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企业行动

2024-08-19

深入企业行动(精选9篇)

深入企业行动 篇1

我国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二十三章第三节指出:要在全社会推广绿色消费模式,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推动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国务院2009年12月下发的国发(2009)41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动节能环保,实施旅游节能节水减排工程。支持宾馆饭店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广泛运用节能节水减排技术,实行合同能源管理,实施高效照明改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创建绿色环保企业。这些规划和要求,为饭店业、餐饮业开展节能减排低碳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饭店餐饮业蓬勃发展。据中国饭店协会资料显示,全国星级饭店酒店约15000家,餐饮企业约300多万家。饭店与餐饮业零售额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10年已经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七分之一,占全国GDP总量的二十分之一。如此规模庞大的服务行业,在全民节能减排低碳工作中,理所当然要走在全社会的前列,并作出应有的贡献。但从现实情况看,饭店餐饮业节能减排工作并不理想。其表现是:

1. 行动比较迟缓

应该说,饭店餐饮业对开展节能减排能够大幅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经济效益的认识比较明确,认为节能减排低碳工作已刻不容缓,有尽快实现节能减排的迫切愿望。据调研的12家星级饭店(酒店、餐饮)统计,都有自己的节能减排工作计划,只是在细节方面有所不同。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特别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老建筑、老设备等欠账较多,节能减排改造的行动慢。

2. 改造项目所需经费比较大

饭店(酒店、餐饮)已成为碳排放的污染源。有资料显示,一座中等规模的三星级饭店,一年大约要消耗1400吨煤的能量,可向空中至少排放4200吨二氧化碳、70吨烟尘和28吨二氧化硫,一座建筑面积8-10万平方米的大型饭店,全年消耗大约13-18万吨标准煤。用电量、用水量也较大,饭店(酒店、酒楼)大多采用中央空调系统,而空调的耗电量占总用电量的50%-60%,照明用电量占总用电量的25%-30%,是一般城市居民住宅用电量的5-15倍;三星级以上饭店平均每间客房日耗水量是城市居民用水量的3-5倍。饭店(酒店)中的6小件(牙膏牙刷、香皂、洗发液、浴液、梳子、拖鞋等)同样消耗高、浪费大。据统计,国内星级饭店每天消耗的一次性洗漱用品120万套,光是星级饭店的消耗就高达22亿元,而且一次性用品难以回收,社会还面临着二次处理所带来的浪费。由此计算,饭店(酒店、餐饮)能源费用的支出占营业费用的比例已经达8%--15%。此外,据权威部门掌握,建筑能源已占全国能源的28%,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的3倍,特别是每年大量的新建饭店建筑中,仍然将豪华、奢侈作为追求的目标,成为高能耗建筑。

3. 群众消费观念和方式的转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近些年来,非生态消费(如一次性消费)、便利消费、奢侈消费、超前消费、炫耀性消费、攀比消费等成为多数人的生活方式和追求的生活目标,也成为了诸多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安全、健康、环保的理念虽然已日益深入人心,但真正向绿色消费、适度消费、简约消费、健康消费、安全消费等消费方式转变,还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和过程。

4. 政府及相关部门关注支持的力度不够

2007年,国务院及政府相关部门就饭店业、餐饮业如何搞好节能减排低碳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并制定了《绿色饭店》国家标准,使饭店餐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但是,国家并未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饭店(酒店、餐饮)的节能低碳环保进行规范,也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或支持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工程改造,一些职能部门往往也是无能为力。因此,多年来饭店(酒店、餐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基本属于企业自身的事情,改造什么项目,节约水、电、煤、气等均由企业依据自身的能力来决定。

二、出路

饭店餐饮业开展节能减排的出路就在于大力创建绿色饭店。创建绿色饭店,是当代国际饭店业的新潮流。2003年,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创建绿色饭店的行业标准。2005年12月,商务部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创建绿色饭店活动的通知》(商改发【2005】655号),明确了创建的原则、目标、主要内容等。2007年,由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资委、环保部、国家标准委、国家旅游局等六部委联合制定和颁布了中国《绿色饭店》(GB/T21084--2007)国家标准,并于2008年3月1日正式实施。随后,又成立了由商务部、发改委、国资委、环保部、标准委及中国饭店协会共同组成的全国绿色饭店工作委员会。2008年11月商务部办公厅又下发了《进一步开展创建绿色饭店活动的通知》,具体指导创建工作。从此,创建绿色饭店活动从行业推动上升到国务院推动,国家标准替代了行业标准,创建工作的地位得到提升。创建绿色饭店,必须做好三方面工作:

1. 深化对创建绿色饭店的认识

创建绿色饭店对促进经济和社会进步、促进饭店餐饮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功在当前,利在长远。

从国家角度讲,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战略需要;从社会角度讲,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要求;从企业角度讲,是促进住宿、餐饮行业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提升行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从消费角度讲,是倡导绿色消费,扩大消费需求,增强环保意识的有效方法。从这四个方面可以看出,创建绿色饭店、绿色餐饮,无论是对国家对社会,还是对企业对消费者,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 落实好《绿色饭店》国家标准

此次颁布的国家标准,要求绿色饭店在规划、建设和经营过程中,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安全健康为理念,以科学的设计和有效的管理、技术措施为手段,以资源效率最大化、环境影响最小化为目标,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服务。新的国家标准统一了绿色饭店的术语和定义,从10个方面规定了评定细则,包括基本要求、绿色设计、安全管理、节能管理、降耗管理、环境保护、绿色客房、绿色餐饮、绿色宣传、绿色饭店评定等,尤其是对饭店、酒店、餐饮企业节能减排低碳工作指标更加细化,要求更加明确,责任具体到人。

新的国家标准将绿色饭店分为5个等级,用银杏叶作标识,从一叶到五叶,五叶级为最高级。绿色饭店评定有五个步骤,即提出创建申请,填报申请表及各种附表;企业根据标准,组织自查和改进;机构受理。进行初审和核实,做出受理与否的答复;组织现场评审。提出结果报告;批准与授牌。新标准下发后,商务部提出,力争到2012年全国创建1万家绿色饭店(绿色餐饮),实现全行业节水20%,节电20%,减排二氧化碳4.5万吨。

3. 加大宣传力度

应把宣传工作贯穿到创建绿色饭店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和组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绿色饭店国家标准,通过国家和地方的主流媒体及相关专业刊物、网站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报道,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及搭建各种展览、展示平台,加深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及业界人士对此项工作的理解与认知,营造住宿(餐饮)企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社会氛围,使创建绿色饭店活动成为众多企业的自觉行动,逐步形成企业积极主动创建、社会大力支持创建、消费者拥护配合创建的良好局面。

三、创建重点

1. 技术设备管理要落实

紧密围绕节能减排这个中心,从饭店餐饮行业中社会普遍关心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循环利用、食品用品安全、节能管理、健康管理、适度消费等问题入手,重点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在技术推广应用上狠下功夫。要结合本行业、本企业实际情况,积极推广介绍应用效果好、质量可靠、适合企业需求的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引导和鼓励企业采用新的节能设备和建筑材料,特别是要推进节能减排潜力较大的锅炉、空调、电梯、照明等设备的技术改进。另一方面,大力推动节能综合管理、合同管理工作,抓好先进管理经验的交流推广,促使大家在相互学习和借鉴中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要积极组织节能降耗、食品安全、工程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创建绿色饭店的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

2. 组织机构要落实

根据《全国绿色饭店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有关要求,由各省由商务厅牵头,由发改委、环保局、国资委、标准委、省级饭店协会等组成绿色饭店工作委员会,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和专家委员会,负责日常工作及联系协调各市地绿色饭店评定机构开展创建和评定工作。各市、地及各企业也要积极筹备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要选择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服务热情高的同志从事此项工作。

3. 政策制度要落实

绿色饭店工作委员会应该代表政府尽快制定出台鼓励企业进行低碳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资源使用的政策;出台和完善各种鼓励企业向低碳转型的能源价格政策、融资激励政策、补贴政策、税收政策(环境税、能源税、碳税);制定与节能减排低碳有关的相关标准,如能效标准、排放标准,加强对标准的执行、监督和核查。从而引领和促进企业开发先进的节能减排低碳技术,研究和实施节能减排低碳生产模式。

4. 自身建设要落实

推进节能减排低碳工作,关键是加强企业自身建设,需要企业负责人、全体职工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哈尔滨望江宾馆投资300多万元,利用城市污水冷热循环原理,从中提取能源,解决了宾馆供暖、空调、洗澡水,取消了锅炉,同时还安装了中水利用系统,使酒店真正实现了节能环保。哈尔滨友谊宫近几年由于领导重视,舍得投入,解决了楼外墙体保温等节能环保难题,节能30%,被全国绿色饭店工作委员会授予《绿色饭店》称号。在企业内部,要认真遵守国家颁布的节能、环保、卫生、安全等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创建活动的工作方案,建立相应组织机构,对全体员工进行绿色饭店有关知识培训,提供绿色行动的经费预算,搞好节能、环保、低碳、安全、健康等宣传。

绿色饭店评定机构要加强自身学习,熟悉掌握创建绿色饭店活动的政策规定及评审程序,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工作中要严谨务实,逐步推进,注重效果。要针对不同企业特点,帮助企业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鼓励和保护企业创建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企业创建的参与率。要注意总结推广创建活动中好的经验和做法,用事实说话,用典型指路。要真抓实做,检验结果,反对形式主义和做表面文章。确保创建工作公开、公正、公平地开展,实现评审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

摘要:目前,我国饭店餐饮业在推广绿色消费模式,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过程中,开展节能减排的行动迟缓。其原因主要是项目改造所需经费较大,而政府及相关部门关注支持的力度不够。推进饭店餐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关键要抓住技术设备管理、组织机构、政策制度、自身建设重点的落实工作,落实好《绿色饭店》国家标准,引领和促进企业开发先进的节能减排低碳技术,以达到实施节能减排低碳生产模式的目的。

关键词:节能减排,低碳行动,饭店餐饮

深入企业行动 篇2

2月3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机关“治顽疾、转作风、提效能”专项行动推进会,对人大机关开展“治转提”专项行动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曹丕玉,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刘怀君等出席会议。

会议要求,市人大机关全体干部要切实增强“治顽疾、转作风、提效能”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统一思想,提振精神,积极投身专项行动,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做好当前查摆问题阶段的各项工作,紧扣人大工作职能和个人作风实际,深入查摆机关、部门及干部个人存在的作风顽疾,并于2月20日前建立清单上报机关专项行动办公室。对于查摆出的问题,要制定整改方案,做到整改任务明确、责任明确、措施明确、时限明确,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要坚持问题导向,严厉整治“庸”、“懒”、“散”、“慢”、“混”、“拖”6个方面23个问题,综合运用谈话告诫、通报批评、调整岗位、降职免职、责令辞职、纪律处分等形式,坚决向作风顽疾施药开刀。

曹丕玉说,开展“治转提”专项行动是今年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机关各部门要认真领会市委决策部署,严格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党组的安排部署,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确保行动取得实效。要强化组织领导,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严厉问责,对于作风顽疾整治不积极、提升工作效能不明显、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和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决议、决定不得力的部门和个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形成强有力地震慑效应。要注重建章立制,对经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群众认可的.制度,必须长期坚持,抓好落实;对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制度,要加大力度抓紧修订完善,形成整治作风顽疾的长效机制。

深入企业行动 篇3

在检查过程中, 大队检查人员每到一处都严格按照《消防产品现场检查判定规则》的要求和方法, 重点查看灭火器、应急照明灯、疏散指示标志、消防水带、消防栓等消防产品是否具有合格证明、使用说明书和相关证明材料, 并根据消防产品的外观标识、结构部件、材料、性能参数等与认证标准是否一致进行了现场判定。

在检查中, 针对大多数场所负责人对消防产品真假鉴别了解甚少的情况, 大队检查人员详细讲解了如何识别灭火器的外观贴花、产品商标及条形码的识别, 生产日期、质量有效期的查验, 消防应急照明灯断电后能否立即投入应急照明状态等消防产品的相关知识。同时, 还随机对单位负责人及员工进行现场提问有关对消防器材的使用和单位“四个能力”掌握情况。

检查发现, 大部分场所负责人对消防安全工作都十分重视, 消防安全管理情况基本良好, 但个别场所出现了灭火器压力不足、疏散指示标志配置不足等问题。随即, 大队检查人员进行了现场指导, 对能当场整改的火灾隐患, 督促场所负责人当场进行整改, 不能当场整改的, 依法下发了《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 督促整改落实。

深入企业行动 篇4

持续深入推进“四大行动”、“六大工程”的指导意见

(2014年2月8日)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和实践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中,自治区党委积极创新实践载体,把开展活动和推动工作紧密结合,围绕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在全区组织开展了大学习、大调研、大接访、大落实“四大行动”,实施了扶贫攻坚、创业就业、平安创建、百姓安居、人才强区、干部素质提升“六大工程”,以“四大行动”推进集中教育,以“六大工程”体现实践特色,一手抓教育、一手抓实践,有效转化和增强了教育实践活动成效。

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是第一批的延伸和深化。总书记视察我区时特别强调指出,要着力搞好教育实践活动,坚持抓严,认真抓实,切实抓长,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人民满意的实效。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巩固和扩大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自治区党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决定,把 “四大行动”、“六大工程”作为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自选动作和实践载体,贯穿两批活动始终,上下联动、前后衔接,相互配合、共同推进,努力取得党和人民满意的成效。现就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持续深入推进“四大行动”、“六大工程”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深入开展“四大行动”

各地各单位要把开展“四大行动”作为抓好集中教育的重要方法,使教育实践活动三个环节的要求贯通起来、衔接起来,贯穿于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引导和促进各参学单位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提高认识、找准问题、敢于担当、真抓实改。

1、开展“大学习”行动,统一思想、凝心聚力。重点是完成好“学习教育”环节各项任务,集中学习规定内容,重点学习总书记视察我区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理论武装,加强主观世界改造。盟市、旗县(市、区)、苏木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学习全部专题,通过集中学、交流学、启发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嘎查村、社区等基层组织学习篇目要精炼、学习内容要具体、学习形式要生动,着力突出民族特色、边疆特色、基层特色,增强学习实效。

集中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组织党员干部认真研读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原文,交流学习心得。各地各单位主要领导要结合实际作辅导报告,把党员干部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正能量。

集中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把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作为学习教育和理论武装的重要内容,组织党员干部认认真真、原原本本学习,把握基本内涵,掌握核心要义,使讲 1 话精神成为党员干部的强大思想武器。特别是要认真学习总书记视察我区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把讲话和指示精神尽快传达到全区每一个基层党组织和每一名党员,并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

集中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引导党员干部带头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切实形成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局面。

集中学习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干部教育读本》,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总结“8337”发展思路贯彻情况,提出进一步落实“8337”发展思路的具体举措,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发展的科学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

集中学习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同志关于教育实践活动的讲话精神。安排一个专题,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王君书记在全区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和全区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准确把握自治区党委的部署和要求,切实增强搞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责任感紧迫感,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信心和动力。

集中学习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对照身边典型照镜子、正衣冠,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生死牛玉儒》、《警察日记》等教育片,用牛玉儒、郝万忠、孙奇等身边典型教育身边人,使为民务实清廉成为党员干部一种自觉行动。

集中学习反腐倡廉警示案例。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反腐倡廉警示教育读本》,观看《苏联亡党亡国二十年祭》和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片,利用反面典型,加强理想信念、党性党风党纪和道德品行教育。

集中学习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四五六”工作法。组织党员干部学习领会“四五六”工作法的精神实质,保持和发扬为民情怀、务实作风、清廉本色,紧密结合各地各单位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具体载体和抓手,形成用制度追着干部跑、让干部围着群众转的激励约束机制。

2、开展“大调研”行动,听取意见、聚焦“四风”。重点是完成好“查摆问题”环节各项任务,按照总书记视察我区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研究和理清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取各方意见建议,查摆“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摆各项惠民政策落实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摆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摸清群众利益诉求。

主要领导带头听取意见。各地各单位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主持召开不同层面座谈会,面对面听取“两代表一委员”、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工作对象或服务对象等意见,并注意走访老党员、老同志,着重听取对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反映,着重听取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的意见建议。

党员领导干部进行专题调研。盟市、旗县(市、区)要针对领导班子在执政理念、发展理念、管党治党、党性作风、思想方法、改善民生等方面存在的 2 突出问题,确定若干课题,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至少承担一个重点课题,深入基层,蹲点调研,解剖麻雀,把“大调研”的过程变成听取意见的过程,变成聚焦“四风”的过程,变成解决问题的过程。盟市、旗县(市、区)直属单位主要领导要结合单位职能职责,就如何提高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服务群众能力至少开展1次专题调研。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时,要“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联系服务群众,要轻车简从,决不能给基层和群众增加负担。

直属单位开展下问行风工作。盟市、旗县(市、区)直属单位要结合总书记列举的“四风”问题具体表现,通过电话访谈、社会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和掌握本部门本单位本系统行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听取改进服务的意见。要发挥行业系统指导作用,第一批参学单位要把各自征求意见建议情况的《报告》按行业、系统印发盟市、旗县(市、区)的对应部门,第二批参学单位要充分运用第一批活动征求意见成果,对照分析检查,实现资源共享。行业系统内不再重复征求意见,杜绝“公文旅行”、“函来函往”。

3、开展“大接访”行动,敢于担当、解决问题。重点是完成好“整改落实”环节各项任务,按照总书记视察我区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大局,针对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范围对象处在基层一线、同人民群众联系直接紧密、涉及矛盾问题集中尖锐等实际情况,组织党员干部敞开大门,走出去、下基层,集中排查化解社会矛盾,并通过信访问题找准和解决基层“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市县乡三级干部联动下访。各地各单位要变上访为下访,变坐等群众上门为主动接触群众,直接到群众中去听意见、找问题。盟市、旗县(市、区)、苏木乡镇(街道)要整合力量,以苏木乡镇(街道)为单位,组织专门工作班子,三级干部联动到嘎查村、社区开展矛盾排查工作。

积极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要把解决问题放在首位,对排查出来的矛盾和问题认真梳理、分类施策、积极化解。要建立问题台账,明确解决的主要措施、时限目标和责任主体。对能够解决的要组织力量马上解决;对不能马上解决的要创造条件逐步解决,抓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对暂时解决不了的,要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争取群众理解支持,防止矛盾叠加。

建立健全社会矛盾调解机制。要适应新的形势,本着标本兼治的原则,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社会矛盾调解机制,稳妥有序化解社会矛盾。要通过“三调联动”教育引导广大群众通过正常渠道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切实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小事不出嘎查村(社区),大事不出苏木乡镇(街道),难事不出旗县(市、区),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4、开展“大落实”行动,真抓实改、推动落实。重点是完成好“建章立制”环节各项任务,按照总书记视察我区时关于“四个着力”的要求,建立健全抓工作、抓落实的制度体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力倡导真抓实干精神,积极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全力推进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推动中央精神落实。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 3 三中全会、中央一系列重要会议、总书记视察内蒙古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坚持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搞好统筹,突出重点,明确阶段性目标和完成时限,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推动中心工作任务落实。切实抓好各项中心工作特别是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贯彻落实,定下来的事情要雷厉风行、抓紧实施,部署了的工作要加强督查、一抓到底,重点工作要明确责任主体、制定有效措施、形成工作方案,一件一件推进,一项一项落实。

推动各项制度落实。对本地本单位现有制度进行一次大排查,在做好废、改、立工作的基础上,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重点建立完善包括目标管理、工作督查、责任倒逼、绩效考评等机制在内的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执行,推动各项工作有效落实,以工作落实体现教育实践活动最终效果。

二、持续推进“六大工程”

各地各单位要把推进“六大工程”作为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我区时提出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求的有力举措,作为体现实践特色的重要抓手,突出为民、利民、便民导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让群众办事更加便利、得到更多实惠、切实感受公平正义,确保教育实践活动成效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有盼头。

1、推进扶贫攻坚工程。认真贯彻自治区《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年-2020年)〉的实施意见》,全面深化省级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旗县、盟市级领导干部联系贫困苏木乡镇、旗县级领导干部联系贫困嘎查村工作,全面深化扶贫攻坚“三到村三到户”工作,全面深化“五个一”千村帮联行动和京蒙合作对口帮扶等工作,整合涉农涉牧资金,重点抓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扶贫和移民扶贫,全力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为2017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2、推进创业就业工程。认真贯彻自治区《关于实施“创业就业工程”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创业就业政策体系,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产业等政策,采取培养合格建设者与中高端人才相结合、企业招工与职业教育招生相结合、征兵入伍与函授入学相结合、进城务工和农民工素质提升相结合、社区就业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等措施,引导劳动者多渠道、多形式创业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要动员全社会力量,集中各方面资源,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牧区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实现高质量就业。

3、推进平安创建工程。认真贯彻自治区《关于推进“平安内蒙古建设工程”的实施意见》,继续打好社会治安综合整治、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公共安全隐患消除“三个攻坚战”,重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涉法涉诉问题;继续深化“五边行动”,建设“北疆基层党建长廊”,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确保不发生重大政治性事件、不发生暴力恐怖事件、不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不发生大规模集体上访和极端个人事件、不发生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边疆安宁的大好局面。

4、推进百姓安居工程。认真贯彻自治区《关于推进“百姓安居工程”的实 4 施意见》,学习借鉴包头“北梁”经验,重点抓好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等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实施城市棚户区、国有工矿棚户区、国有林区棚户区及危旧房、国有垦区危房等各类棚户区改造。要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用地供应,落实税费政策,逐步扩大保障范围,增加保障性住房有效供应。要完善保障性住房准入及退出机制,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确保到2017年实现城镇低保和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让困难群众圆上安居梦。

5、推进人才强区工程。认真贯彻《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实施“人才强区工程”的意见》,紧紧围绕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突出抓好基础教育、劳动力培训、人才引进等工作。要重点建设高层次创新创业型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牧区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人才、党政人才等9支人才队伍,加大人才政策创新和人才结构调整力度,认真落实人才优先发展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为培养所需人才、引进急需人才、用好现有人才创造良好环境,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6、推进干部素质提升工程。认真贯彻自治区《关于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的意见》,抓好干部学习培训,开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轮训,加强主体班次培训,扩大领导干部“双休日”讲座的受众,使县处级以上干部每年参加集中学习培训时间不少于15天或120学时,科级及以下干部每年不少于12天或100学时。加大干部挂职锻炼力度,选派干部由下到上、由上到下、由内到外挂职,开阔视野、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强化干部驻乡包村,通过深入基层蹲点调研、结对共建定点帮扶、千企帮扶千村,使干部在基层锻炼中提高素质。培养高素质后备干部队伍,认真做好各级后备干部选拔、调整和管理工作,着力提高各级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保证。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各单位要严格按照总书记视察我区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在“严、实、长”字上下功夫的要求,把“四大行动”、“六大工程”作为本地本单位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载体,不再提“新口号”,结合各自实际,围绕每个行动、每项工程创造性地抓好贯彻落实,确保让党员、干部思想上受教育、作风上有转变,让广大群众感到变化、感到满意。

1、强化领导责任。各地各单位党委(党组)要把持续深入推进“四大行动”、“六大工程”作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抓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面实施。各盟市、旗县(市、区)要结合各地实际和五年规划,就“四大行动”分别作出具体安排,就“六大工程”分别制定实施意见。要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明确各个行动、各项工程的具体责任领导和相关责任单位,拿出具体措施,把“四大行动”、“六大工程”组织好、推进好、实施好,取得群众满意的实效。

2、形成工作合力。各地各单位要按照自治区党委的要求,加强统筹协调,集中组织“大学习”,切实搞好“大调研”,同步推开“大接访”,始终抓好“大 5 落实”,使每一个行动在整体上都能够取得叠加效果。要与第一批参学单位相互配合推进好“六大工程”,通过上下联动、同频共振,使每一项工程在整体上都能够形成正向效应,真正把党的惠民政策落实到基层,把教育实践活动成效体现到基层。

3、搞好督查指导。自治区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期间,要加强协调指导,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自治区党委巡视组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督查室等有关部门要对“四大行动”、“六大工程”开展和推进情况进行专项督查。自治区督导组要督促盟市、旗县(市、区)用好这个载体,创新工作举措,抓好推进落实。

深入企业行动 篇5

在教育系统,进一步调整充实了教育系统安全应急工作领导组,明确和强化了安全应急值班人员的岗位职责。组织进行了安全、应急工作大检查,督促各校及幼儿园进一步修订完善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设立了紧急专项经费,逐步添置了灭火器、手电、检修了应急灯、应急指示、监控探头等。教育局对生源密集的学校幼儿园进行了重点、高频次的检查督促,消除了一批安全隐患。加强了各校幼儿园的门卫管理,强化了应急演练,2015年各区校计划完成10次以上的安全应急演练。

在卫生系统,成立了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做好“五个落实、一个确保”,即:落实组织领导、落实规章制度、落实防范措施、落实季度排查、落实责任追究。修订完善了安全规章制度, 强化了安全工作督查制度,实行了24小时值班制度。对各医疗机构门诊楼、病房楼及紧急疏散通道、医疗仪器设备管理等重点部位进行了重点检查。县人民医院等6所县级医疗卫生单位签订了医疗废物集中收集处置协议。加强了防护用品、消杀药品、医疗器械等在内的物资储备。

在食品药品安全方面,食药局围绕制售“三无”食品和假冒伪劣药品问题,成立了专项整治领导组, 分四个阶段并分设了食品生产流通餐饮领域、保健食品领域、药品安全领域三个整治小组,把责任细化到具体工作人员,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

在环保工作方面,成立了“环境违法行为集中整治工作领导组”,制定并下发了《全面开展环境违法行为集中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集中整治。对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和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管理情况及危险废物处置情况进行了大检查。强化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和运 行。将环评审批工作纳入到权力运行平台进行管理和审批,规范了审批程序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档案。

此外,静乐县还在县域范围内多方面排查安全隐患,确保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取得实效。

加强消防安全整治力度,对家福佳、客都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了实地检查,并下发了整改通知;对县内所有网吧、KTV进行了消防安全检查;对西关、北门、马家沟、杨家山等城中村、城边村开展了灭火救援演练,组织村委高频次地播放防火宣传广播。

对煤、非煤矿山企业、河道采砂、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非法违法采矿易发区进行了重点检查,并会同国土局、鹅城镇对县城北门村龙泉安沟进行实地察看,发放了地质灾害明白卡,对受威胁区群众进行了撤离。

召开了住建系统安全培训会,对园林市政车辆安全、市政设施安全、供气、供热、供水、居民区、执法车辆、环卫工人及车辆、建筑行业等9项安全重点领域进行了详细安排部署,建立了应急档案、预案。

深入企业行动 篇6

1 项目区基本情况

2012~2013年, 尉氏县农业综合开发粮食增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项目资金60万元, 地点安排在小陈乡, 涉及后张坞寨村、中张坞寨村、前张坞寨村、西贾村、东贾村、圉村六个行政村, 总面积1.1万亩。该区土壤以潮土类壤土、粘土为主, 路沟渠相连, 水井电配套, 种植作物以玉米、小麦为主, 年平均产量750万kg左右。

2013~2014年, 项目资金64万元, 安排地点同2012~2013年。

2014年项目资金64万元, 安排在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区所在的张市镇孔庄村、刘庄村、前大庄、后大庄四个行政村, 这四个村现有农业人口0.791 6万人, 耕地面积1.27万亩, 有效灌溉面积0.2万亩, 项目区地势较为平坦, 土质良好, 大部分为粘质潮土和两合土, 40m以上潜水层, 地下水丰富。农业总产值3 650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 638.78元。2014年在四个行政村建立万亩示范片1个, 扶持科技示范户800户。通过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应用示范, 探索适合尉氏县生态特点的资源节约型小麦、玉米高产新技术, 辐射带动15万亩, 涉及小陈、南曹、蔡庄、十八里等4个乡镇。

2 项目成效

2.1 经济效益巨大

2012年6月~2013年6月, 该项目实施后, 经技术人员对玉米、小麦测产, 项目区1万亩耕地平均亩产粮食1 208kg, 亩增产粮食230kg, 总增产230万kg, 按2.2元/kg计算, 总增产值506万元。辐射带动区亩产粮食861.7kg, 亩增产132.4kg, 累计增产粮食3 972万kg, 价格按2.2元/kg计算, 增加产值8 738.4万元。项目区和辐射区总增产值9 244.4万元。

2013年6月~2014年6月, 该项目实施后, 经技术人员对玉米、小麦测产, 项目区1万亩耕地平均亩产粮食1 131.3kg, 亩增产粮食116.6kg, 总增产116.6万kg, 按2.2元/kg计算, 总增产值256.52万元。辐射带动区亩产粮食936.7kg, 亩增产136.4kg, 累计增产粮食4 092万kg, 价格按2.2元/kg计算, 增加产值9 002.4万元。项目区和辐射区总增产值9 258.92万元。

2014年9月份, 经技术人员对玉米测产, 项目区1万亩耕地平均亩产玉米618kg, 比前三年亩增产131kg, 总增产131万kg, 按2.2元/kg计算, 亩增产值288.2元, 总增产值288.2万元。辐射带动区面积30万亩, 亩产玉米468kg, 比前三年亩增产79kg, 总增产玉米1 185万kg, 按2.2元/kg计算, 亩增产值173.8元, 15万亩总增产值2 607万元。项目区和辐射区总增产值2 895.2万元。三年五季粮食作物总增产值21 398.52万元, 经济效益巨大。

2.2 生态效益明显

项目区采用优质、高产、高抗新品种,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以及农机农艺配套等技术的应用, 不仅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还实现了玉米、小麦的优质、高产, 改善了土壤养分结构, 提高了耕地质量, 为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农业生态小气候, 而且还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2.3 农技人员工作能力得到提升

抓住实施科技支撑项目的有利时机, 利用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农业大学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对尉氏县农技人员开展了大量培训。如在2013年7月份, 河南省农业大学王群、谢迎新、张学林等专家到项目区实地考察玉米长势, 为项目区玉米的田间管理提出了建议, 使农民和农技人员有效更新了知识、提升了水平, 为全县农技人员提升服务能力做出了贡献。

2.4 群众科学种田水平得到提高

在组织省专家教授、县级技术人员对项目区农民培训的同时, 还利用阳光工程培训、科技下乡、技术人员包万村带千户等活动, 在项目区采用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对农民开展品种利用、病虫防治、科学施肥、适时灌水、秸秆还田、玉米高产栽培等多项技术培训, 有效提高了项目区农民科学种田水平。

3 主要做法

3.1 成立组织, 加强领导

为了保证每年度科技支撑项目的顺利实施, 尉氏县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由县政府主抓农业副县长任领导组组长, 农综办主任任副组长, 财政局、农综办、农业局、项目所在乡等有关单位领导任成员, 领导组负责协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成立技术指导组, 由农业局主抓农技中心的副局长任组长, 成员由农业局高、中级农艺师组成。

3.2 认真规划, 明确责任

每年度项目实施中, 为了使有限的项目资金发挥最大作用, 全县组织农业技术人员, 在充分听取省农大专家教授建议的基础上, 通过深入调研, 反复论证, 结合实际, 对万亩示范方建设进行认真规划, 制定《尉氏县粮食增产科技支撑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区分区负责、分片管理, 高级农艺师到村、中级农艺师到组、技术人员到户, 大户到人, 实行岗位责任制。做到万亩项目区村组户有技术专家、技术骨干和技术人员。示范项目区设立宣传标牌, 标明负责单位、生产目标、品种名称、技术要点、责任人等内容, 接受群众监督。在玉米、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开展蹲点服务, 抓好“分区负责、分片管理”的科技支撑项目责任制。做到时时有人抓, 处处有人管, 确保玉米、小麦生产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户、到田。

3.3 注重技术培训

一是举办各种培训班。首先邀请项目技术依托单位河南省农业大学专家对农业局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更新理论知识。其次是按照方案要求, 在玉米、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开展技术指导及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是:玉米、小麦主导品种、病虫害防治、苗期及中后期管理技术。三年来共计举办培训班48次, 培训人员5 000人。

二是印发技术资料。三年来, 印发玉米、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手册6 000本, 在小麦、玉米生长关键时期发放技术明白纸10 000份。

三是开展技术指导入户到田活动。在玉米、小麦播种期、苗期及中后期管理关键时期, 聘请20名农技人员包村入户、到田蹲点培训农民, 每人每季累计下乡蹲点不少于30天, 到田率达90%以上, 三年来共计下乡蹲点3 600次。同时还邀请省、市专家, 到项目区进行技术培训指导, 提高技术人员和农民科学技术水平。

3.4 开展观摩交流

在玉米、小麦生长的关键季节, 组织农业部门、农技人员、技术专家、示范农户、新闻媒体进行现场观摩, 开展技术交流, 总结先进生产经验, 促进技术推广和新成果转化, 探讨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生产技术模式。2014年7月1日, 玉米苗期, 召开了现场观摩培训会, 邀请河南省农技推广总站的郑义书记、易玉林副站长、李宁科长等20名专家到项目区和群众现场交流、指导, 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三年来, 全县共开展现场观摩会4次。

4 特色和亮点

4.1 领导到位是前提

先进的农业技术只有使群众掌握才能转化为生产力, 发挥作用。因此, 加强对群众的技术培训, 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 才能确保各项关键技术的落实。如通过项目区技术培训, 2015年群众及时采取了防治措施, 有效控制了项目区小麦纹枯病的发生。项目实施中, 技术依托单位专家多次对农民开展培训。在此基础上, 再组织农技人员常年包村蹲点, 不同农时季节, 面对面、手把手开展技术培训, 使先进的农业技术真正落实到户到田。

4.2 高产技术到位是关键

抓好高产技术的落实是确保粮食优质高产的关键。在项目实施中以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合理密植、化除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的推广, 使得农业预防抵御风险的能力大大增强。

4.3 物化补贴到位是重点

深入企业行动 篇7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周密部署。“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由市到县都形成了政府牵头,农机、交警主抓,其它部门配合的良好氛围。根据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崇左市做到早动员、早布置、早行动,印发了《崇左市集中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打非治违” 专项行动 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全市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全市农机安全生产督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各县 (市、区) 政府对农机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如宁明县给县农机部门划拨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经费20万元,把专项行动与“平安农机”建设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农机安全生产;江州区政府在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落实农机村级协管员经费每人每月90元;大新县政府同意县农机安全监理站聘请6名农机安全协管员,人员经费由县财政承担等等,扎实推进了农机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整治行动。

二、加大力度,搞好宣传,营造氛围。全市各级农机部门不断探索创新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采取了多角度、多方向的农机安全宣传模式。一是充分依托媒体,营造宣传氛围。充分利用崇左电视台、左江日报等主流媒体及时宣传报道农机安全常识,将农机法规、管理中新举措和农机安全知识送进千家万户。二是直面群众,开展现场宣讲活动。针对农民、学生和驾驶人等重点人群积极开展面对面针对性教育。农机监理人员深入乡村、社区和学校进行流动宣传,通过事故案例板报、农机安全宣传光盘、发放宣传单和农机安全知识竞赛进行宣传,进一步提高农机安全意识。三是突出崇左歌坡节特色,编制山歌手册宣传农机安全知识。如宁明县编制了5000本山歌小册子,利用歌坡节发放到群众手中。四是免费为机手开通手机彩铃。利用手机平台,在节假日发送短信提醒驾驶员文明驾驶、安全行车。如10月28日,大新县农机局深入宝圩乡开展农机安全知识培训班,宝圩乡全体干部职工,村两委委员共95人参加会议。培训课堂以剖析昌明乡“9·13”道路交通事故案例为切入点,采用具体案例、现场演示、寓教于理和寓教于身边事等群众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讲解,同时发放小册子、挂图、音像等宣传资料给村两委成员,达到了良好的宣传和教育效果。

三、部门联动,齐抓共管,整体推进。从市到县、乡镇各级政府对专项整治非常重视,要求以农机、交警牵头,各有关部门配合,切实抓好专项整治的落实,形成多部门联合执法、联合行动的高压态势。如崇左市、江州区两级农机监理部门联合板利交警到板利镇派关水库重点危险路段开展节前执法行动,切实提高拖拉机驾驶人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天等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县政府副县长张雪奎冒雨深入一线指导农机、交警联合执法工作。

滑县:深入基层到企业走访调研 篇8

为扎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2014年3月初, 河南省滑县科技局党组书记韩国善一行四人深入到河南华泰粮油机械工程有限公司进行了走访调研。

他们一行在河南华泰粮油机械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国馥的陪同下深入公司生产车间, 实地了解加工技术、工艺创新、产品研发、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情况。

随后, 在厂区召开的座谈会上, 河南华泰粮油机械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闫子鹏介绍了技术创新、丌丌专利申报、技术研发、生产规模、销售市场等情况, 对政府各部门的关爱和支持表示感谢。县科技局党组书记韩国善肯定了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绩, 他说, 这次到企业调研, 主要是结合当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 征求企业对科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看看企业的困难是什么?需要我们帮助什么?将根据企业困难和需求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做好科技服务工作, 帮助企业多争取上级科技项目扶持资金, 为企业科技创新注入活力。他敦促企业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 增强自主研发能力, 走科技创新发展之路, 为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深入做好建筑企业综合治理工作 篇9

一、准确把握建筑企业当前形势, 增强做好综合治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 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要实现进一步发展, 就必须综合考虑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因素, 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自觉增强安全稳定是第一要责的意识, 不断提高化解社会矛盾、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总揽全局, 统筹兼顾, 在加快发展的进程中保持社会稳定, 在维护稳定的过程中加快经济发展。

一是建筑企业生产经营形势更具有挑战性。近几年, 随着建筑施工企业“走出去”发展步伐的加快, 市场项目的增多, 市场风险、财务风险不断增加, 增大了经营控制和管理的难度;建筑施工企业具有高空作业、连续施工、设备超时运转的特点, 增大了安全生产的压力;在推进项目法施工的过程中, 需要协调与当地政府、百姓、甲方、供应商和劳务队伍的关系, 增大了求同存异的难度。

二是职工群众更加关注自身利益的诉求。在基层, 企业民主管理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职工群众越来越重视自己在企业发展中的价值与作用, 越来越强烈地想表达自己在企业发展中的利益诉求。尽管党和企业作出了很大努力, 但是职工群众表达诉求的途径还不是很畅通, 要求得不到理解, 愿望得不到实现, 价值得不到尊重的现象还是比较多。这样, 一方面影响了职工群众对党和企业的感情, 另一方面, 职工群众的合理诉求得不到表达, 日积月累人们往往会采取集体上访、暴力抗法、阻止基层组织和基层工作人员依法开展工作等方式渲泻心中的不满情绪, 结果往往是在酿出了事端后才亡羊补牢, 为此付出了不必要的企业经营成本和社会成本。上述无论哪种情况都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都是对和谐企业的破坏。

面对新的形势变化, 广大综合治理工作者应该顺势而为, 变压力为动力, 围绕建设平安企业、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企业整体发展目标这个中心,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创新的思想观念, 以坚韧不拔的意志, 找准影响企业和谐稳定的主要因素, 着力解决企业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为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目标责任, 为做好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坚强政治组织保证

第一, 加强对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领导, 必须从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综合治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把综合治理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 全面贯彻落实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 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 党政一把手要负总责、亲自抓, 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深入抓。要不断强化单位内部治安防范机制建设和维护稳定预警机制建设两项机制, 构筑政治秩序稳定、职工队伍稳定、单位内部治安秩序稳定三大稳定体系, 着重加强企业驻地和工地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形成源头预防治理有效、内部安全管理有力、外围治安防控严密的工作格局, 不断提高维护企业安全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 加强综合治理工作队伍建设。综合治理工作者在综合治理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 是做好综合治理工作的主力军, 其素质的高低、力量的强弱, 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综合治理工作效果的好坏。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 认真制定实施综合治理工作队伍建设规划, 抓好培养、吸引、交流和使用等环节, 努力建设一支有较高政治素质, 热爱综合治理工作, 善于做群众工作化解矛盾的综合治理工作队伍。教育引导广大综合治理工作者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以为企业生产建设保驾护航为宗旨, 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开拓创新, 探索做好当前治安保卫工作的对策, 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素质修养, 从而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综合治理工作水平。

第三, 加强对基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检查考核。进一步健全完善综合治理工作管理办法, 强化督导检查和责任追究, 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改进工作。进一步加大一票否决、重大案件防范责任查究等监督制约机制的执行力度, 增强各级党政领导抓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推进企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充分发挥综治增效的作用, 为企业的稳定发展和生产建设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对安全隐患多、治安状况差、群众反映强烈的单位, 要挂牌督办、限期解决问题、限期改变面貌。

三、结束语

上一篇:构建对策下一篇:公立医院改革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