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心声》

2024-09-08

《基层心声》(精选8篇)

《基层心声》 篇1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我国医疗资源大多集中在县以上城市, 广大农村地区缺医少药, 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现象极为普遍, 使好多本可完全治愈的疾病被耽误, 许多鲜活的生命含恨离世。为解决广大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极度匮乏的状况, 一九六五年六月二十六日, 毛泽东发出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6.26指示”。为了响应“6.26指示”, 全国县以上医院的医疗卫生人员组成医疗队, 深入缺医少药的农村地区巡回医疗, 并培养出一大批“赤脚医生”为农村居民医伤治病, 笔者就是在那个时候踏上从医之路, 成为“赤脚医生”队伍中的一员。

当时自己年仅1 6岁, 在县医疗队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下, 掌握了一些初浅的医学基础知识, 以现在掌握的知识回首当年, 深为当初处理急危重病情时所承担的风险而后怕。然就在笔者做“赤脚医生”时诊治过的1万多人次中, 患者大都积极配合治疗, 遇急危重病人时即便因业务水平或医疗条件所限致使救治失败, 患者仍会对医者尽心尽力的救治表示感谢, 鲜有质疑抢救过程或追究医疗责任者。正是有了广大患者的包容和配合, 才使笔者在诊疗过程中勇于探索、敢于实践, 在担任“赤脚医生”的三年中成功地将20多例急重症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受到了村民的热忱赞誉。

自上世纪8 0年代启动医疗卫生改革以来, 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为追求经济效益, 逐步背离了公益性, 医护人员也从过去人们心目中的“白衣天使”渐渐变成了“逐利者”, 并由此引发了医患双方的信任缺失, 医疗争议、医患纠纷日渐增多。医护人员为了保护自己, 有希望的手术不敢做, 各种检查一项不落, 医疗费用越来越贵, 群众愈发不信任, 医患关系更加紧张, 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紧张的医患关系导致医生每临急危重症患者应争分夺秒去抢救时却战战兢兢, 生怕因自己不顾一切去抢救患者生命时遗漏了该向患方交待的话、该叫患方签上的字而被推上被告席而不得不花时间去完善相关手续;当感觉到救治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时只好叫患者转诊, 虽知转诊可能使患者耽误时间失去抢救的最佳时机, 但出于保护自己或对医院负责而不得不做符合医疗规范、而违背自己良心的事。所以, 医患关系紧张的真正受害者是患者、是大众。

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以为:一是政府对公益性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医务人员的工资绝大部分要靠自己从日常医疗活动中获得, 迫于生计, 医生不得不在治病救人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以解决自己养家糊口的费用, 这也是人之常情, 无可厚非。二是一些媒体出于吸引眼球等目的不负责任地进行片面的、不实的、甚至是子虚乌有的报道, 误导了社会, 造成了“莫须有”的社会影响, 损坏了医生的社会形象, 伤害了医生对患者的感情, 挫伤了医生救死扶伤的积极性。三是公众对医学卫生常识的知晓率不够, 加之医疗卫生队伍中确有个别“害群之马”为追求单位或个人利益而“过分检查”、“过度治疗”, 开“大处方”、“搭车开药”等, 使广大患者逐渐丧失了对医生的信任, 在接受医生诊疗时往往把医生放在了自己的对立面, 怀疑医生开出的检查单、处方单是为自己捞“提成”、赚“回扣”, 甚至拒绝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结果使一些本可以治愈的疾病因未能及时明确诊断或未能及时进行有效治疗而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也失去了痊愈的希望。四是现有的法律法规对医院和医生缺少应有的保护, 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或医疗争议, 只要患方诉诸法律, 其最终的裁决必然是医院赔偿, 几乎无一例外, 并因此派生了“医闹”这一现象。

笔者作为一个从医4 6年的基层医务工作者, 在呼吁政府加大对医疗卫生投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 真诚地呼吁社会各界尊重医学、尊重医生!疾病的诊治是复杂的, 影响疗效的因素是众多的, 医生是人不是神, 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许多是医生难以预料的, 社会各界要理解医生、善待医生, 让日夜坚守在救死扶伤第一线的医务人员能“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在面对生命垂危的患者时充分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 药到病除、妙手回春!

《基层心声》 篇2

“我与企业共同成长”——一名基层员工的心声
作者:薄建荣 文章来源:山西邮政报 2008-12-5 16:26:34 “我热爱邮政工作,因为是企业培养了我,现在我能在营销岗位上不断做出新的成 绩,完全得益于邮政企业近年来的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太原市邮政局函件业务局 城南营销中心主任郝月清一口气对记者道出了她的肺腑之言。“以人为本”温暖人心 从窗口营业员到营销团队管理者,郝月清十年间亲眼见证了我省邮政从独立运营初 期的艰难发展到现在快速发展的历程,充分感受到山西邮政不断深化“以人为本”理念 取得的丰硕成果。她说:“1994 年底,我刚来义井支局工作的时候,邮局的工作环境不 很好,柜台还是水泥台子,四周的墙壁泛黄,尤其是夏天,营业室里闷热、潮湿。在 包裹台上工作时,一个班一天要走上百件包裹,干完这些活儿,浑身都湿透了。工作 我不怕累,最让人受不了的还是对劳务工的歧视,有一次因为自尊心受损,我都不想 干下去了。”已经离开支局多年的郝月清回想起过去,仍如鲠在喉。“可是,现在大不 相同了。”她的语气一下子明快起来。“我家就住在义井地区,回家的时候,我还常常 去原来工作过的支局看看,可真让人羡慕呀!”郝月清开始如数家珍:“义井支局现在 是太原市邮政局职工小家建设的典型示范单位,这儿有职工小食堂、小浴室、小图书 室、小文体活动室……营业厅的工作环境就更好了,装修和设施都是标准化的,宽敞 明亮,舒适宜人。现在的窗口营业员比我当年可幸福多了!”

2004 年,山西邮政提出了善待职工的理念,要求各级基层企业要切实保障好职工的 合法权益;2005 年又提出了关爱职工的理念,要求各级基层企业要创造条件为职工办 实事、办好事;2006 年进一步提出了尊重职工的理念,即从各个方面促进职工与企业 共同进步。不断深化的人本理念,成为山西邮政事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从 200 7 年开始,为解决一线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省公司和省邮政工会 在全省开展了农村邮政支局(所)职工小家建设活动,有效地改善了农村邮政职工的 工作、生活环境,特别是解决了困扰一些支局所多年的吃水难、吃饭难的实际困难,令基层支局(所)职工深切感受到了企业对他们的关爱和关注,大家亲切地称其为“民 心工程”。全省仅去年一年就建成职工小家 164 个,今年还将计划建成 160 个。太原市 邮政局在小家建设上,与推行局务公开和其他民主管理相结合,与落实各项制度相结 合,达到了“家有形、家有趣、家有情、家有为”的建家标准

主编心声 篇3

先从遥远的过去说起吧。1982年至1985年, 我在华中工学院无线电系读硕士研究生, 那个年代, 院里的图书馆和系里的资料室, 是我们经常流连忘返的地方。在不大的系资料室, 我有缘第一次见到了《广播与电视技术》杂志, 并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深刻印象来源于这本杂志居然有彩色广告, 当时满满几书架的其它技术期刊, 可全都没有广告。翻阅几期下来, 对《广播与电视技术》的最初印象, 自认为这是一本行业应用型杂志, 学术性不是太强。几十年过去了, 我与杂志且行且缘深, 从求知若渴的读者, 到几篇文章的作者, 再成为杂志的主编。作为新任主编, 端坐下来审视杂志, 发现当年的印象竟然还是大致准确的, 我想这大概就是这本杂志走过40年最鲜明的特色定位, 紧贴广电技术应用发展旺盛生命力所在吧。今后也应该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行。

回到现在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 略作思忖就不难发现, 杂志还没有足够的争论氛围和包容精神。现在, 无论是电信还是广电, 或者更广泛的信息技术, 竞争与融合的大戏天天都在上演。不管多权威的专家, 都可能会觉得技术发展走到了十字路口, 何去何从, 难有定论。过去的若干年, 广电行业曾经面临过几个重大而争论激烈的技术选择, 比如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直播卫星系统技术体制等等。但是, 翻开当年的《广播与电视技术》杂志, 却难以从中寻觅到当时这些珍贵甚至充满火药味的发展进程和足迹, 几乎找不到非主流的不同意见。作为新任主编, 在保守和十二分严谨的行业背景中, 我希望在这方面有一点点可能的尝试。

展望未来, 在信息化大潮下纸质媒体日趋衰落的大势中, 在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环境里, 《广播与电视技术》杂志如果还要有下一个40年的生存和发展时空, 我认为至少在两个方面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一是全力拥抱互联网, 探讨利用网络技术和平台;二是根据有关主管部门的要求, 按照市场化规律, 研究可行的杂志运作机制和模式。

用户心声 篇4

JOHN FEERE

姓名:李彬

产品:约翰迪尔7260型牵引式摘棉机

地址:新疆玛纳斯新湖一场

电话:152****0121

反馈内容

我想买一台, 多少钱, 在哪可以买上?回复:非常感谢您对约翰迪尔摘棉机的关注。您可以拨打约翰迪尔客户关怀热线4006 576 555, 我们会安排人员为您详细介绍7260型牵引式摘棉机的价格和购买渠道。

姓名:小明

产品:约翰迪尔7660型自走式摘棉机

地址:北京

反馈内容

请用邮箱联系我吧, 790100961@qq.com;请把价格和一些详细参数发给我参考一下吧, 什么时候可以提车, 谢谢。

回复:非常感谢您对约翰迪尔摘棉机的关注。您可以拨打约翰迪尔客户关怀热线4006 576 555, 我们会安排人员为您详细介绍7660型自走式摘棉机的价格、详细的技术参数和提车时间。

约翰迪尔

姓名:张小平

产品:约翰迪尔6488型玉米果穗收获机

地址:河南舞阳

电话:139****8252

反馈内容

(1) 本机的售价在什么范围内? (2) 如果购买本机是否有政府的补贴? (我的所在地政府的补贴在什么范围之内?) (3) 本机的每亩地的油耗是多少? (每小时的油耗是多少?) (4) 本机的故障率是多少? (5) 本机的灵活度怎么样?性能怎么样? (6) 驾驶本机需要什么证件? (7) 河南省内有没有定点维修的?有几家? (8) 本机的操作的难易程度怎么样? (9) 如果, 我购买了该机, 能否教会我如何驾驶和下地工作?

回复:非常感谢您对约翰迪尔产品的关注。根据约翰迪尔全球的统一部署, 自2011年1月1日起, “约翰迪尔6488型玉米果穗收获机”已经更名为“约翰迪尔Y210型自走式玉米收获机”。您可以联系当地的约翰迪尔授权经销商, 询问价格、政府补贴、驾驶证件、维修网点和交车培训等事宜, 您也可以拨打约翰迪尔客户关怀热线4006 576 555, 了解您当地的约翰迪尔授权经销商的联系信息。

洛阳中收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姓名:宋亚南

产品:中收2080A型全喂入联合收割机

地址:河南周口西华

电话:155****5963

反馈内容

想具体了解下。

回复:宋师傅, 您好!谢谢您对我们产品的关注, 中收2080A型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已升级为2090A。详情请登录我公司网站:www.sinohar.com或与我公司河南区经理联系。

联系人:宋经理

联系电话:13384005006

姓名:何利

产品:中收4YZ-4 (开拓者4146) 型玉米收获机

地址: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陶然小区

电话:187****1776

反馈内容

我的家是在内蒙古, 玉米种植规模上万亩, 仍采用原始种植和收获方式, 机械化普及程度为零。想咨询一下收获机的采收方式是否与种植方式相冲突 (秸秆还田不碎) , 还有报价、维修、零配件等。

回复:何师傅, 您好!谢谢您对我们产品的关注, 由于我国各地区的玉米种植方式和种植地块大小不一样, 我们也针对这些情况开发出了不同型号的产品。在内地我们主要推广三行玉米机, 在东北及内蒙古主要推广四行玉米机。详情请登录我公司网站:www.sinohar.com或与区域经理联系。河北区:马经理

联系电话:18903885789

内蒙古区经理:朱焕涛

联系电话:18939023789

姓名:王飞

产品:中收YB4650 (超越4000) 型背负式玉米收获机

地址:黑龙江省龙江县杏山乡

电话:153****3380

中收YB4650 (超越4000) 型背负式玉米收获机适合多大机型, 掉粒程度大不大, 根茬怎么样?最好能给我一些资料。

护士的心声 篇5

每天,当我挎着背包匆匆走进办公室,穿上白大衣,戴上燕尾帽,我会在镜子面前对自己说:“我真美,开始工作吧!”

当我脱下白大衣,摘下护士帽,走在人群中,我是一位母亲,是一个女儿,也是喜欢红装的青春“靓女”。

我一直快乐着。

尽管护理工作三班倒,每天面对些纷繁、琐碎、机械的工作,尽管社会以挑剔的目光审视护士这一职业,但我依然深深地爱着她。那是因为责任、因为使命,因为在每天平凡的工作中,我们承担着人们对健康,对生命的渴求,负载着人生这格外重大的责任哪!

今天,将我科老、中、青三代护士的丝丝心语捧出,献给一直以来关爱着护士的每个人。

平凡谱写无悔

我是一名主管护理师, 是从事护理这一平凡职业群体中的一员。从18岁走上这个岗位, 我就坚信, 只要我们从心底里有默默奉献的精神, 全心全意服务于患者, 再平凡、再脏累的工作、再默默无闻的人生, 都将会闪烁出尊敬与爱戴的光环。

在我工作的日日夜夜里,打针、输液、测体温、量血压,这些平凡而普通的小事,贯穿了我周而复始的每一天。曾听到过无数次的感谢声,看到过无数次饱含感激的眼泪……更让我有了无数次的感动。我明白,我选择了护士职业,就选择了无私奉献。

做一名护士,我无怨无悔。

绿叶的奉献

2001年5月,我科收住了一起64名村民集体食物中毒的患者。患者中有81岁的老人,也有1岁的儿童,患者普遍胃肠道症状严重,几乎全在呕吐,病房的便盆里,不断有呕吐物和阵阵酸臭味散发出来,大家在护士长的带领下,不停的侧体温、打点滴、打针……还一次次的倾倒着便盆。一位60多岁的大娘呕吐症状严重,极度恐慌,护士长坐在大娘床边,耐心地安慰着,不知疲倦的为大娘拍背、喂水、洗脸,大娘看着护士长额上、脸上那密密的汗珠,看着她还在不停地忙碌着,大娘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看着大娘激动的样子,我想到了一句诗:“竟无语凝噎”,她虽有千言万语,却都凝结了,又偏偏噎在喉咙,真是欲下不能,欲出不得。

工作16年了,在医院,我护理过很多的患者,也经历了很多感人的事情,因此,我更能深切地感受到“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正确性。诚然,一个患者离不开医生的治疗,但护理工作不到位,同样影响患者的治疗和恢复啊!

曾有一位诗人这样写道,“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叶是谦逊的,垂着绿茵的。”我们护士的奉献精神,就是表现在甘心做叶的事业。看着一个个患者在我们的精心护理下顺利痊愈,尽快康复,解除了痛苦,我感到无比骄傲。就让我们继续做好这叶的事业吧!

没有承诺的爱

去年三月,我科收住了一位福利院有智力残障的急性脑梗塞患者。患者50岁,叫润生。润生入院时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身体瘦弱。作为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心情很沉重。我和大家一起为他建立静脉通道、导尿、做口腔护理,并24小时定时为他翻身,经过医护的共同努力,患者的意识清醒了,脸上逐渐有了血色,也知道疼了。此时,在一个个护士的脸上,我看到了欣慰的笑容。

润生入院时脚踝部有二度褥疮,须彻底清创,请外科也不方便,且费用也高,学习了相关知识后,护士长带领大家为润生换药了。大家忍住多次恶心、想吐的不适,细心为他换药。经过半个月的治疗,润生终于可以下地活动了。

护士小丁还买来了可口的饭菜给润生吃,很多次吃饭时,润生都会探着头到护理站找小丁呢。

……

和谐对话心声共振 篇6

“对话”理念的提出,给予了阅读教学新鲜而丰富的内涵。这种对话除了参 与方的“多重性”以 外 ,更重要的是 它还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基于此,阅读应当是一种生活的体验 ,是一种心灵的 沟通,更是一段生命的历程。语文课堂上的对话应当是一种和谐的师生对话,充满着智慧的火花。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经常可以发现课前几分钟学生还愿意跟老师交流,越往后就越不愿意跟老师聊了,最后往往是老师唱着独角戏黯然神伤地结束教学。没有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就没有学生与教师沟通与合作,也就没有了学生思维的主动发展,语文课堂的高效如何才能得到保障?那么究竟如何实施“对话式”语文教学呢?面对学生主体的参与,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提问,如何把自己的问题层层深入地有序组织起来,把学生的问题,哪怕是看来无理的问题引向深层,如何达到师生 、生本的心声 共振呢 ?以下是我的几点 粗浅的认识。

一.抓住契机,巧设情境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抓住契机,科学地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 兴奋点,将所学知识运 用于新的情境,并产生探究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

如教学《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前,正好物理老师向我反映班里物理作业抄袭现象很严重。于是我就抓住这个契机,把它作为议论文的材料。课堂上,我对学生说:“今天我听说我们班的物理作业存在严重的抄袭现象,我实在是无法认同这种抄袭的行为。为什么呢?哪位同学知道我的想法?”学生中立刻有人说 :“我认为作业是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一种巩固,如果选择抄袭,就失去了一次强化知识记忆的机会。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平时的每一次作业,抵制抄袭。”又有学生谈道:“抄袭意味你并没有掌握知识,而不少抄袭的同学往往在完成作业后误认为自己掌握了知识,于是在以后的学习中掉以轻心,最终的学习效果肯定不好。”还有学生谈道:“抄袭作业也是一种意 志力薄弱的 表现,轻易地就向学习上的困难妥协,这样的人势必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也不具备顽强的意志来克服困难。” 我顺势做 了总结 :“刚才大家谈得非常好,分析得比较透彻。那么我们刚才就抄袭作业这个问题的看法谈了自己的态度,分析了它之所以不正确的原因,同时还明白了我们究竟该如何去做。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基本的结构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借助刚刚发生在学生身上,他 (她) 们感兴趣且有话可说的事件,我巧妙地让学生过渡到了议论文 的基本文体 知识。

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准确地抓住契机,在学生感兴趣,有话可说时或者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及时引导学生变换角度,调整思维模式,积极主动地解决教学中的疑难,也就最大限度地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了课堂上师生的和谐对话。

二.设置矛盾,活跃思维

孙绍振教授曾经指出“文章有矛盾的地方就是我们需要思索和探讨的”,有些课文中,常常出现两个相对或相反的意思,产生了矛盾。然而这往往是作者的有意为之,有着特殊的用意。作为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文本中的矛盾,有意识地给学生设置一些看似有“障碍”的问题,让他们心理上产生“冲突”。当学生急 于解开这 些“冲突 ”时,势必需要进行思维训练,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到此也就水到渠成了。

例如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孔乙己》,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其中的“大约”和“的确”两个词从字面上看是矛盾的。教师这时就可以引导学 生思考 : “‘大约’‘的确’是否矛盾?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理解。”学生深入阅读文本,不难理解这两个词语隐含的意思。在当时这样一个人情冷漠、世态炎凉的社会中,大家只是把孔乙己这个身份低微的人当作茶余饭后的笑料,可有可无,而对于他的消 失漠不关心。所以说他“大约”死了。他最后一次来咸亨酒店的情形及掌柜 后来再也 没有提起 他 , “我”也没见过他,都暗示了这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已经从历史的舞台上消失了,所以说他“的确”死了。

上述问题的设置,抓住了文本的主要矛盾,层层深入,追根溯源,提高了学生探 究的积极性,促使师生围绕着文本的核心问题展开了和谐的对话,非常轻松地完成了这 篇小说的教学 目标。

三.紧扣文眼,层层深入

所谓“文眼”,就是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抓住了“文眼”,并设置一系列的问题,顺藤摸瓜,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有话可说,更好地去解读文本。同时,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课堂提问必须符合中学生的接受状况。所以对一些过难的问题,我们不妨作浅易的处理。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中学生的实际认识水平,把困难的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一环扣一环地问,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如课文《孤独之旅》,文章题目交代了主要事件是一段“孤独”的旅程,在分析文本时,就可以紧扣住“孤独”这个关键词。我在教学本文时设置了这样一些问题:

问题一:“孤独”体现在文章的哪些地方?

问题二:为什么用“孤独”这个词来形容这段旅程?

问题三:作者是如何来诠释“孤独”的?

这篇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富有变化。教师紧扣“孤独”这个文眼,以这种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提问方式来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构思,同时也理解了小说的丰富内涵。

四.修正导向,提升质量

新课标“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前面还有这样一句话“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这也就是说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的探究意识以及探究过程中,不能无视文本的价值取向和情感渗透 。比如在 学《背影》时,有学生提出父亲“臃肿的身体”爬上爬下的姿态没有美感。这实际上是一个情感价值观的问题,作为教师此时如果不结合写作背景引导学生去感受父辈们的艰辛和深沉的爱,去感受一个辛苦辗转的知识分子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中颠沛流离的思想感情,那就是我们的失职,这样的课堂对话势必是失败的。

教师作为学生的对话者,对学生阅读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对文本的理解误区在所难免,然而正是因为有了教师的参与,学生本不够丰富的阅历才有所增长,学生沉睡的经验才得到了唤醒,尘封的旧知才得到了复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启发、交流和修正,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架设起了更通畅的通道,从而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品质。

倾听心声对话生成 篇7

谁都希望自己的语文课堂精彩, 希望课堂上学生精彩, 希望学生在课堂对话中不断生成一个又一个的精彩, 进而收获课堂语文学习之旅的欣喜和满足, 不断解决问题, 又能不断发现新问题, 自信, 好奇, 迷恋, 沉醉,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精彩, 老师必须从倾听开始。

倾听首先是一种姿态, 一种蹲下身来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姿态。这种姿态是装不起来的, 只有由内而外地尊重每一个生命, 发自内心地以生为本, 才能微笑着、和蔼地、目光清澄地注视着学生, 倾听一字一句的诉说;才会舍得花时间, 耐心地、仔细地、聚精会神地专注倾听来自学生心底的声音。这种姿态源自于人文关怀, 充满着信任, 充满着期待, 充满着鼓励和力量。这种姿态与语文老师的学术教养有关, 更与语文教师的师德修养相关。无论学生的表达是正确还是错误, 是精彩还是拙劣, 甚至是东拉西扯、不着边际, 是沉默不语、一言不发, 老师都不会大喜或大悲, 更不会语言失范、处理失当。质朴、虔诚、优雅、从容、大度和不失幽默与智慧, 永远是倾听者最美的姿态选择。

倾听是为了实现一种有效的沟通, 是一种师生之间围绕学习、生活、成长等话题的坦诚交流, 是彼此走近的良好开端和真正的出发。没有倾听, 信息无法交换, 沟通也就无从谈起;倾听不足, 信息不丰、不全, 沟通就会受阻。课前、课中, 没有及时地倾听, 无论是备课还是对话都只能是一厢情愿, 没有针对性, 因为, 我们不了解学情。即使是课后, 我们依然需要倾听, 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这样才能做好补救和确定下一次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实现教与学、师与生之间最大化、最有效的信息交流与心灵沟通。

倾听是一种能力, 一种作为优秀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你必须有相当的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思考力。因为, 谁也不是一个容器, 无论学生怎么说, 说多少, 你的大脑都能装得进来。即使是一个无穷大的容器, 也必须有对学生言语信息进行准确接收、及时归纳和综合, 甚至适当联类与演绎, 巧妙地加以提醒或者适度地加以追问的处理能力。倾听投入的不只是情感, 更需要专注、思维和智慧。因为, 作为主要倾听者之一的教师, 还得有听言观行、察言观色的能力, 捕捉对话过程中的非言语信息, 进而作出准确的判断与有效的情意交流。

语文教师的课堂倾听, 从直接意义上说, 是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把脉学生在文本阅读或写作活动中原初的感受和触及的状态, 优化语文学习的过程, 组织更有意义的语文学习活动, 实现最有价值的课堂对话, 获得精彩的课堂生成。

因此, 我们不仅要多方面、多维度、多层次地倾听学生对文本、生活、人生、自然、社会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还要倾听作者, 与作者对话;倾听编者, 与教材编写者对话。这样, 才能保证我们的倾听是全面、客观、联系和变化的。“兼听则明, 偏听则暗”, 这也是语文教师课堂“倾听”的最好概括!

倾听只是课堂对话的起步, 是出发, 倾听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课堂对话。这里所说的对话, 不等同于日常生活中的“交谈”, 不只是影视剧中人物之间的“对白”, 也不等同于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大型“对话节目”, 更不能等同于传统课堂上的师问和生答式的“问答”。这种“对话”, 基于语文课堂生态场的动态变化的特定过程情境, 基于师生平等、相互尊重的良好的人际关系, 基于学生学习问题的不断发现和对有价值的问题的思想碰撞和智慧解决。

“对话”, 必须有聚焦的话题。话题必须有针对性和高质量, 起码不能太宽泛, 必须对“点”。对于文本的阅读来说, 可以是重点、难点, 也可以是疑点、微点 (因微小而往往被人忽略的点) ;对于写作的话题来说, 可以是社会的焦点、时事的热点、生活的冰点、身边的亮点和美点。而“话题”的提出人, 既可以是老师, 也可以是学生, 还可以是老师在了解学情之后代为学生直接提出。

对话, 必须保证渠道畅通与多向开放, 不能停留在一师与一生之间的点到点的单线连接, 而应该是师与众生, 一生与多生等多种联系渠道的对话。还需要师生与文本的对话, 师生与作者的对话, 师生与教材编写者的对话。对话过程, 必须是一个和谐共生的过程。老师不能永远居高临下, 必须和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对话;老师不能永远是问题的提出者和对错的评判者, 也应该是问题讨论、思想碰撞、心扉敞开的参与者。其实, 真正有对话意义的话题, 往往是无法用正误对错来评价的;有时, 意义根本就不在于问题答案的本身, 而在对话的过程、思维的训练、思想的提升和灵魂的纯净。

一次有效的语文课堂对话, 永远建立在相互倾听和全员参与的基础之上, 尤其是老师的倾听;一次让人喝彩的课堂对话的呈现, 永远是老师、学生、文本、教学环境之间的有机整合所带来的生成产物。仅就某一个语文学习问题的对话而言, 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必须在提问与展示、交流与探讨、独白与倾听、欣赏与评价等多种形式和丰富样态的交替变化中追求如下三个渐次上升的生成境界:相关语文知识接受的科学性———有关问题的理解与回答的正确性———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与艺术性。富有智慧的语文老师, 不只是把自己当作主持人, 想方设法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每一次对话做得尽善尽美, 更注重培养每一个学生的主持人意识和主持人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对话, 成为每一次对话中的主持人或嘉宾, 至少也要成为积极参与其中进行互动的现场当事人。不让一个孩子游离于课堂学习问题的对话之外, 这是生态语文人的底线和坚持。

倾听+ 对话, 是我的生态语文教学主张, 也是我的教学行走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 也是我追求语文教与学的有效、和谐、共生的基本路径。

我的家访心声 篇8

帮助学生找回信心

2015届毕业学生朱则洪、余鸿毅, 刚进入九年级时经常犯错, 三天两头进老师办公室。经过细心观察, 我发现两个人上课都爱讲话, 爱做小动作, 一上英语、化学课就打瞌睡。可能原因是经历过几次考试后, 他们对考高中完全没有信心, 混日子的想法变成了实际行动。

一天晚自习后, 我走进了余鸿毅的家。当着家长和学生的面, 我分析了他在学校的各种表现背后的原因, 特意指出他的诸多优点和长处。他明显感觉到了老师细致入微的关爱, 感觉到在父母面前“极有面子”, 我也明显看到这对父母对孩子的前途充满了信心。随后, 我又有意指出他在学习生活上存在的问题, 鼓励他只要努力改掉小毛病, 考高中是没有问题的。

之后, 我又走访了朱则洪的家。这二次家访虽只花了我三个小时的时间, 却让他们不仅“痛定思痛”, 而且在复习冲刺阶段信心百倍, 异常刻苦, 中考分别取得了399分、404分的成绩, 被理想的高中学校顺利录取。

激发亲情力量

2015届学生顾昊, 父亲是某街道的领导, 一名转业军人, 脾气暴躁。他们一家在武汉没有亲戚, 顾昊与父母很少交流, 亲情意识非常淡薄。四月调考, 他的成绩表明升高中无望。家长非常着急, 找到校长, 准备转学到农村学校“死马当活马医”。

一天, 顾昊到校, 校服被撕了一个口子。原来, 由于学习压力大, 顾昊因琐事与父母争执, 离家出走整夜未归, 回家后被父亲揍了一顿。我顿感问题严重。当天晚自习后, 我说服顾昊送他回家。坐上的士后, 我给顾昊父亲打电话说明来意, 他竟然拒绝我通过家访调解他们与孩子之间矛盾。我有点生气, “亏你还是国家干部, 你孩子在外面流浪, 出了问题谁负责?”听到我们的对话, 的士司机也忍不住替我帮腔, “现在的老师也不好当啊!老师家访是关心你的伢, 你怎么能这样做呢?”好说歹说, 他父亲才勉强同意。这次见面主要是解决家庭教育危机。家访后, 我回到家里已是晚上11点半。

之后, 我班又接连两次召开关于“感恩父母”的主题班会, 第二次班会, 我还特地请来了学校校长在班会上讲话。之后, 顾昊的家长打消了转学的念头。

中考成绩揭晓, 顾昊竟然考上了省示范高中。

有意的“不经意改变”

2008年, 我中途接手毕业班班主任, 班上有几个不爱学习的孩子经常闹堂, 尤其是一位叫小飞的学生。课堂喧闹声不断, 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令老师们头痛。

一天放学, 我守在教室门口等着小飞, 他很不情愿地领着我在他家附近的崔家墩菜场、沿江大道兜圈子。一个多小时后, 他精疲力竭, 只好投降, 把我带进了他的家———崔家墩菜场后面的一排低矮破旧的棚户区。他爸爸坐在家门口借着路灯忙着给人修鞋, 身旁有一根拐杖, 是名残疾人。年迈的奶奶, 正在灯光昏暗的屋里忙乎着晚饭。见到这样的情况, 我拍了拍小飞的肩头, 小声对他说:“今天的事情就算了, 以后不要闹堂。”并对小飞的奶奶、爸爸解释道:“我是刚接手的新班主任, 路过这里顺便过来看看, 小飞在学校里还蛮乖。”打完招呼, 我就走了。几天后, 我清理家里一些旧衣物, 特地送到他家。从这以后, 小飞课堂上扰乱纪律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 慢慢还能够回答出老师们提出的比较简单的问题。

随后, 我又接连走访了其余几名学生, 班级课堂纪律好多了。

为学生的发展着想

2012届学生, 我倾注了很多心血, 多数学生的学业表现非常突出。到了2012年初, 他们即将初中毕业, 选择适合的高中学校是当时的大事。许多家长患得患失、犹豫不决。作为班主任, 我对几所优质高中进行了全方位的了解, 综合生情、学情和学习成本效应, 我认为读家门口的武汉四中更适合学生将来的发展。

快刀斩乱麻。为让学生早日专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正月十四夜, 我冒雨到张紫霖同学家家访。后来, 我还到杨鸣雷、袁敏彦这几位学习好影响大的同学的家家访, 反反复复都是三、四次。由于多次家访和开诚布公的直言利弊, 他们都填报了武汉四中。三年过去了, 今年高考传来捷报, 我的这些学生全部进入重点大学, 高考成绩600分以上的就有13人, 其中张紫霖以684分被清华大学录取。我记得高考成绩揭晓后, 家长纷纷给我打电话、发短信, 感谢我三年前的家访与前瞻指导。

一次有成效的家访, 虽然可能要花费班主任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 却可以解决好当前的问题, 可以防范于未然, 能够避免后来可能出现的更大的问题。家访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续, 是联系学校、家庭的桥梁, 也是展现教师良好形象的好机会。为了学生健康茁壮成长, 班主任应该多主动家访,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形成班主任、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教育合力, 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上一篇:联动平台下一篇:丙烯酸乙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