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建设模式

2024-06-10

开发建设模式(精选12篇)

开发建设模式 篇1

1 工程概况

1.1 岛体工程

南堡1-3人工岛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南堡外浅滩, 曹妃甸西北约20Km, 南堡油田1号构造-5m等深线附近。岛体平面尺度为495m×298m, 呈近似椭圆形, 面积200亩, 围堤总长1374m, 高程为8.2m, 吹填总量约250万m3, 沿岛体长轴方向布置4条长200m的护岛潜堤。引桥和登陆点布置在人工岛北侧, 采用高桩墩台结构, 基桩采用钢管桩。码头前沿总长225.5m, 总宽15m, 1000t杂货船泊位和720t客货滚装船泊位各一个, 客货滚装船泊位可兼靠300t交通艇且后沿侧设置100t级交通艇泊位一个。

1.2 开发建设

人工岛设计最大原油生产规模39.3万吨/年, 天然气生产规模0.71×108m3/年, 注水规模5300 m3/天, 气举注气规模60×104m3/天。主要建设油气计量、集输、注水、注气气举、供配电等, 配套建设消防、自控、通信等系统工程[1]。

1.3 优化思路

充分考虑到岛体面积较小, 开发地质含气量较大, 日生产气能满足气举设备、加热炉耗气和气举井所需生产耗气量, 同时兼顾附近平台开发原油的油气分离、中转和注水, 决定采用井口生产设施少、工艺流程简单、采出气循环利用、技术成熟操作管理方便、节能环保的气举采油方式。为减少生产区占用面积避免后续布井困难, 舍弃陆上油田较为零散的井口布设模式, 决定采用“普通钻机+井丛排”钻井模式, 采取“一拖四”方式的5口井为一个开发井组, 4个井组20口井为1个开发单元建立生产集输配气气举撬装模块, 其他注水、分离、加热等采用撬装模式;为减小岛体承载力, 房屋多采用钢结构彩板房, 混凝土结构基础必须打桩承载;集输方面简化海上处理工艺, 只负责气液两相分离, 分离气为加热炉、气举压缩机提供气源。

2 整体优化方案

因岛体面积较小, 生产方式为集中开发建设的气举举升采油, 为充分利用有限土地资源, 把岛体划分为南北两块, 南侧为钻井作业集输生产区, 北侧的生产生活辅助区域包含加热、分离、注水、消防、气举、污水处理、泥浆处理、电气、生活辅助楼、服务单位生活区等部分, 同时在岛外西侧设置1座管道登岛平台, 南侧设置1座放空火炬平台。

2.1 井口布设

南堡1-3人工岛共设计井口140口, 预留井口20口, 集中分布在岛体南半侧。采用“普通钻机+井丛排”钻井模式, 采取“一拖四”方式的5口井为一个开发井组, 井口间距为4m, 钻机承台为便于钻机拖移的整体混凝土结构, 每个井组由一部钻机通过拖移连续钻井, 全部钻完后集中投产, 4个井组为一个开发单元配备统一的气举生产计量撬装阀组集中采注输和计量中控切换。这样大大减少了钻井队占用空间, 节省了井队搬迁组装时间, 提高了钻井效率, 减少生产钻井交叉作业, 便于地面工程集输工艺的简化优化和标准化, 减轻巡护井人员的巡护强度, 提高了采注输生产运行管理效率[2]。

2.2 泥浆处理

钻井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泥浆, 因岛体空间有限, 不能每个钻井队拥有单独大号的泥浆池。每个井队泥浆池统一设计为小型泥浆池并做防渗处理, 通过专业泥浆处理公司及时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 达标后的泥浆经晾晒可作管沟回填料[3]或通过滚装船外运至陆地。

2.3 地面工程

地面工程包括油气计量、集输、注水、气举注气、供配电等, 配套建设消防、自控、通信等系统工程。地面工程生产区域集中布设在岛体北半侧, 所建设施较多, 而剩余空间有限, 充分考虑近期建设与远期南堡1-1平台规划建设相结合, 多采用模块化撬装化[4], 减少地面工程的占地面积和投资, 处理工艺力求简化前端海上工艺, 优化后端。

3 主要工艺流程

南堡1-3人工岛主要功能是油气生产计量、加热分离、集输、注水和注气气举, 并负责南堡1-5平台及本岛产液通过海底管道自压混输至南堡1-1人工岛, 在南堡1-1人工岛集中进行油、气、水分离和含油污水处理, 含油污水处理后经海底输水管道输至南堡1-3人工岛进行回注。以下重点介绍集输气举和海管置换工艺流程。

3.1 集输及气举工艺流程

油井计量采用较为简单的两相分离多井集中计量方式, 单井产液由气动三通阀中控自动选井切换进计量管线。计量采用流量计对伴生气计量, 用容积法对液量计量, 计量后与其它单井产液汇合, 同1-5平台来液一起进气液分离器, 分离气做为注气气源、加热炉和压缩机燃料等, 其余油、气、水经加热炉升温至40℃后混输至南堡1-1人工岛。

3.2 海管置换工艺流程

因南堡1-3人工岛为孤岛开发模式, 遇到特大风暴潮或其它紧急情况时, 为保障岛上设备设施及人员安全, 油井需紧急停产。污水通过3号岛置换掺水泵提升, 经供水管道切换阀进入海底混输管道将管道内原油置换出来, 防止原油结蜡凝管[1]。

4 结束语

南堡1-3人工岛是冀东油田滩海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基础设施, 是全面标准化建设的第一个孤岛工程。岛上开发高峰多达9部钻机、多个井下作业队、泥浆处理队、地面建设队伍同时驻岛作业, 通过整体开发建设优化方案, 把钻井、泥浆处理、地面工程、生活区等分区集中规划, 提高了岛体利用率, 避免了过多交叉作业, 且建成后便于采油队对井场集中标准化生产管理, 为以后平台标准化开发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摘要:冀东南堡油田的开发模式逐渐由全陆式向半海半陆式转变。南堡油田1号构造相继建设了3座人工岛, 南堡1-3人工岛因面积小地质油藏含气量大, 适合井口集中布设、井口生产设施少、工艺流程简单、采出气循环利用、技术成熟操作管理方便、节能环保的气举采油方式, 是集中开发标准化建设的第一个孤岛, 具有井口布设多, 采注输工艺集中、钻井井下作业及地面工程施工交叉作业多、泥浆处理场地受限等特点, 根据功能划分为钻井作业生产区、泥浆处理区、地面工程施工区、生活辅助区等功能区域, 实现岛体石油开发建设优化。

关键词:开发建设,优化方案,工艺流程

参考文献

[1]路继臣, 冯林先, 林向英等.滩海石油工程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6:182-193

[2]冯宇, 姬蕊, 张箭啸等.长庆油田标准化井场设计[J].石油工程建设, 2010, 36 (3) :115-118

[3]孙娜, 李杰, 刘骏等.钻井废弃物全过程管理信息化的研究与应用[J].石油钻采工艺.2010, 32 (4) :123-126

[4]韩建成, 杨拥军, 张青士等.长庆油气田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综述[J].石油工程建设, 2010, 36 (2) :75-79

开发建设模式 篇2

现状

学校“供应”极度短缺

据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尚有勇介绍,这次会议对《条例》(草案)进行了初审,按照程序,今年8月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将对《条例》(草案)进行二审,通过后报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才能颁布实施。

据郑州市2004年年底统计的资料,郑州市市区(不包括乡镇)共有小学128所,初中55所,普通高中56所,中等职业学校38所。

而2004年秋季开学时,郑州市市内四区(金水、管城、二

七、中原)小学一年级共有21140名适龄儿童入学就读,比2003年增加了2305人;小学升初中就近分配安排小学毕业生21407人,比2003年增加2010人;报考高中段学校的初中毕业生24449人,比2003年增加4784人。

经有关部门测算,到目前为止,郑州市市区尚需建设23所小学、16所初中和两所高中,才能使郑州市中小学校班额达到或接近国家《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规定的标准(小学班额为每班45人,初中班额为每班50人)。而且,随着今后郑州市城市的发展,相当一段时间内每年仍需要再建7所小学、4所中学和3所高中,才能满足孩子们上学的需要。

析因 学校建设无法可依

那么,是什么问题导致郑州市市区出现学生入学难的问题呢?据郑州市教育局局长司福亭介绍,主要是郑州市缺乏一部可具操作性的地方法规保障学校的建设与城市的发展相配套,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郑州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教育发展不能与郑州市城市建设发展同步。

二是学校建设与外来人口迁入、城市人口的机械增长和住宅区建设衔接不够,学校建设严重滞后。

三是由于教育资源长期缺乏造成的区域性入学压力增大,择校现象严重。

四是教育基本建设资金筹措渠道没有规范化,教育基本建设费用长期投入不足。

五是现有学校的校舍、土地管理不够规范,教育资源流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据了解,最近十几年来,郑州市开发建设了两千多个小区,而配套建设学校的只有五六家。

2004年4月,在郑州市召开的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42名市人大代表提出议案,要求尽快制定《郑州市城区教育规划建设条例》,解决“中小学生入学难”的问题。该议案被列入郑州市2005年度地方立法计划。

解读

建设学校立法保证

●规划规格提高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中小学校、幼儿园的规划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城市建设规划。

●小区开发要给学校留位置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编制和审批新区开发、住宅小区规划和城市旧区改造方案时,必须按照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根据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预留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用地。每2万人口区域内预留一所36个班规模的中学建设用地,每1万人口区域内预留一所24个班规模的小学建设用地,每5000人口区域内预留一所6个班规模的幼儿园建设用地。

●学校环境要净化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周边地区的规划、建设,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妨碍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

●没有学校不能“开盘”

城市新区开发、旧城区成片改造或城市零星开发时,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应当符合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并与开发或改造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优先交付使用。

●城市拆迁不能影响教学因城市建设需要拆迁或者占用中小学校、幼儿园校舍、场地,应按照布局专项规划的要求,就地、就近予以调整或重建,拆迁工作不能影响或中断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

●教育专地不得挪用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土地、校舍不得擅自改变用途,不得擅自转为经营性资产。中小学校勤工俭学和教职工住宅、校办企业不得占用教学用房和学生活动场地。

●搬迁不能使教育资产缩水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土地、校舍通过置换、交换等方式进行调整的,应当保证学校的存量资产不得减少。

探讨 相关条文引起激辩

在昨天上午的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与会人员逐条逐字对有关草案条文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处罚是否应该更具体更严厉?

草案条文:擅自变更经批准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的,由市或县(市)、上街区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侵占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用地或擅自改作他用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或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依照城市规划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侵占、截留或者挪用中小学建设资金的,由财政或者审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责令改正,收回资金,并建议有关部门或单位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讨论焦点:规划部门如果不按照教育部门作出的学校建设专项规划怎么办?草案里的有关处罚规定是否太“空”?与会常委提出,因为中小学建设不是一般 的城市建设,中小学教育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社会和谐稳定,是群众关注的一件大事。草案里有关的处罚条文应该再具体些,处罚程度上应该更严厉些。

●政府投资是否应成为主要资金来源?

草案条文:政府投资建设中小学校的资金,由市、县(市)、上街区人民政府从土地收益中按照一定比例提取,并专户储存,全额用于中小学校建设。初中、小学建设资金不足部分,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给予保证。

讨论焦点:与会人员提出,这样的表述让人感觉好像政府卖土地所得资金是中、小学校建设资金来源的主渠道,与义务教育法的精神有些相悖。其实,中小学校尤其是涉及义务教育的小学和初中,学校建设资金的主渠道应该是政府投资,首先要有投资保证,出卖土地所得资金中按比例提取的资金只能作为补充。常委建议在此条文中把“政府投资”放在前面,首先要明确政府在义务教育中的责任,政府必须保证学校建设资金,出卖土地时按比例提的资金可以作为维护学校运转的资金,将条文中“不足部分”字样去掉。

●小学、初中是否应全由政府建?

草案条文:开发建设单位自行办学的,应当根据县(市、区)人民政府委托,承担本开发区域内学生的义务教育任务,并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拨付相应的教育经费。

讨论焦点:按照义务教育法,小学、初中是承担义务教育的学校,政府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建设小学、初中的责任。现在政府已经垄断了土地一级市场,可以很容易地在向开发商供地时控制配套建学校的资金。建议在《条例》中加入“小区建设时,小学、初中由政府来建,不允许开发商自行建小学、初中”,这样也可以保证小区内的适龄儿童上得起学。

建议 多重监督办好教育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尚有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制定这个《条例》,是将中小学在城市建设中的配套建设提高到法律、法规的高度,法律效力更高,通过后可以作为法律依据进行诉讼。讨论时有人提出在《条例》中加上一条:政府关于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的中期规划,要报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并要在新闻媒体上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这个建议很好,广大群众有了知情权,《条例》就能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

510030)

随着我国城市住房政策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具有商品房性质的成片开发的住宅小区在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出现并日益增多,小区里孩子的教育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呈现出来,小区配套学校应时而生。发展到今天,已建或在建的城市小区配套学校已是一个为数不少的数量。目前城市小区配套学校的建设模式基本上是:校舍由土地开发单位负责建设;学校的建设资金均在开发商应缴纳的土地出让金或其他税费中扣减;学校竣工后,开发商均将校舍无偿交给教育行政部门使用或管理。从实际情况看,这种建设模式有利有弊,如何完善颇值得探讨。本文侧重在对广州市小区配套学校广泛调查的基础上,试探讨能够兼顾城市发展趋势和教育发展规律的小区配套学校建设模式。

一、城市小区配套学校的建设模式

(一)广州市小区配套学校的建设模式 针对小区配套学校的建设模式问题,广州市政府自1987年始先后制定了多项政策法规,主要有《关于加快发展我市基础教育设施的几项决定》([1987]56号文)以及《修改〈关于加快发展我市基础教育设施的几项决定〉的通知》([1992]52号文)、《广州市成片开发住宅小区教育设施配套建设管理办法》([1996]100号文)、《广州市教育设施房屋产权移交实施方案》([1998]3号文)等。根据广州市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文件,笔者总结出广州市小区配套学校的建设模式为:小区配套学校的建设任务由土地开发单位(开发商)承担;小区配套学校的建设资金通过从开发商应缴纳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中扣减;小区配套学校在建设过程中接受市计委、教育、城建、规划、财政、国土房管等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以保证教育设施与商品房同步建设、同时启用;小区配套学校竣工后,其校舍产权及使用权应无偿交给市或区教育行政部门。

(二)国内其他城市小区配套学校的建设模式

国内其他大、中城市在小区配套学校建设方面也出台了相应的规范性文件:大连市1995年出台了22号文,青岛市出台了《青岛市市区新建小区配套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及验收暂行标准》,石家庄市出台了《石家庄市住宅小区综合验收移交管理办法》等。据了解,与广州市的情况大体一致,北京、上海、杭州、大连、青岛、石家庄等城市的小区配套学校采用的建设模式是:校舍均由土地开发单位负责建设;学校的建设资金均在开发商应缴纳的土地出让金或其他税费中扣减;学校竣工后,开发商均将校舍无偿交给教育行政部门使用或管理。

二、当前由开发商直接建校的建设方式利弊分析

(一)由开发商直接建校的建设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

在城市大发展的初期,这一建设方式有利于激发开发商的投资热情。老城区的改造和新城区的开发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城市大发展的显著特征,运用政策优势激发投资热情是促进城市大发展普遍采用的手段,特别是在城市大发展的初期,土地开发单位的经济实力不够强大之时,采用扣减相关税费而由开发商直接建校的建设方式,可以减少开发商的前期投资额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开发商的准入门槛,以实现招商引资的目的。

客观上引领了“教育地产品牌”的形成,有利于小区配套学校办学条件的提高。小区配套学校由小区的开发商直接建设,这一建设方式把教育与地产天然地统一在同一旌旗下,为开发商打造“教育地产品牌” 提供了土壤。一些“大盘”的开发商,纷纷打起了“教育牌”,花巨资在住宅小区内配置高标准的学校。这些高标准的学校尽管有诸多待规范之处,但毋庸置疑,这些学校提供的众多学位、高标准的校舍和教学设备,都客观上提高了城市小区配套学校的办学条件。

特定的建设方式推动了各地对办学和管理形式的探索与创新,丰富了教育理论研究范畴,激发了教育发展的活力。由开发商直接建校的建设方式,在建设标准上给了开发商很大的自由度,随着住宅小区配套教育设施的建设,一间间标准不一的新学校诞生了。这些学校如何办?如何既满足广大群众的教育需求,又解决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矛盾?对此,各地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住宅小区配套学校办学体制多元化方面的探索与创新,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办教育的积极性,形成了公办、民办、民办公助、公有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既丰富了教育理论研究范畴,也给各地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由开发商直接建校的建设方式具有不可跨越的局限性 由开发商直接建校自然让开发商掌握了小区配套学校校舍建设的主动权,开发商必然会权衡利弊,采用对自己有利的方式和进度建设学校,现实中就普遍存在着开发商把教育设施放到最后来建设或者小区配套教育设施与住宅小区建设不同步的现象。再加上这一建设方式把小区配套学校的建设和开发商对小区开发的整体状况和业绩联系在一起,且依赖度很高,因此,在学校建设上出现了一系列突出的问题。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广州市的小区配套学校建设存在着如下问题:开发商因开发销售不顺利,导致资金短缺,进而引发学校工地停工,无法建设;开发商征用了土地,因种种原因长期闲置或被查封,已规划的配套学校无从建设;住宅小区配套教育设施因用地手续不齐等原因而不能施工建设;住宅小区城市规划变更,原来规划的配套学校被迫停建;住宅小区将教育配套设施规划在住宅楼楼群中间导致扰民,引发业主强烈反对而无法施工建设;开发商弄虚作假,在售楼时将配套教育设施用地妆扮成花园欺骗业主,当要建设学校时,遭到业主的强烈抗议而导致久拖不决;因住宅小区内配套教育设施的用地界线规划不清晰,而使教育用地被其他功能的建筑挤占等。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截止到2004年底,广州市有195所应建而未建的住宅小区配套中小学校,占全市规划建设总数的44%之多,这与由开发商直接建校的建设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

由开发商直接建校的建设方式,决定了开发商在小区配套学校的建设过程中必须接受市计划、教育、城建、规划、财政、国土房管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的共同管理和监督,以保证校舍的建设质量及建设进度。这就容易产生管理部门之间的责任推诿和扯皮现象,并最终影响预期管理效果的实现。以广州市为例,在这种建设方式和管理体制下,小区配套学校在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规划布局不合理、建设质量不合格等问题。首先是住宅小区配套教育设施的选址不当问题。开发商经常把配套教育设施安置在住宅小区周边环境、方位都较差的地方。其次是住宅小区配套教育设施的布点不合理问题。小区密集的地方配套学校多,教育资源供过于求;单一小区配套学校少,教育资源供不应求;有的地段只有小学没有中学等等。第三是住宅小区配套教育设施建设标准过低、规模过小的问题。相当一部分配套学校的用地面积、建筑面积过小,有些甚至是单体楼的配套学校,新标准下的“麻雀学校”再度出现。第四是配套教育设施的建设质量不符合办学要求问题。如有的楼盘的商住楼光鲜漂亮,配套学校却能简则简;有些校舍消防设施不完善,存在一定的消防隐患;有些校舍教室走廊狭窄、栏杆偏低,学生身处期间极不安全;还有通风采光不好,对师生的身体健康不利等等。最后,因建设进度滞后而带来的住宅小区配套教育设施不足的问题也值得关注。住宅小区的开发,导致人口集聚,入学儿童剧增,相当多的住宅小区开发商优先建设住宅和商铺,而小区配套学校建设滞后,结果居民已经大量入住,但配套学校仍未建成,导致适龄儿童无法就近入学

本文来源于CSSCI学术论文网:http://这一建设方式容易夸大开发商的权利,从而带来小区配套学校产权不清、产权移交难等问题。按照现行政策,校舍由开发商建设,竣工后无偿将物业交付教育部门统筹使用。但是,由开发商直接建校的建设方式,很容易掩盖开发商的权利与义务。一方面,很多开发商为了打造教育地产品牌,达到名校的要求,学校用地不惜占用到商品房用地而大大超过规划规模;投入资金也远远超过政府规定的配套学校标准。这样,建成的学校既应该包括国有资产部分、配套部分,也包括开发商额外投入的民有资产部分,权属难以分清。另一方面,由于学校是开发商直接建设的,建成后相当多开发商在将学校交付教育部门使用后,却以种种理由仍保留产权;特别是那些加大了资金投入的高标准学校,让开发商移交产权更是难上加难。

三、小区配套学校的建设主体分析

要探讨小区配套学校的建设模式,厘清学校的建设主体十分重要。那么,究竟小区配套学校的建设主体是谁呢?以广州的情况为例,其规范性文件中明确指出土地开发单位负责学校的建设任务,这很容易造成一种假相,即开发商是小区配套学校的建设主体。事实上,建设主体并不是建设任务的具体承担者,而是建设资金的提供者。开发商虽然是学校建设任务的承担者,但是由于学校的建设资金并不是开发商无偿提供的,而是政府部门在土地出让时按照一定标准扣减了开发商应缴的土地出让金形成的教育配套设施建设资金,因此,小区配套学校的建设主体是当地政府,而不是开发商,政府与开发商之间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

小区配套学校的建设主体是政府,这本身是符合公共事业物品由政府提供的经济规律的。但是,现有建设方式掩盖了政府的建设主体地位,很容易产生误导:把政府从土地出让金中扣减的对小区配套教育设施的一次性投资当成是开发商的无偿供应;把开发商应该承担的校舍建设责任延伸成是开发商的建设权利;把本应该移交的校舍产权当成是拱手相让,从而混淆开发商的权利与义务。因此,笔者认为,由开发商直接建设小区配套学校的建设方式容易混淆小区配套学校的建设主体,成为了开发商推卸责任,该建而不建;唯利是图,无视校舍的建设质量和建设进度;逃避义务,迟迟不交校舍产权等行为产生的根源。

四、城市小区配套学校新建设模式探讨 既然由开发商直接建设小区配套学校的建设方式产生了种种小区配套学校建设不可跨越的弊病,确定新的建设方式、建设模式就提上了议程。笔者以为,关键是收回开发商对住宅小区配套教育设施的建设权,调整当前所采用的减扣土地出让金用于配套公共设施建设的做法,改为预留教育用地,把住宅小区配套教育设施的建设费用算在出让土地的地价中,收取开发商的教育配套设施建设费,小区配套学校由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统一负责,切实按照城市建设与房地产综合开发相结合路子,统一规划,统一配套,调配建设资金,采用工程招标方式,请信誉好的公司负责建设。

自制教具开发模式研究 篇3

关键词:物理 自制教具

经过两年多的课题研究,结合我校物理组多年的自制教具经验,我们通过整理文献资料和对已有自制教具分析研究,形成了“自制教具开发的原则”“自制教具开发的策略”“自制教具开发创造的一般模式”等学习文字材料,服务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一、自制教具原则

1.教育性原则。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要为课堂教学服务,能帮助学生理解疑难知识点,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启发创新性思维。

2.创新性原则。自制教具是为了解决现有教具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矛盾,这就要求自制教具一定具有创新性,创新性是自制教具的灵魂,是自制教具成功的关键。

3.科学性原则。自制教具的原理方法和应用等不能出现知识性错误,不能违背科学性原则。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类似制造永动机的现象在自制教具中是不能出现的。

4.直观性原则。自制教具要简单易用,现象明显直观。

二、自制教具策略

1.明确自制教具“制什么”,即制作什么样的自制教具,自制教具要实现什么功能,呈现什么现象,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等。自制教具是为教学服务,要认真研究教材,根据教学要求自制教具。自制教具完成后要由教师和学生使用,什么样的教具制作容易,操作简单,效果直观明显,什么教具就是好教具。这就要求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广泛征求师生意见,明确制作什么样的自制教具。

2.要知道自制教具“怎么制”,用什么材料,通过怎样的工艺,什么样的步骤来完成自制教具。根据我们自制教具的经验和研究,参考《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与自制教具》,得到适合我们的如下方法。

(1)缺点列举法。改进教具时用该方法多一些。就是通过发掘现有事物的缺陷,且一一列举,然后提出改进或革新的一种技法。列举缺点就是发现问题,而创造发明就是解决问题。每发现一个缺点,提出一个问题,也就是找到了一个创造发明的课题。

(2)希望点列举法。人们都有美好的希望,根据人们的希望进行创新,就是希望点列举法。运用希望点列举法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大胆地想,提出自己的希望。二是摆正想象和现实的关系,希望不能高得脱离实际。

(3)联想和移植创造法。从寻找差异度小的事物或在某方面差异度很小的事物进行联想,把某一事物的长处迁移到相似的另一事物中去,这样联想的结果就转化成了移植创造,运用到自制教具中就是联想和移植创造法。

(4)替代法和模拟法。在物理实验中,某些仪器或教具的效果不佳,人们很自然地想到能否用其他的仪器或器材来代替,如果教学内容抽象,有不具备做真实实验的条件,人们也常常会想到,能否用模拟实验来替代。

(5)逆向技法。逆向技法是改变一般思维程序,即把事物反过来看,并由此解决问题,产生新产品和成果的创造技法。

在自制教具的创造性劳动过程中,往往会用到以上的一种或多种技法。比如,我们获河北省自制教具一等奖的《电磁波系列实验演示仪》制作过程就用到了多种:该教具最初是受无线充电的启发而制作的,把无线充电的电磁波发射和接收电路改造后移植到了这里,用到了联想和移植创造法;我们用有源晶振和场效应管组成的震荡电路代替了以前的电子管电路,用发光二极管代替了原来的指示灯,使教具成本更低,使用更方便,现象更明显,又用到了替代法;刚制成该教具时,功能较少,只能演示电磁波的发射接收和电磁屏蔽等几个基本实验,经过运用希望点列举法,我们又开发出了电磁波的反射、涡流等一系列实验,成了一件综合性教具。

3.自制教具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这在前两点也有体现,同时在自制教具过程中还要结合制作者自身实际和环境条件。比如,自制教具需要的理论知识我们是否掌握?如果没有,通过多长时间学习才行?如果设计的太复杂,以自己的制作水平能否完成?即使能够完成,能否保证使用时的稳定性?所用材料太贵的话,成本能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这些都是需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如有问题,及时修改,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半途而废,保证自制教具的成功。

三、自制教具模式研究

1.组建一支由我校高中物理教师组成的团结高效的自制教具制作团队。团队成员对自制教具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都有着极强的责任心。他们有的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教学经验丰富;有的擅长电子电路和机械制作;有的思路开阔,总能提出一些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这样一个高效团队,团结协作,取长补短,是自制教具成功的保证。

2.深入课堂教学,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为自制教具确定方向。自制教具立足于新课程改革,服务于课堂教学,在课堂教近学中有些疑难知识点无现成教具可用,或现有教具存在操作不便,现象不明显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为了服务教学,我们就要自制教具或改进教具,这就为自制教具提供了方向。

3.全员参与,取长补短,运用多种方法,讨论形成自制教具方案。根据课堂教学对自制教具的要求,确定自制教具要实现的功能,再讨论制作方法,所需材料,制作难易程度,可行性分析通过后形成方案。

4.制作教具。先制作“试验型”自制教具,不要求教具的美观外包装等细节,能实现教学要求的功能即可,制成后交付一线教师使用,听取使用意见,在此基础上,反复改进,再对外观进行美化后形成最终成品自制教具。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自制教具校本开发和利用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3040279。

开发建设模式 篇4

对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和运营来说,其投融资体制和模式是一个重要课题。从国内的模式看,土地融资在开发区开发与建设阶段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开发区逐步进入产业发展与城市崛起的阶段,这种依赖土地进行融资的方式正面临较大的债务和金融风险,开发区建设应当积极寻求投融资模式转型路径。

一、我国产业园区投资开发商业模式分类

1. 按照主导对象分类。

(1)政府主导。所谓政府主导就是政府平台公司对园区进行开发,即政府成立自己的公司,通过财力完成相应的园区开发和规划,并将自我开发的小地块转让给入驻的企业,这也是很多大型科技产业园区选择的主要开发模式。(2)企业主导。所谓企业主导就是安排产业集团对园区进行自我建设,这种模式一般为较大的高新区所用,因为高新区的地域相对较大,里面存在较多的园中园实业集团,结合自己的功能定位建立上下游一体的研发基地或者生产基地,并自我进行土地购置建立园中园,这也是对园区开发的一种补充。(3)政企合作。政府和企业互相协调对园区进行开发,一般都是政府对园区的产业规划和定位进行控制,园区开发企业实施一级开发、产业招商和服务。[2]入驻企业对土地进行购置,政府和开发企业均得到一定的回报。

2. 按照资金平衡模式分类。(1)BT模式。也称为工程总包或者固定收益模式,是指土地一级开发企业在土地储备中心的委托下,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对拟征用的国有土地、农转用土地统一组织农转用、征地、拆迁、市政道路建设等。土地储备中心结合总建设成本的一定比值当成经营加成。政府拥有土地经营权、项目规划权,保证项目发展方向,但需要承担较大的财政压力。(2)利润分成模式。所谓利润分成是指开发商在政府的委托下对土地进行一级开发,待成熟后移交给政府,政府通过招拍挂等方式出让土地,出让金扣除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土地开发成本、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农田水利资金、征收土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等款项之后,收益在企业政府之间按比例分成。若土地出让金无法满足土地开发成本,政府会承诺给开发商一定的保本收益。(3)PPP模式。PPP模式也称为公私合营模式,就是政府授权给民营企业替政府来运营、建设、管理基础设施、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等,并向公众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PPP模式追求的是社会和政府共享利益、共担风险,企业和政府实现双赢。

二、提升我国产业园区投资开发商业模式水平措施

1. 谨慎选择主导产业。

在对产业园区进行建设时,要对主导产业进行选择和确定,这也是园区建设的核心和关键工作。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各个地区在对产业园区进行建设时,所选择的产业存在一定的误区,例如可以发展现代服务业或者第三产业、产业高端环节或者高端产业、战略性产业或者新兴产业。

2. 防范商业模式风险。

例如PPP模式属于相对轻松的管理模式之一,PPP的目的之一为融资,公共部门和政府除了加大对民营部门资金进行利用之外,一般都使用了民营部门的管理和生产技术;其次,融资过程中一般都希望自己承担最小化的风险,PPP模式运用中所考虑的是双方风险,并最小化承担自我整体风险,和风险控制模式对应的是融资者需要对自我最大化收益进行考虑,PPP管理模式在社会综合效益最大的影响下,PPP管理模式中合作双方不可盲目追求局部利益。在这种公众利益、风险分担的情况下,为了满足PPP模式项目建设的需求,可以在做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引入养老、医院等PPP模式。

3. 突破“囚徒困境”束缚。

产业园区在实际建设期间,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开展的产业园区建设会涉及到各种招商引资,也就是通过优惠政策开展相应的招商引资。但是,这种招商引资的目的就是提升自我利益,导致彼此的利益受到损害,一个地区的优惠政策只有高于其他地区,即和其他地区优惠政策出现落差,才能促进地区招商引资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

若将开发区当成企业,其收入包括土地出让收入和财政收入,其中前者是结合国家政策需求对产业用地进行协议出让,或者挂牌拍卖出各种经营性用地;后者根据状况的不同,有的园区地方全部留下收入,有的则不留。我国产业园区开发建设模式的探索和研究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有关部门要能够结合可持续发展政策的要求,制定针对性的发展策略,提升我国产业园区投资开发建设水平,为商业和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支持。

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产业园区投资开发建设开始受到区域政府的极大重视。本文对产业园区投资开发建设进行分析,并阐述几种较为常见商业模式,并结合所在工作单位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相关情况进行举例阐述;在此基础上从不同方面的利益权衡、主导产业选择、防范商业模式风险措施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产业园区,投资开发,商业模式

参考文献

[1]浦亦稚.苏州工业园区投融资模式研究[J].科学发展,2014,(09).

创新扶贫开发模式 篇5

作会议典型材料

实施科技示范工程

创新扶贫开发模式

邯郸市人民政府

2005年6月

我市根据新时期扶贫工作新形势新特点,把科技示范工程作为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围绕我市畜牧、蔬菜、林果三大主导产业,突出科技先导作用,以项目为基础、园区为平台、科技示范为手段、脱贫致富为目的,集人才、项目、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一体,形成了县有扶贫科技示范园区、乡有扶贫科技示范村、村有科技示范户的多层次科技扶贫示范体系。五个扶贫重点县已建成8个扶贫示范园区,园区面积达到8000亩;建成84个示范村;涌现出1480个示范户。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优选项目是基础

项目的科技含量、外在吸引力和发展前景,直接关系到科技示范工程的成败和扶贫重点村(户)的切身利益。实践中,我们坚持三个面向优选项目。一是面向市场选项目。项目的确定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当前市场、1未来市场,避免生产与销售的脱节。二是面向主导产业培育选项目。围绕特色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升级,优选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项目,确保新上项目能够拉动和促进当地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增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后劲和可持续性。三是面向资源优势选项目。把项目的确定与当地资源优势、传统种养习惯、群众内在积极性结合起来,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增强贫困群体抗风险的能力。三年来,引进和嫁接种植优良品种70个、养殖品种12个;8个园区与34个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聘请和引进中、高级人才47名。有260人既是项目业主,也是科技带头人。

二、园区建设是平台

扶贫科技示范工程是以园区为龙头,科技示范村为纽带,科技示范户为辐射点,带动广大贫困户脱贫为根本目标的新型科技扶贫模式。一是示范作用,即通过园区的示范,把新品种、新技术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每个园区都设有试验区、推广区,让群众亲眼目睹学以致用。二是带动作用,即把成功的项目向扶贫重点村、户进行推广。8个园区仅周转羊就带动起70个示范村、1200个示范户。三是培训作用,即为贫困村培训示范户和科技带头人。每个园区都有培训场所,聘有专业技术

人员,有专门培训经费,两年来,利用园区培训农民20000多人次,其中1300名农民成为科技示范户。四是市场化作用。即为贫困村优良品种的引进和产品销售提供平台。

三、机制创新是关键

我们主要进行了两项创新。一是完善投入机制。明确了“用活政府扶贫资金、撬动群众自有资金、吸纳社会资金”的总体思路,拓宽了融资渠道。初步形成了开发型、嫁接型、扶贫主导型、下岗职工投入型和招商引资型五种融资渠道,实现了扶贫科技工程项目资金投入多元化。如:经济住房中心投入1600万元兴建广平县扶贫示范园区;涉县园区制定优惠政策向社会公开招商引资,引进养殖大户18家,资金1200万元,在科技示范村、户建设中引入竞争机制,利用政府补助激活群众自我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使政府与农民的投资比例达到了1:1.1。二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为实现政府投资的社会效益、园区法人的经济利益的有机统一,市先后出台《邯郸市扶贫开发科技示范园区管理意见》等3个规范性文件,就园区的发展计划、形式和内容等作了具体要求,明确“八有三提高”:八有:有详细的发展规划,培训基地,规范的运行模式,体现本县特色、符合扶贫性质的标志性建筑,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措

施,详细的档案资料,科技实验场地,稳定的技术依托。三提高:即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特色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园区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园区以独立法人经营,县扶贫办以扶贫资金补助为条件,双方签订《扶贫开发科技示范园区共建协议书》,进一步明确了园区与扶贫机构的权力与义务,达到了政府、园区法人和贫困户三方利益的统一。

四、强化服务是保障

市委、市政府在资金、技术、项目、人才等多方面为示范工程提供全方位支持和服务。一是技术服务。整合农、林、畜、水、科技等部门的力量和优势,在种养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上,提供优种采购、节水灌溉、科学栽培、防疫灭病等方面技术。二是人才服务。从03年开始,每年从扶贫重点村中优选100名高中毕业生到河北农大学习,政府提供补助,为贫困村(户)接纳先进技术培养和储备人才资源。三是资金服务。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为科技示范村(户)提供小额贷款,仅魏县就为600 个蔬菜示范户提供了480万元的资金支持。

科技示范有力推动了我市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一是加快了整村推进步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科技示范工程的实施,为重点村、户插上了经济腾飞的翅

膀,全市有258个村、28万人口如期脱贫,60个村由原来的贫困村一跃成为当地有名的富裕村。去年贫困地区农民人均收入比当期全市农民人均收入增幅高出4个百分点。

二是形成了主导产业,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魏县的果品、花卉、无公害蔬菜示范区已带动6个乡(镇)的16000贫困人口发展小杂果、蔬菜种植。涉县养殖园区的发展,迅速带动起40个村从事养殖业,全县优质羊存栏达到5万只,关防乡后岩村周转羊达2000多只。

三是整合了社会资源,形成了新生的扶贫力量。政府扶贫资金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实现了由依靠政府向“三元化”(政府、民营企业家、扶贫对象)转变,政府资金投入也由输血功能向造血功能转变。8个园区4100万的总投资中,民营企业(包括工商资本)、政府投入的比例为85:15。示范村吸收群众投资1200万元,是当期政府投入的40%。借鉴科技示范工程建设资金的运作方法,三年来组织46名民营企业家投资2亿元,新上扶贫项目53个,带动4万多贫困人口脱贫。

题库建设命题模式研究 篇6

【关键词】远程教育 题库建设 命题模式

前言

题库建设作为传统命题模式的改革,正逐渐成为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题库是以单个试题为基本构成单位的,通过对单个试题进行科目、属性分类,按题目的定性、定量指标作出编码及索引,从而使全库试题能够类似于图书室藏书一样有序地存贮起来,以方便使用计算机系统随时检索和抽取试题。题库的建设还应包括试卷的生成方案,并且有着较强的灵活性。如一个题库可以通过多个试卷生成方案,编制出不同要求的试卷,用于不同类型的考试。题库中的单个试题除了有独立灵活的特性之外,还应有较高的质量要求。试题在进入题库之前要经过专家的层层审核、测试,以保证试题性能良好、结构完整,并且在命题的模式上能够体现出校方考核的标准和方式。本文即是针对题库建设中命题模式的研究,笔者的研究方向是远程教育,学生群体中多为在职学生,他们对于教学以及考核的要求往往更偏重于实践。因此,如何能够通过远程网络教育,建立创新、发散性思维的命题模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和实践的效率,打破传统命题枯燥、单调的模式,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

1 远程考试系统的特点

远程教育主要依靠互联网、电视等通讯媒体进行远距离遥控式教育,它不受时间、地域等客观条件的约束,方便不同年龄的人群接受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远程教学模式的特点,远程教育在未来要普及网上考试,利用先进的互联网平台进行测试、考核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水平,为更广泛的人群提供教育平台。远程考试系统主要有以下特点:

1.1试题覆盖面广,能够反映学生真实水平

传统的卷面考试中,通常只有几套试题以备更换使用,其试题的覆盖内容有限,不能面面俱到,这就容易造成学生猜题、押题的现象泛滥,学生为考试而考试,或者是为证书而考试,对于知识学习不透彻,在实际应用当中更是无所适从。而通过网络考试,计算机随机从题库中挑选试题或题组卷,试题的覆盖范围相对来讲更为宽泛,类型较为全面,可真实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

1.2网络考试及评分效率高

传统的卷面考试结束后,评分过程对于学生及教师来讲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的学校为了加快批卷速度,找其他专业的教师或者行政人员帮忙批卷,阅卷质量大打折扣,评分过程中因个人疏忽而导致分数加错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给考生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而采用网络计算机考试时,对于有标准化答案的试题,可利用计算机程序实现快捷、精准评分,评分过程公平、公正,老师只负责批改一些问答或者需要主观评价的试题。这样可以有效节约时间,大大提高了考试及评分的效率。

1.3便于大规模组织考试

远程教育的学生群体多为在职工作人员,且全国各地考生都有。学生在平时主要通过自由时间安排学习课程,在考试时如果也能够利用互联网平台,模拟真实的考试现场,对于考试来讲无疑是最大的福利。全国各地的考试只需在拟定考试时间,坐在家里准备一台电脑,即可参与到学校的考试中来。如有个别考生因事耽误考试,可提前申请,在方便时间内安排计算机再抽取另外题库统一进行补考。这种模式可最大程度的为考生带来方便,提高考试的效率。

2 远程教育命题模式的创新性

2.1命题模式创新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有学生或家长抱怨“学习无用”,能够实际应用到工作中的知识非常少等问题。这其实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看表面问题,没有全面了解知识的缘故。其实,如果从事技术性行业的工作,多数技术困难就是书本例题在新环境中的变式表达,是完全可以在书本上找到答案的。而传统的考试命题模式,如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等,多为书本上知识的翻版,其中计算题也多是书本例题的变形。这种命题模式往往会压制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性思维,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

对此,在远程教育考试中,其命题模式应当极力避免这些问题。可以在保证知识本质不变的情况下,将其放入到具体的工作环境中来教学或考试,这样可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远程教育对象中的上班族,一方面他们为了获得证书而参加教育、考试,另一方面他们对于实践经验的渴求度是非常高的。如果能利用互联网教育的优势,转变教育及考核的形式,使之与考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这样才能切实地为学生服务,达到教学育人的目的。学生也会感到学有所获,而非简单的为一本证书。

2.2命题模式创新的原则

远程教育新式命题模式应当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命题应体现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在教育的根本,只有基础扎实,步步为营,才能在所学领域有所创新和发展。而创新模式也只是基础的一种体现方式,其根本问题不能偏废。(2)命题要突出体现知识的发展性。知识是为社会的文明进步服务的,因而任何一门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都应注意其未来的发展,要和社会的发展主题,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才是完善的学科系统。(3)命题要紧密结合社会实践,重视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这点对于参加工作的远程教育学生来讲尤为重要,如一味传输理论教育,传统卷式考题,会严重降低学习效率,即使最终学生拿到毕业证书,也多是有名无实。(4)命题要体现人文精神,形成良好导向。现代化教育理念中,除了书本知识之外,教师和学校还有责任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在远程教育考试中,校方也可充分利用这一点,将价值观问题植入考题中,通过考试的形式加以引导。endprint

3 创新型命题模式在远程考试中的具体应用

科学实践证明,人在学习和记忆的过程中,单靠一种感官运作,记忆和学习的效率非常低。而如果能将眼看、耳听、口读、手写结合起来,记忆效果会十分明显,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显著加强,这就需要设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官全面积极工作。将这种观念应用到远程考试中,可得出以下一些创新命题模式。

3.1模拟环境 (适用课程——综合英语,英语听力)

对于英语专业的教师来说,要想考核学生的英语水平,采用真实的口语对话,并且模拟实际的某个情景,是最好不过的方法了。

现实的职场环境中,如学生甲到某外企公司应聘,通常会遇到口语测试的题目,面对外企主管纯正的英语问话,甚至一些平时英语考试成绩很好的学生都会手足无措。这一方面是传统卷式考题弊端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对于新环境的紧张。而远程考试中则可以利用互联网络,真实模拟这一场景。由专业课老师负责扮演外企主管,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聘请职业的外企工作人员,通过网络视频交流对考生进行测试。其中,一定要保证模拟环境的专业性和真实性。如提问人员要像真正的主管一样身着正装,视频中看到的办公环境要模拟真实情景,同时也可要求考生饰演角色,并为其角色的状态进行评分。这样一方面可以起到有效考核,另一方面也可丰富考生的实践经验。

除真实环境模拟之外,还可以通过编写程序,虚拟环境来对学生进行测试。例如,在英语基础听力测试时,可以将书本上简单的问路、对答、问好等情节通过电脑画面展示给考生,而考试则需要用语音作答来完成题目。

同样,在古代文学科目的远程考试中,也可以采用虚拟环境的模式,将学生放入到具体的古代环境中。以文言文《触龙说赵太后》为例,可利用计算机编程,虚拟古代环境和人物。将触龙或某一角色留给考生担任,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显示场景对话或者翻译古文,以达到古文考核的目的。

3.2项目设计考核(适用于C语言程序设计、Visal basic程序设计、Delphi 程序设计)

针对C语言程序设计、Visal basic程序设计等应用性强的课程,一些理论内容的考试根本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水平。

方案1: C语言编程试题,老师规定一个项目范围,比较简单的游戏设计,同时也规定必须用到的知识点。在规定时间内,考生自由发挥编写程序。老师根据其项目中应用技术难点以及项目设计的质量进行综合评分。

方案2: 校方老师事先做好若干个问题网站,考试时分给不同的考生。考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找出网站的漏洞,对网站未完项目进行开发、建设以及维护等工作。

3.3论文答辩式题目(适用于政府经济学、金融法规、国际公法等研究性学科)

针对政府经济学、金融法规等较为枯燥的理论学科,可以采用论文答辩式题型进行考核。教师可以在学期开始之初,按照论文的形式布置课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寻找答案,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方案:以政府经济学科目为例,杨宏山主编的2007版教材共有10章内容。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教学理念对其进行划分,比如根据每章内容划分为10个不同题目的小型论文,规定每篇论文字数在6千字左右,论文以每章的题目为研究课题。然后再由章细分为节,由节细分为小节,以此组成论文的提纲。老师负责编写论文的提纲,分发给学生(因为老师对于教材非常熟悉,知道课程的重点在哪里,由老师负责编写提纲,相当于给学生划分课程的重点范围)。学生接到课题后可参照书本知识、知网以及电子图书馆资料进行论文的撰写。论文的撰写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书本整体内容的归纳和总结,总结成自己的知识反映到论文中。而且,教师还可以在编写论文时加入一些教材中没有的题目,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进而触类旁通,对于该学科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把握。学生完成论文之后给老师以批阅,经过修改之后,定稿交给学校。考试时只需要按照论文内容进行远程视频答辩即可。

3.4自助餐式答题(机电控制工程基础、经济数学基础)

自助餐式答题主要是为了突出考生的自主性,在传统卷面考试中,考生往往只有被动接受的责任,而没有主动选择试题的权利。在利用计算机进行远程考试系统中,应当充分利用自动题库的优势,可以将不同类别的题型放在考生面前,任其自由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作答,同时可以通过网络编程对其所选题目的难度范围进行限制。比如低等难度的试题最多只能选择5道,中等难度的题目只能选3道,而高能难度的题目则根据考生条件不加以限制。试题依据不同的难度,其分值也对应增加,因此对这类学科擅长的同学甚至可以全部选择高难度试题作答,从而取得最高分数。这类型的试题适合用于经济数学基础、实验设计与生物设计等技术类型的学科,学生可针对一个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根据不同环境,可以设置几种不同的自助餐方案。以经济数学基础为例:

方案1: 在远程考试自助餐模式中,应该考虑到不同考生的口味以及个别考生的“偏食”现象。偏食的考试往往是针对某一领域有着极大的兴趣,远程考试中可以将试题库的目录表直接呈现给考生,任其挑选自己擅长的题目作答,从而完成考试(前提是题库中的题目都有对应的分值,考生选题时也能够看到所选分值,在规定时间内任意选题作答)。

方案2:考生在选完试题之后,题库有自动网上搜索同类型试题的功能,试题难度逐次递增,鼓励学生针对一个课题深入研究。

方案3:考试前给考生1个小时时间叙述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经过后台计算机模拟,将这些问题转为理论试题呈现给考生选择作答,以强化书本与实际的结合。

3.5益智游戏类试题

益智类游戏可以使人身心放松,一定程度上缓解考生的压力,并且增强对于问题的理解能力和理解程度。

方案1: 传统的选择、填空题设计为连连看小游戏,此类型试题可在考试中广泛应用。在中外广告发展科目考试中,原题目:新闻界名人戈公振在1927年出版了《中国报学史》 ,系统论述了广告学的原理和观点。我国唐代灯笼广告逐渐兴盛,下列属于灯笼广告出现的基础有商业贸易发达、出现商业夜市、具备灯笼制作技术。将上述两道题目打散,组成若干个词汇,如戈公振、唐代灯笼广告出现的基础、《中国报学史》、商业夜市、1927年、商业贸易发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词汇的连接。endprint

方案2: 以水果忍者为参考,对传统判断题或双选题进行修改。如屏幕上显示题目“我国最早出现的广告研究团体是何机构”,从屏幕上方坠落2个答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和“清华大学新闻学研究会”,选手操作游戏将错误答案切碎。

3.6换位思考题型

换位思考通过对考生角色的转换,或者将考生定位在教师的角色,或者将考生定位在公司领导的位置上,使考生站在对方角度,结合所学知识来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方案:社会医学科目试题:请站在出题老师的角度,结合教材内容,为学期测评出具一份考试题。考生则需要对教材有整体的把握,然后弄清楚每章、每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这种类型的题目测试可根据情况,适当放宽考试时间,考生甚至可以带着问题,先去翻阅教材,3天内交付答案。同时,老师也可以将考生的交题时间计入到考试成绩中,因为如果考生对教材各章节有准确的掌握,出题效率也应该是很高的。

3.7导入实际工作案例

在职考试进行远程教育,多数是为了丰富自己的专业化知识,而如何将教材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对学生来讲无疑是最为关心的。

方案:在“机电控制工程基础”科目考试中,导入具体工程案例的试题如:某小区自来水泵房内电机年久失修,运转噪音大,泵房内原有打更人员夜间无法入睡。现提出如下问题,希望考生予以解决。1.对泵电机进行养护、维修,解决噪音大的问题;2.设计报警联动系统,泵房内设备如出现故障或漏水现象,第一时间报警装置启动的联动方案;3.如打更人员搬到对面屋中休息,设置简单的监控系统,夜间能对泵房进行实时监控。

4 结语

远程考试的考场环境不必局限于多人的教室环境,可以通过计算机视频技术、远程协助技术、语言技术来实现。而现在智能手机业务发展之迅速,人们对于手机的依赖正在逐渐取代电脑。因此,远程教育的新式命题模式也应当考虑到今后长期的发展,更多的人正在使用手机上网,来代替计算机,故而今后的远程教育平台很可能也由手机取代计算机网络。利用智能手机上网,在校方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考试,考生可以在地铁上、旅途中、图书馆等地方随时接受学校的远程考评,大大优化了考试的效率。再者,根据智能手机触屏的优点,考试中可允许考生切换触屏考试,这样对于繁琐的数学、物理公式来讲,提供了非常大的方便。考生动动手指,便可进行复杂公式的输入,考试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另外,对于一些“闭卷”考试的要求,学校可以开发专业的远程网络考试平台,通过插件的形式对考生的外部网络进行屏蔽,或者也可以通过视频的形式,对考生进行远程监控,实现“闭卷”考试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海峰,张正祥.远程开放教育“论文式”考试模式的操作范式[J].科技与教育,2009(07).

[2]刘军谊等.从国际开放教育视野审视自学考试制度[J].中国考试,2008.

[3]杜四清,何丕廉.远程教育中的题库建设探讨及其实现[J].现代计算机,2002(1).

[4]韩晓东.基于网络课程考核与传统课程考核比较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6).

[5]邹青春.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课程考核的研究与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1).

历史城区保护建设开发模式研究 篇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保护历史城区并且不断地建设来提高其质量是体现我国文化源远流长的一个重要标志。此外, 不同地域的历史城区还能够突出当地的文化特色, 以便于更好的传承与发展。与此同时, 在保护和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 因此必须从历史城区的建筑意义、开发的理念、规划与管理等各方面来对历史城区进行开发, 旨在让人们牢牢记住国家的文化, 只有这样才能让历史文化得以长存。

1 历史城区的特点及保护意义

现如今, 历史城区遍布在中国的各个城市, 它们大多都是古迹遗址, 包括文物古迹、古镇、古村落、风景名胜区等等, 在历史的发展中, 坚强地留存下来, 虽然各有特色, 却也不乏共同点, 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历史悠久

何谓历史, 指的是已过去的经历和事迹的痕迹。历史城区自然也具备这一特点, 不同的朝代都有不同的建筑, 能够保存至今的都是珍宝。就拿陕西省的汉中而言, 迄今为止已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它经历了西汉, 三国等重要的历史时期, 它的文化遗产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与建筑风格。

1.2 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由于城区的历史悠久, 那么所存留下来的文化资源也是相当丰富的, 即使数量不多, 却也能客观的映射出当时的人文信息。另外, 就连一些古战场, 古城墙都背负着历史的足迹,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这个传遍大街小巷的歇后语把三国故事很好地流传下来, 看到荆州的古城墙就仿佛看到了三国时期三雄争霸的场面, 古城墙的构造、建筑、设计风格都充分地结合了历史的气息。因此, 保护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资源是很有必要的。

1.3 民俗文化异彩纷呈

在历史的长河中, 许多的建筑都在不断地改变, 不断地消失。这些建筑都蕴含着前人的辛酸, 是他们智慧的结晶, 更重要的是这些建筑代表着当时当地的特色传统, 是中国五千年历史发展的见证, 是历史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如今的角度来看, 无人不惊叹当时巧夺天工的技术以及当时的风采。因此, 保护这些历史城区, 让它们成为历史的见证者, 将一些美好的文化传承下去。

2 历史城区保护建设开发过程中的瓶颈

近几年来, 建筑行业发展迅速, 土地的需求量增大, 所以就将破旧的或者旧式的房子拆掉而改造成现代人们居住的房屋, 虽然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却失去了文化的韵味, 所以必须尽力保全, 应当在不失去其历史文化信息的基础上对房屋进行一定的修复。但是由于各部门的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原因, 使得历史城区在保护建设开发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瓶颈。

2.1 城区保护制度的不健全

若要使历史城区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 政府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可是就目前来看, 政府只是从表面上去分析问题而并未深入其中, 同时也没有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所以说保护历史城区仍然只是纸上谈兵。比如说政府只注重城区的建筑而忽视了建筑所在的环境, 又脏, 又乱的情况总是会出现, 这些都是不利于城区保护措施进行的, 长此以往, 历史城区肯定会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

2.2 城区内居民保护意识的缺乏

历史城区不能够很好地保存,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城区内居民对历史文化价值的认识太浅薄, 他们只把城区当做自己生活的环境而没有很好的去保护它、建设它, 反而肆意地拆除、毁坏, 这都是不利于历史城区的发展的。

2.3 商业开发带来的问题

近几年来, 商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许多开发商一味地去追求自身的利益, 将城区的一些破旧的建筑拆除来建造餐馆、旅馆等, 严重地损坏了历史的客观性。另外, 他们还会用现代化的材料将建筑模仿成历史建筑, 由此来吸引更多的厂商以赚取更多的利益, 这样做不仅会改变城区居民的生活方式也会让传统的民族文化消失不见, 最终的结果是这个历史城区失去原有的韵味, 存在的只是商业元素, 这将会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3 历史城区的保护建设开发模式

保护历史城区并且逐渐地去建设它、开发它不仅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还能够让历史记忆一直停留在人们的心中, 这些历史城区代表的是中国的过去, 是一种文化, 是一种精髓。因此, 政府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去保护它, 建设它, 开发它。

3.1 以人为本的模式

针对历史城区, 政府应当注重当地的环境和居民的生活, 对一些公共设施采取特殊的措施, 必须将城区的保护与当地的居民联系起来, 只有做到了以人为本, 才能够去保护历史城区, 因为居民是文化的一部分, 是不可忽视的。另外, 还可以在城区内设立一些健身器材, 供居民们锻炼, 让他们带着历史的气息生活在现代社会里。

3.2 加强历史城区保护的宣传教育并健全法律法规的模式

虽然我国整体的文化水平提高了, 但是保护历史文化的意识还是比较淡薄的, 因此, 政府不仅要加强对城区居民的教育宣传, 还要对外来参观的游客进行宣传。另外, 还可以制定一套比较健全的法律法规并将它们做成手册发送给游客, 让他们有一种保护意识, 这样对历史城区的保护是非常有利的。

3.3 建设历史建筑的模式

对于城区内的历史建筑, 应该加大力度去建设, 特别是一些历史特别久远, 破旧的建筑, 现代的施工技术那么先进, 就得很好地利用起来, 可以对那些建筑进行维修、改建或者扩建,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留着原来的面貌, 保留着历史的韵味。同时也可以让游客居住, 旨在让游客更加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 这样不仅可以完整地保留原始的文化氛围, 还能够让城区文化得以传承。

4 城区改造的案例介绍

就AY城市为例, 这是一个古老的城市, 当地政府一直采用各种措施来保护这个历史城区, 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保持原来的风土人情和建筑特色。在保护的基础上, 政府也在不断的建设AY城市, 1994年建设初期, 全市城镇居住的人口只有220万人, 城镇化水平也只有10%, 与此同时, 绿化的覆盖率也只有8%左右, 各方面的发展都比较落后。到目前为止, 保护这个城区一直是政府的重要任务, 建设是为了使这个城市更快更好的发展, 今年全市城镇常住人口达到了530万人, 城镇化水平有76%, 超过了全省65.3%的平均水平, 并且市中心的绿化覆盖率达到了53.7%%, 绿化率达58.2%, 人均绿化面积达10.4平方米。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 历史城区的建设对这个城市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5 结语

综上所述, 历史城区的保护建设开发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需要政府和人们的共同努力。保护是前提, 建设是高潮, 开发是结尾, 这是一个系统的文化工作, 我们所维护的不仅是一个城区, 更是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因此, 保护建设开发历史城区是刻不容缓的, 它能够让人们触摸到历史的真实感同时又带给人神秘感, 使文化价值得到很大的提升。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 社会也逐渐趋近于工业化, 信息化, 因此, 人们对于历史的认识越来越淡, 那么对历史城区建筑的爱护和珍惜就更加不及前人了。尤其是在近几年来, 建筑业快速壮大, 土地的利用率也不断增加, 开发商对历史城区的破坏也逐渐加剧, 那么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很好地保护并且更进一步的去设计和开发历史城区成了政府所面临的难题, 因为这些地区不仅是城市, 更是中国的文化, 中国的历史。因此,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研究了历史城区保护建设开发模式, 产业开发遇到的瓶颈, 若干个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保护、建设、开发历史城区以及历史城区保护的意义。

关键词:历史城区,保护,建设,开发

参考文献

[1]王瑞珠.国外历史环境的保护与规划[M].台湾:淑馨出版社, 1993.

[2]鲍继峰, 鲍春.沈阳小南天主教堂广场设计的探索[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19 (1) .

[3]蔡云辉.文化资源的产品开发问题[J].全国商情, 2007 (2) .

开发建设模式 篇8

一、土地储备项目融资政策演进

(一)传统业务模式的弊端逐步显现

土地储备是城市土地出让制度的配套制度,指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为实现调控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目标,依法取得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储存以备供应土地的行为。现行土地储备制度在地方政府实施城市土地供应、调节市场供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经营城市”的大潮中,各级政府曾经将大量待开发土地注入政府平台公司,土地储备业务从无到有、急剧膨胀。由于土地收购储备中征地、拆迁、基础设施改造与建设各个环节,都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在十多年的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融资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利用土地储备机构融资也成为地方政府扩充债务的重要途径,两者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土地储备经营虽然可获得超额级差地租收益,但是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收益分配不公、“水涨船高”推动房价以及农地强制征收的社会问题较为突出,日益显现出传统业务模式的弊端。

(二)近年来土地储备融资政策演进

2012年以来,土地储备融资监管政策不断强化,整体上与国家行政管理体制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相一致。在经历逐步建立规范、强化管理,以及平台公司剥离土地储备职能等变迁后,设立融资规模控制卡、上收信贷审批权至商业银行总行的要求,纳入地方政府性债务统一管理,执行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统一政策。

二、土地储备新规影响分析

(一)进一步规范土地储备和资金管理行为

文件的实质不仅仅是要求“自2016年1月1日起,各地不得再向银行业金融机构举借土地储备贷款”,更深层次意义在于区分政府土地收储与土地市场开发的边界。政策、法律风险由政府承担,通过规范政府采购模式将项目建设和财务风险交由市场承担。

1、体现了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修明渠、堵暗道”的核心要义。从政策延续性上看,《关于规范土地储备和资金管理等相关问题的通知》是对《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等前述一系列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文件精神的延续和细化,核心是规范土地储备和资金管理行为。

2、推动土地收储业务模式由政府垄断转为政府服务购买,是政府管理方式的重大转变。一是政府加强土地管控,全面规范土地供应的渠道,彻底剥离土地储备机构以及各类城投公司的土地融资职能。土地储备资金最终来源于财政预算安排,从根本上保障了土地储备机构回归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政府服务本质。二是土地储备业务由政府垄断经营转为探索政府购买土地征收、收购、收回涉及的拆迁安置补偿服务。区分政府土地收储与土地市场开发的边界,通过规范政府采购模式将土地拆迁和一级开发工作交给市场,开发投资和建设风险由市场承担。拆迁安置补偿和与储备宗地相关的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水、通讯、照明、绿化、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政府购买有偿服务,上述原属于各级政府垄断的业务将按照《预算法》、《政府采购法》、《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等法规,通过政府采购、公开选择项目承接主体或供应商,按合同义务履约的项目管理方式实施,从而构建新型的土地一级开发市场。

(二)新型土地开发项目融资模式

“十三五”期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基建投资带来巨量融资需求,土地整治、棚户区改造、产业园区建设等涉及土地项目开发仍将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1、土地收储和一级市场开发融资需求以及融资模式将发生根本性转变。以地方土储中心为融资人、依托土地抵押借款、预期出让收入还款的“以地生财”模式将彻底终结。新的土地收储管理方式下,土地储备机构仅限于“熟地”的储备,土地拆迁和开发工作将交给市场办理。融资需求来自于征地补偿、拆迁安置和与储备宗地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各个环节,政府采购承接主体或供应商成为融资主体。

2、与储备宗地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转化为市场化项目。土地储备机构作为政府部门制定项目管理办法,并向社会公布项目实施内容、承接主体或供应商条件、绩效评价标准、最终结果、取得成效等相关信息。项目承接主体或供应商应当严格履行合同义务,按合同约定数额获取报酬。项目融资的还款来源将不再直接对应该宗土地的出让收入,而是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支出。土地储备机构作为政府采购主体代行土地收储的政府职能,土地收储服务及项目合同执行按照预算法、合同法、政府采购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纳入政府采购预算和政府购买服务预算管理。

3、推动原城投公司等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或引入社会资本组建PPP项目公司,作为土地开发项目承建主体及融资主体。一是在符合相应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推动原城投公司等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转型,成为承接土储机构或政府发包的征地补偿和土地一级开发项目的承接主体或供应商。二是继续推进PPP模式,以委托经营、管理合同等“政府付费”服务外包PPP模式,吸引更多实力较强的社会资本,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三、商业银行的机遇

从传统土地储备业务内涵看,如果管理职能与业务内容相分离,即将政府垄断“生地”收储和“熟地”出让的管理职能除外,征地补偿、拆迁安置和与储备宗地相关的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水、通讯、照明、绿化、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构成了土地开发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上述每一个环节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适应新型政府采购模式的融资模式,将成为商业银行土地开发项目融资的重要切入点和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

(一)合理确定土地储备总体规模、规范土地储备资金使用管理,为金融服务支持新型城镇化提供根本保障

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是商业银行中长期信贷的传统领域,创建与新机制相适应的金融服务方案,积极支持国家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建设,有利于破解当前外部实体经济增长乏力、直接融资替代、同业间竞争加剧的困局,促进资产业务稳定持续增长。

(二)项目建设融资在业务合规性和付款能力保障性上均得到大幅提升

一是原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后,采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模式后的业务,可被视作市场化项目。银行在进行风险评估后自行做出的决策判断,更符合银监会的平台公司融资监管政策。二是融资方式及工具多样化。可综合运用传统贷款、信托、投资理财、产业基金等多层次、系列化产品,满足客户投融资需求,建立新型银政合作关系。三是融资工具流动性趋于合理。传统土地储备贷款期限相对较短,如果贷款期内土地出让进度,不能达到评估预测进度,有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后,根据未来年度政府按协议所支付的现金流,确定信贷产品期限及还款计划,还款现金流更加匹配。

四、推动新型土地开发融资模式的建议

(一)创新“政府购买服务”融资机制

土地收储从政府垄断转为政府服务购买,是公共服务领域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大举措。在承接主体和供应商选择上,政府管理部门依托政府采购信息平台,综合评估项目合作伙伴的专业资质、技术能力、管理经验、财务实力和信用状况等因素,依法择优选择诚实守信的合作伙伴,并向社会公布项目采购信息,付款资金来源不再与具体宗地的预期出让收入挂钩,而是按合同约定数额获取报酬。

从具体的业务模式和资金筹措看,与传统收储、整治、卖地模式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商业银行应配合地方政府推进政府采购和购买服务工作,以各级政府的购买服务管理流程制度为依托,创新“政府购买服务”融资机制,支持适用的工程建设、服务供给领域中社会力量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融资需求。还款来源从预期、土地预期收益转为评估综合判断政府预算支出的可行性,即据政府购买服务所签署的采购合同协议等要件中,明确政府购买服务的边界,特别是双方协议中的购买量、价格以及产出标准等要素,政府支出部分应明确其支付金额、支付方式、支付路径和支付时间等因素,以及中长期财政规划的统筹平衡能力。

(二)创新探索购买服务协议、预期收益质押等担保方式

创新信贷服务,支持购买服务协议预期收益质押等担保方式创新。改变银行信贷以土地、房产抵押等为担保方式的传统,抓住“政府购买服务”融资的关键要素,即政府采购合同项目应收账款的价值确认和还款现金流,创立应收账款质押等预期收益质押担保方式,有效降低授信业务的经济资本占用水平。结合开立资金监管专户等风控措施,对合同项目下的政府采购资金,实现全周期的封闭运行,保障资金安全。

(三)建立地方政府土地收储项目偿债能力评价方法

政府采购和服务购买的本质要求是,从以往单一年度的预算收支管理,逐步转向强化中长期财政规划,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是构建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土地收储与项目直接收入脱钩,由“政府付费”的根本保障在于有可持续发展的中长期财政规划为基础,以及政府部门对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财政支出,进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和绩效评估后的合理决策。这就需要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上年度地方财力状况、近三年土地供应量、上年度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地方政府还款能力等因素。首先,从总量上控制土地收储项目投资总额;其次,具体项目实施内容基本条件、绩效标准有清晰的约定,信息向社会透明公开。此外,新预算法赋予省级政府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筹集资金的权限,在推行分级政府性债务限额管理基础上,由省级政府将或有负债纳入负债总规模进行上限控制,避免区县土地开发投资冲动,最终影响政府履约能力。

参考文献

[1]苏朋,贾西津,孙洁,韩俊魁.中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财政研究,2010(1).

[2]何翔舟,王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的重点和主题.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5(3).

[3]闵义.棚户区改造贷款现状及难点分析.现代金融,2015(9).

武汉市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模式研究 篇9

然而, 在园区的发展过程中, 各类工业园区及其内部企业类型冗杂, 发展动力迥异, 园区的开发建设模式一直受到政府和市场双重力量的影响, 影响其健康发展。在良好的社会契机面前, 如何改革和完善目前武汉市各园区的开发建设模式, 是我们现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模式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所谓开发建设模式, 可以理解为在建设工业园区的过程中, 关于解决园区由谁来开发、怎样开发以及多重开发主体之间权利职能等一些列问题的统称, 包括园区建设资金的来源、前期园区规划、基础设施等配套设施的建设等。

总结国内外关于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经验, 依照开发主体的不同, 一般可以将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模式分为三种:市场体制型、政府体制型、综合体制型。

1.1 市场型

市场体制型是指在园区的开发建设中, 市场的机制起主导作用的模式。根据企业的性质不同, 又可以将这一开发模式划分为产业链型和房地产型模式。

1.1.1 产业链型

产业链模式就是在特定产业领域内具有强大实力的企业, 获取大量的自用土地后建造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业园区, 并在自身入驻园区且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 借助其在产业中的强大号召力, 以出售、出租等方式吸引同类企业的集聚, 最终实现整个产业链完善的开发模式。

此类模式中开发建设企业 (包括外资企业在内) 属于纯市场化运作企业, 其本身根据早期市场运作在相关产业已经形成规模, 并且有足够的资金、技术来完成对园区初期的开发建设以及对园区发展过程中的运营、管理, 甚至可以联合当地政府职能机构来服务和管理园区的各项社会和经济职能, 对将来入园企业给予扶持和孵化等作用, 以服务者的身份协助企业的发展。

这是政府支持、企业带动的一种开发模式, 它不仅符合主体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 也容易带动同一产业的集聚。但是, 这一模式仅适用于功能定位比较单一的小规模开发, 难以适应大片区的跨行政区划的综合开发工业园。

1.1.2 房地产型

房地产型开发建设模式可以理解为开发商在园区内获取产业用地或商业用地项目, 进行厂房、仓库、研发等工业地产项目或办公楼等商业项目的营建, 然后以租赁、转让或合资、合作经营等方式进行项目相关设施的经营和管理, 获取合理的地产开发利润的一种模式。

从本质上说, 这类开发模式与传统的房地产开发模式没有太大区别, 房地产商在参与开发建设工业园过程中可以大大解决园区开发和建设中融资、土地运作、三旧改造等前期筹备资金问题。同时, 因为对开发商的产业经营能力要求非常低, 而且回收资金相对较快, 在楼市调控的背景下众多房地产开发商选择以这种运作模式进入产业地产领域。

1.2 政府型

政府体制型是目前中国各级地方政府最常见的园区开发模式, 也是大多数现代科技园区采用的开发模式。这一类型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 由园区管委会或管委会负责管理下的全资开发公司承担开发建设的主体并进行开发建设的模式。应用该模式要在税收返还、土地出让方式等方面争取相关政策, 并且要求管委会或开发公司具备较强的园区开发能力。

该模式是政府根据产业运营的特点进行规划与开发, 并在此基础上为园区提供政策支持、税收优惠等, 所以这种模式的产业园区具备集中统一、权威性高、规划性强、形成周期短等优势。但是, 这种模式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活力不够, 容易导致机构膨胀、政企不分。

1.3 综合型

综合体制模式是指市场型、政府型模式混合运用的开发模式, 即政府提供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 并成立管委会负责行政管理事务;地产商投资开发建设并提供相应的园区服务;龙头企业入驻发挥产业号召力, 多方合力共同推进产业园区开发和经营。这种模式下, 工业园区、开发商和入驻企业均可以作为开发主体, 可以两两合作, 也可以三者共同合作开发;既可以是合作开发同一地块, 也可以是分别由不同主体开发不同地块。从长远意义看, 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将逐渐趋向综合型建设模式, 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

这一模式既能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性, 也能发挥市场的灵活性, 权责明确, 有利于引入多元投资主体实施综合性、大规模成片开发项目。但是, 该模式对政企关系协调要求非常高, 如果关系处理不当, 则容易造成产业园区的发展停滞。

上述工业园区三种不同开发建设模式及其特点如表1。

2 武汉市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现状

武汉市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之一, 其工业园区的发展经历了由国家宏观指令到市场与政府共同影响的转变;由资源依赖型向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型的转变;从职能单一的工业区向空间、职能复合的产业园区的转变。武汉市工业园区在改革开放后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从工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都市工业园区到最新提出的工业倍增示范园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等, 产业园区的发展在类型、功能、规模和数量上都有了巨大的变化, 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武汉市已形成国家级、省级到都市级产业园区并存的园区体系。当前, 武汉市有国家级开发区3家, 省级开发区12家, 都市级工业园5家, 9个都市新型工业示范园区 (如图1所示) 。

我们选取了不同等级的三个园区进行实地调研, 发现每个园区在开发建设模式上都有各自特点, 有部分园区根据自己的地理区位和发展条件大胆改革, 使用创新型开发建设模式, 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1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东湖高新区是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经过多年发展, 已基本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 生物、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也竞相发展的“131”产业格局, 其中, 光通信、激光、集成电路、光显示、半导体照明、地球空间信息等领域, 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优势。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属于综合型开发建设模式。从行政体制上来看, 东湖高新区成立管理委员会, 武汉市人大授权其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 将周边乡镇、街道作为管委会派出单位。管委会代表市政府全面负责开发区基础设施、土地开发、招商引资和社会管理等工作;本级干部实行任命制, 下级实行聘任制。设立一级财政, 自行组织税收编制、实施财政预算, 制定特殊的区域管理规范文件;机构和人员编制精简, 不与传统行政体制一一对应。

2.2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1993年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目前规划控制面积202.7平方公里, 开发区内产业特色鲜明, 产业链完整, 形成了汽车、电子电器两大支柱产业和印刷包装、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四大优势产业, 成为武汉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属于政府型开发建设模式。从组织机构上来看, 开发区实行“小政府、大社会, 小机构、大服务”的管理体制, 工委会、管委会代表武汉市委、市政府统一管理开发区各项社会经济事务, 为武汉市的独立辖区, 并在下属的六个园区设立管理机构, 分别成立管理办公室、开发建设公司, 主要职责是服务企业、协助招商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

2.3 洪山区青菱都市工业园

青菱都市工业园是武汉市“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的重点园区, 是以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主, 着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材料、精密制造等现代制造业及现代物流为辅的综合性工业园区。

青菱都市工业园在开发建设模式上属于房地产型模式。目前园区主要有街道、管委会、洪山区城投公司三个相对独立且平行的管辖机构。其中, 街道主要负责社会事务, 主要包括园区村级土地的征地拆迁问题;管委会和区城投公司负责经济事务, 在职务的人事任免上面两者是相互渗透、互相监督的“一套班子两个牌子”的局面;在分工上管委会主要负责招商引资、政策制定、规划引领, 区城投公司则主要负责园区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 其是园区的主要开发建设者。

综上所述, 根据武汉市现有工业园、产业园及经济开发区的开发建设模式, 借鉴国内典型园区在开发建设模式方面的不同经验, 对武汉市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模式作总结, 如表2所示。

3 武汉市工业园区在开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走访了一些沿海发达地区的典型园区, 如上海张江科技园、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等, 同时也走访了武汉市不同级别的园区, 以分析武汉市与沿海发达城市在园区开发建设中存在的差异性, 并发现问题。

根据武汉市园区开发建设模式的现状, 借鉴国内外其它园区的经验, 不难看出, 在武汉市不同类型的园区开发建设模式中, 单一的市场型或者纯粹的政府型很难形成相对完善的开发建设体制, 目前, 武汉市园区的开发建设还存在如下问题。

3.1 产业链模式目前应用不足

武汉目前还没有产业链模式下的开发建设模式, 导致工业园区的产业聚集效应无法发挥。对于在一定产业内具有号召力的企业参与园区的开发建设, 可以对相关产业获取集聚效应, 最终达到完善的产业链园区。显而易见的优势也导致其缺点也相对比较明显, 也就是这一模式下的园区并不能适用于大地块综合型的园区开发。

3.2 房地产模式难以形成产业集聚

相较于产业链模式, 房地产开发建设模式中的主导企业本身已有足够的经验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厂房、配套设施等硬件的建设, 但是在后期的招商引资以及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方面缺乏经验。因此, 在这种模式下, 当土地开发完毕以后, 房地产开发公司 (即所谓的城投公司) 如何从园区中“脱身”, 把权利交给管委会是将来开发公司需要考虑的问题。

3.3 政府型模式可能出现资金不足

传统的政府型模式在园区建设过程中用土地向贷款方换取启动资金, 虽然可以解决园区建设过程中一部分资金问题, 但是在园区建设的中后期贷款的回笼返还已经成为目前大多数政府的问题。政府对于银行的“政府债”问题不断膨胀, 这样既对政府存在资金还款的压力, 同时对社会也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泡沫。

4 建议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纯粹的市场体制型虽然能够更广泛的结合市场力量, 帮助政府体制下被遗忘的中小微型企业的孵化和发展, 顺应市场要求发展园区, 却很难满足大规模的综合型园区开发建设。而政府体制型虽然有足够的政策保障, 但园区初期开发建设的资金会给政府巨大的“政府债”压力。如何把握政府和市场的力量, 共同开发园区, 互利共赢, 是现在园区开发建设中面临的巨大问题。

4.1 以政府型为主, 顺应市场要求

以政府型为主, 顺应市场要求也就是说, 政府提供土地、税收等政策, 同时成立管委会负责行政管理实务, 参与建设的企业负责园区基础设施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政府不是万能的, 因此应当发挥企业在园区开发建设中的优势, 并作为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话事人, 来缓解群众对于政府在拆迁征地、土地储备等方面的压力。同时企业雄厚的资金链可以减少政府在建设园区过程中向银行形成的“政府债”等债务连锁反应。

4.2 合理划分政府-企业-园区管委会三者之间的权限

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其政府、企业、管委会三者之间的权限应当有所区分。政府作为服务者, 主要提供园区建设初期的政策支持, 法律保障。企业作为主要的开发建设主体, 负责完成园区的规划、融资、基础设施建设等, 从执行者的角度对政府的指导性意见予以执行。园区管委会则以管理者的角度管理入园企业的社会服务, 协同政府满足园区内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的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合理划分三者之间的权限, 不互相干涉, 互相支持, 形成有机的整体开发建设体制。

4.3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

要尊重市场机制在产业园区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鼓励民间资本、外资参与产业园区建设甚至是管理事务。政府要制定鼓励和引导产业园区市场化建设的政策, 让园区公司根据市场为入园企业提供产业升级所需各类服务。

4.4 分阶段、递进式开发园区

在园区开发初期, 资金和开发经验不足, 因此应在园区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分阶段规划和开发园区, 积累资源和能力进入开发的良性循环, 推动园区区域经济的递进式发展, 抛弃盲目求大, 按照要求完成园区合理化、高标准的开发建设。所谓加强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 其主要依照苏州高新区的开发观念, 始终将先行建设基础设施和环境作为吸引企业入驻的重要措施, 保障园区硬件设施的高规格开发建设。

摘要:武汉市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模式一直受到政府和市场双重力量的影响, 如何改革和完善目前武汉市各园区的开发建设模式, 是我们现如今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 实地调研了国内沿海发达地区典型的工业园区以及武汉市不同等级的园区, 通过对沿海地区典型园区开发建设的分析, 找出武汉市与其在园区开发建设中存在的差异性, 借鉴经验, 发现问题, 为武汉市工业园区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武汉市,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模式

参考文献

[1]成贝贝, 汪鹏, 赵黛青等.低碳工业园区规划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生态经济, 2013, (5) :126-128.

开发建设模式 篇10

一、PPP模式的基本概念及适用领域

PPP的英文全称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私合作方式,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下,私营、民营资本与政府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PPP模式适用于建设周期及收益时间较长的项目,近年来已有不少成功案例。以我国PPP模式的经典案例——国家“鸟巢”体育馆为例,它打破了以往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经营—财政补贴亏损的旧体制,采用PPP模式进行项目法人招标,由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和中信集团联合体共同组建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前者代表政府出资58%,后者出资42%,特许经营期30年,30年后移交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工业园区类似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其中部分是政府出资或补贴,收益时间长,因此也适用PPP模式。

二、PPP模式的优点

采用PPP模式,主要有以下优点:

1、拓宽了融资渠道,减轻了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工业园区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通过PPP模式吸收社会资本,减轻了债务负担,也缓解了投资风险。

2、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中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积极地为手中资本寻找增值途径,然而风险和收益如影随形,而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基本都是大手笔,又有政府从中主导,是一个比较稳妥的投资渠道。

3、私人资本在项目前期就参与到项目中来,也可能为政府提供先进的运作和管理经验,从而提供更优的方案。

三、PPP模式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PPP模式虽然已有不少成功案例,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滞后。尽管已经对PPP颁布了不少法规、政策,但这些法规、政策零散地见于各部委和地方规章,缺乏全局性和系统性,甚至互相矛盾,仅依靠法律效力层次较低的通知、意见或规范性文件,无法提供有效的保障。同时,部委间多头管理造成立法难。如财政部是落实“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的第一责任人,但根据历史沿革,发改委却是特许经营改革的第一责任人。

2、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周期长,参与各方关系错综复杂,风险贯穿项目全过程,投资者无疑承担着不少风险。然而由于经验不足,基本尚未形成风险共担机制,却出于招商引资、提升政绩的目的,地方政府往往给予过多承诺,如过高的投资回报率、收费标准和过长的特许经营期,甚至兜底市场风险;又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卸包袱,即将所有责任和风险完全推给市场化主体。如中国北方某城市水厂BOT项目,政府兜底全部的运营风险,遭受巨额亏损;安然公司投资的大博电厂,政府承担了几乎所有的汇率风险和市场风险,最终导致了项目的失败。

3、收益分配机制不成熟。由于缺乏合理定价机制以及大多未在相关协议中对私人收益列明可调整的原则性条款,导致暴利或亏损。在PPP推行初期,私人资本获得暴利的例子很多,许多地方的高速公路PPP项目即为典型案例。资本的本质是逐利,虽然当前PPP模式深受推崇,但如果无法保证获得预期的稳定收益,长此以往势必影响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而收益率高的项目,除非资金严重短缺,否则地方政府未必愿意让社会资本介入。

4、传统的政府角色定位难与PPP兼容。多年来,政企合作,靠的是人际关系、领导关系,而不是靠市场、法制、契约。地方政府过于强势,与市场的界限不清,“有形之手”伸得过多、过长,合作意识、契约精神不足,导致纠纷屡屡出现。另外,财政年度预算使得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长期补贴难以保证;合同粗糙、政府换届更使得合同持续性无法保障,对拖延甚至不付款行为尚未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当现实发生变化,后续签订补充协议时,社会资本常常处于弱势地位。

5、PPP本身的缺点。采用PPP模式开发工业园区,牵扯的部门和主体多,运营机构复杂,每一个审批、谈判及测算过程繁琐,耗时长,直接影响决策效率,提高治理难度。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完成后,以出租或出售产生的现金流归还贷款的方式,银行认可度不高。一旦不被市场认可,投资回报率低于预期,政府所承受的压力必将传导给社会资本投资者,由此产生纠纷。

6、其他方面仍显薄弱。首先,没有与开发相配套的公开透明的招标制度,私营、外资等社会资本难与国有资本开展公平争,而保证公平的关键是让每个主体都享有监督权,但在国有资本面前,在这点上社会资本往往处于弱势地位。

同时,一旦补贴不到位或协议价格过低,极易使社会资本投资者的利益受损,导致偷工减料,影响质量,危及安全。若提高出资能力、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符合条件的社会投资者又很少。

在人才方面,PPP模式需要懂融资、法律、技术、财务的复合型人才,而这种人才民营企业往往又比较欠缺。

四、建议

从我国现有情况来看,推进PPP模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立法工作,使PPP模式有法可依。。PPP模式虽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但在国外已经得到了普遍应用,除了最早、开展PPP项目最多的英国,澳大利亚、德国、韩国、南非、法国、西班牙等国家PPP项目逐年增加。从这些PPP运作比较成熟的国家来看,共性一就是有规范的法律或法规作依托,从项目设计到运行等各个环节都有强有力的法律支持。所以,面对我国PPP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滞后的局面,我们应抓紧迎头赶上,加强立法工作,使PPP模式有法可依。

2、设计合理的风险分担结构,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机制。PPP项目能否成功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是项目的风险分担是否合理。政府部门在设计风险分担结构时要考虑项目方案的吸引力,通常可根据各方获利多少的原则考虑相应的风险,使各方均能接受。

面对利益,难免有矛盾和分歧,政府和社会资本应本着求同存异、共谋发展的原则,合作之前积极接洽,在此基础上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机制,为后续的矛盾和分歧打好“预防针”。

3、减少政府干预,设立PPP中心。要推进PPP模式,政府应认清自己的角色和定位,减少干预,变“有形之手”为“无形之手”,增强合作意识和契约精神。

从PPP模式运行较好国家的经验看,PPP中心在PPP模式推广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可以参照这些国家的经验,设立PPP中心,改变政府部门多头管理的局面,明确责权利,提高行政效率。

PPP项目时常经历多届政府,应营造稳定的政策环境,保持政策的稳定性。

4、明确准入标准,形成有效监管。PPP项目应设立明确的准入标准,采用招标的方式,使国有企业和私营、外资等社会资本享有均等的机会,保证社会资本参与的广泛性和平等性。

政府监管必须确定承诺机制,保证企业资本的安全及企业运营的可持续性,保证企业合理的利润空间。通常工业园区的回报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政府必须建立一个适合项目长期发展的程序,并有一个相应的监管规则,将利益相关方纳入监管过程。

5、制定有利的人才政策,多方吸引人才。人才需求可从两个渠道解决。一是吸引国外专业人才,可以通过高薪或其他渠道聘请专家,将国外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二是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可以考虑在高校开立相关专业,壮大人才储备。

同时,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包括落户、居住、配偶就业和子女就学等多方面的有利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五、结论

PPP模式的出现和发展带来了诸多好处,但也存在不少缺点。PPP模式运用于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也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需要多钻研,多摸索,趋利避害,合理利用,实现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柳钦.PPP:新型公私合作融资模式[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5(06)

[2]邱峰.PPP模式的发展、问题及其推广策略[J].吉林金融研究,2015(01)

[3]杨萍.P P P模式的国际经验与国内前景[J].施工企业管理,2015(04)

[4]赵然.PPP模式下的土地一级开发项目应用研究[J].中国房地产,2015(30)

[5]马海.基于PPP模式加快园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新区,2015(01)

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初探 篇11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发展;城市规划;城市建设模式;城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34-0007-02

1 智慧城市的由来及概念

1.1 智慧城市的由来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加,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不少地方打着推进城镇化的旗号,纷纷打造新城建设模式,以县城为例,小区越建越多,楼房接连而起,不少农村也建起了新民居,人们将“住楼房”奉为时尚。一些地级市“贪大求全”,甚至不切实际地提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等规划。我国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在不少地方与房地产开发划上了等号,城市发展进入误区。在这一背景下,随着大数据的爆发式增长,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诞生了——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新目标和新模式。

1.2 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的概念目前还有待完善。目前普遍认为,智慧城市是现代科技社会的一种城市形态,它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支撑,处于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的环境,并综合应用维基、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建设智慧城市有利于营造激发创新的生态,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

2 建设智慧城市的意义

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已经有104个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规划建设,80%以上的二级城市已经明确提出将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已经取得广泛共识,其积极意义主要有:

2.1 有利于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转变增长方式

由于资源紧张,人口膨胀、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严重,我国大多数城市发展遇到了瓶颈,面临的土地、空间、能源、清洁水等压力越来越大,这些都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因素。例如,城市的空气质量,《2007年全国城市环境管理与综合整治年度报告》显示,2007年,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仅占44.2%,达到三级的城市仅占54.9%,劣三级的城市占0.9%。可吸入颗粒物的年日均值为0.093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日均值为0.052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日均值为0.035毫克/立方米。2007年,医疗危险废物未按要求进行集中处置的城市155个,其中地级城市医疗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率77.24%,有61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的医疗危险废物未按要求进行集中处置,因为使用传统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处理医疗危险废弃物已经难以有效解决。目前发达国家正在研究如何创新性地使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和智能技术手段来重新审视城市的本质、城市发展目标的定位、城市功能的培育、城市结构的调整、城市形象与特色等一系列现代城市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特别是通过智慧传感和城市智能决策平台解决节能、环保、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2.2 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保持可持续发展

在未来世界,一个城市能否获得可持续发展,关键要看其是否拥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目前的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是不具备竞争力的。智慧城市建成以后,国内各企业与高校之间将实现产、学、研一条龙资源链,从而达到资源互补,实现强强联合,并建立起协同创新机制和平台,提高创新能力。还可以通过技术引入手段,以行业为单位建立创新协同机制,并整合不同行业之间的协同机制,进一步提升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的创新能力,以达到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目的。

2.3 有利于改变人们后工业时代的生活方式

随着近几十年工业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的城市迅速发展,在工业化发展的同时,人们不仅收获了物质财富,同时也彻底改变了以往的生活模式。伴随着历史巨变,生活逐渐社会化和国际化,一些旧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被人们怀疑和背叛,也出现了众多的安全问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员构成复杂,流动人口增多,物流系统遍布各个角落,不安全因素空前增加,传统的由质检部门和居委会进行管理的传统方式已经捉襟见肘。为应对这一现状,城市管理系统必须进行革新,即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起智能监控和管理系统,实现智慧化管理,维护现代城市的宜居、安全和舒适。智慧社区就是其中一个重点建设目标,它是指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从而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的社区。城市宜居性的提高也是吸引人才的一个重要元素。

2.4 有利于迅速和妥善解决突发性事件和应急事件

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全球的一体化,但全球一体化也带来了许多弊端,如恶性传染病爆发、恶性犯罪事件的增加、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等问题。2014年屡次出现的恐怖袭击事件令人警醒,智慧城市的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此类恶性事件的发生,例如实时监控系统可以快速感知这些突发性事件,通过其智能化的调控能力和行为意识加快(由城市智能决策平台或由市长)判断和决策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及时性,从而实现不同区域和行业的协同和应对能力。同时智慧城市也具备“学习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处理突发性事件和应急事件的水平,使应急预案程序化、智能化。

3 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2008年由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至今,仅有短短五六年的时间,我们对于建设智慧城市的认识不可避免地仍存在不少问题,笔者认为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 认识不清

建设智慧城市需先认识智慧城市,目前大多数人对其仍然存在着“概念不清、外延不明”的问题,对于到底什么样的城市才算是智慧城市,我们建设的目的是什么,建设思路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难以做出正确回答。由此带来的结果是,盲目跟风其他城市,效仿建设,只是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智慧城市仅仅定位在工程建设,并没有明确主要的任务和规划蓝图,也没有实现跨部门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的机制。

3.2 参建社会力量薄弱

许多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都将其归为政府投资,难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并没有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社会参与度低,群众认识模糊,最终将导致智慧城市建设难以持续地推进。

3.3 割裂与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关系

不少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存在一种不良倾向,将当前的智慧城市人为地与之前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割裂开来。这样做容易导致以下结果:加剧业务系统的信息孤岛局面;企业信息化发展进一步被边缘化;信息网络安全问题继续受到冷落。这与建设智慧城市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4 结语

建设智慧城市并不轻松,从宏观上需要统一规划,完整的科学标准以及运行体系,从微观上需要丰富的人才储备和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还要有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我国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值得相关各方密切关注。但是我们相信,在我国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均具备的前提下,智慧城市建设一定有一个理想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基于我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与发展中的智慧城市建设分析与探讨[J].信息与电脑,2012,(12).

[2] 董剑泉.智慧城市建设呼吁集成创新技术和大数据支撑[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3,(9).

[3] 吕天文.中国智慧城市深度分析[J].电源世界,2013,(8).

[4]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年全国城市环境管理与综合整治年度报告[R].中国环境报,2007-06-10.

休闲观光农庄开发模式 篇12

以赏花经济为主导, 以特色节庆为引领的开发模式。该模式旅游发展的重点:规模取胜, 通常大面积的同类或多种花卉, 形成视觉冲击。景观塑形, 通过地形设计、人造花卉雕塑、花卉人文景观等优化景观效果。节庆助推, 有针对性的推出节庆活动。服务配套, 立体交通观赏、养生美食享受、有机产品购物等保证美好体验。

案例:加拿大Butchart garden

加拿大国宝级精致园林, 实现四季皆有景的多彩风情园。

简介:坐落于加拿大温哥华岛, 占地20公顷, 是利用一个荒废的采石坑修建的, 层次鲜明, 四季可游, 融汇世界园艺精华的精致花园。

策略:利用地势起伏构建景观层次, 从单调园艺走向主题园。

产品:玫瑰园、日式庭院、意大利花园、低洼花园、Butchart家族陈列馆。

配套设施:游客中心、停车场、园艺咨询中心、种子和礼品店、餐饮厅 (dinning room, blue room-温室餐厅, 咖啡店) 。

盈利模式:门票+餐饮消费+纪念品出售。

开发模式二:“科普观光型”

这是一种以科技观光为引领, 以四季花卉为特色, 以考察、科普为主导的开发模式。该模式旅游发展的重点:注重科技导入, 从花卉苗木的组培科研到立体化展示。科普体验规划, 科普教育相关的功能设置及活动策划, 且需注重趣味性。创意景观设计, 用花卉创作有趣味的景观小品, 提升花卉的观赏性。其他功能导入, 引入生态餐厅等项目, 丰富游客体验内容。

案例:英国EDEN伊甸园

植物展示+科研教育+特色活动, 通过环境再生, 建造一个与世隔绝的人间“伊甸园”。

概况:1994年英国人提姆·史密特首次提出要在一个已经受到工业污染和破坏的地区重建一个自然生态区的想法, 2000年在英国南部康沃尔郡废弃的矿山上兴建的伊甸园的项目成为全球最大的生态温室。这里目前汇集了几乎全球所有的植物, 超过4500种、13.5万棵花草树木在此是一个集科学与娱乐为一体的博物馆, 不仅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还是一个开展生态教育的天然课堂。通过它, 人们可以了解更多的生物学信息, 它是后工业时代环境再生的绝佳范例。

创意理念及重要项目设置

⑴特色项目

体验类:话剧、研讨会、艺术类、园艺论坛、音乐节和儿童节目;

观赏类:两大温室、三大展览馆;

教育类:每年1月和9月向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供。

⑵生态教育

创意建筑:伊甸园由4座穹顶状建筑连接组成, 整体外观如蜂巢的巨型球体, 被世人称为:“吹气泡泡的建筑”, 世界第八大奇迹。

⑶展馆设置

种植10万种以上的植物, 为全球最大植物保育场的所在地;以主题方式分别设计“潮湿热带馆”“温暖气候馆”“凉爽气候馆”;三大展区共6个“大温室”, 分别展示6个不同国家的植物。

开发模式三:“生态度假型”

兼顾花卉的特色观光和优美环境功能, 以花造景、依景度假的开发模式。该模式旅游发展的重点:明确用地组合, 注重农业用地与旅游度假设施用地的规模和空间关系, 兼顾景观性、私密性与经济性。丰富度假产品, 基于花卉田园等打造花田运动、花汤养生、美食体验、花丛住宿等特色度假产品。完善配套设施, 以建设“花境”绿道为重点, 以特色交通体验为特色, 完善旅游度假配套设施的空间布局规划设计。

案例:成都石象湖

以生态休闲、鲜花节事为核心驱动, 激活相关产业的综合性生态休闲示范区。

特色:以湖景旅游为核心结合花卉产业 (郁金香、百合花) 整合优势, 将石象湖打造成为国际复合型度假区。园区由生态文化主题辐射出国际休闲度假园、国际会议中心、未来人居生态环境示范区及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区等。

开发模式四:主题游乐型

以花卉景观为环境特色, 以花田游乐为主导的开发模式。该模式旅游发展的重点:花卉景观设计, 通过不同种类花卉搭配种植, 形成多彩花田景观。运动娱乐导入, 花田中设置卡丁车赛场、迷宫等趣味运动。特色交通规划, 结合地形特点, 设计车行、人行等不同景观道路;

案例:日本芝樱公园

欣赏浪漫芝樱+体验花田赛车, 世界独一无二的芝樱卡丁赛车场。

概况:位于日本北海道东藻琴村藻琴山, 芝樱数目达120万枚。同时, 山下设置亲子游憩设施, 并提供野餐等场地。面积:10公顷。

主题活动:“芝樱祭”系列春日活动、“东藻琴芝樱公园摄影比赛”等活动。

芝樱花色:五月花季, 紫、白、红、粉红、淡粉、雪青6种花色同时开放, 花期长达3个月。

建设内容:卡丁赛车场、大地艺术景观……

开发启示:独特的赛车体验, 多彩的芝樱花田。独特的赛车体验:世界唯一的芝樱卡丁赛车场, 体验芝樱环绕下的赛车感受;多彩的芝樱花田:通过不同花色的芝樱种植, 拼出独特的“小牛”大地艺术景观, 形成景区著名地标之一。

花卉旅游开发模式五:产业博览型

集花卉苗木种植、交易、展览、观光休闲等为一体的产业链式开发模式。该模式旅游发展的重点:产业资源, 必须具备或能整合花卉苗木的组培、种植、研发、管理等人才、企业和花卉苗木资源。链式开发, 基于产业种植基础, 从组培、种植、研发延伸拓展到展览、交易、花卉衍生产品生产与销售、花卉观光休闲等, 以产带旅, 以旅促产。

功能空间, 主要功能一般包括花卉科研区、花卉展销区、主题花海观光区、休闲度假区等, 功能组合和空间布局上需兼顾产业要求和旅游需求, 既不影响生产种植, 又能满足游客体验。

案例:上海鲜花港

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典范。

核心特色:320万株郁金香花海&36万平方米玻璃温室。2007年开放。主景区1000亩。国家4A级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郁金香画展期日均1万人次, 年游客60万人次。

花卉旅游开发模式六:农家花乡型

以“花田”为背景, 以农家乐为主要载体的“花卉乡村”开发模式。该模式旅游发展的重点:注重风貌整治, 以大面积花卉景观围绕, 建筑、景观等凸显乡村风貌, 营造世外桃源般的乡村风貌。融入乡村文化, 结合当地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 打造主题文化景观, 设置手工艺、民俗及农事体验活动, 并结合花卉开发特色旅游商品等。强化农家休闲, 注重农家美食、休闲垂钓、农事体验等休闲产品, 以花引客, 以闲留客。

案例:四川成都三圣花乡

上一篇:错弊问题下一篇:利益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