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中介组织(精选6篇)
社区中介组织 篇1
1 农村科技中介组织发展问题
1.1 政府主导的农业科技中介服务效率低下
我国农村科技中介组织一般是以政府为主体,政府利用相关政策主导农业科技中介服务的相关内容,这种政府主导的农业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在以前的计划经济时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逐渐与世界经济接轨,社会各项事业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农业科技中介组织仍然以政府为主导则表现出了诸多的弊端。一方面,由于农业技术推广单位,从政府编制来看属于事业单位,导致农业技术中介提供服务首先考虑是完成政府的农业生产任务,很少关注农民与市场之间的联动性;另一方面,政府主导的农业科技中介服务在增加政府投入与压力的同时,并没有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积极作用,也没有将农民与社会的企业与事业单位的生产创新积极性调动起来,严重阻碍了农业科技中介服务的推广工作。
1.2 农业科技研发与现实需求联系不紧密
农业科技中介组织是农村经济、市场和政府三者之间连接的关键纽带,将农业技术产品作为主要对象,依据政府的政策规定与国家的发展要求,将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的关键产品与技术应用与农业生产中,从而促进农业经济与市场接轨。现阶段,农村中介服务组织出现了严重的农业科技研发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的现象,很多农业科技院所与农业科技人员只单纯注重科技成果的研发,在确定研发项目之前没有将当地农业与农村经济作为基本出发点,而主要以科研绩效作为主要攻坚对象,出现了与其原本职能严重脱轨的现象,导致很多农业科技研发不能真正为农村所用,对农村的产业经济发展更是毫无用处,农业科技中介组织的这种倾向是对农业科技资源的严重浪费,没有将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1.3 农业科技中介组织有效运转资金不足
发达国家从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到产业化,投资比例为1∶10∶100,而我国为1∶0.7∶100,显然技术开发资金明显不足[1]。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强度偏低,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强度(农业推广费用占农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处于非常低的水平。据研究,1986-1995年,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强度始终未能赶上1986年水平(0.41%),1990年达到最低点(0.35%)。以后虽有所上升,但幅度不大该投资强度不仅远低于工业化国家20世纪80年代投资强度(0.62%)的水平,而且低于世界低收人国家平均投资强度(0.44%)的水平[2]。
2 农村科技中介组织发展的对策建议
2.1 强化教育科研单位的中介职能
强化教育科研单位的中介职能,其中最先解决的就是政府主导地位的转变,将目前一些由政府承担的职责,转而交由科研中介单位自身承担,政府只作为市场、农村中介服务与农村经济产业发展的裁判,而不是一切都亲力亲为。政府在简政放权的同时,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引导并监督农村科技中介组织自身发展;同时,加强农业院校与科研院所等教育科研单位对农村科技中介组织的直接指导作用,鼓励当地院校与科研院所参与农村科技中介组织的指导工作,可以设置相应的一对一指导站点,达到对农村科技中介组织发展过程中问题的针对性解决。
2.2 扶持企业发展农业科技中介
前不久结束的全国创新会议中强调,在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中要注重科技成果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同时,积极创造有利于农业科技企业发展的条件,通过与企业合作,使农业科技中介服务与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市场对接,这将有利于农业科技中介服务组织的持续发展[3]。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也就决定了企业对市场的嗅觉相对较高,而农业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属于事业单位,其本质是非营利性公共事业组织,正是由于这一特性,很容易导致农业科技中介服务组织的运行上不注重市场效率,将企业与农业中介服务组织有效结合,有利于农业中介组织的科技成果有效转化。按照科斯定理来讲,在财产权明确的前提下,只要交易成本足够低,那么无论将财产权赋予哪一方都将会达到资源的最佳分配与效率最佳。所以,农村科技中介组织的发展方面的何种形式并不是决定其效率最佳的关键因素,更应当注重市场与农村产业经济的交易成本,降低交易成本,达到帕累托最优。
2.3 加大政府与社会多元资源投入
对于农业科技的推广服务,国家在制定相关政策支持的同时,也应当给予其一定的资金保障,加大农业科技的推广资金投入,既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也是强化农业的迫切要求[4]。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与农村地区占据我国的大半壁江山,所以在农业资金投入方面只靠政府的资金扶持显然是不够的;同时,要以当地农村为基础,大力招商引资,吸引企业资金向农村流转,加强企业与农村中介服务组织的有机联系,综合运用税收、补助、担保等手段,为社会各类组织与企业参与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构建良好的外在政策环境,逐渐形成农业科技中介服务组织的多方参与、多方扶持的互利共赢局面。
3 结语
农村中介服务组织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村产业化的重要力量,农村中介服务组织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产业经济科技水平与效率。在农村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方面我国目前部分地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仍旧较为严重,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注重政府的简政放权与企业的积极参与,将农村中介服务组织实现多元参与,积极与市场对接,打造属于中国特色的农业中介服务机构。
摘要:农村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是由农村中介组织及其社会化科技中介服务共同构成的有机系统。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地区的科技中介组织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与壮大,为农村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农村经济水平的整体提高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存在农民技术求助渠道不畅、政府主导农业科技中介服务的低效率、农业科技研发与现实需求联系不紧密、信息传递不畅、农业科技中介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农业科技中介组织资金不足等问题。以农村科技中介组织作为研究对象,从现阶段农村中介组织存在的问题中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科技,中介组织,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马松尧.科技中介在国家创新系统中的功能及其体系构建[J].中国软科学,2004(1):109-113.
[2]朱明德.都市型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7-23.
[3]徐培苍,李如壁.我国科技中介业的现状和发展[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10(2):57-60.
[4]柯炳生.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7(2):18-23.
社区中介组织 篇2
9月10日,省源头治理腐败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正式启动了全省市场中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此次专项治理是省委书记、省源头治理腐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鸿忠亲自主抓的工作,是我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优化发展环境,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服务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一项重要举措。从现在起到明年年底,全省将集中治理市场中介领域的突出问题。我区的集中治理工作即将启动,按杨书记的要求,受杨常委的委托,今天和大家探讨一下有关中介组织的几个问题。
一、市场中介组织简介
近年来,市场中介组织、社会中介组织、中介组织、中介机构、中介服务业等词语频繁出现于政府文件中。但这些词语,包括本次全省专项治理中所用的中介机构领域等经常是被混淆使用的,并无明确的定义。因此,有必要对中介组织的概念予以明确。在此之前,先了解一下我国市场中介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1、我国市场中介组织的产生与发展简介
(1)、我国市场中介组织产生的必然性:中介组织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一个体系完整、功能齐全、信息灵通的现代市场经济,离不开一个完善的社会中介系统。在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中介组织早在18 世纪就开始萌芽,之后不断发展壮大。我国市场中介组织的产生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密不可分,是随着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而产生的,是改革开放后才出现的新鲜事物。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社会各个领域实行全面控制。政府承担了大量社会自身的职能,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受到政府的压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政府模式由过去的“全能政府”、“ 大政府”向“有限政府”和“小政府”转变,政府只负责“划桨”。政府职能被定位在宏观调控上。原来由政府承担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部分职能只好由政府转移给社会中介组织。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再是政府的附属物,逐渐发展成为“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各类企业组织的利益意识被激活,利益多样化的倾向日益明显,企业迫切需要中介组织承担政府转让出来的部分公共管理职能,以规范市场交易秩序,更好地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利益。
社会中介组织就是顺应这种时代需要脱颖而出的,它成为联结政府与市场主体、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之间的纽带。社会中介组织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又是推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润滑剂。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为社会中介组织的成长提供了契机。
(2)我国市场中介组织产生、发展与基本现状:我国市场中介组织的产生与发展带有浓厚的政府背景和色彩。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决定》列举了我国市场中介组织的大致种类:“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其服务、沟通、公证监督作用。当前要发展会计师、审计师和律师事务所、公证和仲裁机构、计量和质量检验认证机构、信息咨询机构、资产和资信评估机构等。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的作用。中介组织要依法通过资格认定,依据市场规则,建立自律性运行机制,承担相应的法律和经济责任,并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决定》颁布后不久,国务院经济工作会议上曾特别强调,政府职能转变时,“要把经济活动、社会服务性和相当一部分监督性的职能交给中介组织”。在进行政府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中共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对加强中介服务“规范发展各类
中介组织”、推进“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等问题做出了全面部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介组织发展迅速、类型齐全、作用明显、问题突出、潜力很大。据有关资料介绍,2008年年底我国取得执照资格和注册登记的各类市场中介组织约有90多万个,从业人员超过510多万。而事实上存在并在一定范围开展业务但未进行注册登记的中介组织约有200多万个以上。
据此次专项治理前省级部门的调查摸底,我省市场中介组织、从事中介服务的社会组织发展迅猛、作用明显。截至目前,湖北市场中介领域组织多达50750家,从业人员39万多人。其中,市场中介组织2.6万家,从业人员28万多人;从事中介服务业务的事业单位700多家,从业人员0.8万多人;社会组织2.3万多家,从业人员10万余人。
2、市场中介组织的定义及分类:
(1)定义
国内理论界和政府目前尚未有对于中介组织的统一定义,且经常混淆使用中介组织、市场中介组织、社会中介组织、中介机构、中介服务业等词语。在这里仅选取几种比较典型的定义供大家参考:一种定义认为:市场中介组织“指的是介于政府与市场主体企业之间,商品的生产者与经营者相互之间,以及个人与单位之间,那些从事服务、协调、评价等活动的机构和个人。”另一种定义认为:“社会中介组织是按照一定的法律、法规、规章(或根据政府委托),遵循独立、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服务、沟通、公证、监督功能,实施具体的服务性行为、执行性行为及部分监督性行为的社会组织。”还有一种定义认为:“会计(审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消费者协会、税务事务所、国有资产经营投资公司、经纪公司等,这些与市场运行直接相关的中介,一般被称为市场中介;各种研究会、学会、基金会、协会、联合会、俱乐部、联谊会、交易所、民间社团和咨询机构等,通常被称为狭义的社会中介。”
相对来说,目前比较全面的定义认为:市场中介组织,一般是指那些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为市场主体提供信息咨询、培训、经纪、法律等各种服务,并且在各类市场主体,包括企业之间、政府与企业、个人与单位、国内与国外企业之间从事协调、评价、评估、检验、仲裁等活动的机构或组织。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社会中介组织是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具有政府行政管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介组织大多属于民间性机构,有的还具有官方色彩。它们都要通过专门的资格认定依法设立,对其行为后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并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和监督。
(2)分类
下面,介绍二种较为典型的分类:
▲一种是根据中介组织活动领域和功能,可以把中介组织划分以下五种类型:
①保证市场公平交易、平等竞争的中介组织,如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资产和资信评估机构等等;
②促进市场发展并提供服务的中介组织,如商标事务所、企业咨询机构、信息服务机构、结算中心等;
③调停市场纠纷,保证市场正常运作的中介组织,如律师事务所、公证所、仲裁机构、计量和质量检查机构等;
④沟通市场交易活动的中介组织,如经纪公司与经纪人、职业介绍所、人才交流中心等; ⑤自律性中介组织,如商会、行业协会等。
▲第二种是按中介组织是否以营利为目的,是否按照价值规律运作进行分类,可以划分为以下两类:一是以营利为目的、按照市场规则进行运作的、主要与市场经济有关的服务性
组织,包括为进行市场交易双方服务的中介机构,如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产权交易所、房地产交易所、经纪行、技术交易站、拍卖行等;受市场主体或国家委托,代为其处理账务、清算、申报等事务的市场中介机构,如破产与清算事务所、税务代理事务所、代理记账事务所、专利代理事务所、商标事务所等;验证性的中介机构,依法取得执业资格,独立、公正、公平、真实地验证(或签证、见证、公证)市场主体的行为,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预防市场主体间纠纷的市场中介机构,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公证处等;评估中介机构,依法取得执业资格,独立、公正、公平地评估(重估、估算)市场主体的资信及市场主体所有或占有资产的价值,为市场交易提供计价依据的市场中介机构,如资产评估事务所、土地评估事务所、房产评估事务所、无形资产评估事务所、资信评估事务所等;为市场活动提供咨询、技术服务的中介组织,如信息中心、经营管理咨询、法律咨询、纳税咨询、工程咨询、注册登记咨询等咨询服务的咨询中介机构;促进劳动力就业的社会中介组织,如职业介绍所、人才交流中心、再就业服务中心、留学归国人员服务中心等。二是非营利中介组织,主要是行业自主性中介组织,如行业协会、商会等;监督市场活动的中介组织,如消费者协会、商品检验中心、质量检测中心、计量检测中心等;仲裁中介机构,它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按照《仲裁法》及有关规定,专门处理市场交易纠纷的中介机构,如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等;促进科学研究、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发展的中介组织,如各类基金会、俱乐部、联谊会、联合会、学会、协会等。
3、我省市场中介机构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对象
我省此次专项治理的工作对象,不仅包括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的中介组织、在机构编制部门登记的从事中介服务业务的事业单位、在司法行政机关登记的各类法律服务机构、以及从事中介服务业务和承担中介组织自律管理的社会组织;而且包括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以及政府购买中介服务的单位。涵盖介绍、评估、鉴证、代理、咨询、经纪、监理、担保、培训,以及各类人才市场、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机构,在民政部门登记的协会、学会、商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各类基金会等各种类型的中介组织、从事中介服务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
二、市场中介组织的作用
市场中介组织是介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第三组织”。发展中介组织有利于分化社会管理,延伸政府服务,增强社会自律,完善市场体制。
市场中介组织作为政府、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中介,主要任务是承担一部分不宜由政府、也不便由企业来承担的事情,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市场缺陷和政府缺陷。尽管市场机制已被实践证明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但市场不是万能的,也有“市场失灵”的时候,例如市场机制不能提供社会所需要的像国防、司法及其他纯公共产品,只能通过非市场的公共决策程序来表示,而不能通过市场价格机制来表示;垄断市场的存在导致某些产品或劳务的供应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市场机制不能调节外部经济效应,纯粹地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难以控制对社会有害的生产活动,也难以鼓励对社会有益的生产活动等等。市场的缺陷为政府干预经济活动提供了理由。但是,政府干预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一方面,经济政策制定者的行为方式可能造成决策失误,同时其行为目标也不一定是社会福利最大化,而可能是自身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由于技术上的局限性与组织管理上的局限性,政府活动范围如果超出了制止“市场失灵”所需的必要程度,也会导致“政府失灵”。
现代市场经济中,中介组织的主要作用是:
1、市场中介组织提供广泛的社会服务。为各级政府和企业提供双向服务,引导企业合理发展,为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中的改组、改制进行资产评估、财务审计、界定产权。中介组织作为社会服务性组织,可以发挥市场中介组织自我组织、自我服务的功能,达到为企业服务、为全社会服务、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的目的。
2、市场中介组织提供客观公正的信息。市场中介组织承担由政府转移出来的执行性行为,特别是政府转变职能后,需要有一个能沟通政府和企业的中间层次去承载监督和管理等纯执行职能。这类中介组织的行为必须由法律、法规或政府规章规范,帮助企业了解市场,帮助市场了解企业,为企业信誉提供佐证;为外商提供企业的咨询信息、吸引外商投资,促进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3、市场中介组织是超然于政府与企业之间,以独立性、客观性、技术性为特征的社会组织,因而它具有为社会和企业提供公正鉴定的独特功能。如招投标、拍卖行、评估行、公证事务所。受政府有关部门的委托,对国有独资企业或国家控股公司进行资产评估和财务审计,以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帮助企业处理日常财务业务、税收代理、培训人员;中介组织可以沟通政府与民间、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的联系,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可以把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如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组织。
4、市场中介组织可以起市场调节作用。这是市场中介组织中的重要功能。它按照市场运行规范,联系资金、技术、物资、劳务、信息等要素的供给和需求;维护社会各方的权益,保持市场秩序的稳定有序,监督企业活动,促进企业更好的经营。这类组织如经纪代理行、交易所、估价行、物资配运公司、技术转让公司、报关、期货等,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极为重要的,也是市场运行过程中极为活跃的组织要素。
总之,市场中介组织作为市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专业化分工的必然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市场中介组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充当了润滑剂、助推器和桥梁的角色,为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服务,疏通了渠道,消除了障碍,打破了限制,使通过市场机制配置有限资源的过程更为协调、有效。由于有了市场中介组织的积极活动,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就可以加快交易进程,节约社会劳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和管理决策的效率。凡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一般都有门类齐全、行为规范、配套协调、服务质量高、充满活力与效率的市场中介组织体系。市场中介组织已成为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非官方社会经济组织。
三、当前市场中介组织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由于特定历史原因,社会中介组织在其发展个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1、许多社会中介组织过分依赖政府,带有明显的“行政化”倾向,抑制了中介组织以独立的社会角色面向市场,甚至造成政府与中介组织的角色冲突。观念的固化和利益的驱动使社会中介组织和政府职能部门难于一刀两断。在我国,大多数社会中介组织都脱胎于政府这个“母体”,是有关职能部门的转化物,是有关行政权力的衍生物,短时期内无法实现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实质性转变。由于从出生之日起就被深深地烙上了“官办”的印记,社会中介组织很难进入社会经济循环,参与市场竞争,不能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方针,其本质职能蜕变为政府机关的“审批”职能,而不是中介机构的服务职能。
2、政府对社会中介组织的管理既缺乏完善的法律规定,又缺乏规范的行政管理,造成中介组织经营秩序不够规范。我国在短短二十多年里发展起了数以万计的社会中介组织,然而对它们的成立、性质、地位、作用等却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虽然国家针对一些重要的社会中介组织已经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或行政法规,但也未得到全面的贯彻执行,还有一些重要领域仍然属于空白。比如职业中介并没有统一的法律,导致职业中介市场坑人骗人、严重违法等现象层出不穷。正是由于法律法规延滞不畅,造成对社
会中介组织管理体制的混乱。
3、有些社会中介组织目标错位,行为不规范,服务质量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介组织其创办目标是为政府、为市场、为社会服务,着重发挥社会效益。然而一些部门创办的出发点主要是赢利,并把不适当的赢利捞钱、为小团体利益服务作为首要目标。这就使中介组织有的利用行使的监督管理职能,搞“仗权牟利、强权赢利”,有的借行业管理之威,规定如不买本行业产品,难过检验关;有的政府主管部门利用手中审批权,规定企业必须到其办的中介组织进行“资产评估”,其中介组织已变相成为其“小金库”。有的中介组织名义上已经与其主管行政部门脱钩,但暗中仍然进行权钱交易。由于目标错位,在小团体利益的驱动下,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中介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
4、我国目前的社会中介组织发展不平衡,结构欠合理。由于我国各类中介组织起步不同,行业生产经营状况存在种种差异,存在发展上的不平衡现象。我国目前的社会中介组织还存在结构欠合理的地方,主要表现为:热门行业的中介组织多,普通行业或急需发展行业的少;“ 官办”的中介组织多,“民办”的中介组织少;经济发达地区的中介组织多,经济发展缓慢地区的少;提供较低层次中介服务的组织多,提供高层次知识性服务的中介组织少。
5、社会中介组织从业人员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我国许多从事中介服务的人员没有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和认定,中介组织的从业者大多为兼职人员,且离退休人员居多,执业队伍年龄老化,专业人员紧缺。另外,现在的中介组织很少对其从业者进行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这种状况导致目前我国的中介组织专业技术水平低下,职业道德和自律精神淡薄,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就我省市场中介领域来说,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四大突出问题:
1、监管不到位,财务混乱。一些中介领域监管体制不顺,审批登记不规范,准入条件不统一,资质认证与管理不严。中介组织财务管理不规范,缺乏会计监督。
2、政社不分,垄断服务。有的行业协会官办色彩较浓,行政依附性强,政社、政会、政企不分,“双重法人”问题比较突出。有的部门为设置准入门槛,搞垄断服务,实行强制收费,强制发展会员,违规使用票据、收取会费,或只收费、不服务。
3、权力寻租,滋生腐败。有些政府发起组建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多数未脱钩或明脱暗不脱,利益共享,设立“小金库”,平调挪用资金,脱离财政监管;有的弄虚作假套取、截留国家专项资金和贪污、挪用强农惠农资金。
4、不择手段,恶性竞争。一些市场中介组织违反规定低收费,恶意竞争,甚至为招揽业务支付回扣、好处费等方式进行商业贿赂。有的在承接业务中提供虚假信息,出具虚假报告和文书,危害政府公信力。
这些问题既破坏公正、公平、公开的市场竞争秩序,阻碍中介组织的发展壮大,给消极腐败行为以可乘之机,必须下大力气解决。这四大问题也是我省此次专项治理工作的重点。
四、我省市场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目标和原则简介
1、目标 集中一年半左右时间,解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中介市场管理、监督、购买服务中不作为、乱作为,利用职权干预市场谋取私利。市场中介组织和从事中介服务业务的社会组织违法违规经营、执业等突出问题,遏制市场中介领域腐败蔓延势头;进一步开放中介服务市场,完善监督管理制度,提高依法监管水平,初步建立制度规范、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培育壮大一批适应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
需要的社会中介组织,促进市场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2、原则 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由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和监管部门分别履行主抓责任。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务求专项治理取得实效。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完善监管体制,加强自律机制建设,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坚持市场导向,以市场理念指导规范、清理、培育中介服务市场,加强对政府部门的制度约束,促进市场中介组织依法、独立、自主执业。坚持规范与培育并重,加大中介服务市场培育力度,建立公平竞争的中介市场秩序,打造有利于市场中介组织发展壮大的良好环境,服务武汉经济社会发展。
3、纪检部门承担的职责:
一是承担组织协调、监督检查职责。二是发挥查办案件职能作用。重点查办四类重点案件中涉及国家工作人员腐败的案件。
社会中介组织现阶段发展探讨 篇3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各阶层对自身利益诉求的声音越来越大。社会中介组织在实现“小政府,大社会”改革目标的过程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社会中介组织的问题也较为突出,本文依据我国社会组织中介现状,提出理顺中介组织与政府的关系,加强自律管理,加快社会中介组织立法,实现管理的法制化。
[关键词]社会中介组织 交易费用 政府
[中图分类号]DF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140-01
“中介”是客观事物转化和发展的中间环节,是在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内部对立两极之间起居间联系作用的环节。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主体多元化的进程中,社会中介组织的力量和作用日益突显,已经成为公共管理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本文以社会中介组织的特点、性质与功能为切入点,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对社会中介组织现存问题及改进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一、社会中介组织的性质、特征与作用
1 社会中介组织的性质
交易费用是社会中介组织存在和发展的主要理论依据。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中指出,“如果企业内部组织的交易比通过市场进行同样交易所费较少是可能的话,企业就会成为经济体系中的一个角色,也就是说企业是作为市场的某种替代而存在。”同样,降低交易成本的需要使得社会中介组织从市场中分离出来,成为与企业类似的作为市场的一种替代。设成本C与交易次数D成正比,而市场上集合A存在的交易主体数为X,集合B交易主体数为Y,则在图1(a)中,A与B交易次数为D1=XY;在图1(b)中,社会中介组织存在的条件下,A与B所需交易的次数D2 X+Y。显然,当x>2,Y>2时,D1>D2,那么有C1>C2,即社会中介组织降低了交易费用。因此,在复杂市场条件下,通过社会中介组织的服务,市场主体能够大大降低交易成本,这是其存在的根本原因。
2 社会中介组织的特点
(1)服务社会性。社会中介组织的服务对象是全社会范围,最终目标是要服务全社会。它们产生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因社会各阶层不同的利益诉求而发展。
(2)自治特性。社会中介组织是公民自主建立的有共同的利益诉求而成立的社会组织,虽然承担社会管理职能,但它不同于政府行为,且在组织管理和组织体系上独立于政府。
(3)依法运作性。社会中介组织在两个方面体现其合法性。一方面是在组织建立时必须依照相关法律登记注册。社会中介组织要与政府、企业等地位平等,是独立的法人组织。另一方面社会中介组织要依法展开相关业务。
(4)专业性。社会中介组织通过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目标群体提供智力服务。专业性是社会中介组织能够被社会所认可的标准。
3 社会中介组织的公共职能
社会中介组织由其自身的性质与特点,在具有的社会性、公益性、事务性的一些社会事务能够发挥其职能。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我们认为,社会中介组织的服务功能主要有如下几点:
(1)协助政府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会中介组织联系着政府与市场,介于宏观与微观之间,如商会、会计师事务所等,这些机构在市场秩序和经济体制完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在社会管理民主化、公共服务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下,社会中介组织以其特有的优势,在许多领域承担着提供公共服务的功能。3社会中介组织由于运作和管理的需要,往往对成员组织进行管理,因此在替代政府管理社会有积极作用。
(3)充当政府与社会的信息媒介,加强社会民主管理,缓解社会矛盾。社会中介组织因其广泛的社会服务性,成为政府与社会、公民之间沟通的媒介。它们通过发表言论、提出建议增强了社会的民主性,促进了社会与政府的情感沟通,缓和了社会矛盾。
二、我国社会中介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社会中介组织缺乏独立性
在市场经济下,社会中介组织是实行自我管理并自主承担责任的自治组织。然而我国中介组织与政府之间总是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改制前,政府主管部门与社会中介组织是上下级的隶属关系。虽然我国现已将社会中介组织从政府部门分离出去,但许多社会中介组织直到现在仍依赖政府主管部门获得业务。同时部分政府主管部门也利用控制的社会中介组织来谋求部门利益。这样社会中介组织无法实现独立性、客观性与公正性,不但违背了政府改革的初衷,增加了行政成本,更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造成资源更大浪费。
2 行业服务意识淡薄,监督管理流于形式
我国社会中介组织普遍存在服务水平差,服务意识淡薄的情况。“官本位”的思想仍占主导地位,工作态度不认真。比如编制工作底稿往往是一些表格的堆砌,数字的罗列。此外,对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上,目前还没有统一规范的监管系统,导致体制不顺,效率低,难以协调。
3 法律保障体不完善
社会中介组织作为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而言法制建设滞后,规范管理沦为空谈。虽然我国已经对一些重要的社会中介组织、中介服务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法规。譬如《律师法》、《注册会计师法》,但这些已经出台的法律仍不够健全。更多的社会中介组织则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无法实现运作规范。
三、发展和规范我国社会中介组织的具体措施
1 培养社会中介组织的独立性,割断中介组织与政府部门的利益关系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因此要求市场主体要依法经营。一方面赋予社会中介组织真正的人事、财务、经营等管理权,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拥有经营的独立性。另一方面社会中介组织与政府主管部门利益关系必须要依法制止。理顺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间的关系,规范政府行为,该政府管的不手软,不该政府管的别沾手,切实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
2 建立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自律管理
社会中介组织内部管理要形成制约机制。社会中介组织应选择权责清晰、结构清楚的组织形式,改变对政府的附属关系。同时要健全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自我约束的良好机制。保证工作的高效率和规范性,降低经营风险。此外,还要加强执业人员的相关法律意识,对违反规章制度要追究相应责任,强化自律管理。
3 完善中介组织立法,提高法制化水平
关于社会中介组织立法工作重点应放在两个方面,一是抓紧制定社会中介组织法律,尤其是针对那些比较重要、对市场影响大的中介行业。通过法律明确这些社会中介组织的性质、职能、经营范围、责任、权利和义务,由此明确社会中介组织主体资格、市场行为制约及其与政府、社会的关系等等。4对已有的相关法律也要不断补充完善。二是加大执法力度,改变法制观念淡薄的风气。对社会中介组织的违法行为要及时制止惩处,讲究要依法办事,提高社会中介组织法制化水平。
参考文献
[1]胡仙芝,论社会中介组织在公共管理中的职能和作用[J],中国行政管理,2004(10):84-89
[2]科斯,论生产的制度结构[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4
[3]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我国社会中介组织发展研究报告[J]中国行政管理,2005(5):5-12
中介组织的经济学分析 篇4
中介组织也叫市场中介组织[1], 一般是指那些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 为市场主体提供信息咨询、培训、经纪、法律等各种服务, 或者从事协调、评价、评估、检验、仲裁等活动的机构或组织。
中介组织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Stigler指出买卖双方搜寻的无效率必然产生对分工专业化的需求, Spulber从实证角度估算出当前美国大约1/4的GDP都是中介活动的贡献。根据诺斯等对于1870年-1970年美国经济中与交易有关部门规模的估量, 20世纪后期美国经济中银行、保险、金融、批发、零售等与交易相关的行业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高达45%, 而在一个世纪前这个量只有25%。另一方面, 在市场交易中, 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用缺失也使经济面临着巨大的损失, 2000年, 商务部、中国外经贸企业协会信用评估部组织专家对全国上万家企业进行了信用调研, 中国企业因信用问题导致损失约6000亿元, 无效成本至少为GDP的10%~20%, 中国GDP每年因此至少减少2个百分点。信用缺失对银行资产造成的风险, 对公共资源造成的浪费, 对市场环境造成的损害, 对社会风气造成的影响也已经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中介组织在解决信息不对称, 强化信用体系, 节约交易成本特别是信息搜寻成本有其特有的优势。本文将从分工细化的角度出发, 讨论中介组织是如何节约交易费用和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
1 关于中介组织的经济理论分析
1.1 本文研究的中介组织范围界定及其特点
经济领域的中介组织主要包括: (1) 具有半官方性质的中介组织, 如:个体劳动者协会、消费者协会、证券监理会等等, 他们受政府委托, 从事专项经济管理活动。 (2) 行业性组织, 主要指行业协会、学会、商会、研究会。 (3) 公证性中介服务组织, 包括律师、会计、税务、资产评估等专业事务所, 以及公证、仲裁等中介组织。 (4) 服务性中介组织, 包括提供市场载体、就业、广告、公关、信息、咨询、家庭、劳务、房地产、婚姻介绍等服务的中介组织。 (5) 经纪性中介组织, 如证券公司、期货公司、投资公司以及智力性的经纪中介组织、文化经纪中介组织等。
中介组织是以其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依法为社会提供服务的社团机构, 其执业特点是: (1) 独立性。一般而言, 中介组织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具有独立法人责任的团体, 不隶属于任何行政机构, 同时又独立于当事人, 它接受当事人的委托, 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2) 服务性。中介组织有别于生产企业的投入产出, 而是依靠自身的人员优势、信息优势和专业技能优势为社会提供服务。中介组织通过与当事人签订授权委托合同, 接受委托, 依靠专业优势或技术能力为当事人提供专业服务。 (3) 自律性。中介组织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不受任何单位的约束, 是一个独立的执业团体, 依赖自律并通过行业组织, 如律师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等全国性行业组织, 实现对会员的指导和约束。 (4) 依法性。中介组织进行中介服务必须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政府规章的规定, 遵循客观、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
1.2 中介组织可以节约交易费用
从18世纪的产业革命以来, 随着分工深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导致了效率持续提高和生产成本不断降低, 它们像两个快速转动的轮子推动着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分工细化程度的加深, 交换的频率必然会增大, 交易费用也必然增多。降低交易成本要求诱致出某种组织制度的形成和创新, 中介组织就是在这种信息不对称和分工日益深化的世界中, 为降低企业交易成本而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组织制度创新, 其最主要功能在于为交易双方提供中介服务, 以便降低交易成本, 特别是信息处理成本。
中介组织是社会分工细化的结果, 在分工形成过程中, 它起到了节约交易费用的作用, 我们以下面一个简单的图表来展示:
我们在模型中用A、B代表交易的双方, 假设A方共有m个交易主体, B方共有n个交易主体, m, n均为正整数。在不存在中介的情况下只能采取一对一的交易方式, 总的交易方式为 (m×n) , 而存在中介的情况下, 交易方式则变为 (m+n) 种。引入极限的思想, 当交易主体的数目 (m, n均为正整数) 趋于无穷大时, 两数的和要远远小于两数的积, 可见, 在市场交易中, 无论是随着交易方的增加, 还是交易方的交易量的增加, 中介组织都是节约交易费用的, 若二者同时增加, 节约的交易费会更多。
在上面的例子中, 我们只假定市场中只有两方, 并且只有一个中介。现在我们将这个系统推广:随着分工的细化, 交易主体的增多, 交易主体之间就会形成了一种网络化的格局。根据网络效应原理——在一个由许多相互依赖的子系统所组成的系统里, 整个系统的有效性不及依赖于每个人的生产力, 而且还依赖于加入这个网络中的人数, 每个人的加入决策依赖这个网络中的人数, 反过来, 网络中的人数也依赖所有人的加入决策, 尽管这种依赖可能是通过价格系统间接发生的。同时根据网络结点原理:网络中增加的交易方数量与交换效率之间是成级数增长的, 在此我们可以将中介组织类比为网络分工的结点, 在交易方和中介同时增加时, 节约的交易费用会更多。就中介组织自身来讲, 根据“干中学”理论, 在有专业化加速学习速度的效果时, 天生的比较优势并不重要, 而进入专业化与学习加速的良性循环却非常重要, 中介组织更在专业化的分工中提高了效率。更进一步的,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 中介组织以信息技术和网络为依托, 通过将信息标准化并进行共享, 对信息数据整合处理, 利用自身掌握的信息资源, 它在节约交易费用会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同时, 中介组织的形成是社会分工细化的结果, 但它也不是具有无限的潜力, 它的发展速度必然受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知识累计程度和自身的运营成本的限制而与社会分工的水平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1.3 中介组织可以解决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新古典经济学假定人是理性的, 即人们总是在给定的情况下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 而自从博弈论引入之后, 我们又发现了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存在“囚徒困境[3]”的难题:我们从经济人假设出发, 就不完全信息情况下, 诱发另一方合作行为的进行博弈分析 (如下表) 。交易人A具有信任和不信任两种选择, 而交易人B具有合作和欺诈两种对策, 如果二人都选择了合作行为, 即选择了“信任与合作”这个战略组合, 那么各自的收益分别为 w (w>0) ;如果A选择了信任, 而B则利用他的信任进行欺诈, 那么A的损失为-y (y>0) , 而B的收益为w+x (x>0) ;如果A不信任对方, 而B想与A合作, 则A不会有损失, 而B可能由此失去了其它机会, 并且还可以存在一些交易成本, 于是B的损失为-z (z>0) ;如果双方互不信任, 则交易无法发生, 于是双方的收益均为0。从图表1可以看出, B具有一个占优战略:欺诈, 而A没有但他清楚的知道欺诈是对方的占优战略, 于是他的选择只能是不信任, 于是就出现了纳什均衡:不信任与欺诈, 这就是博弈论的囚徒困境所揭示的情形:
由上述的分析看到, 在于信息不对称, 交易者的风险规避, 交易中信任不能有效建立的, 无法达到帕雷托最优的状态。我们通过引入中介组织, 使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囚徒困境”问题迎刃而解。
1.3.1 中介组织可以加强信息的传递使信息显化, 尽量使交易各方的信息对称起来
例如, 通过“信用评级”, 签约前对交易对象的信用情况有个大概了解。又如, 当对交易对象的信用了解不够, 又不值得花过大代价去掌握时, 可通过担保机制, 由信用较好的第三方出面担保, 也是比较简便易行的办法, “信用等级”和“担保”发挥的正是“信号传递机制”的作用。推而广之, 在交易不断市场化的今天, 传统文化中基于社会关系网络型信任, 在市场经济重复博弈机制的内在作用下, 通过中介组织, 会向以产权契约为内核的公共信任与制度信任转变。
1.3.2 中介组织可以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罚的良好机制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 有时允许当事者获取一定的“信息租金” (information rent) 或“守信奖金” (credit reward) 也是必要的。资本市场上的证券公司, 证券交易所, 要对上市融资的企业进行辅导和考评并对其进行监督, 目的是使欲将上市融资的企业积极发送业绩优良的信号, 使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得到保护。在这个过程中, 证券中介机构收取佣金, 而上市企业得以上市融资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在个人信用方面, 中介组织可以充分掌握个人的信用状况, 它的信用记录可以渗透到经济社会中的各个领域, 缺乏信用记录或信用记录不佳会影响个人的就业、升职、租房、租赁、工商注册等方面, 会危及到这类企业和个人的生存与发展, 这种奖罚分明的机制大大地强化了社会成员的信用意识, 规范了社会成员的信用行为。
1.3.3 中介组织可以承担社会责任, 建立信息共享的良好机制
中介组织有时所承担责任的对象不是特别明确而是面向整个社会的, 社会信用环境的建设离不开中介, 比如注册会计师的主要任务是出具审计报告。人们正是对注册会计师这个中介组织的信任才有了对所投资企业的信任, 同时注册会计师要得到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监督和考核, 这也体现了中介组织内部的制约和激励机制。另一方面, 中介组织可以通过在专业化分工中掌握的知识, 为社会提供知识咨询、数据支持和智力支持, 在信用法律保护和互联网技术支持下, 充分利用信用报告的共享性和流动性, 交易各方可以不受地域、时间限制随时调阅, 快速客观地作出交易决定。因此, 中介组织可以很好的释放既有的经济效应, 强化道德效应、文化效应和社会效应。
2 我国中介组织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中国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我国中介组织的发展经历了1945-1956年曾经在经济上发挥重要作用;1956年以后减弱消失;1978-1994年初步发展;1994年至今快速发展的U字型发展路线, 从它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 它的发展速度是和国家的计划方法调控的力度成负相关的[4]。在这样一个不平稳的成长过程中, 我国中介组织的发展存在如下问题:
2.1 观念的固化和利益的驱动使社会中介组织与政府职能部门难以一刀两断
在我国, 大多数社会中介组织都脱胎于政府这个“母体”, 是有关职能部门的转化物。即使政府在管理社会事务的过程中意识到了有必要转变同社会的沟通方式, 由于路径依赖, 短时期内也无法实现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实质性转变。在市民社会还不成熟, 社会自理能力欠缺时, 社会还无力承受政府突然之间放松管制, 这会让人们感到茫茫然无所适从。另一方面, 中介组织很难进入社会经济循环, 参与市场竞争, 不能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方针, 部分利益主体可以避开自由竞争方式和规范的法律程序, 使中介组织成为政府部门寻租和腐败的温床。
2.2 社会中介组织竞争机制扭曲, “惟上惟利”背离了其主旨
在我国中介组织多具有:“官办”色彩, 使得它们之间的竞争往往不是质量与信誉的竞争, 而是演化成了挂靠单位之间权力的较量。这一方面使得社会中介组织“只惟上, 只惟利”, 没有为大众服务的激励;另一方面, 中介组织之间恶性竞争, 为了拉拢“客户”, 严重背离竞争机制和公平原则, 竞相降价, 为节约成本减少工作量, 出具伪证。消费者不能获得高品质的中介服务, 久而久之便对其失去信心, 对社会中介组织来说这将是一个劣币驱逐良币最终“作茧自缚”的过程。
2.3 缺乏统一规划和指导, 法律法规延滞不畅, 管理体制混乱
从全国范围来看, 目前我国社会中介组织人均拥有量不足, 难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但由于此前缺乏总体规划, 造成中介组织畸形发展, 数量上失衡, 对中介的成立、性质、地位、作用等却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这样由于法律法规延滞不畅, 造成对社会中介组织管理体制的混乱。中介组织对政府的“挂靠”导致中介组织管理存在地区性封锁、行业分割、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等不良现象。
2.4 中介组织人力资源匮乏
中介组织主要是发挥自己的知识和信息优势为社会提供服务, 故对从业人员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 但由于①从业人员的市场准入把关不严, 滥竽充数;②我国全面重视培养中介人才的时间短, 向社会输送的中介人才有限;③社会中介组织的社会地位不高, 难以吸引到优秀人才的加入等原因, 造成中介组织人才匮乏, 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3 发展及完善我国社会中介组织的对策
弗兰茨·奥本海在其《论国家》一书中指出:未来的“国家”将是一个自我管理的“社会”[5], 政府职能将不断转移、弱化, 社会将承担越来越多的管理职能。中介组织在摆脱政府的行政控制后, 在促进公民政治参与及推进民主建设方面将发挥强大作用。塞缪尔·亨廷顿在探讨社会的政治安全时提出了两种社会类型:“群众社会”和“参与社会”[6]。群众社会的政治参与是无结构的、无常规的、漫无目的和杂乱无章的, 因为群众社会缺乏能够把民众的政治愿望和政治活动与他们的领袖们的目标和决定联系起来的组织结构, 而参与社会则是通过合法渠道加以组织和安排的, 它消除了政府与民众的对立, 中介组织可以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传递公共信息以及平衡公共权力, 满足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层次性。中介组织的参与, 在国家与社会或政府与市场之间构建起了交流的平台, 加快信息传递, 它既能将社会、市场各方面发展变化的动态和趋势等信息及时传递给政府, 使政府获得充足的决策依据, 又能将国家的政策、规章制度传输给经济主体, 对其行为进行指导、规范, 并提供各种咨询服务[7], 中介组织还可以通过制度化的途径, 拒绝政府的不适当干预, 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政府与公众的矛盾, 增强在权力和利益格局中的谈判能力。中介组织为公民政治从群众社会转变成参与社会提供了可能。针对我国社会中介组织的上述问题, 我们给出以下具体对策:
3.1 加强中介组织主体地位建设,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要使社会中介组织“自立”, 必须有制度性的保障, 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 如颁布《社会中介组织法》, 明确规定其成立、性质、地位、作用以及经营方式等, 明晰和规范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的关系。从政府角度看, 政府应切实做到职能转换, 要摒弃计划经济体制下“全职政府”的观念, 建立有限的政府, 应当适当的放权, 减少其不必要的权利, 把政府承担的部分管理和服务职能让位给各类的社会中介组织, 使其成为承担政府管理社会服务的具体组织者和运行者。
3.2 宏观上统一管理, 为中介组织的发展提供良好制度环境
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必须与市场规模、产业结构相适应, 政府应对不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的中介组织予以清理, 积极引导市场在薄弱环节自发形成有效的组织形式, 打破行业分割、地区封锁及部门垄断, 保证中介组织人员和其他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重组, 优化资源配置。政府要理顺管理体制, 加速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的职能归位, 按照精简和归类管理的原则明确中介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 克服多头管理、重复管理, 提高管理效率, 在宏观上加强中介服务业跨部门、跨地区合作, 建立社会中介组织监管机构的协调机制, 规范社会中介组织监管机制, 统一管理和监督中介组织的培育和发展, 积极探索外商独资、合资或合作兴办中介机构, 鼓励国际中介机构在我国建立分支机构, 鼓励国际中介机构与我国中介机构合资、合作建立新的中介机构, 支持我国中介机构和人员成为国际知名中介机构的合作者、成员或合伙人, 使我国的中介机构在发展中尽快与国际接轨。在经济和财政政策上对中介的发展给与政策和税收优惠, 并设立发展基金, 对中介组织的发展予以资金支持。
3.3 微观上加强中介组织的机制建设, 促进行业自律
要使中介组织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独立、客观、公正地实施中介服务, 根本在于中介组织本身的自我约束和管理。要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 建立科学的机制加强组织内部管理, 优化和提高社会中介组织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水平。要健全中介组织的理 (董) 事会制度, 完善自主机制, 积极探索设立出资人会议、发起人会议和监事会, 推行问责制和独立董事制。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中介组织要向社会公众公开其财务、活动、管理等方面的信息, 要通过建立投诉制度、质量审核制度、错证责任制度、赔偿制度等确保中介机构的信用实现[8]。
3.4 加强中介组织人力资本积累、提高其社会认可度
人力资本在中介组织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9], 要加强中介组织自身建设, 必须加强中介组织中人力资源的积累, 积极引进高素质、专业型、复合型人才, 建立统一的职业资格审查制度和后续教育制度。以专职专业化为主体, 逐步营建区域性的“评估人才”资源库, 实行资格证书制, 树立和强化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建立社会中介组织与大众媒体的关系网络,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建立信息系统、数据库, 提高信息资源管理水平, 把中介的信息纳入区域数据中心和数据管理中心, 提高工作效益。把中介组织建成为学习型组织, 促使其不断学习,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积累竞争优势, 保证前沿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4 结 语
以上我们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中介组织在社会发展中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作用。在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转型的今天, 中介组织在促进我国劳动力的转移, 促进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的消解, 面对经济全球化竞争, 增强行业面向国际市场的谈判能力, 减少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国际问题的风险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只是通过对中介组织的分析, 来阐述一个看问题的角度, 中介组织的职能不仅仅限于经济方面, 它可以在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宪平.关于美国信用体系的研究与思考[J].管理世界, 2006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J].上海三联书店, 1996
[3].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我国社会中介组织发展研究报告[J].中国行政管理, 2005
[4].弗兰茨.奥本海.论国家[M].上海:商务印书馆, 1999
[5].塞缪尔.P.亨廷顿.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 1992
[6].汪玉凯.中国行政改革20年[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8
[7].张维达, 毛健.发展和规范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
社会中介组织违规表现 篇5
1.提供虚假的财务签证,帮助上市公司“圈钱”
对会计师事务所帮助企业做假账,提供虚假审计报告,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协助不够条件的企业包装上市,发布虚假的财务信息,帮助上市企业和证券公司“圈钱”,这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的痼疾。
2.故意低估国有资产,在国企改制中协助腐败分子化公为私
一些腐败官员、原企业负责人或社会上的买家与资产评估机构互相勾结,故意低估企业资产,使国有企业被低价折股或被原企业领导人与其他买家低价控股和购买,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这已经成为当前腐败的“重灾区”。
3.土地评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协助腐败官员和投机商大玩“空手道”
在国有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的过程中,购地者与腐败官员和土地评估机构互相串通,故意压低土地价格,牟取暴利。在房地产抵押贷款中,开发商与评估机构勾结,故意高估房地产价格,空手套白狼,片区银行巨额贷款。一些精于此道的高手,几个回合就成为巨富。
4.与供应商、承包商和采购单位、业主单位及监管机构人员相互勾结,操纵招投标
在建设工程招标和政府采购中,一些承包商、供应商与业主单位、采购单位领导、招标采购管理监督机构有关人员、招标采购代理机构恶意串通,搞假招标,进行腐败交易。
5.在司法领域提供虚假签证,为法官办人情案、关系案提供技术支持
一些鉴定、评估、拍卖机构与法官、律师内外勾结、沆瀣一气,搞虚假鉴定、虚假评估、虚假拍卖,把打官司变成“打关系”。
我国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研究综述 篇6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基本线索
1985年5月27日,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颁布, 标志着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拉开序幕。1993年, 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政府要转变职能, 由对学校的直接行政管理, 转变为运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进行宏观管理。”1999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重申了建立和健全教育中介组织的重要性, 并指出:“在高中及以上的教育办学水平评估、人力资源预测和毕业就业指导等方面进一步发挥非政府的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由此, 在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支持和培育下, 我国的高等教育中介组织获得了充分的发展空间。
国内学术界对于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研究最初开展于20世纪90年代。1990年, 学者王一兵首次将中介组织的概念引入我国学术视野。此后, 教育界同仁就开始呼吁大力发展教育中介组织。1994年, 时任国家教委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的王冀生提出:“国家应当高度重视、支持和发展高等教育的社会评估体系”, “逐步建立由教育界和社会各界专家参加的评估机构 (或称中介机构) , 积极支持、发展社会学术团体组织的各种社会评估活动。”此后, 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 学者们陆续展开了相关研究。
二、我国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研究进展
从现有资料来看, 我国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研究主要围绕五个方面展开:
1.教育中介组织的概念界定
教育中介组织的概念最初是一个“舶来品”。在英文文献中, 最早是由伯顿·克拉克 (Burton R. Clark) 在其1983年出版的著作 《高等教育系统》中提出有“Buffer”这类组织的存在, 并以英国的大学拨款委员会 (1919—1989) (UGC) 作为经典的Buffer组织的范例。由于Buffer有 “缓冲器”的意思, 因此我国学者对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直观认识就是来自于它的缓冲功能。“教育中介组织, 在西方被称为‘中介团体’‘缓冲组织’或‘减压阀’,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缓和政府与学校之间的矛盾, 加强政府部门与独立 (或半独立) 的组织的联系以完成一种特殊的公共目的。”
有的学者以组织的位置和功能作为概念界定的侧重点。虽然我国理论界对教育中介组织的概念界定并无统一认识, 但是这些看法还是有一些共性的。其一, 这些概念都是在参照社会中介组织理论和对国外教育中介组织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教育领域关注的问题而展开的。其二, 这些概念都认可了教育中介组织的独特地位, 暗示其不是政府机构, 不是政府的附属物, 也不是高校的代言人, 更不是政府与高校之间的一个行政管理层次, 而是一个居于高等教育与其外在主体之间的, 促使它们发生关系的一种中介组织。
2.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理论基础
学者们对于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理论基础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五个理论展开。
第三部门理论。美国经济学家韦斯伯特认为第三部门组织的存在可以有效地弥补政府失灵的不足, 即第三部门组织可以通过提供政府余下的那一部分公共物品以满足部分公民的需求。
缓冲器理论。在政府和大学之间, 成立专门组织, 作为缓冲机构, 已是美国、英国、日本等许多国家有效管理高等教育的重要手段。
委托代理理论。随着教育公共事务和行政事务的庞大、复杂和专业化, 政府已很难有效地直接操作和管理教育中的各项事务, 于是有必要发挥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将一部分行政权力委托给教育中介组织, 由它们负担某些原来由政府承担的责任, 如评估、融资等。
信息不对称理论。所谓信息不对称, 也称为信息非对称, 教育中介组织可以协调人们在某些领域知识上的不足、不确定以及信息的不灵通, 有效消减信息不对称, 以使人们更好地选择与判断并大大减少交易成本和协调成本。
交易成本理论。从交易成本的观点来看, 官僚机构垄断公共服务生产的传统模式无疑是以巨大的交易成本为代价的, 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因此, 政府对教育事业的管理应逐步向宏观调控、微观放权模式转变, 不妨将专业性较强又很具体的教育督导评估、决策咨询等事务交由中介组织来处理。
治理理论。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 它是相互冲突或不同利益得以调和, 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
多元主义理论。如果民主要顺利运作、民意要充分彰显, 各种不同利益团体的蓬勃发展是必要条件, 政府的决策就是一系列来自社会尚未经整合的各种利益团体共同运作的结果。“如何在新的形势下理顺政府与各类教育机构, 教育机构之间, 教育机构与家长的关系, 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满足各方的合法要求和利益, 保持学校的活力, 确保教育的健康发展, 即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行教育体制创新的客观要求使得教育中介组织的作用问题凸显出来。”
3.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 高等教育中介组织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照设置方式以及经费来源的不同, 阿拉坦巴根、慕彦谨认为高等教育中介组织包括三种类型:官方型、民间型和大学自律型。赵雄辉、石军霞、颜丙峰、宋晓慧的思路与此类似, 分为:由政府提供维持费用和资助并给予一定委托业务的半官方型, 完全独立于政府与学校之外的民间组织, 由校长、行政官员与教师组成的学术组织型。
依据职能运作上的差异, 颜丙峰、宋晓慧把教育中介组织划分为:教育评估中介机构、教育融资中介机构、教育咨询中介机构、教育交流中介机构、教育后勤服务中介机构。尚悦、王振朋的分类方式与此略有不同, 分为:高等教育评估中介组织、拨款中介组织、咨询中介组织、人力资源配置中介组织、后勤服务中介组织。
陈正华认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介组织存在的主要形式有:专业性学术团体、教育咨询与评估机构、教育信息服务机构、教育基金会、大学校友会。
根据处理不同主体的关系来看, 刘小强提出当前要发展的高教中介组织主要是:高教—政府中介组织、高教—市场中介组织、高教行业中介组织。
以上对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类型的不同认识, 一方面说明我国的教育中介组织有了一定的发展规模, 相关研究取得一定进展;另一方面也说明对于不同类型的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尚待深入。
4.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比较研究
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中介组织起步较早, 趋于成熟, 而我国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发展比较滞后, 不适应社会转型和大众化教育的需求, 为此有必要开拓视野, 适当借鉴国外经验。从类型看, 学者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典型组织:
教育评估中介组织。学者们对美国、英国和法国的高等教育评估中介组织的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后发现:一个国家到底采用何种高等教育评估模式, 必须根据本国历史传统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而定。现阶段, 从我国国情出发, 将高等教育评估中介组织定位于国家事业机构, 以政府指导评估活动与评估组织的建立, 是一个务实的选择。当然, 从长远的发展趋势来看, 应在我国建立非官方性质的独立的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
教育拨款中介组织。学者们从法学的角度剖析了英国大学拨款委员会、高教基金会与政府之间关系的嬗变, 指出:有必要借鉴英国经验, 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教拨款中介组织。要明确它的法人地位, 明确其与政府之间的权限分工。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介组织。学者们考察了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的成立和发展, 分析了美国、英国、法国涉及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方面的教育中介组织, 认为中国政府也应该努力建立权威性的中介评估机构, 通过评估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性来达到外部质量保障的目的。
5.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发展策略
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发展不尽如人意, 学者们认为症结主要在于政府和高等教育中介组织自身这两个方面, 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宝贵意见:
侧重于政府方面。肖云强调政府必须加快角色转变, 统一规划和协调管理, 并加强立法调控, 完善信用体系的建设, 健全内外制约机制, 以营造教育中介组织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颜丙峰、宋晓慧强调建立健全高等教育中介组织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建立健全教育中介组织体系;赋予教育中介组织以合法性和权威性;完善教育中介组织的运行规则;加快政府职能的转换。
侧重于高等教育中介组织自身。金国红、周守军指出有必要加强对教育中介组织的建设:赋予教育中介组织一定的法律地位;实现教育中介组织的主体多元化;加强教育中介组织的机制建设, 明确教育中介组织的经营性;提高教育中介组织的自身质量和服务质量。
二者并重, 双管齐下。张振宇认为解决的策略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素质, 加强自身建设;加快有关公益捐赠、减免税费方面的政策法规的出台, 建立“权、责、利”经营机制和激励机制, 使之真正走向市场;加强有关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制度建设。
从上述学者的分析可以看出: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政府与教育中介组织建构良性的互动, 也需要高等教育中介组织自身的努力。笔者认为, 从系统工程的角度考虑, 教育中介组织自身似乎也应该与高校构建一种良性互动关系。一方面, 教育中介组织应做好对高校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另一方面, 高校也应该对教育中介组织的工作进行有效监督。
三、我国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研究展望
1.立足本国国情, 深化理论研究
高等教育中介组织在我国出现的历史还不长, 在政策支持、机制保障、外部监控、自身发展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例如:如何加强立法, 为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如何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服务水平, 为现代大学的目标定位和战略选择提供有益意见……另外, 还应注意我国的高等教育中介组织主要依赖于政府项目生存, 教育中介服务主要还停留于政府组织、扶持的阶段, 尚不能依靠市场自发产生效益并发展壮大。因此, 我们的理论研究应立足本国国情, 引导教育中介组织走专业化发展、市场化经营之路, 依靠其专业服务和规范高效的市场化运作赢得政府和学校的信任, 赢得自身的发展空间。
2.坚持问题导向, 开展实证研究
从研究现状来看, 我国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研究成果集中于文本研究, 忽视实证研究, 这是一大缺憾。以我国业务范围较广、学术活动较为活跃的专业性教育评估机构之一的上海市教育评估院为例, 可以发现我们需要探究的问题有很多:每年开展的高等教育评估及相关业务究竟有多少?年度递增数量如何?在这些业务中, 政府委托、社会委托、主动承揽的比例是多少?收费标准如何?咨询、监督、评价、鉴定等服务究竟如何开展?从成立于1996年的上海市高等教育评估事务所发展为上海市教育评估院, 究竟是如何加强内部建设, 提高服务质量, 扩大社会影响的?是如何开展教育评估理论、标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开展国内外教育评估等方面的交流与活动的?有无其他专业机构或政府管理部门对上海市教育评估院进行年检?是否建立了质量公报制度, 定期向社会公开?诸如此类的问题, 尽管琐碎, 却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只有开展长期的实证研究, 才能发现各种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或者因果性;只有开展大量的实证研究, 才能发现不同教育中介组织的个性与共性。
3.平衡“实然”“应然”, 拓宽类型研究
目前, 学者们对教育中介组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类:教育评价中介机构和留学中介机构。这显然与我国教育中介组织的发展现状有关。由于我国的教育市场化程度不高, 社会还没有形成在市场中寻求教育服务的意识和习惯, 因此, 教育中介组织主要以政府扶持的评价类中介机构和市场需求量极大的留学中介机构为主, 其余类型的中介组织相对较少。这种格局实际上是不成熟的, 远远滞后于改革发展的需要。从长远来看, 我们不仅要开展“实然”研究, 而且还要开展“应然”研究, 要对各种类型的教育中介组织进行深入研究, 特别是对一些国外丰富、国内稀缺的高教拨款中介组织、考试中介组织、委托管理类教育中介组织等进行比较研究, 以期逐步建立健全的高等教育中介组织体系, 不断拓宽中介市场, 实现各类教育中介组织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4.着眼借鉴发展, 细化比较研究
【社区中介组织】推荐阅读:
中介组织09-27
档案中介组织10-14
市场中介组织08-05
国内中介组织发展现状09-24
表一:市场中介组织基本情况统计表06-04
进一步发展农村中介组织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08-19
进驻中介超市中介机构管理办法06-26
科技中介06-20
教育中介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