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探讨

2024-09-08

监测探讨(精选12篇)

监测探讨 篇1

摘要:鉴于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比对监测在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中的重要性, 就实际比对监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提出了需要注意的事项, 分析了关键的比对监测技术要点, 提高比对结果的准确度, 使比对监测数据能更好的为环境管理服务。

关键词:比对监测,固定污染源,CEMS

近十年来, 我国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的建设发展迅速, 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在环境管理和总量减排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根据《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 (国家环保总局令第28号) 和《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办法》要求, 必须对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 (Continuous Emissions Monitoring Systems, 以下简称CEMS) 进行比对监测。

由于国家对CEMS有明确的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标准, 所以比对监测的任务、要求相对来说是明确的、清晰的;但由于CEMS仪器本身的复杂性, 烟气在线监测工作条件要求高。现场比对监测任务相对较重、较辛苦, 需要投入的监测力量和资金相对较高, 是影响CEMS系统比对监测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障碍。如果不在监测过程中严加控制, 监测结果容易受到影响。根据实际监测工作中的经验分析监测过程中较容易产生影响的因素, 并针对这些因素特点探讨其对应的解决途径和方法。

1 CEMS安装位置及比对断面要求

一个合理的、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比对监测断面, 是比对监测能顺利进行的前提与关键。这就对我们监测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在现有的条件下将CEMS安装在最合理的位置;在现有的条件下将数据测得更准确。

CEMS的安装位置有严格的要求, 根据HJ/T 75-2007中要求, 总的来说要能保证“前4后2”的直烟道, 即“对于颗粒物CEMS, 应设置在距弯头、阀门、变径管下游方向不小于4倍烟道直径, 以及距上述部件上游方向不小于2倍烟道直径处[1]”;而对于参比方法, 其监测断面要求更加严格, 根据GB/T16157-1996中要求, 更是要求有“前6后3”的直烟道[2]。

但实际现场情况几乎没有能完全满足CEMS安装位置以及手工比对监测断面的要求, 企业在烟道的设计上往往是从材料成本及阻力损失等方面考虑, 而不会从环保监测的角度去刻意设计一个较长、较直的烟道。这就要求在现场现有的条件下, 比对监测断面设置在前后直烟道长度比为2:1处, 而且监测断面尽量靠近CEMS取样断面。

2 颗粒物、流速、烟温的比对监测

2.1 颗粒物的比对监测

目前颗粒物的监测CEMS法多采用光学法进行分析采样, 对于脱硫后温度低于露点的烟气, 烟气中容易凝结水滴, 增加了CEMS法测定的不确定度。这点在比对监测过程中必须要注意, 确保CEMS校验准确无误。

根据目前火电厂烟尘排放限值, 大部分火电厂烟气经过静电场除尘器、脱硫塔后烟尘排放浓度在50mg/m3左右。颗粒物的测量过程中, 抽气体积的不确定度是影响测量结果的主要因素[3]。颗粒物的采样必须按照等速采样的原则进行, 尽可能使用微电脑自动跟踪采样仪, 以保证等速采样的精度, 减少采样误差[4]。为了提高比对监测时颗粒物的准确度可适当延长采样时间以提高采样体积。

然而由于湿法脱硫导致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水雾, 在颗粒物采样时同时水雾也捕集在玻璃纤维滤筒中, 导致滤筒浸湿, 容易被抽破。这就需要现场采样人员有丰富的现场经验, 掌握合理的采样时间, 既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又要能确保比对工作的顺利进行。一般情况可以根据仪器显示的流量计前压力来判断滤筒阻力, 在流量计前压力显示为-30KPa左右时, 可以停止采样或更换滤筒, 这样即可以保证颗粒物采样的准确度又能保护仪器设备。

另外由于烟气湿度过大, 在外界气温较低的情况下采样, 水蒸气在采样管及橡胶导管中冷凝, 操作时应注意防止冷凝水流向滤筒方向。由于烟气湿度及酸性的特性, 建议在目前现有的变色硅胶前面加一个装有双氧水的烟气洗涤装置, 如图1-1。这样既可以延长变色硅胶的使用时间, 又能保护仪器设备, 避免酸性气体腐蚀仪器。实践证明, 一个立方米的采气量, 在缓冲瓶中约可以收集150-200ml左右的冷凝水, 可以节省大量的变色硅胶。

根据《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中要求, 自2014年7月1日起, 现有火力发电锅炉及燃气轮机组表1规定的烟尘排放浓度, 即烟尘排放标准为30mg/m3。现阶段, 国内尚无针对低浓度颗粒物采样和分析的技术规范, 目前市场上已有仪器厂商或科研机构在探索新方法, 如将滤筒改为滤膜, 采用大流量采样等技术。迫切需要研究、制定测定低浓度颗粒物的手工方法及与之配套的仪器标准[5]。

2.2 流速、烟气温度的比对监测

由于现在多数CEMS也是用皮托管法, 该法与手工常规方法一致, 缺点是易堵, 需要不断吹扫。对于不能满足标准要求的监测断面, 通过加密点位的方法增加测量的准确度。

烟气温度比对原理最简单, 系统稳定, 一般没有太多技术问题。由于颗粒物、流速、温度这三个参数是同步测试的, 比对时间段的确定注意三个参数的时间一致性。

3 烟气的比对监测

3.1 二氧化硫的比对监测

二氧化硫的监测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首先监测过程中锅炉的工况不可能完全一直稳定, 导致二氧化硫浓度变化幅度较大;其次是现在多数的烟气都有湿法脱硫装置, 脱硫后的烟气具有二氧化硫浓度低, 湿度大的特点, 严重影响参比方法定电位电解法的测试;再次CEMS法采样有“延迟效应”的影响, 做到参比手工法与CEMS法真正意义“同时段”比较难。

现场监测期间, 生产设备应正常且稳定运行, 可通过调节固定污染源烟气净化设备从而达到某一排放状况, 该状况在测试期间应保持稳定。

对烟气采样器必须有加热、除湿的预处理装置。目前二氧化硫的测试方法已经相当成熟, 烟气预处理设备往往成为比对监测成败的关键。一般监测人员往往重视仪器本身的传感器的校准, 而忽略了预处理因素的影响。 (1) 烟气在采样管路中冷凝, 导致二氧化硫溶解产生偏差[6]; (2) 烟气湿度较大, 直接干扰传感器的准确度, 严重的顺坏仪器; (3) 由于烟道负压太大仪器抽气泵的抽气流速偏低, 导致结果偏差。这些因素往往比较隐蔽, 一般容易被监测人员忽略。一个好的烟气预处理装置, 必须具备除尘、除湿、全程伴热功能。除尘能减少采样管细小颗粒物在采样管壁的沉降, 从而避免水气的凝结, 减少二氧化硫的溶解, 采样管路全程伴热能避免水气凝结;被测气体中的尘和水分容易在传感器渗透膜表面凝结, 影响其透气性, 进而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由于CEMS的烟气取样管路一般都有几十米长, 测试时应充分考虑烟气的“延迟效应”。当其伴热管线较长时, 应考虑CEMS系统的响应时间, 编制报告时比对监测结果应与扣除响应时间后时间段内CEMS数据相比较[7]。如果工况足够稳定, 就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延迟效应”带来的不确定度。

3.2 氮氧化物、含氧量的比对监测

由于现在的仪器都是多个传感器一体的, 氮氧化物、含氧量的数据都是可以和二氧化硫的测试同步。在二氧化硫能确保准确测量的前提下, 这两个参数比对监测难度不大。氮氧化物比对监测时需要注意参比法及CEMS法测量氮氧化物的原理:有些是测定NO浓度, 然后根据经验系数转化成氮氧化物浓度;有些是分别监测NO、NO2浓度。注意检查仪器转化系数设置的正确。氧量的比对监测, 由于是百分比浓度, 而且浓度稳定, 一般比对问题不大。

4 比对监测数据处理

CEMS数据的采集可以导出电子稿, 或打印纸质稿, 整理监测同时段数据统计相应时段内的均值, 与手工监测数据组成数据对。

用参比方法进行验收时, 颗粒物、流速、烟温至少获取5个该测试断面的平均值, 当地环境保护技术主管部门每年不定期地对烟气CEMS技术性能指标至少进行一次比对监测, 但监测样品数量可相应减少, 监测颗粒物、流速、烟温等样品数量至少3对。

烟气比对监测前必须用适当浓度的标准气体对监测仪器传感器进行标定, 符合规定要求的仪器才能进行比对监测。用参比方法进行验收时, 气态污染物和氧量至少获取9个数据, 并取测试平均值与同时段烟气CEMS的分钟平均值进行准确度计算。当地环境保护技术主管部门每年不定期地比对监测, 抽检气态污染物样品数量至少6对。

比对监测数据的处理根据HJ/T 75-2007中7.2项要求进行计算, 监测项目高、中、低浓度对应的计算公式及评价标准也有所不同, 要注意区分。特别是当气态污染物浓度>250?mol/mol时, 气态污染物是计算“相对准确度”, 而不是“相对误差”。还有含氧量也是计算相对准确度。由于相对准确度计算过程较为复杂、繁琐, 为了减少计算出错率及提高工作效率, 可事先用EXCEL编辑好公式, 直接输入监测数据进行计算。

5 小结

(1) 鉴于目前很多现场CEMS安装位置及手工监测断面大多不规范, 应在现场现有条件下选择最合适的监测断面; (2) 适当增加采样点位, 以增加颗粒物及流速测量的准确性; (3) 烟气预处理装置是影响烟气监测的关键因素, 烟气预处理必须要有除尘、除湿、全程加热功能。 (4) CEMS同时段数据的采集与数理, 确保监测数据的“同步性”。

CEMS比对监测需要不断的学习, 大胆实践, 敢于创新、及时总结有效的提高比对结果的准确度, 使比对监测数据能更好的为环境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HJ/T75-2007,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试行) [S].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GB/T16157-199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S].国家环保总局.

[3]张先宝, 廖志凌, 倪涌.锅炉烟尘排放浓度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J].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4, 30 (3) :27-28.

[4]HJ/T397-200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S].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5]邓继, 万方, 董励, 高翔.CEMS比对监测结果反映的若干问题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1, 36 (4) :118-121.

[6]罗刚.提高CEMS比对监测准确性的相关问题探讨[J]科技前沿, 2011, 19:58-59.

[7]裴冰, 万方.CEMS比对监测相关问题探讨[J], 2010, 22 (2) :8-10.

监测探讨 篇2

关于建立环境预警监测体系的探讨

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调整改革的思路和措施,以构楚我国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

作 者:胡潮列 蔡杰 作者单位:佛山市三水区环境监测站,广东・佛山,528100刊 名:科协论坛(下半月)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ASSOCIATION FORUM年,卷(期):“”(4)分类号:X22关键词:环境监测 预警功能 在线自动监测

电梯能耗监测方法探讨 篇3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内住宅和商用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飞速上升。而建筑中的电梯的使用被认为是大型建筑的耗电大户,电梯在使用过程中所耗能占全部建筑能耗的接近20%。因此,国内电梯的能耗在整个社会能耗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电梯的能耗伴随着电梯数量的增加而快速的增长,电梯巨大的能耗已经引起社会和政府职能部门的密切得关注,电梯作为一种与人们的口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工具,随着电梯数量的急剧增加,电梯巨大的能耗已经引起社会和政府职能部门的密切得关注。

关键词:电梯能耗;监测方法;探讨

1导言

随着电梯行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不断落实,我国节能电梯产量占电梯总产量的比例不断增大。为配合国家有关建筑物节能政策的实施,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对老旧且能耗高的电梯进行大修或改造计划。需更换的电梯,通过更换或技术改造替换成节能电梯。由此可见,国家对电梯的节能非常的重视,不断的降低电梯的能耗使用率,预计未来时间里电梯能效检测的需求也将迅速增长。

2电梯能耗分析

构成电梯的能耗部分有:驱动主机的能耗、曳引系统的能耗、门机系统的能耗、控制和显示系统的能耗、电梯轿厢内照明和通风系统的能耗以及电梯内其它电气设备的能耗。电梯的能耗主要集中在曳引驱动装置上,占总能耗的70%以上,但是电梯的能耗与普通电动机的能耗存在很大区别。电梯通常配有对重装置,当电梯上行的时候,电梯的能耗随着载荷的增加而增加:当电梯下行的时候,电梯的能耗随着载荷的增加反而减小。电梯的能耗随着行程的增加而变大。

对于具有能量回馈功能的电梯,在电梯轻载上行和重载下行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将电容中储存的直流电能轻易地转换成交流电能并且及时输送电网。可以节省15%~45%的耗电量,且速度越高、载重越大,省电的效果越好。对于特定电梯,具体工况下的能耗主要是由载荷、速度、行程和运行次数等决定。如果隔层服务方式的电梯的可服务搂层的数量为n.那么行程种类的数量可以达到n(n-1)。同时,电梯的载荷也随着乘客的数量而变化,乘客的数量也不确定。电梯能耗测量的难点在于电梯运行过程的多样性和载荷的随机性。

3单位时间待机能耗测试方法

公开号为CN102198903A专利申请提出了一种电梯能耗综合检测方法,在于将单位时间的待机能耗作为电梯能耗测量的基础能耗,将电梯的能耗进行分类测量统计,以变化前的能耗测量的累计值作为参照系,将变化后能耗测量的累计值与变化前能耗测量的累计值进行减法运算,将结果再减去单位时间的待机能耗与该变化延续时间的乘积,就得出该种状态变化的能耗,并以此法设计了能耗综合检测仪,主要是由主站、从站、电梯运行信号采集传感器这三个部份组成,主站接收来自抱闸检测传感器、速度距离传感器、电流互感器的数据及从站通过无线传输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运算存储,本测量仪不需停梯检测,电梯分类是将电梯分成运载能耗和特性能耗两种,运载能耗分为运载上行能耗、运载下行能耗,特性能耗分为空载能耗、门机能耗、停机能耗,将统计的运载能耗除以运载的距离和重量得到单位重量和距离的运载能耗,将统计的空载能耗除以运行的距离得到单位距离的空载能耗。

4远程监控电梯能耗方法

公开号为CN101551658A专利申请提出了一种电梯能耗监控方法,设有若干与集中监控中心无线连接的能耗监控单元,所述的各能耗监控单元分别设有与电梯电源连接的电量采集模块,电量采集模块通过通信接口与设有数据处理器的远程终端装置连接,远程终端装置通过无线发射模块与所述的集中监控中心无线连接,电量采集模块采集对应电梯电源的三相电压、电流及各次谐波数据,并传送到本单元设置的远程终端,该远程终端的CPU数据处理器计算这些数据,然后按设定的第二通信协议存储到存储器并将该存储数据按该设定的第二通信协议传递给本单元设置的GPRS发射模块,由该GPRS发射模块按第一通信协议无线发送到上位机集中监控中心。本发明能够通过无线网络将整个城市或住宅小区分散建筑物内的电梯能耗监控装置联成网络,实现对分散电梯、手扶电梯或自动人行道等用电装置的能耗情况进行集中统计和监控管理,进一步方案还可根据电梯的待机间隔控制电梯使其处于零能耗状态,达到节能的目的。

5基于平衡系数检测能耗方法

公开号为CN 102079467A专利申请提出了一种电梯能耗测试方法,对运行正常的曳引电梯进行运行能耗和待机能耗测试,设计了电梯运行过程和中间层,本发明为一种基于平衡系数修正法的电梯能耗测试方法,适用于曳引电梯,测试方法简单易行,对电梯运行能耗的测试,无需对空载、轻载、半载、重载、满载都进行测试,而只需通过空载、轻载、半载以及平衡系数k就可测得所需所有数据,由此,本发明也解决了一些电梯曳引力不足致电梯满载不能启动而无法进行能耗测试的问题,方便地适应于各种曳引电梯的能耗测试,测试方法易于操作且测试的结果容易量化,提高了曳引电梯的测试效率,包括以下步骤:

5.1能耗测试点设。

5.2运行过程与中间层设置。

5.3针对运行能耗的空载、轻载和半载运行的测试过程。

5.4满载与空载、重载与轻载之间的能耗等效关系计算。

5.5提升高度H由安装公司在安装电梯时实测,或者检测人员用皮尺或激光测距仪测量;实际运行速度通过测速仪器测量。

6模型法

当测量具体一台电梯设备的能耗时,轿厢按空载、轻载、半载、重载、满载等工况运行,分别测试轿厢运送载荷重量、移动的垂直距离、耗电量。测试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测试的工作情况复杂。比如,对一台8层的垂直客梯,轿厢分别放0%、25%、50%、75%、100%的额定载荷,测量工况竟多达几百种。所以,从中择优选取几个简单具有代表性的工况,测量其电梯能耗,可简化测试程序。

基于动态测量的电梯能耗模型的原理分析情况如下:

6.1曳引和驱动系统的能耗模型,可以从简化测量的电梯动态能耗数据中分析求取,简化了电梯能耗测量的过程和时间。在进行能耗仿真模拟时,根据曳引系统的各个输出参数,确定驱动系统的能耗大小。

6.2單次开关门能耗、待机能耗、空调照明通风等能耗特性,根据电梯电路线路连接和工作状况,从动态能耗数据中分离,也可单独测量。能耗仿真时,根据电梯所处任一状态,可确定该部分能耗。这部分能耗和曳引驱动系统的能耗一起构成了电梯系统的总能耗。

6.3电梯的运行速度参数可以手动设置,也可以采用理想电梯速度曲线。对实际测量的电梯,可以测量电梯某个行程的速度曲线。该曲线能大致反映出这台电梯的速度控制情况。因而,采用该速度曲线进行能耗仿真测试,其仿真结果可以与实际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验证电梯能耗模型的准确性,进而也可进一步修正曲线和模型。

6.4在模型启动运行前,先进行电梯的初始状态的设置,如提升高度,所停楼层、初始载荷等。然后,根据电梯速度曲线参数、楼层参数、客流分布及调度信息,计算电梯某一段时间内的速度、加速度、所在高度等信息。这些数据用来判断电梯的状态,同时将它们参数调入曳引驱动系统的模型中,从而计算测量出曳引机所处的状态。

7结论

综上所述,梯与其他能耗产品最大区别是,电梯耗电量除了与本身配置有关外,还与运行工况密切相关。运行次数不同、载重量不同、运行速度不同都会导致电梯耗电量的不同,这些因素的存在加大了电梯能效标准出台的难度。

参考文献:

[1]王士琴,朱昌明,张鹏,金建峰.电梯能耗测量新方法[J].起重运输机械,2009,09:35-39.

[2]聂育仁,刘振华,曹沫.交通运输行业能耗统计监测方法与特点分析[J].综合运输,2011,05:31-36.

[3]周新军.国内外能耗监测控制管理理论与实践[J].中外能源,2013,08:1-7.

环境监测中的生态监测问题探讨 篇4

1 生态监测的背景

生态监测的基础背景主要有以下这几个方面。首先就是我国人口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得到了迅猛增长, 从而导致了生态系统出现了剧烈的变化。并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程度的加深, 给我国的生态保护带来了严峻挑战。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人口流动, 同样给我国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冲击。其次就是随着我国近年来建筑行业的大规模发展, 使得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这样就导致了水土调控能力变差。通过相关的调查资料发现, 通常情况下稻田可以维持10cm的水层, 在暴雨来临的时候可以维持15cm, 因此每公顷的稻田能够比旱地多蓄水1500m3[1]。因此一旦耕地面积受到破坏, 在夏季对雨水的调控能力就会下降, 这样就会很容易对环境造成破坏。还有就是生物的入侵同样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 生物入侵会对当地的生物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威胁, 通过相关资料表明, 外来物种的入侵是造成生物多样性衰减以及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资基础, 一旦出现物种的灭绝会对人类的资源、环境以及能源造成危机。最后就是水资源的污染, 同样为人类的生存带来的巨大的威胁。因此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 生态监测工作显得极为重要。

2 生态监测学科综述

生态监测是一门比较复杂的技术工程, 在工作的过程中, 通常都是采用固定的监测站、流动观察队以及航空摄影等相关方式, 对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收集生物、经济以及社会等多方面数据。通过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测定与分析生态系统中各层次对自然反馈效应的综合表征, 最后就能够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判断与评价这些相关干扰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及危害[2]。

如今在生态监测一直所争议话题主要就是生态监测与生物监测之间的关系上, 现在世界上有些观点认为生态监测包含了生物监测, 因为在生态监测主要是对生态系统的自然与人的变化做出的反应而进行观测与评价。而如今还有另外一种观点则是认为生态监测中包含了生物监测与地球物理化学监测这两个方面, 在这种观点中认为生态监测是环境环境监测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此在生态环境监测中主要是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测定与分析整个自然生命系统中各层次对自然与人为反应效应的综合表征[2]。第一种观点主要还是侧重于生态系统反应这一个方面, 第二种观点则是包括生态系统的各个层次, 在这个观点中主要是对个体、群落以及生态系统对外干扰反应而进行监测。

3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 主要是通过生态环保局质量指数对一个区域进行生态的宏观评价, 而生态环境指数主要就是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一系列指数综合。以下是我国几种主要的生态环境指数。

第一种生态环境指数是生物的丰度指数, 生物丰度指数可以用这个表示:692.096020× (0.35×林地+0.21×草地+0.28×水域湿地+0.11×耕地+0.04×建设用地+0.01×未利用地) /区域面积。第二种是植被覆盖指数, 植被覆盖指数可以用这个表示601.110997 (0.38×林地面积+0.34×草地面积+0.19×农田面积+0.07×建设用地+0.02×未利用地) /区域面积。最后还有环境质量指数, 环境质量指数可以用这个表示:0.4× (100-ASO2×SO2排放量/区域面积) +0.4× (100-ACOD×COD排放量/区域年均降雨量) +0.2× (100-A-SOL×固废排放量/区域面积) , 其中的ASO2=1.725721, ACOD=0.052749, ASOL=2.424802。

4 结语

我国的生态监测工作主要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因此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会不断的给生态监测工作提出许多新的要求。生态监测是环境科学与生物科学的的一种综合学科, 因此在生态监测中包含了环境监测与生物监测[3]。生物监测需要利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够将生态环境分解成各个要素, 还有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对生态系统结构进行监控与测试, 主要是对生态环境的评价与保护, 因此环境监测中的生态监测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相关分析, 对我国生态监测的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建宏, 张龙生.开展综合生态监测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J].发展论坛, 2009 (05) .

[2]孙天华, 刘晓茹, 傅桦.浅评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现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2010 (03) .

深度探讨基于GPS的变形监测 篇5

深度探讨基于GPS的变形监测

基于GPS的变形监测应用十分广泛,本文首先分析探讨了变形监测的定义及目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笔者认真总结了当前国内外相关案例,分析了基于GPS的变形监测的`应用,包括地壳形变,滑坡变形和高层建筑监测等一系列的应用,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科技资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7)分类号:P2关键词:GPS 变形监测 地壳形变 高层建筑

化学需氧量总量减排监测探讨 篇6

关键词:化学需氧量 总量减排 监测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c)-0102-01

国家环境保护部《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指出,主要污染物减排监测是对污染源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进行核定,并为国家确定的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提供数据的监测活动。监测工作采用污染源自动监测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包括手工监测和实验室比对监测),主要是掌握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数量。污染源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的监测技术采用自动监测技术与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技术相结合的方式。

《办法》中规定以污染源监测数据为基础统一采集、核定、统计污染源排污量数据,根据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流量计算污染物排放量。排污单位应当保证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对污染物排放状况和防治污染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建立污染源监测档案。对于安装自动监测设备的污染源以自动监测数据为依据申报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对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的监测设备进行实验室比对监测和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自动监测设备与实验室比对监测同步现场采样,每季度一次采样监测。日常监督性监测结果是否真实可靠非常重要,关系到减排量的核算和减排成果的认定,对监督性监测具有更高的要求。为此就如何做好减排工程验收监测和日常监督性监测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1 监测数据的要求

监测数据要能准确地反映水环境质量的现状,必须能反映水质总体真实情况,监测数据能真实代表某污染物在水中的存在状态和水质状况。监测数据要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

2 生产负荷和污染处理负荷

在污染处理设施验收监测期间,排污单位应当保证生产负荷达到75%以上,即实际生产产量/设计生产能力≥75%。同时应当保证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污染处理负荷达80%以上。

3 监测点位的布设

3.1 工业企业治理工程减排企业监督性监测点位布设

污水监测点位的布设原则: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排放口或专门处理此类污染物设施的排口一律设为第一类污染物采样点位;排污单位的外排口一律设为第二类污染物采样点。

对新建深度治理设施的处理效率监测时,采样点设置在新建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的入口和污水设施的排口。

3.2 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监测点位布设

进入集中污水处理厂和进入城市污水管网的污水应根据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确定。

对整体污水处理设施效率监测时,在各种进入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的入口和污水设施的总排口设置采样点;对各污水处理单元效率监测时,在各种进入处理设施单元污水的入口和设施单元的排口设置采样点。

4 监测项目

在日常监督性监测中有的企业为节省开支只监测化学需氧量一项指标。笔者认为应对减排企业的主要污染因子或关键因子均进行监测,只有所有的污染因子达标才算真正达标排放,只有达标排放的企业才是合法企业,才能计算减排量。而有的企业虽然化学需氧量实现达标排放,或进行了深度治理降低了排放浓度,仍有其它污染因子难以治理,很难实现达标排放,不能计算减排量。各类企业主要污染因子参考《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2002)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培训教材》,或由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确定。采样时同时测定流量。

5 监测频次

污染处理设施或深度治理设施、减排工程验收监测时,在减排企业正常生产条件下的一个生产周期进行加密监测,周期在8 h以内的,1 h采1次样,周期大于8 h的,每2 h采1次样,每个生产周期不能少于3才采样,连续监测2~3 d,流量在采样时一同测定。根据加密监测结果,绘制污水污染物排放曲线(浓度-时间,流量-时间,总量-时间)并与所掌握资料对照,如基本一致即可据此确定企业日常监督性监测的采样频次。

如果排污单位的污水处理运行正常,污水排放比较稳定,则污染物排放曲线比较平稳,监督性监测可以采瞬时样;如果污水排放曲线明显不稳定,要根据曲线情况,采样要分时间段进行,再组成混合样品,或者采集每个时间单元的瞬时水样,根据监测结果计算加权平均浓度作为外排浓度。混合样品的单元采样,在正常的情况下不得少于两次。

6 比对监测

根据《办法》,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对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的监测设备进行实验室比对监测和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对已经安装了自动监测设备的企业,污染处理设施或深度治理设施、减排工程验收监测时,对自动监测进行的手工监测应与自动监测同步采样,监测频次为每季度一次,如果条件许可最好每月一次,保证自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根据手工监测结果对自动监测设备进行校核。

在日常监督性监测中,每月进行监测时同时对自动监测进行比对监测,做好自动监测结果与手工监测或实验室监测结果的校准。

7 监测结果评价

7.1 达标评价

根据各项污染因子或监测项目的监测结果,逐项对照废水排放执行标准评价外排废水是否实现达标排放。对照污染处理设施设计指标,评价外排废水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7.2 处理效率评价

对照污染处理设施的进出口浓度评价整个污染处理设施的处理效率。根据污染处理设施处理单元进出浓度评价各处理单元的处理效率。

7.3 减排量的核算

根据污染物排放浓度和废水排放量计算污染物排放总量,评价污染物排放总量是否在总量控制范围内。同时根据污染处理设施的进出口浓度和国家环保部《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试行)》中的计算方法核算化学需氧量的减排总量。

7.4 手工监测与自动监测比对评价

通过手工监测结果和自动监测结果加以比对,计算校对系数,并对自动监测设施进行校准。

通过合理布设监测点位、控制生产负荷和处理负荷、全面分析监测项目、合理确定监测频次、加强比对监测和多方面评价监测结果等措施,进行化学需氧量总量减排监督性监测,所得监测数据能准确地反映废水外排现状,反映水质真实情况,能够较为准确地核算化学需氧量减排总量。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2002).2002-12.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培训教材[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11:324-330.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试行).2007-11.

监测探讨 篇7

1 对环境水质监测技术的概述及方法

1.1 水资源监测技术

环境水资源监测技术是通过对水资源进行采样、化验、数据汇总、分析、编写报告, 从而找出有害的物质和杂质。在监测过程中, 主要对有害的物质进行逐个分析, 从而使得能够判断某一地区的污染物来源情况。监测的主要物质有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等无机物, 砷、汞、铅等重金属以及有毒的物质。在我国, 当前采用的检测技术主要是远程检测技术, 此种监测技术主要由远程的监测系统组成, 通过利用监测软件对水质进行监测, 各级监测站将本地区水质监测数据通过上报软件逐级上报, 最终汇总统计, 找出水质污染源。

1.2 对环境水质的监测

在环境水质监测中, 对监测的准确率要求较高。要对水质的监测方法采用便捷以及简单的方式进行。在数据的监测中, 主要有三种方法, 包括滴定法, 重量法和仪器法。

在水质监测中, 滴定法, 又叫容量分析法, 是将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 滴加到被测溶液中 (或者将被测溶液滴加到标准溶液中) , 直到所加的标准溶液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为止, 然后测量标准溶液消耗的体积, 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 算出待测物质的含量。它是一种简便、快速和应用广泛的定量分析方法, 在常量分析中有较高的准确度。

在重量法中, 分为两种方法。主要有直接分离法和气化法两种方法。在在重量法中, 是指对试样中的组成物质进行直接分离, 或者在待测组的成分中使用相应的方法进行转换, 将转换后的物质进行分离, 即间接分离。通过利用天平, 进行对组成成分的称重, 通过对组成成分的称重, 从而计算得出组分的重量。进而测出其组分的含量。在重量法中, 不需精密的仪器, 相应的工具即天平。在操作过程中, 由于操作较为繁杂, 操作的使用仪器精确度较低, 因此此种方法对微量元素的测定不适应。

而仪器法, 是比较先进的监测方法, 在仪器法的使用中, 包括原子吸收法以及气相、液相色谱法等, 是在水质监测中是比较常使用的一种方法。通过仪器法分析出的数据精确度较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此种方法在今后的水质监测分析中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具有长远的发展价值。

2 环境水质的监测数据处理方法

环境水质的监测数据在水质分析中非常重要。在水环境的描述以及评价中, 依据就是水质的监测结果。因此, 水质的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影响环境水质问题的直接因素。为使得水质的监测数据在质量上得到保证, 对有效的数据分析也变得非常重要。在水质的分析中, 对数据的处理方法合理也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在进行的水质监测中, 主要的数据处理方法有:数据的有效规整法, 无效数据的消除法, 数据的反复验证法以及时间序列分析法。

2.1 数据的有效规整法

在数据的有效规整法中, 是指对数据进行分类以及对采用的数据进行有效规整处理, 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监测数据具有科学性以及可靠性。在数据的参考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将数据进行有效的分类, 并将不同地区的水质数据进行分类规整, 从而为日后的数据分析提供更加方便的查找。此为数据的有效规整法。

2.2 对无效数据的消除法

在数据的获取和测得中, 都有一定的时间规定。数据的监测时间过长, 在本质上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从而使得数据的参考价值失效。对无效的数据进行消除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监测数据的参考性, 使得数据的参考存有价值。因此, 在数据的整理过程中, 要对时间较长的数据或失效的数据进行删除, 避免数据较多存在的查找不便以及其它问题。在数据的管理中删除无效的数据, 即无效数据删除法。

2.3 对数据的反复验证以及时间序列分析法

在进行水质监测时, 由于在监测数据中的采样过程不同, 从而使得监测数据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水质不能得到很好的反映, 为避免此种问题的发生, 就要采用数据的反复验证法保证监测数据的合理、精确, 具有可比性、公正性、准确性。即在对水质采样分析过程中, 要对一处的监测点进行反复的验证, 从而对地区的水样进行合理的分析。数据的反复验证法保证了水质监测数据在测试中的准确程度。

在水质的监测中, 由于监测的频次过多导致的人力负担和财力负担, 监测的频次过多, 使得财力的消耗相对较大, 同时严重的浪费人力;而监测的次数过少, 使得监测的数据失去代表价值, 同时也使得数据的监测可靠性降低, 因此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处理数据能够使得数据的监测频次合理, 避免了以上问题的发生。

3 对环境数据监测的结果表述以及发展前景

3.1 对环境水质的监测结果分析

环境水质的监测结果表述中对数据的准确性以及数据的可靠性进行重点分析, 在环境监测结果的表述中, 要对监测结果的表述语言简洁, 记录要规范并呈原始化, 对报告中的监测信息要书写规范, 防止因书面以及数据问题导致的报告内容缺失, 报告空洞, 报告缺少内涵等。在进行监测结果的标示中, 要使用法定的单位作为标注单位, 在报告中要根据环境水质的监测结果, 并比对此水质断面往期监测数据, 在时间和空间上作出比对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 对此水质断面污染情况作出合理的分析。

3.2 环境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

我国的环境检测技术采用方法主要采用人工抽样调查法, 在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中, 通过对指定的地点进行水质抽检监测, 通过对监测的结果分析, 从而对测验的地点周边部分环境作出断定。在我国的人工抽查检测法中,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检测中因具有一定的空间性以及时间性, 因此监测水质不能够连续实现。在使用方式中不能对水质的动态数据进行及时的监测。对实验室的水质监测完善, 就要采用相应的措施, 因此在进行水质监测中, 要有效的对污染源进行控制。在相关的检测部门中, 要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 对水质的监测数据以及监测特点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对水质的监测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 从而引进新的监测技术, 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水质监测的效率得以提高。我国的水质检测技术在监测中要不断提高, 随着水质检测技术的不断提升, 我国能在水质监测中研制出更好的技术, 例如水质连续自动检测技术。我国的水质监测部门要对水质检测技术进行重视, 通过对水质检测技术不断总结, 使得水质检测技术的发展逐渐变得更加完善。在水质的监测技术中, 技术操作人员要使用合理的方法, 对水质监测采取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通过对水质的监测数据分析, 针对不同地域的不同数值, 采用合理的处理方案, 以保证人民的生活饮水以及用水健康。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水的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 对水的环境保护工作要加大重视力度。对水的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通过对水质的有效监测, 从而找出污染水质的原因, 针对水质的污染原因对水进行合理的处理, 从而保证人民的健康。环境水质分析监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水的污染越严重, 对检测技术的要求就越高。同时, 要加大环保意识, 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污染。

参考文献

[1]吴晓红.环境水质分析监测技术与监测数据的处理[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 (4) :81-81.

[2]邵威宇, 刘莎.环境水质分析监测技术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 2015 (31) :318-318.

监测探讨 篇8

生物监测技术主要是指利用生物特性及环境污染物质反应, 并根据污染环境下的各种信息来判断环境状态的一种技术手段。该技术诞生于20世纪初, 到20世纪70年代, 水污染生物监测成为了较为活跃的研究领域, 这也标志着生物监测技术进入了成熟发展期。生物监测方法是以环境生物学理论为基础, 包括生理学方法、毒理学方法、生物化学成分分析法及生态学方法四个大类[1]。生物监测技术应用范围较广, 可用于大气监测、水环境监测及土壤监测等。近年来, 我国生物监测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升, 并开始逐步推广普及, 在很多领域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上海上立、北京滨松光子等公司的生物监测设备都具备了较高灵敏度, 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准。未来, 生物监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地位将愈来愈高, 其应用空间也会愈来愈广。

2 生物监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优势

对于环境监测而言, 生物监测是其日后发展的重要方向及趋势。生物监测技术与传统理化监测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势[2]: (1) 连续性。生物监测可对长周期范围内环境变化信息进行监测, 保证了环境污染的全面性。 (2) 直观性。生物监测可将污染物对生物体的生物学效应清晰、直观地反映出来, 极大程度上提升了监测结果的可信度。 (3) 灵敏性。高度灵敏性是生物监测的重要特征之一。利用生物积累、生物放大及生物富集效应, 可迅速获知环境污染源头。 (4) 保护性。生物监测技术对环境具有良好的亲和性, 对环境及生态系统友好, 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作用。总体上来看, 生物技术操作简便、灵敏度高, 可及时反映出生态环境的动态情况, 有利于监测人员掌握环境变化规律, 为环境保护提供真实、可靠、准确的信息。

3 生物监测技术具体应用分析

3.1 大气监测

大气污染生物监测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1) 植物症状监测法。该方法是将敏感植物叶片在不同环境下的受害程度、颜色变化及受害面等作为监测指标, 以此来反映大气污染程度, 并可判断出污染物的种类。 (2) 盆栽监测法。盆栽监测法主要是用于定点监测, 将指示盆栽置于污染区选定的监测点上, 进行定期观测, 并记录受害症状及受害程度, 由此对污染物成分、浓度及范围进行评价, 从而反映出区域大气污染程度[3]。 (3) 地衣监测法。部分地衣对环境变化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利用这种敏感性可将环境变化情况清晰反映出来, 这就使得利用地衣有了环境监测的价值。由于地衣不会受土壤差异影响, 并且无水分及其他营养来源的稀释和干扰作用, 因此可较为客观地反映出大气质量。同时, 地衣分布范围较为广阔, 种类较多, 在不同季节均能将环境污染情况显现出来。但是地衣监测法在定量分析方面还有所不足, 有待完善。 (4) 年轮监测法。利用乔木年轮可将乔木各生长期的污染情况反映出来。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射线穿透难易程度对年轮特性进行判断, 从而对污染程度进行分析。

3.2 水环境监测

生物监测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技术体系也较为成熟。其中, 指示生物法是较为经典的方法之一。通常会选用生命周期长、活动地点固定的生物作为指示生物, 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鱼类等。当水体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时, 指示生物就会出现一定的生物特征, 由此来反映水体污染状况。另外, 微生物群落作为水体系统的重要构成也可较为敏感地将水体污染情况反映出来。在水环境监测当中, 毒性试验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生物监测方法。利用急性毒性试验可衡量短时间内污染物的毒性大小及特点。

3.3 土壤监测

土壤生物监测主要包括动物监测法与植物监测法。例如, 利用蚯蚓可将土壤污染情况清晰反映出来。蚯蚓对土壤具有较强的敏感性, 可反映土壤中镉含量, 并能察觉农药、重金属等物质。又如, 将部分植物作为监测对象, 可反映出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当土壤中铜过量时, 婴粟会出现矮化;锰过量时, 植物叶片会畸形发育;铁或硫过量, 会造成石竹表现为深紫色。

4 结语

随着生物监测技术的不断成熟, 其应用范围也愈来愈广。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生物监测技术体系还不够健全, 需进一步完善, 以此来推动生物监测技术发展。

摘要:环境监测是我国环保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在环保事业当中具有举重若轻的地位。以往环境监测主要以理化技术为主, 而近年来生物监测技术不断发展, 为环境监测提供了新的方向及途径。相对于传统理化监测技术而言, 生物监测技术具有高度灵敏性, 且检测速度较快, 具有较广的应用范围。基于此, 本文对生物监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关观点, 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监测,环境监测,灵敏度,快速检测

参考文献

[1]张美平.生物监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低碳世界, 2014, 17:8-9.

[2]周卉, 胡鹏洋.生物监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运用[J].科技与企业, 2013, 03:146.

输油管道泄漏监测探讨 篇9

作为第五大运输业的管道运输在各国石油化工行业的油气运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相应的输油管道泄漏监测技术在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西方发达国家的管道输送与管道泄漏监测起步早、发展快, 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 管道运输起步较晚, 自动化管理水平较低, 运行监测系统不够完善, 与此同时, 我国供油网络管道绵长, 许多为无人区, 如管道受破坏, 进行修复将花费大量人力物力, 如未及时发现, 将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并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 输油管道泄漏监测系统的研究不可忽视。

2、管道监测技术分类

国内外管道泄漏监测的主要方法有压力梯度法、负压力波法、音波法、超声波检测法、光纤传感、瞬变流法、统计分析法等方法。这些方法的适用场合和特点各不相同, 依据其测量手段的不同, 可以将其分为三类:生物方法、硬件方法和软件方法。

2.1、生物方法

生物检测也称直观检测, 是传统的泄漏检测方法, 主要是在管道的输送介质中添加硫化物类臭味剂如四氢噻吩等, 利用人或经过训练的动物 (狗) 沿管线分段巡视, 闻管道中释放出的气味或听异常声响等。这种方法简单易行、直接准确, 但灵敏度低、实时性差、耗费大量人力。

2.2、硬件方法

2.2.1 温度检测器

该方法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定管线各处的温度变化。如将多传感器电缆铺设在管线的附近, 油气泄漏时将影响周围土壤温度, 通过采样各处温度变化并对比归纳确知各处油气泄露与否。

2.2.2 声学检测器

其原理是当管道某处发生泄漏时, 该处局部流体密度减小, 瞬态压力突降, 形成一个负压波。同时, 油品外泄与管壁摩擦, 产生宽频带声波信号。该负压波和音波信号向管道两端传播。经若干时间上下游压力传感器捕捉到特定的瞬态压力波形, 然后结合信号分析、小波变换、模式识别等技术即可实现泄漏判断。根据上下游压力传感器接收到压力信号的时间差, 由负压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就可以确定泄漏点。该方法的定位准确度取决于各站点计算机系统时钟的一致程度。

美国休斯顿声学系统公司 (ASI) 是声学检测技术在管道领域的应用先驱, 其声学检漏产品波敏系统 (wavealert) , 以实时管道监控为特色, 缺点是受检测范围的限制必须沿管道安装很多声音传感器。

2.2.3 光纤检测器

该方法以光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为依托, 为一种新型传感器技术, 或将成为未来油气管道安全监测的主要发展方向。较早运用干涉式分布光纤传感技术的是澳大利亚的FFT公司。干涉式光纤传感技术采用普通通信光缆作为传感原件, 利用光纤长度、折射率等特性易受温度、压力或振动等因素影响的特性。通过分析光纤中光的改变得知物理场的变化, 这样就实现了隐蔽、实时、可精确定位管道检测。FFT的监测技术能够在外界对管道造成破坏之前预测告警, 争取一定的防范时间, 这给扭转当前管道泄漏监测的被动局面带来了希望。

2.2.4 气体检测器

原理是通过检测有无可燃性气体来确定是否发生了油气泄漏, 一般使用基于接触燃烧热原理的便携式气体采样器沿管道行走对空气进行检测。其检测仪器主要有火焰电离子检测器和可燃性气体检测器。该方法灵敏度高、不易受影响、定位准确, 但无法实现长距离连续检测, 而且设备费用昂贵, 通常作为辅助手段来使用。

2.3、软件方法

采用由数据采集与监控 (SCADA) 系统提供的流量、压力、温度等数据, 通过对这些参数的跟踪测量, 利用动力模型和压力点分析软件来检测泄漏。此方法的先驱为壳牌公司的专利产品ATMOS Pipe管道泄漏监测系统。ATMOS Pipe通过对流体的流量、压力等参数的测量, 利用模式识别及统计分析技术, 运用软件计算管道是否泄漏、位置和大小。基于软件方法的ATMOS Pipe系统具有灵敏度高, 可靠性高, 经济安全, 易于安装维护等优势。

3、管道检测的发展

目前来说上述方法对人工依赖性仍很高, 很多处于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地区的站场仍无法设计成完全无人或者少人值守的自动操作方式, 这给企业增加很大的运行成本。

在网络化, 数字化的大趋势下, 以网络为依托, 以数字处理技术为核心, 综合利用光电液压等传感器、数字化图像处理、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数据传输网络、自动控制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石油管道进行自动化数字化的监测将会使管道监测更加准确有效。在这种自动化监测模式下, 沿输油管道设立中心站、远程子站和泵站即可。子站或泵站利用RTU作为远端检测控制单元装置, 对现场的物理信号及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 通过网络与中心站实现通信。中心站进行信息汇总和数据处理, 管理人员可以进行记录查询、视频监控等操作, 真正做到了远程、实时、集中、全面的掌握。

4、结束语

随着对石油需求不断增加, 我们应积极采用经济有效的管道泄漏监测技术, 及时发现泄漏, 迅速采取措施, 将事故的发生机会降到最低, 将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 为我国经济的稳健发展, 社会的稳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孙俊若.胡贵池.越野输油管道防漏盗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3 (10)

[2]王俊武.输油管道泄漏检测系统研究与开发[J].自动化仪表.2006 (S1)

大坝安全监测理论探讨 篇10

为保证水库充分发挥其高效益, 人们当采取措施保证大坝的安全。我国对大坝安全的问题十分重视, 但部分业主还不能从保障大坝安全的高度去深刻认识安全监测的意义和作用。如果一个水库大坝存在安全隐患或者管理人员不了解水库大坝的安全状态, 很难让水库发挥其正常效益。正确采取安全措施保护大坝必不可少。对水库大坝进行安全监测, 不仅是为了验证施工质量, 同时也是为了保证大坝的安全运行。从我国国情发展来看, 加强大坝安全监测是保护措施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从以往失事的大坝来看, 大多数都是由于监测设施不完善导致的, 因此, 完善大坝安全监测是必需的。制定高效的大坝安全措施以及选择正确的监测仪器迫在眉睫。

2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条件

首先, 在建立大坝安全监测系统之前, 要了解安全监测的主要目的:及时发现大坝运行中长线的异常症状, 并对其深入进行分析和评估。另外, 对可能的事故进行提前报警并提出处理意见, 其中包括工程处理措施、水库调度方案、下游紧急疏散方案和防洪等一系列问题, 更应该在建立大坝安全监测系统之前, 了解大坝安全监测的意义, 了解它不仅是实时监控系统, 更是一种监测信息反馈决策支持系统,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应该建立在对监测数据进行快速采集的基础上。对于长年泛洪的地方, 我们应当采取强有力的监测系统保护大坝溃堤。

3大坝安全监测的主要项目

3.1 变形监测

大坝在自重、水压力、扬压力、并压力、泥沙淤积压力及温度等一系列的作用下, 产生的变形, 通过对其进行的监测及变形监测。通过变形监测能够了解大坝工作性态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对变形监测主要内容的系统阐述。

1) 表面变形:

为了解大坝在施工和运行期间是否稳定与安全, 我们应对其进行位移监测, 以掌握它的变形规律, 研究有裂痕等趋势。表面变形包括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

2) 水平位移:

包括垂直坝轴线的横向位移和平行坝轴向的纵向位移。变形可采用水准测量和视准线观测方式。

3) 内部变形:

内部变形包括竖向位移和分层次水平位移。竖向位移是指大坝在施工期间, 监测到坝体内整体的沉降和团结, 分层水平位移是指垂直坝轴线方向或平行坝轴方向的位移。在水压力作用下分层水平位移是不同水面的位移。

3.2 渗透监测

渗透监测是指一种上下游水位差作用下产生的渗透场监测, 主要包括渗透流量、渗透压力及水质的勘测。

1) 坝体渗透:

了解坝体浸润面的变化情况而设计的渗透监测。坝体渗透如果高于设计值, 就可能导致滑坡等一系列现象。

2) 绕坝渗透:

不仅对两岸山体本身的安全有影响, 同时对坝体和坝基的渗透液也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

3) 渗透量:

它的变化直观、全面反映坝的工作状态, 可以根据它来分析大坝工作期间的安全性。渗透量一般是必不可少的测量项目。

对于坝体、坝基和绕坝渗透压力一般采用测压管和埋设渗压计进行观测, 渗透量的观测可采用三角量水压的方法进行观测。

3.3 压力监测

压力监测主要包括扬压力、接触土压力等一系列进行的监测。

1) 扬压力:

扬压力观测主要是为了了解水库在坝基面上产生的渗透压力或浮力, 包括混凝土坝和溢洪道基础。根据扬压力监测出的大小, 可以判断大坝防渗和排水设施的效果。

2) 接触土压力:

接触土压力观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坝体填土中的内部土压。也可采用埋入方法进行观测, 接触土压力测量的是总体应力。也可以设计其他方法测量土体内的有效应力。

4大坝安全监测的内涵及意义

大坝安全监测是通过仪器观测和巡视检查对水利水电工程主体结构、水坝安全监测、两岸边坡、相关设施以及周围环境所作的监测及勘察, “监测”既包括对建筑物固定测点按一定频次进行的仪器观测, 也包括对建筑物外表及内部大范围对象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直观检查和仪器探查。众所周知, 大坝安全监测、核对设计和评价大坝安全状况以及施工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且重在评价大坝安全。笔者认为, 通过大坝安全监测不仅让人们准确掌握大坝性态, 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大坝安全监测工程效益, 更有效地节约了工程投资。大坝安全监测不仅给被监测坝的安全评估提供依据, 为其他待建坝的安全评估提供了保障。

5结语

我国大坝监测近几年飞速发展, 但是针对整个需求来说, 大坝安全监测各方面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例如, 安全监测需要的警报系统、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监测技术和传导型纤维传感技术的智能化监测系统、大坝动态监测系统、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和大坝CT层析技术等, 都还处于研究阶段。在此, 真心期待广大的安全监测技术人员进一步研究, 得出重要的研究结果。

摘要:由于坝工建设的复杂性, 大坝溃坝的事件时有发生, 世界各国对大坝安全问题十分重视, 大坝安全监测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民众的支持, 历届国际大坝会议都会对大坝安全进行探讨。文章系统阐述大坝安全的不协调因素, 以及如何采取措施搞好监测设计、选择监测仪器等问题。

关键词:大坝,安全监测,测量,系统

参考文献

[1]何勇军.大坝安全监测与自动化[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8.

地铁施工监测信息化分析探讨 篇11

【关键词】施工监测;信息化;措施

前言

我国人口众多,导致交通拥挤和阻塞,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我国通过大力建设地铁工程来有效缓解这种不良局面,而在地铁施工过程中,由于一些预料不到的突发状况,会严重阻碍地铁的顺利建设,拖延了工期、增加了成本等等。地铁施工前进行安全预测是十分有利的,目前广泛并且提倡应用的就是信息化施工监测方法,这对我国的交通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1、地铁施工监测信息化的目的

(1)能够及时反馈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各项信息。

(2)能够为基坑建筑等周边环境提供有效保护,做出及时反应。

(3)能够通过比对、计算、分析理论值与实际监测值的方法,验证设计理论的正确性。

(4)能够对监测数据及结果与原设计理论进行反馈优化,从而设计出最高效的监测方案。

(5)在地铁施工的过程中,在对既有地面、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等各项指标监测完之后,将结构变形数值严格控制在标准限值内,确保既有建筑物、构筑物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

(6)能够记录并保存测量数据,为以后的地铁项目工程规划与建设提供工程参考价值与经验。

(7)能够及时与业主传达和交流信息,使得业主对整个项目的全程做到公正、科学的监测。

2、地铁施工监测遇到的难题

2.1地铁的设计、施工、监测不能有效配合

地铁在施工工程中,要求施工方与设计方密切配合,顺利完成地铁的施工监测工作,共同查看、计算、分析每项监测数据,遇到突发情况能够做出应变对策,比如及时变更相关参数。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及阻碍,地铁施工监测数据很少被应用到信息反馈及优化中,这样就不能实时反馈并进行规划设计的更改,没有了理论的意义与价值,只能成为之后相似项目工程的借鉴经验。

2.2数据处理技术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铁施工监测都是采用Excel软件处理数据及信息,若是有大量的监测数据,那么使用该软件的曲线回归函数进行分析处理准确度还是比较高的,对于采集周期较长的数据,此种方法误差还是不可忽略的。而且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有很多的技术人员的专业化素质不够,没有熟悉掌握信息化施工监测的技术和手段,没有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只是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及数值,大致判断工程施工是否安全、经济、高效,这样是极其不负责任和不科学的,会造成难以预测的后果。

2.3没有应对特殊情况的监测方法

施工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如基坑坍塌、坑道涌水等,施工监测在这些地方开展有较大的局限性,一是不能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二是不能有效预测周边环境的突然变化。这样对实时监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4第三方监测管理不善

虽然目前在我国城市地铁的建设中,已经缓慢开展了第三方监测的监测方式,这对于地铁施工监测的保障和发展有一定的促进意义。如果没有明确的管理规范来指导第三方检测的行为,将使得第三方监测根本不仅没能发挥长处却只会增添麻烦。

3、地铁施工监测信息化解决对策

目前,我国的地铁施工监测已经逐步引入第三方监测,施工监测朝着信息化的方向迈进。地铁施工监测信息化是指在地铁施工的过程中,在监测数据分析环节、监测信息反馈环节采取信息化管理方式,使得地铁施工的各项信息与数据都能及时传达到各协作方。这不仅能促进实时调整的信息化施工监测,而且可以保障信息化施工的诸多优势。地铁施工监测中信息化的运用,主要表现在数据的整合处理,信息的及时反馈等方面,可以给新时代的地铁施工带来一些活力或新思维,以及带来以下三个方面的支持:

(1)支持数据管理。地铁施工监测的信息化可以帮忙消除监测信息管理中的测点信息与监测数据保存、查询困难的难题,此外,也能实现数据的快速发送及管理,实现有效的监测数据接收。

(2)支持数据分析。地铁施工监测信息化的一大优点就是采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计算、处理、分析数据方面的优势是其他传统方法所不能企及的,为实现地铁施监测的实时指挥调度做好坚实的后盾。

(3)支持信息反馈。地铁施工监测信息化之后,可以智能、准确地分析地铁施工的周边环境以及安全情况,可以对地铁施工的安全现状进行详细地研究,可以为施工警情的预测处理提供交流平台。

地铁施工监测信息化,真正从本质上提高了地铁施工监测技术的管理水平,将工程的设计、施工、监测做到了有机统一,使得施工监测对现场进行实时调度和指挥成为现实,同时对以后相似的地铁施工项目积累经验及教训。信息化的施工监测管理办法打破了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摆脱了传统管理低效、高成本的劣势,真正实现了监测信息存储安全、查询方便的优势,对于加快整个地铁行业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施工监测信息化为安全现状的预测分析提供了智能化的支持,可以给各协作方提供一个具体可靠的决策依据。目前很多施工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开始提供GIS支持,有助于地铁工程的管理层实时掌握工程施工的具体信息及各项数据指标,从而做出准确的判断和科学的解决策略,保障了工程的顺利完成。

总结

本文阐述了地铁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信息化地铁施工监测的解决策略进行了分析及探讨。我国地铁在建设的过程中信息化施工没有发挥出理想中的效果的原因在于,地铁施工监测信息分析、整合、传递不及时,导致的施工监测管理不当。因此地铁施工监测系统的发展方向是信息化管理,确保地铁施工监测信息在项目工程各合作方之间能正确及时的传达交流,顺利完成地铁的实时施工建设。

参考文献

[1]李东.中国地铁建设概况.中国网,2009(07)

[2]邱冬炜,杨松林.城市地铁施工监测系统的探讨.测绘科学,2010(09):64-73

[3]王浩,焦玉勇.地下工程监测信息管理、安全预警软件开发与应用.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09,2(11):39-42

[4]肖向军.对地铁施工监测信息管理及安全预警系统的探讨.广东科技,2009,204(2):177-178

[5]潘宁.地铁施工f变形监测的数据分析及系统管理技术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2

作者简介

污染源废气监测探讨 篇12

污染源废气监测是指针对固定污染源所排放的不同的有害、有毒物质开展的分析与取样。其次要检查污染源排放的废气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对于相关的环保净化设备的使用和基本性能进行科学地评价, 从而拿出更为科学可靠的依据促进环境以及大气污染的防治和监管。污染源的废气监测工作本身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由于监测现场废气浓度较高, 通常是在温度较高、空间比较狭小甚至是高空环境下进行, 因此, 危险因素会时刻伴随, 对于监测人员来说如果不能按照规范进行作业, 则会对自身的健康造成伤害。从当前情况来看, 污染源废气监测的过程中, 往往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还需要进一步地加以研究和规范。

2 当前污染源废气监测现状

2.1 有毒有害废气

在污染源废气的监测中, 通常所排放的废气中会存在大量的高浓度有毒、有害物质, 由于行业自身均有着相应的特点, 因此废气排放的种类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虽然许多行业都纷纷采取了必要的措施进行废气的治理, 然而因为多种原因的共同作用, 依然没有降低废气监测现场有害物质的浓度, 值得注意的是, 有毒有害物质在侵害人体之后, 会与人体的组织产生物理或者是化学上的反映和作用, 人的基本生理功能会受到严重干扰, 致使人体出现病理变化。举例来说, 人在吸入了粉尘、烟尘之后, 这些物质会在人的肺部沉积, 包括SO2、硫酸雾、HCl以及H2S等刺激性气体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人体的眼疾、肺疾以及呼吸道疾病等等, 许多废气中存有大量的致癌物质, 特别是CO中毒则更是不堪设想, 因此如果在检测中不能够做到有效的安全防护, 则会对检测人员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

2.2 噪声污染

在污染源废气监测的过程中, 进行检测的位置距离生产设备较近, 这也就意味着更加接近噪音源, 高噪声同样会影响到检测工作人员的健康。从劳动卫生方面而言, 噪声的危害不亚于废气和粉尘, 对人体同样会造成多方面的伤害。能够直接造成职业病的发生, 如耳鸣、耳聋、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神经衰弱等疾病。

2.3 机械设备存在的危害

我国的许多工业企业的设备空间通常非常狭小, 照明设备不足, 风机与电机的皮带以及叶轮均缺少防护罩保护, 工作人员在这种相对狭窄密闭的空间中进行作业, 工作环境十分恶劣。监测人员与设备之间出现碰撞比较寻常, 一旦疏忽, 便会造成难以挽回的重大伤亡事故。

2.4 高温作业

通常认为, 温度超过30℃以上, 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人体在处于高温作业的过程中, 会有一系列生理功能的变化发生, 这些变化在一定范围内表现为适应性反应, 但是一旦高于了一定的限度就必然会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 疾病自然而然地接踵而来, 最常见的就是工作人员在高温工作中的中暑情况。在污染源的废气监测过程中, 通常烟道的温度都会高于100℃, 有的窑炉烟道甚至温度会超过400℃。在这种高温工作状态中, 工作人员暑热、烫伤等现象屡有出现, 另外, 在夏季酷暑时节, 阳光的暴晒也会造成中暑问题, 甚至会导致工作人员身体机能的紊乱。

2.5 高空作业

在污染源废气监测的过程中, 有很多测试位置超过了530m甚至更高, 通常情况下, 高空作业需要借助垂直于墙体的墙面扶梯, 而最为多见的则是在墙体上支起活动的梯子, 但是墙体构造多样, 建筑材料的性能也不能更好地把握, 在高空中, 两个支点间仅有几条木板搭接, 中间有着2m多的距离, 并且没有相应的保护设备和措施, 例如有些厂房的屋顶呈斜坡状, 特别是彩钢房的大量运用, 使得检测人员脚下的受力点不够稳定, 采空、踩塌事件屡见不鲜。此时检测任务成为高危工作, 在这种监测环境下进行废气的监测, 必须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另外, 还有的一些监测点附近紧邻着地沟、深坑以及水渠等, 这就进一步增加了高空作业的难度, 对工作人员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干扰, 如果稍有大意, 极容易跌落、摔伤。

3 监测仪器的工作原理

3.1 气体浓度测量原理

首先要做烟气的抽取, 经过除尘以及脱水的处理之后, 运用电化学传感器, 发生电化学反应, 传感器输出电流值在特定的条件下与准备监测的烟气污染物浓度成正比, 因此运用测量传感器输出的电流就能够计算出瞬间烟气污染物的浓度, 并且按照监测的烟气排放等一系列的参数, 最后计算出科学的气体污染物排放量。

3.2 颗粒物等速采样原理

测试仪的微处理器测控系统按照多种传感器检测到动压与静压等数字信息, 计算出烟气流速、等速跟踪流量, 测控系统把这一流量与传感器监测到的流量进行细致地比较, 再计算出控制信号, 控制电路调整抽气泵抽气能力, 让计算出的采样流量与实际流量相符。微处理器用检测到的流量计前温度和压力将实际采样体积换算为标况采样体积。按照抽取的废气体积以及滤筒捕集的烟尘重量, 进一步计算排放颗粒物的浓度。

4 污染源废气监测的措施分析

4.1 采样位置的安排

测定在进行废气监测之前, 必须要深入现场, 全面了解和把握废气产生的机械设备和生产工艺过程, 了解设施主要排放污染物的大致种类, 设备性能以及排放物的浓度与范围, 调查相关污染治理设施的工艺流程、净化原理以及主要的技术指标等信息, 同时要在现场谨慎勘察污染源的数目与所在位置, 观察废气排放的周边环境, 废气的走向以及烟筒的具体高度等, 从而科学地确定采样的废气数量。在采样位置的选择上, 要首要考虑垂直管段, 注意绕开断面和弯道等特殊位置。采样位置的最佳设置点最好是距离阀门、弯头以及变径管下方向的不小于6倍直径、与上游方向不小于3倍直径的点。

4.2 滤筒的前处理

滤筒主要是用于测试烟粉尘排放的一种捕集设备, 有刚玉滤筒与玻璃纤维滤筒。1000℃以下的烟气采样使用刚玉滤筒, 600℃以下的烟气采样运用玻璃纤维滤筒, 所以, 第一步必须掌握烟气温度的大体区域, 从而采用与之相符的滤筒, 应尽量选择没有空隙、外表没有裂纹与损坏的空白滤筒, 做好铅笔标号, 置于烘箱中在105~110℃下烘烤1h, 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加以冷却直至与室温相宜, 用感量0.1mg天平称量, 注意两次称量的重量的数值差距不能够超过0.5mg, 得出数值后, 再放进实验容器中加以保存留档。现场查勘的过程中如果发现烟气温度处于300~600℃区域间, 为了降低滤筒本身减重, 应该先一步在400℃高温箱中烘烤1h, 再置于干燥器中冷却, 称量至恒重。如果烟气温度超过600℃, 那么则要运用刚玉滤筒。

4.3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安全意识教育要坚持不懈地长期开展, 只有通过安全意识教育才能让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 让检测人员能够在工作中意识到安全第一, 不仅注意自身安全, 同事之间也要相互提醒和保护, 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安全风险, 避免事故的发生。严格禁止监测人员独自进入高危险监测地工作, 务必要有专业的监护人员同行。领导在进行工作部署时, 要尽量保障多人为一组;注意用电安全, 监测现场往往电路复杂, 电气设备较多, 因此必须要时刻保障用电安全, 以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首先可以要求被监测单位为废气的检测提供一个安全的用电条件, 或者是安排电工安装监测用电。在测试的过程中, 监测人员必须选择安全的绝缘工具;冬季的监测现场可能是室外, 伴随着雨雪、冰雹以及大风等天气, 因此必须要注意防风和防滑;夏季时节要注意高温、高湿状态下做好防暑, 工作人员要及时补充水分, 凉白开水或者是淡盐开水最为适宜。如果条件允许, 要最大程度地避免在烈日暴晒下监测;为了减少检测人员的顾虑, 降低工作压力, 单位要为工作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或伤亡保险, 不仅体现了单位的人文关怀, 还免除了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

4.4 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在开展污染源废气监测的过程中, 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如工作服、安全帽、石棉手套、绝缘工作鞋、帆布手套、防护眼镜、耳塞、防尘口罩以及最基本的安全带等。另外还要准备一些应急药品, 如创可贴以及烫伤药、止血绷带等。高处作业时, 尽量要衣着灵活轻便, 穿软底防滑鞋。

5 结语

在新形势下, 加强我国污染源的废气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其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还有着高度的实践意义。做好污染源废气的监测不仅关系到我国工业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从长远角度来说, 更影响着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做不好污染源废气的检测, 就不能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 就不能实现人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尽管无论何种工作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安全隐患, 但是必须群策群力, 积极研究污染源废气监测的方式方法, 将危险降到最低, 使监测能力不断的成熟和壮大, 从而保障废气监测的安全有效, 保障监测数据的科学准确, 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摘要:指出了随着工业企业的污染源废气排放日益增多, 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因此, 加强工业污染源废气的检测则迫在眉睫。从当前我国工业污染源废气检测的现状、仪器工作原理以及具体检测措施三方面进行了简要地论述。

关键词:污染源,废气监测,分析

参考文献

[1]于正然, 刘光铨.烟尘烟气测试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2.

[2]关源昌.关于锅炉出力估算方法的探讨[J].中国环境监测, 1995, 11 (5) :45~48.

上一篇:市场化培养下一篇:结合语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