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企业运营管理

2024-07-16

公交企业运营管理(精选12篇)

公交企业运营管理 篇1

摘要:由于油田矿区的建设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使得公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更多方面的问题, 如发车点多、始发站分散、管理难度及成本较高等。本文从公交企业成本管理的具体内容着手, 对如何完善成本管理的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公交企业,成本管理,油田矿区

公交行业是以服务社会为目的的公益性行业, 在其发展过程中对成本管理工作进行改进和完善, 有助于企业自身的长期稳定发展, 有利于矿区工作的有序进行, 并能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公交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具体内容

(一) 运营过程中的动力成本

公交企业中大量的运营车辆在投入运营时会消耗汽油、柴油、天然气等各种动力能源, 其中公交汽车主要消耗汽油、柴油, 混合动力等新能源车辆会消耗天然气等, 这些都会导致成本增加。

(二) 运营车辆的维修成本

运营车辆作为公交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工具, 其日常及事故维修费用在成本管理中占据很大的比例, 维修成本主要有车辆的保养、维修、轮胎磨损等。因此, 公交企业应以运营车辆的日常工作情况为依据, 制定相应定期的维修计划, 对运营车辆不同级别的保养费用及配件、物料的成本费用等进行有效控制。

(三) 车辆事故费用、投保费用

由于公交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决定其安全性在整体运营中的重要性, 在交通路况复杂多变的情况下, 运营车辆的事故费以及每年需要缴纳的各种保险费用也是很大一笔成本支出, 企业对车辆运营中的事故费用及驾驶员支付之外的费用应进行承担。

(四) 制造费用及其他费用

即其他各项成本费用。公交企业作为提供客运服务的公益性企业, 在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 除车辆运营本身所需的成本外, 在车辆停放、驾驶员、保洁员及调度员配备等各方面都会产生大量成本费用, 同时, 客运站及车队的人工成本、日常经营费用、场站维护费用及车内设施等费用都需要引起公交企业的重视, 对各项制造费用及其他费用进行细化的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经济效益, 降低成本支出。

二、当前公交企业成本管理的不足

当前公交企业在对成本支出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首先, 没有树立起积极正确的意识, 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 使得管理基础工作的开展时效性较低, 形式化的管理导致资源浪费的问题较为突出。其次, 公交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系统化的内部管理制度, 各项管理规范章程不够细化, 使管理工作开展起来无章可循。同时, 已制定的管理办法在实际落实中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执行力度不足, 未能建立起严密的管理体系全面地对成本管理进行约束, 企业基层员工的参与性不高, 财务部门没有发挥出监督控制的职能。最后, 缺乏相应有效的激励约束制度, 奖罚不够分明, 未能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

三、提高公交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 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意识

首先从思想意识上提高公交企业全员对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重视程度, 是促进成本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保证。切实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 可以通过对各部门分别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进行, 如管理部门、客运生产部门及维修部门等, 提高成本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的控制重要性与必要性;组织相关的以“成本管理”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定期对员工进行成本管理知识教育, 提高其重视意识, 将成本作为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命脉”的作用进行宣传和倡导;营造节约型、智能化及低成本运营的企业文化;建立有效、严格的长效激励机制, 将成本管控工作对企业发展的严肃性体现出来。

(二) 建立并完善成本管理制度

健全相应的企业成本管理措施与制度, 能够从根本上对成本管理进行规范, 同时应注意以公交企业自身的特点作为基本依据, 以统筹规划、分层管理、集中领导作为基本原则, 并且将各项细化的基础制度进行明确, 例如物资管理计量制度、客运生产统计制度、成本控制责任制度等。

其一, 建立物资管理计量验收制度。对企业生产运营中的各项物资、财产、设备等进行全面地计量与验收, 并以相应的制度对其管理进行约束和统计, 以正确度高的计量工具对材料、配件、机油、燃油等各类物资的收发与转移进行清点、验收和计量, 确保物资的统计数据准确。对采购材料进行计量验收时, 工作人员应在提货现场对其进行验收, 一旦出现数目不足、物资破损等情况应及时追究原因, 并查明其所属的责任部门, 属于货物运输机构的物件应由其填写物资破损登记表并签证, 将经济责任所属的交接双方进行明确。在物资到达指定仓库后, 库管人员应对照发票上的物资信息对入库物资进行清点, 对物质的名称、数量及规格等进行过磅、检尺等, 准确地按照计量方法对所有物资进行清算, 在通过质检部门后将实际合格的产品入库, 其中属于材料定额损耗的物资可以在规定条件下入库。

其二, 建立企业运营中各环节的原始统计制度。在公交企业的实际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各类数据, 因此应健全相应记录制度对运营车辆的原始行驶情况进行记录, 例如车辆的出库、运营、空驶及行驶里程等运行轨迹, 并且应定期地以月、季度及年为单位对运营车辆维修情况、配件更换情况及材料物资消耗情况等建立原始记录, 将物资的收发、消耗及领退等整个流程反映出来, 为成本管理提供原始参考依据。

其三, 建立相应的成本管理责任制度。公交企业应将成本管理工作的责任制度进行明确规定, 由企业负责人对各部门的成本项目及活动进行负责, 从企业的预算制定、各项成本内容考核指标的确立及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成果进行负责, 企业负责人还应对成本管理工作确立的决策及实施后果进行负责。同时, 有财务部门对成本管理工作进行编制和规划, 使得成本管理能够形成一套系统化的预测、控制、实施、考核责任制度。

(三) 对成本预算进行全面考核

公交企业建立全面的成本预算考核制度, 可以对企业内部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约束和激励, 对成本预算的各项环节实施监督和管理, 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其中包括预算编制、实施、执行及考核等环节。成本预算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原始材料、人力、加工制造费用及其他相关内容的预算, 这些都是以公交企业的相关费用标准、物资定额及以往运营中的数据作为依据, 对成本进行分析和编制, 并将可能发生的变化因素考虑进去。预算考核可以通过对考核对象与内容, 以相应的时限、标准、奖惩措施等进行, 并将考核结果进行公布。

(四) 利用GPS技术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成本

GPS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公交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也带来了极大的优势, 通过将GPS与车辆油箱传感器进行连接, 能够将车辆油料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读取和记录, 从而对油料的消耗进行监控。GPS技术还可以根据运营车辆油料消耗的单位时间自动生成相应的消耗情况报告, 使得油料成本控制实现科学化。GPS智能化技术的使用能够有效降低公交企业的成本, 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对于企业节能化、低成本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公交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应从员工意识、制度建立及新型技术引入等多方面着手, 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 在科技手段为依托的管理基础上实现成本管理的精细化与科学化, 在保证运营车辆安全的基础上,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实现为矿区居民提供优质、安全服务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卢馨, 吴俊勇, 黄惠等.中国企业成本管理趋势研究——基于文献数据的实证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 2014 (02) .

[2]潘瑞林, 曹建华, 户守柱等.钢铁企业集团成本管理系统集成架构及应用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04) .

[3]马铁山, 李耸耸.我国海外EPC项目采购阶段的成本管理[J].建筑技术, 2014 (04) .

公交企业运营管理 篇2

(1)增强经济管理意识。作为一个经济管理者,必须了解市场经济,掌握市场动态,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把握管理的重要性。在一个企业中,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具有价值,都必须改变以往的管理理念,重新全面的理解经济管理。人与人之间要在行为上进行引导、技术上进行指导,增强经济管理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相互间的传递,逐渐形成团体意识,共同实现经济管理,促进企业发展。

2)紧抓经济管理方向。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离不开经济管理制度的约束,建立科学的、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是保证企业实现长期发展的必要条件。在企业中实行经济管理要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要结合风俗文化和岗位特点,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促进经济管理制度的发展。相互监督、相互督促,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学习。让每一位员工都参与到管理中来,管理到每一位员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优化经济管理结构。在国有企业中,大部分实行的是股份制,通过公司法人的管理结构进行管理。公交企业可效仿这样的管理结构,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科学合理的创新,保障组织结构的相互约束和制衡,明确权、责、利的关系,以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4)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人是一个企业的组成因数,只有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保障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行。将情感注入到管理中,理解、尊重、关心员工,注重相互间的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企业的人文发展。

(5)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智慧型公交。信息化是现代技术的一种表征,公交智能调度系统、IC卡收费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得公交企业加快了信息化管理的步伐。对业务营运、智能调度的统一管理,有效的改善了公交经济管理的困惑,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4结束语

公交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有助于公交行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有利于城市的交通管理。在保障企业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减少了信息储备的混乱情况,促进了城市智慧化、交通智慧化和低碳经济,推动了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邹春妍.关于强化和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思考[J].管理观察,

[2]官宗琪,邓秀春.城市交通信息系统的设计电讯技术[J],,第5期:183-185.

浅谈公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篇3

关键词:公交企业;安全;必要性;影响;策略;人民群众

一、公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要性

公交企业是以“人民群众”作为服务对象的窗口型服务行业,在服务、安全、管理每一个工作流程,企业都始终坚持以“乘客至上,优质服务”作为行为准则;公交安全是更是公交企业对自己提出的重要要求。只有公交安全,我们才能获取人民群众的认可和信赖。只有如此,才能让公交企业可持续发展。服务优先是公交共同认可的企业价值观,是广大乘客感受公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窗口,是公交企业安全文化的展示平台。公交企业是社会服务行业,只有将“安全服务”作为一种文化来建设,才能使公交服务工作蒸蒸日上。要想做到做好安全工作需要把服务提到文化建设的高度,如果在公交企业中形成安全服务的氛围,对于公交企业自身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必要性的。企业要不断加强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用“安全文化”建设推动企业的安全服务,不断提高公交车安全硬件设备设施水平。没有公交企业的安全文化的建设,为乘客提供优质的出行服务只能是落于口号。因而,公交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是服务人民群众的基础,只有企业有成熟的“安全文化”,才能使“公交服务”底气十足。

二、公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策略

(一)营造公交企业内部安全文化环境

文化是一个企业形象的浓缩,安全文化建设是公交服务的基础。公交拥有乘客多,数量大,空间狭小的特性,所以安全要充分做到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安全文化企业内部首先要加强安全文化理念的宣传,使公交全体员工从心理、思想和行为上认可安全文化,形成驾驶员的自我安全意识;其次公交企业要加强员工对于安全知识和法制观念的宣传,使“安全服务”成为公交服务从业人员的基本素养和公交企业的行业精神。再者乘客是安全服务的受益者,企业也要要通过多种形式向广大乘客宣传公交安全知识,使社会公众了解公交,理解公交安全重要性,在社会层面构筑起一道保障公交安全的基础防线。

(二)加强公交驾驶员职业安全培训

公交驾驶员驾驶的技术性和风险性对于公交安全起到决定性影响。公交驾驶员职业安全规范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内部给员工提供的安全文化培训是否到位,要通过真实演练,锻炼司机对于突发事件应急反应,事后及时总结消化问题,更好的应对突发公交安全事件。企业有一套可行性的安全文化培训可以帮助员工形成一种思维方式在工作上树立安全意识,同时,可以要以岗位说明书的形势明确规范员工的职责,使员工各就其位,各负其责,提高工作效率和公交行业安全水平。在国内有些城市公交安全做的比较好。例如北京公交集团对城市重点区域的公交车上设置了专职安全员,公交安全员主要是协助司售人员维持秩序,阻止可疑物上车,并抽查乘客携带的可疑物,大大降低了公交风险发生几率。长春公交集团在每个公交车上配制了“灭火弹”、手持式可燃气体检测仪等设备对于提升公交安全起到了一定作用。

(三)建立企业安全文化评估体系

公交安全对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影响十分重大,对于公交安全我们公交企业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对内部员工我们要做好培训演习。在公交安全工作中主要针对公交驾驶员开展:作为企业要规范驾驶员的上车、下车制度,加强对驾驶员操作规范性的管理,加大驾驶员安全教育与安全演练力度。公交企业要建设安全文化,要在公交工作不断的实践中摸索出适合企业发展的安全文化评估体系。公交要建立安全文化就必须加强服务的规范性,避免服务中不到位的现象,造成企业的负面影响。评估体系一方面可以提高安全服务的效率,另外一方面可以规范公交员工的工作流程。企业文化建设就必须与制度建设的紧密结合才能有据可依。只有制度完善、员工素质才能提高,企业的文化才能沉淀积累。各地的公交企业应该在提升安全防范工作上加强交流,互相学习。

(四)赋予公交企业安全文化特色

文化作为企业底蕴要与时俱进,不断根据企业发展阶段实时调整。对于文化我们要大胆创意,要不断探索总结提炼,促进公交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化;要研究新形势下公交安全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尤其要研究针对公交安全防范,寻求积极有效的措施和应急对策;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的安全管理机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企业从上至下提高认识,不断完善;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上都要跟上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路,不断形成具有公交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

三、结论建议

总之,加强公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首先要培育公交企业自身员工安全从业的意识,树立强大的精神支柱,让员工有一致的奋斗目标,凝聚成团结奋斗的文化氛围。要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企业要可持续发展,只有通过先进文化的建立,才会充满生命力、充满竞争力。建立公交企业安全文化要做好宣传和培训的工作。不能只停留于口号和活动。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文化建设更是尤其关键,文化是企业的积淀,公交企业作为社会窗口行业,安全服务涉及到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不可小视,所以请公交企业要重视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卫懋勋.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安全文化——中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1(21).

[2]王柏玲,周东生.以企业文化建设推动大连公交客运集团跨越式发展[J].交通企业管理,2008(02).

我国公交企业营运信息化管理探析 篇4

(1) 公交运营时刻不准确, 乘客等车时间长。

客流信息对于公交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数据指标, 它是公交企业营运管理的依据。目前公交企业对客流信息的管理, 大多通过传统的跟车统计, 其准确性得不到保证, 对于公交的季节性和上下班高峰的时段性就更难兼顾。在运营管理中, 发出车辆数、运营时刻、客流量大小等有关决策的信息都需要进行及时加工处理, 但这些信息由于依靠手工登记, 在传递和处理上存在时间延迟, 使车辆出场后的调度很难监控, 特别对道路拥堵、故障车辆、车辆位置等不能做到及时了解, 即使能做到发车准点, 也使计划与实际运营有较大的出入。

(2) 企业管理层次多, 缺乏快捷信息沟通平台。

公交企业的管理管理模式一般划分四级, 即集团公司—— (分) 公司——车队——路线, 管理层次较多, 这样的组织结构, 如果缺乏快捷的信息勾通平台, 势必会影响管理效率, 如发现行车盲区或其他紧急情况, 上级对下级的车辆调控可能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并且, 公交企业是按营运车辆作为生产单位, 一线驾驶员对客流量等变化感受最直接, 但对这类信息的反馈往往呈现滞后性, 上下级之间存在信息沟通障碍, 最终影响企业运营管理效率。

(3) 车辆救援不及时, 出行无保障。

我国大中城市, 一般实行公交汽车专线原则, 即在公路上划定公交专用线路, 只准许公交车行驶, 目的是实现公交优先。然而在专用线路上一旦发生公交车故障或事故, 特别是在进站口, 如果不能及时反馈信息, 故障就不能及时排除, 也就无法保证整个公交系统的正常运营。此外, 公交出行前的各种信息, 包括公交路线、地图、发车时间表、票价、停车换乘站的位置、途经重要地点和天气状况等也是影响客运的重要因素, 这些信息匮乏或得不到较好的处理, 已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运营管理问题。

在我国公交企业发展过程中, 人们首先重视的是公交规模的扩大和车辆更新换代, 而忽视营运管理思想和手段的改进, 已产生诸多的不适应和矛盾, 需要改进管理的方式方法, 通过运营信息化管理, 提高管理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 满足城市发展对公交的需求。

2 公交企业营运信息化管理的构想

针对公交企业营运管理的特点, 可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的信息化管理:

(1) 针对路线与客运时间的信息化管理。路线设计与客运时间设计需要收集大量的原始数据并进行综合处理, 借助管理信息系统, 可以自动收集数据, 设计数据综合处理模型, 就能够合理科学设计路线与运营时间, 提升公交运营能力。

(2) 针对运营过程的的信息化管理。公交企业是传统的社会公益性企业, 具有区域垄断性, 其服务形象和品牌不仅关系到公交企业利益, 而且与城市和政府形象直接相关。针对运营过程实施信息化管理, 可以加强企业与客户的联系, 及时了解和满足客户的动态需求, 快捷合理调整运营方案, 方便乘客出行, 提升企业和政府在公众的良好形象。

(3) 针对后勤救援方面的信息化管理。公交营运信息化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任何环节的偏差, 都会影响整个系统。利用先进GSM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 可以动态收集公交运营状况, 克服了传统管理模式的不足, 使营运信息化管理节节相扣, 形成连贯的信息流。

(4) 针对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信息化管理。城市人口的快速膨胀, 加剧了公交企业的运输压力。公交企业不仅在技术上要创新, 而且在管理思想、方法与手段上也要创新, 使公交企业模型的扩充与管理过程相适应, 而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能够满足这一需求。

3 公交企业的营运信息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公交企业运营信息化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 涉及信息采集、共用信息管理、信息控制、后勤救授、技术开发、网络通信等多个子系统, 需要综合考虑、科学设计, 其系统关系如图1所示。

3.1 建立公交营运信息采集系统

传感器技术是一种感知外部环境变化, 并给予记录的装置。在安装有传感器的公共汽车内, 操作者可以非常容易的得知具体时间的客流情况。IC卡计费技术作为一种付费手段和信息载体, 不仅可以用信息流代替物流, 而且可以获得乘客的属性, 运用该技术可以自动统计各个时间段客流情况和集散量情况, 通过分析对比工作日与非工作日客流变化, 车辆满载变化、分析运营车速等因素, 制定出更加合理的行车路线。

3.2 建立公交公用信息平台系统

VMS动态显示牌是利用发光二极管制成的显示屏, 通过设置在道路两旁或站台上显示道路交通信息和周边环境情况, 利用设置在道路上的动态显示牌VMS, 可以向驾驶员及乘客提供区域化的道路交通信息和周边环境变化, 如前方路况、到站时间、途经站点、天气情况等, 使乘客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出行方案, 使驾驶员能够了解周边的道路交通信息, 调整车速及到站时间。

GPS地理定位系统是管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 对空间数据按地理坐标或空间位置进行各种处理, 通过GIS地理定位系统可以给使用者提供一个真实模拟的三维地理画面, 使使用者仿佛真正置身于其中。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交通信息系统车辆定位最主要的技术, 通过卫星组成的GPS空间卫星星座, 可以准确地对道路上的车辆进行跟踪与定位, 并计算出运行速度和车间距, 真正做到对公共汽车的科学导航。

3.3 建立公交信号控制系统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又称为区域交通控制系统, 它将整个区域中的所有信号交叉口作为协调控制的对象, 控制区域内各受控交通信号都受中心控制室的集中控制。利用安全监控技术, 对公交路段, 特别是交叉路口进行视频监视, 随时了解交通路况、拥挤程度, 为决策系统提供信号控制信息。根据信息采集系统传输过来的数据, 特别是公车之间的距离、行车速度数据再结合安全监控技术传过来的信息, 可协调多个信号灯的显示顺序和时间。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强有力的软件来优化各个路口的信号灯顺序, 使整个区域的信号灯系统一体化, 既能保障整个系统运行畅通, 又能保障公交优先。

3.4 建立后勤救援保障系统

后勤救援保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车辆救援、连续服务和公共出行安全。利用先进的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救援信号的发送和响应, 实现救援车辆的调度、提供连续服务、发出车辆救援故障通知等。与此同时, 在公共车辆运行过程中可以进行紧急时间报警及营救, 利用先进的通讯和监控技术等对公共运输设施及车辆实行安全监控, 尽量减少安全隐患, 做到为企业负责, 为乘客保驾。

3.5 建立公交营运决策支持系统

公交营运决策支持系统是整个公交营运管理系统的大脑, 它对整个公交营运环节实施总控制与总调度。如它可以根据信息采集系统搜集的信息来决策公交汽车的线路及发车时间;通过与气象台的信息共享, 筛选有用的信息将其公布于公交公用信息平台上;通过营运信息收集系统和信号控制系统传来的数据, 可以有效的调控路口信号, 到达公车优先;通过对后勤救援保障系统的指挥和与交警的协调可以做到及时有效救援, 精确无盲区等。公交决策支持系统可以是人工操作, 也可以是人机共同操作, 但随着专家控制技术的成熟, 科研人员可以编写一种计算机程序, 对某些特定、常规、不太困难的问题由计算机自行决策, 实现科学化管理。

公交营运决策支持系统一般下设三个部门, 即技术研究与开发部、网络通信技术部和监管与客户服务部。技术研究与开发部主要是针对公交营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技术升级, 随着运输部门竞争的日趋激烈, 如果不能做到信息化管理的与时俱进, 那么必将被市场淘汰。GSM移动通信技术是车辆与管理机构通信的主要手段, 通过GSM移动通信技术, 可以保证一线操作人员与总控制室的直接联系, 减少了锥形组织化对信息传递的缺失, 而网络通信技术部正是为保障GSM移动通信的畅通而提供技术支持的。与此同时, 它还要保障子系统与母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监管与客户服务部主要针对处理客户投诉方面的问题, 公交企业作为一个区域性垄断企业, 在服务方面的改进可能不如竞争性企业, 加强监管, 提高服务势在必行。

4 结语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 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影响是无所不在的, 为了适应多变的环境, 越来越多的公交企业认识到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然而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毕竟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需要经历规划、实施、运营和改进等不同阶段。同时公交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每个阶段中, 势必会出现缺乏经验、成本过高和协调不一致等诸多问题, 但只要把握住信息化管理的正确理念和方向, 公交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将得到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思俊.现代交通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2]欧阳峰, 傅湘玲.企业信息化管理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3]董德存.交通信息工程案例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5.

[4]安实, 王健.城市智能交通管理技术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5]尹丽霞.青岛公交五大创新助推企业发展[N].中国企业报, 2006-3-16.

[6]孙玲, 于泉.城市公交信息化管理系统[J].交通论坛, 2006.

[7]陆勇华.公交企业信息化的实践与思考[J].经济管理, 2007, (11) .

公交企业运营管理 篇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北京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居民出行需求持续增长。北京公交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近几年呈现了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但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客运市场必将逐步放开,北京公交长期以来独家经营的一统天下格局被打破,面临逐步推向市场的局面。公交客运企业将首先面临残酷的市场竞争,只有增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诸多能力,坚持“乘客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千方百计为广大乘客提供“准点、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的乘车条件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车辆是基础,管理出效益。不断提高车辆管理水平,保证车辆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况,是创造运营效益和企业长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一、公共交通概述1、2、3、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 公共电汽车是城市公交客运的主体 北京公交面临的市场形势

二、加快提高车辆管理水平是北京公交客运企业生存发展迫在眉睫的工作

三、提高客运公司车辆管理的途径1、2、加强车辆基础信息管理的途径 加强车辆使用管理的途径

3、加强车辆维修管理的途径

公交客运企业只有加强车辆使用、维修管理力度,深化内部改革,优化管理结构,建立严格的管理体制和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并做好车辆基础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才能满足运营生产的需要,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试论公交客运企业加强车辆管理的途径

一、公共交通概述

1、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

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急剧增长,居民出行需求持续增长,各种车辆大幅度增加。但近年来道路的增加仍不能达到随人口车辆的增长而同步增长,造成道路拥堵日趋严重并已成为城市发展中最令人头痛的问题之一。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解决人们出行难的最主要途径。它与社会生产、流通和人民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公众出行提供公共汽车、电车、出租汽车、地铁、轻轨、轮渡等多种经济方便的交通方式。

2、公共电汽车是城市公交客运的主体

公共电汽车是城市公交客运的主体。在北京市公共电汽车承担70%以上的客运总量。它与出租汽车、地铁等其它交通方式相比具有投资少、维护费用低、载客量大、分布面广、票价低廉等优势,但受路面交通的制约还存在准点率低、运行速度慢等不利因素。只有坚持“乘客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宗旨,扬长避短、千方百计为乘客提供“准点、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的乘车条件吸引更多的乘客乘坐公共电汽车,才能使我们的企业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3、北京公交面临的市场形势

二、加快提高车辆管理水平是北京公交客运企业生存发展迫在眉睫的工作

作为城市公共交通企业,交通工具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没有车辆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就无法进行。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也是现代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先决条件。随着北京城市公交事业的飞速发展,新线路不断开通,车辆不断增加,车辆保养、修理的工作强度也在增加。加强车辆管理,提高车辆技术状况成为当前公交客运企业大发展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管好车,修好车,指导驾驶员是用好车,提高车辆完好率,降低事故率,降低运行消耗,保障运营生产正常进行,同时搞好技术改造,促进企业科技进步成为全面提高车辆管理水平的关键。

三、提高客运公司车辆管理的途径

1、加强车辆使用管理的途径 ① 加强整车爱车教育

一方面教育驾驶员爱护车辆要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把正确合理使用车辆,怎样按照操作规范驾驶车辆,如果不规范操作会出现什么后果都给驾驶员讲清楚。另一方面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广大职工整车爱车的积极性,并在运营车队营造爱车光荣,损坏车辆可耻的良好氛围。② 加强技术培训

加强新司机上岗前的技术培训和驾驶员在使用新车型以前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指导并通过严格考核方可独立驾驶车辆参加运营。绝不能因为车队却司机而盲目让不掌握车辆驾驶技术和使用管理规定的驾驶员上路行驶。③ 根据运营线路特点合理选择适用车型

根据各种车型的运行速度、发动机功率、燃料类型、载客量等技术性能结合各条线路的道路状况、客流量同运营部门共同权衡每条路线的最佳车型。如在市区大客流线路宜选用载客量大的汽油通道车,市区客流相对小、道路狭窄的线路宜选用排放低的清洁燃料单机车,郊区大客流、道路通畅路线宜选用动力性好、载客量大、故障率低的柴油通道车,郊区客流量不大、运营线路较长的路线宜选用柴油单机车,同往居住小区的线路宜选用多座位、低排放、低噪音的的清洁燃料单机车型比较适合。总之根据线路特点选用适合的车型将有利于最大程度的发挥车辆使用效能,减少故障坏车,保证正常运营生产用车。④ 明确车辆使用管理中各岗位职责

驾驶员应按《驾驶员守则》的规定做好出车前、收车后的各项工作,发现故障按车辆故障报修程序报修解决;车辆行驶途中严格执行车辆技术操作规程合理使用车辆,发现车辆出现异常立即停车检查,收车后清洁发动机及机仓并检查、保持车箱内外设施齐全完好,经常紧固设施各部位螺丝。售票员主要是协助驾驶员维护好车箱内外部设施并在车辆行驶途中协助发现、处理车辆出现的异常情况,正确使用、维护语音合成授话器。车队调度员必须严格执行总公司“严禁不完好车辆上路运行”的规定,督促驾驶员做好出车前十检工作并认真履行故障保修的相关职责。车队技术管理人员主要负责检查、纠正驾驶员不正确操作,追究因不正确操作或野蛮操作造成的车辆责任机械故障或责任机械事故责任,执行经济赔偿,检查驾驶员出车前十检、发动机卫生、车辆设施完好状况,车质车容等工作的落实并对不能履行职责的人员进行经济处罚。⑤ 建立规范的车辆使用管理制度体系

为规范车辆使用管理,使车辆能够在运营生产中发挥最大的使用效能必须制定包括《维护车辆管理规定》《机械事故管理规定》《车辆年检工作规定》《送接车辆进出厂规定》《语音合成受话器管理规定》《冬防工作规定》《车辆监视器使用管理规定》《驾驶员随车工具领换管理规定》《清洁燃料车辆使用管理规定》《天然气车辆使用管理规定》《车辆除霜机管理规定》《车辆尾气污染治理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保证车辆的正常使用。⑥ 建立完善科学的车辆使用管理考核体系

将车质车容合格率、小修频率、尾气合格率、责任机械事故作为考核车队贯彻落实车辆使用管理规定的主要指标。⑦ 加大对车辆使用情况的检查力度,严格考核责任人,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技术管理部门要设车辆使用管理岗负责监督、检查车队及驾驶员落实各项制度的情况。建立独立的车辆检查组负责日常车辆检查工作。将车辆设施完好情况、车辆尾气排放、驾驶员正确操作、驾驶员出车前十检落实、驾驶员安全防火检查记录、发动机及机仓卫生、故障保修记录等作为考核车队技术管理人员的重要内容。

⑧ 制定合理的燃料消耗指标,做好节能降耗工作

燃料成本是运营公司最大的成本支出项目,搞好节能降耗对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抓节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必须坚持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并调动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才能见成效。首先必须根据各条线路的道路拥堵状况、路面状况、客流量、车辆状况给各车队下车型定额,其次在合理下达定额的基础上制定节亏油奖罚制度,将驾驶员、外站抢修人员、车队承包人、车队技术管理人员与车队节能指标经济挂钩。在各运营车队形成人人为节能将耗做贡献、人人关心节能工作的良好氛围。

总之,只有端正车辆使用者、管理者对车辆使用管理的正确认识,明确各自的职责、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加强督促检查、严格按相关规定考核责任人,才能使整个车辆使用管理工作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奠定扎实的基础。

2、加强车辆维修管理的途径

车辆是公交企业运营的基本物质条件,维修及维修管理系统的运作质量决定着整体综合技术性能和公交企业两个效益的提高。原有的保修制度和管理模式存在管理环节多、链条长、劳动效率低的缺陷且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使得保修与运营管理体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在体制、机制方面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总公司为彻底解决车辆生产、车辆使用、车辆保修之间交织在一起的种种矛盾,建立适应运营规模不断扩大发展的管理体制和经行机制,巩固国有客运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地位,在2001年底实施了以在运保、供保、车辆生产与车辆使用等链条中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和有效的协调监控机制为重点的保修管理体制改革。运营公司从2002年元月承接一级保养和一般小修作业,建立便捷、有效的高保集中、低保分散的作业模式,以减少原有保修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造成车辆空驶公里多,燃料、保修成本浪费大,人员无效劳动增加等弊端。运营公司承接一保和小修作业任务,使得运营分公司车辆管理工作由单纯的车辆使用管理职责转变为车辆使用管理和车辆维修管理并存的职责。技术管理部门必须从工作范畴、工作程序、职责范围、考核标准等方面对车辆维修作全面规范才能使这次改革收到实效。

① 建立车辆维修管理制度

随着技术管理范围的扩大和工作程序的调整建立适应新体制的车辆维修管理制度体系。

ⅰ.修订《驻站抢修组管理规定》,适应运营公司从对抢修组的间接管理转变为直接管理的需要。明确车队对外站抢修人员的人事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权;规定驻站抢修组承担车辆故障修复、技术经济指标、单车维修成本核算、更换总成配件管理、正确使用维护机电设备、监控验收进保进修车辆质量、鉴定并联系存在保修质量问题车辆回厂返修等职责;为杜绝因维修作业项目分工不明确推委扯皮造成车辆故障不能及时修复,明确规定必须由驻站抢修人员解决的维修作业项目,尽量减少回厂修理;修订抢修人员工作标准和车型定额、车质车容合格率、尾气排放合格率、维修及时率、机械故障率等技术指标考核标准。ⅱ.拟订《车辆故障报修维修程序管理规定》,适应运营公司从单纯的车辆故障报修责任转变为既报修又维修的双重责任。明确规定运营车辆运行技术条件,对不符合运行技术要求的车辆必须报修维修程序修复后方可上路运营;明确车辆故障报修维修传递程序,将填报《车辆故障报修单》《报修车辆进出厂维修情况记录》作为记录整个报修维修工作过程的依据和考核低保中心调度组、外站抢修组、车间抢修组、材料供应组、总成修配组、驻保修厂检验组履行传递程序职责。

ⅲ.拟订《车辆维修质量检验管理规定》以适应运营公司从不承担车辆维修质量责任到全面承担车辆维修质量监督、检查、验收工作的需要。明确维修质量检验组由技术经理和技术管理部门直接领导,全面负责车辆维修质量管理工作。明确车辆保养、小修、重大小修质量信息传递程序,各级保养、维修质量出厂标准,检验人员职责范围。按一级保养合格率、保养出车及时率、车质车容合格率、尾气排放合格率四项指标考核其工作质量。要求检验员按验收情况填写《质量问题通知单》《停厂车辆日报》及时反馈给技术管理部门以便协调相关部门、单位解决维修质量问题,追究责任人,减少故障坏车保证运营生产用车。ⅳ.完善《送接车辆进出厂管理规定》《严格执行进保进修计划规定》《车辆节检工作规定》以适应管理程序的变化。ⅴ.修订《车辆维修管理规定》《加强车辆尾气污染治理管理规定》《维修事故车辆管理规定》以加大管理力度。《车辆维修管理规定》明确维修质量信息传递程序及驾驶员、驻站抢修人员、低保中心调度人员、技术管理部在信息传递中的职责。《尾气污染治理管理规定》明确车队、低保中心、技术管理部在车辆尾气污染治理工作中的管理职责和奖罚办法,激励车辆使用者、维修者、管理者共同努力作好环保工作。

② 建立车辆维修人员考核办法

根据工作特点和岗位要求制定驻站抢修人员、车辆检查人员、驻保修厂联络员、检查员、节能尾气治理小组人员考核内容,扣分标准和奖罚规定。保证各岗位人员按各自职责贯彻各项车辆维修管理制度,保证维修质量。③加强保养工培训,提高车辆维修水平

客观上公交保修单位一直没有被完全推向市场,长期吃企业大锅饭,无竞争压力,不思进取,而公交车辆车型单一的特点限制了车辆保修技术水平。一保、小修作业划归运营公司后必须加紧保修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其尽快掌握各种新车型的维修技术、准确判断并正确排除各种车辆故障,减少故障坏车。

④建立低保中心指标管理体系,保证维修质量,降低维修成本

为强化低保中心生产、经营责任制的落实,保证内修任务的完成,提高车辆技术状况良好程度,更好地为运营一线服务,同时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和效益制定责任指标考评、考核管理体系。用保修计划兑现率、百公里保修材料费定额、一保质量合格率、小修返修率、故障停厂车日、燃料单位消耗、车质车容合格率、安全生产等指标全面衡量、考核低保中心工作完成情况。

总之,只有低保中心各维修站全面实施规范化管理工作程序,建立健全中心内部管理制度(包括指标管理考核实施细则、主修人质量考核标准及小组验收规程等)和考核办法,严格执行车辆保养、小修作业规范,外站抢修人员高质量完成外站维修作业项目,检验人员严格按各级保养、小修维修质量出厂标准检查、验收车辆,才能使运营企业车辆维修管理上水平并在保证车辆经常处于最佳工作效能的同时降低维修成本,减少停厂车日,提高经营效益。

3、加强车辆基础信息管理的途径

在车辆使用、维修各环节加强信息收集、整理和传递是车辆管理工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①建立健全各车型技术档案

建立包括:含技术要求的购车合同副本、整车说明书、发动机说明书、底盘说明书及各级保养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在内的技术档案。②建立健全车辆档案

按车辆牌照号、自编号、生产厂家、出厂日期、车辆型号、燃料类型、发动机编号、底盘编号、运营线路等项目建立计算机车辆档案管理系统。随时根据车辆新增、报废、线路调整情况更新车辆档案相关内容。③建立车辆重大改造台帐

车辆重大技术改造项目要按车辆自编号、路别、改造地点、改造进出厂日期、改造资金来源及金额、更换主要总称名称及生产厂家、验收人等项目建立台帐,并在台帐中按车型附改造作业项目及工艺要求、车辆改造后维修使用说明、完工交接单以及出厂后使用情况反馈等内容。④建立车辆内部变动交接台帐

由于车辆在各运营车队间调整的频繁,给车辆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交接工作不严密还会造成管理混乱、责任不清影响运营生产。做好车辆变动交接工作首先要有内部车辆调动通知及交接单,技术管理部门主管人员组织监督双方车辆管理人员当面按完好车标准检查验收车辆。建立包括:自编号、调入调出车队、路别、调动日期,交接人等内容的台帐。并将车辆内外设施、车辆外观、车辆技术状况等检查情况在台帐中注明。⑤建立车辆保养、小修、返修台帐

建立从车辆投入前拆检到走合保养及1~4级保养、车身保养、中整修、绞接车转盘保养、回厂小修、重大小修、保养返修、小修返修等车辆从投入到报废的所有维修、保养的记录台帐。按自编号、保养维修编码、日期等项目建立计算机管理台帐。(按保养级别和维修项目建立与内容相符的编码便于台帐的计算机管理)⑥建立重大机械事故管理台帐

公交企业运营管理 篇6

1、城市公交员工素质现状

近几年来城市公交发展较快,无论是在服务功能、企业规模、软硬件档次,还是在管理水平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知识、技能的飞速更新,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公交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要在机遇和挑战中赢得胜利,这就需要有一支有一定素质的员工队伍与之相匹配。

但是就公交而言,公交员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水平还不是很高,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一些城市公交一线服务人员双向流动的幅度较大,新进员工较多,他们对公交行业的特征和具体要求还不甚了解,员工的业务素质、职业技能不能满足公交发展的需求,员工归属感也不高。

2、提高公交员工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企业发展最核心的问题是人的素质问题,城市公交也面临同样的课题。为顺应城市快速发展步伐,满足市民日益增长出行需求,公交需要不断创新和先进管理、服务理念,以提升公交企业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确保公交可持续发展。

要做到这些,员工素质提高是关键。重视员工素质,建立人才储备,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极大地开发员工的潜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公交的发展还需要忠诚于企业的员工,这就需要增强企业凝聚力、员工归属感和忠诚度。从价值观、行为规范和制度化建设等企业文化中,对员工不断地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让员工融入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对企业的凝聚力。设法让员工掌握按质按量完成工作的方法,使员工了解现代企业员工需要具备的技能和素质。培养员工良好的纪律观念、职业道德和献身精神。营造良好、融洽的工作氛围,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3、提高公交员工素质的方法、途经和达到的目标

想拥有一个有一定素质的员工队伍,要贯穿“以人为本”提高员工素质的思路,重视员工全面素质的提升和企业文化的认同。

结合城市公交的自身情况、员工特点,首先建立一个完整有效的培训机制,成立专门的员工教育培训中心,制定员工培训大纲和长远培训规划,依据公司每年的生产经营安排,制订相应的年度培训计划,使公司的培训工作有序开展。其次合理选择所需的培训方式。以交流、讨论、实习、讲演、个案分析等多种方式,采用启发与引导的手段,以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一方面营造一个“赶、帮、超”的工作和学习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培训这一重要手段提高员工素质,强化员工的服务意识、职业技能和服务水平的教育和引导,从而以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令行禁止,不逃避责任。

一是引导员工参与学习的热情,通过各种手段在公司内部建立起员工自发学习的组织氛围,帮助员工建立起“终生学习”的观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员工乐于学习的氛围和自我提高的能力。

二是针对一些城市公交一线人员的流动性较大、新进的员工较多、部分员工对公交行业特点认识不足等情况,要把好新进员工的入口关,在新进员工岗前培训的基础上,重视对员工企业文化的熏陶,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了解掌握服务技巧和方法。通过深入广泛的教育,使新进员工对企业文化和行业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较全面地掌握服务技巧,为一线生产注入活力。

三是编制各种规范服务宣传手册,分发给各级人员,为他们“怎样为乘客服务”提供行为指南。用贴切案例让他们深入思考,真情互动,让员工有强烈的参与感。经常检查员工工作成果,留意员工的情绪,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为需要改进的人提供意见,对表现良好的人给予承认,向能力不足者了解问题所在,以体现人文关怀。也让他们从工作中获得幸福感、荣誉感和满足感。

四是针对基层各单位的服务情况,对后进人员采取引导与处罚并重、“结对子”等形式开展规范服务帮扶教育,组织被投诉人员、违章违纪及存在服务问题的一线员工有针对性地采取专项培训、案例分析等方式,从运营服务等方面对一线员工强化培训,传授服务技巧,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整体服务水平。

五是大力宣传好人好事和先进典型,发挥好党员示范岗、“三组”、标兵、“微笑车组”、“微笑线路”、星级等先进人员在服务中的领军作用,加强对这部分人员的考核,提高他们的服务要求和标准。组织开展“规范服务知识竞赛”活动,通过“规范服务知识竞赛”活动,让每一位员工深入领会规范服务标准和要求,认识到服务的重要性,了解掌握如何抓好服务,养成规范服务的良好习惯。使全体员工在工作中掀起一股“比、学、赶、帮、超”的服务热情,起到“以点带面、局部带动整体”的作用。

六是依据公司生产经营发展远景和岗位需求,对各级管理人员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培训方式,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理念、专业知识、管理方法的培训,以拓宽各级管理人员的视野,提高其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决策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带来的知识结构、技术结构、管理结构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公交企业运营管理 篇7

全国多数城市公交企业的管理模式大都呈“金字塔”状,即在总公司(集团)的领导下,并列多个分公司,分公司下设车队以条块的形式分别管理,经营指标独立核算。这种管理模式打破了大锅饭,引入竞争机制,大大调动了公交职工的积极性。

但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原有的“金字塔”式管理已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例如:在线路总体规划、线路归属单位、工作实效性、各项制度实施的一致性上、企业整体利益维护、职工个人利益维护上都显现出矛盾的端倪。对此,笔者认为“扁平化式”管理遂将成为公交企业选择的管理模式,这将有利于化解矛盾的根源,推动公交企业可持续和谐发展。

1 扁平化管理的特点与优势

所谓扁平化管理,是指通过减少中间管理层次,压缩职能部门和机构、增大管理幅度,使企业的决策层和操作层之间的中间管理工作层尽可能减少,以便使企业快速地将决策权延至企业生产、营销的最前线,促进信息的传递与沟通,提高企业效率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当企业规模扩大时,原来的有效地办法就是增加管理层次,而现在的有效办法就是增加管理幅度。当管理层次减少而管理幅度增加时,原来“金字塔”式的组织形式就被“压缩”成扁平状的组织形式。实质上,扁平化管理是一个“向下沟通”和“向上管理”的过程。“向下沟通”就是处于上层的上级领导与处于底层的员工直接有良好的沟通或协作方式;“向上管理”是指处于底层的员工获得上级的授权,并能参与到公司部分的决策之中。

“金字塔”状的企业管理结构由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和操作层组成,董事长和总裁位于金字塔顶,他们的指令通过一级一级的管理层,最终传达到操作层;操作层的信息通过一层一层的筛选,最后到达塔顶。传统的管理幅度理论认为,一个管理者所能管理的下属人数是有限的,而且越往高层,一个管理者所能有效管理的下属越少。这样的情况下,最高层管理者的意图传递到底层时已经变样。反之,底层的信息动态传递到最高层时也会变样。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发展,健全的规章制度和流程化管理的形成,使企业的管理幅度得到扩展,企业的中间管理层次也就可以相应缩减,而扁平化管理就是将原先承担上传下达任务的中间管理层次减少。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一针见血地指出:“组织不良最常见的病症,也就是最严重的病症,便是管理层次太多,组织结构上一项基本原则是,尽量减少管理层次,尽量形成一条最短的指挥链”。

“金字塔”状的企业管理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反应迟钝。而扁平化管理的决策触角直接伸向市场,能根据瞬息万变的信息及时决策,并能立即得到响应和执行。

“金字塔”状的企业中,各个管理层和操作层被动地接受和完成任务,在缺乏主观能动性的环境中长期教化,成长的周期要长一些,能成长起来的人才要少一些。扁平化管理中,仅有的几个层次的管理人员尤其是一线管理人员必须直接面对市场,独立行使众多原来由高层拥有和行使的职能,这对管理人员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战中也更容易成长起来。

2 公交企业构建扁平化管理体系的基本思路和做法

公交企业扁平化管理实践的提出基于三方面的考虑。一是适应市场变化实现快速反应的需要,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管理流程的再造,使运营、服务、调度与市场紧密相连。二是适应集团公司发展实现高效运行的需要。三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扁平化管理有了可靠的平台和先进的手段使原来的“金字塔”型组织模式(图1)改变为扁平式模式(图2)。

公交企业应按照“三个定位”(系统目标、信息化系统、扁平化管理)的指导思想实现由“职务管理”向“职能管理”转变,由直线职能制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变。扁平化管理要从公交企业的实际出发,形成具有公交企业特色的新型管理模式。国有公交具有许多的优势资源,如成熟的营运线路、星罗棋布的公交站点、大量的专业客运驾驶员、专业化的客运经营管理、规范化的运作和良好的企业信誉等,用整合的理念看待、分析并综合利用这些资源,就会成倍增加它们的价值,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力。

3 推行扁平化管理的理念和文化

(1)必须真心实意地实施民主化管理

扁平化管理与民主化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它既是民主化管理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从组织结构上为企业民主化管理创造了组织条件。扁平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绝不是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而是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这就构成了对决策者智慧和毅力的真正考验,即决策者是否有毅力将这一管理理念以一贯之地推行下去,而不是朝令夕改,浅尝辄止。它还将考验决策者是否有足够的智慧将“扁平化管理”经营成为一项上至决策层下至员工都积极参与的集体项目,而不仅仅是决策者的个人行为。不然,一旦支持变革的决策人离开了这个企业,变革的努力也就随之付之东流。而民主化是科学决策的客观要求,也是激励员工付诸行动的重要手段。首先,决策和管理的民主化不仅有利于正确的决策,而且通过民主化的决策过程,更有利于提高企业决策的执行力。其次,民主化管理也是全员参与的目标管理。通过民主参与企业目标的制订和决策,有利于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必须扎扎实实地推进分权化管理

分权化伴随着整个工业化进程并随着企业规模和经营区域的扩大而扩大;同时,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企业内外各种知识和信息量的增长,也推动着分权化发展。与之相适应,各层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在大教育的背景下,专业和管理素质普遍提高,客观上也为分权化管理创造了条件和可能。作为扁平化管理的分权,则有着自身运行的特点和管理要求:其一,要切实做好组织结构的扁平化设置。实施扁平化管理的企业主要是针对规模较大、多角化经营或集团化企业。至于组织机构设置的形式、数量和职能安排,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其二,要强化扁平化管理后的协调和协作。企业管理层次减少,基层组织业务范围扩大,相应的横向协作增多,管理的复杂性增加,这就要求高层管理者一方面要做好战略规划和战略目标管理,另一方面要强化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协作,构建一个开放性、运作灵活、反应迅速的利益和责任共同体,要防止分权后的企业出现资源分割、管理链条割断、各自为政的分崩离析现象。

(3)必须切实改善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并不代表人本管理的全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必须贯彻和体现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和职工生活的时时处处。公交企业在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和作用的同时,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大力提倡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加大职工培训力度,建设学习型组织;推行厂务公开,激发职工群众为企业建设发展建言献策的热情;不断完善职工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困难职工的救助力度;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努力改善职工生活条件。

总之,从本企业实际出发,大胆创新,构建具有公交企业特色的扁平化管理体系,是一条适应公交企业全面、协调、快速发展的新路子。

公交企业运营管理 篇8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

全面预算管理, 指企业对一定期间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等作出的预算安排。现代企业应当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明确预算管理体制以及各预算执行单位的职责权限、授权批准程序和工作协调机制。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风险表现为:企业不编制预算或预算不健全, 可能导致企业经营缺乏约束或盲目经营;预算目标不合理、编制不科学, 可能导致企业资源浪费或发展战略难以实现;预算缺乏刚性、执行不力、考核不严, 可能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因此, 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结构, 要求企业应建立并不断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二、深圳巴士集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从2005年开始, 深圳巴士集团根据深圳市国资委要求, 全面推行预算管理工作。经过多年努力, 目前深圳巴士集团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充分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有效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实现企业经济增加值逐年提高。

(一) 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架构

集团公司设立预算领导小组, 下设预算管理办公室。企业预算领导小组对企业董事会负责, 由总经理任组长, 分管企管工作的副总经理及财务总监任副组长。预算领导小组主要职责为指导、督促、检查、考核所属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预算管理办公室由企发部和财务部人员组成, 由分管企管工作的副总经理兼任预算管理办公室主任, 副主任由企发部及财务部经理兼任, 负责全面预算管理的具体工作。

(二) 全面预算管理具体内容

1. 预算编制的内容

预算由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和财务预算共同构成。 (1) 业务预算反映预算期内企业可能形成现金收付的或不形成现金收付的生产经营活动的预算, 包括生产计划预算、营业收入预算、营业成本预算、营业成本预算、期间费用预算、薪酬预算、补贴收入预算和营业外收支预算等。 (2) 资本预算反映企业在预算期内进行资本性投资活动的预算。 (3) 筹资预算反映企业在预算内融资情况及对应的财务费用测算情况, 目前, 深圳巴士集团的融资方式主要有银行贷款和开具银行承兑汇票。 (4) 财务预算主要反映企业资产负债情况、损益情况及现金流量情况。

2. 预算的编制程序和分工

深圳巴士集团将所有业务分解为最小的业务单位, 按照“分级编制、逐级汇总、上下结合”的程序编制预算:

(1) 提出预算总体目标和原则要求。每年九月份, 集团公司预算领导小组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下一年经济形势的初步预测, 提出下一年预算编制的总体目标和原则要求, 下达下一年预算编制的指令。 (2) 编制上报。各业务单位根据集团公司下达的预算目标要求, 结合对市场预测及自身营运特点编制预算并将编制完整的预算方案上报集团公司, 集团公司汇总后, 于每年十月底初步提交集团公司预算领导小组征求意见。 (3) 审查修订。集团公司预算领导小组对各业务单位上报的预算方案进行审查、平衡, 通过研讨沟通和检查小组有针对性检查的方式, 了解各业务单位实际资源需求, 在总体把握集团整体经营盘子的基础上, 协调各业务板块的资源配置。 (4) 审议批准。每年预算方案在上报集团班子会审议通过后, 提交董事会审议, 最终由股东会审议确定。若预算方案不能通过中间环节的审议, 将再次按照议事机构的要求进行修订。 (5) 预算下达。集团预算领导小组对经董事及股东会批准的年度总预算, 按预算单位进行分解, 逐级下达各预算单位。

3. 预算执行与控制

年度预算一经批准下达, 各预算单位认真组织实施, 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 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和各岗位, 明确其在预算执行、控制、报告方面的责任, 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体系。

(1) 成本费用开支以预算为依托, 及时进行预算跟踪。成本费用开支严格按照预算控制, 按照集团管理权限和二级公司付款控制流程进行报销。 (2) 实行预算执行分析报告制度。预算执行过程中, 各职能部室预算员及时检查、追踪预算的执行情况, 每月对全面预算的执行进度、执行差异进行全面跟踪分析, 形成预算执行分析报告, 逐级上报。

4. 预算考核

深圳巴士集团内部预算考核主要体现在季度管理评审中, 2009年起, 该集团推行预算偏差率对标方案, 针对预算偏差情况进行考核。按季度考核集团各职能部室管理费用中的部门可控费用的预算执行情况, 以及其统筹管理的成本费用指标;考核下属公司主要的效益指标及预算偏差率, 考核结果直接与部门或下属公司的季度及年度考核奖挂钩。

三、深圳巴士集团全面预算管理特色及取得的成效

深圳巴士集团全面预算管理的特色, 比较突出的主要有三点: (1) 效益优先, 总量平衡; (2) 积极稳健, 以收定支, 风险控制; (3) 奖惩分明, 强化考核, 薪酬挂钩。

(一) 效益优先, 总量平衡

在预算编制阶段, 主要体现效益优先原则。年度预算整体目标主要围绕经济效益指标, 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等主要经济指标不低于前三年平均数。首先采取“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 合并结果不理想的情况下, 再采取“上下结合”的程序, 经过审查、平衡、沟通、协调, 参照第一次合并结果与预算目标的差距进行调整, 最后形成符合目标的预算方案, 报国资委、董事会、股东会审议。

(二) 积极稳健, 以收定支, 风险控制

在预算执行阶段, 主要体现积极稳健的原则。根据生产经营管理实际需要, 实行定期和临时预算执行分析报告制度, 定期报告一般按月度、季度开展, 对重大差异问题及时开展临时分析报告。通过及时地跟踪分析预算执行情况, 采取以收定支的策略, 如果因为营运环境的变化, 营收比预测情况有所下降, 成本费用也必须得到相应的控制, 确保了最终利润目标的实现。资本投资项目也区分轻重缓急进行适当的控制, 执行稳健的风险控制措施。

(三) 奖惩分明, 强化考核, 薪酬挂钩

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评价, 体现在预算单位的业绩考核之中。预算考核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一是按照季度将各单位预算执行结果纳入管理评审项目, 与单位负责人薪酬挂钩, 并做为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参考依据;二是与预算单位负责人的奖惩挂钩, 超额完成经营业绩的给予奖励, 没有完成的给予扣罚。

(四) 取得的成效:集团公司年年出色完成国资委考核任务

通过全员参与, 全过程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控制企业日常经营活动, 分散企业经营风险, 优化企业资源配置, 2005年-2011年深圳巴士集团均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不但提高了市民出行的分担率, 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也实现了国有资本的持续保值增值,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平均水平保持在106%左右。利润总额、客运量、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均完成预算指标, 出色完成国资局考核目标。

四、深圳巴士集团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一) 指标设置的科学性

集团下属企业较多, 在预算指标分解的时候, 更多地侧重于从下属企业自身纵向时间上的对比, 缺乏一些普遍适用的客观的相对指标, 实现不同下属企业之间的横向对比, 实现企业资源更加合理的分配。

(二) 体系运行的顺畅性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生命力, 在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面对经营活动产生的大量经济数据, 目前没有比较高效的数据收集手段, 财务系统、业务系统、薪酬系统之间基本属于独立分割的存在状态, 大部分数据分析需要手工加工, 程序繁琐, 容易出错, 预算执行分析体系运行稍欠顺畅。

五、完善公交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若干建议

通过分析深圳巴士集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成效与不足, 对完善公交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对于集团企业而言,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 集团下达预算项目的具体标准值时, 应具体分析相关项目之间的影响因素, 完善可供客观横向对比的指标体系, 方便集团内部不同分公司之间开展对标管理, 据以科学指导资源配置。

随着历史数据的积累, 加上行业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 庞大的数据量, 依靠手工操作手段进行预算管理将导致企业管理低效。因此, 完善信息化基础建设, 分析企业经营业务逻辑, 整合相对分散独立的财务系统、业务系统、薪酬系统, 形成一个高效的整体数据库, 对全面预算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有利于提高预算管理的精度与效率, 从而实现企业高效管理。

在预算管理工作中建立风险意识, 加强对风险的评估和控制, 深化对市场形势发展的研判, 合理控制投资和债务规模, 加强资金管理, 优化配置资金, 盘活存量资金, 制定合理的现金保险储备, 避免出现因资金短缺导致的财务危机。

公交企业运营管理 篇9

在揭牌仪式上,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志耀和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卢智宏等领导将“杭州公共交通管理学院”牌匾授予学院领导班子张建国楼春晓主任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贺词,对杭州公共交通管理学院的成立表示祝贺。俞磊副书记代表党委和学院班子作了动员讲话,班主任沈国强宣读了学生纪律,学员代表阮国平作了表态发言。

俞磊副书记围绕“如何学、学什么、怎么学”对公交管理学院首期管理干部培训班作了开班动员,并结合“公交优先、公交优秀、知行合一、尚德务实”办学方针代表学院就培训形式、课程设计、学习纪律分别作了说明和强调。他表示,此次筹建管理学院,集团公司在人力物力财力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充分体现了集团党委、董事会、经理室对于人才的教育和培训的高度重视,

此次全面系统地进行车队管理干部培训将历时13天。培训内容囊括了企业管理的基础知识、日常的安全生产保障、营运管理实践、数据报表分析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内容,既富含理论性、实践性、又有操作性,围绕基层车队长的工作要领,帮助他们在培训中获得更多知识,快速应用到实践当中,同时管理学院还安排了拓展训练。

公交企业运营管理 篇10

公共交通是城市客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均占有道路面积少、运量大、效率高等优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缓解交通拥挤、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等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然而,我国现有的公交系统需大幅度提高公交服务质量,提升人们利用公交的比重,才能真正起到缓解交通问题的作用。公交运营企业是提供公交服务的主体。从公交运营企业的角度出发,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核心功能是支持企业的自我完善(Self-Improvement),合理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对提升公交服务质量非常重要。

服务可靠性是乘客评价常规公交服务质量时最为关心的一个指标。准点率(On-time Performance)是目前国内最常用的服务可靠性指标。公交乘客期望常规公交也能像地铁一样按时刻表到达/离开出发站点,准点率正是反映了乘客的这一期望。然而,对于公交运营企业,这一指标存在以下两个缺点。首先,准点率受很多外部因素(如交通拥挤等)的影响,而这些因素是公交运营企业无法控制或改进的。因此,收集到的准点率包括很多干扰因素(Noise),无法有效地反映公交运营企业为提升服务可靠性所作的努力的效果。其次,准点率需要通过现场调查或者使用AVL(Automatic Vehicle Location)等智能交通系统收集。前者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而后者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本文首先分析了公交运营企业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守的原则,并介绍了《公交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指南》提出的服务可靠性指标,最后对选择服务可靠性指标提出了一些建议。

2 建立评价体系的原则

公交运营企业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是为了:①了解公交乘客对服务的需求和满意程度;②改善公交服务和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为了了解乘客的需求和满意程度,公交运营企业通常每隔一段时间(一年或更长)会针对乘客实施抽样问卷调查。在设计此类调查问卷时,应系统综合地包括反映公交乘客关注点的指标,并遵守简明性、可比性、适用性等原则。从公交乘客的观点来说,公交服务有效性(Service Availability)和舒适便利性(The Comfort and Convenience of Service)是评价公交服务水平时最关注的两点。当公交服务具有有效性时,乘客才有可能选择公交出行。公交服务有效性包括空间有效性(Spatial Availability)、时间有效性(Temporal Availability)、信息有效性(Information Availability)以及容量有效性(Capacity Availability)。当多种交通方式可选择时,只有公交的舒适便利性优于其他交通方式,乘客才会选择公交出行。舒适便利性包括提供的服务(Service Delivery,包括时间可靠性等)、旅行时间(Travel Time)、安全(Safety and Security)以及维护(Maintenance)。

与乘客满意度调查相比,对于公交运营企业,建立能帮助企业改善服务和提高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尤为重要。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是为了企业的持续自我提升,评价指标的核心功能是定量地量测企业为改善服务质量所做的努力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其建立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如图1所示),且应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2.1 明确企业阶段性目标

公交运营企业应首先明确具体目标。如上所述,乘客对公交服务的需求非常多样。但是,由于资金、人员等资源的限制,公交运营企业不可能把乘客需要的所有方面都作为提升的目标。无明确的目标,等于没有目标。

2.2 选择与企业的目标紧密关联的评价指标

企业的目标是描述性的,如提高服务可靠性等。仅用这种描述性的目标无法判断企业所做的改善措施是否有效。需要通过指标量化目标,对每个指标明确拟达到的标准,才能量测期初的目标是否达到。

2.3 贯彻改善运营措施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不是为了评价公交服务的质量,而是为了企业的自我提升。不采取措施提升服务质量,仅仅收集指标、评价指标是没有意义的,无法起到提升服务质量的目的。因此,确定改善运营措施、贯彻这些措施才是核心。

2.4 评价指标需反映改善措施的效果

由于量测方法或者指标本身的原因,有些指标除了受运营改善的影响以外,还受量测误差、客观条件(如交通状况)等影响。如果指标受外在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包含很多干扰因素,将无法反映公交运营企业所作的努力,无助于企业的自我提升。

2.5 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不仅需要人员和资金的额外投入,还需要增加日常的工作量。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初期,应从相对容易收集的指标开始,慢慢完善指标体系,而不是一步到位。

3 服务可靠性的可选指标集

《公交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指南》在研究现有的公交服务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公交服务评价的过程及可选指标集,帮助公交企业或其他相关机构(如政府监管部门)建立或改进评价体系。这一指南包含了400个以上的指标,并详细描述了每个指标的含义、用途以及所需的基础数据等信息。为了帮助各个相关机构快速选择所需指标,指南还分别按目标(Objective)和公交企业的规模提供了菜单式的导航列表。

针对服务可靠性(Service Reliability),指南提供了5个可选择的指标(见下表)。

4 服务可靠性指标的选择建议

公交乘客期望公交也能像地铁一样按时刻表到达/离开出发站点。准点率(On-time Performance)正是反映了乘客的这一期望,是最广泛使用的服务可靠性评价指标。

然而,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公交服务离乘客这一期望差距较大。在上下班高峰时间,公交车辆的到达间隔波动较大,车辆非常拥挤。因此,乘客完全无法估计车辆的到达时间,需要提前较多时间离开家或者办公室,且往往由于车辆拥挤还需要等待下一辆车。其原因有公交运营企业的内在原因,也有外在原因。内在原因包括:公交网络规划与需求不均衡导致的拥挤、车辆故障或驾驶员缺勤导致的车辆无法按时发车或无法完成原定线路的全程等。其外在原因包括:交通事故、交通拥挤、盗窃事件等。

如上所述,准点率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收集到的准点率中将包括许多公交运营企业无法控制或改善的因素的影响,如交通道路状况的波动带来的影响。由于这些成分的存在,公交运营企业无法准确地把握改善服务可靠性的措施带来的效果。无法把握改善措施的效果,最终会影响公交运营企业自我完善的迭代过程,影响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而且,采集准点率通常需要现场调查或者使用AVL等智能交通系统。前者需要大量专业的调查人员,且调查间隔比较长,无法较频繁地进行。后者需要安装具有GPS和通信模块的车载设备,前期投入较大,大部分公交运营企业目前还未安装这种设备。因此,从公交运营企业的自我完善的角度出发,准点率不是一个合适的服务质量评价指标。

与准点率比较,其他指标,如始发站的Headway regularity、Missed trips、Lost service、Percentage of scheduled vehicles placed into service,更适合作为服务可靠性评价指标。首先,收集这些指标比较简单。从日常的运营单据和事件报告中就可以收集需要的数据。更重要的是,由于这些指标与公司运营对提升服务可靠性的努力直接相关,受交通等外部影响较小,所以公交运营企业所作的努力能够有效地反映在这些指标里。这一点保证了公交运营企业能够找到改进服务可靠性的有效措施,使迭代过程良性发展,持续地提升服务品质。

5 结 语

对于公交运营企业,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核心功能是支持企业的自我完善。为了定量地评估企业设定的目标是否到达,需要通过一系列指标量化企业设定的目标,并明确各个指标拟达到的标准。评价指标除了满足简明性、可比性、适用性等原则以外,还应能够客观地反映企业为改善运营所作的努力的效果。准点率虽然是目前普遍采用的评价服务可靠性的指标,但是由于本身受交通拥挤等公交运营企业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无法有效地反映企业提出的改善措施带来的效果。

本文在研究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选取服务可靠性指标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公交运营企业改进现有的服务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A Guidebook for Developing a Transit Performance-Measurement System.Tcrp-Report88[R].2003.

[2]李春清,宋瑞,韩洋.城市公交服务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8,181(9):107-110.

公交企业运营管理 篇11

关键词:蚌埠公交;票款;创新管理;研究

1 公交票款结算工作现状分析

蚌埠公交票款结算管理工作是由票卡中心负责,每天工作人员对收回的装有前一天营运票款收入的钱袋进行鉴伪、清点、整理和包装。首先点钞员对每一钱袋票款进行分类、整理、清点,填写《无人售票票款整理清点表》,然后复核员对照《无人售票票款整理清点表》进行复核,准确无误的在《无人售票票款整理清点表》复核员处加盖自己的印章,同时对纸币、硬币按百凑整,成扎成卷,在封扎、封卷处加盖自己的印章,最后按线路,每袋钱对应每台车、每个驾驶员填写《无人售票票款结算单》,进行票款汇总,填写《票款收入进库交接单》票款入金库。

2 公交票款结算管理存在的困难

2.1 人力资源与票款结算量严重冲突

随着票款结算量不断攀升,票款结算工作若按照传统手工清点复核操作模式,将会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遵循票款结算工作规范要求,清点、复核不可同为一人,工作人员缺口太多,需增加人手,点钞复核若仍按原有工作模式配置,数字将是巨大的,需从集团驾驶、修理等一线生产岗位调配,而一线生产岗位的人力资源也很紧张,这样几倍增加的人力无法从集团内部调配解决,只能从劳务市场招工,这将带来人力资本成本增加,另外由于点钞岗薪资待遇低,年轻、学历素质较好的工人也不愿前来应聘。

2.2 工作环境与当今时代格格不入

点钞大厅是由一间大仓库改建,屋顶使用石棉瓦搭建,冬天冷夏天热,条件艰苦,点钞工作开始时,四五十个人带着口罩,挤在60多平方米屋内,每个人周围堆满了一摞摞钱袋和一个个由角铁焊成的小车,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气味,阴雨天味道更甚,无换气设备,通风状况极差,点钞工作结束每个人一头一脸都是灰,双手污渍斑斑。票款结算工作场地远远不够,供点钞复核使用的木质台面磨损严重。

2.3 监控设备落后形同虚设

监控设备由于配置较早,摄像头像素较低,又加上摄像头自然磨损,摄入保存的清点图像模糊不堪,纸币面值在监控器里分辨不清,硬币模糊一团,无法区分。一旦工作出现清点、复核差错,无法通过监控设备查找。通过测试,已有多处出现监控盲点,原先的布局已经满足不了清点工作需要,不利于监控工作开展。

3 蚌埠公交票款日常结算创新管理研究

3.1 确立新时期工作目标

票卡中心票款日常结算管理工作面对与日俱增数据量和信息量,仍旧依靠原有的工作模式、工作流程,在原有的人力资源使用方式、工作场所环境下,传统的常规的手写笔抄、人工处理的模式无法适应现代化城市公交管理的要求,人工处理数据信息工作时间紧、任务量重、劳动强度大、规范程度要求高矛盾日益突出。

3.2 依靠高新技术手段

在点钞大厅安装联动线,配备苏州“少士”硬币高速清分机、硬币包装机、硬币提升机及硬币提卷机,实现硬币清分包装自动化,大幅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明显提高清点包装票款效率,显著降低票款收入清点包装差错率。硬币高速清分机清分速度每分钟600枚,可计算出所清分硬币的数量、金额及所有硬币的总数量及总金额,实现硬币的检伪功能。

3.3 规范工作管理制度

为更好的规范票款日常结算管理工作行为,构建和完善票卡信息管理长效机制,细化点钞员、复核员工作流程,对原有工作制度进行整理、修改、补充和完善,制订了相应工作管理规定。点钞大厅形成每天晨会制度,宣读公司文件,宣讲岗位规范,对前天工作发现的问题进行点评并要求立即整改。对点钞、复核易产生问题的环节进行分析,规范工作人员工作流程,并对其实施有效监督。要求工作人员穿着工作服进入工作场所,点钞员清点工作开始,检查钱袋外观,在摄像头下展示钱袋号,倒出钱袋内的票款,进行分类、整理,按规定填写《无人售票票款整理清点表》,将二联单交给机器操作员,填写《无人售票票款整理清点表》发现数据出错,不准擅自涂改,只能“+”“-”修正。机器操作员将点钞员倒入盆内的纸币和硬币分开,硬币倒入清分机按照规范操作进行清分。清分完毕操作员和抄单员分别在《无人售票票款整理清点表》红、黑联上准确记录机器显示的金额数,抄单员将点钞员清点好的纸币和红联交给复核,把黑联记录的硬币金额数进行汇总,操作员把清点完毕的硬币交给点钞员进行打包。机器操作员清点出的残损币、假币应填写《有价币日登记表》和《假币日登记表》交当班组长。复核员准确复核票款,按规定填写《无人售票票款整理清点单》。新旧纸币,分别成扎,在封扎处加盖印章。汇总当班线路票款,认真填写《无人售票票款结算单》、《票款收入进库交接单》,加盖自己印章,当班票款送入金库。复核纸币时,发生与点钞员填写的《无人售票票款整理清点表》数字不符时,应将票款原封不动交给当班组长处置,组长重新清点核对,找出差错原因。

车辆集中润滑系统受公交企业瞩目 篇12

首次大规模亮相国内客车领域的技术交流盛会, 奥特科技的展位大气而严谨, 红和白作为底色, 鲜明而灵动, 堪称展会又一亮点, 奥特此次参展重点展示了目前在国内公交市场备受青睐的“车辆集中润滑系统”, 并凭借“随时呵护, 超长寿命”的技术优势, 吸引了参展客车厂商的广泛关注。

奥特车辆集中润滑系统采用高性能低速电机与低噪声润滑齿轮泵合理匹配, 提高润滑泵吸脂性, 在全国各地区可常年泵送高粘稠的润滑油脂。使用微电脑自动控制, 动态显示油路油压、油箱油位、运行计时, 休止倒计时, 累计工作次数及故障代码等各运行参数, 并具有过载保护和故障报警功能。首创在车辆集中润滑技术领域使用排油压力较高的加压式分油器, 冬季随气温降低自动提高排油压力, 确保油脂顺利注入摩擦副。首创集中润滑温控系统, 使润滑系统在高寒气候环境下自动选择每日较高气温时段运行, 确保各摩擦副在各种气候条件下得到稳定润滑保养。

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姚明德会长亲临奥特科技公司的展台, 和奥特副总经理赵民章进行交谈, 了解奥特车辆集中润滑系统。据奥特科技负责人介绍, 奥特科技是国内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唯一申请有国际发明专利、也是唯一解决高寒地区集中润滑技术瓶颈难题的科技型服务型企业, 一直致力于推动着客车润滑行业的发展, 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欧洲的客商也亲临了奥特的展台, 在展台前仔细欣赏奥特产品制作上的每一个细节后, 用相机不停的拍下每个线条的布置。一边听商务人员的介绍, 一边不停地点头称赞, 表示将亲临奥特公司考察, 加强与奥特公司的合作, 将这款高性能的系统推广到更多的用户手中。

记者发现, 前来观看奥特产品的人士络绎不绝, 将整个展台围地水泄不通。他们多为外国专业人士或是国内同行业的专家, 他们不仅对奥特车辆集中润滑系统精细的做工、专业化的设计赞不绝口, 而且对该系统带来的节能环保等更为关注。在场的所有奥特工作人员对每一位客户进行引导, 而且细致入微的对产品进行解说, 对客户的问题更是有问必答。奥特科技用行动向客户传递了“客户第一”的战略构想, 而且奥特科技将坚定不移的继续贯彻和执行。

上一篇:道路设施下一篇:综合绩效测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