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效果

2024-09-24

健康效果(共12篇)

健康效果 篇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社区建设越来越完备, 人们健康水平的逐渐提高, 人均寿命也在延长。社会要求社区的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健康教育是提高居民健康知识和促进居民健康的有效措施[1]。笔者从事社区工作数年, 从中较为深刻的体会健康教育在社区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疾病预防和控制方面的特殊地位。现将健康教育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2013年对本社区10个居委的居民进行普查, 主要以随机分层抽样的形式, 共调查1 202人, 年龄18~70岁, 其中0~7岁190人, 儿童8~14岁108人, 15~18岁190人, 19~60岁306人, 61岁以上408人。

1.2 调查方法

(1) 问卷调查方式:内容包括日常饮食护理, 妇女保健知识, 新生儿护理知识, 儿童保健知识, 心脑血管保健知识, 高血压、高血脂的预防保健, 糖尿病的用药知识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 (2) 健康教育方式:采用健康讲座, 分发健康宣传小册子, 录制电视节目, 团体咨询, 家庭随访, 建立健康教育板报, 开展大型室外主题健康宣教活动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指导。

2 结果

发出问卷1 202份, 收回1 105份, 回收率为91.9%。社区居民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有1 100份, 达到91.5%;经过5年的社区健康教育, 1 009人 (83.9%) 表示对健康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生活方式、保健营养、寻医用药迈向健康轨道。

3 讨论

通过社区定期组织问卷调查, 能有效了解社区内居民对健康教育的需求。问卷方式简单、易于被居民普遍接受。社区采用健康教育的方式, 多通道实施全方位的宣传, 在社区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健康教育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 帮助个人及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 确立健康观念, 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从而消除影响健康的不良影响, 并预防疾病, 促进社会群体的健康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工作是实质是一种干预手段, 是社区医疗护理的重要内容, 是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手段。它包括医学、护理学、教育、组织、法律等;涉及内容较多, 对居民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保健功能[2];增强了人民对疾病的预防、保健、发生、发展、治疗、护理等知识的了解[3];且增加了医患和谐, 促进健康教育的推进。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是健康教育开展的基础, 只有建立在和谐基础上的健康教育才能被群众所接受, 并自觉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也只有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才能实现健康教育的良好宣教作用, 起到指导健康的作用。

适宜的健康教育方式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如根据调查问卷, 解决社区内居民迫切需要解决的健康问题, 进行集中宣教、指导, 效果明显。春夏交替, 夏秋季节的预防接种, 预防传染病的宣教, 都切实的解决了辖区内居民的需求, 不仅使医患关系和谐了, 也达到了健康教育的效果。

良好的服务态度和沟通技巧是健康教育的助长剂。医护人员须巧妙应用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是一种肢体语言, 在实践中的影响较大。如传递鼓励期待的眼神、友好的微笑、和蔼的表情均能充分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碍, 实现良性的循环。

在新时期、新形势、新要求的社会中, 按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要求做好戒烟、戒毒宣传教育工作, 迅速提升学习和实践能力, 给社区居民带来良好的健康教育理念和健康保健知识及技能。

总之, 为了传授健康技能, 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社区应加大健康教育工作力度, 使健康教育工作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程满意.健康教育对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11, 25 (6) :1489-1490.

[2]齐秀文.健康教育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9) :613-614.

[3]郑红.健康宣教板报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9) :602-603.

健康效果 篇2

为提高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素质,倡导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我校强化健康意识,落实健康措施,改进健康服务,并渗透在各项工作中,形成了健康工作的特色,提高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师生员工的健康意识得到提高,健康理念得到更新,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改进,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现自我评价如下:

一、领导重视,建立保障机制

1、领导支持。学校成立了创建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学校领导小组,保证此项工作在学校整体工作中有机、有效、有序地融入。创建小组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意识、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2、岗位明确。明确卫生老师、心理老师、体育老师到食堂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引导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主动意识,带领他们以主人翁的角色推动学校健康工作,提高健康素质,获得健康方式。

3、制度保证。制定一系列保证健康工作的制度,使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形成了学校制度性、全员性、预防性的健康工作特色。不仅教育师生,使师生掌握更科学全面的健康知识,提高身心健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学校提供尽职尽责的健康服务,在身体、心理等诸方面维护师生的健康,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行动起来,消解不健康因素,使全体师生走向健康发展的明天,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保障。

二、加大投入,提供健身条件

1、修建运动场。为了给师生员工提供足够与高质量的健身场地,今年学校计划花巨资翻建了运动场,新铺设塑胶跑道和人工草皮。

2、添置运动器械。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添置了新的乒乓台、羽毛球拍、篮球、足球等师生喜欢的运动器械。再加上教工活动室内的一系列健身器,锻炼健身在校园内蔚然成风。

三、营造氛围,开展宣传教育

1、给全校教师与学生发放了一份 “我行动,我健康,我快乐”全民健康行动的倡议书,争取到了家长的参与,以共同倡导和传播健康生活方式理念。

2、开辟2个健康教育宣传专栏,通过张贴宣传画、利用广播等形式向师生宣传了健康生活方式理念,促进形成良好的环境。健康教育宣传栏以“控盐、控油、控烟、控体重”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内容为核心,并定期更新。遇到社会上出现的传染病,卫生室及时向每个班级发放宣传单,告知病的由来及预防方法和措施。由学校布置,各班在墙报上进行宣传。每个班级都有卫生角,学生精心布置,使教室的环境清洁优美,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3、新制宣传标语,提高师生意识。在以往宣传的基础上,学校再次精心编制了健康养生、合理膳食的宣传资料,并请广告公司制作,张贴在食堂墙上、放置在吃饭桌上,时刻提醒大家,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四、促进健康,实施综合干预

1、积极组织开展“快乐十分钟活动”。按照创建要求,学校在一至五年级各挑选一个班级开展“快乐十分钟活动”。学校先对老师进行了培训,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编了许多操,与学科结合。每天时间一到,有的班在教室,有的班在操场,兴致勃勃地进行着各种锻炼。这项活动使学生心情愉悦、神经放松、减轻了学习的压力。

2、做好教职员工和学生的体检工作,并针对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为了进一步保障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今年9月份,学校免费为学校为学校老师们安排了一次体检。11月份学校还按照要求对每位学生进行体检并做好记录分析,填好学生健康档案。

3、举办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知识讲座。学校邀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来校为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健康知识培训,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对老师健康养生有很大帮助。

4、贯彻“阳光体育”精神,坚持三课二操二活动。学校严格执行“落实每天一小时锻炼制度”。我们在保证体育课的情况下还把体育活动也排入课表中。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每个学生发自内心产生要求锻炼的想法。培养学生经常锻炼的好习惯。

我校还注重教职工的体育锻炼。每天早上教师做广播操。课余时间老师们纷纷到操场进行各种形式的锻炼。

另外我校在寒暑假及双休日对社区开放。让周边的居民到我校进行各项健康锻炼活动,共同倡导我校传播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

5、对食堂成员进行宣传教育,要求营养师按照《合理膳食指南》科学配膳,为学生和教职工提供安全、健康、营养的早餐、午餐,并落实具体的控盐、控油措施。我们在教师、学生层面进行了对食堂饭菜满意度的调查,并及时进行了整改,对食堂的伙食质量起了促进作用。目前,食堂油盐使用量正朝标准靠拢,师生员工反响越来越好。

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全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今年3月份设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月,开展了全校性的心理健康课评比活动,还开展了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评比、黑板报评比。一年内还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持续开展集体和个别的心理辅导活动。校内设置心理咨询室,学校有兼职心理教师,每个星期外出培训,有较为丰富的经验,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帮助。目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五、积累数据,提供优质服务

创建过程中,学校注重记录学生和教职员工以及食堂人员开展健康促进活动的信息,注重活动过程中相关资料的积累。今年3月份和10月份各做了一次问卷调查。通过对比,学生、教职工及食堂从业人员对合理膳食、身体活动知识的知晓率、健身活动的参与率有了明显的提升,自身的健康行为有了很大的改善。学校还开展了学生、教职工对食堂提供膳食的满意度调查,对师生的合理建议,食堂立马采纳,不断改进和合理调整健康营养膳食。创建以来,食堂进行每月油盐使用量检测,开发低油低盐食品,逐渐降低其使用量。如今,教工队对食堂工作的满意度越来越高。

一年的创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深知离真正的健康生活方式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必将锲而不舍,继续努力。因为,全校师生员工的健康,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我行动,我健康,我快乐”的理念已经深入并将继续体现在外小人今后的行动中。

老年慢性病健康教育效果探讨 篇3

【关键词】老年;慢性病;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305-02

慢性病是指不构成感染、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精神异常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1],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等特点,主要侵害人体的脑、心、肾等重要器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质量[2]。老年人是慢性病的高发人群,因其自身机体器官功能减退,若患有慢性病则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本文通过研究健康教育在老年慢性病患者治疗中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慢性病治疗的234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46例,女性患者88例,年龄61岁~79岁,平均年龄66.8±7.2岁;其中糖尿病98例次,高血压87例次,高血脂77例次,冠心病63例次,其他慢性疾病3例次,部分患者合并出现2种以上慢性疾病。

1.2 教育方法 对234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主要包括:(1)进行资料收集,并策划教育实施。为234例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将收集到的个人资料进行统一分类管理,对患者实施有计划、针对性强且持续性的健康教育。根据调查评估情况分析患者现状,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实施方案。(2)健康教育内容。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应主要针对患者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如饮食健康安全指导、用药指导、健康生活方式指導以及自我护理方面的指导等,也可以根据老年患者的经济接受能力,给予专项中医保健,如针灸、推拿以及饮食保健等方面。(3)加强沟通与指导。因慢性病病程时间长,服药时间长,老年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可邀请糖尿病、高血压等后期控制效果较好的慢性病患者回院进行座谈交流,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起到积极引导作用;同时也可以根据对患者疾病的了解程度,定期加强对患者的专项指导。护理过程中,还应积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时排解老年患者的不良情绪,促使患者保持积极心态面对疾病。(4)因老年患者机体功能变弱,患者的视力、记忆力以及听力等感官功能衰退,患者的体质下降以及反应变慢,需要护理人员及时根据患者的接受程度及时调整教育内容,提高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

1.3 效果评价 采用医院自制的调查问卷,比较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的疾病知晓率、生活方式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表1可以看出,实施健康教育后,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相较于健康教育前明显提高,健康教育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健康教育后,患者的生活习惯得到明显改善,健康教育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我国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慢性病的发病人数在逐渐增加,慢性病也以成为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3]。临床治疗中,应加强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以提高治疗效果。健康教育是通过实施有组织、有计划以及有结果评价的教育活动,促进患者的全面健康[4]。本组研究中,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通过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实施健康教育后,患者的疾病知晓率以及生活习惯改善情况相较于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健康教育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通过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主动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行为习惯,降低疾病的危害,从而达到良好治疗效果的目的。本组研究中,患者的疾病知晓率明显提高,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也得到改善,因此健康教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邓秋兰,李小明,庞玲玲.护理干预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9):882-883.

[2]任玉嘉,唐四元,郭果毅,等.社区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26(2): 76-77.

[3]熊彩娟,江淑贤,张丽华.健康教育对老年慢性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8(7):1868-1869.

健康效果 篇4

关键词:高血压,健康宣教,社区

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高危因素, 该病现已成为了社区疾病中最常见且最多见的一种疾病, 不仅如此, 近两年来, 高血压患者的数量还在不断攀升, 据统计[1], 我国年龄在18岁以上的成年人中, 超过19%的居民患有高血压, 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力度, 打造社区高血压教育网络体系成为了当前高血压综合防治的重要措施。本文基于“以人为本”医学理念, 对社区高血压健康宣教工作的相关方法进行探讨, 旨在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高血压防治工作理论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社区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接收的高血压患者中选取72例, 所有患者均按照世界卫生组织 (WHO) 1999年所颁发的高血压诊断标准确诊, 其中女性患者24例, 男性患者48例, 患者年龄在25~86岁, 平均年龄为 (56.7±17.2) 岁, 患者文化程度为:3例本科, 5例大专, 30例高中, 29例初中, 5例小学以下, 通过掷筛子的方式对患者随机分组, 其中奇数分为对照组, 偶数为观察组, 两组各有患者36例, 且两组各方面无异。

1.2 健康教育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其基础健康教育, 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患者系统全面地高血压健康宣传教育, 主要包括: (1) 制定相关的社区健康教育计划:对社区高血压健康宣传教育计划进行科学制定, 首先在社区内为患者建立起健康档案系统, 对高血压发病情况进行了解, 并根据不同的年龄段进行归档, 掌握患者的血脂、嗜好、血压、生活方式以及体质量等各方面信息;其次, 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对高血压健康宣教计划进行拟定; (2) 实施以对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为重点策略:通过分级管理的方式, 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 三级管理者每月随访一次, 二级管理者每2个月随访一次, 一级管理者每3个月随访一次, 随访形式为:入户走访、门诊以及电话等;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随访的过程中, 应了解患者血压定期监测情况, 并根据不同的高血压患者实施不同的干预措施;此外, 每周至少开展以次健康讲座, 且时间固定, 若时间有变动, 及时通过电话或宣传栏等进行通知, 以便患者能够第一时间了解, 讲座主要通过康复指南手册发放、防治知识、饮食及运动等方方面面, 同时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 为其拟定符合其需求的运动计划, 但多以行走、慢跑、关节锻炼等为主, 鼓励更多患者积极锻炼, 并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推进锻炼强度[2]; (3) 倡导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通过在健康教育讲座为患者讲解自我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使患者能够意识到自我管理才是高血压防治的关键, 再结合患者日常生活习性为其制定运动、饮食、用药等综合计划, 让患者能够根据计划进行自我约束, 这就使患者的自我管理目标性得到增强, 进而提高其自我控制自信心。与此同时, 告知患者注意调节情绪, 我们为了鼓励更多高血压患者多进行社交和释放心理压力, 经常组织患者开展各种活动, 让他们兴趣爱好更加广泛, 日常生活更加丰富, 进而养成健康的态度。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前后血压变化对比

通过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可看到两种不同实施方案均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 但采用综合健康宣传教育的观察组, 其血压改善效果更加明显, 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健康宣教前后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患者血压若不能得到及时的控制, 非常容易发展成心脑血管疾病, 对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尽管目前在高血压治疗中主要采用药物来帮助患者进行血压控制, 但由于高血压是终身性疾病, 意味着患者需要一直服用药物, 这使得不少患者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反应, 同时在停止用药血压迅速反弹, 使得患者承受着巨大的痛苦[3]。伴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快速推进, 社会对高血压的关注力度的提升, 而社区健康宣教成为了加强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改善生活习性、加强运动、调节饮食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我社区通过为患者成立单独的健康档案, 全面了解患者的各项情况, 为患者的随访及跟踪管理提供最佳的资料, 同时, 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给予其具有针对性地心理指导、饮食指导、运动锻炼指导、用药指导和定期随访等措施, 来不断加强高血压患者健康宣传教育工作, 不仅提高了影响力同时也发挥了社区卫生工作的真正作用, 在控制患者血压的同时也为非高血压起到了警示作用, 根据本次研究发现, 通过在社区内实施综合全面的健康宣传教育, 从各方面着手, 不断强化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 提高患者高血压防治知识了解程度, 调节饮食习惯, 加强健康锻炼, 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程度地提升, 同时在改善患者血压上发挥了非常显著的效果[4]。

总而言之, 为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医学理念, 提高广大社区居民健康质量, 控制高血压发病率的不断攀升, 全面系统的社区健康教育非常关键, 同时通过针对性较强的健康宣传教育计划及个人管理控制模式, 真正提高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的重视力度, 使高血压的综合防治工作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章珍珍, 张雪海, 吴青青, 等.农村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浙江预防医学, 2010, 22 (12) :81-83.

[2]石海, 刘嘉柱, 曾健, 等.社区健康教育效果评估与工作反思[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 (18) :105-106.

[3]黄晓有.高血压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探讨[J].当代医学, 2012, 18 (13) :10-11.

健康效果 篇5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健康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影响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知识[1]。随着国内临床整体护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已逐渐成为护士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2]。本研究旨在县级医院护理人员健康教育干预后,通过科学的调查方法,客观公正地统计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并进行评价分析,从而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为科室考核、医院的管理和发展提供可行的依据。

1研究方法

1.1问卷调查表的建立。借鉴国内外研究者对健康评估能力理论及实践的研究,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测评表的初始量表。10-11月份,在进贤县血吸虫病防治站随机选择了30名患者进行初始量表的调查,所有收集的问卷用Excel进行录入,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条目分析来选择保留的方法最终确立问卷调查表。1.2确定评分标准。问卷调查表设计为满分为100分,题目采用单项选择,得分80分以上为健康知识知晓。1.3问卷调查表的发放与回收。1.3.1调查对象:月至2月,选择三所县级医院住院3天以上的患者,年龄在16岁以上,其中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87岁,男性293人,女性280人。1.3.2调查方法:随机发放不少于住院患者30%的问卷,选择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层次的患者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表573份。1.3.3质量控制:问卷填写完毕由调查者收回,对回收的问卷当场检查有无漏项,如有漏项,要求调查对象及时填补,问卷实行为不记名法,共回收573份,有效回收率100%。1.4统计方法。算出总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层次的患者,统计其健康知识知晓率,运用2检验计算。

2结果

三所县级医院住院病人健康知识知晓率达78%,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层次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

3讨论

3.1健康教育效果及存在的差异。随着国内临床整体护理工作的深入开展,这次调查的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结果,住院病人健康知识知晓率已达78%,显示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总体效果良好,然而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质量还有待持高。从结果看出,高年龄段与其它年龄段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存明显的差异,文化程度越低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越低,各职业不同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质量还有待改进和持高。住院病人的健康教育,是以医院为教育基地,以住院病人及家属为教育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教育过程,使病人了解、增进健康知识,改变病人的健康行为,使病人的行为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3]。县级医院要定期进行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从结果看,特别要针对年龄偏大的文化程度偏低的及各职业的患者,要及时修正护理健康教育计划。护士除专业知识外,同时要通过多方式、多途径扩充护士本身的健康教育知识,如了解心理、伦理、营养、社会学等边缘学科知识,提高护士健康教育素质[4]。

参考文献

[1]孙吉花,李翠香,薛艳,展瑞.冠心病患者无效健康教育原因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XX,10(16):793-794.

[2]周岫云.临床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J].当代护理︰专科版,20XX(5)︰126-128.

[3]王凤菊,张兰花.住院病人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J].职业与健康,20XX,21(10):1588-1589.

老年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篇6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病;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60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98-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人群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持续升高,以高血压病最常见。尤其是老年高血压病是近几年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往往容易被忽视,一旦发生了并发症,如脑血管意外,心肌梗塞等才被重视。2002年全国高血压普查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约有1.6亿人患有高血压病,而控制率仅为6.61%[1]。目前,在高血压病的诊治上存在着“三高”“三低”现象,即患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高血压病危害最大的的是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因此,要想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病人必须对高血压病有所了解,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以便更好的控制血压[2]。生活行为方式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和对高血压威胁的低认知,是目前我国高血压防治的社会现状。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从而提高高血压病的预防水平,控制高血压的患病率,减缓其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1年1月-2011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诊断明确的老年高血压患者300例,男184例,女116例,60-80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①年龄≥60岁,符合我国老年人的标准。②自愿合作,配合研究。③无严重的其他系统疾病及精神障碍。④无重大手术史。⑤无严重并发症。

1.3 判断标准

1.3.1 高血压诊断标准 按照WHO建议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取坐位或卧位于右上臂连续测量血压3次,每次间隔3min以上,取平均值。

1.3.2 吸烟定义 每天至少吸烟1支,持续1周。

1.3.3 饮酒定义 每周至少饮白酒1次,每次饮酒50ml以上。

1.4 方法 治疗组进行对应的疾病知识、饮食、运动、心理、用药等方面的护理干预与健康教育,教育内容、方法均一致,加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则只给予常规治疗,不进行健康教育。患者出院后仍进行随访3个月。

1.5 健康教育

1.5.1 疾病知识的指导 每月1次,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包括高血压病的概念,引起高血压的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及高血压对身体的危害,诊断标准,常见症状和并发症,发病的先兆和自我预防,高血压的急救及简便有效的专科抢救。

1.5.2 合理饮食的指导 饮食宜多样化,富有营养,低盐(低于6g/d)、低脂、低胆固醇、高热量、高纤维素、高蛋白易消化饮食,多补充富含钾、钙的食物,补充优质蛋白。

1.5.2.1 减少钠的摄入 因摄入过多的钠会使血压升高,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与平日的食盐量几乎呈线性正相关。据WHO报道,一个人如果每日摄盐量减少5g,能使舒张压平均下降4mmHg,理想的摄盐量应是6g/d,即普通啤酒盖去掉胶垫后一平盖。

1.5.2.2 增加钾的摄入 每日摄钾量与高血压的发生呈显著负相关,增加膳食中钾的主要方法是多食蔬菜、水果、豆类,建议患者每日吃蔬菜400g,水果每日300g。

1.5.2.3 增加钙的摄入 膳食中低钙与高血压的发生也存在一定关系,牛奶、豆类中含钙丰富,每天喝250ml牛奶即可满足机体的需要,新鲜蔬菜中油菜、芹菜、萝卜缨中含钙较高、蘑菇、木耳、虾皮、紫菜等也可以作为补充钙的食物。

1.5.2.4 减少脂肪的摄入,补充优质蛋白质 每周吃2-3次鱼类蛋白质,可改善血管弹性。限制动物内脏、肥肉、蛋黄等的摄入。

1.5.2.5 戒烟、限制饮酒 吸烟、嗜酒会引起血压升高。尼古丁可使血压一过性生高,并降低药物的降压作用;少量饮酒对高血压的发病率无影响,而大量饮酒肯定会使血压上升。要控制高血压,必须戒烟限酒。

1.5.3 合理有氧运动的指导 运动除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的生成,尤其是有氧运动,对预防高血压有积极的作用。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等,同时有利于控制体重,可以降低血压。运动要合理,不可过度疲劳,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肺部供氧量为目标,强调长期和坚持的原则,避免剧烈运动,不宜登高、提重物等。

1.5.4 科学合理用药的指导 告诉患者服用降压药的作用原理、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交代好服药时间、剂量、方法。要长期坚持服用药物,不可擅自停药、换药或随意增减剂量。对使用后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的降压药如钙拮抗剂的患者,应向其说明在体位变换时,动作应进尽量缓慢,特别是在夜间起床小便时更应注意,以免动作过快致血压骤降引起晕厥而发生意外。

1.5.5 心理方面的指导 通过观察、交谈、体格检查收集各种信息,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如生理、安全、社交与友爱的需要及细微的心理变化,单针对其心理特点确定护理诊断,提出存在和潜在的心理护理问题[3]。老年患者病后角色发生了改变,心理失去了平衡,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紧张、抑郁等情绪,害怕出现后遗症,对以后的生活带来影响,担心经济负担加重,甚至恐惧死亡,渴望了解更多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预后情况的医学知识,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及细致周到的护理,希望早日恢复健康,并且期望得到人们的尊重,盼望亲朋好友经常探望,特别是子女的关心照顾,对别人产生依赖心理。

2 结果

治疗组经过健康指导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不良生活方式等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改善,病情较稳定,血压控制好。而未进行健康指导的对照组患者,仍保持自己的生活和治疗,病情相对不稳定,血压控制不如治疗组。治疗组血压控制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并有显著差异性(P<0.05)。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主要因素,可是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缺乏高血压病知识或认识不足,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生活习惯,不了解高血压的危害性,导致了高血压甚至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生活质量。

高血压潜在的危险因素有两大类:第一类为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民族和遗传因素;第二类为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超重、糖尿病、摄盐过多、缺乏体育锻炼、吸烟和过量喝咖啡、饮酒等;第二类是可以通过干预减少和预防高血压的发生。高血压非药物治疗主要为“治疗性”生活方式的改善,由于高血压病无法通过临床治疗而治愈,需要患者长期承担对自己所患高血压病的自我管理任务。患者要较好的完成这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首先掌握自我管理的知识、技能和信心,健康指导可以教会病人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来提高自我管理的信心,改变生活方式,实现自我管理。

通过健康教育改变高血压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和行為,增强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增加治疗依从性,使血压维持在平稳状态,从而减少心、脑、肾、眼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因此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相应的健康指导,有助于认识高血压以及血压的控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力生.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4.

[2] 许毅.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J].全科护理,2009,7(10A):2617.

[3] 李香玲,侯再花.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J].当代护士,2003,5:52.

健康宣教表分类应用效果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病房随机抽取住院患者100例, 男62例, 女38例, 平均年龄58 (±0.5) 岁。其中风心病患者25例, 冠心病患者31例, 高血压病患者24例, 先心病患者20例。患者文化程度:文盲18例, 小学、初中文化共33例, 高中及以上文化共49例。职业:农民27例, 职工及离退休人员共73例。首次住院66例, 两次以上住院3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 对照组40例, 试验组60例, 两组患者既往宣教知晓率、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施方法

对照组继续使用旧的健康宣教表进行常规宣教, 宣教完成后护士在护理记录单上进行记录, 患者掌握与否无反馈信息。

1.2.2 改版后的健康宣教表按病种不同分为11种, 内容包括

①入院第一天, 主要内容有入院宣教、安全宣教、饮食宣教、活动宣教;②入院第二天主要有检查宣教、疾病宣教、告知配合、服药患者行药物宣教;③手术患者包括术前宣教、术后宣教、康复运动指导;④沟通需求调查主要包括患者希望了解的疾病知识、药物知识及个性化需求;⑤出院指导饮食、运动指导、定期复查、自我救护知识。护士宣教时需注明宣教对象、宣教方式, 在方框内进行勾选, 宣教完成后在宣教单上填写宣教日期, 同时要求护士及患者或患者家属签名。次日进行宣教效果评价, 未掌握或部分掌握者, 再次宣教, 宣教后签名。对于比较复杂的术前指导项目, 如呼吸功能训练, 除了护士现场示范, 我们还将文字版的操作内容发放给患者, 要求患者详细阅读并反复训练, 直到掌握为止, 见表1。

1.3 效果评价

将两组患者从满意度及宣教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由专人指导填表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AS 9.2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健康宣教知晓率的比较, 见表2。

2.2 两组患者对健康宣教满意度的比较, 见表3。

3 讨论

3.1 提高健康宣教质量

改进后的健康宣教表严格按病种分类, 不同的疾病, 健康宣教内容不同, 护士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健康宣教表依次按要求进行宣教。宣教完毕, 执行者及患者签字确认。次日跟进检查患者宣教掌握情况, 未完全掌握者再次宣教。科室护士长日质控也会检查健康宣教表落实情况, 同时抽查2~3名患者, 检查宣教质量, 宣教工作完成较好的护士给予记分表扬, 并与个人月绩效挂钩, 以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3.2 提高患者健康宣教知晓率

健康宣教表一式两份, 一份给患者, 一份留存护理记录夹, 若护士宣教后患者有不明白的内容, 可以随时找责任护士交流, 直到清楚为止。患者出院时要求患者将健康宣教表连同其他的宣教手册一起带回家, 出院后有任何疑问可打电话至科室咨询, 解除患者后顾之忧。

3.3 提高患者对健康宣教的满意度

患者所掌握的健康知识越多, 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就越低, 内心希望水平就越高。健康宣教作为一种健康干预措施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应用能明显地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 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 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2]。

4 小结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涉及多器官疾病。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和心血管疾病康复综合治疗长期依从性, 影响着治疗的远期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3]。专业化的健康宣教是护理改革推进中的重点工作内容, 体现着护理专业的价值和内涵[4,5]。健康宣教分类应用临床工作使宣教内容简洁明了, 重点突出, 能帮助患者有效掌握宣教知识, 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 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 效果显著,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6]。

摘要:总结健康宣教表在实施宣教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将宣教表进行调整, 根据病种分类, 包括冠心病、先心病、大血管病、瓣膜病、心律失常等, 做到宣教重点突出, 宣教项目简洁明了, 有利于患者理解、掌握。健康宣教表分类应用有利于提高宣教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健康宣教表,分类应用

参考文献

[1]孙艺.健康宣教对改善心内科患者不良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 (22) :110-111.

[2]毕艳玲.健康宣教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内心希望水平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22) :18-20.

[3]刘酉华.冠心病平板电脑多媒体形式健康宣教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 2015, 30 (6) :555-557.

[4]Simmons D.A multimedia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diabetes[J].The Lancet, 2001, 368:338-343.

[5]王承乐, 张慧, 杨丽娟.多媒体健康教育对心脏手术患者使用呼吸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 (1) :20-21.

健康效果 篇8

关键词:联合干预,亚健康,干预效果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学理论观点也随之更新和进步。在“生物-心理-社会”这一新医学理论模式的指导下,亚健康状态的相关问题逐渐得到了广泛关注[1]。 尤其是对中老年人群亚健康状态相关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医学领域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

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和报道结果显示[2,3,4,5,6,7],亚健康状态不仅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相关人员的生活质量同时对于正常工作、学习、生活均会产生不良影响。 而研究和调查资料发现,社会、心理及生物等多方面因素可导致人体机体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或整体失衡[2]。 在这样的状态下,可导致身体相关功能处于较低水平的中老年人群出现亚健康状态。 针对亚健康状态采用相关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方法,不仅能够改善患者身体的各项功能,同时能够调整人体机体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并进一步平衡各系统的功能,从而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

鉴于此,本研究选取了社区中老年亚健康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相关医学理论的指导下,针对社区中老年人亚健康状态的有效干预措施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采用医院、社区、家庭联合干预措施和方法,通过相关病例的验证和比较,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所涉及的对象均为广州市同和社区在2010年12月亚健康状态流行调查过程中被确定为亚健康状态的人群。 全部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国亚健康学术研讨会上提出的亚健康诊断标准。 入选本次研究的病例对象共计88例,采用随机表数字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两组均为44例,其一般资料如下:1性别分布:男43例, 女45例;2年龄情况:年龄60~77岁,平均(59.88± 7.44)岁;3体重情况:平均体重(77.99±6.44)kg。

1.2干预措施和方法

1.2.1医院层面的干预措施和方法在医院层面,由专业的医生和健康专家采用集中宣教的方式,对研究对象实施保健宣导和健康教育讲座,针对研究对象的个体健康问题给予专业的答疑解惑, 并制订系统化的 “亚健康干预手册” 对研究对象个体日常的注意事项和干预要点进行指导[3,4]。

1.2.2社区层面的干预措施和方法在社区层面积极利用社区医院的设施和资源对研究对象实施普查、筛检和定期的健康检查。 针对体检结果存在健康问题或是理化指标正常但身体确有不适感觉的亚健康人群和理化指标处于临界状态的人群,对其可能的不良后果提出警告,给与相关建议。

1.2.3家庭层面的干预措施和方法由本研究组成员针对研究对象个体差异情况制订个体化和集体的保健计划及其干预措施。 并在研究对象的个体努力及其家属的帮助配合下, 完成各项保健计划及其干预措。 针对经常出现症状的研究对象,给予其针对性的健康调养指导,并采用定期家访的方式对家庭层面干预措施和方法的开展和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对研究对象个体及其家属的疑虑进行及时答疑。

观察组患者均给予医院层面+社区层面+家庭层面的综合干预措施和方法。 而对照组患者仅给予上述三种方式中的一种单一干预措施和方法。

1.3观察指标

两组研究对象的综合疗效, 其临床判断标准如下:1痊愈:患者症状或者体征消失,临床证候积分降低超过90%;2显效:患者症状或者体征消失大幅改善,临床证候积分降低超过70%,低于90%;3有效患者症状或者体征消失有所改善,临床证候积分降低超过30%,低于70%;4无效:患者症状或者体征无改善或加重,临床证候积分降低低于30%或升高;总有效率=(痊愈病例数+显效病例数+有效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的亚健康症状积分,采用亚健康状态评定量表[4]进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亚健康症状积分水平越高说明患者的健康等情况越糟。

亚健康症状积分判定标准采用亚健康状态评定量表[4]中所确定的标准进行判断。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3.1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和 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综合疗效比较结果

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见表2。

2.2两组干预前后的亚健康症状积分比较结果

实施干预前,两组研究对象的亚健康症状积分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实施干预后,两组研究对象的亚健康症状积分水平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见表3。

3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5,6],亚健康患者在社会交往、心理以及躯体等方面均会产生各种不适症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既往文献研究和报道结果显示,目前针对亚健康的干预研究并未达成一致观点,针对有效改善亚健康状态的干预体系和措施并不完善。 导致这样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针对亚健康相关理论基础研究较为薄弱,中西医相关理论和实践均为发现亚健康的最佳治疗方式。

本研究在积极探索实践的基础上, 以 “生物-心理-社会” 医学理论模式为指导,按照“治未病”的思想从多个措施提出了医院、社区、家庭的联合干预措施方案。 按照“生物-心理-社会” 医学理论模式分析患者身体上的疾病或虚弱将会促使其心理上产生一种无力感与挫败感, 进而导致患者出现丧失信心、情绪抑郁等精神类疾病;心理上的挫败感以及身体上的疾病与虚弱,均会降低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逐渐失去朋友、单位同事以及家庭成员的支持,促使社交关系变得紧张,社交障碍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并引起身体上的疾病[7,8,9,10,11,12,13,14]。

按照上述理论逻辑,本研究提出了应重视调节患者的情绪。 通过亚健康状态过程中医院层面的干预措施,开展知识讲座和自我保健意识等会议,提高民众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保健意识,加强诊断知识。 但是,仅给予患者单纯的医院层面干预措施后,研究发现,患者症状并未有明显改善。 他们需要进一步地咨询专业医师,实施定期健康检查、身体筛查或普查,并结合亚健康状态评估量表,对患者的健康状态加以判断,再根据个人情况,制定最佳治疗或保健方案,这也就是所提出的“社区层面的干预措施和方法”。 而对于 “家庭层面的干预措施和方法”而言,主要是在医院和社区层面的基础上,对专业的、系统的治疗方案进行有效的落实和实施,从患者个体的社交能力、饮食、运动以及心理上进行干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促使其身体、心理快速康复。

从本研究的比较数据上分析,实施联合干预的患者其临床整体效果更佳, 患者的症状改善也更加明显。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和启示,与单一的干预措施相比,采用医院、社区、家庭联合干预措施和方法可有效改善社区中老年人亚健康状态,是实践过程中理想的选择方式。

鉴于本研究所涉及人群的规模和范围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针对医院、社区、家庭联合干预措施和方式的有效性研究可以进一步推广验证,从而证实其临床实际效果[15]。

门诊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观察 篇9

关键词:门诊,健康教育,临床效果,体会

随着整体护理概念的推广, 门诊健康教育是一项以门诊患者为目标, 按照既定计划进行系统性教育的活动, 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内容, 结果直接关系到护患关系, 并已经成为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步骤[1]。我院在门诊工作中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取得显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专科医院, 有病床2 000多张, 日门诊量超过800例次, 其中专家门诊约300例次, 普通门诊约500例次;分诊护士6人, 年龄25岁~52岁, 平均年龄 (43.08±10.22) 岁;学历本科3人, 中专3人。

1.2 门诊实施健康教育

加强门诊护士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实施护理人员健康教育培训、进行护理人员沟通能力的培养, 提高门诊健康教育教育能力。

1.2.1 制订健康教育处方

该处方在导医台、患者排队等候区等人流多的地方放置免费取阅点, 让患者一进医院就可拿到, 患者刚进入门诊大厅时就可开始健康宣教。护士在分诊处仔细了解病情, 耐心、温和地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导医也应主动热情迎接患者, 介绍医院周围环境, 消除其紧张感, 并介绍相关病种医生情况, 以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医生, 维持良好的候诊秩序[2]。并且在各个诊室侯诊区配备各专科疾病的防治手册, 让患者在等候中就可了解常见病、多发病的自我预防知识等。

1.2.2 设置健康教育专栏

以常见病、流行病、多发病为标题, 介绍该类疾病的发病原因, 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护理常识、急救知识及预防知识, 建立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版面设计力求语言通俗易懂, 并配以图案, 定期更换教育内容。

1.2.3 候诊室健康教育

在患者就诊时由接诊的专科护士有针对性地对该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 预防方法, 并发症的预防, 生活饮食的调节, 护理常识, 用药常识, 急救知识, 保健知识, 疾病预防知识等方面内容进行健康教育, 同时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 消除顾虑、恐惧, 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 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

1.2.4 个别宣教

导针对患者的知识层次、掌握疾病知识及信息程度的不同, 对患者进行一对一健康指导。如:对糖尿病患者, 教会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胰岛素自我注射、尿糖测定、饮食控制的方法;对慢性支气管炎长期卧床患者, 指导其家属协助患者叩背、拍胸, 教会患者有效咳痰等。耐心、准确地回答并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 特别是对文化水平较低、年老体弱、理解能力较差的患者, 给予有效、正确的指导[4]。

1.2.5 电化教育

在门诊专科候诊区设置闭路电视或多媒体展板, 将相关疾病预防、康复、护理知识, 建立良好健康教育行为和生活方式的科普知识, 以及特色专科新技术项目以形象生动的录像形式播放, 使患者在候诊时接受健康教育知识, 可减少候诊患者焦虑、烦躁的心理。必要时对患者观看时提出来的疑问, 由候诊室专科护士以补充的形式给予指导[5]。

1.2.6 开展咨询活动

定期安排常见病相关的专家咨询活动, 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 对前来就诊的患者给予详细、耐心解答, 使患者通过与专家交流、沟通获得与所患疾病相关的知识[6]。同时定期组织相关科室的专家开办门诊健康教育大课堂, 进行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详细讲解预防知识、护理知识、并发症、治疗、用药注意事项等内容, 使患者掌握自我保健知识, 控制疾病的发展[6]。

2 结果

随机调查200例门诊患者, 结果减轻了焦虑情绪184例占92.00%;治疗护理依从性好196例占98.00%;保持良好生活方式170例占85.00%;提高患者疾病对认识148例占74.00%。患者对门诊护理服务满意198例占99.00%, 无护理投诉事件发生。

3 讨论

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窗口, 是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的首要场所, 门诊患者由于社会、职业、地位、民族、信仰、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的不同, 所患疾病也不同, 要使每位来门诊就诊的患者都能达到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态, 提高全民素养, 预防疾病, 保护和促进康复, 就要做好门诊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7]。

做好门诊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 提高保健意识;通过开展健康教育, 可以减少患者思想负担, 减轻焦虑情绪, 配合医生治疗, 提高患者自我监护、自我监理、自我控制疾病的能力[8]。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减轻心理负担, 尤其对知识缺乏以及和不良行为、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的疾病, 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梗死, 此类疾病的根本治疗方法就是戒烟、戒酒、合理饮食、加强体育锻炼。通过门诊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了解该病的治疗、护理及预防, 这样医患之间就可以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关系, 增加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 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9]。本文结果显示, 随机调查200例门诊患者, 结果减轻了焦虑情绪92.00%、治疗护理依从性好98.00%、保持良好生活方式85.00%、提高患者疾病对认识74.00%。患者对门诊护理服务满意99.00%、无护理投诉事件发生。

综上所述, 通过开展规范化的门诊健康教育, 在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专业系统化健康指导的同时, 也能降低疾病的复发率、缩短病程, 不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也促进了护患关系。当然, 作为护理人员, 自身也要不断更新知识, 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保证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10]。

参考文献

[1]姚燕红, 段蒋文.门诊病人健康知识及行为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 2013, 25 (4) :83-84.

[2]刘杰.门诊病人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内容[J].医学信息, 2011, 24 (9) :4628-4629.

[3]王艳.门诊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和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 2013, 17 (1) :342-343.

[4]张宝珠, 朱爱芳, 王雪珍.门诊健康教育的特点及技巧[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1) :347-348.

[5]江涛, 秦慧艳, 梁少萍, 等.普通外科门诊健康教育的需求分析及模式探讨[J].现代医院, 2010, 11 (7) :154-156.

[6]万由勤, 刘颖, 郭利.浅谈门诊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32) :153-154.

[7]李黎.浅谈门诊健康教育的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 2012, 31 (1) :127-128.

[8]王亚芬, 白凤芝.门诊患者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医学, 2012, 33 (14) :3083-3084.

[9]梁玉梅, 吴云云.门诊患者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5, 2 (12) :352-353.

剖宫产患者健康宣教效果分析 篇10

关键词:剖宫产,健康宣教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 剖宫产适应证逐渐扩大, 剖宫产率急剧上升, 护理理念也需不断更新。给予患者有效的关爱, 能增强患者应对压力的能力, 促进患者的康复[1], 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做好此类患者的健康宣教, 使其身心处于良好状况以接受手术, 我院2006年1月到2007年12月对同期住院分娩孕妇随机抽取312例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取得良好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2006年1月到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患者中随机抽取312例为观察组, 年龄20~42岁, 平均年龄31岁;其中初产妇281例, 经产妇31例;文化程度:大学66例, 高中132例, 初中80例, 小学25例, 文盲9例;择期剖宫产65例, 急诊剖宫产247例;小于37周13例, 足月299例, 住院天数5~11天。另从同期住院分娩患者中随机抽取218例为对照组, 年龄23~40岁, 平均年龄31.5岁;其中初产妇197例, 经产妇21例;文化程度:大学45例, 高中87例, 初中60例, 小学22例, 文盲4例;择期剖宫产20例, 急诊剖宫产198例;小于37周11例, 足月207例, 住院天数5~10.5天。

1.2 方法

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社会背景, 在手术前后通过孕妇学校的讲解、发放宣传手册、母乳喂养图片, 示范训练、床旁指导, 将健康宣教的内容贯穿于整个住院治疗前后及护理过程中。

1.3 术前宣教

术前当孕妇得知要行剖宫产时会有紧张、恐惧心理, 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1) 创伤的疼痛; (2) 医生的技术水平和手术意外情况; (3) 手术对新生儿的影响; (4) 经济负担; (5) 手术对今后生活的影响等。根据以上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如用恰当的语言耐心地向患者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 告知患者手术是确保母子平安快捷、有效的方法, 使患者理解和接受, 并以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手术;向患者介绍主刀医生的技术水平, 了解术前准备内容如备皮、导尿等, 同时我们设置术前准备间, 在墙面上布置明快、淡雅的各种装饰, 且贴有 “用我的手拉着你的手共渡手术期”的承诺, 使病人产生温暖、依靠之感, 有效地减轻恐惧感[2]。保持病室清洁、安静、舒适、安全, 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

1.4 术后宣教

1.4.1 体位与饮食护理

护理措施为:术后6小时去枕平卧后改半卧位, 使身体和床大约成30°角, 可减轻身体移动时切口的震动和牵拉痛。术后24小时鼓励病人下床活动, 促进恶露排出和肠蠕动恢复, 预防腹胀, 术后禁食6~8小时后可进流质饮食, 禁食奶、糖食物;术后1~2天排气后进普食, 及早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 促进切口愈合, 增加乳汁分泌。

1.4.2 疼痛护理

向患者说明疼痛与手术切口及子宫收缩有关, 护理措施为:鼓励患者与他人 (同病室患者及家属) 交流, 早接触孩子, 分散注意力, 可减轻疼痛;疼痛难忍时, 可使用止痛药, 及时用腹带包扎, 减轻伤口张力;动作应轻柔, 减少移动患者。咳嗽时轻按切口, 减少疼痛。

1.4.3 感染护理

感染可有切口感染、盆腔感染、泌尿系感染等。护理措施: (1) 保持切口敷料干燥、清洁; (2) 用2%的碘伏冲洗外阴, 每日2次, 保持外阴清洁, 更换消毒会阴垫; (3) 留置尿管24小时后拔除尿管, 鼓励产妇自行排尿, 多饮水。

1.4.4 发热护理

发热原因有术后吸收热、感染引起的发热、泌乳引起的发热等。护理措施: (1) 术后24~72小时内可产生吸收热, 体温大于38.5摄氏度可给予物理降温; (2) 感染引起的发热, 要使用抗生素类药物; (3) 泌乳引起的发热出现较晚, 一般产后2~3天出现, 要教会产妇护理乳房, 定时哺乳, 每日哺乳后将多余乳汁轻轻挤尽, 保持乳腺管通畅, 防止淤积。

1.4.5 母乳喂养不成功的护理

母乳喂养不成功的原因为母乳喂养知识的缺乏、术后疼痛。护理措施: (1) 术后30分钟内开始哺乳; (2) 帮助产妇掌握正确的喂养姿势, 消除产妇怕影响形体美而不能积极哺乳的心理, 指导产妇按需哺乳, 两侧乳房做到有效吸吮; (3) 术后产妇因刀口及子宫收缩疼痛影响哺乳, 要帮助产妇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手术、麻醉及术后禁食水都影响患者饮食, 要指导合理饮食, 促进乳汁分泌, 保持乳汁充盈, 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

1.4.6 出院宣教

告知患者保持外阴清洁, 保持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 产后42天复查, 禁止房事3个月。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计算机SPSS 11.5进行两样本t及χ2的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术前心理紧张减少, 下床活动时间提前, 术后排气时间缩短, 母乳喂养成功率提高, 积乳率下降,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表2。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1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发展, 医学模式从“以病人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 注重生命内在质量的关怀, 注重对人的关怀, 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 故此在护理方面, 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护理内容, 其中健康宣教为其中之一, 目的是通过与患者的沟通,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逐一给予帮助, 达到使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本文通过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分析比较, 说明给予健康宣教的观察组患者, 其术前紧张、恐惧心理得以减轻, 术后能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与护理, 下床活动时间早、排气时间早、母乳喂养成功率高、积乳少。护理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为, 而是“以人为本”的一种态度和蔼、考虑周到的服务, 健康宣教是人性化的服务, 既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又有利于医院声誉。在目前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 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提高医院的社会形象, 拓宽医院服务领域, 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3]。

参考文献

[1]熊应菊, 熊启艳.康复期精神病人对护理行为关爱性评价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12 (39) :938.

[2]王桂娥, 唐国静, 付瑞华.对妇科病人实施温馨手术服务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10 (39) :762.

健康效果 篇11

【关键词】 儿科;健康教育;因素;对策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的保健意识明显增强,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健康教育已成为优质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正确的卫生观念,使人们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1]。我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作为儿科护士,服务的对象除了不能主诉的婴幼儿外,还有一部分是学龄儿童,更多的是患儿的家属。他(她)们的生活习惯、文化水平和育儿观念相差甚大,加上年轻护士多,经验较欠缺。因此,在健康教育方面,往往效果不尽人意。我们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1 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因素

1.1 护士方面 由于年轻护士多,缺乏育儿经验,专科理论知识掌握不全,面对病人的疑难问题,应对能力有限,影响病人的信任度。个别年轻护士性格内向,缺乏沟通技巧,不懂得怎么与患者沟通,操作过程缺乏应有的告知。有些护士为了完成任务而宣教,不顾时机是否合适,千篇一律使用同样的流程进行宣教,缺少对患儿家庭社会背景的评估,宣教方式缺乏个体化,没有根据患儿的心理特点和家长的知识水平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教,导致宣教事倍功半。且没有及时评价宣教的效果。

1.2 病人方面 由于患儿的照顾者更换频繁,护士健康教育未能覆盖每个家属。且有的家属知识水平有限,反复宣教后始终未能掌握。有些家属育儿观念落后,缺乏科学喂养知识、卫生观念差且固执,对护士的宣教不屑一顾,不愿改变其习以为常的不良习惯。

1.3 医生方面 由于医生护士各自从医疗和护理的角度出发,对同一个问题的解释存在不一致,影响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2 为了达到健康教育的预期效果,采取以下相应的对策

2.1 选择合适的宣教对象 儿科病人陪护更换频繁,为了达到健康教育的覆盖率,护士往往会花费较多的精力在健康教育上。一般情况下,护士会选择对患儿家长进行宣教。但对于学龄儿童,尤其是家长文化程度低的,最好直接向患孩进行健康指导,一些哮喘患孩和糖尿病患孩在学校寄宿,必须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如:哮喘患孩必须掌握预防哮喘复发的用药方法,糖尿病患孩必须学会监测血糖和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学会识别低血糖的症状及应对方法,护士必须在患孩住院期间就手把手地教会患孩自己学会日常的管理。

2.2 选择合适的宣教方式 对儿童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个性和喜好,采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方式[1]。应评估患儿的家庭社会背景,根据不同病人的需要,选择床边宣教或其他场所的沟通、单独宣教或集体宣教。有的可采取小组宣教,甚至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增加覆盖面。例如,当今的独生子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宠爱有加,但有时因育儿观念的不同,常常有家属之间或婆媳之间的分歧,因为孩子住院而互相责怪。此时,护士要进行健康宣教,要注意方式和场合,尽量避开矛盾双方的家属,避免激发家属之间矛盾的加深。对于缺乏家庭关心的患儿,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力所能及地帮助其解决生活上的问题,以提高患儿的配合度。

2.3 选择合适的宣教时机 健康教育工作应该是连续性的,从患孩入院到出院,甚至延伸到出院后的家庭回访或电话回访,无不贯穿健康教育的工作。但由于患孩的病情轻重缓急不同,家长的心境、情绪也不同,我们应灵活掌握宣教的时机,才能取得良好的宣教效果。例如:一般患孩入院后,护士在安置病床通知医师后,会适当介绍住院环境、经管医生、责任护士、科室领导及安全措施等知识。但对于重症的患儿,入院时应考虑到患儿家属心情的沉重、焦虑,此时应以抢救治疗为主,不适合作一般的介绍,应待病情相对稳定下来,适当安慰家属后再给予介绍,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住院期间,护士要做健康宣教,也要学会观察患孩及家属的面部表情和情绪。等家属情绪稳定时,再介绍诊疗方案、用药情况及相关的辅助检查情况及指导正确的喂养知识,劝家属改变不良习惯,如:吸烟、随地为小孩把大小便、整天窗户紧闭等影响空气质量的不良习惯,说明其危害,帮助家属纠正。住院期间,护士应充分利用与患孩接触的每一个机会,将相关的知识信息传递给患者家属,如治疗、操作、检查前及时宣教,说明目的及注意事项。对于即将出院的患者应告知出院带药的正确用法及咨询电话,提供专家门诊的时间,对于慢性病患者留下咨询电话,定期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患儿的依从性,给予健康宣教,提高遵医行为。

2.4 使用合适的沟通语言 沟通包括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的沟通。语言是传递信息的符号,包括所说的话和所写的字,要注意所发出的符号应当是发出者与接受者都能准确理解的[2]。语言沟通时,态度应诚恳、热情,主动自我介绍,尽量称呼患孩昵称,缩短距离,创造亲切的气氛,语言自然、柔和,语速不宜太快,吐字清晰,力求使用双方都能听懂的语言,尽量少用医学术语,适当重复重要的部分和不易被理解的部分,使患孩和家属能真正明白护士所传递的信息。语言沟通时还应强调耐心倾听,护士在进行健康宣教前,应先评估患儿的家庭社会背景,了解患孩住院之前的居住条件、生活方式、喂养方法,发病经过等等。此时家属说,护士要仔细倾听,不要轻易打断,保持双方目光交流,适时地用“是”或点头微笑等動作表示理解,使患者家属明确护士已理解,根据倾听来的信息进行针对性的宣教。同时护士要注意伴随着沟通的一些非语言行为,它能影响沟通的效果,如沟通时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声音(音色、音调、音量)、手势、抚摸、眼神交流和空间等[3]。对于一些只会听方言的家属,应指定会说方言的护士进行宣教,确保宣教的效果。

2.5 强调沟通的一致性 护士要进行健康宣教,首先应掌握较全面的理论知识,并注意与医生沟通,全面掌握宣教对象的病情,包括一些实验室辅助检查的结果。医护说法应一致,避免医生与护士的说法不一致,使患孩家属无所适从,甚至容易发生医疗纠纷。

2.6 注意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 为了了解护士对患孩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我们采取不定期访谈,了解家属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并将结果及时对护士进行反馈,针对薄弱的环节给予补缺补漏,并对护士加强相应的培训,力求达到最佳效果。总之,儿科的健康教育与成人相比有其特殊性,护士需学会耐心倾听家属或患孩的主诉,掌握患孩的心理动态,运用各种沟通技巧适时地将健康知识传授给患孩及家长,对患孩及家长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患孩及家长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保证患孩得到身心方面的整体护理,促使患孩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翁红亚.影响护士健康教育效果的因素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1,10(5):452-453.

[2] 刘爱华.护患沟通在临床中的应用.医学信息(上旬),2011,1:206-207.

骨折住院病人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篇1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骨折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18~86岁,平均45.54±10.69岁;多发性骨折1例,手部骨折5例,股骨骨折4例,髋骨骨折10例,脊柱骨折2例,小腿骨折8例;骨折原因:直接暴力22例,间接暴力7例,积累性劳损1例;文化程度:小学3例,初中4例,高中7例,大专及以上16例。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7~85岁,平均44.68±9.88岁;多发性骨折2例,手部骨折4例,股骨骨折5例,髋骨骨折11例,脊柱骨折3例,小腿骨折5例;骨折原因:直接暴力23例,间接暴力6例,积累性劳损1例;文化程度:小学4例,初中4例,高中6例,大专及以上1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骨折类型、骨折原因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符合骨折诊断标准,排除严重的器官性疾病、恶性肿瘤或血液性疾病、有认知障碍和精神病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遵照医嘱行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实验组实施健康教育: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病情及病史;积极开导紧张、焦虑的住院病人;向病人讲解相关住院注意事项和骨折健康知识,通过视频讲解、图片演示等方式进行,让患者对骨折病情有一定了解,了解遵医嘱治疗的必要性,用积极态度配合医生;通过健康教育让骨折住院病人清楚地了解康复训练的作用和具体方法,由护理人员监督完成康复训练;制作健康教育管理单,记录骨折住院病人的基本情况、临床治疗情况、病情评估、康复情况、健康知识认识情况及随访情况,护士长记录患者康复效果,责任护士对健康教育的缺漏之处进行填补教育。临床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叮嘱病人注意营养膳食,以清淡食物为主,多喝钙含量高的骨汤。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满意度、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及骨折愈合程度。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以频数(f)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表示,采用Ridit检验,由PEMS3.1进行统计。α=0.05。

2 结果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骨折痊愈率、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

3讨论

骨折是指骨结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一般骨折住院患者以儿童、老年人居多,少数中青年或因意外伤致骨折入院。骨折住院病人多为同一部位骨折,少部分为多发性骨折,只要经过及时有效治疗,大多数病人都能恢复原来的功能状态。少部分骨折病人因治疗时机耽误或伤情过重不愈,出现后遗症。

临床骨折主要表现有休克、发热、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或者骨擦感等[2]。骨折的主要原因有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积累性劳损,直接暴力是指暴力直接作用于骨骼某一部位致骨折,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受损;间接暴力通过杠杆、扭转等作用致骨折,如从高处坠落等;积累性劳损是反复性、长期性、轻微损伤积累致某一特定部位骨折[3]。骨折病人护理很重要,科学、健康的护理方式可以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提高骨折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治愈信心。

参考文献

[1]安爱仙.骨折住院病人分阶段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8):394.

[2]贾曼,郑文娴,余华晨,等.老年髋部骨折住院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J].浙江创伤外科,2014,(2):317-318.

上一篇:结构体育下一篇:内外因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