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送管论文

2024-11-01

辅助送管论文(精选4篇)

辅助送管论文 篇1

摘要:目的 :研制一种方便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单手送管的辅助装置。方法 :该装置为塑料透明材质一体成型的呈X形的双口夹,由C形前端、C形尾端、联接部构成。使用时,将C形前端在垂直方向上紧紧夹住静脉留置针套管座管径,采用单手送管法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用右手大拇指顶住C形尾端或联接部准确发力,撤出针芯。结果:使用该装置穿刺单手送管时针芯撤出简捷、迅速、平稳、方便,能够大大提高穿刺成功率。结论:该装置结构简单、易于生产、造价低廉、易于装配、使用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穿刺,单手送管,辅助装置

0 引言

静脉留置针又称静脉套管针,针头部位由可以留置在血管内的柔软导管(套管)及不锈钢穿刺引导针芯构成,使用时将导管和针芯一起穿刺入外周浅静脉血管后,回撤出针芯,仅将导管留置在血管内从而进行输液治疗。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在欧美国家已普及使用,具有容易穿刺、避免反复穿刺、减轻患者痛苦、维持血管通路、保护患者血管、提高患者满意度、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护理质量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在国内广泛应用[1,2]。因此,如何有效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减少因穿刺失败造成的浪费,减轻患者因再次穿刺造成的痛苦,最大程度发挥静脉留置针的作用、体现静脉留置针的优点,乃至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一直是护理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3,4]。

临床使用静脉留置针,通常采用双手送管法或单手送管法穿刺置管。双手送管法要求穿刺操作时,护士左手边退针芯右手边进针,需要护士左右手同时操作,无法固定绷紧患者皮肤,进而造成送管困难、穿刺针头滑脱率高、易刺破血管等技术难题,从而导致操作失败,且推管速度快会导致留置针软导管前端弯曲、易折,导致穿刺成功率较低[5,6]。而单手送管法只需一名护士操作,左手始终固定穿刺部位,右手穿刺入静脉血管后单手送管,由于双手协调配合,操作连续,能够及时有效地调整穿刺角度和方位,故送管易成功,穿刺成功率较双手送管显著提高,因而在临床上逐渐得到普及[7,8,9]。

但是,目前静脉留置针的设计构造并不利于单手送管,使用很不方便。为此,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应研究及改进,如:文献[10]对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方法进行了改进,持针时手在留置针下方,退针芯和送管时,可以在左手拇指上找一个支撑点,使送管的力更稳定,穿刺时手指不用移动,拇指和食指错开用力,自然分离针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文献[11]对静脉留置针后部空心管进行了改进,将留置针套管后部空心管内面制成有若干个凹槽,穿刺针(芯)后部针柄活塞外周制有相应凸起,二者对合,凸起正好嵌于凹槽内,避免现行穿刺针针柄活塞与空心管无咬合状态而产生的旋转,从而提高针头稳定性,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文献[12]对静脉留置针头进行改进,设计了一种一次性单手送管式静脉留置针头,具有吻合针柄和吻合侧翼,能够方便右手拇指将套管推进血管,简化了单手送管操作程序。

由此可见,研究开发一种能够方便静脉留置针穿刺时进行单手送管的装置是很有必要的。笔者通过研究,研制了一种方便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单手送管的辅助装置,现介绍如下。

1 设计

1.1 基本结构

此方便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单手送管的辅助装置为塑料透明材质一体成型的呈X形的双口夹,长1.6 cm、宽0.6 cm、厚0.3 cm,如图1 所示。

1.C形前端;2.C形尾端;3.联接部

1.2 主要构件功能

此辅助装置由C形前端、C形尾端、联接部构成,通过联接部,C形前端和C形尾端相互连接为呈X形的双口夹。C形前端和C形尾端的形状相同,均呈留有四分之一周长开口的圆环状;C形前端的开口朝一侧偏移,C形尾端的开口朝另一侧偏移,二者的内孔直径均与静脉留置针套管座管径相同。

1.3 原理

此辅助装置采用塑料透明材质一体成型,由于塑料材质具有一定弹性,故C形前端和C形尾端开口均能够微微压缩或扩张。C形前端和C形尾端的圆环状设计,方便使用前装配及使用后取下;二者开口朝向偏移,使得无论是C形前端或是C形尾端均能够在垂直装配时避开Y形输液软管座的阻碍;且其内孔直径均与留置针套管座管径相同,保证装配后双口夹能够紧紧夹住留置针套管座管径,并与套管座管径呈90°垂直夹角。

2 特点

本文研发的方便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单手送管的辅助装置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此辅助装置为X形双口夹,C形前端、C形尾端的大小、形状、功能等一致,开口半圆直径与静脉留置针套管座管径相同,两端均可作为夹子紧紧夹住留置针套管座管径。(2)此辅助装置不改变静脉留置针原有结构,只是作为辅助装置装配于留置针上使用,使用完毕后,能够取下经消毒后重复使用,节约使用成本。(3)穿刺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时,针芯撤出时简捷、迅速、平稳,方便了穿刺时单手送管,能够大大提高穿刺成功率。

3 使用方法

使用前,于此辅助装置的C形尾端开口两侧稍稍向中间用力,在联接部的联接带动下,其C形前端开口微微扩张,使其开口略大于留置针套管座管径,在垂直方向上紧紧夹住静脉留置针套管座管径,如图2 所示。

1.留置针套管座管径;2.Y形输液软管座

按照单手送管法常规步骤进行穿刺,左手始终固定穿刺部位,右手单手送管。送管时,用右手大拇指顶住此辅助装置的C形尾端或联接部,准确发力,撤出针芯。

穿刺完毕后,于辅助装置的C形尾端开口两侧稍稍向中间用力,使其开口微微扩张,从静脉留置针套管座管径上取下此装置。经回收消毒后此辅助装置可重复使用。

4 应用效果

穿刺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时,由于能够作用右手大拇指顶住夹在留置针套管座管径上的此辅助装置C形尾端或联接部,因而能够使得上力且发力准确,使得针芯撤出时简捷、迅速、平稳,方便了穿刺时单手送管,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经笔者所在医院儿科病区试用,一线护理人员普遍反映:使用此辅助装置,能够达到穿刺时方便单手送管的预期效果,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病区护士、住院患者及患者家属较为满意。

5 结语

本文研制的方便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单手送管的辅助装置使得穿刺时单手送管简捷方便,穿刺成功率有效提高,且此辅助装置结构简单易于生产、造价低廉、易于装配、使用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晓静.国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3):219-221.

[2]董淑华,王建荣,潘庆联,等.静脉输液相关新技术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19-721.

[3]管细红,李晓云.两种浅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中的运用比较[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8):115-116.

[4]王彦利.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管理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7):258-259.

[5]莫文慧.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方法探讨[J].现代护理,2006,12(7):610.

[6]匡大林.静脉留置针置管改进技术对穿刺成功率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4,35(1):119-121.

[7]曹红莲,夏雨.静脉留置针穿刺时送管方法的改进[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6):34.

[8]蔡静,胡庆霞.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法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4):113-114.

[9]高明春,张倩,李平,等.单手送管在儿科留置针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7):74-76.

[10]杨爱梅,赵广云.小儿四肢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两种方法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2,6(33):222.

[11]王兵,韩晶.介绍一种新型静脉穿刺留置针[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3):64-65.

[12]许春燕.一次性单手送管式静脉留置针头:中国,201220089871.1[P].2013-05-01.

浅静脉留置针送管方法探讨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ICU 2003年9月—2007 年9 月60例危重病人, 其中男35例, 女25 例;年龄38岁~88 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60人次, 两组病人血管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置管所有材料全部采用美国B - D公司生产的Y型静脉留置套管针, 型号为20G。

1.2 方法

选择手背、上肢前臂的浅静脉, 因长期住院, 血管条件差, 血管细而不充盈。所有操作由1名护士完成。对照组操作者打开包装, 将连接好输液装置的头皮针插入肝素帽并排气, 常规扎止血带, 消毒穿刺点皮肤后, 旋转松动外套管, 左手绷紧皮肤, 右手握住针翼, 以15°~30°角缓慢进针, 见回血后降低持针角度, 将穿刺针再向前推进1 mm~2 mm, 右手固定针芯, 以针芯为支撑, 左手将软管全部送入静脉, 松开止血带, 打开调节器, 抽出针芯, 固定敷贴, 调节滴速。观察组为穿刺见回血后不再向前推进, 立即左手固定针芯, 以针芯为支撑, 右手直接将软管全部送入静脉。

2 结果

观察组一次成功58人次, 成功率为97%, 1 例因病人突然躁动致送管失败, 1 例因操作失误致送管失败;对照组一次成功52人次, 成功率为87%, 7例因见回血后继续进针刺破血管壁造成送管失败, 其中2例在退回后补救送管成功, 1例因病人突然躁动致送管失败。两种送管方法成功率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1。

3 讨论

静脉留置置管常规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1], 穿刺送管成功率高, 但对于条件差的血管, 如按常规方法送管则易导致失败。原因是穿刺见回血后再进1 mm~2 mm, 相当于钢质针尖在血管中潜行, 一旦针尖触及血管壁, 引起血管壁机械性损伤甚至穿刺失败[2], 特别在血管轮廓不清楚的情况下盲目继续进针1 mm~2 mm易刺破血管壁而导致送管失败。表1中7例一次送管失败均为继续进针刺破血管壁所致。

美国BD 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的针芯和套管是紧密联结的, 当穿刺见回血后针芯和套管的起始端已进入静脉, 这时左手固定针芯不动, 针芯起支撑和引导作用, 右手轻稳地直接送管[3]。研究表明此方法送管成功率高, 而且也适用于血管条件好的静脉置管的送管。左手固定针芯, 右手操作灵活, 能稳准地控制送管, 这也是送管成功率高的因素[4]。

4 小结

常规的穿刺送管法主要针对血管较好者, 但在临床上, 部分病人血管充盈不佳不能清晰显露, 我们采用穿刺见回血后不盲目继续进针, 而是左手固定针芯, 以针芯为支撑和引导, 右手轻稳送管的方法, 避免了刺伤血管壁的危险, 可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

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浅静脉置管送管方法, 提高置管成功率, 减少病人痛苦。[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和改进方法进行静脉置管操作。[结果]实验组一次送管成功率达97%, 对照组一次送管成功率仅为87%。[结论]改进后的送管方法优于常规方法。

关键词:浅静脉留置针,送管,输液

参考文献

[1]杨桂芝, 刘珍莲, 曾海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预防及操作方法的改进[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6, 9 (1) :72-73.

[2]陈芳, 邱美宁, 吴丰果.浅静脉留置针置管方法的改进[J].家庭护士, 2007, 5 (7B) :17-18.

[3]徐朝华, 冯雅男, 王金兰.不同操作方法对浅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07, 21 (6B) :1578-1579.

辅助送管论文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4月我科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新生儿180例, 男94例, 女86例;日龄为出生后10 min至28 d;体重1 500 g~4 500 g;早产儿23例, 高胆红素血症45例, 新生儿窒息38例, 新生儿宫内感染32例, 新生儿羊水吸入综合征36例, 其他6例;住院2 d~15 d, 平均4.5 d。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91例和对照组89例。两组新生儿日龄、体重、病种、住院时间、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送管法, 观察组采用改良送管法 (左手固定患儿穿刺部位, 进针回血后用左手大拇指送管) 。比较两组病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

1.2.1 静脉留置针穿刺

1.2.1.1 材料

常规皮肤消毒材料、24G 苏州BD密闭式静脉留置针、3M透明敷料、胶布、5 mL注射器1具、生理盐水1支。

1.2.1.2 血管选择

选择粗、直、有弹性、血流量相对丰富、位置易固定的血管进行穿刺;早产儿首选腋静脉, 既不影响患儿活动, 又易于固定, 其次是四肢静脉、头部静脉;足月儿一般首选腋静脉, 其次是头部静脉、四肢静脉。

1.2.1.3 操作方法

均由专人操作。检查留置针外包装, 打开留置针, 取出5 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 接头皮针排气, 将头皮针插入肝素帽内, 仅将针头斜面穿透肝素帽皮塞, 轻推生理盐水, 将整个留置针内的空气排尽。常规皮肤消毒, 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留置针软管座和鳍状座, 旋转松动并取下针尖保护套, 调整针头斜面向上, 左手拇指与其他四指固定穿刺部位绷紧穿刺部位皮肤, 右手拇指和食指持留置针鳍状针柄, 针尖斜面与皮肤成15°~30°进针, 注意进针速度不宜过快。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送管法:见回血后, 压低进针角度5°~15°, 再缓慢进入1 mm~2 mm后, 用注射器抽回血, 回血良好后, 推注少量生理盐水, 右手拇指指腹置于“Y”接口分叉处, 示指置于针翼前方, 中指放于针翼下方, 示指、中指共同后退针芯与拇指前推“Y”型管, 边送套管边退针芯, 将软管全部送入血管[2]。观察组采用改良送管法:左手拇指与其他四指固定穿刺部位并绷紧穿刺部位皮肤, 大拇指活动自如, 见回血后, 不再进针, 用注射器抽回血, 回血良好后, 推注少量生理盐水, 右手拇指和食指固定针芯, 左手拇指推“Y”型管, 将软管全部送入血管, 随后左手拇指轻压固定针柄, 右手拇指和食指完全退出针芯, 再用3M透明敷料及胶布固定, 注明穿刺置管日期。

1.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静脉留置针置管常规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3], 穿刺成功率高, 但对于条件差的血管, 如按常规送管则易导致失败, 原因是穿刺见回血再进1mm~2 mm相当于钢质针尖在血管中潜行, 一旦针尖触及血管壁, 引起血管壁机械性损伤甚至穿刺失败[4], 特别是在血管轮廓不清楚的情况下盲目继续进针1 mm~2 mm易刺破血管壁而导致送管失败[5]。对照组中有5例由于见回血后再进针1 mm~2 mm刺破血管壁, 造成穿刺失败。B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的针芯和套管是紧密连接的, 当穿刺进回血后针芯和套管的起始端已进入静脉, 观察组这时右手固定针芯不动, 针芯起支撑和引导作用, 左手大拇指轻稳地送管, 穿刺成功率高。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送管法, 单手同时前后用力, 要求用力方向、力度均衡、保持针芯方向不变。对操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观察组采用改良送管法, 操作相对简单, 操作者左手始终固定穿刺肢体或穿刺部位, 见回血后, 右手固定针芯不动, 左手大拇指送管力量易于掌握。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P<0.05) ;两组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置管进针速度宜慢, 观察组的3例均因进针速度过快穿透血管壁, 导致穿刺失败。同时, 穿刺见回血后, 先抽回血, 如回血不畅, 不轻易送管, 即使首次穿刺失败, 由于未撤针芯, 可以再次穿刺补救, 不浪费留置针, 减少了患儿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牛倩, 赵广秀.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使用特点及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8, 16 (7) :88.

[2]黄梅, 刘金枝, 王爱荣.新生儿静脉留置针两种送管方法的效果比较[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 5 (22) :121.

[3]杨桂芝, 刘珍莲, 曾海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预防及操作方法的改进[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6, 9 (1) :72-73.

[4]陈芳, 邱美宁, 吴丰果.浅静脉留置针置管方法的改进[J].家庭护士, 2007, 5 (7B) :17-18.

辅助送管论文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科室2014年1~8月收治患者20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100例。其中, 观察组使用单手带芯送管法进行留置针穿刺, 对照组则采取传统双手送管法进行穿刺。观察组患者数为:男64例, 女36例, 平均年龄37.4岁;对照组患者数为:男68例, 女32例, 平均年龄36.5岁。两组患者相比, 在性别、年龄及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方面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两组操作者均根据患者血管情况和病情需要选择型号合适的留置针。

1.2材料的选择:两组操作者所用套管针材料均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Y型静脉留置套管针。

1.3采用的方法:两组执行者均选择上肢前臂静脉进行留置针穿刺, 且都由工作10年以上经验较丰富的护士执行。

观察组:执行者常规消毒穿刺点皮肤后, 立即取出静脉留置针, 去除针套, 旋转松动外套管, 排除输液管空气, 左手绷紧皮肤, 双翼重叠在针芯右侧, 软管蝶翼在上, 针芯蝶翼在下, 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握紧两针翼单手操作, 进针角度以15°~30°为宜, 快速刺入皮肤后速度宜慢, 见血后缓慢进针2~3 mm, 右手拇指和食指固定软管蝶翼, 中指钩住针芯蝶翼后退约1~2 mm, 确保针芯置于套管内, 左手仍继续绷紧穿刺部位下方皮肤, 最后三指持紧上下蝶翼, 带芯将双管完全送入血管, 双手协作撤出针芯;对照组:软管蝶翼在左, 针芯蝶翼在右, 右手持紧针芯蝶翼穿刺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缘血管前行1~2 mm, 然后右手退针芯同时左手置入外套管。

1.4观察项目:对比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

1.5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的统计学软件对所收集数据进行处理, 使用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一次性穿刺送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成功率较高。见表1。

注:Yates校正法, χ2=4.3956, P=0.0360

3讨论

3.1对照组采用边退针芯边送管的穿刺方法执行, 由于穿刺部位血管固定不佳, 平衡稳定性较差, 再加上一个向前送管的推力, 更加重针眼前段皮肤血管的弯曲、皱褶程度, 使外套管更加难以置入[4]。

3.2观察组分析总结成功率提高有以下几个方面:

3.2.1观察组穿刺见针管回血后, 左手固定不动, 患者皮肤仍然处在紧绷状态, 血管固定稳妥[3], 右手中指回钩针芯, 使管芯处于套芯内约1~2 mm。

3.2.2穿刺选用管芯为金属材质, 较塑料套管坚韧, 故带芯送针使套管不易打折, 并避免刺破血管, 穿刺成功率高, 浅静脉留置针由于它的外套管材料比较柔软, 针芯位于套芯内不会对穿刺的血管造成伤害, 不损伤血管, 不易发生液体外渗的特点, 可以减少频繁穿刺造成的血管伤害及减轻患者精神痛苦, 软管蝶翼在上针芯蝶翼在下可很好发挥针芯蝶翼的主导作用, 使软管跟随针芯, 不偏离穿刺轨迹。

3.2.3针芯不宜退入管芯过多, 可避免送针前行时管芯过于柔软造成打折。

3.2.4习惯上右手比左手灵活, 左手固定不动, 右手操作, 可更好发挥手指的灵活度, 提高穿刺成功率, 传统左手送管芯方法在灵活度上与其是无法相比的。

所得数据表明观察组采用了留置针单手带芯送管方法较对照组可提高一次性送管的成功率, 减少穿刺失败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值得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陈芳, 邱美宁, 吴丰果.浅静脉留置针置管方法的改进[J].家庭护士, 2007, 5 (7) :17-18.

[2]任晓华, 唐海兰.静脉留置针两种穿刺送管方法成功率的对比[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 26 (1) :101-102.

[3]张静, 胡志翠, 宫艳君, 等.留置针单手送管法在内分泌科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 (上旬刊) , 2013, 23 (2) :663.

上一篇:公示语翻译现状研究下一篇:间变性淋巴瘤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