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区分

2024-11-26

概念区分(精选3篇)

概念区分 篇1

“备课”的概念是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十分熟悉的, 但当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计划等相关概念比较起来的话, 并非人人都能说得很明白。比如备课是否就等于是写教案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文本是否就是一份教案的全部呈现?教学设计与教学计划又有何不同?假如这些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处于模糊状态的话, 无论是做好备课工作还是提交一份完整的教案等都难以达到尽善尽美。因此, 理清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

一、备课是统称, 设计在其中

老师们平常所说的备课, 实际上是课堂教学前所做的一切准备性工作。比如, 上课前需要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场地、备器材、备方法、备防范等一系列思想认识上、操作行动上的准备工作。缺少任何一个环节, 都直接影响教学的有效性。似乎备课与对课的设计过程很相似, 但二者也不完全相同, 具有较强的关联性。

1.备课程标准与设计

备课程标准, 顾名思义就是要研读课程标准, 了解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新规定, 把握课程标准对所教学段提出的目标要求, 以及明确课程标准中呈现的课程基本理念, 便于在课堂上贯彻落实。明确了课程标准理念, 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 就能够从总体提上把握, 把理念的贯彻落实时机或方法很巧妙地体现在设计之中。比如, 要贯彻落实“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的基本理念, 教师就需要在设计环节, 把握好对学生听讲、观察、练习等学习环节的学法指导的设计。另外, 课程标准的实施部分, 还有一些案例提示, 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以后, 能够模拟案例组织好课堂教学工作。因此, 上好体育课的前提, 首先是教师心目中要有明确的课程标准。否则, 有可能偏离正确的方向。

2.备教材与设计

备教材, 简单的说就是要吃透教材, 认真研究分析教材的特点, 把握教材的关键, 尤其是把教材中隐含的运动乐趣充分地挖掘出来, 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体育教学过程中, 当我们看到有人示范错误、讲解错误、指导错误等各种错误教学现象的时候, 给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对教材的准确把握不到位。比如, 小学跳跃练习——单跳双落。本来该教材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 能够在跨越障碍的时候, 采取单脚起跳双脚落地并缓冲的方法跨越障碍。教学关键点是要把握住如何跳得更高或更远, 即跳跃的能力。但是, 很多教学并非如此把握, 而是, 花费大量的时间, 让学生练习不同形式或辅助性的单跳双落, 结果, 有的本来能够跳得高一些或远一些, 由于受单双动作的练习限制, 甚至出现不会跳的现象。实际上, 在备教材的环节, 教师们心目中还要有另外一个概念, 即教材内容要有一个“教学化”, 同样的教材内容, 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年级, 甚至同一年级而不同的班级在接受这个内容的时候, 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性, 因此, 备教材环节, 要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 考虑教材的教学化问题。这也是对教材的教学进行深入分析和精心设计的环节之一。

3.备学生与设计

备学生, 实际上是了解学生情况, 为合理组织教学做好准备工作。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 实际上,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在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 对学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把握, 便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然而, 从课堂教学上的“走流程”教学现象, 不难发现, 教师在备课环节, 尤其是在教学设计环节, 存在脱离学生实际而为自己的教而备课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只是考虑到了教师讲解、示范、指导学生练习、提问、评价等的角度方式与方法, 而未对学生应该如何听讲、如何观察、如何练习、如何讨论、如何展示、如何评价等做出合理的设计。因此, 通常所说的备学生, 或者教学设计上的学情分析, 并不是仅仅从学生的身心特点、运动技能基础、素质基础、兴趣爱好等方面把握学生的基本情况, 而是要用发展的、变化的眼光, 动态把握学生基于这些特征或基础应如何让他们学得更积极、更有效等。这种对备学生的理解, 实际上是站在了设计层面, 把握学生的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4.备场地与设计

备场地, 一方面是说在上课前要对场地的形状、布局、特征等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另一方面, 就是要考虑, 该如何充分利用场地, 合理地组织教学。不同的学校场地质量标准、数量形状都各不相同, 条件好的或许场地较大、类型较多;条件差的或许场地未达标, 质地较差, 面积较小。但无论如何, 教师在教学前并不能对现有的场地进行改造或扩建, 教师能做的是如何将现有场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价值。大而多的场地组织教学工作难度不大, 小而少的场地难度随时都能显现。因此, 在备课的时候, 考虑其有效利用率十分关键。而事实上, 在课堂教学中, 并非所有的教师都在备场地这个环节下大功夫, 有的甚至出现随意性现象。还有的大场地未能充分利用, 比如, 某校有若干个篮球场, 可是, 在学习篮球单手肩上投篮的时候, 教师就仅仅把学生限制在一块篮球场地上学练。然而, 在备场地环节, 或者更进一步说, 是在进行教学设计环节, 还需要充分了解同课段的上课班级情况, 便于合理的设计组织形式, 提高场地的有效运用。

5.备器材与设计

备器材, 就是为课堂教学准备器材。体育学科的特殊性, 在学习诸多运动技能的时候, 都会或多或少地用到体育器材, 因此, 对器材的数量、质量、安全保障等诸多问题都要有一个全盘的考虑。甚至哪些教学手段需要辅助器材的支持, 如何制作或购置辅助器材, 都是在备器材这一环节需要充分考虑和准备的。然而, 备器材并非是准备工作的结束, 而仅仅是开始, 更为重要的是, 器材的合理运用, 这就需要在具体设计上下功夫。甚至在课堂上发放器材、暂时回放器材, 如何做到一物多用, 何时需要辅助器材等都是需要精心设计的。体育教学中, 我们经常会发现,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的器材摆放、使用都非常合理有效, 这些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结果。但, 也有时会在课堂上看到, 发放器材费时太多, 练习过程中, 器材影响观察视线, 甚至有安全隐患等现象发生。因此, 重视器材在课前的准备和设计环节十分重要。

6.备方法与设计

备方法, 不仅包括备教法, 还要充分考虑学法。过去重教法轻学法现象, 导致课堂教学中教师忽视学习的有效性, 一些教师只顾自己的教, 结果学生有的在学、会学, 而有的没有在学, 还有的学而不会。因此, 要能够从观念上转变加大对学法的关注。备教法大家较为熟知, 强调一下备学法至关重要。备学法是要求任课教师根据以往的课堂观察总结学生的学法表现, 会学的学生是如何学的, 不会学的学生都在怎么学?从而找到学法指导的切入点。备方法除了充分考虑教法、学法, 还不能忽视与教材的关联, 因为, 教材有易有难, 不同难度的教材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 都会有一定的区分。不同类型的教材, 如田径、体操、武术、球类等, 在教法的选择和学法的指导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 从设计的角度, 认真结合基础条件, 充分规划如何教和如何学对能否实现有效教学十分关键。

7.备防范与设计

备防范, 言外之意就是要在如何不发生教学伤害事故上做充分的准备。过去尽管大家都担心在体育课上发生伤害事故。但是, 在备课时候, 往往在这方面的考虑不够周全。比如, 器材长期不用, 质量变差, 存在安全隐患, 有可能在课堂上使用时损伤又发生。还有的是一些具有危险性的器材, 在使用前未能充分考虑其安全隐患。还有的是安全器材在组织练习活动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如有教师在垫子上让四个学生两两相对站立, 在统一口令下直体倒垫, 做鱼跃前滚翻的辅助性练习。这种练习形式是十分危险的, 万一有两两头部相撞, 很有可能出现脑震荡等严重突发事件。然而, 除了那些未在安全防范上做充分准备者以外, 有一部分教师防范准备工作做的比较充分, 很值得借鉴。比如, 一节小学的急行跳远课, 在学生往垫子上做跳跃练习时, 有教师采取交替踩垫子的方式, 达到对垫子的规定, 不至于因跳跃落地的刹那, 垫子向前滑动出现摔倒, 磕碰头部枕骨位置。还有的教师在相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时, 事先准备了宽胶带, 在布置场地环节, 用宽透明胶带将垫子固定在地上, 同样能够起到防止垫子在练习中滑动的现象。而事先做准备的宽透明胶带, 考虑如何防范因垫子滑动而导致的安全事故, 这些过程既是备防范的具体工作, 又是在设计环节必须把握的。

二、教案要呈现, 备课是关键

前面我们重点从七个方面探讨了备课与设计之间的关联性, 其实, 教案和备课更容易被人们混淆。很多人会认为, 备课就是写教案。事实上, 并非完全如此, 备课的外延要比写教案大而广。

1.备课是写教案的前提和关键

从现代汉语上来分析, 备课和写教案二者都是动宾关系的一组词汇, 备即“准备”, 写即“撰写”。“撰写”是为上课乃至上好课所做到的文字性且专门性的准备工作。“撰写”是能够看得见的伏案工作行为, “教案”是摸得着的物体。而备课既有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的具体的准备工作, 比如, 需要某项辅助教具进行自制或去商场购置;也有隐含在教师内心的抽象的准备工作, 比如, 上观摩课前的自信心理暗示, 上常态课前的烦躁心理安抚等等。备课是撰写教案的前提, 是能否写好、写透、写准教案的关键。但教学实践中, 有个别教师将备课直接当做是写教案, 没有充分的准备工作, 一说备课, 拿起笔来就是写教案。没有认真研读教材, 直接就是按照教材上的动作要领、教学方法建议搬到教案的某一部分。我们并不是说, 直接写教案不正确, 只是缺少完整的备课这一大环节的话, 直接撰写的教案或许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 明明知道学校有50个篮球, 直接写教案的时候, 全班40个人上课, 在场地器材栏里就直接写上篮球41个, 即师生一人一球。练习手段和方法都按照一人一球设计。可实际上课的时候, 篮球框里只剩下20个球了, 原来是被另一个班级提前借走了。结果, 练习形式不得不临时改变。练习的密度和效果也就因此而大打折扣。假如在写教案的时候, 能够提前对器材有一个充分的准备工作, 在写教案场地器材的时候, 就会变得更实际, 练习形式也会在写教案的时候调整为2人1球的练习。因此, 要想把教案变得更有效和真实, 更能够发挥对教学的指导性, 写教案前的备课工作少不得。

2.教案是备课后的核心和文本

写教案最后呈现的是一份完整的直接可以指导教学的具体文本, 更进一步说, 教案既是备课和写教案的共同的成果。写教案包含在备课活动之中, 二者最后都会以教案这一具体的文本呈现。但实际上, 当我们无论说备课还是说写教案的时候;还存在有的老师除了在备课这个环节不够重视, 有一些老师对写教案也未引起高度的重视, 有的是将自己上一学期或上一学年的相同内容的教案“割头换像”, 把过去的教案复制拷贝、微调的方式呈现出“新教案”;有的直接从网上搜索相似或完全相同内容的教案、涂改个别信息的方式完成了“写教案”过程。更有甚者, 有个别自认为“有经验”的老师, 不写教案, 课堂上“跟着感觉走”。这些做法, 不但无法显现出“教案是备课的核心和文本”这层关系, 而且, 很难将课上好。因为, 教案未经充分备课环节, 课堂上很难灵活把握学生的有效学习。固然, 也就会出现机械地走流程现象。

三、设计与教案, 二者有分辨

写教案并不完全等于备课, 那么, 教学设计和教案是不是就完全相同了呢?固然也不完全相同。假如将教学设计看作动词词组的话, 教学设计就变成了一种行为操作方式, 即对如何上好课的策划过程。既有对教材的深入研究过程, 又有对教材的教法选择过程, 还有对教材的重难点的把握过程。在这个意义上来说, 教学设计的活动要比写教案的活动更加宽泛。假如把教学设计看作是一个名词词组的话, 大家能够看到的应该是一份文章的体育教学设计文本。教案应该是包含在这个文本之中。如果从规范的角度来看, 包含有教案文本的体育教学设计才是更全面和具体的教学备课的最终的完整文本。但是, 由于教师日常体育工作的忙碌, 教学工作的繁重, 要求每一位教师每天每节课都有一份完整的体育教学设计文本是不现实的。日常的教学文本要求大都停留在撰写教案上, 撰写完整的体育教学设计是所有类型观摩课的必备。比如, 研究课, 是给大家提供具有一定研究意义的课, 无论课上得如何, 没有必要完全追求课上得非常完美, 存在问题的课, 有时会更具有研究价值。但这类课前假如仅仅提供给大家一份教案显然是不够的。因为, 参与研究者, 不能清晰的了解到单元计划, 看不到任课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分析, 不能一目了然设计思路, 难以看到对安全隐患的方案措施等。因此, 公开作为研究的课, 在教学文本的呈现上要尽可能全面具体, 便于发挥研究的作用。

由此可见, 进行教学设计与撰写教案既有本质的区别, 又有必然的联系, 教案包含在教学设计文本之中, 写教案的过程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必有环节。将二者完全等同和将二者绝对割裂都是不正确的。

四、设计与计划, 不是一字之差

体育教学设计和体育教学计划也往往有人将二者混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 不是因设计与计划中的“设”和“划”一字之差的事情, 而是因为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从概念范围上来看, 体育教学计划更为宏大;从内涵上来讲, 体育教学设计更为聚焦具体的课堂。当然, 二者也有一个关键性的连结点, 即教案, 在教学计划中多数称为课时计划。但教案和课时计划二者可以视为等同。

大家都很清楚, 新课改以后, 体育教学计划包含有水平的、学段的、学年的、学期的、单元的、课时的;是呈现从大到小, 从宏观到微观, 轮廓到具体的递进过程。水平、学段、学年、学期更注重什么时间段教什么的多项内容的教学时间分布, 单元计划侧重于某一内容的课时分配, 以及单元中的各课时要达到的目标和要解决的重难点设置。课时计划 (即教案) 是呈现的是某项内容如何教, 教成什么样。以上这些都可以统称为教学计划, 只是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计划形式和内容。体育教学设计显然大为不同, 它直接指向的是一节体育课堂, 是对为什么要教, 教什么, 如何教, 教成什么样的综合设计。是微观工作直接的呈现。分别对体育教学设计和体育教学计划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便于做好各层面的教学文本准备工作。

五、结语

或许有人会说, 概念清不清晰, 那是理论上的事情, 与上课关系不大, 能不能区分备课相关的诸多概念之间的关联性和区别, 依然能够上体育课。但是, 笔者认为, 假如从理论上概念不清晰, 备课、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计划、写教案等各项教学前的准备工作都难以融会贯通、各尽其责、各善其用, 甚至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的提高。因此, 明确概念是搞好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的前提和保障。

统计上岗考证一些概念的区分方法 篇2

一、标志与指标的区分方法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名称和数值。判定某一概念是标志还是指标,关键要看这一概念说明的对象是总体单位还是总体。如研究某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该班学生是总体,该班的每一位学生如张三、李四……就是总体单位。全班学生有“平均成绩”,张三也有“平均成绩”,但全班学生的“平均成绩”说明的是总体的特征,所以它是指标,而张三的“平均成绩”说明的是总体单位的特征,所以它是标志。相同的概念因为说明对象的不同,有的时候是指标,有的时候是标志,离开说明对象去判定一个概念是标志还是指标是不正确的。

二、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的区分方法

统计专门调查有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普查与抽样调查相对容易理解,但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则较难理解,其主要区别在于两者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及其调查目的有差别。两者的差别如下:重点调查:选取少数几个标志值之和在总体的标志总量中占相当大比重的单位,调查目的是了解总体在数量上的基本情况。典型调查:选取少数几个在总体某类事物中有代表性的单位,调查目的是了解总体某类事物的特点与规律等。如:某企业有200个客户,其中5个客户的购买量占全部客户购买量的80%,为了解下月份市场对该企业产品需求量的大体情况,该企业只对这5个大客户进行询问,这种方式就是重点调查。某厂有职工3万人,评选出100名敬岗爱业的职工,为了解推广这些敬岗爱业职工的先进事迹,在这100名职工中选取3~5名职工进行采访,这种方式就是典型调查。前者着重于定量研究,后者着重于定性分析。

三、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分方法

总量指标按照反映时间状况特点,分为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是总体在一段时间内实现的总量,时点指标是总体在某一时点上达到的总量。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不同时间的数值能否简单相加。同一总体某一时期指标不同时间的数值可以相加,其结果越加越大;同一总体某一时点指标不同时间的数值不能相加,若相加会出现重复现象。例如,对某厂职工的基本情况加以研究,该厂全体职工构成了总体。该厂的工资总额与职工人数是反映这一总体特点的两个总量指标。该厂上个月的工资总额与本月的工资总额是可以相加的,越加越大,所以工资总额这一指标是时期指标;该厂上月的职工人数与本月的职工人数相加则会重复,因为一般而言本月职工中有许多是上月的,所以职工人数这一指标是时点指标。

四、强度相对数与算术平均数的区分方法

强度相对数与算术平均数虽然都有平均的意思,但强度相对数是两个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而算术平均数是总体标志总量与单位总量之比。如张家有张先生、张太太和他们还在读小学的儿子张小华三人,张先生的月收入为2100元,张太太的月收入为900元。张先生与张太太的平均工资=(2100+900)÷2=1500(元),张家三人的平均收入=(2100+900)÷3=1000(元),张先生与张太太的平均工资为算术平均数,反映了张先生与其太太工资的一般水平,是两个标志值大与小的平均;张家三人的平均收入为强度相对数,反映了张家生活水平的高低,是两个有联系的总量之比,它不是三个标志值的平均,因为张小华是小学生,他还没有收入。

五、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的区分方法

数量指标是说明总体外延规模的指标,随着总体外延范围的大小而增减,其特点是相加而得。如企业数、工资总额、粮食产量等等就是数量指标。一个省的粮食产量比下属一个县的粮食产量要大,它是下属各县的粮食产量相加而得的结果。质量指标是说明总体内部数量关系和总体单位水平的指标,不随着总体范围的变化而变化,其特点通常是相除而得。如平均工资、人均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等等是质量指标。某地国内生产总值今年比去年增长10%,是今年国内生产总值除以去年国内生产总值再减1而得的结果。

六、静态平均数与动态平均数的区分方法

静态平均数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平均数,包括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如学生平均成绩、职工平均工资等是静态平均数,它们是同一时间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平均数。动态平均数是总体某一指标在一段时间内不同时间数值的平均数。如某地2001~2005年的平均粮食产量是动态平均数。

七、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分方法

增加值是所有常驻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转移价值之和,即追加到中间投入上的价值。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之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它是反映国民经济全貌的一个综合指标。用当年现行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可以用来全面、综合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规模和水平,用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可以用来反映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从生产法的角度而言,增加值是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基础。

八、新增固定资产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区分方法

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其基本计算方法是一定时期完成的实物量乘以相应的价格。新增固定资产是指通过投资活动所形成的新的固定资产的价值,包括已经建成投入生产或交付使用的工程投资和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设备、工具、器具的投资以及有关的应摊入的费用。新增长固定资产价值不仅应当包括报告期完成的投资,而且还应当包括该工程在报告期以前完成的投资和应分摊的其他费用。某项固定资产各期投资完成额之和等于该项固定资产建成投入使用后的新增价值。如某项固定资产建筑过程中三期分别投入2 000、3000、3 000万元,建成投入使用后新增固定资产价值为8 000万元。

九、统计法律、统计行政法规、地方性统计法规、统计行政规章的区分方法

统计法的渊源表现为统计法律、统计行政法规、地方性统计法规、统计行政规章等形式。四种形式的主要区别是它们的制定机构不同。它们的差别如下:统计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统计行政法规——国务院;地方性统计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统计行政规章——国务院各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

十、民间统计调查与涉外社会调查的区分方法

目前的统计调查除了政府组织的调查之外,还有民间调查与涉外调查。民间调查是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非法人单位及个人以自己的名义或接受委托进行的统计调查。涉外调查包括以下三种形式:(1)中国境内的外资企业、外方控股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外方占主导地位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国企业分支机构及外国常驻代表机构、其他国外组织驻华机构等(简称涉外机构)进行的社会调查活动;(2)国内调查机构接受境外组织、个人及涉外机构的委托、资助进行的社会调查;(3)国内调查机构与境外组织和个人以其他合作形式进行的社会调查。民间调查与涉外调查都不涉及政府,涉外调查跟涉外机构存在这样那样的联系。

十一、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行为的区分方法

虚报统计资料就是行为人违反统计法和统计制度的规定,高于实际统计数据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其最基本的特征是“以少报多”。例如,某厂8月份的实际工业产值为2 000万元,结果上报为2 500万元,该厂的统计负责人和有关领导未对该数据进行核定的情况下,就同意将该统计结果报送给统计部门,致使该厂的工业总产值多报500万元,这就是虚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瞒报统计资料就是行为人违反统计法和统计制度的规定,低于实际统计数据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其最基本的特征是“以多报少”。例如,某企业上月份工资总额为50万元,上报时只报了30万元,使该企业工资总额少报了20万元,这种行为就是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伪造统计资料就是指行为人没有任何客观事实根据,主观编造统计数据或统计资料并报送的行为,其最基本特征就是“凭空捏造”“无中生有”。例如,某地2005年生产荔枝,2006年已经不再生产了,上报统计资料时仍然报送荔枝的产量资料,这就是无中生有,是伪造统计资料的行为。

篡改统计资料就是指行为人利用某种职务上或工作上的便利条件,擅自修改现有的统计资料并报送的行为,其最基本的特征是“非法修改”。例如,某厂统计员按工厂的实际情况填写该厂总产值为500万元,该厂领导认为该数字太小,擅自将数字改成5 000万元,这就是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

十二、统计行政处罚与统计行政处分的区分方法

统计行政处罚与统计行政处分是统计行政法律责任的两种形式。统计行政处罚是指各级统计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统计法律规范的行为给予的行政处罚。被处罚的对象是实施了统计违法行为的行为人。这里的行为人主要是组织,一般不针对个人。统计行政处分是指主管行政机关或行政监察机关对实施统计违法行为的有关行政领导或者责任人员给予的行政制裁措施。

概念区分 篇3

1.1 项目业主的概念

对项目业主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有人认为, 在建设市场的招投标过程中业主就是买主或者出资人, 业主招请若干家投标人 (卖主) 公平竞争, 并从中择优选择卖主。[1]有人认为, 业主就是项目、工程或服务的所有人。《中华人民共和国2007年版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使用指南》中对项目业主的定义是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文件中载明的单位。[2]

项目开始后, 业主会组建业主项目组, 作为业主执行总承包项目的机构, 与其他各参与方直接接触。业主项目组负责项目立项、审查、组织管理和协调, 通过招标确定勘察设计、PMC/监理、EPC总承包商等单位, 组织总承包项目的建设和运行, 并接受政府监督和集团公司的监督和管理, 按规定程序向集团公司汇报工程进度、费用、质量等情况。另外, 业主应按照工程建设项目总承包合同规定的内容行使其权力、履行其义务。

上述对工程建设项目中“业主”的定义虽然不同, 但是他们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的定义, 本质上还是一样的。也就是说, 我们通常所说的工程项目业主是工程项目中的“建设单位”, 泛指建设项目的投资人, 是未来工程项目的所有者和建设市场上的买方, 对项目目标实现起主导作用, 是工程项目的责任主体。

1.2 招标人的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八条规定:“招标人是依照本法规定提出招标项目、进行招标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所谓“招标项目”, 即采用招标方式进行采购的工程、货物或服务项目。

首先, 招标人必须是法人或其他组织, 自然人不能成为招标人。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三十七条的规定, 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并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包括企业法人、机关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法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 必须依法成立; (2) 必须具有必要的财产 (企业法人) 或经费 (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法人) ; (3) 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4) 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也就是说, 法人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纠纷或争议时, 能以自己的名义起诉或应诉, 并以自己的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这是法人区别于自然人的一个重要特征。

其他组织, 指不具备法人条件的组织。主要包括:法人的分支机构;企业之间或企业、事业单位之间联营, 不具备法人条件的组织;合伙组织;个体工商户等。

其次, 招标人必须提出招标项目、进行招标。所谓“提出招标项目”, 即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招标投标法》的有关规定, 提出和确定拟招标的项目, 办理有关审批、备案手续, 落实项目的资金来源等。“进行招标”, 指招标人自行或委托招标代理机构提出招标方案, 拟定或确定招标方式, 编制资格预审或招标文件, 发布资格预审或招标公告, 审查潜在投标人资格, 主持资审或开标、评标会议, 确定中标人, 签订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等。在此, 招标机构所从事的民事法律行为即为招标人所从事的, 其法律责任最终由招标人承担。

2 项目业主与招标人的区分

2.1 阶段称谓不同

业主是工程建设项目的专用语言, 适用于整个工程建设项目, 不因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的结束而结束。而招标人只是在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的一个特殊称谓, 是与投标人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一旦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结束, 就没有了招标人的概念。在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签订过程中, 出现了与承包人的概念相对应的发包人。

2.2 主体范围不同

从上述对项目业主和招标人的概念阐述可以得出招标人可以是项目业主, 也可以是建设项目代建方或建设项目的总承包方 (招标人不一定就是业主) 。招标人不仅包括业主, 还包括:如施工总承包单位就承包范围内货物或工程进行招标采购, 如项目管理公司或代建方, 或者是业主单位未成立之前、代为管理的政府主管部门。只要符合《招标法》中对招标人的定义就可以是招标人。对于政府出资的项目一般会就建设项目成立专门的建设项目法人单位, 则该建设项目法人单位就是招标人。

2.3 主体法律性质不同

改革开放之前,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所有工程建设项目基本上都是由政府进行投资, 严重束缚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之后, 特别是2004年《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 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新格局。充分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项目业主可以是法人, 也可以是自然人。由于目前我国工程建设大型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都是由政府进行投资的, 改革开放后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项目建设资金引进了国有资金、甚至民营资金, 但这些资金也都是以“法人”名义投资的。因此, 投资大型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的“建设单位”都是“法人”。由上述可以得出, 业主既可以是政府机构, 也可以是企业、甚至是个人, 它就是一个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人, 在承包工程中拥有资金和生产资料, 需要别人以提供技术、劳务或物质设备等形式来帮助其完成工程建设项目。[3]而上述招标人必须是法人或其他组织, 自然人不能成为招标人。

3 结束语

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工程建设不断发展、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不断完善、建设项目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形式背景下, 理清项目业主和招标人的概念, 对维护工程建设项目合同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避免合同纠纷, 确保我国招投标领域和工程建设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S

参考文献

[1]公路工程施工招投标与计量[M].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使用指南[S].中国计划出版社.

上一篇:新高考变革下一篇:加温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