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中介组织

2024-10-14

档案中介组织(共5篇)

档案中介组织 篇1

1 农村科技中介组织发展问题

1.1 政府主导的农业科技中介服务效率低下

我国农村科技中介组织一般是以政府为主体,政府利用相关政策主导农业科技中介服务的相关内容,这种政府主导的农业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在以前的计划经济时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逐渐与世界经济接轨,社会各项事业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农业科技中介组织仍然以政府为主导则表现出了诸多的弊端。一方面,由于农业技术推广单位,从政府编制来看属于事业单位,导致农业技术中介提供服务首先考虑是完成政府的农业生产任务,很少关注农民与市场之间的联动性;另一方面,政府主导的农业科技中介服务在增加政府投入与压力的同时,并没有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积极作用,也没有将农民与社会的企业与事业单位的生产创新积极性调动起来,严重阻碍了农业科技中介服务的推广工作。

1.2 农业科技研发与现实需求联系不紧密

农业科技中介组织是农村经济、市场和政府三者之间连接的关键纽带,将农业技术产品作为主要对象,依据政府的政策规定与国家的发展要求,将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的关键产品与技术应用与农业生产中,从而促进农业经济与市场接轨。现阶段,农村中介服务组织出现了严重的农业科技研发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的现象,很多农业科技院所与农业科技人员只单纯注重科技成果的研发,在确定研发项目之前没有将当地农业与农村经济作为基本出发点,而主要以科研绩效作为主要攻坚对象,出现了与其原本职能严重脱轨的现象,导致很多农业科技研发不能真正为农村所用,对农村的产业经济发展更是毫无用处,农业科技中介组织的这种倾向是对农业科技资源的严重浪费,没有将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1.3 农业科技中介组织有效运转资金不足

发达国家从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到产业化,投资比例为1∶10∶100,而我国为1∶0.7∶100,显然技术开发资金明显不足[1]。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强度偏低,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强度(农业推广费用占农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处于非常低的水平。据研究,1986-1995年,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强度始终未能赶上1986年水平(0.41%),1990年达到最低点(0.35%)。以后虽有所上升,但幅度不大该投资强度不仅远低于工业化国家20世纪80年代投资强度(0.62%)的水平,而且低于世界低收人国家平均投资强度(0.44%)的水平[2]。

2 农村科技中介组织发展的对策建议

2.1 强化教育科研单位的中介职能

强化教育科研单位的中介职能,其中最先解决的就是政府主导地位的转变,将目前一些由政府承担的职责,转而交由科研中介单位自身承担,政府只作为市场、农村中介服务与农村经济产业发展的裁判,而不是一切都亲力亲为。政府在简政放权的同时,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引导并监督农村科技中介组织自身发展;同时,加强农业院校与科研院所等教育科研单位对农村科技中介组织的直接指导作用,鼓励当地院校与科研院所参与农村科技中介组织的指导工作,可以设置相应的一对一指导站点,达到对农村科技中介组织发展过程中问题的针对性解决。

2.2 扶持企业发展农业科技中介

前不久结束的全国创新会议中强调,在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中要注重科技成果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同时,积极创造有利于农业科技企业发展的条件,通过与企业合作,使农业科技中介服务与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市场对接,这将有利于农业科技中介服务组织的持续发展[3]。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也就决定了企业对市场的嗅觉相对较高,而农业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属于事业单位,其本质是非营利性公共事业组织,正是由于这一特性,很容易导致农业科技中介服务组织的运行上不注重市场效率,将企业与农业中介服务组织有效结合,有利于农业中介组织的科技成果有效转化。按照科斯定理来讲,在财产权明确的前提下,只要交易成本足够低,那么无论将财产权赋予哪一方都将会达到资源的最佳分配与效率最佳。所以,农村科技中介组织的发展方面的何种形式并不是决定其效率最佳的关键因素,更应当注重市场与农村产业经济的交易成本,降低交易成本,达到帕累托最优。

2.3 加大政府与社会多元资源投入

对于农业科技的推广服务,国家在制定相关政策支持的同时,也应当给予其一定的资金保障,加大农业科技的推广资金投入,既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也是强化农业的迫切要求[4]。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与农村地区占据我国的大半壁江山,所以在农业资金投入方面只靠政府的资金扶持显然是不够的;同时,要以当地农村为基础,大力招商引资,吸引企业资金向农村流转,加强企业与农村中介服务组织的有机联系,综合运用税收、补助、担保等手段,为社会各类组织与企业参与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构建良好的外在政策环境,逐渐形成农业科技中介服务组织的多方参与、多方扶持的互利共赢局面。

3 结语

农村中介服务组织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村产业化的重要力量,农村中介服务组织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产业经济科技水平与效率。在农村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方面我国目前部分地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仍旧较为严重,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注重政府的简政放权与企业的积极参与,将农村中介服务组织实现多元参与,积极与市场对接,打造属于中国特色的农业中介服务机构。

摘要:农村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是由农村中介组织及其社会化科技中介服务共同构成的有机系统。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地区的科技中介组织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与壮大,为农村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农村经济水平的整体提高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存在农民技术求助渠道不畅、政府主导农业科技中介服务的低效率、农业科技研发与现实需求联系不紧密、信息传递不畅、农业科技中介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农业科技中介组织资金不足等问题。以农村科技中介组织作为研究对象,从现阶段农村中介组织存在的问题中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科技,中介组织,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马松尧.科技中介在国家创新系统中的功能及其体系构建[J].中国软科学,2004(1):109-113.

[2]朱明德.都市型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7-23.

[3]徐培苍,李如壁.我国科技中介业的现状和发展[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10(2):57-60.

[4]柯炳生.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7(2):18-23.

档案中介组织 篇2

9月10日,省源头治理腐败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正式启动了全省市场中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此次专项治理是省委书记、省源头治理腐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鸿忠亲自主抓的工作,是我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优化发展环境,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服务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一项重要举措。从现在起到明年年底,全省将集中治理市场中介领域的突出问题。我区的集中治理工作即将启动,按杨书记的要求,受杨常委的委托,今天和大家探讨一下有关中介组织的几个问题。

一、市场中介组织简介

近年来,市场中介组织、社会中介组织、中介组织、中介机构、中介服务业等词语频繁出现于政府文件中。但这些词语,包括本次全省专项治理中所用的中介机构领域等经常是被混淆使用的,并无明确的定义。因此,有必要对中介组织的概念予以明确。在此之前,先了解一下我国市场中介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1、我国市场中介组织的产生与发展简介

(1)、我国市场中介组织产生的必然性:中介组织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一个体系完整、功能齐全、信息灵通的现代市场经济,离不开一个完善的社会中介系统。在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中介组织早在18 世纪就开始萌芽,之后不断发展壮大。我国市场中介组织的产生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密不可分,是随着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而产生的,是改革开放后才出现的新鲜事物。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社会各个领域实行全面控制。政府承担了大量社会自身的职能,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受到政府的压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政府模式由过去的“全能政府”、“ 大政府”向“有限政府”和“小政府”转变,政府只负责“划桨”。政府职能被定位在宏观调控上。原来由政府承担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部分职能只好由政府转移给社会中介组织。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再是政府的附属物,逐渐发展成为“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各类企业组织的利益意识被激活,利益多样化的倾向日益明显,企业迫切需要中介组织承担政府转让出来的部分公共管理职能,以规范市场交易秩序,更好地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利益。

社会中介组织就是顺应这种时代需要脱颖而出的,它成为联结政府与市场主体、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之间的纽带。社会中介组织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又是推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润滑剂。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为社会中介组织的成长提供了契机。

(2)我国市场中介组织产生、发展与基本现状:我国市场中介组织的产生与发展带有浓厚的政府背景和色彩。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决定》列举了我国市场中介组织的大致种类:“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其服务、沟通、公证监督作用。当前要发展会计师、审计师和律师事务所、公证和仲裁机构、计量和质量检验认证机构、信息咨询机构、资产和资信评估机构等。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的作用。中介组织要依法通过资格认定,依据市场规则,建立自律性运行机制,承担相应的法律和经济责任,并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决定》颁布后不久,国务院经济工作会议上曾特别强调,政府职能转变时,“要把经济活动、社会服务性和相当一部分监督性的职能交给中介组织”。在进行政府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中共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对加强中介服务“规范发展各类

中介组织”、推进“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等问题做出了全面部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介组织发展迅速、类型齐全、作用明显、问题突出、潜力很大。据有关资料介绍,2008年年底我国取得执照资格和注册登记的各类市场中介组织约有90多万个,从业人员超过510多万。而事实上存在并在一定范围开展业务但未进行注册登记的中介组织约有200多万个以上。

据此次专项治理前省级部门的调查摸底,我省市场中介组织、从事中介服务的社会组织发展迅猛、作用明显。截至目前,湖北市场中介领域组织多达50750家,从业人员39万多人。其中,市场中介组织2.6万家,从业人员28万多人;从事中介服务业务的事业单位700多家,从业人员0.8万多人;社会组织2.3万多家,从业人员10万余人。

2、市场中介组织的定义及分类:

(1)定义

国内理论界和政府目前尚未有对于中介组织的统一定义,且经常混淆使用中介组织、市场中介组织、社会中介组织、中介机构、中介服务业等词语。在这里仅选取几种比较典型的定义供大家参考:一种定义认为:市场中介组织“指的是介于政府与市场主体企业之间,商品的生产者与经营者相互之间,以及个人与单位之间,那些从事服务、协调、评价等活动的机构和个人。”另一种定义认为:“社会中介组织是按照一定的法律、法规、规章(或根据政府委托),遵循独立、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服务、沟通、公证、监督功能,实施具体的服务性行为、执行性行为及部分监督性行为的社会组织。”还有一种定义认为:“会计(审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消费者协会、税务事务所、国有资产经营投资公司、经纪公司等,这些与市场运行直接相关的中介,一般被称为市场中介;各种研究会、学会、基金会、协会、联合会、俱乐部、联谊会、交易所、民间社团和咨询机构等,通常被称为狭义的社会中介。”

相对来说,目前比较全面的定义认为:市场中介组织,一般是指那些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为市场主体提供信息咨询、培训、经纪、法律等各种服务,并且在各类市场主体,包括企业之间、政府与企业、个人与单位、国内与国外企业之间从事协调、评价、评估、检验、仲裁等活动的机构或组织。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社会中介组织是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具有政府行政管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介组织大多属于民间性机构,有的还具有官方色彩。它们都要通过专门的资格认定依法设立,对其行为后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并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和监督。

(2)分类

下面,介绍二种较为典型的分类:

▲一种是根据中介组织活动领域和功能,可以把中介组织划分以下五种类型:

①保证市场公平交易、平等竞争的中介组织,如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资产和资信评估机构等等;

②促进市场发展并提供服务的中介组织,如商标事务所、企业咨询机构、信息服务机构、结算中心等;

③调停市场纠纷,保证市场正常运作的中介组织,如律师事务所、公证所、仲裁机构、计量和质量检查机构等;

④沟通市场交易活动的中介组织,如经纪公司与经纪人、职业介绍所、人才交流中心等; ⑤自律性中介组织,如商会、行业协会等。

▲第二种是按中介组织是否以营利为目的,是否按照价值规律运作进行分类,可以划分为以下两类:一是以营利为目的、按照市场规则进行运作的、主要与市场经济有关的服务性

组织,包括为进行市场交易双方服务的中介机构,如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产权交易所、房地产交易所、经纪行、技术交易站、拍卖行等;受市场主体或国家委托,代为其处理账务、清算、申报等事务的市场中介机构,如破产与清算事务所、税务代理事务所、代理记账事务所、专利代理事务所、商标事务所等;验证性的中介机构,依法取得执业资格,独立、公正、公平、真实地验证(或签证、见证、公证)市场主体的行为,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预防市场主体间纠纷的市场中介机构,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公证处等;评估中介机构,依法取得执业资格,独立、公正、公平地评估(重估、估算)市场主体的资信及市场主体所有或占有资产的价值,为市场交易提供计价依据的市场中介机构,如资产评估事务所、土地评估事务所、房产评估事务所、无形资产评估事务所、资信评估事务所等;为市场活动提供咨询、技术服务的中介组织,如信息中心、经营管理咨询、法律咨询、纳税咨询、工程咨询、注册登记咨询等咨询服务的咨询中介机构;促进劳动力就业的社会中介组织,如职业介绍所、人才交流中心、再就业服务中心、留学归国人员服务中心等。二是非营利中介组织,主要是行业自主性中介组织,如行业协会、商会等;监督市场活动的中介组织,如消费者协会、商品检验中心、质量检测中心、计量检测中心等;仲裁中介机构,它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按照《仲裁法》及有关规定,专门处理市场交易纠纷的中介机构,如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等;促进科学研究、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发展的中介组织,如各类基金会、俱乐部、联谊会、联合会、学会、协会等。

3、我省市场中介机构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对象

我省此次专项治理的工作对象,不仅包括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的中介组织、在机构编制部门登记的从事中介服务业务的事业单位、在司法行政机关登记的各类法律服务机构、以及从事中介服务业务和承担中介组织自律管理的社会组织;而且包括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以及政府购买中介服务的单位。涵盖介绍、评估、鉴证、代理、咨询、经纪、监理、担保、培训,以及各类人才市场、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机构,在民政部门登记的协会、学会、商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各类基金会等各种类型的中介组织、从事中介服务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

二、市场中介组织的作用

市场中介组织是介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第三组织”。发展中介组织有利于分化社会管理,延伸政府服务,增强社会自律,完善市场体制。

市场中介组织作为政府、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中介,主要任务是承担一部分不宜由政府、也不便由企业来承担的事情,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市场缺陷和政府缺陷。尽管市场机制已被实践证明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但市场不是万能的,也有“市场失灵”的时候,例如市场机制不能提供社会所需要的像国防、司法及其他纯公共产品,只能通过非市场的公共决策程序来表示,而不能通过市场价格机制来表示;垄断市场的存在导致某些产品或劳务的供应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市场机制不能调节外部经济效应,纯粹地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难以控制对社会有害的生产活动,也难以鼓励对社会有益的生产活动等等。市场的缺陷为政府干预经济活动提供了理由。但是,政府干预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一方面,经济政策制定者的行为方式可能造成决策失误,同时其行为目标也不一定是社会福利最大化,而可能是自身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由于技术上的局限性与组织管理上的局限性,政府活动范围如果超出了制止“市场失灵”所需的必要程度,也会导致“政府失灵”。

现代市场经济中,中介组织的主要作用是:

1、市场中介组织提供广泛的社会服务。为各级政府和企业提供双向服务,引导企业合理发展,为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中的改组、改制进行资产评估、财务审计、界定产权。中介组织作为社会服务性组织,可以发挥市场中介组织自我组织、自我服务的功能,达到为企业服务、为全社会服务、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的目的。

2、市场中介组织提供客观公正的信息。市场中介组织承担由政府转移出来的执行性行为,特别是政府转变职能后,需要有一个能沟通政府和企业的中间层次去承载监督和管理等纯执行职能。这类中介组织的行为必须由法律、法规或政府规章规范,帮助企业了解市场,帮助市场了解企业,为企业信誉提供佐证;为外商提供企业的咨询信息、吸引外商投资,促进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3、市场中介组织是超然于政府与企业之间,以独立性、客观性、技术性为特征的社会组织,因而它具有为社会和企业提供公正鉴定的独特功能。如招投标、拍卖行、评估行、公证事务所。受政府有关部门的委托,对国有独资企业或国家控股公司进行资产评估和财务审计,以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帮助企业处理日常财务业务、税收代理、培训人员;中介组织可以沟通政府与民间、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的联系,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可以把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如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组织。

4、市场中介组织可以起市场调节作用。这是市场中介组织中的重要功能。它按照市场运行规范,联系资金、技术、物资、劳务、信息等要素的供给和需求;维护社会各方的权益,保持市场秩序的稳定有序,监督企业活动,促进企业更好的经营。这类组织如经纪代理行、交易所、估价行、物资配运公司、技术转让公司、报关、期货等,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极为重要的,也是市场运行过程中极为活跃的组织要素。

总之,市场中介组织作为市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专业化分工的必然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市场中介组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充当了润滑剂、助推器和桥梁的角色,为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服务,疏通了渠道,消除了障碍,打破了限制,使通过市场机制配置有限资源的过程更为协调、有效。由于有了市场中介组织的积极活动,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就可以加快交易进程,节约社会劳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和管理决策的效率。凡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一般都有门类齐全、行为规范、配套协调、服务质量高、充满活力与效率的市场中介组织体系。市场中介组织已成为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非官方社会经济组织。

三、当前市场中介组织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由于特定历史原因,社会中介组织在其发展个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1、许多社会中介组织过分依赖政府,带有明显的“行政化”倾向,抑制了中介组织以独立的社会角色面向市场,甚至造成政府与中介组织的角色冲突。观念的固化和利益的驱动使社会中介组织和政府职能部门难于一刀两断。在我国,大多数社会中介组织都脱胎于政府这个“母体”,是有关职能部门的转化物,是有关行政权力的衍生物,短时期内无法实现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实质性转变。由于从出生之日起就被深深地烙上了“官办”的印记,社会中介组织很难进入社会经济循环,参与市场竞争,不能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方针,其本质职能蜕变为政府机关的“审批”职能,而不是中介机构的服务职能。

2、政府对社会中介组织的管理既缺乏完善的法律规定,又缺乏规范的行政管理,造成中介组织经营秩序不够规范。我国在短短二十多年里发展起了数以万计的社会中介组织,然而对它们的成立、性质、地位、作用等却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虽然国家针对一些重要的社会中介组织已经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或行政法规,但也未得到全面的贯彻执行,还有一些重要领域仍然属于空白。比如职业中介并没有统一的法律,导致职业中介市场坑人骗人、严重违法等现象层出不穷。正是由于法律法规延滞不畅,造成对社

会中介组织管理体制的混乱。

3、有些社会中介组织目标错位,行为不规范,服务质量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介组织其创办目标是为政府、为市场、为社会服务,着重发挥社会效益。然而一些部门创办的出发点主要是赢利,并把不适当的赢利捞钱、为小团体利益服务作为首要目标。这就使中介组织有的利用行使的监督管理职能,搞“仗权牟利、强权赢利”,有的借行业管理之威,规定如不买本行业产品,难过检验关;有的政府主管部门利用手中审批权,规定企业必须到其办的中介组织进行“资产评估”,其中介组织已变相成为其“小金库”。有的中介组织名义上已经与其主管行政部门脱钩,但暗中仍然进行权钱交易。由于目标错位,在小团体利益的驱动下,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中介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

4、我国目前的社会中介组织发展不平衡,结构欠合理。由于我国各类中介组织起步不同,行业生产经营状况存在种种差异,存在发展上的不平衡现象。我国目前的社会中介组织还存在结构欠合理的地方,主要表现为:热门行业的中介组织多,普通行业或急需发展行业的少;“ 官办”的中介组织多,“民办”的中介组织少;经济发达地区的中介组织多,经济发展缓慢地区的少;提供较低层次中介服务的组织多,提供高层次知识性服务的中介组织少。

5、社会中介组织从业人员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我国许多从事中介服务的人员没有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和认定,中介组织的从业者大多为兼职人员,且离退休人员居多,执业队伍年龄老化,专业人员紧缺。另外,现在的中介组织很少对其从业者进行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这种状况导致目前我国的中介组织专业技术水平低下,职业道德和自律精神淡薄,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就我省市场中介领域来说,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四大突出问题:

1、监管不到位,财务混乱。一些中介领域监管体制不顺,审批登记不规范,准入条件不统一,资质认证与管理不严。中介组织财务管理不规范,缺乏会计监督。

2、政社不分,垄断服务。有的行业协会官办色彩较浓,行政依附性强,政社、政会、政企不分,“双重法人”问题比较突出。有的部门为设置准入门槛,搞垄断服务,实行强制收费,强制发展会员,违规使用票据、收取会费,或只收费、不服务。

3、权力寻租,滋生腐败。有些政府发起组建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多数未脱钩或明脱暗不脱,利益共享,设立“小金库”,平调挪用资金,脱离财政监管;有的弄虚作假套取、截留国家专项资金和贪污、挪用强农惠农资金。

4、不择手段,恶性竞争。一些市场中介组织违反规定低收费,恶意竞争,甚至为招揽业务支付回扣、好处费等方式进行商业贿赂。有的在承接业务中提供虚假信息,出具虚假报告和文书,危害政府公信力。

这些问题既破坏公正、公平、公开的市场竞争秩序,阻碍中介组织的发展壮大,给消极腐败行为以可乘之机,必须下大力气解决。这四大问题也是我省此次专项治理工作的重点。

四、我省市场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目标和原则简介

1、目标 集中一年半左右时间,解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中介市场管理、监督、购买服务中不作为、乱作为,利用职权干预市场谋取私利。市场中介组织和从事中介服务业务的社会组织违法违规经营、执业等突出问题,遏制市场中介领域腐败蔓延势头;进一步开放中介服务市场,完善监督管理制度,提高依法监管水平,初步建立制度规范、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培育壮大一批适应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

需要的社会中介组织,促进市场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2、原则 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由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和监管部门分别履行主抓责任。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务求专项治理取得实效。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完善监管体制,加强自律机制建设,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坚持市场导向,以市场理念指导规范、清理、培育中介服务市场,加强对政府部门的制度约束,促进市场中介组织依法、独立、自主执业。坚持规范与培育并重,加大中介服务市场培育力度,建立公平竞争的中介市场秩序,打造有利于市场中介组织发展壮大的良好环境,服务武汉经济社会发展。

3、纪检部门承担的职责:

一是承担组织协调、监督检查职责。二是发挥查办案件职能作用。重点查办四类重点案件中涉及国家工作人员腐败的案件。

郑州档案中介公司现状调查与思考 篇3

关键词:郑州;档案中介公司;发展对策;发展模式

1 引言

档案中介公司是档案中介机构发展分化而产生的一种类型。我国档案中介机构最早的形式是1992年6月沈阳市成立的沈阳市档案信息开发服务中心[1]。此后十年,国内陆续出现了档案事务所、档案寄存中心、档案信息咨询中心等档案机构。其中档案中介公司通常以档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档案管理有限公司的名称出现,以出售档案用品、档案业务服务为支撑。

郑州地区档案中介公司这些年发展迅速,为了更好地了解该地区档案中介公司的现状,本文选取郑州10家档案中介公司作为样本,采取实地调查与网络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实地调查法主要对郑州地区10家档案中介公司现场走访,并通过工作参与的方式掌握第一手信息资料,了解了研究对象的工作环境、公司规模、员工数量以及工作内容等直观情况。网络调查主要针对调查对象的人事选聘情况展开。

通过调查,笔者对档案中介机构的定义以及郑州档案中介公司的现状与问题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2 档案中介机构的定义

学术界主要出现了两种档案中介机构的定义。第一种以“中介组织”为属概念,将档案中介公司定义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社会之间沟通桥梁、联系纽带。如黄力、李圭雄认为:“档案中介机构是专门提供档案管理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是社会化档案管理的代理商”[2];宗培岭认为:“档案中介机构是介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社会之间提供档案业务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3]。第二种以“服务公司(经济组织)”为属概念,强调档案中介机构的法人地位,认为档案中介公司是提供档案业务服务的独立组织。如刘勤认为:“档案中介机构,是依法运用档案专业知识,按照一定的业务规则或程序为委托人提供档案事务代理、档案业务培训、档案技术咨询服务、档案工作标准认定等服务的经济组织。”[4]

因此,基于对郑州档案中介机构的实地调察以及相关文献的研究,笔者认为档案中介机构定义有宏观和微观之分:宏观的档案中介机构是指联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社会,提供档案信息咨询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微观的档案中介机构是指依靠软硬件、人才、管理以及技术优势,面向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社会组织和个人,提供实体档案整理与寄存、档案信息咨询与加工、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档案人才培训的档案服务机构。

本文采用档案中介机构的微观定义,并提出档案中介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档案中介机构,符合郑州地区的档案中介实践。

3 郑州档案中介公司现状调查

本研究选取的10家档案中介公司名称有三类,如表1所示,主要调查的是公司发展规模、服务内容、服务对象以及人才状况。

表1 十家档案中介公司名称

3.1 档案中介公司的发展规模。“从业人员数”是重要的企业规模划型指标,它具有简单、明了的特点。因此笔者对郑州档案中介公司的人员规模进行了调查,结果(见图1)显示,有60%的公司人员规模处于1-49之间,20%的处于50-99人之间,另外有20%的处于100-499人之间。

图1 郑州档案中介公司人员规模

根据《企业规模划分标准》,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100人以下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的为微型企业,郑州档案中介公司大部分属于小微型企业。

3.2 档案中介公司的服务内容。调查研究发现,郑州档案中介公司服务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档案信息技术类。主要内容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包括数字档案软件开发、档案数字化加工与处理、电子文件管理系统设计与维护等。

二是档案劳务工作类。主要指档案领域的劳务性工作,包括档案人员管理与培训、档案实体整理与托管、档案制度建立、档案管理咨询等。

三是档案用品售卖类。主要指出售档案活动中的各种耗材如档案盒、卷皮等,档案设备如装订机、除湿机、号码机等。

3.3 档案中介公司的服务对象。调查结果显示,郑州档案中介公司的服务对象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服务于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这些单位内部设有专门的档案业务部门、明确的档案规章制度、规范的档案办理流程,但由于力量有限,往往需要档案中介公司的辅助。

第二,服务于企业、组织和个人。企业对象涉及能源、电力、建筑工程等行业,主要是大型企业。它们能够意识到档案管理带来的巨大价值,同时有能力支付档案业务外包的费用。组织和个人则是因为偶有出现档案管理需求但无力实现,可以求助于档案中介公司。

3.4 档案中介公司的人才状况。人才状况是衡量一个公司实力的重要指标。通过研究郑州档案中介公司员工学历的分布状况,可以直观地判断企业资质优劣。

图2 郑州档案中介公司招聘要求学历层次情况

调查结果如图2,50%的公司要求最低学历中专以下水平,40%的要求为大专以上,10%的要求为中专,没有公司要求最低学历为本科。这反映出目前郑州档案中介公司的人才构成结构缺乏合理性,高素质档案专业人才不足。

4 郑州档案中介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 业务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服务。档案中介公司可以提供档案管理任一环节乃至整个流程的服务,但郑州档案中介公司服务内容的调查显示,目前业务开展的情况是同质化现象严重,小型公司多从事档案劳务工作,大型公司着眼于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开发工作。公司没有令人耳目一新的亮点,作为用户很难根据自己的需求挑选最合适的公司;作为商家,也难以在竞争激烈行业内凸显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中小型公司无法实现持续发展。

4.2 企业规模较小,行业规模不足。从业人员数量的调查,显示出郑州档案中介公司在规模上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郑州八成的档案中介公司从业人员数量都不足百人,缺乏一定的规模,既无法满足消费者各种档案管理的需求,也无法为公司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郑州档案中介行业规模不足,相关企业数量少,从业人员总量低,同时缺乏规模相当的企业作为领军人,没能形成规模经济,发挥行业性的规模优势。

4.3 高水平、专业型人才匮乏。从调查的情况来看,郑州档案中介公司的人才构成模式往往是“专业领导+非专业员工”,即少数档案专业出身的高级人才居首,统筹公司规划,负责业务开展;底层雇佣大量非专业的廉价劳动力,经过简单的上岗培训从事一些基础性、重复性的劳务工作。这导致了三个问题:缺乏专业背景人才,人才水平低和“唯技术主义”倾向严重。首先,许多档案中介公司的大多数员工都不是档案科班出身,难以站在专业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工作,阻碍了企业的升级与发展;其次,低水平人才在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劣势,效率偏低;最后,大型档案中介公司在招聘中更加偏向IT、编程等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人才,一如档案学理论研究领域出现的“唯技术主义”,偏离了档案的本质。

4.4 宣传营销工作薄弱,社会影响力有限。市场推广是现代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手段,但是在调查中,笔者发现郑州档案中介公司中存在大量不重视宣传营销工作,导致社会影响力十分有限的情况。首先,以“档案中介”为关键字在互联网中通过Bing、Baidu等搜索引擎检索,命中相关网站极少,而且有些网站设计粗糙、数据更新滞后,无法吸引访客。其次,检索已知的档案中介公司,发现大多数公司没有官方网站,即使个别公司建立了主页,其也被大量招聘信息所湮没而难以找到。

5 郑州档案中介公司发展对策的思考

5.1 着力打造优势服务项目,增强核心竞争力。创新是落后者超越领先者的唯一途径[5],打造优势项目就是这种创新。在行业同质化的背景下,首先,小型档案中介公司应侧重特色项目,提升该项目的服务水平,获得效率以及价格优势,打造一张独具特色的企业名片,同时依靠优势技术推动企业的全面发展。其次,一定地域范围的中小档案中介公司可以结成联盟,发挥各自的优势技术,优化重组结合成前后紧密相连的整体,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获得集聚效应,实现部分功能相加大于整体的效果。

5.2 优化公司运营,拓展服务领域。基于“档案利用”为核心,笔者提出两种档案中介公司发展模式。按照中介连接对象的不同,分为“企业-决策者”和“档案馆-公众”两种模式。

(1)企业-决策者模式。目前主流的服务模式是公司单向面对企、事业单位提供档案服务。本模式设计将企业档案信息同企业决策者相对应,档案中介公司居中处理、加工档案信息,再将具有价值的内容反馈给决策者帮助决策,提升企业效益。这一模式流程的关键变化在于,中介公司的业务重点从档案管理流程的前端转移至后端,从侧重实体整理与保管,转移至侧重档案信息的开发与提供利用。这对档案中介公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的信息分析、深度的信息开发以及清晰的信息表述。信息的价值是巨大的,该模式下档案中介公司的社会价值、认可度都将得到提升,必然有着更光明的发展前景。

(2)档案馆-公众模式。这一模式是为了解决文件数量指数级的增长规模与公共档案馆管理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该模式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档案中介公司可以承担一些基础性的劳务工作,减轻档案馆的负担,推动档案馆转变职能,更好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公众提供档案服务;第二阶段,中介公司可以承担一些不涉密档案的编纂开发工作,承包档案陈列展、城市记忆展等档案展览,参与档案有关纪录片、宣传片的拍摄,与档案馆共同向公众提供更加优质、及时的档案信息。既提升了档案事业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提升了档案中介公司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5.3 完善人才结构,提升服务水平。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针对郑州档案中介机公司现有的人才结构,笔者提出三点措施:一是加强在职人员业务培训。公司应定期开展培训,聘请大学教授、档案局(馆)专家授课,指导在职档案人员系统学习国家有关档案法规和规章制度,掌握档案业务标准,用理论指导档案工作实践。二是重视新员工上岗培训。上岗培训不仅要注重讲解实践操作方法,也要兼顾理论知识讲解;既要学习单项具体操作,也要熟悉整个业务流程。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整体与部分相结合。三是引进高学历专业人才。信息化时代,档案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融合是大势所趋,计算机网络知识是每一个档案专业人才所必备的,既要满足信息化时代对档案从业者计算机水平的要求,又要以档案知识作为主体。因此,企业可以招聘高学历的档案专业人才,他们专业知识丰富,又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是发展档案事业的主力。

5.4 重视宣传工作,挖掘潜在需求。档案中介公司的业务开展不能局限于政府、企事业单位,在数量上处于绝对优势的公众也是主要的服务对象。因此,郑州档案中介公司应该抛弃忽视宣传工作的错误观念,积极宣传公司业务,开发新的客户群体,挖掘潜在需求。

(1)多渠道宣传企业业务与服务。多渠道包括平面广告、多媒体广告以及网络途径。企业通过这些渠道宣传公司的发展历史、业务内容、服务优势,提升知名度,扩大影响力。

(2)重视客户反馈,挖掘客户潜在需求。郑州各档案中介公司在服务过程中应当注重和顾客的交流,及时了解顾客的反馈信息;在平时可以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及网站留言等媒体服务,搜集社会大众的反馈意见,分析不同的需求方向,挖掘服务对象。

6 结束语

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档案中介公司既满足了企事业单位保管、整理档案的需要,也实现了对档案高效、系统的管理,是档案事业大家族的重要成员。尽管作为新生事物,郑州档案中介公司也存在业务内容同质化、企业和行业规模小、人才结构不合理以及社会影响力不足的问题,但仍不可否认档案中介公司的价值,并且笔者相信,今后郑州档案中介公司一定会不断完善自身,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葆霞.商业性档案中介机构发展趋势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3.

[2]黄力,李圭雄.业务外包:档案中介机构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北京档案,2004(05):26~28.

[3]宗培岭.档案中介机构的社会定位[J].浙江档案,2005(07):10~12.

[4]刘勤.环评中介机构对档案中介服务业发展的启示[J].档案学通讯,2006(02):77~79.

[5]万维刚.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M].山东: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165~172.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来稿日期:2016-06-28)

[1]陈忠海,刘晓丹.2008年~2012年河南省档案学作者期刊论文统计分析[J].档案管理,2013(5):58~61.

[2][4][6]李文以.《档案管理》1995~2005年核心作者群分析[J].档案管理,2006(4):48~50.

[3]方太强,周蓉,胡英.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作者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5(1):69~73.

[5]廉清.《图书情报工作》核心作者群分析研究[J].现代情报,2004(11):55~59.

中介组织的经济学分析 篇4

中介组织也叫市场中介组织[1], 一般是指那些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 为市场主体提供信息咨询、培训、经纪、法律等各种服务, 或者从事协调、评价、评估、检验、仲裁等活动的机构或组织。

中介组织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Stigler指出买卖双方搜寻的无效率必然产生对分工专业化的需求, Spulber从实证角度估算出当前美国大约1/4的GDP都是中介活动的贡献。根据诺斯等对于1870年-1970年美国经济中与交易有关部门规模的估量, 20世纪后期美国经济中银行、保险、金融、批发、零售等与交易相关的行业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高达45%, 而在一个世纪前这个量只有25%。另一方面, 在市场交易中, 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用缺失也使经济面临着巨大的损失, 2000年, 商务部、中国外经贸企业协会信用评估部组织专家对全国上万家企业进行了信用调研, 中国企业因信用问题导致损失约6000亿元, 无效成本至少为GDP的10%~20%, 中国GDP每年因此至少减少2个百分点。信用缺失对银行资产造成的风险, 对公共资源造成的浪费, 对市场环境造成的损害, 对社会风气造成的影响也已经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中介组织在解决信息不对称, 强化信用体系, 节约交易成本特别是信息搜寻成本有其特有的优势。本文将从分工细化的角度出发, 讨论中介组织是如何节约交易费用和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

1 关于中介组织的经济理论分析

1.1 本文研究的中介组织范围界定及其特点

经济领域的中介组织主要包括: (1) 具有半官方性质的中介组织, 如:个体劳动者协会、消费者协会、证券监理会等等, 他们受政府委托, 从事专项经济管理活动。 (2) 行业性组织, 主要指行业协会、学会、商会、研究会。 (3) 公证性中介服务组织, 包括律师、会计、税务、资产评估等专业事务所, 以及公证、仲裁等中介组织。 (4) 服务性中介组织, 包括提供市场载体、就业、广告、公关、信息、咨询、家庭、劳务、房地产、婚姻介绍等服务的中介组织。 (5) 经纪性中介组织, 如证券公司、期货公司、投资公司以及智力性的经纪中介组织、文化经纪中介组织等。

中介组织是以其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依法为社会提供服务的社团机构, 其执业特点是: (1) 独立性。一般而言, 中介组织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具有独立法人责任的团体, 不隶属于任何行政机构, 同时又独立于当事人, 它接受当事人的委托, 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2) 服务性。中介组织有别于生产企业的投入产出, 而是依靠自身的人员优势、信息优势和专业技能优势为社会提供服务。中介组织通过与当事人签订授权委托合同, 接受委托, 依靠专业优势或技术能力为当事人提供专业服务。 (3) 自律性。中介组织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不受任何单位的约束, 是一个独立的执业团体, 依赖自律并通过行业组织, 如律师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等全国性行业组织, 实现对会员的指导和约束。 (4) 依法性。中介组织进行中介服务必须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政府规章的规定, 遵循客观、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

1.2 中介组织可以节约交易费用

从18世纪的产业革命以来, 随着分工深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导致了效率持续提高和生产成本不断降低, 它们像两个快速转动的轮子推动着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分工细化程度的加深, 交换的频率必然会增大, 交易费用也必然增多。降低交易成本要求诱致出某种组织制度的形成和创新, 中介组织就是在这种信息不对称和分工日益深化的世界中, 为降低企业交易成本而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组织制度创新, 其最主要功能在于为交易双方提供中介服务, 以便降低交易成本, 特别是信息处理成本。

中介组织是社会分工细化的结果, 在分工形成过程中, 它起到了节约交易费用的作用, 我们以下面一个简单的图表来展示:

我们在模型中用A、B代表交易的双方, 假设A方共有m个交易主体, B方共有n个交易主体, m, n均为正整数。在不存在中介的情况下只能采取一对一的交易方式, 总的交易方式为 (m×n) , 而存在中介的情况下, 交易方式则变为 (m+n) 种。引入极限的思想, 当交易主体的数目 (m, n均为正整数) 趋于无穷大时, 两数的和要远远小于两数的积, 可见, 在市场交易中, 无论是随着交易方的增加, 还是交易方的交易量的增加, 中介组织都是节约交易费用的, 若二者同时增加, 节约的交易费会更多。

在上面的例子中, 我们只假定市场中只有两方, 并且只有一个中介。现在我们将这个系统推广:随着分工的细化, 交易主体的增多, 交易主体之间就会形成了一种网络化的格局。根据网络效应原理——在一个由许多相互依赖的子系统所组成的系统里, 整个系统的有效性不及依赖于每个人的生产力, 而且还依赖于加入这个网络中的人数, 每个人的加入决策依赖这个网络中的人数, 反过来, 网络中的人数也依赖所有人的加入决策, 尽管这种依赖可能是通过价格系统间接发生的。同时根据网络结点原理:网络中增加的交易方数量与交换效率之间是成级数增长的, 在此我们可以将中介组织类比为网络分工的结点, 在交易方和中介同时增加时, 节约的交易费用会更多。就中介组织自身来讲, 根据“干中学”理论, 在有专业化加速学习速度的效果时, 天生的比较优势并不重要, 而进入专业化与学习加速的良性循环却非常重要, 中介组织更在专业化的分工中提高了效率。更进一步的,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 中介组织以信息技术和网络为依托, 通过将信息标准化并进行共享, 对信息数据整合处理, 利用自身掌握的信息资源, 它在节约交易费用会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同时, 中介组织的形成是社会分工细化的结果, 但它也不是具有无限的潜力, 它的发展速度必然受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知识累计程度和自身的运营成本的限制而与社会分工的水平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1.3 中介组织可以解决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新古典经济学假定人是理性的, 即人们总是在给定的情况下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 而自从博弈论引入之后, 我们又发现了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存在“囚徒困境[3]”的难题:我们从经济人假设出发, 就不完全信息情况下, 诱发另一方合作行为的进行博弈分析 (如下表) 。交易人A具有信任和不信任两种选择, 而交易人B具有合作和欺诈两种对策, 如果二人都选择了合作行为, 即选择了“信任与合作”这个战略组合, 那么各自的收益分别为 w (w>0) ;如果A选择了信任, 而B则利用他的信任进行欺诈, 那么A的损失为-y (y>0) , 而B的收益为w+x (x>0) ;如果A不信任对方, 而B想与A合作, 则A不会有损失, 而B可能由此失去了其它机会, 并且还可以存在一些交易成本, 于是B的损失为-z (z>0) ;如果双方互不信任, 则交易无法发生, 于是双方的收益均为0。从图表1可以看出, B具有一个占优战略:欺诈, 而A没有但他清楚的知道欺诈是对方的占优战略, 于是他的选择只能是不信任, 于是就出现了纳什均衡:不信任与欺诈, 这就是博弈论的囚徒困境所揭示的情形:

由上述的分析看到, 在于信息不对称, 交易者的风险规避, 交易中信任不能有效建立的, 无法达到帕雷托最优的状态。我们通过引入中介组织, 使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囚徒困境”问题迎刃而解。

1.3.1 中介组织可以加强信息的传递使信息显化, 尽量使交易各方的信息对称起来

例如, 通过“信用评级”, 签约前对交易对象的信用情况有个大概了解。又如, 当对交易对象的信用了解不够, 又不值得花过大代价去掌握时, 可通过担保机制, 由信用较好的第三方出面担保, 也是比较简便易行的办法, “信用等级”和“担保”发挥的正是“信号传递机制”的作用。推而广之, 在交易不断市场化的今天, 传统文化中基于社会关系网络型信任, 在市场经济重复博弈机制的内在作用下, 通过中介组织, 会向以产权契约为内核的公共信任与制度信任转变。

1.3.2 中介组织可以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罚的良好机制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 有时允许当事者获取一定的“信息租金” (information rent) 或“守信奖金” (credit reward) 也是必要的。资本市场上的证券公司, 证券交易所, 要对上市融资的企业进行辅导和考评并对其进行监督, 目的是使欲将上市融资的企业积极发送业绩优良的信号, 使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得到保护。在这个过程中, 证券中介机构收取佣金, 而上市企业得以上市融资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在个人信用方面, 中介组织可以充分掌握个人的信用状况, 它的信用记录可以渗透到经济社会中的各个领域, 缺乏信用记录或信用记录不佳会影响个人的就业、升职、租房、租赁、工商注册等方面, 会危及到这类企业和个人的生存与发展, 这种奖罚分明的机制大大地强化了社会成员的信用意识, 规范了社会成员的信用行为。

1.3.3 中介组织可以承担社会责任, 建立信息共享的良好机制

中介组织有时所承担责任的对象不是特别明确而是面向整个社会的, 社会信用环境的建设离不开中介, 比如注册会计师的主要任务是出具审计报告。人们正是对注册会计师这个中介组织的信任才有了对所投资企业的信任, 同时注册会计师要得到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监督和考核, 这也体现了中介组织内部的制约和激励机制。另一方面, 中介组织可以通过在专业化分工中掌握的知识, 为社会提供知识咨询、数据支持和智力支持, 在信用法律保护和互联网技术支持下, 充分利用信用报告的共享性和流动性, 交易各方可以不受地域、时间限制随时调阅, 快速客观地作出交易决定。因此, 中介组织可以很好的释放既有的经济效应, 强化道德效应、文化效应和社会效应。

2 我国中介组织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中国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我国中介组织的发展经历了1945-1956年曾经在经济上发挥重要作用;1956年以后减弱消失;1978-1994年初步发展;1994年至今快速发展的U字型发展路线, 从它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 它的发展速度是和国家的计划方法调控的力度成负相关的[4]。在这样一个不平稳的成长过程中, 我国中介组织的发展存在如下问题:

2.1 观念的固化和利益的驱动使社会中介组织与政府职能部门难以一刀两断

在我国, 大多数社会中介组织都脱胎于政府这个“母体”, 是有关职能部门的转化物。即使政府在管理社会事务的过程中意识到了有必要转变同社会的沟通方式, 由于路径依赖, 短时期内也无法实现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实质性转变。在市民社会还不成熟, 社会自理能力欠缺时, 社会还无力承受政府突然之间放松管制, 这会让人们感到茫茫然无所适从。另一方面, 中介组织很难进入社会经济循环, 参与市场竞争, 不能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方针, 部分利益主体可以避开自由竞争方式和规范的法律程序, 使中介组织成为政府部门寻租和腐败的温床。

2.2 社会中介组织竞争机制扭曲, “惟上惟利”背离了其主旨

在我国中介组织多具有:“官办”色彩, 使得它们之间的竞争往往不是质量与信誉的竞争, 而是演化成了挂靠单位之间权力的较量。这一方面使得社会中介组织“只惟上, 只惟利”, 没有为大众服务的激励;另一方面, 中介组织之间恶性竞争, 为了拉拢“客户”, 严重背离竞争机制和公平原则, 竞相降价, 为节约成本减少工作量, 出具伪证。消费者不能获得高品质的中介服务, 久而久之便对其失去信心, 对社会中介组织来说这将是一个劣币驱逐良币最终“作茧自缚”的过程。

2.3 缺乏统一规划和指导, 法律法规延滞不畅, 管理体制混乱

从全国范围来看, 目前我国社会中介组织人均拥有量不足, 难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但由于此前缺乏总体规划, 造成中介组织畸形发展, 数量上失衡, 对中介的成立、性质、地位、作用等却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这样由于法律法规延滞不畅, 造成对社会中介组织管理体制的混乱。中介组织对政府的“挂靠”导致中介组织管理存在地区性封锁、行业分割、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等不良现象。

2.4 中介组织人力资源匮乏

中介组织主要是发挥自己的知识和信息优势为社会提供服务, 故对从业人员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 但由于①从业人员的市场准入把关不严, 滥竽充数;②我国全面重视培养中介人才的时间短, 向社会输送的中介人才有限;③社会中介组织的社会地位不高, 难以吸引到优秀人才的加入等原因, 造成中介组织人才匮乏, 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3 发展及完善我国社会中介组织的对策

弗兰茨·奥本海在其《论国家》一书中指出:未来的“国家”将是一个自我管理的“社会”[5], 政府职能将不断转移、弱化, 社会将承担越来越多的管理职能。中介组织在摆脱政府的行政控制后, 在促进公民政治参与及推进民主建设方面将发挥强大作用。塞缪尔·亨廷顿在探讨社会的政治安全时提出了两种社会类型:“群众社会”和“参与社会”[6]。群众社会的政治参与是无结构的、无常规的、漫无目的和杂乱无章的, 因为群众社会缺乏能够把民众的政治愿望和政治活动与他们的领袖们的目标和决定联系起来的组织结构, 而参与社会则是通过合法渠道加以组织和安排的, 它消除了政府与民众的对立, 中介组织可以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传递公共信息以及平衡公共权力, 满足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层次性。中介组织的参与, 在国家与社会或政府与市场之间构建起了交流的平台, 加快信息传递, 它既能将社会、市场各方面发展变化的动态和趋势等信息及时传递给政府, 使政府获得充足的决策依据, 又能将国家的政策、规章制度传输给经济主体, 对其行为进行指导、规范, 并提供各种咨询服务[7], 中介组织还可以通过制度化的途径, 拒绝政府的不适当干预, 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政府与公众的矛盾, 增强在权力和利益格局中的谈判能力。中介组织为公民政治从群众社会转变成参与社会提供了可能。针对我国社会中介组织的上述问题, 我们给出以下具体对策:

3.1 加强中介组织主体地位建设,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要使社会中介组织“自立”, 必须有制度性的保障, 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 如颁布《社会中介组织法》, 明确规定其成立、性质、地位、作用以及经营方式等, 明晰和规范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的关系。从政府角度看, 政府应切实做到职能转换, 要摒弃计划经济体制下“全职政府”的观念, 建立有限的政府, 应当适当的放权, 减少其不必要的权利, 把政府承担的部分管理和服务职能让位给各类的社会中介组织, 使其成为承担政府管理社会服务的具体组织者和运行者。

3.2 宏观上统一管理, 为中介组织的发展提供良好制度环境

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必须与市场规模、产业结构相适应, 政府应对不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的中介组织予以清理, 积极引导市场在薄弱环节自发形成有效的组织形式, 打破行业分割、地区封锁及部门垄断, 保证中介组织人员和其他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重组, 优化资源配置。政府要理顺管理体制, 加速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的职能归位, 按照精简和归类管理的原则明确中介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 克服多头管理、重复管理, 提高管理效率, 在宏观上加强中介服务业跨部门、跨地区合作, 建立社会中介组织监管机构的协调机制, 规范社会中介组织监管机制, 统一管理和监督中介组织的培育和发展, 积极探索外商独资、合资或合作兴办中介机构, 鼓励国际中介机构在我国建立分支机构, 鼓励国际中介机构与我国中介机构合资、合作建立新的中介机构, 支持我国中介机构和人员成为国际知名中介机构的合作者、成员或合伙人, 使我国的中介机构在发展中尽快与国际接轨。在经济和财政政策上对中介的发展给与政策和税收优惠, 并设立发展基金, 对中介组织的发展予以资金支持。

3.3 微观上加强中介组织的机制建设, 促进行业自律

要使中介组织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独立、客观、公正地实施中介服务, 根本在于中介组织本身的自我约束和管理。要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 建立科学的机制加强组织内部管理, 优化和提高社会中介组织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水平。要健全中介组织的理 (董) 事会制度, 完善自主机制, 积极探索设立出资人会议、发起人会议和监事会, 推行问责制和独立董事制。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中介组织要向社会公众公开其财务、活动、管理等方面的信息, 要通过建立投诉制度、质量审核制度、错证责任制度、赔偿制度等确保中介机构的信用实现[8]。

3.4 加强中介组织人力资本积累、提高其社会认可度

人力资本在中介组织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9], 要加强中介组织自身建设, 必须加强中介组织中人力资源的积累, 积极引进高素质、专业型、复合型人才, 建立统一的职业资格审查制度和后续教育制度。以专职专业化为主体, 逐步营建区域性的“评估人才”资源库, 实行资格证书制, 树立和强化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建立社会中介组织与大众媒体的关系网络,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建立信息系统、数据库, 提高信息资源管理水平, 把中介的信息纳入区域数据中心和数据管理中心, 提高工作效益。把中介组织建成为学习型组织, 促使其不断学习,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积累竞争优势, 保证前沿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4 结 语

以上我们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中介组织在社会发展中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作用。在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转型的今天, 中介组织在促进我国劳动力的转移, 促进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的消解, 面对经济全球化竞争, 增强行业面向国际市场的谈判能力, 减少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国际问题的风险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只是通过对中介组织的分析, 来阐述一个看问题的角度, 中介组织的职能不仅仅限于经济方面, 它可以在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宪平.关于美国信用体系的研究与思考[J].管理世界, 2006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J].上海三联书店, 1996

[3].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我国社会中介组织发展研究报告[J].中国行政管理, 2005

[4].弗兰茨.奥本海.论国家[M].上海:商务印书馆, 1999

[5].塞缪尔.P.亨廷顿.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 1992

[6].汪玉凯.中国行政改革20年[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8

[7].张维达, 毛健.发展和规范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

市场中介组织发展思考 篇5

市场中介组织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各种市场中介组织开始出现,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而逐渐发展壮大,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市场中介组织的界定和分类

1、市场中介组织的界定。对于什么是市场中介组织,目前理论界尚无一个公认的界定,通行的定义是,市场中介组织是介于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为提高市场运行效率而从事监督、公证、协调、沟通、代理、鉴证等服务活动的市场主体。这一界定至少包含了市场中介组织的三个基本属性:(1)居间性,这是市场中介组织的本质属性。(2)服务性,中介组织的服务性表现在,中介组织以向社会提供服务为宗旨,本身不从事商品生产和商品经营。中介组织的收入是所提供的服务过程中消耗的劳动的报酬,是被服务者从因接受中介服务而增加的收入或减少的支出中转让过来的部分价值。(3)经济性,市场中介组织的活动目的在于提高市场运行效率,是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它本身也是市场主体,具有市场主体的逐利性。

2、市场中介组织的分类。市场中介组织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中介场所类,这类市场中介组织以交易场所的形态出现,为经济活动群体提供交易平台,必要时也提供交易规则、交易设备等软硬件设施。如证券交易所、职业介绍所、产权交易中心、技术成果交流中心等。二是经济鉴证类,此类中介组织以第三方的身份出现,在各项经济活动中起居间的仲裁、监督、信息、咨询等服务。

按照具体业务分类,目前我国的市场中介机构主要有以下一些:

(一)会计、审计等独立审计机构;

(二)资产、土地、矿产资源、安全、房地产工程、拆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等评估机构;

(三)工程监理机构;

(四)法律、测绘、监理、科技、档案、培训、担保等服务机构;

(五)信息、信用、技术、工程、市场(商品)调查等咨询机构;

(六)检测、检验、认证、公证等鉴定机构;

(七)职业、人才、婚姻、教育等介绍机构;

(八)工商登记、商标、专利、税务、房地产、因私出入境、招投标、政府采购、拍卖、广告等代理机构;

(九)保险、证券、期货、担保等金融中介机构;

(十)各类经纪机构。

二、市场中介组织的功能

由于市场中介组织有着居间性、服务性和经济性的属性,使得市场中介组织的职能既不同于政府部门,也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经营行为。作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连接政府和市场主体、公民的桥梁,市场中介组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政府和市场主体、公民的服务上。目前市场中介组织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1、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条件。随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正向“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将会越来越小,大量群众性、社会性、服务性的微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将逐步从政府职能中分离出来。而市场中介组织为政府转移出来的职能提供了理想的承接载体,为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目标创造了条件。

2、提高市场运行效率,节约交易成本。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不是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经济活动中的无序状态以及交换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交易低效率和高昂的交易成本。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需要中介组织通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信息沟通来提供相应的服务,使各市场主体能够更加便捷、高效的参与经济活动。

3、优化资源配置。首先,市场中介组织为资源的顺利流动提供专门的交易场所,在交易场所内,价格信号和需求信息引导着资源的流动方向。其实,市场中介组织为资源流动提供的鉴证、估价、咨询等服务使得资源流动更直接、更迅

速。

4、辅助政府改进对市场的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是法制经济,它要求健全的法制和严格的执法,保护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和合法权益。但是政府监督毕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中介组织配合政府部门,共同强化管理,就可能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和提高市场管理水平。有了监督市场主体的中介组织,就能对任何一方的不规范行为随时随地地进行监督并予以纠正,从而避免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

三、我市市场中介组织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市场中介组织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法制建设的不健全、政府职能转变的不彻底,目前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法制建设滞后,管理手段落后。有关市场中介组织的法制工作相对滞后,对中介组织的性质、地位、作用等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目前对中介组织的管理一般由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为主,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登记,管理上各自独立,缺少配合,没有专门对中介组织的管理部门。以至于在中介组织的发展问题上没有引导,缺少规划,造成混乱的局面。

2、改制不彻底。一些中介组织还没有脱离出行政部门,行政力量干预下的竞争不充分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既影响中介机构贯彻独立、公正、公平的执业原则,也制约从整体上提高事务所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3、规模种类不起全。体现在数量上,种类上,不能满足多层次,多种类的需求。

4、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缺少专业人员。中介对人员的素质,专业性要求很高,无法满足业务的需要。

5、中介的失灵现象普遍。体现在服务质量底,各类违规问题频频出现。低质需求旺盛,导致中介组织为满足客户需求,不顾长远利益,为客户提供虚假的报告等。

四、市场中介组织未来发展趋势

1、随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职能的加快转变,市场中介组织与政府、企业等市场主体的重要关系基本理顺,市场调解在其行业发展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2、多规模,多层次的市场中介组织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3、市场中介组织的内部管理体制、宏观管理体制得以规范化,制度建设趋于完善。

4、公平竞争、内外开放、规则统一、诚信为本的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基本形成。

5、市场中介组织法律建设取得重大进步,依法执业成为市场主流。行业自律组织在行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行业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增强。

五、发展市场中介组织的几点建议:

1、为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尽快制定市场中介组织的管理办法,对各市场中介组织的主体资格、活动范围、酬金标准、权利与义务、违法处理等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各中介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将市场中介组织发展纳入发展规划,做好市场中介组织的宏观调控、指导、协调和服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完善市场中介组织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取消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市场准入门槛,为市场中介组织营造公平、公开、规范的市场环境。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资质审查和行政许可执业登记以及从业人员的资格培训。物价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中介服务收费管理办法》规范中介组织的收费行为。财税部门要根据市场中介组织的服务范围、经营性质和盈利水平研究制定相应的财政、金融、税收政策的支持。

2、脱钩改制,建立开放、竞争的中介市场体系。对隶属于政府部门的中介服务企业从资产、财务、人员、业务和名称上彻底脱钩,以消除中介市场双轨运行的不公平竞争现象。对承担政府某些委托职能的中介服务事业单位进行改革,转变为中介企业,明确职责,整合资源,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政府监管,自主经营,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市场中介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中管理中的作用,使之更加有效的提供公共产品。破除行业及部门垄断,清除市场壁垒。健全竞争机制,引导中介机构参与公平竞争。行政机关不得凭借职权限定当事人接受其指定的中介机构提供的服务。政府需中介机构提供的服务,应通过向市场购买服务的方式或者法律法规允许的方式进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

用,完善市场需求导向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形成进出有序、充满活力的市场格局。

3、加强市场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建设和信用建设。加快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建设,鼓励中介机构加入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应当制订本行业自律规范和惩戒规则,做好自律管理和监督,发挥行业自律作用,指导本行业中介服务业的发展。建立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协同政府职能部门抓好监管工作,在协会内及时通报行政管理部门对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奖励、惩戒、处罚等情况。中介执业人员应当自觉接受行业协会的自律监督。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社会中介机构的信用建设。建立中介机构信用警示制度和信用公示制度。积极倡导中介信用观念,引导中介机构加强信用管理。各中介机构要切实重视自身建设,强化自身监管,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严格依法执业,严守职业道德,强化社会责任,改善公众形象,提高社会诚信度。行业协会应加强对各类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公民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提高其素质,牢固树立自律意识,在行业内形成一种合法诚信服务的道德风尚和舆论导向。

4、加强监管,规范市场中介组织执业行为。中介机构开展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遵守职业道德,遵守业务规则,遵循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对提供的信息、资料及出具的书面文件应当真实、合法,自觉对执业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及其他秘密事项予以保密。中介机构应当亮证、亮照经营,并在其经营场所的明显位置公布服务内容、服务规范、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监督投诉机构的电话和地址等事项。完善市场中介监管法规制度,大力推进监管现代化,抓紧监管信息化建设,提高监管的适时性和有效性。政府有关部门要面向全社会,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对中介服务业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建立失信行为的发现和惩戒机制,发挥惩戒机制的警示作用。建立市场中介机构长效监管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动态监管等新型管理模式,通过各种有效的监管方式,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以教育督促、引导为主,辅之以必要的处罚手段,多管齐下,标本兼治。

5、加强中介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培养一支服务诚信、专业过硬、社会形象良好的中介从业队伍。建立健全

人才引进机制,加强各类专业人才的引进,优化中介从业人员队伍结构,提高专职专业人员比例。深化人才体制改革,不断探索创新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各业务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应积极组织各种业务知识培训,鼓励中介机构从业人员参加再教育,不断提高中介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严格资格审查和执业资格认证,各职能部门要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社会中介机构从业人员实行执业资格管理制度,健全中介执业资格考核制度。对严重违法的中介机构从业人员,实行市场禁入制度。

上一篇:带电作业应用分析下一篇:自诊断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