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闻的写作

2024-10-12

经济新闻的写作(精选8篇)

经济新闻的写作 篇1

与传统的大众传播相比, 网络传播的“门槛”相对较低, 网络新闻传播的低门槛性特点使得网络新闻写作的发展速度较为迅速, 对传统的报纸新闻写作带来了一定的危机和消极影响, 当前时下的年轻人更愿意通过网络或者微博等各类信息交流平台而进行信息的获取。但是网络新闻写作的低门槛性特点也随之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例如各类假新闻的频繁出现, 不良思想或者行为作风的融入等等, 使得社会中的不良风气弥漫, 这也是网络新闻的缺点所在。本篇文章主要结合当前新闻发展的实际情况, 对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的差异进行分析, 希望能够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以及新闻传播平台的扩展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1 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的内涵

1.1 报纸新闻写作的内涵

报纸新闻主要是以报纸为载体进行新闻的传播, 例如《人民日报》、《纽约时报》等等都是著名的报纸新闻代表[1]。报纸新闻写作具有报道深入、分析透彻等方面的特点, 方便与保存和查找, 没有阅读时间的限制。

1.2 网络新闻写作的内涵

欧洲粒子物理学家蒂姆·伯纳斯·李 (Tim Berners-Lee) 提出了万维网 (World Wild Web) 设想, 主要是借助网联网实现超文本信息的传送, 这一设想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逐渐形成了一种新型媒体[2]。网络新闻主要是以网络为载体, 进行新闻的传递。随着“微时代”的到来, 网络媒体逐渐进入到了我们生活当中的每一个角落, 对于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 报纸新闻写作和网络新闻写作的差异

报纸新闻写作和网络新闻写作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主体的差异, 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理念的差异以及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方式的差异三个方面。

2.1 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主体的差异

报纸新闻写作的主体主要是具有专业知识和素养的新闻工作者, 通过实际调查而撰写新闻内容, 对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进行整合并发文, 报纸编辑新闻的可信度相对较高, 能够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是一种较为权威的新闻传播方式[3]。

网络新闻主体具有多样化特点, 为新闻传播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比如在“7.23温州动车事故”当中, 不少网友通过网络传播信息, 为这场事故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依据。但是网络新闻写作由于其“低门槛”特点, 使得网络新闻写作人员的个人综合素质高低不等, 这也为一些思想素质较低的人员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4]。例如各类假新闻的频繁出现, 不良思想或者行为作风的融入等等, 使得社会中的不良风气弥漫, 这也是网络新闻的缺点所在。

2.2 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理念的差异

报纸新闻写作较为重视大众的实际需求, 在国家的领导下, 尽量报道一些以民众所切实关心的问题, 解百姓之难, 听百姓之声, 是一种主流媒体[5]。但是报纸的篇幅有限, 不能面面俱到, 这也是报纸新闻写作的劣势所在。

网络新闻写作以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 人们可以借助网络来进行各类信息的搜索, 使新闻传播更加富含针对性特点, 满足不同人对新闻的各类需求。同时, 人们可以畅所欲言, 发表自己对事物的看法, 当然也存在一些消极的观点。

2.3 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方式的差异

报纸新闻写作的方式主要是现行写作, 结合报纸排版进行文字和图片的最佳整合, 记者的思想模式通常是固定的, 在新闻构思的基础上进行写作, 写作方式较为正规[6]。

网络新闻写作更加注重二次创作, 结合受众的参与性, 凭借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信息掌握程度进行重新组合, 更加彰显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个人的思想观念。网络新闻写作主要是通过链接进行呈现, 不同的链接标题会收到不同的点击量和搜索量。

3 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的融合发展

网络新闻的发展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创新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使得传统的报纸新闻写作方式受到影响, 而网络中众多的不良元素及思想又严重的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所以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 必须进行适当的新闻写作模式创新。

报纸新闻是较有影响力的新闻传播平台, 具有固定的读者群, 所以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 报纸新闻写作应该更加彰显其优势, 注重新闻真实性及有效性, 更多的倾听百姓心声, 传达国家的重要思想, 加强对新闻写作质量的控制。

网络新闻写作传播的迅速性特点, 传播主体的多样化特点都为网络新闻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优势, 当前时代背景下, 可以加强对网络新闻写作的管理, 大力打击不良网站或者非法网站, 形成具有正确价值观念的网络传播平台, 可以适当增加新闻传播交互平台, 增加与百姓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真正发挥互联网的独特价值, 使新闻传播能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4 结论

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均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方式, 对于新闻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主体的差异, 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理念的差异以及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方式的差异三个方面。在当前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我们应该正视网络新闻写作和报纸新闻写作各自的价值及缺点, 促进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的融合, 使新闻传播能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露.快节奏、自由感与深度性的生命追求——读图时代报纸新闻叙事写作文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13 (4) :1-56.

[2]钱淑芳.新闻写作中“包裹式”技巧分析报纸新闻与电视新闻写作方法比较系列研究之一[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28 (8) :124-126.

[3]邓建国.管窥美国新闻传播院校媒介融合课程改革中的经验与教训——以南加州大学新闻系的试错为例[J].新闻大学, 2011, 15 (3) :106-109.

[4]黄也平.“第三种新闻”:选择与可能——新10年中国新闻“评论化转向”现象分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1, 20 (5) :135-136.

[5]肖鲁仁.创新与实证:新闻理论研究的利器——读《新闻传播艺术论—报纸新闻写作魅力探索》[J].新闻天地, 2012, 20 (12) :165-167.

[6]邓振华.“第五媒体”时代新闻文体的新演变——手机报新闻文体研究[D].郑州大学, 2011:1-176.

经济新闻的写作 篇2

经济类新闻写作心得体会

标题要突出新闻点,比如“京客隆上半年同店增10.4%”,比起单纯的“北京京客隆2011中期业绩发布”要新鲜一些,况且京客隆前面的定语也不应该留下,京客隆本身代表北京地区的企业。

以京客隆为例:

内容上的欠缺表现在,第一,上半年的毛利率上升的具体数据表现要写出来;第二,员工成本,新开分店导致成本上升是重点内容;第三,股票这块是很重要的,“筹备上A股致负债增加”这个小标题显示的就是股票收益情况,这些内容在记者会上管理层有提到,那么当时做笔记的时候没有记载下来,原因是自己对这方面的知识不懂。然后,倒金字塔写法在经济类新闻写作时,往往是收入(表现纯利,毛利率和每股盈利多数)大于原因分析大于目前店家发展状况。

以安踏体育为例:

内容上还需“丰满”一些:

第一,导语部分,放最重要的内容,也就是纯利多少,毛利,每股盈利。

第二,记者会上讲的内容多半是报道的重点,尤其是涉及今后发展规划的内容,这些在简报上没有体现出来,所以记笔记很重要。

经济新闻的写作 篇3

1网络新闻与报纸新闻概述

网络新闻, 即以网络作为主要载体的新闻, 具体来说就是, 通过对文字、图片以及动画和印象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利用, 以网络平台与网络技术为依据, 对近期发生的事物所做出的报道。网络新闻注重新闻的时效性、简洁性、互动性和传播的多渠道性, 故而受到广大受众, 特别是青年受众的喜爱。

报纸新闻, 是以报纸这一传统媒体为主要载体的新闻形式, 通常是指刊登在报纸上的相关新闻, 虽然近年来, 报纸新闻受到网络新闻的巨大冲击, 但却并未消失, 原因在于, 报纸新闻不仅在新闻的内容上具有较强的深度, 而且还具有对社会舆论进行反映与引导的功能, 故而受到广大新闻爱好者的青睐。

2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的差异

2.1写作主体差异

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进一步加快了网络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 且增强了网络新闻的互动性, 在这一背景下, 受众将不仅仅局限于网络新闻阅读者的身份, 同时, 也能够成为新闻写作的主体, 如在论坛中发表帖子开展对某一事件的评论。而从理论层面分析, 只要受众身边存在能够利用的网络技术, 其便可成为网络新闻的写作主体。对报纸新闻而言, 并不是任何受众均能够成为其写作主体, 即报纸新闻写作的主体必须是特定新闻记者, 其通过搜集、整理、分析相关素材, 从而将近期发生的新闻以客观角度进行叙述和评价, 使社会大众了解新闻事实和新闻背后所蕴藏的社会现象[1]。由此可见, 从新闻写作主体层面分析, 网络新闻写作主体的范围要大于报纸新闻写作主体的范围, 即任何公民均因其享有言论自由权而成为网络新闻写作主体, 而只有新闻记者方能够成为报纸新闻的写作主体。

2.2写作理念差异

对报纸新闻进行分析可知, 其写作理念大都以说明社会现象、揭发社会本质、启发人们思维、给予受众感悟和引导大众社会舆论为主, 其更加侧重新闻的社会价值, 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严肃性。但也正因如此, 报纸新闻的写作通常忽视了受众的真正需求, 即对于部分受众而言, 其浏览报纸新闻的意图并非是以看穿社会本质或与之相类似的目的为主的, 而是以消遣、娱乐、休闲为新闻浏览的主要目的[2]。因此, 因报纸新闻写作理念的局限, 使其相关内容难以全面满足受众需求。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创造了基于网络的新闻写作与传播方式, 网络新闻的写作理念大都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 且因其长度和篇幅不受限制, 既能够以简短精炼的语言表述近期发生的社会新闻, 又能够以较长的篇幅揭示社会现象并开展社会评论, 同时还能够较好地实现与受众的互动, 因此, 其受到了当前社会大众的青睐, 特别是对于具有紧张生活、工作压力的上班族的青睐。 网络新闻从放松人们心情、满足新闻娱乐化与休闲化的角度出发进行写作, 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大众放松身心的自娱需求。但需要说明的是, 网络新闻对社会现象和本质揭示的程度则不及报纸新闻, 而这也是网络新闻写作的休闲化和娱乐化的理念所导致的。

2.3写作方式差异

对报纸新闻写作方式进行分析可知, 其通常需遵循一定模式, 所进行的写作大都是线性写作。在报纸新闻写作的过程中, 新闻记者的思维模式大都是被其所选择的新闻主题固定的, 其需要根据所选新闻主题搜集相关素材, 并围绕素材拟定新闻的写作思路, 而后开展新闻构思与写作[3]。

与报纸新闻写作不同, 网络新闻写作侧重的是超链接的运用, 通过将作者所选题目的关键词或是中心思想以链接的形式予以发送, 从而对新闻进行各个层次的梳理。相较于报纸新闻的句与句、词与词间的高强度逻辑联系性, 网络新闻的写作方式更加随性化, 其注重的是受众的需求与参与度, 故网络新闻写作需要作者具有跳跃性的思维, 将相关文字和图片进行超链接的组合, 从而以链接而非文章的形式呈现出来, 以供受众阅读。由此可见, 网络新闻写作是一种非线性的写作方式。

3结论

本文通过对网络新闻和报纸新闻的概念进行分析, 进而从写作主体、写作理念以及写作方式等方面对报纸新闻写作和网络新闻写作之间的差异做出了系统探究。研究结果表明, 报纸新闻写作和网络新闻写作在写作主体、理念和形式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且各具特点。未来, 还需进一步加强对二者差异的研究力度, 从而为满足受众需求和促进报纸新闻与网络新闻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新闻写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确保写作内容能够为多数受众所接受, 以写作的两种主要形式, 即报纸新闻写作和网络新闻写作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通过对二者的概念进行简要阐述, 进而对二者的差异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报纸新闻,网络新闻,写作主体,写作理念,写作方式

参考文献

[1]李文月.辨析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J].中国报业, 2014, 10 (16) :40-41.

[2]李嘉瑞.辨析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J].中国传媒科技, 2013, 6 (23) :233-234.

没有新闻的新闻写作 篇4

那么奥斯威辛为什么没有新闻, 论者多认为奥斯威辛集中营作为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大的“杀人工厂”, 有关报道已经够多了, “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 所有的事情都已经是旧闻, 奥斯威辛不再有可供报道的新闻了。笔者认为,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不只是这么简单。

没有新闻, 作者还要去写, 并且一写就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大奖。作者为什么还要去写呢?文中写道:“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 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 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 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这种“使命感”是什么?“一种不安的心情”又是什么?我认为这才是解答作者为什么要写的关键, 也是奥斯威辛为什么没有新闻的关键。

普利策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 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守望者, 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 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 并及时发出警报。”罗森塔尔来到奥斯威辛看到了什么呢?“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 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 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 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好一派和平温馨的景象, 因而作者感到了“可怕”, 可怕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 有些人已开始淡忘这段血腥的历史了。所以作者说:“在布热金卡, 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 不该有光亮, 不该有碧绿的草地, 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作者的使命感让他看到了平静的海面下隐藏的浅滩暗礁, 并及时发出警告, “一种不安的心情”也就是人们对历史的淡忘, 由此我们得出结论, 作者说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 是指人们开始忘记德国纳粹在奥斯威辛犯下的滔天罪行了, 作者还要写就是要提醒人们不能忘记历史, “尽管遗忘的诱惑是巨大的, 但我们绝不能屈服, 牢记是我们的道义和责任。”牢记历史, 才能不重蹈历史覆辙。

经济新闻的写作 篇5

1把握新视角, 将民生与政策结合

民生是社会新闻报道的重点, 而民生与国家颁发的民生政策息息相关, 因此, 社会新闻采访写作应摒弃“民生”或“政策”单线叙述的方式, 把握新视角, 将民生与政策相结合, 一方面为国家宣传民生政策, 另一方面也让受众对民生政策有充分地了解。

以吉林省集安市电视台社会新闻栏目为例, 作为中国的人参之乡, 集安市的人参产业历来是当地的经济支柱, 是农民最重要的经济来源。然而, 受到人参种植广阔前景的影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了人参种植行列, 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导致人参的质量受到影响, 使集安市的人参种植产业面临了危机。面对这样的状况, 集安市电视台社会新闻栏目记者为了了解发生人参产业危机的症因, 一方面采访专家听取意见, 另一方面进入参农家庭了解实际情况。通过长时间的调研, 栏目记者掌握了制约当地人参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在此基础上, 充分利用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 先后撰写了《万良人参启示录》《推广老参地、 农田地重茬种植人参》《人参娃娃移居山下林间参农平地致富》等新闻稿件。新闻一经播出, 对当地人参种植产生了巨大影响, 很多参农参考社会新闻栏目提出的建议, 改变了人参种植的模式, 最终, 不仅解决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问题, 更推动了集安市人参产业进一步发展。

在上述案例中, 集安市社会新闻栏目将地方民生问题与民生政策结合起来, 为集安市人参产业发展提出了可行的建议。这种新闻采访写作把握了社会新闻报道的新视角, 不仅解决了新闻内容同质化问题, 同时也全面发挥了新闻媒体的舆论作用, 承担了应有的社会责任。

2体现新思路, 重视新闻采访的再创作

社会新闻因涉及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新闻采访写作在用词上具有抽象性、政策性以及专业性等特点, 很多信息都很抽象, 例如一些数字、政策、 评论、预测等, 这些无法通过形象而具体的形式进行表达的信息使社会新闻的线条普遍“偏硬”。因此, 社会新闻要想在当前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标新立异, 博取更多受众关注, 就要在“软化”报道主题的基础上, 在新闻采访写作的形式上追求突破与创新, 体现新思路, 重视新闻采访的再创作, 力争以最通俗的形式将新闻“改造”的有趣生动, 简单易懂。

1) 要提高新闻记者的专业素质。

记者的专业素质与新闻采访的再创作有着直接的联系, 同时也影响着社会新闻栏目的整体质量。 因此, 提高新闻记者的专业素质, 是体现新闻采访写作新思路的重要举措。新闻稿件是新闻事件的第一手资料, 这些资料符合新闻事实, 能够表现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 但新闻采访写作却不能照抄新闻原稿, 而必须要对原稿进行整理和再创作。一方面, 这是因为新闻媒体必须要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 其中, 社会责任包括道德责任、公共利益和社会义务, 政治责任则需要媒体坚持党性原则, 宣传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 以及弘扬党和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的主旋律。因此, 坚持新闻采访的再创作, 是新闻媒体落实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 社会新闻栏目在播报时有着时间、 空间、内容等很多的限制, 而新闻原稿或篇幅冗长, 或口语化严重, 因此, 必须要对新闻原稿进行再创作, 才能使新闻稿件符合社会新闻栏目播报的要求。 新闻记者是新闻稿件再创作的主体, 只有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才能满足新闻稿件再创作的要求, 从而不断提升新闻质量, 并提升新闻栏目的社会影响力。

2) 要通过新闻采访的再创作赋予新闻更深刻的内容。

社会新闻的主要特点是内容多样化, 它涉及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对社会中突出的问题予以报道, 使受众产生共鸣, 通过受众的关注、聚焦从而形成社会舆论, 来影响或消除社会问题。因此, 新闻采访的再创作应摒弃浅白的描述, 避免直述新闻事件, 而是应当通过再创作赋予新闻更为深刻的内容, 以期能够引起受众共鸣。

例如, 留守儿童是当前我国较为突出的社会现象。在报道与留守儿童相关的新闻时, 新闻记者可通过对新闻稿件的再创作, 将留守儿童事件转化为小故事、议论文或评论文等形式, 在表达出核心事件的同时, 对事件予以渲染, 使新闻富有情感。

这种新闻采访的再创作将单纯的新闻事件演变成带有情节和强烈情感色彩的短文, 既表达了核心事件, 又增强了新闻的可读性和可视性, 同时, 理性的评论也能够代表大众思想, 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 使受众关注新闻事件, 从而在社会新闻栏目的带领下形成社会舆论。

3阐述新观点, 营造社会新闻品牌形象

要重新审视并定位社会新闻的职能, 表现新闻栏目的新观点, 就必须要对媒体职能与当前现状进行对照、分析并评价, 探索两者之间的差距, 首先确立社会新闻报道的可提升空间, 其次履行职能, 以敏锐的视角探求对受众具有实际意义的新闻题材。

首先, 媒体职能要求的核心是真实、全面与快速, 在新形势下, 社会新闻不能局限于家长里短以及一味娱乐化, 而是应当聚焦于关系到民众生活质量、生存权利乃至生命安全等方面, 扩大和利用资源, 强化社会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严肃性。例如, 当前许多地方政府会议或活动都是围绕党的政策方针所开展的, 都与社会息息相关, 而新闻记者要转变采访作风, 不能把焦点仅放在采访领导方面, 而是要注重细心观察和深入发掘, 提取会议或活动的主题, 并在节目中真实而准确的报道相关的内容。

其次, 社会新闻栏目是一个整体, 在这个整体中, 每一个环节都是提升新闻报道质量的关键所在。 因此, 从整体来说首先要打造思想厚度, 制作有内涵的新闻节目。面对当前竞争激烈、新闻资源有限的状况, 所谓独家资源、独家报道越来越难以成为现实。因此, 社会新闻栏目就要转变思想, 推行转嫁策略, 如从新观点、新视角的角度开展新闻报道, 从而提升社会新闻节目的品质。

4结束语

总之, 新闻采访写作是社会新闻报道中的“重头戏”, 不仅关系着媒体品牌, 更关系到了新闻媒体能否承担起社会责任。因此, 新时期的新闻采访写作应积极转化思路, 同时转化媒体本位, 在开展新闻传播的同时投入相应的受众行为研究, 运用新视角、新思路和新观点, 让新闻传播与受众行为的步调保持一致, 让传播内容能够满足受众需求, 从而体现新闻栏目的存在价值, 创设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袁剑.深度报道中的采访心理研究——以《新闻调查》为例[J].中国科技信息, 2008 (9) :143-143.

[2]陈潮亮.电视社会新闻深度报道的突破[J].新闻前哨, 2011 (2) :83-84.

[3]董志浩.谈新闻的深度报道与社会共鸣[J].琼州学院学报, 2007 (S1) .

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之间的关系 篇6

关键词:新闻写作,采访,新闻调研

1 现代新闻制作流程与制作技术

随着人们对新闻报道关注态度的改变, 现代新闻制作较以前应经有了很大不同。不只是报道内容深度和广度的扩展, 现代新闻的制作流程和制作技术也进行了大幅度革新。

1.1 现代新闻制作流程

现代新闻制作有着一套严格的流程, 相比以前不需要具体策划的新闻制作方式, 现代新闻制作更为严谨、科学。

首先要举行新闻的选题会议, 会议上由各新闻专栏记者、各新闻栏目编导等新闻制作的负责人提交各自的策划案, 进行会议研讨以确定新闻选题方向。

然后是记者的实地采访, 策划案通过以后, 各负责人自己或者选调记者深入实地进行新闻采访活动, 搜集新闻所需的详细事实。

最后是新闻报道制作, 专栏记者根据自己采访所得的事实进行主题提炼加工, 通过新闻写作的各种方式制作成新闻作品;栏目编导则根据选调记者采访获得的新闻事实组织新闻报道的录制。

1.2 现代新闻制作技术

现代新闻制作技术的革新主要是依托新闻报道媒介的变化, 之前新闻的主要传播媒介是报刊、电台广播。而如今, 随着电视、网络、移动终端等现代新闻传播媒介大量涌现, 使得现代新闻制作技术日益复杂起来, 但应用最多的有还是下面几种。

1) 报刊写作编排技术。报纸、刊物等纸质媒介的写作编排技术在今日依然是一种主要的新闻制作技术, 其主要特点是不受播出时间和篇幅限制, 在报道深度广度上有较大优势;

2) 电台、电视数字制作技术。电台、电视制作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制作技术, 通过画面、声音等元素, 第一时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

3) 网络、移动终端传播技术。网络、移动终端传播是目前新兴的新闻制作技术。数量大, 使用方便, 速度也快, 是最有潜力的新闻制作技术, 不过此种技术目前对新闻事实的审核不足, 存在大量虚假讯息。

2 现代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

2.1 现代新闻采访

现代新闻的制作技术虽然有很多, 但是不管哪种制作技术都离不开新闻采访。因为新闻采访是获取新闻事实、发掘新闻线索、整合新闻资源所必需的。

不同的是, 由于现代的新闻制作对新闻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求的提高, 导致现代的新闻采访产生了一些变化。

1) 新闻采访目的

通过选题策划会议, 记者已经明确了本次新闻采访的主题, 因此采访主要是掌握与主题有关的新闻事实、新闻线索。记者必须依靠自身的新闻敏感性, 采访中多听多看, 要及时主动地捕捉新闻事件、新闻线索新动态。

2) 新闻采访时间

现代新闻媒介传播速度越来越快, 所以采访的时间必须要尽量缩短。短时间内掌握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基本原因以及某一些细节, 依靠自身积累的新闻资源对新闻事件、新闻线索迅速进行整合, 并作出回馈。

3) 采访形式

新闻事件、新闻线索是不断发展的, 都有相应的前兆、发生、高潮、结尾阶段。现代的新闻采访记者一定要多跑、多问、多看、多记、多想, 把采访活动放在每一天, 每一刻。尽可能掌握第一手材料。

2.2 现代新闻写作

现代新闻写作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纸质写作, 它还包括了电视台的新闻摄制、网络新闻网页的编辑编排等, 其他一切用于组织新闻各要素、整合各项新闻资源、提炼新闻事实并完成新闻报道的各项技术手段和方式都称之为新闻写作。可见, 现代的新闻写作的含义已经相当丰富。

3 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间的相互关系

3.1 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

新闻采访获取的新闻事实、新闻线索以及相关新闻资源是新闻写作的内容来源。因此, 新闻采访活动做的是否深入广泛, 决定了新闻写作的是否深入广泛。记者采访获取新闻事实、新闻线索越深入、越详细, 写起新闻报道来就会越顺利越顺手, 而不至于文思枯竭、思路闭塞。可见, 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 高质量的新闻写作必须要有高质量的新闻采访配合才行, 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3.2 新闻写作是新闻采访的升华

在新闻界有这么一句话“叫七分采, 三分写”, 道出了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之间的关系。

七分采, 说的是一份成功的新闻报道70%的时间和功夫是花在新闻采访获取新闻事实、新闻线索以及有关新闻资源上的, 而剩下的30%的时间和功夫是花在新闻写作上的。这恰巧证明了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 而新闻写作是新闻采访的升华。

1) 新闻写作进一步明确新闻采访主题思想

新闻写作要有明确的主题思想, 这与新闻采访尽可能获取与新闻事实、新闻线索有关的信息明显不同。新闻写作将新闻采访获取的一手资料、二手资料等信息分门别类的加以分析, 精心提炼出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主题, 然后围绕提炼出的主题进行新闻素材的布局谋篇。

2) 新闻写作进一步明确新闻采访获取的舆论引导

在新闻采访活动中对舆论引导是不加区分的, 虽然也有就某一方舆论的问题提问, 但那是为了收集更多的新闻事实、新闻线索。而在新闻写作中就不同了, 需要结合政府政策, 社会主流舆论方向对采访获取的新闻事实、新闻线索加以筛选, 做出主流的舆论引导, 不过要和自身的舆论观点区分开来。

3) 新闻写作进一步明确新闻采访获取的新闻要素

新闻采访获取来的新闻事实、新闻线索比较庞杂, 各个人的说法、看法也都一样, 因此, 没有明确的新闻要素。而新闻写作必须通过对新闻采访获取的新闻事实、新闻线索的分析、提炼, 将其中的各个要素重新的排列组合, 才能形成正式的新闻报道。

综上所述, 可以得出, 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 而新闻写作是新闻采访的升华, 两者相辅相成, 缺少任何一面都不能形成成功的新闻报道。

参考文献

[1]黄柳菱.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误区及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29) :48-50.

[2]徐晓红.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J].活力, 2012 (16) :124-124.

[3]吕灵芝.浅论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J].东方企业文化, 2010 (18) :168-168.

[4]周超.新闻采访写作初探[J].今传媒 (学术版) , 2011 (4) :124-125.

新闻故事化写作的误区与写作技巧 篇7

关键词:新闻故事化,“走转改”,写作误区,写作技巧

新闻故事化的写作是更好地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与新闻宣传实践有机结合的重要表现,也是促进新闻写作文风改革的主要方向,同时更是整个“走转改”活动的内涵所在。但是就当前来看,一些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故事化写作中还存在一定的误区,所以为了更好地将“走转改”活动开展下去,写作出更多接地气的新闻,就必须在写作技巧上不断改进和优化。以下笔者就此展开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一、“走转改”活动下新闻故事化写作的内涵概述

随着“走转改”活动的不断深入和实施,新闻故事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所谓新闻故事化,主要是采取叙述故事的方式进行新闻写作的一种技巧。所以在新闻实践中,不管是方案策划还是采访过程以及写作环节等,均需要确保素材挖掘的深度与广度。并在新闻写作时采取叙事的方式,在细化展示的同时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最终促进新闻传播效果的强化。与传统的新闻写作方式比较而言,新闻故事化写作更具有趣味,故事情节更加曲折,故事内容更加具有情感,同时也能有效引发读者的共鸣,因而其已经成为一种被新闻工作者所青睐的方式。这主要是因为新闻自身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且具有较强新闻价值的人和事,而这又是由于其具有时新性特点所决定。在“走转改”活动中,大力发展新闻事业,必须从写作方式和写作内容上予以改进,从而更好地与观众的实际相贴切。每个新闻工作者都要思考的是,如何将新闻事件和人物故事写作成生动鲜活而又不乏感染力与影响力的作品。而新闻故事化又是践行“走转改”活动的重要举措,所以不仅要观众接受我们的新闻,还要以普通人的视角对中国好故事进行讲述,使得新闻故事化的写作方式在群众形式和内容以及效果方面的呈现得到极致,推动“走转改”活动得到持续高效的开展。[1]

二、“走转改”活动下新闻故事化写作的误区

通过上文我们对“走转改”活动下新闻故事化写作的内涵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为了更好地实现新闻故事化的写作,笔者接下来对近年来在“走转改”活动中新闻故事化写作的误区进行总结。

(一)新闻内容庸俗

由于新闻故事化之后往往能得到更多观众的青睐,所以有的记者在新闻写作过程中往往挖空心思地编撰细节和人物对话,尽可能地使其缩写的新闻故事符合观众的口味,但是往往忽视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导致一些假新闻猖獗,尤其是一些新闻内容较为庸俗,导致失去了新闻自身的意义。

(二)报道偏离重心

新闻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往往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尤其是一些社会新闻,具有的社会影响力较强,如市民的各种社会活动、文化活动等,采取故事化的方式,将其细节和情节报道出来,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并非所有的社会新闻都可以采取故事化的方式写作。尤其是一些反映社会问题和事件为主的社会新闻,由于急需有关部门重视,往往又是热点民生问题,所以通过故事化之后就会蒙上一层戏剧化的外衣,这样报道的重心就会偏离,进而极大地影响报道效果。[2]

三、“走转改”活动下新闻故事化写作的技巧分析

采取新闻故事化的写作,为了更好地走出写作的误区,写作技巧十分重要,所以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就新闻故事化的写作技巧作出以下几点总结和分析。

(一)平民化的叙事技巧

新闻故事化的写作技巧根本就在于叙事技巧。只有在叙事技巧上下功夫,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新闻故事化的写作质量。尤其是在当前的自媒体时代,由于新闻市场中所包含的数据信息较多,因而广大受众在信息接收方式和接收内容上更具有个性化的需求,其自主性的权利也更多,所以在新闻故事化的写作过程中,不管是对叙事角度还是视角均提出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高的要求。采取传统的写作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因为传统的新闻写作主要是以旁观者的角度,对人和事都是客观的采访,所以在这样的模式下,所写出的新闻往往会导致写作视角与新闻事件并不在同一平面,导致其真实情感较为缺乏,而缺乏人情味和真实情感会导致其传播效果不如人意。虽然这一情况随着“走转改”的实施得到一定的改进,但是在叙事上的平民化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记者在深入基层的过程中,应从传统的旁观者逐步转移到参与者的角色上来,这样在叙事过程中就直接以参与者的角度将其续写出来,通过记者的亲身参与,在写作过程中增加感情因素而使得其叙述变得更加平民化,从而通过平民化的叙事将新闻讲述出来,就能有效促进其吸引力的提升。

(二)两深一实的技巧

所谓两深一实,主要是对基层新闻故事进行深挖,对写作素材进行深层化,从而更加真实地将新闻事实展示出来。这就需要记者自身注重新闻写作深度、厚度和广度的提升,只有真实而又典型的素材才能成为新闻作品的根本。要将新闻故事写好,就必须对新闻背后的故事深挖,且挖掘出具有新闻价值的素材,从而为新闻故事化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就需要我们通过新闻写作素材,将传统的说教式新闻改成互动式和体验式的新闻,这样的新闻才能真正地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说百姓关心的话题,说百姓关心的事件。通过小人物和小故事折射出新时代背景下的新闻大事件,既兼顾了新闻性,又提升了主题,使得新闻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三)故事化的叙事技巧

除了上述叙事技巧外,还可以将新闻以故事化的形式叙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切实掌握新闻报道的切入角度。因为新闻报道无外乎写人和记事,所以要想将事件写得更具情节性,在叙事过程中,就需要准备掌握叙事的脉络,同时还要将故事叙述得跌宕起伏,我们要找出其切入点,并以清晰的脉络将故事叙述出来,使新闻故事清新而又独特。而在此基础上,应通过增加故事的悬念来提高其故事化,促进新闻吸引力的提升。悬念是新闻故事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法,可以利用设置的悬念将整个故事连接起来,将受众注意力牢牢地结合故事发展情节,从而促进受众对新闻接受的程度。通过悬念的设置、新闻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以及高潮与结尾等保持紧张的心态,受众也会成为新闻事件中的参与者,更加高度地关注新闻中的人或事件,从而更加直接和强烈地提高新闻报道效果。此外,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采取场景再现和强化细节的方式,将新闻自身的故事性进一步增强,同时也能促进其亲和力的提升,把微观的传播效果转移到宏观的传播效果上来,并紧密结合写作的对象,通过对新闻场景再现的方式,将新闻中常见的典型情节放大,从而促进新闻的感染力得到有效的提升,根植在受众的心里,从而通过细节展示促进新闻故事的叙述。[3]

四、走出新闻故事化写作误区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新闻故事化的写作不仅要真实,而且还要在写作过程中注入情感因素,这不仅包含新闻事件中人物的情感,也包括了故事自身给观众带来的情感体验和新闻采访者自身的情感。情感感染力的大小将直接决定着观众的影响力,情感的再现必须真实,同时还要对再现的度进行把握,不能随意地将其夸大或者缩小。情感是新闻故事化的着眼点。在新闻故事化写作过程中还应做到深入采访,切实找出新闻故事的背景和原因,这样在写作时才能更好地将情感因素释放出来,通过平凡的人体现不平凡的事,用真实而又典型的情节感动观众,促进新闻催化效应和认知态度以及接受影响作用等更好地体现出来。

二是在写作过程中不能为了追求新闻的故事化而变得浅薄化。在新闻故事化写作过程中应深入生活和群众,挖掘更多真实的素材,而并非人为地安排和设置情节,只有在真实和准确的前提下,将新闻事件真实地报道出来,在有情节的同时还要注重其的生动性,才能将新闻故事更加鲜活地呈现出来。[4]

五、结语

在新闻故事化过程中,我们应走出庸俗和偏离重心的误区,以真实为前提,采取针对性的写作技巧,从而更好地写出真实、具有情感而又不乏活力的新闻故事,促进“走转改”活动的深入持续推进,在改进文风的同时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朴松花,李达.新闻故事化写作探微[J].才智,2015(04):312.

[2]乌兰.“走转改”活动中新闻故事化的写作技巧[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5(01):133-136.

[3]曹东.新闻故事化的写作技巧[J].记者摇篮,2009(06):34+20.

经济新闻的写作 篇8

一、当前新闻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模式较为传统, 可实践性差

就我国目前的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 在教学中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基本是以教师为主导的, 根据教学大纲与教材展开教学, 但是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这就容易导致学生过分依赖教材, 只注重对书本知识的学习, 并不具备教学的新闻写作能力, 且写作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 学生对文字消息关注力下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社会中出现了各类新兴媒体, 像互联网、手机等媒体已经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 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 学生更加依赖从网络获取信息, 而不能通过报纸新闻获得信息, 因此, 对新闻写作产生陌生感, 对新闻报纸、文字逐渐失去了耐心和兴趣, 且可持续的注意力时间较短, 这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有很大阻碍作用的。

(三) 追求新奇, 忽视核心能力培养

在近年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社会中逐渐出现了网络、手机等新媒体, 因此, 在高校教学中也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在新闻教学中逐渐开发了新的课程。高校开发课程是为了使人才符合市场和社会的需求, 实现多元化和综合性的发展, 使学生能够在掌握传统媒体新闻实践要求的基础上, 通过积极地运用新媒体或者媒介融合的方式将新闻内容呈现出来, 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与综合能力。但是, 在实际的教学中, 由于很多设备与课程都是全新引进的, 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仅是追求新奇, 不能认识到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性, 忽略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这样往往会导致学生在追求新奇的现象后, 不能实现新闻写作能力的全面提高。

二、新闻写作教学对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在新闻写作教学中, 为了能够不断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 并能积极地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制定积极的应对措施, 从而促进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一) 转变教学观念

要想在新闻写作教学中不断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 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要求, 教师及时转变教学观念, 正确认识到加强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教师、学院和学生都应该正确看待新闻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能够在实际行动中不断加强对写作课程的学习及写作练习。其次, 相关的教师还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对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合理的规划, 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最后, 学校要重视新闻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在为该门课程配备教师时, 需要考虑教师的专业水平, 并能确定和安排两位备选教师, 在一些必要情况下, 充分发挥备用教师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 要求这些备用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 也可以是一些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新闻媒体工作者, 这样在教学过程中, 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以及教师的经验, 设置合理的教学方案。

(二) 让教学向课堂外延伸

因为就新闻写作其本质来看, 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练习才能掌握一定的写作技能。如果学生想仅仅依靠课堂上的实践就培养良好的写作能力, 是比较困难的。新闻写作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有很大一部分的时间还要用于讲解知识点, 剩余的时间, 通常只可以进行一个简短的练习, 如果要写作篇幅较长的稿件, 就缺乏足够的时间, 学生不仅不能进行实际采访, 同时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对新闻稿件进行润色。因此, 学生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的时间来培养和提高写作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将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 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就掌握写作知识, 并能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同时也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课堂之外的时间进行练习。例如, 教师可以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作为主题, 要求学生在校园内进行采访, 并及时写成新闻稿件。如果条件允许, 学生还可以走出校园, 走向社会, 采访社会新闻, 进行新闻写作。通过多次的实践与练习, 可以逐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 积极应用参与式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积极应用参与式的教学方法, 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共同讨论学习,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将学生当做学习的中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灵活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鼓励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写作练习活动中。教师可以积极地应用案例教学法、剪报评阅等方法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新闻写作教学在其教学过程中强调新闻的时效性, 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为学生提供优秀的示例时也要尽量遵循这一原则, 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新近的报道案例, 对学生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要求学生对该新闻写作示例进行讨论与交流, 最后进行总结。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通过交流了解相关的写作技巧与写作知识, 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问题, 这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 学生要想不断地培养和提高写作能力, 需要进行必要的积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求学生能够多读报纸。因为教学时间是有限的, 教师可以用来分析案例的时间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还需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因此, 学生自主进行阅读新闻报道, 并能够通过剪贴新闻报道的学习习惯, 进行素材和案例积累。

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证明, 在新闻写作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就需要进行不断的实践与探索。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从而使学生能够掌握较好的写作技巧, 具备一定的新闻写作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创新与改进, 采用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使学生积极学习应用文写作知识, 并能在实践中进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晓珏.探索新闻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J].现代语文, 2012 (9) .

[2]刘凡.探索新闻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J].读与写 (教育教学版) , 2010 (6) .

[3]董玉芝.如何在新闻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 (36) .

[4]王雯靖, 王宏敏.浅析大众文化背景下新闻写作教学中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J].大众文艺, 2010 (17) .

上一篇:智能决策系统下一篇:房地产市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