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品种

2024-11-07

系列品种(精选9篇)

系列品种 篇1

博特202

天津德瑞特种业有限公司针对辽宁地区春大棚和早春温室茬口最新育成黄瓜品种, 集前期下瓜早, 前、中期产量集中, 总产量高和商品性突出为一体, 耐低温能力强, 中小叶片, 叶色深绿, 腰瓜长33厘米左右, 单瓜重200克以上;把短, 条直, 刺密, 瘤大, 肉绿, 无棱, 不黄头。植株抗霜霉病, 白粉病, 枯萎病能力强。

博特62-5

该公司最新育成的黄瓜新品种。该品种主蔓结瓜为主, 瓜码密, 瓜条生长速度快, 连续结瓜能力强。瓜条长34厘米左右, 短把、密刺、瓜条直, 商品瓜率高。耐低温、弱光能力强, 抗病。前期产量高, 效益好。适宜秋冬茬日光温室栽培。

博美70

该品种前期产量和总产量高, 种植户整体效益好。植株长势强, 茎蔓粗壮, 叶色深绿, 叶片中等偏小, 高光效, 瓜码密, 瓜条油亮, 膨瓜速度快, 连续节瓜能力强, 产量高。瓜条长32厘米左右。果肉淡绿色, 腔小肉厚, 质密清香, 脆嫩微甜, 口感好。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和黄点病, 是越冬温室和早春温室黄瓜优选品种, 亩产最高可达27500公斤。

博美69-2

该品种经过近两年的试验、示范及推广, 现已成为辽宁省的主栽品种。该品种最大的特点为:产量高、耐低温性好、不歇秧, 前、中、后期瓜条靓丽美观。植株叶片中等大小, 株型好, 高光效, 主蔓结果为主, 瓜码密, 瓜条生长速度快, 连续节瓜能力强, 瓜条短把、密刺、瓜长31厘米左右。抗枯萎病、霜毒病、白粉病。适合越冬温室和早春温室栽培, 亩产量可达25000公斤。

丰园系列苦瓜新品种介绍 篇2

春泰苦瓜 该品种为杂交一代苦瓜新品种,植株生长势强,耐热性强,早熟,主蔓第六节左右着生第一雌花,雌花节率高,节成性好,连续坐果能力强。果实长棒形,果实膨大速度快,果皮绿色,果实表皮肉瘤稍凸出,果肉较厚,肉质脆,苦味中等,品质优良,商品性极佳。以主蔓结瓜为主,坐果力极强,瓜长28厘米左右,粗8厘米左右,单瓜重360克左右,丰产潜力大,一般亩产4000~5000千克。适宜全国各地春夏季栽培。2008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认定登记,2008年10月被认定为长沙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春玺苦瓜 该品种为杂交一代苦瓜新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早中熟,耐热性强,主蔓第八节左右着生第一雌花,雌花节率高,节成性好,连续坐果能力强。果实长棒形,果皮白绿色,果实表皮肉瘤稍凸出,果肉较厚,肉质较软,苦味中等,品质优良,商品性好。以主蔓结瓜为主,坐果力极强,瓜长34厘米左右,粗7厘米左右,单瓜重380克左右,丰产潜力大,一般亩产4000~5000千克。适宜全国各地春季栽培。2008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认定登记。

2. 栽培技术要点

长江流域保护地早熟栽培,1月下旬至2月中下旬播种育苗,幼苗2叶1心时,抢冷尾暖头无风晴天分苗假植,培育壮苗。整地施基肥,一般每亩施有机肥2000千克,菜籽饼肥150千克,三元复合肥75千克,深翻入土按2米宽(包沟)整土做畦,覆盖地膜。3月中旬秧苗有4~6片真叶时定植大田(春泰苦瓜可进行露地栽培,于4月上中旬定植大田),双行双株定植,穴距70厘米左右。蔓长40厘米时引蔓上架,前期主蔓上不留侧枝,中后期适度剪枝引蔓,主侧蔓合理搭配,均匀摆布,整个生长期间保持土壤湿润和充足的肥料供应,防止植株早衰。生长前期每天上午8~10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授粉后10天左右便可采收上市。一般2~3天采收1次,每采收1~2次追1次2~3成浓度的粪水并加入适量三元复合肥,以促进果实迅速膨大、确保持续结果。采收中后期摘除植株中下部病、老、残叶,保持良好的通风透气性。

丹玉系列玉米品种推介 篇3

1. 丹玉405号 (辽审玉2008399渝审玉2009010)

主要优点是苗势强, 果穗粗大均匀, 封顶好, 不秃尖, 米质优、抗性好, 活秆成熟, 适合精量播种。

特征特性:辽宁春播生育期比对照丹玉39号晚2天, 需≥10℃活动积温3000℃, 属晚熟玉米杂交种。幼苗苗势强, 株高285厘米, 穗位121厘米, 穗长25厘米, 穗行数18~20行, 穗轴粉色, 出籽率84.8%。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参加辽宁省玉米晚熟组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705.7公斤, 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14.7%;2007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596.7公斤, 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3%。

栽培要点:每亩保苗2600~3000株。适宜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省大连、锦州、沈阳、朝阳、丹东、铁岭、鞍山、葫芦岛等晚熟玉米区种植。

2. 丹玉402号 (辽审玉2006296)

主要优点是种子拱土能力强、苗势强, 果穗粗大、均匀, 封顶好。抗玉米粗缩病、抗倒伏, 活秆成熟。

特征特性:辽宁春播生育期136天左右, 需≥10℃活动积温2950℃, 属晚熟玉米杂交种。株型清秀, 株高295厘米, 穗位135厘米, 果穗筒型, 穗长21厘米, 穗行数16~20行, 穗轴红色, 籽粒黄色马齿型, 百粒重36克。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655.9公斤, 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12.2%;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624.7公斤, 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2.7%。

栽培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 每亩适宜密度2800~3200株。

适宜地区:适宜辽宁大连、鞍山、沈阳、锦州、铁岭、丹东、朝阳、葫芦岛等晚熟玉米区种植。

3. 丹玉301号 (辽审玉2007339)

主要优点是苗势强, 高秆大穗, 丰产性好。抗病性强。

特征特性:辽宁春播生育期比对照丹玉39号晚3天 (需≥10℃活动积温3000℃) , 属晚熟玉米杂交种, 幼苗苗势强。株高323厘米, 穗行数14~20行, 穗轴白色, 籽粒半马齿型, 百粒重39.6克。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辽宁省玉米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698.2公斤, 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8.6%;2007年参加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603.4公斤, 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6.8%。

栽培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 每亩适宜密度为3000株。

适宜地区:适宜大连、沈阳、铁岭、葫芦岛、鞍山、丹东、锦州、朝阳等晚熟玉米区种植。

4. 丹玉86号 (国审玉2005010鲁农审2008014豫审玉2004004辽审玉2002156)

主要优点是米质好, 抗粗缩病, 抗锈病、抗旱、抗倒伏, 适应范围广。

特征特性:在东北华北地区生育期与对照农大108相当 (需≥10℃活动积温2850℃) 。在辽宁春播生育期127天, 株高283厘米, 穗位112厘米, 穗长23.7厘米, 穗行数14~16行, 穗轴红色, 籽粒马齿型, 百粒重37.1克。

产量表现:2003~2004年参加东北、华北春玉米组品种区域试验, 平均亩产688.1公斤, 比对照农大108增产8.7%;2004年参加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678.4公斤, 比对照农大108增产5.5%。

栽培要点:东北、华北地区种植每亩保苗3300株;辽宁春播亩保苗2800~3000株。

适宜地区:适宜在河北、北京、山西、辽宁、吉林、内蒙古赤峰和通辽地区、陕西延安地区春播种植;适宜河南各地夏播种植;在胶东地区作为春玉米品种推广利用。

5. 丹玉69号 (国审玉2006020辽审玉2005194)

主要优点是米质好, 高产稳产, 适应范围广。

特征特性:东华北地区出苗至成熟130天, 与对照农大108相同 (需≥10℃活动积温2850℃) , 属中晚熟玉米杂交种。株高293厘米, 穗位130厘米, 穗长28厘米, 穗粗5.8厘米, 穗行数16~18行, 穗轴粉色, 粒型半马齿型, 百粒重42.5克。

产量表现:2003~2004年辽宁省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743.3公斤, 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1.2%;2004年辽宁省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702.7公斤, 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2.6%。

栽培要点:辽宁春播在4月28日至5月5日播种, 每亩适宜密度2800~3000株。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吉林、内蒙古赤峰地区、陕西延安地区春播种植。

6. 丹玉98号 (辽审玉2006290)

主要优点是米质好, 丰产性好, 抗倒伏。

特征特性:辽宁春播生育期133天左右, 比对照丹玉39号早1天 (需≥10℃活动积温2880℃) , 属晚熟玉米杂交种。株高298厘米, 穗位136厘米, 穗行数16~20行, 穗轴粉色, 籽粒马齿型, 百粒重36.2克。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晚熟组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638.3公斤, 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9.2%;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616.5公斤, 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5%。

栽培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 每亩适宜密度3000~3200株。

适宜地区:适宜沈阳、大连、鞍山、丹东、锦州、朝阳、葫芦岛、铁岭等晚熟玉米区种植。

7. 丹玉103号 (辽审玉2007336)

主要优点是果穗均匀, 轴细、粒深、米质好。

特征特性:辽宁春播生育期132天, 比对照丹玉39号早1天 (需≥10℃活动积温3000℃左右) 。株高325厘米, 穗行数14~18行, 穗轴红色, 籽粒半马齿型, 出籽率83.8%, 百粒重34.3克。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辽宁省玉米晚熟组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704.4公斤, 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10.1%;2007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626.3公斤, 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10.8%。

栽培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 每亩适宜密度2800~3300株。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省沈阳、锦州、葫芦岛、丹东、大连、铁岭、朝阳等晚熟玉米区种植。

8. 丹玉39号 (丹科2109) (辽审玉2001121吉审玉2004030)

主要优点是抗旱、耐涝、适应性强。平肥地、坡岗地、涝洼地均可种植。在辽西地区表现突出。

特征特性:生育期128天, 株高281厘米, 穗位118厘米, 穗长20厘米, 穗行数16~18行, 籽粒马齿型, 百粒重42.1克。

产量表现:2000~2001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596.6公斤, 比对照种增产10.1%。

栽培要点:辽宁春播4月下旬播种, 每亩适宜种植密度2800~3000株。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大部分地区种植。

9. 丹玉88号 (辽审玉2005235)

主要优点是幼苗生长势强, 根系发达, 茎秆坚硬, 抗涝、耐瘠薄, 抗倒伏。果穗粗大均匀, 出籽率高, 高产稳产。

特征特性:辽宁春播生育期130天左右, 株高302厘米, 穗位130厘米, 穗行数16~20行, 穗轴红色, 籽粒马齿型, 出籽率88.2%。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辽宁省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683公斤, 比对照增产7.2%;2005年参加省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608.2公斤, 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

栽培要点: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 每亩保苗2800~3200株 (每公顷保苗4.2万~4.8万株) 。

适宜地区:适宜辽宁中晚熟玉米区郑单958熟期相同区域种植。

10. 丹科2151 (国审玉200400辽审玉2002159渝引玉2005025鄂审玉2007011)

主要优点是米质好、抗旱耐涝、抗逆性强, 适应范围广, 稳产性好;平肥地、坡岗地均可种植。

特征特性:辽宁生育期128天, 夏播生育期98天, 东华北地区生育期比对照农大108晚1天, 属晚熟品种, 株高273厘米, 穗位108厘米, 穗行数18~20行, 穗轴红色, 籽粒浅紫色, 马齿型, 百粒重36.1克。

产量表现:2001~2002年省区试平均亩产646.7公斤, 比对照种增产4.6%;2002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1.1公斤, 比对照沈单16号增产11.6%。2002~2003年在东北华北春玉米玉米区域试验中, 两年平均亩产672.3公斤, 比对照农大108增产8.8%;2003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648.7公斤, 比对照增产3.6%。

栽培要点:每亩适宜密度3000株。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吉林中南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北京、天津、重庆、陕西延安地区春播种植。

11.丹玉99 (辽审玉2005236)

主要优点是根系较发达, 抗倒性、耐旱性较好;棒长、米质好。

特征特性:辽宁春播生育期134天左右, 属中晚熟玉米杂交种。株高275厘米, 穗位105厘米, 穗长25.6厘米, 穗行数16~18行, 穗轴浅红色, 籽粒半马齿型, 百粒重34.3克。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省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684.9公斤, 比对照品种增产7.9%;2005年参加省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644.5公斤, 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5.7%。

栽培要点:辽宁地区春播5月初播种较适宜, 每亩种植密度2800~3000株。适宜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

适宜地区:适宜辽宁中晚熟玉米区郑单958熟期种植区域。

12.丹玉401号 (辽审玉2006295)

主要优点是米质好, 丰产性好, 抗倒伏。

特征特性:辽宁省春播生育期与对照丹玉39号相同 (需≥10℃活动积温2870℃左右) , 属晚熟玉米杂交种。株型半紧凑, 株高290厘米, 穗位130厘米, 果穗长锥型, 穗行数18~20行, 穗轴红色, 籽粒马齿型, 百粒重38克。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晚熟组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641.9公斤, 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8.8%;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658.3公斤, 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6.2%。

栽培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土壤上栽培, 每亩适宜密度2800~3200株。

适宜地区:辽宁锦州、朝阳、葫芦岛、沈阳、铁岭、丹东、大连、鞍山等晚熟玉米区种植。

13. 丹玉403号 (辽审玉2006297)

主要优点是抗病性强, 适应性广, 果穗均匀。

特征特性:辽宁春播生育期135天左右, 属晚熟玉米杂交种。株型清秀, 株高285厘米, 穗位130厘米, 果穗筒形, 穗长22.4厘米, 穗行数16~18行, 穗轴白色, 籽粒黄色马齿型, 百粒重39.8克。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晚熟组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632.7公斤, 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6.5%;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628.8公斤, 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1.4%。

栽培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 每亩适宜密度2800~3200株。

适宜地区:沈阳、铁岭、丹东、大连、鞍山、锦州、朝阳、葫芦岛等晚熟玉米区种植。

14. 丹科2157 (辽审玉2005253冀审玉2007002号)

主要优点是适应性强, 平肥地、坡岗地均可种植。

特征特性: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35天左右, 属晚熟玉米杂交种。株型紧凑, 株高308厘米, 穗位122厘米, 果穗筒型, 穗长21.5厘米, 粒行数16~22行, 穗轴粉红色, 籽粒马齿型, 百粒重34.8克, 出籽率87.2%。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省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618.2公斤, 比对照品种增产5.9%;2005年参加省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560.5公斤, 比对照品种丹玉39号增产8.4%。

栽培要点:春播在4月下旬播种为宜, 每亩密度2800~3000株;夏播每亩种植密度3500株。

适宜地区:辽宁晚熟玉米区丹玉39号熟期种植区域;在河北省春播玉米区春播种植。

二、密植品种

15.丹玉58 (辽审玉2005226蒙认玉2007031号)

主要特点是抗病性较强, 米质好, 生育期较短。

特征特性: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25天左右, 属中熟玉米杂交种。株高307厘米, 穗位120厘米, 株型清秀, 果穗筒形, 穗长20.6厘米, 穗行数14~16行, 穗轴红色, 籽粒黄色, 马齿型, 百粒重31.8克, 出籽率88.9%。籽粒容重754.4克/升。

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玉米中晚熟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713.5公斤, 比对照哲单20增产9.5%。

栽培要点:选择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 每亩保苗3000~3300株 (每公顷保苗4.5万~4.95万株) 。

适宜地区:适宜辽宁东部山区、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赤峰市、通辽市≥10℃活动积温2900℃以上的种植区种植。

16.丹玉602号 (辽审玉2007324)

主要优点是幼苗苗势强, 籽粒脱水快, 米质好。

特征特性:辽宁春播生育期128天左右, 比对照郑单958早3天 (需≥10℃活动积温2800℃) , 属中晚熟玉米杂交种。株高291厘米, 穗位118厘米, 穗长21.4厘米, 穗行数14~18行, 穗轴红色, 籽粒马齿型, 百粒重38.5克, 出籽率84.6%。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晚熟组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657.4公斤, 比对照增产6.0%;2007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684.3公斤, 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0.1%。

栽培要点:适宜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 每亩密度3000~3300株。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沈阳、铁岭、锦州、阜新、丹东、鞍山、朝阳等≥10℃活动积温2800℃以上的中晚熟玉米区种植。

17.丹玉406号 (辽审玉2009421)

主要优点是轴细粒深, 米质好, 脱水快。

特征特性:辽宁省春播生育期与对照郑单958相同 (需≥10℃活动积温2800℃) , 属中晚熟玉米杂交种。苗势强, 株高298厘米, 穗位123厘米, 穗长21.7厘米, 穗行数16~18行, 穗轴红色, 籽粒半马齿型, 百粒重40克。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晚熟组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765.3公斤, 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2.4%;2009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724.5公斤, 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2%。

栽培要点:在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 每亩种植密度3300~3500株。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沈阳、锦州、铁岭、阜新、丹东、鞍山、朝阳等≥10℃活动积温2800℃以上的中晚熟玉米区种植。

18.丹玉603号 (辽审玉2008360)

主要优点是苗势强, 株型紧凑, 轴细、粒深、米质好。

特征特性:辽宁省春播生育期比对照辽单565早1天, 需≥10℃的活动积温2650℃, 属中熟玉米杂交种。苗势强, 株高321厘米, 穗位139厘米, 穗长22厘米, 穗行数14~18行, 穗轴白色, 籽粒马齿型, 百粒重41.8克, 出籽率84.5%。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熟组区域试验, 12点次均增产, 两年平均亩产830.8公斤, 比对照辽单565增产18.4%;2008年参加辽宁省中熟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791公斤, 比对照辽单565增产16.9%。

栽培要点:在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 每亩适宜密度3500~3800株。

适宜地区:适宜辽宁抚顺、铁岭、本溪等≥10℃的活动积温2650℃以上的中熟玉米区种植。

19.丹玉605号 (辽审玉2009412)

主要优点是轴细、粒深, 米质好。

特征特性:辽宁春播生育期比对照辽单565早1天 (需≥10℃的活动积温2650℃) , 属中熟玉米杂交种。苗势强, 株高305厘米, 穗位118厘米, 穗长21厘米, 穗行数14~20行, 穗轴红色, 籽粒半马齿型, 百粒重41.2克。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熟组区域试验, 12点次均增产, 两年平均亩产877公斤, 比对照辽单565增产18.4%;2009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802.2公斤, 比对照辽单565增产18.5%。

栽培要点:适宜在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 每亩密度3500~3800株。

适宜地区:适宜辽宁抚顺、铁岭、本溪等≥10℃的活动积温2650℃以上的中熟玉米区种植。

20.丹玉606号 (辽审玉2010458)

主要优点是幼苗苗势强, 轴细、粒深、米质好。

特征特性:辽宁省春播生育期与对照辽单565同期 (需≥10℃活动积温2650℃) , 属中熟玉米杂交种。幼苗苗势强, 株型半紧凑, 株高298厘米, 穗位122厘米, 果穗筒型, 穗行数18~20行, 穗轴白色, 籽粒马齿型, 百粒重36.8克。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熟组区域试验, 15点次均增产, 两年平均亩产768.1公斤, 比对照辽单565增产14.7%;2010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711.2公斤, 比对照辽单565增产17.8%。

栽培要点:在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 每亩适宜密度3500~3800株。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抚顺、铁岭、本溪、朝阳、阜新等≥10℃活动积温2650℃以上的中熟玉米区种植。

21.丹玉206号 (辽审玉2010505)

主要优点是抗倒伏, 不空秆, 丰产性好。

特征特性: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35天左右 (需≥10℃的活动积温3200℃) , 幼苗苗势强。株高318厘米, 果穗锥型, 穗行数16~22行, 穗轴红色, 籽粒半马齿型, 百粒重37.9克。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辽宁省玉米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628.2公斤, 比对照丹玉402号 (东单60) 增产7.5%;2010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533.3公斤, 比对照丹玉402号增产9%。

栽培要点:在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 每亩宜密度2500~2800株。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沈阳、丹东、锦州、鞍山、大连、葫芦岛等≥10℃的活动积温3200℃以上的极晚熟玉米区种植。

22.丹玉703号 (辽审玉2010487)

主要优点是幼苗苗势强, 抗病性强, 抗倒伏, 丰产性好。

特征特性: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31天左右, 比对照丹玉39号早1天 (需≥10℃活动积温3000℃) , 属晚熟玉米杂交种。株高304厘米, 果穗筒型, 穗行数18~20行, 穗轴白色, 籽粒半硬粒型。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辽宁省玉米晚熟组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661.5公斤, 比对照丹玉39增产7.9%;2010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545.8公斤, 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16.2%。

栽培要点:在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 每亩适宜密度3000~3300株。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沈阳、大连、鞍山、锦州、葫芦岛、铁岭、丹东、朝阳等≥10℃活动积温3000℃以上的晚熟玉米区种植。

23.丹玉100 (辽审玉2005237)

主要优点是茎秆坚硬, 富含营养物质, 根系发达, 结实性良好。

特征特性:辽宁春播生育期128天, 属中晚熟玉米杂交种。株高280厘米左右, 穗位115厘米, 穗行数14~16行, 穗轴粉色, 籽粒白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5克, 出籽率85%。

产量表现:2003~2004年参加辽宁省专用玉米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616.6公斤;2005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608公斤, 比对照郑单958增产0.8%。

栽培要点:适合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 春播亩保苗2800~3300株。

适宜地区:辽宁中晚熟玉米区郑单958熟期种植区域。

24.丹糯702号 (辽审玉2008409)

主要优点是品质细腻, 口感好, 商品价值高。

特征特性:辽宁省春播生育期85天左右, 属早熟糯玉米杂交种。幼苗苗势强, 株型半紧凑, 株高256厘米, 穗位100厘米, 果穗锥形, 穗长20.9厘米, 穗行数16行左右, 穗轴白色, 籽粒黄色半马齿型, 鲜百粒重36.5克, 鲜穗出籽率54.6%。品质达到国家鲜食玉米二级标准。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参加辽宁省玉米鲜食组区域试验, 8点次均增产, 两年平均亩产鲜穗876.2公斤, 比对照垦粘1号增产14.7%, 两年平均亩产鲜粒508.2公斤, 比对照垦粘1号增产17.2%。

栽培要点:在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 每亩适宜密度4000株。

介绍几个莴苣系列优良品种等 篇4

莴苣为菊科莴苣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菜用莴苣按食用器官的不同可分为叶用和茎用两大类,叶用类型人们习惯于称作生菜,按其营养生长期间是否形成叶球又可分为散叶、半结球、结球三种类型;茎用类型被称作莴笋。近年来广大消费者对莴苣的需求大增,但目前市场上的品种类型比较单一或混杂退化,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现介绍几个适应性强、品质优、有特色的优良品种。

一、散叶生菜

1.纯香油麦菜

株高30~40厘米,开展度20~30厘米,叶绿色,披针形,长约40厘米,宽6~10厘米,叶面光滑、美观。抗寒、耐热、耐抽薹,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口感脆香、品质好,可生食、炒食、做汤。除炎热的夏季外在春秋露地、保护地及冬保护地均可栽培。育苗移栽苗龄30~40天,4~5片叶时定植,平畦栽培,栽培株行距均为15厘米,定植后20~30天收获,十几片叶后也可根据市场需要随时收获上市。因生长速度快,定植缓苗后应保证肥水供应。667平方米(1亩)用种量20~25克。

2.生菜王

株高20~30厘米,开展度30~40厘米,叶卵圆形,嫩黄绿色,叶面较平滑,叶长、宽各约20厘米。单株重300~500克,口感脆嫩,味微苦或无苦味,生食、熟食品质均好。抗寒、耐热、抗病,生长速度快、丰产,商品性好,适宜春秋露地、保护地及冬保护地栽培。育苗移栽苗龄30~40天,平畦栽培。畦宽1.2~1.3米,栽3行,株距25厘米,定植后25~35天收获,定植缓苗后加强肥水管理。667平方米用种量15克左右。

3.大速生

株高20~22厘米,开展度30~35厘米,叶卵圆形、嫩绿色,叶面褶皱,叶缘波状,美观。单株重300~450克,口感脆嫩,品质好。耐寒,抗病,生长速度快,不耐高温干旱。适宜春秋露地及保护地栽培。育苗移栽苗龄30~40天,小苗4~5片叶时定植,平畦栽培。株行距20~25厘米,从定植到收获,春栽35天左右,秋栽20~25天。定植缓苗后,加强肥水管理。667平方米用种量15~20克。

4.紫生菜

株高25~30厘米,开展度33~40厘米。叶长卵圆形,长约25厘米,宽约16厘米,叶缘波状,紫红色。美观。商品性好,叶质柔嫩、水分中等,单株重200~450克。适于生食及做沙拉的配色蔬菜。适应性强,抗病,适于春秋露地及保护地栽培。育苗移栽苗龄30~40天,小苗4~5片叶时定植,平畦栽培,株行距20~25厘米。从定植到收获春栽50~60天,秋栽35~40天。定植缓苗后加强肥水管理。667平方米用种量15~20克。

二、半结球生菜

1.耐抽薹生菜

株高19~26厘米,开展度30~40厘米。叶卵圆形,绿色,叶面较平滑,叶长、宽各约20厘米。单株重500克左右,株型美观、商品性好,口感爽脆、味香微甜,生食、熟食品质均佳。耐热、耐寒、耐抽薹。抗病性强,株型紧凑,适于密植。持续采收期长。产量高,适于春秋露地及保护地栽培。育苗移栽苗龄30~40天,小苗4~5片叶时定植,平畦栽培,株行距20厘米,从定植到收获春栽45天左右,秋栽35天左右。定植缓苗后加强肥水管理。667平方米用种量15~20克。

2.嫩绿奶油生菜

株高17~20厘米,开展度35厘米左右,叶卵圆形。嫩绿色,叶长、宽各约20厘米。叶面较平,中下部横皱,叶缘大波状,株型美观、商品性好,叶质软,口感油滑,味香微甜,生食、熟食品质均佳。单株重300~500克。速生性强,较耐寒。不耐持续高温。适于春秋露地及保护地栽培。育苗移栽从定植到收获,春露地栽培45天左右,秋露地栽培25~30天。

3.黛玉奶油生菜

株高16~20厘米,开展度30~35厘米,叶卵圆形。深绿色,叶面平滑,中下部横皱,叶长、宽各约18厘米。单株重250~400克,株型紧凑美观。适宜密植,商品性好,叶质软,口感油滑,味香微甜,生食、熟食品质均佳。适应性强,抗病,耐抽薹,适于春秋露地及保护地栽培。育苗移栽苗龄30~40天,小苗4~5片叶时定植,平畦栽培,株行距20厘米左右。从定植到收获春栽45天左右,秋栽30天左右。定植缓苗后加强肥水管理。667平方米用种量15~20克。

三、结球生菜

早玉:株高18~22厘米,开展度39~44厘米,叶卵圆形,叶缘波状,叶色绿,叶长28~33厘米、宽28~30厘米。叶面较平,叶球外叶数7~10片,球叶数20~23片,叶球近圆形,单球重500~750克。口感脆、稍甜,生食、熟食品质均佳。早熟,育苗移栽从定植到收获45~50天。适应性强,较抗霜霉病。适于露地及保护地栽培。667平方米用种量15~20克。

四、莴笋

花叶笋:生长势强,株高约44厘米,开展度约50厘米,叶簇较直立,叶片绿色,长椭圆形,叶缘深裂或缺刻,故名花叶笋。肉质茎棒状,长25~30厘米,横径5~6厘米,平均单笋重500克左右,皮色白绿,肉浅绿色,商品性好。口感脆嫩、微甜清香,品质佳。较早熟,耐寒、较耐热。抗病,春秋季种植皆适宜。北京地区春季从定植至收获60天左右,秋季40~50天。(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徐兆生 张合龙谢丙炎邮编:100081)

抗虫棉叶浸出液防治粮菜害虫

红麻系列新品种、新组合 篇5

1996年通过河南省级新品种审定, 1998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该品种为裂叶极晚熟类型, 苗期茎杆淡红色、生长后期茎上部红色, 中下部淡红色, 叶柄淡红色。主要优点是高产稳产、抗病优质、种性稳定、南种北植正常营养生长期不早花、耐肥抗倒伏、适应性广。纤维亩产223.9kg, 比对照青皮3号增产18.8%, 干茎亩产1 138.4kg, 比对照增产16.6%。该品种从1998年始, 被定为河南、安徽、浙江、广东更新换代新品种。

2、中红麻10号 (原名KB2)

该品种茎绿色, 裂叶, 在长江流域及以北麻区种植, 开花期为10月上、中旬, 其主要特点要群体补偿能力强, 适应性广, 有效株数多, 抗倒、抗病性强。在湖南省、安徽省及全国红麻新品种区试中亩产纤维240~300kg, 干茎1.2~1.7t。是纺织、造纸兼用的优良品种。现已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

3、KB11

该品种苗期茎浅红色, 裂叶, 晚熟类型, 不早花。其主要特点是抗病、抗倒性强, 后期有效株数多, 植株高大粗壮、适应性广, 稳产性好。纤维产量一般为250kg/亩。高产可达340kg/亩, 亩产干茎1.1~1.8t。在1997~1998年全国红麻新品种区试中比对照粤74-3增产15.8%, 居首位。是纺织、造纸兼用的优良品种。

4、中杂红305

该组合一、二代苗期茎青色、裂叶、晚熟。其特点是生长速度快, 有效株数多, 植株高大粗壮, 抗病、抗倒性强。在全国区试和生产示范中, 比新对照74-3, 红引135增产25%以上, 其F2比青皮3号增产30%以上, 一般春播亩产纤维300kg左右, 高产可达370kg。春播亩产干茎1.3~2.0t, 属超高产型组合。杂种一、二代突破性的大幅度显著增产为杂交红麻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科技保障。其制种方法已获国家发明专利。

5、湘红优116

烟薯系列甘薯新品种 篇6

原系号烟04187, 2010年3月通过山东省审定委员会审定。顶叶色、叶色、叶脉色、柄基色、蔓色均为绿色, 叶形心脏形, 平均分枝7.1个, 平均蔓长253厘米, 薯形短纺锤, 红皮白肉, 结薯整齐集中, 大中薯率高为94.6%。具有生长势强、抗根腐病和黑斑病、贮藏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 是理想的淀粉加工型新品种。

产量高:该品种参加2007年山东省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 在济南、济宁、泰安、烟台、枣庄5点次鲜薯和薯干产量均比对照增产10%以上。每亩鲜薯产量2620.97公斤, 比对照徐薯18增产26.2%, 位居第2位;每亩薯干产量767.95公斤, 比对照徐薯18增产19.98%, 位居第1位;在牟平区宁海办事处隋家疃现场验收结果, 每亩鲜薯产量4887.67公斤。

品质好:该品种烘干率较高, 薯干白而平整, 纤维量少, 口味较好, 经农业部果品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烟台) 分析测定结果, 鲜薯淀粉率为22.8%, 折每亩淀粉产量1114.38公斤, 比对照徐薯18高1.8个百分点;经院品比试验烘干率结果, 淀粉率为27%, 比对照徐薯18高1.4个百分点。

结薯早膨大快:结薯早, 比对照徐薯18提早结薯10~15天。前期薯块膨大迅速, 植后30天开始结薯, 每亩薯块重22.3公斤, 45天薯块重达280.2公斤, 50天时薯块重达379.6公斤;而对照徐薯18到45天才开始结薯, 薯块重23.6公斤。

适合机械收获: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 原始的纯人工收获薯块逐渐退出, 机械化操作逐渐成为当前主要的收获方式, 这就要求栽培的品种薯形不能太长。而烟薯23号薯型短纺锤, 结薯集中, 适合机械收获, 破碎率低, 是当前栽培的理想品种。

2.烟薯25号

原系号烟薯79, 是优质、高产、抗病性好的食用型新品种。2012年3月通过国家鉴定、山东省审定。萌芽性较好, 中长蔓, 分枝数5~6个, 茎蔓中等粗, 叶片浅裂, 顶叶紫色, 成年叶、叶脉和茎蔓均为绿色;薯块纺锤形, 淡红皮桔红肉, 结薯集中, 薯块整齐, 单株结薯5个左右, 大中薯率较高;食味好, 每百克鲜薯胡萝卜素含量3.67毫克, 干基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较高, 耐贮性较好。抗根腐病和黑斑病。

产量高:2010~2011年参加全国区试结果, 两年19点次平均:每亩鲜薯产量2014.6公斤, 比对照徐薯22增产1.3%, 居第一位;参加全国生产试验, 在宝鸡、济宁、石家庄3个试点每亩平均鲜薯产量2382公斤, 比对照徐薯22号增产8.58%;平均烘干率27.04%, 比对照低4.02个百分点;平均淀粉率17.16%, 比对照低3.5个百分点。2009~2010年参加山东省区试结果:两年14点次每亩平均鲜薯产量2430.5公斤, 比对照徐薯18增产23.88%, 居第2位;2011年参加山东省生产试验, 在济宁、日照、泰安、济南、烟台5个试点每亩鲜薯平均产量2495.55公斤, 比对照徐薯18好增产33.58%。

品质好:烟薯25口味好, 2011年在全国甘薯食用品质组竞赛中, 食味被评为第一名。其干基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较高, 国家区试测定分别为5.62和10.34, 均居参试品种之首。经农业部辐照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 黏液蛋白为1.12% (鲜薯计) , 比对照遗字138高30.2%。肉色美观漂亮, 蒸煮后呈金黄色, 其每百克鲜薯胡萝卜素含量为3.67毫克, 非常适中, 既避免了胡萝卜素含量过高造成口味下降, 又可补充人体充足的维生素A原料, 预防维生素A缺乏症, 提高营养价值。

栽培要点:栽前薯苗用800倍液多菌灵和200倍液辛硫磷混合药液浸泡根部10分钟防治黑斑病和茎线虫病。适时早栽, 促早发健壮, 促薯块早形成;施足底肥, 适当多施磷、钾肥;起垄栽植, 每亩密度3500~4000株;旱灌涝排, 及时中耕除草, 防治地下害虫。

3.烟薯16号

高产优质、抗病、高淀粉甘薯新品种, 1998年4月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00年10月获国家后补助二等奖。目前在山东省各地, 河北省石家庄, 辽宁省朝阳、大连, 安徽省怀远, 河南省新乡等地广泛推广种植。该品种顶叶色、叶色、蔓色均为绿色, 叶脉色浅紫, 蔓长中等150厘米左右, 薯皮红色, 薯肉白, 薯块整齐, 食味佳, 特耐贮藏, 出苗多, 还苗快, 生长势适中, 适应性广, 高抗根腐病, 抗茎线虫病, 综合性状优良。

超高产:1998年由省专家组对123.4亩高产田进行验收, 每亩鲜薯产量4515~6023.3公斤, 最高亩产达6023公斤, 折薯干亩产1987.6公斤, 创北方薯区薯干高产记录。栽植的单株最重达53.7公斤, 最重单块重23.1公斤, 均超过世界吉尼斯记录。山东省区域试验结果比徐薯18鲜薯增产17%, 薯干增产15.7%, 均居首位。

品质优良:晒干率在山丘地可达37.4%, 平均为33%。鲜薯淀粉率达24.75%, 属高淀粉品种。加工出的淀粉细腻、洁白, 加工的粉丝、粉皮大量出口到日本、美国等;冷冻薯块、全薯粉、超微粉、薯脯、薯条深受国内外客商青睐。

稳产性好:该品种耐涝、抗旱稳产性好。1998年在烟台地区降雨量特别多的情况下, 平均亩产仍在3600公斤, 比对照徐薯18增产32%, 比丰收白增产42%;1999年降雨量特少, 平均亩产3400公斤, 比徐薯18增产40%, 比丰收白增产50%。

适合机械操作:该品种结薯整齐集中, 薯形下膨, 机械收获破碎率低, 可减少人力, 增加效率。

4.烟薯24号

原系号烟04184, 2010年通过国家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属兼用型品种, 萌芽性较好, 中短蔓, 分枝数8~9个, 茎蔓粗, 叶片心形, 顶叶黄绿色, 成叶绿色, 叶脉深紫色, 茎蔓绿色带紫点;薯块纺锤形, 紫红皮乳白肉, 结薯集中薯块整齐, 单株结薯4.1个, 大中薯率较高;薯干平整, 食味较好, 干基淀粉含量较高, 较耐贮。两年区试薯块平均干物率30.05%, 比对照徐薯18高2.31个百分点;平均淀粉率19.78%, 比对照高2个百分点。抗根腐病, 中抗茎线虫病和黑斑病。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北方薯区全国甘薯品种区域试验, 平均亩产鲜薯2164.8公斤, 比对照徐薯18增产9.06%;薯干亩产639.4公斤, 比对照增产14.4%;亩产淀粉418.5公斤, 比对照增产16.26%。2009年续试, 平均亩产鲜薯2131.4公斤, 比对照徐薯18增产9.91%;亩产薯干652.8公斤, 比对照增产23.43%;亩产淀粉432.3公斤, 比对照增产28.37%。2009年参加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鲜薯2370.2公斤, 比对照徐薯18增产8.76%;亩产薯干810.4公斤, 比对照增产20.04%;亩产淀粉554.2公斤, 比对照增产23.52%。

5.烟薯18号

高产、红心、食用型甘薯新品种, 2002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分获烟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目前在山东省各地, 河北省石家庄, 辽宁省朝阳、大连等地广泛推广种植。该品种顶叶绿色, 叶绿色, 叶片心脏形, 叶脉浅紫, 柄基及蔓均为绿色, 蔓长中等, 生长势强, 结薯集中, 薯块整齐纺锤形, 薯皮鲜红色, 薯肉橘红色, 食味好, 萌芽性好, 适应性广, 贮藏性好。

产量高:每亩平均鲜薯产量2597.4公斤, 比徐薯18增产28.76%。

品质优良:薯块总可溶性糖含量4.64%, 比徐薯18高51.6%;每百克鲜薯胡萝卜素含量5.05毫克, 比北京553高2.56倍。烘干率为24.7%, 达到国家食用品种标准。

抗病性好:该品种高抗根腐病, 中抗黑斑病。

唐花系列花生新品种评比 篇7

关键词:花生,新品种,唐花9号,唐花10号,唐花11号,评比

1 唐花9号

唐花9号花生新品种是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采用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将优质与高产相结合, 经过多年的单株定向选择, 培育出的适合市场需求、符合外贸28—32出口标准的花生新品种。2006年通过河北省鉴定。

1.1 产量表现

2005、2006年参加河北省春播花生区域、大区生产试验, 唐花9号荚果平均产量4 313.85 kg/hm2, 籽仁平均产量3 044.55 kg/hm2, 分别较对照增产9.65%、7.55%。2002—2003年在迁安、乐亭、滦县试种, 平均产量5 239.5 kg/hm2, 较当地栽培品种增产18.2%;2004年扩种到迁安的城关镇、杨店子、野鸡坨, 平均产量4 097.25 kg/hm2, 较鲁花14号增产20.9%;2005年唐山市各县农户生产示范统计33.33 hm2, 平均产量4 708.5 kg/hm2, 较当地栽培品种增产23.52%。

1.2 特征特性

属直立疏枝型中熟品种, 总分枝8~9条, 株高41 cm, 叶片长椭圆形, 深绿色, 荚果普通型, 网纹, 果嘴一般;籽仁枣仁形, 种皮粉色, 内种皮金黄色, 单株果数11.5个, 单株产量18.55 g, 百果重252.9 g, 百仁重104.6 g, 千克果数664个, 出米率72%, 该品种品质符合28~32粒/英两的出口标准, 填补了河北省无大果出口花生品种的空白。唐花9号生育期130 d, 属中熟品种, 适宜在京、津、冀春播花生种植区种植。

1.3 品质及抗性表现

2005年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分析粗脂肪53.15%, 粗蛋白22.54%, 亚油酸38.50%。

唐花9号品种田间植株长势强, 整齐一致, 叶片浓绿, 无叶斑病和病毒病, 较对照增产、抗病, 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叶斑病、耐病毒病、适应性广等特点, 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1.4 栽培技术要点

1.4.1 选择适宜土壤, 精细整地。

唐花9号适宜在中等肥力以上的轻壤土上种植。冬前或早春可深耕30 cm左右, 开春后耙细整平, 加深熟化耕作层。春播前造墒, 均匀撒施有机肥、化肥等, 使土肥充分结合。唐花9号喜肥水, 具有出苗快、长势旺的特点, 应施优质粗肥22.5 t/hm2、磷酸二铵225.0kg/hm2、硫酸钾75.0 kg/hm2, 或花生专用肥600~750 kg/hm2。实行全层施肥, 把全部有机肥与2/3的化肥铺施, 随整地耕翻入土。如在瘠薄砂地或中等肥力以下地块种植, 需加大密度和增加肥料投入, 特别是有机肥的投入, 以获得较高的产量。1.4.2精选种子, 适期播种。播种前10 d要将种子带壳连续晾晒2~3 d, 剥壳后要进行粒选, 剔除芽粒、秕小粒、霉粒, 选择籽粒饱满、种皮颜色鲜亮的籽仁做种。花生出苗需要较多的水分, 一定要足墒播种。如墒情不足, 要造墒播种, 以实现苗全、苗齐、苗壮, 为高产打下基础。

春播播前5 d以内, 以5 cm日均地温≥15℃为适宜播期。若播种过早, 会因温度偏低而拉长出苗时间, 造成烂种缺苗[1,2]。唐花9号的最佳播期为4月25日至5月5日。栽植密度为12.0万~13.5万穴/hm2, 每穴2粒, 播种深度为3~5 cm。

1.4.3 加强田间管理。

(1) 查苗补苗。在播种后10~15 d, 要进行查苗补苗。如出苗不好, 应用催芽种子及时带水补种, 力争全苗, 以保证单位面积苗数达到计划要求。 (2) 适期管理。苗期至初花期, 要结合中耕进行除草, 大锄破垄, 小锄清棵, 露出子叶节, 以保持土壤墒情, 提高通透性, 利于促进根系发达, 提高根系吸收养分的能力。封垄前用小耘锄进行中耕培土, 以利于果针下扎, 提高花生结实率。在花生初花期和盛花期, 如遇土壤干旱, 应及时浇水, 可采用小水沟浇灌, 最好是喷灌, 以保证有效结果数和荚果充分膨大。 (3) 适时化控。采用化控技术, 协调茎叶生长和荚果生长的关系。若生长中后期 (7月20日后) 雨水较多, 植株出现徒长, 高度超过40 cm时应喷施B9或多效唑、壮饱安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加以控制, 以防止因植株徒长造成倒伏。 (4) 注意防病治虫。在花生播种前, 顺花生垄沟, 均匀撒施呋喃丹30 kg/hm2, 以防治蛴螬、金针虫等地下病虫害。苗期用吡虫啉等乳剂防治蚜虫、他蓟马, 兼防病毒病。在花生的盛花期, 用代森锰锌和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叶面, 间隔10~15 d, 共喷2~3次, 防治花生叶斑病。

1.5 应用前景

1.5.1 高产潜力大。

唐花9号属直立疏枝型中熟品种, 经近3年的生产示范, 平均单产5 782.8 kg/hm2, 最高产量7 719.0kg/hm2, 较生产栽培种增产21.2%。这对于促进花生生产发展, 提高花生市竞争能力, 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起到了推动作用。自2002年以来累计推广面积已达1.91万hm2, 获得社会纯收益3 946.52万元。

1.5.2 可做为保健型花生新品种。

亚油酸在人体内不能合成, 属必需的不饱合脂肪酸, 对人体饮食营养方面有较高的生理应用价值, 具有调节生理机能、促进生长发育、预防疾病的重要作用, 对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 防止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功能。目前, 我国生产上应用的花生品种亚油酸含量多在37.00%以下, 唐花9号品种亚油酸含量38.50%, 高于目前应用的花生品种 (26.37%~37.77%) , 可作为保健型花生新品种。

1.5.3 符合花生出口标准。

唐花9号花生新品种, 籽仁长椭圆 (枣核) 形, 种皮粉色, 内种皮金黄色, 粗脂肪53.15%, 粗蛋白22.54%, 亚油酸38.50%, 百仁重104.6 g, 出米率72%, 符合28~32粒/英两的出口标准。如果作为出口型的花生专用品种, 可大大提高河北省花生出口的竞争能力, 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2 唐花10号

唐花10号 (D5-4) 是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冀油5号为母本, 8252为父本, 采用有性杂交方法, 通过基因互补遗传原理培育出的优质、高产花生新品种。经过连续6年单株选择和2年的品系比较试验, 于2006—2007年参加河北省春播花生品种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鉴定, 2008年通过河北省鉴定。

2.1 产量表现

2006、2007年参加河北省春播花生区域试验, 唐花10号 (D5-4) 荚果平均产量4 156.95 kg/hm2, 籽仁平均产量3 082.95kg/hm2, 2年居5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 分别比对照种鲁花12号增产13.23%、13.61%, 稳产性与对照种相当。

2007年, 在河北省春播花生品种生产试验中, 唐花10号 (D5-4) 荚果平均产量4 531.80 kg/hm2, 籽仁平均产量3 386.55 kg/hm2, 荚果、籽仁产量均居参试小粒品种第2位。在全部4个试点中, 荚果、籽仁产量均比对照种鲁花12号增产, 其中:荚果产量1个点居第1位、3个点第2位, 增产幅度5.70%~26.00%, 平均增产15.11%;籽仁产量3个点居第2位, 1个点居第3位, 增产幅度4.99%~31.60%, 平均增产16.44%。

2.2 特征特性

唐花10号 (D5-4) 株型直立, 连续开花习性。主茎高40.9 cm, 侧枝长46.0 cm, 花高1.35 cm、宽1.8 cm;叶长5.30cm, 宽2.7 cm, 叶片浓绿, 荚果茧形, 籽仁圆形。总分枝8.1条, 结果枝6.0条, 单株果数11.4个, 单株产量17.94 g, 百果重239.2 g, 百仁重95.4 g, 千克果数615个, 千克仁数1 476个, 出米率74.16%, 生育期125 d。该品种出苗整齐, 生长稳健, 荚果整齐, 单株产量较高, 种子休眠性强, 综合性状较好, 产量较高, 稳产性较好。

2.3 品质及抗性表现

唐花10号 (D5-4) 品种, 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粗脂肪含量55.12%, 粗蛋白含量22.69%, 亚油酸含量38.60%。

经河北省区域试验点鉴定, 唐花10号 (D5-4) 叶斑病抗性为2.5级, 属较抗叶斑病, 抗倒性强。

2.4 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河北省春播花生种植区。唐花10号 (D5-4) 品种生育期125 d, 属中熟品种。最适播期:裸地栽培5月5日, 地膜栽培4月25日, 套种6月10日或麦收前10 d。

该品种喜肥水, 施优质粗肥22.5 t/hm2、磷酸二铵225.0kg/hm2、硫酸钾75.0 kg/hm2。中等肥力地块栽植密度为15万穴/hm2, 每穴2粒;低等肥力地块栽植密度为18万穴/hm2, 每穴2粒[3]。

3 唐花11号

唐花11号花生新品种是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航天育种技术方法培育出的适合市场需求、符合外贸50—60出口标准的花生新品种。经过同行专家鉴定, 总体达到同类研究国内领先技术水平。2010年12月通过唐山市鉴定。

3.1 产量表现

该品种河北省区域试验结果, 荚果单产3 813.0 kg/hm2, 籽仁单产2 785.5 kg/hm2, 分别比对照种鲁花12号增产15.02%、14.07%。在唐山地区生产示范结果, 一般产荚果4 500 kg/hm2, 最高产量6 903 kg/hm2。

3.2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直立疏枝型, 主茎高40.4 cm, 侧枝长46.0 cm, 总分枝6.8条, 结果枝5.5条, 单株果数13.3个, 单株产量17.7 g, 结荚集中, 荚果茧形, 籽仁桃圆, 种皮浅粉色, 光亮无裂纹, 百果重212.5 g, 百仁重82.5 g, 千克果数696个, 千克仁数1 511个, 出米率73.0%, 生育期126 d。

3.3 品质及抗性

该品种出苗整齐, 生长稳健, 较抗叶斑病, 抗倒性较强, 荚果、籽仁均较大, 单株产量较高, 综合性状较好, 产量较高, 稳产性较好。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分析粗脂肪53.15%, 粗蛋白22.54%。

3.4 栽培技术要点

3.4.1 适时播种。

该品种生育期126 d, 属中熟品种, 最适播期:裸地栽培5月5日;地膜栽培4月25日;套种6月5日或麦收前10 d。

3.4.2 足墒播种。

花生播种土壤墒情要足, 有水浇条件的地区, 要人工造墒, 种子要分级播种, 播种深度5 cm, 压实, 确保一次播种全苗, 为花生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4]。

3.4.3 平衡施肥。该品种喜肥水, 应施优质粗肥22.5 t/hm2、磷酸二铵225.0 kg/hm2、硫酸钾75.0 kg/hm2。

3.4.4 合理密植。

土壤高等肥力地块栽植密度13.5万穴/hm2;中等肥力地块栽植密度为15.0穴/hm2;低等肥力地块栽植18.0万穴/hm2, 每穴2粒。

3.5 应用前景

唐花11号花生新品种属直立疏枝型、连续开花珍珠豆型小果品种, 叶片卵形, 淡绿, 根系发达, 抗倒性强, 荚果茧形, 果嘴一般, 网纹较显, 籽仁桃圆形, 种皮光亮无油斑, 呈浅粉色, 符合50—60出口标准。唐花11号适合于河北省花生种植地区种植, 该品种表现优质、高产、抗病、适应性广等特点, 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1]吴社兰, 周可金, 路伟.优质花生新品种的生育特征与产量结构研究[J].花生学报, 2005, 34 (4) :28-34.

[2]黎穗临.广东花生育种主要成效评述[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0, 22 (2) :74-78.

[3]冯希锦, 陈傲, 吴景强, 等.花生新品种湛油62的选育研究[J].花生学报, 2004, 33 (2) :23-25.

杞菊地黄系列品种指纹图谱研究 篇8

关键词:杞菊地黄系列,特征图谱,高效液相色谱法,菊花,牡丹皮,山茱萸

杞菊地黄系列由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而成。八种药物配伍组合共同发挥滋阴、养肝、明目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 杞菊地黄丸可增强免疫功能, 抗衰老, 改善肝脏脂肪代谢, 促进肝细胞新生, 预防脂肪肝发生, 抗肿瘤、降血脂等作用[1]。目前对于杞菊地黄系列多采用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质量控制方法, 不能全面反映杞菊地黄系列品种的质量状况。同时由于目前杞菊地黄系列的生产厂家众多, 产品中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也有较大差异, 所以开展杞菊地黄系列的特征图谱研究对于控制其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HPLC-DAD法, 建立了杞菊地黄系列的特征图谱分析方法, 评价了不同厂家杞菊地黄系列产品间的质量差异, 并对杞菊地黄系列的特征图谱与原料药材的特征图谱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2,3]。

1 仪器与试药

Agilent 1200 Series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Phenomenex Luna C18 (4.6×250 mm) 乙腈为色谱纯 (Fisher公司) ;磷酸为色谱纯 (Fisher公司) ;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溶液的制备

2.1.1 参照物溶液的制备

取芍药苷、马钱苷、木樨草苷对照品适量, 加70%甲醇制成每1 ml各含0.05 mg的溶液, 作为参照物溶液。

2.1.2 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

取牡丹皮对照药材0.2 g、山茱萸、菊花对照药材各0.5 g, 分别置具塞锥形瓶中, 精密加入70%甲醇25 ml, 称定重量, 超声处理 (功率250 W, 频率33 k Hz) 30 min, 用7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 摇匀, 作为对照药材溶液。

2.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小蜜丸或大蜜丸, 剪碎, 精密称取约2 g;或取水蜜丸或浓缩丸, 研碎, 精密称取约1.5 g, 置具塞锥形瓶中, 精密加入70%甲醇25 ml, 称定重量, 超声处理 (功率250 W, 频率33 k Hz) 30 min, 用7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 摇匀, 作为制剂供试品溶液。

2.1.4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按杞菊地黄系列品种的处方, 分别制成不含菊花、牡丹皮、山茱萸的阴性样品。按照“2.3”项下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备阴性对照溶液。

2.2 色谱条件

Agilent 1200 Series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Phenomenex Luna C18 (4.6×250 mm) ;检测波长:230 nm、346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5℃;以A为乙腈, B为0.1%磷酸溶液, 洗脱程序为0~39 min, A为5%~9%;30~94 min, A为9%~24%;94~95 min, A为24%~70%;95~105 min, A为70%。运行时间105 min。理论板数按马钱苷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2.3 精密度试验

取一份供试品溶液,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连续进样6次。结果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值均小于2.0%, 相对峰面积比值均小于3.0%, 表明此方法精密度良好。

2.4 重复性试验

依供试品溶液方法平行配制6份供试品溶液,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值均小于2.0%, 各共有峰相对峰面积的RSD值均小于3.0%, 表明本方法重复性良好。

2.5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份供试品溶液, 分别在0、4、8、12、24 h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值均小于2.0%, 各共有峰相对峰面积的RSD值均小于3.0%, 表明本方法稳定性良好。

2.6 样品特征图谱测定

取34个厂家的杞菊地黄大蜜丸及小蜜丸、19个厂家的杞菊地黄水蜜丸和27个厂家的杞菊地黄浓缩丸共80批供试品, 按上述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进样分析, 得样品的HPLC色谱图。另取上述牡丹皮、山茱萸及菊花对照药材溶液;阴性对照溶液及对参照物溶液也分别按上述条件进行测定。根据对80批杞菊地黄系列品种的特征图谱测定, 比较供试品的谱图, 在346 nm波长下, 供试品溶液的菊花特征图谱中, 应有5个共有峰, 以参照物相应的峰为S峰, 计算各特征峰与S峰的相对保留时间, 其相对保留时间均在规定值的±1%以内。各峰相对保留时间的规定值分别为0.473 (峰1) 、1.000 (峰S) 、1.124 (峰2) 、1.130 (峰3) 、1.218 (峰4) ;在230 nm波长下, 供试品溶液的牡丹皮特征图谱中, 应有3个共有峰, 以参照物相应的峰为S峰, 计算各特征峰与S峰的相对保留时间, 其相对保留时间在规定值的±1%以内。各峰规定值为1.000 (峰S) 、1.231 (峰1) 、1.478 (峰2) ;在230 nm波长下, 在供试品溶液的牡丹皮特征图谱中, 应有3个共有峰, 以参照物相应的峰为S峰, 计算各特征峰与S峰的相对保留时间, 其相对保留时间在规定值的±1%以内。各峰规定值为0.595 (峰1) 、1.000 (峰S) 、1.802 (峰2) 。按照上述条件对80批杞菊地黄系列样品的测定, 采用指纹图谱比对软件进行比对。从80批杞菊地黄系列样品的特征图谱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来, 图谱中个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匹配较好, RSD值均小于3.0%。

3 讨论

特征图谱法可以更加全面的控制中药复方制剂的质量, 可以克服由以前控制单一成分的含量来控制药品质量的缺陷。也提示可以运用特征图谱在控制投料药材及监控生产过程, 保证药品质量稳定方面。由于生产厂家不同, 特征图谱中各特征峰的峰面积存在较大差异。因此, 可以发现不同生产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质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于此次试验收集的每味药材只有5批, 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性, 因此, 未对各特征峰进行相对峰面积的要求。待日后进一步研究时再做各特征峰相对峰面积的控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244.

[2]李芸, 苗晓楼, 陶玉宝, 等.杞菊地黄丸 (浓缩丸) 质量标准的研究.兰州医学学报, 2001, 30 (3) :20-22.

系列品种 篇9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面积2 hm2,位于滁州市南谯区乌衣镇红星村午坊,海拔50~70 m,东坡,坡度5°,土壤为黏盘黄棕壤发育的水稻土,土层厚100 cm以上,深厚肥沃,p H值7.5;该地区年降水量1 041 mm、平均气温14.7℃、年平均无霜期220d,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适于杨树栽培。

1.2 试验材料

引进107杨、91007杨、中林2001杨、中林46杨、天演杨等5个中林系列杨树作为参试品种,以南京林业大学培育的南林351杨作为对照。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每个试验小区为5株,3~5次重复,各小区之间栽植2行当地品种作为隔离带。

1.4 试验实施

2002年3月造林,初植密度为3 m×3 m,苗木为一年生扦插苗,苗高3 m以上,块状整地80 cm×80 cm×60 cm,施基肥,2002年、2003年间作矮杆农作物。常规管理,各品种采用相同的松土、除草、施肥等管理措施。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每年12月底树木停止生长期,对试验区生长情况进行定时定位逐株检尺调查。测量每株树木的树高、胸径,运用安徽省杨树一元材积表计算林木的材积。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对胸径的影响

通过对试验区的每木调查,以获取杨树不同品种对胸径生长量的影响(表1),筛选适生的中林系列的杨树品种。同时,对杨树品种与胸径生长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91007杨单株胸径为8.3~16.3 cm,平均胸径11.8 cm,与107杨相比生长量只占70.24%;中林46杨单株胸径为8.1~13.3 cm,平均胸径为11.0 cm,只占107杨的65.48%;中林2001杨单株胸径7.2~17.1 cm,平均胸径为10.9 cm,只占107杨的64.88%;天演杨单株胸径7.7~12.2 cm,平均胸径为10.8 cm,只占107杨的64.29%;这几个品种胸径生长量均在107杨的70%以下,与南林351杨根本没有可比性。而107杨胸径生长量虽然达到了16.8 cm,与对照南林351杨23.5 cm相比,只占71.49%。

2.2 不同品种对材积生长的影响

对杨树品种与林木材积生长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91007杨单株材积为0.02~0.10m3,平均材积0.05 m3,与107杨相比生长量只占45.45%;中林46杨单株材积为0.02~0.05 m3,平均材积0.04 m3,与107杨相比生长量只占36.36%;中林2001杨单株材积为0.02~0.11 m3,平均材积0.04 m3,与107杨相比生长量只占36.36%;天演杨单株材积为0.02~0.06 m3,平均材积0.04 m3,与107杨相比生长量只占36.36%;这几个品种杨树材积生长量均在107杨的50%以下,与南林351杨根本没有可比性。而107杨材积生长量0.11 m3,与对照品种南林351杨0.23 m3相比,只占47.83%。

2.3 不同品种对树高生长的影响

为了全面分析中林系列杨树品种的适应性,进一步对树高生长因子进行调查分析。从表4可以看出,91007杨树高年生长量为1.4~1.6 m,平均树高1.5 m,与107杨相比生长量占93.75%;中林46杨树高年生长量为0.5~1.0 m,平均树高0.8 m,与107杨相比生长量占50.00%;中林2001杨树高年生长量为0.5~1.5 m,平均树高1.2 m,与107杨相比生长量占75.00%;天演杨树高年生长量为0.6~1.6 m,平均树高1.2 m,与107杨相比生长量占75.00%;这几个品种树高生长量除中林46杨以外,均在107杨的75.00%以上,说明中林系列杨树高生长量品种间差异不明显;但与南林351杨相比差异较明显,生长较好的107杨树高生长量达到了1.6 m,与对照南林351杨2.3 m相比,只占69.57%。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杨树品种的胸径生长和高生长差异显著,同时直接影响到树木的材积生长量,表明杨树品种对生态环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7,8]。中林系列杨各品种之间,除中林46杨外,树高生长差异性不明显;而粗度生长具有明显差异,其中107杨表现出后期生长加快的特点,不仅胸径生长量是其他品种的142.37%以上,而且材积生长量是其他品种的220.00%以上,说明该品种在江淮地区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江淮地区应首选南林351杨等南方型杨树品种,近期推广的南林95、南林895试期表现则更为突出,可作为江淮地区杨树多品系发展的优选品种;作为耐干旱型的品种,107杨可以适当引种和作为多品系配置的主要品种。

参考文献

[1]张卫华.杨树新品种推广建议[J].安徽林业科技,2004(2):38-39.

[2]杨继敏.推荐一个耐盐碱速生中林号杨树品种[J].天津农林科技,2004(1):24-25.

[3]丁华.生长速度极快的杨树新品种——中林美荷速生杨[J].新农业,2002(3):47.

[4]胡志斌.中林2001杨[J].农村实用科技,2001(5):36.

[5]冯忠,叶源国,张廷林,等.中林46等速生杨树新品种引种及造林技术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01(34):1-2.

[6]贺速章,马素敏,剧吉海,等.杨树新品种考察及推广意见[J].河北林业科技,2001(2):50-51.

[7]刘玉龙,李芳,梁国栋,等.几种杨树品种幼树生长量的调查对比[J].河南林业科技,2009,29(2):54.

【系列品种】推荐阅读:

配套品种10-14

畜禽品种10-19

育成品种10-20

烤烟品种06-03

早熟品种06-19

品种概述07-10

玉米品种07-10

地方品种07-28

加工品种07-30

不同品种08-08

上一篇:人文意识下一篇:河湖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