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优化管理

2024-10-28

设计的优化管理(精选12篇)

设计的优化管理 篇1

设计方案的优化就是运用价值工程原理择优选择最佳方案, 提高工程建设的综合经济效益, 力求用最低的周期总成本生产出在功能上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工程项目, 从而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有组织的活动。

一、医院建筑优化设计管理的程序任务

因医院建筑的功能多、系统多, 所有优化设计管理的程序任务要从优化设计的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进度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及组织与协调等六个方面进行管理。

(一) 质量控制

1. 确定项目质量的要求和标准

要确定项目质量的要求和标准, 满足设计质监部门质量评定标准和要求, 并作为质量控制目标值, 参与分析和评估文件, 作为方案设计优化任务书的一部分。

2. 研究设计文件

研究图纸、技术说明和计算书等设计文件, 发现问题, 及时向设计单位提出, 对设计变更进行技术经济合理性分析, 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设计变更手续。

3. 审核文件

审核各设计阶段的图纸、技术说明和计算书等设计文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设计规范、有关设计质量要求和标准, 并根据需要提出修改意见;若有必要, 组织有关专家对结构方案进行分析、论证, 以确定施工的可行性、结构的可靠性, 进一步降低建造成本。

4. 审核系统设计

对常规设备系统的技术进行分析, 并提出改进意见;审核有关水、电、气等系统设计与有关市政工程规范、地块市政条件是否相符合, 争取获得市有关部门审查通过。

5. 审核施工图

审核施工图设计是否有足够的深度, 是否满足可施工的要求, 以确保施工进度计划的顺利进行;会同有关部门对设计文件进行审核, 必要时组织会议或专家论证。

(二) 投资控制

1. 论证总投资

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 进一步进行项目总投资目标的分析、论证;根据方案设计, 审核项目总投资目标参考, 并基于优化方案对估算做出调整。

2. 编制切块、分解规划

进一步编制项目总投资切块、分解规划, 并在设计过程中控制其执行;若有必要, 及时提出调整总投资切块、分解规划的建议。

3. 审核概算

审核项目总投资概算, 在设计深化过程中严格控制在总概算所确定的投资计划值, 对设计概算做出评价报告和建议;根据工程概算和工程进度表, 编制设计阶段资金使用计划, 并控制其执行, 必要时, 对上述计划提出调整建议;审核施工图概算, 调整总投资计划。

4. 运用价值工程方法

采用价值工程方法, 在充分满足项目功能的条件下考虑进一步挖掘节约投资的潜力;进行投资计划值和实际值的动态跟踪比较, 并提交各种投资控制报表和报告;控制设计变更, 注意检查变更设计的结构性、经济性、建筑造型和使用功能是否满足要求。

(三) 进度控制

编制项目总进度计划, 有关施工进度要与施工监理单位协商讨论;审核设计方提出的详细的设计进度计划和出图计划, 并控制其执行, 避免发生因设计单位推迟进度而造成施工单位要求索赔。

(四) 合同管理

确定施工分包合同结构及招投标方式;确定主要甲供材料和设备的采购计划。

建设方要对设计文件尽快做出决策和审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进度计划值和实际值的比较和纠偏。

确定设计合同结构;选择标准合同文本, 起草设计合同及特殊条款。

从投资控制、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的角度分析设计合同条款, 分析合同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如何进行风险转移。

进行设计合同执行期间的跟踪管理, 包括合同执行情况检查, 以及合同的修改、签订补充协议等事宜;分析可能发生索赔的原因, 制定防范性对策, 减少委托方索赔事件的发生, 协助委托方处理有关设计合同的索赔事宜, 并处理合同纠纷事宜;整理有关合同管理的报表和报告。

(五) 信息管理

对设计阶段的信息进行分解, 建立设计阶段工程信息编码体系;建立设计阶段信息管理制度, 并控制其执行。

监理有关会议制度, 整理会议记录;督促设计单位整理工程技术经济资料、档案;将所有设计文档 (包括图纸、技术说明、来往函件、会议纪要、政府批件等) 装订成册, 在项目结束后整理归档。

(六) 组织协调

处理设计与各市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联系, 摸清有关设计参数和要求;做好方案及扩初审批的准备工作, 处理和解决方案和扩初审批的有关问题。

协调设计与招标、施工之间的关系;协调设计方进行主体设计与专业细部设计、设计各专业工种之间的关系。

二、医院建筑优化设计管理的原则内容

医院建筑工程项目是一个大型系统工程, 建设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三大阶段。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和设计阶段, 而在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 其关键就在于设计。据研究分析, 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 但正是这1%的费用对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0%以上, 单项工程设计中, 其建筑结构方案的选择及建筑材料、设备的选用对投资又有较大影响, 据统计, 在满足同样功能的条件下, 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 可降低工程造价5%左右。

要实现建设意图, 必须从整体全局考虑, 从各分专业子系统入手, 从选址、勘察、设计到施工, 环环相扣。

(一) 建筑设计的优化

1. 医院建筑设计必须因地制宜

医院建设要从国情、地域特点、医疗服务要求、医院管理模式出发, 合理确定建设规模、投资规模和建筑功能布局、建筑形式, 这样才能建设出适用、经济、科学的医院建筑。由于地区不同、医疗服务模式不同、医院管理模式不同, 因而决定了不同类型的医院建筑形式。盲目地谈国际上的先进模式和趋势, 而不考虑自己的具体情况, 一定出不了好的建设方案。在医院的建设中, “因地制宜”是医院管理者、设计者首先要研究的问题。

2. 医院建筑设计应更重视细节

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医院建筑设计上差距最大的是在细节方面, 国内大多数设计者对细节还未给予充分的重视。因此, 在医院建设过程中, 不光要重点考虑功能布局、建筑造型, 对于细节、细部、人性化方面, 也应给予足够的关注, 诸如一个开关的位置、一个候诊室的色彩、一个窗帘的形式等。只有这些细节精致起来, 建筑整体才能保证合理与精彩。“细节决定成败”应该是医院管理者与设计者共同遵守的准则。

3. 医院建筑设计方案确定既要民主又要集中

由于医院建筑具有复杂性和个体性, 在方案设计阶段, 建筑师应常会与院方反复进行意见沟通, 不但要和管理者讨论, 还要和具体的使用科室的人员讨论, 广泛听取意见, 这有利于方案具备更强的适应性, 即更能适应不同医院、不同科室的使用特点。但在沟通工作过程中, 由于教育背景、工作背景不同, 不同的医生对功能布局有不同的认识和要求, 有时同一部门的医生, 甚至会有截然相反的理解和要求。发生这种情况时, 建议管理者应在充分听取使用部门意见的基础上, 认真分析, 合理取舍, 科学决策, 既要民主又要集中。不听取使用者的意见, 武断决策, 会使医院建设偏离实际工作需要;而过于“民主”, 往往陷入局部问题的纠缠, 而无法实现宏观上的有效控制, 极易造成决策失误。

4. 医院建设的成败, 管理者起着决定作用

一个项目最终的好坏、成败, 从全局上来讲, 管理者是起决定作用的, 因为参与建设的其他部门、人员, 考虑问题往往有其片面性, 比如, 设计单位往往考虑如何设计得更好, 而对投资控制、日后运行使用考虑不多。这就要求医院管理者, 要统筹考虑各方面问题、各种意见, 综合平衡决策。随着国家工程建设的日益规范, 医院建设项目管理者, 不一定是建筑专家, 但一定是管理专家。我们的医院管理者只要将参建单位有机组成一个和谐的团队, 合理处理内部需求与建设项目的矛盾, 并重点依靠项目管理、监理、设计等单位的技术支持, 选择好的施工单位, 最终的建设结果是会令人满意的。

(二) 结构、建筑设备设计的优化

1. 基坑支护设计优化

深基坑支护是一个大型工程, 基坑支护设计要根据岩土的多样性、复杂性进行设计, 做到因地制宜、综合考虑, 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基坑支护方案设计要根据地区的岩土特性进行, 通过多种方案的筛选, 不仅要做到因地制宜, 也要避免设计冒进。基坑支护设计不仅要保证岩土开挖、地下结构施工的安全, 而且要使周围环境不受损害。这既是国家规范的要求, 也是社会大环境的趋势。

2. 结构设计优化

结构设计优化的目的是在保证建筑物安全、技术上可行、配合并促进建筑设计的前提下, 以最经济的手段来实现建筑的预期效果。建筑物在经济上合理与否, 取决于设计的合理和优化, 特别是高层建筑, 设计上的每一环节、每一步骤都可以挖掘经济效益。结构体系的优化和设计过程中的精益求精, 不仅带来合理的设计, 而且会取得显著的经济效果。结构优化设计作为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快速自动设计过程, 可以在满足规范等约束条件下得到优化的设计方案, 降低结构造价, 提高结构性能, 增大使用空间, 缩短施工工期, 这是建筑设计者追求的终极目标。

为了使结构设计做到尽善尽美, 满足结构设计的全面要求, 结构设计优化途径的核心内容通常包括三方面:体系选型与结构布置要合理、结构计算与内力分析要正确、细部设计与构造措施要周密。三方面的工作互为呼应, 缺一不可。

3. 建筑设备设计的优化

建筑设备设计方案影响经常性费用。优化设计不仅影响项目建设的一次性投资, 而且还影响使用阶段的经常性费用, 如暖通、照明的能源消耗、清洁、保养、维修费等。一次性投资与经常性费用有一定的反比关系, 但通过优化设计可努力寻求这两者的最佳组合, 使项目建设的全寿命费用最低。

(三) 节能设计的优化

1. 建筑单体

建筑节能要考虑建筑单体通过外形轮廓的变化尽量延长外轮廓面, 使病房、走廊具有自然采光和通风;内墙采用轻质成品隔墙, 减轻建筑总重量, 节约能耗;幕墙或外窗采用双层中空玻璃;屋面采用新型保温材料。

2. 给排水节能

给排水节能应考虑采用合理的用水量指标 (包括冷水、热水定额) , 给水系统采用合理的竖向分区, 充分利用市政水压, 各楼层按功能分区独立计量, 锅炉和空调补水管单独设水表计量, 热水及蒸汽管选用性能优良的保温材料, 确保有效地保温厚度, 水泵采用高效率环保型产品, 卫生洁具采用节水型产品, 限制卫生器具的流出水头, 如冲水量6L/次的大便器, 陶瓷片密封水嘴, 汽水换热器采用节能型产品。

3. 电气节能

应考虑能源管理电能计量设于35KV电源进线侧, 对整体用电统一计量;主要节能措施包括:采用节能型干式变压器, 采用节能型荧光灯具, 采用楼宇自控系统对楼内的采暖、通风及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照明系统、热交换站进行集中监控和管理, 使整个病房大楼的各种设备更安全、可靠、节能、高效地运行。

4. 暖通、动力节能

应考虑空调通风设备均选择符合能耗和性能指标优良的产品, 过渡季节和采用室外空气进行预冷时, 尽可能利用新风系统, 空调水系统采用二次泵系统和变频调节, 空调系统满足各种控制要求, 病房大楼各房间可实现分户计量。

三、结论与建议

1.设计是关键

进行优化设计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和设计阶段, 而在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 其关键就在于设计。当建筑设计方案确定后, 按专业部分进行优化、细化、量化而后运行。设计优化管理, 旨在于打破旧的、固定不变的教条, 采取积极地动态管理办法。

2.项目前期进行分析和评估

建设投资项目要耗费大量资金、物资和人力等宝贵资源, 且具有一次性和固定性特点, 一旦建成难于更改, 因此在建设投资项目前期工作中要进行优化设计风险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 (包括敏感性分析和盈亏平衡分析) , 对风险等级进行评估。

3.正确处理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

在优化设计中不能片面强调节约投资, 正确处理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是控制投资的关键环节, 要考虑整体系统和专业子系统的关系, 专业子系统要服从整体。

4.应有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应督促设计院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机构, 成立监督机构, 即领导亲自挂帅, 与设计院内起主导作用的专家形成有机结合体, 设立质量检查小组, 在设计过程中跟踪服务, 对反馈的信息及时更正并处理。

设计的优化管理 篇2

EPC项目的设计要根据业主的具体要求,并且要依据铁路项目所处国家的技术标准与文件进行,除此之外还要依据所在国家的人文、宗教以及地理等相关的情况。对EPC项目的设计进行管理时,必须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总承包商要与设计分包单位详细的研究合同文件,同时对当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要对工程处于国家的地质情况、气候以及和铁路类似的工程进行了解。并且对国家当地的政策法律、行业标准以及建筑设计习惯等进行掌握,在此过程中要了解国家在工程建设使用的标准,比如英制标准或者是美制标准等。通过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做好各方面情况的了解,以此对项目的设计提供更可靠的参考,在此基础上为后续的设计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2实施过程中的设计管理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之浅见 篇3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没有好的质量,产品就没有市场,只有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建筑设计也是同样如此。

本人认为,只有在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上做文章,才能产出高质量的建筑设计成品。建筑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讲可等同于建筑产品,它是艺术创作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它不能用工业化、工厂化、程序化的过程进行生产,对于不同使用功能、性质的建筑从内容到外表形态是不同的。

建筑设计成果的质量评定不能用固定的标准去衡量,即使达到建筑设计规范、标准和规程,也不能称该建筑设计就是优良品或精品。建筑设计是科学与艺术双重创作的结合,是创作构思加科学计算合成的结果。在运行过程中设计构思组合产生出全新的东西,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套用,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变化。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劣,确切地说是一个目标范围的界定,建筑规范、规程和标准是建筑设计合格的下限。建筑设计精品是在设计运行过程中优化取舍,完善完美。因此,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是十分值得重视的。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在于强化、强调了设计的“全过程管理”,这是动态管理。它也打破了过去静止的简单化的“结果管理”淘汰制。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2.健全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基础—— 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2.1建立法人挂帅的组织机构

成立监督机构,即法人亲自挂帅,专家起主导作用的全方位的有机结合体。设立质量检查小组,每个项目均设质检员。以专家为主导是为了掌握专业技术的高标准高质量,法人挂帅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顺利运行。主要目的是使这项工作经济化,制度化,责任化。

2.2健全可操作的规章制度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规章制度的制订要结合实际情况,一定要具体化、细化、量化,特别是要具有可操作性,以保证其运用的经常性和可检查性,以其达到预定目标。二是规章制度要量化,做到可以制成表格分门别类填写打分。三是设计人员行为要规范,原则性要强,只有我们自己有效地规范了行为,才能使我们的服务对象满意。四是跟踪服务、反馈信息及时更正与处理。五是事前计划要具体,事中控制有措施,事后总结有效果。

3.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运作

建筑设计质量优化,不仅是为了设计产品合格,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而是为了高标准的追求。在设计优化管理运行的前后,从计划到分工、从人员到产品,从部分到整体等都是为了筛选出最优的方法和手段,产出最佳产品。

3.1在定岗定位人员时即时挑选,既要进行优化思想教育,又要注重量才使用,使每一个设计人员都有进取精神,思想中时刻存在着争夺市场的竞争意识。这就是人员的优化组合。

3.2确定每一个项目的优化管理。所谓管理点,就是项目中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点。比如:项目设计的方案图、施工图、预算,这就是建筑设计项目宏观中既有影响又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点。

3.3设计项目的优化统筹安排。设计项目的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的不同程序的交叉运行必须要进行周密地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密切联系,避免出现差错,大大地缩短设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3.4随时制订与研究项目的创新计划。凡是设计项目运行过程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都应该进行分析研究。只有不断地向较高的目标前进,优良产品才会不断产出。

3.5提倡精品化、集成化、信息化。要创新要精品就必须掌握足够的信息,如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经验,做到这一点也就等于找到了捷径。

3.6提高设计人员整体水平和素质,给设计对象创造更多的学习,深造的机会,使他们在设计运行中的各个环节都能独当一面。

3.7制定优化的最佳目标,打出最低的要求线,尽量把一些定性的要求变成定量的标准,以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

3.8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管理。建筑设计方案对于设计项目十分重要,建筑設计方案的确定不仅仅是为了评选好的方案,优化选取方案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建筑设计方案运行中进行优化管理。当建筑设计方案选取后,按专业部分进行优化、细化、量化而后运行。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管理,旨在于打破旧的、固定不变的教条,采取积极地动态管理方法。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首先在于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然后才是管理。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关键在于建筑设计思想目标的确立,建筑设计思想的优化。

4.建筑设计运行系统与过程的优化控制

设计运行系统指总体的各个部分运行一体化,而过程是进行设计的全过程。要对其进行优化控制。首先,要确定系统部分的控制点,也就是运行的各个部分,即管理点,使每一个部分都进行优化处理。然后,进行过程的优化控制。如果只提达到质量标准、满足规范、规则的要求,那么建筑设计这个特殊的产品并非是精品。因为建筑设计的创作意识包括科学与艺术的排列与组合。提倡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是始终有一个较高的目标去奋斗。这里目标指的是一个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标准。方案有几个,而最好的只有一个。复杂的建筑设计周期短的几周、长的几年,施工的周期更长。

在建筑设计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建筑设计过程进行优化控制,以便取得最优方案、选取最短路径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于一身、利用现代化工具去达到目的,而没有必要非得从零开始向上爬。这里技术、信息、情报是很重要的,仅提出设计质量合格的要求,只依据设计规范、条文的被动制约,显然与现代化飞速发展的形势是极不相称的。

设计图书管理系统的优化方案 篇4

图书管理大体上可划分为借书模块、还书模块、图书数据模块和读者数据模块等。图书数据模块又可以小体划分为新增子模块、更改子模块、删除子模块、查找子模块、显示子模块、全删子模块和退出子模块等;读者数据模块又可以小体划分为新增子模块、更改子模块、删除子模块、查找子模块、显示子模块、全删子模块和退出子模块等。各个图书馆可以根据本图书馆的具体情况灵活的选择子模块或者调整有关子模块的功能。

现以C++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为例来介绍实现图书信息系统管理的软件设计方案。整个系统可以由五大功能部件即4个类和主函数构成, 这4个类分别是读者类、图书类、读者数据库类和图书数据库类。某一个读者的数据用某一个读者类的对象来保存, 所有读者的数据用读者数据库类的某一个对象中的数组来保存;某一个图书的数据用一个图书类的某一个对象来保存, 所有图书的数据用图书数据库类的某一个对象中的数组来保存。读者数据库类的某一个对象中的电子数据库的数据的填写由读者数据库类的构造函数自动完成, 同样图书数据库类的某一个对象中的电子数据库的数据的填写由图书数据库类的构造函数自动完成。主函数结束运行时, 读者数据库类的某一个对象中的电子数据库的数据的输出存盘由读者数据库类的析构函数自动完成, 同样图书数据库类的某一个对象中的电子数据库的数据的输出存盘由图书数据库类的析构函数自动完成。关于读者的新增子模块、更改子模块、删除子模块、查找子模块、显示子模块、全删子模块和退出子模块等可以用读者数据库类的公有函数来实现, 同样关于图书的新增子模块、更改子模块、删除子模块、查找子模块、显示子模块、全删子模块和退出子模块等可以用图书数据库类的公有函数来实现。借书模块和还书模块的功能可以通过综合访问上述4个类中的有关函数来实现。

在下面, 本人用C++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设计了一个图书管理系统的架构, 其中的还书模块、读者数据访问模块中的更改子模块、删除子模块、查找子模块、全删子模块等以及图书数据访问模块中的更改子模块、删除子模块、查找子模块、显示子模块、全删子模块和退出子模块等都只是一个占位符, 而没有实际功能。有关人员可以根据相应图书馆的具体情况和我提供的这个架构快速灵活地编写有特色的图书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教程.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2]崔永红.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设计的优化管理 篇5

论文关键词:旅游管理 SOLO分类理论 职业教育

论文摘 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体系系统性设计方面存在较大不足。SOLO分类理论以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为主线,以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为考核对象,实现了教学设计的整体性,思路清晰、简捷明了。为此,旅游管理专业基于SOLO分类理论进行了专业整体课程优化设计,对本专业的21种可观察学习成果进行分类,根据认知规律进行排序,获得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三个学年的课程和实践教学整体设计方案。

3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十一五”教育改革发展及“十二五”教育工作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会上表示,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6.5%,到,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36%,接近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如此大量的学生走入社会,各高校当务之急是专业建设,课程优化设计是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需要系统性改革

旅游管理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各开设院校普遍存在教学设置偏差、教学方法落后的现象。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在旅游企业如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点等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从事接待、服务与基础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要达到此目标,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及合理的知识结构,如具有较广阔的历史、地理、园林、建筑、植物、民俗、宗教等方面的知识素养,以及能够掌握旅游基本理论和旅游业经营管理的基础知识。但以上两方面都需要学生内化后通过一定的实践才能显现出价值来,其隐性存在的特点致使学习效果评价障碍重重。有些学校进行了PBL教学改革或项目化教学改革,这些大胆尝试的目的是打破旧有的知识体系教学设计,将目光转向能力培养,逐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知识传授型教育向能力训练型教育的转变。他们的积极探索意义重大,正确引导了高职旅游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但是,这些教学方法在单独的模块化教学方面优势突出,而在整体教学体系系统性设计方面略显不足。

二、SOLO分类理论指导下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优化设计

(一)SOLO分类理论主旨思想

SOLO是Structure of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的缩写,译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此理论更加注重整个教学的系统设计。它以可观察的学习成果作为为教学和考核对象,将学习成果按性质不同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学习一门新学科时首先获得的分离的、互不相关的教学内容,其加总后形成量变。量变进一步深入之后,质变发生了,所学的内容相互联系起来,构成一个连贯、一致的整体,此类学习成果为第二类。当学生的思维建立起抽象体系后,就可以解决以前从未遇到的新问题,此类学习成果为第三类。以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为主线,即简单到复杂、量变到质变、表面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因此形成了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由于此分类理论,以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为考核对象,以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学习成果的循序渐进培养为教学设计思路,使专业教学整体设计更具系统性。为此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计进行了SOLO分类理论指导下的课程改革尝试。

(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优化设计思路

课程优化设计焦点在于对各种教学资源的重新构建和组合,包括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两个向量,目的是使教学质量不偏移。为此课程设计步骤分为三步,一是找到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即学什么,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深入的企业调研来完成;二是对学习成果进行类别定义。定义原则为:分离的、互不相关的教学成果定义为第一类学习成果;相互联系的、连贯的、一致的整体教学成果定义为第二类;抽象思维后可以解决以前从未遇到的新问题的教学成果定义为第三类。第三步是根据认知规律调整教学顺序,即怎么学,调整顺序的原则如下: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循序渐进。

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服务面向不同有所区别,但本质上应定位于:具有良好的整体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较高的职业综合技能,在旅游企业如旅行社、旅游景点等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从事接待、服务与基础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适合的工作岗位(毕业后3-5年)为:接待经理、外联经理、计调经理、导游经理四个。以上岗位的优秀工作者都将成为企业调研的跟踪对象。通过对62家企业248位以上岗位的优秀员工进行工作过程实时跟踪,形成了岗位职业能力的重要指标,此即旅游管理专业的可观察学习成果共计21项。再对以上学习成果进行类别划分,形成了11项第一类、5项第二类、5项第三类可观察学习成果。

1.接待经理岗位可观察的学习成果(职业能力项)中第一类是客户心理、分析旅游线路、推荐门市销售三部分,第二类是签订旅游合同,第三类是旅游风险规避和;

2.外联经理岗位可观察的学习成果(职业能力项)中第一类是旅游市场调研,第二类是旅游市场开发和客户开发与维护,第三类是旅游产品销售; 3.计调经理岗位可观察的学习成果(职业能力项)中第一类是旅游要素采购,第二类是旅游线路设计和成本核算,第三类是突发事件处理与预防

设计的优化管理 篇6

关键词:云计算;设备管理系统;高校招生

中图分类号:TP3-4

设备管理系统(EMS)主要是对设备的管理;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信息化管理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从而使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对于我国高校的招生工作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由于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促使高校招生范围不断扩大,随着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使我国高校的招生工作量不断加重;传统的高校招生设备管理系统已无法满足大量、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因此,我们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及高校招生工作现状,制造出全面化、、系统化、针对性的新型招生管理系统。以此保证高校招生工作的及时性、全面性、及有效性。在降低人工资源服务强度的基础上,积极促进我国高校招生管理工作效率。

1 云计算内涵及其设备管理系统优势

1.1 云计算内涵

云计算是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其主要以网络为载体将多个计算机结合在一起,由此形成具备较强计算能力的结构,再通过结合相关商业科技将其分散至终端客户群体中;随着云计算核心技术的不断提升,其终端用户的信息数据处理也会相应增强,并将其从传统的信息处理载体变成输入输出载体,其计算处理过程完全有“云”来代替。云计算的主要特点包括;比较高的可靠性;虚拟化的信息数据处理,及较高的可扩展延伸性。

1.2 云计算设备管理系统优势

云计算技术是我国当前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关键。目前,云计算服务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平台,软件,及基础设置;云计算服务实施前,其计算机和互联网结构为客户端结合服务器,实施后变成客户端结合云服务平台。由于云计算本身的理念化特点,使其在为客户提供服务时主要是由服务提供商进行资源配置更新处理,用户只需在其终端客户端进行输入、输出即可,过程完全网络化开展;用户无需考虑服务运行模式,只需按服务模式和流量多少向运营商支付相應费用。在此理念基础建设以云计算为基础的设备管理系统进行设备管理,无需浪费资金费用去进行管理系统建设。同时,在设备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还提供专业化的维修更新服务,保障其平台软件使用质量,以此节约设备成本维护费用。针对云计算技术设备管理系统具体优势包括;经济性、专业性、可靠性、灵活性、共享性。采用云计算技术实施设备管理系统建设,有助于高校招生工作的流程化控制,促使其工作有序开展。

2 基于云计算技术高校招生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2.1 系统资源模块

此模块结构又包括系统存储资源、网络、及服务器,将其数据信息中心和主控制机房相结合,经虚拟的系统平台和有张力的资源管理,为其他模块提供数据资源基础。根据云计算技术设计了相关高性能服务器体系和系统平台管理服务器相结合的资源共享空间;其中,经系统平台服务器安装的虚拟化管理系统,不仅提供服务,而且有总体资源控制和调度功能。

2.2 系统数据模块

此模块主要是高校的基本招生信息数据;分为基本数据、招生信息、及具体用户信息。其中基础数据又主要包含高校具体的情况(基本信息、教师及专业设置);招生信息主要是高校近几年来的招生数据情况(录取分数、招生计划);用户信息主要是指与系统有关的高校部门基础信息及各地考生注册信息等。

2.3 系统用户模块

针对高校招生管理系统使用对象主要是高校招生职能部门人员、宣传人员、学生及其家长、高校其他部门(教育管理部门,教务部门,户籍部门等),此模块保证不同用户都能采用多种终端多媒体技术,对其招生信息数据进行查询访问,同时还可依照相关权限采取对应的操作管理。

2.4 系统应用模块

由于高校招生工作比较广泛,因此其对象各不相同;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招生对象提供不同的服务选项,应用模块建设是为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对应的服务管理。此系统模块又包括前端应用和后端管理两方面;其中,前端应用主要是针对不同用户进行的业务可定制功能(计划编制、宣传管理、数据统计分析、数据报送、报到管理等)。而后台管理则主要包含三方面管理功能(云资源、平台、业务);其中,云资源管理主要是统一监管计算中心各类服务器、存储、及网络资源。

3 基于云计算技术高校招生管理系统的实际应用及分析

3.1 基于云计算技术高校招生管理系统的实际应用

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的高校招生管理系统在具体实行中,终端用户想要进入系统就必须首先建立个人的账号信息,通过该账号信息进入后才能进行具体的数据资源查询及操作管理。经云计算技术的软件支持,用户可对其系统中的资源进行动态的调动;同时,其软件也可依照不同的设计需求,进行智能型的平台选择,系统形式呈现为树形结构。针对实际云计算技术高校招生管理系统平台建设有专业化的机房设施,用户连接云招生管理系统,高校连接云招生管理平台;信息数据无需存储在招生平台中,当系统接到请求时,平台自行选择连接对应高校,通过对应高校云招生管理系统提供数据,防止云平台数据存储太多而出现运行不畅等问题。高校间云计算系统即连续又独立,由此保证在相关高校出现故障问题时,其它高校招生管理系统数据运行正常。

3.2 基于云计算技术高校招生管理系统的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使我们知道,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的高校招生管理系统优势较多。具体包括;(1)扩展性较强;由于云计算是虚拟化技术,因此其资源弹性和动态资源分配能力比较强;可进行无限扩充。此特点很好的满足了高校招生阶段性增长的工作量情况,同时还能有效解决高峰期数据处理问题;(2)可靠性较高;在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的招生设备管理系统,合理科学的存储方案完善了数据资源管理;信息多副本备份促使数据访问性能提升,及高校招生数据准确性的加强。用户数据存储、过程的管理和计算都由服务器端进行。同时,由于服务器的多种服务渠道,使其在计算时发生节点问题可进行自由路径转换,保证计算工作有效开展。云计算系统平台还可整合不同高校招生信息,使资源共享最大化。由于高校招生系统中的数据信息众多;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也应做好数据保护工作。

4 结束语

云计算技术是我国当前计算机行业的关键技术,通过虚拟化的实践平台,对数据信息进行动态化、规模化的计算处理。将其应用到我国高校招生设备信息管理系统中,可有效促进我国高校招生信息管理工作效率,推动高校招生工作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秀菊,闫彦,杨建军.基于云计算的港口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08):29-30.

[2]袁国骏.浅谈云计算及其发展应用[J].实验室科学,2009(02):103-105.

作者简介:余飞越(1987-),男,河南信阳人,助教,本科,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程管理的优化设计与投资控制 篇7

1. 建设工程投资的特点

由于建筑工程的特殊性,造成工程项目投资的多方面特点,这对于后期的投资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性。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建筑工程项目投资的特点有:

1.1 投资金额巨大。

就当前政府投资的主要项目而言,其基本上都是社会居民住宅区,如:拆迁安置房;还有部分属于社会基本公共设施,如:市政道路、桥梁、园林等,无论是哪一类工程,都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成本资金,少则几百万、几千万,多则上亿元甚至几十亿,巨大的投资金额必须要求控制好成本投资。

1.2 投资差异显著。

按建筑工程的类别划分,不同项目在使用功能、建设规模、内部结构、空间区域、设备需求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也使得建筑工程投资的差异更加显著。政府投资期间会因为建筑工程的地区、人工、材料、机械等因素而出现投资差异,为项目实际施工提供了指导作用。

1.3 投资依据多样。

政府在投资某一建筑工程时需详细分析投资的必要性、可行性、可靠性等问题,以保证成本投资后资金能得到充分运用。建筑工程投资的多样性表现为:投资参考资料的复杂性、投资主体结构的多重性等,因而投资前要收集大量的工程信息,对后面的投资指导提供了有效依据。

2. 建设工程投资控制中的问题及成因

考虑到建筑工程成本投资巨大,若资金使用控制不当将影响到工程项目实施的有序进行,并且对最终的经济收益大小也会造成不利。早期政府在投资管理中设计了相应的投资方案,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发展,传统投资管理模式已经满足不了新时期的投资控制需求。另外,政府在建筑行业投资管理阶段的问题也日趋暴露。

2.1 注重施工,忽略成本。

通常政府投资建筑工程项目都是有目的性的,大多数项目投资都是为了服务于社会现代化建设及社会群体的生活改善。政府在投资项目时过于注重施工,把重点局限于“质量第一”而造成成本投资控制不到位。意识上缺乏使得投资控制方案落实不到位,降低了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

2.2 签订合同,考虑不周。

合同是建筑工程合作双方的法律性文件,对建筑工程的正常作业有较大的管理、引导作用。因管理上的疏忽,政府投资控制时未能深入分析合同条款,对于一些潜在的投资因素未能察觉,如:合同中提到的材料价格,因充分考虑市场变动引起的价格上涨问题,若考虑不周则会影响投资。

2.3 方案变更,记录混乱。

工程设计方案变更是建筑施工的常见现象,施工单位为了进一步优化工程性能而常常对设计方案现场变更调整。为了赚取更多的经济利益,施工单位常会采取不正当方式谎报价格或随意签证,如:签证上弄虚作假、以少报多。这就给政府投资管理工作造成不便,成本资金分配极度混乱。

2.4 竣工结算,高估冒算。

竣工结算是指一个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全部竣工,工程合作双方根据现场施工记录、设计变更通知书、现场变更鉴定、定额预算单价等资料对合同条款进行修改的。竣工期间的投资控制也是一个重点,若政府投资管理不到位则会造成资金浪费,使得“高估冒算”现象依旧存在。

3. 控制建设工程投资的措施

3.1 规划资金使用。

当某个建筑工程确定之后,政府需尽快组织经济分析师对工程投资方案详细分析,如:投资管理人员要分析建筑工程的人员薪资、设备投资、材料采购等各个方面的资金投入,制定详细的预算报表,以便在投资过程中清楚每一笔资金的利用方案。

3.2 审核合同条款。

针对合同条款不清、规定不明、指标不细等现象,政府投资管理人员要严格审核合同条款,对涉及到资金的项目重点审核分析。如:对于施工期间出现的方案变革变更、价格变动等问题,投资管理者需及时审核合同签订手续是否合法、审核合同条款是否完备、审核合同条款中的风险等。

3.3 采取限额政策。

“限额策略”是目前常用的成本控制方法,建筑工程项目正式施工前,政府投资管理者与施工单位协商沟通,将投资的成本金额直接报给施工方。这种“固定价格”的投资方法既能节约政府的投资金额,也能防止施工单位弄虚作假、胡乱报价的行为,在工程管理的优化设计中效果显著。

3.4 防范投资风险。

顾及到市场经济的风险性,政府投资管理策划中也要分析工程潜在的风险类别,及时制定资金补救方法。如:政府可委托中介机构对审计结果进行复核,约定审计责任风险,避免合同双方的利益受到损坏。此外,在风险控制中也要实施有效的监督策略,“以监代防”可降低投资控制的难度。

4. 监理单位在投资控制中的作用

工程监理单位是建筑工程的“总领导者”,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成本控制、施工监督等有着多方面的调控作用。政府在工程投资管理时可联系监理单位共同管理,联合制定项目的标准化投资控制方案,从每个工程细节上控制成本造价。作为监理单位,应从建筑工程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综合控制造价。

4.1 决策阶段。

工程投资决策是投资控制的第一步,监理单位应弄清投资各阶段对成本控制的影响,在遵守经济学理论的前提下全面分析项目的技术、经济、财务等问题。合理确定项目在这个阶段的投资目标,更好地指导工程投资管理方案的实施,以防投资规划中出现造价失控问题。

4.2 设计阶段。

设计工程方案时需控制好各个环节的成本消耗,尤其是在材料价格的选择上必须要立足于市场行情,以防施工单位胡乱报价。经过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可以保证工程项目的规模、标准、功能、结构等方面指标及时确定,为投资控制提供了初步调控计划。

4.3 施工阶段。

对施工现场的监理则要创建综合化的投资控制系统,掌握此次投资控制重点,降低索赔事件的发生率,对经费签证严格管理,根据合同标准要求完成工程造价计算等等。另外,在施工阶段对于其它方面产生的费用也要给予关注,如:意外事故、工程返修等。

5. 结论

设计的优化管理 篇8

1 涂装车间随车辅具的种类

涂装车间随车辅具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按使用工序可分为前处理辅具、电泳类辅具和喷涂类辅具。

(2) 按辅具形状可分为支撑类和夹状类, 支撑类又可分为普通支撑辅具和弹簧支撑辅具。

(3) 按辅具材料可分为不锈钢辅具、镀锌钢辅具、45号碳素硬质钢辅具、弹簧钢辅具和普通A3碳钢辅具。

(4) 按辅具的作用可分为电泳后盖支撑杆、电泳前盖支撑杆、电泳四门辅具、喷涂后盖辅具、喷涂前盖辅具、喷涂四门辅具和喷涂油箱盖辅具等。

2 涂装车间随车辅具的设计及优化

涂装车间随车辅具的设计主要应根据不同车型的工艺孔和具体的涂装工艺要求来设计, 设计原则是简单、精准、适用、耐用、安装方便、满足涂装工艺要求。设计的一般步骤如下。

(1) 构思。根据车型工艺孔以及需要满足的具体涂装工艺要求, 设想出合适的辅具形状和可行性设计方案。

(2) 测量。用合适精度的量具 (如卷尺、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仪等) 测量出需要的数据, 如辅具所要固定的车身零部件的位置和辅具的大小等。

(3) 绘图。根据测得的数据进行精确的绘图, 然后与测得的数据进行反复比对和修改, 经领导审核后定稿。

(4) 打样。将图纸送往辅具制造厂打样, 打样的数量一般需满足5~10辆车的安装。

(5) 修改。征求工段长及工艺员的意见, 对辅具样件和图纸进行修改, 直到使用者和设计者都满意为止。

(6) 定型和批量生产。辅具定型后, 辅具厂家进行批量生产, 到货后投入涂装生产线使用。

一款新的辅具很难一次设计完美。设计第一稿以能满足涂装生产线的工艺要求为目标, 然后根据设计原则对辅具设计进行优化。优化时要权衡各方面的因素 (如员工安装是否方便、优化后的辅具在使用过程中的报废量是否减小、优化后是否弥补了优化前辅具的缺点等) , 以使优化后的辅具更精准、简单、方便、耐用, 并具有更高的性价比。下面以两个具体的例子说明随车辅具的设计和优化过程。

案例1:某汽车厂A2车型喷涂车门辅具的设计和优化

(1) A2车型喷涂车门辅具的设计

某汽车厂A2车型喷涂车门辅具需要满足的涂装工艺要求是:a.PVC工序要求车门开度是6~8 mm, 并应避免车门上的PVC胶条被碰伤;b.中涂和面漆工序要求车门开度是3~4mm, 并应避免自动机喷涂时在车门边角产生流挂。

图1是第一次设计的辅具, 此辅具的紧固装置是由卡槽底座 (2) 和类六角螺栓 (1) 组成的。用卡槽底座 (2) 卡住车身B、C柱或车门边沿, 再用类六角扳手紧固螺栓 (1) , 即可完成辅具的安装;辅具卡口 (3) 确定车门的开度, 工艺要求有几种开度就设计几个卡口, 以满足不同工序车门开度不同的要求。

该车门辅具的优点是, 可以改变紧固装置的固定位置, 达到4个车门通用的目的, 减少了车门辅具的存放空间。

该车门辅具的缺点如下。

a.该辅具安装时需要专用的类六角扳手工具, 增加了员工的安装难度。

b.该辅具材质的硬度需要高于45钢的硬度, 而在较高硬度的钢材上开槽, 加工难度较高。

c.该辅具日常维护 (如用工装清洗液清洗) 后, 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生锈, 内六角螺牙容易被腐蚀, 因此造成的辅具报废量大。

(2) A2车型喷涂车门辅具的优化

针对上述缺点, 对该车门辅具进行了优化 (见图2) 。

优化后的车门辅具取消了用类六角螺栓固定的装置, 而改用夹子固定。固定方式是, 先用卡口 (7) 、 (8) 卡住车窗边沿, 用手捏紧夹柄, 使固定杆 (4) 卡入车门下方的工艺孔后放松夹柄即可。挡口 (5) 、 (6) 控制车门开度, 满足不同工序车门开度不同的要求。

优化后辅具的优点如下。

a.员工安装容易, 只要利用固定杆 (4) 和卡口 (7) 、 (8) 夹住车身就可以, 不必使用安装工具 (类六角扳手) 。

b.优化后辅具报废量比优化前降低一半。

c.辅具材质只需使用普通A3碳钢, 加工难度低。

优化后辅具的缺点是:辅具占用的空间体积较大, 需摆放在专门的工装架上。

案例2:某汽车厂A2车型电泳门钩的设计和优化

(1) A2车型电泳用车门钩的设计

由于车身在前处理和电泳槽中受到的槽液冲击力量较大, 同时车身在运输设备的作用下, 在各个槽中呈各种状态, 有的输送设备 (如全旋反向输送机RO-dip3) 对车身的旋转或摆动是很剧烈的, 所以要求车身的固定非常牢固, 否则车身可能失去控制碰撞到槽体部件而变形甚至报废。例如, 针对车身电泳涂装的工艺要求, 设计了固定车门的车门钩 (见图3) , 达到了车身电泳涂装时固定4个车门的目的。利用车门和B、C柱的锁工艺孔设计了 (3) 、 (6) 两个相应螺柱, 螺柱依附在支撑底座 (1) 、 (4) 上, 两个支撑底座用一根连杆 (5) 连接, 连杆与支撑底座的角度 (2) 为85°。角度 (2) 可根据不同车型进行调整, 目的是在员工安装辅具时, 使螺柱很容易对准车身的锁工艺孔, 方便员工安装。

此门钩的优点是:a.可以牢固地固定白车身的4个车门;b.门钩材质是普通A3碳钢, 制造难度较小。

缺点是:a.门钩需要旋到车门锁的工艺孔中, 安装比较麻烦;b.该门钩的易损部位是螺柱 (3) 、 (6) , 任何一个螺柱的损坏都将导致门钩的报废。

经过对白车身工艺孔进行仔细研究, 发现车门锁的工艺孔下方有1个不带螺纹的工艺孔, 直径为8 mm。如果利用这个工艺孔, 就能省去1个螺柱, 且丝毫不影响门钩的性能。

(2) A2车型电泳用车门钩的优化

优化后的电泳用车门钩见图4。优化后的电泳用车门钩取消了螺柱 (6) 及其支撑底座 (1) , 设计了1个拐角 (8) 和1个挡片 (7) 。安装时只要将拐角 (8) 伸入不带螺纹的工艺孔并逆时针旋转90°, 利用拐角方向的改变和挡片 (7) 锁住拐角 (8) 即可。

优化后门钩的优点如下。

a.省去1个螺柱。

b.员工安装更加方便。

c.与优化前相比, 制造难度更低。

3 涂装车间随车辅具的管理

3.1 随车辅具的清洗

涂装车间的随车辅具在用过一段时间后, 由于表面积漆需要用碱水浸泡清洗。清洗剂的主要成分是NaOH, 浓度为10 mol/L, 浸泡温度为60℃, 浸泡时间是10~12 h。随车辅具浸泡后要用高压水枪进行清洗, 水枪压力要大于10 MPa。门钩清洗干净后用锌系磷化液浸泡处理, 以防生锈。磷化液的总酸度是21点、游离酸度是1.4点, 促进点数是1.8点, 温度为常温, 浸泡时间为5~10 min, 浸泡后的辅具用压缩空气吹干后送至工位供使用。为了保证清洗工作顺利完成、防止辅具在清洗过程中丢失, 采用了表格管理的方法, 记录清洗前、后的辅具数量和清洗时间等, 有效防止了辅具在清洗过程中的丢失。

3.2 辅具的日常维修

辅具的日常维修主要有以下3条途径。

a.辅具的小配件 (如螺帽、小弹簧和小螺丝等) 损坏或丢失时, 主要由员工自己维修, 利用停产或加班的时间将损坏的辅具修理好。

b.辅具脱焊或进行小规模改制时, 联系设备科进行维修, 只须进行简单焊接就能使辅具完好如初。

c.如辅具的部件损坏或需进行较大规模的改进时, 可联系辅具专业厂家进行维修, 比报废辅具节约成本。

3.3 辅具的转运

辅具是重复使用的, 且安装、卸件工位不固定, 员工需要将辅具从卸件工位拿到安装工位。如某汽车厂的喷涂四门辅具, 在PVC工位安装, 在修饰交车工位卸下;油箱盖辅具在电泳下件工位安装, 在修饰交车工位卸下, 员工需将卸下的辅具从修饰交车工位送至PVC工位或电泳下件工位。以前的做法是谁需要谁转运, 这种管理模式弊端较多:a.没有确定的责任人;b.辅具易在转运过程中丢失;c.转运辅具的人数较多, 效率不高。现在, 该汽车厂对这种管理模式进行了优化, 每个班次由1个人专门转运辅具, 分发到各个需要安装的工位, 有效地避免了上述弊端。

3.4 辅具的现场摆放

涂装车间随车辅具的种类多、数量大, 如某汽车厂需要1 000个左右的喷涂四门辅具才能满线运转。如果停产排空, 辅具的摆放就成为一个问题。该汽车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根据不同辅具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专用工位器具, 如喷涂四门辅具的专用工位器具——四门辅具架 (见图5) 。

四门辅具架长1 500 mm、宽690 mm、高1 680 mm, 有9根立柱 (2) , 每根立柱上有6根挂件杆 (1) 。每根挂件杆 (1) 可挂10件喷涂四门辅具, 两个辅具架可摆放的辅具数量是6×9×10×2=1 080件。数量较多的辅具可以整齐地挂在辅具架的挂件杆上, 不仅美观、整齐, 还节约了场地。

另外, 还有其他的专用工位器具, 如多功能摆放台 (见图6) 。每个盒子贴上分类标签, 要求员工将从修饰工位卸下的辅具分类摆放在不同的盒子里, 避免了辅具的混放和错用。

3.5 新辅具一次投入数量的计算方法

新辅具的一次投入数量要根据具体的工艺操作段、储备段内的载荷小车组数和生产节拍确定。一般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S为新辅具一次投入的数量, 个;Z为工艺操作段内的载荷小车组数, 个;N为每辆待涂装车身需要的辅具数量, 个;C为储备段内载荷小车组数, 个;A为涂装车间的平均生产节拍, min/台;Q为保洁公司清洗辅具的数量, 个。

Q一般根据辅具总数和清洗周期取近似值, 如在线辅具是1 400个, 要求清洗周期是一个星期, 每天就需要清洗1 400/7=200个, 此时的Q等于200个。例如, 某涂装车间需要一次性投入喷涂四门辅具, 每辆待涂装车身需要4个该辅具进行四门定位, 该车间的工艺操作段的载荷小车组数是150辆, 储备段的载荷小车组数是30辆, 生产节拍是2.5 min/台, 要求辅具转运人员每2 h到修饰工位取一次辅具, 辅具的清洗周期为一个星期。那么, 一次性投入该辅具的数量应该是:

3.6 其他

设计的优化管理 篇9

1电力通讯自动化管理系统概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智能化电网与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 自动化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电力通讯领域。要实现电力系统通讯的自动化控制, 网络信息技术必须首先得到广泛应用, 电力通讯自动化管理系统是指利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等构建的一套自动化的管理系统。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是指通过数据传输系统和信号系统, 运用具有自动控制、检测和决策功能的装置, 对电力系统实施自动调节和监控, 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健康、安全、稳定运行, 既能够提高信息的运行速度, 又能保证信息数据的准确性。

2电力通讯在信息运行管理的自动化控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1注意实现调度自动化

在电力通讯系统的信息管理的自动化控制过程中, 要尤其注意实现调度的自动化。该技术运用计算机、远动、通信等技术, 能够在电网运行出现异常时自动发出警报, 再指出并启动相应的处理措施, 能够提高信息资料的准确度。电力通讯系统与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都是电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者之间密不可分, 相互影响。电力系统的数据通信技术是实现调度自动化的基础和前提, 为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另外,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不断进步也促进了电力系统通信的发展, 实现了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实现调度自动化, 需要相关人员严格执行国家调度、大区网调、省级、地区和县级调度五级的管理体制, 与我国电力通讯系统的管理体制一致。

2.2网络信息技术广泛应用

要实现对电力通讯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需要广泛地应用网络信息技术。现今的电力生产都朝着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信息化的基础设备正在逐步完善, 并建设了信息监控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这两种系统不仅实现了管理的现代化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还实现了对电网的调度和运营。要想使网络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不简单, 与计算机设备、用户和原有的工作方式等都有关系。因此, 需要建立对应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以及网络运行机制, 建立电力系统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构架。除此之外, 还必须制定统一的制度和规定, 不能违背其发展规律。

2.3把传统的技术改造和现代技术融为一体

把传统技术改造与现在的技术融合为一体的技术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的提升过程,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运用是工作人员应该注意的问题, 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运用的问题。电力系统也进入计算机的信息网络时代中, 计算机作为一种高科技、高水平的工具, 逐渐渗透到电力系统控制工作的各个方面, 并且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工作人员在系统出现崩溃、恢复、紧急、正常等多种状态时, 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处理和研究通讯系统提供的数据信息资料, 把分析判断之后的命令传送给执行设备, 以有效地对电力系统进行控制。

2.4电力系统控制的相关准则

其准则主要表现为业务技术、规章制度、工作任务和质量维护等方面。首先, 该业务准则规定必须对各级的主管部门进行培训, 严格考核相应的工作人员, 并检查其对各类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规章制度方面, 要注重对其进行健全和落实, 尤其是对通信机房的管理制度、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工作任务准则规定, 工作人员必须严格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命令, 认真执行系统的日常维修和管理工作, 以便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3完善电力通信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措施

3.1了解自动化管理的条件

要实现电力通信的自动化管理, 关键是要了解自动化管理的条件, 位于输电网自动化系统的终端设备不可缺少。该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很多条件的配合, 首先对运行的环境有一定的要求, 一般要求其温度在0°C~55°C之间, 除此之外, 还会受散热、湿度等因素的影响。所以, 在该系统的安装过程中, 是要求有非常过硬的技术来支的撑。在电力通信自动化管理系统终端设备的稳定性中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稳定性不够会严重影响该设备的运行。

3.2加强领导, 合理安排

与之前的管理方式相比较, 电力通信自动化管理系统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方式, 该系统涉及的范围广, 涵盖的内容多等使其在运行过程比较艰难。如果缺少统一的领导和合理的安排, 该系统的运行将很难实现, 因此, 必须对该系统加强领导, 并且进行合理安排, 以达到最好的运行效果, 促进电力通讯业务的顺利发展。

3.3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

在现代化的今天, 电力系统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 电力通讯的自动化管理是其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城乡电网的发展过程中以及农网改造中自动化技术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提高电能的质量和供电的可靠性, 应该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对电力通讯自动化进行综合的信息管理。

摘要:该研究电力通讯系统克服了以往管理系统的不足, 还在不断向着自动化的方向更好的发展, 使其高效化和智能化的优点日益显露。并且, 在实际应用和发展过程中还会不断对该系统进行健全和完善, 使信息运行更加畅通, 使电力通讯系统朝着更加高效、健康的目标发展。

关键词:电力通讯系统,信息运行管理,自动化控制

参考文献

[1]闻星火.管理信息系统在实验室与资产管理中的应用[C]//2003年全国实验室管理科学研讨会论文集.2003.

[2]江龙才.管理信息系统工作流模式设计与实现[C]//安徽省电机工程学会优秀学术论文集 (2002-2003) .2005.

[3]陈丽英, 方力争, 卢崇蓉, 等.体检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体会及意义[C]//浙江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

[4]康国兴.招投标管理信息系统在南钢的运用[C]//推进信息及自动化技术在钢铁工业节能降耗、改善环境、降低成本中的应用论文集.2005.

[5]周士通, 周杭.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流程再造初探[C]//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 (上) .2005.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之浅见 篇10

只有在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上做文章,才能产出高质量的建筑设计成品。建筑设计是科学与艺术双重创作的结合,是创作构思加科学计算合成的结果。在运行过程中设计构思组合产生出全新的东西,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套用,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变化。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没有好的质量,产品就没有市场,只有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建筑设计也是同样如此。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首先在于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然后才是管理。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关键在于建筑设计思想目标的确立,建筑设计思想的优化。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在于强化、强调了设计的“全过程管理”,这是动态管理。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2 健全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基础———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2.1 健全可操作的规章制度。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规章制度的制订要结合实际情况,一定要具体化、细化、量化,特别是要具有可操作性,以保证其运用的经常性和可检查性,以其达到预定目标。

二是规章制度要量化,做到可以制成表格分门别类填写打分。

三是设计人员行为要规范,原则性要强,只有我们自己有效地规范了行为,才能使我们的服务对象满意。

四是跟踪服务、反馈信息及时更正与处理。

五是事前计划要具体,事中控制有措施,事后总结有效果。

2.2 建立法人挂帅的组织机构。

成立监督机构,即法人亲自挂帅,专家起主导作用的全方位的有机结合体。设立质量检查小组,每个项目均设质检员。以专家为主导是为了掌握专业技术的高标准高质量,法人挂帅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顺利运行。主要目的是使这项工作经济化,制度化,责任化。

3 建筑设计运行系统与过程的优化控制

设计运行系统指总体的各个部分运行一体化,而过程是进行设计的全过程。要对其进行优化控制。首先,要确定系统部分的控制点,也就是运行的各个部分,即管理点,使每一个部分都进行优化处理。然后,进行过程的优化控制。如果只是达到质量标准、满足规范、规则的要求,那么建筑设计这个特殊的产品并非是精品。因为建筑设计的创作意识包括科学与艺术的排列与组合。提倡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是始终有一个较高的目标去奋斗。这里目标指的是一个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标准。方案有几个,而最好的只有一个。复杂的建筑设计周期短的几周、长的几年,施工的周期更长。

在建筑设计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建筑设计过程进行优化控制,以便取得最优方案、选取最短路径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于一身、利用现代化工具去达到目的,而没有必要非得从零开始向上爬。这里技术、信息、情报是很重要的,仅提出设计质量合格的要求,只依据设计规范、条文的被动制约,显然与现代化飞速发展的形势是极不相称的。

4 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运作

建筑设计质量优化,不仅是为了设计产品合格,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而是为了高标准的追求。在设计优化管理运行的前后,从计划到分工、从人员到产品,从部分到整体等都是为了筛选出最优的方法和手段,产出最佳产品。

4.1 确定每一个项目的优化管理。

所谓管理点,就是项目中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点。比如:项目设计的方案图、施工图、预算,这就是建筑设计项目宏观中既有影响又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点。

4.2 在定岗定位人员时即时挑选,既要进行优化思想教育,又要

注重量才使用,使每一个设计人员都有进取精神,思想中时刻存在着争夺市场的竞争意识。这就是人员的优化组合。

4.3 设计项目的优化统筹安排。

设计项目的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的不同程序的交叉运行必须要进行周密地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密切联系,避免出现差错,大大地缩短设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4 提高设计人员整体水平和素质,给设计对象创造更多的学习、深造的机会,使他们在设计运行中的各个环节都能独当一面。

4.5 随时制订与研究项目的创新计划。

凡是设计项目运行过程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都应该进行分析研究。只有不断地向较高的目标前进,优良产品才会不断产出。

4.6 提倡精品化、集成化、信息化。

要创新、要精品就必须掌握足够的信息,如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经验,做到这一点也就等于找到了捷径。

4.7 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管理。

建筑设计方案对于设计项目十分重要,建筑设计方案的确定不仅仅是为了评选好的方案,优化选取方案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建筑设计方案运行中进行优化管理。当建筑设计方案选取后,按专业部分进行优化、细化、量化而后运行。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管理,旨在于打破旧的、固定不变的教条,采取积极地动态管理方法。

设计的优化管理 篇11

关键词:地铁;管线;优化

中图分类号:U2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1)06—0150—01

综合管线的设计在地铁车站的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尤为重要,其在整个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对各专业管线的设计及施工起指导作用。综合管线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车站各层的层高、建筑装修、车站设备的安全以及各管线能否顺利安装。

1优化目的

在符合设计功能与施工规范前提下,在有限的施工空间里,综合排布各系统管线,减少各专业的施工冲突,避免返工,控制整体施工成本,保证整体施工进度。

2优化原则

对于地铁综合管线优化实质上就是各系统的管线在施工前与施工中的一些局部修改与调整,在优化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电让水、水让风,风让设备,弱电让强电”等的施工原则;“从上到下、先大后小、先强(电)后弱(电)、先建筑后安装”的施工顺序;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管线的优化排布,必须满足设计功能与规范中强制性条文规定;结合现场,整体布局,综合考虑。综合管线优化排布牵涉到多个系统专业管线,因此在优化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各个系统的管线,并对所有的管线根据不同的技术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条件,进行整体布局;便于维护与检修。综合管线优化时还要考虑系统运营后的维护与检修方便;经济比选。管线优化方案确定前,要对各方案进行经济比选,选择一最佳方案。

3地铁车站综合管线设计现状

①地铁车站附属用房功能分区模糊松散,缺乏管线总体布局。地铁设计施工周期长,建设单位及相关专业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周围环境条件限制,除供电专业(车站变电所)外,几乎其他所有车站附属用房都没有按使用功能分区。车站通风空调在设计风管敷设路径时,不得不将若干个通风空调小系统干管布置在设备区走廊吊顶内,再通过支管分别向走廊两侧设备管理用房送风、排风。这些小系统风管之间不但需要水平交叉,还要垂直交叉。另外,由于车站设备区走廊高度一般不超过4.4m,宽度不超过1.8m,在走廊吊顶高度不低于2.5m的情况下,走廊吊顶内可以用于安装管线的有效面积一般也不超过1.9m×1.8m。有的车站在有效面积不到4m2的范围内,安装了3~4条风管、5~6个电缆桥架和4~5条水管。吊顶内的各种风管、桥架、水管重重叠叠、密密麻麻,根本无法满足管线敷设空间要求,不但施工安装和设备调试异常困难,而且没有检修维修空间。一旦发生管线故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工进行恢复。

②车站吊顶内电缆桥架设计缺乏有效整合。地铁车站的FAS、BAS、通信、信号、导向和低压配电等6个专业,每个专业都需要在车站吊顶内架设电缆桥架。由于专业系统间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缺乏统一规划,缺乏空间合理分配,有的车站设备区走廊吊顶内,安装了6个电缆桥架,连同各种管线吊筋和天花龙骨吊筋,吊顶内的各种管线重重叠叠,吊筋密密麻麻,难以分辨,没有检修维修空间。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严重,存在着安全隐患。

③车站吊顶内水管设计缺乏统一规定。车站冷冻水管、冷却水管、生活水管、消防水管、喷淋水管及通气管,都用于输送低压流体,使用功能基本相同,技术要求基本一致。由于缺乏统一规定,不同设计人员,根据个人习惯采用水管分散敷设方式,自行选择路径,结果造成水管之间距离过大,浪费了许多宝贵的空间,有的甚至影响了天花吊顶装修漏空处理效果。

④车站综合管线设计与土建设计脱节。在车站土建设计时,由于车站设备还没有定标,设备专业(风、水、电)施工设计不细致,深度不够,管线的规格尺寸不够准确,导致车站风、水、电及综合管线专业很难向土建设计专业提出准确的空间使用要求。当车站设备定标,车站风、水、电管线设计方案比较稳定以后,土建施工设计基本完成,甚至有的车站结构施工也完成了。这时综合管线专业才能发现车站管线走向、布局上存在着问题和矛盾,再要求结构设计专业返工(取消埂斜),就会影响设计进度,甚至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只能在土建现有条件下,协调管线矛盾,甚至导致少数工程不得不留有缺憾。

4综合管线设计质量管理

①电缆桥架整合。共用电缆桥架断面设计形式应灵活、方便,易于实施,在不同区段过渡时,应充分考虑土建空间特点和电缆弯曲半径要求。对于共用电缆支架形状、尺寸及支架内部空间划分,须有严格规定,细节清楚。

②设计界面划分。共用电缆支架涉及系统供货商与车站机电设备安装商工程量调整,涉及系统设计单位与工点设计单位工作量调整,需要得到业主的同意与支持。建议由熟悉车站建筑结构形式的车站低压配电专业,负责落实共用电缆支架外部尺寸、安装标高、内部空间划分等技术细节,负责共用电缆支架的工程量统计,把电缆桥架整合技术成果落实到实处。综合管线专业和所有使用共用电缆支架的专业,都应在施工设计图册中,有统一的车站站厅、站台共用电缆支架平面图、断面图。

③细部处理。须注意对综合管线设计图的细节要求,特别是设备区走廊管线排列布置情况,对于无法正确判定吊顶内管线相对位置是否合理,维修空间是否满足使用要求的,必须补充必要的相视图。

④与车站结构设计配合。为了充分利用地下车站有限的吊顶空间,保证车站各种管线敷设的平直顺畅,要求具体设计人员根据共用电缆支架走向、通风管道总体布局和水管集中布置要求,制定车站管线规划设计要点,根据车站建筑平面设计情况,在必要时要求结构专业取消站台层中板中纵梁两侧的埂斜,将站厅顶板两侧的埂斜设计取最小值。

⑤与建筑设计配合。设备区建筑平面细部调整。对于环境条件要求相同、专业特点比较接近的设备管理用房,应要求建筑专业尽量紧凑布置。可布置成弱电用房区、管理用房区、通风机房区、给排水用房区及变电所区等;走廊吊顶内检修空间控制。当需要在设备管理用房走廊吊顶内,布置大系统风管时,应特别注意走廊宽度是否满足大系统风管检修维修空间要求;中板开洞细部处理。当需要在站台层沿楼梯口、沿中板洞口边缘设置车站管线时,应要求建筑专业预留口部做活的土建条件;设备房间内装修处理。气体灭火保护房间内的下排风立管、横管宜采用暗装方式,或要求建筑专业将风管进行必要装饰处理:公共区天花装修漏空处理。要求具体设计人员了解公共区天花吊顶装修形式,与装修专业紧密配合,预留天花吊顶漏空处理条件。

⑥平面图绘制规定。平面图绘制应进行图面处理,采用俯视原则绘图,能看见的部分用实线,不能看见的部分尽量不用或少用虚线。

5结语

随着地铁的普及,保证地铁安全可靠运营的系统也越来越多,而地铁的空间因地理环境、经济及安全等因素的制约,无法再进一步扩大,因此地铁的空间相对而言会越来越小,如何在越来越小的空间内布置越来越多的系统管线,势必引起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关注。

参考文献:

设计的优化管理 篇12

一、空调系统节能设计和优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空调系统设计经验不足, 设计空调系统不合理

在设计空调系统时一些设计人员为了方便省事儿, 并没有对空调系统的运行方式和工作原理进行深入探究, 大多都仅仅对空调系统的运行和工作原理有了表层肤浅的了解后就开始进行空调系统的设计。另外, 在设计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 设计人员经常出现套用现有设计经验的情况, 更有一些设计人员在技术水平还未达到标准的情况下, 就盲目的引用新技术, 并没有将空调系统设计的合理性考虑其中, 反而最终造成空调系统达不到节能要求。

(二) 设计观念陈旧设计过于保守

设计人员在设计空调系统时经常将空调的安全放在首位, 并且不断加大设计的参数, 这种保守的设计方式会造成空调的节能性有所降低。例如, 空调所用的实际值与计算负荷时的取值偏差过大, 所选取的空调水泵型号偏大, 配置设计系统时出现不合理的情况等。上述情况的出现都体现出在设计空调系统时设计人员观念过于陈旧, 设计过于保守, 最终加大了空调运行时的不必要负荷, 从而制约了空调的节能性的提升。

(三) 静态设计

静态设计一般指以设计工况作为基础对系统进行设计, 此种设计并没有从空调节能的角度出发, 更没有考虑空调全年运行的实际情况。而且这种设计是站在空调冬季、夏季风量的基础上设计新风入口的, 并未考虑在这两季中新风的负荷, 最终造成在季节过度时, 空调的冷水机组仍然需要照常开启, 使得空调的能耗也有所增加。

(四) 空调节能管理有待优化

在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在实际操作中未采用空调的自控系统, 而大多数都采用手动操作, 这样就会造成控制参数的滞后, 加大能源的浪费;尽管当前大部分的建筑都与空调设备公司签订了定期清洗空调设备的合同, 但在空调安装实际使用后, 空调设备公司并未严格按照合同执行, 进而造成空调系统运行阻力的增大, 使得空调系统的运行能耗不断加大。

二、空调系统节能设计和优化管理的措施

(一) 降低系统设计负荷

一般情况下, 空调的冷热负荷是由处理新风形成的负荷、玻璃窗日照形成的负荷、室内热源散热形成的负荷、传热形成的负荷等共同组成的。目前, 在空调系统设计中, 大多数设计人员以负荷指标估算的方法作为系统设计的标准, 为了保障空调的安全运行, 经常出现指标过大的情况, 最终导致其负荷大大超过了实际需求。要想解决这种问题, 在实际系统设计过程中就要先计算空调系统所消耗的冷热负荷, 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后取最合适的值进行设计, 并要排除设定过大的情况。

为了了解建筑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和优化管理, 笔者对某城市具有代表性的14幢公共建筑的建筑能耗进行了调查, 其中调查的内容主要是一年内十二个月份的建筑各能耗、空调冷热源方式、室内温湿度、空调能耗、二氧化碳浓度以及人们的热舒适等。根据调查的结果, 其功能、冷热源方式以及能耗的部分结果如表1所示:

由图可以看出, 公共建筑单位的面积建筑能耗为0.45——2.76GJ/ (㎡□a) , 最大值是最小值的6.13倍, 平均为1.65GJ/ (㎡□a) 高于中国武汉的1.313GJ/ (㎡□a) ;其中A、E、F、I、j这五家星级酒店的平均能耗量为1.404GJ/ (㎡□a) , 这低于日本旅馆的建筑节能标准2.152GJ/ (㎡□a) ;H、K、M、N这四幢办公楼的平均能耗量为1.48GJ/ (㎡□a) , 超过了日本的办公楼节能标准1.256GJ/ (㎡□a) 的17.8%, 但是其低于中国上海办公楼的平均能耗量1.8GJ/ (㎡□a) 。

空调系统形式的选择也非常关键, 要与建筑物的规模、用途、使用特点进行结合, 各项指标都应当在能源状况以及气象条件的范围内, 这些条件一般要通过技术经济进行比较来确定。通常情况下, 以负担室内负荷为基础可以将空调系统分成以下几大种类, 全水系统、全空气系统、制冷系统等;按照空气处理设置的位置情况可以分为班级中系统、集中系统、分散系统等。在选择空调系统形式时应当注意, 要与空调的使用要求和空调的使用原则相互符合, 从而做到系统运行更加合理、空调耗能不断减少、空调投资较低等。

(二) 确定合理的新风量标准

根据空调系统的设计原理可以发现, 在空调系统中新风量越少空调节能就越经济有效, 但是减少新风量要根据室内的具体情况从而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控制新风量标准。首先, 可以将冬、夏两季的新风量降至最低, 在过度季节时再增加将新风量。由于在冬、夏两季室外新风量越大, 空调的能耗量就越大, 因此当室内卫生得到满足时, 将夏季空调系统控制在最小新风量, 能够对局部的排风起到补偿的作用, 并且能够保证空调房间内的正压值。

(三) 空调系统的控制管理

近些年,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空调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技术也有所提高。许多空调系统引入了先进的软件体系, 通过中央监控对空调的长时间运行进行监控, 从而达到了节能的目的。这种系统可以在线对空调的回风进行检测, 并且控制空调的新风量, 不仅能够保证室内通风卫生, 而且能够达到节能的目的。除此之外, 一些计算机系统还能帮助空调进行室内外气象以及湿热负荷的测定, 并且根据气象条件控制空调系统, 使其一直保持在最节能的状态。

(四) 能源管理

当前, 我国许多建筑在引入建筑空调系统时, 都采用引进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的方法, 这种能源管理公司实行的是通过降低整体成本, 从而达到减少支付的节能投资方式。这种商业形式就是要改善未来的节能方式, 并且使节能工作不断升级, 从而达到更大的收益, 最终降低运行成本。在与合同能源公司确立了具体的能源管理方案后, 能源公司会先垫付节能减耗的相关费用, 并且在项目运行过程中业主也无需提供节能相关费用, 直到改造完成后, 而在改造期间节约的费用将由业主与合同能源公司共同分享。

(五) 技术人员培训管理

建筑空调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技术操作人员的素质也非常关键, 要想使建筑空调系统实现真正的节能, 还应当不断加强对空调操作人员的培训, 提高管理人员的自身专业素质。并且在工作过程中向操作人员灌输多种空调管理与节能的方法, 加强管理人员的动手操作能力, 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 从而保证整个空调系统的设备使用的高效率, 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 最终实现空调节能。

结束语:

目前, 我国空调系统使用的耗能情况不断增加, 空调节能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一项工作, 但是许多建筑空调系统仍然存在节能设计问题, 管理情况也有待优化。故而, 只有不断加强对空调系统节能技术的研究, 并将更加优良的技术应用到空调系统中, 才能使节能工作更加有效。相信随着我国空调技术的不断革新, 管理理念的不断升级, 我国空调节能将会得到较快的发展。

摘要:为更好实现空调节能, 本文对建筑空调系统节能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节能设计和空调优化管理的方案, 以期促进建筑空调系统节能的不断优化和提升。

关键词:节能减排,空调系统,节能设计,动力能耗

参考文献

[1]王景昱.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75%设计技术路线及冷源系统节能指标研究[D].重庆大学, 2012.

[2]叶凌.既有公共建筑集中空调系统的调查统计与节能改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上一篇:小学学困生的转化下一篇:灰色预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