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小组

2024-05-18

施工小组(共6篇)

施工小组 篇1

0 引言

QC小组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员工, 围绕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解决有关问题, 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非专职性群众组织。QC小组自1962年日本首创后, 逐步被世界各国所采用, 现在已成为国际公认的重要质量管理内容。我国自1978年采用QC小组以来, QC小组活动对推进企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QC小组在建筑企业中的采用, 也是在国家不断规范建筑市场、重视工程质量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其活动主要是围绕工程施工中的重点、难点和技术进步等方面的问题, 展开调查研究, 出主意、想办法, 经过反复攻关, 多次试验, 再加以总结, 形成有效的施工方法或科技成果, 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本人结合多年来从事建筑工程管理实践和开展QC小组的活动体会, 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1 QC小组组建的基本要求

建筑企业的施工特点是工种多、工期紧、专业性强、经常加班加点、人员集中困难。往往一个QC课题, 需要多个专业、多个部门、多个时间段的联合研究、实验和攻关。因此, QC小组的人数应根据课题内容和完成时间一般以6~10人为宜。QC小组的组建应遵循“自愿参加、上下结合”与“实事求是、灵活多样”的原则。“自愿参加、上下结合”是指通过项目管理层的组织, 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给他们提供宽松的环境, 由他们自己挤时间, 积极主动地开展活动, 实现自我控制, 自我提高的目标;“实事求是、灵活多样”是指在开展QC活动中从实际出发, 以解决本项目中的具体问题为出发点, 开展小规模、零散形、分阶段的活动。QC小组的组织形式可自下而上组建, 也可自上而下建立;可由各班组发起建立, 也可由项目管理部门会同各合作单位协商建立;可由本部门组建, 也可由跨部门组建。主要以活动方便、易出成果为目的。

2 QC小组成员的必备条件

随着中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 QC小组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省级以上的建筑行业协会, 每年都要组织1~2次QC成果发布会, 并且评出一、二、三等奖, 其奖项作为评省级或国家级有关奖项的必备条件。所以, QC小组的建立, 不能只为了应付差事、流于形式。还必须真抓实干, 切实为工程项目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很多优秀的QC小组, 非常注重成员的个人素质, 要求他们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勤于思考、善于创新, 有过硬的技术和本领,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 心甘情愿地参加QC小组的各项活动。

QC小组成员必须是多面手或复合型人才, 有很强的责任心。他们注重学习和知识更新, 能发现问题和钻研问题, 有独挡一面的工作能力和协同作战的能力, 在思想上视工程质量为生命, 在管理上能掌握科学的方法, 在技术上有高超的操作水平, 在创新上有刻苦的钻研精神, 在解决问题上方法灵活多样, 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3 QC小组的活动程序

QC小组的活动一般按“PDCA”循环程序进行, 要求选题适宜、策划充分、现状清楚、目标明确、对策具体、方法得当、措施有力、责任到人、检查严格、总结全面。每一个步骤都要循序渐进, 层次分明, 既要抓住重点, 又不能以偏盖全, 切实把每项工作落到实处。

(1) 选择课题。QC小组选择课题一般是上级指定、主管部门推荐和小组自选等三种方式。课题通常分为“现场型”、“服务型”、“攻关型”、“管理型”、“创新型”等五类。选题的要素是根据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上级的安排和顾客需求等。一般宜小不宜大, 课题名称应突出主题, 选题理由要充分准确, 直接指明选题的目的和必要性。

(2) 现状调查。除“创新型”课题外, QC小组选题后需基于事实作现状调查, 以数据阐明现状及存在问题。收集数据要客观、全面、系统, 充分反映最新情况, 并对数据整理、分类和分层分析, 找出问题症结所在。

(3) 设定目标。课题目标设定分为自选目标和指令性目标, 目标要量化和具体, 最好是建立1个与研究问题相对应的明确目标值, 最多不能超过2个。

(4) 分析原因及确定。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全面的原因分析, 并正确、恰当地运用统计方法, 或因果图、系统图、关联图、直方图、控制图、散步图等进行原因分析, 再从人、机、料、法、环各个方面去考虑。在对诸多原因进行鉴别分析后, 对末端因素逐条确认, 找出真正影响问题的主要原因。

(5) 对策制定及实施。分别针对所确定的主要原因制定对策, 充分分析研究对策的有效性和可实施性, 按对策、目标、负责人、地点、时间、措施等内容填制对策表。按对策表列出的措施计划逐条实施并作好记录, 如措施无法执行, 应经QC小组讨论后修改对策并按新对策执行。

(6) 效果检查及措施制定。检查对策实施后的数据比较, 检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可能时, 测算带来的经济效益。将确认的有效措施纳入管理体系, 通过现场确认执行新措施, 并以数据统计方法说明成果的巩固状况。此外, 及时认真总结课题研究、应用的效果及存在问题, 并提出下次活动课题。

4 QC小组活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领导重视

有不少建筑企业的领导, 对本单位开展QC活动不热心, 也不支持。在他们眼里, 组建QC小组是为了项目评奖, 或者说是应付上级检查, 有的甚至是在每年举行的QC成果发布会前才临时搭建班子, 根本没有开展任何活动。所写内容也是东拼西凑, 缺乏实际内容。还有的领导认为项目施工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 无法抽出时间开展QC活动。对此, 一个单位要想真正开展QC活动, 首先领导必须提高认识、端正态度, 并对QC小组建立激励机制, 对优秀的QC成果要表彰奖励, 鞭策先进, 激励后进, 从而引导QC活动的健康有序发展。

4.2 人员培养

凡参加QC小组的成员, 对QC活动内容都不是先天就会、一看就熟的, 更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一个称职的QC小组成员, 应该是从多个QC课题中锻炼出来的。所以, 一个合格的QC成员, 有一个长期的培养教育过程。要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 强化他们的现代建筑理念, 提高其攻关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 使其真正成为QC小组的骨干力量。同时, 对QC小组的每个成员, 都要制定中长期的培养计划, 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现场观摩、案例分析等方法, 让他们弄清QC程序、明确课题意义、清楚活动计划, 自觉投身到QC小组的各项活动中来。

4.3 管理到位

QC小组活动是一项集体活动, 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单独完成QC课题的全部内容。必须提倡全员参与, 相互配合, 协同作战。项目部的领导要从人、财、物等方面大力支持, 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服务;QC小组的领导要明确分工, 责任到人, 计划落实;各职能部门的领导要密切配合, 齐抓共管, 对QC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困难, 要及时帮助解决。对员工的加班加点, 除精神鼓励外, 还要适当考虑物质鼓励, 让他们热情不减、斗志不退。

4.4 选题准确

QC小组选择课题, 要突出一个“小”字, 一般要选工作中遇到的急需解决的难题。因此, 选题要有针对性, 注重“小、实、新、活”, 避免“假、大、空、虚”的内容。选题的理由必须充分、明了、实事求是, 不能含糊不清, 缺乏依据, 力求真实、务实、扎实, 符合客观实际, 最好多用图表或模型说话。

4.5 撰写缜密

QC小组任务完成后, 标志着一个课题的结束, 接下来要做的工作, 就是把课题内容编撰写出来, 变成具体的成果, 参加QC成果发布会。一个成功的、高质量的课题, 如果在撰写中不能如实反映情况, 那么这个课题再好、再优秀, 也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更无法获得有关奖励。所以, 参加课题撰写的人员, 不仅要自始至终地参加QC小组的各项活动, 熟悉所有情况, 还要有一定的文字能力、数据统计能力和图表制作能力。在撰写时, 要步骤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文字简练、图表醒目、数据准确。只有这样, 所撰写出来的成果报告, 才会有较强的逻辑性、有较高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一环扣一环地把整个活动过程交待清楚, 让人感到顺理成章, 真实可信, 从而赢得评委的肯定、观众的称赞、上级部门的好评, 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摘要:QC小组活动是当前建筑业的热点话题, 要有序开展好这项工作, 就必须遵守规则, 真抓实干, 扎扎实实地做出成绩。文章从QC小组建立的基本要求、必备条件、活动程序及应当注意的问题, 对建筑施工中QC小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QC小组,QC活动,QC成果,建筑施工

参考文献

[1]邢文英.QC小组基础教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0.

[2]吴之乃.建筑企业QC小组活动基础教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3]张红芹.关于如何在施工现场开展QC小组活动的探讨[J].山西建筑, 2011, 37 (6) :238-240.

[4]陈绎.推进QC小组活动的有效做法[J].上海管理, 2012, (7) :28-29.

施工小组 篇2

施工技术部先进小组由周勇、费青、李文宇、马焱、杜永卓、王凯、沈臣臣、夏东旭、黄学昌组成。周勇担任先进小组组长,小组成员平均年龄30岁,组员在组长周勇的带领下,积极奋斗在一线各个部位。

组长周勇,负责制定施工月进度计划,落实月计划的生产进度,主持每月的生产计划会议及生产安全协调会议,全面组织实施,并根据工程进度情况调整资源配置,确保各阶段及整体工期目标的实现,使施工技术部先进小组充满活力积极投身于项目建设中。费青负责施工管理、安全、质量、环境保护等工作,并协调各工区、施工队交叉施工中工序的衔接与工作配合,使各个部位工程进度有序的进行。李文宇分管8#公路便道及支洞、2#公路,8#公路便道完成600m,支洞完成134m,2#公路完成钻爆开挖2.3Km。马焱分管进场公路,进场公路完成路基土石方开挖14.65万m³,路基填筑完成3.9万m³,路堑挡土墙完成1347m³,涵洞完成8座。杜永卓分管3#公路1#隧道进口段及302#支洞,3#公路1#隧道进口段完成洞挖265m,302#支洞完成洞挖242m,并完成主洞开挖23m。王凯分管3#公路2#隧道出口、左岸导流洞1#施工支洞、1#公路、306#支洞、6#临时桥,3#公路2#隧道出口完成洞挖195.5m,左岸导流洞1#施工支洞完成洞挖68.5m,1#公路完成路基开挖3万m³,306#支洞完成洞挖18m,6#临时桥完成桥台基础开挖。沈臣臣分管3#公路2#隧道进口段,完成洞挖360m,黄学昌分管4#临时桥,完成左岸桥台基础开挖浇筑及锚索孔钻孔,右岸桥台基础开挖及浇筑。夏东旭分管技术工作,负责各项技术方案的编写,并向各施工协作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工作。

先进小组成员在施工局领导正确的领导下,在艰苦的环境中以高度的热情、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及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类任务,确保本部门正常运转做出了自己努力。在施工局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今后的日子里,小组成员还将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向前,为叶巴滩施工局做出更多贡献。

中国葛洲坝集团三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叶巴滩施工局施工技术部先进小组

施工小组 篇3

某工程位于兰州市城关区静安门, 为高层商住综合楼, 地下2层、地上32层, 地上1~2层为商业用房, 3~32层为住宅, 建筑物总高度106.65m, 总建筑面积57300m2。筏板基础, 框架-剪力墙结构,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抗震等级一级。该工程1~9层墙、柱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50, 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40, 10~32层墙、柱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45, 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40, 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工程于2004年2月开工, 2006年12月竣工。

2 选题理由及现状分析

该工程竖向构件墙、柱强度等级1~9层为C50, 10~32层为C45, 水平构件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2~32层为C40。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直接影响着主体结构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 是框架结构的关键部位。为了解决梁板一次性平面浇筑造成核心区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设计值这一弊病, 保证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并针对工程特点, 质量目标, 工期要求等成立了QC攻关小组。

小组对以往框架节点核心区混凝土中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调查分析, 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汇总整理、做出了调查, 见表1。

1) 传统的施工方法是将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到与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 造成了大量的混凝土原材料浪费, 加大了施工成本。

2) 竖向构件与水平构件分次支模、分次浇筑, 造成梁、柱节点混凝土观感质量控制难度大, 节点施工缝处质量缺陷较多。

从图1反映出, 212个不合格点的主要因素是外形缺陷、连接部位缺陷、夹渣三项, 如果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了这三个问题, 不合格率就可以减小82.54%, 由此可见, 节点混凝土外形缺陷, 连接部位缺陷、夹渣三项问题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3 目标设定

经QC小组讨论, 设定本次活动目标确定为:有效地控制梁柱节点模板、混凝土施工质量, 确保节点模板配模合理, 尺寸准确;支撑系统牢固、可靠、稳定, 节点混凝土成型表观效果良好。

可行性分析:

1) 框架节点核心区混凝土施工为关键环节, 集团及工程公司两级领导班子非常重视, 并在人员、资金、材料设备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建设、监理积极配合。

2) QC小组成员由工程公司抽调技术能力强, 综合管理水平高, 经验丰富的业务技术骨干组成, 并由集团总工担任技术顾问, 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从而充实了攻关小组的技术力量, 进一步提高了攻关能力。

3) 通过施工方案的精心策划与系统评审, 施工过程中的科学组织与严密管理以及质量保证措施的有效落实, 从而为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 在集团技术质量部门的精心指导下, QC全体成员集思广益, 多措并举, 强化了现场交底及过程控制, 同时在参建各方的大力支持下, 完成目标及目标值是客观可行的。

4 原因分析

经过QC小组全面分析讨论, 做出如下因果图, 如图2所示。

5 要因确认

针对框架节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困难, 经过认真分析, 从11条末端原因中确定出4条要因, 见表2。

(1) 振捣不实、钢筋密集; (2) 钢丝阻隔网设置难度大; (3) 支撑设置不牢靠, 模板变形; (4) 配模尺寸不准。

6 制定对策

针对上述分析出的4条要因, 我们展开活动, 对

每条原因逐一进行研究, 并确定目标、制定对策、采取措施, 责任到人, 见表3。

7 实施对策

1) 施工前, 组织参与施工人员认真学习有关国家规范、工艺标准, 对操作者进行详细的现场技术交底, 施工中严格执行工艺操作流程和安全技术规程, 坚持规章制度。实施“三制两检一控制” (即三检制, 样板制, 挂牌制, 隐检, 工序控制) , 确保了工程质量。

2) 梁板柱采取一次支模, 整体浇筑施工工艺, 提高了梁柱节点的表观效果。核心区强度结合部位采用钢丝阻隔网, 阻滞混凝土形成45°间歇面, 既不出现施工缝, 又保证了核心区混凝土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

3) 混凝土浇筑时, 派有经验的振捣手负责振捣施工, 项目部及施工班组专人轮流旁站, 每一次浇筑振捣过程, 采取内外振捣相结合, 捶击听声辨别等方法, 保证了混凝土施工质量, 杜绝了质量外观缺陷。

8 实施效果

1) 经过小组的共同努力, 该工程节点核心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到位, 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节点混凝土成型尺寸准确, 外光内实, 达到了活动的目标和目标值。

2) 经济效益:节约主体工期20d, 降低材料设备租赁费9.2万元, 既加快了施工进度, 又保证了工程质量。

3)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此次攻关活动, 探索出了一套完整的施工工艺, 总结出许多操作性强的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法, 解决了核心区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施工难题, 保证了梁柱节点混凝土施工质量, 杜绝了质量外观缺陷, 为今后的施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提供了技术范例, 并受到参建单位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

9 总结

经过小组2年时间的应用与总结, 其成果《框架节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施工技术》获2008年甘肃省建设科技进步三等奖, 《框架节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施工工法》被评为2006年度甘肃工程建设省级工法。本QC小组被评为“2008年全国工程建设优秀QC小组”。

参考文献

[1]中国质量协会.QC小组活动指南[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5.

[2]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施工小组 篇4

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重庆市渝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侯文川

试论QC小组活动在施工项目

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我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已有31年之久,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对建筑施工企业提高工程质量,参与市场竞争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QC小组活动是群众参加企业质量管理的新发展,是解决施工质量问题,提高施工企业素质的一种好形式,是施工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解决施工现场实际质量问题,改善和提高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的有效活动,至今,仍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取代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作为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方法。

一、施工项目管理QC小组活动的开展

1、QC小组活动开展目的

QC小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开展QC小组活动的目的,就是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为目的,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知识,通过自身的专业技能去解决工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因为工程质量好坏,在既定的技术条件下,归根到底决定于操作过程,决定于直接操作工人。施工项目QC小组的建立,应吸取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参加质量管理,就是强调人的因素来保证施工质量,用施工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组织QC小组活动就是发挥操作工人的聪明才智,结合运用质量管理科学方法,掌握自己操作岗位上的质量规律,并结合日常的技术管理工作,提出有效管理措施和改进工艺。QC小组活动应该紧紧围绕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通过改进质量管理,以达到预防和持续改进的目的。其基本任务就是 1

解决现场出现的各种质量(包括施工过程质量、成本、文明施工、工期)问题。自觉地开展有关质量的管理和改进活动。

2、QC小组活动内容

⑴做好日常的检查(三检制)测定和管理图表的原始记录; ⑵选择质量活动课题,制定措施及实施计划; 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质量分析活动,提出实施意见; ⑷开展技术业务学习;

⑸参加有关组织的QC成果发表会。进行质量课题活动的顺序: ⑴选定课题的理由; ⑵掌握现状,收集整理数据; ⑶分析问题的原因;

⑷找出诸因素中哪些因素影响最大; ⑸制订对策表;

⑹根据对策表进行现场实施; ⑺与目标进行比较、检查实施结果; ⑻防止问题再发生的措施。

3、QC小组的活动程序

QC小组的活动程序为PDCA循环,就是严格按照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开展活动。为实现各项目标开展各种层面的P(计划)、D(执行)、C(检查)、A(处理)循环,而每一循环均使质量水平提高一步。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PDCA循环,它是“交叉前进、立体上升”的循环。因而在施工过程中,除各工种为完成某个分项工程或某道工序需做若干个 2

小循环之外,还要注意各分部分项工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即各工种工序不但要有自己的“步步登高”的多次循环,对单位工程而言,各分部工程之间,又必须要形成一个“节节上升”的整体循环,完成总体形象。实践证明严格按照PDCA工作方法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关键抓得住,原因易查清,措施落得实,成果能巩固,工作有条理,施工质量会得到提高。

QC小组在活动中应注意广泛的群众性和民主性,要通过集体活动,依靠大家想办法出主意,充分发挥小组的群体优势。

二、QC小组活动在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中的效果

近年来,我公司非常重视QC小组活动在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由于QC小组活动的开展,广大员工积极参与QC小组活动,员工的质量意识不断增强,同时通过QC小组活动,对一些施工工序、施工技术措施进行了改进。我公司施工项目部QC小组多次获得市级、区级先进质量管理小组、质量信得过班组称号,QC小组成果多次获奖,为企业在建筑市场上树立了信誉。

如我公司建造的中渝·滨江一号工程,由于天气和材料原因,填充墙砌体开裂现象严重,业主要求为“精品工程”,为达到其目的,项目成立了QC小组,进行技术攻关。通过QC活动的开展,针对填充墙砌体开裂现象,研究解决对策,制定措施及实施计划,最后使填充墙砌体的施工过程操作准确,控制了填充墙砌体开裂现象。并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相应的操作标准。QC活动的开展也增加了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改进意识,企业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该工程在2011年获得了区、市优质工程称号。

大量的实践证明,QC小组活动带有一套严密的组织管理制度和完整的科学管理方法,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能把管理技术和专业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不但能取得技术效果,而且能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提高了员工的质量管理水平和技术素质。

三、QC小组活动与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融合,是提升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

推行应与全面质量管理有效融合,才能使QC小组活动能广泛、深入地发展,QC小组活动要坚持“小、实、活、新”的原则,结合运用数理统计工具。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开展QC小组活动,必须结合贯彻ISO9001标准,使小组成员充分领会ISO9001标准中8.4数据分析的应用这个要素,运用统计方法对QC活动中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发现各种活动所呈现的反复性,并从中提示出规律的东西,作为判断、决策和解决质量问题的依据,从而预测和控制施工质量。

施工小组 篇5

1 目标分析

(1) 根据公司策划确定明确的质量目标。公司对该项目部的质量要求很高, 除需满足规范要求外, 公司内定填充样一次合格率95%以上。公司提供材料、机械、技术、资金及人员支持, 由公司组建成橘园洲AB地块A1#~A5#施工项目部填充墙现场型QC小组, 提高框架间填充墙砌体、垂直度、质量, 主要通病问题是填充墙不对齐, 给装饰装修带来施工难度。确定质量目标 (见表1)

(2) 确定质量目标。根据施工质量验评标准GB50203-2002, 结合本特点, 制定砖墙砌体质量标准关键部位控制表1。

2 PDCA循环

2.1 第一轮PDCA循环

2.1.1 P1计划阶段

(1) P1-1现状调查:QC小组为了改进填充墙的平整度、塞缝不饱满和窗口偏移以及轴线偏移, 具体调查结果表2。

为了提高填充墙的施工合格率, 确定达到质量要求时, QC小组对乙方施工的A1#~A5#楼中出现的五项质量问题进行调查。结果如表2。

用排列图 (帕累托图) 找出该质量问题趋势 (见图1) 。图注:A区为主要因素-主要在第一循环中需解决的问题;B区为次要因素;C区为一般影响因素。

结论:由图1得知影响填充墙一次合格率低的关键因素是表面平整度, 塞缝不饱满。

(2) P1-2原因分析:通过调查分析, QC小组于2010年12月12日开会进行分析讨论, 认为墙体工程中表面平整度及塞缝不饱满, 正是影响墙体质量的主要因素, 须重点解决的问题, QC小组进行认真讨论, 通过对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进行分析, 找到了影响墙面表面平整度及垂直度控制不好的末端原因, 根据总结、评价后以下几点原因为主要原因: (1) 操作人员技术水平较低; (2) 砌筑施工工艺不合理; (3) 控制线不平直; (4) 采用工具不平直; (5) 塞尺刚度不够; (6) 基层面层未清理干净。

(3) P1-3制定对策:针对以上六个主要原因, 经过QC小组全体成员的认真讨论和研究, 征求公司内部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意见, 并一起制定了相应措施, 如表3。轴线偏移等问题, 在开展第二轮QC小组活动, 对以上质量进行详细检测, 具体检测结果如表4。根据调查结果统计表, 作影响因素排列图 (见图3) 。

2.1.2 D1实施阶段

实施一:项目经理部首先根据原指定的施工段, 采用“样板墙”标化施工的方法进行施工。

实施二:班组长对泥水班组进行技术培训, 学习制作和安装操作规程进行技术交底, 做到事先有样板, 事中有检查。

实施三:改进砖墙砌体原有的操作工艺, 此项工作项目经理负责指导和检查。

实施四:改进施工工具, 做到合格、合理, 此项由项目经理和班组长一起负责。

2.1.3 C1检查阶段

3#楼十层"样板墙"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施工, 于2010年12月12日基本完成。QC小组于2010年12月14日下午对样板墙进行检测, 以检测发现操作工作基本上掌握了以上施工要点, 基本消除了平整度差及塞缝不饱满等现象。

2.1.4 A1巩固处理

QC小组通过第一轮循环, 在框架间填充墙平整度差和塞缝不饱满的质量通病, 从检查结果看, 外观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塞缝饱满度也明显提高, 对于垂直度, 外墙上下窗口偏移等都得到明显的改善 (见图2) 。

(2) P2-2原因分析:通过调查分析, 找出了目前梁下斜砌

2.2 第二轮PDCA循环

2.2.1 P2计划阶段

(1) P2-1现状调查:QC小组针对第一轮循环后发现依然有梁下斜砌不饱满、外墙窗口上下偏移和垂直度 (小于3m) 、和垂直度的主要原因: (1) 皮数杆没控制好; (2) 梁底斜砌没按要求7日后砌筑; (3) 垂直度控制不符。

(3) P2-3制定对策:针对以上三个原因, 制定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如表5。

2.2.2 D2实施阶段

实施一:由项目部经理负责每木工班组选派一名自检员, 进一步提高质量意识和健全质量与奖罚挂钩, 做到每一周评比一次。

实施二: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负责即皮数杆、垂直度和梁底斜砌等检查。

2.2.3 C2检查阶段

通过QC小组第二次循环后, 施工现场的墙体质量通病基本得到了解决, 墙面外观质量得到了大大提高, 确保了主体结构关键部位的质量。

3 总结打算

QC小组活动解决了框架间填充墙砌筑过程中的部分质量通病。但在整个工程结构, 乃至单项工程施工, 仅是很小的一部分。为此, 我们将针对施工中的其他的施工质量通病进行跟踪, 充分运用QC小组活动来带动整体工程项目施工质量。

通过开展针对框架间填充墙工艺改进的QC小组活动, 墙体砌筑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为此, 我们QC小组建议进行了认真的总结, 公司也将此方法转化为企业的作业指导书, 在今后公司所在的其他工地中推广应用, 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

通过对墙体实测, 主要问题得到了控制, 具体如表6:

以上实测情况表明, 框架间填充样实测合格率达96.3%【 (330-318) ÷330=96.3%】, 质量比以前大大提高, 特别是填充墙的平整度、塞缝不饱满和窗口偏移以及轴线偏移等项目合格率有明显提高, 达到了公司控制框架间填充墙质量预期目标 (95%) 。

摘要:本文通过参与橘园洲AB地块A1#~A5#施工项目管理实例, 阐述该工程框架间填充墙的施工, 通过企业推广QC小组活动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卓有成效。

关键词:填充墙,QC小组,施工管理,PDCA循环

参考文献

变“小组合桌”为“小组合作” 篇6

在建立合作小组时不能只是单纯地让前后排同学的桌子拼凑在一起, 进行讨论, 而是应考虑到“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 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改变平时的座位, 把全班学生按知识水平、能力、性格由强到弱1、2、3、4编号, 每组的学生都是1、2、3、4排号。这样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取长补短, 有利于全班各小组之间开展公平竞争。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按自己的意愿自己组合, 使各组之间由于信任感而畅所欲言。这样的“小组合桌”也许能收到合作的效果。

2. 明确分工, 角色轮换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 小组一定要有明确的分工, 确定每个人在组内的角色和职责, 如组长、观察记录员、材料员、汇报员、协助员等。小组长的职责:主持制定活动计划, 组织、分配、协调小组活动;观察记录员的职责:负责把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实验产生的各种数据以及小组得出的结论记录下来;材料员的职责:按照要求领取和收回实验材料, 保管实验仪器;汇报员的职责:汇报探究过程中的发现及得出的结论;协助员的职责:明确注意事项, 督促各成员的操作情况, 并根据实际需要帮助小组中需要帮助的成员。

3. 有效引导, 有效开展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 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 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 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 教师不应“袖手旁观”, 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 在组间巡视, 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 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 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 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 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4. 积极评价, 优化竞争

上一篇:健康营销下一篇:考核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