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模式

2024-07-09

小组模式(精选11篇)

小组模式 篇1

谈及当下的初中教育教学, 课改应该是一个绕不开的热门话题。从洋思中学到杜郎口中学, 从昌乐二中到许市中学, 这一所所学校已将课改打造成自己的名片, 而在这些名片中, 似乎又有着一个共同的头衔——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湖南省郴州市九中 (以下简称“我校”) 自2010年起先后到这几所名校去考察学习, 回来经过集体研讨后决定, 从2012年开始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试点教学实验。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摸索, 我们也开始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依据

在一些成功的教育教学模式的背后往往都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

1. 合作教育思潮中的各种教育理论

两千多年前, 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学记》有言:“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可见, 自古以来, 人们便倡导合作学习。

18世纪初, 西方有人提及合作学习。

20世纪50年代, 美国正式开始研究之。

20世纪70年代初一直到80年代中期, 还是在美国, 随着以罗杰斯人际关系理论为代表的美国各种合作学习理论的提出,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而兴起并取得实质性进展。

进入20世纪80年代, 前苏联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的“合作教育学”理论的推出, 受到西方国家的广泛重视与研究, 从而形成了各种合作学习模式, 也标志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最终形成。

在我国, 一些高校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介绍各种西方合作学习理论, 部分高校教研机构也率先进行了尝试性实验。著名的有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协同教学实验”, 山东省教育部科学研究所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等。

可以说, 正是各种合作教育思潮的风起云涌, 才最终催生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而当下国内一些名校在课改中如火如荼地开展这一学习模式, 最初又直接受益于国内高校教研机构的各种合作学习实验。

2. 全球化背景下课程改革的大势所趋

进入21世纪, “知识经济”已成长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 作为它向教育领域渗透的结果, 全球范围内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亦蓬勃兴起。美国制定了新的全国性课程标准以保证基础教育的质量, 英国推出“国家基础学力战略”, 法国提出了“知识和能力的共同基石”作为基础教育的理想……尽管各国的具体举措不同, 然而其体现出来的基本理念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并可概括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改变了过去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方式, 将教学转化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交往, 相互沟通, 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个性生成和目标达成, 有助于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3. 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011年, 教育部出版了义务教育各种课程标准, 其中的“课程基本理念”有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程要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出现, 也可谓是应运而生。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主要包括分组、实施、总结三阶段。

1. 分组

小组的合理划分是开展好这一学习模式的前提。

分组工作通常由班主任负责实施。分组的依据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兴趣爱好、性别搭配、思维活跃程度等, 分组的原则是优中差均衡搭配。小组内成员还需依能力特点推举出组长、记录员、发言员等。组长负责全组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记录员负责本组学习过程与观点的记录, 发言员负责本组观点的公开宣传与汇报。当然, 也可本着锻炼小组成员的目的, 对成员的分工实行轮换制度。小组人数以6人或8人为宜。班主任在编排座位时可将同组成员编在一起, 以便于同组成员开展合作讨论学习。

2. 实施

此阶段又可具体分为明示目标、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三环节。

(1) 明示目标。教师一旦准备在课堂上开展这一学习模式, 则一定要向各小组明确出示具体的学习目标与任务, 以及完成学习任务的规定时间。学习任务的设置很讲究, 往往是具有开放性, 难易度合适, 具有探究与讨论的价值等。教师还要适时地激发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 并给予必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帮助。

(2)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是开展这一学习模式的关键环节。各小组在明确学习目标之后, 教师应立即组织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合作探究。此环节中, 各小组成员应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示, 以达成合作, 提升学习成效。此环节的通行做法是:各小组先由一人在组内汇报对学习任务的自学或独立思考的情况, 其他成员先倾听, 然后加上自己的补充与不同见解。最后, 全组成员共同讨论各自遇到的问题, 对达成共识和仍然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进行归纳、记录、整理, 以便发言及交给其他小组或老师解决之用。

(3) 展示交流。此环节主要由各小组的发言员承担。发言员先向全班阐述本组的学习观点, 再提出未解决的疑难问题, 其他小组可对该组观点进行补充或指正, 然后尝试解答疑难问题, 解决不了的, 再汇总交给老师解答。

3. 总结

教师要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开展情况所反馈的信息进行评价与总结。这种总结既有当堂课中学生与各小组对这一学习模式开展的优劣所在的即时总结, 也应有一定时间段内班级对这一学习模式运用的整体表现情况的总结。

总结的依据可来源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效果、师生谈话的结果等, 总结的对象当然主要是成功的经验与不足的教训。同时也可让各小组的学生自己进行总结。教师有了总结, 才能对各小组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使学生少走弯路;学生有了总结, 才能在本小组推行有成效性的改进措施, 使自己多走捷径;师生共同总结, 齐抓共管, 班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并达成预期成效。

从我校开展这一模式的试点实验班级来看, 及时的总结的确有助于不断完善之。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结合我校各班推行这一学习模式以来的各种情况来看, 有以下问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重视。

1. 独木难支

从学校层面来看, 个别班级推行这一教学模式必然会遇见或这或那的困难与阻力, 如老师的配备、制度的制定等都不是一个独立行为, 需要以学校为单位, 整体开展, 才能营造氛围, 减轻老师的工作量, 形成学校特色, 小组合作学习之路才能越走越远, 越走越广。

2. 重形不重神

从教师层面来看, 有的老师只是将班上同学简单地分为几组, 然后布置几个问题让其讨论。至于问题的讨论价值大小、讨论时间长短、小组合作学习所遇到的难题等可能出现的诸多问题则关注不够, 这样一来易造成学习停留在表面, 实际上却没有收到应有的学习效果。

3. 良莠不齐

从学生层面来看, 有的小组讨论热烈, 富有成效, 有的小组各自作战, 一盘散沙;有的分工有序, 有的凌乱不堪;有的全情投入, 有的心不在焉等。这时教师应从问题难易程度、兴趣点的激发 (如可引入竞争机制) 、小组成员组合情况等方面去反思去解决。

总之, 在一所学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推行之初, 肯定会遇到或这或那的问题, 教师们应有足够的耐心, 科学严谨地备教材、备学生, 及时发现问题, 善于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不断总结经验, 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逐步完善, 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使我们在课改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有效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篇2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合作学习 有效途径 教学功效 学习策略

现代教育的理念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而未来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社会分工会越来越细,讲究人与人、行业与行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协作发展。近几年来“地球村”的说法,也正体现了这一社会发展趋势。因此,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

一、提高对合作学习的认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实践、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活动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有效的学习活动一方面让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时间大幅缩减,从而能腾出工夫来巡视督导学生学习,便利地防止了学生课堂上溜号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分小组后,每个同学都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自然对知识的获得产生浓厚的兴趣。当然,这不是鼓励教师放弃对丰富知识和活泼教学形式的追求,而是为学生创设一个尽量多参与主动探索学习的平台。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合作学习把生生互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互动方式来加以科学利用,充分开发和利用了教学中的人力资源,为现代教学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推动积极探究的行为,将表现欲转化为求知欲。把教学建立在更加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这对于教师正确地认识教学的本质,减轻师生的负性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增进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合作学习的策略

1.科学分组,合理地确定小组目标。实践证明,小组如何设置对合作学习的效果有很大影响。分组方法和依据要灵活多变。考虑到每组中学生能力的差异,可以采用能力混合分组法和能力一致分组法;考虑到学生兴趣的差异,可以根据类似或一致的兴趣进行分组。此外,合作学习要想取得成功,还必须有共同的小组目标,而且这个目标应不仅要求这个小组能完成某个任务,还要求全体小组成员能有共同的进步,从而使小组成员不仅自己努力学好课堂上教师教给的内容,还要尽力帮助其他小组成员搞好学习。

2.发挥教师的指导和监控作用。学习小组在共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从各个视角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就是一个有着共同学习目标的团队走进一个语文大课堂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小组各位成员运用查阅图书,借助影视、广播、网络等手段,搜集整理学习资料,再将其综合运用来解决学习问题,既使问题解决得圆满,又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范围,推进了学习的广度。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给学生以适时的引导。在合作学习的尾声阶段,要汇报学习的成果,即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在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要始终处于监察和参与及指导的状态,不能使学生的合作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的形势。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监控学生的合作学习。

3.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指导方法。合作技巧的指导,主要是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学习任务、如何分配学习角色,指导小组成员如何向同伴提问、如何辅导同伴,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学会共同讨论、学会相互交流,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如何归纳小组成员的观点。当合作学习小组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适时地点拨、引导,提供必要的帮助。教师的监控主要体现在:纠正学生偏离主题的讨论,避免学生的合作学习步入误区,防止学生的讨论和交流出现冷场的局面,防止某些学生过度依赖同伴的帮助,根据学生学习的状况合理调节合作学习的时间。

4.引进竞争机制,注重小组评价。组织结构完善后,提出相应要求,每月评选出最佳合作小组和最佳辅导员。教师在小组合作教学中应更注重使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与传统教学相比,小组合作教学不仅要评价教学效果,更注重对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对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人文精神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小组行为,更注重对学生个体行为的评价。使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才能让小组合作教学走向成功。

小组模式 篇3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探讨和界定。Khan认为翻转即翻转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在课外完成而指导(或作业)在课上完成。Bill Tucker认为翻转课堂的核心思想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课前通过教师制作的视频和互动类课程,使以往在课堂中进行的教学转换成成课前在家中学习,课堂时间变成了学生解决问题、提出概念,参与其中的合作学习。作为翻转课堂的推崇者,Jonathan Bergmann和Aaron Sams对其基本特点进行了概括:首先,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和个性化沟通。其次,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此外,老师不是讲台上的“智者”,而是学生身边的“指导者”。最后,直接教学与建构主义学习相融合。

近些年由于受高校扩招的影响,大多数院校的大学英语课堂很难达到一个自然班单独授课,多为两个合班乃至三个合班七八十人的大课堂。英语学科的独特性,需要师生间有效的互动,才能保证知识的有效输入。然而一个老师面对如此庞大的合班课堂,很难做到在一堂课对每名同学的互动和监控。“讲座式”的课堂环境下不仅教师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能清楚的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而基于小组协作模式下的翻转课堂模式,学生在课前借助视频等一些学习资料,进行英语基本知识的学习,而课堂上为学生与学生交流、学生与老师交流并解决问题的场所。从而使学生利用有效时间获得好的学习效果。对于英语学习来说,学习资源并不能局限于教材、习题和课堂上老师讲授的内容,互联网中有很多优秀的教育资源,在老师的引导作用下,学生加以利用并解决学习英语上的问题和困惑。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小组协作模式的辅助

小组协作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总称。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则是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小组充当组织单位,学生在这里通过同伴之间的互助合作和交流展开学习,同样在整个过程中也有个人的研究学习时间。小组协作的学习模式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既包括在课前完成教师的布置的任务中,也体现在课堂模式中。学生运用小组协作的方式,在课前通过视频学习、课本学习、课前任务等方式习得知识,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展示的形式进行交流。交流展示是整个课堂的主旋律之一。学生通过观摩他人展示也能学习并体会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在老师适当引导和布置的课前任务中汲取英语知识,打破教师一言堂的常规课程模式,促进课堂学习的效率。

三、课堂教学的设计

1. 课前资源。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设计出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的课前资源。最初的翻转课堂教学资源只局限于小段视频。这里所需要的是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包括:视频、音频、文本以及课件等形式。教师所提供的资源要有针对性,最好不是课本自带或网络统一的课件形式。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水平,制作出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视频或音频,能够突出重点、难点的讲解。在各种教学资源中标注难度和重点度,适应各个基础层次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 课下小组协作式学习。

课堂下,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材料,进行课前课后的自主学习是关键的部分,也是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吸收知识的关键。一些学生不免会对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不好把握,所以老师应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基础,给出分组规则,使全班学生按照规则自行分组。一方面达到各小组的实力的均衡,也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性,有利于发挥小组协作的作用。教师会在课前给出充分的准备时间,分配给每个小组一定的任务,这些任务会在课堂上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

3. 课堂展示交流。

翻转课堂最为颠覆传统课堂的部分就是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主导整个课堂,掌控课堂的流程。课堂上,师生交流互动占据大部分时间。这其中包括着各种形式的互动,比如:生生互动、师生一对一互动、教师生一对多互动、小组指导、集体讨论等。教师可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设置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点有针对性的吸收,教师也可以通过互动交流及时反馈到学生对知识掌握了解的情况。

四、小结

翻转课堂做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极大的顺应了当前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并能促进教学中遇到的各种瓶颈,作为一线教师应当认真反思琢磨,整合出一套适应自己学生的一套全新教学模式。

摘要:现代网络技术不断的发展、互联网和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对教育领域也带来了一股新的模式——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以独特的方式对于冲击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学生小组协作模式,对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模式进行设计,并初步应用于课堂教学。

关键词: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小组协作

参考文献

[1]Jonathan Bergmann,Aaron Sams.Before you flip,consider this[J].Phi Delta Kappan,2012(2):25.

[2]Jonathan Bergmann,Aaron Sams.Excerpt:How to implement the“flipped classroom”[J].e School News,2012(6):26.

[3]崔艳辉,王轶.翻转课堂及其在人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篇4

一、教师遵循的六项基本策略

1、先学后讲

2、三讲三不讲

3、强化小组建设

4、强化学习习惯的培养

5、及时反馈矫正

6、加强学生活动案的编写

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阶段

主要内容包括:

1、明确自主学习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学习什么。

2、指导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明确用哪些方法学习。

3、提出自主学习的要求。告诉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学习的目标及检测学习效果的形式。

教师设计学生学习活动案,学生参照学习活动案认真读书,完成有关内容。学生根据学习活动案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当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学生要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形成初步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提交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打下基础。教师要明确,没有学生自主学习,就没有合作学习,更没有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确保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独立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阶段

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合作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学习小组也可根据学生学习活动案上教师预设的问题讨论解决,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组内交流展示。注重学社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培养,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有效的探究能力。

第三环节:展示反馈阶段

每个小组把自己组的研究意见在全班进行交流展示,交流过程中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第四环节:拓展提升阶段

在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的收获,汇报学习成果,教师在充分参与学生的研讨、展示、评价过程中,对暴露出的问题要进行适时的指导。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从思路、过程、规律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第五环节:归纳总结阶段

这一环节,是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要突出“弱势群体”,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进一步检查学生掌握情况,能否达到三维目标。采用教师提前设计的课内题目进行,既是对本节课一次系统总结,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后的一个把握,以便及时补充反馈。第六环节:小组评价阶段

班级小组合作管理模式探讨 篇5

一、科学划分学习小组

(一)在全班招募组长、组长竞争上岗

条件:

1.组长要有较强的责任心;

2.组长成绩比较优秀;

3.组长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4.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二)对号入座

根据学生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发展潜力、综合表现将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并分编代号,如1号为学优生,(组长)2、3号中等生,4号为后进生。让学生按4人一组,每组中必有1、2、3、4号学生来自由组合,组成合作小组。组内座位编排每一个单独的四人小组按顺时针分别是2、3、1、4。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互促实现整体共同进步,也就是说,组内各方面管理的重难点都落在三、四号身上,所以,不妨用上面这种座位方式让一、二号对三、四号形成“包围”之势,从各方面对三、四号组员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分工到位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小组成员内部分工明确,组长根据组员的特点责任到人,把班级日常工作细化到小组工作中。如:可以分学习、卫生、纪律、等,由组长自由安排谁负责哪一块,一旦某方面出现问题,找负责那一方面的组员即可。这样做,既可以减轻班干部、组长的工作负担,树立班干部、组长威信,又有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小组整体意识。

(四)班级五维管理:教师——班长——班干部——组长——组员

由班长定期召开各组组长参加的交流培训会,在会上把各组近段时间出现的各方面问题拿出来讨论、分析并尝试解决。通过这种活动逐步培养班长、组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组长意识到自己的职责所在。

二、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

(一)组内自评

具体做法:每个学生准备自我评价记录本,学生每节课根据自己的表现给予评分,如果有小组学习的安排,除了自评分还有本节课中小组其他成员给予的评分及小组长给予的评分,每天学校的点评后有组长组织组内成员首先对自己一天的评分进行综合,根据综合得分在小组中陈述自己得分的理由,哪些方面做得好需进一步发扬,哪些地方做得不够需马上改进,然会组内其他成员根据其陈述相互核实,最后教师给予总评,给出鼓励性评语幷将情况向家长汇报,每一位学生定期给组内对应的学生家长打电话汇报该生在校情况(如1号组员—2号组员家长;2号组员—3号组员家长;3号组员—4号组员家长;4号组员—1号组员家长)联系家长一并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这样做不仅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而且通过“自评—小组评—教师评,能够清楚地记录学生每节课的学习状态,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和不足,看到自己在小组中的地位更客观地认识自己,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二)小组活动的考核方法

小组考核是为了促进开展活动,使每个组员都有小组意识、为组争光的使命感。考核方法有:

1.只要有个人成绩的项目,都计小组成绩。

2.小组成绩:可取小组的平均值,也可抽查同层次组员评定成绩,或提问哪个学生得到的成绩就为哪个组的成绩。

3.个人的综合成绩由个人成绩和小组成绩两部分组成。

4.小组成绩由别的小组组长负责登记,个人成绩由教师登记,综合成绩由学生代表统计。为了小组竞争公平、公正、彼此监督,组间互动均采用1-2,2-3,3-4,4-5,5-6,6-7,7-8,8-9,9-10,10-11,11-12,12-1的循环链条式进行(假定全班共12个组)。

(三)评比

每节课对各小组进行评比,具体有下列做法。

1.课堂表现:各小组课堂交流情况、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和实效性,以及课堂提问、质疑、答辩和课堂讨论展示参与的积极性,由任课教师根据课堂表现,随时在黑板两侧加减分。上课时能积极回答问题、参与活动者得5分。组员能够在组长的安排协调下积极配合活动者得5分。展示时,能积极展示者得2分。能及时补充纠正者得2分;讲评时,根据优劣得2—5分。点评时,能提出一些自己的困惑或见解者每一次得2分。课堂受到表扬的小组加4分。受到批评的小组减4分。

2.分层设问:根据题目的难易,设定一号、二号、三号、四号题,供相应层次的学生进行抢答。

3.分层评分:一号10分、二号20分、三号30分、四号40分,鼓励四号组员多答。

4.抽签必答:答对给分,答错一律扣5分。

根据每节课小组得分情况1-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 10-11 11-12 12-1组长课后把本节得分情况写在黑板后面的pk墙上。

(四)作业处理

1.自查:上交的作业必须是学生自己已经完成并且更正好的作业才算合格。重视学生的即时反思,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互查:组长对组员之间互查,了解作业完成情况,能回答本组作业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醒和互助。

3.他查:组内负责检查作业的学生到别组检查,根据被查组员的能力,衡量作业完成的情况和真伪给予评分把被检查组的当天得分写在pk墙的对应位置。通过他查形成互压、互促,落实即时到位,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endprint

4.师查:有针对性地抽查部分学生的作业,以点带面,利于点评。

(五)期中、期末成绩评定

小组基础分:(本班有12个小组)第一名+24;第二名+20;第三名+18;……;第十二名+2 (若本班只有11个小组则第一名+22分……第十一名+2)

小组加分:相对上次考试进步一名+2;退步一名-3

个人基础分:(本班有46人)第一名+46;第二名+45;……第四十六名+1

个人加分:进步一名+2;退步一名-3

最后由各小组算出对应组的小组总分和小组内个人总分,然后分别评出优胜四人小组和进步最大的四人小组,组内评出贡献最大的组员和进步最大的组员。

(六)行为习惯常规评价

主要从纪律评价、卫生评价等常规检查入手。

1.纪律评价:学生到校后的自觉学习情况、课前准备情况、课堂纪律、课间纪律、两操纪律、集会纪律、考试纪律,好人好事等。每人次1分、为班级加1分可为小组加5分。好人好事累计五次为小组加5分。优秀班委、组长、课代表期末加10分。为班级扣1分即为小组减5分。

以上各项内容的检查由每天轮换的值日班长记录,量化到黑板上的常规评价栏中。

2.卫生评价:包括个人卫生、桌面整洁、小组环境、值日卫生如果小组负责的卫生区在学校的检查中每扣1分即为小组减3分。表现好的与表现不好的由卫生委员依据情况加减分,量化到黑板上。

(七)量化结果处理

以小组集体的活动效果作为评价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竟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创优。

具体做法是:后黑板左侧的pk墙上有每组每天的得分情况。内容包括:小组组长和本组成员的姓名、日成绩、周成绩,通过学生在每天每节课上的回答问题、作业情况、积极程度、纪律情况等各方面的得分,由任课教师在日成绩一栏加分、减分,再由班主任根据该小组在当天德、纪、勤、卫、操给小组加分、减分。同等情况下1、2号学生得分多于3、4号学生得分。

为了使本组分数不断上升,势必会促进小组内一二号学生对三四号学生的督促、帮助,每周末累加日成绩,评比出本周”班级之星”张榜公布并给予表扬。每周把小组评价情况制成课件利用班会展示;每周的量化情况,通过校讯通及时与家长联系,每次量化资料作为期末操行评价和开家长会的依据。每月评比出冠军组、季军组、亚军组,并给家长发喜报。每月按照小组得分的多少,得分最高的组可以任意挑选本组的位置,然后依次类推。

这也是我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然后让各小组特别是分数落后的小组进行小组内的反思和互评,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评述中,在热烈而融洽的气氛内,统一了思想,事情的是与非显而易见,问题的解决方案得以确定,达到了自我教育、团结协作的目的,大多数学生都受到教师或同伴的鼓励,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

各小组内都存在行为比较差的学生,组内分可能由于某个人扣掉很多,这时小组成员就要坐在一起,共同商讨,采取措施。方法由小组内决定,班主任负责把关。目前学生采取的方法有书面家长通知(小组成员共同起草指出问题赢得家长协作),电话联系,为班级做事赢加分。同时,因为个人行为会影响到小组,由于个人原因为小组扣分的学生比扣在自己身上还难受,也会主动弥补。随着每学期的不同要求可以进行制度的调整,如进入初三后,可以让同层次的学生一组达成促进学习的作用。在这样一种管理模式下,教师可以从繁琐的班级管理中脱离出来。

(责编 金 东)endprint

4.师查:有针对性地抽查部分学生的作业,以点带面,利于点评。

(五)期中、期末成绩评定

小组基础分:(本班有12个小组)第一名+24;第二名+20;第三名+18;……;第十二名+2 (若本班只有11个小组则第一名+22分……第十一名+2)

小组加分:相对上次考试进步一名+2;退步一名-3

个人基础分:(本班有46人)第一名+46;第二名+45;……第四十六名+1

个人加分:进步一名+2;退步一名-3

最后由各小组算出对应组的小组总分和小组内个人总分,然后分别评出优胜四人小组和进步最大的四人小组,组内评出贡献最大的组员和进步最大的组员。

(六)行为习惯常规评价

主要从纪律评价、卫生评价等常规检查入手。

1.纪律评价:学生到校后的自觉学习情况、课前准备情况、课堂纪律、课间纪律、两操纪律、集会纪律、考试纪律,好人好事等。每人次1分、为班级加1分可为小组加5分。好人好事累计五次为小组加5分。优秀班委、组长、课代表期末加10分。为班级扣1分即为小组减5分。

以上各项内容的检查由每天轮换的值日班长记录,量化到黑板上的常规评价栏中。

2.卫生评价:包括个人卫生、桌面整洁、小组环境、值日卫生如果小组负责的卫生区在学校的检查中每扣1分即为小组减3分。表现好的与表现不好的由卫生委员依据情况加减分,量化到黑板上。

(七)量化结果处理

以小组集体的活动效果作为评价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竟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创优。

具体做法是:后黑板左侧的pk墙上有每组每天的得分情况。内容包括:小组组长和本组成员的姓名、日成绩、周成绩,通过学生在每天每节课上的回答问题、作业情况、积极程度、纪律情况等各方面的得分,由任课教师在日成绩一栏加分、减分,再由班主任根据该小组在当天德、纪、勤、卫、操给小组加分、减分。同等情况下1、2号学生得分多于3、4号学生得分。

为了使本组分数不断上升,势必会促进小组内一二号学生对三四号学生的督促、帮助,每周末累加日成绩,评比出本周”班级之星”张榜公布并给予表扬。每周把小组评价情况制成课件利用班会展示;每周的量化情况,通过校讯通及时与家长联系,每次量化资料作为期末操行评价和开家长会的依据。每月评比出冠军组、季军组、亚军组,并给家长发喜报。每月按照小组得分的多少,得分最高的组可以任意挑选本组的位置,然后依次类推。

这也是我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然后让各小组特别是分数落后的小组进行小组内的反思和互评,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评述中,在热烈而融洽的气氛内,统一了思想,事情的是与非显而易见,问题的解决方案得以确定,达到了自我教育、团结协作的目的,大多数学生都受到教师或同伴的鼓励,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

各小组内都存在行为比较差的学生,组内分可能由于某个人扣掉很多,这时小组成员就要坐在一起,共同商讨,采取措施。方法由小组内决定,班主任负责把关。目前学生采取的方法有书面家长通知(小组成员共同起草指出问题赢得家长协作),电话联系,为班级做事赢加分。同时,因为个人行为会影响到小组,由于个人原因为小组扣分的学生比扣在自己身上还难受,也会主动弥补。随着每学期的不同要求可以进行制度的调整,如进入初三后,可以让同层次的学生一组达成促进学习的作用。在这样一种管理模式下,教师可以从繁琐的班级管理中脱离出来。

(责编 金 东)endprint

4.师查:有针对性地抽查部分学生的作业,以点带面,利于点评。

(五)期中、期末成绩评定

小组基础分:(本班有12个小组)第一名+24;第二名+20;第三名+18;……;第十二名+2 (若本班只有11个小组则第一名+22分……第十一名+2)

小组加分:相对上次考试进步一名+2;退步一名-3

个人基础分:(本班有46人)第一名+46;第二名+45;……第四十六名+1

个人加分:进步一名+2;退步一名-3

最后由各小组算出对应组的小组总分和小组内个人总分,然后分别评出优胜四人小组和进步最大的四人小组,组内评出贡献最大的组员和进步最大的组员。

(六)行为习惯常规评价

主要从纪律评价、卫生评价等常规检查入手。

1.纪律评价:学生到校后的自觉学习情况、课前准备情况、课堂纪律、课间纪律、两操纪律、集会纪律、考试纪律,好人好事等。每人次1分、为班级加1分可为小组加5分。好人好事累计五次为小组加5分。优秀班委、组长、课代表期末加10分。为班级扣1分即为小组减5分。

以上各项内容的检查由每天轮换的值日班长记录,量化到黑板上的常规评价栏中。

2.卫生评价:包括个人卫生、桌面整洁、小组环境、值日卫生如果小组负责的卫生区在学校的检查中每扣1分即为小组减3分。表现好的与表现不好的由卫生委员依据情况加减分,量化到黑板上。

(七)量化结果处理

以小组集体的活动效果作为评价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竟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创优。

具体做法是:后黑板左侧的pk墙上有每组每天的得分情况。内容包括:小组组长和本组成员的姓名、日成绩、周成绩,通过学生在每天每节课上的回答问题、作业情况、积极程度、纪律情况等各方面的得分,由任课教师在日成绩一栏加分、减分,再由班主任根据该小组在当天德、纪、勤、卫、操给小组加分、减分。同等情况下1、2号学生得分多于3、4号学生得分。

为了使本组分数不断上升,势必会促进小组内一二号学生对三四号学生的督促、帮助,每周末累加日成绩,评比出本周”班级之星”张榜公布并给予表扬。每周把小组评价情况制成课件利用班会展示;每周的量化情况,通过校讯通及时与家长联系,每次量化资料作为期末操行评价和开家长会的依据。每月评比出冠军组、季军组、亚军组,并给家长发喜报。每月按照小组得分的多少,得分最高的组可以任意挑选本组的位置,然后依次类推。

这也是我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然后让各小组特别是分数落后的小组进行小组内的反思和互评,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评述中,在热烈而融洽的气氛内,统一了思想,事情的是与非显而易见,问题的解决方案得以确定,达到了自我教育、团结协作的目的,大多数学生都受到教师或同伴的鼓励,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

各小组内都存在行为比较差的学生,组内分可能由于某个人扣掉很多,这时小组成员就要坐在一起,共同商讨,采取措施。方法由小组内决定,班主任负责把关。目前学生采取的方法有书面家长通知(小组成员共同起草指出问题赢得家长协作),电话联系,为班级做事赢加分。同时,因为个人行为会影响到小组,由于个人原因为小组扣分的学生比扣在自己身上还难受,也会主动弥补。随着每学期的不同要求可以进行制度的调整,如进入初三后,可以让同层次的学生一组达成促进学习的作用。在这样一种管理模式下,教师可以从繁琐的班级管理中脱离出来。

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索 篇6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特点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学生之间互相合作, 互相促进, 互相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 每个小组由若干学生组成, 在一起互相学习, 共同进步。第二, 学习方式为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有问题共同讨论解决, 互相交流学习经验, 相互督促学习。第三,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 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学习技巧。第四, 以小组成绩作为教师教学的参照, 以及小组学习效率的参考。

二、英语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与意义

在英语教学中,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有非常大的作用和意义。首先,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小组中, 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好, 学习热情高, 可以带动其他不爱学习英语的学生, 或者老师有什么问题, 有的学生能很快找到答案, 其他没及时回答问题的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争取下次自己第一个回答老师的问题。其次, 有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 相互提高。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小组中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 学习长处都会有所不同, 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学人之长, 补己之短, 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第三,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团结互助, 相互交流, 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成绩,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 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三、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索

要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英语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就要探索出好的学习方法。

(1) 要科学划分小组。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进行小组划分。可以将热爱英语学习的学生和排斥英语学习的学生划分在一个小组,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将英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学习成绩比较靠后的学生分为一组, 让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不好的学生;可以将学习成绩差不多的学生分为一组, 用组与组之间的比较来提升学生整体学习成绩。当然, 这些划分方法都有一定的弊端。例如, 第一种划分方法可能会使学习不太好的学生依赖学习好的学生, 自己不思进取;第二种划分方法中, 可能整个小组的学生学习水平都不是很高, 只是空有一腔激情, 不知道如何提高学习效率;而第三种划分方法容易使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产生不平衡心理, 从而消极对待英语学习。总之, 三种划分方法各有利弊, 教师在实际划分的时候一定要多参考每个学生的特点, 争取使小组划分合理恰当。

(2) 合理分配学习任务。在一个小组中, 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是不一样的, 可能有的学生记忆力好, 能够很快记住单词, 而另一个学生虽然记忆力不行, 但对语法的理解掌握比较有优势, 所以, 在小组分配学习任务的时候, 要根据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可以让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相互配合, 解决问题;让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专攻自己的弱项, 学习好的学生在旁辅导。例如, 在一个小组中, 老师分配给大家几个题目, 让小组合作进行解决。小组成员就可以根据组员的特点合理分配任务。语法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就专攻语法题目, 对文章理解有困难的学生就专门研究文章的理解, 在写作方面有问题的学生就专门钻研作文的写法。英语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好的学生就负责在一旁指导, 对于组员提出的问题给予有效的指导, 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或者让老师再分配给更适合自己提高的题目进行学习。

(3) 老师旁观指导。在小组学习中, 老师要做好督促和指导工作, 不能分配完了学习任务就认为自己的工作完成了。这样容易使有些不喜欢学习的学生将小组学习当成了课间闲聊, 不认真完成学习任务。老师在分配完学习任务之后, 要随时深入各个学习小组, 进行监督, 检查学生是否在认真学习。对于整个小组成员都解决不了的问题, 要及时指导, 或者提供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途径思考问题, 帮助学生学习。最后, 老师应该及时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比,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让学生热爱英语学习。

四、结束语

初中英语教学的方式存在很多问题, 学生的一些学习方法也很不科学,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英语教学与学习, 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 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作用巨大。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上, 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争取研究出更适合学生的英语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焦平.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的使用策略探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 (08) .

[2]杨小芳.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11.

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探究 篇7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著名的论断:“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伴随教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化, 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突显, 为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班级管理模式也应适当调整。

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不仅适应教学模式改革, 能够更好地实现小组合作交流与探究、小组精彩展示, 而且适应班级管理的各个方面。在小组化管理模式下, 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都会得到培养。实施自主、合作的小组化管理方式是实施新型的班级管理的必然要求, 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小组化班级管理策略使学生参与班集体创建, 成为班集体的主人

小组化班级管理, 首先要科学分组, 再用积分的形式管理。在班级中, 班主任、值日班长和各部门部长用积分的方法共同管理全班同学, 全班同学在合作、竞争气氛浓厚的小组中比学习、比纪律、比卫生、比团结, 实现自我管理。

(一) 成立各个管理部门

首先在班级内部成立六个管理部门, 每个管理部门六人, 平均分散在六个小组中, 班级的另外几名同学则担任班级的课代表及其他职务, 真正体现学生是班集体的主人。

1. 纪律部

选拔班级中六位具有较强责任心的同学担任六个小组的组长, 负责本小组的组织与协调工作。六位组长每人轮值一周的值日班长, 负责班级日常管理。六位值日班长有权选择两名组员, 安排本组组员位置的权利, 同时必须对本班同学负责, 为班级同学做事。班级一个月做一次名义测评, 以督促值日班长为同学们服务。

2. 学习部

选出班级六位成绩较优异的学生组成学习部, 引领班级文化学习。六位同学分别在六个组中, 负责作业收缴, 课堂问题反馈以及学习方法的介绍, 及时反馈本组成员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 文化部

选出班级中多才多艺的学生担任, 负责班级文化布置以及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等活动。文化部六位同学分布在六组中, 同时要负责小组内部的文化建设。为形成每个小组的文化, 每个小组轮流出手抄报, 展示本组学生的个性与特色。

4. 卫生部

负责教室、清洁区以及宿舍卫生的管理。卫生部的部长由卫生委员担任, 首先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值日表, 卫生部的其他成员在本组打扫卫生时要给予适当的督促, 并将本组宿舍及卫生区得分情况及时告知卫生部的部长, 方便卫生部量化积分考评。

5. 团委部

团委部的成员要根据校团委、学生会安排, 定期召开主题班会, 积极根据学校要求开展学雷锋等团委活动,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311爱心小组”活动, 及时收缴团费以及及时上交等。

6. 生活部

“急同学之所急, 想同学之所想”, 生活部主要为同学服务。负责班费管理, 班级的日常支出, 如打扫工具、饮用水和奖品等的购买等。元旦晚会等集体活动需要和文化部一起筹划。

(二) 实施小组量化积分管理

实施小组化班级管理, 首先要确定量化积分的细则。量化积分细则是全体同学自我约束的准绳。为实现有效的量化积分管理, 实施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小组划分的均衡性

小组内部的同学, 首先要考虑到成绩的均衡, 学习部的六位同学成绩相对优异, 他们分在六个小组中, 发挥引领作用。另外, 小组成员的能力、性格、男女生搭配也要给予注意, 分配中尽量做到均衡搭配, 使得小组成员在工作中扬长避短。

2. 小组内部的合作与竞争

教育家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观点肯定了集体对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小组化管理模式就是要运用学生的这种认同感, 充分发挥小组对个体主动性、积极性的激发作用。形成小组后, 班级管理的目标意识更加明确。在小组内学生竞争的基础上, 需要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 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促进学生共性与个性的和谐发展。

3. 小组的激励策略

激励策略不仅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而且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每个月的“最佳组合奖”对于小组而言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最佳组合奖”源于平时在学习、活动中的种种表现, 学生会因此约束自己的行为, 尽力不为小组失分, 同时会努力学习, 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为小组加分。

4. 小组协调机制的依据——量化积分细则

量化积分细则是全体同学自我约束的准绳, 因此它的约束性和有效性十分重要, 这是本班同学共同制定的常规细则:

●加分

(1) 各组组长每月加两分, 各科课代表每月加1分。

(2) 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及好人好事视具体情况加1~5分。

(3) 每月在6个小组中评选出“最佳组合奖”一个, 每人加1分, 每人奖励本子一个。

(4) 每次月考, 班级前5名加5分, 第6~10名加4分。进步100名加2分, 进步200名加3分, 进步300名加4分, 进步400名加5分。

●减分

(1) 迟到、上课讲话、乱扔垃圾、抄作业扣1分。

(2) 无理顶撞老师, 无故不参加集体活动扣5分。

(3) 看不健康书籍或带手机等电子产品扣5分。

(4) 未请假, 私自旷课扣5分。

三、小组化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一)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管理协调能力

在小组化管理模式下, 每位同学既是管理者, 也是被管理者, 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学生的主体性就会使学生感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主人, 易于在心理上产生认同感, 积极参与班级建设, 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小组自我管理充分展示了学生在教育教学, 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性。学生的管理协调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

(二) 加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形成“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班级氛围

小组化班级管理实行量化积分评比, 每个同学都是班级、小组的主人。每个月都会进行“最佳组合”小组的评比, 因此, 小组成员之间成为一种“利益共同体”, 每个同学都会加强自我约束。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下, 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集体意识, 形成“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班级氛围。我所带的班级每月被评为文明班级, 这就源于班级同学的集体荣誉感。

(三) 提升班主任的管理艺术

小组化管理机制下, 班主任并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 而是要进一步提高管理艺术。尤其在小组化管理模式建立的初期, 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每周要进行一次值日班长与各部门部长的“碰头会”, 反馈本周中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班主任首先要加强对组长及部长的培训, 在小组管理中要淡化权威, 强化民主, 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小组建设, 使得小组和谐。再者, 班主任要及时关注每个小组、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 根据掌握的班级情况采取对策, 恰当地扮演好“引路者”“合作者”“协调者”等多重角色。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 人们应当“从做事里面求学问”。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理论则是视“教学做”为一体。“做”是核心, 主张在做中教, 做中学。两位教育家都强调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应该是在生活和学习实践中形成的。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贯彻“教学做合一”的原则, 它让学生参与班集体创建, 成为班集体建设的主人, 让学生真正实现“做中学”。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

[2]郭毅.班级管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析 篇8

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机制在英语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实施呢?笔者认为要使小组合作得到有效的实施, 课前、课中和课后都要做大量的工作。

一、课前准备

为了能让英语课上的小组合作更有效, 老师和学生在课前必须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教师要为学生准备一些预习案或练习题。学案的内容直接引导或导向着学生的思维, 在学案中多设置一些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 合理引导学生去思维。老师还得预设学生在做完这些题后会有什么样的思考或疑问, 相关一类的知识自己必须首先梳理一次, 以便第二天能随时应对学生提出来的一些问题。以本人的一堂校级公开课为例, 课题为《句型分析》, 学案上共选用了五句话, 分别对长难句分析, 定语从句, 强调句和情态动词的一些用法进行了梳理, 学案分预习案, 思学案和固学案三部分组成, 重点是思学案部分给出了相应的思考点, 以便能打开学生的思维, 逐渐培养学生的归纳梳理的能力。

当然学生也要提前做好工作, 首先必须完成预习案上的内容, 有问题的做好记号, 思学案部分要自己就某一类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思考, 提前做好相关准备有利于第二天的课上展示。学生还得就这些知识提出自己的一些问题这样就可以提升第二天组与组之间的互动, 因为别的组在进行展示的时候, 你就可以提出问题。

二、课上有效的合作

(一) 营造和谐民主安全的的课堂氛围

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要求营造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环境, 要鼓励学生多交流, 多合作, 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言。当学生发言时, 最好不要去打断学生, 这样很可能会打断学生思维的完整性;当学生展讲出现错误时, 一定不要指责, 给予纠正之后还要进行鼓励;对一些敢于提问题的同学给予高度赞扬, 有问题的生成才能推进某一类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当一些学生确实在讲解或表达有困难时给予友好的帮助, 让学生慢慢地体会到一些快乐与成就, 慢慢地学生就会爱上思考, 爱上表达。适时适当的激励,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掌握并运用好鼓励这个课堂杠杆, 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个性、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甚至各执己见的合作学习氛围。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 都能使每个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二) 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

教师评价学生, 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不要用完美无缺的答案作为评价结果的唯一标准, 而要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 分析肯定其中积极的因素, 然后帮助提出改正的方法。学生之间的评价交流, 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学生之间的评价交流可采用自我评价交流和相互评价交流的形式, 学生在自我评价交流中,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问题解决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在相互评价交流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贵在参与。讲多讲少不苛求, 说对说错不要紧, 允许学生有想法就说, 有意见就提, 达到取长补短之目的。要克服那种只有少数学生讲, 多数学生听的现象。

三、课后的一些思考总结

课后可以和各个小组的小组长进行交流, 对于本节课小组合作成功的经验可以总结出来, 具体还存在什么问题找出问题的原因, 找时间可以把这些与各个小组进行商讨, 共同研究制定下一步的合作计划。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小组合作的实践教学之后, 发现在实施小组合作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学困生不能完全参与, 45分钟课堂从讨论, 准备到展示很难完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块内容;课上有时老师还是不能真正退出对学生思维的干扰;小组内部讨论效率低下等问题。

总之, 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 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 激活封存的记忆, 开启幽闭的心志。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 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 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 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 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行, 小组合作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高效学习的有效载体形式在当下很值得研究。本文结合英语实践教学就小组合作的优势和如何有效地实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最后提出了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暴露出来的一些小组合作问题, 希望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能够继续探索、改进, 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小组模式 篇9

一、小组合作学习分组的方法

1. 在日常的英语课堂中, 教师可以考虑让学生进行优差生合作, 确保每个分组的学生水平不一。让小组中最优秀的学生作为小组长, 负责任务的分配并且掌握全局。让水平高的学生帮助基础差的学生, 让学生在合作中进步。

2. 教师在课堂上传授具体内容时, 尤其是对话环节, 可将学生分为2 到3 人一组, 如此有利于巩固基础, 同时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 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扩大朋友圈, 激发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让学生自己寻找合作伙伴,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主动交流, 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小组合作学习贯穿整个课堂

1、磨刀不误砍柴工

在课前准备阶段, 教师可通过对话交流或者小游戏等方式, 营造一个好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从一开始就不排斥课堂, 热爱上课堂, 以更快的速度融入课堂学习。教师可以先将下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告诉学生, 让学生课前就新课进行讨论。例如, 在学习《Shall we go to the zoo?》的课文时, 首先让各个小组课前准备动物的图片, 用中英文两种形式写出动物的名称, 在课堂上用简单的单词对动物的灾难、特征进行讲解;其次让学生回归课本, 查阅生词含义并且做标记;最后小组讨论“Do you think it is good for animals to stay in cages?Why or why not?”因为各个小组都精心准备了图片, 课前查阅资料, 对动物是否要住在笼子里肯定有自己的一番见解。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 提高学习效率。

2. 注重复习过程中的相互合作

让学生两两合作, 交替问答单元的单词和句子。如此一来, 既可以打破枯燥乏味的教学课堂, 又可以大大提高复习进度, 间接地在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竞争。这样的合作方式能减少学生课堂走神的几率,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更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3. 新授课堂

教师可在这个阶段引导学生对于重难点的学习和理解。这个阶段的小组合作学习显得最为重要。让理解能力好的学生帮助基础差的学生理解难点, 让学生互相检查, 进行查漏补缺。

4. 巩固复习

学生在学习了新知识之后, 需要不断地进行巩固练习。对话、表演话剧、开火车回答问题等方式是小组讨论、学习、竞争的方式。教师应该让学生处于主导位置,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公, 通过分组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进步, 而在这之中, 教师只是起到辅导作用, 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例如, 学习《Unit 1 Let’s chant!》这一课时, 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两大组, 开始拍手说词的小游戏, 最后选出说得最好的一组进行表扬, 在学生之中形成一种竞争环境。这样的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也提高了学生注意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在课堂上, 教师对于小组讨论的表现要给予不断的评价。例如, 在学习“making suggestions”时, 通过小组讨论, 学生总结出其他有“建议”意思的短语, 教师则对写出的短语最多的小组进行表扬。课前热身的评价主要以预习情况为根据, 课堂小组讨论主要以学生的反应和发言次数为根据。及时的批评和表扬都能引起学生注意, 加快课堂进度。教师在对学生做出评价时, 针对不同学生要用不同的说话方式。对于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多鼓励, 而对于过分骄傲的学生则要适度提出其不足, 让学生在评价中认识自己, 从而更进一步。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所谓实践决定成果。想要巧妙地把小组合作学习这个教学理念运用到平时的教学课堂里, 乃至推广到其余阶段的学习中, 首先, 要改变大部分学生初始的学习观念, 便于他们迎接全新形式的学习方法。接着, 通过着重培养一些能够快速接受这种方法的学生, 提高合作效率并加快学习进度。这样一来, 学生在合作中培养了感情, 不仅极大地提升了自己的学习兴趣, 甚至还会在不经意间触发珍贵的灵感。一个学期的实践之后, 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更令人欣慰的是, 他们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亲密。例如, 三年级学生在市抽考考试中的平均分、及格率均是全市第一。让家长和孩子双方都满意的是,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一些成绩较差, 难以跟上平均学习进度的学生在合作之后, 能够及时得到弥补, 成绩稳中有升, 在课堂上也明显变得活跃了, 进一步培养了自主创新、刻苦学习的习惯。

班级学习小组管理模式探究 篇10

尝试、反思

经过权衡,我把班级数学成绩比较好的5名学生安排为组长,让其他同学从5人中选一人做自己的组长,每组最多7人,这样班级分成了5个合作学习小组。我每天找时间辅导组长,组长再利用其他时间辅导组员。可是不久,问题出来了,组长认为组员不听话,而组员认为组长讲的听不懂。

我开始反思这样组建学习小组的弊端:一是有些学生不善与人合作,不愿与人分享成功,从而在小组合作中“以自我为中心”,与同伴之间的交流更多是“找茬”“挑刺”“埋怨”;二是由于只局限在数学这一学科上,形式单一;三是时间安排不合理,占用午休时间学习,学生极不情愿;四是选组长时考虑不周,组长没有起到应起的作用;五是忽视组长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经过以上分析,我决定利用班主任的优势,把班级管理也融入小组评比中,同时综合考量组长人选的各方面能力。

改进、优化

在此之后,我又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尝试,在几次的尝试中,我意识到要真正实现小组合作互助学习,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 选好组长。组长如果积极认真,责任心强,不怕同学责怪,敢于挑起小组重担,善于协调组员之间的关系,那么这个小组具备合作的前提。所以,我与学生一起分析了现有学习小组的优势、缺点,提出了解决办法,最后大家一致同意,重新分组,选出6个热心助人,在学生中比较有影响力,做事认真负责的小组长。

2. 分好小组。我先把全班学生按综合成绩从高到低平均分成5层,6名组长每人在每层中各选一人,并指明选人原则:学习过程中能够愉快合作,组长能够掌控组员,组员信任组长,组长本身有弱项的学科,可以优先选择该科有极大优势的组员。这样,小组人员构成分为两种:一种是同型交流结构,即组内成员有共同兴趣、爱好;另一种是形成异型交流结构,即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互补机制。这样分组,小组的综合成绩不相上下,实力相当,为小组的合理评比奠定了基础。

实践、提高

1. 提供机会,营造研讨氛围。先指导组长,让他们学好数学,然后指导他们采取层层递推的方式来辅导组员,再由这些学生辅导成绩较差的学生。每次考试结束,各小组对试卷进行分析、讨论。同时,讨论前后,我都积极发挥指导的作用,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现在,学生都非常喜欢小组围坐在一起的讨论氛围,研讨时,每个人都想亮出自己的观点。这个过程既提高了组长的指导能力,又点燃了组员的学习热情。

2. 树立团队意识,加强组长责任感。在班级管理上,我强调小组的团队精神,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要求每个成员以团队利益为重。现在班级学生的团队意识非常强,“小组因我而荣,我不做小组内多余的人,我不成为别人的负担”已成为每名组员的共识。

3. 及时评价小组合作的过程与结果,为下一阶段的目标奠定基础。每次学业测试后,我们都要进行小组评比,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公布每个小组的平均成绩。黑板分为两部分,右侧标明各科平均分最高的小组及平均分最低的小组,以及各小组长在学年的名次,已达到激励的目的;左侧,小组根据此次的成绩,制订下一阶段的目标。

4. 及时倾听学生意见,发现问题立即调整。在小组合作研讨过程中,有学生提出同组的同学坐在一起,方便研究问题。我觉得这个想法很好,于是就把座位分成6竖排,每组一排,座位安排由组长负责,组长安排不了,找我解决,但没有人来找我,他们基本上都把课堂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同学都安排在了他们前后,组内成员按成绩好坏搭配,再一次体现了组长在组内的威信。这样的排座方式也使纪律、卫生评比等活动更方便简洁。

例谈“小组参与式”教学模式 篇11

1. 前期准备

以四至六人为一个学习小组, 按好中差搭配。教师向学生传授一些小组学习技巧, 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共同参与、互教互学,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都能体验到参与学习的快乐。教师要转化好自己的角色, 教师既是一名指导者更是一名参与者。

2. 基本教学环节

(1) 导入预习, 明确学习目标。

(2) 根据学习目标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 扫清生字词障碍, 由组长检查过关;读熟课文, 由同桌互查;组内交流预习中自己读懂些什么?没弄懂什么? (专人做好记录, 教师巡视, 并参与学生的学习交流。)

(3) 整理已知, 梳理未知。

(4) 抓问题找突破。罗列要探究的问题, 进行分组探究。 (注意:两个问题以上, 就必须把问题进行分组探究, 以免小组合作学习时拖延时间。教师要适时参与交流,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5) 交流展示。展示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针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可进行个别解惑。

(6) 学习反馈。口头作业, 书面作业练习。

(7) 反思总结。谈学习收获、过程、感想等。

二、“小组参与式”教学案例

以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为例。

1. 教材简析

这篇文章通过具体的真实的古今中外的例子来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事例真实可信。向读者讲述了真理是如何产生的, 见微知著, 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 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 也就发现了真理。

2. 学习目标

会写“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读记“诞生、漩涡”等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摘抄对自己启发的句子, 能仿照课本的写法写一段对话, 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 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3. 教学环节

(1) 导入预习, 明确学习目标。在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 你会发问吗?你会“打破沙锅问到底”吗?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 许多发现者都把“?”拉直成“!”, 最后发现了真理!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本, 看看真理“偏爱”哪些人?

出示预习目标:借助工具书, 读懂全文, 了解课文大意;勾画文中生字、新词。“澡, 械, 逆, 玫, 域”五个生字要读准字音, 认清字形, 理解字义;“诞生、洗澡、机械、玫瑰、领域、里程碑、逆时针、卓有成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这十一个新词, 结合上下文, 组员分工合作借助工具书理解词义;生字的检查可由二人小组互查, 新词的理解可由组与组互查;教师要注意指导学困生预习。

(2) 根据学习目标预习课文。以组为单位, 个人独立预习, 在本子上列出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为后面的进一步合作学习准备材料。

(3) 整理已知, 梳理未知。通读全文后, 你读懂了什么?组内交流。比如, 课文讲了……

文中举了三个例子, 这三个例子分别是……作者用这三个例子向我们揭示了“_______”道理。

……

通读全文, 有哪些疑惑?组内交流。比如, 逆时针、顺时针, 分别怎么旋转?“最后把‘?’拉直‘!’找到真理。”这句话怎么理解?文中倒数第三自然段中。“打破沙锅问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

组内汇总疑难问题, 在组与组之间寻求解决, 不能解决的问题, 或者答案不理想的在班内汇总。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交流, 摸清学生的预习效果, 哪些学生已弄懂?哪些是学生没弄懂的?哪些是没有想过的问题?梳理出突破文章主题思想的问题。

(4) 抓问题找突破, 出示要探究问题。学生质疑:最后把“?”拉直变成“!”, 找到真理, 这句话怎么理解?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 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

教师质疑:本文中心论点要阐述什么?为了说明这个观点作者用了哪些事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找出倒数第二段中含有“只要……就……”关联词的句子, 读读这个句子, 想想这句话和课文开头有什么联系?

……

(注意:教师质疑的是紧扣文章主题, 突破重难点, 学生顾及不到的问题。)

师生共同参与对以上几个重点问题的探究。把以上四个问题分给不同的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参与效果。当学生遇到困难, 要作出相应的引导。比如, 探究问题可作引导:“?”表示有疑问, 在这句话中具体指不明白的问题。“!”表示感叹, 这句话中具体指找到了答案。这句话意思就是说:发现问题不断探索, 解决了疑问, 也就发现了真理。

展示交流对问题的探究情况, 以组为单位汇报交流, 探究的问题有不明之处, 要让学生大胆质疑、辩论, 教师注意引导, 但切记不能包办。

(5) 学习反馈。口头练习, 找出文中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认真阅读, 在组内说说自己受到什么启发。

书面练习, 看拼音, 写词语。

理解课文填空。

最后“?”拉直变成“!”找到真理。这句话中“?”指________, “!”___________。作者这样描述使文章更______、______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本文作者通过三个具体事例一步步揭示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号之后”这个道理。这三个具体事例是_____、_______、______, 除此而外你还可以补充哪些事例?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练笔。仿照课本的写法写一段话, 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 “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等。

(6) 总结反思。学生小结反思, 教师小结反思。

(7) 板书设计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总:提出论点 真理?

洗澡水 见微知著 善于观察

分:常见事 花变色 善于发问 反复思索

睡梦中 不断思索 乐于探寻

总:重申论点 总结全文

论坛

崇高的师德修养是教育智慧生成的核心

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行的一种自觉的、有计划的、有目的的影响活动。教师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因为只有具备了高尚职业道德的教师, 才能将自己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责任感以及献身精神等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教育过程中, 从而为学生树立很好的榜样。

正是由于教师的道德、教师的形象、教师的言行举止每时每刻都对学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所以, 人们对教师发出了内心的声声赞许:“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塑造心灵美的能工巧匠”……可见, 教师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上一篇:音乐教学中的体态语言下一篇:身体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