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闻的特点(精选11篇)
经济新闻的特点 篇1
《新闻1+1》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一档“时事新闻评论直播节目”,该节目从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等大型选题中,选取当天最新、最热、最快的新闻话题展开评论分析,还原新闻全貌,解读事件真相,呈现最质朴的新闻。
一、《新闻1+1》标题特点
《新闻1+1》有着很强烈的标题特点和标题风格,其标题并非随意而设,而是有目的、有深度的。它不是仅仅局限于当前的内容肤浅、机械地介绍节目内容,而是抓住新闻事件潜藏的“根”,提出质疑或发出感叹。《新闻1+1》的标题成为构成栏目风格的一大闪光点,对节目呈现的效果和节目的渲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新闻1+1》的标题呈现出了以下几个比较鲜明的特点:
(一)整体性
《新闻1+1》的标题风格和特点呈现出整体性的特点,《新闻1+1》每一期的节目标题,都是围绕着该期节目的内容来设置。在形式上,每一期都不是单独地存在,每期之间也都体现了期与期标题的连贯和统一,以此体现出标题的整体性的特点。
(二)一贯性
《新闻1+1》的标题向来以犀利著称,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其标题风格并没有随波逐流,也没有丝毫的懈怠和随意,而是坚持了它一贯的犀利,直指要害。这种坚持不懈,正体现出了《新闻1+1》一贯性的标题特点。
(三)规范性
虽然《新闻1+1》的标题设置很有特点,但并不是任意的、随意的多样化和多元素化,而是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其规范性不仅仅只体现在节目内容的规范性上,每个环节、每个步骤、每个流程都体现出了规范性的特点。
(四)风格化
一个节目的风格离不开节目的形式和主持人的风格。主持人与嘉宾的交流过程中,会对新闻事件提出一些犀利、直击要害的问题,这样的主持风格也相应地反映到了标题上,二者形成了一个统一的节目风格。因此,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标题的设置有影响。
二、《新闻1+1》标题构成特点
《新闻1+1》标题鲜明的特点,构成了这个节目独树一帜的节目风格,在上面提到的规范性的标题特点中,我们可以得出标题并不是随意列置的,而是有其自身的分类和规范。根据《新闻1+1》标题的类型,我们将其分为四类:疑问、感叹、重复和引用。
(一)疑问
疑问的标题构造是《新闻1+1》节目标题设置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根据《新闻1+1》官网往期节目的资料分析发现,在2015年一整年中,一共有233期节目。其中,带有反问的标题就有89处,占比38.2%。通过数据可以看出,疑问句、反问句这样的句式在标题的构造中,占据了很大比例。这样的比重与其节目的风格和主持人的主持风格有着很大的联系。
疑问在2015年的众多期节目中都有出现,比如:
《新闻1+1》谁砸了检查站?为什么?(2015.12.07)
《新闻1+1》“最牛”违建为何不断出现?(2015.11.23)
标题从节目内容出发,引起观众对于问题的好奇心,从而解疑答惑,并在节目中对问题的进行思考和探讨,对表达节目效果的表现有着很大的影响。
(二)感叹
除了用问号来表达新闻事件的质问疑问之外,当然还有直抒胸臆的感叹号。在2010年的231期《新闻1+1》节目中,有175期节目的标题运用了感叹句。其占比例约为40.4%。可见,感叹句在《新闻1+1》的标题中也占据着不小的比例。
感叹在节目标题中也有很多体现:
《新闻1+1》公务员考试,热!(2010.12.06)
《新闻1+1》又是一个“神医”!(2010.12.30)
标题感叹句的运用,同样成为《新闻1+1》独特风格组成的重要的部分,不仅引起观众的注意,同时引人深思,引发人们的关注和警醒。
(三)重复
《新闻1+1》标目的重复引人注目,这样的表达方式非常的客观,将犀利的问题抛出,观众看到标题自然会在其中作出选择或引发思考。对于节目的整体风格和节目内容的传达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表现为一种字面上的重复,让观众感受得到这是对于一件事件的连续性的报道和评述,具有连贯性。比如《新闻1+1》20150814的标题“天津:‘危险’的爆炸!”和《新闻1+1》20150817的标题“天津:‘危险’的爆炸!”
第二,语言形式上的两种选择,引人思考,如《新闻1+1》20150202的标题“单独二孩:想生,能生,敢生!”和《新闻1+1》20150106的标题“熊市,牛市……‘老鼠市’?”
重复的标题构成方式,对于节目标题的设置和节目内容的传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引用
在《新闻1+1》的题目设置中,不难发现,对于很多流行词语、诗文、网络用语进行了多样化的引用,使得标题多元化,元素丰富。很多引用语和日常用语的巧妙结合,大大加深了表达效果,意味深长。例如:
《新闻1+1》中东呼吸综合征,有“治”了?(2015.06.16)
《新闻1+1》小心专坑中国人的韩国“黑中介”!(2015.05.27)
三、结语
《新闻1+1》标题标新立异的设置和其独特的节目风格,不仅烘托了节目内容渲染了节目氛围,而且其标题已经成为构成节目风格的一部分。《新闻1+1》是一档新闻节目,标题作为其中一部分,一直坚持着独特的节目风格。从其标题精妙的构造和种种带有心意的引用,可以看出长久以来《新闻1+1》的心意所在,诚意所在。
参考文献
[1]黄自昌.新闻1+1的标题追求[J].电视研究,2011(12):55-57.
[2]文硕.新闻1+1的节目特色及发展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5(12):68-69.
电视新闻语言的运用特点 篇2
感性方面的特点
1. 通俗质朴。电视新闻的受众十分广泛,传播受众由不同阶层、社会地位、职业、文化水平的社会成员构成,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电视新闻面对的广大受众的特点决定,要让他们清楚明白地了解新闻信息,就要照顾大多数受众的收视需求,电视新闻语言的写作要通俗易懂。故弄玄虚,故作深沉的解说词很难让受众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理解,解说词又是诉诸受众听觉的,是为耳朵而写作的,语言要通俗,避免使用晦涩难懂和容易产生歧义的词句。
2. 形象生动。电视新闻中,图像画面使新闻形象生动起来,但空洞无物的表述,干巴巴的解说词也会让受众大倒胃口,不能因为画面在电视新闻中占据首要位置而忽视解说词的形象生动,只有画面和解说词都力求做到形象生动,相得益彰,才会使电视新闻魅力十足。图像画面会形象地表现新闻内容, 但报道中经常会出现大量数字,经济报道、成果报道,尤其数字的表达相当繁复,这些都很难在画面中形象地表现出来,这就要借助解说词。但是,解说词中的数字听起来枯燥乏味,影响了表达的效果,特别是数量较大,比较陌生的数量单位,受众更是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内容,这就需要进行数字的形象化处理。如在《赤峰至承德高速公路开工奠基》中,“公路项目总投资46.8亿元,全长100.6公里,新建路段39.3公里,改建路段60.7公里,”这样繁杂的数字堆积起来,受众瞬间很难理解,但之后加上“公路建成后,由赤峰进入北京的车程将由原来的六小时缩短为四个半小时”这样一句,就容易理解多了,也使新闻活起来。
3. 爽口悦耳。电视新闻解说词在服务新闻内容的前提下,要注重解说词的形式美感和听觉美感,尽量做到爽口悦耳,提高解说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电视新闻解说词做到爽口要多用短句,句子成分要单纯。句子太长了,成分必然复杂,不容易准确地理解和记忆;句子短了,成分简单了,意思会很明白,解说起来也会很流畅。
理性方面的特点
1. 真实准确。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是衡量新闻价值的首要标准。电视新闻解说词是新闻的一个表现形式,因此,它的写作必须做到真实准确。要确保新闻的真实性,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要做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过程、结果等新闻要素的真实,引用的各种资料、数据、史实、引语等必须真实可靠。在做新闻时一定要真实,不能夸张。新闻是要把最真实的信息准确的告知观众。
2. 凝炼概括。电视新闻解说词与平面媒体的新闻稿有很大的不同,新闻稿长短均可,而电视新闻解说词要以短取胜,尽量做到紧凑简练,简单扼要,达到凝炼概括的效果。电视新闻解说词一般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要做到简洁凝练,语言表述不堆砌,干净利落,高度概括,切忌拖泥带水。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要做到提炼概括,语言干净利落,信息清晰明了,思路清晰,做到了凝练概括的要求。电视语言的构成因素很多,它包括画面、美术、音乐、解说、字幕、同期声,以及及各种特技、录音等技术手段构成。这些不同的手段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表述任务,共同构成电视语言的表述系统。
3. 提高升华。新闻具有反映舆情,引导舆论的作用。电视新闻的画面往往只能形象地反映和表现新闻事件,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和形象性,而不能表现新闻内涵,彰显报道主题,这就给解说词提供了一个提高报道主题的空间。
日语新闻标题的特点 篇3
把重要的或需要强调的部分放在前面是日语语法的一大特点。日语的新闻报道中, 最重要的结论或要点也会出现在最初的部分, 不会有铺垫, 一定是单刀直入、突出主题, 而事件的详细经过和说明却被放到后面。因此, 日语新闻基本上包含标题、内容提要和正文三个组成部分, 由此也可以看出标题在日语新闻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由于新闻的版面有限, 所以要求标题要尽可能简短和具体, 因此很多的词句被省略, 从而形成了日语新闻标题的独特表现。在标题中, 由于原来存在的部分语句被省略, 所以原本完整的句子变得不完整了, 那么, 它还能表达出原有的意义吗?另外, 标题中部分词句位置和性质的转变又有什么作用?本文就此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和分析。
日语标题中的省略现象
在日语标题中, 由于要在有限的版面上填入文字, 因此如果是配有图片或其他非语言线索的新闻报道, 在联系上下文不影响读者理解的前提下, 主语、宾语和助词等标题中的词句就会被尽可能地省略。这种省略现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表示主语的「が」被省略。例:中国の炭鉱 (が) 爆発 (した) 37人の死亡 (が) 確認 (された)
坑内になお71人 (がいる)
中国的煤矿发生了爆炸, 已有37人被确认死亡, 矿井内还有71人被困。
摘自朝日新闻平成21年11月21日
表示宾语的「を」被省略。例:遺体から脂肪 (を) 取り出し化妆品に (使われた) ?ペルーで大量殺人か
从尸体中取出脂肪用于生产化妆品?秘鲁发生的大量杀人案
摘自朝日新闻平成21年11月21日
サ変动词的「する」被省略。例:団塊世代が『定年』討論パストラルHBネットワーク交流会
『週末農夫』体験も話題に (した)
核心阶层关于退休的讨论举办田园人类商务网络交流会
体验“周末农夫”的活动成为话题
摘自定年时代茨城版平成14年2月号
主语后续的动词、形容词被省略。例:中国の炭鉱 (が) 爆発 (した) 37人の死亡 (が) 確認 (された)
坑内になお71人 (がいる)
中国的煤矿发生了爆炸, 已有37人被确认死亡, 矿井内还有71人被困。
摘自朝日新闻平成21年11月21日
宾语后续的动词被省略。例:トヨタ車と韓国車、いいのはどっち?現代が比較試乗会 (を始めた)
丰田车和韩国车, 哪个好?现代公司开始举办比较试乘会
摘自朝日新闻平成21年11月21日
「になる」「にする」被省略。例:平均年齢は73歳 (になった) =つくば市の吉沼手打ちそばクラブ=
会員は15人平成7年に発足
平均年龄73岁筑波市吉沼手工荞麦面俱乐部会员共15人于平成7年成立
摘自定年时代茨城版平成14年2月号
助词「を」后面的动词被省略。例:石綿がん被害公的調査機関の創設を (した) 石棉癌带来的损失创立公共调查机关
摘自毎日新闻平成21年11月4日
日语标题中的变化
在有的日语标题中, 动词后续的助词和助动词的部分被省略了, 从而动词词性也转化成了名词。也就是说如果把原先的主语或宾语直接省略掉, 那么标题中各个词语之间的关系就不易被理解;如果把和动作相关的动词名词化, 那么主语和宾语的对应关系就会体现出来, 这就是用名词来结句的用法。例:中国の炭鉱爆発37人の死亡確認 (された) 坑内になお71人
中国的煤矿发生了爆炸, 已有37人被确认死亡, 矿井内还有71人被困。
摘自朝日新闻平成21年11月21日
另外, 在句尾加上「~を、~に、~へ、~も、~か」等助词, 可以表示今后的预期、要求、希望、疑问等, 这种用法就是助词结句。例:石綿がん被害公的調査機関の創設を
石棉癌带来的损失创立公共调查机关
摘自毎日新闻平成21年11月4日
例:団塊世代が『定年』討論パストラルHBネットワーク交流会
『週末農夫』体験も話題に
核心阶层关于退休的讨论举办田园人类商务网络交流会
体验“周末农夫”的活动成为话题
摘自定年时代茨城版平成14年2月号
例:「リスク説明不十分」投資家、大阪の中堅証券調査依頼へ
风险说明不充分的投资家大阪中坚证券被委托调查
摘自朝日新闻平成21年11月21日
例:教員養成「6年制」に波紋負担増、志願者減る恐れも
教师6年培养制度起波澜害怕会增加负担、志愿者减少
摘自朝日新闻平成21年11月21日
日语标题中的标点符号
作为表示主语或宾语的方法, 有时会省略格助词「が」或「を」, 用「、」或空格来代替。而中顿点「·」又可以代替「と」和「や」表示并列。
例:岡田外相、 (が) 公式に認める方針関連文書を1月公表
冈田外相正式确认的方针相关文件在1月公开发表
摘自毎日新闻平成21年11月21日
例:違法性 (を) 元支店長も「認識」
原分店长也认识到了违法性
摘自朝日新闻平成21年11月22日
另外, 当引用某人的发言、使用特殊用语或强调某一词语时可以使用括号「」, 表示惊讶和感动时可以使用感叹号“!”, 表示疑问和悬念时可以使用问号“?”, 如果疑问非常强烈, 可以把这两种符号一起使用“!?”。
例:お家で作ろう!「手作りゆず茶」
在家制作吧!“手工柚子茶”
摘自毎日新闻平成21年11月22日
例:睡眠導入剤は睡眠薬と同じもの?
睡眠导入剂和安眠药一样吗?
摘自毎日新闻平成21年11月22日
日语标题的作用
如果要分析日语标题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大致可以概括成以下几点:区分新闻报道;介绍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表现新闻的重要性、严重性;引发读者想要阅读新闻的兴趣。
日语标题最重要的功能就在于揭示新闻的重要性。如果一篇报道配上一个非常大而且醒目的标题, 读者的注意力就会被充分吸引过来, 并且愿意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件”。实际上, 标题的大小代表着事件的大小, 可以说是和所发生事件的重要性息息相关的。因此, 标题中文字的大小是由各个要素相对应的重要程度来决定的。
日语标题除了揭示新闻的重要性和内容之外, 也发挥着唤起读者注意的提醒作用。如果试着分析新闻的内容, 就会发现新闻报道的标题之所以必须做到引人注目, 是因为读者能否领会新闻的内容和他是否集中精神在新闻上有着重要联系, 要让读者专注于阅读新闻报道首先必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果标题单纯是为了表现新闻报道的内容, 那么文字大小的变化和修辞技巧的运用就显得过于华丽了, 所以标题更为重要的功能就是吸引读者来读这篇报道。再加上标题中有时会省略主语或宾语等, 就会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如何将标题中欠缺的要素从文章中补齐的方向上。读者因新闻的标题提起兴趣, 在阅读的过程中标题又成为把握新闻内容的线索, 因此可以说标题是连接新闻和读者的关键点, 又被叫做日语新闻的「注意誘導装」。
总之, 在日语新闻报道的标题中, 词语的选择和强调是版面的构成要素中最需要编者下工夫的地方。标题是一篇报道的门面, 一个精彩醒目的标题甚至可以超越新闻本身更能抓住读者的心。通过关键词汇的选择、日语语法中独特的修辞技巧、词句之间位置和性质的变换等把一篇报道中最核心的部分提炼出来并加以强调, 从而吸引读者前来阅读。通过分析研究日语新闻标题的特点和功能, 能帮助我们今后更好地去把握新闻报道的内容, 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参考文献
[1].朝日新闻整理部, 1983, 『あなたも編集者―広報·社内報·機関誌·会報の作り方』,大阪书籍。
[2].花田達朗·ニューズラボ研究会, 2004, “実践ジャーナリスト養成講座”平凡社。
[3].板村英典, 2004, 「“瀋陽事件”をめぐる荷重報道の比較研究―4大新聞における見出し語を中心に」, “人间科学”。
新闻报道的特点是 篇4
新闻报道的特点是:真实、新鲜、重要、趣味可读,时效性极强。一般读新闻报道的习惯是:通篇浏览标题,优中选优,不留死角,仔细阅读。
1、自主性。新闻界自主选择报道或者揭露目标,自主进行调查活动。不是依赖当局发表的材料写报道,而是记者亲自进行调查,逼近真相。也不是像独家新闻那样只依靠单个的材料,而是通过彻底的调查采访,揭示事件的整体的情况。
2、新闻性。目标的选择是当前读者最关心的问题。
3、科学性。它的威力与魅力建立在扎扎实实、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之上。
4、费时、费力、篇幅长、分量重的深度报道。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新闻报道的含义
所谓新闻报道,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的本源是讲究用事实说话,新闻是对客观事实进行报道和传播而形成的信息,反映在新闻信息中的内容必须对事实具有真实传达。
但是,客观事实本身不是新闻,被报道出来的新闻是在报道者对客观事实进行主观反映之后形成的观念性的信息,是记者把自己对客观事实的主观传达出来而产生的信息。
新闻报道的特点用事实说话。
新闻报道的分类
1.按照新闻事实发生的地域和范围来分,有国际新闻和国内新闻。
2.按照新闻的性质来分,有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科教新闻、军事新闻、社会新闻、文艺新闻、体育新闻和会议新闻等。
3.按照新闻的特点来分,有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单一性新闻与复杂性新闻,动态性新闻与静态性新闻,本体新闻与反应新闻。
4.按照新闻的题材来分,有典型报道、综合报道、述评性报道、批评性报道。
5.按照新闻传播的手段来分,有口头新闻、文字新闻、广播新闻和电视新闻。
新闻报道的基本方法
1.概括事实
任何新闻报道都离不开对客观事实的概括,这不仅因为要用语言传达客观事件的总体情况和来龙去脉,还因为新闻一般要求精炼、简明。对新闻事实的概括要立足全局,抓住特征,正确反映整体。
2.精选事例
在报道中,结合对事实的概括报道,选择一定的具体事例,既能提示新闻报道的主体,又能使报道生动感人,这些事例不应随便选,而应具有典型性、具有鲜明个性、能够说明问题、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再现场景
再现场景就是将新闻事实的现场情况逼真地描写出来,产生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效果,从而增强报道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对比衬托
在新闻报道中使用对比性材料能够更明确地表达记者要说的话,比如揭示新闻事实的意义,突出新闻事实的变动程序等。
新闻报道要具有真实性
1.新闻五要素必须明确无误。即新闻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经过和事情发生的原因必须具体、确凿、不能含糊不清。
2.新闻事实发生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包括心里活动和思想活动)都不能进行“合力想象”式的报道,更不能搞“创作”式的报道。
3.新闻中引用的数字、引语、用典,以及其他背景材料都必须有根有据。
4.新闻中对事实的解释和说明,必须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能夸大,扭曲或变形。
新闻报道的时间性
新闻报道的时间性指的及时性、时效性、时宜性。
1.新闻报道必须迅速及时。
2.报道新闻要在真实、确凿和不泄密的基础上求快。
3.要注意掌握新闻报道的时宜性。
我国新闻报道的特点及体现
1.新闻报道中要体现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一点体现在记者对待新闻事实的报道立场、分析方法与所持观点方面。
2.新闻报道要密切结合当前形势、任务,有的放矢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报道的主题方面。
3.新闻报道要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新闻报道内容方面。
如何写好新闻报道
新闻语言的特点:
要素有四项:具体实在、简明精炼、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在报道新闻事实时少用概念化语言和模糊性词语,尽量使用意义鲜明的动词、含义确切的名词和数 词。写作手法讲究平实、结构简单明了、用词通俗和口语化。
新闻报道与文学作品、评论文章、理论文章不同,它的主要内容是对事实的报道,记者的观点、感情也要通过对事实的报道来体现。但是,新闻报道用事实说话,并不是绝对排斥议论和抒情,有时在报道事实的同时加上一两句精辟的议论,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新闻事实;真诚而自然的一两句抒情,可以增强新闻报道的感染力。
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
1.初次接触,不明要求
2.作风浮夸,粗枝大叶
3.知识不足,真假难辨
4.道听途说,不经核实
5.追求生动,合理想象
6.急功好利,夸大事实
7.移花接木,牵强附会
8.沽名钓誉,胡编乱造
怎样用事实说话
1、精选事实
2、多细节,少议论
3、多解释,少晦涩
4、插叙场景、背景和人物形象
5、尽量用第三人称说话
6、要注意报道的平衡性
新闻报导之溜溜球“**”
大家好,我是4(3)班的小记者,下面向大家报导一则最新新闻:
这几天,学校里很多同学们不知不觉都迷上了溜溜球。一下课,整个操场到处都是同学忘我地玩溜溜球的景象,以至于上课铃响了都浑然不知。此现象让小店老板乐得笑歪了嘴,每逢放学,小店被学生围得水泄不通,老板们无不腰包渐鼓,他们把孩子家长当成了摇钱树,把孩子当成了取款机,乐此不疲的收钱形成了他们经营的一大乐趣。再从学生的角度看,几乎每个男同学手上都有一个溜溜球,他们为了躲避老师的检查,把溜溜球东躲西藏,甚至在中午借着要排练的借口提早到校把溜溜球带到食堂楼上玩,听闻到此情况,我气愤不已,排练节目为年段争光原本是好事,却被他们趁此时间来玩溜溜球,真是浪费时间!有一次我无意间发现一位四年段的老师一个上午竟然缴获4个溜溜球,我真为同学感到既高兴又伤心,高兴的是同学们的溜溜球被缴获了,就能把心思集中在学习上了,忧伤的是竟然有那么多的同学漠视学校规章。
同学们,溜溜球是很好玩,家长也不是说不能玩,只是学校和家长怕大家把心思都放在溜溜球上了,所以在此告戒各位同学:玩要适时!
三年级小学生自我介绍
大家好!
我是广昌实验小学三年级六班的刘天宇,我有一双大而明亮的丹凤眼,一个高高的鼻子,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巴。换牙后我长出两颗超大的门牙,而且很像兔牙,所以照相时我只能抿着嘴笑。
我兴趣广泛,喜欢看《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名著,喜欢下象棋,喜欢游泳,特别喜欢画画,我画的画还上了展板报呢,同学们都夸我是画画小天才。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画家,我要把世界上美好的东西都画下来!
爆笑个性自我介绍
下面是一段网络上流传很广的个性自我介绍
我是个成熟男人----------------------------57岁
但是我的长相显年轻------------------------满脸粉刺
体形魁梧,给人一种大哥的感觉--------------武松的大哥
我事业成功,是个老板----------------------冷饮摊老板
走到哪里都拎着笔记本----------------------是记录冷饮销售量的笔记本
我坐的车比林肯车还宽敞--------------------公共汽车
多年在北京大学的熏陶,成就了我的文化品位--曾在未名湖旁边卖冷饮 我闲遐时研究中国古代史,尤其是清史--------爱看《还珠格格》
我也跟得上时代的潮流----------------------知道今年哪种冷饮好卖
经常看美国电影----------------------------美国a片
特别是那种探讨人生的社会伦理片------------乱伦a片
喜欢揣摩电影人物的心理活动----------------经常幻想自己是a片主人公
经常跟上流社会打交道,我很厌烦----北大校长多次跟我讲:湖边禁止摆摊!所以也经常体察下情------------------------只好去居民小区摆摊
我很关心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细节--------------看谁家门窗没关好
关心老百姓的富裕水平----------------------入室以后,看有哪些值钱的东西 我注意调节贫富不均------------------------把值钱的东西拿回自己家
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小区居民对连环盗窃案既愤怒又恐惧 听说有人想采访我--------------------------警察要来抓我问话
这种采访我以前做得太多了------------------被抓过很多次
就去外地躲清静----------------------------逃窜
正好修身养性------------------------修理跳窗时落下的伤口,养几个性夥伴 你们知道,我这个层次的人是肯定不会坐火车去的---------骑三轮车去天津 不过因为我的名气太大,全国都知道我--------上了公安部的全国追逃互联网 还是被请去做访谈--------------------------终于被抓
还管吃管住三年有期徒刑
免费健身---劳动改造
回来后我经常上网--------------------------继续找419
我对理想伴侣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比我高就可以
你来了以后我会给你吃很多冰激淋-------------当天卖不掉,快融化的 也要跟你一起建立家庭----------------------你要帮我盖窝棚
我绝不会对你强硬--------------------------阳萎多年
晚上要跟你一起看星星----------------------窝棚没有屋顶
社会新闻标题中的修辞特点 篇5
在新闻报道中,社会新闻与受众的联系最为密切。正因为如此,社会新闻标题的制作才更需要斟酌。本文以《半岛晨报》有关2007年5月份大连地区的社会新闻标题为语料进行分析,在所选取的178条新闻标题中,具有修辞现象的标题共有106条,占所选语料的60%。我们对这些语料进行分析后总结出社会新闻标题具有以下修辞特点:
一、运用数字突显真实性和新闻点
社会新闻作为众多新闻中的一个分支,必须遵守新闻的基本原则,即真实性。荷兰的托伊恩·A.梵·迪克(Teun A.Van Dijk)曾经在其著作《作为话语的新闻》中阐述道:“新闻话语的修辞还通过确切数字所隐含的精确性来强烈地暗示其真实性。”③“即使使用的是同样的消息来源,各家媒体发布的数字也可能会出现很大的不同。即便是这些数字出现了不同,媒体在后续报道中也很少纠正。它们最重要的目的是用来表明报道的精确性,从而显示其真实性。”④这就充分解释了为什么新闻中常常会出现各种数字的问题。
在本文所选的语料中,具有数字修辞现象的社会新闻标题,不仅体现了以上观点,而且更加突出的特点是,运用数字能够突出新闻点,引起读者的兴趣,抓住读者的眼球。例如:
(1)匕首断腹中昏迷1小时苏醒的姐硬爬300米求救
(2)大连百对新人举行海上集体婚礼创全国之最
(3)猪肉价格趋稳略降大连市级储备肉还有2100吨
(4)大连新人抢定奥运年8月8日结婚人数将过万
以上这些例子中运用的数字,都鲜明地反映了相关的新闻事件,突出了新闻点。例(1)中的“300米”表现了的姐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的品质。例(2)和例(4)中的“百对”和“过万”交代了新闻事件的浩大场面,使读者在读过新闻标题后,马上就能在脑海中浮现新闻事件发生时的场景,引人入胜。例(3)中的“2100吨”表现了在猪肉价格不断上涨的关键时刻,大连市政府的调控力度,这个数字对于安定人心具有文字不可比拟的效果。
二、运用比拟、仿拟增强形象感和通俗性
社会新闻面向广大受众,要求通俗易懂,比拟和仿拟即是经常使用的修辞方法。比拟,可以造成特有的情趣,增加幽默、嘲讽的意味,使标题更加引人注目。而仿拟其实是一种形式上的联想仿造,其效果就在于使文字简练而意义丰厚,增加语言的幽默感。例如:
(5)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表演水下“千手观音”
(6)普兰店300亩玉米地斑秃农户们怀疑是复合肥所致
(7)小狗不洗澡大连一女主人使出“美食计”
(8)错把老虎尾巴当成大虫子初生小鹤不怕虎
例(5)和例(6)把“海洋公园的水下动物”以及“玉米地”比作人,赋予其人的特征。但不同的是,前者幽默有趣,后者尽显讽刺意味,发人深思。例(7)例(8)分别仿拟出“美食计”、“初生小鹤不怕虎”,在一种轻松愉快、幽默诙谐的氛围中交代出新闻事件。
三、运用设问、夸张增加悬念感和故事性
“社会新闻的故事性要求是由社会新闻体裁本身决定的。”⑤设置悬念,不仅能吸引受众,也能增加新闻报道的故事性。毕竟,社会新闻的发展过程往往都是跌宕起伏的。在设置悬念时,设问和夸张都是很好的“工具”。设问是无疑问,或不要求回答,或自问自答,或问而不答。夸张,是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述方法。在标题中使用设问和夸张,可以引起读者注意,启发思考,加深印象,制造情趣。例如:
(9)学生:不想在学校吃不在学校订餐拿不到毕业证?
(10)大学毕业生薪水大外排第一? 校方称未做过调查
(11)可为人安排工作? 仨大忽悠冒充中纪委人员诈骗
(12)“袖珍女”张茜:一根火柴“换”学校
前三例都运用了设问辞格,将悬念和思考的空间留给读者,吸引其继续阅读标题下的正文。例(12)采用的是缩小的方法。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用一根火柴是无法换一座学校的,但是这篇新闻报道的内容却恰好“有悖常理”,残疾人张茜每换回一件物品,就会向送给她东西的人送出一根火柴,直到换回一座残疾人学校为止。所以,这则新闻标题看似夸张不合情理,却恰到好处地阐述了新闻的事实真相,增强了故事性和人情味。
四、运用双关、引用提升亲切感和趣味性
“正是在受众兴趣方面,社会新闻具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⑥双关,作为一种正偏离的修辞手段,能够提高表达效果。在新闻标题制作时,使用双关辞格,既可以使语言表达含蓄曲折,又可以达到妙趣横生的目的。而引用辞格在新闻标题中运用时,通常是引用当下最为流行的影视剧名字或者歌曲名,这就增强了亲切感,也使文章的趣味性大大提升。例如:
(13)《夫妻命悬一肾》续:妻子肾脏“扎根”丈夫体内
(14)大连市质监局采用“加法模式”帮助企业节能
(15)“彪”汉子20载守护水源地:“求求你,表扬我”
例(13)中的“扎根”的原意是比喻深入到人群或事物中去,打下基础,而这里的引申意思是妻子将肾脏捐献给丈夫。例(14)中的“加法模式”本是一种数学公式,这里的意思是大连市质监部门采取的服务与监管相结合的一种工作手段。例(15)则兼用了双关和引用两种修辞格,“彪”在大连方言中的意思是指人做事鲁莽、欠缺考虑,而此处的深层意思是对工作毫无怨言,非常负责的态度,“求求你,表扬我”则是一部电影的名字,此处引用篇名,将新闻事件主人公的无私精神与影片的一些细节结合起来,更具亲和力和可读性。
注释:
①李元授 白丁.《新闻语言学》,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
②杨文全 胡琳.《“文眼”之眸:新闻标题修辞格的优选》,《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3,(12).
③④ [荷] 托伊恩·A. 梵·迪克(Teun A. Van Dijk).《作为话语的新闻》,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第1版.
⑤⑥ 顾理平.《社会新闻采写艺术》,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参考文献:
[1]李元授,白 丁.新闻语言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2]杨文全 胡 琳.“文眼”之眸:新闻标题修辞格的优选[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3,(12).
[3][荷]托伊恩·A.梵·迪克(Teun A. Van Dijk).作为话语的新闻[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4]顾理平.社会新闻采写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5]王希杰.汉语修辞学(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经济新闻的特点 篇6
一、网络新闻叙事特点
网络新闻的互文性体现在新闻内容文字、视频、图片及其他各种要素的相互指涉上, 这些要素在对新闻事件的描述上各自发挥所长, 互相依存互相印证。比如最近关于我国“神十”升空时间的报道, 新闻媒体不仅使用了大量的文字进行描述, 还使用了音频、视频等综合阐述新闻事实, 通过声像与文字的结合来更好地彰显新闻的内容, 这就是网络新闻叙事中较为典型的互文表现。
网络新闻与传统报刊媒体的新闻模式不同, 它是一种持续发展的动态的新闻事件报道, 随着事件的持续发展, 其内容也会持续增加, 形成一个建立于关联性之上的新闻互文。网络新闻因网络优势可以覆盖世界的每个角落, 在任何时候, 只要新闻事件有更新, 就可以借助网络平台随时更新新闻内容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构建新闻文本, 这种动态性和跨时空性对于传统报刊来说无疑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网络新闻的互文性增强其传播信息量, 丰富了新闻的表现形式, 更好地彰显了新闻的价值。除了以上特点之外, 受互文性影响, 网络新闻有着一个更大的优势, 就是受众群与新闻之间的互动性。叙述者将自己对于新闻的观念、态度发送到网络上, 新闻媒体可迅速了解群众的态度与反应, 对于网络新闻在后续动态更新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网络新闻互文叙事对报刊新闻叙事的影响
现代新闻媒体的发展和新闻报道形式的多样化使得不同领域内媒体的叙事形式逐渐互相渗透互相影响, 并且依托技术优势和平台优势互相渗透融合, 促进传统以纸质媒介为主的媒体发生改变。下面我们从网络新闻互文特性出发分析一下其对于报刊新闻叙事的影响。
(一) 确立受众群主体地位, 加强互动性
网络新闻叙事与受众群之间良好的互动性对报刊新闻叙事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参考榜样, 在这种互动中受众群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 而是能够自主筛选信息和反馈的个性化主体。从这个角度来看, 报刊新闻叙事要充分认识到受众群地位的变化, 更好地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媒介接近权与传播权等, 与受众群之间建立一个良好的互动沟通体系。从现在报刊新闻的发展来看, 他们在此方面做了诸多努力, 比如开辟爆料热线、读者热线以及定期举办活动等, 为普通群众建立专栏, 使广大读者有机会参与报刊新闻的策划、制作与评论当中, 通过以上这些方式拓展与广大读者的互动空间。现在报刊新闻已经不再只是一家之言, 而是真正开始向为读者服务的新型媒体发展, 更加的生活化、实际化, 多样性与创新性十足。
(二) 模仿新闻链接模式, 增强深度
网络新闻叙事的互文性和超链接带来的便利性对于报刊新闻叙事也产生了较大影响。超链接模式在报刊新闻的报道中也被广泛运用, 为内容编辑和排版提供了巨大的灵活性, 而且对于读者来说还能够全方位、立体化地解读时事新闻。比如现在许多新闻报纸的头版都使用标题加图片的编排形式来强调新闻主题, 并且设立专门的版面对读者进行导读, 这与网络新闻的视窗、桌面简介功能异曲同工, 可以说是通过超链接的模式将重要信息告知读者便于其进行筛选。目前很多报刊新闻叙事报道都采用了超链接的形式来进行专题报道, 通过背景链接、新闻闪回、关键词等形式服务于新闻报道, 对读者进行事件的回顾和总结, 或进行横向、纵向的挖掘与对比。这种变化一方面适应了现在人们已经跟随网络新闻报道变化了的阅读习惯, 同时比起网络新闻, 能更好地提供多层次、立体化的新闻叙事报道。
(三) 叙事形式多样化, 图文互动成主流
现在新闻报道信息来源丰富且传播途径多样化, 对于读者来说能够更方便、快捷地接收信息和解读信息, 图像、文字等方式的组合降低了具象化理解难度, 更好地反映新闻事件的真实情况, 读者能够通过鲜明、直观的视频、图片等获得更好的信息体验。网络新闻媒体在这方面的成就可以说是无可比拟, 报刊新闻也参考这些报道优势, 对自身报道模式进行了变化与改革, 尤其是图文并茂模式的互动方式广泛应用。很多纸质媒体都提出了做到视觉系统和传媒文本系统并行的目标, 并且在实践中坚持积极地贯彻实施,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报刊新闻的吸引力和传递价值。
网络新闻叙事的互文性特点对报纸新闻报道形式、内容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对于未来新闻媒体探究更好的发展道路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志立.网络文本的“互文”特征及意义[J].成都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5) .
[2]李宁, 吴朝虎.新闻链接:网络时代报纸编辑的新形式[J].传媒观察, 2004 (2) .
英语新闻的标题特点 篇7
然而, 真正读懂英语新闻并非易事。英语新闻旨在以最快的速度、最简洁的文字向读者报道全球最新发生的事件和动态, 以期吸引尽可能多的读者, 内容包罗万象, 涉及社会政治生活、外交活动、军事冲突、科技发展、文化体育活动以及宗教、法律等各个方面, 读者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外, 同时还要具备较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社科及历史知识, 对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典故都要有所涉猎, 对一些常识性的知识更应知晓, 如Uncle Sam (山姆大叔) 代表美国人, John Bull (约翰牛) 代表英国人, Wall Street (华尔街) 则代表美国金融界。对于国际时事, 要求英语学习者具备一定的政治敏感度和做好大量的时事政治知识的储备, 对当今的国际时政背景应有大致了解。由此可见, 标题起着提炼新闻内容的重要作用, 在阅读新闻之前, 要了解新闻英语标题的语言特征, 这样阅读、观看、视听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新闻标题 (Headline) 作为新闻的“眼睛”, 是新闻的简要概述, 也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简洁、醒目、独具匠心的标题无疑能马上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要达到这样的效果, 在文体上, 新闻英语的标题应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缩略词的运用
标题展示的是文章中最富有吸引力和最重要的内容, 它直接影响到读者的兴趣。出于节约篇幅的实际需要, 新闻标题必须避繁就简、浓缩和精炼语言, 措辞讲究短小精悍、形象生动, 故而在英语标题中大量使用缩略词。意即将几个单词的首字母拼在一起合成一词, 多用大写字母拼成。如NATO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WB (World Bank) 世界银行, 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s) 国内生产总值, CEO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首席执行官, PM (Prime minister) 总理, 如:Israeli Police Question Former PM on Bribery Scandal译文:以色列警方就受贿丑闻质询前总理内塔利亚胡
BBC的一则新闻:China’s GDP up by 10.3% in 2010
译文: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上升了10.3%
二、标题中使用省略句
例如冠词、副词、介词常在标题中省略, 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节省版面, 又可使新闻的风格简洁明快。
如: Clinton Urges Restraint, Political Reform in Egypt (=Clinton Urges Restraint, the Political Reform in Egypt)
译文:希拉里·克林顿呼吁埃及各方克制, 进行政治改革
三、巧用修辞手法
在“标题党”盛行的当代, 新闻标题成为直接决定着读者对新闻取舍的最主要因素。因此, 有些新闻标题巧用修辞手法, 借以增添文章的吸引力, 以达到迅速吸引读者眼球的目的。以2004年12月6日TIME杂志上的一篇新闻标题——A Tale of Two Indias为例, 很显然, 这个标题巧妙地借用了英国作家狄更斯名作A Tale of Two Cities《双城记》, 读者看到这个标题时就会产生好奇, 为什么同一个国家India会有“‘两个印度’的故事”?从而会继续阅读正文寻找产生如此矛盾的原因。毋庸置疑, 这样的标题能迅速吸引读者的眼球。
四、流行语的运用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 新生事物不断涌现, 社会各个领域也出现了大量的新词。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的新词亮相在新闻媒体上, 很多新词在新闻媒体登场后, 被人们纷纷效仿, 逐渐得到普及, 成为广受人们欢迎和使用的流行语。这些流行语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轨迹, 在新闻英语中比比皆是。例如: Zippergate (拉链门事件) 这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性丑闻事件, 尽管已时隔多年, 但今天在因特网上仍然可以搜索到和Zippergate相关的新闻报道。如在www.humor.about.com 的网页上就可见到题为“ Zippergate and Clinton: Cartoons”的新闻报道, 文章第一句话就是:Zippergate, White House scandals, and Bill Clinton impeachment cartoons.
另外,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不断发展壮大,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亦日益受到关注。一些中国式的词汇在英语中得以体现, 如:小灵通译为:little smart, 还有一些老词也频频出现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中, 但这些老词已经不再具有原有的意思, 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焕发出了新意, 旧词新意不仅符合现代语言自身发展趋势, 而且推陈出新、灵活、易于交际, 这已成为了新闻语言的另一大特征。如Dove: 原意鸽子, 在新闻词汇中有特定的含义, 现引申为政治温和派;Hawk:原意鹰, 可指强硬派。这些用词特点使新闻报道更为生动形象, 真实可信, 满足不同受众的趣味需求。
五、时态特点
(一) 多用一般现在时表示过去。
这是由于新闻报道总是滞后于事件发展本身, 标题用一般现在时来增强时效性。如2010年5月VOA的一篇报道, US-China Talks Wrap Up in Beijing (VOA, 25 May 2010) 美中在北京圆满结束会谈。
又如来自TIME的报道, Obama Calls for Unity in Moving Forward in State of the Union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呼吁团结一致向前进 (TIME, Jan.26, 2011)
(二) 用不定式表将来。
在英语新闻中多用不定式来表示将要发生的事件。以 Hu’s Moscow tour to boost strategic partnership为例, ( China Daily, May 2010) 胡锦涛莫斯科之行将会推动中俄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 此句完整的意思为Hu’s Moscow tour is to boost strategic partnership胡锦涛将前往莫斯科参加卫国战争65周年纪念活动, 并将同俄罗斯签订一系列协定, 这将会推动两国的关系。再如, Snow to keep Northeast grounded (= Snow may continue to keep much of Northeast grounded ) 大雪将继续覆盖美国东北部的地面 (CNN, Jan 27, 2011) 。
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还有很多, 在此不一一赘述。总之, 新闻报道的最大特点准确达意、真实、新鲜、趣味可读, 时效性极强。因此准确、简约、生动传神成为了英语新闻标题的基本特征。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 了解英语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 能更好理解新闻的内容, 在阅读和浏览英文杂志、报刊和网页的时候, 应做有心人, 不断地加以积累和总结, 持之以恒, 英语水平定会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徐敏, 陈颖.报刊新闻英语的特点[J].高等函授学报, 2007, 4:73~74
[2].黄映秋.财经新闻英语标题的语言特征及其汉译[J].科技英语学习, 2008, 5:39~41
[3].吴越民, 吴洁.新闻语言翻译与跨文化意识[J].山东外语教学, 2008, 6:96~102
浅析网络新闻的采写特点 篇8
一、网络新闻的现状
互联网络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由于电视选择性差, 难以保存;广播只闻其声, 无法观赏生动的画面;报纸时效性差, 只能提供文字和图片, 无法实现即时的受众反馈等方面的缺陷, 传统媒体已经无法承载当前受众对信息消费在量和质上的要求, 而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传输终端的发展, 受众越来越多的选择通过网络随时随地浏览新闻, 关注时事动态。但是为了吸引“眼球”, 或是获得一定的商业利益, 网络上出现了大量与事实相差甚远的虚假报道, 而把关能力的缺失和议程设置功能的弱化, 使得网络新闻的传播更加无序化, 这一现象也是网络新闻在飞速发展过程中, 需要长期正视的一个胶着问题。
二、网络新闻的特点
1、时效性
与传统媒体相比, 网络新闻的传播具有极强的时效性。报纸的出版周期长;广播电视都需要进行音视频的后期编辑, 即使是现场直播, 也会受到节目时段的约束;而网络新闻的采写与传播却没有过多的中间环节。尤其是在面对突发事件时, 网络完全可以通过一则短消息或是一张现场图片, 第一时间直观的将事件发生时的具体情况传递给受众, 并根据事件的进展迅速及时的开展跟踪报道工作, 随时更新报道内容,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信息的海量性
互联网的信息存储容量是巨大的, 网络新闻打破了传统媒体版面和时间段的限制, 以超文本结构的形式, 包含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表现方式, 有效地调动了受众的各种感官, 最大化、最立体化、最客观地反映了事实的真相, 大大超过了传统媒体单一的表现形式。同时, 传统的电视新闻采用线性的传播方式, 播放的新闻不易储存, 也不能回看, 对于受众来说, 相当于一次性消费, 而网络新闻则突破了传统的信息量规模和收看方式。通过各种搜索引擎, 受众可以方便快捷的检索到自己所需的信息, 也可以对其进行反复的回顾和引用。此外, 每条网络新闻都会根据具体的内容设置关键字标签, 当受众浏览新闻时, 网站会根据关键字调取相关的其它新闻内容或是事件的背景资料, 大大提高素材的丰富性, 使受众在阅读新闻时, 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 更加深入地进行阅读, 获取到其他相关信息, 进一步拓宽了受众的视野。可以说, 网络新闻大大增加新闻报道的综合性、信息量、深入性和可选择性。
3、互动性
媒介的改变, 使受众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 交互已经越来越成为受众重视的应用层面。通过发布话题讨论、开展网络调查投票和建立记者编辑微博等多种互动交流通道, 受众可以在第一时间对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 也可以针对他人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 而采编人员也可以充分了解受众的需求, 吸纳受众的建议, 根据实际情况策划专题报道, 贴近百姓, 贴近民生, 不断提升新闻服务的质量和内容, 大大提高了新闻传播的参与性、平等性, 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推动网络新闻事业的发展。
三、网络新闻采写的要求
1、标题清晰准确
由于互联网信息存储的海量性和网站首页版面的限制, 网络新闻的具体内容大多数不会直接体现在网站首页上, 而是采用逐层导入式的结构, 把网络新闻标题链接群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 排列在各个版块之中, 受众只有点击标题的链接才能真正获取到每条新闻的具体内容。而在互联网和新兴传媒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受众已经不再只是单纯被动的接收传统媒体的安排, 而是根据自己的需求, 主动地去选择、定制、浏览新闻。因此, 网络新闻标题就成为了能够吸引受众获取新闻具体内容的第一依据。
好的标题能够吸引眼球, 也能够引导受众点击阅读下一层链接的内容, 更直接决定了这条新闻的点击量和搜索排名。所以, 网络新闻标题应具备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准确地提炼新闻核心内容, 清晰地表述出新闻事实;二是突出最具新闻价值、受众最为关注的焦点内容;三是标题长度符合网站页面的版面要求。在做到以上三点的同时, 网站新闻标题应杜绝过度夸张、内容与标题完全无关或联系不大的“标题党”行为, 避免使受众产生反感, 影响网站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2、语言朴实易懂
“过去短缺传播时代以‘传播者本位’为主导的传播模式客观地、必然地要让位于以‘受众本位’为主导的传播模式——即把按照受众的需求来决定如何结构传播的内容、决定传播的形式作为传播业运作的第一法则。”[1]而网络的受众为了更加快速的获取信息, 很少会逐字逐句地阅读, 他们只有发现感兴趣的内容, 才会进行深入阅读。因此, 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 吸引受众的视线, 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网络新闻的语言应该更加口语化、趣味化、更加富有生命力, 只有真正贴近受众, 贴近生活, 贴近实际, 网络新闻才能具备极强的可读性, 刺激受众阅读的兴奋点, 实现新闻信息的快速传播。
3、正文层次分明
同一个新闻事件的报道, 传统媒体更注重选取最关键、最有价值的新闻点, 而网络媒体则注重展示一个事件的方方面面, 因此, 网络新闻的正文部分应全面的表述新闻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以及提供相关内容的链接。同时, 为了适应网络受众“快速扫描”与“深入阅读”相结合的阅读方式, 网络新闻要迅速准确的提炼新闻的核心内容, 层次分明, 每一个段落主要表述一个内容, 并在每段的开头提炼该段的中心主旨句, 来概括整个段落的关键点, 便于受众直观的了解把握该段的基本信息, 决定是否继续阅读详细的内容。对于快速扫描式阅读的受众来说, 如果一段的开始句就没有足够的关注点, 那么其余的内容可能就会被忽略掉。此外, 与传统新闻写作中的“倒金字塔结构”相类似, 网络新闻在叙事结构中应将最重要的新闻元素置于最前面, 要遵循“重要信息优先”的原则, 便于受众浏览, 大大提高新闻的可用性。
参考文献
新闻汉语的特点及启示 篇9
遣词——词汇特点
由于要在有限的版面中提供尽可能多的新闻信息, 又要尽最大努力地吸引受众的注意, 扩大新闻宣传效果, 因此, 要求词语运用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即不仅要力求用最少的版面去报道尽可能多的新闻, 而且还要贴近受众, 尽可能符合受众的阅读心理。新闻汉语的词汇特点是:有一定的新闻专用术语、更多新鲜活泼的“新闻词语”。
1.新闻专用术语。包括出版管理词语和新闻报道专用词语。如“国内统一刊号、代号、本报、记者、通讯员、据、电、讯、本版、编辑、责任编辑、编者按、社论、专论、专栏、深度报道、要闻、时评、版次、下转、上接”等, 这些都是新闻报道中必不可少的专用词语。离开了这些词语就不成为新闻汉语了。
2.新鲜活泼的“新闻词语”。新闻中, 标题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 有的新闻甚至只有标题, 称为“标题新闻”。标题的用词跟正文相比有不同的特点。因为标题包含新闻事实或主观评论, 容量极大。除了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外, 新闻标题的用语还要标新立异。这些要求使得标题用词呈现如下特点:文言色彩词语和语素当词使用倾向明显, 缩略简称使用频繁, 流行词语、新造词语经常出现。
(1) 文言色彩词语和语素当词使用。“教育优先惠泽民生” (《光明日报》, 2009年12月30日) 的“惠泽”, “新年告读者”的“告”。“扩内需项目成效显著”的“扩”。此外, 诸如“经、众 (船员) 、未 (定) 、离 (京) 、吁、促、保 (增长) 、撰 (文) 、创 (新高) 、 (春潮) 涌、违者、弃核”, 等等。新闻汉语不同于一般口语和书面语, 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文言色彩词语既节省了字数, 又显得典雅庄重。
(2) 缩略简称使用频繁。报刊的“院团转企改制、央视、春晚、宁大、京津、驻京办、涉华、欧交所, 3G”, 而在网络新闻导引页的标题更加省减, 如“谷进口增” (人民网, 2010年2月3日) , 打开链接页面, 原标题是“贸易逆差降三成谷物进口增一倍”。主要是节省字数, 只要意义歧义不明显都可以选择缩略简称, 这是新闻汉语第二个突出的词汇表现。
(3) 流行词语新造词语经常出现。“‘裸体扫描’不能没安全隐患” (《光明日报》, 2010年1月4日) 中的“裸体扫描”是新出现的词, “月光女孩”、“含泪索贿”、“被代表”、“北漂春晚”等新词往往都是从新闻标题中出现, 并影响读者受众, 不少会成为流行词语。而“调职应先‘调心’”中的“调心”是仿造词;“‘看客’变‘干客’” (人民网, 2010年2月3日) 中的“干客”也是仿造词。现代汉语新词几乎都来自新闻媒体, 这是现代汉语词汇发展的一大特点。
新闻正文都有和标题对应的同义词, 文言色彩词语有些会改成与现代汉语相应的词, 单音节词往往改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 如放弃核试验 (弃核) 、扩大 (扩) 、春潮涌动 (春潮涌) 。正文中的书面词语多, 口语词也有。书面语中, 又以政治倾向较强的居多。不同的新闻有特定的词语, 政治、经济、教育、卫生、农业、工业、商业等用词都有不同。如政治要闻, “会见、总理、国家、政要、国际组织、负责人、武器、大使、政府、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是政治性强的词语, “会谈、会见、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来访、友好、合作、欢迎、仪式、达成、就……进行磋商、中方、伙伴关系、和平共处、互信”等, 常出现在报道外国领导人来华访问的事件中;“三农、粮食、生产、收购、补贴、下乡、丰收、水库”等词语常用于报道国内农业新闻。“稳定、有序、严正”饱含感情色彩。
造句——句子特点
新闻有一些固定句式和常用句型。尤其是新闻标题显得与众不同。除政治要闻用句平实外, 其他新闻标题多用修辞格。句式不少用对仗、仿对仗或直用化用古诗文句子, 显得典雅简约;有的直接引用, 有的用比拟, 有的套用流行语名格式, 总而言之, 就是为了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这一点在体育新闻中尤为突出。如“几家欢喜几家愁——NBA2002~2003赛季常规赛综述” (《中国体育报》2003年4月18日) 、“郝海东, I服了YOU” (《体坛周报》2003年3月17日) 、“皇马将历史踩在脚下”、“科萨‘示爱’, 国安‘无情’”等。
以2010年1月4日《光明日报》为例。“登记暂住证‘一站式’租赁房屋‘旅馆式’福建优化流动人口管理模式”, “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春潮涌”, 文中的小标题“因地制宜走出成功之路现代传统携手与时俱进”、“中直院团实现零的突破各地演艺集团高奏山歌”、“机制灵活激荡满池春水大潮澎湃一波高过一波”等仿对仗, “郎平率队风景这边独好”化用古诗意境显得典雅。
新闻正文内容句式有“二多一长”的特点, 即动词谓语句多、附加成分多、句子长、政治要闻套语较多。如2010年1月4日《光明日报》第1版的“经胡锦涛主席批准……”这一新闻中的第二段就一句话:“《意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总结概括军队党的建设的宝贵经验, 深刻分析新的形势任务对军队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 对军队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作出重要的部署, 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这句话的一些格式如“以……为指导, 深入贯彻……观, 总结……经验, 提出……要求, 作出……部署”等政论文最常见的“套话”, 掌握这些“套话”能有效提高新闻的阅读能力。
此外, 在篇章以及连接方面也有特点。标题、导语、正文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安排, 标题、导语是正文主要内容的提示, 等等。多用关联词表达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再次”、“一方面……另一方面”、“总而言之”、“综上所述”等。
启示
新闻专业学生学习写作新闻需要了解新闻汉语的特殊语式。少数民族学习汉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新闻汉语, 教与学这类新闻汉语时, 更要特别关注它与一般汉语表达的不同。
目前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新闻汉语教学中, 设立了三门课, 二年级时开设报刊语言基础, 三年级时开设报刊阅读, 四年级时开设当代中国话题。《报刊语言基础》中的材料通常是从实际社会生活中的报纸杂志中选录, 杂志也只限于新闻类, 内容主要有新闻报道、通讯、调查、社论、时评、思想杂谈等;要求熟悉报刊常见句式, 积累必要的中国国情知识, 了解报刊新闻的文体特点和语篇结构, 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报刊阅读”则主要从时效性强的近期报刊中选择教学材料;要求能阅读报刊上一般性报道文章, 有一定快速阅读和查找信息的能力, 有较强的跳读、猜读和一定的概括提炼内容梗概的能力。“当代中国话题”则是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原始汉语报刊文章, 训练学生迅速抓住文章要点, 获取主要信息, 提高分析、综合、概括能力。
外国学生学习汉语往往从口语开始, 流行的教学法如听说法、功能法、任务法等过于关注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对新闻汉语的特点认识不够, 报刊阅读方面教师往往不得法, 学习者也反映比较难。除了内容上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背景外, 学习者主要的阻碍在于不熟悉新闻语体。因此新闻汉语阅读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 根据其特点确定教学重点。
词语:包括新造词、新词缀和类词缀、旧词新义、简称缩略语、成语惯用语古诗及其变化格式。如“念好……经”、“不识……真面目”等在词典中找不到其真正意义, 这需要重点提示, 使学习者掌握新词新语的语义内容、构成方式和文化内涵等, 以便举一反三。同时接触和了解汉语语素的表义特点, 培养对“字义”的关注。
句子:抓住主干、抓住关键词语, 理清句子结构。注意骈句的结构特点和表意特点。注意句子内部分句以及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连接方式。掌握关联词的作用及意义用法, 如“即便、然而、由于、随着、因此、为了”、“所谓……就是”等。
篇章:帮助学生分析整个篇章结构, 概括归纳全文的主要意思, 培养他们跳读、猜读、抓关键词语、抓特定信息、抓文章脉络、抓文章中心的阅读习惯。
此外, 教师不能用自己的讲解代替学习者的阅读实践。必须补充时效性强的新闻材料。
参考文献
[1].周小兵等:《对外汉语教学入门》,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网络新闻英语的特点及其翻译策略 篇10
关键词:网络英语新闻 特点 翻译策略 归化和异化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比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可以足不出户,通过网络就能了解国内外发生的大小事情。网络新闻传播的内容形式多样,更新速度快,与受众之间充分沟通。上述这些特点正是网络新闻的优势所在。翻译网络新闻,能够让更多的中国大众了解世界,为中西方文化之间的沟通架起一座桥梁。
一.网络英语新闻的理论基础
英国翻译理论家皮特?纽马克认为,不同的文本应该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他提出了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两个概念。美国当代翻译家尤金·奈达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他认为,译文要与原文实现“最切近的自然对等”。在对网络英语新闻翻译时,译者不能拘泥于原文,要灵活使用翻译策略,使译文符合读者的表达习惯。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在其著作《译者的隐身》中提出了归化和异化翻译方法。归化是把源语本土化,译文要变成地道的本国语言。而异化则是要求译者保留源语的文化。网络新闻的最主要的特点是信息量大,为了让大众掌握更过的信息,译者应该注意源语与译语之间的文化转化。
二.网络英语新闻的特点
1.巧用小词
网络英语新闻标题中经常使用小词,这些词此意广泛,而且还节省篇幅。
例如:Germany plans curbs on Syrians asylum status
例句中用curb代替了restraint或limit。
2.时态
在网络英语新闻中,标题时态以一般现在时为主。但是被动语态则常用在报道战争或是灾难的人员伤亡情况。
例如:Taiwans MaYing-jeou to go to South China Sea island.
Two Lebanese soldiers killed in capsized boat incident.
3.大量使用新词
网络中会产生很多的新词。这些词也会在英语新闻中出现。网络新词来自社会中的各个领域,体现了社会的发展。
如1 She has been leading a jet setting lifestyle since she won a lottery!
自从她中彩票以后就一直过着土豪生活!
三.网络英语新闻的翻译策略
网络英语新闻的翻译遵循归化和异化两大原则。具体使用哪种翻译策略,主要还是要看原文的文化特性。
1.异化策略
异化策略的使用不仅能够保留原文的文化色彩,而且还能清除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如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We should follow the customs here.
划线部分可以译为“身在罗马,就按照罗马人的做法去做。”中国读者对罗马比较熟悉,所以这种翻译方法也能为他们所接受。这种译法也将原文的意思清楚地表达出来。
2.归化策略
归化策略是译文读者为中心,用译文读者熟悉的表达方式展现原文。网络英语新闻主要是向译文读者传递信息,有时需将原文的文化因素避开。
如We are free to babble on paper just the way we did over coffee and cigarettes.
我们可以肆意挥洒,狂饮咖啡,纵情抽烟。
本句中将划线部分翻译为四字结构,生动表达了源语的意境,而且也符合汉语的表达,四字对称,也使译文更吸引读者。
译者在翻译网络英语新闻时,要根据原文的文化特色而选择异化翻译策略或是归化翻译策略,有时还可以对源语进行必要的解释,这样能够让目的语读者更多了解西方的文化。无论采用哪种翻译策略,译者都要保证将源语的含义表达清楚,实现交际的目的。
英语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篇11
新闻报道因其及时性、大众性、新鲜性、真实性的特点, 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英语新闻标题, 作为英语新闻的“眼睛”, 或揭示主题、或概括事实、或烘托气氛, 都因其醒目的位置首先引起读者的注意。因此, 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主要途径, 英语新闻标题语言也有其独特的语言特征。
从语言的形态和非形态角度分类, 属于印欧语系的英语是形态语, 也叫标记语。因此, 英语有各种语法意义的不同种类的语素和功能语词 (如时态、人称、格、数、大小写、冠词) , 再加上完备的句法使其语言严格地受规则的制约, 在很大程度上, 只有在语法的统辖下, 句子才能通顺, 表意才能准确无误。英语语言的本质及英语新闻的特点使得英语新闻标题语言为实现简约、凸显主题的目的具备了独特的语法特点。把握英语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有助于读者方便快捷地选择新闻、阅读新闻和理解新闻。
英语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词法。从英语词法角度, 常会涉及英语实词 (动词、名词、形容词等) 和虚词 (冠词、介词、助动词等) 的用法。但在英语新闻标题中, 为达到简约、醒目的目的, 标题多标实义词而略去虚词。通常省略最多的是冠词、助动词及连词等虚词, 有时在不影响理解的情况下甚至还会省略某些实义词。
Golden Globes 2010:the winners in full (Times, Jan.18, 2010)
= (The 67th Annual) Golden Globes (in) 2010:the winners (are) in full
2010第67届金球奖获奖名单
句法。英语新闻标题为实现简短明了, 吸引读者注意的目的, 再加上英语自身的特点:高度形式化和逻辑化, 句法结构严谨, 并以动词为核心, 因此, 在句法方面有其鲜明特点, 主要体现在句式的选择、时态和语态的应用上。
句式的选择, 英语新闻标题的句式通常包括短语、省略句、完整句和疑问句。
短语式标题多为名词短语和动名词短语, 直接展示报道主题。名词短语由“名词+修饰语”构成, 修饰语多为形容词、介词短语、不定式、动词的现在分词或过去分词。
Haiti Earthquake of 2010
(New York Times, Jan.18, 2010)
2010海地地震
完整句的特点能清楚地说明时间的过程和行为者, 描述的形象具体, 给人以现实感, 最大程度地包含了新闻各要素, 即西方新闻涵盖的4W (who, what, when, where何人, 何事, 何时, 何地) , 方便读者做出阅读的取舍。
FierceQuakeDevastatesHaitian Capital (New York Times, Jan.12, 2010)
大地震突袭海地
疑问句的优点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可分为真实疑问句和疑似疑问句。真实疑问句指具备疑问句的一切条件 (疑问词、助动词和问号) , 是一个完完全全的疑问句;而疑似疑问句则只具备疑问句的部分条件, 比如有问号, 而无疑问词或助动词等。例如:
Is Google really considering closing operations in China?
(People’s Daily Jan.14, 2010)
谷歌真的要退出中国市场吗?
时态的灵活性。英语中动词的时态变化的特点使英语新闻标题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时态特点, 以达到使动词既传神达意又具有时效感的目的。英语新闻标题中常用的动词时态主要有以下三种:
英语新闻标题中一般现在时的用法。一般情况下, 新闻报道所载消息多为已发生过的事。根据英语语法规则, 标题中的动词应使用过去时态, 但这样又与新闻的新鲜性 (freshness) 、现实性 (reality) 和直接性 (immediacy) 相背离, 易产生过时感。因此, 英语新闻标题用一般现在时来表达过去的事情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
Bodies of eight Chinese officers return home
(China Daily, Jan.19, 2010)
八名中方遇难者遗体抵京
英语新闻标题中一般将来时的表现形式。英语语法中常用“will+动词原形”或“be going to”表示将来时态。但在英语新闻标题中为突出标题简短明了的作用, 常用不定式“to”直接表示未来发生的事。
Bodies of 8 Chinese to arrive home Tuesday
(China Daily, Jan.18, 2010)
八名中方遇难者遗体将于周二回国
英语新闻标题中现在进行时的表达形式。英语语法中常采用现在进行时“be+现在分词”的形式表示正在发生的事态或动作。但在英语新闻标题中“be”通常会被省略。因此, 现在分词形式常在英语新闻标题中直接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或正在发展的事态。
Chinese government seeking information on Google intentions
(People’s Daily Jan.13, 2010)
=Chinese government (were) seeking information on Google intentions
中方还未确定谷歌欲退出中国市场信息
语态。英语语法中的被动语态常以“be+过去分词”形式存在。但在英语新闻标题中被动语态结构中的助动词“be”通常被省略, 也经常不用“by”来引出动作的执行者, 即过去分词在标题中直接表示被动意义。
Bodies of eight Chinese peacekeepers brought home
(People’s Daily, Jan.19, 2010)
=Bodies of eight Chinese peacekeepers (have been) brought home
八位维和烈士今日“回家”
结语
【经济新闻的特点】推荐阅读:
经济新闻的写作10-12
经济新闻标题05-23
经济新闻价值07-01
经济新闻人才08-18
经济新闻采访09-22
英语经济新闻06-13
经济新闻报道策划07-13
大数据时代与经济新闻07-21
新闻传媒管理市场经济06-19
新闻翻译的特点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