实践教学具有以下特点:模拟职业环境,体验职业氛围;实训项目的操作便于学习掌握,与商业银行柜台业务的实际工作做到了无缝对接。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课程设计、实训方式和实训内容较好的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

此外与商业银行、信用社等机构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就业前进行实际临柜上岗实习。经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实训,学生可以熟练掌握各项业务的基本核算规程和基本技能,提高银行综合技能水平[2]。

2、课程结构设计的开发与建设

依据商业银行柜台业务操作的实际情况,建立银行柜台劳动组织和柜台业务管理、银行柜员基本技能 、银行柜台业务规范与服务、现金和重要单证业务、存款业务、贷款业务、银行卡业务、支付结算业务、代理业务、电子银行业务、银行柜台安全防范、综合技能实训等知识模块。开发了金融综合技能实训项目,该项目将本课程主要业务项目的具体操作点,作为单项的技能操作练习项目,强化了学生对银行临柜业务处理的熟练程度。

3、注重教学方式的更新

根据职业定位的能力目标,通过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理论归纳和社会实践和实习等教学方式结合起来,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通过基本业务实训,使广大学生掌握各项业务的基本规定和基本业务规程;通过基本技能实训和综合业务技能实训,使广大学生提高银行一线临柜业务操作能力,能很快适应银行临柜岗位的工作需要。

4、教材建设

在研究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制运行实际,收集整理分析各家银行培训教材的基础上,编写了《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模拟教程》,学生使用后反映教材体系合理、实用性强。

三、课程开发建设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一)课程开发建设特色

1、注重实训实践的教学内容安排:本课程按实训主导型课程进行改革,增强实训教学的比重,实践教学占比66%以上,课程内容安排紧贴岗位要求。

2、符合实际岗位需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训过程、实训环境真实感强。

3、行业专家参与的教学过程:本课程1/4课时有行业专家教学或辅导。

4、多元素构成的考核体系:改革传统的考试方法,注重教学过程的考核,建设完善实训教学考核体系:课程考核的分数比例为3∶3.5∶3.5,即平时成绩30%、实训考核35%、期末理论考核35%,体现了实训主导型课程的教学特点[3]。

(二)课程开发建设创新点

1、探索1+1+1(即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订单培养或个性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金融保险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银行业务模块化教学改革,使学生的素质、知识、能力更适应岗位和社会需求。

2、进行《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实训主导型教学改革,大幅度增加了学生实训课时,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成立课题组,进行“《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技能课程方案设计”课题研究,探讨商业银行一线临柜业务操作技能,强化对学生岗位动手能力的培养。

4、实行双证制,即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鼓励取得多项金融基本技能项目证书。

5、积极探索和实践“课证融合”,即课程与银行业从业资格证书结合。要求学生必须取得包括银行公共基础、个人理财、银行风险管理等从业资格证书。

四、课程开发建设效果

(一)对于教师而言

通过对课程内容、课程设计的开发与建设,在授课时使用基于项目模块的教材,使得授课过程既规范又有效。

(二)对于学生而言

通过在银行综合柜台岗位的角色扮演,使学生能够深入、全面了解银行柜台的基本业务模块,熟悉银行综合柜台软件,提高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和业务基本素质,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度。

1、在银行综合柜台实训项目中,引入银行综合柜台模拟软件系统。通过软件的使用培训,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一套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软件的操作。

2、项目开发的各个银行综合柜台业务模块,形成实训教材,学生可以利用教材进行银行各个柜台业务的操作训练,教师可以按照教材进行实训指导。

3、银行综合柜台专用材料、工具的使用,使得学生对银行柜台岗位有感性的认识,提高对这些材料、工具的使用熟练程度。

4、通过银行综合柜台相关规章制度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按照银行实际工作要求进行业务操作,有助于提高学生严谨的、踏实的金融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董瑞丽.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M]. 浙江: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2]黎贤强. 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张昌生.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会计之友,2011(9)

〔本文系浙江省高职教育研究会2013年研究课题“基于就业导向的课程开发与建设——《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项目模块开发研究”成果之一〕

刍议城市街头绿地的开发与建设 篇6

城市街头绿地的开发与建设已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 小游园、小景点、小绿地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呈现, 如据《武汉晚报》报道, 到2010年底武汉市共建成“三小”绿地368片, 面积257.3万平方米[2]。这些绿地现已成为城市中一个开放的“大客厅”, 既能满足城市人群日常散步休闲、锻炼身体的需要, 又能承担减轻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等功能。

1 街头绿地开发与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街头绿地形成的途径和特点

街头绿地是因新城开发和旧城改造2种不同的途径而形成的。新城开发形成的街头绿地多只注重形象功能而弱化了使用功能, 往往以大面积绿化和观赏性植物种植为主, 缺少必要的场地和活动设施;旧城改造形成的绿地在位置和形式上都与城市原有空间脉络紧密联系, 在城市的总体布局上不够科学, 但一般都临近居民生活区或商业服务区, 是人群集中和流动的场所。

1.2 建成后绿地设施人为破坏严重, 导致维护成本

增加

如在武汉的街头绿地可以经常看到有人随意践踏游园内的草坪;有人把小花园当成垃圾场;有人把树干当成健身器材练臂力;更有甚者攀折树枝花枝, 盗窃园林座凳和健身器材设施。其中六成以上都是因市民不文明行为造成不同程度的毁损。据管理人员介绍, 在正常情况下“三小”绿地每年每平方米养护经费只需8元, 但由于人为毁损严重, 致使每年投入的养护经费每平方米增加了20%[2]。

1.3 建设较为随意

建成的绿地大多数没有规范的名称, 且设计手法较雷同, 给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2 街头绿地开发与建设应坚持的原则

街头“三小”绿地散布于城市中各个角落, 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形象。设计者要因地制宜, 通过丰富的元素组合和多元的创作风格精心营造, 便其成为城市街景中的点睛之笔。

2.1 科学布局, 融入城市整体规划

街头绿地是城市的一张名片, 对其开发建设应提出更高的要求。设计建造者要根据城市景观结构现状, 结合功能区、人口密度、绿地服务半径、生态环境状况等需求进行科学合理地布局, 在城市总规划中做到规划、建筑、绿地景观三位一体, 将人工因素和自然因素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2.2 尊重历史与现状, 因地制宜

一座城市就是一部历史, 街头绿地的开发与建设也要配合其所在城市的背景, 结合不同场地的自然条件与周边的文化特性合理地利用原有景观要素, 并使他们发挥新的实用与审美功能, 再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进行创新设计, 把文化与景观巧妙地结合起来, 真正体现意境美的创作和体现出地域人群的文化底蕴, 形成思想与景观的共融, 避免在形式和风格上出现雷同单一的现象。如旧城改造来的街头绿地, 对有纪念意义的建筑、标志和古树名木等都要加强建设与改造;新城中的街头绿地也要因地制宜、因势而造, 保留原有的地形地貌和历史文化痕迹。

2.3 充分发挥其功能

街头绿地的主要功能是装饰街景、美化城市、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并为游人及附近居民提供休闲场所。

2.3.1 功能应以绿化为主

有效地利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使街头绿地在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减少噪音、保持水土等方面发挥作用, 通过不断改善生态条件来尽可能地发挥生态效益, 如小游园建设中要求绿化面积在80%以上。

2.3.2 视觉效果和审美效果

街头绿地是面向大众的景观, 必然在不同时间、空间都会对人们产生不同的景观感受, 设计者在景观处理上要着重于景观的动态连续观赏, 形成连续的景观变化, 运用视线的流动创作出特色鲜明的城市街景。

2.3.3 使用需求

设计建造者在开发与建设前, 应对街头绿地周边使用人群、活动方式和时间等加以调查和研究, 以便规划和设计。如根据周边人群的调查情况来合理设置儿童乐园区、娱乐休闲区和休闲健身区等。

2.4 遵循适用性与经济性

建设节约性园林是当前园林建设的两大主题之一, 在进行街头绿地开发与建设时也应遵循。如选用植物品种时应以乡土树种为主;户外座椅尽量选用大理石或不锈钢制作, 少用甚至不用木制品。

2.5 坚持建、管结合的长效机制

建成的街头绿地人为破坏严重、管理难度增加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也是社会公德有待加强的一个重要表现。在开发与建设时, (1) 要结合所处地段的特殊性进行人性化的合理规划与设计, 如园路的设计、垃圾箱的配置等; (2) 要加强日常性的维护与保养; (3) 通过宣传警示牌等进行正面引导。

3 街头绿地开发建设发展方向展望

3.1 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统一布局

街头绿化地开发与建设应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 统一布局, 不能采取完成任务式的填空办法来弥补城市中的空缺。街头绿地的规划设计, 应坚持以营造景观为先导, 注重生态设计与功能服务并重的指导思想, 把握好生态、景观和功能三者和谐统一的设计理念。

设计建造者在景观营造上, 要充分融入当地历史文化为内涵的素材, 体现地方风格, 反映城市风貌;在生态设计上, 合理应用植物的生态学特性来体现可持续发展观;在满足使用功能上, 通过配置方式和构图形式等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设计者在具体实践中, 要在满足观赏者的视觉和心理需求的同时, 注重从树种的选择、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引用等方面来体现地方风格, 反映城市风貌, 形成特有的城市文化。

3.2 充分挖掘街头绿地的经济潜力

街头绿地因位置特殊, 其高标准的养护和人为严重破坏等所产生的巨额养护费用给绿地的长效管理带来挑战。但街头绿地的位置占据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故设计建造者还可在这上面巧做文章深挖其蕴藏着的商业价值。如以石刻、石雕为载体对绿地冠名, 并将其冠名权出售;通过在醒目位置设立广告展牌出租等。

摘要:街头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具有美化城市环境、为群众提供户外文化活动场所等功能, 其开发与建设现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头戏。本文简述我国城市街头绿地开发与建设存在的问题, 提出开发建设中应坚持的原则是: (1) 科学布局, 融入城市整体规划; (2) 尊重历史与现状, 因地制宜; (3) 充分发挥其功能; (4) 遵循适用性与经济性; (5) 坚持建、管结合的长效机制。最后展望其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街头绿地,开发建设,基本原则,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园林基本术语标准 (CJJ/T91-2002) [S].北京:中国建设工业出版社, 2002.

基础实验网络平台开发与建设 篇7

关键词:基础实验,网络平台,模块化,资源共享

0 引言

黑龙江科技学院基础实验中心于2007年被省教育厅批准为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下设《大学物理实验》、《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以及《材料力学实验》三门课程。切实加强省基础实验示范中心内涵建设,按高标准开发建设内容充实,功能齐全,可操作性强,动态更新的网络教学平台,集中展示中心建设成果和我院基础实验人才培养特色,为更高级别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奠定基础。以达到推进我校课程改革,促进资源共享,构建优秀的基础实验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目的。

1 网络平台建设的意义

建设一个能够反映我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满足基础实验教学发展需要、使师生从中受益的网络教学平台在当前显得十分必要。基础实验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我校的办学定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我校提高基础实验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方式。网络教学平台在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应用型人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网络平台开发与建设

2.1 网络平台的设计[1]。

依据网络平台建设的目的,我们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构思:网络教学平台界面风格设计、网络教学平台内容设计、网络教学平台内容展示手段应用、教学多媒体课件开发及应用、可操作性、安全稳定性分析。

2.2 网络平台建设的原则利用我校现有的校园网,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节省投资。

平台以课程为重点,每门实验课程都具备独立的学习区、交流区、考试区、管理区。我们主要遵循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则[2,3]进行开发:内容充实原则、服务教学原则、操作简单原则、模块化原则、交互性设计原则。

2.3 网络平台的结构[4]。

本网络平台基于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角度,内容涵盖全部三门课程。本网络平台设置[教学文件]、[虚拟实验]、[网络课堂]、[教学指导]、[学术交流]、[教师队伍]、[课程建设]、[素质教育]、[拓展资源]和[资源下载]共计十个专栏,每个专栏均按三个实验室分别设置相应内容。

3 网络平台的特点

本网络平台从技术上看,兼容性强,功能全面,符合W3G标准,可以随时上传和修改内容,使用、操作和维护都比较方便。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追踪,我们自主研发的考试系统可监控学生的考试状况,对学生成绩进行分析,对某一试卷的学生考试情况进行分析,老师可以网上批阅,现场打分,即时、高效、快速。从内容上看,本网站是基础实验中心三门实验课程的一个立体集成,本实验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采取导学、热身、学习、活动、后测五步学习方式。本网络平台内容是实验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扩展,内容丰富、全面,动静结合、历史和现代结合,利于学生选择进行在线或下载自主学习和检测,充分体现了基础实验服务学生、服务专业、做大做强的教学理念。

4 网络平台的发展趋势

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劣不在具体功能的多少,而在于对实际需要的满足,即不是为开发而开发,是为解决问题而开发。开发的思路不是能够做多少或应该做多少而是需要多少,平台的开发需要了解教师和学生[5]。

4.1 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趋势不是单一化、综合性,而是有特色、多样性,以期更具针对性、适用性,向定制化方向发展。

4.2 网络教学平台的模块化、可拆装化是一个趋势。

一方面,授课教师可以择优组合,选择各个平台中好的、适合自己的部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平台自身的改进和升级,方便的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增、删、改。

4.3 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应注意到标准问题。遵循标准有利于优化组合,有利于资源的交换和共享,有利于系统的兼容性。

5 结束语

黑龙江科技学院《基础实验网络平台》是2009年下半年开始开发,10年2月开始投入使用。我们制作的课件《黑龙江科技学院基础实验网络平台》在“第十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荣获高教理科组一等奖(2010年11月)的好成绩。基础实验网络教学平台既是教师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又是师生互动、相互交流的平台。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学生都可以发布言论、评论、答疑,成为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与课后辅导的有力补充。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进行作业布置、学习指导。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上传作业,当然也可以进行问题讨论。我们基础实验中心每学年涉及到采矿类、机械类、土建类、电气类、材料类等近30个专业,3000名学生,学生、教师受益面广、覆盖面宽、能够引领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更深入开展,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本网络教学平台集中多种多媒体技术,可操作性强,建成后对我校实验教学网络化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龚鸣敏.精品课程网站模板建设平台的设计与开发[J].中南论坛.2010,4:36-37.

[2]练永华.试论高职院校精品课程与互动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建设[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2(6):158-159.

[3]李兆延等.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高等教育研究.2008,25(3):45-48.

[4]赵燕.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精品课程网站建设[J].江苏科技信息.2011,(3):30-32.

社区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发与建设 篇8

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比较落后, 多滞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时期”, 缺少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建设观念。在体制上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使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浓重的计划色彩与形式色彩, 在人才招聘、人才运用、人才培养和奖励机制等方面都无法适应目前改革发展的要求, 尤其无法与人才战略的要求相适应。因此, 一定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与建设工作, 调节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使人的进步与社会进步达到和谐并进。

一、社区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社区管理人员不够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社区的管理层不能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多数企业认为, 对员工进行培训与开发就是要支出大量的成本, 因此, 在严格控制成本的前提下, 首先要减掉这一部分费用。工作人员经过培训, 不仅仅能学到专业技能, 还能学到企业的管理制度、行为准则等多种知识, 使该企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但是, 部分企业不能认识到这一点, 管理人员通常认为工作人员获取专业知识与技能是个人的事情, 与企业无关。

2.人才招聘盲目, 存在着关系招聘现象。因为缺少人力资源的合理规划, 人才招聘上一味的追求高学历, 轻视招入人员的素质与能力, 很少思考未来的发展需求。能力与学历并不存在相关关系, 学历高的人特别是刚出校门的大学生, 由于实际训练与动手能力不强, 很难适应工作的要求。另外, 关系招聘现象普遍存在, 导致引进学历低、道德差、能力不强、没有进取心的人员,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力资源管理建设的困难。

3.人才使用上管理不足, 缺少系统性。在人才使用方面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检验、奖励等方面。在人才培训方面只重视企业自身的需求, 二忽略员工发展的需要。培训的方法及内容缺乏针对性。在检验方面, 仍然运用传统的考核方式, 轻视对素质和能力的检验, 远离了人才培养的目标;而在奖励方面, 方式较为单调, 不能完全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二、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与建设的思考

1.在确保发展战略的前提下, 制定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发展战略需要依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和可使用的资源, 为取得市场和长时间快速的发展, 对发展目标、完成目标的手段和方式进行总体规划, 是确定人力资源规划和其他计划的前提。在这期间, 需要根据自身的优点和条件, 编制出与本身特点相对应的发展措施, 在以后的人才培养中体现其应具有的特点和地位。人力资源的经济合理使用, 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本途径之一。不论是哪个企业, 人力都不可以投入过多, 各种生产因素的能力一定要对应, 另外, 企业的所有资源投入一定要依据市场需求及生产任务确定。人力投入过多, 就会导致劳动生产率及经济效率降低。而人力过少, 就很难形成专业化优势和协作优势, 通常还可能影响其他生产要素, 如车间、设备的利用率等。所以,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建设的首项任务就是要注重人力资源规划的编制, 依据市场要求、企业战略及生产率情况, 分析现有人力的余缺, 多余的就分流, 缺少的就补充, 保证企业在合适的时间、相应的位置, 合理的分配员工。

2.人才招聘。人才招聘是人力资源规划的实行方案。为了适应其发展的要求, 保证人力资源的规划和工作需求的数量与质量管理, 努力招聘外部优秀的人才, 用来解决现存的人力资源缺乏, 补充将来的人力资源之需, 良好而高效的招聘对举办招聘的单位和招聘的人才来说, 都是十分重要的。其不仅可以解决单位人才的紧缺, 还可以使招聘者得到任用, 在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努力实现招聘者的人生价值。这就需要招聘单位在举办招聘会时, 需要严格按照人力资源规划的要求, 努力保证招聘工作的质量和高效性。不断的对企业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 逐渐提高员工的素质, 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结语

我校体育保健室建设与开发初探 篇9

1 成立我院体育保健室的背景

在当代社会, 健康已经是全体国民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经国务院批准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已正式颁布实施。纲要的提出进一步表明全民健康是一项具有社会深远意义的工程。国家政策的宣传、纲要的落实、体育知识的传播都需要一个得以实现的基础,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 体育保健室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

广州中医药大学体育健康学院前身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体育部, 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刚成立不久的一所新型学院。该学院承担着全校学生的体育教学、运动队训练以及代表学校参加各级各类运动竞赛的任务, 负责全校性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体育科学研究和体育场馆的建设与维护, 是整个学校学生体育保健的中心所在。

学院成立于2006年10月, 成立时间尚短, 各方面都在积极完善中。随着国家对体育事业的不断支持和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发展, 学院要向前发展就必须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创新型体育人才, 积极筹备与学院专业对口的体育保健室, 填补以往体育教学中实验场地建设的空白。

2 体育保健室的作用

体育保健室是学校体育保健课教学和科研以及培养骨干的基地, 是学生实习和接受综合康复的场所。它指导学生制订课外保健练习计划, 对症施治, 对体弱多病的学生进行综合体育治疗, 积极向学生和社会开展咨询活动, 在特别注重心理教育和自我医疗教育的基础上, 提高体育保健综合效果。体育保健室除满足教学任务外, 坚持利用课余时间, 面向广大学生、教职工和社会人士开放, 在更大程度上宣传了国家的政策, 达到了全民健身的效果。

3 建立我院体育保健室的必要性

目前, 高校在体育保健方面存在种种问题,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有体育的实践却缺乏医学理论的支持或者有医学理论的指导而缺乏体育实践的验证。因此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 重新构建起一个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体育保健场所是十分有必要的。广州中医药大学有着坚实的医学基础和一批有着较高体育实践及体育理论结合水平的体育教师, 医学理论与体育实践有效地结合, 为体育保健室的建立提供了基础。将学校针炙推拿学院、护理学院等各医学院的医疗手段运用于体育保健中, 采用推拿按摩、引导点穴、针灸火罐、手脚双重刺激疗法和传授武术等方法, 来治疗一般运动损伤、腰腿疼痛、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和慢性胃炎等疾病, 同时也能够为广大师生提供体育保健方面的咨询, “养身”和“养神”两者都不误。这些学科的设置为体育健康学院建立体育保健室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体育保健室的建立正符合体育健康学院医体结合的教学宗旨。学院教师除通过其组织的体育教学活动, 向学生系统地传授和巩固体育保健知识和技术外, 结合体育医疗, 使患有残障、慢性病和处于病后恢复期的学生康复, 提高健康水平和增强体质, 同时也对正常学生进行心理及生理上的健康教育, 使其掌握有关体育保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科学锻炼方法, 有计划地开展体育保健综合治疗和自我体疗活动, 使健康的学生能学到终身体育必备的保健知识和方法。同时,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 得到保健的学生在“治疗”的同时也成为另外各学院、各系医学知识研究的案例, 促进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因此, 明确高校体育保健室的作用, 建立机构和完善制度, 依托其为健康学生和病残学生创造健身、健心和康复的良好环境, 是落实《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体育法》, 深化高校健康体育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也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体育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 体育保健室的开发与探索

4.1 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体育保健室建立的重要意义。首先, 体育保健室的建立是体育健康学院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次, 为体育健康学院“争博”、“上硕”提供了办学层次的必备条件;再次, 在健康第一, 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下, 它的作用不仅在于通过教学实验配合课堂教学, 提高体育健康学院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 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 是培养专业体育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 我们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 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加强领导, 加大投入力度, 促进体育保健室的建设工作。

4.2 依托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基础, 完善医体结合

体育保健室教学内容的革新是实验教学改革的核心。指导思想上应正确认识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健康学院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提高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探索的能力。因此, 在体育保健室教学内容体系构建上, 应严格遵守实验独立设课的内在规律, 摆脱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状况, 从整体出发, 系统考虑体育专业的学生到底应该具备哪些实验技能。体育保健室依托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基础, 根据体育健康学院毕业学生的就业趋向, 构建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大众健身、保健三大类实验内容体系主干, 打破课程界限, 紧密结合实践, 增强科研性。体育实验教学内容体系要给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 着重从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智力思维等方面入手, 充分发挥我校医学优势, 紧跟时代步伐, 更好地适应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4.3 加强体育实验人才的培养

体育保健室的开发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设备, 更好地满足体育健康学院教学、科研、训练的需要, 以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 学院学生将由被动式学习转为主动探索、创新式学习, 增加学生进入实验室接触仪器、设备的机会,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既有丰富的保健理论知识, 又有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 做到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

4.4 深化改革, 建立并完善实验服务体系, 面向社会, 提供服务

体育保健室不仅是保健课的教学和科研场所, 是培养体育骨干的基地, 还是学生实习和接受综合康复的场所。因此, 必须指导学生每周制订课外保健练习计划, 即开好运动处方, 对症施治, 对体弱多病的学生进行综合体育治疗。这是身体上的治疗。

体育保健的作用不仅仅只运用在身体上, 对于心理上的“治疗”也是同样有必要的, 因此体育保健室还要积极、主动地开展生理、心理咨询活动, 特别要注重在心理教育和自我医疗教育的基础上, 提高自然疗法-体育保健综合康复的效果。

体育保健室除完成本身的教学任务外, 应本着为社会服务的宗旨, 坚持利用课余时间, 面向社会, 提供优质服务, 建立课堂教学、课外运动处方和接受治疗保健三位一体的特殊模式, 加强横向联合, 积极开展合作研究、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国内外体育科研实践交流, 吸引社会力量开展体育科学研究与服务工作, 借鉴和引进其他行业的研究成果, 努力提高体育科研工作的社会化程度, 加强开发性研究工作, 努力推进体育科研成果的转化, 促进体育科研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 以争取最大的社会效益。

摘要:体育保健室的建立, 为完善学校体育保健课提供了必要场所, 为体弱的学生、病残的学生及健康的学生接受体育教育提供了重要条件, 不仅起到了健身的作用,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得到康复。根据体育健康学院体育保健室的现状, 提出实脸设备首先要在满足本院体育教学、科研、训练的情况下, 走出校门为社会服务, 充分发挥体育健康学院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保健室,体育保健课,建设,开发

参考文献

[1]林致诚, 郭琼珠.普通高校保健体育课程教学的忧与思[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3, 1:118~121.

[2]乔玉成, 周小刚.关于体育保健按摩课实验教学模式与改革的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0, 2:58~59.

[3]朱石燕, 黄茂武, 谢荣华, 等.建立体育保健康复室, 完善学校体育保健课[J].高等农业教育, 2000, 9:64~65.

开发与建设 篇10

据了解,为构建绿色矿山、和谐矿区,大中公司采取了三大措施。

第一,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大中公司书记沟铁矿将选矿废水及尾矿水循环使用,全厂实现了生产废水的零排放;建设了专用的尾矿库,尾矿库坝面、坝坡采取种植植物和覆盖等措施,既防止了扬尘、滑坡及水土流失,又美化了矿区环境。

2010年,大中公司投资2800余万元建设了书记沟铁矿尾矿渣综合利用项目,该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利用工业废渣11万吨,减少废渣堆放占地90亩,生产混凝土标砖1亿块。此外,大中公司还投资4亿元建设了120万吨球团和125万吨铁精粉再磨再选项目,现在正在安装调试生产。这些项目的上马,一方面减少了资源浪费,实现了变废为宝;另一方面保护了矿区环境,节省了一批建设用地。

第二,创新技术,节能减排。“矿石不出坑,尾矿砂零排放”,这是2011年以来大中公司在铁矿采矿方法技改之后取得的重要成果。科技创新永远是一家企业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今年,书记沟铁矿采用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实现了地表不塌陷,同时,利用尾砂填充采空区,减少了尾砂占地,有力改善了生态环境。分段空场嗣后填充采矿法具有生产工艺先进,矿块生产能力大,生产成本低等特点。通过该方法既可节约大量土地资源,也可降低环境污染,从而实现“少投入、多产出、低污染、零排放、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第三,保护环境,制度先行。边开采资源,边治理环境,这是大中公司的一项重要制度。2007年8月,大中公司委托内蒙古地质环境监测院为书记沟铁矿编写了《内蒙古自治区大中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书记沟铁矿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并由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了审查。这是内蒙古第一家在国土部门要求前就已经开始按照方案进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矿山企业。2009年,大中公司根据国土部门的要求,新编写了《书记沟铁矿矿山环境治理方案》,缴纳了首期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险金35.04万元,并于2010年2月在巴彦淖尔市国土资源局完成备案,签订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责任书。

内蒙古大中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书记沟铁矿位于白音查干山和查斯泰山两山之间的谷地,属中低山丘陵区,矿区大小冲沟较多,周围自然环境恶劣,常年干旱少雨,植被稀疏,生物群落生存能力极低。根据实际情况,书记沟铁矿采取林草措施,恢复植被,防风同沙,主要有各功能区的绿化、美化,防风护林的建设,矿部防护林、道路两侧防护林、线型工程恢复种草等。截至目前,书记沟铁矿矿区绿化覆盖面积已达1.76平方公里,矿区绿化覆盖率达到可绿化区域面积的85.64%。通过对塌陷区回填、采坑削坡推平、防洪坝加固、尾矿库扩容建设等专项治理工程的完善,近三年内未发生过重大地质灾害。

开发与建设 篇11

一、汉语教学“慕课”视频资源开发建设的意义及价值

(一) 提升汉语教师教学水平, 促进汉语教学法创新

汉语教学微课视频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推广教学经验的一种有效手段, 是汉语教师课例观摩、学习和研究的范本。微课是教师教学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教师之间可通过微课分享教学成果、教学理念、教学特色、教学技能等, 教师还可以通过微课来完善备课, 抓准教学重难点。此外, 微课视频也可作为汉语教师课堂教学优质的辅助资源, 使教师由知识的讲授者向课堂组织者转型, 把更多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 加快教学法改革创新。

(二) 提供汉语学习者全新的学习体验, 促进教学模式改革

汉语教学微课视频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为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微课视频为汉语学习者个体差异学习和自定步调学习提供支持, 汉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汉语水平和需要, 通过观看微课视频, 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自主选择。更好地满足汉语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需要, 使更多的汉语学习者获得便捷、高效的学习体验,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学习。

(三) 确立视频资源建设规范, 为“慕课”汉语教学模式提供保障

确立视频资源建设规范, 为汉语视频资源库建设奠定理论与应用基础。确立汉语教学视频建设开发方案, 为汉语教学视频资源库建设的具体实施, 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应用的范式。通过项目开发和征集评审为汉语教学微课视频资源库建立的合理规划, 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开发提供保障。

二、汉语教学“慕课”视频资源建设与开发的解决方案

(一) “慕课”视频资源建设规范的制定

在资源建设初期, 应参照国内外教学视频资源库建设的标准, 组织专家针对视频资源的设计原则、结构框架、开发标准及流程等制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规范。同时, 将按照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确定各独立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 做到合理规划、脉络清晰, 确保整个视频资源库建设的规范化。

(二) 确立汉语教学视频分类维度及知识点谱系

为使微课视频建设结构化, 应以培养认知和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 以语言知识 (语音、词汇、语法) 和语言技能 (听、说、读、写、译) 为分类维度, 参照国家汉办制定的《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 结合国内外优秀的成熟汉语教材, 组织一线教师和学科专家共同研究讨论, 确定汉语教学微视频库的课型分类和语言学习各阶段的知识点谱系。视频库微课的选题、配套资料的制作都应以此为依据。

(三) “慕课”微视频资源的课例开发

根据微视频课型和汉语学习各阶段知识点谱系, 确定若干典型教学主题 (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 作为课例, 完成微教学设计、讲稿 (脚本) 编写、课件制作、素材收集等准备工作。按照教学设计和课程脚本, 录制微课视频并进行后期编辑, 完成课例的开发。与此同时, 形成微教学设计基本原则、脚本编写、视频技术指标和制作流程规范等。

(四) 课例的应用效果及反馈

交流与应用是微课视频资源库建设的目的。通过教师的课堂应用、汉语学习者的使用, 检验微视频课例的应用效果, 找出不足之处, 以师生研讨交流的方式, 明确问题, 寻求解决办法, 进一步完善微课程视频课例。

(五) “慕课”微视频资源的初期建设

以汉语教学知识点谱系为框架, 以视频课例为样板, 以技术指标、制作流程和评价体系为规范, 统筹规划, 完成“慕课”微视频资源的初期开发与建设。教学微课视频涵盖语言学习阶段 (初级、中级、高级) 知识点谱系的主要部分。

(六) 以社会征集形式扩充和完善视频资源

“慕课”微视频资源库完成初期建设后, 还需不断扩充资源, 使其日趋完善。按照项目建设规范和知识点谱系, 充分发挥指标体系和规范的引领和评价作用, 面向国内汉语培训教育机构征集评审优秀汉语教学微课视频, 逐步扩充和完善汉语国际推广“慕课”微视频资源库。征集评审可采用汉语国际微课大赛等形式。

三、结语

教学资源的价值在于开放与共享。“慕课”视频资源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后, 可以与国内外成熟的“慕课”网络学习平台合作, 为“慕课”模式的汉语学习提供内容支持, 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与共赢, 促进汉语国际推广。

摘要:慕课 (MOOC) 教学模式对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而教学视频资源开发建设是“慕课”应用于汉语教学的核心和关键。本文阐述了汉语教学“慕课”视频资源开发建设的意义及价值, 并提出视频资源开发与建设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慕课,汉语教学,视频资源,开发建设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 2011 (10) .

上一篇:社会服务承诺制下一篇:化工设计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