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生态(共5篇)
河湖生态 篇1
针对河湖生态疏浚工程施工, 各设计施工单位往往依靠自身对环保疏浚的理解、认识和经验来进行, 对治理过程中和治理后的生态效果难以保证。鉴于对这一现状问题的考虑与调研, 以规范江苏省河湖生态环保疏浚工程施工行为为切入点, 提升河湖生态疏浚工程技术要求与规范约束性。
1 河湖生态疏浚工程技术应用原则
以国家和水利部现行的法律、法规、规程、规范和标准为依据, 以标准化工作要求为准绳, 根据江苏省河湖生态疏浚工程施工建设实际和特点, 秉持体现江苏河湖生态疏浚工程施工特色、体现江苏河湖生态疏浚工程施工管理水平、体现江苏水利现代化建设要求三大准则, 对河湖生态疏浚工程的施工环节及对应技术的应用要求予以明确。同时, 《规程》中对施工技术操作的要求设计以《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SL17-90) 、《疏浚工程技术规范》 (JTJ319-99) 、《疏浚与吹填工程技术规范》 (SL17-2014)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规范》 (DB32/T2334) 等为依据, 充分考虑江苏工程的特点及已有项目, 反映河湖生态疏浚工程每道工序的质量控制要求。换言之, 对江苏省河湖生态疏浚工程技术的研究目的在于指导、提升相关施工单位的项目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 《规程》主要依据《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SL17-90) 和《疏浚与吹填工程技术规范》 (SL17-2014) 等规程、规范, 根据目前江苏省生态环保河湖生态疏浚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的应用及江苏省疏浚施工特点进行细化和提高, 并参照其他行业规范进行适当补充。由此不难看出, 江苏省河湖生态疏浚工程施工的技术需要秉持地区性与国家性的必要规范、要求, 配套的相关约束制度以及作业要求需要结合不同工程特点及作业环境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及时制定。
2《规程》与河湖生态疏浚工程技术研究的关联分析
《规程》内容包括适用范围、指导文件、相关定义、基本资料收集、工程施工设备调遣、环保挖泥船制造、淤泥处置区及其辅助工程、质量控制与竣工验收等。其中, 基本资料收集包含一般规定、开挖区域的水深和地形测量、水文气象、淤泥质层的取样分析、环境因素的调查、淤泥处置区的资料、施工条件的调查等;施工设备的调遣包含水上调遣、陆上调遣等;环保挖泥船的施工包含施工测量与标志设立、排泥管线架设、潜管的敷设、环保挖泥船及辅助船舶的选择、环保挖泥船的定位、环保挖泥船的施工方法等;淤泥处置区及其它辅助工程包含围堰、淤泥堆场、格梗、余水沉淀池、泄水口与余水排放口、余水处理等;质量控制与竣工验收包含环保挖泥船宽度控制、清淤区开挖深度控制、清淤工程量计算、检验合格标准、施工记录和报表、竣工验收等。
根据《规程》要求, 在河湖生态疏浚工程施工中, 对吹填区围堰平面的布置需要保持地形具有一定平整度, 同时土质水平较好, 地段稳定。在作业期间, 从技术角度充分利用不同地貌的地形优势, 注意避开深水地带或强透水地基等区域。对于处理措施而言, 从《规程》内容角度看, 河湖生态疏浚工程中应以技术处理措施为重点, 根据原始地形的勘测资料, 提出明确的工艺措施, 以便于施工企业进行造价成本分析所用。而基于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角度, 《规程》中规定了河湖生态疏浚工程中吹填工程的检测项目及相关质量评定标准, 同时详细设计了各类型挖泥船型的开挖断面控制参数, 同时也包含了水力冲挖机组相关参数的设计与制定。
与此同时, 《规程》从河湖生态疏浚工程验收程序角度对各阶段验收的技术操作进行了制度化、量化的规范设计, 作为江苏省当地河湖生态疏浚工程的行业标准, 对各类型水利工程的验收技术提出了明确要求。可以说, 适用于江苏当地河湖生态疏浚工程的《规程》具有一定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以其中对疏浚工程单元划分与质量评定要求的设计为例, 其及时吸纳了水利部发布的《疏浚与吹填工程技术》规范精髓规定内容, 从实际角度出发, 满足了河湖生态疏浚工程各阶段的验收需要。
3 河湖生态疏浚工程技术应用需要注意的要点
近年来, 江苏省河湖生态疏浚工程的施工项目备受关注, 工程相关各方及政府职能部门需要对工程抱有高度负责态度, 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对工作方法的运用、政策规范的制定等方面予以调整、优化, 从而保障江苏省河湖生态疏浚工程在疏浚河道、加固提防等方面的效果与作用。在具体的作业过程中, 依据《规程》内容可以明确如下几处要点环节:
首先, 在河湖生态疏浚工程单元工程划分步骤进行时, 需要注意避免出现单纯从数量角度进行划分的操作误区, 这一现象由于忽略了工程施工方法与作业技术等基本操作原则, 对工程整体的安全性可能造成威胁、形成隐患。特别是对于工程量相对较小的河湖生态疏浚项目而言, 标段划分难度较高。也就是说, 疏浚工程单元划分需要以有利于工程项目质量检测、评定为参考标准, 结合河湖工程施工的实际条件与情况, 无论采用何种质量检测方法都需要满足检测数要求。
其次, 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已经逐渐成为目前国内工程建设行业的从业准则之一。对于江苏地区的河湖生态疏浚工程建设而言, 环保理念的恰当、合理导入十分必要, 围绕施工技术及管理规范等重点环节的环保建设措施同样需要引起施工企业及工程相关方的高度重视。对于河湖生态疏浚工程施工而言, 环保施工技术的着眼点主要为数据、泥沙扰动与污染物扩散、二次污染、疏浚土处置等方面。当前国内普遍运用于河湖生态疏浚工程的环保疏浚技术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成果较为匮乏, 原因在于缺乏对河湖疏浚工程水质状况的有效定性分析体系。以环保疏浚公技术中的水环境质量评价环节为例, 目前普遍运用的技术包含水体质量评价、富营养化状态评价、水生态质量评价以及底泥质量评价等。从技术角度看, 可使用的方法包括单因子评价与综合评价两类。上述维度与技术在实践成果方面缺乏明显的工程、地区针对性, 常常会出现地区差异引发的环保疏浚技术失灵现象。因此, 江苏地区未来在河湖生态疏浚工程施工技术研究工作需要加大对环保疏浚技术的研究力度。
此外, 在河湖生态疏浚工程中, 对于底泥处置的技术探究仍需进一步加强。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结论不难发现, 目前常用的且有效的资源化利用途径为底泥固化处理, 这一处理技术遵循物化反应、水分转化与骨架构建三项过程机理, 主要包括有机质含量、含水量、养护龄期与固化材料掺加梁等元素。但就时效性而言, 此种处理方法较为单一。
4 结语
河湖生态区域在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建设中占据重要位置, 作为城市水体的重要载体, 河湖生态疏浚工程施工技术的稳定性及可持续性一直是各方关注的重点研究课题。基于本文内容不难看出, 江苏地区的河湖生态疏浚工程技术的应用及其管理规范, 需要遵循《规程》对此类项目的施工与管理的具体要求, 合理采用可用技术, 在保证安全性、实效性、科学性、合理性的基础上, 不断积累实践经验, 形成当地河湖生态疏浚工程作业的系统化操作规范与约束制度。
参考文献
[1]丁强, 王美玲.水资源监测数据传输规约的研究和应用[J].水利信息化, 2012, (06) :60-62, 72.
[2]丁亚.江苏省水文水质监测成果质量考核《规约》浅析[J].江苏水利, 2014, (03) :43.
[3]张晴波.环保疏浚及其控制研究[D].河海大学, 2007.
[4]胡伟.基于生态保护及后续生态修复的新型环保疏浚关键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27) :13536-13537, 13580.
河湖生态 篇2
时间:2018年5月31日 地点:五(2)班教室 参加人员:全体学生 人数:48 主持人:班主任
活动内容:珍爱河湖,保护生态
活动目的: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河湖保护及涉水安全意识,维护良好水生态,保障河湖健康,激发学生爱环境的情感,并激发他们以实际行动参与绿化,宣传环保活动,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过程:
一、揭题导入
(一)同学们,地球是我们赖以生活的美丽家园,创建一个文明、洁净的环境,保护地球,爱护地球是我们的责任。今天这节班会课的主题是“珍爱河湖,保护生态”。同学们,地球上的资源为了生存很着急,那么我们人类更应该关注环保问题。
(二)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保护河湖、珍惜生态的社会实践;教育学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时做起,争做河湖的保护者、文明生态的宣传者、美好家园的建设者;培养学生的河湖保护意识和涉水安全意识。
1、不要向河流湖泊中倾倒废弃物。
2、不在河道内毒鱼、炸鱼、电鱼和设置拦河鱼具。
3、洗衣服或餐具时,请使用无磷洗涤剂,减少水污染。
4、当周边企业的生产造成了水污染,请向有关部门举报。
(三)关注公益,人人参与。1、学习环保知识,提高自身环保素质。2、积极加入环保社团,参与环保公益活动。3、爱护花草树木,积极参与植树造林。4、宣传环保,共同参与保护河湖的活动。
二、班会总结:
河湖生态 篇3
关键词:河湖污染防治,生态工程技术,改进设计
城市河湖具有水源供给、防洪排涝、调节气候、休闲游娱乐、物质循环与生态保护等多项功能, 是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关键要素。随着城市建设力度的逐渐加大, 城市对林地、草地及水域等生态用地的侵占不断增大, 水环境破坏也日益严重, 城市中更多的污水排入已远超其生态承载力, 水体自净能力减弱, 造成城市河流水质污染。在对河湖污染控制的技术中, 国内外较流行的应用技术有曝气增氧法、底泥疏浚法、综合调水法及生态型驳岸及河道构建等。近年来我国在工业废水及城市污水处理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如对河流进行了生态河床及生态护岸构建、生态清淤及恢复水生植被以及人工湿地建设等, 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既有经验技术的基础上, 提出了“源-径-汇”系统化的河湖污染生态防治技术, 主要包括城市污染源头处的雨污净滤储存、径流廊道及节点的污水净化工程设计以及汇水尽端即河湖的自净生态系统修复三大方面的改进设计。
1 雨水及中水的生态化处理技术
城市建设促使城市的不透水面积在快速增加, 城市硬化铺装面上的附着污染物、居民生活污水排放以及第三产业排放已成为城市河湖污染物的最主要源头。治污首先应治其源, 对以上三类情况下形成的污水, 应对其进行截留净滤后储存, 此类水质污染程度相对于工业生产产生的污水较轻, 净滤后达到中水水平, 可直接用于城市的景观维护, 如绿地灌溉、水景用水等, 雨水及中水的收集还可减少城市降雨带来的区域性洪涝灾害和后续排水设施的负荷。雨水及中水的收集利用方式见图1、2。
2 生态型护岸构建技术
2.1 缓流水体的生态护岸
水流速度缓对岸坡的侵蚀就小, 岸坡的坚固度要求较低, 此类护岸宜采用“湿生植物+草皮+耐湿乔灌木”形式进行构建。湿生植物可选用芦苇、香蒲、灯芯草、蓑衣草等, 此类植物对岸际具有保护作用, 可消弱水流能量、促进泥沙沉淀, 对水体中的N、P等营养物质及有机物能够吸收利用从而净化水质。草皮可选用生命力强盛的狗牙根、结缕草、地毯草等, 草皮对径流冲刷造成的水土流失控制效果良好。耐湿乔灌木可选用水杉、池衫、枫杨、杨柳、垂柳等, 此类植物扎根较深, 可起到支承与稳定边坡的作用。
2.2 急流水体的生态护岸
急流水体对岸坡的侵蚀较大, 此类护岸应注重稳定性及抗侵蚀性。可选用混凝土砌槽的水生植物护坡、钢筋石笼固定的柳岸护坡。生态袋近年来亦得到较广泛应用, 它是将植物在装有土的袋中培养生长, 以此施工的护岸具有植被覆盖的表面, 能使坡面很快达到绿化效果, 形成自然生态边坡, 对土壤流失及边坡塌方等具有很强的防护和稳定作用。
2.3 水位变化较大的河湖生态护岸
阶梯式护岸适宜应用于水位变化较大的河湖。即逐级在岸坡上设置档土栅栏, 并在阶梯踏面上栽植耐湿植物的护岸形式。此类型护岸不受水位升降的影响, 能够始终保持其结构形式, 可实现稳定、生态、景观与亲水的和谐统一。
3 植物塘与人工湿地技术
3.1 稳定塘与人工湿地选址
稳定塘可以利用荒废的河道、水塘、沼泽地等地段建设;用于河湖污染控制的人工湿地, 应建造于排污口与河湖之间, 以及需进行污染治理的河流两侧。
3.2 植物塘建造
在塘内种植一些水生植物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尤其是对富营养化水体具有较好地恢复效果。水生植物一般包括浮水、沉水和挺水植物三种。浮水植物塘水面应分散地留出20%~30%的水面, 设计中应考虑水生植物的收集及其利用和处置。塘的有效水深度, 选用浮水植物时宜为0.4m~1.5m;挺水植物宜为0.4m~1.0m;沉水植物宜为0.4m~2.0m。寒冷地区不宜采用水生植物塘。在河湖中恢复水生植被, 有利于降低污染水体中营养物质的含量, 在降低水中营养盐的同时可提高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 并吸附水中悬浮物, 提高水体透明度, 还能够形成完善的水底微生物群落, 改善水底环境、平衡营养盐, 抑制藻类过量增长, 从而改善河湖生态系统。
3.3 人工湿地建造
人工湿地是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基质、水生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染水体的自然净化的一种技术。湿地植物的选用和配置是人工湿地建造的重要考虑因素, 植物需处理效果好、成活率高, 有特殊净化需求的可通过实验筛选出特定植物进行栽植。配置时切忌品种单一, 防止其效果受季节影响过大或净化功能单一。大量研究表明, 人工湿地处理污染水体的运行成本不足0.1元人民币, 而一般的污水处理厂的成本则达1元左右, 且湿地具有良好的景观及生态价值。但人工湿地亦具有其缺陷, 如冬季运行效果不佳, 尤其是在除氮方面。温度过低会减慢反应, 且湿地植物会死亡或休眠, 微生物的活跃程度也降低, 整个系统虽继续发挥作用, 但效率低下。另外, 人工湿地在运行一定时间后其基质容易被堵塞, 主要表现为孔隙率降低、水传导受阻, 最终影响湿地的处理效果。
堵塞一般发生在人工湿地得出上层, 因此对上层基质进行定期更换可有效改善堵塞, 但此方法工程量太大。目前, 基质反冲洗被较广泛地应用于解决堵塞, 马飞等研究了基质反冲洗技术对人工湿地堵塞的改善, 结果表明反冲洗后水传导性能有效提高, 堵塞现象改善明显, 特别是气水联合反冲洗能使人工湿地运行效果恢复到其初期程度。另有研究表明, 在人工湿地系统中投加蚯蚓、泥鳅等亦能有效缓解堵塞现象。另外, 利用太阳光, 将光能转变为热能, 配合相上应控制器, 可对湿地进行加热, 这样可增加人工湿地中部分水生动物及微生物的活跃程度, 有利于促进污染物质的分解吸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可对水体进行增氧及对人工湿地中的基质进行反冲。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 具有充分的清洁性、绝对的安全性、相对的广泛性、确实的长寿命和免维护性、资源的充足性及潜在的经济性等优点, 目前此技术虽应用并不广泛, 但相信在在以后的水体污染控制中将具有重要地位。
4 生态悬床技术
生态悬床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悬床载体, 悬床固定装置和悬床植物。悬床设计包括悬床载体材料的选择、制作, 悬床植物的选择、移栽, 悬床在水中面的摆放方式及固定方式等。城市中的河流、湖泊由于受建设用地的侵占, 其形态及水位变化不太适用人工湿地技术, 而生物悬床技术缺不受此影响, 且维护管理方便, 它是绿化及悬浮技术的结合体。悬浮体一般采用较轻质的聚氨酯涂装的发泡聚苯乙烯制作, 经久耐用。悬床可分为浮床和沉床两种。较大浮床可为鸟类提供休息及筑巢之便, 其下部植物根系可形成共鱼类及水生昆虫等的生息环境, 同时能对氮磷等吸收利用, 最终能够形成稳定的植物—微生物—动物净化系统。沉床与浮床原理相同, 它是通过固定桩将其固定在水中, 栽植的是沉水植物, 如苦草、狐尾藻、黑藻等, 沉床解决了浮床只能对上层水体净化的缺陷。悬床和沉床也可合二为一进行设计, 如图。
5 其它生物调控技术
构建和修复河湖水系的生物网, 提高生物多样性指数, 是恢复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一项有效措施, 可达到减轻河湖环境承载负荷, 改善水质的目的。多样性的水生动物相互依存, 且与水生植物相之间相互作用, 对河湖中的有机物不断地消耗和降解, 维持河湖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达到生态平衡。但现在由于城市河湖富营养化的加剧, 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导致其种类和数量大幅度减少, 使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逐渐退化, 因此, 需要采取可行的途径对城市河湖的水生动物群落进行修复。底栖动物是水生态系统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河湖野生动物以及水产生物的优质食源, 因此, 可以因地制宜地投放一些螺、蚌、蚬等底栖动物, 之后再放养各种鱼类, 鱼可活动到河湖各部, 调控河湖中的食物链关系, 降低抑制藻类过量生长, 在通过对成鱼捕捞, 取走水中的营养物质, 这样可逐步地建设和修补水中生物链并达到生态平衡。
6 结语
利用生态工程技术防治河湖污染具有相对成本低, 无环境副作用且具有良好景观效果等特点, 它强调和谐统一的自然观, 是国内外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的重点领域, 其发展和应用前景已深受瞩目。但是, 生态工程技术也存在其不足之处, 如建立稳定的生态净化系统需要较长周期、净化速度较缓慢等, 这都是以后需要深入研究并解决的问题。除生态工程技术外, 加强对国民的环境保护宣教、建立合理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 对河湖污染的防治同样重要。
参考文献
[1]张莹琦, 贺菊花, 程刚.生态浮岛技术用于河湖污染修复进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5, 06:138-142.
[2]陶琛杰, 顾晓惠, 周健.浅析河湖生态清淤及淤泥固化技术的研究与运用[J].江苏水利, 2014, 07:42-44.
[3]郭韦, 王昱, 王昊, 马润水.城市水污染现状和国内外水生态修复方法研究现状[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0, 02:57-59.
[4]刘明辉, 左丽丽.生态工程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J].黑龙江环境通报, 2010, 03:16-18+38.
[5]孔繁翔, 胡维平, 范成新, 王苏民, 薛滨, 高峻峰, 谷孝鸿, 李恒鹏, 黄文钰, 陈开宁.太湖流域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的研究与战略思考[J].湖泊科学, 2006, 03:193-198.
[6]马飞, 蒋莉.反冲洗措施改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水力特性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1, 34 (7) :46-49.
[7]王国芳, 金秋.蚯蚓改善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污水效能的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 2009, 25 (23) :10-14.
河湖生态 篇4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生态环境保护暨河湖长制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西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及省市河湖长制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及河湖长制工作,动员全县上下坚定信心,趁势而上,凝心聚力,扛牢责任,坚决守住**一方净土。
刚才,**镇、**镇、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农水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做了很好的大会发言,希望说到做到,不放空炮!**同志对全县2022年生态环境暨河湖长制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安排得很全面、很具体、很扎实,我完全同意,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站位,坚决扛牢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这“四个一”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秦岭时强调,“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来安考察时做出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的重要论断,为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提供了遵循。同时,全国“十四五”规划也把“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作为六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做出了具体安排部署。全县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铭记于心、实践于行,自觉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切实找准定位,高效履职担当,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确保守护好**这一方净土。二、坚持生态立县,落实落细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
自2014年县委做出了以“生态立县”为首的“四大战略”部署以来,县人大出台了《关于加强资源保护实施生态立县的决定》并持续加强生态环保执法监督,县政府紧扣县委部署狠抓生态环保各项工作落实,县政协深入一线调研视察形成了许多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县委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参考。全县上下齐心大干,加快发展,在扎实推进环境保护、监管整治、生态创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森林覆盖率提升至**%,环境空气综合质量持续保持全省第一,空气质量良好天数保持在350天/年以上,水环境质量名列省市前茅,南江河出水断面水质持续稳定在国家Ⅱ类以上标准。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中国长寿文化之乡、省级生态县、省级绿化模范县、省级森林旅游示范县、省级园林县城、省级森林城市等殊荣先后花落**,为实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高质量建设美丽富裕新**奠定了坚实基础。但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工程,永远在路上!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突出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夯实责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要围绕“空气优良天数达345天以上”目标,狠抓扬尘管控、秸秆禁烧、餐饮油烟治理、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等重点,PM10、PM2.5浓度降至目标范围,减少重污染天数。要围绕“确保南江河出陕断面水质Ⅱ类标准以上”目标,狠抓“河长制”、水生态保护、河道专项整治、城乡污水处理等重点,确保河畅、水清、岸绿、景美。要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狠抓土壤污染防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绿色矿山创建、“大棚房”清查整治等重点,推进科学治土。要做好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工作,严格执行“三线一单”管理、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环境影响评价等制度,加强项目管理,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同时,要加大环保问题的整改落实力度,严厉查处敷衍了事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确保按时全面整改到位。三、加强统筹协调,确保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合力。
生态文明建设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丝毫不能放松,一点不敢马虎,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我和李县长将以身作则,以上率下,进一步加强工作统筹,科学安排部署,带头抓好落实。县委、县政府分管环保工作的领导和其他领导要切实履行好分管领域的监管责任,县人大、县政协要持续加大生态环保监督工作力度。各镇要强化属地管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层层传导责任和压力。各职能部门要严格落实“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业务必须管环保、管生产经营必须管环保”的要求,密切配合,协调作战,全力推动生态环境、河湖长制等重点任务落实,着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坚持“严”字当头,敢于动真碰硬,对生态环境领域的违法行为实行顶格处罚、上限惩处,确保形成强大震慑。要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县纪委监委要根据县河长办、环保督察移交的问题线索,适时启动问责机制,特别是针对工作消极、屡次整改不力等问题,严格问责,绝不姑息。要强化宣传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学法懂法遵法守法,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河湖生态 篇5
1 河湖取水口定义及范围
根据《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实施方案》的规定, 取水口指利用取水工程从河流 (含河流上的水库) 、湖泊上取水, 向河道外供水 (包括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等用水) 的取水口门[1,2]。取水工程包括引水闸 (涵) 、引水渠道、管道、泵站等。普查范围为河流湖泊 (含河流上的水库) 上的所有取水口, 重点调查取水流量0.20 m3/s及以上的农业取水口和年取水量为15万m3及以上其他取水用途取水口, 主要包括取水口的基本情况、取水用途及取水量、取水许可及管理等;规模以下取水口仅查清数量、取水量及取水用途。
但由于云南省地理位置特殊, 山区众多, 地形地貌复杂, 导致取水复杂, 为了更准确了解取水情况和水量控制, 对特殊取水口做了补充规定:把供应一个自然村或供水人口大于100人以上的山泉取水口与取水量大于1万m3的坝塘, 纳入本次云南省河湖取水口普查范围之内。
2 取水口审核方法
2.1 表内审核
(1) 最大年取水量 (2011年取水量) 与取水流量 (取水能力) 的关系。一般取水天数小于365 d, 若取水天数大于365d为确定性错误。一般情况下, 云南省农业取水口天数小于180 d, 非农业取水口取水天数小于300 d。
(2) 2011年取水量与灌溉面积、供水人口匹配合理性。参考当地实际用水定额 (居民人均用水量、亩均用水量等) 作为基础值, 对主要取水用途为城乡供水的2011年取水量与供水人口比值偏离基础值过大进行核实, 对主要取水用途为农业的2011年取水量与灌溉面积比值偏离基础值过大进行核实。云南农业平均用水量一般小于1.5万m3/hm2, 居民人均用水量小于300 L/d。
(3) 最大年取水量与2011年取水量的关系, 最大年取水量指2008—2010年年取水量的最大值, 对最大年取水量小于2011年取水量进行核实。
(4) 对规模以上取水口, 审核有取水许可证的取水口2011年取水量与许可取水量匹配合理性, 对二者相差超过或低于许可取水量50%的进行核实。
2.2 表间审核
(1) 数量审核。 (1) 与水利工程中水库关联。一般情况下, 具有供水或灌溉任务的水库 (总库容≥10万m3) 至少有一个以上的取水口, 因此二者应满足“取水水源为水库的取水口数量≥同一区域内具有供水或灌溉工程任务的水库的数量”的审核关系。 (2) 与灌区专项数量关联。地表水灌区指取用地表水 (河流、水库) 灌溉的灌区, 一般情况下, 每个灌区至少有1个以上的取水口相对应, 二者应满足“同一普查区内农业用途取水口的数量≥普查区内的地表水灌区数量”的审核关系。 (3) 经济社会工业企业用水调查中火 (核) 电企业关联。由于火 (核) 电用水量较大, 通常需单独设置取水口取水, 一般情况下, 火 (核) 电取水口数量应大于等于火 (核) 电调查对象中取用河湖库水的用水大户的数量。
(2) 取水量审核。 (1) 与水利工程中水库供水量关系。一般情况下, 水源类型为水库的取水口取水量可与水利工程中水库供水量两者应满足“130≥水库类型取水口的取水量占水库供水量比例≥70”。 (2) 与水资源公报数据对比分析。一般情况下, 河湖取水口取水量与2010年水资源公报中地表水供水量两者应满足“130≥河湖取水口取水量占地表水供水量量比例≥70”。
(3) 灌溉面积审核。河湖取水口灌溉面积指取水口2011年取水量的实际灌溉面积;灌区专项2011年实际灌溉面积 (扣除地下水源) 指灌区专项按村统计的2011年实际灌溉面积扣除地下水专项中取用地下水灌溉的面积。一般情况下, 两者应满足“120≥河湖取水灌溉面积占辖区实际灌溉面积 (扣除地下水源) 比例≥80”的审核关系。
(4) 供水人口。河湖取水口的供水人口指的是该取水口2011年取水量所供的城镇和农村人口。地下水供水人口指的是规模以上人力井和规模以下机电井、人力井2011年实际供水人口, 两者之和与2011年常住人口相比, 分析是否与之相适应。
(5) 一致性审核。 (1) 相同指标清查与普查表一致。 (2) 一般情况下, 取水口取水流量与引 (进) 水闸过闸流量或供水泵站装机流量、同一水库的取水口取水量合计应等于水库供水量。 (3) 取用水台账数据一致性。一般情况下, 规模以上取水口2011年取水量和取水口台账总和一致、地表水灌区取水量与灌区所有对应取水口取水量相适应、非农业取水口特别是工业用水一般为专门取水口与经济社会用水调查取用水台账一致。
3 汇总审查及平衡分析
3.1 区域分布合理性分析
在取水口汇总普查表基础上, 按照取水口所在的行政区, 分析取水口数量、2011年取水量、供水人口、灌溉面积等指标的合理性分析, 是否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符。
3.2 单位指标合理性分析
人均年取水量由城乡供水取水量及供水人口推求;亩均年取水量根据农业取水量及灌溉面积推求, 分析各地市人均取水量与亩均年取水量指标是否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符[3,4,5]。
3.3 水量平衡关系
普查对象之间存在一定的水量平衡关系, 通过水量平衡比较分析, 判断汇总结果是否合理。对行政区域内取水口取水量之和与地下水专项的地下井取水量相加, 再加上其他未普查水源后与经济用水推算的总量对比, 一般的情况“110≥经济用水推算的总量与取水口取水量比例≥90”合理。
4 结语
水利普查数据质量是评价普查工作成功与否的唯一辩证, 云南省河湖取水口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总体部署及《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数据审核办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数据审核技术规定》等相关要求, 通过多种方法对普查数据的完整性、规范性、逻辑性、真实性、关联性、合理性进行审核、分析, 并总结出具体审核意见下发各州 (市) 参考进行修改, 并确认修改说明, 通过这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互动工作方式, 确保了云南省河湖取水口数据的质量[6]。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河湖开发治理保户情况普查[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1.
[2]刘晓丹, 许征, 王永勇.浅析河湖取水口台账建设与清查数据审核要点及存在问题[J].人民珠江, 2011 (6) :4-6.
[3]王海宁, 毕远山.河北省河湖开发治理保护情况普查—河湖取水口的普查及审核[J].河北水利, 2012 (8) :18.
[4]张文平, 胡瑾.安徽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河湖取水口普查总结[J].江淮水利科技, 2013 (4) :3, 6.
[5]谭家谦, 孔庆嫦.浅谈广西河湖取水口普查审核工作[J].广西水利水电, 2013 (5) :19-21.
【河湖生态】推荐阅读:
城市河湖09-05
河湖管理站工作职责05-25
河湖中学2017年教育创新项目工作总结09-14
生态建材与生态建筑05-29
生态心灵与生态设计07-06
生态文明与生态设计09-13
生态文明和生态自觉09-23
由生态教育到教育生态05-21
生态板,真的够生态环保?10-06
台南生态景点:水雉生态教育园区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