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区分

2024-08-15

价值区分(精选6篇)

价值区分 篇1

一、资本人格化的演变过程

资本运作又称资本经营, 它通过利用市场法则, 通过资本自身的运作, 实现价值增值、效益增长的一种资本经营方式。在企业中, 资本不断参与企业的再生产并不断变化形式, 这种资本运作实现了资本的增值。公司通过集中股东财产权的方式实现资本权集中的目的, 这是一个从简单的资本积聚到资本集中的过程, 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其实质上是由财产权集中转变为具有强权性质的增值财产权, 这个过程实现了资本权集中, 最终达到资本集中的目的。当资本集中实现时, 财产权资本化, 它意味着财产权从其他权利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专业化的财产权, 从而使财产权获得了私法上的主体资格, 这个转变实质上是资本的人格化。

二、人资平等理论在法律上的不足之处

首先, 人资平等并不是简单的人与物主体资格上的平等, 其本质是将商事主体与民事主体进行了混淆。商主体是资本的化身, 企业是商主体的一般形态, 营利是其永不忘的目的。这里的企业即是资本的化身, 是无生命的物。民法上的民事主体中的法人是拟制的人, 法人往往代表的就是企业本身。民法上, 认定法人与自然人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 但是, 法人与自然人是不同的, 法人是无生命的社会组织体, 其实质是一定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 它们均以营利为经营目的, 而自然人则并不以营利为其存在目的, 此时, 民法无疑是将不具有生命特征的物与具有生命特征的人赋予同等的法律地位, 即人资平等。也就是说, 民法将商事主体中的企业纳入民事主体之中, 使商法变成了民法中的一部分, 模糊了商法与民法的界限, 如果人资平等, 那么就是承认或赞同了民商合一的理念, 这将不利于商法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其次, 人资平等违背了民法建立的基本精神, 使民法基本原则和商法基本精神原则相互矛盾。民法以人为本, 注重人本主义精神的建立, 强调人大于物, 其基本精神在于维护以人为主, 以人为本。商法以资本的平等民主为主, 在表现形态上更注重资本的营利性, 它更加注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强化企业组织, 维护交易公平, 以市场经济规律为准绳, 注重交易的平等公平。当把人与资本放于同等的法律地位时, 即是把人与物放于同等的法律地位, 违背了民法建立的以人为本的精神。所以说, 人资平等无疑是掩盖了民法基本原则与商法基本原则之间的矛盾, 将资本拟制为人 (即法人) 掩盖了这种矛盾。否定了商事主体的存在, 商法成为民法的附属部分, 不利于商法体系的建立。

最后, 人资平等是人资混杂的掩饰, 容易造成商主体损害自然人利益的情况的发生。人资平等使人与物具有了相同的法律主体资格, 这对具有生命特征的自然人显然是不公平的。在市场交易中, 企业作为资本人格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与自然人发生交易行为, 人资平等为企业提供了侵害自然人的保护伞。对于劳动者, 自然人与企业订立劳动关系时, 企业往往以格式合同限制和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于消费者, 产品质量问题时刻不断, 使大量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都遭到严重的侵害。对于自然环境, 企业高能耗, 低产出, 浪费本应属于全民共有的资源, 污染环境使人类社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虽然企业给人类带来了各种利益, 但这种利益还不足以使企业与自然人平起平坐具有同等主体资格。

三、确立人资区分理论的意义

(一) 有利于商法制度的完善和建立

人资不应平等, 应进行合理区分。民法上的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它们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商事主体的一般形式是企业, 它与法人部分相同, 都是拟制人, 如果人资平等, 这无疑是说商事主体是民事主体的一部分, 商法是民法的一部分, 本质上是承认了民商合一。所以, 人资平等不利于商法制度与体系的建立, 模糊商事交易规则中所应适用的法律条例。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商法学研究日益兴盛, 为保障商法体系的建立, 我们应确立人资区分的理论, 将商法主体与民法主体进行合理区分, 认真看待民法以人为本和商法以资为主的不同之处, 避免民法基本原则和商法基本精神原则相互矛盾的现象发生。

(二) 有利于保护自然人在市场交易中的合法权益

交易中, 自然人与企业虽不具有同一层次上的主体地位, 但在市场经济中并不影响其进行交易。它们分属于民事主体与商事主体的平等主体, 以人为本, 以资为用, 在市场经济作用下, 它们通过交易行为的平等、所获利益的平等进行交易, 这也是交易平等与主体平等的不同所在。这里所指的利益平等并不是每时每刻数量上的相等, 而是说如同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一样, 围绕着价格中轴线上下波动。人资区分有利于保护自然人的合法权益, 并且能够促进商事体系的完善与建立。

摘要: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 财产权获得了私法上的主体资格, 导致资本的人格化、人资平等问题应运而生, 并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企业是资本人格化后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人资平等理论不利于商法制度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我们应确立人资区分的合理态度, 避免人资混杂的现象发生, 确保商主体与民事主体不发生混淆, 保护自然人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 建立商法制度体系。

关键词:资本人格化,人资平等,人资区分

参考文献

[1]陈醇.商法原理重述[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0 (4) .[1]陈醇.商法原理重述[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0 (4) .

[2]百度百科.资本运作.http://baike.baidu.com/view/37945.htm.[2]百度百科.资本运作.http://baike.baidu.com/view/37945.htm.

如何区分注水猪肉 篇2

注水肉是指宰前通过血管向猪体内注入水 (污水、盐水、明矾水等) 或经胃肠灌入水;或宰后向皮下注入水或将其浸泡于水中得到的肉。

通过对注水肉的研究和观察可以从下面几点加以区别:

1 视检

1.1 肌肉

注水肉不具正常猪肉的鲜红色、弹性及光泽, 而是色泽变淡、呈淡红色、湿润、肌纤维肿胀。

1.2 皮下脂肪及板油

正常猪肉的皮下脂肪和板油, 色泽洁白, 质地柔软。而注水肉的皮下脂肪和板油, 轻度充血, 呈粉红色, 新鲜切面的小血管有血液流出。

1.3 心脏

正常猪心冠脂肪洁白, 而注水猪心冠脂肪充血、心血管努张, 有时在心尖部可以找到注水口, 心脏切面可见心肌纤维肿胀, 挤压有水流出。

1.4 肝脏

注水肝脏严重淤血、肿胀、边缘增厚, 呈暗褐色, 切面有鲜红色血水流出。

1.5 肺脏

注水肺脏明显肿胀、表面光滑、呈淡红色、切面有大量的淡红色的血水流出。

1.6 肾脏

注水肾脏肿胀、淤血、呈暗红色, 切面可见肾乳头呈深紫红色。

1.7 胃肠

注水胃肠的粘膜充血, 呈砖红色, 胃肠壁增厚。

2 触检

用手触摸注水肉, 指压被检肉含水量和弹性。指压时有多余的水分流出, 手指粘湿, 肉弹性差, 指压痕迹恢复缓慢。

3 剖检

怎样区分“度”和“渡” 篇3

“渡”的含义为由这一岸到那一岸, 如渡江、渡口。而“度”的义项有:计量单位;程度;限度;过……

“渡”, 因为是三点水偏旁, 所以和水有关, 如渡河、过渡等等, 因此凡是和水有关的都用“渡”, 反之, 和水无关的就用“度”。在具体的词组中我们应该区别对待。

1.“渡水”与“度时”。

作动词使用时, “渡”和“度”都有”过”的意思。“渡”指横过水面或跨越, 均用于空间, 如远渡重洋、横渡长江, 以及由此引申而来的渡船、渡口等。“度”用于时间, 多指经过一段时间, 如虚度光阴、度日如年等。此外, 表示“度过时间”这个意思时, 除“渡过困难时期”中习惯用“渡”外, 其他多数情况都用“度”。

2.“过度”与“过渡”。

“过度”意为超过一定强度, 如过度疲劳、过度兴奋等。而“过渡”是指事物发展过程由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 表示正在或将要变化的某种暂时状态, 如过渡政府、过渡时期等。

3.“共度难关”与“渡过难关”。

外观相似中药的区分 篇4

1 党参和怀牛膝

1.1 基源

党参:桔梗科党参属植物等的根。牛膝:苋科牛膝属植物牛膝的根。

1.2 外观相似

均具长圆柱形稍弯曲, 表面淡棕色或灰黄色。

1.3 质地相近

党参:质地坚硬, 皮厚, 断面平坦, 角质样。牛膝:质地坚硬而脆易折断, 断面平坦, 角质样。

1.4 性味相近

党参:特殊香气, 味甜, 嚼之无渣。牛膝:气微, 味微甜, 嚼之微苦涩。

2 三棱和泽泻

2.1 基源

三棱:黑三棱科黑三棱属植物黑三棱的块茎。泽泻:泽泻科泽泻属植物泽泻的块茎[1]。

2.2 外观相似

表面淡棕黄色或灰黄色, 块茎呈类圆形或椭卵圆形, 直径2~6cm。

2.3 质地相近

均质坚硬, 断面黄白色。泽泻断面呈粉性。

2.4 性味不同

三棱:气微, 味淡, 嚼之微有麻辣感。泽泻:气微, 味微苦, 嚼之无味。

3 浙贝和天花粉

3.1 基源

浙贝:百合科贝母属植物浙贝母的鳞茎。天花粉:葫芦科栝娄属植物栝娄的根。

3.2 外观相似

表面淡黄白色, 断面黄白色或淡黄色, 富粉性。

3.3 质地不同

浙贝:硬而脆, 易折断, 富粉性。天花粉:质坚实, 断面富粉性, 可见黄色木质部呈放射状排列。

3.4 性味相近

浙贝:气微味苦。天花粉:无臭、味微苦。

4 续断和百部

4.1 基源

续断:川续断科川续断属植物川续断的根。百部:百部科百部属植物直立百部等的根。

4.2 外观相似

表面淡褐色或淡黄棕色, 有纵皱纹或纵沟。

4.3 质地不同

均易折断, 续断质软, 断面不平坦。百部质脆, 断面平坦。

4.4 性味相近

续断:气微香、味苦、嚼之微甜而后涩。百部:气微、味甘苦、嚼之微苦而后涩。

5 白附子和天南星

5.1 基源

白附子:天南星科独角莲属植物独角莲的块茎。天南星:天南星科天南星属植物的块茎。

5.2 外观相似

块茎均呈扁圆或椭圆形, 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色。白附子:块茎粗糙, 项端有茎痕。天南星:块茎光滑, 顶端有凹陷茎痕。

5.3 质地相近

均质地坚硬, 断面白色粉性。天南星断面不平坦。

5.4 性味相近

白附子:无臭, 嚼之涩咸, 麻辣。天南星:气微辛, 味麻辣。

6 山慈菇和薤白

6.1 基源

山慈菇:兰科杜鹃兰属植物杜娟兰、独蒜兰属植物等的假鳞茎。薤白:百合科葱属植物小根蒜等的鳞茎。

6.2 外观相似

均呈不规则卵圆形、扁球型或圆锥形, 表面黄白棕色或棕褐色。山慈菇:顶端渐突起, 基部有须根痕, 凹突不平, 有纵皱纹或纵沟。薤白:皱宿, 半透明, 有类白色膜质鳞片包被, 底部有突起的鳞茎盘。

6.3 质地相同

质硬、有角质样、难折断。

6.4 性味不同

山慈菇:气微、味淡、带黏性。薤白:味微辣、有蒜臭。

7 知母、玉竹和白芨

7.1 基源

知母:百合科知母属植物知母的根茎。玉竹:百合科黄精属植物玉竹的根茎。白芨:兰科白芨属植物白芨的根茎。

7.2 外观相似

表面黄棕色或淡黄棕色, 断面黄色或淡黄色。

7.3 质地相近

知母:质地坚硬, 易折断。玉竹:质地坚硬, 稍软, 易折断, 断面角质样。白芨:质地坚硬, 不易折断, 角质样[2]。

7.4 性味相近

知母:气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带黏性。玉竹:气微、味甘、嚼之发黏。白芨:无臭、味苦、嚼之有黏性。

8 地骨皮和五加皮

8.1 基源

地骨皮:茄科枸杞属植物的根皮。五加皮:五加科属植物的根皮。

8.2 外观相似

根皮呈筒状不规则, 外表面灰褐色或棕黄色, 有不规则纵裂纹。

8.3 质地相近

地骨皮:体轻质脆, 易折断, 断面不平坦, 外层黄棕色。五加皮:体轻质脆, 断面不整齐, 灰白色。

8.4 性味不同

地骨皮:气微、味微甘后苦。五加皮:气微香、味微辣而苦。

9 秦皮、合欢皮和厚朴

9.1 基源

秦皮:木犀科白蜡树属植物的树皮。合欢皮:豆科合欢属植物合欢的树皮。厚朴:木兰科木兰属植物厚朴的树皮、根皮和枝皮。

9.2 外观相似

外表面均呈灰棕色、灰褐色或黑棕色。

9.3 质地相近

秦皮:质硬而脆, 断面纤维性。合欢皮:质硬而脆, 易折断, 断面纤维性片状。厚朴:质坚硬, 不易折断, 断面颗粒性, 有油性。

9.4 味性相近

秦皮无臭、味苦。合欢皮:气微香, 味淡, 微涩, 稍刺舌而后喉头有不适感。厚朴:气香, 味辛辣, 微苦[3]。

1 0 细辛和徐长卿

1 0.1 基源

细辛:马兜铃科细辛属植物细辛的带根全草。徐长卿:萝藦科白前属植物徐长卿的根及根茎或带根全草。

1 0.2 外观相似

根茎不规则圆柱状, 表面淡黄棕色, 粗糙有皱纹, 有纤细须根。

1 0.3 质地不同

细辛:质硬, 角质样难折断, 断面实心。徐长卿:质脆, 易折断, 断面粉性。

1 0.4 性味相近

细辛:气辛香, 味辛辣, 麻舌。徐长卿:气香, 味微辛, 凉。

1 1 山豆根和柴胡

1 1.1 基源

山豆根:豆科槐属植物越南槐的根及根茎。柴胡:伞形科柴胡属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根。

1 1.2 外观相似

表面棕色或淡棕色, 根茎有规则纵皱纹, 断皮部浅棕色, 木部浅黄白色。

1 1.3 质地相同

质坚硬, 不易折断, 断面黄白色。

1 1.4 性味不同

山豆根:味极苦, 有豆腥气。柴胡:气微香, 味微苦、辛。

1 2 石决明和珍珠母

1 2.1 基源

石决明:属鲍科动物杂色鲍等的贝壳。珍珠母:属蚌科动物等的贝壳。

1 2.2 外观相似

均呈不规则片状, 有彩色光泽, 片状厚薄略有差异;石决明2mm, 珍珠母5mm。

1 2.3 质地不同

石决明:质地坚硬, 不易破碎。珍珠母:质地松脆, 可层层剥离。

1 2.4 性味相近

石决明:味咸平。珍珠母:味咸凉。

关键词:中药,外观,区分

参考文献

[1]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3.

[2] 辛子明.几种易混中药的性状鉴别[J].中国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 11 (12) :97-98.

美国:实行区分性教师督导 篇5

州一级主要教学督导人员是负责课程与教学的副督学,这个职位的责任是监督全州所有公立学校的课程和教学计划。副督学对州教育厅和州立法机构负责, 直接从属于州教育厅长。副督学在督导员、指导员、咨询员、协调员的辅助下开展课程和教学的监督指导工作。这些督导人员都 是课程和教学领域的专家,分别研究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并在他们擅长的领域帮助副督学完成督导任务。一个发展良好的州教育厅拥有各个领域的专家,涉及超常儿童、阅读、数学、科学和社会研究等方面。

在学区一级,督导人员是地方学校督学,由主管课程和教学的学区督导长负责领导。由于州督学辅导的领域太大,责任太重,州一级督导人员很难在具体层面上满足教师的需求,这使得地方督学成为教学督导系统的关键人物。

美国教师督导具有以下特色:

实行区分性教师督导。区分性教师督导体系就是针对不同教师群体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依靠不同的活动、程序和时间安排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和指导,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支持教师发展的教师督导体系。区分性教师督导体系的目标是改进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区分性教师督导体系的前提是: 教师的发展水平和需求是参差不齐、各具特色的,如果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方式来评价教师和提供发展活动,即使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学校领导应对这些处于不同水平和具有不同需求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根据教师的发展水平和需求采取一些合适的措施并使之系统化。

论物权变动的区分原则 篇6

(一) 物权变动的含义

物权变动它作为一种权利的动态现象, 从物权本身的角度说, 是物权的发生、变更、消灭;从物权主体的角度来说是物权的取得、变更、丧失。我国《物权法》对物权变动的规定表述为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依据引发物权变动的法律事实的不同, 可将其分为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和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其中, 基于双方法律行为 (合同行为) 的物权变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具有现实意义, 是物权法规制和理论研究的重点。

(二) 区分原则的含义

物权法上所谓的区分原则是指在发生物权变动时, 区分物权变动的原因与物权的变动的结果两个法律事实的原则。这一原则来源于德国民法, 即德国法中的“Trennungsprinzip”, 或称分离原则。无论物权变动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的成立与物权的变动都不是一个法律事实, 而是两个法律事实。在原因行为中, 当事人享受债权法上的权利, 并承担债权法上的义务;而在结果行为中, 当事人完成物权的变动, 使得物权能够发生排他性的后果。区分原则是根据物权与债权的基本性质的差异建立起来的。我国的区分原则与德国法上的区分原则有所不同, 德国采取的物权变动模式下的区分原则, 而我国却是在以债权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为背景的区分原则。

二、不同模式下的区分原则

(一) 债权形式主义下的区分原则

债权形式主义变动的模式下的区分原则, 主要强调的是不动产物权发生变动的条件是债权合意+不动产物权登记, 而动产物权发生变动的条件是债权合意+动产交付。在这样的法律要件的构建下, 若要想通过一个法律行为同时发生债权和物权变动的两种法律效果, 那就必须要求债权行为在产生债法关系的同时, 还需要另外有独立的物权行为, 只有两者都同时具备, 那么才会发生我们所期待的物权变动的法律效果。

(二) 物权形式主义下的区分原则

德国的形式主义下立法模式中区分原则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他们把物权变动的物权行为与物权变动的债权行为做出了明确而又完全的区分, 他们把物权变动区分成了独立的行为:即债权上的原因法律行为和物权上的变动法律行为;在他们两个的这种区分中我们不难看出, 物权变动中的原因行为是作为债法上的债权行为而存在的, 它只会产生债法上的法律效果, 而物权变动又会是作为另外一个独立的物权行为而存在, 它所产生的是物权上的结果。因而我们就不难看出, 在这种立法模式下, 物权变动的原因行为与物权变动的效果行为他们两者在这个体制下又是完全分离的。如此看来, 这个模式下的区分原则就会理所当然的演变为物权行为的无因性, 即不论债权行为的效力怎么样, 它都不会影响物权行为的效力, 物权变动会因为自身合法有效的物权契约而一直有效。

三、对我国构建区分原则的建议

在立法中, 对于物权行为是否要采用无因性这一观点来看, 它其实也是存在着一种价值判断和利益权衡问题的, 但是无论是对这个观点持肯定的一方还是持否定态度的一方, 他们都可能是有自己充足理由的。因此, 若是能够直接在立法上确定区分原则的价值目标和引导利益选择的倾向, 那么在具体实施上就不会存在类似问题。

衡量一个法律制度的好坏, 他的基本标准就是要求它在具有调整利益和解决冲突的功能的同时, 还具有减少社会交易成本和提高社会整体的经济效益的功能。立法者在决定适用或者设立一项法律制度是否应该被采用时, 是应该要权衡其中的利弊的, 最好的状态就是以最少的社会成本换取最大的社会效益。然而我们刚才探究的债权形式主义下的立法模式中物权变动的区分原则就恰好能达到上面的这些标准;债权形式主义下的立法模式中物权变动的区分原则具有下面两个方面的作用, 一方面它可以弥补意思主义立法模式下区分原则本身的僵硬和不足, 另一方面它又能避免采用物权行为无因性制度而造成过高社会成本的劣势, 它无论是在立法价值选择层面还是在司法实践层面都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利明.我国民法典重大疑难问题之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6.

[2]孙宪忠.中国物权法总论:第2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9.

[3]梁慧星.中国物权法建议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上一篇:应用体系建设下一篇:储藏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