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靴造型设计

2024-12-10

鞋靴造型设计(共7篇)

鞋靴造型设计 篇1

中国鞋业从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迅速崛起,发展至今已走过30a历程,回望这30a,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十分明显,先是大规模引进模仿,后是低水平快速扩张,近年又步入彷徨迷茫期。

近30a以来,中国鞋业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每年为地球人几乎生产2 双鞋的产量,使我们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鞋业第一大国,国外先进制鞋技术、生产管理、营销模式等被迅速消化吸收,庞大的鞋靴产业链迅速建立起来,并在多年前形成了以广东广州与东莞、浙江温州与温岭、福建泉州与晋江、四川成都与重庆等为主的鞋靴产业聚集地。

就在中国鞋业各种繁荣发展数据不断给人以振奋的时候,2008 年始于美国并迅速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以及由其带来的经济危机,强烈地冲击了中国鞋业,而延续至今的欧美疲软市场和迅速提高的劳动力成本,致使很多国内鞋靴企业失去了往日活力,经营难以为继。

目前,我国沿海各鞋业基地都不同程度地陷入到发展困境中,企业外迁、转行或倒闭呈加快之势。

这场影响深刻与深远的全球经济危机再一次提醒人们,30a后的今天,中国鞋业大而不强和创新能力低下,依旧是一个基本现实。

鞋靴创新设计、技术输出、品牌国际影响力、产品单位盈利能力、鞋靴设计人才培养等,与世界水平依旧有较大距离,尤其在鞋靴设计专业高等教育上,我们在方向上出现了问题。

多年来,我国鞋靴设计专业高等教育过于偏重于制鞋技术教育,没能根据鞋靴产业与市场之间主要矛盾的转变,而适时调整教育方向和人才培养类型,致使我国目前鞋靴创新设计人才异常匮乏,并进而导致企业鞋靴研发创新能力普遍低下。

究其原因是,在我国鞋业界,许多人对鞋靴创新设计内涵及主要创新内容的理解上出现了严重偏差,而这种认识偏差将严重影响中国鞋业未来发展。

我国鞋业能够较快扩张繁荣的原因比较清楚,但未来如何进一步发展壮大、如何打造真正的国际品牌,似乎时时困扰着国内一些决策者。如鞋靴企业经营中的管理、经营模式、企划、设计、技术、营销、品牌、生产、渠道、企业文化等经营要素,哪个更重要? 哪个更关乎企业生死和基业长青? 中国鞋业及企业持久发展壮大的真正秘笈和灵丹妙药在哪里?

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我国许多鞋业决策者过于相信自己以往的见识,痴迷和囿于过往的某些成功经验与优势。崇尚管理的认为,管理水平的高低才是决胜市场的关键所在; 技术出身的坚信,精湛、先进的制鞋技术能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靠营销起家的则深信,花样翻新的营销手法总可以使自己的产品赢得市场等。

不可否认,这些企业领袖们也的确获得了某种程度的阶段性成功。但是,如果企业始终忽视产品创新,单靠制鞋技术、管理、营销、文化这些经营要素,就能打造出国际大牌并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起码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成功先例。

其实回头看,目前国内许多知名企业当初的迅速成长,更多的靠的是他们在中国鞋业发展早期对市场需求变化能迅速“查漏补缺”,或在营销模式、模仿国外产品、管理、产品线规划等方面,领先一步。

然而,当中国鞋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及市场开放度愈来愈高时,如果企业依旧不在产品创新上下力气,还继续指望依靠以上某一项或几项优势,来谋取长期的市场领先地位,甚至谋求打造国际品牌,已根本没有可能。

1 正确理解鞋靴创新设计内涵

1. 1 适应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

创新是推动社会和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对任何一个经营者来说似乎都不是问题,但事情远非如此简单,因为,人类创新活动有多个方向和内容,主要包括产品系统集成工程创新、产品功能技术创新、产品外观造型创新以及人文事理创新等若干方向和内容。

不同创新方向和内容,适合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不同领域,一旦企业创新设计把握的内容与企业经营领域真正需要的创新内容不相吻合时,企业经营迟早会遇到困境和挫折。实际上,当下中国众多鞋业公司就面临着此种情况。

近年来,虽然我国许多鞋靴企业也愈来愈重视产品创新设计,但在这一经营要素的主要方向及主要内容的把握上,许多业界决策者却严重跑偏,以至于产品创新设计成为中国鞋靴企业发展中的最大瓶颈和难以逾越的大山。

1. 2 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

中国鞋业快速发展虽然已过去30 年,然而我们看到的是整个业界抄袭模仿之风依旧盛行,许多知名企业概莫能外。

客观上说,国内许多鞋靴企业决策者并不知道现代意义真正鞋靴创新设计指的是什么,他们误以为鞋靴结构设计与制板( 俗称打板) 或曰鞋样设计,就是鞋靴创新设计。在这里,这些决策者犯了一个严重认知错误,因为,鞋靴结构与样板设计实质上属于一种技术设计,它主要考虑和解决的是这种产品的穿着舒适、加工制造和节省材料等3 方面问题,而这些问题早已不是当前中国鞋靴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主要矛盾) 。

目前和未来,中国鞋靴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主要矛盾是“鞋靴产品的审美性和新的实用性( 新功能) 与这2 个方面不断增长的需求所形成的矛盾”,而这个主要矛盾也构成了当代鞋靴创新设计内涵及主要创新内容的真正指向,即实用、美观、时尚、个性的鞋靴款式造型或某种鞋靴新功能,才是鞋靴企业应倾尽全力去开展的2 方面最重要的创新设计工作。

毫无疑问,鞋靴企业只有在这2方面不断进行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考虑到鞋靴、服装、包袋等服饰品在消费者日常生活中的装扮与审美作用更为普遍,因而,鞋靴创新设计工作更多指的是对鞋靴款式造型方面的创新变化,这一点在与鞋靴基本属性相同的服装领域早已不是问题。

如果分辨不出和解决不好这个主要矛盾,而依旧迷信依靠制鞋技术改进、打板技巧提高、营销花样翻新等来推动企业发展,那么,中国鞋靴行业及企业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升级转型,更不可能打造出国际一流品牌。

也正是由于中国鞋业界普遍对真正意义鞋靴创新设计内涵及主要创新内容缺乏正确认知,造成了我们稳居世界鞋业第一大国20a后的今天,鞋业界仍旧普遍误以为样板师( 我国一些地方叫鞋样设计师) 就是设计师的荒谬、可笑的现实,中国绝大多数鞋靴企业产品创新难有大的突破也正是源于此。尤为可悲的是,我们在如此重要、关键认知上出现如此重大失误,却浑然不知或不愿承认这个现实。

法国、意大利、英国等时尚创意强国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中国鞋靴高等教育未来能否培养出大量真正意义的实用型优秀鞋靴时尚创意人才,以及中国鞋业决策者们能否正确理解和把握鞋靴创新设计内涵及主要创新内容,并制定出有效、有力的创新设计机制和措施,是决定中国鞋靴企业能否走出目前困境、实现升级转型和长久发展壮大的最关键的一个影响因素。

2 重视把握鞋靴形式品质

2. 1 鞋靴形式品质所包含的内容

任何一种产品都离不开对其品质方面的要求,实物产品通常都会有国家、行业和企业自己的产品质量标准,这些标准通常是对产品的功能( 性能) 、技术、材料等方面的要求。但这些品质要求又显得远不够全面,因此,现代管理学和营销学通常将产品品质划分为核心品质( 基本功能表现、耐用性、安全性、工艺表现、材料质量与档次等) 、服务品质、自然与社会品质、形式品质( 主要指产品外观造型) 等4 个部分。

消费者对不同产品的这4 种品质的重视程度和要求不同,针对工业、农业等生产和部分服务领域中的产品,偏重于前3 个方面的品质要求; 针对多数日用消费品,既重视前3 个方面品质要求,同时也重视形式品质方面的要求。

鞋靴形式品质主要指的是鞋靴款式造型方面的创新度和美感度。鞋靴形式品质除指其本身造型质量外,还包括它的包装、标识、卖场环境等方面的造型设计质量。另外,鞋靴形式品质除造型本身要具有创意和审美品位外,时尚感、工艺精湛性和某种风格的表现性同样也是其重要组成内容,如果鞋靴设计人员忽略这些方面的把握,产品形式品质同样属于有严重缺陷。

2. 2 快时尚服饰品牌的成功经验

现代经济发展和市场消费规律告诉我们,社会经济发展到人均GDP1 000美元左右时,消费市场开始逐渐进入到一种感性消费阶段,主要表现为消费者开始逐渐关注日用消费品的外观造型及其时尚感,尤其对于鞋靴、服装等装扮人的服饰品来说,消费者对其形式品质更加关注,而且,随着人均GDP及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这种感性消费和体验消费的要求也将愈加强烈,能充分体现消费者美感、时尚感和存在感的新颖、时尚的鞋靴,必将受到愈来愈多消费者的青睐。

近些年,注重款式多样化、个性化和时尚感并快速变化的国内外快时尚服饰品牌ZARA、优衣库、HM、韩都衣舍等的迅速崛起,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长期以来,鞋靴形式品质并不为国内鞋业界所重视,许多业内人士和企业决策者还停留在仅仅对鞋靴核心品质的关注上,他们认为,鞋靴只要穿着舒适、做工精良、材料上乘以及符合产品技术标准,就属于好产品和高品质( 此种认识只适合于一些经典样式的正装鞋或有悠久历史的家族传承品牌鞋靴) 。

然而,许多鞋靴消费调查显示,多数消费者对鞋靴的主要诉求首先集中于它的款式是否新颖以及是否具有时尚感,其次关注的是价格或是品牌,而穿着舒适和做工质量虽然也是关注因素,但不属于主要因素。因此,对于鞋靴企业而言,不关注和解决好产品的形式品质,等于使产品有了严重品质缺陷,这样的产品就难免去血拼价格战了。

2. 3 顺应产品为王的时代理念

近些年,业界一些有识之士疾呼“产品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对此笔者深以为然,10a前笔者发表过一篇“产品创新—中国鞋业的原点突破”文章,主要说的就是,“产品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不在产品上下功夫,企业其它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无数成功企业证实,只有不断推出设计优良的产品,才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打造国际品牌和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其实,目前中国鞋靴企业许多决策者也都明白这个道理,但由于这些决策者对当下鞋靴企业经营与市场及消费者之间的主要矛盾分辨不清,导致他们对鞋靴品质内涵理解上出现了重大认知偏颇。“产品为王”的道理在鞋靴企业那里大多只是空为一种理念,因此,尽管他们的产品换一个地方或换一种销售方式也许不愁卖,却不可能像“王”一般地纵横于市场。

不同大类的产品有不同的基本属性,例如,电视的基本属性是视听,手机的基本属性是无线联系,而鞋靴、服装、包袋等服饰品呈现出的是以实用为基础、审美为主导的基本属性,而且这种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愈来愈强烈。由此,可以得出,鞋靴产品的形式品质或曰审美质量,在其总体品质构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鞋靴企业只有高度重视鞋靴形式品质和这方面的创造力,企业“产品为王”的理念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当然,如果企业在满足消费者对鞋靴新功能的诉求上表现出强大的创造力,它们同样也可以使自己的产品像“王”一样的占领市场。

3 结束语

当前升级转型已成为中国鞋业面临的紧迫任务,而中国鞋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虽然很多,但核心问题是产品创新问题,走设计创新道路无疑是鞋靴企业完成蜕变和重生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发展模式,只有在产品创新上强大起来,并成为世界鞋靴时尚策源地之一,才能实现中国由鞋业大国转变为鞋业强国,以及打造属于中国的鞋靴国际顶尖品牌的梦想。

摘要:通过分析中国鞋靴企业与市场现状,从人类创新活动方向与创新内容角度出发,论述正确理解鞋靴企业创新设计内涵的重要性,提出中国制鞋企业应将鞋靴创新的方向和内容的把握,放在着力解决鞋靴产品缺乏审美性和新的实用性与消费者对这2个方面需求的不断增长所形成的矛盾上,并从产品品质所包含具体内容出发,论述了作为装饰产品的鞋靴产品,鞋靴设计人员对其形式品质的把握的重要性,提出中国鞋靴企业应借鉴快时尚品牌的成功经验与顺应产品为王的时代理念,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关键词:鞋业发展困境,鞋靴创新设计,主要矛盾,鞋靴形式品质,产品至上

浅析鞋靴造型设计 篇2

远古时期, 最早的鞋子就是绑在脚上的皮带, 带子鞋是第一种使用人类手工技能的鞋具。埃及人、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个腓尼基人等都使用过一种用皮革植物绑住的枫叶和纸草做成的带子鞋。

1000年, 中世纪非常流行有革底的袜子和鞋具, 和现在的拖鞋非常相似。同时, 软靴和尖头鞋有时很长, 非常风行, 直到14世纪末。

1400年, 妇女戴着丝绒和锦缎无后跟的拖鞋, 男人穿着头部呈方形的鸭嘴形鞋子, 而农民和普通人则穿木屐。

1700年左右, 靴子开始仅限于军事使用, 以前的自由穿着被禁止了。男人的鞋子通常变得后跟较低, 鞋背较高, 方形头部, 足尖部高于鞋背。而上层妇女所穿的高跟鞋用皮革或与其长袍相同的织品制成。

1800~1900年, 妇女也穿着鞋跟不是很高的短靴, 几乎所有的样式都在两侧开着, 并饰以花边或钮扣, 在19世纪后期, 出现了现在都认为是经典式样的男鞋船型高跟鞋 (court shoe) , 最初是发明给男人穿的, 而且在整个20世纪都有改变。

1920~1930年, 裙子兴起时, 也流行妇女的脚再次展示出来, 在中世纪之后废弃不用的带子鞋又重新出现, 并配上高跟, 从而使得妇女能够炫耀她们高雅的擦亮的趾甲。

1940年, 拖鞋的鞋底厚度相同, 并出现了使用像鳄鱼和蜥蜴皮等珍贵材料的鞋子;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 流行细高跟鞋, 这种时尚经过行业媒体的传播而成为时装设计的组成部分。

1960年, 出现了用有金属光泽的皮革制成令人激动的女鞋和亮漆无带浅口有跟女鞋, 与时尚的超短裙一起穿着, 鞋头端呈圆形, 鞋跟高4cm, 靴子成为装饰品。

1970年, 年轻潮流开始酝酿, 靴子和晚会鞋 (evening shoe) 都很受欢迎。20世纪70年代末, 不分男女的时装开始出现, 鞋子有了矫形的足跟, 男人也穿, 带有明显的20世纪40年代痕迹。

20世纪80年代提倡的是奢移和富裕, 鞋宝石成为必须拥有的附件。

1990年, 珍贵的材料加上金属工艺用来制作女鞋, 时尚的拖鞋应用刺绣饰物及珠宝装饰。

2000年之后量体定做的鞋子被重新采用, 强调了个性化。

2 鞋靴造型设计的平面构成

2.1 点

在欧氏几何学中, 点只有位置而没有大小, 而在平面造型设计中点是指那些与线、面相比相对较小的形体, 并且有形态、大小、颜色、肌理、明暗等差别。单个点在造型设计中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容易使人的视线凝固、集中, 具有发挥显示重点的作用, 也就是能把产品造型中的重点或着具有功利目的部分突出出来, 强调出来, 像鞋靴设计中常把品牌标志作为一个“点”来处理;二是单个点在整体造型设计中常能起到一种均衡造型的作用。

2.2 线

线在造型设计中可以定义为宽度和长度有较大差距的形体。线的宽度加大到一定程度会接近于面, 如果缩短到一定程度它则会象一个点。因此, 线是一种宽度和长度保持一定差距的形体。线形从大的方面可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种。常见直线有水平直线、垂直直线、斜直线, 曲线有几何曲线、自由曲线等, 另外还有以曲线为主的徒手线和直线为主的辐射线。

2.3 面

面是线横向移动的轨迹, 这是几何学对面下的定义, 这对造型设计来说没有意义, 造型设计要研究的面是取它的象征含义。面的主要种类有几何面、自由曲面, 直线面、不规则面、徒手面和偶然面。面在鞋靴造型设计中可以直接理解为具有面的性质的帮部件, 因此, 鞋靴帮部件造型设计很多时候也可以说是一种面的造型设计与构成。几何面的典型形态有三角形面、圆形面、正方形面等。几何形面的特点是筒洁、单纯、醒目。

3 鞋靴造型设计的色彩构成

3.1 有彩色系

色相是指一种色彩区别于另一种色彩面貌, 实际也指不同的色;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纯度是指色彩饱和度。

3.2 无彩色系

无彩色系为:黑、白、灰。

4 鞋靴造型设计的材质构成

面料的质地指材料外观质感给人的心理感受, 如图1所示。

5 结语

鞋靴造型设计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进行鞋靴造型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如:流行趋势、流行元素、设计风格、平面构成、色彩及材料等等, 并把这些因素很好地应用进去, 只有这样, 才有可能设计出大众喜欢的鞋靴。

参考文献

[1]伏邦国.鞋靴设计与表现[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8.

[2]杨文杰.鞋靴造型设计[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 2006.

鞋靴设计中“线”的解析 篇3

在时尚舞台上, 很多著名设计师都善于利用“线”进行创作, 其中不乏惊世之作, 比如为人们熟知的Chanel的绗缝菱格、Dior来源于藤编家具的藤格纹、Burberry的浅驼色、黑色、红色、白色组成的三粗一细的交叉格子等, 这些“线”的排列组合, 被看成品牌的标志性元素为时尚人士所追随。研究鞋靴的美学艺术, 运用平面构成的理论来分析, 鞋靴都是由最简单的点、线、面和体, 经过运动、延伸、衔接、转折组合而成的空间立体结构。其中, “线”在造型要素中承上而启下, 延续了“点”的美感, 又不会给人“面”的压力, 可以引导视线, 能够强调方向, 有分割空间的作用, 情感细腻又灵活多变, 具有深入研究解析的价值。

1 鞋靴设计中“线”的界定

鞋靴的造型千变万化, 但是不论款式如何变化, 都离不开“线”的运用, 根据线的功能, 将之分为轮廓线、工艺线和装饰线。

1.1 鞋靴造型的轮廓线

轮廓线, 是指隐去材料、色彩、质感等细节后产品的主要构架, 由直线和曲线流畅地衔接构成外部轮廓线和内部分割线。准确合理地运用轮廓线, 可直观体现产品的特征和风格。造型优美的鞋款带来美的感受, 能引起消费欲望, 满足人们情感需要, 因此鞋靴设计要以人的足部形态为基础, 追求轮廓之美、构成之美。

1.2 鞋靴结构的工艺线

工艺线是指鞋靴的帮面上, 借助各种工艺方法达成一定实用效果或装饰效果的平面或立体的线。鞋靴是一个立体的空间结构,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将材料分割, 再借助各种工艺重新结合, 使平面的材料转换为立体的帮套以创造空间容纳足部。材料的再结合形成各种工艺线, 不同的工艺线兼具结合固紧的功能性和装饰美化的作用, 展现现代工艺的技术之美。

1.3 鞋靴美化的装饰线

装饰线是指对鞋靴产品起点缀美化作用的线, 有平面装饰线和立体装饰线之分。平面装饰线, 指材料上自带图案纹样中的线条, 也可以称之为图案线, 通过重复、渐变等形式美法则排列。而立体装饰线是指图案纹样以外的, 具有强烈肌理质感的装饰物件的线条。无论平面还是立体, 装饰线能产生空间感、虚实感, 引起节奏感、韵律感等感官刺激, 给人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表达变幻的设计之美。

2 鞋靴设计中“线”的解析

2.1 鞋靴的轮廓线

“远看色, 近看花”, 首先引起人们视觉感知的除了色彩, 就是轮廓造型。轮廓线, 可由各种线组合而成:直线、曲线、折线、几何线, 粗线、细线、水平线、竖直线、斜线、平行线、交叉线、波浪线等, 不同的线性格不同, 给人的感觉也不同, 如直线挺拔、干练、单纯, 曲线流畅、柔美、浪漫, 细线优雅、精致、锐利, 粗线稳重、浑厚、粗犷、阳刚, 在设计时运用的恰到好处, 能体现鞋靴个性与视觉特征。

在具体的产品中, 线的性格务必要与鞋款的风格相符。直线、粗线、几何线用在男鞋款上体现理性、坚定、阳刚的男性气息, 曲线、细线在女鞋中表现女性的温柔、窈窕、苗条;斜线, 用在运动鞋中动感、活力, 具有速度感。

在具体的设计中, 不会只有一种线型, 往往使用不同线型的组合达到一定的设计目的。

直线与直线:组合稳重端庄, 水平线稳定, 垂直线挺拔, 斜线运动感十足, 通过重复、渐变、发射等构成方式组合体现节奏感, 并引起视错觉, 带来长短、大小的视觉变化。

直线与曲线:组合刚柔并济, 直线带给曲线稳定感, 曲线使直线产生动感, 二者互相中和补充, 达到整体造型的平衡。

曲线与曲线:组合流畅轻松, 自由曲线浪漫飘逸, 几何曲线端庄优雅, 在鞋靴帮面分割中使用十分广泛, 依靠疏密、粗细、长短的变化, 产生韵律感、虚实感和空间感 (如图1) 。

以外耳式鞋的鞋耳为例, 轮廓造型设计的关键在鞋耳的形状上, 方鞋耳、圆鞋耳和方圆鞋耳最为常见 (如图2) 。其中以直线为主的方鞋耳近似于长方形, 轮廓线干净利落, 与方头或大圆头搭配, 用于男正装鞋设计中。当设计休闲鞋、童鞋时, 希望鞋靴的轮廓线较为柔和, 给人以轻松活跃的感觉, 需要使用圆鞋耳。介于二者之间的方圆鞋耳, 轮廓线兼具直线和弧线, 不像方鞋耳那样严肃, 也不似圆鞋耳那样随意, 更适应更多样的风格。

来源:http://www.jimmychooutletsale.org/

除上文所述的线的组合以外, 不同形状、数量、长短、方向、粗细、疏密的线, 按美的构成法则把握其节奏感和协调性, 表现丰富多彩的鞋靴造型风格。鞋靴的轮廓造型决定了鞋款的风格走向, 轮廓线在造型中体现出设计者对鞋靴丰富的想象力, 线也只有依靠造型才能体现出表现力和生命力[1]。

2.2 鞋靴的工艺线

鞋靴的工艺线往往和鞋靴结构相辅相成,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各种新工艺用于鞋类设计和生产中, 鞋靴产品借助多种工艺方法达到不同的效果, 形成具有形式美特征的设计作品, 体现出现代工艺的技术美。

绗缝线:在鞋靴的面料和里料之间加入填充物后车缝形成的线迹。绗缝线形成方格、菱形等规则的几何形图案。绗缝后材料表面形成规律的起伏, 皮质的光泽也随之变化, 线迹舒展, 质感饱满, 具有极强的浮雕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如图3所示。

来源:http://www.cnxz.cn/fashion/201209/26/281505.html

来源:http://brand.vogue.com.cn/ZARA/shoes/49945.html

皱缩缝:用线或松紧带将单薄的皮革面料抽缩, 使其表面产生若干规则或不规则的立体皱褶, 可以使用在鞋口、靴口等, 具有收紧的功能性和立体的装饰性。皱缩缝不需控制每条褶皱都是相同的, 这种随机性使每个产品都是唯一的, 自由的褶皱使皮革面料产生丰富的肌理触觉, 常用于面料的再造[2]。

镂空线:在材料上有规律或无规律地挖出多个圆点、方形或长条形等形状, 排列成直线、曲线, 进一步形成花纹的装饰工艺方法。镂空工艺形成的皮革毛边纤维不会脱散, 工艺简单, 易于操作, 适用的图样多, 设计感强。例如图4, 镂空线塑造出的鞋款, 半掩半映, 虚实结合, 创造出丰富的想象空间。

包边线镶边线嵌边线:用不同颜色或质地的材料在帮面材料边缘进行包合、镶、嵌处理形成的线条。这三种工艺是中国传统服饰品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随着材料的走向进行边缘勾勒, 或者对帮面结构进行分割, 引导视线, 增加色彩和材质的对比, 极具秩序感、平衡感、层次感。

除了上面提到的, 常用的还有起梗线、刺绣线、丝网印刷线等工艺方法可形成线迹, 在使用中和鞋靴的结构相结合, 同时具备功能性和装饰性, 产生独特的技术美感。

鞋靴产品中最为常见的工艺线是辑明线线迹, 手工或机械缝纫形成, 通常用作缝合固定, 由于露在外面所以又有很多讲究, 针距大小不同, 线的粗细、颜色不同, 形成的最终效果大不相同。比如, 深棕色登山鞋, 风格豪迈粗犷, 配合较大的针距, 和较粗的明线, 明线的颜色选用深色比浅色更和谐。再比如, 英伦贵族气质的布洛克鞋, 前帮面由分割成两部分的帮面部件通过折边压缝结合在一起, 接缝处处理成燕尾的形状, 沿着部件边缘镂空出相同大小的孔洞进行装饰, 前方鞋头处镂出具有透气功能的花纹线, 简单的曲线和镂空工艺塑造了经久不衰的经典款式。

2.3 鞋靴装饰线

“装饰”在诞生之初以简单的几何线的形式出现在器皿之上, 经历了由抽象到具象, 由简单到复杂的漫长发展过程。鞋靴的装饰线借助色彩、材料、质感等物质载体, 塑造出可为人欣赏的直观艺术形象, 产生种类繁多的视觉效果。就鞋靴中起装饰作用的线来说, 可分为平面图案线和立体装饰线。

2.3.1平面装饰线

制作鞋靴的材料自带的图案线为平面装饰线, 从选取题材上可分为植物图案、动物图案、几何图案、人物图案等[3]。几何图案由于理性、秩序、简洁、对称、可重组性等特点, 在鞋靴设计中使用频率最高, 而其中最为经典的, 莫过于圆和条纹。

圆:圆是最为严密、完满的形状, 使人联想到满月, 是远古装饰图案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也是时尚前沿最受青睐的图形, 比如波普艺术风格的代表元素“波点”———各种颜色、大小的圆点的均匀排列, 带来的律动感打破纯色的呆板, 或者可爱或者成熟, 使用在鞋靴设计中历久弥新。

条纹:平行的条纹使人联想到轨道、钢琴键盘、斑马线等, 具有延伸感, 容易使人产生视错觉, 一般会使条纹方向的长度显得更长, 我们可以利用这种特征来拉长线条、调整视觉面积。比如靴筒上适当加上竖条纹, 会显得腿部更加修长。而横条纹的鞋跟则会使高跟鞋的鞋跟看起来并没那么高。

来源:http://www.yoka.com/fashion/windows/2011/pic0715360502.shtml

来源:http://www.jeffreycampbellshoes.com/

几何图形, 简单秩序, 可简可繁, 可单独运用进行装饰, 也可按照重复、渐进、发散等构成方法排列, 或者作为基本元素, 进一步组成图案后进行装饰 (如图5) 。

2.3.2 立体装饰线

立体装饰线以编织、流苏、羽毛、垂珠等多种形式存在于鞋靴产品中, 摆脱平面的束缚, 在空间中有秩序地排列, 随着足部的活动而摇曳生姿, 自然律动, 使鞋靴飘逸灵动起来。

编织:用皮条或其它材料, 按照一定的规律, 通过编、结等工艺形成“面”或“线”, 可以形成镂空, 可以编织成各种图案, 风格多变, 传达出一种秩序美感[4] (如图6) 。

流苏:由裁剪成条而制得的“穗子”, 多用于鞋靴边缘、服装下摆、首饰等服饰品上, 是塑造中国风或者波西米亚风常用的装饰手法。在鞋靴穿用时, 可随着足部的运动而自由流淌, 流转风情, 轻松自然, 动感十足 (如图7) 。

除了编织、流苏以外, 褶皱、绳结、缠绕围裹, 这些都是常用的塑造立体装饰线的方法, 同时创作出非常丰富的肌理效果, 图8用蓬松柔软的羽毛或类似材质作为装饰, 于行走间流动摇曳, 每个羽枝都是一道灵动的装饰线, 赋予人浪漫华丽的感觉。缠绕围裹垂坠是古希腊服装风格, 图9中的鞋款借鉴了这种装饰手法, 利用轻薄、坠感强的绉纱产生丰富的立体线条, 经典自然、垂悬飘逸。

装饰线所引起的视觉现象比较复杂, 就简单的多条线组合来说, 一点变化就能够产生不同的感觉, 比如, 平行重复的直线或曲线, 如果改变长度作渐变处理, 就会产生空间的深度错觉。将线作疏密安排, 能产生透视空间的视觉效果。将线作不同的粗细变化, 可以产生方向性与运动感, 具有虚实空间的视觉效果, 以及如音律般的韵律感。

来源:http://www.sjfzxm.com/news/xiey e/20100816/166021.html

3 结论

鞋靴产品一直以来在服饰品中处于从属地位,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精神层次的提高, 鞋靴产品体现出愈发独立的审美性和流行性。本文所分析的鞋靴产品中线条的分类、形式和作用, 可以在设计实践中有的放矢地利用轮廓线、工艺线和装饰线, 辅以肌理、材料、色彩等要素, 设计出既有功能性又有形式美感的产品, 使不同形式的“线”服务于鞋靴产品的艺术风格和内涵, 使鞋靴设计作品的形式和内容融合为一个整体, 诞生出成功的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徐险峰.现代鞋靴造型设计中“线”的创新构思与运用[J].艺术设计, 2009:34-35.

[2]邓洪涛.现代皮革服装装饰设计方法探讨[J].西部皮革, 2006, (10) :17-19.

[3]赵茂生.装饰图案[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5:2-3.

鞋靴设计教育弊端及改革初探 篇4

一、鞋靴设计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从上世纪90年代到今天, 我国初步形成了鞋靴设计教育体系, 但时代在飞速向前, 鞋靴设计教育却未能与时俱进, 目前鞋靴设计教育所出现的问题, 已引起许多业内有识之士的担忧。革除弊端必须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 改革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在出现问题的同时分析原因所在, 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改革并不意味着颠覆几十年累积的教学经验, 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行业对鞋靴设计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行业新职位的出现以及科技的发展, 设计人员层次、设计工具的变化, 鞋靴设计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与企业及市场接轨, 课程内容也应不断更新, 以适应行业整体发展的需要。

毋庸违言, 当前鞋靴行业发展出现了种种危机和障碍, 产业的重新整合势在必行, 沿袭多年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都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但是怎么改?改什么?这是我们急需面对且应深思的问题。窃以为, 鞋靴设计教育改革, 要以市场需要为前提, 以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为依据, 处理好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要根据行业需要构建教师队伍, 更新教学设备, 加强实验实训室的重点建设, 使建设实训场地与企业接轨, 做到人机完美结合;改善师资结构, 完善教学内容,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从根本上改变教学与生产脱节的现象。

二、鞋靴设计教育问题分析

不可否认, 近年来鞋靴设计专业的学生综合素质普遍下降。由于学校大量扩招, 使得生源紧张, 不少院校在生源竞争中把入学门槛一降再降, 学生专业素质普遍偏低甚至文化素质也难尽人意, 这与院校本身在招生中追逐经济效益而忽略新生基础水平不无关系。在大学没有扩招之前, 学校招生数量少, 对生源的选择余地较大, 不少学生学画多年, 专业基础水平较高。近些年的持续扩招使得学校整体录取率越来越高, 学生考大学难度大为降低, 专业也分类不清, 一些文理类、艺术类的学生有基础或基础差或无基础的已不鲜见, 鞋靴设计类专业学生绘画基本功偏低的更是数不胜数。学校要想改变这一窘况, 提高专业要求势在必行, 从长远来看, 这无论对学校还是对整个鞋靴设计教育的发展前景都是大有裨益的。

面对学生整体素质 (绘画、文化) 偏低的现象, 可能有人会不以为然, 认为制鞋行业属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 不宜将受教育门槛设置过高, 学生能做能吃苦就可以了, 这种教育上的短视对学生个人乃至企业的长远发展贻害无穷。绘画基础在鞋靴设计教育方面的重要性无需赘述, 它不仅仅是鞋靴设计人才必备的专业素质, 也是提高审美水平的直接途径。针对学生绘画基础普遍较低的现状, 学校应根据专业特殊情况, 有针对性的对基础课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审美水平。

当今社会, 商品经济的逐利大潮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可小觑, 如今鞋靴设计专业的学生心态与过去的学生已不可同日而语, 这一点任教教师都深有体会。如今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 年龄普遍偏低, 且心浮气躁, 学习沉不下心来, 做作业不动脑筋, 认为在学校混上几年领个毕业证便完事。一些教师在教学上也疲于应付, 放松了对学生的管理, 疏于对学生所学专业的正确引导, 使学生在对专业的认识上有失偏颇。比如学生对设计存在片面理解, 简单以为设计的好坏在于作品的艺术性, 在于好看, 以为画几张效果图就可以了, 缺少对市场把握, 忽略了消费者的需求, 以致于毕业生在走向社会后, 发现理想中的设计与现实相去甚远, 而一个缺少市场意识的设计无疑是空中楼阁。

教与学是个互动过程, 无论是教学上失之严谨还是学习上流于松懈, 都会直接导致教学效果滑坡, 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成绩。要解决好既满足学校生源问题还要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学校就必须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 针对企业生产实际在教学形式上模拟运行, 前提是教师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际经验。鞋类专业是小专业, 虽说科技含量低, 但建立一支技术过硬、恪尽职守的职业教师队伍同样不可或缺。学校在强化专业教师队伍的同时, 应该采取积极措施, 鼓励并引导学生主动深入到市场中, 投身到生产一线上, 不断加强市场调研和生产实践, 使学生在熟悉生产过程中提高对市场的把握能力。

制鞋行业虽属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 相对其他高科技产业, 技术含量不高, 但经过鞋类设计专业教育的人起码应该有着较好的审美能力, 且有一定动手能力的实用性人才, 而不仅仅是理论型人才。所以说, 院校专业培养方向与企业实际需求不能脱节, “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型教育”概念不能模糊。

如今在各专业院校之间缺乏交流, 好的经验成果不能共享;各院校招聘师资基本是学历、职称为前提, 背离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内涵。有的鞋类设计专业的教师是从相关的艺术专业转过来, 有的从文理类专业转过来, 个别甚至从企业或其他领域转过来的。教师队伍鱼龙混杂, 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也严重影响了鞋类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

三、鞋靴设计教育的改革方向

1、培养方向与课程整改

调整专业的培养方向与市场接轨, “职业实用型技术”为改革之本———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调整课程设置使艺术、技术、市场营销学、心理学、材料学、电脑技能等根据行业的应用要求结合。整合课程设置应注重与其他相邻学科的交叉, 将各专业课融合, 改变各专业课的独立教学局面, 使之优势互补、衔接有序。

2、推进教师综合型转变

强化教育观念的转变, 首先由传统被动灌输型教学向主动探索型教学转变, 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以解决每个学生的艺术个性为方向, 通过艺术设计教育培养具有思考能力、能够把握自己设计方向的专业人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把设计教育活动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把课堂延伸到广阔的行业市场中去, 除重视知识技能学习, 还要积极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愉悦和快乐, 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培养。一个优秀的鞋类设计专业教师不但要有理论、有技能, 更重要的是要有走在行业前端的前瞻性思维。教师要一专多能, 专业知识要全面精深。教师缺乏对各专业课的熟练把握和对相关专业知识的了解, 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就无从谈起。

3、加强与国外院校及企业的合作

借鉴国外相关院校的成功教学经验, 利用区域产业经济优势, 密切与公司、工厂合作, 拓展建设开发实习基地, 使教学完全融合于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

4、端正学生职业定位与就业观

鞋靴设计控制线的作用 篇5

下面将分别介绍单、凉、棉及马靴的控制线。所用尺寸均以女230#(1型半),男250#(2型半)为例。

1 单鞋控制线共七条(图一)

1.1 前帮控线 FOE1

该线是前后帮的分界线,也是样跷产生的前角点。FO点是第五跖趾外凸点E1点(占脚长的63.5% 一后容差) 与背中线的垂直点,是前掌凸度点的对应点,也是基本口门点Q的长度点,Q点就在该线的1/2处。一般情况下可将FO点至头厚点JO之间视为一条直线,FO点之后就开始产生跷度了。FO占约在CX点与JO点的1/2处,男鞋占楦 底样长的38%~ 41% , 女鞋点楦 底样长的35% ~ 38% ,从后根骨上沿点R(21.66% 脚长) 向前直线距离为68.8% 脚长(用大圆规直线测量)。该线是许多结构的口门位置参考线。内耳式结构的口门常位于该线或在该线附近(图二)。外耳式素头鞋鞋耳前下角在该线偏后0~15 mm之间,且低于Q点1~5 mm(图三)。休闲式的窄口门长度点FX常位于该线或附近(图四)。1.2鞋舌及实用口门点QY控制线DOD1

DO点是跗骨前凸点,约在FO与CX点之间的后3/5处(图一)。男鞋占楦底样长的55% ,女鞋占楦底样长的53% ,D1点是DO点的边沿点,占脚长的55% 减后容差。鞋舌断帮位应在该线之前(图三)。实用口门点QY在楦上的前后位置与口门的宽度有关,越窄越前,一般来说应在该线之前(或稍后一点),否则会造成脱楦及穿着困难。现以常见的舌式明松紧结构为例(图五)来分析该线在控制实用口门点OY所起的作用。经测试,类似于本款结构实用口门点的脱楦危险点在基本口门点Q之后的13% 脚长位置上(约在DOD1线上,如实用口门点长度超过13% 的脚长很有可能会造成脱楦及穿着困难)。本款的实用口门点QY在该线之前,故不会产生脱楦困难之现象。

1.3 中帮控制线 CXC1

该线是中后帮的分界线。C1点是腰窝边沿点,占63.5%的脚长减后容差。CX点是脚弯前沿点,是单鞋脸长的最高点,男鞋约占67% 楦底样长,女鞋约占65% 的楦底样长。从后跟骨上沿点R往前用大圆规量直线距量为45% 脚长。CX点是鞋样设计中较重要的一个设计点,除海绵口结构之外,单鞋前脸的长度不能超过该点,否则会使脚弯处造成磨损(图二)。

1.4 后帮控制线 CXB1

该线是中后帮的分界线,控制着后帮鞋耳、边带等部件的走势(图六)。同时,B1点C1点之间也是理想的断帮位置。

1.5 外踝高控制线 BOB1

B1点是外踝骨的边沿点,占脚长的22.5% 减后容差。该线上的BX点是外踝骨下沿的高度点,占脚长的20.14% 。设计后帮踝骨位部件高度时要低于该点(海绵口结构除外)。否则会造成踝骨位磨损现象 (图六)。

1.6 后缝高控制线 AOA1

该线中的AX点控制着后缝的高度。R点是后跟骨上沿点,占脚长的21.66% ,是主跟高度控制点,主跟应平该点或略高于该点。人脚后跟脚腕处的转折中点约占脚长的26% 。合适的后缝高度点AX应是高于后跟骨上沿点R (增加抱脚能力)而低于脚腕转折中点(防止磨损)。故设定AX点为23.5% 的脚长,海绵口结构可适当加高一点。

1.7 后帮高度控制线 AXQ

该线是后帮侧面高度的控制线。低跟楦的BX点应在该线附近 (高跟的BX点会高于该线)。也就是说该线还控制着低跟鞋的踝骨高度。一般情况下,单鞋侧面后帮上口线应低于该线。该线的Q点也是围盖宽度的参考点,通常围盖宽度以Q点为中心上下移动(图七)。

2 凉鞋控制线共六条(图八)

随着全球气候的逐渐变暖,凉鞋在鞋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是鞋样设计师必须把握的一大品种。凉鞋的主要特征是“凉”,样板处理的关键问题不是跷度处理而是能否合穿的问题。因此,把握好凉鞋的控制线显得尤为重要。

凉鞋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是满帮花孔或串条结构,其控制线同单线。二是前后满中空或前后空中满等结构半凉鞋。三是前、中、后三空全凉鞋。这里要介绍的就是全凉鞋的控制线。

凉鞋的控制线分为六条:1、前弧控制线H1’、HO、H2’。2、后弧控制线E1’、FO、E2’。3、中帮控制线C1、DX、C2’。4、后帮控制线B1、CX、B2’。5、外踝高控制线BO、B1;6、后带高控制线AX’Q。这六条线的作用如下。

2.1 前 弧 控 制 线 H1’、H、H2’(图十二)

该线是前帮的最前一条线(图九)。为增加美观度及露趾面积,该线常以内弧线的形态出现,弧度3~10 mm(编织类除外),故称为前弧控制线,主要控制着露趾位置。就人们习惯的审美视角而言,全凉鞋露三趾不够凉,露五趾不雅(会给人脚肥的感觉),露四趾为宜(图十)。从图中得知四趾的对应点是U点(第一第二趾之间的夹趾窝点),占脚长的84%减去后容差。因脚趾是斜势的,故该线也是斜画,与底中线呈100°~ 105°(常用103°)。前弧线受制于底中线,以拇指内凸点H点后5 mm为中心在H点与H点后10 mm点之间移动,内怀在H2点前10 mm与后5 mm之间,外怀在H1点后5~ 20 m m之间,内外怀在边沿上的前后落差为8~18 mm(以约平行于楦前轮廓线的斜度为宜)。

2.2 后 弧 控 制 线 E1’、FO、E2’(图十二)

该线是前帮的最后一条线,可受制于分踵线(在E1点后的断帮线可垂直于分踵线),主要控制着前帮抱脚能力。一般情况下,其内怀点E2’在第一趾内凸点F2点之后,脸长点FX在口门长度点FO点附近,外怀点E1’在第五趾外凸点E1点之后10 mm以上,且呈大外弧状(编织类条带除外)(图九)。如前帮是一条较细的条带结构,其内怀E2’点可在F2点之前,但外怀E1’点则需在E1点后10 m m以上,否则会影响抱脚能力(图十一)。

2.3 中帮控制线 C1、DX、C2’

C2点是腰窝边沿点C1点(占脚长的41% 减后容差)的内怀对应点,DX点是跗骨前凸点DO与口门长度点FO点的1/2处。一般情况下凉鞋的前脸长度约在FO点附近,一些前脸条带较多的凉鞋的前脸长度可超过FO点,但不能超DX点。D1与C1之间是前帮后弧线的常用断帮位点。

2.4 前绊带控制线的 B1、CX、B2’

前绊带是凉鞋常见的结构形式,主要作用是增加凉鞋的抱脚能力。CX点是脚弯前沿点,B1是外踝骨边沿点,B2’点是B1点垂直分锺线的内怀对应点。前绊带的最高点应在CX点或稍前一点,否则会顶磨脚弯处。丁字带、一字带的最高点通常在CX点前5 mm至跗骨突出点DO之间。立柱中心常在B1点或稍前一点 (图十二、十三)。后绊带的中心在B1点之前(图十四)。

2.5 踝骨高控制线 BO、B1

该线主要是控制踝骨部位部件的高度,BX点在该线上。B1点是外踝骨的边沿点,占脚长的22.5% 减后容差。BX点是外踝骨中心下沿点,占脚长的20.14% 。凉鞋后帮应低于该点。B1点还是前绊带及后绊带的控制点。

2.6 后带高控制线 AX’、Q

为增加后带的抱脚能力,后带应卡住后跟骨上沿点R。故该线应略高于单鞋但不能超后跟转折中心点AX’’(图十三)。一般来说凉鞋的后带高度约高于单鞋3~5 mm(图八)。

3 棉鞋控制线共六条

棉鞋是指高于单鞋低于脚腕的高腰类鞋子,其六条控制线分别是:1、前帮控制线FOE1。2、中帮控制线CXC1。3、统口中点(相当于脚腕中心) 控制线VOV1。4、后包跟高控制线AXQ。5、后缝高控制线AOA1。6、统口宽控制线AOKO(图十五)。

这六条控制线的作用如下。

3.1 前帮控制线 FOE1

其作用同单鞋控制线。

3.2 中帮控制线 CXC1

该线除了是中后帮的分界线外,CX点是兜跟围的测量点,也是前加量的控制点。凡需前加量的棉鞋马靴应在该点前约10 m m处就开始加出前加量(图十五,CX点下来第一个半圆就开始加出前加量)。

3.3 统口中点 (相当于脚腕中心)控制线 VOV1

该线的主要作用是控制统口中点VO及筒口高度点VXV1。VO线的确立:在楦跟高垫好及前掌凸度点着地的条件下,把统口中线的1/2处垂直移到楦侧统口边上,该点即为VO点。由该点垂直于楦椤边即得到VX、VX’、V1点。VOV1线是楦侧面的视角中线 (垂直于横坐标线),V1点是VO点在楦椤边的垂直点(图十六)。由于楦统口前半圆半径大于后半圆半径,故楦体展 平面上KOVO大于AOVO约2~5 mm(图十七)。VX点是棉鞋筒口高度点,该点低于VO点3~5 mm,占脚腕高度的75% ~85% 。一般情况下,平面上的AOVXKO线呈弧线状。KO高于AO3~ 10 m m。另外,VOV1线上的VX’点还控制着踝骨部位上外包跟的高度(外包跟应低于该点)。

脚腕高度的脚型规律是脚长的52.19% 。

3.4 后帮中缝高控制线 AOA1

该线用于控制后帮中缝高度。一般情况下,AO点比筒口前端点KO低3~10 mm。就棉鞋马靴而言,后弧线应直接在做包样板上加出加工及材料厚度余量。侧开结构及封闭结构应加出后加量1~5 mm及前加量5~20 mm(图十七)。

3.5 后包跟控制线 AXQ

该线控制着后包跟的高度。AX点同单鞋一样占脚长的23.5% 。如需加高后包跟,可超AX点1~4 mm,但不能过高。因为后跟脚腕转折中心点AX’’约占脚长的26% ,后包跟高度点应低于该点,否则会磨损脚后跟。该线的VX点还可控制后包跟在踝骨部位的高度。另外,该线的Q点可用于围盖宽度、鞋耳前下角等部件的参考点 (图十八)。

3.6 后帮筒宽控制线 AOKO

棉鞋的筒口宽度与其开口方式及鞋帮高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取脚腕围长的56% ~62%(封闭式结构需加大),侧开结构取大值,前开结构取小值。侧开结构及封闭式结构需加前加量(5~20 mm)及后加量(1~5m m),前开结构可不加前加量及后加量。

脚腕围长的脚型规律是:男占脚跖围长的89.23% ,女占脚跖围长的83.20% ,常用平均值为86.23% 。

4 马靴控制线

马靴控制线可分为高腰控制线及靴筒控制线两大部分,共十一条(图十九)。

4.1 前帮控制线 FOE1

该线的作用同单鞋。

4.2 中帮控制线 CXC1

该线作用同棉鞋控制线。

4.3 筒高控制线 T5V1

该线是一条很重要的控制线,他通过统口中点V0控制着靴筒各段的高度,并制约着靴筒的正斜。在跟高垫好及前掌凸度点着地的条件下,该线垂直于横坐标线。

脚腕高度T1V1= 52.19% 的脚长(脚型规律)。

辅助线(一)T2V1高度 =78.2% 的脚长

辅助线 (二)T3V1高度= 100% 的脚长

腿肚高度T4V1= 121.88%的脚长(脚型规律)

膝下高度T5V1= 154.02%的脚长(脚型规律)

4.4 后包跟高控制线 AXQ

该线作用同棉鞋控制线。

4.5 后帮中缝高控制线 AOA1

该线的作用同棉鞋控制线。

4.6 脚腕宽度控制线 T1’、T1’’

该线在脚腕高度上,其宽度同开口方式及材料厚度有关。前开式结构的T1’、T1’’长度比1/2脚腕围长略大一点,女为110~115 mm, 男为120~ 125 m m。侧开式 结构T1’、T1’’长度比1/2的脚腕围长稍大一些,女为125~130m m ,男为140~ 145 m m。封闭式结构的T1’、T1’’长度比1/2脚兜跟围长稍大一点,女为146~ 150 m m ,男为160~ 165m m。

T1’’点的确定。该点是个很重要的点,它关系到靴筒的大小及靴筒与高帮是否错位。具体步骤是:通过AX点作T5V1的平行线Y线。该线垂直于X线。从V1’点向上量取120 mm为脚腕高度点T点。从T点做Y线的垂直线,与Y线的交点为TX。TX点是确定T1’’点的重要参考点,一般情况下,T1’’点在TX点上或前后1~5 mm之间(视开口方式及材料厚度而定)。现以常规内拉链女靴为例(图十九,面料PU革复1.0切片,里料曲曲绒复4 mm海绵):把半边样的VOV1与T线重叠,从AO点向后向上顺势加出后加了1~5 mm (马靴统口处需加后加量及前加量,后加量与前加量之比约为1∶3.5~4,即,如后加量为1 mm,那么前加量为3.5~4 mm),与T1’、T1’’线的交点为TX’。TX’在TX点上或前后1~3 mm (如是封闭式结构,TX’在TX点之后)。然后在TX’点上加上材料厚度即为T1’’点。从T1’’点向前垂直量取所需宽度为T1’点,连接T1’、T1’’线即为脚腕宽度控制线 (约占脚跖围长的58% ,依据开口方式及材料厚度的变化±1~20 mm)。

脚腕围长的脚型规律是:女占83.2% 的脚跖围长,男占89.25% 的脚跖围长,通常常用平均值为86.23% 脚跖围长。

兜跟围长的脚型规律是:131% 的脚跖围长。

4.7 辅助线(一)控制线 T2’、T2’’

该线起过渡作用,占脚跖围长的66% ,依据开口方式及材料厚度 的变化±(1~20m m)。

4.8 辅助线(二)控制线 T3’、T3’’

该线起过渡作用,占脚跖围长的73% ,依据开口方式及材料厚度 的变化±(1~15m m)。

4.9 腿肚宽度控制线 T4’、T4’’

该线控制着腿肚的宽度,占脚跖围长的77% ,依据开口方式及材 料厚度的 变化±1~15 mm)。

腿肚宽度的脚型规律是:女占131.76% 的脚跖围长,男占139.34% 的脚跖围长,常用平均值135.55% 的脚跖围长。

4.10 膝 下 宽 度 控 制 线 T5’、T5’’

该线控制着膝下宽度,占脚跖围长的76.57% ,依据开口方式及材 料厚度的 变化±1~ 15 m m ,通常比腿肚宽度少1~ 2 m m (过膝靴可 大1~ 5m m)。前高后低约3~ 10 m m。

膝下宽的脚型规律是:女占120.98% 的脚跖围长,男占130.91% 的脚跖围长,常用平均值为125.95% 的脚跖围长。

4.11 筒前控制线 T5’、T1’

造型要素在鞋靴设计中的应用 篇6

鞋靴造型设计是对鞋靴物质构成所进行的一种形式美的创造, 也就是对“鞋”整体外观的塑造。鞋靴造型包括点、线、面、体等基本构成要素和形态、材料 (质) 、色彩、图案、配件等合成要素。鞋靴造型就是由这些构成元素按照形式美法则“组装”而成的。

本文主要对各种造型要素在鞋靴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力求探讨出其应用规律与方法, 为提高鞋靴创新设计奠定基础。

一、造型要素在鞋靴设计中的应用

1、点

点的合理应用能使鞋靴产生动感的穿着效果, 且不同形状的点有着不同的性格表现。例如:方形点给人以稳定、理智、安定的感觉;圆形的点给人以圆满、充实、运动、完美的感觉;锐角的、不规则的多边形点给人以尖锐、紧张、活泼、张扬的感觉;形态构成巧妙的点给人以强烈的艺术美感;具像形态的点使人易于联想;抽象形态的点能产生一种独特的美感。

<1>点不仅能体现鞋靴的功能和结构, 还能起一定的装饰作用, 如鞋钎、鞋眼、商标。凉鞋上的点能增加透气性和凉爽性, 还能把凉鞋打扮的多姿多彩。

<2>点在鞋靴上起装饰作用。鞋靴设计中常用点来丰富款式变化, 在鞋整体布局中表达美感, 显示要点, 使人视线凝固、集中。品牌标志常被作为一个“点”来处理;装饰配件加在鞋靴上可起亮“点”的作用, 如图1。

<3>平面的点可以用做帮面上的“点”的图案, 如设计师有意的表现一个较小部件或帮部件上印刷的一个点。

<4>立体的点用在鞋靴上, 就是设计实体的装饰配件或实用性与装饰性相结合的配件, 如图2。

<5>单个点在鞋靴整体造型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正装鞋上的点要求端庄、典雅、高贵;时装鞋上的点要求表现出艺术性和个性;而礼鞋上的点需要配合烘托礼鞋的穿着属性——华丽和个性。

<6>多个点在鞋靴整体造型中可以带来装饰性和韵律感。数量多的组合点用到晚礼鞋和童鞋上;点的线化构成用到时装鞋、休闲鞋、童鞋、运动鞋上;点的面化构成形式用于晚礼鞋上, 如图3。

2、线:

线在鞋靴设计中的表达形式有多种, 其应用为:

<1>从存在方式上看:平面的线 (采用印、刻、嵌、缝等方法加工上去) 是最常用的, 起图案装饰点缀的作用, 如图4。立体的线 (线装配件) 在鞋款中不仅起装饰作用, 还起实用作用。立体线的组合是凉鞋设计中应用最多的, 如图5。半立体的线 (如缝梗线、压印线等) 多用在休闲鞋中, 有粗犷休闲之感, 如图6。

<2>从线的形态上看:粗线、直线用在男鞋款上体现出男士的大方刚正;细线、曲线运用在女鞋款上体现出女士的柔美、纤细;抽象线运用在运动鞋款中体现出中性、运动、休闲的感觉;具象线用在儿童鞋中体现出儿童的天真活泼与浪漫。

<3>鞋靴上有各种装饰工艺线:如起梗线、镂空线、印刷线、刺绣线、镶嵌线、缀缝线等;另外还有部件边缘线、帮部件分割线和独立装饰线等。

3、面

除全空条带凉鞋和拖鞋外, 其他鞋靴造型设计都离不开面形帮部件, 通过在鞋靴上进行面形帮部件的设计, 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鞋靴款式, 如:舌式鞋、女浅口鞋等。面形的应用要针对消费者的审美偏好去创新变化, 如正装鞋上帮部件的造型设计应大方、端庄、典雅。

4、体

体在鞋靴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大的体鞋靴比小的体鞋靴看上去更引人注目, 例如, 高筒靴要比低筒靴醒目的多。体应用较大的地方主要是鞋靴头式造型的变化、鞋靴大底造型的变化和鞋靴跟式造型的变化, 如图7。

5、形态要素

概述:形态指鞋靴外观的凹凸、起伏变化等。应用形态要素进行设计包括平面造型设计、立体造型设计、结构式样设计。点、线、面是组成平面造型的基础元素, 立体构成就是对点材、线材、面材、块材进行立体造型的具体应用。

<1>平面造型设计

指对鞋靴帮部件两维平面的轮廓造型设计。除注意帮部件自身的造型变化外, 通常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帮部件的造型分割要与鞋靴整体造型相协调。

(2) 帮部件造型变化应有利于帮料套裁。

(3) 帮部件设计要能满足工艺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4) 帮部件造型设计应具有合理的结构, 满足穿着的舒适性、功能性和牢固性。

(5) 帮部件造型设计应具有创新性和艺术性, 即特色。

<2>立体造型设计

指对鞋靴形态占有三维空间的造型设计, 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指鞋靴形体占有三维空间的形态造型设计, 即为鞋靴体量特征上的造型设计, 一般突出表现为对鞋靴 (鞋楦) 头式形态的立体造型把握。

二是指帮部件和底部件的立体构成造型设计, 即指帮 (底) 部件之间或单独的帮 (底) 部件以某种形式和方式占有一定的三维空间的立体形态造型设计。

<3>结构式样设计

指鞋靴帮面的组合构成款式设计, 如三接头结构款式。在鞋靴形态造型要素中, 结构式样设计对鞋靴形态的造型效果影响最大。鞋靴形态结构式样设计分为创新设计和变化设计两种。创新设计是把原有结构式样进行了较大的修改, 让人耳目一新;而变化设计是把原有结构式样在大小和装饰等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 但仍以原有结构为主, 如图8所示。

应用:

<1>现实、抽象形态的应用

现实形态可以从建筑、动物、植物中获取灵感元素, 也可以是中国服饰的精彩细节。例如, 从中国悠久的历史中寻找灵感, 京剧脸谱、山水画、剪纸、陶器等;还可将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植物——花和叶, 结合成为帮面部件运用到鞋靴设计上, 并通过工艺手段深化其形象来达到新奇且实用的目的, 现实形可以应用在童鞋、女鞋和前卫鞋上, 如图9。

抽象形有几何、有机和自由抽象形三种。几何抽象形 (如正方形、矩形、梯形、三角形、椭圆形等) 可以运用到许多鞋类帮部件中, 如将凉鞋帮面设计为几何抽象形, 使其造型简约, 富有韵律感, 如图10。有机抽象形和自由抽象形 (是介于现实形和几何抽象形之间的两种形态) 一般运用于童鞋、运动鞋、旅游鞋等, 如图11, 花瓣式的鞋头帮面为鞋增加了许多情趣。

<2>形态要素在女正装鞋中的应用

在运用形态要素设计时必须仅仅围绕女正装鞋的整体造型风格 (端庄、高贵、典雅) 去组织和运用。其重点是头部造型、结构式样和口门部位的造型变化。

鞋头部形态造型变化有尖头式、方头式和圆头式、对称头式和非对称头式几种, 还可以由这几种主要类型派生出很多头型。

常见的女正装鞋口门造型有圆形、圆方形、方形和尖形, 还有心形、桃形和斜形口门等变化。

女正装鞋的帮面分割可采取直线型和曲线型。

<3>形态要素在男休闲鞋中的应用

男休闲鞋形态造型设计的原则是舒适性、个性和轻松感, 头式造型一般都是在比较宽大、饱满形态中寻求变化。

帮部件造型设计是构成男休闲鞋造型视觉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鞋面上每个部件的造型设计, 重点在鞋耳部件处。如图12, 鞋耳部件形态造型设计是整个男休闲鞋形态设计的重点, 对其平面轮廓进行变化或将其用各种装饰工艺手法处理, 可以传达新颖的视觉效果。

6、色彩要素

色彩作为视觉审美的核心, 深刻的影响着人们视觉感受和情绪状态, 是鞋靴造型设计的灵魂。

色彩感觉中的情感性和象征性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和生理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别喜欢的颜色, 中华民族历来喜欢红色、阿拉伯民族喜欢绿色、欧美人喜欢咖啡色;地域性表现在不同地方的人对色彩感觉不一样, 如南美洲人普遍喜欢黄色, 而欧洲人对黄色不感兴趣;生理性是指人的性别和年龄对色彩认识的感受差异, 如女性一般喜欢浅色、鲜艳色, 而男性多数喜欢深色和灰色, 儿童喜欢高纯度的鲜艳色等。

<1>流行色的应用

当一些色彩被赋予时代精神和象征意义, 并迎合了人们的思想时, 就会被普遍认同而广泛流行起来, 运用鞋靴的流行色彩发展趋势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诱发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欣赏心理, 就可以引导市场消费潮流。当今复古风潮盛行, 色彩流行的潮流总是在轮回, 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曾经流行的艳丽色彩——红色、金色、橙黄色和米色等, 现已重返市场。枣红、酒红、深红、深咖啡、深褐色等中间色为秋季流行的主色调, 尽添秋冬暖意和醉人色彩, 散发柔性与浪漫。男鞋除了极富高贵的、神秘的黑色外, 古铜色、咖啡色、机关报灰色现广为流行。

<2>色彩在具体鞋靴上的应用

女正装鞋配色设计总体要求色彩端庄、沉稳;在色相运用上以单色为主, 一般选同类色或无彩色系的黑与白、白与灰、黑与灰来搭配, 黑色、棕色、白色、米色、驼色、灰色在女正装鞋上运用较多, 一些高亮度的灰色运用在女正装鞋上给人明丽、含蓄、高雅的感觉, 可以彰显审美品位。

新颖别致的配色设计可以使女时装鞋产生不同凡响的美感。具有时代感的黑色、艳丽的红色等色系给人以强烈的礼堂冲击, 充满了激情与浪漫, 是女时装鞋的主导色彩。如图13, 将“中国红”演绎得如此奢华, 彰显出中国古老文明的大气与浓厚的韵味。

前卫鞋色相设计通常采取反向设计和多色相对比搭配设计。色相反向设计是指前卫鞋上的颜色使用与普通鞋相反, 如大红色、鲜黄色、蓝色等颜色本应用在女鞋上, 却用在男鞋上, 于是产生了前卫感。多色相对比搭配是指多种对比色同时在一款鞋上出现, 给人矛盾冲突激烈、视觉纷乱刺激的感觉。前卫鞋色彩纯度较高, 具有很强的冲击力, 给人醒目、张扬之感。前卫鞋色彩搭配要创造一种少见的色彩组合, 如黑色与紫色搭配、金色与蓝色搭配、银色与红色搭配、金色和银色搭配, 具有独特的魅力。尤其闪亮的银色具有一种逼人的光芒, 黑色鞋搭配上古怪造型的银色图案和配件, 可使鞋产生野性、冷酷、孤僻等感受, 前卫感十足。如图14, 整个鞋款没有过多的装饰, 只有色彩的大胆搭配, 使用四种亮色与黑色的完美组合, 使鞋款张扬性感、具有魅力, 而又不失品位。

7、材质 (料) 要素

材质、形态和色彩是鞋靴造型设计最重要、最基本的三要素。

从视觉审美的角度它包括材质肌理和材料档次两方面。不同材质具有不同的视感和手感, 可以产生不同的材质美感。例如, 胎牛皮和小牛皮纹理细腻、柔软, 视感和手感都非常舒服;鳄鱼皮、鸵鸟皮等鞋面材料稀少, 本身就是一种高档材料, 而且其特殊的纹理给人一种高贵和神秘感, 表达着特殊的主题, 创造了一定的意境。

<1>材料机理的应用

材料肌理是一种新颖独特的美感形式, 是材质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材质的肌理大多是人为的, 有很大的随意性。在鞋靴设计中, 常以巧妙地组织材料间的肌理对比, 以及与其他材料的质感对比而增加美感。一般有以下几种手法:

(1) 运用不同肌理对比的材料进行款式设计, 突出材料风格的典型性, 如绒面革长靴的鞋头包着光亮金属, 更加突现绒面革的柔软与温暖。

(2) 让肌理相近或相同的面料在鞋靴不同部位出现, 使视觉产生呼应感, 如鞋帮主体以正面革为主, 配以针织材料为靴筒的低腰皮靴, 使皮革与针织材料对比产生一种视觉上的联系, 在变化中求得统一。

(3) 将具有强烈肌理效果的材料用于小面积部件, 可以吸引视线、突出重点, 和大面积较弱肌理的材料进行强对比, 在面积和比例上求得统一与平衡, 使用高光装饰件来装饰鞋面正是这种手法。

(4) 打破常规性选用材料的方法, 扩大鞋面材料的艺术表现范围。

<2>材质 (料) 要素在具体鞋靴上的应用

鞋靴造型设计要根据特定消费者、特定鞋靴品种的需要, 尽可能发挥材料特有的材质美感。例如, 女正装高档鞋采用亮面皮革和柔软织物, 或采用具有特殊肌理的高档材料, 不仅增添了鞋面的质地美感, 还提高了档次。以正面革为主, 搭配使用漆皮革、金属效应革、珠皮革等亮革, 可以使正装鞋显出高档感, 为女性带来干练的气质。

不同材质的应用带给女时装鞋不同的风格。使用印有花哨图案的剖层皮革、压花革及毛巾织物给鞋带来自由、休闲的灵感, 突出现代个性;带有自由图案的材料, 外观有有机玻璃的效果和油布效应, 将浪漫、自由、活泼、不掩饰自己个性的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豹纹、斑马纹、蛇皮等兽皮花纹面料突显了设计中的野性美和自然美, 使时装鞋具有粗狂, 野性和原始的非洲风格, 如图15。随着复古潮流的兴起, 原始风格的木材、麻布重返鞋材, 并走在了时尚的最前沿, 如图16所示的女时装鞋。

男正装鞋一般用粒纹细致、手感柔软、滑爽、丰满的胎牛皮和小牛皮。对于高档男正装鞋, 稀有高档的材料是必不可少的, 如鳄鱼皮、鸵鸟皮、鲨鱼皮等, 用其特殊肌理与普通鞋面材料搭配使用, 不仅节省高档材料, 同时还形成对比的美感和提高鞋的高贵感。

休闲鞋与童鞋要考虑材料的舒适性, 围绕休闲鞋风格应选择肌理上感觉温和、亲切和含蓄的绒面革、磨砂革、油鞣革、压花革、皱纹革;童鞋一般选用吸湿性和透气性较好的天然材料, 如天然皮革、棉、麻等。

总之, 造型要素的变化决定了鞋靴类别、属性和款式的变化。进行鞋靴造型设计时, 首先要把握流行发展趋势, 了解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及流行主题的变化;其次, 要在吸取国外设计风格的同时, 把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融入进去;最后, 要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发现美的造型元素, 并把这些元素巧妙的应用到鞋靴造型设计中, 从而设计开发出具有特色的鞋靴, 成为世界流行的“引导者”。

摘要:造型要素的变化决定了鞋靴类别、属性和款式的变化, 本文介绍并分析了基本造型要素点、线、面、体及合成造型要素形态、材料 (质) 、色彩等在鞋靴设计中的应用, 并总结了造型要素在鞋靴设计中的应用规律。文章还根据消费观念的变化及流行主题的变化, 引导设计者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发现美的造型元素, 并把这些元素巧妙的应用到鞋靴造型设计中, 以此设计开发出具有特色的鞋靴。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思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 1997.

[2]陈念慧.鞋靴设计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

[3]李国鹃.浅谈皮鞋造型设计的要素[J].中国皮革, 2004, (2) :108121.

[4]倪海曙.视觉和仿生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 1985:89106.

[6]郑秀化.鞋饰图案构成美学探析[J].中国皮革, 2005, (3) :112117.

[7]陈炜.鞋靴的设计定位[J].中国皮革, 2005, (3) :163165.

鞋靴设计中的艺术化现象 篇7

艺术与设计虽然关系很密切,但毕竟还是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学科领域。艺术不具备“实用”的属性,而设计的首要属性就是“实用”。

艺术表现的是“形而上”,设计却完成的是“形而下”,两者各有“使命”。但服装设计却使两者携起手来,共同引领与打造新的“流行”与“时尚”。

自从服装设计中吸取了“艺术”成分,创造出了“艺术化”的时装之后,鞋靴设计也紧随其后,并大胆的把“艺术”搬到自身的设计中,使“艺术”融入到鞋靴制品中,同时也使产品呈现出“艺术化现象”。

2 鞋靴设计中的艺术化现象

早在20世纪初期,鞋靴等配饰已成为时装最重要附属品,并被认为是对时装的完美修饰。这时,作为以手工艺为主的产品设计与同样以手进行创作的绘画、雕塑艺术有着天然的联系,艺术家和设计师的身份并没有严格的界限。特别是受19世纪莫里斯倡导的“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很多艺术家参与产品设计和手工制作,设计师也在艺术家及手工匠的作品中吸收营养和寻找灵感。

被视为把艺术融入服饰设计的始祖索妮娅·得莉妮本人就是一位优秀的画家。1926年,她在巴黎大学举办《绘画给设计带来的影响》的讲座时,就把艺术与设计、艺术与时尚的关系作为主题进行探讨。

著名品牌CHANEL创始人可可·夏奈尔受到威尼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卡帕西奥的画中圣特·厄休拉所穿的便鞋款式的影响,设计出了以环绕着脚的连续线为特征的现代宫廷鞋。她的设计很快就被其他人所追随,并使这种鞋成为了时尚的配饰。

20世纪60、70年代,波普艺术的流行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出现,服装与配饰设计和建筑、工业、平面等设计领域一样,打破了统治多年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又一次掀起了艺术与设计、艺术与时尚融合的高潮。许多品牌首席设计师都把流行的艺术风格和经典的艺术作品“搬到”鞋类设计中,把艺术作为设计的元素巧妙的与作品实用性(功能性)结合起来,创造了具有艺术性、功能性的时尚精品,见图1、图2。

进入21世纪,鞋靴制品设计中的“艺术化现象”愈发普遍,并形成时尚的标志和亮点。采用经典名画元素设计的女鞋;采用非洲木雕造型设计等,几乎把自上个世纪以来出现的艺术流派的艺术风格及其代表作品都“搬到”设计之中,见图3、图4。

3 鞋靴设计中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手法

在鞋靴制品设计中,设计师广泛地借鉴当代各种艺术风格的创作思想、表现形式与表现手法,并和时尚有机的融合起来,形成了鞋靴制品“艺术化”的设计特点,将产品设计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设计师在具体的设计中对艺术品及艺术风格采用了“移入”、“移植”、“解构”和“借鉴”等手法,使配饰设计既能体现出“实用性”的特征,又能体现出‘“艺术”品位和“时尚”气息的特色。

3.1 平面艺术的移入

在鞋类制品的表面上,设计师常把绘画和图案等平面艺术作品整体或局部的“移入”。把绘画和图案当成装饰元素,根据产品的形状、大小和结构,合理的安排这些元素。把产品作为绘画和图案的新的载体,并使绘画和图案有机地融入到产品整体造型之中。如采用插画艺术家Robert·Williams的插画作品设计的板鞋鞋面;用波普艺术家Andy·Warhol (安迪.沃霍尔)的丝网印刷作品设计的豆豆鞋鞋面;用涂鸦大师Keith·Haring的涂鸦作品设计的女式高跟鞋靴面;用画家蒙德里安平面构成作品设计的休闲鞋、凉鞋鞋面、帮面等。这些鞋产品散发着浓厚的文化艺术气息,让人们的双脚“踏”进了艺术的海洋之中,见图5、图6。

3.2立体艺术的移植

在人们的印象中,建筑和雕塑又大又重,似乎与鞋靴制品联系不大,然而设计师也把它巧妙地“移植”到其设计中。特别是在女式鞋的高跟设计上,设计师把建筑、雕塑等按比例缩小,替代普通的简单的高跟造型,给人一种视觉的新奇感和幽默感。如把非洲裸女木雕作、男性人体雕塑中的一条腿、巴黎的铁塔、古罗马建筑中的罗马柱、欧式古典家具的的桌腿等作为高跟的造型,见图7图8

最有讽刺意味的是设计师采用现代艺术创作手法,大胆创意,把波普艺术、装置艺术、现成品艺术、通俗艺术等形式与手法,用于配饰设计中,如把牛蹄、马蹄(内部挖空)以及鼠皮等现成品,设计成高跟鞋的造型,见图9、图10;把手枪、灯泡、动物腿等设计成高跟的造型,见图1 1、图12;把面包挖成拖鞋、潜泳用的鸭蹼改造成高跟鞋,见图13、图14……从这些鞋的造型设计看,与其说是消费品,不如说是“艺术品”。

3.3艺术元素的解构

鞋靴制品设计师对艺术不仅只是采用“拿来主义”,同时还根据所设计的具体内容与形式,对艺术元素进行“解构”。这种设计是以产品作为主体,让艺术品来“适应”产品。这样,就要对艺术品进行“解构”,打散原有的结构,根据产品的造型特点来重组这些艺术元素。如对构成主义画家蒙德里安的作品《红灰黄蓝黑的构成》进行打散和重组,设计出包括服装、挎包、便鞋、运动鞋、凉鞋等一系列的配饰品。虽然原有作品结构被“破坏”了,但设计师抓住原作的构成方法这个核心(由直线与色彩构成大大小小的方块),然后自由地重组成新的“作品”,而新的“作品”在视觉感受上与原作品如同一个系列。实际上,这种“解构”的设计方法是对原艺术品又一次的创作,是原艺术品在鞋靴制品上的延展。

3.4 艺术风格的借鉴

艺术与设计就像一对双胞胎,他们有着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具备“创造性”这个特征。艺术是人的创造力的体现,同样设计也是人的创造力的体现,因此两者在这一方面是一致的。

设计从艺术中吸收和借鉴创意,艺术到设计中寻找灵感和受到启发。鞋靴设计中的许多产品就是通过对艺术风格的“借鉴”设计出来的。如设计师从抽象表现主义大师波洛克的作品中“借鉴”了他的抽象表现技法,运用到鞋靴产品设计中,营造出强烈的色彩混合与肌理效果,使人耳目一新;设计师从涂鸦艺术中“借鉴”了“涂鸦”的表现手法,运用到设计中,获得了夸张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效果,同时也给人以自由的、轻松的、随意的感受,见图15、图16。

设计师从构成主义中“借鉴”了构成原理,运用到鞋靴制品设计中,创造出新的“构成”产品。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借鉴”的手法则更多地体现了设计对艺术的再创造,并同时形成了设计作品自身的风格。

4 艺术化设计与鞋靴品牌

贝维斯·希利尔和凯特·麦金太尔在《世纪风格》的导言中说:“由一件日常用品来向人们讲述一段文明,其效果常常会比艺术作品或者建筑杰作更好。因为,杰作只表现了单个的天才;而普通的物件儿,却仿佛更能体现出‘时代精神’”[1]。

艺术品固然伟大,但它常常被束之高阁或存放于美术馆、博物馆内,远离人们的生活,而人们生活中的“艺术品”,其实就是一些日常用品,它或许是一双鞋子,或许是一件服装,或许是一款提包,或许是一瓶香水,或许是一把椅子,一盏台灯……可就是这些普普通通的日用品却装点着人们的生活,为人们营造艺术的氛围。

今日的服装、配饰与其它日用品一样,已经不再是人们的生存所需,而是人们生活内容的组成部分。人们需要它,已经不只是限于“使用”,而是它所承载着的附加价值满足了人们更多的需求。

艺术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产品,是因为艺术品能传达出一种情感,一种人们都能感受到却无法准确表达的情感。艺术化的配饰品同样具备这种情感。人们通过穿戴和收藏等方式占有这些饰品,就是在感受这些饰品带给人们的一种情感。顶级品牌的饰品之所以能征服人们,就是它能传达出人们所需的这种情感。

顶级品牌饰品都是一流的设计师倾心打造的,这些设计师具有超常的艺术天赋,有良好的艺术素养,他们把设计当成自己的生命来对待,当成艺术创作来对待,才能创造出如此非凡的饰品!

国际上最有名的奢侈品牌路易·威登(Louis·Vuitton)多次与当代一线艺术家合作,推出具有独特艺术品位的产品,2003年LV与日本设计师村上隆首度携手推出樱花包系列,大获成功,之后又陆续推出了Monogram Multicolore等系列,均取得了良好销售业绩。除了LV以外,迪奥(Dior)也成功的将更多的艺术元素注入进到产品灵魂之中[2]。

纵观当代奢侈品牌,把握其潮流风尚标志的产品,均凝聚了设计师与工匠们的巨大心血,无怪乎这些产品会被入们视为伟大的艺术品!

正像《世纪风格》中所说:“一件物品的感染力,不仅来自形式的美,同样也来自于一些无形的东西,比如说,‘感觉’和‘气氛”’。人们花费上千美元拥有1条古琦(Gucci)皮带、1款爱马仕(Hermes)皮包、1双普拉达(Prada)鞋,不就是在找这种“感觉”,在体会这种艺术的“气氛”!

5 结语

鞋靴制品作为时尚产品的标志之一,越来越多地与艺术融合在一起,体现着时代的精神和风貌。

鞋靴制品设计的艺术化趋势,使产品与艺术品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不清。鞋靴制品设计从满足功能(实用)性出发,走向了体现更多附加价值的探索;从吸取艺术成分,利用艺术元素,借鉴艺术风格,到将自身塑造成一件艺术品,完成了从单一的实用消费品向艺术品的转化,形成了自己的“产品语义学”(“附加价值”的创造与体现),实现了人们在生活中享受艺术——让人们把“艺术”穿在身上,带在身上,把“艺术”带回了家的梦想。

摘要:鞋靴设计中的“艺术化现象”证明了鞋靴设计的艺术化趋势。鞋靴设计从满足功能(实用)性出发,走向了体现更多附加价值的探索。通过对艺术作品,艺术风格的“移入”、“移植”、“解构”和“借鉴”等设计形式与手法的实践,使普通的鞋靴逐步完成了向艺术品的转化,并最终成为艺术气息浓厚的高附加值奢侈品。

参考文献

[1]贝维斯·希利尔,凯特·麦金太尔.世纪风格.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上一篇:高校公共体育篮球下一篇:高程控制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