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趋势

2024-07-24

发展趋势(共12篇)

发展趋势 篇1

一、未来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

社会体育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人民体质的增强、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是现代社会文明、健康、科学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现代生产方式和人文环境等客观条件将对社会体育的性质、内容、范围、形式、对象及时空关系产生巨大影响。

1. 经济是社会体育的基础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社会体育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必然要以经济为基础,其发展规模和模式都要受到经济的制约。当前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农业包括第三产业都在我国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日趋成熟,经济状况与社会体育、社会体育和个体的体育行为、经济状况与个人体育行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经济水平最重要的指标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GDP) ,它不仅反映综合国力的经济总量,而且反映按人口平均物质的非物质生产部门在某一时期新创造的价值。根据《1996—2010年中国社会全面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魏礼群主编,1996) 所预测的人均GDP可知,在过去10年中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以每年8%—9%的速度递增,这一高速度在本世纪末还将继续保持下去。但是由于基数的不断变大,再保持8%左右的高速度恐难以实现,但其发展速度可望仍将保持在6%左右。可见,未来几十年中我国经济实力还将不断增强,这必将为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物质条件,为社会体育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国家的重视是社会体育发展的前提

现阶段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党和国家大力倡导社会体育。1982年,5届人大5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把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体育任务用根本大法确定下来,成为全国人民必须努力实现的法定目标,国家“六五”、“七五”规划也对体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它从面向21世纪提高民族素质的战略高度出发,对今后若干年直到下世纪初我国全民健身的目标、任务、措施提出了新的明确的要求。《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是新中国体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将实现一次新的飞跃。随着1995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颁布,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体育的权利,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得到了充分的法律保障。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使我国社会体育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2007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以及“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为社会体育又注入了新生力量。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完美闭幕把我国社会体育推向了一个高潮。

3. 人口是社会体育发展的主体

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社会体育发展的主体。社会体育的发展不仅和经济有关系,而且和人口增多有直接关系。社会体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我国未来人口的数量息息相关。按照12‰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中线) 估算,到2000年,我国人口为12.89亿;到2010年,按9‰的中线标准估算,人口将达到14.10亿 (魏礼群主编,《1996—2010年中国社会全面发展战略研究报告》,1996) 。未来几十年中基数不断增大、增长速率减少,但总体人口数还是呈上升趋势。

从现阶段我国人口状况来看,体育人口可分成4个层次。第一,25—35岁之间。这部分人口刚从大学走向社会,从学校学习的体育技能还没有忘记,依然有着在学校体育的激情,大部分人的父母和子女还不需要用过多的时间去赡养和抚养,经济状况对他们是最大的挑战。根据近几年的高中和大学入学情况,2008年是最高峰,所以他们是未来几年里社会体育的一批新生力量。这部分人的体育人口百分比为40%左右。第二,35-45岁之间这部分人的社会负担系数最大,既要赡养老人,抚养孩子,又有繁重的职业工作,即使有兴趣参加体育活动,也力不从心。这部分人的体育人口百分比为10%左右。第三,45—55岁之间。这部分人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社会地位比较稳定,子女和老人的负担较小。这个阶段的体育人口的百分比为25%左右。第四,55—75岁之间。这部分人增长速度从我国年龄结构来看是最快的,他们刚刚离开工作岗位,生活富裕、闲暇时间多,对健康的渴望程度也是最高的,这个阶段的体育人口百分比为45%左右。

4. 发展趋势的归纳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经济条件允许,社会人群对健康不断追求。我们不难看出个体的体育行为促使社会体育未来将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出现,“健康第一”“体育强身”的观念也将会深入人心,社会体育与各种社会文化活动也将融为一体,既有娱乐、健身、休闲,又有竞技。人群中个体的科学锻炼意识也会普遍化,锻炼手段会更加多元化。各层次的管理体系也会进一步完善并走向规范化、市场化、法制化。

二、社会体育与高校体育学科

1. 社会体育唯一的可操控性

未来社会体育发展趋势的明朗,对我们高校体育学科的改革和建设提出了一个新的考验。但是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科改革和建设都是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的目的而进行的。高校体育学科也是如此。虽然社会体育是宏观的、不可操控的,但是它的主体却可以个体化。我们把社会体育主体个体化以后就会发现,高校体育学科的的发展趋势其实就是培养出社会体育人口所需要的人才。这也是社会体育唯一的可操控性。

2. 高校体育人才的多元化培养

从未来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看出:个体的体育行为促使社会体育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按性质可分为:收费和不收费;按内容可分为:竞技运动、健身运动和休闲娱乐;按形式可分为:有组织和无组织。它的范围很广,是多元化的,但目的却是单一的,就是怎样更好地增进健康。也就是说我们未来高校体育学科的发展培养出组织、管理、科学的指导手段、全面的技能项目等与一身的多元化人才才是最重要的趋势。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国力日趋强盛的条件下,我国的社会体育也有了更好的发展,在社会体育中起主体作用的人群在个体体育行为的促进下形成了一种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多元化的要求给未来高校体育学科的发展指明了一个方向,从唯一可操控的个体体育行为入手研究,未来高校的体育学科的发展趋势必将以培养多元化人才为方向,不能走多分专业和划分类别的路子,应把同学科、相近学科和一些辅助学科集中起来,划分多个班级教学,构建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共同进步的教学体系,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体育的发展方向。

摘要:目前我国对未来社会体育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的论文很多, 对高校体育学科发展或体育学科改革加以探讨的文章也很多, 但根据未来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来谈高校体育学科的发展方向的却寥寥无几。本文作者对近十几年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归纳, 并放眼我国未来社会的体育发展, 分析了高校体育学科对未来社会体育的直接影响关系, 理性地探讨了我国高校体育学科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未来社会体育,发展趋势,高校体育学科

参考文献

[1]田雨普.21世纪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1.1

[2]周爱光.论我国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999.1.

[3]郝树源.论我国的体育生活化趋势[D].华南师范大学, 2003.

发展趋势 篇2

毫无疑问,这一文件的出台必定是给农业发展趋势带来重利!。那么20农业的发展趋势应该走向何方?农民又应该怎么顺应时代的步伐,顺应时代对其要求呢?

一、以科技推动创新

在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将集中在畜禽良种改良、转基因以及土壤修复等重大技术和装备上面,预计国家将加强转基因的生物安全管理,加大转基因科学普及工作和社会舆论引导力度。此外,文件还提及要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以及加快消化玉米库存,我们认为这将有利于带动土壤修复行业的发展,加快土地流转速度以及扩大燃料乙醇的试点,甚至寻求玉米出口。

二、农业“绿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农业主要是增加资源投入的外延式增长,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大,农业生产方式亟待转变。为此我们认为,这一方面有两大趋势!

1)发展节水农业潜力大,以灌区小麦、水稻为例,通过推广农田节水技术,在灌区小麦和水稻生产上具有节水360 亿立方米的潜力。此外,PPP 等新兴运作模式日益完善。

2)土壤修复不仅是改善农田地力,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工作,也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 亿亩,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 万吨,预计国家未来会加大该领域的政策倾斜以及财政支持。

三、食品安全为重中之重

“民以食为天”,当下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现新实生活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让中国老百姓实在堪忧,时时刻刻担忧自己的会碰上苏丹红、塑料米、毒馒头……人们对食品的健康、安全和营养却越发重视。“吃得营养、吃出健康”已经是大众饮食的普遍追求。那么在这新的一年里,我们应该怎么样才能把粮食做的更健康,老百姓更放心呢?先农氏现碾米倡导“现碾更健康”的传统吃米理念,确保100%当季新米,确保100%东北产地,纯绿色、无污染。先农氏的核心经营模式为现碾米020定制业务,通过“水稻产地控制+糙米现卖现碾+线上线下全渠道布局+智能终端碾米设备”,解决传统大米流通领域的陈大米、毒大米问题,确保大米的安全、新鲜、营养和健康,引领了中国大米食用方式的划时代革命。

区域发展趋势 篇3

区域协调发展,是“十一五”规划纲要的一大“亮点”。过去中国制定的规划主要是按大区或地带来安排全国经济布局。由于各地带内的差异较大,中央对各地带发展的规划设想往往停留在纸面上,很难具体落实。同时,这种按照行政区来划定所谓的“经济区域”,“大一统”、“一刀切”式地单一强调各区内的GDP增长,而忽视了自然资源、环境禀赋的承载能力。此次规划则提出了构建区域重点发展的框架,即在中国国土范围内,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条件,划定“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等,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评价指标。这是中国谋划区域发展的全新政策思路,也是根据不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的思路。

那么,我国未来几年经济的重点开发区将在放在哪儿呢,从今年“两会”的宏观指导上来看,应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地域:

环渤海经济圈

今年2月26日上午,一场关于区域发展的研讨会——中国区域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会上发布了《中国区域发展蓝皮书》和《长三角蓝皮书》。两书分别提出了中国未来几年各重点开发区的发展方针与策略,其中包括了长三角和珠三角如何在快速发展中迅速转轨,环渤海经济圈如何继珠三角与长三角之后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京津冀区域将以什么样的战略构思,激发出后发优势,改变我国区域发展“南高北低”的不平衡状况,开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等,为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发展规划出了一的发展潜力和优势,这一经济圈将掀起我国改革开放的又一波浪潮。

成渝经济区

2004年,国家发改委将成渝经济区纳入国家“十一五”前期规划,成渝地区首次进入中央政府的视野。2005年10月,国家正式将成渝地区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意味着成渝经济区已跻身中国四大经济区。

成渝经济区在西部地区占有重要地位。中心城市综合实力最强的川渝地区是西部人口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地区。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的数据表明,2004年西部12省市国内生产总值为27536.74亿元人民币,其中四川6556亿元,遥遥领先西部所有省市,重庆为2665.39亿元,川渝两省市国内生产总值之和为9221.39亿元人民币,占西部12省市国内生产总值的33.49%。新近出台的中国社会科学院《2005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成都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居中国西部第一,重庆紧随其后排第二位。可见,成渝经济区是西部地区最有条件和优势率先开发的区域。

另外,川渝地区是西部地区最大的消费市场。本区庞大的人口数量为市场提供了大量的消费主体或潜在顾客,同时本地区还是西部地区购买力最强的地区。根据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的一组数据计算,2004年西部地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902.97亿元,川渝两省市2004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39亿元人民币,占西部地区总和的37.5%。

西部开发其实早在前些年就已经提出来了,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正因为这一尝试的成功,政府才会高举地域定点发展这面大旗,进而多点延伸,加速了经济发展的步伐。由于成渝经济区的多方优势条件,不可否认,成渝经济区作为长江经济带的起点,正在成为启动西部大开发的龙头。

中部六省

中部6省是:安徽、湖北、河南、江西、湖南、山西,其总面积为102.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63亿人,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基地。

眼下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省在内的中部地区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时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受资源、土地、劳动力等成本上升影响,正进入大规模的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就像改革开放后东部沿海快速发展,主要是亚洲“四小龙”正在进行的大规模产业转移起了重要作用那样;中部同样面临东部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中部地区在地域和经济发展上与沿海接近程度高,要首先承接这种转移。

泛珠三角

“泛珠三角”又叫“9+2”,“泛珠三角”计划是指沿珠江流域的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9个省(区),加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在内的11个地区合作,共谋发展。这些地区直接或间接地与珠江流域的经济流向和文化有关,且在资源、产业、市场等方面有较强的互补性。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一年来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就。“泛珠”所覆盖的“9+2”里,制造业广东最有名,服务业港澳最有名,农业大省有广西、湖南、江西,还有资源大省贵州,互补性高,其带来的利益就很大。同时覆盖中国经济最发达、次发达、不发达地区,这样覆盖的层次多,所以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意义很大。

海峡西岸经济区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区域,对应台湾海峡,具有独特优势,是一个自然集聚、客观存在的区域经济综合体。在这次“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建议进一步明确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和推进祖国统一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定位,并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列为国家“十一五”计划重点发展区域。对现阶段拟在福建投资的台资项目,除环境影响评价不许可和国家明令禁止外,国家将积极落实“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经贸政策,支持项目落地。

区域协调发展好比是一局棋,如果不能找准位置、因地制宜和量力而行,必然会影响棋势的发展与结局。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形态主要靠点状带动:5个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加上经济开发区。到现阶段,点状拉动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低水平重复、形成地方性恶性竞争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扩大区域。从趋势上来看,点状拉动一定会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就是发展到更大范围的区域合作。

兔业市场发展趋势 篇4

獭兔皮价格的反弹符合市场规律, 也符合裘皮3年一小变, 5年一大变的行情波动规律。2008年冬季, 御寒的裘皮服装内销情况不错, 以家兔和獭兔皮为原料的服装、服饰需求旺盛。

随着我国人民群众消费水平的提高, 裘皮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过去裘皮面料主要使用在高档服饰上, 而现在, 裘皮已经以国内消费者能接受的价位进入千家万户。所有这些都预示着市场对裘皮有着不可低估的刚性需求。

由于受2008年獭兔皮价格下降和饲料成本上升的双重影响, 国内獭兔养殖数量锐减。我国以兔皮产品出口为主的獭兔业, 从2008年8月金融危机开始, 养殖效益出现下滑, 很多养殖户不断杀兔倒笼, 造成全国獭兔养殖数量总体减少, 已经少于2007年养殖数量的20%, 獭兔生皮市场货源后劲不足。从有关硝染厂库存调查发现, 中间商手中的獭兔熟板库存较少。2009年9月, 我国獭兔皮行情已恢复到近几年来同期水平。但由于饲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獭兔皮市场并没有出现暴利, 獭兔养殖户不可能一下子恢复到2007年的养殖数量。作为养殖户, 谁走在发展的前沿, 提前抓住机遇, 调整品种结构, 扩大规模, 谁就有可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 肉兔业发展空间较大, 市场价格趋于稳定。

近年来,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肉兔及其产品生产国, 国内兔肉消费量不断增长, 价格稳步上升。国内庞大的消费群体, 多种菜系与不同的烹调方式, 为兔肉消费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肉兔的市场前景依然广阔。此外, 近几年医药原料兔成为肉兔产业的一个新项目, 国内外需求不断增加。同时, 近年来国内生物科学研究异常活跃, 无论生物教学、医药实验、科学研究都需要大量的绿色实验兔, 这也为肉兔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3. 长毛兔业走出低谷, 兔毛价格稳中趋升。

据估计, 当前毛兔存栏缩水较大, 货源明显减少。预计2010年, 兔毛价格会逐步上涨, 饲养长毛兔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如果饲养长毛兔, 以饲养粗毛型长毛兔为好, 因为粗毛型毛比细毛型毛价格高。

4. 野兔饲养难度大, 介入者应谨慎。

据有关专家考证, 我国现阶段的野兔主要是雪兔和旷兔, 它们与穴兔 (现普遍饲养的家兔) 不同宗, 驯养困难, 且繁殖力低。另外, 野生兔还有鼠兔和神农架的微型兔, 这两种都不可作为驯化的家养品种。雪兔的妊娠期在50天以上, 每胎3~5只, 每年产3胎;旷兔的妊娠期比穴兔长, 年产3胎上下, 胎产5~6只, 目前全国尚无成功驯养旷兔的经验。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篇5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精选阅读(1):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未来以电子商务

软件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 IT 技术对企业经营和管理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企业也需要创新性地运用信息技术才干改变整个行业和企业的竞争规则,从而赢得新的竞争优势。相反,假如无视这种趋势,或没有很好地利用 IT 技术提升管理,无论多么具有实力的企业,都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甚至被市场所淘汰。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必定经历“四 i”化,即信息化

集成化

x 络化和智能化的阶段。北京贯智赋能管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高级咨询顾问邱昭良博士认为,目前国内很多企业还处在信息化的阶段,有一部分企业已经着手实现企业内部系统的集成化,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朝着 x 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第一,实现信息化(information)。中国企业的管

理很大程度上还是靠“人治”,决策靠“拍脑袋”,业务靠手工处理,数字化

精细化程度不够,导致管理效率和效果受到限制和影响。因此,IT 应用的第一步就是从手工操作实现数字化

信息化

自动化。

第二,实现集成化(integration)。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系统,需要企业内部的产品研发

采购

生产

销售与客户服务密切集成起来。因此,IT 应用也需要从局部走向集成。此刻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缺乏整体规划,各种 IT 应用系统彼此孤立,构成一个个“信息孤岛”,缺乏集成与整合。因此,企业应用集成(EAI)会是一些企业下一步重点关注的问题。

第三,实现 x 络化(internet)。很多企业的运作是跨地域的,为实现集成化,就需要实现 x 络化,尤其是随着互联 x 的日益普及和性能提升,已经能够支撑商业应用。因此,借助互联 x 带给的廉价的通讯手段,能够让很多中小型企业构建起全国性的业务运作体系,实现业务的有效扩张。而过去,对于很多企业是不堪想象的。企业务必耗费巨资,建设一个庞大的私有广域 x 络,而此刻却能够实现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数字神经 x 络”。

第四,实现智能化(intelligent)。除了完成传统的交易之外,还要挖掘客户的需求,从数据里面获得财富,辅助企业决策,让企业成为一个智能化的企业。

在未来 x 络化和智能化的信息环境中,驱动现代企业成长的力量将由机会和业务驱动转向的管理和创新驱动阶段中。信息技术应用将会对后两种驱动力量都能起到强盛的支撑作用。

在邱昭良博士看来,企业规模的扩大

业务和管理趋于复杂,企业务必靠加强管理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效益,而单纯依靠人的操纵和一些简单的辅助手段已经不足以保证业务运作和管理的有效,因此,企业就需要引入一些专门的信息系统,例如企业资源计划(ERP)

客户关联管理(CRM)以及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并在企业内部的管理平台上整合现有的系统资源,同整个‘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建立贴合统一标准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使得跨企业

跨行业的供应链流程更加畅通和便捷。

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开始步入“创新驱动”阶段,企业需要对组织结构

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进行重新梳理和设计,并倡导学习和创新,加强知识管理,因此,这时就需要引入知识管理(KM)

商业智能(BI)

企业应用集成(EAI)等系统和方法,深入挖掘数据中蕴涵的财富,使得业务更加智能

集成,从而到达一个完美的电子化企业的境地。

不一样管理层次的影响

从表象上看,信息技术作为手段为管理带给了技术

支撑平台。而实际上,IT 不仅仅是工具,个性是在 x 络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企业全方位管理理念

企业文化

业务流程及人力资源模式转换形态的催化剂和助推器。

一个企业的管理层次中,未来信息技术对于组织变革

业务管理和企业文化的冲击最为明显。在组织管理层次,首先是完成了由封闭“孤立”型的树状组织,向开放协作型的矩阵组织的转变;其次是部门间协作关联由静态“部门接口描述”定义,转变为由动态业务流程体系来指导。

“过去,部门员工习惯性地只对本部门领导负责,部门领导是部门间交流的‘瓶颈’。在这种状况下,员工很难主动方便地到本部门以外去寻求资源,自然也就很难以目标导向方式进行工作。过去,部门间协作关联用成文的‘部门接口定义’来约束,N 个部门就要有 N 个接口规范,且不说工作量大

难以定义完整,最主要的是部门经理可能会不顾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对组织提出的新要求,而以‘接口规范’为由拒绝其他部门的请求,甚至到了不知道本部门为何而存在的地步。”联想电脑公司副总裁杜建华认为跨地域

跨部门

多层次的信息系统的建立,打破了传统组织壁垒,打破了信息资源“领导瓶颈”,建立起了以业务流程为导向的充分发掘专业化协同优势的矩阵式组织体系。

未来企业的业务运作和管理不仅仅在内部透过信息系统整合起来,而且在整个产业的供应链和‘价值’链上

实现多点对多点的传送和交换。企业业务管理架构呈现多维

交叉的趋向,咨询

市场

销售

服务等部门透过内部 x 络和软件相互渗透,共同组成客户为导向的高绩效思维跨团队协作组织;另一方面,由于电子商务使得内部信息系统和外部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信息系统点对点的嫁接在一齐,并且不断复制,使得不一样企业的电子采购

制造销售

客户关联关联更加实时化和灵捷化,本行业的业务运作和管理的效率越来越高,最后,‘价值’透过供应链不断扩散到整个行业和其他行业。

最后,未来信息技术对企业文化已经并继续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企业文化在信息时代至少具备两个特征:协同与创新。在传统企业中,这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而在信息时代,个体将被赋予更大的权力和空间,人与人之间的关联将主要是资源互动关联,团队将不再是冻结个性的冰窖,而是激发潜能的催化剂。

软件技术发展对于管理的影响

“我们目前的方向是企业管理软件,主要的目标客户是企业客户,透过应用我们的软件平台和工具来实现管理的效益提高,也会在某一方面带来企业运营模式

商业模式和管理观念的改变。”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吴强认为这不仅仅仅是一个软件的概念,它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会在两个方面会对管理软件造成比较大的冲击,并直接影响企业的外部和内部的管理架构。一方面,随着 x 络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基于企业内部 x络的管理系统开始满足跨企业

企业供应链或者联合体这种竞争环境下的管理需求,企业之间的信息协同和交流加强。吴强认为目前国内应用的还不多,但是,基于互联 x 的多企业运作的协同的供应链模式会在两三年之后构成一个热潮。

未来的电子商务模式强更加成熟,真正的 B2B 模式一个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加上 P2P(点对点)的交换,可能是 ERP,也可能是 SCM 等,使得每一个企业的系统和另外一个企业的系统实现对接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之间务必有协同的标准。这也会要求实现系统对接的企业之间管理体系和架构的同等,必定促使企业改善和提高自己的管理标准。

另一方面,软件技术的开发技术将会有重大的改革,过去的软件开发是功能型的,厂商向客户展示自己产品的功能多么强盛,功能型的软件模式过于固定,不适合个性化的弹性的系统要求,因此,软件必定会向组件化

可重构化发展,就好似有很多零件一样,企业能够根据自己的要求来组装,正因未来每个企业的管理模式不可能完全一样,假如管理模式和别的企业一模一样,那么自己也没有多大的竞

争力,因此对于软件的需求必定有所不一样。

在这种状况下,信息的流动更加快,管理会变得越来越快捷和灵便,流程优化或重组很快就能够达成,节省很多时刻,软件系统也就立即会重新组建起来。

根据赛迪顾问的钻研报告,软件开发

应用环境的简易化将是未来的主要的趋势之一。IT 厂商出于商业和技术利益的思量,各自产品之间构成了差异,计算机用户出于历史原因和降低风险的思量,必定也无法避开多厂商产品并存的局面。于是,如何透过屏蔽各种复杂的技术细节而使技术问题简单化的需求也就应运而生。这些趋势促使企业的内部信息传递更加流畅,管理决策更加迅速,和‘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的交流更加便捷。

国内企业成长比较快,喜爱立竿见影的管理模式,因此对管理软件提出相应的要求。而且,管理相对成熟后,软件才干进一步发挥作用。软件推进管理进步这句话就应倒过来说,是管理推进软件进步。而且这两者间是相辅相成的,软件是管理思想的体现,管理理念的转变促使软件不断发展,软件只是一个管理平台,最重要的是管理理念和方法。

精选阅读(2):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但它是构成我们世界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社会创新的知识的总和。信息资源与

物质

能源资源有一个很大的不一样特点,就是它能够被重复使用,可被同时共享,在使用过程中不仅仅能够不减少,有时还可产生新的增量。信息技术是钻研信息的生产

采集

存贮

变换

传递

处理过程及广泛利用的新兴科技领域。

自 xx46 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来,仅仅半个多世纪,信息技术以它广泛的影响和巨大的生命力,风靡全球,成为科技发展史上业绩最辉煌

发展最迅速

对人类影响最广泛和最深刻的科技领域。能够预见,21 世纪将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将成为最活跃

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科技领域。

世纪,信息技术将会朝着以下几方面发展:

微电子向着高效能方向发展

当代的计算机都是建立在微电子学基础上的。过去在微电子学方面有一个摩尔定律:即芯片集成晶体管数量每xx 个月左右增加一倍。据最新钻研,其已被突破,到达每xx 个月增加一倍。20 世纪 50 年代,面积为 0。1平方英寸的硅片上只能装上 1 个电子元件,此刻则高达 3 万多个。

此刻人们普遍认为微电子技术立即进入“后光刻时代”,未来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可能将使计算机建立在更微观集成更高速的基础之上,引起筛子领域的一次新的革命。其结果是:(1)效率更高。纳米技术能制造更节能

更廉价的微处理器,使计算机效率提高百万倍,可生产出更高

效率的宽带 x,海量存贮器,集传感

数据处理

通讯为一体的智能器件。(2)体积更小。纳米计算机可缩小到头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美国已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了跳蚤大小的机器人,该项技术使用了微电脑,机器人具有初级逻辑思维潜质。此外,该机器人还能在绝对凶险或人类所不能及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工作,用它能够完成核反应堆内的故障处理,此项技术也可用于原子的运送及原子的重新罗列。(3)功能更奇。可把装有飞机驾驶程序的纳米芯片植入人体体内,透过细胞理解信息,不用培训你就能驾驶飞机。

预计本世纪应用电子自旋

核自旋

光子技术和生物芯片的功能强盛的计算机将要问世,能够模拟人的大脑,用于传感熟悉和思维加工。预计在未来十多年内能够产生存贮量到达每立方毫米 xx0 万 G,而功耗仅仅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千万分之一的生物芯片。

总之,能够预见,微电子与电子器件及集成结构功能将向着高集成度

高速度

低功耗

低成本方向发展。

计算机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世纪,计算机向着超高速度

小型化

并行处理(同时处理)

智能化方向发展。它的发展轨迹不一样于自然界的“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谁占领了市场先机谁就成为主导产品。

目前在计算机领域有一个 xx 倍速定律:即每 5~7

年速度增加 xx 倍,体积减少 xx 倍,价格下降 xx 倍,这必须律也立即被突破。

在超高速方面,IBM 的高性能计算机峰值已到达每秒 300 万亿次以上。美国计划在 20xx 年前研制出千万亿次计算机。从量子理论推出来的极限计算机,其速度将达 xx51次/秒,且内存可达 xx31 比特。

在小型化方面,日本在利用集成电路方面,将一家电视台(包括设备和信息采集存贮)压缩到纽扣小的芯片上,取得了初步成功。他们打算将其再压缩到药片大小,甚至设想将检查设备透过药片置入病人体内,以直接观察病人的病情。

在智能化方面,冰箱电脑里事先存储了你的饮食习惯,零食

油米酱醋等吃完了,它会自动连接互联 x,替你向超市订购;微波炉能够自动下载食谱,只要你事先把买回的鸡鸭鱼肉放进去,它便会在你预定的时刻自动进行解冻,并做成香喷喷的美味佳肴。

这些预测,实际为人们展现了信息技术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也说明信息技术离“成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x 络向着高级化方向发展

计算机技术属信息处理技术,通信技术属信息传输技术,在它们各自独立发展阶段,信息技术很难有大的突破。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在计算机技术日臻完善

通信技术普

遍数字化后,这两大信息技术在兼容与共存的基础上有机结合在一齐,使信息技术进入了信息传输

处理

储存一体化的‘新时代’,一方面实现了现代通信系统在计算机的操纵下传播的自动化和高效化,各种通信方式一体化;另一方面,使计算机借助通信线路实现了 x 络化。总趋势是数据

话音和图像三种技术的融合。

计算机联 x 后其发展趋势表现为:

1.普及无线联 x

通信技术与 x 络技术相互融合,进一步发展为以无线保真技术为基础的无线联 x。它能够透过便携式电脑或其他运算器件随时随地高速联 x,而无需电缆。无线保真技术将使个人拥有 x 络通信潜质,这是一次深刻的社会进步。

2.能量无限扩充

x 络的呈现,使信息资源真正成为了继物质

能源之后的第三大重要资源。计算机联 x,个性是 xx94 年因特 x商业化以来,因特 x 带来的 x 络革命的冲击使世人震惊。用美国人的话来形容:变革之大宛如 xx 次工业革命和基督教改革加在一齐发生在一代人之内。因特 x 造就的电子空间正成为世界各国继陆地

海洋

天空之后争先抢占的“新边疆”,正因,谁在电子空间占有优势,谁就会在 x 络经济的发展中获得丰硕经济利益,美国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就是一个实例。的确,x 络技术的应用,使计算机的能量实现了无限

扩充,信息资源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正因,一个设计优良的 x 络能够把联机的累积力量植入每个单机;一部微机所联系的 x 络越大,它的用处越多,力量也越强;上 x 工作时,不是在使用个人的计算机,而是在使用一台能量无限扩充的庞大计算机。不仅仅如此,未来的 x 络发展是要将分布在地球各个角落宽带多媒体业务无缝地连接起来,用户能够在任何一个地方用任何一种接入方式,访问全球任何一个数据库和 x 络。同时能够和任何用户持续任何方式的通信交流。另外,x 络将超越地球引入太阳系甚至更远的空间。

3.功能逐步完善

传统 x 络由于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局限,在 x 络安全

规模

性能

带给的业务潜质方面都存在缺陷,未来的 x 络必将朝着更大

更快

更及时

更安全

更方便的方向发展。

由中国自主研发的下一代互联 x 主干 x 核心技术2006 年 9 月正式透过国家验收,这一成果确定了中国在世界下一代互联 x 中的率先地位,也标志着中国在世界下一代互联 x 钻研与建设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下一代互联 x 主干 x 在核心技术上实现了四大突破,其中三项属于国际首创,这不仅仅确立了中国在下一代互联 x 领域的率先定位,有了话语权,更重要的是,彻底摆脱了对国外互联 x 要害技术及产品的依靠,在确保国家信息安全的同时,对中国互联 x 产业将

产生重要影响。

下一代互联 x 与现代互联 x 的区别:更快;更大;更安全;更及时;更方便。

精选阅读(3):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就像其他教育技术的应用一样,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是由教育和学习发展的内部需求所驱动的,并由不一样历史时期的学习理论导引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向和应用方式。而信息技术领域的每一项重大革新又会刺激教育系统产生新的应用需求并反作用于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发展历程能够微机在教育中的应用和因特 x 的应用作为两个转折点,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末为计算机辅助教育的钻研试验阶段,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 90 年代为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开发应用期,而 20 世纪 90年代后期则揭开了 x 络时代信技术应用的序幕。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发展简史

(一)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最早应用

xx5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利用计算机驱动飞行模拟器来练习飞行员是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最早应用。

xx59 年,美国纽约城市小学利用 IBM650 计算机帮忙小学习者学习二进制算法被认为是计算机在中小学教育领域的最早应用。序教育户外。

(二)20 世纪 60 年代末期到 70 年代,计算机辅助教育系统的开发和钻研 xx68 年,第一台专门用于教育的计算机系统“IBMxx00 辅助教育系统”在斯坦福大学研制成功,使用“课程开发器”编制课程,这些课程被称为课件或教育软件,课件和教育软件的概念即起源于此。

世纪 60 年代后期,美国数字设备公司的PDP-1(xx60 年研制成功)被应用于教育中,标志着小型机在教育中的首次应用。斯坦福大学的帕特里克?素帕斯教授对IBMxx00 和 PDP-1 在教育中的应用开展了广泛的钻研和开发工作,被誉为计算机辅助教育钻研的鼻祖之一。

(三)“柏拉图系统”(PLATO)——计算机技术与教育方式结合的最初尝试 xx60 年,美国伊利诺大学的唐?贝泽和查莫斯?谢文合作研制出第一代柏拉图系统(PLATOI)。

(四)微机进入中小学教育以及教师对计算机应用的推动

xx77 年,第一台微机进入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计算机开始从大型机转向桌面

办公系统。20 世纪 80 年代初,美国的明尼苏达教育计算机科学联盟得到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开始超多生产和带给课件,其他教育软件公司也相继呈现,呈现了教育软件出版的高潮。(五)LOGO 及问题解决户外

xx68 年,西蒙?派珀特发明了 LOGO 编程语言,LOGO

和问题解决户外开始。他陆续提出并发展了自己的建构主义观——“在制作中学习”(六)20 世纪 80-90 年代的整合学习系统

世纪 80-90 年代,在应用计算机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熟悉到在带给计算机辅助教育方面,联 x 系统比单机效益更高。教育技术厂商开始研制联 x 的辅助学习系统,统称为“整合学习系统”。但这些系统那时大多只与带给商的服务器联 x,而不是基于互联 x 的开放式的在线学习,那时互联 x 也尚未普及,因此整合学习系统整体上仍属于前互联 x 时代的信息技术应用阶段。(七)因特 x 时期的信息技术应用

xx94 年,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x 络的传输潜质和传输速度迅速提高,成本不断下降,因特 x 的应用在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日益普及。教育界也很快熟悉到因特 x 的教育潜力:支持方便快捷的信息检索;实现用户与计算机之间极强的交互功能;支持教师与学习者之间

异地的学习者之间

学习者与专家之间相对跨越时空限制的交流互通活动;带给日益丰富

真实的在线模拟和在线实验功能;支持对学习资料随时

随地的访问等等。因特 x 已经逐步进入中小学校园

实验室,甚至教室,并逐步渗透到学习者学习的每个环节。

二。教育的信息技术发展展望

发展趋势在课件开发方面

多媒体教育应用方面

x 络教育应用方面

“校校通”工程的实施以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等。对课件的开发,新的发展趋势可主要归纳在对以下四种类型的钻研:基于教学策略的课件

电子作业支持系统

群件和积件。

(一)基于教学策略的课件是指运用相应的教学模式或策略于课件之中。其中包括课堂教学和个别化学习课件。这一趋势要求课件的设计和开发者务必从新的角度去钻研和探究课件的开发,避开呈现“书本或黑板”搬家现象。可主要思量以

下几个策略的运用:教学模式选取策略

教学资料展开策略

学习信息呈献策略

学习过程操纵策略

人机交互策略以及反馈评价策略等。

(二)电子作业支持系统是指一种具有“及时学习”或“即求即应”学习功能的课件类型。它的特点是将学习置于工作过程之中,能够根据学习者的需要随时带给所需的知识。这种学习形式既有利于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又能够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这类课件主要由知识库

交互学习/练习支持

专家系统

在线帮忙以及用户界面等部分组成,要求课件开发者更加重视对知识结构组成的明白和充分发挥计算机交互学习的特点。

(三)群件是指能支持群体或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的一种课件类型。基于 x 络,人们利用计算机进行的学习已不局限于个别化或课堂的方式,完全能够以群体或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目前我国的许多中小学,已经建设了校园 x 和联x 的计算机教室,具备了开展群体合作学习的硬件环境条件,但群件方面的开发和实际应用在我国还是一个空白。在技术方法上,群件的结构和形式的重点是要放在对小组学习过程的操纵

管理

学生之间的通讯以及友好学习界面的设计等主要方面。(四)积件是指基于多媒体的教学素材元素或知识单元。利用某个著作工具,教师只需简单地将部分素材元素进行必须的组合,很快就可构成一个自己所需的教学课件。近几年,我国大多数教师越来越不喜爱直接采纳他人已开发完整的教学课件,而是期望能按自己的教学思路和风格来组装成课件。这就为积件的需求和发展带给了很大的空间。此外,x 络教育应用的发展也为积件的需求带给了很大的空间。

二。多媒体教育技术主要的钻研趋势和热点能够归纳以下三个方面:虚拟现实

电子出版物和超媒体技术。那里简要说一下:

(一)虚拟现实是指透过特殊的输入设备和一些能实现三维图形和三维音效的特殊输出设备来模拟人和环境之间的交互技术。它目前发展的热点包括虚拟学校

虚拟学习环境

虚拟现实系统

基于虚拟现实系统的教学软件开

发及出版,以及基于 x 络的虚拟现实系统等。在教育领域中,虚拟现实技术可很好地应用到虚拟学习环境的建立,使学生似乎处于真实环境之中。

(二)电子出版物是指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各类电子读物。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已成为个人计算机的标准设备,因此大大促进了电子出版物的增长。为了进一步提高

电子出版物的功能,目前许多电子出版物尤其是电子教科书,采纳了超文本和超媒体等一些新的软件技术。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被数字化,基于多媒体的电子出版物将会在教育中获得更为广泛的应用。

(三)超媒体技术是超文本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它是一种非线性的多媒体信息 x 络结构和信息管理技术。超媒体是以超文本的非顺序结构为基础,对各类教学信息,如图片

声音

图像以及动画等,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和管理。尽管超媒体技术已比较成熟,但随着今后教育信息量的越来越多和教育信息 x 络化的趋势,必定会对超媒体技术的钻研提出新的要求。

三。x 络教育应用的发展趋势和热点主要有:远距离教学

x 上学校

校园 x 和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

(一)x 络远距离教学是指透过因特 x 或局域 x 实现全球范围或区域范围的课程传送和教学,这种教学的显著特点是务必体现双向性

实时性和交互性。就目前而言,我国的 x 络远距离教学应用的钻研重点就应是放在:x 上课件开发平台的钻研

友好学习界面的设计

课程的设置

新教学模式的探究

教学和学习质量的评估方式以及通讯交互方式等主要方面。

(二)x 上学校是指将一所学校所具有的全部功能搬上 x 络,而不是仅有几门 x 上课程和部分教学资源。作为一所真正的 x 上学校,学生除能够在 x 上直接了解该校的全部信息,更主要的是能使学生在 x 上实现学习的全过程,包括进行入学报名和注册

付费

学习和实践

查阅资料

考试

获学分和学位等。目前在我国,包括世界范围内,真正好处上的 x 上学校能够说还没有,但它却有很快的发展趋势。

(三)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是指基于 x 络来进行群体或小组形式的学习。对这一学习形式的钻研趋势和热点是如何进行群件的开发。它包括群件结构

未来我国人口发展趋势 篇6

从国家公开数据上看,目前全国20—49岁已生育一孩的育龄妇女大概有1.7亿人,其中非独已生育一孩的妇女人数有1.2亿,扣除不符合生育二孩政策的妇女人数,“全面二孩”政策的目标人群大约有8 600万人,这个群体的规模是比较大的。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认为,政策实施后,短期内出生人口明显增加,生育水平有所回升。全国人口总量增幅不大,峰值延后2年左右,2029年达到峰值14.5亿人,到2050年总人口约13.8亿。到2050年可增加约3 000万劳动力,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降低2个百分点。

不过,河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王金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戈艳霞撰文指出,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高,总体来看,全国20—49岁有一孩的育龄妇女中,有再生育意愿的妇女占比还不到31%,其中城镇有再生育意愿的妇女比例只有25%,农村有再生育意愿的妇女比例只有40%。

人口学者易富贤认同以上观点。他认为,截至2015年5月31日,即实行单独二孩政策的424天,全国只有139万例“单独二孩”申请,减去政策实施前怀孕的18万例和政策实施后原本打算超生的30万例,实际只新增了56万例;以62.5%的出生(申请)比计算,全国也就只会多生35万人,低于国家卫计委的预测。因此,易富贤一直坚持一个观点:当前情况下,即使鼓励生育,我国人口也不会超过15亿。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测算,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后,我国5年内将有1 700万人出生,2020年总人口约14.2亿,2029年总人口达到峰值14.5亿,2030年总人口开始净减少。

综合各种观点,未来20年内我国的人口将呈慢增长趋势。“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在短期内,我国新生人口会有所增加,但人口总体规模仍将持续减少,老龄化仍会加重,劳动力减少和负担加重的情况不可避免。因此,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断减少所带来的问题,并不能完全通过生育政策调整得到全面解决,而需要从完善公共政策、提高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着手解决。

从长期来看,“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生育意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口的均衡发展,可以缓解人口规模快速下降和结构快速老化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王金营、戈艳霞两位学者预测,由于存在人口惯性,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在优化人口结构方面的效果,可能要到2080年以后才能显现出来。

(综合搜狐文化、腾讯文化、每经网等)

(责编 欧金昌)

民生新闻的发展概略和发展趋势 篇7

2001年1月1日, 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打造了一个名为《南京零距离》的新闻节目, 其播放形式类似于中央一套的《焦点访谈》, 播出的新闻内容和一般的新闻内容有很大区别, 它的主要新闻内容都是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相关的。该节目的播出引起了电视观众的强烈反应, 虽然都是关注民生问题的, 但《南京零距离》和《焦点访谈》关注的民生点是不同的:《南京零距离》更贴近群众生活, 是一档平民型节目, 它的主要关注点发生在人们身边的小问题、小事情上, 例如邻里之间吵架、马蜂窝蜇人事件、小猫爬树下不来、幼小儿童被拐卖等等。在一些国家或地区, 这样的小事根本算不上新闻, 更不用说在电视新闻中展示出来, 但《南京零距离》独出心裁, 关注老百姓身边的小事, 收视率史无前例地飙升。有了这一样本, 其他省级、市级的电视台纷纷效仿, 使得民生新闻得到普遍的重视。

再以黑龙江电视台的《新闻夜航》为例, 该节目始播于1998年6月28日, 至今为止已经由最初的10分钟扩展到现在的70分钟, 该节目的产生和发展证明了当时的黑龙江电视台具有敏锐的政治嗅觉和前瞻意识。该节目现在的团队人数由最初的十个人发展到百人, 地位也由小角色发展到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大节目,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创新, 《新闻夜航》节目获得众多奖项和百姓的喜爱, 还连续两年获得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称号。为满足受众的需求, 2011年11月黑龙江电视台又开播了新的民生新闻类节目《新闻夜航午间播报》, 吸取了更多的经验和教训。该栏目与《新闻夜航》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新闻夜航午间播报》善于寻找适合现场报道的突发事件作为播报点, 从老百姓的视角看待问题, 了解新闻事件对老百姓的影响。

对于网络上的热点话题和事件, 新闻编辑应该把网络新闻编辑后再在电视上播放。辽宁电视台的《说天下》节目广受电视观众的喜爱, 该节目的新闻视野比较独特, 形式多元化, 还有广阔的覆盖地域, 形成了巨大的新闻网络。该节目的播出内容包括生动有趣的本地新闻、最新最热的国际时讯、妙趣横生的奇闻异事, 还有贴进生活的服务咨询, 节目关注民生、形式新颖、板块安排合理、信息量大、简单明了, 其报道领域涉及时政、社会、经济、文化、国际、体育等多个方面, 对于突发事件还有现场直播报道, 深得百姓信赖。河南电视台的《中原午报》节目是一档新的新闻资讯节目, 与《中原晨报》相继播报最新资讯, 为百姓带来最新信息。辽宁都市的《新北方—午汇天下》栏目, 以“看有意思的新闻, 过有滋味的生活”为口号, 播放时间为一小时, 汇聚了最新鲜、最有关注性的民生新闻, 向电视观众播报各种新闻事件和传奇人物故事。

随着社会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先进和多样化, 这也带动了电视新闻的改革。电视新闻的发展带动了民生新闻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开办民生新闻类节目, 早中晚都为百姓提供多种新闻资料和事件, 开拓了百姓的视野。随着各种节目的开展, 民生新闻栏目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民生新闻类节目的开办, 明确了我国新闻事业的改革发展方向, 适应了时代的需求, 反映了百姓生活的实际状况, 推动了我国新闻事业高质量、高速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微.电视民生新闻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J].科技传播.2012 (02) .

[2]张宏.我国电视民生新闻发展浅析[J].商业文化 (上半月) .2012 (03) .

[3]郑兴.都市民生新闻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探析[J].青春岁月.2013 (16) .

[4]马月华.中国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研究[J].魅力中国.2009 (34) .

[5]刘志强.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10 (22) .

绿色建筑发展新趋势 篇8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能源消耗居高不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绿色建筑快速发展,并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从绿色建筑到建设绿色生态城市,以建筑工业化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我国的城市化转型发展势在必行。新型城镇化建设不能以消耗能源和资源为代价,应以优化格局、提高质量、营造和谐人居环境,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为发展目标,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绿色生态城市是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我国的能源消耗结构中,建筑总能耗约占社会终端能耗的三分之一。建筑工业化作为一种集约集成、节能环保、绿色高效的新型建筑方式,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也是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途径与必然选择,对进一步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重卡发展趋势前瞻 篇9

未来几年, 世界重卡市场的格局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技术上会有哪些新的应用?中国市场又将会呈现出什么样的分布?这些问题都会被业内人士所关心, 也许, 您会从本文中寻找到一些答案。

中国重卡市场需求量已居世界之首

世界上较有实力的载货汽车制造公司基本上都在欧洲和美国。从未来发展角度看, 不论是产品的级别、质量还是高科技含量, 欧美产品均是世界一流的。从重型汽车的销售量分布看, 在整个世界汽车市场的需求和发展中, 亚太地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 其中以中国的汽车市场发展最为迅猛, 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将可能超过美国而成为全球销量最大的市场, 而重型卡车的产销量将可能超过60万辆。乐观预期2012年重卡产销量在90万辆左右, 2015年将超过一百万辆大关, 居全球各国重卡销量之冠。这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大国经济的崛起和经济快速增长刺激了基础建设、高速公路、物流运输业和汽车制造业结构的加快调整, 从而带动了对汽车需求的启动, 尤其是对重型卡车的巨大市场需求骤增。

目前, 北美地区现在是世界上较大的重型汽车销售市场之一, 这主要是由于美国载货汽车需求量较大的原因。据去年相关数据显示, 美国重型汽车年销售量达40万辆左右。美国重型汽车之所以有这样大的市场需求量, 与其高度发达密集的高速公路网络的建设以及公路货运量大成正比关系。

但近年来, 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打击, 美国经济衰退而导致重卡增速受到限制, 因此导致整个北美地区重型汽车市场需求全面下降, 以致对全球重型卡车的产销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在过去乃至未来的全球重型汽车销售市场中, 之所以美国市场的销售情况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关键在于美国一直是世界第一大载货汽车销售市场。美国占全球重型汽车销售量的1/4, 美国汽车销售量的升降将直接影响全球载货汽车销售市场的格局。在未来几年中, 美国和后起之秀——中国将充当全球重型汽车销量第一的角色, 只有中国重型卡车一枝独秀, 成为全球卡车行业关注的焦点与热点, 这一市场的变化将对全世界载货汽车市场产生重要的影响。欧洲和美国重型汽车产品统治世界将会成为历史。

从以往重型汽车市场的区域分布看, 市场销售量相对较大和稳定的是北美和西欧地区。尽管亚洲地区的重型汽车市场潜力较大, 但是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 这一市场在近年内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 (中国例外) 。综上所述, 重型汽车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发展休亲戚相关, 全球经济的高速增长, 必将带动商用车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尤其是卡车行业;反之就会产生不利影响。

世界重型汽车公司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世界范围内, 目前专门从事重型汽车制造的厂商有数十家, 而真正有实力的卡车制造商不超过2 0家。其中包括欧洲的奔驰、依维柯、曼、奔驰、雷诺的RVI、帕卡 (Paccar) 、斯堪尼亚和沃尔沃公司;北美的Navistar、福特和通用公司;亚洲的五十铃、日野、现代和我国的东风、一汽、中国重汽公司等。

欧洲重型汽车制造公司大力推行海外战略, 欧洲各大公司正在努力将其先进的生产制造技术移植到亚洲和南美洲, 并将产品在当地销售, 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得利润的增加。其海外战略的实质, 是通过与当地制造公司合作和合并来达到移植的目的。各大公司努力拓展海外市场的另一个目的, 是要通过与海外厂家合作加大新产品研制力度, 来缩短新产品投放市场的周期。

在全球环境保护呼声愈加强烈的今天, 重型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 产品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都对增加生产成本产生影响。因此,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效的合作是降低生产销售成本的最佳途径。如雷诺公司和沃尔沃公司在产品技术开发方面的成功合作, 堪称是最具有远见的做法, 将使欧洲重型汽车工业的发展提升到更高的层次。除整车制造公司间的合作和合并外, 各大总成制造公司之间也开展了合作或合并。整车制造公司可以根据自身未来发展的需要, 购买发动机和传动器。例如, Mack公司尽管能够制造柴油发动机, 但为了提高市场的竞争能力, 则用另一柴油发动机厂的产品为自己的产品配套, 从而使美国帕卡 (Paccar) 集团的产品在北美重型汽车市场竞争中的实力大大增强, 并获得丰厚利润。Navistar集团与西门子公司在新型系列大功率发动机方面合作, 也使Navistar集团的产品竞争能力大大提高。

国内重卡产品战略发展路线

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 我国开始与欧美等西方的卡车公司和零部件公司建立合资企业, 主要是与欧洲的厂家合资, 以快速提高汽车产业基础。其中最突出的早期合资伙伴是依维柯、雷诺、奔驰、斯太尔 (曼成员企业) 和Tatra。紧接着绝大多数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也有建立合资企业, 包括伊顿、ZF公司、康明斯发动机公司、Arvin Meritor, Bosch和依维柯子公司。在林林总总的合资品牌中, 其产品主要有三种路线图:

第一种路线进口动力总成。产品定位国内高端市场, 突出产品的可靠性、承载性、耐久性, 这种车型的配置特点是动力总成、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的关键零部件为国外进口, 售价在40万元以上, 如东风天龙、华菱星凯马等, 其目标市场主要是欧美市场或国内进口品牌的使用者、搅拌车、泵车等改装车用户、省际长途物流车用户等;

第二种路线占领技术制高点。产品定位国内高端市场, 突出产品的技术性、舒适性、安全性、轻量化、智能化, 这种产品的配置特点是主要零部件总成采用国内件, 如空气悬挂、AM T (自动变速箱) 、A B S、A S R、T P M E B L、电控门窗、电控后视镜、G P S、C A N总线技术等, 售价在3 5-4 5万元之间, 如H O W O-A 7、解放J 6等;

第三种路线产品的高性价比。产品定位国内中高端, 突出产品性价比、可靠性、稳定性、承载性, 这种车型的配置特点是动力总成、传动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均选用国内最优秀零部件, 比如合资品牌发动机 (上海日野系列、康明斯、雷诺系列等) 、合资品牌变速箱 (如伊顿、杭州ZF等) 、合资品牌汉德车桥、国产ZF8098转向器、合资品牌的制动组件等等。

争抢动力制高点重卡大功率高科技趋势日渐明朗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世界重型汽车逐步向重型化、大功率方向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各国汽车制造公司都在努力将载货汽车重型化、发动机大功率化以及高科技装备化作为产品研制和开发的发展方向。以美国为例, 4~5级载货汽车销售量, 占其总销售量不超过1/5;而6—7级载货汽车的销售量占总销售量1/3强;8级以上产品的销售量占销售总量的1/2以上。从市场销售产品的结构上看, 级别越高的产品, 市场销售量越大, 并逐渐占据市场的主导位置。未来重卡呈现出大功率、重型化、多轴化、轻量化、高技术化的发展趋势。

再看日本, 重型汽车产品标准的极限, 过去确定在总质量为26吨以内。这个标准与欧洲、美国等国的重型汽车划定的最大标准有差距。为使重型汽车标准同欧洲接轨, 日本计划修订标准, 将重型汽车标准总吨位提高到4 0吨以上, 发动机输出功率从257kw提高到368kw。按照新修订的标准, 日本多家载货汽车制造公司正在研制超大型车, 例如, 日野公司的“超级海豚; (Super Dolphin) 和日产公司研制的“大拇指; (Big Thumb) 重型汽车等。预测在未来的十年内, 卡车的最大功率将达到735k W (1000马力) , 汽车总质量将达到100吨。柴油机也将采用更先进的燃油喷射系统、新型的催化微粒过滤器等, 以满足今后更严格的环保法规要求。

据相关资料显示:从全球整体上看, 重型汽车销售市场的未来发展, 主要体现在16吨以上载货汽车销售量的不断增加。尤其是北美、欧盟各国的地理环境特殊, 各国之间贸易往来的主要方式是载货汽车的公路运输。由于欧美等国的发动机研发和生产技术已经成熟, 一些与此相应的零部件制造工业也比较成熟,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研发和生产大功率发动机已成为行业的一种趋势。当前, 各国在充分考虑公路运输效益的情况下, 大马力集装箱式货车运输已经成为欧洲乃至全世界公路运输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 专用车、半挂牵引车的市场潜在需求, 将在未来市场中占主要地位。

从目前我国重卡进口情况看, 大吨位、大马力重卡在进口卡车的比例中也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 所配装的发动机功率范围为410-450马力, 并且逐年有不断上升的趋势。随着我国与境外发动机公司合资的技术引进, 发动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卡车企业未雨绸缪, 其发动机的功率已得到普遍提升。2001年, 国内卡车主力车型的动力只有180马力, 2002年上升到240马力, 2003年这一数字为280马力, 而到了2009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了300-400马力之间。未来二年之中, 动力将普遍延伸到450-500马力, 排气量要在13L以上。据有关发动机专家预测, 到2010年, 中国重型卡车的发动机功率有望接近美国水平, 功率上升到以350马力-450马力为主, 重卡市场的“重心;化竞争发展时期已经来临。发动机竞争实力的提升, 必将大大增强整车的竞争优势。国内重型卡车市场的争夺战, 已经从重型卡车发动机的争夺战开始了。随着重型汽车制造方面大量高科技技术的应用, 重型汽车的科技含量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其产品的技术发展趋势表现为, 低污染性、安全性和操作的轻便性。这进一步提高了整车的动力性、可靠性、经济性, 并可为企业及个人产生更大惊人的经济效益。我国未来的载重车必然会从降低单位运输成本的角度考虑, 并预测到发展大功率、重吨位在中国的势在必行。如玉柴已经有13L的发动机问世。上柴日野有标定功率达303马力、最大扭矩达1870 Nm的11.1L发动机已经问世。东风康明斯有功率达392k W, 最大扭矩达2508 Nm的ISZ525 13L发动机也已投产;一汽锡柴一举推出了13L的6DN系列重卡发动机, 最大功率达到351k W, 最大扭矩达2100N?m。中国重汽与曼进行合作, 曼向中国重汽提供的MAN D2676、D206发动机技术, 这两款发动机排量高达10.5L及12.5L。与奔驰合作, 使福田拥有了13L的大马力发动机。与康明斯合资, 使陕西重汽拥有了11L的发动机。除此之外, 具有完全自主品牌的12L大排量、大马力的新德龙F3000重卡已上市。

另值得一提的是东风康明斯全新13升全电控柴油发动机已经试火完成, 将用于总重40吨以上的重型卡车, 其开发定位在同时满足欧洲排放法规 (欧Ⅲ和欧Ⅳ标准) 和美国联邦环保署法规 (EPA2007标准) 。这款新型重型卡车发动机平台还具有面向欧洲Ⅴ号和美国EPA2010法规以上的进一步升级能力, 是一款能够可持续发展的新一代柴油发动机平台。该产品将对潍柴动力造成较大的冲击。此外, 东风的EGR发动机也已经完成开发, 该产品可以与潍柴、重汽的产品相抗衡。另据笔者2009年九月在重庆重卡会议获悉:按既定计划, 东风康明斯的产品线将从当前的60马力-450马力延伸到400马力-545马力, 抢占中国重型卡车市场的制高点。

重卡产业链向发动机延伸, 纵向一体化进程明显加速

众所周知, 重卡发动机的技术壁垒比较高, 研发难度较大, 又没有品牌保证, 难以获得用户认可, 因此, 江淮、福田等企业都选择了与外资品牌合资的方式来生产发动机。2009年以来, 福田、江淮以及一些即将上市的新兴重卡等车企陆续计划成立合资企业, 沿产业链向上游发动机延伸, 重卡行业纵深一体化进程呈现加速态势。业内人士皆知, 非主流重卡企业拥有发动机业务的并不多, 主要因为产销量不大, 自己做发动机不具有规模效应, 投资发动机的成本则无法回收, 企业没有向上游拓展的动力, 因此只有向潍柴、上柴、锡柴、玉柴、康明斯等发动机厂商购买配套发动机。由于重卡发动机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 有关生产商议价能力较强, 这侵蚀了需要外购发动机企业的利润, 并且在配套资源不足的情况下, 还极易受到钳制与制约。

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零部件, 据悉毛利率有20%-30%, 大概是整车的两倍多, 因此整车企业的较大利润都被发动机企业所占有。据兴业证券研究员朱学东先生研究发现:“对于重卡整车, 其发动机成本大概占到15%-20%, 以一辆20万元的重卡为例, 发动机成本大概有3-5万元。在这种情况下, 整车企业都存在向上游拓展、降低成本的动力。

从全球来看, 卡车整车企业自己做发动机也是汽车行业的一大特点, 大众、日野、日产、依维柯、福特、戴姆勒、曼、沃尔沃等汽车巨头都拥有自己相当规模化的发动机厂。国内重卡行业除了规模较大的企业如一汽、东风、重汽、陕汽、上汽依维柯红岩等自己生产发动机, 其它重卡车企都需要外购与之相配套的发动机。但未来自己做发动机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更是一种做大做强的标志, 横向与纵向一体化的整车车企动力的最主要优势正在于规模效应带来的低成本。

2009年以来, 重卡整车企业的发动机业务渐渐开始发力, 行业纵向一体化进程呈现加速态势。福田、江淮等企业成立合资企业生产发动机的计划陆续得到推进。目前, 重卡行业销量前五名企业中, 除了福田汽车基本依赖潍柴动力等提供发动机, 其余都能够自己生产。而随着与戴姆勒的合作逐渐推进, 福田也将摆脱不生产发动机的时代。福田汽车已与戴姆勒共同签署了《商用车合作协议》, 计划共同出资63.5亿元组建卡车和发动机合资企业, 双方各持有公司50%股权。江淮汽车公司也在筹划合资生产发动机。9月29日, 公司发布提示性公告称, 江淮汽车与NC2 Global LLC签署了中重卡合资合作框架协议, 拟按照50%:50%的比例设立合资公司生产和销售中重型卡车及零部件。NC2由卡特比勒公司和Navistar合资组建, 后者的主业是世界著名的发动机。发动机战略将在未来支持江淮汽车轻、中、重型卡车的发展。

高科技的运用已成为欧美重卡发展主导趋势

从技术内涵上看, 当前在欧美等发达汽车市场重卡ESP (电子稳定程序) 、ACC (适应性巡航控制) 、LGS (车道偏离报警系统) 、TPMS (轮胎气压监测系统) 已经十分成熟, 广泛运用并已批量装车。汽车制动方面的智能辅助系统。例如EBS、基于电控的10 bar或12 bar带ABS、ASR双回路制动系统和诸如发动机制动、可选择的缓速器辅助制动系统等。还有坡道控制、智能接近控制系统、紧急制动系统、主动侧翻稳定性CDC和高载荷侧翻稳定性控制系统。

据查相关资料显示:如奔驰Actros重卡安装了智能接近控制系统、辅助夜视系统, 曼在T G X、TGS系列重卡上安装了CDC。智能接近控制系统的作用在于, 在系统探测到前部车辆运行缓慢时, 它会自动用最大20%的制动力实施制动, 直到驾驶员预先设定一个特定距离为止。若前面车辆加速或卡车驾驶员变换到一个清晰的车道里, 该系统自动把卡车加速到预先设定的速度。紧急制动系统则由智能接近控制系统衍生而来。若监测到车辆要与一个移动的障碍物发生碰撞, 该紧急控制系统就会自动开始紧急制动动作。该系统使用智能接近控制系统的三个雷达波束, 若系统监测到可能发生的碰撞, 首先在视觉上发出警告, 接着是听觉上的警告。若驾驶员没有做出反应, 系统会以全制动力的约30%开始实施部分制动, 若有必要则实施全制动。除停车、行车制动等基本安全措施外, 通过配备功能齐全的监控系统, 防侧翻系统, 以及采用电控、液压、机械3套独立制动系统, 大大提高了整车的安全可靠性。同时, 电子技术的发展与运用, 使车辆安全性研究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空气悬架的普及运用。新概念悬架不仅重量减轻30kg, 车架高度降低30mm。在没有后气囊的时候, 减震器布置在桥的后面, 增强了操纵动力性和稳定性。另外, 气囊排列允许更大的提升高度以及防止桥的扭曲 (这会引起传动轴角度的变化) 。而且, 气囊数量的减少意味着更换它们需要更短的时间, 从而节省维修费用。

自动变速器的广泛运用。沃尔沃、斯堪尼亚、曼和依维柯在它们的重型车系列中都提供自动变速器作为标准配置, 体现了变速器的发展趋势:10-12挡变速器强势增长, 16挡变速器将下滑。而手动变速器越来越不流行, 仅适用于非发达地区。如亚洲、非洲和南美地区。

超宽单胎的普及运用。选用超级宽断面轮胎, 加之铝合金轮毂, 可多装载110kg;同时, 滚动阻力减小, 也降低了燃油消耗。此外, 测试技术向智能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重卡测试覆盖范围越来越宽。对测试手段, 从传统的计量仪器到各种专用测试设备, 从单位测试到配合测试, 从硬件到软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而促进重卡测试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测试手段的发展变化。各种测试仪器组合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 形成了重卡测试技术智能化、系统化的发展趋势。

我国重卡技术水平与国际快速接轨电控技术仍被外方所控制

随着今天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国内物流运输市场也随之蓬勃发展, 促进了重型卡车市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销量由每年十几万辆猛增至60多万辆。与此同时, 重卡产品也得到极大的丰富, 从平板载货车发展到牵引车、自卸车、厢式车、罐式车等各类专用车、改装车;从长头驾驶室为主发展到以平头驾驶室为主;从以汽油为动力的发动机发展到以柴油发动机为主, 燃油方式由机械控制时代发展到电子控制时代……

一、车身技术车身技术的进步体现在驾驶室的变化上。20世纪80年代初, 我国还基本是长头车, 西欧和日本卡车的平头车型被引进国内, 平头车的外形设计风格视野开阔, 提高了及时发现意外情况、主动预防事故发生等的能力, 成为其最大的优点。新驾驶室造型风格上更加关注国际流行趋势和中国审美元素的融入, 体现了欧洲的高大、威猛, 又融合了东方的细腻、流畅。技术上考虑降低风阻、噪声, 提升整体舒适、安全性能。

随着卡车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的大幅提升, 从简单的满足驾驶要求, 到越来越关注驾驶者的舒适性和方便性要求, 全浮、空调、空气悬置、空气座椅、多功能转向盘、平地板等技术被广泛采用。此外, A B S、A S R制动技术, 四点全浮驾驶室, 使其安全性进一步大大提升。

二、底盘技术底盘包括传动系、承载系、行驶系、转向系统。底盘技术跟随着发动机的升级进步体现了车辆承载能力、安全性能的整体提升。目前, 底盘使用高强度钢板, 减少车架的断面宽度和厚度, 使用少片簧、空气悬架、真空轮胎等技术实现降低整备, 提高载重量, 提高载重利用系数, 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为提高车速、可靠性, 提供更宽的速比选择范围, 主流变速器档位由6档升级到9档、12档, 双中间轴技术的应用很好的适应了我国复杂的使用条件, 保障了整车的可靠性。此外, 7t、9t级前桥、13t、16t级后桥提升整车的承载能力, 轮减桥的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可靠性。桥壳技术也由传统的铸造工艺发展到冲焊、铸钢、管式内涨等, 以前为适应超载的大速比后桥逐渐被能提高车速的小速比后桥代替。液压助力转向改变机械转向笨重的操作方式。键联传动轴代替螺栓连接, 提供了更可靠、节能的动力传递过程。模块化、集中润滑、免维护悬架、二代轮毂轴承、自动调整臂等技术的应用节省了维修时间, 提高了使用效率与提供了更强的承载能力、更可靠的质量保证、更便捷、舒适的使用环境。

三、电子技术我国重型卡车技术水平经过三十年的发展, 缩短了与世界水平的差距, 如今产销量位居世界前列, 但是在核心技术方面还很欠缺, 如动力系统、电控系统、制动安全系统、车身及底盘的结构优化等方面与国外中重型卡车技术还存在较大差距, 产品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薄弱, 没有很好的掌握产品开发流程、过程、管理技术、项目管理技术和评价技术。例如:国际上重型卡车功率基本都达到400马力以上;排放法规发展到欧Ⅳ、欧Ⅴ;燃油喷射压力可以达到2000-2400bar;CR EGR DOC (电控共轨废气再循环微粒催化氧化器) 、DPF (微粒捕集器) 和SCR (选择性催化还原) 、2ST (二次增压) 、VGT (可变几何涡轮增压) 技术已经普及;与轿车技术同步实现了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

而我国在汽车电子方面的研究与投入都很不足, 特别是在汽车及汽车发动机领域, 一些核心关键技术中方并未充分掌控。如电喷系统 (EFI) 、控制系统 (E C U) 目前主要由联合电子 (技术来源于德国BOSCH) 和万源德尔福发动机控制系统公司 (技术来自美国德尔福) 两家掌控, 技术完全掌握在外方手中。一些外资控制的关键件企业仍在陆续建立, 例如美国奥特凯姆公司在无锡投资2500万美元独资生产电喷系统、A B S等。

在柴油机关键零部件的共轨电喷系统、电控单体泵、电控泵喷嘴技术大多为外商控制。共轨系统由德国博世、美国德尔福、日本电装三家控制。在柴油机领域国外品牌占很大比重, 如康明斯、道依茨、万国、日野、雷诺、索菲姆等等, 在技术话语权上大多为外资掌控, 真正的自主品牌机型仅占25%左右。外资在股比、技术、产品、品牌等各方面控制, 已对我国汽车发动机产业形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 在发动机等关键性零部件生产领域, 产品自主开发能力亟待提高、自主开发任重而道远。

我国专用车与欧美先进技术水平存在较大的反差

目前, 中国专用车的市场份额占全部载货车的4 0%, 与发达国家专用车7 0%以上的市场份额相比, 仍有很大差距。在欧美载货类专用车中, 轻、中、重型比例为3∶4∶3;而我国目前仅为3∶5∶1, 中型专用车多而重型专用车少。产品结构的不合理与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用户需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这反应出我国专用汽车与欧美先进国家的技术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据资料显示:以美国为例, 通常1个48 (14m) 、载荷量20t的二轴厢式半挂车, 车辆自重在7t以下, 换算成我国目前的1 3 m长标准二轴厢式半挂车, 自重约为6t;而我国目前通常13m二轴厢式半挂车的自重均在8t以上。如果二轴半挂车轴荷受同样法规的限制, 美国的厢式挂车在满载时将比我国车辆多装约2t左右的货物, 空载运输时自重又轻2t, 这对汽车的油耗、轮胎损耗都有较大的影响, 其先进的运输经济性不言而喻。与此同时, 欧美专用车企业对铝合金及不锈钢材料的罐体、厢体的应用已有30多年历史, 日本企业也已经在专用车的上装部分大量应用铝合金等轻型材料, 而轻型材料在中国专用汽车行业的应用才刚刚起步。

中国专用汽车专用装置的关键件总体水平不高, 如液压件、泵类、阀类、控制仪表等还未达到较高的技术水平, 仍需进口, 这制约了高水平专用汽车的开发生产。除此之外, 我国专用汽车的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 毋庸置疑, 这一现状极大地制约了中国专用汽车的发展。

另一值得关注的是特种自卸车市场需求量在不断地加大。在近年来, 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能源开采、基础设施的建设、物流运输、军队建设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重卡汽车来满足国家各行各业的需要。特别是在矿藏开采、大型施工工程方面, 满足承载力更强、载重质量更大、更经济高效的特点。特种自卸车的优点就是马力强劲, 承载能力大, 坚固耐用, 承载吨位是普通传统重卡的二到三倍, 一辆特种自卸顶二到三辆的常规自卸。在燃油紧缺的背景下, 特种自卸绝对是今后矿山和工程运输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 能源勘测与开发力度的不断提高, 国家级大工程大建设的动工, 特种自卸车即非公路自卸必将是重卡发展的新趋势!

在世界范围内, 目前专门从事重型汽车制造的厂商有数十家, 而真正有实力的卡车制造商不超过20家。

从全球整体上看, 重型汽车销售市场的未来发展, 主要体现在16吨以上载货汽车销售量的不断增加。尤其是北美、欧盟各国的地理环境特殊, 各国之间贸易往来的主要方式是载货汽车的公路运输。

从目前我国重卡进口情况看, 大吨位、大马力重卡在进口卡车的比例中也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 所配装的发动机功率范围为410-450马力, 并且逐年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未来车企造发动机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更是一种做大做强的标志, 横向与纵向一体化的整车车企动力的最主要优势正在于规模效应带来的低成本。

粮油营销的发展趋势 篇10

全球粮油需求紧平衡, 价格将逐步走高

在分析了近几年粮食需求及库存的关系、全球粮食供需情况以及我国粮油市场价格走势之后, 王会长认为, 未来我国乃至世界粮油市场的价格有可能要逐步走高, 并在高位上振荡, 理由有以下4点:

1.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 意味着粮价的合理调高

为保护农民利益, 增加农民收入, 国家已经决定, 2010年将继续提高小麦和稻谷的最高收购价。白麦、红小麦、混合麦的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50kg90元、86元、86元, 均比2009年提高3元, 提高幅度为分别为3.4%, 3.6%, 3.6%;2010年生产的三等早籼稻、三等中晚籼稻、三等粳稻的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50kg93元、97元、105元, 比2009年分别提高3元、5元、10元, 提高幅度分别为3.3%, 5.4%, 10.5%;另外, 对油菜籽和大豆等油料实行临时收储政策。国家提高粮食的最低收购价, 预示以粮油为原料的产品价格也将随之适度调整。

2.农产品价格将会“小步快跑, 年年略有提高”

2010年2月2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在谈到农民关心的农产品价格问题时表示, 农民尽可放心, 国家的政策是保证农产品价格年年都有提高。他还说, 2010年农产品价格提高的步子不会有2009年这么大, 但是肯定会有所提高。他表示, 今后农产品的价格将会“小步快跑, 年年略有提高”。这就意味着, 为了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 今后农产品的价格走势将会不断调整提高, 由此可见, 粮油市场的价格走势也应按此规律发展。

3.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将会带动粮油价格的攀升

由于粮油是再生清洁能源的重要原料, 所以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向将会对粮油价格产生较大的影响。有人预测, 国际原油价格每桶达到60美元时, 利用粮油生产生物燃料就有利可图, 反之就无法维持生产。2009年年初, 国际原油价格一度跌至每桶不足40美元, 造成利用粮油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和乙醇燃料的企业纷纷停产, 对当时粮油价格的攀升产生了负面影响。从2009年第四季度后, 国际原油一路上涨, 生产生物燃料有利可图, 从而带动了利用粮油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料的企业纷纷恢复生产。随着生物能源的生产与发展, 粮油的消耗也将随之增加, 最终必将带动粮油价格攀升。

4.在国内外粮油需求紧平衡格局没有改变的情况下, 粮油价格不应下滑

我国粮食连续6年增产, 这是对国际社会的重大贡献, 是来之不易的。但应该看到增产的幅度有限, 仍然赶不上国民经济发展, 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使得我国粮食需求仍处于紧平衡的格局。在国际上, 这些年来, 粮油生产的总量增幅不大, 全球粮油生产同样赶不上世界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 加上粮油生产在地区间的不平衡, 2009年全球处于饥饿的人口增加1亿多, 总数已超过10亿人口。由此可见, 全球粮油供需总体偏紧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总之, 对我国乃至全球来说, 粮油的供需与安全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在粮油需求紧平衡的格局下, 粮油资源就显得更加宝贵。从这个意义上讲, 其价格也不应下滑。

郭祯祥《论小麦加工的高产低耗技术》

高产低耗是面粉生产的永恒目标

郭祯祥在《论小麦加工的高产低耗技术》中表示, 高产、低耗是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的主要研究内容, 也是面粉厂永恒的追求目标, 更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所必需实施的。他表示, 目前面粉加工厂吨麦电耗在35~60度之间, 差距较大。要做到高产低耗, 应该从大电耗设备、最佳匹配设备、风运电耗、动力配置、设备配置、生产管理等6方面下手, 包括研制磨撞均衡出粉技术, 在磨粉机制粉与撞击制粉效果基本相同时采用普通撞击机代替磨粉机;根据中国国情调整原料、产品、设备、工艺等;降低物料波动尺度, 缩小储备系数, 诱导提料代替水平提料;根据工作环境和时间配备动力设备;选择低耗、高效、低故障设备;合理安排小麦仓位和面粉仓位, 合理利用麦间产量, 及时更换磨辊, 合理安排生产, 减少停开车次数和时间, 稳定生产、稳定面粉质量, 避免故障停车, 合理运用活路, 避开高价位用电期, 及时安排检修等。

孟凡军《2010年我国小麦市场展望》

国家掌握小麦市场话语权, 小麦价格大幅波动很难出现

中华粮网高级分析师孟凡军在报告中称, 2009年, 国内小麦市场行情活跃, 全年呈现稳步上涨格局, 市场价格在1-3月份一路走高, 4-5月份后高位企稳, 7-11月一路上涨, 12月后高位振荡。他指出, 由于国家大幅提高当年小麦最低收购价, 年初大旱推动市场对减产的预期, 托市小麦拍卖底价连续提高, 麦芽情况严重、好品质粮源拉高价格, 托市收购量巨大、农民惜售、后期粮源趋紧等5大因素共同影响, 2009年国内小麦市场价格连续上涨。国际方面, 世界小麦产量数据上调, 供应形势不断改善, 供大于求矛盾凸显;全球小麦库存充足, 小麦出口竞争异常激烈;基本面依然低迷, 国际小麦市场远景不甚乐观。他表示, 当前国内市场小麦价格处于历史高位, 小麦成交量在春节后下降, 市场流通粮源有限, 企业用粮成本高, 进口麦对优质麦有所打压, 但从中央一号文件和“两会”可以看出, 国家政策依旧主导小麦市场。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努力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 农民收入不徘徊, 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农村投入, 增加农业补贴;做到“两个千方百计”和“两个努力确保”, 即千方百计保持粮食产量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 千方百计保持农民收入增长在6%以上。2010年“两会”强农惠农, “农”笔重彩,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进一步强化强农惠农政策, 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式;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 适时采取玉米、大豆、油菜籽等临时收储政策。在以上等等国家政策的支持下, 目前从主产区天气情况来看, 2010年夏粮产量总体波动不会太大。同时在收储政策调控下, 对小麦市场来说, 国家掌握主要粮源, 对市场有充分的“话语权”, 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很难出现。

王安东《新形势下的面粉企业的发展机遇》

粮油企业应充分认清形势并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 全国小麦加工能力已达3.5亿t/年, 而全国平均小麦消费量在1.15亿t/年左右, 面粉行业设备平均开工率仅为32%, 行业平均利润率1.18%。由此可以看出, 目前面粉行业已进入到发展速度加快时期, 但行业集团化和规模化水平仍然很低, 行业利润低下。曾几何时, 中国大部分面粉企业陷入多一分钱卖不出去, 少一分钱亏本的泥潭。由于低价竞争掏空了本该用于提升品质、优化仓储物流、改进服务的资金和意识, 大部分面粉企业供应链恶化, 质量波动、不能准时发货、发错货;低端粉量不小却不赚钱, 赢利的产品卖不出去……走入了“做得差就得价格低——价格低就做得更差”的恶性循环, 使得企业失去基本竞争力。产能过剩现状下, 谁价格低谁就好卖的特殊市场环境, 造就了面粉行业长期处于低价竞争的初级竞争阶段。在这样的情况下, 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威胁, 食品安全法出台, 外资粮食巨头逐步进入等一系列挑战和随之而来的机遇, 只有充分认清形势并构建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才能有效应对, 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1.认清国际和国内环境

国际环境依旧不稳定:世界经济有望进入恢复性增长, 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 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 金融领域风险没有完全消除, 各国刺激政策退出抉择艰难,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可能加剧波动, 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全球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等全球性问题错综复杂, 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

国内环境前景看好:十七大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说, 从国内看, 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市场信心增强, 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效应继续显现, 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坦言,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 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因此, 2009年推出了一系列对我们利好的政策, 2010年在继续推出。

其中, 国内的3项政策更是直接、间接地对面粉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8 183亿元, 比上年增加930亿元, 地方各级财政也要增加投入。

(2) 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央将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快培育小型农村金融机构, 积极推广农村小额信用贷款, 切实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3) 继续增加“三农”投入: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 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2.打造面粉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1) 面粉产业链的延伸, 掌握上中下游资源

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 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逐步建立自己稳定的原料基地, 走“农户 (合作社) +专家+企业”的经济联合体经营模式,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2) 关注食品安全, 加强供应链管理, 对供应链的一些核心环节进行流程改造, 提升产品质量

从采购、研发、生产、仓储、物流一系列过程出发, 形成良性循环, 构建基础竞争力, 同时在生产中运用“储备+加工”的模式, 最大化实现企业价值。

(3) 抓住国家相关政策, 进行产业资本运作

企业应从多方面了解国家提升小麦收购价格、支农资金政策支持和托市收购等政策, 以便及时合理地对生产进行调整。

(4) 整合行业资源, 加大行业之间的合作交流

敢于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 形成较大规模的联合体, 使合作和交流的领域加宽, 取各家之所长, 注重纵向的联合, 以更强大的实力应对无处不在的风险。

卢凤君《企业管理与营销讲座》

粮食经销新形势更强调经销商的创新性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卢凤君在会上对粮食销售以及粮食经销商面临的一些问题做了阐述。他首先预测了粮食经销商的发展趋势:

1.优势集中化:将自身优势向价值链的某个节点或产业链中的某个细分区域或细分渠道收敛, 使优势资源向优势环节和优势空间集聚;

2.服务差异化:把握客户需求日益多元给粮食经销商带来的服务增值空间变大的机遇, 运用多样化的粮食流通包装手段, 采取多样化的粮食流通服务方式等, 创造服务差异, 实现价值增值;

3.品牌多样化:组合经销、代理等多种营销模式, 集聚优势、特色和都市等多种区域产品, 结合客户需求和市场动态, 打造承载多类产品、多元产品、多种组合的商务平台;

4.关系联盟化:与价值链上有供应商、下有零售商及同行业经销商之间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战略合作关系;

5.角色复合化:从单纯盈利的商人型经销商逐步向注重效率的管理型和重视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家型经销商转化;

6.手段创新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充分利用创新的手段、创新的工具和创新的方式方法, 促进产品增值和服务增值。

国外电子政府发展趋势 篇11

发达国家电子政府建设历程

从2000年开始,陆续有一些第三方国际组织、咨询公司、学术机构开始对世界各国的电子政府建设进行综合评估与排名,并逐年发布全球电子政府年度测评报告。虽然在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方法、评估范围上不尽相同,但从近年来各机构的评估报告可以看出,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的电子政府建设始终名列前茅。通过对这些国家电子政府建设历程的研究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电子政府建设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信息发布(posting of information online)。这是电子政务的起步阶段。即政府仅通过网络发布与政府有关的公共服务的静态信息,如政策法规、办事指南、机构设置、职能介绍、成员名单、联络方式等;第二阶段,单向沟通(One-way interaction ),即政府除了在网上公布公共服务的信息,还向用户提供某种形式的服务。如用户可以从政府网站上下载表格、保税单等;第三阶段,双向互动(Two-way interaction)。这个阶段的政府和用户可以在网上实现双向互动,如用户可以从政府网上下载表格,也可以提交表格,反馈信息和意见等;第四阶段,全方位网上事务处理(Full online transactions),即通过综合性的政府门户,实现政府与公众、社会、企业全面的互动,将跨机构、跨行业的政府信息资源与服务整合起来,以公众需求为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

从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电子政府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政府改革浪潮的逐步推进, 是推动电子政府发展的两大驱动因素,也是电子政府发展的两条主线,如图1。

电子政府未来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一方面,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一体化、能源与环境问题、公共危机事件的频发、公众参与意识的增强、公众对公共服务需求的提高等对各国政府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推动各国政府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另一方面,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出现了web2.0、移动互联、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一些革命性的技术,也为电子政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基础。因此,在政府改革不断深入,新技术不断发展的双重作用下,各电子政府发达国家纷纷推出了本国新一轮的电子政府发展战略。

美国联邦政府CIO委员会于2011年2月8日颁布了联邦政府云战略(Federal Cloud Computing Strategy)。该战略旨在解决美国联邦政府电子政府基础设施使用率低、资源需求分散、系统重复建设严重、工程建设难于管理以及建设周期过长等问题,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公布了《美国宽带上网计划》(Connecting America: The National Broadband Plan),这份宽带升级计划以提高网速为重心,强调扩大网络普及范围,并计划腾出更多波段用于移动服务。

新加坡政府提出了“智慧国2015”计划,在这个为期十年的蓝图框架下,新加坡提出了两个阶段的电子政府规划,也就是当前的整合政府2010(iGov2010)计划和下一阶段2011年至2015年的电子政府总体规划。如今整合政府2010(iGov2010)计划已近尾声,并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果,推出了1600多项电子政府服务。新加坡下一阶段2011~2015年的电子政府总体规划将借助新兴技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与私营机构和公共部门采取新的合作模式。新规划的愿景是建立一个与国民互动、共同创新的合作型政府。

欧盟正式启动了名为《欧洲2011-2015电子政府管理行动计划: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促进智能、可持续和创新的政府管理》的计划。政府管理行动计划将有助于各成员国行政机构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的优势,通过提供低成本、高水平的电子政务服务,给公民和企业带来更多的方便,提高公民和企业的生活和生产水平。欧盟将在2015年把使用电子政务服务的公民和企业的比率分别提高到50%和80%。

从近期各机构发布的世界电子政府发展最新评估报告及国际领先国家的电子政府发展趋势和最新战略规划中可以看出,随着政府改革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电子政府的发展日益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发展趋势:

1、服务型电子政府

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已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政府改革的大趋势,建设以公众为中心、以公众需求为导向、以公众满意度为评价标准的服务型电子政府,是未来电子政府发展的主要趋势。服务型电子政府注重在信息技术基础上,通过政府组织结构的重组和业务流程再造,整合政府信息和服务资源,构建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提供以公众为导向的一站式服务。

2、参与型电子政府

随着公民参与意识的逐步增强,拓宽和深化电子参与的渠道,提升政府的回应能力及民主、科学决策意识和水平,迈向与民协商,共同治理,政府与公众双向互动的参与型电子政府,是未来电子政府发展的主要趋势。除了门户网站留言板、民意调查、在线投票等公众参与形式外,电子政府发达国家开始充分借助新一代互联网WEB2.0、移动网络等技术,不断拓宽公众电子参与渠道。如美国政府在其第一门户网站(www.usa.gov)上,充分利用Facebook、Twitter、Blog、 RSS、 Mobile等新技术来加强政府与公众的互动,如图2.

3、全球化与合作化电子政府

世界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的发展,推动了各国政府治理的全球化与合作化。未来各国的政府治理,需要通过电子政府与世界其他国家政府进行广泛联系和紧密合作,需要整合除政府资源外的所有社会资源。因此,全球化与合作化电子政府已成为各国未来电子政府发展的主要趋势。

4、绿色电子政府

能源紧缺与环境污染问题,是未来各国政府治理面临的一大挑战。构建低碳、绿色运行的电子政府,是未来各国电子政府发展的主要趋势。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解决电子政府建设过程中的重复建设和能源消耗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电子政府发达国家如美国、韩国等都提出了发展绿色电子政府的云计算战略。

5、智能电子政府

为了应对全球城市发展面临的人口膨胀、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等重大问题,满足公众日益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实现政府主动服务模式,增强社会管理的精准化、智能化水平,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基于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物联网、决策支持系统等智能技术,发展智慧城市、智能电子政府已成为未来各国电子政府发展的主要趋势。电子政府发达国家已将智能电子政府作为未来电子政府发展的主要目标。如新加坡政府提出的“智慧国2015”规划、韩国政府提出的“智能韩国Smart Korea”规划。

6、移动电子政府

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移动终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使用智能手机、i-pad等便携式移动终端获取政府服务。因此,将部分电子政府服务功能从固定网络转移到移动网络,发展无处不在的移动电子政府,是未来各国电子政府发展的主要趋势。

(作者单位:中共甘肃省委党校)

住宅建筑的发展趋势 篇12

回顾多层与小高层住宅的发展5部曲

住宅属于社会基础生活类消费品, 像其它社会产品一样, 经历了时代更迭与换代发展过程。纵观近年来的高层塔楼及多层住宅, 大致有5次划时代的变迁与升级。

第一代:经济节约型。

这一代住宅的典型代表, 是一组电梯服务8户的井字塔楼或一梯3~4户的多层住宅。平均每户面积约60~70平方米, 除了较小的卧室与客厅之外, 仅有阳台、厨房、厕所等基本设施, 布置紧凑, 尽可能降低公用面积。小区总体布局在满足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 服从高容积率, 追求建造数量, 户型不在乎朝向。

第二代:经济适用型。

这一代住宅无论高层还是多层, 在上述经济节约型的基础上, 开始调整住房起居室布置, 争取宽阔景观, 避免相互干扰。每户平均面积适当增大, 注意小区总体规划, 保证了住宅作为生存资料所需的基本居住与休息功能, 并适量增加公用设施。

第三代:发展转变型。

这一代住宅为适应、改善居住环境, 户型避免正西朝向, 改善室内通风条件, 厨卫趋向半封闭空间。高层平均户型面积增加到80~100平方米左右。多层住宅, 更是以一梯两户代替了一梯多户, 接近绿地, 拥有景观。小区总体设计方面, 更注意空间的完整性和公用设施的齐全性, 属于由经济节约型向舒适型过渡的转变型住宅建筑模式, 旨在塑造、提升居住质量。

第四代:景观舒适型。

这一代住宅的主要特征, 是全力改善和提高住宅居住的舒适度。高层的每层户数由8户减至4~6户, 户型平均面积增大, 并根据朝向和景观分别设置大小不同的户型。大户型的厨房和卫生间面积也相应增加, 并设置贮藏室、工人房。多层则大多变为一梯两户的大户型, 有的还增加了电梯, 顶层、底层增设复式户型。此外, 小区的基础服务建设更加完善, 有会所、健身中心、大型停车场及物业管理, 小区绿化规模成倍递增, 一般都建有小区内的中心广场和公用庭院。

第五代:生态文化型。

这一代住宅不仅追求舒适, 而是旨在创造健康、怡人的乐居环境, 它从空间、布局、文化、效益四个层面进行综合性规划, 打造人类、住宅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融洽共生。注重利用大环境资源 (自然、地理、文化、交通、社会等) , 使小区与城市空间、用地环境良好协调。小区整体布局方式, 努力营造阳光普照、空气清新、绿地静美的生态之景。不仅有赏心悦目的楼房空间, 户户能均享的精致庭院, 还有人车分流的安全通道, 以及供人们居住、交往、休闲、健身的活动环境。具体来说, 住宅单元构成符合整体设计规划, 地产商往往因地制宜构筑户型, 力求户户有良好朝向、景观及通风环境, 降低楼层电梯的服务数量, 减少户间干扰。户型大小符合国家制定的居住标准要求, 并能以多元化的户型适应消费者个性化住房选择需要。深层体贴构建户内生活环境, 厨房、洗手间、储藏室、工人房、设备间、服务性落地阳台等均有效组织、合理布局, 电气供应、油烟排放、空气调节、垃圾收集处理, 均能妥善安排。对于外部自然环境, 有分层次的系列性绿色体系和生活配套设施体系。既有大的绿色景观, 又有小区内的绿色庭院, 以及每户的绿色生态阳台与户内庭院。小区拥有超市、美容院等生活配套设施, 有会所、幼托等文化性配套设施;小区内拥有良好的智能化体系, 安保、通讯、物业管理一应俱全, 计算机系统与宽带网络共同构筑现代化小区配套体系。

当今生活方式改变人们的住宅需求观念

随着社会高速运转, 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对住宅建筑提出了更新要求, 这一切也都直接影响了建筑师对住宅小区的规划和住宅设计的改良。住宅市场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畅想生活和空间的梦之领域, 拉近梦想与现实的距离。新的小区、新的住宅去适应新的变化和新的生活, 建筑师既要以一名普通居者的身份去理解和体会生活的改变和需求, 同时又要肩负创造生活、创造时代的责任。

在快速发展的今天, 住宅建筑应借鉴以往的实践与经验, 积极判断未来发展、未来模式与空间, 为人们提供一个家之所向的居所。随着现代住户对居住空间和氛围要求的提升, 以往单一的行列式规划已不能适应今天的多元化要求, 具有院落式的布局、相对封闭空间的住宅组团, 更能给住户带来领域感和安全感。另外, 住宅组团形式也在发生新变化, 组团的规模经过了小组团→大组团→再次回归小组团的发展。人们在重视大环境的同时, 越来越重视组团内部的空间环境和自身宅前屋后的空间, 这是最接近人们自身的半私有空间和私有空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工业化的发展, 人们在参与社会活动的同时, 对家的留恋要求越来越高, 半私有空间和私有空间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室内外空间交流的一个过渡。同时, 空间类型也从地上模式逐步向地下空间延展。

未来住宅的综合发展趋势

建设部在面向、针对各大城市指导建设时指出, 建造符合二十一世纪的大众住宅, 是我国住宅产业未来发展的基本准则和方向。其中, 对于小康型住宅建设标准提出了明确要求:套型面积较大、平面布局合理、通风采光充足、住宅环境舒适等, 并对厨卫设备、门斗、水、电、煤气、绿地、垃圾处理等问题都提出了指标性界定。

未来住宅的发展应在原有标准基础上, 满足住户更多维、多层次的要求, 不断改善住宅品质, 更强调以人为本的住宅建设, 突出住宅的舒适性、节能性、智能性。未来住宅设计及小区规划, 秉承人类宜居为核心灵魂方案, 塑造自然优美的室内外环境, 符合人的长远生活轨迹。住宅功能更合理, 让居住者能在其中方便、安全、卫生、舒适的享受家庭幸福时光。住宅内部房间齐全, 动静分开、洁污分离, 主要居住的房间阳光充足, 各种设施齐全, 能满足家庭最大限度的节能需求。加深住宅群的文化内涵, 保护和发扬具有独特地区、民族性的住宅群。

未来的住宅设计标准的跨越式提高主要体现在:一重视环境设计。作为设计行业主导力量的房地产设计, 由于受传统体制的限制, 环境设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因此加快设计院体制的改革深化、加速设计师业务水平提高, 是我国住宅环境水平提高的当务之急。二是强调立体绿化。垂直面上多做绿化设施及小品, 多种垂直植物, 真正实现空间环境的绿化。三是讲求舒适性, 舒适设计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永不褪色。四是注重节能与环保。绿色建材的使用尤为重要, 无论住宅设计还是在家居装修中都应大量采用绿色产品。细节设计的科学化, 注定不论室内还是室外, 需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建筑师以居者的身份来设计和研究不同类型的住宅设计。切身研究每一个细节, 如窗的大小、位置、开启形式、所用材料等, 选择、分析最佳配比方案。由于建筑师、设计师对住宅的未来使用具有前瞻性, 在平均住宅使用寿命50~70年的基础上, 最大限度为今后的发展和改造留有余地和可能性, 例如在空间上尽量不用承重墙, 在电信、电力等用量上留有充分余地, 为今后发展、改造提供可能。

加快未来住宅的科技化步伐

信息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促使住宅向科技化方向发展。新式小区随处可见用户智能控制器, 具有三表读数和报警功能;用户可视对讲机, 有效杜绝无关人员进入各单元楼;声控、光控照明系统, 控制电源自动开关;VOD视频点播, 可在家中点播影视歌曲节目;智能网可实现网上购物、家庭办公、证券交易、远程医疗、家庭教育等。智能化住宅充分利用现代化4C——计算机、通讯与网络、自控、IC卡技术, 通过有效智能传输, 将安防与多元信息服务通过智能化综合布线进行系统集成。

社会科技进步, 令住宅建筑逐步运用高科技手段满足现代人“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生活方式。住宅建筑科技化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筑节能应用技术。其中包括可再生能源利用、先进的空气净化技术、绿色照明技术、先进能源利用技术, 建筑外围护结构方面有外墙幕墙、遮阳、门窗的节能技术等。二是环境与生态保护应用技术。如园林绿化与景观研究技术, 绿地节能、节水、环保设施应用技术, 室内声学环境与区域噪声的控制与监测技术。三是水资源利用技术。包括中水利用技术、雨水利用技术、节水设施应用等。四是绿色环保建材及产品。包括绿色环保建材应用技术, 再生或可再生材料应用技术等。五是智能化服务系统。如综合布线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监控报警系统等。六是结构设计与施工新技术。包括新型的结构计算、新型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的配套关键技术等。

目前, 我国处在实现全面住宅科技化、搭建基础网络平台的初级阶段, 需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宝贵经验, 随着科技化设计的不断深入加强, 更安全、便捷、舒适的科技化宜居住时代即将到来!

历练住宅人文生态篇章

现代居住文化的核心, 应该是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统一, 满足居住者的使用要求和精神要求, 强调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 融入人文因素, 将历史文脉、地区习性和周边影响作为创造理想住宅建筑的重要参数, 尽量将富有地方特色的当地元素融入到住宅建筑中。这样的融入, 并非只是简单的借鉴外型, 而是真正从人们的生活习惯上去考虑, 使居住在其间的人, 能够体会到强烈的亲切感和归属感。

现代住宅建筑在平面布局、功能设置、空间利用等方面努力探索, 以满足不同人、不同家庭的需要。在有限的建筑面积内, 最大限度的、合理的分配使用空间, 按照人的心理行为、生理行为和需求, 设计室内布局和功能分区。住宅区的道路交通展现当代人的出行需要, 应尽量采取立体交通形式, 步行道、车行道尽可能分开, 结构布局适应当代人的社交需要, 提供居民休息、交流、行动的科学聚合空间。注重设计住宅廊道、组团庭院、小区绿地公共交往场所等, 符合当代人审美需求, 提供实用、舒适、贴近自然的感觉。社区功能方面, 按照当代人注重健康性的发展需要, 呈现安静、无噪声、无污染的环境, 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水源洁净、绿地丰富、室外活动空间宽阔, 具有识别性强的景观特征。住宅建筑在总图布局和景观设计时, 尽可能保留原有的自然元素, 对地形地貌尽量不进行大的改动, 同时也要有意识的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去再造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 让鸟语花香充溢我们的生活周遭。

上一篇:一三五下一篇:交通发展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