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

2024-07-25

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共12篇)

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 篇1

了解学生的情况, 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一节课的成功主要在于学生的掌握。

一、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一个班的学生总是有差异的, 备课时根据具体的学生, 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 这样有利于课堂的教学, 我们的课堂才会精彩、有效,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我在上一节公开课时, 一般都是我设置问题, 学生来回答。 可在那一节课上, 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向我提问, 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二、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

一、二年级学生上课发言积极, 三到六年级学生上课不爱发言, 需要老师的感染和恰当的引导。 我经常听课时发现, 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学生, 上课都很好动, 生怕老师忽略了他, 所以每个人都积极的表现。 但到了中高年级, 学生都懒于回答问题, 即使知道答案也坐在那里不说。

三、把握好“ 教”与“ 学”的关系

在课堂上, 要上成一节有期待的课, 让学生对这节课充满期待, 这样的课堂是精彩的, 有效率的。 即“ 学”在课堂上是主体地位, “ 教”只是起着引导的作用。 具体如下:

( 一) “ 学”

1.读一读。

初读课文, 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再读本课的认读生字。 我在教学《 珍珠鸟》 这一课时, 教学的重点在于读, 有小组朗读, 指名朗读, 自由朗读。 经过几次的读, 学生基本上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写一写 ( 检查读书的效果) 。

在练习本上书写自己在读课文时遇到的生字, 在积累一些本课的易错字。 《 落花生》 这篇课文中的形近字如:幕、墓、慕、暮、募, 还有辨, 辫, 辩, 这都是需要写的内容。

( 二) “ 教”

1.说一说。

这部分主要是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 以及本节课需要掌握的重点。 先由学生自己来讨论, 可以是同桌, 也可以是小组讨论, 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展示学习成果。 《 梅花魂》 这篇课文让学生讨论课文围绕“ 梅花”写了哪几件事, 学生小组讨论, 而且一个小组只讨论一个, 这样学生的压力小, 而且竞争意识强。 学生很快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学习效果明显, 还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2.讲一讲。

讲在课堂中是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的关键。 而且只讲学生解决不了的知识点。 对《 珍珠鸟》 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 这就需要老师讲, 通过课文的梳理, 结合身边的具体事例, 引导学生意识到信任的重要性, 了解到生活也是一样, 人与人的相处也是一样的。

四、联系生活实际, 拓展延伸

一节语文课, 适当的延伸是必要的, 但也要善于运用适合学生的方式, 比如:

1.读了本篇课文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学习完《 新型玻璃》 这篇课文, 我就让学生写自己的收获。 学生畅所欲言, 其中有的学生是这样写的“ 我了解到玻璃的类型真多, 增长了我的见识。 ”有的学生是这样写的“ 我能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 ”等等。

2.设计仿写句子练习, 拟人句、比喻句、排比句等都可以。 《 桂花雨》 这篇课文中运用到最大的修辞手法就是夸张, “ 桂花盛开, 香飘十里。”那我就要求学生写带有夸张修辞手法的句子。《 走遍天下书为侣》 中有这样一个句子, “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 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要求这样来仿写,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 () , 也是 () 。

3.最喜欢文章中哪句话或者是哪个句子, 谈谈自己喜欢的原因。读了《 窃读记》 这篇课文, 哪些句子最让你感动, 谈谈体会。有的学生喜欢文章的第三自然段, 在这一自然段中有跨、掂、挤等动词运用的好。 有的学生喜欢第四自然段, “ 我像一匹饿狼, 贪婪地读着。 ”这句话的比喻的修辞运用的好等。

4.积累与本文有关的名人名言、好词佳句等。 学习完五年级上册《 古诗词三首》 , 学生可以积累有关思乡诗句, 还可以积累有关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 还可以积累有关描写春夏秋冬的词语等。

五、课后的巩固

1.依据本节课的重点设置合理的课后习题。 一到三年级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 四到六年级注重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 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 如果是精读课文的第一课时, 作业则是看拼音写词语, 形近字组词, 多音字填空。第二课时则是课内阅读。而且作业设计也要根据学情, 应该分层布置, 这样满足了全班学生的需求。

2.及时的批改, 及时的反馈。 作业一般都在教室批阅, 而且是面对面。 对于我们班后进生只要求其完成第一课时的作业, 必须全部掌握, 而对于其他学生则从书写的规范、整齐上及时对症下药。

总之, 对于怎样上好一节语文课还在实践和摸索, 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 继续积累, 愿取得更大的进步。

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 篇2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一节好的语文课对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个人能力的培养都有极大的帮助。我上好一节语文课的关键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钻研新课标,科学分析教材,合理制定教学目标。2012最新的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已经颁布实施,只有按照课标制定的总体教学目标和阶段教学目标来制定本年级,本册,本单元,直至本课的教学目标才能做到使教学有的放矢,既不偏颇也不流于形式。比如我今年教的是小学五年级语文第十册的内容,在教学第二单元课文《晏子使楚》一课时,按照课标对5-6学段的要求对原来制定的教学目标做了几点补充和修改。如:

1、指导本课生字词的书写。(楷书的钢笔书写要点)

2、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语,特别是借助课文和字典理解“挥汗成雨”“摩肩接踵”。

3、注意体会文中人物神态的词语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想法。

二、巧妙安排教学环节,启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培养学生能力。只有思维活跃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学生的思维只有活跃起来,才能在思想的碰撞交流中增长能力。阅读的魅力就在于能培养和激发一个人的想象力,反之,一个人的想象力对阅读能力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还是《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文中楚王和晏子的对话十分精彩,但更有意思的是楚王和晏子斗法时的神态变化。楚王从傲慢无礼到毕恭毕敬;晏子是不卑不亢,柔中带刚。文中的对话和神态描写对人物特点的刻画十分到位,所以在教学中运用对二人的对话经行内心

独白暴露的处理之时,我还安排学生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和神态之妙并进行表演,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人物。

三、注意生活和学习相结合,帮助学生建立起生活和文章的联系。教会学生关注生活,学会生活,我想这比什么都重要。一篇文章除了要让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有进步之外,还应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在《晏子使楚》一文的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交流了对文中人物的看法,我还设计了两个情景剧,一个是国家总理如何面对外国来访者握手之后擦手的情况;另一个是如果生活中或学习中有人看不起你。你怎么说,怎么做。(也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设计)。我想这样的教学对学生今后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一定会有帮助的。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小学作文课 篇3

【关键词】小学作文课 方法 思路 能力 习惯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就目前作文课教学现状而言,老师总是只限于作文思路的分析和写作框架的构成这一表面,很难进一步深入。那么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要彻底改变以前的教学模式,一个单元的作文课要分成四课时来上,包括破题讲解课、练习写作课、作文二次修改课、范文讲评总结课,深入到作文实际,让作文课不走过场。具体分析如下:

一、上好破题讲解课,加强指导,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在习作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反复读习作要求,让学生了解写作的范围及要求,弄清是关于写人、记事、状物还是写景的作文,明确写作的要点,确立写作的侧重点。在此基础上,教会学生如何审题,确定习作框架和步骤,提示学生具体如何把握题目的重点词,确定题眼,怎样开头,怎样组织材料,怎样遣词造句,怎样结尾,并指导学生确定文章的中心,并和学生一道讨论如何围绕文章中心进行选材。老师适时点拔深化文章的中心,使学生在作文时做到中心明确,写起文章来才会井然有序,才会下笔千言而不离题万里。

二、帮助学生编制写作提纲,让学生作文有明确的思路

学生作文时,提纲列得好与不好,恰当与否,是作文优劣的决定因素。有了恰当的材料,不等于言之成章,还必须理清记叙顺序。指导学生时,要按不同学生各人所选材料的实际,搞清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哪些应详写,哪些应略写,列一个写作提纲,这样才有条不紊。如果学生的提纲中有该删、该补、该调的地方,教师应针对问题的所在进行具体的指导,让学生修改后再作文。只有这样,学生作文才不会是流水账。

三、精选范文,有效进行仿写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作文虽然是写自己身边发生的、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所想的事,可是一动起笔就不知道该怎么写。这时需要教师为他们提供一些范文,提供写作思路、特点、方法的示范,然后让学生根据范文的语句及表达方式进行具体的模仿,这样学生写作起来就有了兴趣,写出的作文才会有的放矢。具体操作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现有课文或优秀作文作为作文教学的资源,把教材中相关的课文或范文里可以利用的词句、文段、修辞、句式等利用起来,作为指导学生作文的有力根据。教师在仿写训练中要着重指导学生:仿选材、仿结构、仿写作技巧。以《桂林山水》仿结构为例:学了这课后,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利用总分总的方法仿写一篇《家乡的……》。再以仿写作技巧为例:《山雀》一课对“联想”的运用,让学生明白在写作的时候,可以运用拟人的手法,让小猫小狗,甚至小花小草都有思想、会说话。这样,学生的习作就会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四、引导学生重视修改,学习修改的方法,养成修改的习惯

当学生能够把自己会说的话都写出来以后,还要学会修改,使之具有更高的书面表达能力。要想提高学生的修改能力,上好作文修改课是一个重要途径。那么怎样上好一堂作文修改课呢?要按照以下三步来进行:自读、自改;互读、互改;再读、再自改。

首先,教师要围绕本次习作的训练要求,提出本次习作修改的建议,让学生当自己的第一读者,自由朗读,对那些错别字、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进行修改;找出表达不准确或文理不清的地方;增补漏掉的字词;删去多余的字、词、句;调换一些字词的顺序;改换不恰当的词句,让学生在自读中进行自主修改。在自读自改这个环节,教师要教给学生必要的修改符号和修改方法。其次,通过泛读或指名读选出优秀的片段、习作,让大家欣赏学习,评评这些习作好在哪里,让学生根据本次习作的要求进行评议,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习作欣赏水平。或把自己的习作与同桌或小组内交换,运用教师教的修改方法和修改符号对同学的习作进行修改,教师巡回指导答疑。最后让学生在拿到自己的文章后静下心来细细品读,根据自己新的认识和他人的建议进行“删、增、调、改”,润色加工,最后完成本次习作。

五、坚持范文讲评总结课,让学生分享作文成功的体验

为了让学生能及时、充分地享受到作文成功的体验,我们要精心构建作文课的最后一个平台——范文讲评总结课。我们应该让学生感到“写作文我能行”,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作文评语中要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发现作文中的闪光点,这样会唤醒学生作文的自信,点燃学生热爱写作的激情,催生学生写作的兴趣。评讲作文要全面细致,要纠正错误,但语言要婉转,对共性问题要集体讨论。对作文能力差的,特别是那些平时作文无话可说的学生,更要挖掘他们习作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词、一个标点符号,都要在班上大肆褒扬与肯定,这样才能激起他们习作的自信和兴趣。

如何上好一节优质课 篇4

一、科学利用教材

1.认真学好教材, 理解编排意图

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 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基本线索, 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在新课程下教师要学好教材, 理解编排意图。就知识编排来说, 新教材具有“跳跃性、分散性、情景化”的特点, 与传统教材“系统性、连贯性、规范性”的特点有差异;新教材中还有许多的“留白、空白”, 特别是编排上以情境图的形式代替了以往教材中的准备题, 将有关内容蕴藏其中。教师如没有真正弄懂、悟透、领会其意图, 就会造成知识和方法的遗漏, 如果随意删改、更换、替代, 更会造成教材本身资源的流失。所以, 教师在使用教材时, 要了解课时、章节、单元、分册和全套教材的知识体系, 做到教前心中有数、教时有的放矢, 要追问教材所提供材料的必要性和目的性, 做到全面把握、有效挖掘与合理运用教材。如“比例的意义”, 老教材的编排是“复习例题→巩固练习”, 系统性、连贯性极强, 而课改后的教材编排是情境图, 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发现“比的意义”。

2.以教材为依托, 拓展教材资源

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拓展教材资源, 如学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后, 可以让学生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有关平行四边形图形的面积计算。另外, 教师也可以根据教材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拓展, 如教学“0的认识”时, 拓展知识:“0”既可以表示没有, 也可以作为某些数量的界限, 如温度;“0”是一个数, 是一个自然数, 也是一个整数;“0”是一个偶数;“0”是任何自然数的倍数;“0”有占位的作用;“0”不能做除数、分母和比的后项。

二、紧扣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方向, 它就像一个极富磁力的“点”, 将教学中的各个要素紧紧地吸附在它的周围, 教学中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围绕目标进行的。“目标”决定着教学行为, 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 而且是教学的归宿, 同时是教学评价的依据。教学目标主要是针对一节课的活动而设计的, 必须有明确具体的特点, 教师制定的目标如果是大而空、高而难, 一节课的完成质量和效果都不会太好。如“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教学目标是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 理解计算组合图形的各种方法, 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 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能运用所学的知识, 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能在有效的情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热爱数学的思想感情。重点是探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难点是根据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根据教材和学生认知特点, 应该把这一节课的目标定位于:理解计算组合图形的各种方法;有效的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围绕目标进行, 才能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性强。

三、选择恰当方法

一堂好课不在于教师教得如何精彩, 而在于学生是否学得主动、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有法, 但教无定法, 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学目标精心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一位名人说过, “一切事情都要从兴趣开始”。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去探索, 才会在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克服困难, 才会有一种必胜的信念。教学方法的选择, 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如何接受知识、如何运用知识。因此, 教师在讲授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数学教学不是教几个公式、教几道题就可以让学生学好, 数学教学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内化知识、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完成教学目标, 对教师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创造性的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 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手段, 如教师的言语、表情、手势和板书在教学中的效果, 有时是现代教学技术手段难以达到的;而现代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功能, 即多媒体教学, 也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望尘莫及的, 故此两种教学手段具有良好的互补性。讲好一节优质课, 是所有教师的梦想, 要实现这个梦想, 注意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把握课堂的动态生成尤为重要。

四、追求高效课堂

优质课应该是教师心态平和、教风平实的课, 是质朴无华的课。优质课拒绝“花拳秀腿”, 无需过多的标新立异;优质课要有创新, 但不必过于刻意求新, 也不必去追赶时髦或非要贴上改革的标签。真正在求真、求实上下功夫的课, 才有可能是一堂好的优质课, 要上好优质课, 还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1.构建学习小组

教师应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有大致的了解, 将学困生、中等生和优等生进行合理搭配, 以保证每个小组都有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 尽量让各个小组间的水平相近。根据学困生的个性特长, 给他们安排适当的小组角色, 让大家通过合作,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 每个小组成员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学困生也能在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重建自信, 培养和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设计问题分层

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活动内容, 使活动具有交互性, 让不同的学生既能浅层参与, 也能深层参与;既能行为参与, 也能思维参与。让学困生参与的过程, 成为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同时教师也要注意设计出有层次性的合作内容, 在设计问题时应尽量照顾到学困生, 为其设计一些难易程度适当的问题, 让学困生在现有基础之上, 经过自己努力和别人的启发引导也能够回答出来, 让学困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以激励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合作热情。

3.培养合作能力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 篇5

有人说:走过了春,便难忘春的嫩绿;走过了夏,便难忘夏的火红。教过语文的人,方知教语文的酸甜苦辣;才去思考怎样才能教好语文。几年的语文教学给我的感悟是:

首先,语文教师应该是充满激情的。叶澜教授曾说过:“语文教学和情感是水*融的关系:关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也就是触到了语文教学的真谛。”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他必定像艺术家那般拥有一颗充满激情的心灵。要教好语文,不仅需要理性的思想和思维,同时更要求语文教师是一个感性的人,充满情感的人,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一篇篇的文章都是有血有肉的,太冷静就不能领会其内涵和实质,学生也就很难产生共鸣。如教《小音乐家扬科》,板着面孔讲恐怕就不能把真正的情感表达出来,讲扬科第一次摸提琴的过程时,即使眼睛里没有充满泪花,但也不能面无表情。所以说,在课堂上,我们只有让自己先感动,而后创造出美好的情景,才能够使学生动情地学起来。

其次,语文教师应该是充满智慧的。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必定是充满智慧的。他不仅能够合理充分对课堂作好各种预设,更善于随机应变地把握好课堂的生成。因为语文教师不单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是文化的实践者和开拓者,只有具备了厚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素质,具备了深远的文化意识、文化视野和文化阐述能力等文化底蕴,才可以在教学中左右逢源,出口成章,才能胜任语文教师的崇高职责,才能使文化的教学成为一种自然的过程。正如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一次评课时所说:“课堂的精彩来自学生的精彩,学生的精彩来自老师的精彩,老师的精彩来于他的智慧。”

再次,语文教师应该是真诚的。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的学科,是为学生的生命奠基的重要学科。科学是求真的,人文是求善的。因此,我们信奉“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另外,课堂教学不同于舞台表演,看重的是一个过程。看教师怎样激励学生的兴趣,怎样把握课堂的生成,怎样智慧的引导学生。还课堂以真实,允许不完整。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了探索,充满了尝试,也充满了失败的过程,我们老师不必和自己过不去,崇尚自然才是人性化的追求。语文教师只有满怀真诚,才能带给学生智慧的启迪,才能给予他们生命的激励,才能唤醒他们灵魂深处最真、最善、最美的那一部分。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篇6

一、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一个班的学生总是有差异的,备课时根据具体的学生,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这样有利于课堂的教学,我们的课堂才会精彩、有效,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我在上一节公开课时,一般都是我设置问题,学生来回答。可在那一节课上,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向我提问,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二、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

一、二年级学生上课发言积极,三到六年级学生上课不爱发言,需要老师的感染和恰当的引导。我经常听课时发现,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上课都很好动,生怕老师忽略了他,所以每个人都积极的表现。但到了中高年级,学生都懒于回答问题,即使知道答案也坐在那里不说。

三、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

在课堂上,要上成一节有期待的课,让学生对这节课充满期待,这样的课堂是精彩的,有效率的。即“学”在课堂上是主体地位,“教”只是起着引导的作用。具体如下:

(一)“学”

1.读一读。

初读课文,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再读本课的认读生字。我在教学《珍珠鸟》这一课时,教学的重点在于读,有小组朗读,指名朗读,自由朗读。经过几次的读,学生基本上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写一写(检查读书的效果)。

在练习本上书写自己在读课文时遇到的生字,在积累一些本课的易错字。《落花生》这篇课文中的形近字如:幕、墓、慕、暮、募,还有辨,辫,辩,这都是需要写的内容。

(二)“教”

1.说一说。

这部分主要是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本节课需要掌握的重点。先由学生自己来讨论,可以是同桌,也可以是小组讨论,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展示学习成果。《梅花魂》这篇课文让学生讨论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学生小组讨论,而且一个小组只讨论一个,这样学生的压力小,而且竞争意识强。学生很快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效果明显,还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2.讲一讲。

讲在课堂中是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而且只讲学生解决不了的知识点。对《珍珠鸟》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这就需要老师讲,通过课文的梳理,结合身边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意识到信任的重要性,了解到生活也是一样,人与人的相处也是一样的。

四、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延伸

一节语文课,适当的延伸是必要的,但也要善于运用适合学生的方式,比如:

1.读了本篇课文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习完《新型玻璃》这篇课文,我就让学生写自己的收获。学生畅所欲言,其中有的学生是这样写的“我了解到玻璃的类型真多,增长了我的见识。”有的学生是这样写的“我能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等等。

2.设计仿写句子练习,拟人句、比喻句、排比句等都可以。《桂花雨》这篇课文中运用到最大的修辞手法就是夸张,“桂花盛开,香飘十里。”那我就要求学生写带有夸张修辞手法的句子。《走遍天下书为侣》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要求这样来仿写,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 ),也是( )。

3.最喜欢文章中哪句话或者是哪个句子,谈谈自己喜欢的原因。读了《窃读记》这篇课文,哪些句子最让你感动,谈谈体会。有的学生喜欢文章的第三自然段,在这一自然段中有跨、掂、挤等动词运用的好。有的学生喜欢第四自然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这句话的比喻的修辞运用的好等。

4.积累与本文有关的名人名言、好词佳句等。学习完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学生可以积累有关思乡诗句,还可以积累有关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还可以积累有关描写春夏秋冬的词语等。

五、课后的巩固

1.依据本节课的重点设置合理的课后习题。一到三年级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四到六年级注重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如果是精读课文的第一课时,作业则是看拼音写词语,形近字组词,多音字填空。第二课时则是课内阅读。而且作业设计也要根据学情,应该分层布置,这样满足了全班学生的需求。

2.及时的批改,及时的反馈。作业一般都在教室批阅,而且是面对面。对于我们班后进生只要求其完成第一课时的作业,必须全部掌握,而对于其他学生则从书写的规范、整齐上及时对症下药。

总之,对于怎样上好一节语文课还在实践和摸索,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继续积累,愿取得更大的进步。

浅议怎样上好一节语文课 篇7

关键词:语文课,教学,能力,兴趣,评价

小学语文课教学要求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水平, 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如同徜徉在花海中一样得到美感享受, 让学生在“艺术”的享受中获取相应的语文知识,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 达到知识与能力以及素质的全面提高。如何做到这些呢?我认为以下几点很重要。

一、上好语文课, 需要教师提高自身能力

俗话说:“打铁需要自身硬。”教学也是如此。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 就是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首先, 要求教师教态大方。教态是教师讲课时的情绪的外在表现, 如教学心情、表情、体态动作、神态等。这些都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学生在课堂上会通过教师的讲解而“察其颜”, 而且还会通过教师的教态而“观其色”。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要生动形象, 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 能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 还要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 丰富多彩的内容, 抑扬顿挫的语调, 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 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有声的语言与无声的语言结合为主体语言, 声情并茂地“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从而引起学生的感性共鸣, 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感知”“求知”, 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中, 忘身于课文所展示的情景中。

其次, 要求教师见多识广。现代教师面临很多挑战, 要求教师保持开放的心态, 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进行多方位的学习。现在的语文教学, 已经不是单一的语文知识, 而是涉及多门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语文教师要将学生带入美妙的文学殿堂, 最重要的是用语文的真正学识去感染学生, 使其受到熏陶。教师满腹经纶, 才气横溢, 定能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 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语文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根本转变, 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新课程改革, 才能真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也就是说,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意味着教师要转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教师跟学生是平等关系。语文教师要灵活转变自己的角色, 不要刻意地去做“老师”, 而要做在学生的朋友。同时, 教师要在课堂上做好主持人、导演、演员、听众、观众等角色, 既统领又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语文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中去, 作好指导。这样就能把学生引入学习的自由天地, 使他们快乐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二、上好语文课, 需要教师熟悉教材内容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因此, 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 必须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在备课中, 教师既要依据教材内容, 又要摆脱教材的束缚, 抓住阶段教学目标, 拓展教学内容, 大胆创新, 生动活泼地展现知识点, 方便学生学习, 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 对典范的名篇佳作记忆成诵, 而且应形成自己钻研教材的真功夫, 能常教常新, 能给学生以艺术熏陶与美的享受, 真正成为学生求知与做人的良师益友。这样, 学生就能在教师的引领与点拨下, 从教材的字里行间挖掘知识, 能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到教材横生的情趣。教师的充分准备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 只有教师有针对性地准备充足了, 在上课时自然能获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三、上好语文课, 需要教师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 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享受。小学生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 因此,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话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之乐意学。教师要灵活把握教材与学生认知特点之间的关系,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把教材的课文变成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图画、动画、视频等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易于学生理解, 便于学生掌握知识。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 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将学与游戏结合, 这样就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 教师不再是用说教去教育学生, 学生也不再死记硬背来学习。游戏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学生对喜欢的东西学得就快, 能实现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此外, 游戏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 使学生能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教学就会获得事半功倍之效。

四、上好语文课, 需要教师改进评价方法

教师在语文课上还要讲究评价技巧。传统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 仅仅以考试成绩论“英雄”, 现在必须改变这种评价方法。不论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 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 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师就要注意课堂上的评价,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善于发现学生自身的闪光点, 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如当学生的回答远离标准完全不对, 或根本无价值时, 教师就可以从他发言的声音、说话的口齿、站立的姿势等其他方面去鼓励。同时,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对于基础好的学生, 教师的评价就要提高要求, 重在鼓励创新。而基础差的学生, 他们在学习中常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学习的状态, 他们能提问题或回答问题, 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因此, 教师在评价时就要表扬他们的积极参与。教师在评价中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长处, 获得欣赏, 体验成功的喜悦。

此外, 教师要摒弃严厉的批评、呵责, 而是要多鼓励、表扬学生, 发现他们学习的闪光点, 给予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教师的语言、表情, 对学生的刺激应该是积极的, 而不是消极的。这样, 学生才能不断进取, 有旺盛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 尊重学生, 信任学生, 赞赏学生, 就可以融洽师生关系, 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促进学生能力的养成。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既要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的提高, 又要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及方法上的优良行为, 还要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如何上好一节地理课 篇8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地理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的选则与设计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特点、学生特点, 以及教学阶段和教学时间等多方面因素, 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 并能合理地、科学地加以组合和运用, 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选择教学方法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地理教师在考虑教学方法时, 必须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出发, 多用生动形象的直观方法, 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同时, 我们还要根据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实际水平、学习地理的态度和方法来综合考虑选取教学方法。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刺激学生集中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方法是否新颖、是否多样, 也是决定能否有效地实施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 教师要克服教学方法模式化的倾向, 追求教法的新颖性, 以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之保持稳定的注意力。建立以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为主的新模式, 确实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位置。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 而是重在引导、指导, 让学生积极活动, 主动参与,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其次, 教师要追求教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以不断变化的信息去刺激学生的接受欲望, 使之形成持久的注意力。地理教学实践证明, 呆板的、千篇一律的教学, 即使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教师久用而不变其法, 学生也会感到索然无味, 学习情绪低落。反之, 教师如果能够根据地理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 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就会使学生兴趣盎然, 学习热情兴而不衰。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时, 总是学习积极主动, 乐此不疲。因而, 如果教师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 那么, 地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将牢牢地掌握在教师的有效调控范围内。心理学认为, 好奇心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因之一。揭示地理知识中的新异之处, 可使学生猎奇喜新的心理转化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地理知识内容丰富多彩, 上至天文, 下至地理, 近及家乡, 远及全球。在地理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吸引力, 或以生动形象的语言, 向学生描述绚丽多姿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或采用直观手段, 在学生面前展示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同时, 要注意不能停留在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浅表, 而应引导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加以分析比较, 揭示其间的共性与差异, 进而探索其所以然, 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

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 是影响学生注意力最敏感的因素之一。学生学习情绪的高低, 课堂气氛活跃不活跃, 很多时候是与教师的情绪同步的。因此, 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 要注意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首先, 教师在课堂上始终都应该情绪饱满、精神抖擞、目光有神、满怀激情, 对上好课充满信心。这样, 学生势必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这种激情的感染, 精神振奋, 情绪高涨。其次, 教师在讲解不同的教材内容时, 应该表现出不同的神情。用热情自豪的神情讲祖国的风景秀丽、资源丰富;用严肃忧虑的神情讲当前面临的环境、人口等问题;用充满信心的神情讲祖国未来的前景。这样, 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与教师的喜、怒、忧、乐发生共鸣。教师的最佳情绪状态, 是学生产生最佳心理状态的先决条件之一。

“课堂教学除了师生之间的知识交流外, 还有情感的对流”。教学活动就是在知识与情感的两条对流线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中进行并完成的。教师的关怀、期望、信任等情感信号对学生就有着激励、督促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以自己的爱心和激情唤起学生高昂的学习兴趣, 营造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 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 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 积极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在教学中注重了渲染学生情感, 少批评、多表扬、少指责、多鼓励, 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关注程度。通过情感交流, 不仅与同学们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而且通过察其颜、听其言、观其行,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稿) [M].人民教育出版社.

[2]曹日昌.普通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3]仇保燕.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M].

[4]王民.北师大新世纪版初中地理[M].

[5]章志光, 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M].

《怎样上好一节语文课》心得体会 篇9

(1) 教学目的缺项。有的老师只有知识目标没有能力的培养, 有的只有能力却缺少知识目标。 (2) 训练重点不准。抓好备课关第一方面就要求领悟课标, 明确要求, 搞好衔接。第二方面要做到研读教材, 整体把握教材教法, 一定要认真仔细地研读本册的教学建议。教师们一定要做到把自己本册书的教学建议把握好, 才能针对实际上好课、备好课。切实做到: (1) 通览、揣摩教师用书上的教学建议。 (2) 研究每个单元的导语, 因为它具有单元的导学功能, 起到点明主题, 揭示学习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后问题, 是文章的线索。 (4) 观摩优秀课例, 借鉴我们备课上课。

二、怎样编写教案的问题

(1) 准确把握重点。 (2) 教学重点不要笼统。 (3) 教学要精当, 要注重过程与方法的融合, 在“精”上下工夫。教学重点突破的方法不同年段不同体裁有不同的具体要求, 需要老师们仔细研读教材。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注意特殊标点符号、长句子, 有多少学生, 能做到正确流利读, 读得够不够, 这些都需要提倡教师范读, 多体现在重点句子、长句子上, 尤其是低年级, 教师的示范性很重要。

三、上一节好课应该是真实的, 我很有同感

教师在对学生的训练方面存在的几个问题: (1) 只练不训, 以练带训。如练朗读。 (2) 只训不练, 以训带练。在教学中还是提倡精讲多练, 过程与方法的有机融合。例如, 教师在教学“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实际就是找到文章的中心句。以中心句来牵动全篇文章的学习。

四、汤主任讲的第四个问题是:谈有效的问题

课标中提到, 要激发兴趣, 不要加大难度, 要降低难度, 保护学生的兴趣更为重要。学生的习作要注重真情实感。平时注重词语的积累, 要有新鲜感的语言, 不要拘泥于形式, 强调什么样的开头中间结尾什么的。教师每天要有目的地让学生写日记, 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很重要。

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 篇10

在新课改背景下, 作为数学教师, 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 一节好的数学课, 我认为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 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确立教学的范围和重点难点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考虑了当下的教学条件, 学生的学习状况, 才能根据教学大纲和目的设置一定的教学范围和重点难点, 才能够使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不考虑这些内容, 教师的教学就会陷入盲目,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 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好的课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

4. 尊重学生的需要,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特个性, 与众不同的, 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 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爱好上的不同需要, 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5. 运用灵活的方法, 适应学生的实际和内容的要求。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根据不同年龄和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 同时也要符合不同的学习内容。

6. 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

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 学生应当有更多的思考的余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学习归根到底是学生的事情, 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充当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因此, 教师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 特别是那些需要较深入理解和需要一定的创造性才能解决的问题, 更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

二、数学课的影响

一堂合格的数学课应该是教师精心备案的, 那么一节好的数学课下来应该能让学生感觉到什么呢?

1. 留下一种思想素质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数学教学的特点, 进行有效的思想素质教育呢?

(1) 要重视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是每个青少年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的品质, 因此,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重要方面。我们伟大的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之一, 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科书中有这方面的史料, 它包括中国的数学史、数学家、数学名著、数学成就和数学方法, 这些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所以, 我们数学教师要充分运用好这方面的内容和材料,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振奋民族自豪感, 增强学生为建设小康社会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 要重视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处处充满了唯物辩证法。例如, 量的等与不等, 数与形等都是对立统一的;函数等体现了事物运动变化的观点, 互相联系的观点;数的概念、角的概念等都是由实际需要不断扩展, 充分说明了事物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建立, 性质、定理、公式、方法的发现和总结, 总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过程;解决一个数学问题, 总是把它转化为熟知的问题, 或者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 等等, 这就是矛盾转化的原理, 这为数学教学中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只要教师经常地向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那么, 对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

2. 留下一种文化知识素质

人的青少年时期是形成和发展良好素质的时期, 如果数学教育仅仅顾及升学就业的眼前利益, 就会带来人的素质低下的严重后果, 这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和中华民族的昌盛, 对于我国小康社会的现代化建设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 数学教育要给学生留下数学知识, 使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 看待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会用数学知识, 通过构建数学模型, 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 我认为数学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发展了人本身, 它用自己学科的优良品质陶冶人、启迪人、充实人、促使人的素质全面发展。

3. 留下一种行为素质

它包括良好的工作态度、学习习惯以及时实事求是的处世的方式和方法。学习数学需要认真踏实, 精益求精的作风和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精神。因此, 在数学学习中, 教师要善于利用和发挥数学的优势和特点, 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态度、作风和意志的培养。例如, 当学生学习一个新的数学知识时, 鼓励他们采用探索的方法, 经历由已知出发, 经过自己的努力或与同伴合作获得对新知识的理解, 而不是采用“告诉”的方法;当学生面临困难时, 引导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总结获得的经验, 而不是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当学生对自己或同伴所得到的“数学猜想”没有把握时, 要求并帮助他们为“猜想”寻求证据, 根据实际情况修正猜想, 而不是直接肯定或否定他们的猜想;当学生对他人 (包括教科书、教师) 的思路、方法有疑问时, 鼓励他们为自己的怀疑寻求证据, 以否定或修正他人的结论作为思维的目标从事研究活动, 即使学生的怀疑被否定, 也应当首先对其尊重事实、敢于挑战“权威”的意识给予充分的肯定。

4. 留下一种美的享受

数学中充满了美, 有符号美、图形美、形式美、不同对象之间的和谐美、思想方法美等等。正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数学本身也有无穷的美妙……只要踏进了大门, 你随时会发现数学有许许多多趣味的东西。”可以说数学是万花筒, 是一个五彩缤纷美的世界, 数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因此, 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 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培养学生感受和发现、表现和创造数学美的能力。例如, 让学生从数学的语言中感受和发现美;通过提高自己的书面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来表现和创造美;从行之有效的数学方法和灵活巧妙、一题多解、多题同法的解题技巧中表现和创造美;从工整规范、合理协调、和谐适度的教师板书中来感受和发现美;通过认真仔细, 一丝不苟的作业来表现和创造美。

5. 留下几篇优美的文章

我经常鼓励学生课外把自己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或社会生活中某一热点问题, 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撰写成数学小论文, 帮助他们向省级以上报刊投稿。有的学生问我:“老师你自己写不写?”我说“我一直在写呀”。每当学生看到我的论文获奖证书获或报刊上的铅字时, 他们总是把这些化做写作的动力, 老师都写, 作为学生的不是更应该多写吗?正因如此, 一些学生的小论文不断刊登。与此同时, 学生们写作的过程也就是数学水平和素质提高的过程, 教学相长从来都是真理。

如何上好一节《通信原理》课 篇11

关键词 通信原理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2-0006-02

一、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通信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和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与改革,如深空通信、无线移动通信、水底通信、微波通信,种种通信技术的方式和手段在现在生活中频频出现,并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通信原理课程是一项专业基础、人才素质培养的教育课程,是信息通信技术(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学生培养的一门基础学科。随着4G技术的商用带来的巨大利益与潜能,5G技术的探讨和研究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通信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新颖和创新,注重教学PPT和板书的合理准备和讲授,注重学生互动环节,注重教学效果,以及课后辅导与反馈环节。让枯燥、难懂的通信原理专业课真正的吸引着在校学生,给所参加上课的学生构造一个充满活跃气息的课堂,给学生一个在互动和思考中学习知识的环境,激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不仅让他们知道专业的通信名称,还让他们能够分析出实际生活中的通信实例的通信原理和传输机制,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会知识。

二、精心设计课程导入环节

专业课程的导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继续学习的动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引入入胜、新颖的课程内容导入,会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也让学生清晰的明白这个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为奠定良好的课堂环境和课程知识的清晰教授打下基础。不同类型和不同学科的课程导入的方法和重点强调的内容差异很大,要做到很好的课程导入对通信专业教师来说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能引人入胜,直观、动感的课程导入是抓住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的关键点。对于通信原理这么专业课程来说,我不认为直接的内容板书或者PPT的演示是好的课程导入,我会在网上找到关于神州飞船或者天宫一号等用到通信的高科技、社会热点方面入手,让学生先观看一下视频,看完后,就询问你们从这个里面看到了通信技术的应用吗?遥测信号是如何发射、接收及检测的呢?这样带着问题,他们就知道原来这就是一个简单的通信技术应用的例子。我会接着提问,同学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到通信技术的呢,学生们会带着好奇心去寻找身边的答案,如手机通信、对讲机等生活实例。这样就很好的跟学生互动和课程导入,从而让我很自然的引入了通信原理这么课程的重要性,以及通过这么课程的学习,同学会慢慢了解通信系统的架构,思考通信系统的设计,在这样轻松和开放、互动的方式下进行课程导入,会使得学生的求知欲望越来越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

三、创意设计通信原理课件

一门理论课讲述的好坏,不仅需要一个好的开端,即美好的课程导入,还需要科学的设计教学的内容、时间等方面的安排。科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注意力是一个分散的过程,课堂开始的前十分钟注意力最集中,随后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逐渐降低,四十五分钟左右基本就是没思考的状态。因此在课程的设计上需要在学生注意力下降的时候,在课件的对应内容出增加设计一个刺激点,如将一个内容相关的段子或者提问,或者跟学生互动,做小游戏等,让学生保持良好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的时候,先讲解各个专业名称的意义,如信源、信道、编码、调制、接收机等。但是这样学生刚开始听到这些的时候是记不住的,也不方便他们理解性的记忆。因此,在此处需要设计一个互动和提问的环境。信源就是信息的源头,也是信息发生地,如江河湖海水的尽头一样,可能是一个泉水的开端,也有可能来自一个湖泊,这些泉水眼、湖泊这些就是大海的信源,而经历过的各种道路、小溪就是水经过的道路,也就是信道(信息传输的通道)等等。让学生思考剩下的专有名词,这种交叉和变换的课程设计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在课程中也可以加入一些动画,让学生明白信息如何在通信系统里面传递。PPT在设计上也需要字体得到,颜色对比度高,让学生看的更加舒服,更好的融入课程。黑板板书的重点内容,也让他们清楚的明白所学内容。课程最后,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回去自行找答案,可以让学生课后更加巩固的学习和温习所学内容。

四、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对应通信原理这类专业性强的理论课程也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灵活多变、形式新颖的教学方法会让一堂课程如行云流水一样顺畅,也更像一首交响乐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比如,一直采用演示法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学生只会当时能记住几个幻灯片,但是课后也是没记住主要核心内容;一直采用陈述式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感觉讲述内容枯燥无味,让他们对课程内容不敢兴趣,课程的重要性从而也荡然无存,有些甚至会在课堂上打瞌睡、玩手机等不良行为。一直采用互动的方式教学,学生有可能只记住了教学形式,玩的很嗨,但是没学到什么。一直采用讨论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抓不住所学内容重点,也会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掉以轻心。因此,综上所述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注定在当代的课堂上是行不通的,特别是现代的90后,独立思想性强、维权意识也强,如果他们感觉老师讲的特别差、学不到什么东西,会造反,甚至会告到学校,让授课老师下不了台。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课程教授效果,应该采用灵活多变、分层递进的教学方法去上好一堂课。课程的讲述、重点突出、视频辅助讲解、互动、提问等都需要融入到一堂好的通信原理课程教案或课件中。

五、课后评价及激励学生

以上都是基于课堂上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对应设计的对策,但是课后的学生学习和辅导也是非常重要的。课后教师自己要设计通信原理课程的评测表,让学生进行测评和统计,哪些对于学生是难点,哪些是容易弄错的知识内容,教师哪些方面存在问题有待改进的地方。通过这些问卷调查表的设计,从而使得教师获得有效的反馈信息从而改进和提升自己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从课堂上让学生受益多多。另外,从教师角度考虑,也需要对学习优秀,理解能力强的学生进行表扬,可以树立榜样,让同班同学课后或者生活中向他学习或请教,这样可以促进共同进步。与此同时,教师应该设定一定的课后答疑时间,让需要的学生进行课后辅导和学习提升。最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小的通信系统,如对讲机、红外收发等设备,在课堂中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提高理论知识与实际设计的结合,也会促进学生的成就感,从而增加课程的兴趣度和投入度。

参考文献:

[1]樊昌信等.通信原理(第6版)[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2]李国权等.《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探索[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4,(218).

[3]李晓峰等.通信原理(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 篇12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列举生活中有关圆的物体,或让学生动手做圆,通过学生的说和做,感知圆,从而从表面认识圆,再联系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就会引起学生比较高的兴趣,这时候老师再加以引导,教学就容易得多了。同时,教师也要多提升自身能力,多引导学生观察新事物,学习的兴趣自然也就有了。在学校,教师每天都是同一个流程去讲课,学生对老师的语言、神态、动作等都熟悉之至,久而久之,肯定会有厌烦之感。因此,创设与数学课相关的实物模型,或者现实中的事物,都可以降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难度,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定义的理解,课上再配合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进而可以慢慢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充分利用课前谈话,在讲数学内容前,先说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可以引起学生好奇心的故事,或者做一个游戏,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数学内容,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形成活跃、向上的氛围,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合理设计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

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任务,学生学习数学就会有的放矢,为以后学会学习打下基础。设计教学目标,要设计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简单而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教学就比较容易,学生学习也会轻松。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设计如下目标:(1)什么是圆心?圆心用什么字母表示?圆心能决定圆的什么?(2)什么是半径?半径用什么字母表示?半径能决定圆的什么?(3)什么是直径?直径用什么字母表示?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然后让学生根据设计的教学目标阅读课本内容,回答以上问题,从而教给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和学习数学的方法。这样既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又为学生学习数学指明了方向,还教会了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教学效果一定很好。当然,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既要达到教学的目的,又要达到让学生学会的目的,要学会基本的知识,还要学会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三、注重实际、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在一节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运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正确认识本节课的新知,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在学习时就会更主动、更积极,因而就爱学、愿学,与教师的关系也会更亲密。如在教学数的认识后,让学生联系所学知识,用数的有关知识说出家长的电话号码来检验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在实际中掌握所学知识,达到会学的目的。

四、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让学生在紧张有序的教学活动中学会学习。在教学实际中,学生最讨厌拖堂的老师。因此,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就要熟悉教学内容,熟悉学生的学习实际,认真备课。在备课时,就要将每个教学环节所需的时间计划好,以免拖堂,而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学时间的分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时间的分配,既要考虑到复习以前所学的内容,又要考虑到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以及巩固练习等的时间。所以,认真备课不仅要熟悉教学内容,更要熟悉学生的学习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达到教学的有效效果。

五、充分利用语言及非语言行为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准确、恰当的表达和传递教学内容,只依靠语言表述是不行的,还必须有语调,肢体语言的配合。我们日常中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此时无声胜有声”“言传身教”等都是非语言行为在教学交流中的具体体现。恰当利用肢体语言,例如,手势、眼神和微笑可以使师生之间产生心灵共鸣,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增加教师感染力,教学内容形象化,使教学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有效性大大提高。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联系教学内容,制作精美的课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要上好一节数学课,教师要不断钻研教材和教学方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数学,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

摘要:<正>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是每一位数学老师经常探讨的话题。上一节数学课,对一个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很容易,但是上好一节数学课,却并不是那么简单。要上好一节数学课,不仅使学生能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既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还要熟悉教学内容,同时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数学的激情。上好一节数学课,不光是把教学内

参考文献

[1]韩梅.对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5(4).

上一篇:视频加密下一篇:汽车起动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