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建设成本

2024-05-26

开发建设成本(精选12篇)

开发建设成本 篇1

一、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理论

1. 枯竭性理论。

1931年, 美国经济学家哈罗德侯太龄在美国《政治经济学杂志》上, 发表的题为《耗竭性资源经济学》的开创性论文中首次提出耗竭性理论。1954年, 加拿大经济学家肯尼迪·斯特勒瑞教授等又以镍矿为例首次提出了资源耗竭模型。而后众多著名学者就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发展和完善了矿产资源耗竭理论。

矿产资源是一种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 具有可耗竭性。矿产资源耗竭性理论认为, 矿产资源的耗竭是矿产连续不断被消耗的动态过程, 既有质量上的绝对性, 又有数量上的相对性。质量上的绝对性, 是指由于对矿产资源过度、过速的耗费和开采, 矿产资源的质量逐渐变差。而数量上的相对性, 是指由于矿产资源开采量的不断频繁, 某些矿产资源会逐渐减少, 甚至耗竭。

2. 可持续发展理论。

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可持续发展并不反对经济增长, 因为经济的增长体现的是国家和地区的实力和社会财富。但是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重视经济数量的增长, 更要追求经济质量的改善, 提高效率, 节能减排, 改变粗放的生产和消费模式, 实施清洁生产和绿色生产。

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基础, 实现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经济发展必须遵循自然客观规律, 有节制地开发和利用资源, 设立成本补偿机制,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生态系统, 建立一种自然动态平衡, 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者效益的统一, 这既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 也是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 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 包括较少污染、提高环境质量、维护生命支持系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持地球生态的完整性、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使发展不超出地球的承载能力, 约束在生态环境允许的范围内。

以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既要实现当代人之间的公平, 也要实现后代人与当代人之间的公平。矿产资源的耗竭性也导致了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矿产资源耗竭性理论认为, 当代人在利用矿产资源时, 应当承担因超额消耗自然资源而向后代人补偿损失的责任。任何自然资源都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每一代人都有权使用这些资源。因此, 实行矿产资源耗竭补偿费的实质是因当代人的不合理开采而对后代人造成损失的价值补偿。

二、煤炭企业开发成本的构成及分类

传统的企业成本往往限于“产品成本”范围, 即企业在产品生产中所消耗的各种固定成本、原材料及人力资本等而没有考虑到各种自然成本, 未将环境成本、安全成本等计入企业的成本核算范围,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企业常常会以牺牲企业生产所在地环境质量为代价来获取本企业利益而忽视企业的社会环境效益。长期以来高速的经济发展导致资源开发企业单一注重经济利益目标的实现, 而在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的核算要求下, 能源产品自身的资源成本和矿产地周遭生态被破坏的代价并未涵盖在现行的成本核算项目中, 导致能源资源开采企业常常显示出畸形的超额利润。能源产品核算成本的范围过小, 涵盖项目的缺失, 使得资源产品在流通中的价格未能反映其资源自身的稀缺价值, 出现了大量的资源浪费现象。

为了真正实现能源资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能源资源企业在维持简单再生产的同时, 注重扩大再生产。为了实现这一目的, 能源资源企业要细致分析企业的成本, 认真考虑资源成本、安全成本和环境成本, 进一步完善能源资源企业成本补偿体系。

现阶段, 我国能源资源企业依据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的核算要求, 没有将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安全生产预防成本和矿产资源开发地的生态环境恢复要求包括在企业成本开支范围内, 由此使得能源资源开采企业的成本核算与能源资源开采过程中的客观成本耗费不相匹配。能源资源开采企业的成本不仅应当包括能源资源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的各项物资耗费, 还应当考虑能源资源开采地的环境恢复成本, 实现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 我们要坚持“完全成本理论”。

能源资源企业“完全成本”指的是科学的开发、合理的使用能源资源所付出的各种成本的总和, 也可以理解为全社会为能源资源利用所付出的真实成本。依据科学采矿的要求, 就是将采矿的社会成本企业化、外部成本内部化。因此, 完全成本应包括能源资源形成过程中的资源成本、资源开发企业取得资源开采权的取得成本、能源资源开采过程中的直接生产成本、对能源资源开采地环境恢复的生态成本、为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安全成本以及当能源资源开采进入枯竭期后的能源资源开发企业转型成本。

1. 煤炭企业的资源成本。

能源资源产品资源成本包括能源资源企业取得探矿权和采矿权以及在申办过程中所支出的全部费用。具体包括:能源资源使用权的购买价格, 能源资源的所有权归国家, 企业要取得能源资源的使用权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 国家可以用资源费的形式来征收。

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随着开采的不断进行, 它们的储量不断减少。因此, 在竞争性的市场中, 能源资源价格与资源成本有着密切的联系, 能源资源价格应包括使用资源所引起的机会成本, 即由于对能源资源的开发而失去了以后对该资源开发的机会。

2. 煤炭企业的基本生产成本。

“生产开采成本”是维持企业日常运转而发生的必须开支, 由期间费用和制造成本两部分组成。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制造成本包括生产材料、电力消耗、工资、设备和设施修理费用、大型材料和工具 (单价未达到设备标准、不计提折旧的工件) 、维持简单再生产而进行的投入以及生产所必需的其他投入等。能源资源企业的基本生产成本指实际采矿过程中直接物资消耗支出, 它包括以下内容: (1) 原材料:各种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消耗, 例如木材、木材替代品, 大型材料、炸药、雷管、配件、特殊工具等。 (2) 生产工人薪酬:指以各种形式的报酬为能源资源企业生产工人提供服务和其他相关费用, 主要包括:直接参与开采的工人工资、奖金、补贴以及各类津贴等项目, 员工福利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 以及工人教育和工会经费, 住房公积金;由于解除劳动关系而进行的补偿;非货币福利;为员工提供的其他服务相关支出。 (3) 生产应计提的折旧和固定资产折旧。

3. 煤炭企业的环境成本。

环境成本是为了保护能源资源开发地的生态环境, 管理能源资源企业行为对矿区以及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而主动采取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 以及能源资源企业因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而付出的其他成本。这些成本主要用于水资源保护、能源资源保护、地表沉陷治理、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例如企业节能环保的相关投入, 企业交给地方的排污费和各类环保费用, 以及地方政府投入的环境治理费用等。能源资源开发具有双重性, 其生产过程既创造了能源资源产品, 但也造成了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破坏。这就使得能源资源开发企业在能源资源产品生产过程中, 既要支付能源资源产品生产本身的成本, 又要支付由此造成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枯竭方面的费用, 即能源资源生产的“附加成本”。

为了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煤炭企业的环境成本不仅要包括能源企业发展过程对资源本身消耗所造成的损失, 还应当包括因为资源开发给周围环境带来的环境污染损失。因此, 煤炭企业环境成本包括资源耗减成本以及环境污染损失两部分。环境污染损失包括水污染损失、大气污染损失、噪声污染损失、固体废弃物污染损失、ODS排放影响损失和CO2排放影响损失。

4. 煤炭企业的安全成本。

能源资源企业安全成本是指企业为达到一定的安全目标而花费的一切支出和由于安全问题而导致的一切损失。安全成本分为两部分, 将为达到一定的安全目标而花费的一切支出称之为预防性安全成本;把由于安全问题而导致的一切损失称之为损失性安全成本。其中, 预防性安全成本是事先主动的投入, 目的是为了有效的预防事故发生;而损失性安全成本是被动的投入, 是在事故发生后能源资源企业必须承担的成本。

5. 煤炭企业的转型成本。

转型成本, 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 必须考虑生产的接续性和资源型企业的转型而发生的费用, 这些费用形成了能源资源行业的转型成本, 它包括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接续替代产业的发展、矿产枯竭期转产项目的建设等。为保证能源资源的持续稳定发展, 能源资源企业应当更加注重新矿产建设、投产、报废这一周而复始的工作。然而, 新井建设具有周期长、投资大的特点, 建设资金的筹集一直是妨碍能源资源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一大难题。而且煤炭属于一次性能源, 储量有限、不可再生。当能源资源企业拥有的能源资源可采储量将要枯竭时, 该企业就必须转型, 这时转型资金的筹集成为能源资源企业面临的首要难题。所以, 为了使企业顺利转型以及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能源资源企业在兴旺发展的时期, 应积极寻找其它具有发展前景的产业, 培养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应对能源资源终将枯竭的现实, 能源资源企业应提前准备, 以此缓解转产压力。

6. 煤炭企业的退出成本。

退出成本是指能源资源开发企业因资源枯竭而关闭退出, 用于人员安置、关闭矿井等所需付出的代价。目前能源开发企业还不能对这部分成本预提资金来弥补, 所以在退出实际发生时没有专项资金来补充, 一般需要政府的扶持, 但企业应该对这部分资金有所积累, 以解决能源开发企业资源枯竭, 关闭破产、停产所衍生的必然支出而提留的成本, 包括转产基金、安置职工支出、职工解除劳动合同补偿费、回收和转移矿井资产发生的费用等, 退出成本的计量应包含企业预期会发生的这些支出。

开发建设成本 篇2

一、项目总投资:

项目所需总投资:该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大楼土建部分606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71.2万元,工程预备费74.2万元,工程每平方完成需要1252元。

湖南某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项目总用地面积30亩,总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工程建设总投资估算为4000万元。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每平方米工程造价2666元。

安化县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建设项目

开发商成本增加几何 篇3

究竟会增加多少成本?

增值税对开发商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我们可以对此进行一次模拟计算,虽然无法得到准确的答案,但是能够从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之所以无法得到准确的答案,是因为清算增值税,要涉及复杂的扣除项目,包括土地款、房地产开发成本、费用和转让房地产有关税金等等,如果是滚动开发的企业的查账核算,则更为复杂,这对税务部门来说,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我们可以将问题进行简单化处理,即约定开发成本,然后根据销售价格的不同,进而由产生的利润来进行计算,初步反映增值税在成本中占有多大的比例。

按照土地增值税的征收依据,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1995年年底国务院发布的第138号令,以下简称138号令)中的相关条款规定,土地增值税实行四级超额累进税率,具体税率。

计算增值税额,首先需要确定增值额与扣除项目之间的比例,据此确定税率档次,然后按照公式进行计算,公式为:应纳土地增值税税额=增值额×适用税率。如果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以上,在计算增值额时,需要分别用各级增值额乘以适用税率,得出各级税额,然后再将各级税额相加,得出总税额。在实际征收中,为了方便计算,可按增值额乘以适用税率减去扣除项目金额乘以速算扣除系数的简便方法计算土地增值税税额,即:土地增值税税额=增值额×税率一扣除项目金额×速算扣除系数。下面以具体案例来说明。

假定上海某住宅商品房项目共计10000平方米,销售价格为9500元/平方米,成本中包括支付地价及各种费用1000万元,项目开发成本为3000万元,财务费用中利息支出为500万元(可提供银行证明),转让房地产的税金支出为500万元(包括营业税、城建税、印花税、教育附加等)。

计算过程:

总收入合计:9500元/平方米×

10000平方米=9500万元;

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与开发成本合计:

1000万元+3000万元=4000万元;

房地产开发费用扣除:根据规定,房地产开发的除了利息费用外的费用应该按取得土地使用权发生的费用加上开发成本完后乘5%算出,利息费用可以直接扣除,所以房地产开发费用=500万元+(1000万元+3000万元)×5%=700万元;

加计扣除金额:根据规定,是对房地产开发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费用+开发成本之和加计扣除20%,也就是(1000万元+3000万元)×20%=800万元;故扣除项目总计:800万元+500万元+700万元+1000万元+3000万元=6000万元;

增值额:总收入一扣除项目=9500万元一6000万元:3500万元;

增值额与扣除项目金额比率=3500万元÷6000万元×100%=58.3%,适合第2档税率。

以速算法计算:应缴增值税税额=增值额×40%-扣除项目金额×5%=3500万元×40%-6000万元×5%=1100万元。

此前部分地区的税务部门以预征的方式对开发商征收土地增值税,所征税额约总销售收入的1%~2%。如上海地区按1%征收,那么在上例中,仅需缴纳9500×1%=95万元的土地增值税,与清算后所缴税额之间存在巨大差别。由于扣除项目基本等于房产项目开发总成本,故可以粗略估算由于土地增值税清算所增加的成本,即(1100-95)÷6000=18. 3%。而且我们通过计算发现,销售收入越多,利润越高,需要缴纳的土地增值税金额也就越多,具体情形见。

开发商忧心增值税

“房产大腕”北京华远集团总裁任

志强也在自己的博客中对土地增值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虽然表示应该接受,但他还是认为这项税收“不合理”。由此可见土地增值税的“重新出山”,对开发商已经形成了不小的影响。

上海有不少开发商已经在开始寻找对策。某房产开发企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从传出从2007年2月1日起对土地增值税进行清算的消息之后,公司这些天几乎每天都在开会磋商,重新对投资方案进行调整,希望将影响降到最低。”

上海大华集团营销管理中心副总经理杨子江表示,土地增值税的清算或多或少地会使企业的成本增加。记者同时联系了上海几家开发商,他们都谨慎地表示对自己肯定会形成影响,但是由于目前具体细则尚未出台,所以无从估量其影响到底有多大。此外,记者还联系了广州一些开发商,他们同样也表示土地增值税清算会对公司产生一定的影响。

而有些房产企业在开始考虑如何避税,有开发商表示,他们未来可能会在基础配套设施方面“加大投入”,来达到减少税收的目的。也有开发商寄希望于有关部门在执行过程中打一些折扣,因为在目前的规定中已预留空间,如对于不能提供相关手续的开发企业,按照1%~3%的比例征收,“到时候,我们可以利用这项规定。”有开发商如此表示。

上海五合智库总经理邹毅认为,开发商有避税的空间,如通过成本控制策略,增加前期投入,将增值额压缩到触发税率之下,通过降低应税水平提高利润,此外还有提高普通住宅的比例,利用政策优惠,减少税赋。同时在部分地区可尝试适度降价,既可以降低税收,又能提升销售量;另外转化开发模式,将部分商业地产产品(如零售商业、酒店式商业)从过往的销售型开发,转化成持有型开发,通过租金收入,获取长期收益,以减少销售物业带来的税收负担。

有关专家表示,土地增值税对非普通住宅项目,如别墅、花园洋房、高级公寓、度假村等影响较大,而这在前文的计算中也能得到反映。有开发商已经注意到了土地增值税对普通商品住宅格外“眷顾”,如对于利润率低于20%的普通商品住宅,可以免交土地增值税。上海华江建设有限公司研发部专员周曹轶对此表示,“这更加坚定了我们继续开发普通商品房的决心,只要将利润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土地增值税就对我们几乎不会产生影响。”

税收成本转嫁有难度

对购房者来说,土地增值税所形成的成本会不会被开发商转嫁到自己的头上,这是他们最为关心的事情。目前有一种说法是,根据土地增值税清算的规定,应该是在开发项目结束之后才行清算,也就是说,销售在前,而清算在后,开发商在确定销售价格时只是根据当前的市场行情来确定,而无暇顾及其他。

但有业内人士坦承,如果让开发商独自承担这部分费用,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根据上述计算情况来看,自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之后,其成本势必增加,尽管相关方面已经就土地增值税到底是不是会增加房价成本做出了说明,但不可否认的是,土地增值税对开发商形成最直接的影响是成本的增加,这到底会不会被转嫁,目前还不得而知。

谈房屋开发建设中的成本控制 篇4

房地产项目成本控制是房地产开发者进行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我国房屋开发和工程建设程序,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成本进行控制:投资决策管理、设计管理、招投标管理、施工过程管理和竣工核算管理五大阶段[1]。其中,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招投标阶段的成本控制以及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对工程造价产生的影响最大。国内外实践证明,由于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所占比例最大,也是最有可能通过人的主观调整和科学分析降低工程造价的一个阶段。通过科学合理的编制投标书,选择合理的低价中标者是在招投标阶段进行控制的有效方法。施工阶段要从提高工程人员的施工组织管理水平和有效控制施工过程两个方面进行控制。

1结构设计中的成本控制

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是开发公司进行成本控制的一项最关键的内容。一项工程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对工程造价的费用影响可达到10%。由此可见,设计人员的设计直接影响建设费用投入的多少以及建设工期的长短。但现在的结构设计人员尤其是刚出校门的年轻设计人员多数设计偏于保守:重视结构的安全稳定,轻视企业的经济利益,对于安全系数或设计标准随意提高,而对企业在经济上的投入考虑较少,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

在结构设计中,主要以每平方米用钢量和每平方米混凝土用量作为经济性的评价指标。每平方米用钢量是指按整栋建筑考虑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钢筋用量(包括上部结构及基础部分用钢量)[2]。结构设计人员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降低钢材用量以达到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结构方案优化

在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平立面造型要求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进行方案设计对成本控制会起到关键的作用。设计人员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对结构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即通过结构整体的优化达到降低建设成本的目的。近几年来,结构方案优化概念已经逐渐被广大设计人员所认可,相对于传统的结构设计,设计人员应充分利用材料的性能,科学的协调结构内部单元,在满足规范规定的安全标准下,从结构整体出发,选择最经济、最安全的结构方案进行设计。达到结构设计优化所应实现的最终目标——安全性、经济性和适用性。结构方案的优化设计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展开:结构体系的选择,结构构件的布置以及结构构件的设计。

1.2 选择适宜的基础形式

设计人员应在仔细研究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基础上,结合场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基础结构形式。基础形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基坑的围护和工程周期,进而影响整个工程的投入。选择适宜的基础形式会降低建筑材料的消耗,方便基坑围护工作,缩短基础阶段的施工时间,进而直接影响工程总工期和造价的总额。

1.3 荷载计算准确

在结构设计阶段,荷载的输入是设计人员必须慎重考虑的一项重要内容。荷载取值过大会造成构件截面尺寸加大和钢筋用量的提高,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开发单位投资成本提高,但如果荷载取值不够或太小则会使整个结构体系不安全,出现不适宜居住的挠度、裂缝甚至破坏。设计人员要严格按照规范并结合工程实际对荷载输入进行仔细控制,应正确理解规范内容,在梁、柱、基础等构件进行设计时必须把楼面活荷载做折减,计算非承重墙的自重时应考虑对门、窗、洞口荷载的折减。

1.4 合理选用计算参数、准确分析计算结果

现如今,电子计算机和各种结构计算软件被广泛应用于结构设计计算中,结构师从繁重的计算任务中解脱出来的同时,也使得结构设计者对结构整体以及各结构构件的具体分析过程变得模糊。结构设计人员绝不是仅仅能够熟悉各种设计规范、熟练掌握和应用各种结构计算软件和绘图工具就能做好结构设计,一名优秀的结构设计师还必须掌握结构计算的基本原理,明确各种荷载的作用方式和结构构件之间的力学传递关系。这样,才能在进行结构电算的过程中理解每一项参数的具体含义,才能对输出的计算结果进行合理的审核和评价。比如对应用最为广泛的PKPM程序中关于梁的弯矩放大系数的选择上,既要保证承载力达到计算要求,又不至于使梁的刚度过大而形成所谓的“强梁弱柱”的结构,从而使结构的抗震性能降低,这样的结构反而不安全。计算结果必须仔细审核,通过分析及时调整结构布置不合理的情况或在结构输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2招投标成本控制

首先要编制好招标文件。工程造价人员和管理人员应根据以往和同类工程所形成的招标材料进行对比、分析,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招标方法和形成规范的招标机制。对各种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后,编制招标文件。要反复推敲在招标文件中涉及的费用条款,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日后进行成本控制。在进行招标时,应遵循公平、公开、公正、诚信的原则,必须严格审查施工单位的资质和规模,如果条件许可,应对施工企业进行实地考察。

开发单位应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选择合理报价的较低者作为中标方。在与承包方签订的合同中,必须明确各项协议条款,尤其涉及到费用支付方式、工期要求、违约争议处理办法等。对于合同中出现的不明确、不具体的内容,通过谈判,争取较大的利益。工程管理人员应能正确预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引起索赔的因素,对可能出现的索赔事件作出预判,并尽可能避免索赔事件的发生。此外,应明确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争取到的工程保险、工程担保等风险控制措施,有效合理的对潜在风险作出规避和转移,提高工程成本的控制效果。

3施工成本控制

一个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既可以为施工单位节省不菲的施工费用,也利于开发单位进行施工成本控制。工程人员应结合当地的施工水平和习惯做法,根据实际工程的具体特点,给出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建议[3]。还应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工程变更的有效控制来实现对成本的控制。很多施工单位通过“低价中,标,索赔赢利”的方式承揽工程。工程人员必须时刻监控工程进度,严格审核工程变更,对于不必要的工程费用支出能免则免,避免投资失控。对于在施工过程中承包商出现的不履行合同约定的行为要及时提出反索赔,提高成本控制的效果。完善建设监理规定和实施细则,落实责任从严管理,从工程管理机制上建立健全的投资控制系统。做好月工程进度款审核,避免投资失控。工程进度款的审核,应按合同约定的计价依据,套用材料单价及费用定额进行核价后支付相应的工程进度款。

4结语

项目成本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含了经济、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科学,工程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和理解成本控制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采用科学的控制方法,合理的确定控制目标,才能为企业赢得更大的效益。开发单位也必须将成本控制作为节约造价的关键工作,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为企业自身赢得明天。

参考文献

[1]沈建忠.房地产项目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J].技术市场,2009(7):29-30.

[2]包乐琪,陈绪坤,潘伟.结构设计中的成本控制[J].科技向导,2011(5):51-52.

开发建设成本 篇5

主讲老师

徐强

一、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成本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了规范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成本管理,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依据《基本建设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81号),制定本规定。

解读:

第一条明确了本规定制定的目的和依据。在印发《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成本管理规定》的文件中有这么一句话:“推动各部门、各地区进一步加强基本建设成本核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针对基本建设成本管理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我个人的理解是,当前我国仍然严重依赖以项目投资拉动GDP增长,而在经济结构上,又以垄断国企为核心,攫取了大量资源的同时,运营效率却难以提升,导致项目成本居高不下。所以才需要出台这么一个《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成本管理规定》。试想下,如果加入完全的是私人企业竞争环境,则根本不需要出台这么一个规定,市场的竞争必然能够让成本回归到合理的水平。

第二条

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支出是指基本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建设单位按照批准的建设内容发生的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的实际成本,其中不包括被安装设备本身的价值,以及按照合同规定支付给施工单位的预付备料款和预付工程款。

解读:

第二条定义了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支出的概念。需要注意的是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支出不包含被安装设备本身的价值,以及预付备料款和预付工程款。

第三条

设备投资支出是指项目建设单位按照批准的建设内容发生的各种设备的实际成本(不包括工程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包括需要安装设备、不需要安装设备和为生产准备的不够固定资产标准的工具、器具的实际成本。

需要安装设备是指必须将其整体或几个部位装配起来,安装在基础上或建筑物支架上才能使用的设备。

不需要安装设备是指不必固定在一定位置或支架上就可以使用的设备。解读:

第三条定义了设备投资支出、需要安装设备和不需要安装设备的概念。本条的内容恰恰是被第二条定义排除在外的内容。

第四条

待摊投资支出是指项目建设单位按照批准的建设内容发生的,应当分摊计入相关资产价值的各项费用和税金支出。主要包括:

(一)勘察费、设计费、研究试验费、可行性研究费及项目其他前期费用;

(二)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土地复垦及补偿费、森林植被恢复费及其他为取得或租用土地使用权而发生的费用;

(三)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契税、车船税、印花税及按规定缴纳的其他税费;

(四)项目建设管理费、代建管理费、临时设施费、监理费、招标投标费、社会中介机构审查费及其他管理性质的费用;

(五)项目建设期间发生的各类借款利息、债券利息、贷款评估费、国外借款手续费及承诺费、汇兑损益、债券发行费用及其他债务利息支出或融资费用;

(六)工程检测费、设备检验费、负荷联合试车费及其他检验检测类费用;

(七)固定资产损失、器材处理亏损、设备盘亏及毁损、报废工程净损失及其他损失;

(八)系统集成等信息工程的费用支出;

(九)其他待摊投资性质支出。

项目在建设期间的建设资金存款利息收入冲减债务利息支出,利息收入超过利息支出的部分,冲减待摊投资总支出。

解读:

第四条定义了待摊投资支出的概念。具体列举了九大类待摊投资支出类目。还规定了在项目建设期间,建设资金存款利息收入、债务利息支出以及待摊投资总支出之间的冲减方法。

第五条

项目建设管理费是指项目建设单位从项目筹建之日起至办理竣工财务决算之日止发生的管理性质的支出。包括:不在原单位发工资的工作人员工资及相关费用、办公费、办公场地租用费、差旅交通费、劳动保护费、工具用具使用费、固定资产使用费、招募生产工人费、技术图书资料费(含软件)、业务招待费、施工现场津贴、竣工验收费和其他管理性质开支。

项目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严格控制项目建设管理费。

解读:

第五条定义了项目建设管理费的概念以及涉及到的具体类别。还要求项目建设单位要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控制项目建设管理费。

这其实也侧面反映了国企凭借其垄断地位,在缺少市场竞争的情况下,项目成本居高不下,难以控制的现实。

第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项目建设管理费实行总额控制,分据实列支。总额控制数以项目审批部门批准的项目总投资(经批准的动态投资,不含项目建设管理费)扣除土地征用、迁移补偿等为取得或租用土地使用权而发生的费用为基数分档计算。

建设地点分散、点多面广、建设工期长以及使用新技术、新工艺等的项目,项目建设管理费确需超过上述开支标准的,中央级项目,应当事前报项目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并报财政部备案,未经批准的,超标准发生的项目建设管理费由项目建设单位用自有资金弥补;地方级项目,由同级财政部门确定审核批准的要求和程序。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津贴标准比照当地财政部门制定的差旅费标准执行;一般不得发生业务招待费,确需列支的,项目业务招待费支出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并不得超过项目建设管理费的5%。

解读: 第六条规定了项目建设管理费的管理办法,就是实行总额控制。同时,规定了特殊情况下项目建设管理费需要超过规定标准的,不同级别的项目,需要报不同级别的财政部门审核批准。还规定了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差旅费以及业务招待费的标准。

第七条

使用财政资金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项目建设管理费,比照第六条规定执行。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经营性项目的项目资本中,财政资金所占比例未超过50%的项目建设管理费可不执行第六条规定。

解读:

第七条规定哪些企业需要参照第六条执行,哪些不需要。其衡量的标准就是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经营性项目的项目资本中财政资金所占比例是否达到50%。如达到,项目建设管理费需要参照第六条执行,如未达到,则无需参照执行。

这里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国有资本未达到50%的项目,意味着建设成本会更加有效率,还是会更加浪费?

第八条

政府设立(或授权)、政府招标产生的代建制项目,代建管理费由同级财政部门根据代建内容和要求,按照不高于本规定项目建设管理费标准核定,计入项目建设成本。

实行代建制管理的项目,一般不得同时列支代建管理费和项目建设管理费,确需同时发生的,两项费用之和不得高于本规定的项目建设管理费限额。

建设地点分散、点多面广以及使用新技术、新工艺等的项目,代建管理费确需超过本规定确定的开支标准的,行政单位和使用财政资金建设的事业单位中央项目,应当事前报项目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并报财政部备案;地方项目,由同级财政部门确定审核批准的要求和程序。

代建管理费核定和支付应当与工程进度、建设质量结合,与代建内容、代建绩效挂钩,实行奖优罚劣。同时满足按时完成项目代建任务、工程质量优良、项目投资控制在批准概算总投资范围3个条件的,可以支付代建单位利润或奖励资金,代建单位利润或奖励资金一般不得超过代建管理费的10%,需使用财政资金支付的,应当事前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批准;未完成代建任务的,应当扣减代建管理费。

解读:

第八条规定了政府设立(或授权)、政府招标产生的代建制项目的代建管理费的有关要求。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高于本规定项目建设管理费标准核定。

(2)需要超过本规定标准的,需要按照项目本身的级别报相应主管部门审核批准。(3)代建管理费的使用原则和奖惩措施。

第九条

项目单项工程报废净损失计入待摊投资支出。

单项工程报废应当经有关部门或专业机构鉴定。非经营性项目以及使用财政资金所占比例超过项目资本50%的经营性项目,发生的单项工程报废经鉴定后,报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批复部门审核批准。

因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供货单位等原因造成的单项工程报废损失,由责任单位承担。解读: 第九条规定了项目单项工程报废的处理原则。如要把握的几点要求是:(1)报废净损失计入待摊投资支出。(2)报废应当经有关部门或专业机构鉴定。

(3)非经营性项目以及使用财政资金所占比例超过项目资本50%的经营性项目,经鉴定后,还需要报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批复部门审核批准。

(4)属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供货单位责任的,由责任方承担损失。

第十条

其他投资支出是指项目建设单位按照批准的项目设内容发生的房屋购置支出,基本畜禽、林木等的购置、饲养、培育支出,办公生活用家具、器具购置支出,软件研发及不能计入设备投资的软件购置等支出。

解读:

第十条定义了未列入本规定上文所述的其他投资支出的概念,并列举了具体类目。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财政部关于切实加强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财政财务管理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财建〔2004〕300号)同时废止。

解读:

第十一条比较简单,就是明确了本办法的施行起始日,以及前款文件的作废。

二、项目建设管理费总额控制数费率表

解读:

项目建设管理费总额控制我们要关注三点:(1)计算建设管理费以项目概算为基准

房地产开发成本控制 篇6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近年来消费和投资的热点。随着近年来全国房地产市场的逐渐成熟和局部出现过热,国家加强了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着“土根”、“银根”的严控以及大量境外资金的涌入等方面的多重压力,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房地产开发企业必将迎来“大洗牌”、“大整合”时期。随着房地产市场微利时代的到来,房地产开发企业市场竞争的形态、内涵、方式也必然将发生深刻的变革,房地产的开发成本控制已成为各房地产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重要法宝。

一、房地产开发成本控制的意义

成本控制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内功,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微利时代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控制的战略意义有时甚至比规模扩张更为重要。

我国房地产市场存量过大,其中除宏观经济体制方面的原因外,也有其价格形成机制方面的原因。根据经济规律,商品房如果售价下调则有助于楼市跑量。开发商之所以长年不能下调售价,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成本控制不力,成本居高不下的缘故。从宏观上讲,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控制进行研究,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房地产市场泡沫经济,减少国民经济损失有着一定的意义。

房地产业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已经走出了暴利的时代。十年前,深圳某知名房地产企业的董事长曾公开宣称利润低于40%的房地产项目不做,而现在利润能维持在12%左右就算是好的项目了。早年由于土地及资本市场化运作不规范以及房地产消费市场的不成熟,房地产开发企业大多处于粗放式经营管理状态。随着国家逐步加强了对房地产业的规范,特别是国家加强了对土地市场的管理与整顿(如国土资源部第11号、21号、71号令等),对经营性用地取消了有不正当竞争及暗箱操作之嫌的协议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方式,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范的要求进行,即必须以挂牌、招标、拍卖方式取得,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始逐步走上了集约化经营管理的发展道路。国家加强了金融市场的宏观调控,对资本市场各种违规行为加以整顿和规范,同时抑制房地产过度的市场消费需求;使得房地产开发企业真正认识到以极高的财务杠杆进行高风险、粗放式的开发已成往事,必须踏踏实实地合理利用资金,加强成本控制,练好内功。

随着中国加入WTO后房地产业的日益放开,一些资本实力雄厚或有相当融资能力境外资金的涌入(如和记黄浦、新鸿基、恒基等)以及国内的一些集团型企业在全国的扩张(如万科、万达、世贸等),房地产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日趋激烈,在同等条件下,在未来售价不明确或只能预估售价的情况下,只有成本控制得较好的企业才有可能在土地市场竞争中有相对的比较优势,才有可能取得土地的使用权及开发权,成本控制不力的企业必将会被市场所淘汰。

房地产微利时代的到来,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越发显现。节省成本,给利润腾出了上升的空间,也有利于市场竞争与市场跑量。从微观上讲,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成本控制进行研究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土地市场竞争,腾出利润空间、制定销售策略以及参与市场竞争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成本控制的措施

房地产的成本控制要将成本理念贯穿于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具体包括前期调研、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结算阶段。

(一)前期调研

在房地产工程开发前期,要充分考虑自身地理条件和市场要求,做好前期调研工作,论证其可行性。可行性研究对于一个房地产项目的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现在没有几个房地产公司愿意花这份投入,就是做了也是流于形式,都是靠自己的感觉去上项目,这是非常危险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从事项目开发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盈利,进行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是要取得经济效益。在选立项时就必须对开发项目进行财务分析,了解可能的预期收入、成本、利润和风险,这也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可行性研究是在对消费者的心理和市场容量、造价等进行准确分析、充分估计的基础上,决定该工程是否开工。如果对消费者的心理没有充分地掌握,对市场的容量没有准确地估计,一切完美的销售计划都是空中楼阁。在可行性阶段必须把资金的流量和销售计划做出来,这样就可尽量地减少开发者的现金投入,减少资金成本,让项目顺利地进行下去。

(二)设计阶段

降低建筑安装成本,首先要搞好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把全面造价管理工作的关键放在设计阶段。未雨绸缪,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建设单位应以对建安成本影响最大的设计阶段为关键环节,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 实行方案设计、工程设计的招投标制度。建设单位在委托设计时应大力引进竞争机制,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首先要通过设计招标来选择设计单位。必要时组织设计方案竞选,从中选择能保证设计质量的设计单位;在设计时,可以根据情况实行分阶段招标或委托。如一个好的项目,如果完全委托或全部由境外设计,则设计费用本身会相当高。可以将方案进行招标,中标的方案在施工图设计时,可以再组织进行招标或委托。

2.加强技术沟通、实行限额设计。设计单位在工程设计中,要推行限额设计。凡是能进行定量分析的设计内容,均要通过计算。要通过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数据说话。在设计时应充分考慮施工的可能性和经济性,要和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相适应;要特别注意选用建筑材料或设备的经济性,尽量不用那些技术不过关、质量无保证、采购困难、运费昂贵、施工复杂或依赖进口的材料和设备;要尽量搞标准化和系列化的设计;各专业设计要遵循建筑模数,建筑标准,按设计规范、技术规定等进行设计。在保证项目设计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在设计招标中,应明确要求设计方提供真实的设计概算指标,特别是结构数据,如含筋量、硅量等,以方便对结构设计的造价比较。

3.加强设计出图前的审核工作。加强出图前的审核工作,将工程变更的发生尽量控制在施工之前。从设计阶段所设计的成果来看,设计方案的不足或缺陷加以克服时,所花费的代价最小,可取得的效果最好。在设计出图前加强对设计图纸的审核管理工作,以求得提高设计质量,避免将设计中的不足带到施工阶段。

(三)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投资成本控制的关键,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控制:

1.合理控制工程变更。工程变更包括设计变更、施工条件变更、进度计划变更和工程项目变更,这些变更主要由建设单位引起。控制施工变更的关键在于建设单位自我约束,按洽商变更程序办事。应建立工程洽商签证管理制度,明确工程、预算等有关部门、有关人员的权限、分工及职责,确保洽商签证质量,杜绝不实及虚假签证的发生。洽商变更后应根据合同规定及时办理增减预算,审核应严格执行国家定额及有关规定,经办人员不得随意变通。

2.严格审核承包商的索赔要求。对于承包商索赔要求的处理,则应按合同办事。加强对索赔资料的审查,强调处理索赔的及时性,加强预见性,尽量减少索赔案的发生,以免索赔额过大引起投资失控。

3.搞好材料设备的加工订货。预算人员要广泛掌握建材行情。严格按有关规定做好材料限价工作,合理控制价差水平。对施工单位自行采购的材料,属于指定价范围的,只监督质量,不干预订货。属于指导价范围的,应实行“适当参与(不包办代替),推荐厂家(不指定厂家),监督质量(采购质量的主要责任者是施工单位)及合理限价(不是不顾产品质量的片面压价)”的原则,设备采购实行招投标,确保质优价廉。

(四)竣工结算阶段

浅谈建设开发企业成本控制 篇7

1 项目的决策阶段成本控制

项目的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影响约占70~80%, 而目前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未得到大家的足够重视, 因此项目投资决策是否科学, 决定了造价是否合理。1.1正确的决策是成本控制的前提, 只有正确的决策才能给企业指明正确的投资方向和达到控制成本的目标。1.2合理确定建设规模、设备参数, 用最合理的支出, 实现项目最大限度的功能和服务, 是管理者追求的成本控制目标。1.3制定合理的项目成本控制目标, 是进行有效成本控制的关键。成本目标要定得切合实际, 目标过高实现不了, 且长期下去会让人失去成本控制的信心;目标定得过低, 势必导致没有控制成本的意义。

2 项目设计阶段工程成本控制。

2.1在工程设计阶段引入竞争机制, 使设计部门发挥自己的潜能, 更好地为项目服务, 提高项目的性价比, 同时提供多个可行性施工方案, 选择最佳的方案是项目实施的前提。2.2设计应从安全、功能、标准、经济等方面权衡, 进行全寿命成本分析。设计人员将工程功能和经济寿命综合考虑选取。既要考虑其一次性投入的成本, 又要考虑后期使用维护费用, 权衡其全寿命期内成本。2.3以往大多数的设计人员仅关心项目的面积、层数、功能等指标, 而忽视该项目的投入。因此在项目设计前, 应采用节约资金的激励办法, 改变设计人员的思维方式, 激发设计人员降低成本的积极性。推行限额设计及设计监理制度, 将施工图造价成本严格控制在概算造价内。从源头上控制工程造价。2.4对概算占比大的分项工程的材料, 看是否有可替代产品, 提出修改意见, 使最终的设计既科学又经济。要采用各种替代用品, 事前应做好的周密策划, 反复论证, 做到心中有数, 以免失败, 造成更大的不必要损失。

3 项目实施阶段的成本控制。

实施阶段成本控制主要是招投标合同管理、施工管理及结算管理。3.1工程实行清单进行招投标, 制定准确严密的招标文件, 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管理规定, 把握好标价的合理性及竞争性。3.2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工作是由很多的专业人员进行编制的, 因此各专业人员之间务必密切配合, 互相补充, 以防止在招标过程中出现部分项目交叉和空白的现象。3.3认真组织人员做好图纸会审工作, 把图纸中没有表述清楚的部分以书面形式明确, 以免在招标过程或者竣工结算过程中因图纸不明而导致纠纷。3.4根据施工图纸准确计算工程量, 防止在结算过程中出现互相扯皮的现象, 制定合理的费用标准, 使造价趋近合理。3.5坚持按照评标制度及评标程序进行招投标工作。只有程序合法、监督有效, 才能保证确定中标单位的公平性、科学性。3.6对于不同的项目采用不同的承包方式, 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及质量问题控制尤为重要, 选择合理的合同是决定以后的顺利开展工作的关键。因为在合同中诸多条款最终表现为工程造价, 工程的施工合同必须经业主或上级主管部门审查, 从合同的合法性、真实性、可行性、平等性进行逐项审查落实, 使工程造价变为具有法律约束力且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武器。3.7控制施工现场索赔, 熟知索赔程序, 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变更, 应由设计、建设、监理、施工四方共同协商, 当索赔不可避免时应由建设方有关部门参与认证。加强现场施工管理, 严格控制施工方的各种工程材料代用、现场签证、额外用工及各种预算外费用。3.8严格执行工程的投资计划, 严禁擅自提高建筑设计标准, 严禁计划外实施项目。对于平面布局不合理、建筑结构及装修标准有大的变动, 需召开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四方会议, 从技术、经济各方面综合考虑, 四方共同签证实施。在工程招标前认真解读图纸, 不合理的设计控制在招标前, 施工时发生变更应由建设、设计、监理等多方审核。相关人员应督促施工方做好各种记录, 特别是对隐蔽工程的督促记录, 减少扯皮现象。3.9积极预防工程索赔。在开工前进行各项准备, 包括资金、图纸、社会关系等, 尽量避免因建设方原因而发生停工现象, 提前建立反索赔意识。制定严密的合同条款, 杜绝在合同中发生合同用语含糊不准、合同条款漏洞, 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未预料和规定缺乏不可缺少的条款等现象。3.10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方案的选择将导致投入成本的不同, 因此优化施工方案的是有效控制成本的重要途径, 审批时要在技术标的基础上做好优化细化工作, 使选择的方案技术先进、工艺可行、组织合理。

4 工程结算阶段的成本控制。

工程的竣工结算以及审查工作要严格, 审核人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工程结算中正确把握实际情况, 做到公平、公正、合理。主要从以下方面做好工程结算的审核:4.1平时注意收集现场记录、来往信函、会议纪要、备忘录等施工原始资料, 以便在结算中掌握工程实际情况, 确定合理造价。4.2严格按建设工程暂行办法及现行清单计价规则进行结算, 对于工程量有变更的要与原来清单中的工程一一对照, 检查各种文件、签证、变更的手续是否齐全, 能反映项目的实际情况做到客观、公正、准确。4.3对于项目价格模棱两可的单价, 不得任意取大值, 对定额缺项, 不得任意高估, 自编补充定额应实事求是, 并到造价管理部门备案。4.4提高造价专业人员队伍素质, 加强对成本管理控制方面的业务培训工作。4.5认真审核项目划分是否合理, 在定额中及在招标文件中含的项目, 是否有重复列项的情况。4.6审核人员必须清楚地了解现行国家有关经济政策及本地区相关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及各项费用包含的内容, 不重复取费, 提高专业队伍素质、执行技能, 密切关注领域内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出现。4.7对于工程结算审查工作要秉公办事、坚持原则、从严把关, 在工作中坚持深入现场, 了解工程变更内容及具体做法, 熟悉变更工程增减工程量情况。

5 设备购置管理。

对于整个工程的设备的招投标工作实行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 对于大型设备实行招标, 货比三家, 力求质优价廉, 并做到合同手续完备, 明确设备所属附件及保修年限等。

6 项目后期评价。

找差距、制定后续管理办法, 设立审计制度, 对工程结算进行现场抽查, 要做好。开标前审计、开标、评标审计、定标、合同审计及决算审计, 保证结算真实可靠。通过后期评价强化管理意识, 改进管理方法, 使工程建设投资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坚持严格的标准和程序才能保证结算的真实情、严肃性, 严格坚持项目审计制度, 对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7 在制度上控制成本。

7.1增强成本控制意识, 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各部门共同参与, 提高综合管理能力, 健全有效科学的成本控制程序。7.2成本控制贯穿整个施工过程。我们必须树立全程管理思路, 从设计施工到竣工结算全程跟踪管理、跟踪控制。减少建设资金的流失, 最大限度地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7.3确定成本控制目标, 建立控制成本体系, 将控制目标分解在各个环节中并落实相关责任人;7.4建立成本控制责任制。企业内部经济责任的落实是成本控制的重要保证, 明确各相关人员的成本控制目标的责、权、利是成本控制的重要保障。7.5加强安全管理, 杜绝事故发生。加强施工进度管理, 实时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事故隐患, 做到警钟常鸣, 常抓不懈, 杜绝事故发生。7.6突出重点。强化管理, 但重点要放在影响工程造价较大的环节上。

综上所述, 一个开发企业要做好工程成本控制, 需要有全体人员全方位、全寿命周期、全程不间断管理, 使成本控制目标更具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达到企业能够提高效益的目的, 为此要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控制意识, 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 从各个方面控制成本, 企业中的每个人都是成本控制的主体, 每个人要积极参与, 从自身做起, 建立成本控制体系, 凡工程中的一切经济行为均纳入成本控制的范畴, 有效监控、预防和纠正不良现象, 坚决把成本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责任编辑:赵丽敏

摘要:一个开发企业要做好工程成本控制, 需要有全体人员全方位、全寿命周期、全程不间断管理, 使成本控制目标更具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 从各个方面控制成本。

开发建设成本 篇8

在规范的市场条件下, 低成本竞争是建筑企业重要的竞争手段, 而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 是建筑企业获得利润的保证, 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何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提高企业效益, 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在工程实践中都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在以往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模式中, 由于缺乏对项目成本的动态跟踪管理及有效的全面管理手段, 使得各项成本管理职能不能很好地实现。

1 成本计划编制

1.1 成本计划的编制程序

对于已经中标的项目, 由于在投标时已经做出了预算, 那么为了节省人力、财力以及时间, 它的计划编制无需再重新根据施工图进行计算, 可以将预算文件中的预算成本减去利润、税金等非成本因素, 从而得到只包含材料、人力、机械设备和现场经费等直接成本费用的目标成本。目前, 我国的招投标工作中并行传统定额报价和清单报价两种报价方式, 对前者来说, 取其预算文件中的直接工程费的预算即可, 而后者则要剔除综合单价中的利润和管理费, 其计算公式为:

目标成本=综合单价/[ (l+利润率) * (1+管理费率) ]

通过该公式就可以将预算成本转化为目标成本。但是, 概预算是按照定额中的工作项目来进行成本的计算, 而成本管理中对于各项工作的成本的控制和核算, 其范围比定额工作的范围要宽的多, 二者的工作项目不对应, 造成了脱节;要解决这一问题, 可以引进工作分解结构 (WBS) 的概念, 以预算的工作项目为基础, 根据成本控制与核算的需要对各项工作进行拆分或组合。

由于这时形成的目标成本是以定额为基础进行计算的, 与施工企业的实际水平有所不同, 因此需要附加一个施工成本降低率或施工成本降低额, 以使目标成本反映自己的真实水平。此时, 目标成本计划就初步形成了, 将其与和公司签订的项目承包合同的要求以及预测目标进行比较, 符合要求的就成为真正的目标成本, 作为修建过程中成本控制与核算的基础;如果未符合要求, 就要对施工组织。

1.2 成本计划编制的内容

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的规定, 项目经理部进行目标成本分解应符合下列要求:按工程部位进行项目成本分解, 为分部分项工程成本核算提供依据;按成本项目进行成本分解, 确定项目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构成, 为施工生产要素的成本核算提供依据。

除去以上两项规定, 对于成本计划的编制和分解还要结合进度计划进行, 因为工程项目的成本总是分阶段、分期支出的, 成本管理与成本支出的时间安排有着密切的关系, 为了保证项目的施工能够同时按照成本计划和进度计划进行, 就必须考虑二者的相互协调。

以上三种编制成本计划的方法并不是相互独立的, 他们往往可以结合起来使用。本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体系对于成本计划的编制内容就是将工程部位、成本项目和进度计划对应起来, 根据进度计划来确定每工日或每个工作段中, 单位工程和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材料、人力、机械设备等成本计划。此外, 由于分包工程或项目的成本计划与项目经理部通过劳务分包自行完成的工程成本计划有所不同, 需要单独进行编制。

2 项目成本核算

2.1 成本费用的归集

工程项目成本分析的目标是辨认出影响成一个工程项目中的成本费用的种类是非常多的, 具体来说, 实际成本的归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按照统计人员提供的当期完成工程量的价值, 扣除上缴税费后, 作为当期的工程实际收入。

(2) 人工费按照劳动管理人员提供的自有工人考勤及劳务分包合同的履行情况, 作为当期的实际人工费成本。

(3) 材料费按照领料单和出库记录上的当期各分部分项工程对各种材料的消耗额和实际价格, 作为实际材料费成本;周转材料按照当期的使用时间、数量、单价计算, 作为实际材料费成本。

(4) 自有机械费按照各分部分项工程当期使用台班、燃料费等实际损耗费用、保险费等分摊费用计算, 作为实际机械费成本;租赁机械按照当期租赁费分摊、燃料费等实际损耗费用计算, 作为实际机械费成本。其他直接费按照当期核算资料计入实际其他直接费成本。

(5) 现场经费按照当期的实际支出凭证、发票等各种有关资料计入实际现场经费成本。

2.2 成本与进度的集成核算方法

通过各种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方法, 可以使工程项目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以及预算成本的对比具有直观性、敏感性、可控性, 便于管理者及时掌握成本的节超情况, 做出反应。

2.2.1 横道图计划的进度与成本的同步控制

在横道图计划中, 将表示作业进度的横线划为两条:一条是计划线, 一条是实际线, 在两条线上 (下) 方分别标注该进度内的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从这个计划与成本横道图中, 可以直观地看出每道工序的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比以及对完成某一时期责任成本的影响;此外, 还能了解每道工序施工进度的提前或延后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以及整个施工阶段的成本节超情况。通过这种横道图, 可以在施工的过程中, 以计划成本控制实际成本, 并且随着每道工序进度的变动, 及时修改成本计划, 对各工序的成本进行动态控制, 以保证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

2.2.2 网络图计划的进度与成本的同步控制

网络图计划的进度与成本的同步控制与横道图计划类似, 但是网络计划在施工进度的安排上更具逻辑性, 而且可在进度和成本发生变化后随时进行优化和调整, 因而对每道工序的成本控制也更有效。

这种网络图的表示方法是:在表示工序施工的箭杆上下方分别标注该工序的计划成本和计划进度, 而实际成本和实际进度也按同样方式以另一种颜色标出。这样, 管理者就能从网络图中看到每道工序的计划进度和实际进度、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对比情况, 同时也可清楚的看出今后控制进度、控制成本的方向。

2.2.3 赢得值分析法

赢得值原理为工程项目成本和进度的集成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引进一个中间变量 (赢得值BCWP) 来帮助项目管理人员分析工程项目的成本和进度的变化情况并给出相关的控制数据, 使他们能对该工程项目的成本和工期的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和判断。运用赢得值原理对成本进行全过程管理, 不仅可以对费用和进度进行综合控制, 还可以二者的执行情况进行预测, 对计划执行效果进行监控。

3 结束语

总之, 成本和进度出现一些小的偏差是在所难免的, 所以赢得值在实施的过程中一般采用灵敏度判断。灵敏度, 就是能做出反映的最小偏差, 也就是说灵敏度是一个最小的偏差值, 只要实际偏差达到这个最小偏差值, 就应该采取措施纠正这个偏差。因此在工程实施过程中, 根据确定的灵敏度可做出目标的两条临界曲线, 作为允许的差异极限, 只要实际进度保持在临界曲线范围内, 则不需采取特殊的补救措施;反之就得全面地检查产生偏差的原因.并制定纠偏措施和计划.限制偏差的进一步发展, 并减少偏差, 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鲁辉.施工项目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池仁勇.项目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开发成本会计核算初探 篇9

根据房地产行业会计制度结合实际工作, 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中, 设置“开发成本”会计核算一级科目, 其核算的内容大体上包括“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勘察设计及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建设费”、“配套设施费”和“开发间接费用”等成本项目专栏, 在这六项二级科目下, 房地产企业可根据自己的经营特点和管理需要, 确定三级成本项目, 明确核算范围进行明细核算, 并进行准确的成本归集。

二、“开发成本”核算范围及会计处理

(一) 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

1.土地出让金:核算内容包括:房地产企业支付土地出让金, 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 应进行账务处理。

2.土地交易税费及补偿费:核算内容包括:支付土地交易费、土地登记费、土地契税、安置补助费、拍卖佣金、土地整理费、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房屋拆迁补偿费、临时安置及搬家补偿费等费用。

(二) 勘察审计及前期工程费用

1.勘察设计费:核算内容包括:工程及水文地质勘察费、文物勘测费、设计费用 (规划、建筑物、广场及绿化) 、抗震分析等。

2.三通一平:核算内容包括:通水、通电、通路、通邮、通讯、通暖气、通天然气或煤气、支付彩板围栏款、高压分支箱、变压器及其安装、平整土地等

3.报建手续费:核算内容包括:支付规划、勘察、人防、消防、地震、城建、质检等政府职能机构报建手续费等, 具体如下:建筑规划管理费、规划定位及航测图费、施工图审查费、市政设施配套费、人防建设费、绿化费、墙改专项基金、预算编制及审核费、定额劳保费、电梯、工程招标管理费、代理费、质量监督费及工程招标交易、招标代理服务费、城建档案技术服务费、工程项目前期测量费、图纸审查费、审图费、市政配套费、环境影响评价费等。

(三) 建筑安装工程费

1.土建:土建核算内容包括:基础工程、地上结构、建筑、公共部分装修、户内一般抹灰、外墙装修、工程监理费、竣工工程工期奖罚费、竣工工程质量奖罚费以及样板间装饰、地下室、天然气管道、卫生间防水、楼梯栏杆;支付工地石材、钢材、工地隔离土墩、建筑物防雷装置;不可扣回施工现场水电费、各种地板砖、墙面砖、踢脚线、各种陶瓷、房屋防水;工程项目竣工测量费等。

2.安装:安装核算的内容包括:楼内水电、消防、通讯、网络、卫视、以及水暖洁具、凉衣架、门窗、空调、开关、插座、装饰物料费、施工现场用水管、插线板等。

3.设备:设备核算的内容包括:电梯、污水泵、风机、变配电设备、采暖设备、可视对讲以及电梯安装及配件、防护设备。

(四) 基础设施建设费

1、路、大门、栏杆:核算内容包括:建筑小区道路、大门、栏杆、围墙等内容,

2、供、气、热、电、消:核算内容包括:供气、供热、给排水、供配电设施、消防

3、广场绿化设施费:核算内容包括:广场、绿化、设施、车棚、路灯、弱电、换热间、环卫等。

(五) 公共配套设施费

1.公共配套设施费:公共配套设施费核算内容包括:会所、物业管理场所、居委会、派出所、学校、幼儿园、公厕、电站、热力站、水厂、文体场馆、健身器材等。

(六) 开发间接费用

开发间接费用是指房地产工程、预算等部门在开发现场组织管理开发产品而发生的各项工资、差旅、通信、交通、办公、咨询、利息以及劳保福利费用, 这些费用虽然属于直接为房地产开发而发生的费用, 但它不能确定为某项开发产品负担, 暂先计入开发间接费用, 然后按照适当的分配标准, 分配记入各项咖啡产品成本中。

1.工程部门发生的路桥、加油、住宿、停车、车船机票等交通费用及外地市出差餐费, 统一计入差旅费, 后附各项差旅单据、发票及差旅审批单、银行支付凭证等进行会计处理。

2.工程部门发生的办公用品、电脑耗材、土地拍卖资料费、电话费、工装、茶叶、及订阅报纸杂志、专业书籍、交纳的协会会费、软件及服务费等, 统一计入办公费科目, 后附单据:收款单位的发票、办公用品和电脑耗材还需附清单, 入库单和领用单等进行会计处理。

3.计提、发放工程部门工资, 包括代扣五险一金, 后附单据:经过各人员签字的工资明细表、银行支付单等附件。

开发建设成本 篇10

一、房地产开发项目目标成本管理原理

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按照开发流程可分为土地成本、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配套设施费、管理费用、相关税费、不可预见费。目标成本管理的核心是目标成本法:企业根据产品市场价格确定销售收入, 再扣除目标利润, 倒推出产品目标成本, 以目标成本为根据来约束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成本。国内房地产企业在目标成本管理上处于借鉴的阶段, 计划性强, 未能将成本和产品市场价值结合起来。由此看来, 目标成本管理必须与房地产行业特性密切结合, 才能发挥其在开发项目成本控制上的作用。所以房地产企业应在在新项目的前期策划阶段确立项目目标总成本。在设计阶段以目标总成本上限不变为前提, 对其进行调整。在项目施工建设阶段, 企业应抓好目标成本的落实工作, 通过将成本层层分解, 达到对实际成本的有效控制。最后在竣工建设阶段做好项目实际发生成本的核算, 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进行比较, 分析差异, 提出解决措施。

二、房地产开发项目目标成本管理体系

其一, 目标成本的预测和优化。在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 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 根据项目相关信息资料对项目经济价值指标进行测算。目标成本的确定基于“目标成本=目标收入-目标利润”公式, 通过预测产品市场价格, 测算顾客愿意接受的价格, 再根据项目开发面积确定目标销售收入。目标利润的确定可采以下方法:用先进企业或企业历史最高水平的销售利润率乘以预测的销售收入;用先进的资产利润率乘以预计的资产平均占用额;用先进的成本利润率乘以预计的成本总额。

设计阶段是项目目标成本优化的重要阶段。首先, 企业应向委托设计单位详细说明开发项目品质和成本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采用限额设计制度控制目标成本。同时企业应对项目进行价值功能分析, 注重设计方案中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是否符合项目品质定位, 材料设备定位是否符合产品品质定位。最后企业应对设计方案分析比较, 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目标成本。

其二, 目标成本的分解。在目标成本制定之后, 房地产企业要从项目开发全过程出发, 从纵向和横向的角度, 将目标成本逐级分解。纵向分解指的是根据项目开发过程, 按照成本核算科目将总目标成本进行逐级分解, 使得企业总目标成本体现在年度工作计划中。横向分解是在目标成本纵向分解的基础上, 按照企业各部门业务和管理职能的不同, 将目标成本纵向分解的最低一级科目具体落实到各个相应的责任主体, 最终形成各部门的责任成本预算。责任成本预算的制定经成本管理部门反复讨论, 并由各责任中心负责。各责任中心按照其经济责权分管范围, 明确其责任成本, 区分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再根据国家政策法规, 以目标总成本为标准, 建立科学可行的成本考核指标体系, 以利于目标成本落实水平的考核。

其三, 目标成本的过程控制。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项目开发过程中, 要实现对成本的全程控制。在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中, 土地成本费和建筑安装费占有较大比重。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在前期工作阶段就以市场为导向, 结合企业自身资金实力, 在开发项目地址选择, 用地规模, 获得土地使用权使用方式等方面做好开发目标成本的事前控制。另外企业应在实际中区分土地成本中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 分别采用具体措施, 将土地成本降至最低。

(2) 企业要重视建筑安装成本的事前控制, 反复研究施工设计图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性。根据施工设计图制定先进的, 可行的施工方案。对于占建筑安装成本比重较大的材料费, 采用动态管理, 搜集市场即时的供应和价格情况, 选择质量合格价格合理的材料。同时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和三级收料制度, 数量上和价格上对材料费进行控制。

(3) 在施工过程中, 如果发生工程变更, 企业应及时处理, 以保证目标成本控制的顺利进行。同时工程质量和工程工期﹑人员安全是开发项目目标成本控制的前提。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在保质, 保工期, 保安全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降低实际成本。

(4) 在竣工验收阶段, 企业要根据项目工程招标文件﹑工程合同﹑设计文件﹑工程验收规范﹑企业会计准则﹑相关法律法规等文件, 对项目实际成本进行准确计量。企业财务部门和工程造价部门要对工程竣工结算进行审计, 如发现工程合同存在漏洞, 应与施工单位认真研究, 明确结算要求。严格审核结算工程量, 应确认施工单位是否根据工程合同规定完成所有工程内容, 确认现有工程量计价方法是否符合合同要求。在办理竣工结算阶段, 核实各分项工程使用的综合单价是否与合同中的综合单价相对应, 并审核竣工结算汇总金额是否准确, 从而实现对开发项目实际成本准确确认, 为以后的成本考核工作打好基础。

其四, 目标成本的考核。企业应正确对项目开发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核算, 并将责任成本落实到人。企业可以根据相关会计准则, 定期每季度每月对成本指标的实际发生额和标准成本进行对比分析, 对目标总成本的实现情况进行全面审核。通过将项目实际成本与目标总成本对照, 分析差距, 找出原因, 并向上一级责任成本中心反映, 使企业成本管理能够得到及时反馈。

企业在考核时, 首先要根据各责任成本中心实际发生成本金额大小确定考核重点, 实际工作中可采取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 本期实际与上期实际指标对比, 本期实际指标与同行业企业先进指标对比等形式。通过对比分析, 可了解企业成本的升降情况及其发展趋势, 查明原因, 找出差距, 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三、房地产开发项目目标成本管理优化

一是建立企业成本数据库。房地产企业需要对开发项目发生的费用实行即时跟踪控制, 降低风险, 加快资金周转, 最大限度发挥成本控制的职能。利用信息网络技术, 将成本纪录工作转变为成本数据信息化管理。企业成本数据库可实现内部各部门成本信息共享, 并根据各部门职能, 及时实现成本拆分、成本分摊。当成本数据依照开发流程在各部门传递时, 如果发生超支等特殊情况, 要及时上报企业成本管理部门。成本数据要细化到每一个责任中心, 每一个楼盘, 要达到对开发项目成本的及时控制, 企业管理层可实时进行查询, 马上进行处理。

二是企业要重视工程合同变更管理。工程施工过程中, 合同变更的发生在所难免。企业要及时处理合同变更对目标总成本造成的影响。首先, 在合同签订后, 按照成本科目将合同金额拆分, 企业成本管理部门要根据具体合同变更情况, 在保证目标总成本不变的前提下, 对变更的合同金额进行拆分, 对付款情况做出调整, 确保目标总成本的落实。

三是重视人力资源建设。企业管理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 目标成本管理强调管理者的决策以及各责任中心的执行。房地产行业的特点决定了企业员工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很强的工作能力。企业要通过在职培训, 脱产进修等形式, 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进行发掘和培养。其次, 企业要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结合使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一方面, 以分解的目标成本为依据, 将目标成本的考核与物质激励手段挂钩, 做到奖罚分明。另一方面, 建立明确成本控制目标, 创造和谐工作环境, 提高员工在成本控制中的积极性。

在房地产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 企业要努力销售库存商品房, 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强内部成本管理控制工作。目标成本管理以目标成本约束项目实际发生成本, 会大大减少项目资源耗费, 能使企业在目前产业调整期更好的生存。企业也应不断积累成本控制工作经验, 不断优化目标成本管理。

参考文献

[1]万寿义:《成本管理研究》,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高校评估中档案建设的成本问题 篇11

档案建设包括旧档案的整理和新档案的创建两方面。无论侧重点在哪个方面,档案建设都需要资源投入。由于中国高校财务状况不透明,获得完整的数据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通过某些个案来对中国高校的档案建设的成本进行大致的估算。并由此来观察档案建设对于高校建设的影响。

一个评估建设中的个案

学生成绩登记是大学中一项基本的教务活动。某大学以前的登记流程:一是教师到教务处领取空白成绩登记表;二是教师到所任班班级所在院系领取所教班级学生名单表;三是教师将学生名单表按照成绩登记表上面的规格剪切后粘贴到成绩登记表的姓名一栏中;四是手工登录学生成绩;五是对学生成绩进行复核,包括:是否有誊写错误;对于学生名单中有名字但是无成绩的学生要进行核实:究竟该生是缺考、缓考、退学还是该生参加考试,教师疏忽了学生试卷;对于有成绩但没有名字的学生,将其成绩补充于成绩单下方;六是任课教师签字,经主管领导确认签字上交。

由此所产生的学生成绩档案——学生成绩表——是由三部分组合粘贴而成:教务处统一印刷的空白表格,学生所在院系提供的打印名单,教师的手写学生成绩数据。这样的成绩单的缺点:一是学生成绩由教师手工填写,受到教师手写字体的限制,成绩单显得不统一;二是教师手工填写成绩单,难免会发生错误。这样就会出现涂抹痕迹,无法与篡改成绩的作弊行为区别开来。

2005年末,在为迎接评估,某大学教务处对原有的成绩单进行了改变:一是成绩单的三部分不再分别提供,而是统一成为一张表格,由计算机打印产生;二是将成绩上网,等于添加了学生成绩的电子档案。新成绩单与旧成绩单相比,优势是明显的:一是没有涂抹痕迹,可以有效防止篡改成绩的作弊行为;二是所有成绩单规格一致,符合档案建设中标准化的要求。

与之相伴随的是登分方法的改变。新的成绩登记流程:一是由教务处给每位教师分配一个用户名和密码;二是教师登录教务处教务管理网站,进入后就可以看到自己所教班级学生名单;三是在线登记学生成绩,中途可以保存并退出,资料依然有效;四是复核无误后可以提交,提交后教师不能够再更改成绩;五是提交完毕,将成绩打印后再上交书面成绩单。

新旧标准所耗费的成本对比

如果登记一个班级的成绩,旧的成绩登记表所涉及的资源有:一是教务处印刷的空白成绩表格三张;二是学生所在院系提供的打印名单三份,一般情况下,学生名单是按照年级打印的,因此实际的打印名单折算后一般是一份;三是再加上一点胶水的成本。其中第一项和第三项几乎为零,主要是第二项的打印成本。总的算起来,登记一个班级的成绩不可能超过0.10元。

如果用新的成绩单登记分数,其成本就会大大增加:一是教师需要在正式登记分数之前先打印一份空白名单表用来从试卷上誊写分数,登记完毕后需要再打印一份进行校检,只有在校检无误后才能正式提交再打印,加上最终打印的三份。新的学生成绩单总共需要打印五份。新的学生成绩单在打印上面需要成本大概0.50元(按每份0.10元计算);二是除了这些支出之外,新的学生成绩单还需要其他的成本支出。新的成绩单是通过网络进行登记的,但网络本身为了安全起见,只允许校园网用户才能登录成绩,也就是说,只有办公室的电脑可以用来登录成绩。由于所有教师几乎是同时开始登记成绩,结果导致办公室的电脑、打印机不够用,因此。所有院系都要添置电脑和打印机。假如一个院系平均为22人,原来办公室平均为3台电脑2台打印机,为满足需要,一般添置4台电脑和5台打印机,以便能够至少保证三分之一老师可以同时上网登录分数。这样,按每台电脑4000元,每台打印机500元计算,为新的成绩单每个院系就要投入至少4000×4+500×5=18500元。假如它们的使用寿命为8年(实际上打印机的寿命更短一般超不过5年),每位教师每学期授课为五个班,两个学期都授课,那么每个班级的成绩单所分摊的成本是18500÷(22×5×2×8)=10.5元。二项相加,每个班级的成绩表共需成本11元。新成绩表的成本大概是旧成绩表的22倍。二者之间的差异是惊人的。

新旧标准对工作的影响

旧的成绩表登记要求教师往返于教--务处和学生所在院系之间领取各种表格,花费时间剪切名单,粘贴名单了。这些程序在总体上看来比较繁琐,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不过在实际运转中.问题并没有这么严重。一是学生名单根本不需要老师去院系拿,各班的班干部自然就会交到教师手中;二是空白成绩表也不必每位教师都亲自去领。只需要一个老师或者教务秘书去就可以把4"单位所需要的空白成绩表全部领回来。只有粘贴名单是教师自己需要参与的,不过这项工作可以很早就开始进行,对于实际的登分工作没有什么实质影响。一般情况下,这些工作都可以在前期做好,只要试卷改完,成绩就可以登记;登记完毕就可以复核,复核中无论是发现教师誊写错误,还是学生名单错误,都可以立刻改正。复核完毕就可以上交,整个登分工作就大功告成了。

新的成绩表登记与旧的流程相比不需要教师跑来跑去,一切工作都是在网络上进行。工作是比以前轻松。但完成工作的难度加大了,工作效果的可靠性也降低了。

一是新的登记要求教师必须在线登录分数。但是,登录网站属于校园网,只有校内IP地址才能访问,这就意味着只有办公室的电脑才能进行分数登记。而办公室的电脑有限,根本无法满足教师登分的需要。而且由于办公室电脑是大家公用,所以安全性较低,很容易受到病毒的攻击,故障率比较高。这在平常问题尚且不大。但在考试登分期间,电脑使用量较大的情况下,电脑经常出现罢工现象,导致工作中断。同时办公室的电脑还承担打印成绩表的职能,更造成了教师登分的拥挤。

二是即使教师电脑够用,依然还有其他问题,由于登分时间集中,造成服务器负荷大,网络故障现象就在所难免,所以经常出现虽然分数已经登记,但数据网络不能保存的现象,教师大量工作被浪费。

三是网络提供的学生名单本身并不准确,与实际考试试卷人数经常出现冲突,如果是网络名单多于试卷名单倒还好办,可以查证后填写缺考、缓考等具体原因,但如果遇到试卷名单多于网络名单则相当麻烦,教师没有权限更改网络名单,必须向教务处申报,由教务处具体负责人进行网络名单更改。由于其名单错误太多,教务处忙不过来,所以教师必须排队等候,这样就耽误了教师的登分进程。往往是已经到了规定要提交分数的时间,许多教师仍然因为个别班级个别学生成绩无法登记而无法提交,而网络无法提交就无法打印最终的成绩.整个登分工作因为个别问题被搁置。

通过以上的个案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不同的档案建设模式所耗费的成本差别是巨大的;二是档案建设同时会带来工作流程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对于工作效果来说未必都是正向的。

开发建设成本 篇12

关键词:目标成本法,房地产企业开发项目,成本管理

一、目标成本法与房地产开发项目概况

(一) 目标成本法的含义

目标成本法 (Target Costing) 起源于日本并被日本企业广泛采用。近几年来欧美的厂商也开始实施目标成本法, 旨在实现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从这个角度来看, 目标成本法是日本企业和欧美厂商实现共赢的良好途径。所谓目标成本法, 是以顾客需求为导向, 实现产品价格的界定, 在此基础上明确各项生产成本的额度, 将其作为生成成本的度量, 避免出现生产的盲目膨胀。从本质上来讲, 其以市场价格为引导, 并没有以实际消耗的成本对于产品进行衡量, 由此有利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研发和设计工作开展, 规避了成本降低的尝试性动作。简单来讲, 目标成本法的管理模式应该遵循以下公式:“客户收入-目标利润贡献=目标成本”。在此公式的基础上形成特定的模型, 在此模型中发挥效能的是被驱动的行为主体。

(二) 目标成本法的优势

作业成本法, 是当前房地产企业使用比较普遍的模式, 并且与目标成本法之间形成天然的联系, 已然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是也应该区别对待, 结合房地产企业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成本管理方法, 甚至在恰当的时候选择多种成本管理方法, 也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目标成本法, 不妨对于目标成本法的优势进行探析。

1.作业成本法与目标成本法之间的对比。无论是作业成本法, 还是目标成本法, 都是基于顾客和市场而进行的, 在企业管理层的带领和职工的参与下, 实现的成本管理模式。但是两者之间依然存在很多的区别:其一, 成本管理目标是不同的。目标成本法关注的不仅仅是顾客对于产品的满意度, 还关注于是否能够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取相应的利润。作业成本法关注的是能否实现成本的降低, 并且以评估的方式实现对于实际市场信息的分析, 以保证作业成本控制到最低。其二, 成本管理的核心是不同的。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的, 无论是产品, 还是服务, 都应该纳入到成本总和中去, 它们都是企业资源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作业成本法, 目标成本法, 是以市场价格为基准, 以此去实现对于成本的核算。其三, 管理模式是不同的。对于目标成本法来讲, 其遵循以下公式:客户收入-目标利润贡献=目标成本, 显然驱动力不是成本, 而是被驱动的行为主体。而对于作业成本法来讲, 是以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 无论是产品的设计, 还是物料的供应, 或者是生产工艺, 质量检查, 包装运发, 销售售后, 都应该囊括在其中。

二、房地产企业开发项目的目标成本管理流程

(一) 成本项目划分和管理责任

按照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开发工程特点, 划分为六个成本项目种类:土地征用及拆迁费;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开发间接费用;管理费用等。而责任也根据对应发生的支出相对称。

(二) 成本预测和计划

从理论上来讲, 从粗到精, 从总到分是成本预测的基本顺序, 市场运营部门对于成本预测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给出项目成本控制总目标。可行性研究阶段成本预测的基本程序, 预算部门将主要注意力放在规划设计阶段的成本预测上, 对于成本控制的内容进行细化分, 由此形成项目成本管理体系。

(三) 成本控制

设计管理, 初步设计, 设计图纸审核, 采购管理, 周期审核, 支付管理, 洽谈管理, 成本信息成本核算, 竣工结算, 工程成本失控等, 都是成本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 应该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去处理, 以保证成本控制的完善性。

(四) 成本核算

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 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 依据实际情况, 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基础工作体系, 保证基础性工作的顺利开展;其二, 依照成本开支范围, 对于成本计算对象进行界定, 并且将开发成本费用进行合理分类, 保证成本核算资料的完备性;其三, 如果在任何时候发现成本核算出现纰漏, 应该及时地采取措施进行修正, 以保证成本核算的有效性。

(五) 成本分析和考核

奖惩规定, 成本管理考核奖惩依据各责任部门编制的成本控制计划, 以此去评定各个部门在成本管理控制中发挥的效能。

三、房地产开发项目目标成本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对策

(一) 目标成本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于现阶段众多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调查发现, 将目标成本法运用到房地产项目成本管理中还存在很多的缺陷和不足。具体来讲, 可以将其归纳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房地产开发成本管理意识淡薄。部分房地产企业依然采用规模扩展的增长模式, 并且将规模作为衡量企业实力的重要标尺, 往往对于成本效益不闻不问。也存在一些房地产企业, 以非市场途径去获取土地资源, 消耗大量的资金在资源获取方面, 忽视对于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也成为常态。其二, 房地产成本管理流程不科学, 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主要是由于房地产企业管理者缺乏成本经营管理意识, 尤其是对于管理决策服务的忽视, 很容易使得成本管理陷入混乱的状态。其三, 现阶段的房地产成本管理体系还很不完善, 存在将开放项目成本管理等同于单项控制工作, 如土地成本管理, 配套设备管理控制等, 并没有将房地产成本管理看做为系统化的工程, 由此导致成本管理体系存在很大的漏洞。其四, 在成本管理制度中忽视了监督和激励的作用。房地产开发周期比较长, 涉及到范围广泛, 牵涉到很多的利益群体, 如果没有健全的监督管理制度去保证其执行, 或者没有激励性的政策去保证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很容易难以发挥相关制度的效能。

(二) 目标成本管理中问题应对对策

针对于上述提到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应该积极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改善。具体来讲,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其一, 以市场为导向, 树立科学的成本管理观念。成本管理战略是以企业经营战略为核心的, 其牵涉到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 应该成为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具体来讲, 以客户满意度提升为追求, 对于企业运营的每一个步骤进行考量, 以保证其能够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结合实际房地产目标成本管理的需求, 使用约束性或者非约束性的手段, 使得企业成本管理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等来进行的。其二, 以市场为导向, 建立健全高效的成本策划体系。通过对于开发产品特点的分析, 在产品规划设计的阶段就将成本管理纳入其中, 处理好设计人员, 成本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 以保证给出科学的成本策划方案。其三, 建立面向市场的各阶段成本管理系统。具体来讲涉及到如下内容:通过对于市场信息和政策信息的分析, 对于土地区位、成本、费用、价格、利润进行全面分析, 由此界定土地取得相对成本;从规划设计的角度去考量成本管理, 如容积率, 规划风格, 建筑结构, 建筑材料, 设备等;从项目实施前的状态去考量成本管理, 如招标范围, 招标内容, 招标形式, 标底, 采购内容等;从项目实施过程去考量成本管理, 如合同材料分类管理等角度。其四, 以市场为导向, 形成健全成本控制和监督制度。在成本管理战略, 策划体系的基础上, 形成对于目标的监督管理体系, 以保证各项制度都能够切实的实施下去。其五, 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评价激励机制。一般情况下在项目将要结束的时候, 对于项目进行公正评价, 并且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为今后的开发项目打下扎实的信息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忠伟.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成本优化控制[J].中国房地产, 2006 (2) .

[2]王宪平.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系列谈[J].建筑经济, 2010 (7) .

[3]韩剑鸣.房地产开发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12.

[4]李杏秋.作业成本管理体系及其应用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 2001.

上一篇: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下一篇:青岛海尔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