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艺术节

2024-09-30

校艺术节(共12篇)

校艺术节 篇1

艺术校考热现状

近年来, 艺术高考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尤其是艺术校考, 更是让人感同身受, 形成空前的“艺术校考热”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关注程度高

由于艺术校考是高考的一种, 是关系到考生前途的重大转折点, 因此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考生家长及考生的极大关注。艺术校考工作能否顺利完成, 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繁荣和安定。

2.录取比例小

统计表:某高校2006-2008年在山东省组织的艺术校考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到, 该校的艺考录取比例竟然达到了45:1, 数字触目惊心。面对如此“僧多粥少”的现象, 国家的艺考模式和制度亟需不断的完善和改进。

艺术校考热产生的根源

艺术校考热的现象不是空穴来风, 宏观上来说是国家生源结构的变化所致, 大量的生源和较少的招生计划导致了很多文化成绩较差的考生选择了艺考的道路;微观上来说文化成绩较差的考生觉得艺考不像文考那么“难”, 文考太需要动脑筋、伤脑筋, 艺考只需要展现一下肢体动作或者动动口就可以了, 相对单纯考文化“容易多了”, 如果再加上某些“侥幸”的因素在里面, 就更值得一试了。正是考生心理上的这种避难就易、一点侥幸心理使得他们都蜂拥到艺考道路上, 造成艺术校考热现象。

艺术校考存在的问题

艺术校考中, 从考生备考到高校组织考试到结束每个环节都存在着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导致艺考的不科学、不公平甚至不顺利。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考点条件达不到考试要求、考生资格审查不严、面试过于主观化、重复设置考点、考试内容不科学、考试安排不合理、招生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招生过程管理不严格等等。坖D�

促进艺术校考科学、公平、公正的对策

使得艺术校考能够充分体现科学、公平、公正基本原则的做法就是对考点、高校及评委从政策、组�织D、�管理等各个方面给予考生一个能够充分展现的平台和机会, 尽量减少人为的不利因素。本文以到省外音乐加试为例来作简要分析。

1.对考点的要求

对于高校到省外组织的艺术校考, 必须要求考点的考场硬件的配置、组织考试的流程、对考生考试过程的服务等落实到位, 这是保证考试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1) 考场的条件、硬件的配置。根据艺考的要求, 考试的考场必须符合艺考的要求, 让考生能有一个展现的良好环境, 使其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根据要求, 考场必须配备钢琴和具有录放功能的机器。可以根据考生的要求给予伴奏或自带磁带和光盘;同时考场的光线和温度等要适宜。不要让考生进了考场之后就像进了审讯室。而且温度太冷, 在弹钢琴或者其他乐器的时候手指被冻的僵硬, 伸不开手指, 对于项目是乐器的考生来说影响很大。

(2) 考点的组织要细致周到、服务工作要到位, 充分体现人性化管理。考点的组织要规范, 服务要全面、到位。这一点对于候考的考生来说相当重要。由于艺考基本上就是面试, 相对较慢, 如何安排好候考的考生, 让其稳定情绪, 把最佳状态保留到面试的那一刻是非常关键的。有的考生从早上排队候考一直到中午才轮到上场, 精力和耐力都严重消耗, 再加上是冬天, 最佳状态很难达到。有的考点安排了大量的候考教室, 让考生按先后顺序分批分组在室内候考, 并提供茶水食品服务, 有条不紊。使得考生心情愉悦, 不再担心由于饥寒交迫、心力交瘁等外在原因而引起考试成绩有失水准的情况。

2.对高校的要求

(1) 规范招生管理, 增强招生透明度, 维护考生权益, 确保公平公正, 实行阳光招生。其主要内容是“六公开, 四严格”:即招生政策公开, 高校招生资格及有关考生资格公开, 招生计划公开, 录取信息公开, 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公开, 重大违规事件及处理结果公开;严格高校招生调整计划的使用管理, 严格高校定向就业招生管理, 严格独立学院招生管理, 严格高校特殊类型的招生管理。同时, 整个招生过程纪委监察人员要全程监督, 直至成绩核实公布之时为止。此外要加强对组织者和评委的要求。加大管理的力度, 防微杜渐, 坚决不能使其从自身“瓦解”。

(2) 适当控制考生数量。一方面可以提高考生的热情和积极性, 另一方面还可以适当阻止部分考生的盲目性, 某种程度上为社会节约了成本, 减少考生家庭负担和个人压力。

(3) 改变初复试合一的考试模式, 增加面试的次数。根据当前生源庞大的�形势�, 众D多�高校采取了初复试合一的考试模式, 就是以一次面试定结论。表面上是减轻了考生应试环节, 减轻考生应试的困难度, �实际上U是减D少了�高校的组织操作的程序, 同时却减少了考生再一次争取的机会。复试对有实力的考生来说是一件莫大的好事, 减少了一些考生因为侥幸而得高分的可能。比如, 北影的考试就有三试, 经过三次筛选, 最终才会确定合格考生。虽然这样实施起来比较“麻烦”, 但是保证了科学和公正, 高校可以重点考虑一下。

(4) 进行分项测试, 评委各司其职。由于很多学校分组不分项, 或先录像后评分等等, 再加上评委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参差不齐, 使得成绩失实。鉴于以上情况, 作者觉得较为科学的方法是:不同测试项目的考生到不同组参加考试, 有几个不同的项目就分成几个组, 每个组由该专项的专业老师作为评委。

(5) 取消二次设点。坚持“同一平台, 一次机会, 一次高考”的公平公正的原则。可想而知, 如果同一年高考同一学校可考多次, 这绝对是与公平公正的原则背道而驰的。从前面的表中可以看出, 近年来, 该校一直都重复设点, 重复考试的考生约占总报考人数的五分之一。换而言之, 这近五分之一的考生较其他的考生来说相同条件下多了一次机会。作为招生高校, 根本就不应该给考生提供这样不平等的平台。

3.对高校评委的要求

(1) 增加考场的评委数量。俗话说: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不同的评委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结果。如果一个考场的评委的数量越多 (一般4-5人即可) , 考生的成绩就越客观、越可信。有的高校就可以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 然后取平均;也有的高校直接取平均。总之, 不管采用哪种方法, 综合多个评委的意见就会给出考生更科学、准确的成绩。

(2) 评委要有一定的职业道德。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评委自身来说, 每个评委都不是活在真空中, 都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和人际交情。在进行考试的过程中, 如果个人或者串通其他评委进行徇私舞弊, 这是对考生的不公平, 也是对学校以及自身形象的损坏。另一方面是指评委的态度, 主要是和考生的沟通。作为评委应该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正确引导和配合考生, 迅速稳定考生的心态, 让其发挥出真实的水平。

(3) 增加单个考生面试的时间。音乐加试, 一般的面试时间是五分钟左右,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考试内容可不是那么简单, 包括:视唱、主项、副项、听音和练耳等。所谓的“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的理论对于年龄甚小的考生来说是不完全科学的。评委至少要听考生表演完完整的一段, 然后再给出客观的成绩。

(4) 增加考生与评委的“互动”, 加大相互监督的力度。评委的评判是比较容易出问题的环节, 评委一旦落笔, 就等于对考生宣判, 成绩将不再改动。采取相互监督的“互动”方式, 让考生由被动变主动。评委“主宰”考生分数, 考生可以反过来监督评委的行为, 如可以防止考场上评委之间“交换意见”或与考生对暗号串通作弊, 造成评分失实等等。高校要充分发挥这种制约的关系, 使得考生和评委双方都不敢“恣意妄为”。

(5) 制定评委管理条例, 明确和细化面试评分标准。从这两个方面也可以进一步的规范和约束评委的行为, 使得考试更科学、可靠。

4.对高校招生人员的要求

(1) 招生工作人员首先要正直、有原则, 要一切以考生的利益为出发点, 严格遵守招生政策和法规制度, 坚持“六公开”, 坚持“依法招生、廉洁招生、阳光招生、和谐招生”。2003年8月, 媒体报道了海南大学艺术学院招生黑幕:两名基本没有绘画基础的学生, 却以美术专业课高考“状元”和“榜眼”的身份被录取;在海南大学教务处组织的2002级学生专业课抽查中, 居然一半学生不及格, 甚至出现2分 (百分制) 的离谱成绩。随后的调查显示, 这并不是学生高考作弊的问题, 该院美术系一位学生坦言:“招生老师收了我的钱”。该事件值得我们每一位招生人员深省。

(2) 切忌“一切从简”的做法。招生工作人员要明确艺考目的——就是选拔人才。因此就需要足够的细心和耐心。不能为了工作而工作, 这样就会一味追求所谓的“效率”, 而应该为了选拔人才而工作, 这样才会将招生工作的每个环节做细做实。

(3) 招生人员要对招生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俗话说:招生无小事。招生中只要出了事情就是大事情!都无法弥补。因此, 我们做每一件工作都要有详细周密的计划, 每一个环节要及时准确落实到位, 每走一步都要回头看看, 换个角度检查一下还有没有可能存在什么问题。

鉴于以上叙述的诸多因素, 作者最后想提醒考生一句, 艺考从捷径变成独木桥, 报考人数逐年递增速度过快, 录取难度很大;艺术院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 被舆论形容为一半是火焰, 一半是海水。考生要了解当前的招生、就业形势和自身的实际情况, 理智地选择艺考的道路。否则, 发现行不通的时候再回头考普通类已为时过晚。

参考文献

[1]黄敏姣.对“艺考热”的再思考.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8, (01) .

[2]邵留生.艺考, 为何让考生进退维谷.教育与职业, 2009, (04) .

[3]胡黎娜.“艺考”并非“易考”——你准备好了吗.山西教育 (招生考试) , 2008, (03) .

[4]巩伟.艺术考试“过热”现象浅说.艺术教育, 2005, (05) .

[5]张桦.艺术类专业对考生的特殊要求.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4, (15) .

[6]刘芳.由“艺考热”引发的思考.乐器, 2008, (05) .

[7]张伟.对艺术高考热反映的社会问题的调查研究.美术大观, 2006, (12) .

校艺术节 篇2

1.团结就是力量(2,3)

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全校师生齐心协力、众志成城,2010年我校被评为全区初中教学工作先进单位、三庄镇行风建设先进单位、东港区语言文字规范示范学校,区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团结就是力量.首先倾听初二三班,为我们带来大合唱《团结就是力量》。

感谢初二三班全体同学铿锵有力的演唱。

2.《我骄傲我是中国人》(1,2)

黄土高原是我挺起的胸脯,黄河流水是我沸腾的血液,长城是我扬起的手臂,泰山是我站立的脚跟。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接下来请欣赏初一二班给我们带来的诗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领诵者:高天、杨艳艳 感谢高天、杨艳艳等同学深情的朗诵。

3《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三庄中心小学焦萍萍老师(小合唱)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相信这首歌曲大家并不陌生。这首歌歌颂了我们的伟人毛主席。下面请欣赏,三庄中心小学焦萍萍老师领唱的歌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4《中国,我为你歌唱》(2.3)胡峻祺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 周年,90年的风雨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了繁荣富强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两弹一星,举世震惊,神州飞船直上云天,今日之中国是这样的繁荣富强,中国,我为你歌唱。下面,就让我们倾听独唱,《中国,我为你歌唱》,演唱者 初二三班

胡峻祺

感谢胡峻祺同学的精彩演唱。

5《阳关大道》三庄中心初中(2.2)李娜

我们走在阳光大道上,胜利的歌声多么嘹亮,看,胜利在远处招手,接下来,有请李娜老师为我们演唱《阳光大道》,欢迎.6《我是明星》(2.1)

在本届艺术节的绘画、书法、演讲比赛等活动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多才多艺的好学生,他们就是校园内璀璨的明星。下面请听独唱《我是明星》,演唱者,初二一班赵璇 感谢赵璇同学的演唱!

7.《国家》(2,5)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电影巨星成龙唱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那就是国家,下面请欣赏由初二五班为我们演唱《国家》

8《中华少年》(1.1)“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下面请欣赏由初一一班的同学为我们带来的朗诵:《中华少年》。朗诵者:卢毅,辛栋、马娇、张梦怡。《感恩的心》(1.3)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常怀感恩的心,是我们在别人危难时伸出援助之手。感恩,是一种美德。下面,请欣赏初一三班同学为我们带来的手语表演《感恩的心》

10《映山红》竖旗中学吴琼、沙美玲

“夜半三更盼天明,寒冬腊月盼春风”,这是许多人都熟悉的歌词。这首歌曲的名字就是《映山红》。下面我们请竖旗小学吴琼、沙美玲老师为我们演唱《映山红》11《共和国之恋》惠家下河小学牟琳

悠扬的乐曲,深情的歌词,生动的旋律,唤起我们对祖**亲的浓浓眷恋。近20年来,这首老歌在不同场合下仍久唱不衰,那么是什么会使这首歌曲有如此魅力,让我们跟着熟悉的旋律,一期去揭开共和国之恋的神秘面纱!接下来,请欣赏惠家下河小学牟琳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独唱《共和国之恋》。

12《游击队之歌》日照港希望小学

焦立峰《游击队之歌》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其曲调轻快,流畅,生动,活泼,以富有弹性的小军鼓的节奏贯穿全曲。有请日照港希望小学焦立峰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游击队之歌》。

13《相亲相爱》(2.2)陈洁薇、孔晞予

友谊,民族团结的象征,相亲相爱,世界共同的愿望!请欣赏初二二班的两位同学带来的小合唱《相亲相爱》。感谢两位同学的精彩演唱!

14《加油歌》(2.4)

加油!加油!伴随着欢快的旋律,激动的歌曲就要响起,有请初二四班两位同学带来的《加油歌》

感谢两位同学的演唱!

15.《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1,5)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强震,中国同胞,海外侨胞,及世界各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地动天不塌,大灾有大爱,这一刻,我们都感到自己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接下来请欣赏初一五班带来的诗朗诵《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感谢初一五班同学的朗诵!

16.(1,2)《红星歌》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革命先辈们为我们创造了和平美好的环境,他们像闪闪的红星,永远闪耀在灿烂的天宇下!有请初一二班带来的合唱《红星歌》。感谢初一二班同学们的表演!

17《走进新时代》范家楼小学范红香、范华、丁玉兰、蔡晓梦等九人

一曲<走进新时代> 为我们展现党和国家四代领导集体建设社会主义强大祖国的决心和信念.今天范家楼小学范红香等老师为我们唱起了这首充满爱国主义情感的歌.掌声有请 各位敬爱的老师 18《等待》三庄中心初中(2.1)部林浩

接下来请欣赏林浩老师我们演唱一首非常大气的给歌《等待》。有请林浩老师

19《奔跑》(1.7)

我奔跑在人生大道,阳光风雨都难不倒.接下来请欣赏初一七班带来的歌曲<奔跑>。感谢这位同学的演唱!20.《最炫民族风》(1.8)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接下来听一首朗朗上口的歌曲,有请初一八班杨鑫玉演唱《最炫民族风》。

21《健美操》石沟崖小学庄慧

健美操是一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普及性极强的健身运动。它集集体操,舞蹈,音乐,健身娱乐于一身。接下来请欣赏石沟崖小学的庄慧老师给我们带来的健美操表演 22《黄种人》(1.6)

黄色的皮肤,黝黑的眼睛,乌黑的头发,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特征,13亿中国人永远紧紧相拥在一起,团结的接力棒在我们的手中传递着!接下来请欣赏初一六班同学表演的歌曲《黄种人》

感谢同学们的表演!

23《祖国,我亲爱的祖国》(初

二、6班)

<祖国,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深情的爱国之歌.接下来让我们聆听初二六班选送的诗歌朗诵

朗诵者: 24《歌唱祖国》(2,8)

在北京奥运会上

有一个七岁的小姑娘,用纯真圣洁的嗓音唱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打动了全场的观众和世界的观众,这首曲子就是<歌唱祖国>,接下来请欣赏由初二八班的小合唱《歌唱祖国》感谢初二八班同学们的演唱!

25《精忠报国》(2.7)匡俊鹏

屠洪刚有一首荡气回肠,阳刚气十足的歌曲<精忠报国>,不知同学们可喜欢, 接下来,请匡俊鹏演唱《精忠报国》。

感谢匡俊鹏精彩演唱!

26《红旗飘飘》(1.4)

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下面,请听初一四班带来的小合唱:《红旗飘飘》。领唱者:张雨

27《花儿为什么这么红》

五四青年来临之际,在镇团委搞得红歌演唱会上,厉娜老师的一曲<花儿为什么这么红>,赢得了演唱会第一名,今天再次演响这首歌,欢迎厉娜老师.28.《让世界充满爱》(2.2)王明政、孟倩、许玲艳等

轻轻地捧着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告诉我不再孤单,感恩之心如蒙蒙细雨浇灌着人们的心田,有请初二二班带来的表演唱《让世界充满爱》。感谢同学们的精彩表演!

7.《国家》(2,5)国家,和平的象征词,每个人都有一个人家,都紧密的相连在一起!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下面请欣赏由初二五班为我们带来的歌曲《国家》

15.《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1,5)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强震,中国同胞,海外侨胞,及世界各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地动天不塌,大灾有大爱,这一刻,我们都感到自己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接下来请欣赏初一五班带来的诗朗诵《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感谢初一五班同学的表演!

16.(1,2)《红星歌》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革命先辈们为我们创造了和平美好的环境,他们像闪闪的红星,永远闪耀在灿烂的天宇下!有请初一二班带来的合唱《红星歌》。感谢初一二班同学们的表演!

17.《黄种人》(1.6)黄色的皮肤,黝黑的眼睛,乌黑的头发,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特征,13亿中国人永远紧紧相拥在一起,团结的接力棒在我们的手中传递着!接下来请欣赏初一六班同学表演的歌曲《黄种人》

感谢同学们的表演!

18.《让世界充满爱》(2.2)王明政、孟倩、许玲艳等

轻轻地捧着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告诉我不再孤单,感恩之心如蒙蒙细雨浇灌着人们的心田,有请初二二班带来的表演唱《让世界充满爱》。感谢同学们的精彩表演!

3《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三庄中心小学焦萍萍老师(小合唱)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相信这首歌曲大家并不陌生。这首歌歌颂了我们的伟人毛主席。下面请欣赏来自三庄中心小学由焦萍萍老师领唱的小合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22《健美操》石沟崖小学庄慧

健美操是一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普及性极强的健身运动。它集集体操,舞蹈,音乐,健身娱乐于一身。接下来请欣赏石沟崖小学的庄慧老师给我们带来的健美操表演 18《等待》三庄中心初中(2.1)部林浩 等待,无谓是等待幸福,但是又要放手去追逐 接下来请欣赏林浩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歌曲《等待》。

12《游击队之歌》日照港希望小学 焦立峰《游击队之歌》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其曲调轻快,流畅,生动,活泼,以富有弹性的小军鼓的节奏贯穿全曲。有请日照港希望小学焦立峰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游击队之歌》。

11《共和国之恋》惠家下河小学牟琳 悠扬的乐曲,深情的歌词,生动的旋律,唤起我们对祖**亲的浓浓眷恋。近20年来,这首老歌在不同场合下仍久唱不衰,那么是什么会使这首歌曲有如此魅力,让我们跟着熟悉的旋律,一期去揭开共和国之恋的神秘面纱!接下来,请欣赏惠家下河小学牟琳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独唱《共和国之恋》。5《阳关大道》三庄中心初中(2.2)李娜 我们走在阳光大道上,胜利的歌声多么嘹亮,看,胜利在远处招手,接下来,有请李娜老师带来的歌曲《阳光大道》。

17《走进新时代》范家楼小学范红香、范华、丁玉兰、蔡晓梦等九人

试谈聋校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篇3

[关键词]:聋校 语文课堂 提问 艺术

美国一位教育专家曾讲过:“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下,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发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考查出来。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技术,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效的。”可见,在教学中讲究提问的技巧是很重要的。由于聋生的生理缺陷,聋校语文课堂中的提问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聋校有效的课堂提问,应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另外,还应根据聋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这里,我想浅谈一下自己在语文课堂提问中的几点有效做法:

一、从重难点切入,激发兴趣

聋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切入点提问——突破认识矛盾的焦点,提问不可过滥,要问到点子上。教材的重难点恰是教学的重心,是学生认识矛盾的焦点,在此提问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情绪高涨,积极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我在教《死海不死》一文时,让聋生初读课文后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聋生对本文的学习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本来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学生却学得饶有趣味,关键在于教师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聋生感兴趣的“问”。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聋生学得主动、积极。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矛盾”,应从实际出发,针对聋生手语沟通局限性的特点,不能故弄玄虚,把学生弄糊涂。

二、以多变化导引,引人入“戏”

课堂提问的方法一定要灵活。一个吸引人的课堂一定是灵活多变,充满生机的。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或设置问题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疑问到思考,尽快入“戏”,聋生向来对直来直去的提问感到索然无味,设问的目的是启迪学生思考,一定要吸引他们能思考、乐思考,以至非思考不可。我们如果能把问题灵活多变、形式多样的方式提出,就能激活他们的思维,迫使聋生开动脑筋。冰心《小橘灯》一文中写道: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如果让学生分析小姑娘话没说完的原因,可以这样问:“小姑娘话没说完就停住,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里去了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继续问:“既然知道爸爸的去处,为什么不直说?”有的学生会说“怕别人知道”、“当时不方便说”,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提出关键的一问:“文章这样写小姑娘,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很明显,因为有了前面第一处问题的引导,聋生是比较容易理解小姑娘“机警、乐观”的性格特点的。所以说,这种要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问法,不仅能激起聋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产生“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聋校教师要多思深思,设置问题可以不拘一格,灵活掌控,只有注意了设问的新颖性,课堂气氛才能跌宕起伏,聋生的思维才能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他们才能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东西。

三、从整体谋划,化难为易

课堂设问是一个整体系统,而构成这个系统的各个部分不是彼此孤立的,分散的,而是有着严密的结构和内部联系的。因此,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聋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聋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如《变色龙》一文,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者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斯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这个问题理解能力强的聋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好笑”等;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看风使舵”。最后,教师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 请看,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师的引导下,聋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就容易解决了。

四、多角度启发,拓宽思维

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聋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聋生发散思维能力。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巧设问题,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例如,在《曹刿论战》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无疑是整篇文章智慧的精华所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积极的拓展学生的思维,以智慧教育为教学切入点,增加课堂教学的内容。例如,教师可以以“曹劌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最主要的理由是什么?”为话题,让学生进行深思,并在课堂上讨论。通过文章的学习,学生会意识到,此故事发生在以少胜多的“长勺之战”,而曹刿处于战争的弱势一方,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取胜,靠的必定是战术,是智慧,是思维运行的结果。这样的智慧,即便是到了当今社会,也一样具有现实意义。尤其是曹刿对战局的观察能力,更值得借鉴。在现代社会,观察,也是一种学问,只有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这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而言,无疑是具有同样的启发性,能有效地促进聋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的发展。

校艺术节 篇4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多数学生家长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上普通高中参加高考,这就导致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与社会需求的差距日益拉大。艺术中专校也不例外,近年来生源状况更加不容乐观。因此,只有加强和改进艺术中专校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才能满足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满足我国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培养和造就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高尚道德情操的艺术工作者。历史课程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善待生命、热爱生活、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关注人类命运的主人翁意识和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进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多样性,理解和尊重各个国家、各地区、各民族的历史渊源、文化传统,形成开阔包容、兼容并蓄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但是,目前我国艺术中专校开设历史课的情况却良莠不齐,层次不一。有的学校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往往流于简单的说教,有的将其全部纳入思想政治课。甚至有的艺术中专校的历史课已流于形式,完全脱离了历史课程应发挥的功效与作用。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缺乏统一的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评价方式随意性大

目前我国艺术中专校大都开设有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政治、历史等课程,除历史课程外,其余学科基本都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唯独历史课程我国至今没有出台与中等职业教育相配套的教学标准,加之教育部门目前并未对艺术中专校历史课的设置提出强制性的要求,因此出现了各校历史课开设的节数各不相同,教材版本各不相同,教学进度和难度深浅不一。由于缺少统一标准,造成了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随意性较大。在考核时,由于各校之间缺少教研信息的沟通,往往是临近考试由教师圈定一下复习范围,再由教师自己命题,自己批改试卷,评价方式较为机械,这就使得学生把历史课看成是只要考前突击一下就行的可有可无的课程。有的学生因为觉得历史课与自己专业和就业联系不大甚至交白卷,导致教师毫无成就感可言。加之每校的历史教师人数教少,教研活动普遍开展不起来,教学质量和工作积极性受到很大的制约。此外,以笔者所在的江苏省为例,每年一次的公共基础课“两课”评比、各市的优质课评比,以及师资培训等教研活动,往往将历史课程搁置一边,导致教师每天只能闭门造车,久而久之,成了井底之蛙。

二、课时量普遍不足,教学进度不一,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据了解,目前我国大多数艺术中专校历史课的周课时基本维持在一至二节,开设学期大多为第一学年。此外,随着我国目前就业形势和升学压力的日益严峻和增大,许多学校为了提高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便不断扩大专业实践课的教学时间,盲目压缩文化基础课的开课比例。加之目前各地的对口单招升学考试,文化理论课只考语、数、英三门,所以,许多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就把原本就很少的历史课教学时间再进行压缩和替换。诚然,专业学校强调和重视学生专业技能训练无可厚非,但不能因此而忽视了学生人文精神,特别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情感的培养。每所学校都特别关注学生的德育工作,但又往往把德育工作当成简单的说教,忽略了历史教育的独特作用。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既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提高艺术中专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我国著名史学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许纪霖教授曾说“:我想历史其实就是好的知识。历史知识是没有用,它不能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但却是好的知识。一个人不但要学有用的知识,更要学好的知识。有用的知识可以培养工匠,只有好的知识才能培养出好的人。”艺术职业教育中众多的实践、实训环节与学生突出的社会性特点等,决定了他们的价值取向更具现实和功利性的特点。从个性方面来看,艺术中专生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对文化课学习缺乏信心和兴趣,甚至部分学生还存在国格感缺失等问题,所以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历史教育是有必要的,也是培养出一名合格的艺术工作者所必需的。

三、教科书编写较为滞后,各校教材使用情况错综复杂

目前,我国唯一一套中等职业教育专用的历史教材是由教育部职业教育司2001年组织全国中等职业教科书编写组编撰,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2004年进行过一次修订。全套教科书分《中国历史》一册,《世界历史》一册,以时间为序按照通史体例分别介绍了中外历史概况。此套教科书,类似于六七年前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体例,但从当今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来看,明显是落后了。目前普高历史教材有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大象版等多套版本,按模块编排,有必修和选修内容。与其相比,中职历史教科书仅此一种,选择余地小,既不适合各地各校各专业的教学实际,也不利于教师灵活地选择教学内容。就内容来看,这套中职历史教科书的编写理念过于陈旧,书中插图较少,文字性叙述过多,除了史实的罗列就是历史结论的表述,过于学科化、专业化,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史论结合”方面尚未及时吸收史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也较少,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无法分层次使用,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教师教学理念落后,学生学习缺乏兴趣

有人说,在中专校专业课是主课,文化课是副课,而历史课则是副课中的副课。由于受到教学地位和课时量的限制,很多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为赶进度而对教材内容不加处理,照本宣科,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有的教师感到历史课不被重视,导致多年来不注重改进教学方法,不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学方法单一,缺少师生互动和学生的参与。由于艺术中专生文化课基础普遍较差,对于许多史料连看都看不懂,更不用说去理解了,所以教师如果对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不予培养和锻炼,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越来越低,对枯燥无味的历史课堂渐渐失了兴趣,历史课在他们眼中就沦为“休闲课”了。

鉴于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各地艺术中专校的历史课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应尽可能做到:

一、各校要从思想上重视历史课程,改革课程的开设方式

目前,中职学校历史教学工作者达成的共识是:中职历史教学应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结合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特点,遵循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原则,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陶冶他们的情操。根据我国目前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历史课的开设方式应更为灵活和实用,既可作为必修课中的文化基础课来开设,也可作为选修课或与地理、思想道德合为“文科综合课”来开设,但应保证每周不低于2课时的教学时间。

二、进一步改进历史教科书,增强教科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与中职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相配套,中职历史教科书也要适时进行修订和扩充,使它更符合历史课改的精神,更能满足中职学生的学习要求。我们应该认识到,艺术中专校的学生和普通高中的学生一样,都是属于高中阶段的学习,只不过他们以学习专业技能为主,但历史教学的基本原则与规律是同样适用于他们的。所以编写职业学校的历史教材,应更侧重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及性格特点,在呈现方式上,去除学术化的倾向;在内容选择上,贯彻“精而重质”的精神;在检查方式上,增加活动课、探究课的内容。既然可以不按照高考的“指挥棒”去走,那就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在博物馆、艺术馆中零距离接触历史、感受生活。此外,教育部门和历史教师要善于结合本地区和本学校的特色,自主开发历史校本教材,并探索评价方式多样化、科学化。

三、配合专业课程的设置,改革中职历史教学策略

中职历史教学的总目标应该是:通过生动的历史史实,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深刻体会近现代中国遭受的屈辱以及中华儿女百折不挠、奋发图强的拼搏精神,认识到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激发他们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现在普高历史必修三为思想文化史,这对于艺术中专校的学生学好专业课有着较为重要的辅助作用。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借鉴必修三的体例,适当补充一些音乐史、美术史和舞蹈史的内容,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住所学专业的历史脉络。当然,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有针对和侧重,关键是要把握住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教育及公民素质培养这条主线,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已迈入21世纪,新的世纪需要新的人才,新的人才需要新的意识,新的意识包含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诚实守信、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等。历史学科在培养一个时代的人才所需要的各种品质和人格中,有着无穷的资源和独特的优势,同时新的时代赋予了历史教学新的内涵,课程改革给予了历史教学新的方向,适应社会建设的需要,适应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成为职业教育中历史教学的长远任务。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只有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现实生活中为他们提供发现、猜想、质疑、创造等多种机会,我们的课堂就一定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摘要:目前我国各地艺术中专校历史课程的开设情况良莠不齐,层次不一,历史课的教学效果总体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⑴缺乏统一的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评价方式随意性大。⑵课时量普遍不足,考核标准不一,教学质量难以保证。⑶教科书编写较为滞后,各校教材使用情况错综复杂。⑷教师教学理念落后,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为此,要想提高艺术中职校历史教学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各校应尽力做到:⑴各校要从思想上重视历史课程,改革课程的开设方式。⑵进一步改进历史教科书,增强教科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⑶配合专业课程的设置,改革中职历史课教学策略。

校艺术节优秀作品展总结 篇5

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她从各个方面反映着我们生活的缤纷多彩。校园艺术来源于校园,它体现着我们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情趣,学生的艺术从缤纷的校园生活中挖掘、提炼、升华而出,凝聚了学生的智慧和才华。通过校园艺术的展示,可以让同学们更好的认识校园生活、热爱校园生活、珍惜校园生活,在富有艺术气息的校园生活中茁壮成长。同时艺术节的举办更为大家提供了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为大家的全面成才创造了良好的艺术氛围。一年一度的艺术节也是充分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发展学生艺术特长、发现艺术新苗的开放平台,展示办学特色的重要窗口。

在本次艺术节活动中相关负责筹备和评审的老师们、各班主任老师和后勤工作人员在整个艺术节活动中倾尽全力,互相配合,以出色的表现完成了各项工作,保证了艺术节的顺利开展。同学们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我校增添了亮丽的色彩。手绘、手工制作、手抄报、电脑绘画、摄影、书法,形式多样,参与人数众多,吸引了全校师生驻足欣赏品鉴。其中

绘画作品有黑白线描,水墨作品,创意儿童画,拼贴,刮画,水粉画,题材也包含了风景,静物,校园生活,传统民间艺术,戏剧人物等。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创意和想象,体现了我们希望让孩子们尽可能多的去发现艺术的多样性,培养想象力,并大胆地去表现去创新去尝试的想法。

手工制作常常要综合多学科知识并灵活运用媒介,比如我们学生的作品中有建筑类的,科技类的,废旧物品再利用等,充分展现学生智慧和动手能力。手工制作部分,内容和制作方法非常丰富,展现了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但总体水平呈现高低分化较明显,质量有好有劣。手工制作对于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智能的开发,意志品质,合作态度具有重要意义。有的学生想象力丰富,但动手能力差,有的学生制作精细但思路狭隘,可以鼓励学生合作练习,取长补短。

个人认为,英语手抄报作品体现出学生的创作态度非常认真,英语 书写流畅而工整,内容健康向上,装饰绘画没有喧宾夺主,与文字的比例恰当。这都离不开英语老师们平时的课堂教学。

电脑绘画是用电脑的手段和技巧进行创作的绘画,科技的进步,智能化的电脑绘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电脑应用知识,提升学生作画的兴趣,而产生的问题是:借助网络素材的电脑绘画作品,其中的个人创作部分应该如何呈现?如何进行艺术审美?电脑绘画和手绘一样,是表达头脑中的想法和诉说的手段之一,是信息技术与美术艺术的整合,信息技术侧重电脑技术的有效运用,美术侧重绘画作品的构思、造型和着色等绘画技巧,建议电脑老师与美术老师合作指导。

著名的教育界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摄影大师布列松也说:技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观察。小学生摄影的意义,是透过镜头培养发现美的意识,是观察的艺术。本次摄影作品技术和内容上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遗憾的是因为数量有限而显得主题较单一,涉猎的范围不够广。另外,我认为小学生摄影工具和形式可以无拘束,除单反相机外,手机,IPAD,拍立得也是不错的选择。

总体而言,我们可以做的更好的是,第一,给予学生更充分的构思创作的时间,比如作品征集海报提前张贴,甚至让学生参与设计活动海报;第二,校园内举办艺术相关的讲座,和家长一起探讨艺术教育。第三,扩大展示平台,作品数量;第四,给学生和家长传达积极健康的参展心态,鼓励家长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作品,普及参观欣赏作品时的文明素养。

以上,我的总结报告完毕,谢谢各位领导、老师的聆听。

一校一展学院油画艺术系列邀请展 篇6

进入艺术之殿,首先,步入眼帘的是钱塘潮涌,浪涛滚滚的壮观景象。翻滚的巨浪,缭绕的烟雾,仓皇的人群,似乎让你觉得有千军万马怒吼着朝你奔来,既让人紧张又觉得兴奋,让你真正体会惊涛拍岸的恢弘之势。画面一转,呈现在你眼前的竟是奇幻迷人的岭南风情,古朴典雅的客家民居,神奇飘逸的潮连纱龙,生动鲜活的市井百态,犹如一首热情奔放的小诗,读来让你热血沸腾。当你还沉浸在南国的意韵中时,西北汉子雄厚的歌声已经在你耳边响起了,那雄关漫漫的风雪与冰川,那大漠深处高扬的一股孤烟,那拉弓取箭的强健手臂,如一股强大的力量向你袭来。除了震撼就是敬畏。接下来,让我们紧绷的神经轻松一下,去体味一下天津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泥人张”精湛的彩塑艺术配以学院风洒脱的绘画风格,简直就是前卫和传统的完美交融。

不仅仅如此,深厚悠远的长安秦风,意境深远的北国神韵,耐人寻味的梦萦楚风,也经过学院画家的妙笔,做到民族和现代的融合,描绘出一幅幅色彩鲜明,风格明快的画作。

一城一地的文化,一校一展的呈现,学院与传统的融合,将会让油画艺术开出更为灿烂的花朵。

校艺术节 篇7

西安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朱恪孝教授首先发言。他首先回顾了此次论坛开幕式上的主题发言, 并表示这些发言蕴含了对当代艺术教育发展的深入思考。他指出, 在习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发布之后, “艺术教育与时代”这一分论坛题目不仅具有了更深的意义, 其参与人员由美术、音乐、戏剧、舞蹈、电影等领域的专家混合组成也将进一步提升讨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艺术教育是国民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近年来, 艺术教育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均令人瞩目, 据有关统计, 全国两千七百多所院校中有一千二百多所开设有各式各样的艺术类专业, 因此也就有着非常庞大的艺术教育队伍。这个队伍又遇到了经济的大发展、市场的大繁荣, 遇上了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 所以正如邓小平所讲, 打开窗子之后, 新鲜空气和“苍蝇”一起进了屋子。一方面, 艺术教育本身的大发展就会带来这样的问题, 另一方面, 社会的大环境也会对艺术教育的实施有影响。多元价值、实用主义、工具理性冲击着艺术领域, 结果出现了以丑为美、以恶为美的畸形状况, 与正能量并存。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艺术教育中人文素质和审美素质的不足。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 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 不能沾满铜臭, 优秀的作品应当既能在思想和艺术上取得成功, 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这是党和国家对艺术教育事业提出的新要求。关于如何让艺术作品感染人的问题, 朱恪孝教授提出, 要在整体上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人文素质的教育, 不能任其缺失。教育部最近已向全国中小学发出相关文件, 大力加强中小学的艺术教育, 并准备将其纳入中小学考核的范围。同样, 在大学里也应该普遍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内容。最近有一则平面公益广告讲, 医生如果缺乏人文精神, 就只是“医匠”。如此看来, 负责熏陶和引领人们的艺术更应该重视。作为党委书记, 要把握学校的质量和方向, 朱教授已深感这方面教育的重要。他人文, 对艺术院校来讲, 这不仅是学生如何做人的问题, 更主要的是学生如果缺少了人文精神和相关素质, 还怎样谈得上去出好作品、让作品富有思想内涵的问题。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上, 朱教授也听到美术组的一些评委表示, 现在的国画, 数量和方法上都很多, 但多是在注意技法上的探索, 思想内涵则有所不足, 这样的感慨使他很有共鸣。因此, 这次西安美术学院的校庆典礼上, 他选择要为“弘美书院”揭牌——这座书院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筹备, 其目的就是加强西安美术学院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朱教授认为, 书院从领导到培养计划都是高端的, 其方案公布之后是邀请学生自愿参加的, 先招收两个班, 每班几十人, 完成教学计划可以计算选修学分。目前看来, 不怕参加的人少, 只怕接待能力不足。尽管学分算在选修课程这一块, 但它带给学生的收获可能会超过必修课, 对学校的教学水平会有积极的作用。朱教授认为, 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研究者, 近期还要围绕这个主题倡导这件事。

西安美术学院中国艺术与考古研究所所长周晓陆教授任主持

西安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朱恪孝教授发言

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赵塔里木教授发言

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赵塔里木教授在发言中表示, 如何“去同质化”的问题, 几乎是各所艺术院校都要面对的。具体来说, 就是每个学校如何形成自身特色的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 每所学校都可能成为一流的。党中央做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决策, 我们要朝这个目标坚定前进。而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就必须有中国特色。这里可以套用一句话, 越是民族的, 越是世界的。而在艺术教育实践中, 很多情况下对这句话的内涵的认识还不够清楚。另外, 还有文化自信的问题。习总书记这次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对中国音乐学院来说有着极为明确的指导意义。为民族音乐而生, 是中国音乐学院与生俱来的优势和无可替代的历史使命。20世纪60年代年代, 中国艺术教育正处于革故鼎新、探求特色的历史进程中, 中国音乐学院是1963年根据周总理的指示, 经文化部统筹而成立的, 建校初期就从全国汇集了一大批民族音乐大师, 探索民族音乐教育和传承的规律律, 努力实践建立中国民族音乐体系的设想。由于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和雄厚的师资, 学校在两年之内就在教学和研究上取得了许多成果, 为学校后来形成学术传统打下了坚实基础。民族音乐既是这所学校的初衷和特色, 也是学校一直追求的核心价值。学校历任领导都对学校的理念和定位有深刻的思考。在中国音乐学院成立之前, 中国的现代音乐教育已有半个世纪的历程, 但基本都是在西方或苏联体系的基础上进行的。中国音乐学院则要用中国的音乐文化成果为世界的音乐教育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构建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 有四个相互关联的支点。第一即中国音乐学院要努力在其中担当重要角色, 但这个工程不可能只靠一所学校来独立完成。第二即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资源是五十六个民族的资源, 缺一不可。第三是这些资源如何科学、合理地转化成教育资源, 这是教育领域的主要任务。第四则是在这个体系中, 理论研究、表演、创作怎样达成三位一体的问题。“民族的即世界的”, 这句格言也是他对中国音乐学院定位的自信所在。十年前, 在学校四十周年校庆时, 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致学校的贺信中说, 民族音乐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光大。这和周总理当年的要求是一致的, 也是中国音乐学院一以贯之坚持的方向。但温总理最后还加了一句“走向世界”——这是更高的要求。2009年, 学校领导分析了学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主要任务, 再次明确和强调了学校的建设目标, 要坚持以民族音乐教育为主线, 建设民族音乐教育体系, 让学校成为高层次民族音乐人才的培养基地、中国民族音乐科研和信息的中心、中国民族音乐对外交流的窗口, 把学校办成具有时代精神的、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等音乐学府。学校各方面的工作都围绕这个目标给予支持。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廷信教授发言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廷信教授在发言中表示, 我们面对的艺术教育对象, 是从高考这样一个机制中选拔出来的艺术类考生, 这些考生具备哪些素质, 在哪些方面容易有缺陷, 应该如何去塑造, 相信很多同行都在思考。他认为, 高校的艺术教育应该应该“情、智、技”结合, 单纯培养技术是不够的。他在学校给本科新生上艺术专业的导论课时, 每年都要对新生进行调研, 问一些问题, 例如为何选择艺术类专业, 结果发现很多学生的首选回答为首选回答为“文化课分数不够高”, 另有一些学生只是盲目听从家长或老师的建议, 而真正以对艺术的喜爱为首要动力的学生较少。虽然不知道其他学校的情况如何, 但这一结果至少反映了艺术类学生在普通文化素养方面有待提高。培养艺术人才主要有三大类目标, 即创作、理论、管理, 高校可能要更多地以其中前两类为主, 但根据他连续多年承担学校艺术类研究生招录的主考工作的经验看来, 许多考生, 包括推免生, 虽然来自重点大学或知名艺术院校, 但在面对“至少举出一种你在本科期间读过的艺术专著的标题、作者及其主要观点”这样的考题时却无法作答。若问其为何没有读过哪怕一种专著, 则回答主要有三类:第一是“老师说, 理论没有用”, 第二是“学校安排的人文理论课程比较少”, 第三是““学理论不利于就业”。可见这里暴露出的问题比较严重严重。“情、智、技”结合的要求, 是与当今社会很强的综合性、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远高于过去的事实紧密相关的, 而当教育对象的综合素质逐渐堪忧时, 若再单向度地强调技术, 想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就很难了。艺术教育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的过程中, 基本人格素养的培育绝不应该忽视。王院长以他有关梅兰芳的研究为例阐述道, 梅兰芳的青少年时期处在京剧艺术高度繁荣发达的时期, 那时候想要在京剧舞台上出类拔萃非常困难。有人认为梅兰芳的家庭是戏曲世家这点很重要, 但当时京剧的世家也相当多。所以说梅兰芳的脱颖而出与他自身的素养还是有着很大的关系。第一, 他对艺术感受力、情感、人格和处世态度上的培养非常重视。他深爱京剧, 但也很喜欢昆曲和绘画, 善于将后二者的内容融合到自己的服装、化妆、唱腔之中。而他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使得他可以找到合适的改编者, 从古画的意境改编出了戏曲。《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等新派剧目, 才是真正树立梅派地位的剧目。第二, 梅兰芳喜欢读书、写文章, 他关于京剧和绘画的文章有数十篇。由此我们可以观照培养艺术家应该注意去培养的素质。绘画界也有类似的例子——吴冠中亦是文章高手。如果不读书, 不历练自己的智慧和判断力, 在没有参照的情况下盲目相信自己的“聪明”, 就无法判断自己的创作和表演在艺术长河中处于怎样的位置, 有着怎样的特色。只有依靠情感和智慧的双重支撑, 才谈得上艺术的成就。

北京电影学院原党委书记、北京城市学院文化学院院长籍之伟教授在发言中以“文化自觉与‘非遗’教育”为题, 谈到他目前在北京城市学院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教育建设的体会。他指出, 本次论坛开幕式上“文化自觉”这一提法的高频度出现, 也印证了“非遗”教育的时代性。“非遗”教育既与文化自觉相关, 又与艺术教育相联系。文化自觉的指向性, 是对文化的核心和特质的认识。它关注的问题在空间上指向人, 在时间上指向历史。这点不论从13世纪以后的文艺复兴还是从19至20世纪的哲学与艺术思潮变迁, 都可以看得出来。他想说的一个观点是, 文化自觉其实是一种科学的认知, 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的。对文化规律的认识, 不同于古代智者猜想式、预见式的论断, 而且要经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巨大挫折及其反思才能达成。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的概念自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出现后, 开始不断得到全球各国的认同。联合国从自然的、物质的到非物质的, 推出了一个个递进的保护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是一个反映人类文化自觉的时代命题。我国对此也很重视, 从十七届六中全会到十八大, 再到习总书记最近关于文艺工作的这篇重要讲话, 都在惜字如金的情况下提到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这些文献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一起, 体现了党和政府的文化自觉。北京城市学院也已建立了“非遗”方面的专业, 包括有传统工艺美术、曲艺、书法、中医药等方向, 本科生已有三四百人, 最近又取得了专业硕士招生资格。该校还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中国曲艺家协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聘请名师建立教学基地, 与一些重点中学联手开展“非遗”合作课程, 并拟建设北京的“非遗”信息中心和传承协会, 以便为这项事业尽自己的力量。

北京城市学院文化学院院长籍之伟教授发言

四川音乐学院党委宣传部长赵崇华教授在发言中谈到, 虽然四川音乐学院除音乐之外的艺术教育起步并不算早, 但也做了一些探索, 例如在如何从单一、专门的艺术院校拓展为综合性艺术院校, 如何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研究型艺术人才和尖端表演人才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成果。另外, 四川音乐学院也注重基础学科的教育力量, 强调艺术人才的综合基本素质和人文素养, 由此也于2013年成功申请到了艺术教育的专业硕士点。

四川音乐学院党委宣传部长赵崇华教授发言

在此次论坛上担任点评或发言的还有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郁正民教授、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孙立军教授、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邓佑玲教授、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院长庚钟银教授、西安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朱尽晖教授和美术教育系主任王保安教授等。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周星教授任点评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艺术与传媒学院周星教授在点评中指出, 艺术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人的素质的培养, 也就是对人的培养——培养真正适合时代需要的人。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很好地阐释了艺术与人文精神的关系。高校专业建设的“物本位”时代已经过去, 现在都在综合性社会的背景下纷纷转向“培育人”这个目标。每所学校都可能成为一流, 这个观点背后包含着艺术教育工作者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对自身使命的认识。摒弃追名逐利的盲动, 充满着人文自信, 去提升学生的素养生的素养, 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院校不断进步的动力之源。

校艺术节 篇8

探讨设计与市场的关系, 一方面, 设计不仅能够适应市场需求, 而且还能创造市场需求。设计成为商品介入市场时, 如果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新设计、新产品, 它在进入市场即进入人的生活并为人所接受时, 就会进一步形成新的市场需求, 而这种新的市场需求实际上是有新设计引发的, 因此, 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是设计创造了一个新市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艺术设计推动市场竞争, 创造新市场, 市场的竞争也就是设计的竞争, 设计力就是竞争力, 从这种意义上来讲, 艺术设计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生产力。

设计与市场的关系, 从另一方面来看, 实际上是设计与消费的关系。在市场学中, 市场需求也可以解释为消费需求, 设计能够创造新的市场需求, 反之, 这种新的市场需求或者说消费需求成了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基础和衡量尺度。设计适应着市场的需要和变化, 产品功能和样式的改变往往是消费需求的结果, 设计遵从着社会和消费需求。艺术设计发展的原动力在于人们对美的不懈追求, 这种对美的不懈追求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 设计挖掘了消费需求, 消费需求也创造了新设计。

探讨设计与市场的关系, 对于目前市场环境下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 艺术设计教育其实是社会、市场对于艺术设计需求的一个供应环节, 而艺术设计教学与市场实践又是设计基础教学理论和设计实践相结合的中间环节, 是检验和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 目前我们的艺术设计教学必须加强与市场实践的紧密性, 学以致用, 建立、健全一种新的设计人才培养机制显的尤为重要。本文着重探讨了就高等师范院校中非师范类艺术设计教学如何去应对市场的几点浅显的看法。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大力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 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建立一个与市场变化相适应的新的艺术设计人才观, 整体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艺术设计在中国的发展不足百年, 设计教育仅仅处于起步阶段, 而高等师范院校中非师范专业的艺术设计教育更是在一片迷茫之中。近几年来艺术类考生数量逐年增高, 虽然国内大部分专业艺术设计院校都采取了一系列扩招政策, 但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广大考生的需求, 面对这一严峻形式, 国内许多师范院校相应开设了非师范类艺术设计专业, 这使得原本就很紧缺的设计师资更加紧缺。因此在保证艺术设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基础上, 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 要引进师资, 在师资引进过程中, 除了要注重师资专业知识方面外, 还要注重看其是否有实际的设计经验, 以指导学生的实际设计课题, 将学习设计知识市场化, 在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企业和市场对设计人才的实战要求。这样就要在引进教师时, 可以考虑有多年丰富工作经验的德育兼备的设计师来校任教。也可聘用已退休的企业中有经验的设计师、设计院的设计师, 以补充紧缺的师资。

另一方面, 面对艺术设计学科的应用性, 学校或教师本身要不断的提高专业知识及工作经验, 对学校现有的设计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送到有关高等院校进修、培训, 提高已有设计教师的专业设计教学水平。

二、课程设置的合理调整

艺术设计教学应紧随时代, 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课程的设置在保持原来优势的基础上, 合理调整, 有所创新。高等师范院校中非师范类艺术设计教学的课程设置与许多专业设计院校 (如中央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等) 的课程设置有其一脉相承之处, 但更有其自身的专业特点。一方面, 掌握系统设计的方法与技能, 培养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表达的能力。另一方面, 以市场为契机, 加强课程的建设与市场的紧密性, 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在设计教育中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在走向社会后不能适应设计实践的需要, 很多观念意识与市场脱节, 很难找到自己的定位, 而社会上又急需有市场能力的设计师。怎样解决这一难题?笔者认为, 应当把艺术设计学与市场营销学结合起来, 开设《设计市场学》课程, 使同学们在熟练掌握设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认识到当下市场的特点与需求, 有目的地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发展目标, 建立一定的社会关系, 争取在毕业后能顺利就业。

三、加强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研究

在笔者看来, 就艺术设计教学与市场实践的脱节这一现象, 主要是因为教学体系自身的不健全、教学方法不科学及落后的教学手段。因而, 就需要我们的学校和教师应不断地思考和研究设计教学的改革。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设计的快速发展, 设计教育以从来没有过的速度和频率不断的发展和变化, 因此, 根据设计教学其自身的特殊性, 我们应该采取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更新教学内容, 把握课堂教学与市场实践相结合的尺度。以市场为依托, 调整教学改革的内容, 以学生为主体改革和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学科课程体系, 以适应市场实践的需求。

其次应加强教学中的互动性。互动性在教学中的应用完全符合教学创新要求。授课时打破讲台的局限, 采用师生对话式的形式, 老师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与学习, 资源共享。同时院校可以经常聘请一些社会实践性强、市场经验丰富的成功人士来校讲座, 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工作注入新的设计理念, 新的设计思维以及社会市场新鲜的活力。

再次, 合理安排艺术实践。学校内部也可以积极为学生创造艺术实践的机会, 如校办工厂、学校的设计事务所、工作室等都是学生设计实践的理想场所。

包豪斯设计教育实践对我们的艺术设计教学有重要的启示, 一方面聘请当时有名的设计师参与教学, 另一方面, 在教学中除了注重专业知识理论外更加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学校设立工作间, 发挥工作室效应, 增强教学的实践性, 使学生将自己的设计草图制作成模型或实物。加强其动手能力以及图纸到实物这一过程的认识,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加强了市场实践性意识应用能力。

结语

校艺术节 篇9

三本院校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产物,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 从市场经济中获得了大量的养分。三本学生规模一年高过一年, 据相关资料显示:全国三本院校的数量有几百所, 在校生人数有数百万。在这些高校中, 大部分都会顺应社会的需求, 开设艺术设计专业, 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提供了大量的艺术设计人才。

同时, 我们也应该注意到, 现阶段我国的三本院校艺术设计教育遇到了很大的困境:招生规模的逐年递减;教学体制与市场的脱轨;师资力量建设的薄弱;三本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等等无不困扰着我们, 如不将艺术设计专业的建设与现代文化市场相结合, 三本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将更加严峻。

现阶段三本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 设计理论课程体系与现代文化市场的发展脱节

从包豪斯开始, 艺术设计专业大方向就分为美术教育和工艺设计教育。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比较落后, 在这个世纪初才发展迅速。这30年时间是我们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时期和高速发展时期, 三本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也在这种经济高速发展的环境中发展起来, 现有的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由于诞生的时间比较晚, 所以现有的设计理论都是沿用欧美国家的设计教育与规则, 中国自己的艺术设计专业还无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体系, 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我国的设计理论已经远远滞后于现代文化市场的需求。部分院校认为以现有的素描色彩, 加上设计构成, 再加上熟练地操作电脑, 就可以为社会培养适合的设计人才, 导致课堂实践应用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趋势, 导致学而无法致用, 毕业生需要在社会上继续学习和充电才能在企业立足的尴尬局面。由于教学理论更新速度较慢, 无法与快速发展的文化市场无缝结合, 导致了学校与社会资源的浪费, 学生也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更不用说优秀人才的培养了。

(二) 教学的社会实践性较差, 理论与实践脱轨

现有的三本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比较落后, 教学实践素材比较匮乏, 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 课堂教学实践很难让学生对整个设计环节进行归纳总结, 产生不了整个设计的流程影像, 致使课堂理论与实践都停留在设计的表面, 无法满足市场的设计需求。

二、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

(一) 加强教学理论体系的灵活性

教学体系应该与文化市场紧密结合, 顺应时代的发展。艺术设计专业应该具有学科的前瞻性, 而这些知识在现代文化市场的更新速率非常快, 专业的教学理论应该反应快, 专业性强, 在专业的“专”, “精”“特”“快”上下工夫, 打造特色课程及文化精品工程。

专: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论应该更加专业, 不仅要知其然, 同时还要知其所以然。理论的学习不能局限在课本上, 同时要探索现代文化的核心, 了解设计思维的源头, 找出设计的理论依据, 提高学生的专业创新精神。

精:专业业务精, 了解设计理论的精髓, 去除设计流程中的现有错误认知, 找到设计的突破口, 形成具有科学性, 规律性, 市场性的专业理论, 丰富课本理论知识。

特:加快特色专业的发展, 形成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拳头专业, 以点带面, 专业互助, 最终提高整个专业的发展水平。

快:专业理论的更新速度快,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 现代文化市场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三本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理论体系应该紧跟文化市场的发展步伐, 通过吸收文化市场的进步思想, 完善和改良整个专业教学理论体系。

(二) 加强校企合作及文化交流

现代文化市场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土壤, 文化市场对艺术设计专业起到了支撑和服务的作用。在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无法与市场最前沿的设计接触, 设计眼界开拓较缓慢, 导致在校期间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灵感匮乏, 设计思维无法形成。而设计企业在招聘过程中看不见实习生的闪光点, 无法短时间内获得企业所需的市场人才, 所以需要高校和企业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紧密合作, 将理论的课堂教学与市场实际项目相结合, 解放艺术专业学生的思维, 激发其设计潜力。同时企业还需要定期对高校学生进行专业学术讲座, 培养和开发学生感兴趣的方向, 为培养文化市场合适的设计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提倡实践性教学及创新

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上提出各行各业创新的指导思想,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也应该不断探索创新, 中国是一个科技大国, 但现阶段我国的设计大部分都是模仿和抄袭欧美国家的成品设计, 导致了我国文化市场缺乏创新设计的土壤, 高校应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 通过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 寻求创新的突破口, 为我国的文化市场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 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

由于艺术设计专业需要敏锐地捕捉市场的需求, 本专业教师必须将现代文化市场与自身专业紧密结合起来。艺术设计专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科技进步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 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本专业的优势, 大力推进创新,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丰富自身的设计内涵, 提高整个行业的设计水平。同时加强教师与设计企业之间的互动, 有计划, 有目的的派遣青年教师利用假期进行企业实践, 了解现代文化市场的需求, 拓展知识面, 练好基本功, 使青年教师尽快成才。

当然, 在现代文化市场的发展中, 三本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发展面临的困难还有很多, 需要调整和创新的方面也有很多。尤其对具体院校所处的环境而言, 学校的教学人才培养指导思想、艺术设计专业就业定位、专业方向设置等等都需要进行总结和讨论, 本文只能就三本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为三本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与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相结合贡献自己的力量。

摘要: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是一个催人奋进的全国盛会, 党中央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举措, 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观点, 是一篇具有深刻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纲领性文献。十八大的召开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在报告中, 党中央提出了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指导思想, 在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艺术设计在社会主义文化中的重要性不断加强, 三本院校中的艺术设计专业作为艺术与文化建设中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也应该顺应现代文化体系的要求, 紧密与现代市场经济相结合, 深化专业改革, 转变专业培养模式, 着力教学创新, 平台创新, 师资创新, 特色创新, 为构建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

校艺术节 篇10

短短几年间, 启工二校先后获得“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校园文化先进学校”、“全国校园舞蹈先进学校”、“教育部中小学艺术展演一等奖”、“辽宁省文明学校”、“辽宁省德育工作示范校”、“辽宁省美育示范校”、“辽宁省体育工作模范校”、“辽宁省省级示范图书馆”、“沈阳市中小学校园艺术活动先进学校”、“沈阳市常规管理示范校”、“铁西区精粹学校”等诸多殊荣。2010年, 学校还被吸收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成员校”。

几年间, 启工二校在全区统一文化测试、能力测试中一直名列前茅, 向东北育才学校、东北育才外国语学校、东北育才少儿班输送了大批优秀的毕业生。

学校师生先后赴韩国、日本、欧美进行文化交流。学校多次代表沈阳市迎接俄罗斯、美国、甘肃、陕西、深圳、兰州等中外教育考察团的参观学习。启工二校舞蹈团两次代表中国参加东亚儿童艺术节, 赴韩国演出;启工二校“太阳鸟”合唱团接受日本札幌市的邀请赴日演出, 也受到热烈欢迎……

是怎样伟大的信念, 成就了今天这样的辉煌?是怎样无私的给予, 成全了一个个小小心灵的美好梦想?带着这样的疑惑, 我们走进了启工二校, 一个以艺术特色实现素质教育, 并创造了教育奇迹的地方。

启工二校始建于1954年,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 启工二校几任领导班子结合自身的优势和资源, 很快确立了以艺术教育为发展特色的办学方向。他们认为, 艺术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内容, 又是素质教育的手段, 可以促进人格完善, 促进心理健康, 促进德智体任务的实现, 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多年来, 学校以“人文底色, 艺术情怀, 和谐发展”为宗旨, 提出了“继承, 延续传统文化;运筹, 盘活艺术教育资源;发展, 增值特色办学品牌”的办学策略, 使学校艺术教育内涵不断丰富。艺术教育的日益成熟, 带动了学校整体工作的稳步提升, 使学校德育、智育等各项工作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 为启二开辟了一条独特的发展、育人之路。

一、视觉艺术营造唯美意境

在学校《风行》校报中, 有这样一首小诗——

《校园》

轻轻地

伴在您的身旁

舒适、优雅、明亮

处处流淌着温暖与芬芳

雅艺园的花开了

绽放出一张张笑脸

文化树柳枝垂荡

摇曳着艺术的辉煌

池塘里跳动的水花

裹挟着年少的梦想

引吭高歌的仙鹤

激荡着向上的力量……

寥寥几笔, 一个典雅精致、春意盎然、生气勃勃的校园便呈现在人们眼前。“让校园充满艺术的活力, 圆师生幸福成长的梦想”是每一个“启二人”的不懈追求, 也是启二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核。走进校园, 处处会让你体会到诗意和神圣, 感受到无穷的艺术魅力。迷人的花草、婀娜的树木、俏丽的石桥、起伏的小丘……你会醉心于这样怡人的生态校园;看到“文化树”环树干四周与时俱进的主题教育展示牌, 你会体悟到这样翰墨飘香的文化校园;参观学生实践活动厅、艺术活动开放厅, 你会领略到这样自由舒展的人文校园;“信息岛”、“新华影廊”向你传递着这是一个现代化的数字校园。这一切不仅为全体师生提供了舒适、宜人的学习场所, 也陶冶了全体启二师生的心灵。

二、团队艺术推升教育品牌

学校李欣欣校长说:“学校从建校初期的小有名气到如今的大放异彩, 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我们有一支工作扎实、教风严谨、追求卓越、敢于争先的教师团队。”

“筑巢养凤”——多年来, 学校重视教师发展, 建立教师“双层次”培养机制。青年教师要“升级”培养;骨干教师要“风格”培养。把“课堂”作为教师的培训基地, 营造专业发展的“三维空间”, 即“学习空间”、“实践空间”和“展示空间”。要求教师在行动中反思, 反思中研究, 研究中提高, 提高中成熟。

“他石攻玉”——学校重视对艺术学科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 定期选派艺术教师外出学习, 拓展视野。有的老师还自费进修:或师从原辽宁省歌舞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指挥、在全国享有较高威望的史建南先生学习指挥技艺;或师从中国音乐学院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王中山先生学习古筝技巧;或利用寒暑假专门到舞蹈专业全国最高学府——北京舞蹈学院学习舞蹈……辛勤的汗水换来沉甸甸的收获:学校专业艺术团队15人。市级以上优秀课12人, 占总人数的77.8%。音乐组、美术组均获“沈阳市十佳优秀教研组”称号。

“借船出海”——学校聘请校外专业教师走进校园, 国家一级编导冯嫦荣老师、沈阳音乐学院教授王楠老师定期前来为学生授课;学校与区文化馆签订合作协议, 聘请铜管教师、民乐老师、曲艺教师每周到校辅导。高超的专业水准及辅导水平让学校艺术团队的教师及学生受益匪浅, 大大提升了活动质量, 使学校的艺术教育结构形成立体化、多元化的格局。

“琴瑟和鸣”——为丰富教师的文化生活, 提高学校整体艺术水平, 2012年3月, 学校成立了教师乐团, 专门聘请了省市知名的专业演员担任授课教师。“到点了, 上课去!”每个周一、周二的4:30, 不绝于耳的声音, 督促着教师来到音乐教室学习长笛和古筝的技艺。“这个指法不对。”“这个音还不准。”“我先弹, 你帮我看看。”教师们互相帮助, 互相交流, 共同提高。一位乐队的教师在博客中这样写道:“从犹豫到喜欢甚至痴迷, 我发现我整个人都改变了很多, 变得比以前自信、开朗、宽容多了。我们已经能够演奏一些简单的曲子了, 想起来就莫名地兴奋, 老话说‘技多不压身’, 我为我学会了一种技艺而由衷地高兴。”

汗水总会催生花的开放, 现在的启二校园出现了这样的一些场景。

镜头一

在三年级二班的一次音乐课上, 音乐老师正在指导学生视唱乐谱, 几次下来还有学生唱不准。这时班主任王娇老师随手拿起长笛给学生吹奏了一段, 班级同学个个瞠目结舌, 没有想到自己的班主任老师竟会吹长笛, 都露出惊讶和佩服的神情, 一种自豪感让王娇老师露出幸福的笑颜。

镜头二

2012年5月31日, 是启二校园艺术节展演的日子, 也是教师乐团第一次在全体学生及家长面前亮相演出的日子。一大早, 教师们就换好了舞台的盛装。嫣红的唇彩, 浓密的睫毛, 写满笑容的脸庞, 装满喜悦的心灵……当最后一个节目的大幕徐徐拉开, 教师们像天使一样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 伴着《青花瓷》的主题旋律, 古筝温润婉约, 长笛高亢澎湃, 平日里教师们拿粉笔的手指间, 流淌出如此美妙的旋律。全场沸腾了, 台上精彩纷呈, 台下掌声雷动, 喝彩声此起彼伏。在这个欢聚的节日里, 在这充盈着生命的激情与活力的艺术盛宴中, 全体启二师生体验着当下的快乐, 积蓄着对未来的幸福憧憬。随着艺术展演落下帷幕, 校园的艺术团队又吸收了一大批艺术人才, 为学校艺术教育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艺术尊重多元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之一就是“变课程的统一和求同为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在确保国家课程的前提下, 对国家课程的丰富、补充和延伸。作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启工二校着力开发出一套有自己特色的校本教材, 追求着自身的发展目标和教育风格, 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

1.我选择, 我喜欢。

初秋的九月——每学年开始的第一天, 启工二校所有孩子都兴奋不已。因为这一天学校各个艺术社团招聘。三十个艺术课程犹如磁石般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我要参加太阳鸟合唱社团, 今年暑假他们到日本演出, 老high了!”“我要学习古筝, 四年三班李巧荣只学了三年, 考了九级, 还在全国大赛上获金奖呢!”一个身材单薄的小男生眯着眼睛翘着腿慢慢地说:“我要学习太极扇, 弘扬中华文化, 强身健体, 四两拨千斤!”滑稽的样子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孩子们都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 加入到自己感兴趣的社团中。

2.必修课程神采飞扬。

学校每学年都会根据学生的需求组织“调查问卷”, 并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取消或增添一些新的教学内容。现在, 学校除国家基础课程外, 拓展型校本课程概括起来主要可以分为学科延伸类、技能提升类、社会生活类、运动特长类、人文素养类五大类, 三十余个学科, 并将孩子们普遍喜欢的课程设定为必修课程。

镜头一

每天中午12:50是《中外名曲欣赏》课程, 伴着或激越澎湃, 或婉转悠扬的旋律, 主持人以通俗的语言, 深入浅出地介绍古今中外不同历史时期和艺术流派音乐名家的声乐、器乐作品。

镜头二

《艺术体操》是学校的又一道靓丽的风景。学校采取复合式活动模式, 设计了10余个不同的项目, 其中分为以发展上肢为主, 提高手眼协调、空间判断力的运动, 如长绳、短绳、羽毛球、篮球等;发展下肢为主, 提高跳跃能力、身体协调为主的运动, 如接力跑、踢毽球、蹦蹦球等;以发展身体综合各项机能的运动, 如滚轮胎、健身圈、齐心协力等。在活动中, 总体项目、年组项目固定, 年组内容每月轮换一次。每天下午第一节下课, 伴随着欢快的节奏, 一支支各具特色的班级队伍从四面八方聚拢而来。《不得了》活动舞蹈, 活泼抒情;各班级的场面雀跃欢腾;“舒缓瑜伽”整齐划一, 将体育的阳刚和艺术的柔美和谐相融。操场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 展示着年少的风采, 抒发着运动的激情。歌声、笑声、哨子声、助威声, 声声欢快;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 球球精彩;广播操、健美操、韵律操, 操操生动。优美、温润、细腻的艺术特质丰富着学生的情感体验, 益体、益智、益德、益心的体育精神, 引领学生全面而和谐地发展。

3.选修课程华彩绽放。

在必修课程以外, 还有选修课程。每周二下午, 漫步在启二校园内, 你随时可以感受到选修课程带来的新鲜活力和迷人魅力:操场正中, 学生们手持太极扇, 做着各种轻盈而舒展的动作——“马步亮扇, 力劈华山”;跆拳道训练室, 学生们一招一式地打出每一个动作, 攻守兼备, 展现出启二学子的“威武之师”。课堂上, 教师的理论讲解, 精彩的学生交流, 曼妙的旋律, 舞动的身影……校园成了孩子们的欢乐谷。

开放的课程, 发展的乐园。孩子们在异彩纷呈的社团活动中, 自主选择课程, 他们稚嫩的艺术爱好, 得到所有社团老师们的精心呵护。搭建一方艺术舞台, 放飞孩子的艺术梦想, 一群可爱的教师正与孩子共同走向美好未来。

四、文化艺术助推校园气质

艺术教育的开展, 为学校的全方位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 发挥着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特殊效能, 奠定了启工二校校园文化的根基。

1.我爱我家尽情秀。

每年启工二校都进行班级、办公室特色文化展示, 以此提高师生们的综合素养。走进班级犹如春风拂面, 四年三班教室取名为“三味书屋”, 既沾了鲁迅先生的灵气, 又体现了班级的读书氛围。一年六班教室主题为“古韵飘香”。“古文秀场”和“余音绕梁”是“弟子规”和几首古诗的图文展示, 引领孩子们从小与经典同行, 知书明理……有的表现为柔婉与淡雅, 有的凸显活力与灵动, 各具特色, 相得益彰。

年组、学科办公室更是奇思妙想, “屋内存芳草, 雅室展风光”。“竹香苑”、“芮麟芳亭”、“蝶语花香”、“星星物语”、“草堂茗香”……单听来自办公室的一个个名字, 就是那么亲切悦耳, 那么雅致清逸, 那么独具匠心。走进去, 你会感到教师们的精心布置内涵深远。“春绿暖人扉, 风吹融冬水。化泥更护花, 雨露凝精萃。润浸硕果累, 物语翠叶醉。无语尽芳菲, 声声谢师归。”这是四年组办公室墙面上的一首小诗, 细心的你就会发现这是一首藏头诗——“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陋室何足道, 宁静可致远。四友常提戒, 天道酬勤勉。自在一方地, 逍遥九重天。助卿吾为乐, 故名‘君悦轩’。”梅兰竹菊, 巧妙地暗示了教师们锐意进取、无私奉献、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步移景异, 每个办公室都春意盎然, 聚集团队的力量, 无声无息让心灵净化。现在各个办公室都成了教师们喜欢驻足的小天地, 讨论教学、研讨科研, 处处洋溢着清雅的文化艺术气息。

2.《风行》《风语》润心田。

2007年, 学校校报《风行》正式创刊, 至今已发行了50期。2012年, 学校又出版了作文集《风语》。校报《风行》记录着孩子们幸福成长的点滴;作文集收录了88篇记录着孩子们成长轨迹的作品, 抒发着孩子们纯真的感情。童笔绘百态, 童心悟成长, 童眼看世界, 童言写童话。校报《风行》, 作文集《风语》犹如校园里两朵美丽的鲜花, 用她们淡然、精妙的语言, 捕捉校园生活中随风而起的淡淡思绪……

五、展示艺术铸就启二辉煌

艺术特色成就了启工二校素质教育的辉煌成就。

2011年9月2日, 北京天桥剧场舞台上, 伴随着悠扬柔美的音乐, 碧波荡漾的湖面、婀娜多姿的苇叶, 一群可爱的孩子正在用优美的舞姿演绎着《丹顶鹤的故事》。随着乐曲的跌宕起伏, 悠扬柔美的音乐急转直下, 狂风骤起, 暴雨倾盆, 勇敢的女孩为了拯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坚强地与风浪搏斗, 只见她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 每一个眼神都饱含着深情, 每一个转身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顷刻间, 观众的心被紧紧揪起, 所有的人都在翘首期待, 期盼那个摇摇欲坠的身影能够站起来, 期盼那个勇敢的孩子能够回到人间。可是, 这个美丽的小女孩却渐渐陷入这片沼泽地中, 永远地离开了她深爱的小鹤。悠扬柔美的音乐再次响起, 小女孩荡舟湖面, 全场掌声雷动, 大家的眼中满是感动的泪水。台下纸巾传送, 国务委员陈至立在演出后饱含深情地说:“孩子们把故事理解得这么深刻, 表演得这么感人, 明天还有一场演出, 我一定还来。”文化部蔡武部长兴奋地说:“小同学的表演太精彩了, 小演员流泪了, 观众也流泪了, 因为你们是在用心表演, 谢谢你们!”

2008年5月5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来沈视察, 一群活泼的小男孩为中央、省市领导表演舞蹈《吉祥的天路》, 当高难动作“横飞燕”腾空而起时, 全场报以雷鸣般的掌声。李长春微笑地看着孩子们, 频频点头赞许。

这群可爱的孩子就来自沈阳市铁西区启工二校, 他们两次代表中国参加东亚儿童艺术节, 他们连年在全国舞蹈大赛中荣获金奖, 他们频频出现在中央、各地方省市电视台的演出现场, 他们以卓越的技艺, 展示了启工二校艺术教育的丰硕成果。启工二校也像一株闪亮的艺术奇葩, 绽放在沈阳市铁西区的教育沃土上, 成为闻名全国的“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校园精致, 格调高雅, 书声琅琅, 艺韵悠悠, 这就是启工二校。一所现代化的学校, 一所人文化的学校, 一所品质化的学校, 一所国际化的学校。她犹如一朵绽放的奇葩, 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社会关注的亮点、师生们幸福成长的乐园。

校艺术节 篇11

关键词: 艺术欣赏 家校合作 艺术欣赏能力

家校合作,顾名思义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得到更多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能得到更多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在我执教的学校里学生家长是以村居民为主的群体,家庭教育能力较弱,与学校教育的合作意识较淡薄,在学校多次工作引领下,家校合作趋于形式化;家长多数作为学校活动的旁观者和支持者,依赖、服从学校,少部分家长甚至站在对立面;家长参与目的单一,绝大部分家庭不重视甚至忽视子女的艺术教育,且能力不足,在艺术教育合作方面严重空缺,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在意识到这一现状后,我经过调查和尝试得出结论:家校合作是提高小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有效举措。

一、家庭艺术欣赏现状

我做过一个针对学生和家长的调查,家长并不过多地与孩子进行音乐、美术欣赏方面的交流,一起参观美术作品展、听过音乐会或欣赏过艺术作品的人数比例很小,因此可以看出在家庭中,家长并不重视儿童艺术欣赏的培养,没有营造家庭艺术氛围,或带孩子参加各种艺术活动,让孩子亲身感受生活与艺术。

而在其他一些国家,这种现象是很不寻常的。为了营造家庭艺术氛围,法国父母喜欢带孩子参加各种艺术活动,让孩子亲身感受生活与艺术。在学校和家庭的合力培养下,法国孩子对建筑、美术、音乐普遍有独特的感悟与认识。在俄罗斯,家长普遍重视对儿童艺术兴趣的培养,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让儿童从小就接受艺术熏陶。在周末或节假日,俄罗斯人最喜欢带孩子去的地方是剧院、音乐厅和艺术博物馆。他们听音乐时的自制力正是来自这种投入,而投入则是家长平常循循善诱与熏陶的结果。回到学校,他们会和老师、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在博物馆艺术品前,你经常会看到年轻父母俯身对孩子指点、讲解,而各个博物馆对小观众都是免费开放的。

以上现象说明我国在家庭艺术欣赏教育方面的欠缺,这更要求学校通过家校合作这一平台,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孩子的艺术鉴赏力。

二、家校合作开展艺术欣赏活动的建议

通过一系列调查,我得知大多数学生希望在音乐、美术欣赏过程中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帮助,并愿意将自己的感受与他人分享。大多数家长是支持学校的音乐、美术欣赏活动的,乐意在家庭中开展;家长们都高度赞同家校合作开展艺术欣赏活动,并提出一些建议:(1)可以让孩子多听、多看、多开展讨论活动;(2)以学校活动为主,家庭为辅;(3)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画展等;(4)举行相关比赛,并把好的作品张贴出来,形成小型展览会;(5)开展教师、学生、家长的座谈会;(6)前期先由教师帮助引导开展活动,后期由孩子和家长收集资料和累积经验开展活动;(7)多让孩子们分享在家累积的资料。当然,在适当时候教师可以邀请部分家长参与学校活动中。利用每学期音乐、美术课本中欣赏课的教学内容加以拓展,并开展相关活动。

三、家校合作提升小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具体举措

(一)角色定位,明确家校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家庭和学校应合理分工,确定好自己的角色地位。明确各自角色后才能更好地履行相应角色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提升家校合作功效。

在家校合作中,教师是活动的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是家长的朋友,学生的知心人,是活动资源的开发人。教师与家长必须是平等的关系,教师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告诉家长,让家长感到荣幸,教师要帮助孩子在心中树立起父母的伟大和无私,教师是家长和孩子联系的纽带。

家长应是学校教育的合作者、智慧者和鼓励者,而不是指责者、观察者和批评家。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参与,要用智慧、真诚支持教育,学校教育在改革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一旦出现问题,家长就要密切配合,多合作少指责,为教育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

(二)为家庭教育引路,提升欣赏教育能力。

1.开展“亲子共赏活动”,完成“亲子共赏活动反馈单”,便于教师掌握家庭欣赏教育能力和完成情况。

2.开展“艺术家庭”评选活动,如可开展“营造家庭艺术氛围”、“指导家长欣赏经典艺术作品”和“亲子共赏一幅画、一首歌”等活动。

3.鼓励家长进课堂,谈谈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或教孩子一些自己擅长的手工或绘画方法。家长走进学校,当回老师,充分调动家长和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家长和老师三方都有利。

4.鼓励家长走进校园,把家庭欣赏内容表演给其他学生看,亦可以参观学校举办的美术作品展,感受美术教育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

(三)通过多种途径,拓宽家校合作渠道。

利用校园网开辟的网上家校合作项目平台,及时与家长联系,艺术欣赏活动、学生表现等情况以QQ群方式发送给家长,这种家校沟通方式快捷、有效、省时省力。

校艺术节 篇12

我们这个“高峰论坛”已经第九届了。可以这样说, 我们共同培育了一个高等艺术教育很好的交流平台, 我非常赞同这个说法。这是在今天上午、在西安美术学院的校庆会上, 两位在10月15号的中央文艺工作座谈会的亲自参加者刘大为同志和杨晓阳同志上台讲话里边提出的。在我看来, 我们这一次的“高峰论坛”的首要任务, 就是要认真学习、领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关于文化教育问题的重要指示, 尤其是10月15号关于文艺问题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讲话”。

如果说七十二年以前,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20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国化的集中体现的话, 那么, 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认为, 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次关于文艺问题的重要讲话, 是当今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个“讲话”为我们整个文艺工作, 包括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思想指南。

为此, 我想给大家汇报一下我自己的肤浅的学习体会。

■首先第一条, 我是真心实意地跟老师们一起, 怀着真情实感, 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去学习、领悟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这首先有一个感情问题, 我想给大家汇报一下。

我们国家的许多第一流的大学者, 比如我们大家都非常尊敬的中央文史研究馆的馆长袁行霈 (1) 先生, 比如我们佛教哲学界的首席专家方立天 (2) 先生, 又比如, 我们哲学界的领军人物汤一介 (3) 先生。其中, 汤先生和方先生最近已经离我们驾鹤西去了, 但是, 他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 或亲自受到习总书记接见, 或有幸从报上看到了习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如习总书记到联合国教科文总部进行演讲, 提出了中华文明观, 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六个字, 中华文明观, 第一是“多彩”, 每一种文明都是遗产;第二是中华文明观主张“平等”, 每一种文明都是平等的, 没有高下强弱之分;第三, 中华文明观主张“包容”, 不赞成所谓的“强势文明”征服“弱势文明”, 这就实际上, 不点名地驳倒了亨廷顿 (4) 的“文明冲突观”。

方立天先生躺在病榻上, 已经进入了生命的最后阶段, 读完了总书记讲话以后, 深有体悟, 激动地对《中国民族报》的记者说:“总书记的讲话, 不仅显现了政治家高超的政治智慧, 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学术营养。”一个大学者, 对于我们的政治领袖, 不仅能从政治上, 而且从学术涵养上给予了如此高的评价, 我认为, 这就体现了一种心服口服。

作为传达费孝通先生的至理名言、也是我们当今的文化箴言——“文化自觉”的汤一介先生, 老师们都知道, 这是费老在年过九旬的时候, 给汤一介和乐黛云 (5) 夫妻传授的“文化自觉”。汤先生读到了习总书记一系列讲话的时候非常激动。袁行霈先生作为文史馆馆长就倡导, 文史馆都是七、八、九十岁的, 最后进去的像我就是最年轻的几个人之一, 他说, 我们一定要怀着真情实感, 心服口服地学习、领悟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我想, 这是一切有良知的中国知识分子, 特别是在高等教育战线从事艺术教育的专家学者们应持的态度。这是真正学好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前提。

■第二, 我很赞成杨晓阳院长、刘大为主席今天上午怀着一种真情实感给我们道出的肺腑之言。在我看来, 习总书记一直强调了“一个中心”。什么中心?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怎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习总书记在一系列讲话里面强调了一种基因——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不能改的;强调了一种精神——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精神。这次的讲话近两小时, 共分五个部分。第五个部分就是专门阐释“中国精神”的, 提出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我们要弘扬传统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弘扬中国精神。特别是要传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学精神。

大家知道, 七十二年前是1942年,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首先指出来的问题是:“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原则的问题。经历了二十多天的讨论, 到了5月23号, 他做了结论, 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这样一个方向, 这是在战争年代。

那么, 在新中国诞生之后, 毛泽东同志又适时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文艺方针, 这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等等。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之后, 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根据全党的工作已经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总情势, 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在第四次文代会上, 小平同志石破天惊地提出了不要再提文艺从属于临时的、当前的、具体的政治, 进而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 并且做出了“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 艺术离不开人民, 人民也离不开艺术”这些重要的判断。到了江泽民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时期, 他又进一步提出“三个代表”理论, 其中, 重要的一个“代表”, 就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 江泽民同志指出了四个“以”, 这就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再到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时期, 他进一步提出了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都应当是“源于人民, 服务于人民”。他把文艺与人民的关系,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 一以贯之, 一脉相承, 加以强调。

在今天, 习总书记更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做到这一条, 就要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习总书记在2013年12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也说:“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习总书记的这一系列指示, 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里, 关于人民性问题的与时俱进和深入发展, 都为我们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的指南和正确的方向。

要实现这个方向, 习总书记进而鲜明地提出了“两个结合”。这是在去年的8月19号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他要求我们, 包括教育工作在内的整个文化工作都必须做到:第一, 把满足群众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第二, 把适应需求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

这是何等的辩证!我们冷静思之——此前, 我们更多的是听见只强调一面, 即“看群众喜不喜欢, 高不高兴, 欢不欢迎”。群众高兴的、喜欢的、欢迎的, 诚然是应该重视的。但实践证明, 却不完全是正确的。习总书记强调, 要在既服务群众的基础上, 又不忘教育引导群众, 这就是辩证法的光辉。而实践证明, 离开了辩证思维, 唯物史观就是一句空口号。这一条, 在我们高等教育里边, 尤其重要。事实已经告诉我们, 比如我们现在的高等新闻教育培养了很多记者。如果讲过去, 我们的新闻工作者集中在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培养;而现在遍布全国各地高校都在培养。但是, 培养的不少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 只宣传票房、收视率, 而忽视教育引导、提高素养。这是很片面的。

为了和老师们共同探讨, 我不妨举一个实际的例子。比如一部电影出来, 是只看它的经济效益呢, 还是要同时考量它的精神效益呢?大家知道, 近年有一部电影叫作《小时代》 (1) , 它公开播映之后, 有的新闻工作者在党的大报上公然就写文章, 叫作《从〈小时代〉看大意义》。为什么呢?撰文者说, 《小时代》一上映, 两天票房过亿, 这就是很大的意义, 就证明了当今“90后”的青年人需要这样的精神产品, 因而就大声疾呼, 要多为青年人提供这样的精神产品。几天之后, 该报的文艺理论版的主编觉得不对, 这位主编就写了另一篇文章发表了出来, 认为, 《小时代》表现了一种脱离中国国情的消费观, 不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的艰苦创业观, 因此作者说, “不能够纵容《小时代2》、《小时代3》出笼”。这一下闯了大祸了。于是, 有关的部门就提出抗议了, 就说, 报纸作为舆论监督, 怎么可以批判我们!谁纵容?这位主编受到了压力。

再过几天, 这家报纸的另一个版面上, 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 叫《〈小时代〉乱不了天下害不了人心》, 撰文者要为《小时代》正名, 正什么名呢, 其中一段原话就是, “给一个拜金的人看一百遍电影《焦裕禄》, 他都不会变得省吃俭用;给一个不拜金的人看一百遍《小时代》, 他也不会出了电影院就去逛shopping”, 逛商场。如此这一段话, 是赤裸裸地认为, 电影只有娱乐功能, 没有教育功能, 电影只是商品, 不具有意识形态属性。这是公然地与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相悖。因为习近平总书记说得很清楚, 说意识形态工作, 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而文艺是独特的、人类的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因而, 它应该理直气壮进入“极端重要工作”的范畴。

大家知道, 在丁关根同志主持宣传舆论工作期间, 九十年代初曾经召集过一次会议, 会议上请了22位学者, 其中有最权威的经济学专家、主张市场经济的吴敬琏 (2) 先生, 有主张计划经济的吴树青 (3) 校长, 当时北大的校长。两位观点不同的经济学家居然惊人地一致认为:文艺这个东西具有双重属性, 既有商品属性, 更有意识形态属性, 同时都反对把文艺商品化。

因此, 做市场的奴隶是不行的, 反过来讲, 就是提倡做市场的主人。文艺在市场经济大潮下, 千万不能迷失了方向。

大家再想想, 习总书记青年时期是一个文艺爱好者, 至今都对文艺怀有深情。他一口气背了多少托尔斯泰的作品、契诃夫的作品出来。他对兰考的人们讲, 历史上有许多东西是稍纵即逝的, 但历史上有些东西是永恒的, 比如, 焦裕禄精神就是永恒的。他把焦裕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相提并论, 认为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在这次文艺座谈会上又特别肯定代表电影界出席会议的李雪健同志, 肯定李雪健扮演的焦裕禄形象。我认为, 习总书记在号召我们学习焦裕禄精神的时候, 上面的那篇文章里面竟然说“看一百遍电影《焦裕禄》”都没有用, 这不是公然唱对台戏吗?离开了“两个结合”, 放弃了对群众的教育引领, 不是一个先进执政党的文化自觉, 而是一种低级的文化盲目, 这是非常危险的。

■我要讲的第三层意思, 是要搞好高等艺术教育, 就要真正领悟和践行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讲的三个“离不开”。今年五四青年节, 习总书记亲临北京大学, 见了汤一介先生, 见了历史学、考古学的很多老先生, 也见了文学院的袁行霈先生, 然后, 总书记讲了三句话, 这三句话对于我们搞好高等艺术教育至关重要。

第一, 说整个历史要前进, 包括教育改革要深化, 离不开哲学精神的指引。要靠哲学, 要靠科学的哲学精神。我们过去出现一种情况, 即把文艺简单地从属于政治, 用政治思维取代文艺思维和审美思维来把握世界, 因而吃了苦头。这是过去。现在, 面临着市场经济, 我们有人又从那个极端跑到这个极端, 把文艺简单地从属于经济, 用另一种利润思维即经济思维来取代审美思维, 去把握世界。放弃了审美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 这就是在哲学上生了病:二元对立, 非此即彼, 单向思维, 好走极端。而不是像习总书记主张的那样:执其两端、全面把握、关注中间、兼容整合、辩证思维。这是哲学上的问题。

讲一个玩笑话:钱锺书先生在《围城》里面就挖苦, 那个学哲学的方鸿渐 (就是陈道明扮演的) , 他不是真正地学了哲学。本来德国是哲学的故乡, 出过马克思, 出过康德, 出过黑格尔, 他其实应该好好学习的, 结果他跑到那个地方, 花钱买了一个假文凭回来了。回来了, 在船上还去引诱人家苏文纨 (就是李媛媛扮演的, 这演员很好, 可惜苍天不长眼, 用子宫癌夺走了她年轻的生命) 。他去追求苏小姐。苏小姐呐, 以为他真爱她, 就把他带到了她的前男友那里。前男友是谁呢?一说大家都想起了, 英达扮演的赵辛楣。前男友心里当然不高兴, 我真爱你, 结果你整了半天又带一个新的男朋友到我这儿来炫耀, 什么意思啊?所以赵辛楣就装着不认识:“那个人干什么的?”苏小姐告诉他:“他叫鸿渐啊。”“鸿渐干什么的?”“鸿渐是学哲学的, 人家是德国的哲学博士啊。”钱先生他的笔辛辣, 用活了中西方幽默, 骂人不带个脏字。赵辛楣沉默了半晌, 从牙缝里面挤出了一句话, 道:“哦, 学哲学的, 学哲学的也就跟什么都没有学差不多。”这就是一种哲学无用论。这是在特定条件下写的, 但是今天, 汤一介老先生一听, 总书记, 党的最高领袖, 是把我们搞哲学的摆在第一位的, 怎能不激情澎湃?但在高校里, 哲学生源不好, 学哲学的硕士、博士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哲学通, 一通百通。哲学是管总的, 万万不可小视。

第二, 习总书记又说, 离不开历史镜鉴的启迪。镜子的镜, 借鉴的鉴。历史镜鉴的启迪, 这对一批搞历史的专家学者是一种极大的鼓舞。大家知道, 历代的明君、有作为的明君, 大概要不去曲阜朝圣, 就必然要登泰山。这是有史可据的。习总书记上任之后, 亲自到曲阜, 到孔子学院。前不久又在世界儒学会员大会上, 精辟地阐述了中国的儒学的当代意义和中国儒学的世界意义。并且指出, 人类面临的诸多困难, 包括人与人、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中国的天人合一, 中国的和谐理念, 中国的“讲仁爱、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都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良方。历史经验非常宝贵, 轻视历史是没有出路的。重视历史就是要重视我们的这些文化基因。

我刚才给管过艺术的于平司长说, 最近有一部作品, 一部戏曲, 尽管你得了什么奖, 但我是不敢恭维的。原因是什么呢?这部戏, 把我们中华民族的经典《三国演义》改成了“二国演义”。赤壁之战, 没有刘备, 没有诸葛亮的事啊。这个戏一共就几场, 第一场说曹操兵发八十三万, 要荡平东吴, 晚上喝了酒, 头疯病一犯, 华佗来给他扎针灸, 一扎完了针灸, 他醒过来了。华佗是中医, 讲究生命意识, 劝他不要打仗。他对华佗讲真话, 我也不想打这个仗, 我主要是思念小乔, 只要周瑜把小乔给我乖乖送来, 我就收兵。这就第一场。

第二场戏呐, 一转, 它不是按陈寿的《三国志》或者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来写的。大家知道, 小乔还有个姐姐叫大乔, 二乔的父亲叫乔玄, 乃是乔国老。编剧者他说不是, 而是说小乔是民间女, 没有大乔这个姐姐, 只有一个在民间开豆腐房的干姐姐, 结拜的姐姐, 叫叶儿。于是这个小乔就深入民间, 好像走群众路线一样, 去做家庭和谐的工作。为什么原因呢?因为这个叶儿姐姐叫她的丈夫王小六去买黄豆, 结果王小六好赌博, 把钱赌输完了, 就拿麻袋装了一麻袋沙子, 冒充黄豆回来, 两口子就闹起来了。小乔深入到家庭, 作和谐的工作。这个唱词里边, 我耳朵很尖, 听清楚了, 劝这个叶儿姐姐, 其中一句就唱道:“小六哥, 赌赌博, 搓搓麻, 算不得大节。”我当时就跟坐在我旁边的一位领导说:“八项规定”, 不要乱唱!怎么可以说打麻将搓牌赌博算不得什么大节, 只是小节呢?结果正在劝的时候, 那边说周瑜要发兵了, 赶快赶回去。于是, 她驶一叶小舟, 一个纤弱的女子, 直奔过江, 奔向了曹营, 进了曹操的大帐。曹操一看, 小乔来了, 喜出望外, 这时候小乔义正词严地教育曹操:“做人要讲诚信。”小乔说:你说过的, 我来了你就收兵。曹操一下昏过去了, 太高兴了。小乔说, 不要着急, 我跟华先生学过针灸的, 拔出两根针灸来扎下去, 曹操醒了, 大叫一声:“大都督夫人”, 意思就是我承认你是周都督夫人, 我不娶你了, 收兵收兵。最后一场戏, 莺歌燕舞, 小乔生了孩子了, 叶儿姐姐一家欢乐, 安居乐业。这个戏就完了。

这样的戏, 我觉得是解构了经典, 戏说了历史, 改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是受西方所谓人性复杂论的影响, 无限地放大了历史的细节, 误导了人们对历史规律的认识。不能接受!还有人公然又把《赵氏孤儿》的忠战胜奸改成了不是那么回事了。傅谨先生前一段时间有一篇文章, 专门肯定我们提线木偶的《赵氏孤儿》, 赞扬它坚持了正确的历史观。并且他的文章胆子大, 还批评了那些“转基因”。那些都是西方说的人性复杂论。一部话剧就这么写, 当孤儿举起刀要杀屠岸贾这个奸臣的时候, 杀不下去了:“我怎么要杀他呢?他养了我十五年啊。我本来两个爹, 杀了他我就成了真孤儿了。”于是下不了手。这就是用西方的所谓“人性深度”来解构了中华文化基因。所以, 历史镜鉴的启迪万万忘不得!

第三, 总书记还说, 当然也离不开文学力量的推动。总书记此时讲的文学, 绝不是特指小说、诗歌、散文, 而是文学艺术的统称。正如马克思讲“诗”, 不是指的一行一行的诗, 是指的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的各种审美形式。

所以, 我认为, 以上三条对高等艺术教育至关重要。哲学管总, 弄通了, 一通百通。历史修养厚实了, 就有希望开辟未来。忘记了过去就无所谓未来。第三, 重视了人类审美, 把握了世界的各种文艺形式, 就能坚守神圣的精神家园。这个是一个民族文明的标志。不重视, 是一个不文明的民族。

什么样的艺术才好呢?习总书记讲得很清楚, 思想好, 艺术好, 是重要的条件, 要坚持美学的、艺术的、历史的、人民的评价标准。总之, 不能做市场的奴隶, 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下面迷失了方向, 导向不能改, 阵地不能丢。

老师们, 我们是否在有些地方导向失控?我们是否已经丢了若干阵地了?习总书记说, 文艺最能体现一个时代的风貌, 又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我请问, 《心花路放》这样的电影, 能体现这个时代的风貌吗?尽管它赚了十个亿, 能引领中国人的精神航程吗?我前天, 在高检的一次宣传工作会议上, 一位正部长级的领导同志, 很严肃地责问了我:你们审些什么啊?这电影里面吃喝嫖赌都写进去了。光是赚钱就行了?

因此, 老师们, 我劝大家去看看中央编译出版社的一本书, 《谁在导演世界》。作者本是上海籍人。她长期来往于法国巴黎和美国华盛顿、纽约之间。她在这个书里边讲, “说艺术的价值靠市场来体现, 这个话是西方人说的。但是我告诉你们, 美国的高层从来就不相信这个鬼话”。她说, “美国的影视市场到整个文化市场, 好比是一方田地, 这方田地上面, 入水阀门和出水阀门, 全部牢牢地掌控在他们高层手里。他们之所以放出这个烟幕, 是骗骗几个傻乎乎的中国人。”我们决不能上当。

所以, 习总书记这次旗帜鲜明地说, 在市场经济大潮下, 不能迷失方向, 不能做市场的奴隶。我们是搞精神生产的, 千万不要忘记马克思的名言:“资本生产对于精神生产的某些部门说来, 如艺术、诗歌相敌对”, 因为一个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一个是追求创作的最佳境界——超功利。陶渊明之所以“不为五斗米折腰”, 就是要超功利啊!

我今天到美术学院班门弄斧, 特别是刘院长和杨院长、那么多大画家都坐在下面。最近许江同志到北京国家画院, 去办他的东方葵画展。虽然开幕那天我有事没去, 后来他专门抽了半天时间, 来把我接去, 陪我看他的东方葵展。许江同志画西画, 画油画, 画了十余载的葵花。为什么?因为他发现中国人常常是借物咏志, 把情志寄托在松、竹、梅、菊上。他发现, 最能体现他们这一代的, 就是五十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人的精神图谱, 就是葵花。在他的艺术里面, 中国国画的精髓 (精魂) , 写意的东西在里面。也就是说, 一个中国人学西画, 画西画, 都要保持中国文化的精髓 (精魂) 。正如我们的《红色娘子军》演了五十年了, 有人问我的感受, 我说, 芭蕾舞是西方的, 但是《红色娘子军》里边从头到尾贯注着中国舞蹈艺术的精髓 (精魂) 。这才能深沉, 这也就是有积淀。许江同志的画, 让我非常感慨, 我认为他是一个“见好就拿, 拿来就化”的人, 他作为一个艺术家的执着、骨气、硬气, 看了让我感动。

我以上说的, 就证明了一定要牢记总书记阐述的“四个讲清楚”:

第一, 要讲清楚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 都应该走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

第二, 要讲清楚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

第三, 讲清楚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突出的优势, 是我们宝贵的文化软实力。

第四, 总书记的结论是, 讲清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请注意啊, 总书记没有说植根于西方文明的沃土, 也没有说植根于经济繁荣的沃土。他讲的是中华文化的沃土。这就给我们文化工作者撑了腰、打了气, 也压了担子。

我极赞成杨晓阳院长今天概括的西安美院的优势, 共四条。第一条, 从周、秦、汉、唐, 到今天, 历史嘛, 就是历史传统嘛。然后讲到民间艺术, 采自民间嘛, 这是第二个优势。第三个优势, 延安嘛, 革命传统, 红色文化嘛。最后一个, 自己的特色, 以我们刘老院长为代表的、出来的黄土派, 从我们长安派一直到黄土派, 这就是珍视自己的传统, 蹚出自己的路来。这就是按照总书记的四个讲清楚, 来搞好艺术教育。

我的体会是, “四个讲清楚”, 就是总书记在向全世界宣告,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中国人民靠文化立国。经济只能致富, 文化才能强国。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去推动我们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 多位一体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谢谢大家!

第九届全国艺术院校院 (校) 长高峰论坛

2014年10月18-19日·西安

注释

11 袁行霈, 字春澍。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古典文学专家、现任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学研究》年刊主编、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人文学部主任、国学研究院院长。并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顾问组顾问、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本刊编者注

22 方立天,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宗教学教授,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 中央文史馆馆员。兼任中国宗教学会顾问、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杂志主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古籍整理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化书院导师等。主要从事中国佛教和中国哲学的教学与研究, 尤其是在中国佛教思想史研究领域卓有建树。著有《方立天文集》、《慧远及其佛学》、《中国哲学研究》、《中国佛教研究》、《法藏评传》等著作。——本刊编者注

33 汤一介, 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还曾任中国文化书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顾问、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际价值与哲学研究会 (Research in Value and Philosophy) 理事, 第十九届亚洲与北非研究会顾问委员会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国际道学联合会副主席。——本刊编者注

44 塞缪尔·亨廷顿 (Samuel P.Huntington, 1927—2008) , 美国当代著名的国际政治理论家。早年就读于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 1951年23岁时即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并留校任教长达58年, 并先后在美国政府许多部门担任过公职或充当顾问。曾任哈佛大学阿尔伯特·魏斯赫德三世学院教授, 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 约翰·奥林战略研究所主任。曾任卡特政府国家安全计划顾问, 《外交政策》杂志发言人与主编之一, 是《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的作者。——本刊编者注

55 乐黛云 (1931—) , 汤一介先生夫人。现任北京大学现代文学和比较文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1990年获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现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全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曾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 (1984—1998) 、深圳大学中文系主任 (1984—1989) 、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主席。——本刊编者注

61 影片《小时代》根据郭敬明同名小说《小时代》改编, 由郭敬明担任影片的编剧及导演, 李力制片, 杨幂、柯震东、郭采洁、郭碧婷等领衔主演。影片于2013年6月27日在中国内地上映。——本刊编者注

72 吴敬琏, 著名经济学家, 被誉为“中国经济学界良心”。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务院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顾问;2003年获得国际管理学会 (IAM) “杰出成就奖”;2005年荣获首届“中国经济学奖杰出贡献奖”。——本刊编者注

上一篇:学生话语下一篇:财务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