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主持人用语规范

2024-10-22

节目主持人用语规范(通用5篇)

节目主持人用语规范 篇1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是指依托电子传播媒介, 主动地使用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驾驭节目, 平等地和受众进行沟通的新闻工作人员。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 其有声语言的使用是至关重要的, 甚至可以成为衡量一个节目主持人是否合格、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驾驭节目进程需要有声语言, 节目主持人的个性风格、主持特点、人格魅力, 也是通过有声语言进行传播和展示。所以一个节目主持人的用语水平和特点, 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决定其主持的水平和风格。本文就节目主持人的用语规范,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第一, 节目主持人的发声方式和语音语调

节目主持人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需要经常用有声语言进行传播活动, 正确的发声方式对节目主持人的音色音准以及声带保护具有非常大的意义。目前我国节目主持人普遍使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使用胸腔共鸣, 气息带动声音, 稳劲、持久的气息让主持人可以发出圆润准确的声音。正确的口腔控制, 口腔共鸣完整, 可以让主持人说出的每一个字都珠圆玉润、字正腔圆。所以,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节目主持人, 呼吸、发声等方法是其基本功。另外, 准确的语音语调也必不可少。目前, 标准的普通话是节目主持人必须具备的个人素质, 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 不能发音错误, 也不能使用方言。对于某些容易读错的字词, 节目主持人更应该严格注意, 读准读音, 不要在主持节目的时候发错音, 说错字。

第二, 节目主持人应用词准确规范

在节目主持人使用有声语言主持节目的过程中, 应规范用词。首先, 所有的用词标准应以符合“听”为前提, 所以节目主持人最好多用双音节词汇, 少有单音节词汇, 多用口头语言, 少用晦涩难懂的书面语言, 多使用通俗易懂的词语, 少使用佶屈聱牙的字词。其次, 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 要尽量减少误听和产生歧义的字词, 对于这类词汇, 也应找到完整准确的表述方式, 以免造成误会。如:“证件”和“政见”, “报仇”和“报酬”, “全部”和“全不”等等。简称使用也应谨慎。再次, 节目主持人用词一定要准确规范, 在主持节目中, 含义不同的词语和不适合使用的词语不能误用、错用。如“空穴来风”一词出自宋玉《风赋》, 意为消息来源有根据和依托, 常被误用为没有根据的消息, 再如“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常被误说为“山重水复”, 再如“始作俑者”包含贬义, 不能用作夸奖。

第三, 节目主持人用语应符合语法规范

汉语的语法规范在节目主持人用语中能体现出来, 节目主持人虽然使用的是口头语言, 但是不同于人际交流中的口头语言, 节目主持人语言没有那么强的人际性、反馈性、接近性, 节目主持人语言更接近一种书面化的口语形式, 所以要求语法的规范性更为严格。汉语的语法规范和许多方言的语法规范不同, 也和许多其他语言的语法规范有别, 主持人用语要尊重汉语的语法规范。例如, 在汉语的语法规范中, 程度副词不可以直接加名词使用, 所以在节目主持人主持语言中, 不能使用诸如“他很男人”这样的表达方式。另外, 主持人使用的有声语言宗旨是说给人听, 所以为了让受众能听好、听准、听懂, 主持人应尽量多用简单句, 少用复句, 多用短句, 少用长句, 尽量不使用倒装句。在主持用语中, 如遇到长句子、难句子, 也应相应转化为简单易懂的句子, 这样使得主持人在口语表达的时候容易说, 受众在收看节目的时候能听好。

第四, 节目主持人用语应符合节目特点

不同的节目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节目主持人在语言的使用上, 应符合节目的特点, 才能让有声语言和节目互相融合。例如, 少儿节目主持人在用语方面, 最好放慢语速, 使用简单通俗易懂的词汇。新闻节目主持人在用语上, 要严谨、准确、鲜明, 力求最大程度上还原新闻的全貌。服务类节目的主持人在用语上要亲切平和, 接近观众。庆典类节目、晚会类节目、综艺性节目, 在主持用语上, 则要兼备欢乐性、艺术性、节庆性、庄重性等特点。《为您服务》的节目主持人沈力是我国第一位电视节目主持人, 她主持节目的时候亲切周到、平易近人, 因为主持语言和节目相得益彰, 让节目本身变得更好看, 也让她本人成为优秀的节目主持人。《焦点访谈》的节目主持人敬一丹、水均益、白岩松等, 他们主持的语言深刻、准确、平实, 通俗但是不流于庸俗, 简单但是深刻, 能够把深度新闻访谈类节目做得深刻、透彻、通俗、易懂。《快乐大本营》的几位节目主持人, 用语活泼、欢快, 和节目特点相符。甚至同一位节目主持人, 在主持不同节目的时候, 也应使用不同的语言风格。陈鲁豫在凤凰卫视主持新闻类节目《凤凰早班车》时, 使用严谨准确的新闻用语, 把播新闻变成说新闻, 受到好评, 她主持《鲁豫有约》时, 则使用了更为通俗有趣的口头语言, 让谈话节目更具有可看性和趣味性, 同时又不失深度。所以不同的节目也有不同的语言要求, 主持人须结合节目的要求, 来使用符合节目特点的语言。

第五, 节目主持人用语彰显个性风格

优秀的节目主持人拥有具备自己个性特点的语言风格, 这种风格是长期主持节目后形成的特点, 这种个性风格有鲜明性和独立性, 是节目主持人的标志和魅力。例如, 美国CBS著名节目主持人沃尔特·克朗凯特多年主持新闻节目, 形成了端庄平实成熟稳健的主持风格, 他严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所以赢得了全美民众的信任, 他略带密苏里乡音的主持语言屡次播报出当时影响美国甚至影响世界的新闻。我国节目主持人也有许多优秀的典范, 比如, 节目主持人倪萍, 她在主持节目的时候用语平和亲切, 形成了她平易柔和的主持风格, 毕福剑主持节目的时候常用口语, 语言幽默生动, 让许多老百姓在最短时间内喜欢上他的主持风格, 杨澜早年主持《正大综艺》时语言清新流畅, 后来主持《杨澜访谈录》用语准确深刻, 形成了她知性、睿智的主持风格。由于节目主持人长期使用有声语言, 主要通过语言来传达节目内容, 所以一个节目主持人的风格和语言使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第六, 节目主持人语言要符合时代要求

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也应和时代共同前进, 不能停滞不前, 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新名词, 也应体现在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中。另外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表达形式也应不断更新。以往, 我国节目主持人倾向播音员的特点, 常常以高调门、强语气的形象出现, 现在我国的节目主持人明显更加亲切平和, 使用的语言也更通俗易懂, 甚至有许多口语的词汇、网络用语的词汇, 都正确地出现在节目主持人的用语中, 体现出节目主持人用语的时代特点。

目前, 我国节目主持人在用语上, 还存在一些不正确和不正常的现象, 例如, 有些节目主持人用语太浮夸、不接地气、太过空洞无物, 有些节目主持人故意模仿港台腔, 有些节目主持人还存在不当使用方言的问题等等, 都需要进行完善。另外, 主持用语也应注意地域和民族特点, 不同的文化、习惯和宗教传统, 节目主持人在用语时应充分尊重文化习俗。

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不单关系到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和一个节目的整体水平, 更关系到汉语语言的规范传播, 节目主持人担负着传承语言文化的重要责任, 所以节目主持人更应该规范用语, 严格遵守节目用语要求。

参考文献

[1]俞虹著;《节目主持人通论》, 浙江大学出版社

[2]吴郁著;《主持人的语言艺术》,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节目主持人用语规范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秋高气爽,天降吉祥,在这美好的日子里,一对情侣任津博先生和孟伟小姐搭乘牛朗织女的鹊桥,在这里幸福结合,在此,我们衷心祝福有缘人终成倦属,有情人地久天长。下面,请所有佳宾慈爱的目光聚焦在这里,举起大家最温暖的双手,如果准备好了,那么我们就请这对新人和他们的家长登场,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共同为他们祝福,共同见证这最温馨的时刻。

有请。

我们的新郎任津博英俊帅气,在中国联通公司沈阳分公司工作,新娘孟伟妩媚可爱,在我们的招商中心工作,才子配佳人,天作之和,今天他们共同培育的爱情之树在这金秋结出了爱情之果。

下面,有请今天的东道主孟繁文先生,向各位来宾致答谢词。

今天光临我们婚礼现场的有区人大、区政协、区委区政府的领导,有各街道办事处的领导,有孟家亲朋好友,同事同学,我们林盛街道办事处也组成了庞大的亲友团以奥运会的规格参加,正是因为这些贵宾的光临,才使这里棚壁生辉,充满了喜气,也必将在他们的人生路是留下最辉煌的一页。

下面我们就请两位新人向在座的各位来宾鞠上一躬,感谢多年来对我们家人的眷顾、支持和帮助。

婚礼进行到这里,有两句话要赠给这对新人。

如果爱,就深爱,你就是我的世界,爱到地久天长。已经牵手,牵手到永远,你就是我的脊梁我的山,心也相牵。在此,祝你们共享爱情,共擎风雨白头偕老。

为了感谢在座的各位来宾,孟先生安排了丰盛的酒宴,尊敬的各位朋友,就让我们把浓浓的祝福、绵绵的友谊融在酒里,共同把我们的友谊升华到新的高度。

最后,祝愿我们在场的所有来宾朋友们,幸福、美满、健康。

下面,我宣布,答谢宴正式开始。

浅析新闻用语规范化 篇3

真实, 是新闻的第一要素。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是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新闻的真实, 包括新闻事实的准确无误和新闻用语的准确规范。这里暂且不谈新闻事实。目前, 经常可以发现, 在各类媒体上频频出现一些不准确不规范的用语, 这不但会降低新闻的价值, 而且会误导受众, 造成以讹传讹的不良后果。因此, 在新闻报道中一定要规范用语。

新闻用语指“新闻作品的语言”。语言是一个独立的符号系统, 语音、语汇、语法各组成部分都有自己的应用规则。消息、通讯、特写、速写、述评、记者通信、调查报告等各种新闻样式, 都必须遵循语言的应用规则, 背离了既定的规范, 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语病, 严重的甚至会影响信息的传递。

为了提高信息的准确度, 扩大新闻的影响面, 新闻机构发布新闻时, 对文稿的用语有较为严格的要求。“清词丽句必为邻”, 不但词语选用要恰当得体, 句法结构也要合乎规范。

新闻传媒以规范的语言为载体, 通过不同手段的传播示范, 反过来又可促进社会用语的规范。各种新闻媒体作为语言文字工作的窗口, 不仅仅反映了有关方面的工作成果和力度, 对推动语言文字规范也有重要的作用。遗憾的是,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近年来, 各种传媒的新闻用语很不理想, 方言词、外来语、错别字以至各类语病充斥报纸、荧屏, 严重地影响了语言文字的规范。不要说跟50年代中叶无法相比, 就是翻开60年代初“文革”前的报纸, 也不可同日而语。全面考察, 造成这种混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不单单是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心问题。改革开放引起的社会变革反映在语言生活里, 就是激发人们努力寻觅新的表达方式, 追求新的色彩和格调, 促使民族语文———不仅仅是新闻用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总体上看是积极的, 但变化中也难免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给既定的规范造成某种冲击, 乃至引起一定程度上的混乱。从新闻工作者本身来讲, 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和文字水平不高, 则是造成应用混乱的直接原因。因此, 如何提高采编人员的业务素质, 树立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应当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进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 对广大新闻工作者来说, 有许多事情要做, 但纵观当前语文生活, 规范化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词语引进和社会用字上, 做好这两方面工作, 对维护祖国语文的纯洁和健康有重要意义。舆论界所针砭的包括新闻在内的各种传媒的语病, 不论是滥用繁体字、热衷于外来语、模仿港台腔, 还是生造合成词、钟情俚俗语、追逐粗痞化, 也大都集中在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上。

语汇是整个语言系统中最繁杂、最活跃的部分, 社会生活的变化首先反映在语汇里。改革开放以来, 产生和引进了一大批新词语, 出现在各种新闻媒体上, 并以每年数百条甚至千条的速度递增。首先是外来用语大量涌入国门:拜拜、香波、热狗、宠物、喇叭裤、牛仔服、比基尼、迪斯科、自助餐、连锁店、艾滋病、安乐死、超级市场、隐形眼镜……甚至那些夹杂“洋字”的T恤衫、BP机、卡拉OK, 音乐TV等外来词语, 广泛活跃在新闻传媒和商业活动之中, 并很快打入寻常百姓生活。这种引进适应了百姓, 特别是年轻一代的追新求异的心理。

与此同时, 东南沿海特别是广东一带改革开放起步较早的省区, 它们所操的方言也随着经济的发展, 以特有的市场价值强势推向全国。还有港台地区一批社区词语, 包括相当数量的外来词, 也相继进入内地。不论“老公、靓妹、的士、电饭煲、炒鱿鱼”, 还是“资深、构架、物业、度假村、计程车”, 今天听来已不再感到陌生。基础方言也不示弱, 京城的一批市井俚语, 如“大款、大腕、倒爷、傻帽儿、练摊、侃大山”等, 也通过传媒的炒作流向全国各地。方言词和外来语的大量引进, 不但丰富了新闻用语, 也充实了普通话语汇,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汉民族共同语的表现力。也就是说, 这种引进是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外来文化的需要, 对促进民族语文的丰富和发展有积极的意义。但换个角度看, 词语的引进特别是外来语的吸纳, 是以表达需要为原则的, 离开这一原则, 就会造成词语的无序变动, 损害民族共同语的纯洁和健康。本世纪初, 广东地区称球为“波” (bal) , 称衬衫为“恤” (衫) (shirt) 并由此派生出“打波” (打球) 和“波恤” (运动服) , 但结果都没有推开, 就是值得吸取的历史教训。

有人撰文指责北京一家饭店的命名, 好端端的一个民族餐馆, 为什么要叫作“中国料理”?这个用汉字包装的“料理”, 在日语里泛指菜肴、烹制品, “中国料理”倒是概括了饭店的经营范围。作者原以为这爿小店是日本人开的, 或者是专为日本食客提供服务的, 但一看不对了, 从老板到伙计清一色中国人, 进进出出的也都是本地的客人。地地道道的中国店偏要起个日本名, 除了商业方面的考虑外, 说穿了, 是不是有点媚外的心理在作祟?还有“司考奇、克力架”和“百乐门”, 如果不同实物结合起来, 怕没有多少人知道指的是糖果、饼干和香烟, 说不定会误作眼镜架、娱乐厅什么的。

奥语和港台词语 (包括这些地区翻译的外来词) 的吸收, 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某些新闻媒体片面地追求奇, 不问表达上是否确有需要。如果说“巴士”、“公共汽车99 9 66的士”和“出租车”音节多少不同, 那么, “比基尼”和“三点式”的区别就仅仅在翻译方式上, “艺员”和“演员”, “演艺界”和“文艺界”, “迪斯科”和“的士高”则简直成了累赘, 因为词义上没有任何哪怕是微小的差别。据估计, 改革开放以来, 通过各种媒体引进的港台词语数以百计, 其中不乏“艺员”一类刻意模仿之作。

近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 一些敏感的新闻工作者喜欢从海外华文报刊中摘取现成的译词, 在他们看来, 港台和国外华人地区直接接触西方现代生活和科技文化, 更具有外来词语定名的权威性, 但有时也容易弄巧成拙, 比方说译LASER为“激光”比“莱塞”、“来泽”更为贴切, 这是科技界早已公认了的, 但有些人却偏偏仿照港台译名改为“镭射”, 什么“镭射唱盘”、“镭射音碟”, 甚至竟用译文CD, 不但一度充斥报刊, 日常生活里也随处可见。

这就是说, 方言词和外来语的引进, 必须符合需要、普遍、明确的原则, 有利于汉民族共同用语的发展和规范, 符合这三项原则的用法, 就是合乎规范的, 否则便是违背规范的。吸纳引进的词语不但必须有无可替代的内容、意义表达明确无误, 还要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于表达无补的词语当然不行, 就是表达上确有需要, 但意义晦涩, 谁也不懂的, 也不能吸取。普通话里的词语, 总是适合需要、易于理解, 已经或即将成为人们所普遍适应的。

跟词语的引进比较, 反映在语法规范化方面, 新闻用语的问题要复杂得多。这里面既有词语运用问题, 又有句法构造问题, 不单包括实词的词性, 也涉及到虚词的应用, 不单表现于语句结构的本身, 还牵扯到相应成份的配伍。这些问题分布范围很广, 各级各地报刊及广播、电视中时有所见。

一言蔽之, 新闻的语言运用总的来说应是准确、鲜明、生动, 而新闻各种体裁的语言也略有不同, 譬如新闻通讯的语言应该形象、简练、和谐、朴素, 记者在写通讯时不管是写人物还是事件, 都要给读者以形象感, 有了形象化的语言叙事、写人、状物, 才能形象生动, 感人至深。

消息的语言要以清新、简洁、明快、生动为特色。而新闻言论的语言和风格又应有自己的特点, 准确、鲜明、生动、简练是对新闻言论的基本要求。要做到这些, 记者必须加强文字修养, 懂语法、会修辞, 如此, 才能很好地驾驭文字, 写出读者“能懂、相信、有用、爱看”的好新闻。■

规范化学用语提高教学质量 篇4

1. 作讲座, 明确目的, 激发兴趣

通过课外讲座, 我让学生知道元素符号是国际上通用的符号, 使学生在思想上对元素符号等化学用语引起了重视, 认识到学习元素符号的重要性, 从而能始终自觉地保持学习的兴趣.

2. 猜谜语, 添兴趣, 强化记忆

元素符号是需要记忆的, 学生背的时候既枯燥无味, 又常常出现差错. 为了让学生乐于记, 记得快, 记得准, 我编写了一些均打一元素符号的谜语让学生猜. 如捧着金碗的乞讨者—钙, 水上作业—汞, 这些谜语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认识元素符号的兴趣.

3. 编顺口溜, 分散难点, 减轻负担

我在教学中从第一课开始就让学生提前分散识记元素符号, 每节课3 -5种, 学生不感到负担, 愿意学. 为了帮助记忆, 我将大纲要求熟记的27种元素编成顺口溜“氢氮氧氯溴, 碳硅磷硫碘, 钾钙钠镁铝, 锰锌铁锡铅; 铜汞银铂金, 再加钨和钡”. 实践表明, 学生通过顺口溜进行学习更有劲, 这是突破元素符号关的有效方式.

4. 制卡片, 指导方法, 强化兴趣

为了增强元素符号的记忆效果, 我在讲完第二章时, 布置学生在课外制作正面是元素名称, 背面是元素符号的小卡片, 以便及时复习、巩固. 利用小卡片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反复进行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的练习, 从而把一些易混淆的元素符号及名称搞清楚. 如铝 ( Al) 与氯 ( Cl) 、钠 ( Na) 与氖 ( Ne) . 为了保持和强化学生识记元素符号的积极性, 我在课堂教学中还经常进行元素符号与名称的口答比赛, 从而使学生尽量过好元素符号关, 防止学生过早地分化.

二、采用多种手段, 过好化学式的关

1. 将“名”与“实”结合, 理解物质化学式的涵义

为了让学生能更透彻地理解化学式的涵义, 教师可用模型、图式描述分子的变化、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 同时用元素符号及其组合与之对照, 这样就做到了“名”与“实”的结合, 实现从具体到抽象, 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使学生能较容易地形成化学式的概念, 也就为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奠定了基础.

2. 运用化合价口诀和原则, 写好化学式

化合价口诀和原则是书写化学式的依据. 为了快捷、准确地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教学中我把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编写成口诀: 一价钾钠银氢氯, 二价钙镁钡锌氧; 三铝四硅五价磷, 二四六七锰冠群; 二四六硫二四碳, 二三四五就是氮; 铁为二三铜一二, 单质零价要牢记.

三、通过变式训练, 过好化学方程式的关

书写化学方程式, 配平是难点, 教师除了讲清“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 还可通过实例简单介绍“奇数配偶法”、“分数法”. 要通过反复训练强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完整规范, 一点错误也不能出. 因此, 我也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要领, 编成口诀: 一写二配三条件, 四要瞄准放暗箭. 另外, 我和化学组其他教师协同作战, 经常组织全班、全年级的学生进行化学用语的竞赛, 特别是化学方程式的默写, 并评出优胜者进行奖励, 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用语的积极性.

四、归纳小结, 举一反三, 形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经常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的归纳小结. 每学完一章, 教师就要求学生把这一章新学到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找出来, 并结合经常性的小听写, 以强化、巩固所学的化学用语. 对一些相似的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 把它们整理出来进行对比分析, 找出其异同点, 让学生举一反三, 由此及彼, 从而获得事半功倍之效. 如在加热时, H2与CuO或Fe2O3等的反应.

五、加强练习, 能会写、会读、会用

1. 学生在写化学用语时, 常犯这样一些错误: 大小写混淆, 如Mg写成mg; 上下标书写不规范, 如H2SO4写成H2SO4; 写化学方程式时不配平, 不写必要条件和乱写气体箭头等.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布置足够的练习, 让学生暴露错误, 分析学生练习中出现缺陷及错误的原因, 与学生一起研讨弥补和订正的方法.

2. 学生在读化学用语时, 常不够严谨准确, 如把FeCl2、FeCl3全部读成“氯化亚铁”或全部读成“氯化铁”, 而不能根据其化合价的差别, 分别把它们读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铁”; 又如把化学方程式C + O2CO2, 读成“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 针对前者情况,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化合价的区别, 并把化合物的一些命名规则讲清楚, 而后者是由于学生不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把化学方程式当成数学上的方程式了.

3. 学生在会写、会读化学用语的基础上反复练习、巩固, 就 能达到正确使用的目的.

元素符号、化学式的练习, 可采用名称与符号互现方法. 练习时教师说元素、物质的名称, 学生写其元素符号、化学式, 或提出元素符号、化学式, 让学生写其名称, 并说其涵义. 至于化学方程式的练习, 教师可描述这一反应, 让学生说出它所表示的反应事实, 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物质的性质、鉴别和制取等.

参考文献

[1]刘雄雄.浅谈元素符号之教学[J].甘肃教育, 2006 (8) .

教师课堂用语规范性探析 篇5

一课堂用语规范性的重要性

学校作为学生受教育的场所、教师作为传道授业的实施者, 对于学生的良好品质的养成具有重大责任。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 教师的学识、才能、性格等都会对学生起到引导的作用。课堂用语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载体, 是教师重要的教学资源, 课堂用语使用得当, 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学习效果。因此, 能够正确地使用规范性的课堂用语来组织教学, 有利于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教学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课堂用语规范性的原则

1. 理念正确

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解放课堂, 鼓励学生们一改被动接受知识为主的消极听课状态, 逐渐形成以“自主探究与交流合作”为核心的新型课堂模式。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 确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平等对待学生, 平等地对待学生主要表现在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

2. 尊重学生

许多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会说或者是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时间关系……”也许学生还在思考, 而有些教师却说“不等你们了”或者是“这个问题我们下课再说”, 这样显然是不尊重学生的一种表现。这些教师是在急于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他们仅仅关注自己的“教”, 对于学生的“学”则是置之不理。像这种课堂用语的出现, 就是教师教学理念没有理清、不尊重学生的一种表现。类似“谢谢大家的配合”这类课堂教学用语提醒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教学用语, 对待学生要有耐心和爱心, 要对他们充满期许。

3. 表述明确

教师要准确地传授教材内容, 教师的语言不仅要正确, 而且要求准确。叶圣陶说:“教师教学生, 除了身教就是言教, 言教必得凭正确的语言。”由此可见, 教师正确使用语言的重要性, 否则就会误人子弟。教学语言的准确性, 具体来说就是教学用语要明确、恰当。尤其是在课堂提问时, 要做到能够准确地表述, 问题不宜较难或较易, 较难则会使学生感觉到无从说起或者是答案太过宽泛, 较易又失去了问题的意义。

4. 声情并茂

教师在上课中, 在保证讲授内容科学性的基础上, 要做到语言生动。课堂用语不是口头语, 但是也不同于书面用语, 它要求语言要生动活泼, 这样学生才能够爱听、想听, 才能够帮助学生尽快地理解知识。要做到课堂用语的声情并茂, 首先要关注自己上课的语音、语速。以音速拨动学生的心弦, 以音调抓住学生的思维。

三如何做到课堂用语规范

叶圣陶说:语就是口头语言, 文就是书面语言, 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放在一起就叫语文。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语文教师要在优化课堂教学用语上多下功夫, 力求以自身的语言魅力, 打动学生, 感染学生, 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对语文教师来说, 要充分发挥驾驭语言的优势, 教学语言不仅要规范化, 还要注意几个重要环节。

1. 导入的艺术

在写文章时, 要求学生开头要做到所谓的“龙头”, 目的就是要吸引人, 让人产生想要读下去的兴趣。很多教师在上课时往往却不能注意到这一点, 他们往往以这样的开场白开始一节课:“大家昨天学了一些新的生字词, 现在我们来听写, 老师来考考大家学得怎么样”“要上课了, 我要求大家做到以下几点……”, 就这几句简单的话里, 教师并没有将学习的责任交还给学生自己, 没有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同样的话如果可以换一种说法, 完全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 “大家昨天学了不少生字词, 今天我们来个自我挑战, 来考考自己写得怎样!”

2. 课堂提问的语言艺术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上, 老师提问的语言艺术、提问的技巧, 引导着学生的思维, 决定着教学的成败。教师的课堂提问能起到设疑、解疑和反馈的作用, 能为学生的思维指明方向和调节课堂气氛。在有些课堂中, 教师提问形式单一, 师生之间一问一答, 似乎体现了提问教学法, 但是探究不到问题实质, 或者是教师提出的问题抽象空洞, 使学生茫然失措, 无从答起, 导致提问后的冷场。长此以往, 学生就会出现思维懒惰, 无法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 教师要精心设计自己的课堂问题, 做到课堂提问用语的精练。那么如何才能使提问“精炼”呢?这就要求教师要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以及学生的认识结构, 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 这样才能做到提出的问题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 达到精炼。总之,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正确设问有助于积极开展教与学的双向活动, 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 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 提高教学效果。

3. 恰当的结尾语言

一堂课的结尾, 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知识结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教师应采用不同的课堂结尾类型。总体来说分为以下几种: (1) 为了便于学生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 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 教师对所讲授的知识加以总结、整理, 在学生头脑中构建出一定的知识结构。 (2) 学生对教师讲授内容的理解往往只是表面的、不深刻的。若“趁热打铁”, 在课堂结尾时, 精心设计几个小问题, 则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欠缺之处, 从而有利于教师及时地进行教学调整。 (3) 在一节课即将结束之际, 提出与本节和后续课内容均相关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 设下伏笔, 为后续教学服务。总之, 教学是一门科学, 又是一门艺术, 而这种艺术的表现手法没有固定的公式可循。教师在设计课堂结尾时既要知常, 又要晓变, 明确教学目的, 抓住重点内容, 语言简洁, 力争设计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能够给学生启发的课堂结尾。

4. 作业的布置用语

在教学环节中也许学生最不喜欢的就是老师布置作业的这部分了, 每当布置作业时, 老师一般都是这么说的, “我们今天的作业是课后练习题一到四, 明天课代表收齐了交给我, 不交作业的同学到我办公室去做, 请大家要好好完成, 否则就不要来上课 (或请你们家长来说明理由) ”。这句话反映出教师对自己布置作业的有效性产生怀疑, 同时, 也反映出教师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能力与习惯表示不信任。如果教师能转换教育的视角, 以体贴的心态来看待作业, 完全可以来个谐趣说法:“今天中午的大餐是, 作业——希望大家要吃饱啊!”或说, “今天的作业是——我们大家来考考自己今天学得怎么样?”

上一篇:建筑生态化技术下一篇:提升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