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英语

2024-08-01

黑人英语(共12篇)

黑人英语 篇1

一、引言

黑人英语是美国英语中分布最广, 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少数族裔变体语言。黑人英语和标准英语在语音、语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而语言也是相互渗透和影响的, 所以黑人英语也对标准英语产生了一些影响。

二、黑人英语的主要特征

黑人英语和标准英语之间存在着很多差异, 尤其表现在语音、语法和词汇方面。

1. 语音

(1) 词首中的辅音连缀thr常被th代替:through读作thew。

(2) 词首中的辅音连缀str常被skr代替:strength读作skrength。

(3) 处于音节末尾的r在黑人英语中不卷舌:car读作ca;more读作mo。

(4) 词尾辅音连缀的最后一个字母常被略读:grasp读作gras;risk读作ris。

(5) 单词结尾的Oi ng常被Oi n取代:walking读作walkin;singing读作singin。

2. 语法

(1) 系词或助动词be常被省略。 (一组句子中前一句为黑人英语, 后一句为标准英语, 以下同。)

He a big boy.He is a big boy.

(2) be用来表示经常性、习惯性的事。

John be mad.John is often mad.

(3) 过去时有如下的表达方式:

She did sing.She just finished singing.

be done用来代替将来完成时will have。

She be done had her baby.

She will have had her baby.

(5) 与标准英语比, 黑人英语缺少主谓一致性。

You looks hard to beat.You look hard to beat.

(6) Ain’t用来代替be+not, have+not, do+not, did+not。

He ain’t do it.He didn’t do it.

3. 词汇

美国英语吸收不少源自非洲的词汇, 例如tote (搬运) , voodoo (伏都教) , gumbo (浓) , okra (秋葵) , yam (薯) 等。

三、黑人英语对标准英语的影响

语言是相互渗透和影响的, 黑人英语对标准英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词汇方面的影响尤为突出。

有相当一部分美国英语词汇来源于黑人英语, 如:awesome, neat, tubular, vicious, phoney, rooty, toot, sassa, lam (逃跑) , sock (给某人颜色看, 狠狠打击) , bug (有癖好者) , dirt, guy, okay等。而且有些词汇是南方所特有的, 如before-day (the time just beforedawn) 黎明前, call the hogs (to snore) 打呼噜, bo-dollar (silver dollar) 银元, out side baby (illegitimate child) 私生子。

美国英语俚语也从黑人英语中吸收了不少词语。如用Uncle Tom, Aunt Thomasina, Doctor Thomas, honorary white boy来指称逆来顺受的黑人, 用head rollers, Charley Goons指称警察等。还有如nitty-gritty也是黑人英语, 指“事情的真相”, 相当于brasstacts (Let′s get down to the nitty-gritty.让我们正视严酷的现实=Let′s face harsh reality) 。

综上所述, 美国黑人英语词汇, 不仅表达了美国黑人的思想和情感, 还丰富了标准英语的词汇。

四、总结

作为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 黑人英语对美国黑人争取民族自尊、民族自由和发展自己的文化起到了重大作用。许多黑人诗人、作家和艺术家都坚持用黑人英语进行创作, 捍卫和推广黑人英语。黑人英语在发展过程中与标准英语相互影响渗透。现在美国在提倡使用标准英语的同时也提倡使用黑人英语, 不同语言文化的独立与溶合, 使得黑人英语对标准英语产生影响, 并且这种影响将会不断持续下去。

参考文献

[1].艾丽丝·沃克.紫色[M].1982.

[2].王长楷.美国黑人英语的形成及其特点[J].西南师院学报, 1983, (4) .

[3].刘锦明.黑人英语对标准英语的影响[J].现代外语, 1996, (1) .

[4].周丽蕊.美国黑人英语的语音和语法特征[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1.

[5].颜治强.世界英语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6].潘绍嶂.黑人英语中的否定句[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0, (4) .

黑人英语 篇2

每年1月第一个星期日是黑人节 。非洲统一组织赞同,非洲文化协会确定。

日期来历

这个节日使人想起马丁路德金和他那着著名的“I have a dream”,也许世界和平和人的平等这种大事对孩子来讲还太深奥,但是有些观念是要从小培养的。在适当的时候告诉孩子一些关于人的肤色、种族和地理常识 ,从而让孩子知道世界很大,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很多与我们的肤色不相同的人。

在1988年版的电影《发胶》中,女儿特蕾西盼望着能在专门面向青少年的电视舞蹈节目《考林・柯林斯秀》中露露脸,尽管她有一定的舞蹈天赋,可想参加节目还是难于上青天。当时,该节目几乎全由白人掌控着,只有每月一次的“黑人日”才让有色人种参与,然而黑人孩子兴冲冲地来参加节目,却发现给他们的镜头实际上少之又少。在《发胶》的世界里,这绝对不是一个小问题,1988年版的影片、百老汇改编的歌舞剧以及的新版影片都把这个问题看成是头等大事。

黑人英语 篇3

关键词:黑人英语;语言特征;语音;语法

人物的语言,尤其是人物对话、独白,是架起读者与作品间的桥梁。美国现实主义文学之父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杰作之一”。小说中的语言极其丰富,尤其是黑奴吉姆,他的语言表达带有许多黑人英语的特点,塑造出一个正直、诚恳、勇敢反抗蓄奴制的黑奴形象。

一、语音方面的特征

(一)语音代替

1.[?]代替[e]。黑奴吉姆往往把重读闭音节中的[e]读作[?],如:

git→get; yit→yet; forgit→forget

2.[f]代替[?]。吉姆倾向于用唇齿音[f]来替代”th”所发的[?],例如:

Dog my cats ef I didn hear sumfn.

Hed let me shove his head in my mouf.

3. [d]代替[?]。黑人英语一个重要的语音特点就在于“th” 所发的[?]一般都由[d]来代替,吉姆的语言亦是如此。

den → then, dey → they, widout → without

4. [n]代替[?]。在-ing形式中,[?]被[n]取代很是常见。

Mind I tell you, its a-comin.

5. [i]代替[?]。吉姆的语音体系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常用[i]来取代[?]。

Why, Mars Tom, I doan want no sich glory.

Yous back agin.

(二)省略语音

1.词末辅音连缀的最后一个字母常被省读,这在黑人英语中是非常普遍的。可见,吉姆的语言具有黑人英语的诸多特征。

I think I could. How long you ben on de islan?

再有:sole → sold, ole → old, roun → round, las → last, bes → best, ghos →ghost, worl →world

2. [?]的省略:“them”一词中[?]被省略。

3. [f]的省略:单词中的[f]经常被省去不发。例如:

I come heah de night arter yous killed.

二、语法方面的特征

(一)主谓不一致

1.选用(be的人称单数形式) “is”接续于you, I, they等人称代词之后,是吉姆语言的一个特点。就连被动句中“you”作主语时也用“is+done”的形式。

Who is you? Whar is you? Well, I know what Is gwyne to do.

I come heah de night arter yous killed.

2.复数名词或第一、第二人称代词以及第三人称代词复数形式后接续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如:

I owns mesef, en Is wuth eight hundd dollars.

Chickens knows when its….

(二)系动词be的省略

零系词是黑人英语一个很重要的语言特征。“Syntactically, Black English has special uses of be, or lack of be (the zero copula)” (p333).

Sometimes you gwyne to git hurt, en sometimes you gwyne to git sick.

What he gwyne to do?

(三)“aint”的泛用

De man aint asleep---- hes dead.

Aint dat guy? En what dey got to do, Huck?

(四)双重否定

吉姆的另一语言特征在于他使用双重否定来表达否定的含义。

I haint ever done no harm to a ghos.

Den he caint git no situation.

三、黑人英语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不难看出,黑奴吉姆的语言在语音、语法等方面都明显带有黑人英语的特点。如此生动的语音,读者们能够一下子将吉姆与其他白人分割开来,增加了读者对于黑奴吉姆这个人物的同情与喜爱。吉姆的语言符合特定人物形象的身份地位、生活境遇和性格特点,同时也有助于揭示当时的社会状况、等级差异以及种族矛盾。

参考文献:

[1] J.L. Dillard, Black English, Random House,New York,1972.

[2]Mark Twai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Bantam Books,1981,p7-251.

[3]方久华,熊敦礼.美国黑人英语语言特点探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4]颜志强.世界英语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5]朱雍.黑人英语的启示[J].深圳教育学院学报,2000(1).

美国黑人英语特点分析 篇4

关键词:黑人英语,起源,特点,影响

一、引言

黑人英语是美国黑人的一种方言。它的发音在一些方面与在美国许多非洲裔美国人及非非洲裔美国人所使用的南美英语相似。黑人英语的许多特点都与美国南部的英语方言是一致的, 同时它也有一些与标准的美式英语区分的特点, 包括:发音变化、独特的词汇和不一样的动词时态。早期黑人英语也为标准的美式英语提供了大量的原始词汇。

二、黑人英语的起源

关于黑人英语的起源问题一直争议颇多。有一个理论表述, 在十五到十六世纪, 奴隶主为了避免黑人奴隶聚在一起密谋叛乱, 让他们分散开来。当黑人奴隶发现了这一情况后, 他们不得不建立一种辅助语言, 这种辅助语言叫做洋泾浜语言, 它使用于不用的奴隶群体之间, 也在奴隶和水手之间普遍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 英语的影响逐渐加深, 洋泾浜语言越来越具有英语的特征, 逐渐演化成了克里奥尔语言, 即出生非洲的黑人后裔语言。在接下来几百年的发展变化后, 克里奥尔语言变成了今天的黑人英语。

三、黑人英语的特点

(一) 语音

1. 省略辅音/r/

黑人英语的一个语音特点是在发音时省略辅音/r/, 这样就出现了许多同音词, 如sore和saw, court和caught, fort和fough。

2. 用/in/代替/iη/

在标准英语中, 动词的进行时态以及动名词的词尾“ing”发音为/iη/, 而在黑人英语中常用/in/代替/iη/的发音。因此, 我们常会看到黑人英语中出现goin表示going, fishin表示fishing等等。

3.“th”的发音

经常会听到黑人对this的发音为/dis/, thin的发音为/tin/, 很多人会以为这是黑人对于发音的不严谨。其实不尽然。黑人英语对“th”有独特的发音规则。“th”位于词首时, 如果发浊音就用/d/代替, 如果发轻音就用/t/代替。“th”位于词尾或词中时, 分别用/f/和/v/代替轻音和浊音, 如ruth发音为/ruf/。

(二) 词汇

尽管黑人英语使用了标准英语的大部分词汇, 但是在很多词汇中, 黑人英语和标准英语存在着很大差异。以下例子就两者之间词汇的不同诠释。

(三) 语法

1.“be”的惯用方法

“be”作为一个主要的动词, 在黑人英语中使用是很独特的。当“be”做系词is和are, 通常就被省略掉了。在被动语态中, 如果被动不明显的话, “be”也会被省略, 例如:The bridge built in 1986.此外, 一个句子表示的是不常发生的动作, “be”是省略的, 如:He doing housework.然而, 在表示经常发生的动作时, 虽然“be”不省略, 但是它是以原型“be”出现, 并不随人称或时态的变化而变化, 例如:They be talking about how to get the park.

2.“done”的使用

在黑人英语中, “done”的用法是代替标准英语中完成时态的“have”。如:I done forgot to turn off the light.

四、结语

黑人英语之所以没有被标准英语或其它的方言所同化, 就是因为黑人和白人在文化和历史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许多学者认为, 黑人英语迟早会消失。但无可厚非的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 标准英语吸收了越来越多的黑人英语的词汇及用法。在现在的美国流行音乐中, 大量的充斥着黑人英语的元素, 因此黑人英语对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外,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考量, 也应提倡黑人英语的发展, 从而增强整个国家文化自豪感和凝聚力。

参考文献

[1]AlbertC, Baugh and Thomas, Cable.A Histo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New Jersey:Person Education, Inc.2002.

[2]Coulmas, Florian.The Handbook of Sociolinguistics.For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and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2001.

[3]Fasold, Ralph.The Sociolinguistics of Language.For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and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2000.

[4]邓炎昌.语言与文化.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5]郭家铨.美国黑人英语的特征.外国语文教学, 1985.

[6]刘锦明.黑人英语对标准英语的影响.现代外语, 1996.

[音乐教案]黑人非洲音乐 篇5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与学唱体会非洲黑人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与音乐风格,体会非洲黑人音乐浓郁的地方特色。

2、体验非洲特有的节奏型,学唱《达姆、达姆》

3、能够完整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能运用所学节奏为歌唱伴奏。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课程

1、导语: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到底是哪呢?一起来看看。(播放介绍非洲的视频)

2、师生齐齐说非洲。

二、欣赏《沙克舍提》,体会黑人非洲音乐的特点。

1、欣赏并思考

a 主奏乐器是什么?

b 节奏、唱腔各有什么特点? c 营造了怎样的情境?

教师小结:特殊的节奏是黑人非洲音乐中的重要因素。非洲音乐中的节奏强烈奔放,复杂多变。要表现这些节奏则要通过灵魂乐器——鼓

2、介绍非洲鼓及其社会功能(播放幻灯片)

3、节奏练习

列出非洲音乐常见节奏型,学生用盆或饭盒当非洲鼓,自选一段节奏进行练习,随后跟随音乐一起演奏。

常见节奏型:

三、学唱歌曲《达姆,达姆》并用所学节奏为其伴奏

1、初听,学生边欣赏边阅读歌词

2、复听,教师范唱,学生轻声跟唱,身体自由律动。

3、学生跟伴奏完整学唱一边,找出难点

4、就提出的难点教师进行细节教唱 如: 切分音 附点节奏 长音的拍数

教师教唱:

a根据歌曲节奏带领学生边打节拍边念歌词

b提醒学生注意作品的情绪,保证唱够长音的拍数 c休止、附点处用吸气动作来控制掌握时值

5、分组自行练习

6、完整有感情的演唱一遍,并让学生用所学节奏为歌唱伴奏

四、教师小结

五、下课 了解非洲风土,为导入非洲黑人音乐及欣赏作品作好铺垫

边欣赏边思考,归纳出本段音乐的特点,敦促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击打节奏,体会节奏赋予非洲音乐的韵律,并对音乐特色有进一步的了解

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学生在此环节一边跟唱一边寻找难点,提出难点,老师教唱

黑人兄弟的礼物 篇6

然而,就是这院子中的一段院墙,却逐日成了诱我仰头、迫我凝眸、使我动心动情的一处胜景了,事情是这样的——

墙那边的我们的邻人,是这儿的老住户,从他家的房子和使用的汽车看,生活并不怎么富裕,可是他非常注重庭院的美化,花花卉卉,种得姹紫嫣红。他沿墙根种了好多树木,到我们搬来的时候,那些树木的枝梢已隐约闪出墙头。隔着墙,我经常听见那边树下有一些响动,知道那是邻人在侍弄着,或浇水,或施肥,或修剪。不久,春风吹拂之中,墙头上高高窜起各种树木,那些树冠就像一包包深绿、浅绿以及紫红的汁液,全都泼在墙头上了,汁液涌动欲沿墙下流。好一个郁郁葱葱的墙头!满墙多嫩多肥的叶子!墙,好像撑着一首青春之歌。歌在劲唱,墙也像注入了生命的活力了,挺拔,有力,健壮。

后来我发现,那碧绿的墙头,播出了淡淡的清香。扁圆的绿叶丛中,绽开了许多星星一样的碎小白花。这棵开花的是什么树呢?是橙子吗?不敢断定。身处异国他乡,稀奇的物事太多了,我曾闹过一些笑话,比如把像孩子胳膊般粗的蒜苗当成大葱了,使人一想起来就有点儿汗颜。反正这树的小白花很香。只见蜜蜂飞来,蝴蝶飞来,唱歌的蜜蜂无言的蝴蝶,都朝着小白花翩翩,翩翩。偶尔还有蜂鸟来,它的尖喙如针,翅疾振若雾。半个月之后,小白花变成了小果,豆粒似的,通身绿色。随着小果的长大,大若钮扣,大若鸡蛋,大若拳头,渐次,我认出了:它确是橙子!就在我认出的一刻,满树绿橙几乎是哗地一下就通通成了金灿灿的球儿。

但日月还在转,橙子还在长,事情还没完。关键的情节还在下边。

到了秋天,橙子熟了,颗颗都像宝石雕成的球体,浑圆,凝重,而且有瓣瓣酸甜的汁,笑呵呵地在枝头挂着。挂在墙的这边,挂在墙的那边。这边,那边,都有一样的色彩和分量,都闪着光,都把树枝压弯了。它们飘散出来的香甜气息,离十几码都可以闻到。作为一个少壮年华已逝的风霜之人,面对如此美,如此灿烂、硕果如此累累的橙子树,我欣然,羡然,甚至有点儿忌妒。对橙树的所有者栽培者浇灌者我们的邻人,我甚至也有这样的心情。

这期间,我常常看见邻人采摘果实,有时还看见他们登上梯子,去够高处的、树梢上的。好多日子过去之后,他们不再摘了,但他们并没有摘完。我发现其中似有用意,因为一树金橙,墙那边已是光光的了,成了大零蛋,一片空白;所谓没完,只表现在墙的上方和墙的这边,而且,墙上方和墙这边的,竟皆悉数留了下来,悉数。故国乡间有言:人的一生,都难免有个三昏六迷九糊涂。想到此,我一怔,心里有了一种蒙蒙咙咙的感动。不过又想:邻人究竟是不是这样的意思呢?我又困惑了。然而岁月的河水滚滚奔流,一个月的浪头过去,两个月的浪头过去,整个冬天的浪头都过去了,第二年春天的浪头也过完了,橙子又开花了,星星一样的碎小白花又缀在枝叶间,那几十颗金光耀眼的橙子,却依然如故地高悬在墙头,枝头,我的心头。

结论,终于明白无误地摆在美利坚4月的天空之下了。

谢谢你了,我的芳邻!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礼轻仁义重。你的情意是比洛矶山还要重的。我们全家感谢你!

不过我只是这样在心里念着,嘴上一直没有说出。而邻人也一直没有向我们表示过馈赠之意。然而可以完全肯定的是,双方的意思互相都明白了。我平生第一次体会到,心照不宣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丽境界。浓浓的情意,是无须点破的。其实不点破最好,一点破,也许就会损伤什么。

邻人是地道的黑人,我们人类的黑皮肤的兄弟。我对自己曾经听信了关于这个族裔的一些偏颇说法,感到愧疚。看来,在人性严重扭曲异化的当今世界,正是在看似欠雅的黑人兄弟的身上,却执拗地保留着一种令人扼腕的古朴民风,它使我想起了信天游永在山间飘荡的我的家乡。

黑人兄弟痴情留下的这半树橙子,简直像一群金丝鸟了,总是吸引着我的目光。我看见,它们有的站在最高的枝头,似在临风高歌;有的相偎相靠,似在叙说衷情;有的并排于横桠,似在扭转着身子;有的聚作一堆,似在评比着谁的足爪漂亮;有的呢,则深藏在浓叶之中,似在小憩,似在打盹,似在静悄悄地养神。总起来看,在碧绿可人的底色上,它们的羽毛一派金黄,绚丽至极,晴天反射着阳光,阴天依然明亮,即使是在无星的夜晚,也像荧火似的晕染着雾气。当大风吹来,它们就像一齐振翅欲飞,一齐扑啦啦扇动着翅膀,于是一时间,满墙头都是金子的颜色,满墙头都是金子的音符,满墙头都是震颤的艺术杰作了。

一个周末的上午,大概10点多种了,一颗橙,一颗熟透了的橙,忽然蒂落于枝头,咚地一声落在地上,溅起了春风的屑和阳光的屑,还有牛顿的名字。但我顾不上细想这些;我注意的只是,我6岁的小孙子捡起这颗橙子,要给邻人送去。我毫不犹豫地拦了他,说:孩子,这是黑爷爷送你的,你剥开吃去吧。不过改日,咱们要一起去给黑爷爷送套中国茶具。

黑人英语 篇7

(Elementary Educational College of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 300202,China

variant formed by nationality,etc.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Black American English and General American English,then illustrates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on phonetics and grammar.It is of great benefits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merican English and read

During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Black American English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social dialect.The most importan reason is that the Black Americans are a very spectacular socia stratum in social life.But Black American English is not simply a language variant formed by national differences,it is closely linked with some social factors such as social economic status standard of education(or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attainments)sex,age,profession,etc.Another important reason why we say Black American English is a kind of social dialect is that not all Black Americans use Black English and Black English is not used only by blacks.As a kind of English variant,Black English is used by those blacks whose social economic status is low in American society or those blacks who are just of medium income but stil keep contact with original social stratum.During recent 20 years’Black American Movements,Black English has become a symbo of black nationality and even some black Congressmen or Congresswomen deliberately use it.Gradually,Black English has entered news,television and broadcasting.In vigorously growing postwar Black American novels,Black English was an importan means of characterization and story-relating.

In American English,we cannot find a single nation-wide standard English.In 1970s,American scholars had ever held several academic conferences discussing definition of Standard American English,but had not have any result in the end.

In American,the part of English which functions as Standard English is generally called"General American English"in linguistics.According to statistics in 1944,71%of today’s American people speak General American English,though not very prue(being of a log of local variation).At present,all American big television and broadcasting organizations,such as Voice of America,use General American English.Therefore,for the sake of convenience,General American English is sometimes called"Standard American English".

3 Differences Between Black American English And Genera American English on Phonetics and Grammar

Black American English had ever been regarded as a second-class or lower language variant.But in linguistics,this is utterly groundless.Black English differs from General American English,but the differences do not change arbitrarily;they are of some regularity.

Now let's see differences between Black American English and General American English on phonetics and grammar.

3.1 On Phonetics

1)Compared with General American English,a remarkable character of Black American English on phonetics is elision of/r/.It includes two points:

a)Elision of/r/which is behind a vowel or in front of a consonant.This is not peculiar in Black English,but it is an articulation trend of American lower strata.Owing to the elision of/r/,the articulation of groups of words below in Black English had no any difference:cat-cart;hop-horp;bid-bird;shot-short.But they are of difference in upper strata.

b)Elision of/r/which is between two vowels.This is peculia in Black English.For example,in Black English,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articulation between the word"tore"and the word"toe".

2)Elision of/l/in Black American English.In Black American English,"l"which is in word"final"or in word"medial"is often elided.So we know that many groups of words like sickslick,sea-seal,pay-pail,flaw-four which have different pronunciation in General American English are of the same pronunciation in Black American English.

3)Simplification of Consonant cluster in Black American English.For instance,the word“tend”is pronounced as/ten/,so i has the same pronunciation with the word"ten".Elision of some consonants in consonant clusters can probably appear in Genera American English,but in Black American English,it is an outstanding phenomenon.

4)Conversion of/θ/and/e/in Black American English./θwhich is in word initial in General American English is usually converted into/t/in Black American English.For example,the word"thief"is pronounced as/tif/;"thorough"is pronounced as/tΛrэ/.When/θ/is pronounced in word final(sometimes in word medial)in General American English,it'll be converted into/f/in Black American English.For instance,the Black Americans pronounce the word"tooth"as/tuf/;"everything"as/′evrifiη/,etc.In any circumstances,/e/can bi converted into/d/in Black American English.So the word"that"in Black American English can be pronounced as/d?t/.

5)Confusion of/i/and/e/in Black American English./i/and/e/in front of a nasalized consonant are often of the same pronunciation in Black American English.For instance,the articulation of vowels in some groups of words like din-den,fen-fin,gengin,kin-ken is the same.They are all pronounced as the sound between/i/and/e/.

6)Intonation.As to the rise and fall of intonation,Black American English changes greater than General American English.High tone or even falsetto is often used in Black American English,esp.in intimate atmosphere of chatting among friends.In Black American English,the use of rising tone is very common.

3.2 on Grammar

1)A very common phenomenon in Black American English is the loss of the change of"s"which is in word final.We've talked about the simplification of consonant cluster which is in word final in Black American English,but it is not simply a phenomenon of phonetics.Owing to its affecting the change of the word final,it becomes a question of grammar.We know the word"expressed"is the past tense of the word"express".In Black American English,owing to the simplification of consonant cluste which is in word final,the past tense verb"expressed"is of the same pronunciation with its original verb"express".Thus the change of the word final which acts as the symbol of past tense disappeared.From the above-mentioned examples,we can get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Due to the simplification of consonan cluster which is in word final in Black American English,the change of the word final which expresses noun plural forms,noun-possessive cases,the third person singular+"s"disappeared.Some Black English users not only put"s"behind the third person singular,but also put"s"behind all verbs.Here are some examples,"they studies diligently",etc.As far as they are concerned,the verbal"s"is not the symbol of the third person singular,but the symbol of present indefinite.

2)Omission of linking verbs in Black American English.This is a very peculiar syntactic character of Black American English.If an action or a state is of fixed time,or it is motionless,not often happens or appears repeatedly,"be"in the sentence can often be omitted.Omission of"be"can appear before various predicatives.For instance,"I a college English teacher now."(the predicative is a noun.);"I glad to meet you."(The predicative is an adjective.);"I here."(The predicative is an adverb.);"He at home."(The predicative is a preposition phrase.)Auxiliary verb"be"in continuous tense can also be omitted.For example,"He studying now."

One we should point out is that in Black American English,the omission of"be"is of its regularity,it is not in utter disorder.

3)In Black American English,"ain't"is widely used to form negative sentences.When predicate is not acted as by lexical verbs,"ain't"is almost unexceptionally used to be the symbol of negative sentences.

e.g.She ain't gonna see no film with her mother.

She ain’t afraid of nothing.

"ain't"is often used in the sentences of continuous tense.

e.g.I ain't coming back.

He ain't working hard.

4)Universal use of double negative and multi-negation in Black American English.From examples above we can see that the negative sentences in Black American English often adopt double negative or multi-negation.From examples below we can see clearly differences between Black American English and General American English:

huangyonghong01.tif

5)In Black American English,"It's a"is used to replace"There's a"in General American English.

e.g.

It's(=There are)20 students in our class.It's(=There is)a book on the table.

Besides,"It's"can be used in the same way as"There

is"to form interrogative sentences.

e.g.

Is it(=Is there)a bird in the tree?

6)Way of expression of word order of possessive case.Possessive case"-'s"is often

omitted in Black American English on condition that word order itself is enough to show possessive relation.

参考文献

[1]Williams S T,Joseph M.Standards and Dialects in English[M].Cambridge,Mass:Winthrop Publishers,Inc,1980.

[2]Peter S.British and American English[M].London:Collier Mac-millan Publishers,1972.

黑人英语 篇8

1931年2月18日, 托尼.莫里森]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 (Ohio) 的洛雷恩小镇 (Lorain) , 是美国当代著名非裔女作家, 也是唯一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荣誉的女性黑人。托尼.莫里森作品里的人物主要是黑人, 尤其是黑人女性居多。托尼.莫里森在文学创作中, 一直很重视文学作品中体现的历史价值, 她大量的文学作品里都有很多黑人的形象, 通过她的描写, 读者了解到黑人的生活状态。尤其是黑人女性这一特殊群体在美国长期存在黑白两种文化观念冲突环境中的成长与挣扎的历程。她认为自己作为一名有影响力的作家, 应该把黑人女性所遭受的这些不看的事实用文字描写出来。托尼.莫里森的小说不仅重新塑造了黑人的历史, 更是为一些少数族裔的价值教育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她坚定地认为, 自己文学作品中黑人女性艰难的生活历程, 可以给予黑人精神力量, 治愈因种族历史问题而带来的精神创伤。

《宣叙》是托尼.莫里森唯一一篇短篇小说。《宣叙》在描写上以时间为线索, 叙述了黑人女孩罗伯塔和白人女孩特怀拉两位好朋友的不同人生。在童年时候, 两个女孩懵懂无知, 无忧无虑;长大成人后, 两个女孩的生活轨迹完全不同。黑人女孩有着强烈的社会使命感感, 对生活充满信心, 积极进取, 而白人女孩特怀拉生活安稳, 对社会毫无责任感, 安于现状。不同的生活方式, 导致两个女孩子的友谊破裂, 种族歧视、社会矛盾、自我迷失……在经过一系列种种波折之后, 两个不同肤色的女人最终找到自我, 并且重获友谊。托尼.莫里森通过不同的叙述声音、独特的叙述者、细腻的描写手法赋予了这篇短篇小说独特的文字魅力。托尼.莫里森在小说《宣叙》中, 看似是自始至终以白人女性特怀拉的叙述为主线贯穿于整篇文章, 实则通过她讲述与黑人女性罗伯塔的友谊故事, 来告诉读者罗伯塔是如何塑造黑人女性新形象的。小说中两个不同肤色女人的故事作为切入点, 真实地反映出了当代存在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问题。罗伯塔这位黑皮肤女性从最初对未来的迷茫与自我迷失到之后自我意识觉醒实现价值的整个历程, 正是托尼.莫里森小说中要歌颂并宣扬的。本文主要解读托尼.莫里森短篇小说《宣叙》主人公罗伯塔几经周折的在迷失中寻找自我、自我觉醒在文中的体现。

二、从黑人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罗伯塔的成长四部曲

托尼.莫里森作为一名黑人女作家, 充分体会和了解黑人女性在种族歧视下受压迫的生活, 在《宣叙》中, 她站在黑人女性主义的视觉, 揭露了奴隶制度给黑人女性所带来的精神伤害, 提倡和呼吁黑人女性要想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解放, 必须在精神上实现自我解放和群体融合。特怀拉在《宣叙》中作为白人女性的代表, 同时也是小说故事的叙述者。重要的是, 通过她讲述罗伯塔的成长四部曲, 说明了黑人女性需要正视的历史与现实的深刻道理。

1.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女性——迷失自我

长期以来, 黑人女性要面临双重压迫。漫长的奴隶制度给黑人女性的蒙上了巨大的阴影;另一方面, 自殖民地时期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 美国白种人一直公开地对黑人进行打压和歧视, 这种民族歧视给黑人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黑人一直处于一个被动与被欺压的状态, 很容易迷失自我。但是从二十世纪中期开始, 随着大量民权运动的兴起, 美国白人对黑人的歧视才有所收敛, 黑人的生活也开始逐渐得到一些改善。

《宣叙》中通过白人女性特怀拉的一些叙述, 就可以看到白种人对黑人的一些歧视的看法。在描写两个女孩子初次相遇时, 特怀拉对罗伯塔是极度的反感, 受不了罗伯塔身上不洗澡的味道。“那些人从不洗头, 身上气味很怪。罗伯塔就是这个样子——我指她身上的气味”。这种小孩子之间的歧视并非是完全来于感官上的直接感受, 更多的是因为特定环境影响下, 白人对黑人一向持有的歧视思想。在特怀拉这个白种人的眼中, 黑人的形象就是极为差劲的, 是逆来顺受, 更是要受白种人白眼的。因此, 在白种人占据主导地位的美国, 罗伯塔完全没有话语权, 在这种压迫的环境下, 逐渐会失去自我, 迷失自我。

2.夸张时尚的装扮——寻求自我解放

20世纪中期, 随着一些民权运动的兴起, 美国社会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 价值标准与道德观念也发生一些扭转。我们从这个时期的一些美国文学作品中不难发现, 黑人女性都是以一种保姆或者比较教条刻板的形象出现。因此, 我们脑海里对黑人女性的定义就被固定和局限住。但是随着女权运动的兴起, 黑人女性受歧视的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和世界的关注。

特怀拉与罗伯塔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见面后, 特怀拉对罗伯塔的看法也产生了微妙的改变, 而罗伯塔对特怀拉的态度也有了相应的转变。这次见面, 特怀拉只是餐馆的一个服务生, 而罗伯塔衣着新潮, 和朋友一起去看著名文化偶像亨德里克斯的风采。对于偶像, 特怀拉却完全不懂。跟随潮流、紧跟社会步伐的罗伯塔对连偶像都不清楚的的特怀拉感到不解, 因此在态度上冷感很多。至少, 罗伯塔认为, 特怀拉眼前的生活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很闭塞甚至略显无知, 与她好像不是生活在一个世界她唯一的身份似乎只是那个小餐馆的女侍应生。她也不再是童年的玩伴, 而是一个无知的白人。

“她 (罗伯塔) 的头发长而蓬乱, 以致我几乎看不清她的脸。但我认出了那双眼睛。我无论如何也忘不了。她身穿一件浅蓝灰色的露背装, 配一条短裤, 戴着一对手镯那么大的耳环。她涂着的口红和画过的眉毛, 让当初的大女孩们黯然失色”。罗伯塔画着浓妆, 戴着夸张的大耳环和暴露性感的着装出现在特怀拉的面前时, 让特怀拉对当初那个身上味道不太好闻的女孩的看法有了鲜明的改变。在较长一段历史条件影响下的黑人女性, 尤其是传统女性, 低调和沉默似乎才符合她们的身份, 夸张时髦的造型显然是不合时宜的。然而, 罗伯塔却走在了时尚的前沿, 用自己怪异夸张的造型来表达出对社会的反抗, 用一些潮流文化的装扮来表述出自己对生活的热情与自我的追求。这个时期, 特怀拉看到的是一个不甘于现状和沉默, 勇于表达自己有着进取精神的黑人女性形象。

3.摆脱受歧视的地位, 呼吁自由——自我觉醒与成熟

特怀拉在叙述两人的十几年后的相遇时, 形容那种感觉是, 像多年不见的姐妹。她不再将罗伯塔看成身上味道刺鼻的女孩, 而是从她的打扮中发现了美, 白人对黑人的那种排斥与歧视已经变弱。罗伯塔从头到脚得体的装扮, 在特怀拉看来是楚楚动人的。罗伯塔通过自己的进取与努力, 已经过上了有自主权的生活, 不仅生活富裕, 而且社会责任感强烈, 从她坚持认为特怀拉殴打玛吉这个事情的争论上就可以看出。美国特定的历史环境下, 有关对黑人歧视的意识形态已经深深渗透到了社会各个角落, 这也就使得像罗伯塔这样的黑人女性迫切的需要变得更有支配的愿望, 同时罗伯塔要面对的是黑人和白人的这场战争。罗伯塔内心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后, 不再是以前的逆来顺受, 而是勇敢地通过与白人的争吵表达自己的观点, 争取自己的话语权, 已经在实现自我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4.重建友谊, 走出狭隘——罗伯塔的自我升华

“问题不在于你我, 特怀拉, 事关我们的孩子啊。”“还有什么比这更关系到你我的呢?”“一个自由的国度。”“现在还不是, 但终有一天, 她的人民会获得自由”。过去很多年, 游行中的罗伯塔与特怀拉再次相遇, 她提出一个自由的国度比什么都重要的观点。而且她坚信, 这个自由的国度终将来临, 人们最终会突破种种枷锁获得真正的自由。这一次的相见, 罗伯塔客观而又理智地说起了过去的事情, 并为当初固执地认为特怀拉殴打玛吉而道歉。罗伯塔勇于承认, 自己当初误会特怀拉, 是出于对白种人的天生敌意, 所以她遇到冲突时候, 会比较偏激地放大白种人对黑种人的压迫。最终, 两位不同种族的女性, 开始真正的关注整个民族的命运, 社会责任感强烈地在她们内心如火焰般在跳跃, 两个女人在经历各种波折后重新收获了友谊。罗伯塔敢于正视自己过去问题, 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信心的。特怀拉作为一个成熟的女性, 也在寻找中发现了自我的价值, 所有的改变都说明特怀拉已经不再是叙述这个罗伯塔的人了, 她今后也要讲自己的故事了。罗伯塔与特怀拉真正走出了狭隘的民族观, 从而一致意识到:自由、幸福、民主改变的不仅仅是黑人的命运和地位, 它会给整个人类带来希望。

三、总结

托尼.莫里森笔下的黑人女性日渐成熟, 很好地为黑人女性重塑自我提供了启示:黑人女性要想获得自由和权利, 最重要的就是要突破传统的观念, 探寻实现自我的价值, 唯有如此, 才能在实现自我的道路上充分地挖掘和实现自身的力量和潜能。黑人新女性在寻求自我道路历程中, 要大胆地应走出封闭的自我, 增强社会责任感, 并且要和罗伯塔一样, 在提升的同时寻得女性同胞支持与赞同, 架起了观念一致的桥梁, 才能真正地争取到自由和平等。

总之, 托尼.莫里森的《宣叙》让我们了解了一个真正黑人女性的本质, 罗伯塔是托尼.莫里森理想中的黑人女性新形象的一个鲜明代表, 是一个特殊历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黑皮肤女性新形象。特怀拉通过叙述罗伯塔的几次变化与两人之间的友谊, 一方面折射出罗伯塔对女性寻找出路的反思;另一方面也是女性尤其黑人女性在成长过程中极为关键的要素。那就是两位不同肤色女人在经历一系列社会问题后开始寻求独立、找到自我、在成熟中升华的三个体现。友谊的终点和起点的圆满, 实则是标志着罗伯塔人生从自我寻找开始到价值实现, 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姑娘到逐渐蜕变成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新女性, 在没有话语权的环境下活出了自己, 成为一个成熟的女性, 成为黑人新女性的的典范。

参考文献

[1]陶洁.美国文学选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胡毓.从《他们眼望上苍》中看美国黑人女性对自我的认知[J].

[3] (美) 佐拉·尼尔·赫斯顿.王家湘译.《他们眼望上苍》.2000.

浅谈黑人体育文化 篇9

关键词:黑人,体育,文化

人种也称种族, 科学家们根据肤色、眼形、头形和面形等遗传的体质特征或性状把世界上的人分为三大主要人种, 分别是蒙古人种 (又称亚美人种, 俗称黄种) ;高加索人种 (又称欧罗巴人种, 俗称白种) ;尼格罗人种 (又称赤道人种, 俗称黑种) 。由于长期受到媒体熏陶, 遂对尼格罗人种 (后称黑人) 尤为感兴趣:黝黑的皮肤, 雪白的牙齿, 卷曲的头发, 高大的四肢, 正符合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巨著《名人传》中的一句话“生就一副运动员的骨骼”。体育是全世界普遍谈论的话题, 更是很多国家重视发展的文化项目。因为体育成绩不只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竞技水平, 也是用来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大量事实证明, 黑人在体育方面的表现不容小觑。要想提升我国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尤其是体能爆发及耐力以及我国的体育总体实力, 具体研究黑人体育文化会对此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黑人的起源及文化特征

(1) 根据近百年的研究, 国际人类学家目前一般认为, 人类是由距今2000多万年前生活于非洲的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据文献记载, 黑人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尤其是撒哈拉大沙漠以南地区。虽然也有黑人分布在美洲的部分地区, 不过他们都是殖民者从非洲贩运过去的黑人后代。

(2) 非洲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但生活在此地的黑人并没有被历史所眷顾, 而是被无情的推入了一场黑暗而无法挽回的浩劫——西班牙殖民者进行的黑人奴隶贸易。文艺复兴打开了奴役黑人的大门, 漫长的奴役过程淘汰了体弱多病的黑人, 幸存的奴隶不仅要承受繁重的劳力, 更被奴隶主任意欺凌, 甚至连名字都被他们掌控, 更不用提他们的生命价值。因此, 带有浓厚宗教性质、渴求民主平等的灵歌应运而生。灵歌是黑人真实生活的写照, 而且它不仅可以抚慰亡灵, 被无情奴役了一天后, 晚上休息时唱一下灵歌, 也是他们唯一不被奴隶主控制的娱乐活动。而随着时光飞逝, 灵歌也流传至今, 而且成为美国现代流行音乐的一个分支, 与布鲁斯并驾齐驱。现在的黑人之所以如此痴情于灵歌, 应与它潜藏的力量有关, 尤其在体育方面体现的较为突出。众所周知, 参加体育竞赛是件非常荣耀的事, 但成功之前总要先经历无数次的失败与打击。而灵歌恰恰是具有激励作用音乐, 它以抚摸运动员灵魂的方式帮助他们摆脱疲劳与失落。由于灵歌代表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 现已流传到世界各地, 很多人都已为它所动。

直到上个世纪中叶, 美国第十六届总统林肯发表了引发美国内战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它为黑人的解放战争奠定了夯实的基础。由于美国著名的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这让被奴役了近700年的黑人奴隶渴望平等自由、摆脱苦难的梦想得以成真。

2 黑人体质特征的影响因素

人类全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取决于环境、时代和种族。不同的种族其体质特征同时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时代的影响。

2.1 自然环境因素

人类长期生活在地面上, 受到阳光的沐浴, 风雨的洗礼, 形成了特有的体质特征。而黑人因受到大自然的眷顾, 体质特征更加鲜明, 至于其保持了特有的黑色皮肤及其他外貌特征主要是因为黑人地处炎热的赤道附近, 该地区在一年之内受到太阳的直射时间长、气温高、紫外线强烈。根据生态适应的伯格曼法则和阿伦法则, 长期居住在此地的人经过自然选择, 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地域适应性特征:皮肤内黑色素含量高, 以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保护皮肤内部结构免遭损害。头发卷曲是为了使每根卷发周围都留有空隙, 而空隙中充满空气, 空气传热性差。因此, 卷发有隔热作用、保护头脑不受伤害等。

2.2 人文社会因素

正如历史呈现给我们的事实那样, 黑人被奴役了近700年。在被奴役的过程中, 奴隶主任由他们生病甚至死亡, 因此许多体质较弱的黑人被扔进海里或豺狼虎豹的嘴里, 进而致使不强健的身体被淘汰。其余幸存的黑人奴隶, 为了能够继续活下去, 即使生病也要咬牙坚持, 于是其自身免疫细胞的抵抗能力随之增强, 加上在做苦力的同时锻炼了肌肉, 因此在体质上要强过其他人种。

2.3 饮食文化因素

经调查显示, 非洲黑人的主食不像常人那样以肉类为主, 而是把木薯磨成粉后食用, 还有少部分地区吃的是黑色饭团。一般人们总是会把强健的肌肉与肉类食物相联系, 事实证明这种看法是片面的。黑人确实吃肉, 但他们吃的很特别, 并不会生食。据黑人自己认为:谷类才是整整促进肌肉发展的。

多种因素塑造了黑人优质的身体, 黑人解放运动成功后, 他们不仅勤奋劳动, 还开拓自己的文艺细胞, 有资料显示:在20年代, 曼哈顿涌现出了大批黑人作家。不止这样, 这些作家的作品有的都已享誉世界, 如:《汤姆叔叔的小屋》、《最蓝的眼睛》等。黑人传承的不仅仅是文学, 更是灵魂, 尤其在体育文化的传承上表现突出。

注:组组比较, P<0.01。

注:组组比较, P<0.01。

3 黑人体育文化的传承

3.1 强健体魄的传承

3.1.1“爆发”及“耐力”的传承

“黑人有着强健的身体”是自改革开放以来, 国人在关注体育赛事时对黑色人种的一致看法。为了更具说服力, 现将白色人种与黑色人种在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赛事的几个大项做了一番比较 (由于黄种人受几千年来文明社会的影响, 在国际体坛的很多大项中没有较高成绩, 所以在两个表格中均没有被谈及) 。

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黑人在田径及篮球两大项目中建树较高。在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中, 垒球金牌完全落入黑人之手。而黑人在当今世界三大球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尤其是在篮球项目中, 如年轻而神奇的杰拉德·格林在现阶段表现出非凡的气概。在本届比赛中, 美国队时隔8年重新登封, 当然这次的获胜绝非偶然, 因为在美国梦之队中, 有着非常出色的黑色皮肤的运动员:得分后卫科比·布莱恩特和德怀恩·韦德, 大前锋克里斯·波什和中锋德怀特·霍华德, 小前锋卡梅隆·安东尼和勒布朗·詹姆斯。科比突破投篮、发球能力超群;“闪电侠”韦德和波什的移动速度;霍华德灵活的脚步;卡梅隆多样的进攻方式都离不开先人传承给他们的爆发力。

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 黑种人夺取金牌的项目是田径项目中的竞赛类和跳远, 其他项目没有优势。从1960~1984年奥运会, 黑种人在田径短跑冠军的中占50%以上。而T-迪巴巴不仅获得了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的女子10000m冠军, 而且刷新了同胞德法尔的世界纪录, 并且至今没人打破。就此充分说明, 黑人的爆发力让其他种族只能望尘莫及。

3.1.2 优良血统的“一脉相承”

自黑人解放运动成功后, 黑人在体坛的地位一路飙升。在第四届伦敦奥运会上, 还是大学生的约翰·泰勒成为首个黑人冠军;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上, 杰西·欧文斯顶着希特勒的纳粹政权专制的巨大压力, 在百米赛跑中, 获得了他的第一枚金牌;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 卡尔·刘易斯一人包揽了男子百米、200m、跳远和4×100m接力四枚金牌;还有第二十五届奥运会百米金牌得主克里斯蒂, 更是受到了首相梅杰的高度赞扬, 还有叱咤网坛的巾帼大、小威, 足球界的欧·亨利和泰伦斯·琼斯, 以及拳击界的拳王阿里、泰森、霍利菲尔德及伦诺克斯·刘易斯等等。

黑人传承的不仅是佳绩, 更是骄傲和自信。自黑人获得自由后, 黑人的体育能量瞬间迸发, 不仅在体育赛事上, 而且在精神上表现更加明显。在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上获得男子200m冠军的史密斯及季军的卡洛斯在颁奖台上举起黑手套向世人展示了他们的团结和力量, 即便几个小时以后迎接他们的是被赶出奥运村以及美国代表团。他们不畏强权, 勇敢拼搏, 充分吸收了祖先遗传给他们的英雄气概, 完美的向世人诠释了黑人的优良血统。

3.2 自强不息、平等民主思想的传承

非洲作为黑人的起源地, 一直向世界证明着其不朽的思想力量, 在经历了历史的洗劫之后, 非洲国家的黑色人种1965年7月18日至25日于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举行了第一届非洲奥运会, 有30个国家2500名男女运动员参加了10个项目的比赛。1966年非洲国家成立了自己的体育组织——非洲最高体育理事会。非洲体育运动技术水平也日益提高, 如1960年埃塞俄比亚运动员阿倍倍·比基拉在罗马奥运会马拉松比赛中夺魁, 开创了非洲运动员进入世界体育运动先进行列的历史。在后来的比赛中, 运动员们继续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驰骋体坛, 屡战奇功。

虽然同为黑人, 但两地的黑人境遇却截然不同, 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第三十届伦敦奥运会上的“非洲黑人运动员失踪”, 至于是因为经济原因还是受到威胁, 时间已经给了我们答案。究其如此不同的根源, 经济实力应该居首位。如若没有强大的经济为依托, 美洲黑人运动员也不会高非洲黑人运动员一等。现今的非洲有些地区还没有摆脱贫困和生存危机是事实, 但同在一片土地上的民众应该被同等对待。对于眼前发生的不平等事件, 应该引起世界大众的反思。

4 非洲本土黑人与美洲黑人的对比

美洲黑人是非洲黑人的后代, 但在体育赛事中, 取得优异成绩甚至创造世界纪录的大都是美洲黑人。尽管近些年来非洲本土出现了肯尼亚长跑巨星亨利·罗诺 (1978年当选“世界最佳男子田径运动员”, 创造了5000m、3000m障碍、10000m等四项世界纪录) 、“黑旋风”博尔特 (夺得100m、200m、4×100m接力金牌, 同时打破了这3个项目的世界纪录) ;而美洲黑人在体坛中的硕果就不计其数, 如“飞人”迈克尔·乔丹、“球王”贝利以及高尔夫霸主老虎伍兹等等。

5 非洲体育对世界体育发展的讨论

李力研先生提出:“文明否定着本能。”他认为文明诞生越是古老的地方 (如亚洲) , 其民族的运动能力也就退化或抑制得越严重;反之, 其民族的运动能力也就退化的越少或越不严重。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在一定程度上来说, 历史确实呈现给我们这样一种现象:亚洲的文明诞生的较早, 但在竞技体育中的成绩也确实不佳, 但这不能被完全认为是文明的影响。人类的祖先是距今约150万年的猿类, 而人类的早期祖先恰恰就是直立猿人, 直立猿人的祖先正是非洲的南方古猿。就像前面提到的非洲是人类的发源地, 历史考古研究也为我们证实了这一点:“作为一种热带动物而起源的人类, 因为具有文化和技术, 所以能够扩散到温州, 并且在最后一次冰河时期向猎物很多的大草原和苔原地区迁移——从非洲经过欧亚大陆, 最后进入新大陆。”无论猿类还是直立人, 为了生存就必须成功采集树上的野果, 捕获水里的游鱼, 追赶跑动的猛兽……也正因为如此, 黑人祖先最早适应并记忆了这些技巧和能力。并且作为全人类的祖先, 他们毫不吝啬的将这些技巧和能力传播给了全世界的民众。但由于地理位置这一特殊因素的影响, 不仅他们的肤色发生了变化, 性情也有了很大的不同。有些人开始在自己填饱肚子并保证自身安全后, 增添了“占有”这一私欲。当然, 这仅仅是一个开端, 慢慢的人们便进入了“文明”时代, 尤其是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 孔子的“以德服人”、“以礼服人”更是统治了中国乃至亚洲几千年。正因为政治和金钱的压制, 才使得体育在中国乃至亚洲这些文明的国家被抑制。

但这仅仅是一方面, 并不能绝对的认为“文明否定着本能”。随着社会文明不断的发展, 运动也并未完全退化或抑制。因为简单点说, 人一生下来就会动, 不久就会走、跑、跳。换言之, 随着朝代的不断更替, 土地版图的不断变化, 有时需要战争, 况且在一些地区 (如欧洲) , 竞技体育也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而文明诞生较晚的非洲, 其运动能力真的就一直保持着原始的高度, 所以不是“文明否定着本能”, 而是“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本能”。

由于受到两地民族气节的影响, 我国与非洲建立了非常难得的友谊关系, 经济援助笔笔送出。非洲正在让世界刮目相看, 他们的体育精神也在影响着我们。继续实行两国友好关系, 不仅可以促进两地人民的朋友关系, 更可以同时提高彼此体育文化的多方向发展。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交流机会, 在帮助非洲同胞的同时, 提高我国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及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6 结论

(1) 探究黑人体质优越的原因, 黑人体质超乎一般人的原因不外乎生理以及文化的影响。探究出黑人体质的体格, 可帮助我国民众的身体素质。

(2) 在全国普及黑人文化, 让我国民众同等看待黑人, 避免类似“黑人运动员失踪”等尴尬事件发生。

(3) 研究黑人训练方法, 提高我国运动员的经济水平。如聘请退役的黑人运动或教练, 弥补我国较薄弱的项目。

(4) 持之以恒的态度, 体育事业是一项长期发展的项目, 任重而道远, 需要所有研究人员及全国人民长期耐心的坚持。

参考文献

[1]席焕久, 裴林国, 程鹏, 等.北京奥运会运动成绩的人种差异[J].体育科学, 2010, 30 (6) :81-84.

[2]胡小明, 陈华.体育人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6:52.

[3]丹纳.艺术哲学[M].彭笑远, 译.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7, 10.

[4]互动百科[EB/OL].http://www.baike.com/wiki/%E9%BB91%E7%A7%8D%E4%BA%BA.

[5]席焕久.体育人类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 8:108.

[6]李力研.野蛮的文明[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8, 4.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简析 篇10

关键词: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发展过程,主要内容

前言

在美国黑人的社会地位一直处于劣势, 尤其是黑人女性的地位处于下层, 其心理世界被人们所忽视, 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黑人文学中出现了黑人女性作家这一群体, 她们的出现不仅仅意味着黑人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地位的逐渐提升, 同时也标志着黑人女性自身社会意识的觉醒, 她们通过自己的小说作品来进行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意愿。

1.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产生与发展

1.1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发展初期

美国女性文学起源很晚, 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南北战争时期, 在那时候部分黑人作家对于处于战争中的女性的性格身份等方面进行了描述, 这些在小说中的简单描述对于在70年代黑人女性文学的兴起和繁盛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安吉洛的处女作《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 这篇小说主题主要是表达自己对于生命生存生活的思考, 以此想要美国黑人女性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地位, 清楚和发掘自己的想法。同时作家想要以自己为榜样唤醒其他女性作家一起进一步发展女性文学。

1.2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发展中期

对于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 美国女性文学有了初步发展, 形成了美国黑人女性作家群体, 在她们的作品中, 我们可以看到她们试图用一种全新的写作方式去表达自己, 进而影响别人。经过多年发展, 在70世纪中期时, 美国黑人文学中出现了美国黑人女性批评这一种文学方式, 在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凯德《黑人妇女》, 这本作品中对于当时盛行的诗歌、散文以及小说都进行了详细的解说以及自我看法。在80年代初期, 美国女性文学中的批评文学进一步得到发展, 沃克率先提出“妇女主义”这一文学批评术语, 这一情况是其发展的重要表现。

2.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主要内容以及研究现状

2.1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主要内容

对于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主要包括两个大的角度, 第一是黑人女性小说、诗歌等具体作品, 这一方面主要是作家通过塑造黑人女性人物形象和内心想法来对于黑人女性社会地位和作用的再次深思;第二方面主要是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文学, 这一方向的兴起对批评界在分析作品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角度, 是批评界前进的动力。

2.2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研究现状

对于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在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正式兴起, 起步晚于其他文学形式, 因而国内外研究程度还远远不够, 目前仍然是文学界非常热门的研究方向。在研究过程中主要考虑的角度就是性别、阶级以及种族等诸多国外敏感性话题, 这种研究不仅会使我们对于妇女有了新的认识,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社会风气和社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3. 具体作品分析美国黑人女性文学

在上文中笔者主要从黑人女性文学的发展阶段、主要内容以及研究现状方面对其进行讲解, 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让读者对于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在理论上有一个很好的框架, 知道其的来源以及特点, 为读者在进行阅读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时候可以更加深刻和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小说的精髓, 接下来笔者将以具体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作品为读者详细认识黑人女性文学。

3.1《苏拉》研究

小说《苏拉》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莫里森所创作的, 在这部小说中主人公苏拉是一位全新女性的形象, 女主人公从小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下长大, 面对白人恶少, 面对求学生涯困境, 面对外祖母和母亲的身上美好品质等这位苏拉并不是屈服于现境, 没有旧女性的软弱和娇柔, 苏拉对待这些生活中困境时反映出来的冷静与坚强是作家想要表现出来的。莫里森通过《苏拉》这一小说中对苏拉这一人物的塑造就是想展示一个全新女性形象, 与人们心目中的黑人女性进行强烈对比, 突出新女性的勇敢、乐观以及敢于追求幸福的品质, 同时也深深透漏出作家的女权主义思想。

3.2《她们眼望上苍》研究

《她们眼望上苍》这部作品是赫斯顿的的代表作, 在这部作品中主要是叙述主人公珍妮的故事, 珍妮的外祖母和母亲在年轻时都被强奸过, 得知这一信息的珍妮决心一定不要再经历她们的惨事。在这之后珍妮经历了三次婚姻, 前两次是非常不幸的, 在这两次婚姻中珍妮都是被动, 处于弱者地位可以说是根本没有地位所言, 但是珍妮对于婚姻还具有美好的幻想, 在这种心境下, 珍妮经历了第三次婚姻, 在第三次婚姻中虽说结局不完满, 自己丈夫因病去世, 自己的人生也没有很好的结局, 但是我们读者至少知道了珍妮找到了真爱, 我们了解到了珍妮的勇敢与自觉意识, 在这部小说中实现了男女平等, 其中充分体现了女性主义思想。

在本文的第三部分, 笔者主要通过两部具体作品《苏拉》以及《她们眼望上苍》来对于前文中提及到的有关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理论有了具体的介绍, 使读者不仅仅认识到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理论, 同时对于具体作品也有所了解, 这样使读者可以更加深刻理解小说中蕴含的深意。

结束语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从20世纪70年代发展至今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其主要是通过对于美国黑人女性的形象和心理进行详细描叙, 从而起到唤起黑人女性平等自由的社会意识的作用, 这一方向的发展不仅仅对于黑人女性本身有很大的影响, 同时对于整个世界在对待女性观念上也是一个大的冲击。

参考文献

[1]姜霞.对职业学院学生文学作品教学的思考[J].职业时空, 2012 (06) :31+33.

[2]崔改君.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美[J].中外企业家, 2010 (04) :242-243.

[3]浮伟忠.怎样营造文学作品的美[J].商品与质量, 2012 (S6) :77.

警察与黑人 篇11

只不过五花八门的媒体报道不见得有系统性,比如加纳实际上是早于迈克尔·布朗遇害,但这件案子在初期并没有获得太多关注,也没有像布朗的死那样掀起全国范围内的热议。直到2014年12月纽约一个大陪审团决定不起诉涉事警察丹尼尔·潘塔雷欧后,抗议的浪潮才涌动起来,甚至还惊动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两个案子间微妙的联系印证了一个事实——如果不是弗格森案,每年会有多少黑人与警察的冲突被公众视线所忽略?实际上这两个群体之间的矛盾并不始于迈克尔·布朗之死。

黑人的犯罪标签

《经济学人》早前报道了黑人约翰·克劳福德遇害的案例。

克劳福德正站在俄亥俄州一家沃尔玛超市,手持气枪——他从购物架上挑选并打算购买的一件玩具。他把“枪”口朝着地面,边打电话边浏览其他商品。在附近玩耍的孩子和站在他们不远处的母亲都没有把克劳福德视为威胁。但警方还是接到911报警电话,电话称一名持枪黑人正在威胁他人,警察闯入超市并开枪击毙了克劳福德。

从布朗到加纳再到克劳福德,这些黑人都是因为在“犯罪现场”被预设为会袭警的情况下遭到了攻击。对到达现场的警察而言,黑色的皮肤似乎已经散发出了“此人危险”的气息,为了保护自己,执法权力原本就有膨胀嫌疑的美国警察选择了先发制人,从而造成了防卫过度的悲剧。

警察尤其是白人警察习惯性地不信任黑人是有理可循的,比如当年纽约市声名狼藉的犯罪高发区就是黑人聚居的哈莱姆区。据美国司法部估计,有三分之一的黑人男性会在一生中的某个时刻入狱,这比白人男性的概率要高出5倍。如同奥巴马所言,在这个国家,很少非裔男子没有过在商场购物被跟踪的经历,也很少非裔美国男子在大街上行走时,没有听到旁人忙不迭地锁上车门的经历。

但黑人的犯罪率高不等于每个黑人都是罪犯——这种简单的逻辑学推理却无法在现实中得到实践。可怕的是,这种不信任往往是双向的。一项调查显示,59%的美国白人信任警察,但信任警察的黑人只有37%,美国黑人感到刑事司法系统在针对他们,而非保护他们。

两者之间的互相不信任造成了一个可怕的现实,黑人群体对警察这一职业的厌恶感导致美国刑事司法系统里的黑人太少,同时导致了另外一个容易引发争议的公众错觉——杀死黑人的都是白人警察,或者说警察都是白人,罪犯都是黑人。

数据统计,在纽约市,只有16%的警察是黑人,而黑人总人口则有26%,与此同时白人警察和白人总人口的比例分别是52%和33%。在费城,37%的白人拥有57%的警察比例,43%的黑人却只有33%。

正如美剧《单身毒妈》(weeds)中的黑人凯文所说的那样:“我这辈子最讨厌的就是警察。”

这个圣诞不太平

在一连串的黑人被警察错杀事件之后,矛盾升级带来的不分青红皂白的复仇也来了。

就在大陪审团决定不起诉加纳案涉事警察不久后的12月20日,纽约两名警察在布鲁克林区一辆停着的巡逻警车里被枪杀身亡。罪犯伊斯马伊尔·布林斯利站在副驾驶座的窗前,向车内连开4枪,导致32岁的刘文健和40岁的拉斐尔·拉莫斯丧生。布林斯利随后进入附近的一个地铁站台,朝自己开了一枪,自杀身亡。

案发两个小时之前,布林斯利在社交网站Instagram上发布枪支照片,配图文字令人不寒而栗,他写道:“今天我要给猪插上翅膀。他们杀了一个我们的人,让我们杀死两个他们的人吧,这有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发东西了。”并在文字中加注了“安息埃里克·加纳”和“安息迈克尔·布朗”这样的标签。

案子发生后,警察界的怒气也被调动起来,原本以黑人为加纳和布朗鸣不平为主的单方面抗议演化成了双方的对峙,圣诞节期间的纽约城上空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你以为圣诞节来纽约是为了参观洛克菲勒中心的巨型圣诞树和帝国大厦的彩灯,但没想到还可以看到种族矛盾的游行。”“花生”马丁·弗里曼在无节操无下限的《周六夜现场》节目上吐槽道。

2014年初才上任的纽约市长白思豪(Bill de Blasio)最终成为各方的出气筒,表面上看这位娶了黑人老婆的白人民主党员无论如何都应该是政治正确的典范,却在这次风波里被指责为“矛盾的激化者”。

不久前的抗议加纳案裁决风波中,白思豪选择了站在黑人群体一方——尽管抗议已经出现了暴力和仇恨的苗头:在游行中,有视频记录显示抗议者产生了袭击警察的行为,但白思豪在描述此事时用了“据说”一词。此外,他还特别交代自己的黑人儿子,“作为黑人青年在与警察打交道时可能会遇到危险”,这相当于官方承认了警察对黑人存在偏见。

警察界指责白思豪的站队行为“默许”了复仇,他要为刘文健和拉莫斯的无辜遇害而负责。在两位警察的葬礼上,警察界的人士们选择在白思豪讲话时转身背对,以示抗议。

值得注意的是,遇害警察刘文健是华裔,拉莫斯则是西班牙语裔,他们和黑人一样,都是少数族裔。

知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阿尔·沙普顿呼吁各方保持冷静,他说:“如果我们进入了一个以眼还眼的状态,那就真的冤冤相报没有尽头了。”早前,他曾领导了反对加纳案裁决的抗议,现在他决定对枪杀无辜警察的行为表示谴责,“一切暴力都需要被制止。”

“奶娃”对黑人身份的探寻 篇12

1 作者的双重身份

托尼·莫里森1931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附近的一个小城。父亲是蓝领工人, 母亲在白人家帮佣。她在父亲的故事、母亲的歌声与空前的经济危机中度过幼年时光, 祖辈的历史变迁与黑人区的日日夜夜唤醒了她与生俱来的黑人体验和思考。莫里森作为“美国多元文化社会中的少数族裔”, 从她诞生之日起就被笼罩在“分裂的感知”或“双重的视界”之中。如同“门神有两张面孔”, 她虽拥有两种文化背景, 却又游离于两者之外, 只能“居住在一个文化间的世界, 于矛盾的和冲突的传统中创造我们的身份认同”。文化身份总是以不同方式被呈现出来, 它广泛涉及到个体被设置的地位以及被给予的历史背景与言说空间。在莫里森这里, 美洲大陆与非洲故土的双重滋养, 白人文化与黑人传统的交融浸润, 差异性文化的变迁与碰撞为她提供了一个痛苦却难得的视角, 使她不可避免地兼具两种同时作用的混杂文化身份, 能够深入到别人无法触及的感情与感受的宽广领域, 带着一双最真的眼睛主动勾勒当代非裔美国黑人文化身份的轨迹, 在既尴尬又微妙的两难处境中积极发声。

2 主人公对文化身份的探寻

《所罗门之歌》中奶娃祖父的姓氏却是由“一个喝醉的北方佬在一种没有任何思考的情况下随便一挥而就的。”北方佬误将奶娃祖父已故的状况登记在自由民表格的姓名一栏, 结果奶娃家族便得到“戴德·麦肯”这样一个莫名其妙的姓氏。莫里森将小说情节发展与奶娃重拾家族身份的主题关联起来, 使其成为贯穿作品始终一明一暗的两条主线。从某种意义上讲, 真实姓名的缺失正是黑人被贩卖到美洲成为奴隶, 被迫割裂与自身历史文化联系的沉重隐喻。姓名这一能指符号由此成为张扬黑人文化身份的不可替代之物, 姓名的拥有也成为证明非洲文化身份在场的首要标识。姓名是一个点, 家族是一条线。由姓名确认进一步凝聚起来的是无数关于非洲家族故事的遐想与流传。黑人民族一向重视种族血脉, 家族文化正是构成这支血脉的无数微小细胞。“如果一个人不能清楚地追溯自己的家谱, 就如同没有身份证一样。”《所罗门之歌》开篇题词“父亲们可以翱翔, 而孩子们可以知道他们的姓名”便再次印证了飞翔传说对奶娃家族的特殊意义。

黑人会飞的民间传说原本是蓄奴制时代南方黑奴反抗种族主义的奴役和压迫, 寻求自由的理想寄托。缘于当时蓄奴制在法律上被确认的残酷现实, 黑奴追求自由的愿望只能是一种奢望, 因此黑人幻想能成为飞人, 获得飞行能力, 以重返非洲。因此黑人会飞的神话似乎蕴涵着这样一个母题:即黑人作为种族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获救出路的探寻。在《所罗门之歌》中, 莫里森在构思小说情节时不仅借用了“黑人会飞”的神话, 还从现代意义上重新诠释了这个神话。她把当代美国黑人探索种族出路的愿望同历史上黑人对自由的探求联系起来, 其目的是展示小说探索黑人种族出路的主题。

奶娃在一次南方寻宝途中偶然解开了古老家族关于黑人飞翔的神秘传说。从南方孩子口中广为传唱的“飞人”歌谣到祖父为逃避奴役命运当空翱翔这一颇具传奇色彩的家族故事, 直至小说最后奶娃领悟到姑姑自由无羁的飞翔精神的真谛, 最终找到自己的文化归宿和精神家园, 重获自我心灵的解脱与再生。这一漫长而曲折历程的实现淋漓尽致地再现了非洲家族文化深厚的精神气质和他们源远流长的民族记忆。莫里森想借奶娃之口告诉我们, 黑人奴隶只有紧紧把握非洲大陆特有的本土文化。

奶娃从此抛开了以往的虚华与傲慢, “不再假装回避问题, 不再躲闪羞羞答答地绕开困难走路”, 敢于正视问题, 面对现实, 南方寻宝之行重新塑造了“奶娃”, 虽寸进未得, 但他寻到了比金子更珍贵的东西———戴德家族的根, 知道了自己是会飞的所罗门的后代, 为自己的祖先感到骄傲, 找到了自己民族文化的根, 找到了和自己本民族文化相联系的纽带, 发现了自己的真正使命、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真谛。南方之行后的奶娃对家人、对社会、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感悟, 这种认识与感悟是如此的理性和成熟。随着奶娃思想道德责任意识的渐渐成熟稳定, 奶娃褪去了浮夸与傲慢, 从一个漠不关心的人成长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好人。

3 结论

在当今美国现实背景下, 莫里森的“取之于过去, 用之于未来”这一理想之路虽然提出了要兼收并蓄、超越传统、要适应全球现代化的历史潮流的想法, 但她的主张无疑还是以重整传统文化为主要目标, 且具有很浓厚的乌托邦色彩。从性质上, 这一主张仍是民族主义情绪的表现, 其目的是用来反白人主流文化的, 它没有摆脱种族主义中心的困惑。从价值取向上看, 它强调以黑人民族文化为本位, 对白人主流文化是持排斥与拒绝的态度的。从认同对象上看, 它没有把黑人民族文化与白人主流文化之融合和综合作为目标。因此这种主张在对待黑人民族文化与白人主流文化的关系以及对这两种不同文化本质有认知上之不足。实际上黑人民族文化在由非洲本土向美洲移植过程中, 与新大陆的不同文化已发生碰撞与冲突, 并产生了相互影响。事实上这种相互影响使得现在的美国黑人民族文化已产生了“选择性的变迁”, 很明显, 它已不能完全等同于非洲本土传统文化。因此如果莫里森想试图完全走以重整传统文化为主要目标的民族主义道路, 而不是在新与旧、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中抉择其可能有价值的文化特质, 走以理性为融合的文化再造与批判的道路, 她的主张是不具有现实可行性的, 也是不符合现代化历史发展的价值取向的。总之, “取之于过去, 用之于未来”这一理想之路不是要回到以美国黑人为中心的民族文化主义的路上去, 而是要走向世界中心的融合主义的路上去。美国黑人民族百年来期盼振兴的求索不应只忠于他们的“过去”, 也不应满足于传统文化的复归, 更应以丰富世界文化为最终目标。

摘要:现结合托尼.模里森的代表作《所罗门之歌》与鬼怪批评理论, 以考察研究托尼.莫里森作品中的文本话语与黑人历史文化的关系为基础, 具体讨论托尼.莫里森的人物性格。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奶娃”,《所罗门之歌》

参考文献

[1]Morrison, T.Sing of Solomon[M].New York:Alfred A.Knoof, 1994.

[2]王守仁, 等.性别.种族.文化——托妮.莫里森与20世纪美国黑人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3]钱满素.美国当代小说家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

[4]宁骚.非洲黑人文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3.

上一篇:公交优先下一篇:委婉语的交际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