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组

2024-06-08

阅读小组(共12篇)

阅读小组 篇1

美国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告诉我, 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 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 我就会真正理解。”笔者由此联想到英语教学。

为了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以及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我校在前年就引进了有趣的典范英语阅读教材, 供学生模仿和训练, 尝试通过小组活动, 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我们的课堂也应该注重学生的体验, 这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在教学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引导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 通过小组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从而促进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

笔者尝试把全班分成8个大组, 由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 其他成员担任记录员或者汇报员。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中, 最关键的就是如何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笔者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采用了不同的体验活动。

一、让学生“读”, 在读中体验语境

古人曰:“读书千遍, 其义自见。”我校采用的典范英语阅读教学突破了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模式, 放手以学生读为主。上新课之前, 让学生跟着录音反复读, 不断模仿语音语调, 争取让学生读出其中的味道和感情, 读出意境。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 笔者鼓励小组在预习时以读为主, 通过小组成员单独读、分段读和整体读, 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文章整体, 筛选信息, 理解易懂的关键语句。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根据文章内容, 推敲出一些生词生句的意思。要做到这一点, 笔者在平时就教导教学生在阅读时要加深体验, 抓住主要信息, 读思结合。例如, 7B Unit 6的《Down the rabbit hole》这篇阅读文章与典范英语阅读有一定相似之处。文章中精彩的图片很能激发七年级学生的好奇心, 使他们对故事情节产生浓重的兴趣。因此, 每个小组成员自由朗读之后, 都会自觉看着图片理解故事情节。这时, 笔者会指导组长出题, 让组员猜测新词和新短语的意思, 如rabbit、hole、pass、stand up、fall、locked等, 通过语境呈现生词, 并借此检测和巩固学生对单词的理解。这样的课文分解更有助于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

二、让学生“议”, 在议中参透答案

学生在阅读一篇英语课文时, 并非从零起步, 而是基于平时的累积, 与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经验相匹配。教师与学生的阅历不同, 理解程度不同, 因此对文本理解也不同。因此, 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自己去寻求答案。教师应起到引领作用, 而不是主导作用。

1. 培养学生用学习语文的方式剖析全文

以7A Unit 5 的《Let’s celebrate》一文为例。先要求学生通读全文, 分组讨论四个段落的key sentences, 也就是语文学习中段落大意的概括。然后抛出两个基本问题:“When is Halloween?”“How do people cele⁃brate Halloween?”这样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深层次阅读, 加深体验, 使他们学会从文中寻找有用信息, 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 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文文章的写作习惯和写作结构,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 培养学生善于讨论的能力

通过讨论, 学生在不同观点的交锋中, 逐渐增强独立思考能力, 并进一步发展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以8B Unit 1的《Changes in my hometown》为例。通过第一步, 学生已经初步整体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接下来, 安排两两小组进行辩论。一个小组负责past in hometown, 另一个小组负责present in homwtown, 各自讲讲家乡的过去和现在, 并将之记录为文字。在此基础上, 笔者布置了一篇课后作文, 每位学生都有话可说, 有词可写, 而且作文逻辑清晰。可见这样的教学形式远比传统的作文课生动、有效得多。

三、让学生“悟”, 在悟中了解生活

英语阅读教学不仅仅意味着阅读材料的充分利用, 更是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以9B Unit1 的《Asia》为例。笔者要求小组成员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常识以及生活体验, 说说英国、中东、南美和美国等地的交往常识, 从而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在解读作者文章内容的同时, 让学生注意人际交往细节, 带着英语课堂的收获走向社会生活。

四、让学生“编”, 在编中得出新意

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 为了加强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教师可以采用短文填空的阅读形式, 以避免枯燥的讲解, 达到让学生掌握文章主旨的目的。课堂中, 教师可以安排小组编小短文比赛, 引导学生梳理归纳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通过词、短语填空, 深入挖掘文章中心, 全面掌握课文意思, 同时为语言的输出做准备。学完一篇课文后, 小组可以运用所学内容仿写、仿说文章, 如根据《Tour of London》仿说《Tour of Nanjing》, 或根据8B Unit 2 的《A trip to Hong Kong》写一篇外出远足活动的游记, 这样就能就将书本知识语言的学习与运用相结合, 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语言。当然, 为了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 学完童话《Down the rabbit hole》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个自己最喜爱的童话, 或者安排小组进行故事阅读竞赛。

总结:

1. 运用小组合作式英语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提升英语学习幸福指数。通过不同活动的体验, 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的个性特点得到发展, 为他们创建乐于参与、乐于学习的氛围。

2. 运用小组合作式英语阅读教学有利于拓展学生学习的范围和空间。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不仅向老师学, 更向同伴学, 向课外知识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操练机会, 满足了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 运用小组合作式英语阅读教学有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体验式英语阅读教学使师生之间有了更多默契和交流。为了完成学习任务, 不管是组长还是组员, 都会积极提问题。活动的动机、态度、参与和习得等认知表现都有所改观。

总之, 只有用心调动学生潜在的主体能力, 让学生成为语言学习的真正主人, 只有教师真正做到了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才能在各种体验中真正拓展, 升华和飞跃。

阅读小组 篇2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要学好语文就要广泛读书,只读几本薄薄的语文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应遵循儿童发展的心理和读书规律,注重读书方法的指导,“达到”课内悟方法,课外求发展的效果。

2、“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使学生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同时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的精神获得共同的成长。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读书交流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爱好。

2、通过读书交流活动,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

3、通过读书交流活动,培养学生感悟文章内容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读懂文章内容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每人一本自己选的喜欢的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氛围

1、师: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交流读书的方法。

2、揭示主题。

3、指名读题目。

(二)回顾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实践

师:从你们自信的声音中老师感觉到你们一定能行,拿起一本书,你们打算用哪些方法来阅读这本书呢?

1、回顾读书方法。

2、出示阅读的基本方法。(勾画、摘录、做读书笔记等)

3、首先我们了解作者,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认识作者。

4、接下来请同学们读读《序》。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什么?

5、请同学们自读目录,联系自己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困惑,然后选择喜欢的读书方法去读相关的篇目。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划一划,在你想说的地方写一写。

6、学生自由阅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

1、你读的是哪篇?为什么选择这一篇?哪里让你的感受最深?读了以后,你有什么话想说?

2、指名说,教师结合出示有代表之处,并穿插指点读法及情感点评。

(四)教师小结。

让我们将这些书推荐给更多的人,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这是本期为学校的“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营造书香校园”的课题,也为了学校下周的“读书节”活动而设计的一堂公开课教案,请朋友们点评!

活动过程 1.成语接龙

阅读小组 篇3

一、成立阅读小组,创设阅读交流平台

成立阅读小组,可为学生创造一个阅读的平台,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其中相互交流,相互激励,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一个小组一般为4至5人,每个小组指定一名学生负责。每星期利用周末时间组织一次阅读活动,地点放在学习环境比皎好的学生家里。如此,好的阅读场所,有助于学生静心阅读,激发其阅读兴趣。而每次阅读活动,都由教师安计划布置阅读内容;每次学习活动都要贯穿读书心得交流、朗诵、讲故事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施展才能。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适时予以肯定。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既满足了自己的成就感,又能读有所得,大大激发了阅读信心与热隋。

二、确定目标,介绍阅读办法

成立阅读小组进行阅读,要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安排任务的方式来阅读,即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助力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提高学生阅读的针对陛、实效性,提升其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

一是明确阅读的具体要求。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时,要抓住重点字词。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其次,要求学生对阅读文章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最后,要求学生口头讲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日出》这篇文章,作者以大量的笔墨描述了自己目睹日出的奇特景观,表达了自己在亲自感受日出过程中的震撼心情。于是,在阅读这篇文章前,笔者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让学生从文章中找出三个比较典型的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例子;第二,让学生归纳日出的过程;第三,作者“目睹这奇观”后,是如何“真正体会到日复一日的日出”为什么能永远被人们誉为“奇观”的?

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边阅读边思考,他们很快就找出了三个比较典型的运用拟人手法的例子,也很快归纳出了日出的过程。同时,在阅读之后,学生还对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加深了对“日出”神奇之处的认识。

二是沿着作者思路去理解其丰富内涵。如在阅读《母亲一生的八个谎言》一文时,我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试着理出文章的写作思路。阅读后,有的学生说,要以母亲一生的八个“谎言”为写作思路;有的学生说,要以作者从小到大,在不同年龄段感受到的母亲的八个“谎言”为写作思路;有的学生则以母亲从年轻到中年一直到晚年所编的八个“谎言”为写作思路。学生根据自己理出的思路展开讨论,互相启发。增强了阅读的兴趣。

三是以理解文章题目内涵为切入点,训练阅读思维。每一篇文章的题目都不一样。每一个题目都能充分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以说,题目是整篇文章的眼睛。因此,学生理解了题目的内涵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如在阅读《永远的坐票》这一文时,笔者先提出两个问题:一是这篇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定名为《永远的坐票》?二是能不能改成其他题目?学生在阅读这篇文章时不断进行思考.在思考过程中便理解了这篇文章题目中为什么在“坐票”前加“永远”两个字了,从而也掌握了文章的精神内涵。

四是根据文章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阅读小组开展阅读时.要突出对重点字、词、句的理解.尤其要让学生通过对字、词、句的比较,来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如在引导学生阅读《航海家麦哲伦》这篇课文时,笔者要求学生找出一些数字.来说明麦哲伦环球航海的困难。学生很快就能找到“三度负伤”“一次环球航海”“200多人”“5艘船”等,来说明麦哲伦环球航海的困难与艰辛、麦哲伦的冒险精神和坚韧毅力等。

五是以《阅读与写作训练》的文后问题作为理解文章的钥匙。如阅读《金子》一文时,笔者先让学生看阅读材料后的阅读练习:(1)“萨文河畔有金子”的消息传播开后.有怎样的效果?(2)彼得是否在萨文河畔找到了金子?(从现实的金子和梦想的“金子”两个角度作答)(3)从文中找出描写彼得淘金一无所获的句子。(4)谈谈你对“金子”的理解。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目的性更加明确.也增强了阅读的针对性。

三、补充课外阅读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语文教学如果局限于课文内容。学生获得的知识就极为有限。因此,教师必须结合课文教学.适当引入背景知识或相关链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扩大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而增加阅读量,务必要向学生推荐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读物,这些阅读材料的难度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能力,让学生有“跳起来可摘桃”的兴趣。

笔者在以阅读小组开展课外阅读时,重在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一是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课外书籍或网上找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故事的背景知识等资料;二是如果课文是节选的,比如《昆虫记》。就要求学生阅读整篇作品;三是如果课文是删节的,就引导学生阅读原文。并让学生对比删节前与删节后文章的区别;四是要求学生查找并阅读与课文题材、内容、写法相类似或相联系的其他文章;五是要求学生查找课文作者所写的其他相关作品。

四、组织阅读讨论.鼓励口语表达

每次阅读小组会后.笔者都一定要布置下一次小组活动的任务,即要求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阅读文章,并准备召开讨论会。讨论会主要讨论阅读心得:一是学生介绍文章的简要内容;二是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介绍自己所阅读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思路、写作方法;三是由学生介绍好词、好句;四是引导学生讲一讲对所阅读文章的感想;五是让学生朗读一段精彩的段落;六是让学生把这篇阅读文章与学习过的类似课本文章进行比较。

针对学生阅读之后的讨论,教师要及时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章内容.优化自己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的兴趣。事实证明,这种讨论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字、词、句;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复杂思想情感.从而加深学生对课外文章的理解,也会加深学生对所学教材中文章的理解。对于部分需要朗读的文章,学生朗读后,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技巧。

在小组合作中提高阅读能力 篇4

在英语教学中, 运用小组合作形式对学生进行英语阅读能力的训练, 从对词语的理解、对句子的理解、对段落大意的把握到整篇文章的阅读理解, 以及最后的提升阶段, 对学生阅读速度训练等环节, 小组合作模式使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提高了, 他们更爱阅读了。

一、第一阶段:词语理解 (猜词训练课)

(一) 猜词导读课学习。

在进行此阶段的训练时, 按照英语教学目标中对读的技能的要求: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首先是让学生进行猜词导读课学习, 在导读课中, 使学生认识到几种猜测词义的方式, 并利用图表填充的形式巩固记忆。

(二) 小组合作猜测词义。

在小组合作猜词训练中, 学生积极性很高, 他们通过相互沟通, 发现阅读中的生词少了, 为能猜出一个特殊词语的意义, 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督促。我们看到平时不愿意阅读短文, 怕遇见生单词的学生这时也表现得很积极, 很有成就感。

(三) 小组合作总结方法。

在共同解决问题之后, 他们对词意猜测有基本理解。在下步的训练中, 通过阅读, 讨论理解生词含义。这种形式让阅读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事, 学生在课下都互相出题, 考验对方猜词能力, 这也成为他们课下的一个游戏。有了兴趣, 学习就有了劲头。第一阶段的猜词训练让学生爱上阅读。

二、第二阶段:句意理解 (翻译训练课)

(一) 翻译句意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

通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会准确理解句意, 能更好地把握文章中心思想。在学习翻译的一些技巧之后, 由小组组织集体学习, 在组内讨论翻译的方式, 互相讲解, 把不理解的问题尽量减少。学生之间相互讲解, 兴趣浓厚, 很容易掌握翻译技巧, 枯燥的内容变成有趣的话题。

(二) 小组合作翻译句意。

在给每一小组布置完阅读任务后, 结合翻译技巧, 把文章中的几个不太容易理解的句子翻译出来, 在组内对比翻译, 看谁的翻译更准确, 更符合作者的思路。同时结合老师的点拨, 他们也更清楚句子含义。这样比老师单纯讲解明白的多。由于学生自己的参与, 所学知识印象更深刻。这一阶段的学习, 他们真正体验到阅读的快乐。

三、第三阶段:语段理解 (语法分析训练课)

(一) 语法学习融入教学。

根据英语课标对阅读技能的要求, 学生要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 理解故事的情节, 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可能的结局。要使学生真正掌握以上阅读技能, 就必须要有相关的语法知识做支撑。语法的学习要溶入在日常的教学中, 借助阅读材料, 有针对性的进行组织学习, 学生即在阅读中训练了阅读技巧, 又可以对语法知识巩固学习, 同时, 语法知识掌握牢固, 阅读技能也可以相应提高。

(二) 小组合作, 学习语法知识。

以句型结构这一语法知识学习为例, 从阅读短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型结构类型, 互相核实是否正确。通过组内交流, 确保每位学生能初步理解句子结构。

(三) 组内合作, 学以致用。

语法知识的学习对阅读理解文章有很大帮助, 词意解决了, 句法知道了, 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就好理解, 文章的主题就能更好的确定。这一阶段使学生们增强了阅读的信心。

四、第四阶段:阅读能力提升 (速度训练课)

(一) 克服不良阅读习惯, 坚持意群阅读。

有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导致学生阅读速度慢, 如:指读;声读和回视。只有克服了这样不良阅读习惯才可以使阅读速度有效提高。在克服这些习惯的同时, 要有意的进行意群阅读。意群是有意义的短语和语法结构。阅读中, 以意群而不是单词为最小阅读单位, 不仅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还有利于对句子整体理解。

(二) 分组比赛, 小组内选优。

每位同学都有了热情, 为组争光, 为自己争得荣誉。为了能更好地做到快速阅读, 他们时常互相督促, 一旦谁在阅读时有些不良习惯出现, 就及时提醒。同学们之间关系融洽了, 学习氛围浓了。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 学生阅读层次有了区分, 他们都你争我赶, 唯恐自己落后。

阅读与写作兴趣小组总结 篇5

一学年以来写作兴趣小组暨小作家协会工作回顾一

一.

基本情况:辛章办事处中小学写作兴趣协会成立于2009年10月,共有四所学校,各校一名教师负责本校的工作。

小作协会在办事处及文教室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热情,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从而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提高学生的素质奠定扎实的基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工作回顾

1.组织征文大赛。2010年11份,组织会员参加“为学杯”全处征文大赛,有五名同学分别被评为“为学 杯”全国征文大赛初赛二等奖或三等奖。

2.参加“校讯杯”征文大赛。各校参赛作品51篇,选出10篇优秀作品。

3.参加新浪网的“寻找绿色小记者”环保征文大赛(2010年6月初)。要求每位会员都有作品,选出优秀

作品,予以上投。

下学期准备开展对会员的辅导教学,进一步提高会员的写作水平。使兴趣小组活动见到实效。

辛章办事处写作协会

2011-3-17

写作兴趣小组总结

阅读教学中的的小组合作 篇6

小学阶段是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要想从根本上改善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不断提出创新的方法和措施来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不但要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读书活动,保证小学生有充裕的课外时间阅读图书,还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提供各种正确的阅读方法,不断拓宽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领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小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提升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对全面实现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起到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阅读教学中包含着四个层面的对话关系:即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学生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在这些对话中,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就体现在合作学习上。以往由于我们缺乏对小组合作学习精神的实质把握,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偏差, 主要表现在:注重活动形式,缺乏活动实质,一看就知是为了听课临时组织的小组活动, 教师所提的问题不具讨论价值也拿来小组合作讨论,这样,既没有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又失去了合作学习的意义。

新课程的语文课堂呼唤我们一线教师投入教学改革实践,在大力倡导学习方式转变的同时,我们应该正确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努力克服目前在这种学习方式上存在的误区和障碍,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提高效果,所以在阅读课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要选择适合的问题开展合作学习。特别是小学中、高年级的课堂,是一个半扶半放的课堂。有些新的知识点和学生接受困难的知识点,需要教师讲解的,教师就应该进行细致的描述和生动地讲解,在语文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听到语文教师娓娓动听的讲述,让老师听到学生动听的朗读,只有感知,才能解读,才能剖析表白。二是为了更好的开展语文课堂上的小组学习,我们必须制定一些规则,成员必须遵守和执行,除每人分工明確,责任到人外,还要设立一位归总协调人,起提示、补充、指正和汇总的作用。另外小组长也可采取轮值制,任职期间,有指挥权,成员无条件服从组长的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指导作用,只有合作融洽,才能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效率与频度,达到优势互补。这样,既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也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那么,要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还要做好哪些工作呢?

首先要注意成员搭配。要根据性别、学习成绩、个性特点、守纪状况等方面,建立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以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内各成员的主动参与和互助合作。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具体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甚至是专提反方意见的“反对人”。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另外,各小组的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之间公平竞赛的开展,在评价问题上,要以小组作为基本的单位进行评价,使学生形成“组荣我荣,组耻我耻”的观念,提高学习小组的凝聚力。

其二,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创造性的处理教材。教学设计要与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相适应。此外,需要给学生准备或提供哪些教学资源,小组活动的重点是什么,教师重点指导小组学习的哪些方面,在小组活动中会出现哪些情况,怎样应对,等诸多方面教师也要进行周密的考虑和安排。

其三,要融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针对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强烈,缺乏合作能力的弱点,教师应该教给、训练和提醒学生使用合作学习的合作方法和表达方法。首先要训练和教会学生怎样说,怎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怎样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不同的见解,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鼓励学生开展争论和辩论,并以一种虚心的态度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其四、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教师不能出示完感悟题就了事,而要参与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观察各小组的表现,和学生一起讨论、研究,当学习小组讨论激烈时,要加入倾听,并发表意见;当学习小组无法解决问题时,需要我们帮助启发和点拨,引导他们进行思考、探讨,让学生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好的学习效果。

其五、养成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习惯。合作学习需要孩子们的自主参与,因此对孩子的学习习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到首要位置。如培养学生课堂上敢于发言、主动提问题的习惯,创新求异的习惯,汇报的习惯,做作业讲效率,不应付教师和家长的习惯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其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自然会有大的增强和提高。

阅读小组 篇7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达到共同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它发挥了群体的积极功能, 提高了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 改变了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 并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能主动与别人交往, 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最关键的是, 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因此,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自学的时间与空间。在一次又一次的训练下, 提高学生自学水平。

二、规范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从教语文多年, 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教学改革, 我觉得可以使用“四步阅读法”规范小组合作学习。我非常赞赏其中的一句话:“学生没问题不教!”这极端的断言, 表现出坚定的决心:学生为学习的主人。经过实践, 我深深地感受到阅读是要让学生发现问题→找寻问题答案→完善问题答案, 在这一个问题体系中, 在学习语法、积累好词好句的基础上, 提高分析理解能力, 让思维更有逻辑性, 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学水平。要达到这个目标, 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有机地渗透“四步阅读法”, 即: (1) 明确阅读任务; (2) 提取相关信息; (3) 筛选整合信息; (4) 规范完整答题。具体方法如下:

1. 发现问题, 明确阅读任务

行动要有目标, 才不会迷失方向。如, 我在教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时, 让学生在一定的预习基础上, 读课题, 根据课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 狼牙山是什么地方?五壮士是谁?为什么叫壮士?为什么能成为壮士……不管学生提出怎样的问题, 哪怕多稚拙都一一板书, 然后一起归纳出完整的问题, 如:什么是壮士?谁在狼牙山做了什么事?怎样才能被称为壮士?这样做的意义在于:学生学会发现问题, 同时关键在于问题是学生自己找出来的, 阅读是为了解决学生自己的问题, 比单方面地仅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记得以前, 在教学《养花》一课时, 一问一答, 一段一段往下读, 为每段提出问题, 那学生能得到什么锻炼?被动地回应教师的问, 课堂气氛能活跃吗?而段段问, 问题多了, 能精读吗?重点又如何突出?如果在学习课文之初, 先明确阅读任务:怎么养花, 养花有什么好处?抓住重点问题展开学习, 学生更有方向, 更明白要解决什么, 更能突出学习的重点。因此明确学习任务, 学习就更有针对性, 学习的资源也更集中, 有利于提高自学的效果。

2. 抓住重点词, 提取相关信息

发现了问题, 就要着实找寻问题的答案。记得以前在教学《养花》一课时, 问:我为什么只种易活的花草?学生就一句一句, 一段一段地给我找出来, 既浪费时间, 又没多少效果。因此, 提取相关信息一定要抓住重点词。

如, 我在教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中介绍圆明园的辉煌部分时, 让学生围绕“辉煌”, 在课文中画线, 加着重点及写批注。汇报时, 也要求学生通过重点词去说自己的体会, 训练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因此, 抓住关键词提高相关信息, 有利于学生对句子的掌握, 有助于对他们课文的理解, 能提高他们的自学水平。

3. 筛选整合信息

先让学生在组内交流, 初步选出较好的信息, 在组长的组织下, 组内初步画出介绍圆明园的辉煌的思维导图。导图要有一定的条理, 如主线是“圆明园的辉煌”然后有各条支线, 如“建筑部分”, 在此支线下又有分线介绍有哪些建筑。当然, 导图的内容是由提取信息中的关键词组合而成, 以保证导图的精简明了。筛选整合信息, 让学生从课文中抓出关键的资料, 整理成思维导图, 是把课本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过程,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

4. 规范整理答题, 让各小组进行汇报

在汇报中, 有的小组画的思维导图可能比较片面, 有的小组比较有特色……如, 有的小组找到了圆明园的建筑部分:殿堂、楼阁, 有的小组更能找出这些建筑的特点:金碧辉煌、玲珑剔透, 这样两个小组的资料就能进行整合, 在整合的过程中, 更让学生积累了好词好句;又如, 各个小组分别找出圆明园的各部分:圆明园由圆明三园组成、殿堂楼阁、山乡村里、名胜古迹、诗情画意的建造、民族建筑及西洋景观、历史文物等等。教师再加以指导, 让学生归纳出是从建筑结构上、建筑特色上、价值上描绘出圆明园的辉煌。通过板书对各组资料的比较, 让各小组再次完善思维导图。总之就是取长补短, 师生合作把各小组的优点筛选出来, 在肯定各小组优点的同时, 也提出了修改方向。通过这种一而再、再而三的筛选与整合, 学生对阅读资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 教师进一步与学生交流:假如你可以穿越时空回到过去的圆明园, 你想游览哪里?怎样游玩?在这身临其境的幻想中, 一步一步加深对民族智慧与血汗结晶的赞叹, 让爱得到升华。而爱得越深, 在下文介绍圆明园的毁灭时, 这种强烈的对比, 让学生更加爱憎分明, 既赞叹于民族智慧与血汗的结晶, 又仇恨于侵略者的行为, 更心碎于当时统治阶层的软弱无能与国家的衰弱, 让学生萌发振兴中华的志向。这一情感的升华中, 要有一定的理解, 理解要深刻, 单单教师的讲授或学生的被动回答是不够的, 因此, 就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四步阅读法”中师生共同规范完整答题, 通过一而再、再而三的整理,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更完整、深刻, 多次对同一内容进行修正, 学生能慢慢地掌握方法,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

以上是通过对“研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学习, “四步阅读法”的实践, 对本班学生在实践前后的情况分析, 我觉得:“四步阅读法”有利于规范小组合作学习, 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 这样能让学生有更高的学习效果。

摘要:学生能更高效的学习是我一直关注的问题, 通过对“研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学习, 以及对“四步阅读法”的实践, 认为: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 学生学习的效果更显著。那么, 怎样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呢?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个良方, 它能提供学生自学的时间与空间, 熟能生巧嘛!多训练总会有所提高的。但小组合作学习也要有一定的规范, 乱来或没有标准可不行, 经过对本班教学实践的分析, 我觉得通过“四步阅读法”规范小组合作学习, 能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 最终达到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的目的。

群文阅读小组合作成效展示探略 篇8

一、群文阅读教学概述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教学方式, 在当前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运用。从本意上讲, 群文阅读的主要方法是指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 将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 并在阅读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观点, 达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提升的目的。简而言之, 群文阅读就是指教师将一些具有关联性的文章进行有机地组合, 并指导学生对一组文章进行阅读的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群文阅读对于提高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促进高效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群文阅读及小组合作学习的必然性

(一) 群文阅读介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必然性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是采取单篇式的语文阅读教学,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主要是注重学生字词句的读写和训练, 注重对单篇文章的结构归纳和总结。这样的教学模式, 根本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标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而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出现, 可以有效地改变单篇式阅读教学模式的现状。相比较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而言, 群文阅读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大量的阅读, 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此外, 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 议题的开放性, 可以改变传统固定题型固定答案的阅读教学模式, 学生在开放议题的讨论过程中, 可以发散思维,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 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实施, 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群文阅读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二) 小组合作学习介入群文阅读的必然性

群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一般都会围绕一个或者多个议题组合文章, 并指导学生阅读, 以议题为中心展开讨论, 最终达成共识。群文阅读本身的性质, 决定了群文阅读需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展现。因此, 小组合作学习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小组合作学习与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有机融合, 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具有很多优势。首先, 充分体现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性;其次, 促进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第三, 增强学生的语文体验感;第四, 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三、群文阅读中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及成效展示分析

(一) 群文阅读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

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 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群文阅读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首先需要制定明确的阅读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于阅读内容的选取, 教师应当立足于群文阅读教学的性质, 围绕一个或者几个议题, 将具有相似性的文章组合在一起, 并指导学生阅读。在阅读教学之前, 教师应当给学生明示阅读教学的目标, 所选择的议题, 以及如何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合作。从根本上讲, 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阅读动力的基础和源泉。

(2) 进行合理分组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重点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 小组再分工, 明确每个学生的职责,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以及责任意识。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明确阅读教学内容之后, 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与分工。在分组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采用简单的前后桌同学分组的方式, 也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对复杂的分组模式, 无论哪一种分组模式, 目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让分组成员之间形成优势互补, 促进小组合作效率的提升。

(3) 小组交流学习

在明确阅读教学内容与小组合理分工之后, 剩下的就是小组内部的交流学习。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交流内容为教师选取的具有开放性的议题, 每个小组的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并将小组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从而达成最终的共识。

(4) 小组交流成果展示

在每个小组的学生认真分析总结了自己小组的观点和最终的共识之后, 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的学生推选出一名代表, 对自己小组的成果进行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在每个小组展示结束之后, 教师对整个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进行相应的总结和归纳, 并及时对整个课堂教学做出教学评价, 群文阅读小组合作学习结束。

(二) 群文阅读小组合作成效展示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 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与运用, 是促进群文阅读教学效率提升的有效手段。而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最终阶段:小组合作成效展示, 则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这个阅读过程中的成果。在小组合作成效展示的过程中, 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并注重对所有展示成果的归纳与总结, 尤其是在展示结束以后, 教师要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教学反思, 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并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汲取经验教训。此外, 在展示的过程中, 教师还要加强对内向型学生的引导, 激励内向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大胆地展示自己,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阅读小组 篇9

一、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的现状与问题

课题组对江苏省RD县26 所初中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每所学校随机抽取30 名学生和3 名教师代表作为调查样本,共计学生样本780 份、教师样本78 份。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目前很多初中学校并没有真正开展学生英语课外阅读,即使部分学校开始推行,也是“挂羊头,卖狗肉”,与《课程标准》和相关政策要求相去甚远。阻碍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有效推进的因素包括:

1.阅读要求不明

调研发现,相当一部分学校对上一级教育部门英语课外阅读的基本要求很难或较慢传达至英语任课教师。学校往往注重应试结果,而在课外阅读方面却没有明确目标、基本计划与具体要求。即使在英语教研组内部,教师合作规划英语课外阅读目标与任务的积极性也不高,课外阅读指导课常处于无互动、无交流、无合作的低效状态。

2.阅读资源匮乏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应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交流学习资源。可以组织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或图书柜,鼓励学生制作班级英文日志、英语墙报”。在调研过程中,课题组发现只有13.8%的学校设有“英语图书角”,陈列阅读书籍、展示阅读成果。不少学校“压缩”经费开支,并没有为学生配备丰富的英语课外阅读资源,更无从谈及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

3.阅读时间不足

据访谈可知,很多学生抱怨有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的意愿,但苦于没有阅读时间。究其原因,是学校为了追求应试效果,常常“变相”挤占学生英语课外阅读时间。具体表现为班级各任课教师都大量布置课外书面作业,教师间不能有效协调作业时间;家长每逢双休日就将孩子送至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参加课外辅导,也挤占了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在学校和家长的双重挤压下,学生课外自主阅读时间便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合作阅读的时间与空间随之被挤压。

4.阅读能力较弱

据访谈可知,对有意愿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的学生而言,他们常以任务驱动式的被动阅读为主,如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为目的;在阅读过程中缺少与他人合作阅读交流及采用有效阅读策略的能力。对英语课外阅读意愿不强的学生而言,他们认为英语文章生词太多、句子结构复杂,不愿或也不会借助于工具书进行阅读,独立完成阅读任务的难度较大。

5.阅读评价固化

调研发现,9.2%样本校在班级“英语图书角”展示学生阅读效果,并通过这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然而,在其他学校问及英语课外阅读评价方式时,却得到了整齐划一的答案———考试。以考试测试学生阅读能力、评价学生阅读效果的现象最为普遍,而采取多元评价方式的学校少之又少。

二、初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改进策略

为破解上述难题,课题组在RD县部分学校开展了以阅读小组为基本单位的课外阅读教学实践,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学习小组建设,落实课外阅读教学要求,保证课外阅读时间;通过小组成员互动,实现阅读材料共享、阅读活动互助、阅读评价多元。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明确阅读要求,强调阅读小组作用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成立了编制小组,在聘请专家顾问、征询校长与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RD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提升其阅读理解与分析鉴赏能力。它规定了初中英语课外阅读各年级的基本要求,强调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视,要求教师善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推荐精选书目、明确基本阅读量等。更为重要的是,“基本要求”强调了阅读小组的作用,明确指出阅读不是个人行为,要求各学校建立合作阅读学习小组,创建班级英语图书角,定期进行评价等。

(二)协同设计任务,形成组员互动交流纽带

在阅读小组中,师生合作设计任务,运用任务型阅读单或微视频教学等手段引导阅读活动,形成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纽带。具体而言,阅读小组组长协商分配各自的活动任务,在小组内明确了设计任务后,围绕任务,设计各自承担相应部分的活动,并通过师生协商、探讨的互动过程,最终设计出较为真实、生动的语言实践活动。

比如采用微视频教学时,通过协同设计任务,优化阅读小组活动。阅读活动课前,教师先介绍话题背景知识和阅读注意事项,接着引导学生阅读后怎么做。具体包括:一表演,在组长带领下,共同出主意,分工明确、相互合作,共同设计表演活动,将阅读话题改编成对话、故事或话剧表演,并准备在课上汇报;二展示,小组长召集组员,做好协调工作;组员根据主题确定汇报内容,与同伴一起制作PPT,每人交流一个幻灯片的内容;三是合作修改PPT,随时通过网络平台和老师、同伴商讨,组长将修改的PPT整合后上交。

(三)营造民主氛围,构建组员间平等关系

英语课外阅读活动要真正激发组员积极性,就必须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不是主客体关系,而是平等、合作、共享的关系。学生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学习,才能积极思考、探索、敢于大胆猜想和质疑,才能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深入,进而发展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有效地培养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以笔者指导的话题Life和Love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为例(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学英语阅读导航·英语话题课外阅读系列》)。教师先激发学生参与(Engagement)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热情,后让他们围绕话题在小组内互相欣赏(Appreciation)阅读成果,最后让学生用英语交流(Exchange)阅读体会。期间,一个小组提出问题:We know that money is im-portant. But the writer of Passage Four says,“Money cannot buy you happiness. Simple pleasure brings us true enjoyment, not expensive cars or clothes.”We want to know money is important or not. 教师根据此问题设计了一个拓展(Extension)活动。教师说:Is money important or not? It is very interesting. OK,let’s talk about money. 然后,让组间进行讨论、交流,采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充分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一位小组成员表达很好,得到了大家赞同:Money is important, but love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 our life. We should actively show our love to our-selves, to others, and make our life wonderful.

另外,在阅读小组内交谈、讨论基础上,组间相互提问也很重要。组间提问,参与面大,思维活跃,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观点,最终使大家都能得到较好的阅读收获。

(四)施行阅读采蜜制,拓展组员阅读资源

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外,教师还应该积极开发和利用学校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增强小组成员的阅读兴趣。为此,我们施行了“阅读采蜜制”,取得良好效果。

“阅读采蜜制”的具体做法是:一、引导学生到图书馆,自由选择并借阅一些适宜学生阅读且感兴趣的英文经典名著,如《汤姆索亚历险记》(The Adven-ture of Tom Sawyer)、《爱丽丝漫游奇境记》(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等;二、引导学生与书店结缘,鼓励家长在节假日带领孩子去书店自由选择购买感兴趣的读物;三、引导学生关注班级“英语图书角”,在图书角进行交流、展示英语作品;四、引导组内、组间甚至班级之间进行“图书漂流”,使现有图书得到合理利用,扩大学生阅读量。

(五)推进多元评价,实现组员共同成长

《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评价要尽可能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评价目标的多维化。因此,为改变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手段的单一评价方式,我们应建立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点评、家长查评的全体参与的多元化评价。

一是学生自评。让学生在表格内写出自我阅读作品的时间、阅读字数、阅读速度和阅读策略,然后自我评价阅读效果。通过学生自评,能够培养自我认识能力;二是组内互评。在小组长带领下,可根据以下五个指标进行评价:能用英语与同伴交流阅读体会;能与小组成员合作制作PPT;能写好读书笔记并摘录关键词句;能从网络搜索一些与文本有关的内容;能与小组成员合作设计与文本有关的活动,相互给出评价结果:总是、有时、很少、没有;三是组间互评。在小组长带领下,可根据以下五个指标进行评价:能积极主动互动、交流,参与率较高;PPT展示,内容正确,准备充分;互动时观点明确,问题解决正确率高;展示活动时角色分配合理且明确;能用英语交流,语音较准确,声音较清晰,相互给出评价结果:总是、有时、很少、没有;四是教师点评,可以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五是家长查评,引导家长主动、全面了解学生,辅导和督促自己的孩子进行课外阅读。

对阅读教学中小组讨论法的思考 篇10

小组讨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也是新课程倡导的合作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若是运用得当, 有助于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 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尽管在课程实施中, 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一些可喜变化, 但是也暴露出一些形式主义的倾向。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课堂上, 教师提出几个问题, 然后一声令下, 学生们就三五一组, 围成一团, “叽叽喳喳”讨论声响成一片, 气氛很是热烈, 几分钟后, 教师大手一挥, 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当课堂结束后评课时, 只能用课堂气氛热烈, 学生讨论积极来评价, 至于对学生到底学了些什么, 教师给了学生什么知识, 完成了哪些目标却很含糊, 学习效果如何教师自己有时也很模糊。这种小组讨论法从整体上看是合乎教学方式或是学习方式的要求, 但在实质上却与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学质量相差较大, 甚至没有效果, 这种方法只是具有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表面特征, 其内在的实质性的东西涉及却很少。合作探究性学习应具有互动性、互补性、自主性、互助性、评价的自主性等特征, 真正有价值的小组讨论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差异

在语文学习活动中, 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等待灌输的瓶子, 而是一群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独特个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情感世界与精神世界。在讨论小组组建时, 教师就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特点以及他们不同层次的文化知识和学习能力, 在分组时尽量把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组合在一起, 因为这样的合作讨论可以达到互补的作用, 使能力不同、水平有差异、具有不同特点的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促进, 避免了在课堂上成绩好的当演员, 学习能力差的当观众这一情况的发生, 实现所有学生都能达到充分发展的目的, 也才能把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落到实处。

二.课堂问题的设置要紧扣教学目标

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文本内容, 随意地设置了几个问题就放手让学生热烈的讨论, 可以说有的问题就没有讨论的价值, 讨论只是白白地浪费时间, 仅仅是表面的热闹而已。讨论的问题首先是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能够促进学生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其次要紧扣教学目标, 而不是搞一些难易失度、大小失当的“满堂飞”式的讨论, 讨论的问题不在多, 而在于精、巧、深。

三.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对系统的教学行为。整个教学行为离不开教师的讲述、指导、评价, 但在众多的观摩课、研讨课中, 教师只热衷教学新理念的展示, 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 课堂上少讲甚至不讲, 提出几个问题后放手让学生讨论, 很怕在课堂上一讲就被戴上“灌输式”, “填鸭式”教学的帽子。实际上,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是一种互动、平等的对话关系, 教师应成为情境的创设者、信息的提供者、探究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对讨论中有创见的发言要及时表扬激励, 对有明显偏差的观点应及时点拨纠正。

四.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小组活动学习中, 探究或讨论的问题一般要经过学生的思考才能进行, 而不是肤浅的表面上的合作。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生活经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差异, 所以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不要因为课堂上的时间原因或是别的原因, 当学生的思路刚打开, 情绪刚活跃时就草草收场, 这样就达不到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阅读小组 篇11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就需要引领学生在相互合作中解决问题、达成认知,获取最佳的愉悦体验。那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设置科学有效的合作问题,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学有所得呢?本文提出要保障思维含量,在合作中升华文本;推动多维链接,在合作中整合信息;聚焦外显形式,在合作中发展语言;分层立体感知,在合作中彰显个性,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

保障思维 多维链接 聚焦形式 立体感知 小组合作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就需要引领学生在相互合作中解决问题、达成认知,获取最佳的愉悦体验。那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设置科学有效的合作问题,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学有所得呢?

一、保障思维含量,在合作中升华文本

合作是发挥群体成员的价值和优势,是一种集体智慧的彰显。因此,合作研究的话题就不能草率选择,而要尽可能地选择富有思维含量的核心问题,激发每个学生内在的认知动力,从而在合作分享中享受愉悦的心灵体验,从而强化对文本的解读。

如在教学《水》第5自然段时,学生质疑:“一勺水”怎么会“倾注而下”,作者真的能听到“吸吮声”“流动声”吗?很多学生纷纷插嘴,认为这是作者夸张的说法。仅仅如此吗?教师紧扣这一极具思维含量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从而在夸张的表面认知后,深刻地意识到:这看似不合理的语言表达背后,蕴藏的却是作者创作思维的精心所在。这些独具特色的细节描写,将作者童年时代长期缺水时,得到清凉之水的浸润产生的美妙之感进行了无限扩大,从而最终形成一个共识:村子里,水是最珍贵的东西。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对合作话题的选择定位于学生对文本解读的障碍之处,颇具思维含量,真正为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二、推动多维链接,在合作中整合信息

当下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着海量的信息,如果不能学会适当地处理与整合,就会淹没在大量的信息之源中,从而达成课堂教学对文本的内在丰厚,最终扩展学生认知的目的。

如在教学《清平乐·村居》这首宋词时,教师就多次引领学生在合作中进行资料的收集与交融、碰撞与整合,从而最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首先,教师在教学伊始即组织学生在合作中分享辛弃疾的生平资料,对其个性特征、词作风格进行了整体性把握,从而为有效地走进这首词作奠定认知基础;其次,小组成员分享了自己收集的辛弃疾的几首经典词作,初步从具体的作品入手,感受辛弃疾的创作风格;最后,教师还组织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其他几首《清平乐》,在对应联系中感受对应词牌名在规律、格式上的特点,让学生在深刻体悟词作深刻、悠远意境的同时,对宋词的基本特点形成相应的了解与支撑,凸显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为学生丰厚的认知素养奠定基础。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引领学生合作之际,将教学的重心设置在文本资源信息的有效整合上,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悦纳,在分享中彼此借鉴,从而促进认知能力的不断完善。

三、聚焦外显形式,在合作中发展语言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语文教学必须要引领学生在感知语言、悦纳语言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文字的运用。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文本语言的特质和写作的策略,为学生创设真实可感的语言实践平台,在合作过程中促进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

例如,在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文时,教师引领学生通过观察插图中的爱因斯坦形象,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而后,教师及时出示了课文中描写爱因斯坦的语句,从而引领学生在合作进行探究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形象而简洁地将爱因斯坦的形象表现出来?在学生的深入合作研讨中,他们发现:作者正是抓住了爱因斯坦脸部最具特色的几个部位,才凸显了人物不修边幅的特点;随后,教师引领学生提炼出相应的部位之后,继续引导学生认知思考:这些部位在写作的顺序上可以做个调整吗?从而让学生意识到作者是站立在小女孩的角度来描写爱因斯坦的外貌,小女孩个子较矮,看着人的就是按照胡子、眼睛和头发的顺序展开的。

如此合作,学生以理性的视角关注了文本语言的外显形式,洞察作者蕴藏在文本中的写作策略,这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认知难度。因此,在小组合作中,学生才能在彼此分享智慧与成果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完善。

四、分层立体感知,在合作中彰显个性

合作的学习方式必须要建立在个人自主性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并不意味着要将原本多元化的认知体验回归到统一的模式下来,而要让学生在合作中能够各抒己见,彰显自身的个性认知,从而在形成独特的认知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其中,为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提升奠基。

如在教学《虎门销烟》一文时,教师紧扣核心问题“为什么将这次虎门销烟说成是一种‘壮举”,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尝试着从不同的维度与视角感知文本。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从虎门销烟的场景入手,从场面的壮观体现其“壮”;有的学生从参观人员的类型、人数等视角来感知虎门销烟之“壮”;有的学生则紧扣销烟的过程和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感受到其场面之“壮”……

正是有了这样的自主体验,他们在小组合作的分享过程中,才能将自身的解读智慧提供、分享给其他人,从而将小组合作的成果带上鲜明的个人自主性学习的印记。

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小组学习 篇12

一、小组学习的必要性分析

现在小学从三年级就开始英语教学, 可以说学生进入初中后已经有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和学习方法。 一些简单常见的单词、词组和句型, 他们都学过, 因而初步的自主学习已经可以开展。 但是在一些阅读教学中, 我们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是很高, 遇到一些比较难的知识就会等待, 而不是主动地学习。 如在“Natural disasters”学习中, 语法学习的重点是过去进行时, 我们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过去进行时的构成和特点, 让他们尝试结合教材提供的图片, 用过去进行时造句并相互讨论, 加深句型的理解和强化, 远比我们讲授或是学生独立完成要有效果。

可见要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交流谈论中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形成对问题解决的方法;只有他们深入思考之后, 才能形成较强的听课意识。 这样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合作学习, 能够激起每个学生的参与兴趣, 让学生平等地合作, 提升他们运用知识和积极进取的意识及竞争意识, 提高他们的发散思维和语言运用能力, 使学习达到最佳效果。

二、合理构建探究小组是前提

合理划分和组建学习小组是探究学习有效开展所必要的。 我们一般是固定小组和开放小组相结合, 以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性别、性格和所在班级位置为划分依据。 在角色安排上, 要让英语较好、能够团结同学、带动同学学习探究的学生为组长, 让那些学习态度好的做记录员。 在汇报探究成果时要求他们轮流上来, 力求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 当然, 运行小组合作探究需要老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 如在“In the park”教学中, 我们将在公园可能见到的场景分条呈现给学生, 让小组自选任务, 如公园中环境特点、树木花草;公园中的人物, 学生、中年人、老人和孩子分别在干什么。 并让小组成员进行设想, 运用教材中学到的单词、 词组和句式进行写几句内容连贯的话。 我们在小组合作中加强指导, 让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当然在活动中还要进行赏识性的引导和指导。

三、小组学习运行方式探讨

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主要体现为听说读写能力, 英语学习主要是阅读学习。 因此, 小组合作主要是在阅读过程中开展的。

1.导入运行探究提升学习兴趣

导入是阅读教学的序曲, 好的开端是成功一半。 因此, 我们在导入中就应让学生动起来, 让他们在小组合作中探究, 带着兴趣和问题进入阅读学习环节。如在“School life”教学中, 我们通过图片导入, 展示几幅校园和校园生活的图片, 让小组合作进行对图片用英语表述。 这样学生在讨论中就能将预习中注意的单词、词组和句式运用起来。 如此, 我们初步降低了阅读的难度, 让学生在初步感知和简单运用中进行阅读学习, 无形中就提高他们学习和参与的兴趣, 提高他们联系生活学习的技能。

当然, 导入的方式比较多, 在“School life”阅读学习中, 还可以用故事导入、问题导入, 让学生谈论, 然后让他们展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问题的思考。 如此, 在阅读学习中就会运用他们的思考, 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 从而感觉到阅读的容易, 生出学好的兴趣和动力。

2.设置问题推进小组学习

初中生具备一定的英语知识, 要激发他们运用的意识。 我们在学生预习课文或对话的时候, 要让他们注意对内容的分析和思考, 也就是让他们由阅读学习中的重难点突破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整理出来, 或者自己根据学情设计一些问题, 推动学生合作探究。 如在“My day”学习中, 我们在学生阅读和完成A部分的表格之后, 让学生说说自己思考。 提出“why does she like morning exercise? ”等问题, 让他们简单合作解决, 在学生大致掌握内容之后, 让他们借助表格进行合作探究, 完成Millie的日记。 这里, 我们给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时间, 在小组合作之后的学生展示中, 归纳总结写法和句子精准表述的方法。 如此, 他们会意识到探究学习的价值, 增强探究的能力。

3.结合内容灵活运行合作

英语阅读学习将听说读写融合在一起, 在让学生先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内容难度等情况灵活地让他们合作。 如当阅读的篇幅较短、内容较易并以巩固为主的阅读学习时, 可以同座位两名学生进行理解性的合作, 让他们相互检查, 共同提高。 这样他们就在问答和交流中掌握阅读内容的事件、细节、大意和主旨。 而在篇幅较长、内容复杂的阅读中, 我们可以实施任务型教学, 将阅读内容设计成任务分解给合作小组, 让他们在组长的带领下研究任务———理解生词词义和结构表达的意义, 对语言点进行对比、区别, 对句子的结构进行语法分析和判断。 还可提比较高的要求, 如用所学的词汇、句法造句, 创设情境简单运用等。

另外, 我们在课后的复习和检测中也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完成词语听写、课文朗读与背诵、会话和写作练习等。 当然, 我们的小组学习需要明确学习任务, 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提高每位同学的参与度和参与学习的有效性。 通过科学的评价机制, 运用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方式, 提高他们的合作学习的质量。

总之,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我们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构建、指导和运行;激起每位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让他们每个人都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提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

摘要:阅读能力是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和水平的综合体现, 阅读教学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点和核心。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增强学生的有效阅读能力, 形成阅读技巧, 需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在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基础上推进小组合作学习, 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学习的参与度, 促进英语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阅读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参考文献

[1]朱百灵.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 2015 (01) .

上一篇:消防部门论文下一篇:课件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