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住宅以人为本

2024-09-13

和谐住宅以人为本(通用3篇)

和谐住宅以人为本 篇1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校长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发起者、组织者、管理者、实施者。学校教学工作牵涉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大方面, 校长如何调动好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培养年轻教师尽快成长, 如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搭建教师展示才华的舞台, 培养出一批教坛新秀、名牌教师, 本文从具体业务和操作层面上谈了些有益的做法。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灵魂。教学是一项科学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从更深层面上讲还是人的工作。作为校长, 应该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师们的潜能,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我认为在构建和谐教学环境中校长必须做到以下七个“坚持”:

一、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

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贯彻执行国家和省颁课程计划, 按规定开齐开足相关课程,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校长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 不能只顾学生升学考试科目的开设, 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甚至随意增减课程及课时。二是教育教学上一切措施都不能违反教育法规。如随意增大考试次数和频率、课外兴趣小组实行有偿服务、强制走读、寄宿生统一到校上晚自习等违反法规的事。有的学校不在紧扣大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动脑筋, 而是采取一些非常手段进行所谓的“教育”, 给学校教学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校长必须坚持以不违反教育法规为前提, 以学生的终生发展为目的, 坚定正确的办学方向, 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祖国建设需要的人才, 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才有根本保证。

二、坚持以身作则的原则, 树立榜样意识, 以保证自己的工作具有标准性、可仿效性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在教师心目中, 校长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带头人, 教师的工作态度、探索精神, 在很大程度上受校长的影响。以身作则是无声的命令, 校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无不影响着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过去, 我们要求教师的多, 约束自己的少。这种观念必须彻底改变, 为此我公开亮出“凡是要求教师做到的, 校长必须率先做到”的承诺, 着力加强自身形象的建设, 用良好的形象去影响和教育教师。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校园网络的不断完善, 网络信息资源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中。为了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校长向全体教职工提出任何时间不利用学校电脑从事与教学无关的活动这一倡议, 校长率先做到这点, 教师纷纷响应。校内各办公室虽然没有一块禁止上网聊天警示牌, 但你绝对看不到教职工上网聊天等现象。

作为校长, 在教学上肩负着两大重任, 一是教学管理工作, 二是自身的教学。有的校长不太会处理两者关系, 在工作上往往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种是重自身教学, 疏于教学管理。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学科教学上, 把教学管理工作当成了“副业”, 更有甚者, 借用现代通信工具, 实行“遥控”指挥, 深入实际少, 只听汇报, 官僚作风严重, 难于掌握学校教学的真实面目, 最终误导了学校教学。第二种是过于注重教学管理细节, 轻于自身教学钻研。有的校长始终担心布置给教导处、科组、备课组的工作落实不到位, 对他们的工作不管大大小小的事, 事事亲力亲为, 过多忙于事务性工作, 严重影响了自身教学, 同时又挫伤了教导主任、科组长、备课组长工作的积极性, 有时他们会误认为是对他们工作的不信任, 极不利于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一位优秀的校长应该是学科教学的能手, 同时又是教学管理的行家。课堂教学最能体现一位校长的教学能力, 其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也最为教师们所关注, 教学业绩可从每次质检考试中体现出来。业务精、能力强的校长可以带动一批教师好学、上进, 最终成为教学骨干, 反之, 就会起到一个负面的带动作用。在教学管理方面, 校长既要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而又切实可行的制度, 更要抓好每项制度的落实情况, 如果只顾订些制度, 不检查、不落实, 最终只能是雷声大、雨滴小, 收效甚微。比如学校安排语文、英语学科教师要带学生早读, 而早读时间安排得都比较早, 大部分领导老师还没上班, 究竟早读的情况如何呢?由谁来反映情况呢?为此校长也必须常深入课堂, 检查早读是否落实到位了。单用华丽的词藻去说教显得有点苍白无力, 只有用榜样力量去影响教师, 其力量才是无穷的, 校长的工作热情与探索精神才会在教师中留下美好的印象。

三、坚持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原则

学校的发展和建设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指导, 离不开科学的教学管理。学校教学管理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系列、多群体的综合实体, 几乎涉及每一位师生。要使这一综合实体内的每个环节都能有机结合并正常运行, 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约束和规范人们行为的规章制度, 用其统一人们的教学指导思想, 使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局部与全局之间达到协调平衡, 步调一致。具体地说, 就是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制度及与之相应的执行机制、督促机制、检查机制、奖惩机制予以保证。通俗的说法就是制度管人而并非用人去管人。

我校是怎样进行教学管理的呢?我的理解是分成学生管理和教师管理两大部分, 每部分又由若干规定及制度构成。

1. 学生部分

对学生部分的管理有学籍管理、考勤考绩管理、“两课”“两操”管理、第二课堂活动管理, 有严肃学生考风的规定, 奖学金评比方案, 评选和表彰特长生办法, 制定有卫生保健工作条例等。为了充分利用好学校的教学资源, 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各功能室管理制度, 延长了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的开放时间, 每天的午休时间及晚自习前时间、双休日均由学生管理, 全面对学生开放, 由于措施得力, 管理到位, 学校不再担心会出现丢书少页的现象, 学生有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 教师部分

教师的管理更应该讲究科学性、规范性。一方面, 校长要实实在在地管;另一方面, 又绝不能以“校长”自居, 凌驾于其他教师之上, 指手画脚, 发号施令, 什么事情不是某个人说了算, 而应该是按规则去办事。为此我校结合自身实际, 针对教师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规定, 涉及教学的方方面面。如教学常规工作规定, 期中、期末考试考务工作规定, 备课组、科组工作规定及量化考核实施细则, 教师业务考查规定, 建立起了教师业务档案, 对教师的教学业绩实行了科学的量化管理。制定了教师岗位责任制, 明确了教师的各自职责, 让教师们都能动起来, 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良好局面。

为了鼓励教师成才, 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 学校制定了教研教学成果奖励办法, 对在教学教研方面有一定成就的老师, 按获奖等级给予物质奖励。

为了鼓励我校教师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确保我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出台了评聘“教坛新秀”“名牌教师”的规定, 对获得此荣誉的教师, 学校给予每月500元的特殊津贴, 以此激励教师努力工作, 积极进取。

为了更公平、公正评价教师, 克服用人上的某些弊端, 让教师各得其所, 各展其能, 各尽其责, 促进师资队伍的合理流动, 形成合理的师资结构, 从而有效地调动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 我校出台了教师聘任制度, 按教师的教学业绩量化排位, 以此激励教师努力搞好自身教学工作。今天始兴中学的教师根本不用走领导拉关系, 靠自己的真才实干就能在这站稳脚跟。

四、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树立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质量

校长要为师生排忧解难, 要面向全体学生、全体教师。一位好的校长能带出一所好学校、带出一批爱岗敬业的好教师, 因此能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和学习风气。甚至用他的智慧及高尚的师德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积极向上的和谐教学环境, 进而用环境育人、影响人、改变人。如何做好这一工作呢?我认为要坚持做好三个服务:

一是为教学服务。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教学, 为教学服务是工作决策的根本出发点。

首先要通过广泛地听课了解教学实情, 帮助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认真总结经验, 并组织全校教师进行教学观摩, 推广他们的教学经验, 使所有教师深受教育和启发, 有力推动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其次, 要建立和健全学生学籍管理制度, 做到有章可循, 有案可查。重点做好新生入学和注册、学生成绩考核、毕业及升学、休学、退学和转学等管理工作。

二是为教师服务。教学的主体是教师, 为教师服务, 搞好教学, 提高教师素质, 是校长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首先在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上要热情关怀, 为教师排忧解难, 创造条件, 使教师在教学业务上得到提高。如组织教导处每两年编印一本教师论文集, 将教师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及获奖论文编印成册, 以彰显教师教学成果、调动教师教研积极性, 又可以促进教师间相互交流, 相互学习, 相互借鉴, 共同进步。其次为方便教师查找资料, 学校阅览室、图书室要采取开放借书的形式, 保证教师可随时借阅或就地阅览。

三是为学生服务。学校的服务对象是学生, 为学生服务, 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培养人才的迫切期望, 离开了这个服务对象, 就失去了办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因此要牢记为学生服务这个根本问题, 做到最大限度地开放图书室、阅览室、理、化、生实验室, 电脑室等, 来保证学生学习的需要。

五、坚持“全校一盘棋”的思想, 增强协调意识

一位优秀的校长, 必须要有较强的协调能力, 要有“全校一盘棋”的全局观念, 尽可能地避免矛盾的产生。特别要重视协调好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使教师能轻松愉快地投入到教学中去。要做好协调工作, 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是保持良好心态, 用人格魅力感染人。

要学会用欣赏的目光去看教师。他们的每一点进步, 每一项成绩, 校长要善于发现, 要注意宣传和表扬, 绝不能视而不见, 更不能有意埋没。对待教师, 尤其是青年教师, 不要求全责备, 不要轻易在人前背后谈及和放大某个人的缺点。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多表扬少责怪, 校长应该具有容人之量, 具有团结一切人干事业的良好愿望和博大胸怀。

要乐见教师们的进步。作为校长, 业务上肯定是过硬的, 但也容易滋长目空一切、唯我独尊的情绪, 必须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危害性。不能以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 如稍不注意就容易形成嫉妒心理, 甚至容不得别人进步, 嫉恨别人冒尖, 害怕别人超过自己, 这样会压制别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工作的好坏, 绝不是看校长一个人的德、能、勤、绩, 而是要全面地评估各学科各班的实际教学效果, 看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 还要看在学校的扶持培养下出了多少高级教师、教坛新秀、多少教学教研成果。一所学校的教师能各有特长, 各展其长, 各尽其能, 各有创造, 学校工作就会大放光彩。

要公平公正。公平公正是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动力之一, 教师平时工作业绩的量化标准要科学, 因为教师的评优晋级是以实绩为依据的, 所以量化标准不宜因学科、年级不同而有所差异。要一视同仁, 这样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才能树立正气, 抵制歪风邪气, 校长在教师中才有威信, 才会受教师欢迎。

要广泛倾听教师们意见。常言道:“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愚者千虑, 必有一得。”很多措施或制度的制定仅凭校长一人或领导班子的智慧是不够的。因此有些事关重大的决策出台前要多方虚心听取教师们的意见, 为后面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奠定基础。校长要有不耻下问、海纳百川的胸怀, 虚心向教师们学习, 这对提高学校的工作质量是有益无害的。比如订出一份学校作息时间表、课时表, 看似简单、很小的事, 但也要讲究科学。以前我校内寄宿生早上起床钟与早操钟、晚自习下课钟与休息钟的时间间隔均为十五分钟, 年复一年用了下来, 可后来有老师提出这十五分钟时间太短, 学生要按时作息的话必须跑步上、下楼, 这是极不安全的。我们经过深入调查后发现, 因为现在学校课室、宿舍都是高楼化了, 学生花在走路的时间多了, 因此适时把这一时间间隔调整为二十分钟, 解决了学生用时少的问题。再如讲到上、下午课时节数安排多少才算合理上, 我们也费了一番心思。自从实行五天工作制来, 很大部分学校将原来每天开七节课改为开八节课, 每节课时间从四十五分钟减为四十分钟, 由于上午还要排上一节早读和课间操, 因此有的学校上午七点半开始上课, 到十二点后才下课, 整个上午排得满满的, 累得学生喘不过气来, 压缩了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实属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我校的做法是仍保持上午四节课, 下午三节课, 将原有的早读时间二十五分钟一分为二, 安排早读十分钟, 晚读十五分钟, 就这么一改, 不但没有减少读书的时间, 反而大大提高了读书的效率, 我们的课时节数虽然比很多学校少, 但教学质量并没有因此而降低, 因为我们讲究的是科学用时, 讲究效率。

二是明确自己的职责, 用出色的工作影响人。

校长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工作中去, 才能完成好自己的工作, 否则就会丢三落四。一位优秀的校长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 开展各种教学。要掌握各科教师贯彻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情况, 做到目标明确, 思路清晰。

六、坚持树立教研意识, 打造精品科组

把教学质量比喻成学校的生命线并不过分, 作为校长, 一定要重视教研教改, 通过完善教研制度, 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1) 校长要带头指导教改工作, 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思路, 用领先的学识和思维引导人, 带头实践, 深入研究教学理论与方法, 研究新课程的理念与目标, 新课程的管理与实施等。只有钻得“深”, 研得“透”, 才能说得“浅”, 说得“准”。所以校长只有勤奋学习, 不断带头实践, 才能把工作落到实处。

(2) 要抓好两支队伍的思想和业务素质的建设。备课组长与教研组长是学校教学中两支骨干队伍, 一要组织他们学习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方针、政策, 树立高尚的师德, 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二要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 必要时组织他们与外校进行学术交流, 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三是制定和完善备课组、教研组活动制度, 确保教研活动的质量。实行备课组长、科组长月津贴为基本津贴加浮动津贴制度, 浮动津贴与备课组、科组的教学教研业绩挂钩, 促进他们关注备课组、科组的教学教研, 调动他们在教学教研上的积极性, 让他们去带动其他教师积极上进, 并形成科组间的良性竞争局面, 形成特色科组, 打造精品科组。这两支队伍是校长管理各科教学的得力助手, 也是实现和谐教学的根本保证, 用好他们则能使教学管理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3) 引入激励机制, 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让更多教师从教学型向教研型转变。如动员教师向各级各类报刊、杂志踊跃投稿, 最终实现人人有论文发表的目标。

七、坚持“与时俱进”的终身学习意识, 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 是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必由之路。校长更应有强烈的学习意识。当今世界, 科技突飞猛进, 知识经济已见端倪, 这些决定了处于现代社会中的人, 学习是不可能一次性完成的, 终身学习观点激励人们从生到死坚持终身学习, 自己教育自己, 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校长不加强学习就会落伍, 就不可能指导好学校的教学工作, 甚至阻碍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严谨笃学, 与时俱进”是校长应有的终身学习观。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 涉及范围广、管理项目多。校长既有自身的教学工作, 又有教学管理工作, 从目前情况来看, 要抓好学校的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 除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外, 还必须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过去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存在一定的缺憾, 要找到一种适应新课程理念要求的教育机制, 需要我们作出研究和探讨, 校长须带领教师作些教学的改革尝试, 为搞好学校的教学工作而不懈努力, 为构建学校和谐教学环境不断进取,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作者单位:广东省始兴县始兴中学)

和谐住宅以人为本 篇2

全心全意传递祝福,尽职尽责开拓创新。

我们的理念是?没有,只有更好。

以人为本,心德为先。

回馈客户,从我做起,心中有情,客户有心。

善于感化别人的人,先把自己视为别人的一部分。

人人动脑筋,事事没烦恼。

高起点严要求抓质量保安全促进度争一流。

我与公司荣辱与共,公司与我共同发展。

时时寻求效率进步,事事讲究方法技术。

团结一条心,石头变成金。

学先进找差距抓管理上水平。

人人守规章,个个保平安。

就没有竞争力要想不被淘汰。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没有措施免谈管理,没有计划如何工作。

不断设定更高的目标,今天的变现是明天的最低要求。

坚持与时俱进,实现决策法制化。

一马当先,全员举绩,梅开二度,业绩保底。

革除马虎之心,提升产品品质。

培育礼仪员工,创造团队精神。

日常记录好习惯,追溯分析利改善。

克服困难,精心施工,优质安全准点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遵章守纪,杜绝隐患,落实责任,保障安全。

品质你我做得好,顾客留住不会跑。

安全来自长期警惕,事故源于瞬间麻痹。

专业进取,尊爱至诚,锲而不舍。

五湖四海聚一厂,情同手足友谊长。

服务客户,播种金钱,增加信任,稳定续收。

提供优质的产品,是回报客户的方法。

和谐住宅以人为本 篇3

城市住宅小区是由城市道路以及自然支线 (如河流) 划分, 不为交通干道穿越的完整居住地段。快速的城市化步伐和与日俱增的城市人口也促使城市居民住宅的建设呈现出惊人的发展速度, 同时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 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 导致生态系统失调和人类生活环境质量下降。尤其是近些年, 人们逐渐意识到居住环境的重要性, 除了关注住宅小区的价格、地段、交通等因素外, 更关注的是住宅小区的环境绿化和景观等自然氛围的营造。因而对住宅小区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更高要求。

我国住宅小区景观设计概况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是世界文化中最具特色的, 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门类一起发展,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一个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 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学、美学内涵。我国的住宅小区形式在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 经历了两次重大转变:19世纪中末期以农业为主的中国经济受到帝国主义的冲击, 使得大量人口聚集城市, 从而出现了紧凑集居的里弄式住宅模式;新中国成立后, 一五计划推动了标准化住宅的建立,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注重居住环境的营造, 提出了人要居住在优美的环境中。进入上世纪90年代, 扩大试点后, 环境景观概念进一步深化。此后, 随着个人住购房时代的来临, 房地产商也逐渐意识到购房者对环境景观的重视, 这就带来了生态小区和绿色小区概念的流行。近几年, 住宅创新的中心思想就是如何实现“以人为本、天人合一”, 达到“自然”与“人为”的相通和统一, 求得人文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与融合。

我国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环节目前存在的问题

1. 功能性差

改革开放以后, 很多人有了出国的机会, 看到欧洲几何对称的园林, 开阔的大草坪感到很壮观。于是出现欧陆风、草坪风。随着中国房地产业的兴起, 中国园林风、欧陆风吹进了居住小区, 他们不考虑小区人性化空间和功能性空间, 也就是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功能。从方案设计到实施都没有合理考虑功能性的原则及其维护, 使"景观"形同虚设, 甚至破坏原有生态系统, 参观的作用代替了园林参与性、共融性的功能和作用。

2. 不合理成本大

为了吸引消费者, 很多小区的园林景观为追求表面的美观和气势, 不惜重金追新求异, 挖湖堆山, 置石理水, 以达到促销的目的, 结果是连锁性地加大了投资成本、购房者的房款支出和后期的物业管理费用。

3.统一性差

近些年, “景观”在业内很受欢迎, 园林景观风格迥异, 多姿多彩, 成了营造楼盘特色的重要手段。但很多楼盘因景观设计定位不准, 处理不当, 既不考虑地方性, 也不考虑小区实际地形地貌和建筑结构形式, 使人造景观与自然景观难成一体, 这种"分离"使得小区景观的整体效果较差。

4.缺乏独特风格

很多新开发的城市住宅小区互相跟风, 使得小区园林景观缺乏个性。你铺石子, 我铺青砖;你有个小桥流水, 我有个跌水喷泉。设计不从实际出发, 不结合小区实际地形地貌, 一味迎合开发商, 使景观设计缺乏自己的风格。

“以人为本”规划住宅小区景观环境

城市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用为本的原则, 除了给人以视觉享受外, 还要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活动空间和人际交往空间。

1.注重生态设计原则

生态设计的核心就是人与自然生态的共生共存、和谐发展。所谓生态住宅区就是指:在保证社区各项功能正常运行和维护社区内居民较好生活质量的前提下, 尽量减少人均生态基区面积的居住社区。从规划、设计和施工的角度出发, 生态居住区是指在居住区的建设中, 通过规划、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共同努力, 尽量减少对自然的伤害, 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减少建设过程中的生态基区面积。生态居住区应该达到节能、节地、节约资源、节省材料、太阳能运用、无害化、减少废弃物、注重材料、能量和资源的重复运用和循环运用等要求。生态居住区的目的, 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生态学原理运用于居住社区的设计和规划之中, 尽量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 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遵循天人合一原则

随着景观生态思想的发展, 在规划设计住宅小区绿地景观时, 首先要以植物学、景观生态学、社会学、美学等为基础, 遵循生态原则, 重新认识身边熟悉而又陌生的自然景观要素。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使人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环境因子组成有机整体, 体现生物多样性。其次要从视觉景观形象、生态环境、大众行为方面入手, 崇尚绿色;不仅要有绿化的数量, 更要考虑绿地的质量和功能, 创造回归自然, 溶于自然的诗意天地, 使住宅小区景观生态建设不仅仅停留在生存的层次, 而是迈向心理和精神上的愉悦, 是对美和情的追求。这样才能保证住宅小区环境的社会活力, 才能与人与自然相协调的规划设计理念相对应。

3. 注重人性化原则

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住宅小区环境景观中应体现:景观不是单纯的观赏和生态价值, 应形成有序的空间层次、多样的交往空间, 人与自然的高接触性。居住区居民的生活活动一般分为个人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或必要性活动和自发性活动两类。力求一种优雅、放松、生态、安全并有强烈归属感的景观风貌。比如, 现在的社区内一般都有水池, 如何使水景在干旱季节或冬季无水的情况下也能成为一种有功能的优美景观呢?某些住宅小区就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创新。如在浅水池底铺设卵石, 形成自然驳岸。除此之外还应考虑幼儿活动及邻里交往活动空间的设计。

4. 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住宅小区的绿化设计应该做到不同地域和建筑形式的小区绿化各具特色。必须根据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居民生活习惯和对户外活动的要求不同, 作出不同设计。例如, 我国西北地区四季分明, 冬春风沙大, 因此绿化首先从防护功能出发, 充分考虑冬季防风, 降低风速, 防尘的效应;夏季应考虑通风, 遮荫降温的作用, 以乔、灌、草为基本形式, 并有一个合理的配置比例。楼间绿地应有足够的遮荫乔木。其次, 园路的设计走向要充分考虑到居民的出入方便, 大乔木的位置要考虑到是否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采光、通风及安全问题, 绿地广场的规模大小和形式要符合小区居民休闲的要求, 休闲场合的形式既要满足大部分人又要考虑老年人及儿童的需求。还必须考虑日常生活上的行动方便以及突发事件发生后的防灾及人员疏散问题, 因此绿化种植不应阻碍交通。

5. 坚持绿化设计的实用原则

居住区的绿化设计应考虑以最适当的投入取得最佳的效益, 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将场地中具有标志性的植物予以保留, 尽量不用大树移植的方法来美化环境, 在物种的选择上以乡土植物为主, 积极引进适应本地环境的外来物种特别是彩叶植物以提高物种的多样性。设计中将平面绿化和立体绿化相结合, 根据生态习性将乔、灌、草、花、藤等不同形态的植物合理搭配, 形成四季有景, 三季有花的生态景观。

6. 坚持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艺术原则

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也是一种多维立体空间艺术的设计, 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空间环境设计, 是把自然美、生活美、建筑美、文学美综合为一体的艺术, 同时它受时空及自然条件变化的制约。因此, 一个好的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作品, 必然要明确创意, 因地制宜地形成自己的特色, 且要符合一切完美艺术的构图基本规律。

结束语

景观设计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增加也更趋多元化, 环境景观设计已不再是简单的一个中心绿地加上宅前绿化, 单纯满足绿地率就可以了。景观设计要配合小区规划、建筑风格与地产企业文化等来进行, 要尽可能地给人们提供舒适、安静和新颖优美的居住环境。这也同时要求我们每个规划设计者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技巧、充足的信息量及跨学科的知识。

参考文献

[1]阿伦.布兰克 (英) 著, 罗福午, 徐钟译.园林景观构造及细部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10.

[2]韩秀茹, 刘志成.论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J].广东园林, 2006, (8) :13~14.

[3]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

上一篇:中国早期纪录片下一篇:喷墨印刷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