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污治理

2024-10-22

粪污治理(通用8篇)

粪污治理 篇1

4月30日, 湖南武冈市天鹅种猪场负责人林双喜, 亲自驱车将15吨重的沼渣沼液送到“天天食”钢棚蔬菜专业合作社旗下的蔬菜基地上, 这是该市养殖粪污循环利用首次试点成功的实例, 标志全市规模养殖业污染治理从此拉开序幕。

武冈市天鹅种猪场始建于1995年, 1997年正式投产, 由于养殖规模较小, 加之管理经验匮乏, 致使效益每况愈下。自2006年林双喜接手后, 该场栏舍面积、存栏数量、日产粪污、总投资额分别达到2万平方米、4 500头、15吨、2 500万元。2009年被定为武冈市首家良种补贴项目重点实施单位, 其精液配送辐射全市11个乡镇。

为着力化解养殖与环保之间的矛盾, 真正让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实践实效, 该市以成立武冈市天鹅种猪场环保污染治理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为契机, 通过组织畜牧、环保、能源、水浸坪乡政府等单位负责人赶赴现场, 就听取群众意见、翻阅生产记录、认真仔细查勘、召开专门会议、启动应急预案等措施多管齐下, 并就此出台领导定点、场主实施、追究到人等规定, 进一步抓严抓实工程质量。

为坚决杜绝“一边治理、一边反弹”不良现象发生, 该市按照“因地制宜、环境优先、适度规模发展”的要求, 紧紧围绕“一边抓养殖发展、一边抓污染治理”中心工作大局, 着重突出“两手硬、两手出成效”这一目标不动摇。除了采取专家授课、征求意见、集中讨论、上门解释、补偿损失等工作落到实处外, 还就干湿分离、雨污分流、沼气池扩建、三级沉淀池挖掘、周边环境绿化、紫外灯诱捕蚊蝇等进行从严把关。

截至目前, 该市已封闭天鹅种猪场露天排污沟5.2km, 并相继完成沉淀池80m3、发酵池900m3、沼液池300m3、三级净化池8 000m3等配套设施建设任务。据统计, 该场沼液可望为新租赁的150亩大棚蔬菜基地长期供肥, 沼渣则可加工成有机肥应用到其他农业生产。管道安装完工后, 其沼气将惠及200多个农家。

粪污治理 篇2

摘要:随着养禽业生产逐步转向规模化、集约化饲养,粪污也相对集中在规模化养殖区域,为了鸡场粪便的利用达到无害化处理,确保环境的清洁和鸡群的健康,增加养鸡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现对鸡场粪污处理进行探讨,提出几点综合措施,以供参考。关键词:粪污处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鸡场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迅猛发展,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例已达50%以上[1]。但是据2006年统计我国年畜禽粪便排放量达26亿t[2],而到现在只会多不会少。畜禽粪尿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国际上亦引起普遍关注,许多国家已采取措施加以干预和限制,并通过立法进行规范化管理[3]。养鸡场粪污处理的探讨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对鸡粪如何处理的的问题,而是涉及到从根源上解决粪污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必须综合考虑、系统治理,做到产前防控、产中调控、产后利用。产前防控

产前防控指得就是鸡场建设的合理规划,这是一项大任务。要做到合理规划,我们需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1.1 选址

场址[4]应远离各种动物的饲养场;保证通电、通水、通路;远离畜产品加厂、化工厂、城镇居民区和村落;鸡场周边应地势干燥,避风向阳,水源清洁并且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场地应平整。另外,最好有天然屏障,有足够的土地消纳粪污。1.2 鸡舍建造

“全进全出”是设计鸡舍必须予以考虑和无条件满足的基础和前提[5]。安排鸡舍时要考虑鸡群生产需要。我们把鸡舍的建筑类型分为三类:一类是密闭式鸡舍,一类是开放式鸡舍,还有一类就是开放与密闭结合式[6]。密闭式鸡舍又称无窗户鸡舍,鸡舍四周不用窗户,杜绝自然光源。舍内环境完全采用自动控制、人工光照和机械通风,夏季使用降温设备和冬季使用供暖设备。密闭式鸡舍对电力依赖性大,建筑要求高,目前我国较少使用。开放式鸡舍是鸡舍不供暖,并以自然光照,自然通风为主,适当补充人工光照和组织机械通风。这类鸡舍跨度通常8~12m,檐高2m左右,长度视情况而定,鸡舍南墙设有大窗户,北墙设有小窗户,我国南方大部分肉鸡舍又以塑料编织网取代南北墙,网眼直径4-5cm,则容易造成飞禽侵入,应将网眼直径控制在2cm左右[7]。东西山墙用砖彻成,并做好内粉刷,这不失为一种很经济实用的鸡舍。以上开放式鸡舍除适用于肉鸡平养外,还适合蛋鸡饲养,不过作为蛋鸡舍,一是屋顶结构不能太简陋,一旦发生问题因蛋鸡饲养期长而延误屋顶维修;二是屋檐不能太矮,否则蛋鸡笼养时日常管理不便;三是南北墙以带窗砖墙为宜。另外,鸡场周围和场区空闲地植树种草进行环境绿化,对改善小气候环境有重要作用。1.3 合理布局

规划设计养鸡场的总体布局时,首先把确定配置的各种建筑物按生产工艺流程和不同卫生防疫要求合理安排分区,安排各区最佳生产联系的合理位置。鸡场可分成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管理区是全场人员往来与物资交流最频繁的区域,一般布置在全场的上风向。饲养区是卫生防疫控制最严格的区域,在与管理区之间要设消毒门廊,隔离区布置在生产区的下风向和地势较低处,各区之间应有围墙或绿化带隔离。并结合当地气候及地理条件,冬季利用阳光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利用自然通风降温,鸡场一般采用南北朝向。鸡场的出口和入口的安排要合理。并且要设计供出入生产区人员淋浴的淋浴室,还应该有明确的净、脏区的划分,淋浴室的污水不可向生产区内排放。还要在办公区与生产区间建立薰蒸消毒室,任何出入生产区的物资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产中调控

产中调控涉及到饲养管理造成的不当导致粪污污染问题,比如若用水冲洗鸡舍会形成大量液态粪;投放青粗饲料过多造成残余浪费,增加粪污负荷;在饲养管理中,若不及时清除承粪池中的积粪,产生的臭气会污染空气,甚至影响鸡的健康等等。要进行产中调控,我们需重视两个字: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细节也决定粪污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就该尽量不用水冲洗鸡舍,以免形成大量液态粪,对粪污处理造成困难;投放青粗饲料要适量勤喂,以免残余浪费,增加粪污负荷;饲养管理中应及时清除积粪,堆放于贮粪场;在饲料中添加生物菌剂,降低排污物中氮的含量及其臭味,减少对空气的污染。产后处理

畜粪既是污染源,也是资源。在2010年,张海青等人提出了一个粪污处理的沼气方案:这个方案以保护环境为主,建议处理鸡粪的循环系统工程,兼得沼气、饲料、肥料、瓜果菜、鱼等副产品,形成生态循环经济,鸡粪处理后最终达到排放要求,并设计出了鸡粪污集中处理工程设计流程图[8]。因此,鉴于此,我们可从三个模式进行粪污的产后处理。3.1 粪污还田 粪便污水还田[4]作肥料为传统而经济有效的处置方法,可使粪尿不排往外界环境,达到污染物零排放。既可有效处置污染物,又能将其中有用的营养成分循环于土壤一植物生态系统中,家庭分散户养羊粪便污水处理均采用该法。该模式适用于远离城市、土地宽广且有足够农田消纳粪便污水的经济落后地区,特别是种植常年需施肥作物的地区,要求养殖场规模较小。它的优点就是污染物零排放,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化,可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土壤肥力,不耗能,毋需专人管理,运转费用低等。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需要大量土地利用粪便污水,故其受条件所限而适应性弱;雨季及非用肥季节必须考虑粪便污水或沼液的出路;存在着传播畜禽疾病和人畜共患病的危险;不合理的施用方式或连续过量施用会导致重金属沉积,成为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源之一;恶臭以及降解过程所产生的氨、硫化氢等有害气体释放对大气环境构成污染威胁。

而且还田应将粪污处理加工。因为不经处理的粪污还田会导致以下缺点[9]:1,鲜湿粪体积大,质量肥效低,运输成本高;2,施肥淡季时粪便堆积,风吹雨淋,早成肥效流失;3,粪尿中的杂草籽、寄生虫卵、病原菌对人畜环境和农作物均有一定的危害性;4,鲜粪在土壤中发酵产热和分解对农作物发芽、生长、开花和结果均有不良影响。

看看其他国家与我国对于还田处理粪污的研究状况[10]:经济发达的美国约90%的养殖场采用还田方法处理畜禽废弃物;鉴于畜禽粪尿污染的严重性和处理难度,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已开始改变饲养工艺,由水冲式清洗粪尿回归到传统的稻草或作物秸秆铺垫吸收粪尿,然后制肥还田;我国上海地区在治理畜禽养殖污染过程中,经过近10年的达标治理实践,又回到还田利用的综合处理模式中。因此粪污还田是较良好的养鸡业粪污处理模式。3.2 自然处理

自然处理模式主要采用氧化塘、土地处理系统或人工湿地等自然处理系统对养殖场粪便污水进行处理。该模式适用于距城市较远、气温较高且土地宽广有滩涂、荒地、林地或低洼地可作污水自然处理系统、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要求养殖场规模中等。但是它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土地占用量较大;处理效果易受季节温度变化的影响;建于地下的厌氧系统出泥困难,且维修不便;有污染地下水的可能。3.3 粪污工业化

工业化处理模式包括厌氧处理、好氧处理以及厌氧一好氧处理等不同处理组合系统。对那些地处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近郊、土地紧张且无足够农田消纳粪便污水或进行自然处理的规模较大养殖场,采用工业化处理模式净化处理畜禽粪便污水为宜。比如在猪粪上[11]采取的粪液人工好氧处理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养鸡粪污处理中,它包括活性污泥、生物滤池、生物转盘、接触氧化、氧化沟、SBR、A/O等。还有粪液人工厌氧处理技术,人工厌氧处理有完全混合式厌氧反应器(CSTR)、厌氧滤池(AF)、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厌氧挡板反应器(ABR)、厌氧复合反应器(UBF)、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等工艺技术。

而最有效的资源化利用模式就是粪污一沼气处理模式[12],通过建立防渗密闭的沼气池,将粪污排人密闭的沼气池中,利用厌氧菌的发酵作用将畜禽粪污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所产生的沼气作为场区内采暖等日常生活能源使用,沼渣、沼液作为肥料施入农田。但是这种模式投资较高,且在北方受冬季气温等条件影响,使用有一定的限制,不过可在冬季采取加盖塑料棚等保温措施,效果不错。小结

目前,我国农村每年产生7亿吨秸秆,30亿吨有机废物,生活污水约80亿吨,生活垃圾约1.2亿吨,大部分得不到有效处理,农村的COD(化学需氧量)产生量是城市的4倍,全国畜禽养殖粪便每天的产生量达到100亿吨[13]。因此,对粪污处理的研究已经变成了现在及未来的紧迫课题,尤其是在高速发展的养羊业上。因此,本人对羊场的粪污处理进行一个简单的探讨,希望对以后的研究者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规模养猪场粪污处理技术 篇3

关键词:养猪场;粪污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X50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3-0075-02

养猪业是黔西县畜牧业生产的主导产业,全县生猪存栏33.5万头,共有规模养猪场389个。其中4 000头以上的4个;1 000头以上的9个。由于传统养殖比重大,大多数养猪户环保意识不强,猪粪尿、污水和病死猪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到位就直接向外大量排放,给周边环境和人民健康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同时对全县环境、资源、生态造成日益明显的破坏,最直接的危害表现有以下方面:①污染土壤。猪饲料中添加的高剂量微量元素,如高铁、高铜、高锌等,加上饲料中未被利用的氮、磷直接排放,导致耕地中氮、磷、铁、铜、锌及其它微量元素在土壤中富积,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大量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入农田或灌溉水渠,导致农田土壤退化、农作物产量下降,甚至无法耕种而抛荒。②污染空气,由于猪粪尿排泄量大,加上猪呼出的二氧化碳和大量的有害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加剧空气污染。③污染水源,乱排放的粪尿和污水渗入地下或排入江河严重污染水源,造成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产生多种有害物质,加剧环境恶化,危害人畜身体健康。因此,解决养猪生产与环境保护问题刻不容缓。

1造成污染的原因

(1)环保意识差,环保投资严重不足。规模养殖场大量粪尿污水必须经过处理才能转变成肥料、能源(沼气)等可利用物质。国外养猪场用于环保的投资占总投资额的20%~25%,而我国大部分猪场环保投资不足10%,无法达到“达标排放”。

(2)猪场的选址不合理。一些猪场把圈舍建在公路边、人口密集的集镇或村寨中、溪河边等,排污沟与雨水沟没有分开,排污沟采用明沟建设。遇到雨天,大量的雨水混和污水横流污染周边。

(3)猪场规划布局不合理,粪污处理设施简陋。一些猪场建场时没有严格按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分开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干粪池、污水处理池、沼气池等)建设不配套。大量的粪便污水达不到处理效果就向外排放,污染环境,严重威胁人畜健康。

(4)病死猪随意抛丢,不仅污染环境,而且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扩散,易发生传染病的流行,给人畜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2 综合治理措施

2.1增强养猪场业主环保意识,加强宣传培训力度

政府部门要科学规划布局,划定禁养区和养殖区,严格建场的审批制度;禁养区内以前已建的猪场,限期完成搬迁或关闭;按照相关法规,强化监督管理,新建猪场的污染防治设施竣工时应由环保部门验收,并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动物防疫条件进行审核验收合格后,方可办理许可证。

2.2科学规划,合理选址

在对一个养猪场选址时,要从保护环境的观点出发,必须考虑猪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既要考虑到猪场不要受到周围环境已存在的污染的影响,也要考虑到猪场产生的废弃物不要污染周围的环境。同时,还必须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卫生防疫条件、水源、水质卫生标准和交通便利等各种因素;养猪场要远离公路、铁路、学校、城镇、公共场所和人口密集区;远离畜牧场、屠宰场、肉品加工厂、采矿场、造纸厂等;远离自然保护区和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符合环境保护,兽医防疫要求。

2.3开发使用环保型饲料

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氮和磷及微量元素的排出量是减少氮、磷和铜、铁、锌等矿物质污染的有效措施。

2.3.1利用氨基酸平衡低蛋白饲料能够显著减少氮的排放 氮是猪粪尿中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物质之一。猪饲料中氮含量很高,通过提高对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而降低猪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可以间接减少氮的排放量;配制理想蛋白质饲料,即降低饲料粗蛋白质含量而添加合成氨基酸,使饲料氨基酸达到平衡,可使氮的排出量减少20%~50%;降低饲料粉碎粒度;合理调整饲料中粗纤维的水平,可有效控制吲哚和粪臭素的产生。

2.3.2添加植酸酶能够减少磷的排放 在猪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使磷的利用率提高50%~70%,粪磷含量降低30%~50%,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消化率提高2%~5%,排泄量减少5%~10%。释放植酸盐中被螯合的钙、锌、铜、铁等矿物元素,利用率提高9%~13%。

2.3.3合理使用有机微量元素,可减少矿物质的排放高铜高锌的大量使用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大量未被动物利用的矿物质随粪尿排出,成为污染环境的一大公害。具有环保优势的有机微量元素(如富马酸亚铁、蛋氨酸锌、赖氨酸铜)是代替无机微量元素最合适的产品,这比传统使用的高铜、锌铁饲料降低铜、锌、铁的排放30%~40%,而不降低猪的生产性能。

2.4添加使用绿色添加剂

在猪的饲料中添加使用酶制剂,提高猪对饲料养分的消化吸收,可减少氮的排出量;在猪的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活菌制剂),可以改善胃肠维生态环境,调整胃肠功能,提高猪对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率,同时抑制肠道内某些细菌的生长,可减少猪只体内恶臭气体的产生和排放,从而减轻猪粪尿的气味,减少圈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控制环境污染。

2.5及时清除猪舍内粪尿和污水

粪尿分解是产生有害气体的主要因素,猪粪潮湿时更易产生臭气。干燥粪便因缺少微生物活动必须的水分而不能进行分解,故有害气体较少。因此,应及时清除粪便,使粪尿迅速分离;规模化养猪场可采用清干粪工艺,即采取粪尿(污水)分流,猪粪一经产生便由机械或人工收集,而尿和污水经排污沟流入污水处理设施净化处理,进行固液分离。

2.6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

猪舍内产生最多危害最大的有害气体主要有氨、硫化氢、二氧化碳、甲烷和恶臭物质等。可采用除臭剂,如活性炭、膨润土、沸石粉、活菌剂,可明显降低有害气体的产生。

2.7防止昆虫孳生

养猪场易孳生蚊蝇,骚扰人畜,传播疾病。所以,要定时清除粪便和污水,保持猪场环境的清洁、干燥和排污沟畅通。加强周围环境灭虫、消毒、铲除杂草、排出积水、填平沟渠洼地,使用化学杀虫剂杀灭蚊蝇,消灭蚊蝇幼虫孳生地,为养猪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

2.8猪粪便的无害化处理与利用

养猪场的粪便虽然有其有害的一面,但有其可利用的一面,若能经过无害化处理并加以合理利用,则可以转化为宝贵的农业生产资源,为种植业提供优质肥料,还可以提供能源。目前对猪粪便的处理和利用有以下几个途径:用作肥料、生产沼气、养殖蚯蚓和蝇蛆。采取“猪—沼—粮(果、林、蔬)”,“猪—蚯蚓—猪”,“猪—蝇蛆—鸡”等模式进行生态循环利用。

2.9 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措施

2.9.1焚烧处理 对病死猪进行焚烧处理是一种常用的无害化处理方法。以煤或油为燃料,在高温焚烧炉内将病死猪烧成灰烬。可以避免地下水及土壤的污染问题。

2.9.2深坑掩埋 病死猪不应深埋。深埋时应当建有用水泥板或砖块砌成的专用深坑。掩埋时病死猪尸体上层应距离地表1.5m以上,掩埋后需将掩埋土夯实,掩埋后的地表环境应使用高效消毒剂喷洒消毒。

2.10 植树绿化改善猪场环境

粪污治理 篇4

1将牛粪配制成有机肥料

近几年共配制有机肥料8 000多吨, 其中所用牛粪占全场牛粪总数的80%左右, 除了满足自身种植黑麦草、大白菜 (作饲料用) 、胡豆苗外, 还获直接经济效益7万元/年。

2大规模开展蚯蚓养殖

利用牛粪与土壤混合养殖蚯蚓已达20多亩 (1亩≈667平方米) , 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3粪污发酵处理

将粪污发酵处理用以杀灭病菌和寄生虫卵等, 将沼液沼渣用于种植青绿牧草, 不但降低了养殖成本, 还实现了牧草的种植。建立的两个沼气池 (每个400立方米) 所产沼气不但完全满足了全场照明, 还可供周围农户用。仅此一项, 每年就节约2万多元的电费。

这些措施, 不但实现了废物的资源利用, 还净化了环境, 经环保部门监测确认, 已达到零排放标准。合作社对场内外卫生、疫病防控、人员进出、货物车辆进出都严格要求, 力求向社会提供无农药、无抗生素、无化药残留、无重金属和禁用添加剂的“五无”安全牛肉。

湘潭县养殖业粪污治理模式的调研 篇5

1 畜禽养殖业粪污治理现状

1.1 畜禽规模养殖现状

近年来, 由于大力推进养殖标准化、规模化合产业化进程, 倡导无公害健康养殖, 湘潭县畜禽养殖由分散饲养向适度规模化、标准化转型, 创建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7家, 创建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4家, 创建市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3家, 县内有种鸡场2个, 种鹅场2个, 存栏牛100~299头养殖户3户, 存栏牛50~99头养殖户25户。县内有万头原种猪场3个, 一级扩繁猪场6个, 二级扩繁猪场6个, 地方资源保种猪1个, 全县年出栏生猪50~499头的规模户有8 452户, 500~999头的规模户有812户, 1000~1999头的规模户有245户, 规模户年出栏生猪占全县年出栏生猪的62.5%。

1.2 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现状

1.2.1 15个种猪场粪污治理情况。

每个种猪场基本存栏生猪在3 000~8 000头左右, 新五丰、伟鸿猪场推广的干粪收集-粪水入沼气池-沼液入厌氧池-工业治污处理模式。沙子岭猪场推行了粪污零污染生物处理处理模式, 新农泰猪场、科星生态养殖扩繁场等10个场推行了干粪收集-粪水入沼气池-沼液肥田 (林) 循环处理模式, 天心一级扩繁场、兴龙种猪场推行水泡粪-粪水入沼气池-沼液肥田 (林) 循环处理模式, 15个种猪场推广的多种环保粪污治理模式, 实现畜禽养殖排泄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1.2.2 规模猪场粪污治理情况。

此次调研的175户中推广“四有” (有沼气池、化粪池、干粪池、化尸池) 、两分离 (雨污分离、干湿分离) 、一封闭 (排污管道封闭) 的治理模式的24户, 占调研户数的13.7%, 且全部为享受生猪调出大县或规模养殖小区惠农政策补贴;32户推行“干粪收集—10~30立方米的沼气池—1~2级化粪池—对外排放”的治理模式, 占调研户数的18.2%, 其中有10户享受过国家的惠农政策补贴;40户推行“干粪收集—10~30立方米的沼气池—对外排放”的治理模式, 占调研户数的22.85%;25户推行“10~30立方米的沼气池—对外排放”的治理模式, 占调研户数的14.28%, 44户推行“对外直接排放”的治理模式, 占调研户数的25.14%。

1.2.3 规模禽场 (牛场) 粪污治理情况。

此次调研的46户禽养殖规模户, 其中利用山林放养的29户, 占调研户数的63%, 1户在禽棚禽粪便的垫料中添加了生物菌种, 28户禽棚未添置 (采取) 任何粪污治理措施;13户为肉鸡饲养户, 禽棚未添置 (采取) 任何粪污治理措施;3户规模鹅的饲养户只有1户对禽粪便及其污水采取有效的治理, 但因大部分时间在水域中活动, 三个鹅场所在水域的污染严重。3户规模牛场对牛粪便及其排泄物未采取任何措施, 甚至最起码的干粪堆放设施找不到。

2 目前畜禽养殖业粪污治理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认识上存在着偏差

由于部分人对养殖业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存在着思想认识上的偏差, 认为养殖业环境污染治理是养殖场的事情, 没有考虑到养殖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社会性的微利行业, 在制定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计划、资金投入和具体实施等方面力度不足, 加之一些养殖场 (户) , 由于受文化水平和传统习惯的影响, 缺乏环保意识, 不顾大局, 不顾他人利益, 以牺牲生态环境的代价来获取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加大了养殖业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难度, 加剧了养殖业环境污染的恶性循环。

2.2 养殖业环境污染治理成本较高

我县生猪粪便无害化处理方法有多种, 且各有优缺点, 把粪便和污水分开处理实现了达标排放, 但设施投入过大, 运转费用过高, 对存栏肉猪5000头猪场测算其治污配套费用一般需80万元, 平均每头需投入资金160元, 显然很难适应畜禽养殖业这一微利行业, 推广难度可想而知。沼气化工程治污, 达到了生态化、减量化的要求, 但尚未达到无害化的目标, 沼液、沼渣处理不当, 还会引起二次污染, 如要彻底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还得化钱。

2.3 政策制定及其扶持力度不全面

养殖业环境污染治理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环节之一, 既关系到农村生态环境卫生改善和畜禽业可持续发展, 也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是一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结合的公益事业, 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大力支持。近年来, 我县对存栏300头以上规模猪场制定了一定的粪污治理政策, 2012年安排1 000万元用于190户存栏300头以上规模猪场的粪污治理, 2013年安排近3 000万元用于210户规模猪场的粪污治理, 存栏300头以上规模猪场占全县出栏生猪的比例不超过30%, 我县存栏50~299头的养猪户占住了生猪养殖的主体地位, 加之对于存栏50~299头的养猪户粪污治理缺乏有效的监管, 无扶持激励措施, 加剧了生猪养殖户在粪污治理中的不平衡思想的产生;暂未安排专项资金对于禽类、牛场粪便无害化处理。对已遭污染甚至严重污染的村的养殖户未根据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治污措施, 对将要发生的污染的村缺乏有效的积极的应对、预防措施, 县级财政预算中未安排专项治理资金, 农村这一块基本处于自发状态。

2.4 污染治理缺乏长效机制

近年来, 生猪养殖业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已摆在政府的议事日程, 但在治污过程中, 还缺乏从深层次上去研究解决生猪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 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生猪养殖业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比如相关法规政策体系、投资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建设还显得不相适应, 影响养殖业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 如不提高认识, 抓紧制订和实施相应对策, 将会功亏一篑, 愧对子孙。

3 对策和建议

3.1 科学编制养殖业发展规划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遵循发展与环保并重的理念, 按照适度规模、畜地平衡、总量控制的原则, 确定优势畜禽养殖区域和养殖规模。科学编制畜牧业发展规划, 合理界定禁养区、限养区、适度养殖区, 实现养殖业内部协调可持续发展。

3.2 科学规划养殖区域

由畜牧兽医管理部门牵头, 根据区域养殖控制和管理的要求, 会同规划、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对当地的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区进行科学规划。将畜牧业养殖用地纳入城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和其他投资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的畜禽养殖场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

3.3 依靠科技, 实现粪尿对外零污染

一是积极引进和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进一步提升生猪养殖业粪便无害化处理的科技水平。根据养殖粪污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矿物元素、腐殖物质等特点, 在实施生猪养殖业粪便治理的同时, 充分利用其有效成份, 实现资源的再生和利用, 推广“猪— (沼) —鱼 (果、林、田) ”等立体生态养殖模式。二是继续推广开发生猪粪便发酵制成有机复合肥、生猪粪便发电照明、保暖等项目, 节约生产成本, 降低生猪粪便无害化的处理费用;三是引导和鼓励种植农户多用有机肥。把干湿分离堆积发酵后的生猪粪尿和沼液作为重要的优质有机肥施入农田, 改善土壤的颗粒结构, 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促进稻、林、果、蔬等生长,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走一条“种植—养殖—加工—种植”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之路。四是倡导科学的健康养殖模式。按照绿色畜产品质量标准和健康养殖技术规范, 严格执行生产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措施, 切实抓好绿色畜产品的生产, 探索生态养殖和多元化养殖的新途径, 开发绿色环保高效饲料, 推广酶制剂、益生素、微生态制剂饲料添加剂, 推广具有节水、节料、节能、无污染的“生物发酵床养猪”的新技术。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从而实现发展和污染防治的有机统一。

3.4 推行养殖准入制度, 严格污染治理措施

依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规定, 畜禽养殖场和散养农户排放养殖污染物应当符合规定的排放标准, 禁止向天然水体直接排放畜禽粪便、沼液、沼渣、污水等。为此建议:一是禁养区畜禽养殖场不列入国家政策支持的范畴;二是控养区、适养区现有畜禽养殖场由县级畜牧兽医水产部门备案, 具有畜禽养殖场备案登记证的规模场才可列入国家政策支持的范畴;三是新建畜禽养殖场实行严格准入。新建畜禽养殖场要符合当地乡 (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兴办者应征求当地村 (居) 委会、乡 (镇) 人民政府意见, 向县级畜牧兽医水产部门备案。新建、扩建、改建畜禽养殖场, 必须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四是严格执行养殖污染治理“三同时制度”。畜禽养殖场生产设施与治污设施必须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县级畜牧兽医水产部门严格审查动物防疫条件, 对动物防疫条件不合格的养殖场, 不予发放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五是执行排污申报登记。所有畜禽养殖场应当配套建设畜禽粪便、污水和其他废弃物的贮存设施, 并根据污染防治需要配套建设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设施, 排放污染物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畜禽养殖场必须按有关规定依法进行排污申报登记。

3.5 加大投入, 出台扶持政策

依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第四条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采取有效措施, 加大资金投入, 扶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 一是要将存栏生猪50~200头的规模猪场的粪污治理要列入治理范畴;二是对目前生猪粪污污染严重的村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实施“关、停、转、迁”等强制行政措施;三是对生猪粪污治理实施财政部分补助, 补贴用于建造沼气池、干粪池、沉淀处理池、化尸池等设施的添置;四要实行养殖业粪污治理要与城市污染治理一样纳入基础设施给予支持。要明确养殖业粪污治理资金投入在财政总支出和农业财政支出中的比重, 并根据养殖业发展需要而不断提高。

3.6 健全法规, 建立污染治理长效机制

规模化养猪场粪污的综合治理措施 篇6

1 养猪场造成的主要污染及危害

1.1 土壤污染

按1头90 kg左右的生猪日排粪量2.2 kg、尿量2.9 kg、污水15 kg的标准计算, 每头猪年均排干粪800 kg、污水5 500 kg (尿液在污水中) , 这些粪污不经无害化处理直接进入土壤, 导致土壤的组成和性质发生改变而破坏其原有的基本功能;粪污中有些微生物还可生成芽孢造成生物污染和疫病传播;土壤的污染还容易引起地下水的污染, 尤其是金属元素的污染, 不但会抑制作物的生长, 而且作物有富集这些元素的作用, 过量的铜、锌等重金属, 会造成土壤永久性污染, 严重影响蔬菜种植、水产养殖, 影响人类的健康。

1.2 水质污染

养殖污水中氮、磷含量丰富, 如不经过无害化处理直接排放到沟渠或者开放水域里, 极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使水面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天长日久导致水质恶化, 用污染的水灌溉的作物晚熟或不熟。

1.3 大气的污染

养殖场的大量粪污会产生多种气体, 其中含有大量的氨、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成分, 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如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甲烷等有毒有害气体中, 二氧化碳挥发到空气中会造成温室效应, 硫化氢和氨气挥发到空气中会使雨水变酸性形成酸雨, 更为严重的是这些有害气体能进入呼吸道, 引起咳嗽、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2 综合治理措施

2.1 管理性控制措施

(1) 应控制养殖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 保持适度自给率, 过高的自给率必然带来污染问题。

(2) 养殖业的布局应综合考虑水源位置、耕地粪便负荷量、旅游景点、居民住宅和工商业区等因素。规模化养殖场应与环境保护设施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3) 加强环境调查、监测, 制订相应标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由畜牧生产带来的众多环境污染问题, 除了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外, 必须要制订相应的有关防治畜牧业污染的法律法规, 包括各类药物添加剂使用标准以及消毒药使用办法等, 并加大力度严格进行监管查处。环保部门要通过加大监管力度, 督促养殖业主在畜禽养殖场的选址、场区布局与清粪工艺、畜禽粪便贮存、污水处理、固体粪肥的处理利用、饲料和饲养管理、病死畜禽尸体处理与处置、污染物监测等污染防治方面, 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从而规范养殖行为, 控制养殖污染;同时要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排污收费制, 督促大型养殖企业控制污染源头;尤其对布局不合理、污染严重、排污总量超标的养殖企业要采取“关、停、并、转”等措施。

2.2 技术性控制措施

(1) 科学规划规模化养猪场。规模化养猪场选址时, 要符合环境保护、兽医防疫要求。要从保护环境的观点出发, 必须考虑猪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规模化养猪场应距离公路、铁路、学校、城镇、公共场所和人口密集区1 km以上;应距离畜牧场、屠宰场、肉品加工厂、采矿场、造纸厂、皮革厂、农药厂、化肥厂、化工厂3 km以上。

(2) 开发使用环保型日粮, 实行饲料营养调控。为降低畜禽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 有条件的地方在配制饲料时要综合考虑猪的生产性能、环境污染和资源利用情况, 采用“理想蛋白质模型”平衡饲料中的各种营养成分, 有效地提高饲料转化率, 通过日粮营养调控降低畜禽排泄物中的氮、磷、铜、锌、砷的含量, 减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研究与实践证明, 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氮和磷的排出量是减少氮、磷污染的有效措施。利用氨基酸等新技术配制理想蛋白质日粮, 可降低饲料粗蛋白质含量。

(3) 改进生产工艺, 实行粪水分流。大中型养殖场应采取地面上清粪, 既减轻固液分离负荷, 又减少污水浓度。改造现有猪场的生产工艺, 取消水冲式清粪, 改为人工清粪, 减少水的使用量;在猪场外的田间建储粪池, 对粪便进行发酵, 发酵后的粪水直接用于农业生产;配备固液分离机和粪水运输车, 将粪水固液分离, 粪肥脱水后加工成有机肥;在养殖场、养殖小区集中的地区附近建立有机肥加工厂, 实现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

(4) 开发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规模化猪场建议采用分散清干粪工艺, 即采取粪、尿 (污水) 分离, 猪粪一经产生便由机械或人工收集, 而尿和污水经排污沟流入污水处理设施净化处理, 尽量防止固体粪便与尿及污水的混合, 且便于粪污的有效利用。粪便的处置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主要利用手段:直接还田、晾晒后施田、厌氧发酵制沼气、堆肥后施田和制作饲料。将粪便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液、沼渣及沼气综合利用于种植业和渔业, 建立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工程。好氧发酵处理的堆肥化产品, 质量稳定, 可实现工厂化连续生产, 可向农业生产提供优质高效有机肥源, 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方式。集约化养殖业畜禽粪便所进行无害化处理, 制成的多效性有机生物肥料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技术被国家环保局指定为1997年最佳环保技术。

(5) 开发研究使用低成本、高效益的养殖场粪污处理技术。在规模养殖场积极推广应用“仿生菌养猪”、“发酵床养猪”等零排放环保养猪技术, 农村散养户推广“一池三改”技术 (建设户用沼气池, 与改圈、改厕、改厨“三改”相结合) , 基本解决散养户畜禽粪便通过沼气处理无害化还田利用, 逐步达到农村养殖污染零排放。

粪污治理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次试验是在合川一个规模化猪场进行, 试验饲粮采用猪场平时使用的饲粮, 试验时间为1个月, 从2008年3月10日—4月10日。

1.2 试验方法

试验选取不同饲养阶段猪各20头, 测定其日排粪、尿量及其粪、尿中氮、磷含量;调查一定种植模式下土地对氮、磷的消纳能力, 得出猪饲养量与所需土地量之间的参数。

1.2.1 试验样品的采集

粪样的采集:用密封袋收集猪排的粪便, 在每次收集后称量, 并记录数据。6 d为一个周期, 共进行5个周期, 并计算水分损失。试验结束从粪样中各抽取500 g样品作为测定氮、磷的试样。

尿样的采集:制作一个具有长手柄的塑料勺用于远距离收集猪的尿液。定时收集每头猪的尿液100 m L于塑料瓶中 (由于实验条件等的原因, 猪的尿液难以保存, 只采集1 d并用密封瓶保存) 。

1.2.2 粪、尿样的氮、磷测定

水分测定:采用实验室常规样品水分测定方法 (GB/T 6435-1986) 。

氮的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 (全自动定氮仪) 测定粪、尿样中的含氮量 (GB/T 6432-1994) 。

磷的测定:采用钼黄比色法进行测定 (GB 6437-86) 。

2 结果与分析

各阶段猪排放粪污相关数据见表1, 一个年出栏万头的猪场, 年排放粪污的相关数据见表2, 农作物对猪粪尿中氮磷的消纳量见表3。

具调查, 合川市幅员面积23.56万hm2, 耕地面积8万hm2。合川市畜牧业较发达, 常年肥猪出栏110余万头, 拥有PIC万头种猪场。从表3中的数据分析可知, 对于年出栏一万头的猪场, 要消纳一年内所产生的氮, 则需水稻地72.30 hm2, 需要玉米地78.70 hm2, 需要柑橘地232.30 hm2 (土地需要量采用消纳氮和磷的最大土地量) 。

3 讨论

(1) 加强营养调控, 可减少氮磷的摄入和排泄。根据猪对营养元素的需求, 结合各饲料原料成分含量, 合理配制日粮。利用理想蛋白模式或进行限制饲喂, 减少猪对氮的摄入量, 进而从源头得到控制。猪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氮、磷的排出量占总摄入量的比例有所不同, 以仔猪的吸收比例最低。既使是吸收情况较好的母猪氮、磷吸收率也不过76%和75%。通过在畜禽饲料中添加某些必需氨基酸, 可适当降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 进而减少排泄物中氮的含量[1]。在饲料中添加某些饲用酶制剂不仅能促进畜禽消化吸收相应营养物质, 同时也能帮助其消化吸收饲料中平时不能 (或不易) 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 进而提高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率, 降低有机氮、磷和其他元素的排泄量, 减少环境污染。据报道, 猪禽饲料中添加微生物植酸酶后可使饲料中磷的利用率提高30%~70%。

(2) 对粪污进行资源化利用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由于畜禽粪便中携带大量病原菌和杂草种子, 直接施用或晒干后施用则会引发传播病原菌、孳生蚊蝇、杂草丛生等问题。通过堆肥或沼气发酵, 杀灭粪污中的有害微生物, 或者进行干湿分离, 可适当的减少粪污的排放量。将畜禽粪便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液、沼渣及沼气综合利用于种植业和渔业, 建立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工程, 这样既可减少污染, 又可制成高效的有机肥。对集约化养殖所产生的畜禽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 制成多效性有机生物肥料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技术被国家环保总局指定为1997年最佳环保技术。

(3) 建议。针对我国日益严峻的畜禽业污染问题, 国家环保总局已相继出台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由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由农业部发布的《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管理办法》等,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对于其他畜禽的粪便或化肥, 可以按“猪粪当量”转换成猪粪, 根据当地的土地资源, 确定养殖规模, 推广“以地定畜”的养殖规划, 再对畜禽粪污进行资源化利用。

参考文献

猪场粪污处理技术 篇8

关键词:猪场粪污,处理技术,生态环境

随着养猪业的飞速发展, 养殖污染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粪污不仅危害猪群健康, 而且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及时有效处理粪污对维持高效生产以及保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本文总结了一系列猪场粪污处理技术, 介绍如下。

1生物处理技术

1)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是将粪污处理与能源回收利用相结合的一种技术。该技术的优点是工艺简单, 成本低廉, 能有效解决污染问题, 促进资源化利用。

沼气工程建设主要有能源环保模式和能源生态模式2种。能源环保模式是将粪污先经过厌氧消化处理, 再经过适当的曝气、物化处理等好氧处理, 达到环保排放标准后再予以排放。参考工艺:调配池- 发酵 (经过一定时间的贮气) - 沉淀- 生化- 排放。

能源生态模式是将粪污经过厌氧消化处理后, 排到农田、养殖池塘等处, 实现资源化利用以及粪污零排放。参考工艺:排污管- 粪污分离器- 沉淀池- 氧化塘。

随着现代机械化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对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深入研究, 越来越多的高效厌氧反应器和生产工艺应用于猪场粪污处理中, 如固液分离-UASB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 -SBR (好氧序批式反应器) 、含两级UASB反应器的一体化生物消化系统、漂浮填料厌氧消化系统、ASBR (自主系统边界路由器) -SBR工艺等。

2) 好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好氧微生物分解粪污中的污染物质的一种技术。该技术的优点是当天产生的粪污当天进行无害化处理, 有效地降低COD (化学需氧量) , 除去粪污中的氮、 磷, 污水处理效果较好, 很容易达到排放标准。缺点是能耗高, 耗水多。

2物理处理技术

物理处理技术是利用重力和机械力作用, 通过格栅或筛网和固液分离机, 将粪污中的干粪等固态物质分离出来的一种技术。该技术的优点是分离出的干粪可用于生产有机肥, 也可出售, 分离后的液体中的COD含量明显降低, 有利于后续处理。缺点是降解不全面, 还需配合其他技术方可达到环保排放标准。

3化学处理技术

化学处理技术是通过沉淀法、混凝法、气浮法等化学方法, 去除粪污中的胶体物质、悬浮物及部分难降解物质, 实现固液分离, 进而降解粪污。该技术的优点是粪污经过固液分离后, 液体中的COD大幅度下降, 同时干物质可制成有机复合肥, 实现资源化利用。缺点是如果要外加混凝剂的话, 则成本较高且存在二次污染的可能性。

4自然处理技术

自然处理技术是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由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粪污, 植物及时吸收粪污中的营养元素, 实现粪污无害化排放、 资源充分利用的一种处理技术。该技术的优点是节能, 高效, 投资小, 工艺简单。缺点是效果缓慢, 且受自然条件、占地面积等条件制约, 仅适于部分城郊或农村猪场粪污处理。

5小结

上一篇:施教机制下一篇:高校舞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