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精选6篇)
公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篇1
近年来, 宁波市公交管理部门紧紧依托公交企业, 积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加快推进公交企业安全班组建设, 取得了积极成效。从2010年开始, 宁波市以公交线路为基本单位, 积极推行安全生产班组建设, 从市区开始试点到全市全面推广, 从单一措施到系统推进, 经过三年多的摸索和努力, 全市13家公交企业528条线路共建成311个安全班组, 初步实现了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2009年至2012年, 在运营总行驶里程逐年增加的情况下, 公交安全事故数、死亡人数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文章将在全面总结分析当前宁波市公交企业安全班组建设现状的前提下, 对于加强下一阶段公交安全班组建设提出几点想法。
一、公交安全班组建设初见成效
1. 班组基础工作得到规范。
一是各班组“一长二员” (班组长、宣传员、安全员) 配备齐全, 并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 成为班组的直接管理者。二是班组一分钟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宣传员在现场站宣传板上及时更新安全提示, 做好运营发班前安全提醒工作。三是各班组根据自身特点, 设计行车日志, 落实回场后行车日志制度, 同时规范班组例会制度, 每周开展不少于20分钟的安全教育培训、每季度开展一次分析研讨会。四是制定班组长培训制度, 通过多种渠道加强班组长的管理能力, 提升班组建设的综合力量。
2. 班组自主管理能力得到加强。
首先, 企业与基层单位、基层单位与安全职能科室、职能科室与路队、路队与班组分别签订了安全责任书, 明确班组的具体任务、责任与权力。第二, 各班组结合实际, 本着“以小见大”的创新思路, 自己定出小规矩、树立小楷模、解决小隐患、执行小惩罚, 并自主制作线路行车隐患图, 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班组自我管理新方法。第三, 各班组对事故违章驾驶员进行自主帮教, 采用“苦口婆心”化解驾驶员压力与逆反心理。
3. 班组安全生产环境得到提升。
公交企业在现场站建立现场站视频教室, 涉及线路近70条。视频教室用于播放安全宣教、节油王经验、心理健康宣传等内容, 有效提升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能力与心理素质。同时, 各班组除内部交流安全行车心得外, 还通过座谈交流、走访学习等方式借鉴其它班组的优秀经验, 有效改善班组安全生产的整体条件。
4. 班组安全宣教得到改进。
部分企业制定以班组“亲情树”为主体的班组建设园宣传板, 宣传内容包括“亲情树”、班组安全理念、线路安全隐患提醒图、班组考核公布栏、班组一分钟安全教育、实时信息、安全监督电话、班组安全宣教日等, 寓意为通过各种措施、渠道确保企业这棵参天大树健康发展、安全发展。
5. 班组凝聚力得到强化。
各班组将“一长二员”及线路成员图像制作成KT版进行了上墙, 增强班组的团队意识。部分班组还设立班组口号, 弘扬班组精神, 形成班组合力。部分企业通过组织一些文体、娱乐等集体活动, 开展趣味竞赛、知识竞赛等, 建立轻松、团结、和谐的班组文化氛围。
二、安全班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个别地方班组建设的硬件基础尚未完全具备。
一方面是基础设施条件较差。从调研情况看, 由于宁波全市公交化进程并不统一, 县 (市) 区还是比较普遍地存在公交枢纽站、首末站、综合停车场等场站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问题。另一方面是经营管理体制仍然比较落后。目前, 个别地方的公交线路仍然实行承包经营, 驾驶员每天的工作强度较大, 无相应的班组服务质量考核, 安全班组长的职责也是义务承担, 无相应的经济利益激励。
2. 部分企业管理者对班组建设的认识存在局限性。
认为生产管理就是靠制度、规程和指令, 基层员工仅仅是执行者, 而不看重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更忽视班组建设对生产管理的辅助作用。“驾驶员开车就挺累的, 还让他们去学习、讨论、写报告, 还搞什么行车日志进行情绪管理, 驾驶员哪有这么多精力……”, 这说明部分管理者对基层管理工作还存在误解和偏见。
3. 班组管理力量薄弱使班组建设工作落实难。
目前, 各公交企业建立的班组数量在20个左右, 每个班组的班组成员数量不一, 但总人数众多, 且班组成员流动性大。除个别企业的班组长是脱产外, 大部分企业的班组长都在生产岗位上。这些班组长受自身的生产任务、管理权限、管理人数等限制, 使得班组长工作压力大, “心有余而力不足”, 导致很多时候班组建设只是落在表面。
4. 班组成员对自主管理的需求有待进一步强化。
部分职工对于班组建设持逆反心理, 认为自己做好生产、完成生产任务就行, 公司还搞这么多花样出来就是浪费他们的精力, 没有正确认识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 班组激励机制还有待加强。
部分企业的安全车公里奖励、星级管理等奖励制度, 提高了职工对自己个人安全生产的重视, 但针对整个班组的激励还很少。此外, 部分企业的班组长、宣传员及安全员每月几十元的补贴, 同时班组长每年有较小数额的考核年终奖, 但这些不足以激励班组一长二员的工作积极性。且只有少量的优秀班组长能走上一线管理岗位, 成长机会还很少。
6. 班组文化建设存在片面性和形式化。
目前的班组文化建设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任务安排, 缺乏自下而上的创新, 不能契合员工的兴趣和利益, 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生产任务繁重的情况下, 班组文化建设被浓缩成宣传板报、会议记录、工作汇报, 或者变成个别优秀员工及班组长的专职工作。
三、推进公交企业安全班组建设措施
安全班组建设作为公交企业的“双基”工作之一, 必须作为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逐步完善, 这是企业生产现状的需要, 也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需要。主要工作措施:
1. 加快推进全市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
加大力度加快实施各县市城区内、及至宁波市区的中巴线路公交化改造, 全力推进全市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 促进全市公交行业真正实现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与驾驶员建立劳动关系, 实行员 (下转第295页) (上接第293页) 工制管理, 这是推进安全班组建设的首要条件。同时, 加快推进公交枢纽站、首末站、综合停车场等场站设施建设, 设立专门的驾驶员休息室、宣教室, 为班组建设提供坚实、必需的硬件基础。
2. 进一步加强班组建设组织领导。
班组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最基层组织, 不仅仅是执行者, 更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 公交企业必须从企业发展的要求出发, 高度重视班组建设, 将其纳入年度工作的总体规划, 由单位一把手牵头, 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 明确牵头部门, 形成行政主导、工会督查、职能部门配合、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班组建设体系, 并从民主管理、情感管理、文化管理、现场管理等角度出发, 制定班组建设计划和方案, 并要求明确工作推进时间、责任部门和岗位人员。
3. 进一步健全班组组织建设。
建立健全班组“一长二员”岗位职责组织架构, 由企业根据自身实际, 按照一定的年龄结构组建班组, 注重新、老驾驶员合理构成, 并明确各自职责、岗位标准、任务目标, 做到“一岗双责”, 并按照精细化管理要求, 应该做什么, 做到什么程度, 提出详细的要求和标准, 使班组“一长二员”工作有章可循、有绩可评。企业应当将年度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层层分解至班组, 将安全责任落实到班组, 班组长为班组安全建设第一责任人。
4. 进一步完善班组制度建设。
一是建立班组长选拔机制。结合企业实际, 根据班组长岗位职责, 制定班组长任职资格和选拔程序, 坚持德才兼备、公平公正、竞争择优原则, 通过组织选择和职工选择相结合, 选配责任心强、敢于管理、群众公认的优秀职工担任班组长。二是建立班组激励考核机制。综合考虑违章率、事故率、成员优秀率等因素, 每季度考核班组, 选举优秀班组, 对于优秀班组全体成员予以奖励;并适当提高班组“一长二员”经济待遇, 实现权责统一。三是完善班组教育培训体系。加强班组长聚合力、执行力、竞争力培训;加强安全预防、事故处理等业务技术和危机处理能力培训;加强班组跟车驾驶员的培训等。四是建立班组安全隐患自主排查治理制度。要求各班组深入排查“人、车、站、线”安全隐患, 加强现场自主管理。发现隐患, 及时整改, 不能整改的及时按级上报, 并做好班组提示。五是强化线路班组考核机制。要求制定线路班组考核办法, 细化考核标准, 做好月度考评。
5. 进一步加强班组文化建设。
企业要结合各班组特色, 有机融合班组文化建设与日常管理。一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在“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车轮一动, 情系民众”等核心理念基础上, 结合自身特点, 总结提炼本班组特色, 形成个性安全理念。二是加强亲情文化建设。有条件的企业和班组建立家庭安全责任互保制;制定班组“亲情树”展板, 以亲情文化提升安全文化。三是加强活力文化建设。每季度每一班组至少开展一次“小竞赛”活动;定期邀请班组先进模范或星级驾驶员传授心得等。
6. 进一步加强班组环境建设。
制定班组“亲情树”展板, 张贴于现场站。强化“亲情树”和评价内容, 如, 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 加强现场站职工书屋、心灵氧吧等建设。加强现场站视频教室管理, 并尝试现场站管理标准化建设。改善班组工作、休息环境。同时, 积极整合现有现场站宣传栏, 划定一个安全宣教展区或安全文化展区, 用于展示班组一分钟安全教育、班组“亲情树”、安全隐患示意图、班组事故违章排名、情绪知识宣教等内容, 形成浓郁的安全生产氛围。
7. 进一步加强班组建设的资金保障。
根据企业全年工作计划和目标任务, 公交企业应当在每年的财务预算中设立一定比例的资金, 并制定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 专项用于安全班组建设。安全班组建设专项资金必须做到专款专用, 不得挪作他用, 以切实保障安全班组的基础建设和各项奖励机制能够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宋玉宁.固定资产审计体系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7
[2].韩晓红.提高图书馆经济价值的有效途径[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2)
公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篇2
一、要正确定位公交发展目标。
优先发展公交要对公交发展进行正确定位,公交发展目标定位上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较低的定位。公交发展仅立足于解决当前的出行问题,公交投入只为使更多的低收入群众以较低的支出获得方便的出行,公交的投入重在提供更多的公交车辆,增大线网的密度,增加发车班次,减少候车时间,方便广大群众出行。一种是较高的定位。公交发展立足于改善民生,力求成为城市发展的“名片”,更好地树立城市形象,以推动发展,促进和谐。这时,公交发展就要着眼更高目标,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公交车辆的档次,高标准进行公交场站建设和城市交通换乘枢纽建设。公交作为一种兼有公共服务和市场产品性质的事业,是赢利性与公益性相结合的事业,需要公交运营企业以科学的经营获取最大化的经营收益,同时需要政府参与对城乡公交发展目标进行定位。只有在正确定位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城乡公交的顶层规划与统筹安排,才能确定投入的规模和方向以保证公交的公益性。我们认为当前公交发展的定位不应局限于有车乘,而且要着眼于公交事业成为丰城市的一张“名片”,促进城市形象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对公交发展的目标也应有较高的定位。根据城市规划局新近出台的中心城市发展规划,城市的扩张,人口的递增,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城市交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区域中心城市不仅要有空间的扩张,更要有品味的提升,这就需要公交发展有较高的目标定位。
二、应科学编制公交优先发展规划。
实现公交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规划先行是前提和关键。要以“公交优先”理念统领城市交通规划,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用地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科学配置和利用交通资源,确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城乡统筹发展的城市公共交通战略和目标。为确保规划科学合理,富于宏观性、前瞻性和操作性,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注重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突出公交优先原则,确立公交优先的地位,从道路使用权、建设投资、交通管理措施等方面确保公交优先。同时,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注意把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和城市道路规划衔接起来,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二是注重与“城乡一体化”方向相一致。在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中统筹规划市、县、乡(镇)公共交通网络,注重城市公共交通向城市郊区和农村延伸。按照 “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统筹规划统一的城市公共交通大市场,着眼于城乡交通协调发展,把城市公共交通的舒适、安全、准点、规范延伸到周边农村,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三是注重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相配套。按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要求,重点做好公交优先发展规划。国内外先进城市的发展经验充分
表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根本出路之一。因此,应当将公交优先发展作为重要的城市发展战略,采取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积极促进城市公交的优先发展,包括在规划建设上确立公共交通优先安排的序位,在道路使用权上确立公交优先通行的权利等,从而确保公交的优先发展。
三、应切实加强城市公交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方式,加大政府投资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公交综合停车保养场、公交首末(枢纽)站和公交停靠站、候车亭的规划建设。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交通节点要建设公交枢纽中心,方便乘客换乘。在市中心城区外围及风景旅游区、公交线路主要交汇点要建立大型的换乘停车场,实施公交“零距离”换乘。居民小区、开发(新)区、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重大建设项目,要根据规划需要建设配套的公交场站设施,其建设费用纳入工程总投资,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市规划、建设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对未按规定配套建设公共交通场站等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不予验收。对已投入使用的公交场站设施,不得随意侵占或改变用途。新建或改造城区主要干道,要配套建设港湾式停靠站。
四、要推进公交企业创新营运模式。
公交事业作为赢利性与公益性相结合的事业要获得发展,首先需要最大限度开发公交经营企业的赢利能力,通过公交运营企业科学的规划、管理,实现最大化利润。赢利能力提升与城市工商业繁荣程度、城市人口规模与人流量等客观因素相关,在前述因素确定情况下,赢利能力也与公交服务能力、企业经营战略密切相关:一是与服务水平相关。由于经营企业能否提供便捷、准点、价廉、安全的公交服务与乘载率密切相关,企业提升赢利能力需要提高公交服务能力,主要包括:要根据城市建设与市民出行需要,不断优化线路,线路要尽量取直线,减少车辆绕行距离,方便群众出行;工业园区、商业区、居民区、机关、企业单位、学校与医院等事业单位,要有停靠点;把增加班次与提高准点率结合,减少候车时间。二是与经营战略相关。各种交通工具之间存在一种替代关系,人们选择什么公交工具出行,将综合考虑便捷、经济、安适等因素,公交工具要成为人们主要的出行工具选择,需要公交经营企业在与其他交通工具的比较中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基本保证公交车辆对其它车辆的全替代关系。
五、要积极引导市民选择公交出行方式。
公交发展,以人为本。当前,市区公交客源流失严重,运营效益难以保证,已成为制约我市公交发展的主要瓶颈因素之一。对此,应本着对症下药、标本兼治的原则,采取三个方面措施,着力扭转这种局面。一是继续实施低票价制度。发挥客运价格的导向和杠杆作用,继续保持低票价和低成本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提高公共交通工具的实载率。二是
优化公交服务。公交要优先,首先要优秀。服务质量是公交行业的生命线。要通过优化公交线路、提高公交出行的便利性,增加公交班车密度、缩短候车时间,引进新型公交车辆、提高公交乘坐的舒适性,推出IC卡换乘优惠服务等一系列优化公交服务举措,增强公交出行方式的竞争力和感召力。三是大力倡导公交出行意识。大力开展城市公交日(周、月)等活动,积极倡导机关干部带头乘坐公交车上下班,引导鼓励市民选择绿色环保的公交出行方式。
六、应大力推进智能公交建设。
公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篇3
“建设油田专业化通勤公司、行业一流现代化公交企业”是大庆油田公共汽车公司的发展目标,体现了公交服务企业自身价值所在。作为从事油田通勤服务及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企业,车队、车厢、车组构成了公交安全生产一线最前沿的服务保障系统。车队作为基层基础单位,管理着线路上的所有每个车组,推动文化管理,促进车队执行力管理水平的提高,最大限度的提高车队安全运营效率是车队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车厢作为流动的舞台,展示了企业为油田、为社会提供保障有力的服务水平,能否为乘客努力创造文化服务、特色服务、真情服务,营造车厢环境友好,是做好车厢服务的关键所在。车组作为公交一线最前沿的操作岗位,保障安全行车是关系全局的大事,是战略要害。不断强化车组人员按岗位职责、按理念制度、操作规程流程去执行,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提升车组人员素养的关键。因此,车队、车厢、车组“三车”建设是关系公司发展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问题。
1“三车”建设要关注现实中的不足和问题
车队、车厢、车组“三车”建设关系着公交企业的发展,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每一位基层车队的管理干部。
(1)车队建设
近些年来,公司经过努力,重点打造了一批基层特色文化示范队,尤其是5车队的“品牌服务文化”、9车队的“家”文化、19车队的“安全文化”和22车队的“真情服务文化”等,在对外文化交流中都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但车队作为基层管理组织,确实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有些车队行政管理干部文化观念不强。基层文化建设,不仅仅是政工干部要做的工作,而且也是所有管理干部都要亲力亲为,都要带头倡导并践行的工作。行政管理干部管生产、管安全、管服务,就更离不开文化,要学会用文化来推动管理、推动执行。二是有些车队管理干部工作总结的能力不强。安全生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进行全年工作总结,找问题查不足,寻找经验及规律,是做好下一年度工作的根本保证。然而,有些管理干部对自己分管的工作,总结不够认真,缺乏责任心。分管的业务领域中隐藏的问题,如果总是得不到总结和纠正,难免会因内外因素的结合,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三是基层管理干部再学习的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就是,再学习的热情不高,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不愿意在学习上花费时间,进取心不强。基层管理干部不仅要想事、干事、干成事,还要能够研究事、总结事。要能够在理论上、实践上,进行再学习、再认识、再提高。
(2)车厢建设
基层文化建设主要有两个阵地,一个是车队,一个是车厢。公司每天有一千多辆车在线路上运营,那是一个很大的舞台。然而,目前车厢建设却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有这样几个问题:一是车厢长期被一些广告所覆盖,很难形成具有文化辐射效应的平台。文化进车厢是公司为车组司乘人员、为广大乘客提供“文化服务、特色服务、真情服务”的一个平台。然而,一些主干线路的车厢被广告覆盖,严重干扰了文化进车厢的实施。把车厢作为文化管理的一个平台却始终得不到开发和利用。不能让经济驱动成了文化进车厢的最大障碍。二是车厢平台要能够满足车组人员的文化需求。由于司乘人员在车厢工作的时间比较长,因此,要把车厢平台作为岗位平台来关注,要建立与岗位相关的岗位责任、安全制度、规程流程等规范性载体,使车厢这一平台能够满足车组司乘人员的文化需求,确实把文化管理引入车厢岗位平台,为生产运营服务。三是车厢服务在整体上还需要不断的创新。满足乘客日益增长的乘车需求,是改善车厢服务的依据。比如,经常有乘客询问发车时间、倒车换乘等问题,根据乘客的需要,把发车时间表公布在车厢,既让乘客监督服务,又让乘客一目了然。为此,为乘客提供良好的文化服务、特色服务、真情服务,需要不断创新车厢建设。
(3)车组建设
车组是公交服务链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关系到安全生产运营秩序,以及乘客和车组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目前,车组建设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车组司乘人员流动性较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一个成熟的车组岗位员工,对岗位责任、制度、规程流程具有一定的认知度,人员流动性过快便意味着相关责任、制度、规程流程在车组操作岗位上的缺失。新的人员对车队文化认知需要有个适应的过程,从而给一线安全生产带来不利的安全隐患。二是车组司乘人员文化认同不高。在车组一线岗位,车组司乘人员对公司及车队文化理念、制度、规程流程指导和规范服务行为的意识不强,对文化理念学了记不住,责任制度不能贯彻始终。客观地说,让员工广泛认同公司及车队文化理念,是一项比较难做的工作。车队要把强化车组人员对文化理念的认同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程常抓不懈。三是车组司乘人员自身素养有待提高。由于存在用工方面多种因素的限制,造成一线部分车组人员自身素质不高。衡量一个人素养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对理念指导、岗位责任等规定的事情,能按要求、规范去执行,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规范公司整体运营体系意义重大。
2“三车”建设的文化侧重
提出“三车”建设这一概念,是为了弥补以上的不足和问题,以进一步夯实公交服务的基础,满足群众乘车出行的需要。
(1)车队文化要侧重把文化管理融入到每一项具体的工作当中,用文化推动执行
基层文化建设必须要从过去的理念推广向文化管理延伸,基层文化如果不能在管理工作当中发挥执行作用,理念推广工作就失去了意义。因此,针对车队管理干部能力不强的问题,首先就是要强化对管理干部的培训,增强对“三车”建设的再认识,强化执行、强化认同。如果车队管理干部都达不到要求,反而让车组员工去执行去认同,只能徒劳无益。车队的各项管理工作必须要学会靠文化来推动执行。
(2)车厢文化要侧重于把和谐车厢环境与文化载体建设相结合,用文化增值服务
车厢在整个运营服务链中是一个流动的舞台,既是车组人员岗位工作的平台,又是为社会服务的窗口。作为工作平台,相关岗位责任、制度标准、规程流程等要能够从车队前置到车厢,真正实现文化进车厢。作为服务窗口,要能够把文化服务、特色服务、真情服务创新融入到车厢环境之中。尤其要关注在实施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服务后所带来的新问题,最大限度地促进和谐车厢环境与文化增值服务,体现“安全、便捷、环保、舒适”的品牌服务理念。
(3)车组文化要侧重把文化认同作为提升司乘人员素养的抓手,用文化培育行为
公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篇4
文章标题:公交公司全面打造企业文化实现文化强企之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竞争不再只是资本的竞争,当那些靠“文化”优势在竞争中大放异彩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时,有人这样断言,在未来的十年里,企业的竞争就是靠“企业文化”的竞争。此话不无道理,越来越多的成功企业如海尔集团等,用事实证明了这一点,谁拥有
了文化优势,谁就将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它以其战略性的地位被列入了企业管理、经营和发展的议事日程。乌鲁木齐市公共交通总公司进一步加大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步伐,力争走出一条文化强企之路。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围绕企业的中心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没有先进的文化就谈不上发展先进的生产力,企业文化建设上去了,才能为企业的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同时,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从根本上也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总公司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围绕中心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并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认真贯彻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公交企业的一切工作必须“乘客至上,服务为本”。在过去乘客与公交企业的主要矛盾集中在“乘车难”问题上,特别是高峰时期乘车难问题尤为突出。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围绕着解决“乘车难”问题开展工作,一是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在各大站点摆设宣传台,向乘客解释公司面临的困难,寻求乘客的理解;召开义务监督员座谈会,寻求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将乘客的需求向有关部门反映,要求增加运力等等;二是加大了内部管理,单位自己想办法,添置车辆弥补运力的不足,并采取了在高峰时期合理调配运力,设区间车、方便快车到高峰时支援一线等等一系列措施。通过努力,“乘车难”问题已成为过去,总公司的社会信誉度、乘客的满意度逐步在提高,经济效益也逐年有所上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乘客与公交企业的矛盾从“乘车难”上升到“乘车环境的好坏”上来。广大乘客不仅要求公交企业要提供快捷、方便的乘车环境,还要求“坐得放心、感到温馨、觉得舒心”。这一新的要求促使总公司必须从提高硬件设备和软件服务两个方面入手开展工作。硬件上更换旧的车辆、添置档次较高、安全性能较好的新车,彻底改变公交车辆脏、乱、差的现象。软件上做到线网布局合理,乘客乘车方便;2002年提出创“三新”品牌服务,2003年又进一步拓宽思路,推出了“日新”服务,开展了规范化线路服务“零投诉”活动、推出了向社会公示服务承诺的万人签名大会等等,近两年的种种服务新举措使乌鲁木齐公交终于跻身于全国公交行业的前列。为了寻求服务新起点,追求“三新”品牌、“日新”服务的长效 化,继续深入地做好优质服务工作。总公司还加大了企业形象的宣传报道以及先进典型的树立的同时,今年总公司又提出了创建公交诚信服务,以安全的运行、规范化的服务树立了总公司良好的企业形象,最终实现乘客满意这一目标。
二、对企业文化进行提炼,形成全体职工的价值共识,以共同认可的企业精神引导企业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企业文化属于精神范畴,相对物质来说,它没有实体,没有具体形态,比较抽象,不易被职工理解和掌握,有些职工简单地把单位举办文体活动、劳动竞赛与企业文化划上了等号,而更有一部分职工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企业文化,它的重要作用在哪里。对此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加以提炼,不仅仅是反映企业的管理理念,同时也是对企业文化的高度概括,是企业精神的精髓。公交企业是以“乘客”作为服务对象的窗口型服务行业,“乘客至上,服务为本”这八个字便充分体现了公交客运的宗旨。“乘客至上”要求我们一切工作必须从乘客利益出发,始终将乘客的利益放在首位,时刻牢记乘客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失去了乘客支持,企业的发展就会举步维艰;“服务为本”要求我们要将服务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用心去经营,做到全心全意为各族乘客服务。乌鲁木齐市劳动模范公交总公司三分公司驾驶员翟金旺同志的体会是:用力去做只能达到优良,用心去做才能达到优秀、才能做到最好。因此,在服务、安全、管理每一个工作环节,我们都始终坚持以“乘客至上,服务为本”作为行为准则;以实现总公司“诚实、敬业、创新、高效”的企业精神为奋斗目标,以此衡量我们工作的好坏,并将其作为最终的工作目标。它形成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把干部职工的荣誉感、责任感和自豪感融为一体,自觉地形成一种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良好氛围。
三、“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全员的思想、业务、道德、文化素质,为振兴企业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职工是企业的主体,是企业文化的建设者,各族职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着他们的工作态度、工作干劲和工作情绪,是企业
文化建设赖以发展的条件;他们的创造力、生产积极性、竞争力是企业文化持续发展的基础;而职工个人本身的品德和职业道德又为企业文化建设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没有全体职工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主动性,企业文化的发展便成为空话,“政府放心、乘客满意、企业增效、员工增收”这一企业目标也无法贯彻落实。因此,公交总公司2004年2月在召开的经济工
作会议上,全面加强全员培训、教育,构建学习型企业的工程已正式启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努力提高全员的思想、业务及道德素质是总公司今后工作中一项首要任务。
为了进一步加强了全员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总公司经常性地进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教育培训,特别强调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乘客、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培养,培养各族职工要牢固树立起“全心全意为各族乘客服务”的思想,以此促使广大职工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文化建设,自觉搞好优质服务。在职工的业务技能培训和文化教育方面,总公司以提高职工的管理素质、技术素质和文明素质为目的,以教育培训为手段,以培训中心为基地,以岗位规范为标准,以严格考核为保障,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目标,努力实现岗前培训,实行持证上岗。不断鼓励职工在职业岗位上学中干、干中学,终身学。形成全员努力学业务、学技能、学文化,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的良好氛围。为真正实现总公司提出的“政府放心、乘客满意、企业增效、员工增收”企业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公司工会围绕总公司的中心工作今年将进一步加大企业文化建设的力度,继续组织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以及争创“十佳女驾驶员”等劳动竞赛活动,并将其看成是激发职工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一项凝聚力工程。如:总公司工会去年举办的拔河、游泳、篮球、演讲比赛以及组织参加的的自治区、市总工会、市城市交通局分别举办的“安康杯”、建党八十周年知识竞赛、劳动竞赛和文艺汇演等活动,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企业争得了荣誉,凝聚了人心。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陶冶了职工的情操,展示了公交职工的风采,振奋了公交人的精神,有力地推动了公交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四、大力推行“形象工程”、“榜样工程”,加快企业文化建设的步伐。
经过近年的努力,公交总公司已经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在广大乘客中也有了较好的信誉。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无论是乘客还是内部职工对企业的期望值都有所提高。为了增强职工对企业的信任度,总公司提出今年进一步加大企业文化建设的步伐,我认为重点还应从以下几方面注重把握:
首先,认为公交作为服务行业中的老牌企业,是展示城市精神文明的窗口,服务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形象的好坏。去年总公司公开向社会提出五项社会承诺内容,即:
1、按时收发首末班车;
2、保持车内整洁、卫生;
3、信守票价,不乱收费;
4、规范化线路做到规范服务,文明行车,不压站、不甩客、不越站、停稳开门,关门走车;
5、接受社会监督,开展规范化线路“零投诉”活动。这一全新的服务理念充分体现了“乘客至上,服务为本”的内容。展示了公交全体干部职工为之奋斗的决心。所以一定要贯彻好,落实好。其次,为乘客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温馨的乘车环境是公交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工作。因此,总公司结合这一重点,今年在突出“软件”优质服务的同时,提高“硬件”服务水准。进一步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和运输效率,并在全公司开展“整车爱车”等各种劳动竞赛活动,将公交车真正打造成城市最靓丽的流动风景线,受到广大乘客的欢迎。其
三、继续开展机关为基层,基层为一线,一线为乘客服务活动,动员每一个职工做一件好事,提一条合理化建议等活动,以此来调动各族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塑造公交职工奋发向上的崭新形象。其
四、企业要发展,必须打好品牌战,企业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形象,才能在激烈的客运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继续教育各族干部职工要努力适应乌市的大发展,提高我们的服务水准,提升我们的企业形象,促进规范化服务水平,以优质的服务,安全的运行去赢得乘客的支持和社会的承认。同时,总公司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此让更多的人了解公交,支持公交,为公交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诚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面对激烈的客运竞争,公交企业文化建设是刻不容缓的,但是我们相信只要上下齐心,坚持不懈,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企业由资本竞争上升到文化竞争,最终实现以文化优势占领市场,走文化强企之路,从而赢得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空间,不断推动公交迈出更加崭新的一步。
公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篇5
1准确把握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辨证关系
近年来, 企业文化的建设的成功范例为思想政治工作开拓了新的思路, 成为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接人气”, 企业文化建设要“接地气”, 同时引领风尚、教育职工、服务社会、推动发展。正确处理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公交企业的巴士文化建设有机地融合起来, 是将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
(1) 思想政治工作现状需要企业文化建设。公交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企业, 由于工作辛苦, 待遇不高以及对安全驾驶的特殊要求, 近十几年来, 踏出校门的年青一代大都不愿意来到公交从事驾驶服务工作, 因此, 公交企业多年来从社会招聘入职的人员, 大都属于年龄40岁左右、社会经历丰富、家庭负担较重的中年职工, 这些因素使得职工队伍成分多员化, 思想多样化, 与公交企业老职工相比责任心和服务意识较淡, 工作向心力不强, 思想政治工作难度加大。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高度介入, 职工队伍思想多元化也对公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愈来愈高。
国家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公交企业财政补贴、车辆更新、场站建设等在内的政府扶持逐步到位。面对这样的发展机遇, 公交思想政治工作要乘势而上, 树立适应新形势的新思想、新观念, 为公交企业全面融入社会文明建设, 创造积极向上的内部环境。公交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是教育企业广大职工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 读懂公交服务的宗旨和内涵,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积极培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面提高职工道德素质, 自觉维护公交企业新形象。
(2) 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 是铸造企业文化精神的精髓, 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思想政治工作积累的丰富经验, 可以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思想动力。多年来, 青岛公交集团以典型的企业文化案例引导人, 以先进人物和优秀事迹鼓舞人, 以良好的道德情操塑造人, 坚持开展“道德讲堂”、思想政治工作案例评选, “真情伴您行”系列文化活动, 树立了刘艺、矫立敏等一批先进人物, 并将这些先进典型作为弘扬青岛巴士先进文化的代表, 为企业巴士文化的建设与推广奠定了基础, 起到了很好的激励带动作用。
2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融合的途径
(1) 把培育企业精神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青岛公交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来教育和影响员工的思想和行为, 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把员工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以及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意识和“敬业、奉献、协和、创新”的精神引导和归入企业精神之中, 使企业精神真正成为凝聚人心、激发热情、鼓舞斗志的强大动力;努力把企业精神渗透到员工的心灵, 使自我教育、自我实践、自我规范、自我超越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追求, 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同时, 要通过各种有效手段, 丰不断富、充实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从而达到企业文化建设“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目的。
(2) 把提高员工队伍综合素质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青岛公交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思想价值和行为规范的统一体, 其核心价值对企业形象塑造和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拥有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才能使全民切实享受到公交发展成果。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关键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以提高企业社会服务能力和车厢服务水平, 这也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
1) 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 从思想道德建设入手, 以“尊重每一位乘客, 关爱每一位员工”为主要内容, 进行爱岗敬业和诚信教育, 围绕树立正确职业观念、职业荣誉感和职业责任开展教育, 引导员工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 为企业多作贡献。遵章守纪、爱岗敬业, 把企业职业道德、岗位规范、安全操作要求在日常管理中, 转化为员工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自觉的工作行为。
2) 加强职工队伍业务素质建设。一是通过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班组、建立奖学金制度等方式, 鼓励员工不断学习, 提升文化素质;二是通过建立职工书屋、班组活动室、班组学习交流日等方式, 积极为员工文化学习创造条件, 提供相应的制度支持, 营造“学习光荣”的良好氛围;三是以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活动为载体, 通过业务技能竞赛, 表彰先进, 鞭策后进, 在企业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气, 为巴士文化的全员参与搭建平台。
3) 深入开展“学雷锋、讲素质、比奉献”、“讲文明、习礼仪”、创建“党员先锋号”、“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女职工明星岗”、“职工诚信示范岗”等活动, 大力增强员工素质, 提高文明创建水平, 建立团结和谐、共同进步的企业新型人际关系, 营造昂扬向上的企业文化宣传氛围。
(3) 把增强企业凝聚力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着眼点。增强企业凝聚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功能, 青岛公交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现了企业关爱员工、员工尊重乘客、乘客认可企业的良好环境, 形成了友好型社会的传导机制, 使每一个员工都成为企业责任感和荣誉感的承担者, 真正做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同时, 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文化建设, 双向增强了企业凝聚力。
1)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热心为员工服务。真诚关心员工, 领导干部要转变工作作风, 深入基层, 深入生产一线, 及时了解和掌握广大员工需要什么, 想什么, 根据员工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 推断员工的活动趋势, 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 抓住思想和行为苗头, 做入情入理的疏导教育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 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使职工真切感受到公交大家庭的温暖, 从而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时, 坚持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充分重视职工的意见建议, 创造和谐的劳动关系, 用真诚凝聚员工, 使员工产生一种归属感, 提高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2) 完善激励机制, 激发每个员工的潜能, 为每个员工搭建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坚持“人尽其才、岗位成才”的企业人才观念, 将竞争机制引入到企业不同岗位, 做到能者上, 庸者下, 使员工真正人尽其才, 使企业真正做到用事业和工作绩效激励人。
3) 积极开展丰富的娱乐活动。根据广大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 经常性地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通过交流学习、演讲比赛、艺术展演、职工运动会等各种文化活动, 来陶冶职工情操, 振奋精神, 既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广泛的活动舞台, 又丰富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增强职工的凝聚力, 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
4) 立足网络教育新阵地, 传播正能量。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职工的所思所想相结合, 通过企业官网、微信、QQ、二维码关注等新的宣传形式, 对职工关注的问题、乘客反映的热点即时互动, 减少疑惑或误解, 管理更加透明化。企业通过微电影、微信、贴吧沟通等思想政治工作方式, 与职工做到线上互动交流, 线下引导交谈, 增强了职工对企业管理者的信任度和依赖感, 形成工作中企业文化的凝聚力。
(4) 把促进文化落地、打造企业服务品牌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脚点。打造企业服务品牌是青岛公交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 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为弘扬企业精神营造浓厚的思想氛围, 使广大员工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都能受到企业精神的熏陶, 变强制为主动, 促进企业文化落地。通过企业报刊、企业文化丛书、企业文化展版等职工思想教育的重要文化载体, 使广大员工在欣赏和参与的同时, 不断受到熏陶和感染, 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实行典型引路, 持之以恒地抓好典型的培养和推介, 用身边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教育感化员工, 让员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行有规范, 形成道德文化机制与企业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营造健康向上的思想氛围。
公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篇6
1 在企业改革发展中, 工会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维护合法权益, 加强民主监督, 参与民主管理, 依法依规维护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民主监督、民主管理, 从源头上、制度制订上认真听取职工意见建议, 密切联系职工群众, 引导职工合理诉求、维护合法权益, 努力形成共识, 促进企业和谐稳定。
二是畅通渠道, 通过定期召开职代会, 深化厂务公开工作, 以及员工座谈会、员工意见信箱, 微信群、QQ群等平台收集听取合理化意见建议, 扩大知情权和透明度, 及时公布事关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决议。
三是加强工会服务群众职能, 积极传递正能量, 打造优秀企业文化, 形成文明引领、精神力量, 丰富企业思想价值理论体系, 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 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建立关爱员工帮扶机制, 党委、工会组织日常慰问困难员工、因病因伤住院员工、遗孀遗属等, 对患急重病特困员工申请医疗救助、子女助学等进行帮助。并积极搭平台, 鼓励员工业务技能提升, 立足岗位建功成才, 使工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员工帮扶工作站”。
2 坚持党的领导, 加强工会自身改革, 不断注入生机与活力, 组织凝聚员工队伍, 形成合力促发展
一是工会要自觉坚持党的领导, 保持政治清醒, 增强政治定力, 肩负政治责任, 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牢牢把握时代主题, 切实做好组织职工、宣传职工、教育职工、引导职工的工作。
二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均指出要充分发挥工会桥梁纽带作用, 齐心协力推进改革。工会要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创新和工作实践, 多渠道搭建平台, 简流程、优服务, 切实担负起“助推器”“润滑剂”“减压阀”作用, 协调各方利益, 积极化解各类矛盾。
三是工会必须坚持增强“三性”, 即: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防止和克服“四化”, 即: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强化问题意识、忧患意识、改革意识, 在破解问题中不断改进工作。充分挖掘和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工会组织在企业内、在职工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3 增强工会干部业务技能, 创新服务员工方法, 增强员工企业归宿感、集体荣誉感, 建设优秀职工之家
一是国企面临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 改革进入深水区, 也是矛盾和诉求的多发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考验工会工作能力。当下, 员工对文化技术、薪酬待遇、生活质量需求提升, 尤其是维权维稳、思想疏导、心理辅导、矛盾化解、综合素质建设等各种因素对工会发挥作用的效果形成挑战和考验。因此, 必须加强工会干部业务培训和能力提升, 以适应新时期工作需要, 通过工会重要平台, 团结协作共进, 驶入企业发展快车道。
二是重视企业文化设施建设, 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 使企业文化建设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为基层单位配置“职工书屋”阅览室、电教室、篮球场等, 各单位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 寓教于乐, 陶冶员工情操, 活跃员工业余文化生活。举办员工联谊活动, 如举办员工趣味运动会, 中秋游园、春节员工联欢活动等, 缓解工作压力, 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三是开展各类“创建、创争”和弘扬劳模精神活动。以创建“工人先锋号”“创争班组”激发员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大力宣传弘扬劳模精神, 劳动模范是公交企业形象代表人, 是企业精神支柱, 是前进路上的助推器, 传承精神、继承使命。
4 把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做新做强做到位, 将工会团结凝聚员工优势转化为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优势
一是工会要了解员工需求、增强全面掌握、分析、把握时局的能力, 有效激发企业自身活力。要积极主动介入和高效密切关注员工思想稳定, 开展关爱教育、针对性教育、分类教育, 不断增强员工服务水平、技能和素质, 加强法律知识普及、运用与提高, 不断增强员工对企业认同感、归宿感与敬业度。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任务, 重在发展。以服务企业中心工作为重心, 以各项富有行业特色主题活动为主线, 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并贯穿工作始终, 促进了公交企业各项领域建设的全面提升。
5 充分发挥公交女工组织优势, 展示行业女性风采, 做好公交优质服务
充分发挥女职工“半边天”作用。习近平同志在联合国全球妇女峰会上发表的《促进妇女全面发展, 共建共享美好世界》中指出, 发展离不开妇女。公交女工更是流动的风景线, 努力发挥女性优势, 做好“巾帼文明示范岗”“女职工文明岗”“巾帼文明线路”等创建提升活动。
【公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推荐阅读:
公交企业运营管理07-16
公交企业生产调度系统07-12
公交安全10-19
公交公司安全报告08-10
公交公司安全驾驶总结10-21
城市公交客车安全06-06
公交公司安全隐患排查12-05
城市公交安全应急手册10-13
公交安全员考核办法12-16
旧公交亭拆除建设方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