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设计与开发

2024-06-08

课件设计与开发(精选12篇)

课件设计与开发 篇1

一、网络课件的设计依据

1、网络课件的内涵

网络课件是教学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它是一个和若干个知识点相互结合而形成的教学软件, 其本质是一种Web应用程序。

根据不同的运行平台划分, 网络课件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网络版的课件, 另一类是通过网络下载运行的课件。网络课件也是依靠多媒体技术来呈现信息的, 它的表现形式生动活泼, 内容更丰富。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处在全世界各地的人和资源联系起来, 最大程度的实现资源共享。

2、网络课件设计的基本原则

(1) 图文并茂, 精确到位, 图片的选择要以文字为中心, 而文字涵盖的内容在图片中要能鲜明地体现。 (2) 音频与视频结合, 耳目一新, 在播放过程中学生可自主控制播放过程, 自主学习。 (3) 信息量要适度, 讲究画龙点睛, 适度运用, 创设情境, 使学生通过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相关信息, 提高教学信息传播效率。 (4) 多种教学媒体、工具有机结合, 优势互补

二、网络课件的开发策略

1、内容方面

首先, 要根据不同的学习者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所有的课程都是面向特定的学习者而言的, 根据学习者群体的知识层次和心理特征选择不同的合适的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 根据网络媒体特性设计。网络课程最主要的内容组织形式是非线性的超媒体方式, 并且有视频和音频等多种信息呈现方式。人们已经看到仅仅将超文本化的文字教材放到网上, 是远远不能满足学习者需要的, 除了提供资源学习的指导外, 内容还应该包括可以为学习者营造比较真实的学习环境的多种媒体表现形式的模块, 如音频、视频资源, 练习和自我测试等。

2、交互方面

基于网络的课程学习中, 主要是学习者和计算机的交互。在没有了教师生动的讲述和指导的情况下, 怎样设计才会使学习者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呢?现在存在的一种误区认为, 网络课既然由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就应该尽可能少参与, 其实不然。网络课应该是最明显的“双主模式”的一种体现。因此课件设计时, 就应该考虑教师与学生之间,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重视导航功能的设计、交互的动画演示、练习与评价、在线交流等的设计及应用。

3、网络课件设计中的“双主模式”

“双主模式”是以“教”为中心的理论和以“学”为中心的理论相结合的教学理论。前者主要以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后者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用“双主模式”理论与网络课件的设计有着内在的联系, 网络课件的情感特征是完全符合“动机”理论, 而技术特征也是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网络课件的开发流程

1、课件的前期策划阶段

课件的策划非常重要, 它决定了整个课件的风格、内容框架和技术实现方案。前期策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 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 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 确定教学目标, 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2) 方案设计。

技术实现方案设计的基本依据是学习需求分析。在符合教学要求的前提下, 技术方案应力求简单、有效。应特别注意的是:技术方案应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 以应对在开发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要求。

(3) 素材准备。

在前期策划阶段就应该为课件准备初始素材。例如, 在设计“商务礼仪”课件时, 在前期策划时就开始搜集有关着装、仪容仪表、待人接物的相关图片和资料等。

2、课件的开发制作阶段

课件开发制作的任务就是将课件策划的方案付诸实施, 将设计的功能模块逐一实现。

(1) 教学设计人员的任务和要求

在大体的内容结构和功能模块确定之后, 教学设计便进入具体的脚本编写过程。具体脚本应该以知识点为基本单元, 在设计时应尽量发挥计算机课件的独特优势, 综合运用多种媒体立体的、全方位的诠释相关的知识点, 避免大量文本的堆砌。

(2) 设计制作人员的任务和要求

在开发制作阶段, 设计制作人员的任务就是实现教学设计制作脚本, 比如各种媒体素材的创作、加工和组合。设计制作人员在制作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a.统一制作规范,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目录结构设计、文件名命名和统一相同类型素材的格式。b.合理搭配及使用软件。课件开发软件不一定要一味追求功能强大, 能用、够用是最好的。相对于课件开发的前期策划和后期完善, 开发制作是一个相对比较漫长的过程。由于设计方案已经确定, 在这一过程中大量的工作可能是重复性劳动。因此, 要时刻注意克服懈怠心理, 认真做好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模块的制作。

在开发制作阶段, 项目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信息反馈应该是非常频繁的, 因为每一个具体知识点的设计都必须经过一个方案设计->制作->反馈->方案修改->制作定型这个过程。

3、课件的测试收尾阶段

课件测试收尾阶段的主要工作有内容审定校对、性能及兼容性测试、资料归档等。

衡量一个课件的质量, 课件内容的正确性应该是第一位的。原始教材经过多道加工和组织难免会出现差错和疏漏, 因此需要仔细地进行审校。

网络性能测试应模拟学习者的实际网络环境, 保证在一般网络条件下, 网络课件的传输速度能够为大部分学习者所接受。

网络课件并不是进行一次开发全部工作就结束了。随着课程内容、学习要求和运行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变化, 课件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存在修改、升级的需求。因而, 所有在课件开发过程中使用过的原始素材、中间文件、源程序、中间程序都应该归档保存, 这样才能进行便捷、高效的修改或升级。

结论

网络课件是发展网络远程教育的基础, 在网络环境中, 教育信息的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 使教学更具魅力, 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不同, 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 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和网络课件的开发应用,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课件设计与开发 篇2

关键词:中学语文;多媒体课件;Flash;设计;制作;开发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己成为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课件运用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通过Flash课件与书本内容的结合,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化、教学方式灵活化。

1基于Flash的中学语文多媒体课件概述

1.1Flash软件的特点。多媒体课件已成为了当代教学课堂的必需品,利用Flash软件制作课件有以下特点。(1)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在Flash软件中,利用遮罩及路径,并使用ActionScript来实现控制物体的运动和形状渐变的动画效果,从而实现了人机交互。(2)具有较强的绘图功能。通过Flash可以很轻松地将线、圆、渐变填充等设定,画出美丽的图形来。(3)生成的文件体积小。用Flash生成的播放文件(*.swf)都非常小巧,可生成执行文件(*.exe)的教学课件,而且播放也极其方便。1.2多媒体课件的概念与特点。多媒体课件(MultimediaCourseware),简单来说就是创作人员根据自己的创意,先从总体上对信息进行分类组织,然后把文字、图形、影像等多种媒体素材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集成,使他们融为一体并赋予它们以交互特性,从而制作出各种精彩纷呈的多媒体应用软件产品,是利用多媒体技术针对具体学科的学习内容而开发设计的教学软件[1]。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媒体,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交互性和共享性的特点。

2基于Flash的中学语文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原则

多媒体课件必须服务于教学,因此在设计和制作Flash多媒体课件时应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评价课件的重要指标和制作Flash课件的根本原则,其基本要求是不出现知识性错误。它是指课件在选题、内容、表现形式、认知逻辑等方面要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2]。(2)易控性原则。由于Flash课件教学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因此课件制作要尽量简便、可靠、灵活,便于教师和学生进行操作,使师生经过简单训练就能够灵活使用,即要遵循多媒体课件的易控性原则[3]。例如,课件的操作界面需设置明确的按钮、图标和导航,尽量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3)艺术性原则。设计的多媒体课件要有丰富的表现性和感染力,应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提高审美能力[4]。Flash课件画面应主次位置明确,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避免出现学生的注意力被画面次要部分分散的情况,因此多媒体课件设计要整体风格统一,色彩搭配协调,符合视觉心理[5]。

3基于Flash的中学语文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步骤

3.1教学目标分析设计。在课堂教学中,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制作Flash多媒体课件时,教学目标分析是课件创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步骤,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首先确定教学目的,明确重难点。例如:此课件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积极性,还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强化知识,或者是为了培养学生某方面的技能等,确定好目标后,才能做出符合教学要求的课件。3.2教学内容演示设计。课件的教学内容演示对学生理解知识是相当重要的,从而要求主界面场景设计要符合学生思维。内容展示能否按照教学和学习者的思维流转很重要,要能从主界面转到学习的内容,并且还要能从学习的内容返回到主界面,以及转到退出课件操作都是教学内容演示设计需要考虑的方面。例如,在《钱塘湖春行》的界面设计中,导航栏在界面底部,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点击进入每个版块。3.3课堂师生互动设计。语文课程的新课程标准,提到我国应大力提倡在教学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环节。因此,Flash课件会对互动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计算机连接了教师与学生,能达到教学互动的目的,增强教学效果[6]。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3.4课后练习题目设计。设计课后练习是为了让学习者了解是否已经掌握相关知识,在设计时应注意所涉及的知识必须是本节课或者是学完本课后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并且设置答案清空按钮,学生可多次练习。例如,在《钱塘湖春行》的“练习”版块中,在题目的设计上,有关于本首诗重点词句的解释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技术上,不仅设计了答案分数显示功能,而且设计了清空按钮。

4基于Flash的中学语文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的关键技术

对于一个比较好的Flash课件来说,要实现多种功能以及设计课件的原则,并注重应用多种技术。《钱塘湖春行》教学课件中的关键技术有以下几种。4.1应用。ActionScript交互性强是主要优点之一,利用交互性可以充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实现因材施教,而要达到这种效果,实现交互性的ActionScript也相当重要。因此,在《钱塘湖春行》教学课件中,交互性也表现的尤为突出,例如在“练习”中,为了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便设计了“提交”和“重做”模块。4.2视频导入。在《钱塘湖春行》课件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版块设计了一个插入视频,用来介绍杭州西湖美景,以此来引出新课。但在实际操作中,有时会出现导入的视频无法播放的情况。比如:由于Flash版本以及Flash播放器不同,这些格式的视频也不能被播放出来。4.3层的运用。在Flash中,可利用图层来组织和安排影片中的文字、图像和动画,可以在不影响其他图层对象的情况下,在一个图层上绘制并编辑对象。另外,还可以利用特殊的向导层,令绘画和编辑变得更加容易,遮罩层还可以帮助创建更加丰富多彩的效果,在《钱塘湖春行》中的“新授”版块“课文”中,就用到了遮罩层。

5结语

在教学中,Flash不但是一个制作动画的简单平台,而且运用Flash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起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在不久的将来,Flash多媒体课件势必会更广泛地应用在教学中。

参考文献

课件设计与开发 篇3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教学 自主性学习 设计与开发

中图分类号:625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c)-0192-01

在当前教育信息化的时代,现代教育更注重教育信息的数字化、教学的多媒体化和网络化以及信息传输的宽带化。随着宽带网进入校园、Internet的普及、Web数据库技术和交互式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基于校园宽带网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成为现实。根据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要求,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为重点,突出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培养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为将来在实际工作中具备应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本课题组按照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积极引进和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善学校的英语条件”这一精神,针对高职院校现有英语课时严重不足,学生听力、泛读等课程无法开展的现象,采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开展对《网上英语阅读第二课堂》课件的设计与开发,从而为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1 课题总体设计

1.1 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应该通过设计一项重大任务或问题,以支撑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景,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与调控。自主建构指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一个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塑造成的,因为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的感知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1]。

多媒体网络课件“网上英语阅读第二课堂”就是基于这一教育理念制作而成的。它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模式,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个性,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延伸了课堂教学,弥补英语课堂教学时数的不足,从而优化英语教学内容,加强学生自主性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1.2 指导思想

处于信息时代的教师,正面临一个全新的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教学手段和认知工具的学习环境。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开辟《网上英语阅读第二课堂》旨在延伸课堂教学,把语言材料、英语教学特点和先进的现代教学技术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交互性和多媒体功能,尝试对传统的书面教材进行改革,为学生提供自由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英语阅读训练。

1.3 教学目标

为学生提供较系统的课外学习材料,使他们有机会通过较大的阅读实践逐步掌握所学的阅读技能,全面地提高阅读能力,包括精读、略读、查阅等能力。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吸收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4 教学内容

《网上英语阅读第二课堂》以《大学英语》泛读教程为主要文本,同时又选取内容涵盖英语国家中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新闻、宗教、体育、医学、文学、风土人情、科普知识等各个领域的文章而制作的网络课件,为学生提供百科式的知识和信息。在教学过程中,《网上英语阅读第二课堂》制作的课程将由指导教师根据教学安排,对选入的内容进行不断更新,在课件中定期补充阅读内容,包括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语言材料以及国内外大事件和重要新闻的阅读材料。

学生作业练习和阅读辅导也安排在网上进行。本教程的网络教学课件可对学生在每单元练习中的答题情况进行评判,此外课件还开辟了BBS和E-mail,学生通过讨论区或电子信箱就各单元学习内容(包括定期补充的相关阅读材料和新闻报道)中的疑难问题进行提问、讨论,有讲授课程的教师辅导和解答,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问答。

2 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总体设计以教学设计为基础,充分体现网络学习系统的特点: 即教学信息的多媒体表现形式,学习过程中学生有较强的自主性,系统知识信息间具有直观、方便的导航性能,人与学习系统间高度交互性以及系统丰富性,可以适应不同学习者的学习资源。

2.1 系统总体结构

课程内容设计采用模块化组织,分别为网络课程模块、习题测验模块、网上资源模块和相互交流模块。各模块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开放性和扩充性,课程结构为动态的层次结构,并建立起相关模块间的关联,确保了学习者在学习或教学过程中灵活跳转,具有良好的导航系统[2]。

网络课程模块有三个部分:分别为泛读课程、课外阅读和快速阅读。泛读课程内容为《大学英语》泛读教程修订本(1~4册)。课件不是将教材内容简单搬家,而是对它进行重构重组,并通过information,notes,words to drill,glossary以及课文重难点的解释和配音等相关链接,使之更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实时性,更便于学生自主学习。课外阅读及快速阅读是配合泛读课程以超链接、动画等媒体形式而設计的,包含了大量的不同内容、风格和形式的文章。学习者可通过这部分的学习检测自己的阅读水平,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习题测验模块有三个部分:分别为泛读练习、课外练习和快速练习。测验模块形式多样,有判断正误、多项选择、还有限时自测等。该模块还设有评分系统,对学习者每次测验都有评价并给予正确答案。

网上资源模块为激发学习者的阅读兴趣,开阔视野,通过相关网站链接,增设了包括英语新闻、文学名篇赏析、锦言妙句、英语歌曲等内容网上资源模块,它给学习者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相互交流模块学习者可通过此窗臼与其他学习者进行讨论、交谈,也可与辅导老师交流、解疑答惑,一方面解决了互动学习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习者使用英语的能力[3]。

2.2 功能设计

本系统设计具有比较完善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良好、清晰的导航系统,能方便进入各个页面。

(2)图象、声音清晰逼真,具有较高的质量。

(3)信息组织结构符合人的联想方式。

(4)页面间保持一定的和谐,避免过多的变化。

(5)文本信息尽可能一屏显示,多个页面之间具有良好的超链接结构进行切换。

(6)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的多媒体表现手段,具有合理、多样的交互方式。

(7)课程内容设计保持了全面的开放性,能够在学习主体参与性与交互性下进行内容自我建构,以及课程内容的整体建构。

(8)教师、学生易于操作,可控制性强。

2.3 界面设计

本系统设具有良好的设计界面。良好的界面对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界面设计具有如下特点。

界面结构一致。各单元模块的界面结构基本一致,即要求各单元模块风格一致,框架结构一致,功能放置的位置一致,进入的方式一致,使学习者浏览学习操作方便[4]。

内容布局合理。教学内容放至屏幕右侧最显著的位置,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4,其上为控制按纽,便于人机交互,最左边沿为导航条,对正在学习的内容加以特定的色彩标识。整体布局规范,层次分明,易于掌握。

色彩风格独特。在色彩运用上注意到与教学内容相适应和学习者的心理学因素,提供美观、和谐、丰富的色彩,形成友好、和谐愉悦的界面,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3 课件制作

3.1 采用技术

网页制作技术:HTML,ASP访问数据库、BBS技术。音频处理技术:mp3格式,开启音乐则采用采用mid格式的音乐文件,声音传输速度快。文件小动画技术:flash技术。

3.2 采用工具

网页工具:利用Dreamweaver 5.0,Frontpage 2002,制作网页;素材制作工具:利用Photoshop 6.0,Authorware 6.0, F1ash 6.0进行图形、图像和动画的制作;利用Cool Edit编辑声音。

4 课件评价

课件在本校校园网上试运行期间,聘请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专家组对该成果进行鉴定,并学生中广泛征求意见,其评价如下。

4.1 专家鉴定及评价结果

4.1.1 总体评价意见

(1)有效信息量大,内容新颖,适时性强。

(2)版面设计合理,各项目相互支撑,构成课余英语学习的完整体系,有利于学生的自测、自评和复习;能够巩固已学知识,并获取新的信息,成为课堂英语教学的有利补充。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应对英语等级考试的能力。

(3)此课件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体现了英语教学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注重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突出对学生情商的培养。

(4)设计界面友好,有先进的导航策略和系统,易于使用,容错能力强。

(5)总之,此软件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学习性和艺术性。

4.1.2 修改建议

(1)能够给阅读材料配上读音,学习效果会更好。

(2)Literature语言难度偏大,建议采用简写本材料。

(3)News建议采用VOA的Special English等节目。

(4)练习的类型可进一步拓展。

(5)交互能力也需进一步改进。

4.2 学生反馈意见

《网上英语阅读第二课堂》课件在本校校园网上的运用,通过对学生的广泛调查,主要有以下反映。

(1)信息量大、内容精致、适时更新。课件中精选了大量的阅读材料,有泛读、快速阅读,有文化背景知识,有生词注解、重难点辅导,有练习、测试和成绩反馈,内容多、涵盖面广,还可以随时对阅读内容进行更新,使学习者足不出户就能获取大量的阅读材料,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背景知识,从而从深层次达到学英语的目的。

(2)交互性强、信息反馈迅速。课件中开辟了BBS窗口,学习者可通过此窗口与其他学习者进行讨论、交谈,也可通过此窗口与辅导老师交流、解答疑难点,一方面解决了互动学习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习者使用英语的能力。由于计算机能对学习者的练习迅速作出判断和评分,对快速阅读实行限时答题,学习者能直观、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水平,从而调整难易度,这是书本阅读所无法做到的,同时也解决了因材施教的问题。

(3)趣味性强。由于课件中设置了英语新闻、名篇赏析、锦言妙句、英语歌曲等栏目,学习者在阅读疲劳时可点击这些窗口可直接链接到相关网站,做短时休息,既能提高学习兴趣,又能创造一個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

(4)课件色彩搭配亮丽、清晰,界面友好,容易于操作、可控制性强。如果能配上读音和视频效果将更好。

5 结语

调查表明,《网上英语阅读第二课堂》以其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特点,对传统英语教学手段与模式进行有益的补充。虽然它尚处于尝试阶段,仍存在诸如后备技术支持不足,对学生管理缺乏力度等问题,但毋庸质疑,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随着网络资源管理的加强和规范,多媒体网络教学必将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与欢迎,因而会更加深入而广泛地被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中,将对更多的英语爱好者与学习者得益于多媒体网络教学而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亚妮.王欣.吴晶.探究型MCAI课件的设计和开发[J].中国电化教育,2003(3):56.

[2] 熊才平.张娟玉.教师课程网站主页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2003 (12):52.

[3] 张景生.洪智凤.普通话多媒体综合学习网站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3(12):54.

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篇4

伴随着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里面的广泛应用,对于网络的远程教育也正是成为一个新的热点,网络的教育应用给对于全球的教育也是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展开对于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开发进行研究。

2 网络课件的功能结构模型

Web是计算机网络里面最为主要的应用模式 ,在远程的教与学里面,Web既是需要充当一种通讯的工具同时又要是作为信息的载体。教与学的有关内容都是呈现与交互需要借助于Web媒体的手段来进行的, 本文在归纳与总结的网络课件的基础之上,得出了网络课件的一般功能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网络课件具有的主体就是教师与学生, 教师与学生通过各样的通讯工具进行交流, 学生学习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行的学习、练习以及考试等。利用网络数据库具有的模块化组织网络上与学科有关的资源,课件的主要内容以及学生学习的情况等。网络课件的功能结构式借助于学生的学习作为基本的中心的,其应该创设有利于学习的情境作为主要的出发点。

3 网络课程设计的原则

3.1 教学设计的原则

教学设计是连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以及教学实践的桥梁,也是一门用来实际指导教学的过程,也就是如何教与如何学的问题。

其一就是目标陈述设计。目标陈述有助于具体的教学过程, 其也是可以反映我们需要学习的具体内容,一般一个课件具有很多主题, 每个主题含有多个目标,针对于目标陈述的设计可以直接的用于评估学生的学习。在网络课件设计时如果不注重目标的陈述,就会导致无中心的后果,一节课的内容总是需要若干知识单元构成的,各个单元里面的重要性是不同的,具有了解、识记以及分析应用等不同的层次,所以应该对于目标的层次具有必要的区分,围绕主题进行设计。

其二就是重视内容的设计。在内同设计的方面,网络课件与多媒体CAI课件同样也是遵循科学的原则,例如在科学性方面,内容应该力求的就是准确与完备。网络课件的很多内容就是通过超文本方式进行组织,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具有视频、音频以及图像等,同时网络超链接信息资源也是课件的主要部分,其可以极大地提高课件的内容。

其三就是重视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其就是以学生作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网络学习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与自我的约束。如果是通过自我反馈作为主要的例子,传统的教学设计注重的为教师的交,不过通过以学生作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设计要求学生及时的发展错误,改正有关的错误,也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使得学生完全的处于主动的地位。在网络的课件开发里面,应该注重的就是自主学习的策略设计。

3.2 用户设计的原则

其一就是界面设计的原则。在美学的角度上面来说,应该对于色彩、文字以及框架等进行合理的利用,最后达成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各种色彩的使用应该尽可能的保持一致, 对于各种显示的效果进行合理的利用,更好的突出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我们将空间的利用,通过整洁、简单以及明了的效果,突出学习的重点,将重要的元素放在屏幕上面最为显著的位置。

其二就是用户至上的原则。具有一个良好的界面设计应该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的,通过方便用户的使用目标,网络课件最后收益的人为学生,我们应该对于学生的生理因素与学习的特点进行考虑,需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知识水平。

在网络课件的制作里面, 需要精心的设计界面,培养学生使用的兴趣,在教材的呈现方面,应该符合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规律, 只有这样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以及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如果设计违背了这样的原则,学生就不能良好的获得知识。

3.3 内容组织结构的设计

3.3.1 线性结构的设计

线性结构的设计像一本书一样,各个章节依据一定的顺序来安排,学生进入某一个学习界面的时候,必须要进入主页面。需要进入主页面的时候也是需要几次跳转才可以进入。通常来说,线性设计比较简单,其就是使得用户依据预设的路径进行浏览, 提供可供点击的按钮、文字等进行上页、下页的翻转,这样的结构式非常受欢迎的。

3.3.2 网格状的结构设计

网格状的组织结构一般都是利用在表示并列的内容,每个单元的内容应该具有相同的主题与相同的组织结构的,同时单元内容的重要性是一样的,没有主次之分。这样方式的缺点就是每个单元内容之间的联系是很难理解的。所以,在学生熟悉主体分类或者是对于内容的组织结构具有基本的认识时,采用这样的网格状的组织结构是非常合适的。

3.3.3 层级结构的设计

层级结构还叫做树状的结构,一般内容主体或者是内容索引页的主页,在这个主题下面又有一些独立的与该主题有关的页面链接,通过这样相关的页面连接到一些具体的内容上面。这种的自上而下的分支金字塔的结构使得人们快速的连接到页面, 不过其局限于每个分支的上下页面,下下一层的页面也会得到更多的具体的信息。这样的结果适合于几个独立主题领域Web站点的设计。

3.3.4 网状结构的设计

网状结构又叫做蜘蛛网的结构,这种设计使得用户在蜘蛛网状的页面之间任意的跳转,学生也是可以随意的点击进入课件内容的另外一个部分,比较适合启发式的学习方法。在另一方面,这样的设计方式容易导致“迷航”的现象,学生很有可能搞不清各种信息之间的关系。

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 如果止水针对于一个知识点,那么采用这样呈现的结构是比较合适的。

在具体的网络课程设计里面,一般都是集中组织结构进行综合的利用,除了一些严格的必须要依据线性方式进行设计以外,学生还是比较喜欢可以自由跳转的非线性结构的,不过非线性的结构一般都是不能使得设计者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设计的目标。

4 结束语

课件设计与开发 篇5

沈 涤

(上海师范大学 机电信息工程学院,上海 201418)

摘 要 本文讨论基于宽带多媒体网络课件的模式选择、网络网络课件结构和脚本设计以及素材制作。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教学 模式 课件 设计

Abstract:

The article discuss wide-band web-based multimedia courseware mode and structure of web-based courseware , It also discuss design of script and how to use material.Key words CBE

MODE Courseware Design

论文分项: 网络化学习的教学设计 主题:网络课件设计

作者姓名:沈涤 服务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机械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邮政编码:201418 联系电话:021-5712593

57122372 电子邮件:shendi@21cn.com 宽带网络多媒体课件的模式、设计与开发

摘 要 本文讨论基于宽带多媒体网络课件的模式选择、网络网络课件结构和脚本设计以及素材制作。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教学 模式 课件 设计

Abstract:

The article discuss wide-band web-based multimedia courseware mode and structure of web-based courseware , It also discuss design of script and how to use material.Key words CBE

MODE Courseware Design

当前,多媒体技术与Internet的结合已有了突破性进展。Progressive Networks(PN)公司在网上推出了两种最新的应用软件Realaudio和Realvideo。前者用于实现对声音的实时压缩与还原,后者则用于实现对视频图像的压缩与还原。随着数据压缩与还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用普通电话线路传送较高质量的视频图像将成为现实。因此,PN公司两大应用软件的推出意味着可以在低速、窄带的电话网络环境下享受到高速、宽带光纤网络环境的多种信息服务。

同时,随着宽带IP技术发展,许多大的网络服务供应商纷纷 组建基于TCP/IP的宽带IP网络,随着带宽的增加,特别是全光网铺设,网络将以更快的速率传输更多信息,网上VOD,远程实时协同工作,包括计算机远程教学与计算机远程医疗,会变得更加任意、更有效。现在,我们还探讨网络的窄带、宽带技术,而在不久的未来,网络都是宽带网。就如上海热线II和美亚在线提供宽带IP业务,目前只应用于在上海市一些小区和智能大楼,而在将来会推广到全市、全国。

计算机网络对教育有巨大的影响,网络教育发展日新月异,各种网校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许多大学也相继设立网络远程教育学院。而计算机教育应用的发展趋势是多媒体化与网络化。现在随着网络正由“窄带”向“宽带”转化,教育正在由“模拟”向“数字”教育过渡。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更能显示出她的优越性,但网络教育发展依赖网络课件,因为网络课件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所以网络课件设计离不开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应把网络课件的制作放在整个教学系统中去考虑,即用现代教学理论中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活动的原理,指导完整网络课件制作过程中模式的选择、整体的策略和具体的制作等问题。本文是通过设计《大学物理》网络课件来研究设计网络课件过程。

1.网络CAI模式的选择:

网络CAI模式反映了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活动时,完成各个教学子目标所表达教学内容的交互方式。合理地选择模式,可使制作出的课件质量及应用在教学上的效果都得到提高。

第一要根据网络课件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如果课件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某类问题的能力,则可采用模拟观察或问题求解模式(如物理实验);如果课件的目标是传授概念、规则、原理等(如物理公式),应该使用操作练习模式。

第二要根据教学内容差别,对于不同特征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选择与其相适宜的CAI模式,这样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要观察物理实验则可采用模拟观察模式。

第三要根据考虑学习对象的特征,不同的年龄阶段自身的思维结构和心理发展是不同,为收到好的学习效果,应采用不同形式进行教学。如儿童的智力发展是从感知、动作开始,在活动中感知动作逐渐内化而构成直觉思维、具体思维,最后达到逻辑思维、理性思维的特点。选择模式时应尽可能采用操作练习与游戏智力模式。而大学学生进入逻辑思维、理性思维阶段,游戏智力模式不宜多用。

根据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分类思想,以及加涅把学习内容复杂程度按层级进行划分,循序渐进的累积学习思想;再根据施兰姆多媒体组合设计原理,结合CAI课件各种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交互方式不一样的特点。可建立内容—目标—CAI模式三维选择坐标,一目了然地表述模式选择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相互关系,从而,更易于把握课件的模式选择方向。

2.网络CAI课件结构的设计

网络CAI课件结构的设计就是设计一种方案把课件中各个局部的教学单元联系起来。

教育信息的组织结构形式有线性结构、分支结构和网状结构等。传统的文字、录音、录像等教材的信息组织结构都是线性和有顺序的。网络CAI课件是一种超媒体结构,采用非线性网状结构来组织教育信息,不要求人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提取信息。依据超媒体结构的特点,制作课件时要避免传统教学观念中线性和有顺序性的约束,而要发挥类似人类思维联想记忆的超媒体非线性结构优点,使制成的CAI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有独特的风格。设计网络CAI课件的系统结构,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设计网络课件的封面要形象生动,标题要简炼,由于本文研究基于宽带网络,应该充分发挥宽带网络的特点,画面要生动活泼,这能引起学生兴趣。CAI课件导言要阐明教学目标与要求,介绍使用方法,呈现课件基本结构。

(2).根据课件的主要框架及教学功能,确定课件的主菜单和各级子菜单及按钮,实现所表达内容转换的顺利跳转。课件运行过程中应做到随时能结束退出。

(3).将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个知识单元,并确定每个知识单元的知识点构成及所达到的教学目标。

(4)根据不同的知识单元,设计相应的屏幕类型,使相同的知识单元具有相对稳定的屏幕风格,并考虑每类屏幕的基本组成要素。

3.网络CAI脚本的设计

网络课件的脚本设计与网络课件的结构设计,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总体上看,都是对网络课件的宏观控制,体现网络课件制作前的策略过程。但脚本包含网络课件结构设计,且是通过文字、图象把课件制作方案具体地表现在脚本卡片上。对无能力独立完成网络课件制作的教师,写脚本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脚本既是制作的依据和出发点,又是它的归宿,脚本的质量将决定网络课件的质量,没有科学准确、构思严谨的脚本,就很难制作出高水平、高教学效益的网络课件。

网络课件脚本设计一般是先根据需求来确定系统的目的,定义系统的功能与界面,然后以屏为单位确定系统的逻辑结构,选择媒体形式和确定每种媒体的信息量,最后形成详细而完整的制作脚本。具体步骤可按目标设计—表现方式的选择—网络课件结构设计—形成脚本—脚本卡片设计这样的顺序进行。

4.网络CAI素材的制作。

素材是课件组织中的核心,教育信息传递的实体。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4.1 文字的编辑。文字是最基本的媒体,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

(1)文字内容要简洁、突出重点,应以提纲式为主.对一些文字材料,如名称解释、数据资料等,可利用软件中热字、热区交互功能,阅读完后自行消失。

(2)解题的过程要随着讲解逐步显示,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

(3)要采用合适的字体、字号。文字内容的字号要尽量大,一般50号以上为好,字体要醒目,一般应采用宋体、黑体和隶体。对于文字内容中标题和重点内容,要用不同的字体、字号、字形和颜色加以区别,还可通过闪烁加不同颜色显示,以引起学生重视。

(4)文字和背景的颜色搭配要合理,以醒目、易读,长时间看后不累为佳,一般文字颜色以亮色为主,背景颜色以暗色为主。几种具有较好视觉效果的颜色搭配方案是:白色/蓝色、白色/黑色、白色/紫色、白色/绿色、白色/红色、黄色/蓝色、黄色/黑色、黄色/红色等。

4.2 图形与图象的获取。

图形和图象是CAI课件中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可以从图形和图象中理解许多其它形式难以表达的内涵,图形和图象的获取可以用Windows98操作系统中自带的屏幕抓取功能,也可以用绘图软件绘制,还可以利用扫描仪和数字相机输入到计算机中形成相应的图象文件,或利用视频卡、超级解霸软件等捕捉图象。为了得到理想效果,可以使用Photoshop图象处理软件,对输入的图象进行裁剪、拼接等各种优化处理。常用图象文件的扩展名为.BMP、.TIF、.GIF、.JPEG等。

图形和图象设计时应注意图象的内容要便于学生观察。复杂图象要逐步显示,有利于学生把握重点。在不影响显示效果的前提下图象尽量简单,否则会影响系统的显示速度。

4.3 音频的制作。

CAI课件中的音乐与直观的视觉形象相辅相成,合理地加入一些音乐和音响效果,可以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有利于学习者大脑保持兴奋状态,使视觉思维得以维持。同时还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习兴趣,调节课堂的紧张气氛,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

人声配音通过话筒、声卡可直接在计算机上录制, 音乐和音响效果声可以从光盘上得到。声音录制时,其中参数采样频率和采样位数,决定声音文件所占空间的大小,应适当选择。常用声音文件扩展名为MID、WAV,前者文件占用存储空间较少。

音乐和音响效果的设计应注意:

(1)音乐的节奏要与教学内容相符。

(2)音乐的音响效果不能用得过多,用得过度反而是一种干扰信息,效果也适得其反,如教师讲解题目时,用音响效果就是一种干扰。

(3)背景音乐要舒缓,不能过分的激昂,否则会喧宾夺主。

(4)要设定背景音乐的开关按钮或菜单,便于教师控制。

4.4 动画和视频的制作

动画和视频以动态表现信息,其手法最具魅力,动画和视频对于移动的、与时间相关的信号处理或图形表现尤其有用。如物理实验中微观解释在课堂教学中较难表述的。可用3D Studio、Flash等制作动画。一些物理实验可通过摄像机拍摄制作为视频文件,也可从VCD光碟或录像带中取得。

5.制作网络CAI平台的选择

制作网络CAI平台的选择是网络课件制作的关键步骤,网络课件制作时平台选择得当,可起到事半功倍作用。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知识点,应选用适当的软件制作平台。

制作多媒体课件通常采用Authorware 或洪图等,本文作者采用NetSchool系统,该系统是基于IP技术多媒体课件开发系统,因此,很容易地制作出声色并茂的网络多媒体课件。

目前,网络教育刚刚起步,网络教学停留在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上,但网络特别是Internet在学与教过程中的优势,已被教师共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坚持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网络课件制作实践,网络教学中高质量的课件将不断推出,为培养跨世纪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材教育,提供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课件设计与开发 篇6

一、课程分析

《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其呈现方式是以图线和图形来表达,是用二维图线、图形和符号来表达三维空间物体的一门学科,它的形象思维大大多于逻辑思维。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为主要的方式。课程的主要环节是画图、读图,大量的图形绘制可以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的优势,同时,采用多媒体动态图像演示,可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做成动画,清楚地显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本质上的东西,揭示内在规律,从而完成知识的掌握,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优越性。

二、课件设计

课件面向教学,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而开发的。因此,课件设计应综合运用教育理论与计算机技术,既考虑教学特点和教学作用,又兼顾各种声音、视频、动画等媒体的合理运用,应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结构设计、界面设计、媒体设计,使多媒体课件集科学性、教育性、技术性、交互性、艺术性于一体。

1.教学设计

围绕教学目标要求,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1)教学内容设计。在《机械制图》中,物体的图形表达是用三视图来绘制的,三视图的形成过程是本课程的重点,这个环节的知识理解了以后,会对以后的绘图、识图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模式采用物体动画演示为中心展开,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其特征是:分析关系,联结关系,升华关系,形成系统。

2.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就是设计课件的组织结构与表现方式,以及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相互联系与联系方式,制定课件的框架结构和基本风格。设计时应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交互性等优势,进行课件组织结构设计、课件交互设计。

3.界面设计

(1)界面设计的原则。课件的界面设计应遵循一致性、清晰性、美观性、易用性、交互性的原则。在进行界面设计时对屏幕上出现的各种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信息做出既符合教学要求,又突出系统布局的处理。在界面设计时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分清主次,突出重點。把教学内容放在屏幕最显著位置,而把操作帮助等次要信息放在屏幕的次要部位。

二是激发学习者兴趣。采用声音、动画、图像等直观信息来描述教学内容,并实现多种信息的同步进行。

三是合理运用色彩。注意前景色与背景色、文字颜色与背景颜色的搭配,并且每个画面的颜色组成合理。尽量采用和谐愉悦色彩,以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为原则。

四是和谐一致,体现整体的风格。界面设计中图形格式统一、页面切换风格一致。界面中各种元素的布局主次有序,层次鲜明。

(2)主界面设计。课件都是通过主界面为学习者提供教学内容选择的。主界面采用导航按钮、带链接标题等方式,提供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它是多媒体课件的总导航。

(3)教学界面设计。教学界面是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活动的屏幕,反映了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体现了各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因此是课件设计的重点。

4.媒体设计

根据《机械制图》的教学特点,合理地选择教学媒体信息,充分利用文本、动画、图形图像、声音等媒体,在课件中把他们进行有机的组合。

(1)文字设计。文字在课件界面中直接表达教学信息,设计时主要表现在文字内容和文字属性上。文字内容适中,语言精炼,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课件文字设计的关键是对教学重点或关键性的标题、概念、结论等文字,设计与正文不同的字体或颜色突出显示,或加适当的修饰做重点提示。

(2)动画设计。利用计算机的动画技术反映《机械制图》课件的教学内容,可以充分发挥其动画优势。在该课件的各个学习环节都使用动画来表达,虽然加大了制作课件的难度和工作量,但用动画可以以最佳的形态表现教学过程。

将“三视图的形成过程”以及由此动画产生的结论“投影关系”的动画,从知识结构上分成四个部分进行动画制作和动画展示,一是“正投影法”,二是“正投影”,三是“形成三视图”,四是“投影关系”。这样即方便课件动画的制作又利于课件的教学使用,使课件具有系统性、科学性,便于教学应用。

(3)图形、图像设计。计算机中的图形和图像是有区别的,图形是指用计算机软件绘制的画面,图像是指由计算机外围设备采集的实际画面,输入到计算机形成的数字图像。

在《机械制图》课件中将图像应用在背景图的设计中,选用与机械相关的图像进行艺术化加工形成课件背景。背景图像的格式和色调设计以突出课件的文字内容为主,并起到能烘托课件主题的陪衬作用,不使用与主题思想不符的背景图像。

(4)声音设计。声音的运用如果适时、合理,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否则会形成噪音,影响课堂教学。在《机械制图》课件中要使用适当的片头音乐、效果声和解说。

解说词在动画过程中能起到对动画的简单解释作用。因此,解说词的每句话、每个词都与动画从速度、表达内容上保持准确一致。而且,在整个课件中将解说的声音设计为可以关闭和开启声音,方便课堂教学中灵活地对声音进行控制。

三、开发软件选择

多媒体的各种特性的发挥,不是以花样翻新或计算机技术的难度来评定优劣,并不是多媒体课件做得越复杂,技术难度越高就越好。课件的好坏应重在准确、简捷和恰到好处的表达教学目的,具有很强的教学实用性。开发时要尽量以少而精的资源,制作出简而优的多媒体课件。

国内外许多大型软件公司及一些专门的多媒体创作公司,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多媒体软件开发工具、图形图像制作软件和动画制作软件,大大方便了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制作。借助这些工具软件,我们可以方便直观地编制程序、调度各种媒体信息、设计用户界面等,从而摆脱繁琐的计算机系统底层开发工作,将注意力集中在课件的创意、设计、开发和制作

3D MAX是三维动画设计制作中的一个非常优秀的专业创作软件。使用它可以建立球体、圆柱体等三维立体模型,其形状、大小、比例、角度都可以进行设定。3D MAX能为三维物体提供金属、玻璃、木质等表面材质,并可以调整各种材质的颜色、亮度等,从而产生设计想像的材质效果。同时,还可利用各种不同种类的光源、背景和其他环境因素,通过物体、摄像机和光源的运动轨迹及速度,产生逼真的动画效果。

Flash MX是一种交互式动画设计软件,可以将音乐、动画、图形融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图形之间的运动动画、变形动画等特殊效果,最大的功能在于Flash MX的编程功能,可以通过方便直观的程序设计实现各种交互功能。

Photoshop是用于图形和图像处理的专业设计软件。它不仅可以直接绘制图形,而且可以对图像进行各种各样的修饰、处理、增加效果等。

蒙泰瑶光多媒体编著系统是一套功能完备的“多媒体编辑”软件,通过它能够将声音、动画、图像以及文字等各种媒体集成在一起,并加入控制,可对各种媒体对象添加链接,可以轻松实现课件的交互性功能,并最终生成一个可独立执行的程序,方便用户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直接运行课件。

四、课件使用效果

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提供感性材料,加深学生的感知深度;提供具体经验,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演示科学原理,呈现动态板书,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直观的动画来演示,使本学科中最不易理解的知识,被学生们通过多媒体课件掌握得最好,达到在理解上记忆的教学效果。同时,课堂中应用课件,本身是一个先进教学技术的展示,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思维。

多媒体课件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使知识的展示由抽象向具体、由静态向动态的发展。在教学中应用课件,必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不仅使教师受益、学生受益,还会推动现代教育领域和计算机领域的全面发展。

课件设计与开发 篇7

1《化学反应工程》网络课件的设计

1.1 网络课件的总体设计

《化学反应工程》网络课件主要参考了朱炳辰编写的《化学反应工程》[5], 根据相应的教学大纲, 确定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并指出了重点以及难点。尽可能的展示《化学反应工程》内容的完整性, 其内容主要包括:应用化学反应动力学及反应器的设计基础、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及宏观动力学、釜式及均相管式反应器、反应器中的混合及对反应的影响、固定床气-固相催化反应工程、气-液反应工程、流-固相非催化反应、流化床反应工程、气-液-固三相反应工程等, 网络课件的内容设计注重化学工程与工艺相结合, 基本原理与反应器设计相结合以及反应影响与传递影响相结合等, 使学生能够结合相关的内容达到对本课程整体的掌握, 达到融会贯通, 并且能综合应用本课程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产的问题。其总体设计理念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通过网络课件能够进行自主学习, 加深对课程的理解与掌握, 并能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为化工类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学生通过网络课件的课程教案、教学课件、在线测试等教学环节中达到对该课程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 从而体现出网络课件教学的优势。其教学主要包括课程教案、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工程案例、实验动画、在线测试、师生互动等各教学环节。每一知识点都有一些相关的链接, 学生由浅入深地学到与知识点相关的概念、原理、应用以及最新研究进展等, 学生通过这些链接可以扩宽知识面。网络课件主要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声音或动画来展示课程的主要内容, 生动形象的体现了课程中抽象的以及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实现对知识点的掌握。

1.2 网络课件的技术方案以及模块结构的设计

根据学校的网络与服务器情况, 该网络课件的技术方案如下: (1) 使用广西大学的网络与服务器; (2) 操作系统为Window2000; (3) 使用ASP语言开发IIS为网站服务器自主开发; (4) 使用Access数据库作为数据存储; (5) 使用FTP进行网站日常维护与更新。该网络课件的模块结构图1所示。

模块结构相当于一本书的目录, 简单、清楚明白的模块结构能够使学生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查找的内容, 该模块结构具有较强的层次性, 采用框架页面显示, 并带有箭头指示, 学生可通过模块结构箭头指向来对需要的内容进行快速导航, 以达到快速找到所需内容的目的。通过点击各个模块就可进入各个模块, 学习相应的内容。本网络课件的模块结构 (图1) , 子标题与主题联系紧密, 采用不同颜色标注, 层次分明, 并且安排有序。

1.3 网页结构设计

整个网页主要分成三部分, 上面放置一级菜单, 如课程教案、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工程案例、实验动画、在线测试、师生互动等。点击一级菜单可看到各子菜单, 一级菜单下面的主体分为左右两部分, 左边部分纵行放置各章节按钮, 点击按钮可直接进入各章节的学习。右边部分横排放置各章节主要内容的小窗口显示, 点击小窗口可全屏看到所需学习的内容。

1.4 网络课件内容设计

网络课件内容的设计不但要考虑正确传播教学信息, 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课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课程简介及大纲: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该课程的概述性描述、介绍该课程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课程体系 (教学体系) 中的地位、课程内容简介, 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相关课程或课程学习基础, 使学生对该课程的大致内容、课程内容及相关知识有简单的了解。按照学校教务处和专业培养要求编写《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包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理论教学及实验学时安排, 课程考核方式, 教材与参考资料等。使学生对该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要求、学习的重点等有较详细的了解。教学大纲是整个课程的纲领性文件, 在教学过程中, 将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 从事教学活动。

课程教案:课程教案是配套理论课教材的辅助材料, 主要包括每一章的教学目的、要求, 课堂讲授内容及学习重点、难点, 作业要求等, 随时提供查阅。

教学课件:以Power Point等形式制作的电子演示课件, 对一些难于理解的反应过程采用动画演示, 主要强调与该课程相关的重、难点知识回顾和加强, 解题思路和解决方案, 供学生自学或复习用。

教学视频工程案例:部分课程在我校录播教室进行教学并拍摄录制的教学视频, 对课程内容进行跟踪教学, 以便学生课后再对部分难点内容进行自学、复习等。收集部分重要化工过程中的反应器的案例, 采用视频、动画、文字等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些案例进行讲解, 通过对这些工程实例的展示、讲解, 培养学生的工程概念与动手能力等。

实验动画:包括各种虚拟实验, 部分难于理解的以及比较抽象概念等教学难点内容进行动画演示, 课程内容的动画阐释等。

在线测试:对历年本课程考试的试题及部分国内外著名大学该课程的试题进行汇总, 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工程》的核心内容。同时对学生理解能力和知识基础进行在线测试, 还可以对学生在学习、实验过程中易犯错误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解释。

师生互动:在本课程网站上, 设立师生互动栏目, 对部分难于理解的内容, 接受学生的在线咨询。

网络课件的内容主要以文字表示, 文字能够精炼、准确的展示出课程的主要内容, 在使用文字表示的基础上, 分别以不同的字体颜色来体现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易错点, 同时采用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体的组合来生动展示难理解以及抽象的内容, 让学生能够清楚的知道学习本课程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有效的针对课程的重点进行学习, 同时添加一定的背景颜色来使课件协调美观, 避免学生在阅读时产生视觉疲劳。

网络课程的界面如图2所示。

1.5 网络课件交互方式的设计

传统的课堂教学, 学生单一的听老师讲课而容易导致注意力不集中。通过网络课件与计算机进行交互, 能够使学生积极的思考, 发散学生思维, 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而高效的掌握本课程的核心内容。网络课件交互方式主要有人机交互、教学交互、实时交互、非实时交互等[6], 网络课件中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以及动画的结合, 促进学生与计算机进行交流, 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化学反应工程》网络课件中设计有以下交互的功能模块: (1) 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模块可以直接在师生互动模块中的学生提问版块发布信息或者与教师进行讨论, 以便广大师生共同进步。在问题查询版块展示了出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难理解的问题并加以解答, 学生可通过问题查询模块来寻找一些常见的问题的解答。 (2) 在线测试, 通过在线测试模块, 学生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发现自身的知识盲点, 进而针对知识盲点补充学习, 以达到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 提高教学质量。

2《化学反应工程》网络课件的特点及应用

(1) 《化学反应工程》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与授课老师的个人素质、教师的授课风格等有直接的关系, 同时部分老师的授课内容的侧重点可能会存在部分差异。在《化学反应工程》的网络课件中, 有老师的电子教案、有授课的课件, 有参与本课程讲授的老师的授课视频录像, 打破了老师人数、教师素质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充分利用各种优质教学资源, 学生可以通过自行上网查看这些资料、视频等, 通过对电子教案、课件、授课视频等与课堂教学时进行比较, 使学生能全面地掌握本课程的内容。

(2)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 学生只是听众和配角。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和记忆, 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同时, 《化学反应工程》的课堂教学的进度是统一的, 教师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模式, 都难以顾及全体学生在知识程度、学习风格、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都只能适应部分学生的需要, 不利于因材施教, 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化学反应工程》的网络课件是开放式的, 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就会成为一种必然的现象。在符合总体《化学反应工程》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 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通过对网络课件中的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及教学视频等开展学习;而课程和进度允许因人而异, 学生根据个人的情况, 可以对其中部分难于理解的内容进行反复学习、对其中的重点、难点进行重点学习;学生通过查找、探究和加工这样一个学习过程, 能够提高认知和思辨能力, 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 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提高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3) 目前的课堂教学强调知识的有效性和便捷性, 走的是一条“授—受”的路线。由于教学安排严密有序、整齐划一, 很难真正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网络课件的建设,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师生互动”栏目, 对学习中的重点、难点、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网络上的互动, 对部分学生反映难于理解的内容,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再进行讲解, 使得教师也必然地从教室中的主宰地位转换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4) 在网络课件中, 将会加入部分工业反应器的实际案例, 让学生对《化学反应工程》在实际化学工业中的应用有所了解, 按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培养, 对培养学生的工程概念和创新能力起到有益的帮助作用。

(5)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的优势专业建设点, 其中《化学反应工程》是该项目的重点建设专业主干课程。通过《化学反应工程》网络课件的建设, 构建符合“厚基础、宽口径、重工程、强创新、有特色”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卓越化工工程师要求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探索研究性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

3 结语

《化学反应工程》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开发为有效的辅助了化学反应工程的课堂教学, 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学习资源,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课程能运用多种学习策略来加深自己对课程的理解与掌握。网络课件的使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独立思考, 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了解学科前沿,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培养化工类高层次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荣立, 张宗祥, 孙经雨.无机与分析化学网络课件的研制与开发[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08, 25 (2) :241-244.

[2]黄晓萍, 肖虓, 李迅.《计算机图形学》网络课件的设计制作与体会[J].中国电化教育, 2003, (203) :64-66.

[3]杨斌久, 张波.“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 2010, 20 (5) :112-113, 120.

[4]黄勇.面向自主学习的网络课件的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 2008, 18 (10) :80-84.

[5]朱炳辰.化学反应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

多媒体CAI课件的设计与开发 篇8

《化学实验技术基础》是一门综合性实验实训课程, 她将四大化学的基础实验进行有机地整合, 供化学类相关高职高专专业学生学习。《化学实验技术基础》的教学涉及大量的基础性、抽象性的化学描述与讲解及较复杂细致的实验操作技术, 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以课堂讲授为单一模式, 课本图片资料十分有限, 且图片质量较差, 教学效率低, 效果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计算机的多媒体特性越来越显示出其在教学中的优越性, 计算机可将文本、声音、图片、动画、录像等有机结合在一起, 并可相互链接随时调用, 且各种媒体资料质量不会随使用次数的增加而下降, 修改或进行再加工也非常方便, 学生还可使用多媒体教学光盘进行自学, 实现个体化教学。为此, 开发《化学实验技术基础》多媒体CAI课件, 通过各种实物图片和示意图、文字及声音说明、二维和三维动画、视频再配以交互式的学习方式, 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化学实验技术基础》CA I课件的内容设计

在设计《化学实验技术基础》CAI课件时, 考虑到课程中既有大量学习性知识内容, 又有大量的实验性内容, 所以《化学实验技术基础》的形式选择了以示教和自学型为主, 兼有资料型的特点。具体表现为课件的内容和结构从课程大纲出发, 但可以对其内容进行顺序或随意的浏览, 同时注意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了不同的表现手法:对一般的内容用文本说明加示意图和实物图片的方法表现;对一些操作步骤采用视频演示的方式完成。

(1) 理论章节主菜单学习栏目由学习目标、学习要点、学习内容、归纲小结和学习自测结成, 主要是用来完成理论知识学习。同时伴有声音解说、背景音乐、跳转导航、系统退出等系统控制部件 (如图1) 。

(2) 实验章节由引言、实验目标、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归纳小结、结果分析和实验自测组成。用来完成对实验操作的演示及相关学习检查。同时伴有声音解说、背景音乐、跳转导航、系统退出等系统控制部件 (如图2) 。

2、《化学实验技术基础》CA I课件的结构设计

《化学实验技术基础》课程实验内容复杂, 操作的过程也不尽相同, 所以, 课件的设计应能反映出这一系统的总体结构。使学生首先能够从宏观上把握课程的学习体系, 课件要提供一目了然的教学目标、教学步骤及操作方法, 既方便教师的教, 又方便学生的学。如果多媒体辅助教学只是借助现有的计算机技术对教材内容进行简单的重组, 缺乏理论支撑, 则不能发挥多媒体教学应有的优势。在《化学实验技术基础》课件设计时采用结构化、模块化设计方法。并通过超链接进行各章节、各模块之间的连接, 使得课件结构晰、操作方便 (如图3) 。

3、《化学实验技术基础》CA I课件的开发平台

合适的开发工具的选择以及进一步开发。开发工具的选择应从课件要实现的功能出发, 本着易于开发的原则选择Authorware作为多媒体集成工具。Authorware是基于流程的多媒体开发工具, 设计以流程图为主线, 直观、易操作, 素材的集成功能极强, 可以通过流程直接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

同时, 为了增强课件的渲染力, 还采用了多种多媒体辅助工具来完成对素材的编辑与处理。在本课件中主要选择了采用Premiere来完成对视频素材的加工处理, 选择Flash二维动画制作工具来创作演示动画, 选择用3DMAX三维动画制作工具制作片头, 选择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来加工图片和按钮等。

4、《化学实验技术基础》CA I课件开发原则

通过对课件的总体设计, 明确了要实现的目标, 即可着手进行具体的设计和开发。在《化学实验技术基础》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 我们遵循了如下的原则:

(1) 模块化设计原则。《化学实验技术基础》课程实验内容复杂, 操作的过程也不尽相同, 所以, 课件的易维护、易修改、易扩充更为必要, 采用模块化设计原则, 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这种需求。

(2) 界面风格的一致性、易操作性和美观性。选择统一、美观、易操作的人机用户界面, 可以使非计算机专业的学员不经过或只经过很短时间的学习便可掌握课件的使用, 提高课件的利用率。

(3) 课件制作的规范性和合理的分工协作。制订严格的课件制作规范和规定, 可以使课件开发工程化成为可能。合理的分工协作, 可以最大限度地加快课件的开发周期并降低成本。

5、《化学实验技术基础》CA I课件开发流程

《化学实验技术基础》CAI课件开发流程如下:

(1) 脚本编写:脚本的编写建立在对课程内容的认真分析的基础上。一个好的脚本应该包括文字脚本和制作脚本两部分。文字脚本由课件设计人员和负责课程教学的教师共同完成, 其内容包括教学目的、详细的知识点、学员的情况、教学策略等内容。制作脚本是课件制作的主要依据, 其内容包括:1) 课程内容在课件中的表现形式的详细描述, 包括课件总体的框架的设计, 以及对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表现手法;2) 课件要实现的功能的详细描述;3) 课件的制作规范, 包括界面的格式、文字的字体和大小、版面格式、图片的格式和大小、一般的命名规则等制作规范;4) 课件的风格, 也即课件的整体格调, 可以通过课件的制作体现, 单独将其提出, 可以使课件制作人员有一个整体和明确的认识。由于该课件是几家单位协同来完成, 所以对于制作脚本首先要高度的统一, 这样才能在后期合成时保证整体一致性。

(2) 课件的设计及模块的划分:在脚本的基础上, 对课件进行整体的设计, 划分出所需要的功能模块和内容模块。功能模块包括显示模块、程序的连接及跳转的模块等。通过将课件分解为功能模块和内容模块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课件开发中专业人员编程困难, 计算机专业人员对课程内容不熟悉的矛盾, 从而可以使二者可以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各自长处, 加快开发速度, 缩短开发周期。《化学实验技术基础》之下划分出了课件中所需要的程序的连接、跳转、各类媒体的播放、课程内容的浏览和索引等一系列的功能模块, 分别由不同专业人员为主进行开发, 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3) 素材收集和制作:根据脚本收集素材并制作成课件中所需的文件。一个多媒体CAI课件的成功与否,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各种素材的质量和丰富程度。在《化学实验技术基础》的开发过程中, 我们收集并制作了大量的素材, 包括自制的图片、自行拍摄的实验操作步骤等, 使课件内容详实而生动。

(4) 功能模块的制作:将所需的功能模块按照标准的接口制作好以备后用。定义了标准接口的功能模块可以方便地实现课件中各种素材的连接, 生成所需的源代码, 免去烦琐的编程, 大大加快开发速度。模块的接口主要采用两种连接方式:对较大的模块, 为了保证主程序的运行顺畅, 采用函数跳转方法连接, 如JumpFileReturn () 、JumpOutReturn () 等;对较小的模块采用直接嵌入。

(5) 课程内容模块的制作:将素材用功能模块按照脚本和制作规范的要求连接好。

(6) 模块的集成和连接:将各模块连接编译成可执行文件, 在可以满足当前需求的前提下, 充分利用多媒体编著工具实现组装和连接, 提高课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7) 调试和测试:对编译好的程序进行调试和测试, 发现问题, 并回到相应的开发阶段, 改正错误。

6、《化学实验技术基础》的系统功能及特点

(1) 课件利用了多媒体技术, 将图、文、声、动画、视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创造了一个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直观、生动活泼、形式新颖的学习环境, 可以达到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

(2) 界面美观、简洁、一致, 易于操作。

(3) 课件有丰富的信息量, 不仅包含了以往四大化学实验的所有内容, 而且有大量的图片、动画、视频剪辑等内容, 可以作为老师上课使用的素材下载。

(4) 在相关的章节中以附录的形式加入了课外阅读内容, 可供有兴趣的学生阅读和参考, 以扩大其知识面。

(5) 课件采用了超文本和超媒体技术, 具有较强的交互性, 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顺序和任意的浏览。

7、结束语

《化学实验技术基础》多媒体CAI课件已顺利通过教育部专家组验收, 由化工出版社公开发行, 同时获得了中国石化系统电子教材建设一等奖的称号。在《化学实验技术基础》课件开发的过程中, 灵活运用动画软件、视频编辑软件以及多媒体后期合成软件, 把多媒体技术强有利的动画、语音、视频等功能有机结合在一起, 极大地丰富了课程的教学内容, 给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该课件涵盖了基础化学的主要内容, 操作简单、界面友好, 解决了教学中的难题“形象化”教学的问题。

摘要:高职《化学实验技术基础》多媒体CAI课件作为教育部100个课题项目之一, 是我校为了配合面向21世纪的高职教学改革需要开发研制的。本文主要介绍开发《化学实验技术基础》CAI课件的一些原则和经验, 以期引起讨论, 进一步提高开发水平。

关键词:化学实验技术基础,CAI,多媒体,课件

参考文献

[1]余志伟等.多媒体CAI课件制作中的若干问题及解决方法.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5.9.

[2]张宇彤.金属学原理多媒体CAI课件的开发与应用.黑龙江冶金, 2005.3.

[3]张俊霞.Authorware教学中多媒体CAI课件的设计与应用.福建电脑, 2007.3.

课件设计与开发 篇9

1 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要求和原则

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不同, 网络教学具有学习的异步性、信息的广泛性、评价的及时性和教学的交互性等特点,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极大增强。为适应教学需要, 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应符合以下几点要求和原则。

(1) 资料性。

网络多媒体课件应满足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等要求, 以适合不同程度学生个别化学习的需求, 并能为教师备课以及学生学习提供相关参考资料, 使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的同时, 也能查阅其它专业的相关信息, 从而拓宽知识面, 也增强对本专业的理解。这就要求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要具备大量的学科素材, 并能方便、快捷地查询。

(2) 普遍性。

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应根据 (学生) 的情况确定起点, 课件内容的难易程度要适当, 在适应大部分学生需要的基础上, 对少部分学生的个体差异可采取个别辅导、因人施教等方法单独处置。如果这部分学生构成了相当的规模, 也可以将原课件适当改动, 以适应这部分人群的需要。

(3) 交互性。

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应有较强的交互性, 要适合学生自学, 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 选择教学内容和学习途径, 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自行调控, 并随时验证学习的成效。

(4) 协作性。

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应能满足和便于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学习者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 与多个同学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 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理解与掌握的过程。协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提高认知能力和掌握知识的速度。

(5) 辅助性。

教师通过课件和教案实施网络教学, 在内容上要对知识进行精心的分析和组织, 要形象直观、浅显易懂, 达到临场授课的效果。同时辅助学生积极思考, 帮助发现、探索和巩固知识, 增长见识, 形成个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发展创新性思维, 培养创新能力。

(6) 系统性。

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其内容要涵盖本课程的所有知识要点, 使学生能够了解每一个知识点, 综合掌握所学知识但并不是把所有内容集中在一个课件内, 而是以知识点为单位, 设计适合本教学单元需要的网络课件, 使之可以独立用于教学。

2 基于网络的《Vis ua l Foxpro程序设计与开发》课件设计与制作

2.1 课件开发的设计方案

课件的总体框架见图1。

(1) 建《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与开发》知识库, 库中存放本课程的主要知识要点;

(2) 对于教学中的重点、要点编制基于任务驱动的示教例题;

(3) 为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建立导航系统, 可以方便地检索到任意章节的重要知识点;

(4) 提供在线帮助与知识点的搜索功能;

(5) 结合学习实际设置习题与自我评估测试题;

(6) 设定在线讨论区, 可以通过BBS就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讨论。

2.2 课件的制作

基于网络的《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与开发》课件的制作总体要求:

(1) 基于教学对象的心理特征及教学要求, 网页的设计风格为比较卡通、干净, 以突出知识点, 特别是教学重点和难点为设计主旨, 既适合教师教学所用, 又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为学生自学所用。

(2) 添加一些GIF动画来丰富网页, 增强网页的视觉效果, 如主页中的欢迎横条等。

(3) 插入HTML代码来优化网页, 加入ASP脚本来管理数据库。

2.2.1 页面设计

页面是课件内容的主要载体, 页面设计合理与否, 直接影响学习效果高低, 因此我们在进行系统设计时, 充分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 页面的设计、结构的安排、不同内容之间的连接, 都从教学和学习者的角度出发, 在基本结构一致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设计出符合教学和学习需要的丰富多彩的页面。

2.2.2 脚本的编写

脚本是多媒体课件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 而不是教案和课本的简单复制。我们经过认真的策划、依靠长期实验教学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查询大量的技术资料,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 对《Visual Fox Pro程序设计》每个教学单元的内容和各个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教学设计, 按照脚本的格式规范编写完成了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脚本。

2.2.3 论坛在线讨论

学生在使用论坛进行讨论时, 需要了解讨论的主题及其他人的发言, 这些信息必须进行暂时存储, 本例采用Cookies技术实现客户在线数据的保存。

2.2.4 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设置

多媒体课件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字信息, 是学习者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设计时要做到:文字内容简洁、重点要突出;采用合适的字体、字型和字号, 增加文字的感染力;文字和背景颜色的设置要合理, 做到和谐一致。多媒体中的声音主要包括音乐和音响效果声。在课件中合理地加入一段音乐, 可以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时要做到:音乐与教学内容相吻合;设计背景音乐按钮, 便于教师控制。在多媒体课件中适当加入一些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 对教学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设计时要做到:图形、图像、动画大小要适中;复杂图形、图像要逐步展开, 便于学生观看;动画和视频图像, 应具有重复演示的功能。

2.2.4 软件制作

《Visual Fox Pro程序设计》多媒体课件主要以Dreamweaver、Flash和Cool 3D为开发工具, 应用平台为:WindowsXP、Windows NT和Windows 98等。利用Dreamweaver的框架布局建立交互分支结构响应实现各分支选择。采用了HTML和ASP编程技术, ASP提供了6个内置对象可供用户编程使用。

3 结束语

基于Internet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作为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内容, 其制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网络教育的质量。一个好的网络课件应具有交互、导航及友好的学习界面, 在网络教学环境中的教师应利用技术手段, 做好相应的准备和策划, 这对顺利完成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活动至关重要。

摘要:通过基于网络的《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与开发》中的教学课件实例, 提出了制作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几项要求和原则:资料性、普遍性、交互性、协作性、辅助性和系统性。提出了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方案, 并对其制作方法从页面设计到脚本编写以及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的设置和软件的选择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网络,VFP,多媒体,CAI

参考文献

【1】朱仁成, 朱莉, 陈立生.多媒体CAI课件制作实用教程【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

【2】李钢.Visual FoxPro 6.0实用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浅析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开发与设计 篇10

关键词: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CAI

引言

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换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选择教学目标, 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 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 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过程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 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 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 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 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现在在市场上出现不少商业教学软件, 还有不少教师自制的教学软件, 有相当一部分是“课本搬家”或“板书搬家”, 这些教学软件在教学中能否发挥出较好的作用, 这是广大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如果将教学设计的思想融于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中, 是否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呢?

1 研究方法

针对所见用过的及自己编写的教学软件, 运用教学设计的思想进行分析, 这些软件有:

(1) 某商业教学软件《初中三年级政治课》:该软件是比较明显的“书本搬家”的一类。它将初三政治课本共二十多课制成一张光盘, 有课文朗读, 即与书本一模一样;有“史画廊”, 这部分是书本的补充, 以照片和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一些背景知识, 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这是该软件较好的一面。但该软件没有练习题, 无法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某商业软件《电脑入门》:知识量大, 讲解透彻, 演示具体, 动画效果较好, 配有大量的练习题。在练习过程中, 学生们经常“较劲”, 跟自己“较”, 跟别的同学“较”, 学生十分喜欢, 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3) 自制的教学软件《初中数学应用题——相遇、追击问题》:是为某校某位数学教师为作一节公开课而匆忙编写的, 比较注重动画效果, 用一辆快车和一辆慢车在跑, 形象地反映出“相遇”和“追击”的本质。但本软件无练习题, 无法实现与学生的交互。

以上三个教学软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现就教学策略应用与实现、教学媒体的编辑与制作这二方面进行分析。

2 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

2.1 教学策略应用与实现

教学策略一般由两种方式:一种是以教为主的教学策略, 一种是以学为主的教学策略。

以教为主的教学策略, 以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为重点, 就是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具体体现, 即通过适当的语言文字表述或通过某种媒体呈现出来的、与当前所学内容相关的“原有观念”。

以学为主的教学策略, 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支架式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随机进入教学策略。

支架式教学策略有搭脚手架, 即围绕当前学习主题, 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进入情境, 即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 (概念框架的某个层次) ;独立探索, 即让学生独立探索, 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 并将这些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

抛锚式教学策略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创设情境:即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确定问题:即在上述情境下, 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 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 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自主学习:即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 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 (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及现实中专家类似问题专家的探索过程等) , 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随机进入教学策略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呈现基本情境: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的情境;随机进入学习:取决于学生“随机进入”学习所选择的内容, 而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不同侧面特征相关联的情境;思维发展训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应在“元认知级”进行, 要注意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 即要了解学生思维的特点, 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1) 教学软件较多地体现了以教为主的教学策略, 把书本知识搬家到屏幕上, 该讲的都讲了。以学这主的教学策略有一些体现, 但不多。如“史画廊”体现了“自主学习”、“呈现基本情境”、“随机进入学习”的教学策略。

(2) 教学软件能较好地体现以教学为主的教学策略和以学为主的教学策略。如重点突出, 讲解清晰透彻, 知识点明确, 图文并茂;通过屏幕上的“?”引导学生不断思索, 带入问题的情境中, 并通过练习题去思考问题的答案, 自己去解决。还有一些相关的知识的链接, 可以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识, 以扩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该软件的教学策略动用得非常好, 在这两方面的教学策略体现得都较突出。

(3) 教学软件是为某一节课而编写的, 知识点不是很完整, 但对难点的突破较别的教学手段有其好的一面, 动画效果较好, 学生比较喜欢。以学为主的教学策略体现得不多。

2.2 教学媒体的编辑与制作

不同的教学目标决定不同的媒体类型和媒体内容的选择。若不遵守这一原则, 效果将会适得其反。对教学媒体的选用和设计应以符合教学内容为原则。教学媒体的设计必须与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相适应, 否则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软件的使用对象是学生, 我们就要研究学生的心理。教学媒体设计的心理学依据为:注意、知觉、记忆、概念形成。

注意: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指出, 学习过程不是从外界刺激产生感觉开始, 而是从个体的学习动机和由此产生的对于感觉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开始。因此, 没有注意就不可能产生学习。注意的特性有:选择性、新异性、简洁性、适中性、期望性。

知觉: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 知觉具有下列和教学媒体设计密切相关的特征:整体性, 这是知觉的基本特征之一;相对性, 知觉不能用绝对值表示, 只能通过比较来衡量, 在设计媒体的呈现方式时必须考虑知觉的这种特性;对比性, 当两种事物的属性难以区分时, 应将它们放在一起呈现, 而不是分开。并在画面上用不同的颜色、字体或符号标出它们的不同点, 或是将细微的差别加以放大, 这些均有利于知觉的对比, 从而难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辨别。

记忆: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 记忆具有下列和媒介设计有关的特征:组块性, 组块是心理学家乔治.米勒提出的记忆单位, 具有不同的认知结构的学习者在记忆同一事物时所用组块的内容不同。因此教学媒体设计者, 应根据学习者特征分析预估出该学习者对当前教学内容的认知结构, 并据此对欲呈现的媒体内容预先进行组块;有限性, 大量的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 人类的短记忆容量是7±2个, 而5个项目是最可靠。

概念形成:为了帮助学习者更有效地形成概念, 媒体设计者应考虑要领形成过程的下列规律:从实例出发而不要从定义出发、既要使用正例, 也要使用反例、应使用和正例相近的反例、列出属性表比直接用文字定义概念有效。

这里所提及的三个教学软件中:

(1) 教学软件, 注意体现得不好, 大量的文字和稀少的画面,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减, 一个声调的解说也使人昏昏欲睡;知 (下转183页) (上接182页) 觉也因满篇文字分不清主次, 难以体现出来;记忆和概念的形成体现亦不明显。

(2) 教学软件, 画面轻松活泼, 文字较少, 但较突出;相似、相近的概念在同一画面中用不同的颜色的字体区别开来, 使学生学习起来更能多比较;新旧知识融为一体, 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 也能复习旧知识, 新知识的学习也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 记忆起来较为容易;通过正例、反例的大量练习, 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本教学软件在应用媒体方面是一个较为成功的教学软件。

(3) 教学软件, 画面雅致, 体现数学的严谨性, 文字少而精;重点处以不同颜色、字体加以强调;没有练习题来巩固知识。能体现出注意与知觉, 但记忆和概念的形成在该教学软件中未能体现出来。

3 讨论

通过对以上三类教学软件一年的使用, 我对部分班级进行了抽查, 粗略统计一下使用教学软件上课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 哪一种学生更能接受。

从表1可以看出, 广大同学们还是喜欢教学软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但对不同的软件, 同学们的喜爱程度有的不同。对所列举的三个教学软件, 学生们也评出了等级, 这给我们计算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那学生为什么喜欢B软件呢?有的学生说:“它画面漂亮, 讲得清楚, 知识面广, 题目挺有趣。”B软件在教学策略方面体现得非常好, 既有以教为主的教学策略, 也有以学为主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媒体设计方面, 不论是设计原则还是心理学依据均有体现, 这难怪学生这么喜欢它!反观A和C, 之所以不如B那么受学生欢迎, 均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软件的编写人员还须不断努力。所以说, 教学设计在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应用中,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个教学设计较好的教学软件是一个较为成功的教学软件。反之亦然, 一个较为成功的教学软件, 它的教学设计也一定较好。

4 结论

课件设计与开发 篇11

关键词:机械基础;多媒体;课件;研制;开发

一、机械基础课程的现状

机械基础课程是培养现代制造业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的基础课程。教学方式上,教师主要采用的是在黑板上板书主要知识点,再通过一些教学挂图、教学模型的展示和电视录像的播放来辅助其教学。教师利用车间现场教学的机会并不多,当教师讲述某一现代制造装备时,学生因为不能直观感受无法很好地理解。鉴于此,必须尽快改革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在传统专业课的基础上调整课程体系,同时可以借鉴国内外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成果,结合现代制造的理论和方法,以满足现代制造业的需求。

二、机械基础多媒体课件的研制

(一)机械基础课程的特点。机械基础课程,是让学生了解机械技术的基本常识,掌握基本的机械技术技能,能够使用一般机械、熟悉机械功能及动作的原理,以备以后实际生产所需,更为以后继续学习做准备。

(二)课件的研制策略。课件的研制包括以下几个策略:课件的选题要恰当,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讲解的教学内容正好用多媒体课来解决;演示界面要简单明了,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有简明的操作指示,符合老师的课堂的讲课习惯;在文字描述方面要做到精简,文字内容应当主要包含重要概念、基本知识点、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即可(文字描述过多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演示内容不要过大,应逐行逐段出现在屏幕上,便于教师的讲解以及学生的学习;演示的画面和声音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其学习积极性。还有一点比较重要,使用多媒体课件学习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反馈、矫正,并加以强化。

三、多媒体课件的开发

(一)选择合适的工具。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工具有三类:(1)PowerPoint。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以幻灯片为单位,通过将制作好的幻灯片串联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课件。(2)用Au

thorware、Flash、Director等制作多媒体课件。Authorware是多媒体合成软件,能够制作非常丰富的很多种交互类型,提供丰富的函数和变量功能。Director是一种基于时间轴的多媒体制作软件,偏重于利用自身的功能创作动画,功能齐全,简单易用、交互性强,制作周期较短,支持图片、声音、动画、视频。Flash可以制作出声色俱佳、互动性高的动画效果,需教师具有较好计算机基础,对教师美工基础要求高;制作周期长,交互功能较难实现,不支持影像。(3)利用VisualBasic,VisualC++,SQL,Del

phi等制作多媒体课件。这几种都是程序语言,与其他程序语言相比,Delphi简单、高效、功能强大。综合起来考虑,在进行多媒体课件开发时,可以灵活选择多媒体开发工具,演示的内容部分,用Delphi和PowerPoint配合使用,将课件整体连接起来;三维实体造型和渲染,可以利用绘图软件CAXA、AutoCAD、

3DMAX、UG等制作。

(二)具体设计过程。制作机械基础多媒体课件,首先要到生产现场拍摄一些相关的录像、图片,然后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剪辑,最后运用多媒体软件进行制作,完成教学课件。课题组全体成员要有高度的团队合作精神,全力参与课件的研制。我们要根据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特点,参考相关教学课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课件,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系统结构和方案,并进行分工。在切换讲解与动画时,只需点击按钮即可。在制作课件时,我们可将整个课件分为几个部分,实行阶段性验收。对收集到的素材,我们可以按照课程目标进行归类整理,再选择合适的多媒体工具软件进行合成处理。课件研制成功以后,教师要进行反复的课堂教学实践,并不断改进加以完善。

多媒体课件,是一个内容丰富、较完整的教学课件,简要明快、功能齐全、使用简便,便于学生学习。多媒体课件设计,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脚本编写科学严谨、重点突出、逻辑思维清晰,超越了传统教学。页面的创意需要创作者的审美意识、美术功底较高,设计出来的页面不仅要美观,而且要充分突出主题。影像视频在课件中很重要也比较难,制作时需要掌握摄、录、编等知识,还要懂影像的采集、编辑以及制作影像特技,制作保存时考虑使用MPEG4格式,因为它有极高的压缩比。

综上所述,研制和开发机械基础多媒体教学课件,是现代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减少老师带领学生参观生产现场的时间和费用,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兴趣。面对现代机械制造业新的发展趋势,教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必须改变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其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创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课件设计与开发 篇12

一、Authorware简介

Authorware是美国MacroMedia公司出品的一套非常优秀的多媒体编辑制作软件, 它是一种解释型、基于流程的图形编程语言, 整合声音、文字、图形、简单动画, 以及数字电影。由Authorware制作与设计的课件, 内插图片将教学内容与其表现形式 (如文字说明、动画演示等) 一一对应起来, 最终生成可脱离平台运行的可执行文件。

二、课件设计的基本思路

1.课件设计与开发的主要目的

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和交互等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重难点、疑点和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同时,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能力培养的目标, 适当设疑和留白, 以保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简而言之, 根据CAI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 同时还分析和确定课题实施能否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 不求“大而全”, 只求“精和适 (用) ”。

2.多媒体素材的准备

素材文件的搜集是课件设计与开发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 它往往决定制作课件周期的长短。多媒体素材包括文字素材、图片素材等素材。

本课件的素材主要为《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中的文字内容, 素材收集相对比较容易, 我们需要对素材进行加工处理, 同时对素材在课件制作中的使用进行构思与设计以保证制作出来的课件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课件的总体设计

本文选取《C语言程序设计》中第一、二章为例进行课件的设计。整个课件由封面、目录、主体、退出 (结尾) 四部分组成。章节目录包含各章节学习内容的导航, 主体包括学习内容、课后练习及退出。

三、课件设计中的关键步骤

课件以Authorware7.02为平台, 利用显示图标、导航图标、擦除图标、计算图标、等待按钮等图标工具在流程线上制作而成。

1.主界面和知识结构框架的设置

本课件主要采用树型结构, 在根目录上设有首页背景、目录背景、主界面进入和退出结尾标识, 课件的内容都在主界面的群组标识里面。当我们打开主界面群组, 就可以进入下一条设计流程线, 在此流程线上设计课件主界面。

2.显示窗口中内容式样的设置

对于内容较少的章节, 采用的是直接在页面上输入文本或直接插入图片的方法。对于内容较多的章节, 一种是把所需要嵌入Authorware中的内容从Word中复制好以后粘贴到Authorware的显示窗口; 另外一种是在流程线上添加显示图标, 通过导入外部文本的方式, 导入已经设计好的RTF文件。

3.选择题的设置

在本课件选择题制作中, 使用“交互作用”分支结构的按钮响应类型设定选项的响应方式, “计算图标”设计按钮用来执行其对话框中的源程序, 功能是当用户选择某按钮时, 使设定该按钮为选中状态。系统变量Checked是用来实现使按钮处在选中状态的变量。

(1) 选择的程序设置

对于选题的实现, 主要是运用函数、通过计算图标实现。

(2) 选择题的初始化变量

选择题的初始化变量的格式为:“一初始化变量tishi”, 此变量作为做题正确与否的提示。其中“--初始化变量tishi, 此变量作为做题正确与否的提示”注释语句。变量初始化时采用字符型, 内容为空。

(3) 选项内容的设置

对于选择题选项的设计, 主要是运用系统变量Checked实现。对于对话框中内容, 其含义如下:tishi:="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A", 变量tishi显示正确答案AChecked@"A":=TRUE, 表示A为选中状态;Checked@"B":=FALSE表示B为未被选中状态, 依次类推, C、D的未被选中状态同B2设置, 其中通过tishi控制提示信息, 利用Checked变量控制按钮状态。

四、课件的调试和发布

课件制作完成以后, 需要进行严格的调试, 目的在于检查课件是否能够正常运行, 并且查看其是否实现预定功能, 课件目录和导航、链接是否正确无误。接下来就是对制作好的源文件进行打包发布。在Authorware7.02中只需通过文件 (F) 下的发布 (B) /一键发布 (P) 就可以直接生成脱离原始平台而独立运作的命名PublishedFiles的文件。

五、结语

多媒体课件的出现不是取代教师的地位, 它只是推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使学习者在一种比较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有效学习。多媒体课件的设计目的是揭示教学内容的内在规律, 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用形象、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展示在学生眼前的是一套图文并茂的有声教材、视听组合的多媒体教学环境, 与校园网络或Internet相连接的无限延伸的教学系统, 这些正好符合面向全体、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先进教育理念。

摘要: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 多媒体课件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辅助环节。本文主要介绍以Authorware软件为开发工具, 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内容的多媒体课件设计过程。

关键词:Authorware,多媒体课件,《C语言程序设计》

参考文献

[1]高志清.Authorware7.0多媒体课件制作 (基础与提高)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3:1-20.

[2]钟劲茂, 万毅骅.基于Authorware的日用品多媒体课件制作及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9, 03:92.

上一篇:阅读小组下一篇:服务型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