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中关村(共12篇)
自主创新中关村 篇1
诸多中关村企业自主创新的高科技产品亮相上海世博会, 展示了中关村这片沃土培育出的绚丽之花和丰硕果实。这些居世界科技领先地位的众多高科技产品, 倾倒了国内外广大观众, 人们的目光不仅集中在这些高科技成果上, 也转向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 成了世人瞩目的地方。
记者带着人们的关注采访了中关村管委会李石柱副主任。李主任提供的几组数字直接引导人们认清中关村的创新创业的现状, 中关村成功的渊源, 更充满信心地展望中关村辉煌的未来。
当您阅读了本期刊登的中关村企业的世博故事, 了解他们在短时间内创造了世界科技史上的领先奇迹, 并为年轻企业家们的雄心壮志和创业热情而感动时, 请再回顾这几组数字, 您会更加了解自主创新的中关村。
这一组组闪光的数字是:
中关村是自主创新的发源地:中关村承接的国家“863项目”占全国四分之一, “973项目”占全国三分之一, 技术交易额占全国三分之一,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50余项。
中关村是高科技创业的基地:创新型企业2万多家, 上市公司149家。中关村企业2009年总收入超过1.2万亿元, 同比增长27%。
中关村是投资者青睐的热土:中关村地区的创投案例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 投资金额达到创投总量的三分之一。
中关村是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地:两院院士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创新人才超过百万, 留学归国创业人员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中关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与环保、高技术服务业等产业集群, 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引领国内产业发展。 (马天骥)
自主创新中关村 篇2
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12号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已由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10年12月23日通过,现予公布施行。
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0年12月23日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创新创业主体
第三章 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
第四章 人才资源
第五章 科技金融
第六章 土地利用
第七章 政府服务和管理
第八章 核心区建设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十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和保障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的组织和个人。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外的组织和个人从事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相关的活动,也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由海淀园、丰台园、昌平园、电子城、亦庄园、德胜园、石景山园、雍和园(论坛 新闻)、通州园、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及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批准划定的其他区域等多园构成。
第四条 示范区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服务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坚持首都城市功能定位,推进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建设成为深化改革先行区、开放创新引领区、高端要素聚合区、创新创业集聚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第五条 示范区应当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营造创新创业和产业发展环境,创新组织模式,构建和完善以项目为载体、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第六条 示范区建设应当纳入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统筹示范区与行政区协调发展,统筹各种创新资源配置,统筹示范区研发、生产和生活需要。
第七条 示范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以各园区特色产业基地为基础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示范区重点建设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技城等海淀区和昌平区南部平原地区构成的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兴区整合后空间资源构成的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
第八条 鼓励和支持示范区内的企业制定创新发展战略,提升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
第九条 鼓励组织和个人在示范区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支持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在示范区先行先试,营造鼓励创新创业、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
第十条 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服务示范区的建设与发展。
市人民政府设立示范区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工作落实。
第二章 创新创业主体
第十一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可以依法在示范区设立企业和其他组织,从事创新创业活动。
在示范区申请设立企业,经营范围中有属于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的,可以申请筹建登记。对符合设立条件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直接办理筹建登记,并将办理筹建登记的情况告知有关审批部门;企业获得批准后,应当申请变更登记。筹建期限为一年,筹建期内企业不得开展与筹建无关的生产经营活动。
在示范区设立企业,除申请的经营范围中有属于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外,以指定集中办公区作为住所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登记。
示范区内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各类企业,根据发展需要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转换组织形式;企业的分支机构或者分公司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变更隶属关系。
第十二条 鼓励科技人员以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等无形资产入股的方式在示范区创办企业。
以知识产权和其他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科技成果作价出资占企业注册资本的比例,可以由出资各方协商约定,但是以国有资产出资的,应当符合有关国有资产的管理规定。
投资人可以其所有的可用货币估价并可依法转让的股权和债权作价出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登记。
中国公民以自然人身份在示范区出资兴办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经审批机关批准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登记注册。
创业投资机构的注册资本可以按照出资人的约定分期到位。
第十三条 在示范区设立企业,以货币作为初次出资或者增资的,可以银行出具的企业交存入资资金凭证或者以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作为验资凭证;以非货币作价出资的,可以依法设立的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或者以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作为验资凭证。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在示范区设立的企业的章程、合伙协议实行备案制。
第十四条 支持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组织组建产业技术联盟。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登记为法人。
第十五条 鼓励在示范区培育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支持信用、法律、知识产权、管理和信息咨询、人才服务、资产评估、审计等各类专业服务组织发展。
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在示范区设立大学科技园、创业园(论坛 新闻)、创业服务中心等各类创业孵化服务机构以及科技中介机构,利用社会资源,提升创新创业服务能力。
第十六条 申请在示范区设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除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登记前须经批准的以外,申请人可以直接向市民政部门申请登记。
按照前款规定申请成立社会团体,可以吸收本市行政区域外的境内组织及个人作为会员,跨行政区域开展活动。
按照本条第一款设立的社会组织,名称应当冠以行政区划名称或者“中关村”字样。
第十七条 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示范区建设,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制定标准,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进行品牌推广,承担法律、法规授权或者政府委托的工作。
政府及有关部门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服务于示范区的社会组织的发展。
第十八条 示范区应当推进自主创新资源配置方式改革,围绕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重大项目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在政府引导和支持下,以企业为主体或者采取企业化的运行模式,聚集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各类创新创业主体,整合土地、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各种创新要素,链接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等各个创新环节,形成协同创新、利益共享的自主创新机制。
第三章 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
第十九条 支持示范区内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
鼓励示范区内的企业自行或者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境内外设立研发机构和成果转化中心。
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示范区内的企业联合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
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织科技人员为示范区内的企业创新创业提供服务。
第二十条 支持示范区内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通过资金资助、设立孵化器、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等多种方式,引导中小企业向专、新、特、精方向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
第二十一条 支持示范区内的企业、产业技术联盟按照规定申报国家或者地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或者资金项目,参与承担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和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市发展改革、科技、经济和信息化等行政管理部门在编制本市重大科技项目规划、计划和实施方案过程中,应当听取示范区内的企业、产业技术联盟的意见。
第二十二条 示范区内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承担国家和本市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在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经费中列支间接费用,用于支付实施项目(课题)过程中发生的管理、协调、监督费用,以及其他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
第二十三条 市科技、教育、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改革、质量技术监督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整合公共科技资源,采取多种方式为示范区内的企业创新发展提供研发、工业设计、咨询、检测、测试等技术服务,帮助企业研发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创新管理和开拓市场。
第二十四条 支持示范区内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业技术联盟利用各自优势,开放和共享科技资源,共同培养人才,共建国家和本市的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共性技术研发平台,联合承担科技项目,开展产学研用交流与合作。
支持战略科学家领衔组建新型科研机构。
第二十五条 鼓励示范区内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依法转让科技成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可以将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用于奖励和教学、科研及事业发展。
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在示范区创办企业,转化科技成果。
第二十六条 对本市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项目,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与示范区内承担项目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组织就项目形成的科技成果约定知识产权目标和实施转化期限,在项目验收时对知识产权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第二十七条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和首都科学发展需要,定期发布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与应用示范项目,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组织示范区内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由其组成的联合体参与招标。
第二十八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示范区创新创业主体的自主创新活动;通过首购、订购、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和组织实施示范项目、推广应用等方式,发挥政府采购对社会应用的示范引领作用。
第二十九条 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符合条件的示范区创新创业主体的创新产品纳入本市自主创新产品目录,推荐示范区创新创业主体的创新产品纳入国家自主创新产品目录。
市财政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使用首台(套)装备的风险补偿机制。
第三十条 使用市、区两级财政资金的采购以及市、区两级财政资金全额或者部分投资的市政设施、技术改造、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节能环保等项目,应当采购、使用示范区创新创业主体的创新产品。
通过招标方式进行政府采购的,评标规则中应当对示范区创新创业主体的创新产品给予一定的价格扣除或者加分。
第三十一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不断加大科技资金的投入;建立健全资金统筹机制,统筹各类资金的使用,采取股权投资、贴息、补助等方式,重点支持示范区内的重大科技研发、成果转化项目;逐步提高科技和产业化资金的统筹比例和使用效率。
第三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设立示范区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在示范区创新创业、建设创新环境和促进产业发展。
市人民政府可以运用科技产业投资基金和绿色产业投资基金等产业投资基金,支持科技成果在示范区转化。
第三十三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专利、商标、著作权等行政管理部门通过补贴、奖励等措施,支持示范区内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相关人员获得专利权、商标注册和著作权登记。
鼓励示范区内的企业成立专利联盟,构建专利池,提高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能力。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指导和帮助示范区内的企业制定和实施商标战略,加强商标管理,培育驰名商标、著名商标。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依据企业申请,对企业的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在本市企业名称登记中予以保护。
第三十四条 支持示范区内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创新创业主体开展标准创新,参与创制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成立标准联盟,加强与国内外标准化组织的战略合作,推动技术标准的产业化应用,促进创新产品开发。
第三十五条 专利、商标、著作权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示范区知识产权保护的举报、投诉、维权、援助平台以及有关案件行政处理的快速通道,完善行政机关之间以及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之间的案件移送和线索通报制度。
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鼓励、引导示范区内的企业建立专利预警制度,支持协会、知识产权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目标市场的知识产权预警和战略分析服务。
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企业专利海外应急援助机制,指导企业、协会制定海外重大突发知识产权案件应对预案,支持协会、知识产权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海外知识产权纠纷、争端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援助。
第四章 人才资源
第三十六条 本市在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
示范区管理机构应当会同市有关部门,制定示范区创新创业型人才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流动、评价等制度,为示范区内的人才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
第三十七条 支持示范区内的组织根据需要引进高端领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为高端领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在企业设立、项目申报、科研条件保障、户口或者居住证办理、房屋购买和租赁等方面提供便利。
本市在示范区建立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相适应的职称评价制度,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职称评价服务;对示范区内的企业引进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方面的紧缺人才,建立侧重能力、业绩、潜力、贡献等综合素质的人才评价机制和突出贡献人才的直接引进机制。
第三十八条 示范区内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可以采取职务科技成果入股、科技成果折股、股权奖励、股权出售、股票期权、科技成果收益分成等方式,对作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进行股权和分红激励。
示范区内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可以探索符合自身特点和有利于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
第三十九条 支持高等院校利用自身优势,结合示范区的发展需求开展新的学科建设,开设创新创业培训课程。支持示范区内的企业接收高等院校学生实习和就业,促进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
支持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负责人举荐人才在示范区承担重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化项目。
第四十条 鼓励协会等社会组织在示范区开展人才信用评价和管理,建立人才信用记录,推广使用人才信用报告等信用产品。
第四十一条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技、教育、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改革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示范区内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与企业的沟通交流机制,促进科技人员与企业的双向选择。
第四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对在示范区创新创业、为示范区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五章 科技金融
第四十三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在示范区开展金融创新,促进技术与资本的对接。
市金融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健全企业上市联动机制,为企业上市提供综合协调和指导服务,支持示范区内的企业上市。支持示范区内的企业在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
支持示范区内的企业运用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公司债、信托计划等方式筹集资金,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第四十四条 支持商业银行、担保机构、保险机构和小额贷款机构开展针对示范区内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信用贷款等业务。
支持商业银行在示范区内设立专营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考核奖励、风险管理、授信、贷款审批和发放等机制,为企业融资服务。
支持企业和其他组织在示范区内设立为科技型企业服务的小额贷款机构和担保机构。
本市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为商业银行、担保机构、保险机构和小额贷款机构开展针对示范区内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信用贷款、信用保险、贸易融资、产业链融资等提供风险补偿。
第四十五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设立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和基金,采取阶段参股、跟进投资、风险补助等多种方式,支持境内外创业投资机构在示范区开展不同阶段的投资业务。
第四十六条 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支持商业银行、担保机构、保险机构为示范区内的中小企业投标承担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立项的重大建设工程提供优惠、便捷的金融服务,对由此产生的相关费用,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或者其他资金支持。
第四十七条 支持示范区内的企业购买产品研发责任保险、关键研发设备保险、营业中断保险、信用保险、高管人员和关键研发人员团体健康保险、意外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补充商业养老保险等保险服务。
鼓励保险机构在示范区设立专营机构,创新保险产品,建立保险理赔快速通道,分散企业创业风险。
第四十八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示范区内的企业开展并购重组,对符合条件的,按照规定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第六章 土地利用
第四十九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统筹示范区与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以及其他配套设施的开发建设与利用。
第五十条 示范区集中新建区的建设用地应当用于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和配套设施建设。
鼓励将示范区城市建成区存量土地用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市国土资源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示范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评价和动态监测机制,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
第五十一条 示范区管理机构应当会同市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有关区县人民政府,建立对企业使用示范区建设用地的联审机制,制定示范区的产业目录和项目入驻标准、程序,统筹企业、项目的进入、调整和迁出。
第五十二条 示范区内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用地,经报请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可以采取协议出让等方式。
示范区内原以协议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不得擅自转让、改变用途;确需转让的,须报请市人民政府批准,土地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享有优先购买权。
示范区探索集体建设用地使用的流转机制,重大科技成果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可以通过租赁、入股和联营联建等方式使用集体建设用地。
第七章 政府服务和管理
第五十三条 市人民政府会同国务院相关部门建立示范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促进中心服务平台,健全跨层级联合工作机制,统筹政府的资金投入和土地、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配置,推进政策先行先试、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型人才服务、新技术应用推广和新产品政府采购等工作。
第五十四条 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根据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和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生态良好、节能环保、用地集约、产业聚集、设施配套的原则,编制示范区建设的各类规划。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组织实施相关规划。
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对示范区各类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可以依法对规划进行调整。
第五十五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示范区内的组织和个人办理行政许可、审批、年检和其他服务、管理事项,应当简化程序、缩短期限、减少层级、优化流程,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通过多种方式,主动公开对示范区建设所采取的支持措施的适用范围、标准和条件、申请程序以及其他相关信息,方便组织和个人查询。
第五十六条 本市实行示范区重大行政决策公开征求意见制度和科学论证制度。有关示范区建设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决策机关应当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媒体公开征集意见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并组织专家或者研究咨询机构对重大行政决策方案进行论证。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与协会等社会组织的沟通协调,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相关政策、规划、计划的起草和拟订,归集、反映行业动态或者成员诉求,反馈相关政策实施情况。
第五十七条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技、金融、专利、商标、著作权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建设人才流动和技术、资本、产权交易的平台,促进创新要素的聚集和高效配置。
第五十八条 市统计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设立示范区统计机构,建立并完善符合示范区发展特点的统计指标体系,负责组织实施统计调查,对示范区建设情况进行监测、分析、预警和评价,组织编制并定期发布中关村指数。
第五十九条 示范区应当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企业信用信息的数据库和公共服务平台,推广使用企业信用报告等信用产品,培育信用产品的应用市场。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政府采购、财政资助、政府投资项目招标等事项办理中,将企业信用报告作为了解企业信用状况的参考。
鼓励商业银行、担保机构、小额贷款机构在融资服务中使用企业信用报告。
第六十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为示范区内的组织和个人开展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提供便利,支持企业在境外开展生产、研发、服务、投资等跨国经营活动。
示范区管理机构应当组织开展与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科技园区的合作,推动人才交流、协同创新和产业合作。
第八章 核心区建设
第六十一条 为发挥创新资源优势,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带动示范区整体发展,根据自主创新资源分布状况,在示范区设立核心区,具体范围由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六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支持产学研用创新体系建设、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和股权激励、科技金融改革、科技经费改革、新型产业组织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政府采购、工商管理、社会组织管理等体制机制创新的政策和措施在核心区先行先试。
第六十三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通过划分管理权限、简化管理程序、直接委托等方式,推进核心区行政审批改革。核心区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统一办理、联合办理、集中办理等方式,优化审批流程,减化审批环节。
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减少执法层次、适当下移执法重心的原则,推进核心区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核心区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承担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的行政执法权。
第六十四条 核心区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和核心区的实际需要,研究制定和实施有利于组织和个人在核心区创新创业的政策和措施。
第六十五条 核心区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通过规划实施、环境建设、业态调整等方式,推动核心区的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的统筹配置,吸引创新要素在核心区聚集,建设高端产业集群。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六条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规定法律责任的,从其规定。
行政机关未履行本条例规定职责的,由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监察机关或者上级机关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的行政责任。
第十章 附 则
第六十七条 实施本条例需要制定配套规章或者其他具体办法的,由市人民政府或者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研究制定并发布实施。
自主创新中关村 篇3
陈春先等下海至今仍有意义
现在看来,陈春先下海的更大意义在于迈向新经济之路,创业尤其是科技人员创业是新经济发展永恒的動力。在这个方面,陈春先下海创业的示范意义,至今仍然具有普遍价值。
陈春先下海成立北京市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是中关村兴起的历史性事件,可惜服务部的小平房现在已不复存在,而且代表中关村早期民营企业的“两通两海”也已淡出历史舞台。另外,联想集团的传达室也是中关村早期历史的见证,尽管它已经不复存在,但具有国有股权色彩的联想、方正却成为中关村的大公司。而代表硅谷诞生的惠普车库现在成为参观和考察硅谷的旅游点。惠普就是“H”和“P”两个人创办的公司,或许这就是硅谷和中关村具有象征意义的差异。尽管从决策机制上看,联想、方正也是民营企业,但是在中关村,“红帽子”对企业的发展有相当的保护作用。或许这就是中关村发展的“所有制之结”,也是中关村进行自主创新示范的核心环节和最大难点。
在我们纪念陈春先下海创业的日子,可以看到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已经成为新的“象牙之塔”,科技人员已经不屑于下海创业,这或许是中关村发展的最大隐患,也是中国经济能否在新经济中长袖善舞的最大隐患。
在中央批复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文件中,股权激励是其中的核心内容。许多人为此欢欣鼓舞,认为中关村的制度创新会走在前面,我却不这样认为。股权激励是创业者鼓励研发人员投入的一种激励方式,本来是创业者对公司参与者的激励,在中关村变成了政府对创业者的激励,是典型的政府对创业者的恩惠,与新经济要求的“创业者有其股”,而且“创业者要控其股”还有很大的差距。我认为中关村的发展仍然需要解放思想,新经济的路还有很长。从这一点来看,陈春先当年下海意义是多么伟大。在用友公司发展过程中,屡屡出现要给用友戴“红帽子”的压力,但是王文京顶住了各种压力,一直掌控着用友公司的控股权。要知道,只有这样,新经济才能发展起来,创业者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阻碍人才创业的症结与出路
出现现在这种科技人员不愿意下海创业的情形是和改革开放后出现的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是分不开的。本来国有资产管理的核心是国有企业,但是这种国有资产管理延伸到大学、科研院所,延伸到科研经费,这一步步困住了科研人员的手脚。
现在中关村正在探索自主创新之路,正在探索发展原创型新兴产业之路,在这种情况下,机制体制创新的核心应该放在大学、科研院所国有资产管理机制的改革上,应该让大学和科研院所有更大的自主权,应该让更多的科研人员持续不断地下海创业,应该使中关村变成民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园区。只有这样中关村自主创新之路才能走通,在中关村才能诞生出原创型新兴产业和改变世界的大企业。
中关村自主创新的支柱力量 篇4
1. 中关村创业服务的核心载体。
近年来, 在国家及北京市相关政策的支持下, 中关村初步形成了包括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留学人员创业园在内的创业孵化体系。目前中关村共有超过100家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留创园, 孵化总面积超过180万平方米, 在孵企业数量近5000家。包括一批高新技术领域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国内科研机构、科技领域的国内外上市公司以及最具创新活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每年有近500家创新型企业在这里产生, 为中央“千人计划”, 北京市“海聚工程”输送了多名高端创业人才。
2. 集中化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
如清华科技园汇集了400余家企业, 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产业, 几乎涵盖了当今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领域, 拥有一批在这些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北航科技园、北科大科技园、北理工科技园等大学科技园也依托各自高校的优势学科形成了产业聚集。此外, 以中关村软件园、生命园、海淀创业园、国际孵化器、集成电路设计园等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也形成了鲜明的产业特色。
3. 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平台。
大学科技园及科技企业孵化器利用其整合资源的能力, 不仅增加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 也降低了技术转化的风险。近年来, 通过大学科技园及科技企业孵化器转化的科技成果超过3000项, 涉及电子信息、新材料、能源环保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4. 基础服务和专业化服务融合发展。
如清华科技园的创投加孵化模式, 聚集了近30家创投机构, 组建了3只创投基金, 投资了近40家创业企业, 有7家企业已在资本市场上市。此外, 还出现了以联想之星、清华摇篮计划、钻石计划, 李开复的创新工场为代表的多种新型创业孵化模式。
二、示范区建设对大学科技园及科技企业孵化器提出了新的战略需求
加快实现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 对中关村大学科技园及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大学科技园及科技企业孵化器要不断提高创业服务能力, 成为全国科技创业服务业的典范。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成为培育新兴产业领域领军企业的摇篮。
大学科技园及科技企业孵化器要立足于企业需求, 通过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 培育更多创新型企业, 把中关村密集的科教智力资源真正地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创新优势, 为实现“四个一批”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成为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
大学的科研成果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萌芽和发展的核心资源, 这要求大学科技园及科技企业孵化器要把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同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紧密结合, 全力参与和促进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 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
3. 成为吸引、聚集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高地。
大学科技园及科技企业孵化器要通过落实国家“千人计划”、北京市“海聚工程”、中关村高端人才聚集工程, 通过不断提升创业服务能力, 抓住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的契机, 使中关村成为全球科技创业者的首选之地。
三、下一步推进大学科技园及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思路
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全面贯彻落实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批复精神及示范区规划的目标, 不断提升对创业战略地位的认识, 推进建设大学科技园及科技企业孵化器要从满足创新创业的实际需求出发, 整合服务资源、积极探索有利于高技术创业的体制机制。
1. 形成以大学科技园为核心载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及科技企业孵化器在转化包括重大科技成果在内的各类科技成果的平台作用, 结合股权激励试点工作, 探索各种形式的科技成果转化。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切入点, 在总结推广清华科技园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与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 持续转化具有国际领先水平、产业引领作用的科技成果, 形成各具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2. 形成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为核心载体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制。
鼓励科技企业孵化器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结合自身优势和创业企业特点, 搭建关键共性技术服务平台, 提供特色服务, 并加强与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合作, 聚集科技创新资源, 拓展技术平台服务网络, 提高专业技术服务能力, 形成鲜明的产业特色。
3. 形成大学科技园及科技企业孵化器与社会资源紧密结合的机制。
鼓励大学科技园及科技企业孵化器积极创新体制机制, 成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重要载体, 依托大学、面向产业、服务企业, 促进大学院所、创业企业、社会资本、政府与大学科技园及科技企业孵化器紧密结合。进一步完善运营机制, 不断优化服务流程, 拓展服务途径、扩大服务规模、提高服务质量, 实现快速发展。
4. 形成大学科技园及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创业企业、金融资本良性互动的机制。
鼓励大学科技园及科技企业孵化器探索新的运营服务模式, 积极吸引专业管理机构或企业等市场力量参与管理和运作, 构建灵活有效的服务模式, 不断孵化出明星企业, 形成企业孵化、企业培育和资本运作“三位一体”的服务格局。鼓励大学科技园及科技企业孵化器继续实施“孵化加创投”的运营模式, 直接为在孵企业投资或向投资机构推荐、引入创业投资, 实现大学科技园及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创业企业的共同成长。
5. 形成以大学科技园及科技企业孵化器为核心载体的吸引、聚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机制。
自主创新中关村 篇5
(一)《股权激励改革试点单位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院校国企纳入股权激励机制试点该意见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的北京市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院所转制企业以及国有高新技术企业纳入其中,为其建立股权激励机制铺平了道路。意见规定,激励对象是对试点单位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参加试点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可以采取科技成果入股、科技成果收益分成以及其它激励方式;院所转制企业和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可以采取科技成果入股、科技成果折股、股权奖励、股权出售、股份期权、分红权、科技成果收益分成以及其它激励方式。
(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经费间接费用列支管理办法》单位承接重大专项课题可申请间接经费列支中关村示范区内,承担科技重大专项试点项目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试点单位,可以申请一部分间接经费列支。根据试点单位性质不同,列支比例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10%至30%。
间接经费是指在科技重大专项组织实施试点项目过程中发生的管理、协调和监督费用,以及其他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科研条件支撑费、协调管理费、监督检查费和其他间接费用。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和北京市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的项目资金都可以申报参加重大科技专项列支间接费用试点。
(三)《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股权投资暂行办法》
政府股权投资支持重大项目落地市政府设立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投资专项资金,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试点,以股权投资方式,支持重大科技成果在京转化和产业化。
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国家和北京市重点发展的产业技术领域项目都在支持之列,同时,获得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还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知识产权权属明晰,并在京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产业化投资资金体现市政府政策引导性,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来源于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和产业化项目资金。
产业化投资资金的出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参股企业注册资本的30%。除产业化投资资金外,其他货币资金和实物资产的出资应不低于企业注册资本的30%,鼓励采取包括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在内的多种股权激励方式,鼓励采取多元化投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共同投资。
(四)《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小科技型企业投标承接重大建设工程项目的若干措施》
政策帮扶小企业承接大工程在北京地区实施、全部或部分由北京市政府资金投资的重大建设工程项目,示范区中小科技型企业技术或产品在同等条件下可获优先采购。
同时,企业承接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在银行开立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中关村管委会给予企业保函手续费、评审费、担保费等综合成本20%的补贴。
凡是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范围内注册的中小科技型企业,投标参与重大建设工程的技术和产品已列入《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的,同时企业单一投标额在2000万元以上,都可以享受这一扶持政策。
(五)《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实施办法》
高新企业股权激励“门槛”降低过去股权奖励和股权出售方式实施激励,要求企业近三年税后利润形成的净资产增值额占30%以上,而新政策将30%的比例降低到20%。
同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人员也被纳入了激励机制之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经批准,按科技成果评估作价金额的20%至30%折算为股权奖励给有关技术人员的,由接受科技成果出资的企业,从高校和院所获得的股权中划出相应份额予以兑现。
对企业以科技成果实施产业化、对外转让、合作转化、作价入股四种不同情形,还设计了不同的分红激励方式。
(六)《关于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意见》
国家工商总局设立中关村“办事处”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各园区所在地区县工商分局注册大厅内,均设立“示范区企业登记注册窗口”。
这一窗口负责示范区内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授权的内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分支机构,以及批准从事承包工程、承包或受托经营管理等生产经营活动的外国(地区)企业的登记注册,核发套印示范区分局印章的营业执照。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对示范区内的内资、外资企业登记管辖权进一步下放,根据《意见》规定,辖区内注册资本低于600万美元的限制类外商投资企业可在示范区企业登记注册窗口直接登记完成。
(七)《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开展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试点工作的意见》中关村自主创新产品获政府优先采购在市、区县两级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中,国产设备及产品的采购比例一般不得低于总价值的60%;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采购中关村的自主创新产品。采购的中关村自主创新产品包括已列入国家或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的产品、重大技术装备以及国家需要研究开发的重大创新产品、技术。
市有关部门对采用中关村自主创新产品的政府投资项目,优先安排环保、交通、能源评估,加快审批,优先安排财政预算,确保资金额度。对中关村企业研发的重大创新药物、疫苗等,优先进入医保目录或纳入政府储备。
同时,市有关部门在预算中要加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支持力度,对提供自主创新产品的中关村企业、大学、科研院所,优先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对执行情况较好的采购单位或项目业主单位,其列入下一实施计划的采用自主创新产品政府投资项目及财政预算,市有关部门给予优先安排。
(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支持企业改制上市资助资金管理办法》
示范区企业上市最高可获200万元资助中关村管委会建立“培育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的园区企业改制上市培育工作体系和协同工作机制。
每家改制企业可获20万元资助;进入股份报价转让系统挂牌的,每家企业可获支持50万元;企业向中国证监会提交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申请并取得《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申请受理通知书》后,可获支持100万元;而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成功后,将再获支持100万元。
针对部分企业在境外上市的,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成功后,每家企业获支持200万元。由券商保荐的园区企业取得《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申请受理通知书》后,每家券商可获支持20万元。主办券商推荐的园区企业取得《中国证券业协会挂牌报价文件备案确认函》后,每家券商支持20万元。
(九)《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业投资风险补贴资金管理办法》
创投企业助力高新企业最高获300万补贴创业投资企业所投资的高新企业应当是未上市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且从企业设立之日起到企业与创业投资企业签订投资协议之日止,不超过5年。补贴标的为创业投资企业以货币形式对企业的实际投资额,补贴额度为对某一企业实际投资额的10%,单笔最高补贴额为100万元。对政府引导资金参股的创业投资机构,按照社会资本在其中的持股比例享受风险补贴。一家创业投资企业对同一企业投资申请获得的补贴额累计不超过100万元。同时,对一家创业投资企业每年的补贴金额不超过300万元。
(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扶持资金管理办法》
中小企业贷款可获最多4成贴息中关村管委会为实际贷款期限在3个月以上,并按期还本付息的试点企业,按照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一定比例提供贷款贴息。
贴息比例与企业的“星级”对应关系如下:一星级企业贴息比例为20%(初次申请贷款的企业,按照一星级企业贴息标准执行);二星级企业贴息比例为25%;三星级企业贴息比例为30%;四星级企业贴息比例为35%;五星级企业和百家创新型试点企业贴息比例为40%。企业“星级”评定标准参照《“瞪羚计划”企业星级评定管理暂行办法》执行。对单个企业的贴息总额不超过60万元。(十一)《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担保融资扶持资金管理办法》
留学人员创业贴息最高到五成银行将对留学人员创业“瞪羚”企业实施快捷贷款审批程序,执行流动资金贷款基准利率。中关村管委会给予获得担保贷款的“瞪羚”企业贷款贴息支持。根据其信用状况,将“瞪羚”企业分为五个星级,一星级至五星级“瞪羚”企业,可获得的贷款贴息率分别为20%、25%、30%、35%和40%。
中关村管委会给予获得担保贷款的留学人员创业企业、软件外包企业、集成电路设计企业50%的贷款贴息,并按1%的担保费率给予企业担保费补贴。而“瞪羚”企业、软件外包企业、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每年享受上述补贴支持的最高担保贷款额为3000万元。
(十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信用保险及贸易融资扶持资金管理办法》
企业信用保险可获保费五成补贴参与试点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应是北京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会员),中关村管委会按照先付后贴的原则,依据保险机构承保的企业应收账款情况,为企业提供资信调查费补贴和保费补贴,依据银行提供的贸易融资贷款情况,为企业提供贷款利息补贴。
对获得保险公司承保的企业的资信调查费给予50%的补贴,为单个企业提供的补贴总额不超过0.5万元。对企业保费给予50%的补贴,为单个企业提供的补贴总额不超过30万元。对保费费率为5%。(含)以下的企业,以实际发生的保费计算应补贴保费额,对保费费率为5%。以上的企业,按5%。的费率计算应补贴保费额。
对获得贷款并按期还本付息的试点企业,按照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一定比例提供贷款贴息,为单个企业的贴息总额不超过40万元。
(十三)《关于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设立为科技企业服务的专营机构的指导意见》
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企业可获风险补贴北京银监局大力支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成效突出的银行在示范区内优先试行创新业务、增设分支机构和其他信贷服务机构,按照规定实施市场准入“绿色通道”政策。
中关村管委会支持各专营机构在示范区开展创新业务试点,搭建担保融资、信用贷款、信用保险和贸易融资等专项融资通道,对企业给予一定的贴息支持,对银行和担保机构给予一定的风险补贴,提高金融机构对科技企业的风险覆盖能力。
(十四)《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工程实施细则》
百万元奖金招揽高端人才中关村示范区“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工程”,希望聚集在国内外著名高校任职的专家、学者以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研发技术人才等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特别是高端领军人才。
获评科技创新人才、创业投资家和科技中介人才都将给予100万元人民币的一次性奖励,并按其上一所缴个人工薪收入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80%的标准予以奖励。
自主创新中关村 篇6
国际化发展是当今企业参与国际市场分工与竞争的最终战略选择。对于企业如何实施国际化战略,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使人感到有些茫然,有人为此曾总结出四条规律可以称之为企业国际化的必经之路。这四条规律是:第一,加强产品优势,提高抗冲击能力;第二,改变观念,实施现代化管理;第三,提高科研能力,不断改进产品:第四,增强企业信誉,塑造品牌形象。而总结20年来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走过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其国际化发展战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四条轨迹:第一,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理念;第二,坚持园区与企业“鱼、水”关系永恒不变的原则:第三、坚持先国内后国外、边国内边国外渐进式发展策略;第四,坚持树立科技、创新、引领的知识型园区品牌。这四条轨迹是众多中关村人“拾柴”。集思广益,经过20年始终如一的拼搏。最终走出的一条中关村国际合作之道,并对海淀园从事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新定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联网”,助中关村实现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目标的载体
创新体系建设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具有善于及时发现和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积极性。“联网”是实现跨区域资源整合的最佳途径之一,但是如何实现优势资源整合,使“联网”发挥最佳效果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海淀园走出的一条符合中关村区域特征的国际化之路,实践证明它越来越为国内外高端所关注。如:2007年海淀园管委会与葡萄牙仕博创新管理咨询公司的框架性合作协议,项目签字仪式是在温家宝总理主持的中葡双方总理出席的国事签约仪式上举行,开创了基层单位合作项目在国事活动中举行的记录。2008年以来海淀园连续两年成为向达沃斯提名技术先锋候选企业的区域,见证了海淀园为创新型企业成长摇篮之说。
“联网”的方式及定位很重要。可以实现“联网”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如互联网、论坛、展览、会议等能够帮助人们认识、交流各种活动,如果对活动使用的恰到好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09年在中关村地区刚刚结束的两个论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09年10月和11月由科技部、中科院、国家知识产权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海淀区人民政府,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承办,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协办相继在北京召开2009年全球交付论坛、2009中关村论坛就凸现了中关村运用论坛实现“联网”的这一特征。全球交付论坛旨在为海淀区从事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企业与国际市场搭建一个交流、切磋、展示的舞台,使文思创新、软通动力、博彦科技、瑞友科技等园区的著名外包企业,与来自美国、英国、印度、新加坡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家以及北京商务委、经信委和中国化工信息化中心等政府部门济济一堂,分享着预计201 0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将达到6000亿美元以上市场计划。而2009中关村论坛,则是一场由高层政府政策制定者、诺贝尔奖获得者、金融投资家、成功企业家为中关村带来的一场高层创新盛宴。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到会并发表了致辞,北京市委常委、海淀区区委书记赵凤桐主持了会议,其中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为我们介绍了“信息和政府的决策对产业升级至关重要”道理:美国硅谷银行总裁格里高利·贝克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整套的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以亲身经历告诫我们一名“优秀的企业家目光要高远意志要坚定”的事实。两场会议吸引了园区不同企业的关注与兴趣,也吸引了国内外政府和研究机构的关注,它们正在形成的中关村创新文化氛围中发挥着积极地影响与作用。
网络,助中关村成为一个新兴的全球知识管理平台(iBridge)
网络与联网不同,它是指人们有意识地将社会组织、机构、政府、企业、学校或者集群通过某种要素联系在一起的工作关系。2008年的金融风暴给我们敲响了时代的警钟,让我们体会到中国已经深深的置身于世界范围之中,世界离我们的距离已经不再遥远。2009年在美国召开的第26届世界科技园区年会所带来的新动向,值得我们关注,会议研究表明,传统意义上的技术转移、总部经济战略以及科技园区存在形式和价值都会随着web2.0网络时代的到来而正在发生根本变化。这种理念一诞生,就引起了各国科技园区、孵化器以及企业和研究机构的高度关注,以备在新的“感知世界”理念下实现的“物联网”为代表的时代到来,及时抢占高端。
“众联网”就是海淀园迎接新时代的最新奉献。感知世界,不仅需要物物相联的世界,更需要世界上每一个人的奉献。“众联网”就是海淀园于2003年开始的基于“长尾理论”、“Network”理念下开始了研究与探索,并取得了富有成效的成果。它是以Web 2.0理念为依托,专门为高新技术企业而搭建的新型网络平台。“联网、联心、联世界,通路、通智、通四方”,实现全球科技人员随时随地沟通、无障碍交流是它的核心理念。这里的联网指的是两个网,一个是人脉体系网,一个是计算机服务体系网,联心主要是讲诚信,讲规则,讲道德,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我们可以开展广泛的合作。它的主要核心业务是以平台式开展相互的咨询、培训和会务会展,会员大概分为四类,政府会员、机构会员、企业会员和专家会员。一个新型创新平台已经诞生,“科技型企业走出去’一站式服务试点平台”(英文名称Information Bridge,简称iBridge),获2005年科技部“科技兴贸行动计划”,于2007年3月7日通过专家验收小组的验收,同年9月开始试运行。海淀园的创新体系建设转型做出了从理念到实践试验,引起了国内外各界的关注与重视。专家称:这个基于2003年专注于探索中国高新区转型的“科技部科技型企业‘走出去’一站式试点任务问题研究”可行性报告研究而设计开发的试点平台项目,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一站式服务的理念、实施基础、组织形式以及经济价值实现模式:提出了高
新区未来发展战略的转型与定型,即向专业化和国际化园区转变,并对我国高新区的职能进行了重新定位:提出了高新区内公共服务性机构的一种可行的服务组织形式和运行模式,即“人脉关系网建设+信息体系网建设≥联网联心联世界,通路通智通四方”;以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为切入点,进一步探索了科技园区网络化的新型模式。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桥水州立大学(Bridgewater State College)马丁教授(Martin Grossman)也为此专门发表了专题报告:iBridge,一个新兴的全球知识管理平台,他在报告中对海淀园的国际化进行了积极的评价。
资金,助创新型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催化剂
通过政府政策,实现园区对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导向,使一批具有国际化能力的企业得以发展,正是园区需要破解的难题。2006年海淀园在全国54个国家级高新区中首个出台的“海淀园中小企业国际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正是开了个先河,试点期为3年,至今它已经走过了3个年头。海淀园出台这项政策就像是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催化剂,使海淀园企业不断创新发展,同时也是海淀园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撬动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杠杆,使海淀园国际化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通过调研发现,2006年获得海淀园国际化资金支持的30家企业,得出了主要经济指标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的结论。
通过国际化项目的资助,各家企业的经济利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如上图所示,资助前30家企业的销售收入为27348万元,资助后销售收入增长到37991万元,增长了38.90%;带动了市场份额的扩展。净利润从原来的4783万元增长到5758万元,增长了20.39%。
出口创汇由原来的1015万元增长到2366万元,增长了133.05%。出口创汇的提高一方面体现了企业经济利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企业在国外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从企业规模来看,企业总资产由资助前的138775万元提升到1 96286万元,增长幅度高达41.44%。说明通过国际化合作资金项目的资助,帮助很多企业实现了“企业做大”的积极成长。
资助前,项目新增就业人数79人;资助后项目共新增就业人数204人,增长了158.22%。
30个国际合作项目中一批经济效益好,社会信誉高,就业机会多的企业,在其生产、销售、服务等各环节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为更多人的就业创造机会,实现了切实的社会效益。
有专家分析,创新需要在国际化环境中进行,国际合作已经成为推进科技发展、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实现科技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支撑。许多国外科研资助机构顺应国际化发展,根据本国国情,制定了相应的国际合作战略。如:欧盟在2007年推出的第七框架计划中,共投入175亿欧元(比第六框架计划增加了25亿欧元),专门设立了基础研究和国际合作的专项经费。海淀园以政府资金培养和促进企业的国际化的先行先试方法,不仅为在我国高新区中带了头,也为撬动风险投资等社会资金进入企业搭建了台阶。2009年这项试点政策已经以“海淀区促进创新型企业国际化发展实施办法”和“海淀区促进创新型企业品牌建设实施办法”形式列入海淀区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20项政策体系之中。
加油,助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更上一层楼
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拟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加油站”,即是乘上奥运东风的大好时机,同时也是中关村国际化之道的真实写照。“Jiayou(加油)”,两个汉字及发音在奥运期间通过电视、网络等传统和新兴媒体向世界传播,同时也让全世界的人民都感受到“中国元素”蕴涵的深厚底蕴所释放出来的巨大魅力。在外国人理解看,加油的表面意思是“加:add”和“油:oil或fuel”,如给汽车加油:但按照其实际应用来看,它也常用于处于如在四川地震环境当中那样,帮助悲伤、困惑、低潮的人走出困境。而这体现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中,则表达了我们既需要乘胜前进的加油,更需要在跨越国际化鸿沟遇到困境时鼓劲加油。
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国际化发展方面,海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资料显示,海淀聚集了各种形态的研发中心500余家,其密度在国内唯一。同时,已有微软、朗讯、太阳微系统、西门子、安捷伦、宝洁等40余家著名的跨国公司在海淀设立了全球研发中心。海淀园中有大量企业在国内、国际上市融资,其中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园区企业数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海淀园拥有全市最多的留学生及其创业企业,成为园区国际化进程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技术和制度创新一直都是海淀的骄傲和发展动力。据不完全统计,海淀园企业目前拥有国际标准58项、国家标准426项、行业标准297项,在第一、二、三届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评选中,海淀区共有72个单位的70个项目获奖,其中一等奖达12个,占全国的52%。此外,海淀园特色外事机构的设计和建设工程也充分促进了园区企业国际化的发展。
从1988年成立至今,海淀园国际化发展之路已经实现了从单一从事传统外事事务性工作到参与国际合作主体多层级服务体系形成的历史性跨越,并始终以铺路石、合作路、联络网、信息桥为特征的角色一路伴企业前行,在大外事、综合外事、外事为经济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试验,实现了从外事管理到外事服务的转变,取得了良好成效。海淀园“一路同行”为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服务,充分发挥“加油站”作用,为今后园区与企业携手共同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主创新中关村 篇7
关键词:中关村,联盟,科技创新
一、产业技术联盟概述
所谓产业技术联盟, 是指在政府主导下, 以共性技术和重要标准等为纽带, 以大中型骨干企业或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 高校、院所、中介等市场主体积极参加, 建立在具有法律效力契约基础上, 通过各种技术创新要素的优化组合, 共同攻克关系产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技术的利益共同体。
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 产业技术联盟开始在美国、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蓬勃发展。自1985年以来,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技术联盟年增长率高达25%。在美国, 85%的电子工业企业都已结成了各类战略产业技术联盟, 而最大的1000家企业年收入中有16%是来自于各种产业技术联盟。
产业技术联盟开始在我国兴起是2 0世纪90年代末。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中已先后成立了40余家产业技术联盟, 在这些联盟中, 63.4%属于高新技术领域。作为一种集合创新力量的新型组织, 产业技术联盟正逐渐成为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作为科技资源最集中、创新活动最活跃的区域, 中关村在我国科技创新方面发挥着带头示范作用。在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背景下, 中关村在全国创新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突出。产业联盟是中关村发挥创新资源优势、提升区内企业创新能力、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带动全国创新的重要实现手段。这种新型的组织能够整合产学研各方创新力量, 在短时间内实现重大技术突破, 提高创新效率, 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 同时也有助于政府与市场联手, 形成有效的创新政策和创新环境, 是中关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
在国内最早开展产业技术联盟实践的中关村, 经近几年的探索与发展, 目前已形成一批以高技术企业为主导, 产学研合作, 着力助推中关村全球创新中心建设的产业技术联盟, 并以此为主线, 从单个企业独立创新转向联合创新, 并走向创新集群, 这对于中关村产业升级和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自2002年第一个产业联盟——TD-SCDMA产业联盟成立, 到目前为止, 中关村已有各类产业技术联盟30多个, 联盟成员千余家, 覆盖了电子信息 (如T D-SCDMA联盟、长风软件联盟) 、生物医药 (如中关村CRO联盟、中关村生物医药研发外包联盟) 、新材料 (如中关村新材料产业联盟) 、先进制造 (如中关村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联盟) 、新能源 (如中关村新能源技术 (热泵) 应用联盟) 、环境保护 (如中关村清新空气联盟、中关村城市污泥无害化产业联盟) 、其他高技术 (如中关村创意产业联盟) 等几乎全部高新技术领域。
目前中关村的产业技术联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高度的创新性。
闪联、AVS、移动多媒体等联盟制定了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 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闪联工作组通过联盟内部合理分工与紧密协作, 在短时间内制定出了IGRS (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 标准协议, 成为我国3C协同领域的第一个国家标准, 并于2008年成功晋级全球首个3C协同领域的国际标准, 填补了我国信息产业在ISO/IEC领域的空白。
2、广泛的代表性。
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大多聚集了产业内最具代表性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中介机构等各类市场创新主体。刚刚成立的中关村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联盟, 就是在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科委等有关部门大力推动下, 由北京半导体照明产业领域的企业、科研院所、测试机构, 包括利亚德、四通智能、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半导体所、中科院物理所及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上下游二十余家相关单位共同组建的。
3、增长势头明显, 联盟类型丰富。
据初步了解, 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无论是数量还是类型, 在全国都处于领先。短短7年, 中关村各类产业技术联盟已达3 0余个, 参与单位上千家, 增长势头明显, 并覆盖了软件、集成电路、通讯、互联网、新材料、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环境保护等多个产业领域, 包含了研发合作、技术标准、产业链合作、市场合作和社会规则等5种类型。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 随着市场需求和企业参与联盟愿望的增强, 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必将迎来快速发展的环境时期。
4、引领中关村从产品、技术创新转向标准创新, 并走向世界。
数字电视产业技术联盟主导创建了国家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 (DTMB标准) , 同时还在拉美地区进行的第二次地面数字电视标准对比测试中, 技术水平大幅领先日本标准, 全面领先欧洲标准, 有望带动园区数字电视领域的成套设备、芯片等产品和服务的出口, 成功走向国际市场。
三、推动产业技术联盟发展, 增强中关村自主创新能力
产业技术联盟作为一种新生事物, 其组织形式、运作方式以及相关扶持政策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对此, 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不断提升联盟的自我发展和专业服务能力, 推动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发展, 增强中关村自主创新能力。
1、引导和加强联盟规范治理。
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还处于发育期, 很多运作并不规范, 对联盟的管理还在探索中。支持联盟健康发展, 关键是要引导和加强联盟规范运作。政府应实行联盟登记备案制, 对联盟的设立和运作情况有充分了解;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在组织管理、税费等方面填补法律法规空白;加强联盟队伍建设, 提高联盟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建立完整评价体系, 从联盟形成、运作、发展等各阶段予以规范, 构建一个适合非盈利组织的、合理的联盟治理结构。
2、加大联盟政策扶持力度。
过去几年, 中关村各级政府在政策上为联盟的发展提供了很多优惠和便利。2006年,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科委、北京市质量监督局和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四单位联合发布了《促进中关村科技园区产业技术联盟发展的实施办法》, 对产业技术联盟的扶持做出了详细说明。未来应继续做好这些工作, 为产业技术联盟建设提供更多、更实际的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如在资金上, 可从研发资金配套投入、标准推广、产业链配套、提高联盟企业能力等环节给予资助, 并对这些资金的使用给予更大授权空间, 重点支持解决产业技术联盟当前发展的焦点问题。
3、依托特色产业培育优势联盟。
中关村在软件、集成电路、网络、通讯等产业居于国内领先地位, 这些产业具有明显的网络特性, 需走联合创新道路。中关村可围绕这些特色产业, 发挥中关村的科研优势, 大力支持研发合作、技术标准和产业链合作等重点产业联盟的发展。此外, 中关村的产业技术联盟还应着眼于未来的产业发展趋势和结构调整, 着眼于未来支柱产业的发展, 着眼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重点建设计算机与数字音视频、光电显示、生物医药等支柱型产业和能源、环保、新材料及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技术联盟。
4、结合国家重大项目, 建立研发合作产业技术联盟。
中关村拥有丰富的国家创新资源, 应以“2812科技北京建设工程”为契机, 全力做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对接工作, 进一步集成区内创新资源, 重点建设一批研发合作产业联盟, 并在规划、土地使用等方面优先审批, 给予一定的配套资金扶持, 重点支持这些产业技术联盟优先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参与政府采购试点、建立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以提升中关村科技创新资源对全国相关领域的支撑作用和对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5、积极鼓励联盟进行组织管理模式的创新。
积极鼓励产业技术联盟根据自身的特点组织开展各类创新活动, 通过学术会议、工作会议、学术论坛甚至聚餐等各种方式, 建立良好的互动学习氛围, 将具有共同创新目标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主体聚集在一起, 有效促进产业技术和信息的交流, 提高联盟的创新效率。此外, 还要进一步加强联盟的对外开放, 积极吸纳世界各国成员单位参加, 加强联盟同其他国际组织与相关机构的科技交流和合作, 参与国际重大科技工程和项目的联合研发, 开展技术人员交流活动, 扩大联盟国际影响,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增强联盟及成员单位的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 有力促进联盟的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1]、杨文利、李壮:《高新技术产业进入“合纵连横”时代》[J],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2007.1.22。
[2]、冯海红:《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现状及其政策目标建议》[J], 中国高新区, 2007年第10期
[3]、袁东明:《力促中关村产业联盟健康发展》[J], 新经济导刊, 2007年第10期
自主创新中关村 篇8
《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中关村示范区今后十年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思路, 在提升持续创新基础能力、搭建产业创新发展平台、集聚整合核心创新要素、推进开放创新与合作、统筹规划空间布局、营造创新友好环境等方面, 对中关村未来十年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也为示范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坚强保障。
《规划纲要》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的具体部署, 是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 是促进首都经济实现创新发展的行动纲领。
《规划纲要》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及其他有关部门, 会同北京市政府研究制定, 分为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基础和形势。中关村经过20多年的创新和发展, 创造和积累了多方面体制机制创新经验, 集聚了大量的高端创新要素, 涌现出了大量的重大创新成果, 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高技术产业基地, 对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和首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新世纪以来, 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关村的创新和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
第二部分: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解放思想, 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 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 以人才为第一资源, 以营造创新良好环境为主线, 坚持“需求拉动、机制创新、重点突破、开放合作”的原则, 促进科技教育经济有机结合, 推动激励自主创新政策的先行先试, 率先实现创新发展, 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把中关村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基地, 成为“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引擎,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奠定基础。
战略定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秉承面向世界、辐射全国、创新示范、引领未来的宗旨, 坚持“深化改革先行区、开放创新引领区、高端要素聚合区、创新创业集聚地、战略产业策源地”的战略定位, 服务于首都世界城市的建设, 力争用10年时间, 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基地。
发展目标。到2015年, 中关村创新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初步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中关村人才特区基本建成;创新创业高度活跃;产业国际竞争力居世界前列;创新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
到2020年, 示范区创新环境更加完善, 创新活力显著增强, 创新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 总收入达到10万亿元, 在软件及信息服务、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中形成2-3个拥有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 培育出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 形成若干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 培养和聚集一批优秀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 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基地。
第三部分:提升持续创新基础能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 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 充分发挥智力资源密集优势, 以塑造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为核心, 着力突破产学研用合作的体制机制障碍, 从多方面提升持续创新基础能力, 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区域创新体系, 打造国家重要研发和产业化基地, 支撑经济持续创新发展。
第四部分:搭建产业创新发展平台。围绕国家和首都经济发展战略需求, 搭建国家与北京市创新联动的平台, 促进国家与地方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 上下联动凝聚创新合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产业高端发展、集聚发展和国际化发展, 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转化一批重点成果, 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重点打造八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把中关村建设成为我国参与国际高技术产业竞争的前沿阵地。
第五部分:集聚整合核心创新要素。优化创新创业发展环境, 构建高效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 加速人才、资金、技术的集聚, 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全球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的人才特区、全国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和核心技术标准创制与技术交易中心。
第六部分:推进开放创新与合作。进一步发挥北京作为我国国际交往中心的城市区位优势, 把示范区建设为国家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基地和北京建设国际大都市的重要功能区, 加强与主要发达国家的创新合作与交流, 加快推进创新主体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开放创新排头兵。
第七部分:统筹规划空间布局。统筹园区功能和产业定位, 系统谋划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在符合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 按照重点突出、产业集聚、功能聚合、土地集约的原则, 根据发展需求和国家相关政策要求, 研究适当调整规模和布局, 形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相互联动、协同发展的“一区多园”格局。
自主创新中关村 篇9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关村,体制机制,创新驱动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等特征, 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将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列为国家战略。我国也将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等在内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加以重点部署。中关村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是我国技术创新的源头和体制机制先行先试区, 肩负着引领我国战略新兴产业跨越发展的重要使命。本文将从中关村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出发, 着重分析说明中关村到底引领什么, 怎么引领。通过对引领机制和路径的探索, 以期更好地发挥中关村的创新资源优势和引领示范作用。
一、中关村引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原则
1. 总体思路
抓住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机遇, 依托中关村现有产业基础和智力资源密集优势,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积极探索产业资源集成、产学研创新、产业投融资以及地区产业促进等方面的新机制和新路径,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率先突破重点细分领域的核心和共性技术, 实施一批重大示范项目, 推动重点领域的技术突破、市场形成和跨越式发展, 加强北京市乃至更大范围内的区域产业分工协作, 打造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 辐射带动国内其他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引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国际产业竞争制高点。
2. 发展原则
重点突破。引领并不是要强调全方位、全领域、面面俱到, 而是既要综合考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中关村的要求, 又要紧密结合中关村发展实际, 充分发挥其自主创新能力强、创新成果输出多、体制机制先行先试等方面的优势和特色, 有重点、针对性地引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
创新驱动。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将“创新”的理念融入到引领的全过程中, 不仅体现在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 更体现在体制机制的创新以及区域联动共赢发展模式的探索等方面, 引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开放合作。充分借鉴国外新兴产业发展经验, 积极参与和融入全球创新资源分配和高端产业分工, 吸引全球范围内的人才、技术、创业投资、跨国公司研发总部等高端资源聚集,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引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
二、中关村引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的路径选择
1. 突破重点产业领域
相对传统成熟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产业开发初期或成长突破期, 面临风险相对更高, 发展过程中伴随着技术、市场、政策、商业模式、与原有产业的兼容或替代等一系列风险和不确定性。如何有效规避发展风险和不确定性, 引领我国抢占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成为中关村亟待解决的问题。
突破关键和共性技术。顺应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 信息网络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等将成为关注重点。中关村应发挥创新资源聚集优势, 探索适宜的资源集成路径与模式, 着力突破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关键和共性技术, 发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坚主力军和技术突破引领者的作用, 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例如,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 重点突破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高端软件、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的核心技术。
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目前,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发展初期, 仍存在上下游产业链条不对接、不完整, 产业运营模式、商业模式、行业监管模式、行业扶持模式不尽完善等诸多问题。中关村聚集了大量新兴产业领域龙头企业, 是我国商业模式创新的典型区域, 拥有一大批行业技术、标准领先的领军企业, 产业上下游资源密集, 具备疏通产业链条、探索产业适宜运营、监管模式的良好基础, 且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具有产业政策、改革等方面的先行先试优势, 未来, 可以加强政府采购、产业基金等各项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产业引导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在产业发展模式探索、商业模式创新、疏通产业链条等方面发挥重要的探索和示范作用。
推进创新成果应用示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高度重视需求市场的培育, 需求拉动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中关村将在先进成果应用示范、产业新兴市场形成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围绕战略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 部署建设数字娱乐、导航产业、云计算、物联网等一大批应用示范工程和示范基地, 实施“关键技术示范工程”和“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工程”, 加快新兴市场培育。同时, 通过设立分公司、共建产业化基地等方式, 加强中关村科研院所、企业与国内其它区域的合作, 加速中关村战略新兴产业先进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拓展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范围。
加强标准的制定与推广。“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技术、三流企业做产品”成为国际经验, 我国要抢占国际制高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的研制和推广至关重要。中关村作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高地, 已取得了TD-SCDMA、闪联、Mc Wi LL、无线物联网芯片等大批国际标准。未来要紧抓“中关村标准创新试点”建设契机, 鼓励企业、机构、联盟等通过产学研合作、共同申报项目、国际合作等方式, 承担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制定, 在新一代信息产业、节能环保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重大标准突破, 并发挥中关村各类联盟优势, 集成相关产业上下游各类创新资源, 推进标准的研制和推广。
2. 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产业资源集成机制。新兴产业兴起和快速发展离不开创新资源的支撑, 中关村应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 加速战略新兴产业高端创新资源聚集。⑴通过建设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技城等一批重大“央地合作平台”, 推动央企研发中心、总部机构、高端制造基地及重大成果转化项目落地, 形成“央地”资源协调长效对接和服务机制。⑵利用首都国际大都市优势,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 吸引以跨国公司、侨资为代表的国际产业组织、行业协会在京设立研发中心和总部机构, 探索国际研发机构参与国家、北京市科技项目新模式。⑶大力发展民营总部经济, 吸引民企集团在京设立研发中心、总部机构, 支持民企参与国家或市级重大科技项目、重点示范工程, 快速融入首都战略性新兴产业大战略。⑷推动市属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及科研机构改革, 积极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的技术研发、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与服务等发展环节。
产学研合作机制。产学研合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标准制定、行业规范发展及市场规模扩大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可以通过:⑴借鉴台湾工研院、斯坦福技术许可办公室经验模式, 推动园区与在京高校院所全面合作。⑵鼓励企业单独或联合建立国家和市级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探索研发准备金制度,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⑶通过专项资金、项目委托、活动联合等形式, 鼓励合作主体共建产业联盟和行业协会, 尝试将行业规范制定、业内资质认定、行业技术标准制定等部分职能移交、委托或授权给行业协会。⑷鼓励科技咨询、技术转移、评级担保等科技中介组织发展, 健全“科技孵化器—科技加速器—产业基地”一体化产业创新服务体系。
产业投融资机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资金需求量大, 中关村需加快建立科技、产业、金融以及政府相关主体对接机制。⑴建立政府创业投资资金引导机制, 加强北京市参股设立创投基金运营管理, 发挥政府创投基金母基金作用, 参股各类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基金, 引导社会资金投资新兴产业。⑵建立多层次资本融资市场, 鼓励符合条件的高科技企业利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海外市场等资本市场融资, 探索发行科技型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扩大中关村非上市公司代办股份转让试点范围, 组建全国统一的场外交易市场, 建立资本市场转板制度, 为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和退出搭建平台。⑶试点放宽创投企业结汇限制, 支持社保基金、保险资金、高校、大型企业及其他投资机构设立和发展股权投资基金, 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等面向科技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鼓励企业开展境外投资, 加大信贷、保险外汇等支持力度。
地区产业促进机制。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为促进新兴产业发展而出台的技术研发、应用示范、政府补贴等一系列政策, 为中关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⑴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积极对接中科院、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产出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支持重大项目落地转化。⑵实施产业基础配套和高端制造支撑工程, 在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谋划一批战略性基础设施, 在集成电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落地一批高端制造项目。⑶围绕城市建设管理和绿色经济发展需求, 在三网融合、云计算、物联网、新能源等领域开展一批关键技术和产品应用示范工程, 通过政府购买、资助、补贴等方式引导消费模式转变, 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优先纳入政府采购目录, 加大政府采购力度。
3. 构建联动发展格局
整合市域内空间资源。结合北京城市规划实施评估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规划调整, 统筹各类功能区空间资源, 系统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布局和集聚发展。按照“集中布局、集群发展”的理念, 重点依托海淀和昌平南部地区打造北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带, 依托大兴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南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带, 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学城科技创新中心和未来科技城人才创新基地两大战略支点, 整合各区县产业发展空间, 打造一批规模特色产业基地, 构筑“两城两带、一核多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 加强与京津冀及全国其他地区产业创新协作, 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联动发展局面。
加强京津冀创新协作。确立“大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理念, 谋划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上的区域间协作, 深化产业链合作、设施共建、资源共享、平台开放等层面的合作。引导龙头企业通过总部经济模式, 促进不同区域在研发、中试、生产等不同环节优势互补, 打造京津冀整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条, 实现企业创新发展与区域合作共赢。以重大项目为纽带, 推进在京国家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联盟等资源开放共享, 形成与天津、河北等地区在重大项目共建、协同创新、服务配套等方面的协作, 提升区域整体产业竞争力。加快推进京津塘产业带规划建设, 与天津、河北共建特色产业基地或园区, 加速产业要素的配置、产业链环节的衔接, 打造京津冀地区完整的优势产业链条。加强京津冀在资源、环境领域的全方位科技合作, 加强技术联合攻关与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的应用。
强化中关村在全国范围内辐射效应。依托中国技术交易所等技术交易平台, 探索建立完善技术产权交易制度、机制和规范, 创新交易产品和服务内容, 聚集要素资源, 完善技术产权融资等配套功能,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技术交易平台, 辐射带动全国技术市场和国内其他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强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发展集团等平台与国内其他区域部门的沟通、协调,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发展需求, 通过共建基地、设立中关村各功能区子园区等模式, 将中关村品牌辐射到国内其他区域, 为所在区域吸引、集聚人才、科技等要素资源, 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条分工合作联动发展格局。
三、中关村引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1. 加强高端人才培养和引进
制定鼓励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政策, 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促进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发挥研究型大学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学科建设, 增加急需的专业学位类别。落实国家和北京市高级人才引进政策, 聚集拔尖领军人才与科技创新要素, 包括引进高层次人才与高端智力以及引入国际科技与创新要素两方面。加快完善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分红权等多种激励机制, 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科技人员积极从事职务发明创造。建立科研机构、高校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的机制, 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保障政策, 对符合条件的专业人才给予落实户口、配偶工作安置、子女入学教育等方面的政策优惠。
2. 完善财税金融等扶持政策
落实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财税政策, 通过股权投资、奖励、补助、贴息、资本金注入、财政返还、税收减免等多种方式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项目联席会制度, 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的资金支持。充分发挥股票、债券等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功能, 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 引导风投机构、民间资本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 拓宽融资渠道。研究并制定促进政府公共服务部门和国有企业采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及服务的专项政策, 逐步完善政府采购有关机制, 发挥政府采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首购、订购、首台 (套) 、推广应用等方式, 积极培育市场。
3. 加快统计指标体系构建
在现有统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建立和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指标体系, 进一步梳理新兴产业细分领域分类, 推进统计管理体制改革, 统一产业业态划分口径, 科学设置新兴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加强统计分析, 掌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规模、技术水平及产业结构, 将新兴产业发展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列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定期通报新兴产业发展情况, 形成发展新兴产业的工作氛围。对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科学评价, 定期发布监测报告。
4.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深化与新兴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经贸交流, 构建全方位开放合作格局, 整合国际资源, 鼓励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鼓励企业走出去, 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基地、资源供应基地和研发中心, 开展海外资源、专利技术、著名品牌、商业网络和制造基地收购;研究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出口扶持措施, 支持企业进口关键设备和引进先进技术。
参考文献
[1]看今朝:中关村如何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J]国际融资, 2010, (05) , 15-16
[2]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下一组支柱产业[R].中国经济热点分析报告, 2010, (08) , 1-112
[3]2010世界新兴产业发展报告[R].中国发展门户网, 2010, (11) , 1-43
[4]李石柱:把中关村打造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J].中国高新区, 2010, (08) , 23
[5]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J].中国科技产业, 2010, (09) , 15
[6]张伟: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关村打造“先锋部队”[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2010-03-22-A02版, 1-3
[7]杨文利: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2010-12-27-001版, 1
中关村创新创业的六大趋势 篇10
北京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高新技术创业的热土和引领创业潮流的风向标, 长期以来, 在寸土寸金的北京, 中关村坚持以创新精神培育创新土壤, 凭借独特的创业氛围与高超的运作手法努力“弹钢琴”, 大力营造支撑创业创新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系统, 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推动创新、创业的实践中, 中关村是显微镜, 在此可以深度窥察服务型政府、创客与有关各方互动的每一个细节;同时, 中关村又是望远镜, 在这里, 可以洞悉创新创业的新趋势、新动向。笔者对中关村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践进行了深入调研, 并在此基础上, 对中关村创新创业的趋势进行了分析。
创业社区蓬勃兴起
2009年3月, 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同年9月, 首家创新型孵化器创新工场即在中关村成立。2011年4月, 车库咖啡入驻海淀图书城, 拉开了新一轮创新创业大潮的序幕, 中关村创业大街迅速吸引了一批创新创业者, 获得了众多创投机构的关注。随着3W咖啡、36氪、天使汇、联想之星等创新型孵化器纷纷聚集, 目前中关村创业大街已聚集26家各具特色、不同模式的创业服务机构, 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创新的中国要在全球比高低, 离不开世界人才的聚合。现在, 来自世界各地怀揣梦想的人才, 纷纷来到中关村交流、碰撞思想火花, 展示创新的技术、产品, 路演创业项目, 寻找合伙人, 寻找有智慧的钱, 寻找有经验有资源的天使投资人, 中关村创业大街日益成为创业者的“精神家园”。
着眼创业人群多元化需求, 中关村推动创新创业的一系列政策和举措也非常接地气。2015年4月, 随着全球首家国际青年创业社区——YOU+应运而生, 创业社区也正式成为一种新的孵化模式亮相。创业社区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了办公、居住、学习、交流、娱乐等全方位服务, 极大提高了创业效率, 降低了创业门槛。创业社区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 构建起了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模式。在创业社区里, 创业者不仅思想碰撞及合作交流更加便利, 同时可以迅速找到人才、技术、资本、信息和专业服务, 提高了创业成功率, 形成了创业生态圈。
调查发现, 大多数创业者都认为氛围和文化是最影响创新的因素之一。创业社区使创业者, 特别是有创业梦想的人们不再孤独、不再漂泊。创业社区不仅是创业者的“精神家园”, 也成了实实在在的创业者之家。目前, 除YOU+外, 中关村还开辟了华清嘉园、长远天地、锦秋国际等创业社区。此外, 昌平回龙观、天通苑的创新社群、优客工场等也成为存量物业与创业社区相结合的代表。创业社区的形成, 为新一代创业者“360°+24小时”的全天候创业提供了切实保障, 也为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主流创业模式走向成熟
如今, 中关村已形成了市场化、集成化、网络化的新型创业孵化模式, 中关村的30多家创新型孵化器的创业服务模式虽然各具特色, 但主流创业模式已经十分清晰并日渐完善, 即“天使投资+合伙人制+股权众筹”。中关村活跃着一万多名天使投资人, 区域内277家上市公司中的高管或中层骨干, 已成为天使投资人的主要群体。一个新的趋势是, 越来越多的高校老师开始成为学生创业的天使投资人。天使投资已成为中关村创业生态系统中的“腐殖层”, 为创业提供了广阔而肥沃的土壤。
合伙人制是现代科技创业公司治理模式的重大创新, 它第一次在制度层面表明, “人”是最重要的因素, 智慧以及创造力比资本或其他任何资源都更加重要。这种制度的诞生深刻表明, 人不再是资本的奴隶, 资本必须为人所用才能发挥出其最大价值。能否找到优秀的合伙人成为创业成功的关键所在。天使投资以此作为项目评估的核心, 其重要性超越了商业模式和技术因素。合伙人制的出现也淡化了企业领袖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 每个合伙人都是企业迈向成功的不可或缺的管理要素, 同时也使得公司的治理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资本已无法单方面决定公司的战略、决策和管理。影片《中国合伙人》以新东方的发展历程为蓝本, 讲述的其实是新东方、小米科技等一大批中关村企业以合伙人模式, 书写产业革命新篇章的故事。
股权众筹的发展则表明, 创业团队需要的不只是单纯资本, 以及资本背后少数投资人这种表象的支持, 其需要的更是迈向成功所需的经验和资源, 即带有智慧和战略眼光的资本。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 股权众筹的兴起使短板理论受到挑战。融资的主体开始由少数人变为面向多数人, 其对象也由单纯拥有信息、拥有资本的人向有经验、有资源, 同时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转变。新的创业体现了长板理论, 企业发展的上限不再是所谓的能力短板, 而是取决于能否将优势最大化。随着众筹模式的成熟和创业服务业的飞速发展, 今后的创业者只要有创业的梦想, 能够洞见未来, 哪怕只具备某一方面的能力, 都能通过众筹去找到优势互补的团队和所需要的资源, 找到志同道合的、其他方面有优势的人, 来共同完成创业。
如京东商城启动金融众筹创业孵化平台, 吸引大量创业企业入驻, 为创业企业提供资金、制造、营销、法律、审计等全方位支持, 短短半年就成为国内第一大权益类众筹平台。天使汇、3W咖啡、36氪等为创业企业提供股权众筹服务, 越来越多的创业者也开始采用这种模式创办企业。
内部创业成为大企业发展必由之路
众多中关村企业的管理者均表示, 中央提出的“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意义深远, 其中“众”很有讲究。创新创业不只是年轻人的事, 同样是诸多中关村的成功大企业未来发展“躲不开、绕不过”的必然选择。对于大企业而言, 以自身资金和技术等优势推动内部创业成为必由之路。
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特别是未来不确定性的挑战, 推动企业战略转型, 寻求新增长点, 一批富有远见的大企业日益倾向于鼓励内部员工创业, 以此作为保持创新活力以及留住人才的关键。这些企业的管理层认为小规模的创业团队能够有效降低企业内部沟通成本, 推动内生性质的变革, 形成“鲇鱼效应”, 为企业的发展积累战略资源, 同时成为留住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
为了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中关村不少大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正发生着历史性转变, 母公司、总公司与子公司、分公司以及事业部之类的层级体制逐渐发生变化, 被由多个具有极强创新能力、松散的小型组织所组成网状结构所替代, 组织结构向网络化和扁平化形态演进。这种自发的变革和调整使得公司的适应能力变得更强、反应变得更快, 其形成的若干个微生态和创业圈极大推动着企业母体的发展。
内部创业和公司架构演变的趋势在中关村的企业中显现无遗。比如, 过去中关村的IT外包企业以企业规模作为行业发展的标杆, 现在不再追求动辄上万的员工数量, 业内人士更关注的是企业人均收入以及对人才的影响力和吸附力。软通动力与中关村发展集团共建领创空间, 拿出资金鼓励员工回乡、回家开展内部创业, 用市场、技术、资金吸附人才, 保持创新活力, 不再受地域牵绊和制约, 大幅度改善了公司组织方式。又如, 微软2012年7月在中关村设立孵化平台微软创投加速器, 30个月加速100家初创公司, 目前总估值已超过百亿元人民币。中关村诸多行业龙头企业包括联想、百度、京东、亚信, 也纷纷建立内部创业孵化机制, 建立创业孵化基地, 鼓励员工内部创业, 培育新业务, 避免人才流失。
从这种实践发端, 中关村作为众筹、众包、分包中心, 正通过支持创业成功带动全国其他地区的就业, 让市场、技术和资本突破地理位置的限制, 使创业不再局限于“北上广深”等发达地区, 也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
股权奖励成为吸引人才的绝招
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创业者认识到, 创业企业面临着极高的风险, 团队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因此必须给予核心员工现实的、直接的利益, 否则很难在创业大潮中延揽到企业发展所需的关键人才, 特别是比创业者自身更优秀的人才。
在允许员工持股为激励手段的实践中, 传统做法对于人才的激励以期权为主, 承诺给予员工未来按约定价格买入股票的权利。这种做法的弊端在于, 只有当到期行权时, 股票的市场价格高于行权价格, 期权激励才能兑现收益。而股权奖励是无偿给予被奖励人的股权。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股票增值权、业绩股票激励、虚拟股票等传统的激励模式, 对核心人才的吸引力正明显降低, 并逐渐让位于股权奖励模式。目前, 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预留股份吸引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才加盟。如Inno TREE股权众筹平台的几位创始合伙人在公司成立之初, 就预留了30%的股权奖励池, 用以吸引在互联网技术、金融专业等各领域的优秀人才, 打破传统期权激励的单一性与滞后性, 以直接股权奖励方式, 吸引比创始人团队更加优秀的人才。又如, 数据堂在创业过程中, 以股权奖励方式招揽急需的高级人才, 使核心管理团队以稳健、有序的步伐扩展和提升, 确保了企业在快速演进的大数据产业中, 始终能够站稳脚跟并实现高速发展, 目前成功挂牌新三板。在股权奖励大行其道的同时, 一批像“七八点”这样专注于帮助初创企业合伙人设计股权架构的专业性服务机构, 也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甚至诞生了股权架构师这一全新职业, 这也再次印证了股权奖励的强大力量。
产业链让位于创业生态圈
过去, 人们习惯于强调打造产业链, 十分重视构建垂直封闭的产业链形态, 将产业竞争力定位在审视产业链是否完备配套。今天, 跨界的融合创新已经初步打造出开放式的创新创业生态圈。很多知名创新型企业, 都涉足了一系列看似毫无关联的领域, 以核心业务为牵引构建互为支撑、具有高度弹性的企业生态系统。比如, 乐视公司业务遍及影视、电视、手机、汽车等多个行业, 完全颠覆了传统产业链的观点;小米公司以智能手机、电视、路由器、机顶盒和可穿戴设备这五个产品线为核心, 通过对外投资的方式实现业务外延的扩展, 建立以大数据挖掘、分析、应用为核心的智能硬件生态圈;3W咖啡围绕创业者的核心需求, 通过成立一系列独立子公司, 为创业者提供办公场地、市场品牌、人才、资金等多种服务, 搭建创业投资交流平台, 协助优质创业项目与资本对接, 帮助互联网行业创业者成长, 建立了自成体系的创业服务生态圈。如今, “产品型公司值十亿美金, 平台型公司值百亿美金, 生态型公司值千亿美金”的认知已成为业界共识。在这一核心理念的驱动下, 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军金融、传媒、教育、旅游、影视、文化、医疗健康、物联网、交通和汽车行业, 构建开放式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尖端技术创业不断涌现
过去, 所谓创新主要指COPY TO CHINA, 体现在商业模式的创新上, 主要路径是“国外设计+中国制造”, 从国内市场逐渐扩张至国外市场。现在, 越来越多的创新已呈现To China Copy, 其背景是, 大量尖端技术创业的不断涌现, 很多产品开始由中国设计发端进而扩展到全球市场。这一重大变化的背后有着一系列深层次原因, 中国年轻一代创业者正面临重大历史性机遇: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新能源、新材料及交叉融合领域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性交汇, 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和应用快速更新, 加上中国国内庞大的消费能力、市场需求以及各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化, 使我们有机会引领全球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同样不可小觑的是, 中国年轻一代创业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巨大推动作用, 他们不断找准“痛点”, 不断推出“爆品级”产品和应用, 不断令用户从满意到惊异。
中关村全球创新论坛引爆全球创新 篇11
10月17日,由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海淀区人民政府、盛景网联共同发起主办“中关村全球创新论坛”在京举行。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侯云,海淀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孟景伟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全球创新·协同共享”,重点关注创新发展理念和创新全球化。本论坛已被纳入国家双创周系列活动,同时也是2016中关村创新创业季的主题论坛之一。
德国著名管理学思想家、“隐形冠军之父”赫尔曼·西蒙教授,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李扬教授,前万科高级副总裁、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汽车之家创始人、车和家CEO&天使投资人李想,长亭科技总裁陈宇森,盛景网联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彭志强等出席论坛并分享了他们的观点。
活动主办方盛景网联是一家专注于中小企业创新资本实践的企业服务平台,目前已有3万家企业、6万人次的企业家和高管参加了盛景的高端面授课程。9年来,盛景始终致力于中小企业创新服务,随着近年双创的蓬勃发展,盛景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在新三板挂牌后市值已达100亿,进入创新层市值10强,而盛景嘉成母基金全球投资规模已近100亿。
发布“中国创新服务高速骨干网”促双创
5月25日,盛景网联正式发布“中国创新服务高速骨干网”计划。据悉,“高速骨干网”以类Uber的联合共享模式,将1万家一线投资机构、券商、律师和会计师、人力资源、技术转移、营销服务等各行各业的创新服务机构紧密协同起来,形成创新服务供给侧的集群,逐步为100万家中小企业提供全面便利的创新服务。
盛景网联董事长彭志强表示,中国创新服务高速骨干网由“天网”和“地网”共同组成。“地网”指盛景网联将在3-5年内在全国各地逐步建立300个实体“创新服务集群中心”。近日,盛景隆重推出“天网”主力产品——盛景智汇APP,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力量,盛景智汇移动商学院提供丰富的高品质音视频商业在线教育,但仅是传统商学院价格的1%,让每一家中小企业都能轻松参加高端商业教育,这是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强有力的支撑。
“高速骨干网”将快速形成创新服务集聚效应,促成创新的普适性大规模发生,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创新服务机构、地方政府连接断层的痛点,以期推动区域创新生态建设提速至少5年以上。
“GIA盛景全球创新大奖”欲打造创新界奥斯卡
2015、2016年,盛景网联连续举办两届“GIA盛景全球创新大奖”,每年为10强选手独家提供150万美元奖金,并承诺投资参赛优秀企业2500万美金,联动众多顶尖投资机构意向投资1.5亿美金,创下了全球各类创新大赛在奖金额、承诺投资额和联动意向投资额的新纪录,同时也是全球参与顶尖机构最多和全球覆盖范围最广的创新大赛。
今年的GIA盛景全球创新大奖,在中国、美国、以色列、欧洲四大赛区,吸引了全球超过3500家创新创业企业参赛,胜出的20强选手入围总决赛,他们是分别来自AR/VR、智能制造、文化娱乐、企业级服务、互联网+、大数据&AI、生物和数字医疗、机器学习等新经济领域的国内外优秀创业者。VIPKID、Ping++、长亭科技等国内外优秀创业项目均在“盛景全球创新大奖”10强之列。
在全国双创周上,GIA从3000多个被推荐的项目中脱颖而出,与腾讯、阿里巴巴等一起,成为入选深圳主会场的160个参展项目之一,共同接受李克强总理的检阅。
在双创周深圳主题展现场,GIA展示了9个优秀参赛项目,分别为:
VIPKID:在线少儿英语学习平台,主打北美外教一对一远程在线教育,今年8月3日获得C轮融资,1亿美元的融资额甚至超过了51Talk上市后融到的约7240万美元。
车萝卜:全球首款量产交付用户的HUD+语音操控智能车载硬件,上轮拿到2000万元的融资,估值达到一亿元人民币。
Ping++:专为开发者设计的支付聚合SDK,现有签约企业超过6000家,年初B轮融资达千万美元。
DiACardio(以色列):开发用以评估“心脏超声波”的自动化工具,简单易行,用时几秒便可测出准确结果。今年3月获得195万美元融资。此轮融资由盛景网联领衔,CE风投、AltaIR及原有投资方——Agate-Mac基金和Capital Point也参与了投资。
ThisVR:致力于解决VR的人机交互问题,使VR能够脱离手柄,代替手机成为下一代通用计算机平台。
敢玩:致力于娱乐体育的垂直平台,让更多爱玩的人们看到震撼的视频、体验有趣的运动项目,感受娱乐时尚运动的乐趣。去年11月获得IDG的400万元天使轮融资。
Sprit Robotics(美国):开发了一种功能强大的、高度可编程性的、适用于家庭和办公室的机器人平台。
NiNiSpeech(以色列):一个革命性的语言障碍治疗方案,改善了医师和病人的体验,扩大了医疗机构的收入,同时大幅降低了成本。
Junomedical(德国):一家能够让患者以可以接受的价格在世界范围内找到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医疗提供商。
自主创新中关村 篇12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主导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中心”, 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为根本, 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把知识的传授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手段, 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 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 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 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热情入手, 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 通过教师的引导, 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 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 形成能力。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重视预习, 在预习中寻疑,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 提高阅读效率, 顺利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叶圣陶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 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 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 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
预习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收集有关作者的材料、解决字词、积累优美词句, 读课文, 并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以及“我是小博士”和“我的问题”, 等等, 这些都是从学生的主动意识出发进行教学, 让学生自主学习。如: (1) 初学课文时, 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 不认识的字借助书下注释或字典读会, 不懂的词语通过查词典或小组交流把它解决; (2) 把你搜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多读几遍; (3) 把你喜欢的词句有感情地多读几遍, 再抄写下来; (4) 把你不理解的和含义深刻的词句找出来读一读, 把你弄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 然后小组共同讨论、交流; (5) 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6) 谈谈你预习了这篇文章的感受。
课前预习研读, 能使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叉吸引, 设疑答疑, 使教师变主演为导演, 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索,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鼓励质疑, 在课堂上交流,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在上课环节, 我们应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每个教学环节充分给学生时间自主学习。比如导入环节, 可以让学生结合预习自己解决课题, 以及作者的有关知识, 教师再根据情况补充。新授环节, 先让学生结合自己预习字词的情况通读
通过教学实践, 改进教学方法后, 教学效果和以前截然不同, 既打破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 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既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 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学习效率。在初次读课文中, 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特点积极主动地读课文;对自己不懂的词句, 可以借助用工具书和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解决, 大大提高学习兴趣。
三、因势利导,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恰当引导
在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中, 特别是学生忽视、曲解或难以深入理解的地方, 教师要适时点拨, 发挥主导作用。叶圣陶先生说得好:“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的。”教师要在学生最需要引导时加以引导, 在学生最需要点拨处进行点拨, 在学生最困惑的问题上解难答疑, 像这样服务于阅读主体而又恰到好处的教学指导, 才是“主导”的最佳位置和最好体现。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让学生自主学习应该有针对性, 不能完全放手, 如果一味地追求让学生自主, 有时就会流于形式, 学生会停留于表面, 而对教材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有偏差。如, 让学生有感情地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时, 他们有可能不会认真地选择, 而且没有用自己的真实感情去读, 只是随便读一下, 或者追求热闹, 或者敷衍了事;在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时, 部分学生只会背诵字数最少的段落, 不按文章的重点要求去背诵, 或者即使读了、背了, 也不理解文章的内涵, 没有真正达到教学要求。在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领悟了作者表达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欣赏性的读和背, 效果才会好。否则即使学生口头上说出喜欢哪段哪段, 也只是草草应付。这样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在交流讨论环节, 提出自己的问题时, 部分同学没有经过认真思考, 而是用课后习题或练习册上的题来提问, 这样即使老师、同学们交流、讨论回答了, 也没有达到真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