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意识

2024-10-22

团队意识(精选12篇)

团队意识 篇1

班主任工作琐碎而繁杂。参加工作的十年来, 我时时刻刻都牢记“爱岗敬业”和“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宗旨。在实际工作中, 我不辞辛劳、焚膏继晷地主动开展班级管理和德育教育, 获得一些班级管理的经验。我认为班级管理应该是“增强自主管理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一、加强班级队伍建设,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管理, 提高管理的自主性

1. 搞好对班级学生干部的发掘、使用、教育和培养工作

无论是从头带班还是中途接班, 班主任上任伊始第一件事无一例外都是组建 (或重组) 班委会。但往往由于班主任对班上的情况不太熟悉, 有些班干部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这时班主任应该根据各个班干部的特点重新调整班委会结构, 甚至是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选。

之后我深入学生生活中, 洞察和了解情况。我采取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获个别谈话的方法, 分析、研究问题根源, 指出不足, 授之以建议及方法, 同时进行职责分工, 做到人人有权, 人人有责, 互相监督, 互相协调, 实行民主管理。逐步培养一批较为得力的班级干部, 使班级的管理有了良性的进步。

2. 建设民主的管理氛围,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产生情感效应, 充分相信学生, 给学生以自主管理的空间

班级干部队伍组建后, 积极开展工作是头等大事。为了调动学生的自主管理积极性, 我在班上制定了一条规则:凡是对班级管理有利的建议, 班级都百分之百的接受并实施, 对那些为班级管理提出好建议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干部处理违纪学生问题, 我在班干部会议上给他们一把明确的尺子, 要求是违纪学生心悦诚服的承认错误并保证以后不再违反。对于一些不称职的班干部, 任何同学都可以提出意见并请求老师给与批评。对于班干部处理的问题和同学提出的意见, 老师都给与支持并在班上宣布。

3. 开展好主题班会活动, 激活管理机制

以全校上下学习台湾高震东校长的演讲《天下兴亡, 我的责任》为切入口, 提出了“班级管理, 我的责任”的口号, 对全班的同学加强自我教育, 培养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通过班会, 对优秀的学生干部进行表彰, 在全班的学生中树立班干部的威信和地位。

4. 学生们参与制定班规、班训, 激发学生自主意识

学生自主管理不仅是管理班级, 学生管理学生, 更重要的是自己管理自己。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这样一句话:记住你的管理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 而不是一个要让人来管理的人。因此在新学期伊始, 就提出“热爱学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认真听课、认真作业、认真劳动、不迟到早退、因故必须请假”等班级班机管理制度。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取以法治班的做法, 全体学生参与让每个人都成为“立法者”, 使学生觉得这不是老师在管自己, 而是自己对自己的约束,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样既体现了学生得到民主参与, 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增强集体荣誉感。

一个国家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需要的是民族的凝聚力, 一个班级的进步与向上同样需要全班同学的团队精神。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我做了如下尝试:

1. 灌输理念, 形成共识

在班级管理上, 我主张这样一种理念:积极向上的人像太阳, 温暖、明亮;消极的人像风中的油灯, 暗淡、摇摆。正是这种理念, 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应该做积极向上的人, 不应落伍, 应该形成那种向上的意识, 不甘落后的意识。

2. 制定制度, 培养精神

学生毕竟是一个学习者, 没有制度的约束是很难规范其行为的。因此, 我建立了一套制度: (1) 处罚制度, 凡在纪律卫生评比中, 造成对班级荣誉有不良影响的组织和个人, 根据情况进行处罚。 (2) 奖励制度, 根据学生喜欢搞活动的欲望, 规定凡对班级有贡献和纪律卫生评比中没有失分的个人或小组分别给与奖励。从而让学生意识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损俱损, 一荣俱荣。培养一种团队精神, 增强集体荣誉感。

3. 确定目标, 创造飞跃

没有目标的奋斗, 无异于大海中失去灯塔的航船。因此, 我在开学初给全班学生确立了一个目标, 纪律卫生评比中能得双优红旗, 各项比赛名列前茅。如能实现目标, 学期结束举行庆祝活动。在目标和奖励的鼓动下, 各项目标均已实现。班级一跃成为高一年部闻名班级。

4. 树立榜样, 发挥榜样的作用

在今年三月份, 我班有一名同学在校园里捡到一个塑料袋, 里面有各种证件和现金, 他主动上交德育处。丢失的老师十分感动, 对这个孩子表示了谢意。事情虽小, 但对同学的教育意义却很大。为此, 我在班里召开了主题班会, 学习该同学拾金不昧的精神和责任意识。班风有了明显的变化。

总之, 班主任工作琐碎、复杂, 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不断地深入, 工作做细做实, 才能不断地推陈出新, 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

团队意识 篇2

& 你认为一个好的团队管理者的最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

& 请你讲出你在团队工作背景下遇到的最具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事情。你用什么方法来鼓励他人和你自己来完成这件事的?

& 管理人员能否不做任何说明就让员工去干某项工作?为什么?

& 请讲一下你对团队工作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地方?为什么?

& 请说出你作为团队者所遇到的最困难的事情。是怎样解决这个困难的?你在解决这个困难中起了什么作用?

& 请告诉我你在什么情况下工作最有效率?

& 你认为怎样才算一个好的团队者?

& 你认为做一个好的员工和当一位好的团队者有什么区别?

在竞争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 篇3

摘 要: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开放的视野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英语教师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出具有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实践型人才。

关键词:竞争创新协作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英语学科也不例外。我们英语教师要不断地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才有发展前途。如何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让英语教育由传统型向创新型转变,达到知识传授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协调一致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改进教学方法,渗透创新教育

英语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从提高英语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育目标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传授方式上要由传统型向创新型转变,达到知识传授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协调一致、同步发展,并教会学生怎样去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

2.在教学内容上,要从教学英文转变为教学英语,既让学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又让他们了解原汁原味的英语文化。

3.突出“思”字,变学生的“学答”为“学问”。一直以来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大多高分低能。为此,要把学生的活动变为“思维体操”,强调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设疑或让学生互相设疑,启发学生多思解疑。

4.在拓宽英语学习的空间上改进教学方法,要大胆走出课文,走出课本,让课内长骨,课外长肉,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研究教法,而且要研究学法,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出发点,让学生的潜在创新意识大展宏图。

二、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落实到课堂上,就是要营造和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常采用可定性和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如:Well done!Perfect!Youre so great!You are really cute!Etc.同时,应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发展中的人,他们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的,教师应引导学生正视不足,在肯定他们优点的同时,帮助其改正错误,以保护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

教学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团结协作的过程。这两个过程是相辅相成的。积极参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充分体现出活跃、自主、和谐的课程理念.

1.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不断激发和培养其学习兴趣,进而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时间、空间。

2.要加强课堂讨论,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8AUnit1时,先让学生观看一些有关环境污染的flash。然后问学生:How do you like the pictures?征求学生们对环境污染Video的看法。多数学生回答:Terrible! We should take care of our environment.学生们用英语思维,从不同角度回答问题.

四、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创新

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这样教育学生培养竞争意识无从谈起,培养其创新能力成了无源之水。因此应转变观念:

1.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教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疑、多发现、多竞争。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要大胆尝试探索出新成果:要让学生完成从“学答”到“学问”的转变。要在英语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与创新教育。

2.将游戏纳入英语课堂,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是语音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排练,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中思维的碰撞以及新信息的获取。

在现实教学中,初中生往往已经习惯于教师代劳一切。英语课上,学生怕开口讲英语,怕说错。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总怕与老师的答案不完全一致。久而久之成了教师一人说,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要让学生多思考多琢磨,鼓励他们多角度思考,从而在训练中使学生的思维严密,思维逐步变得全面、深刻、灵活。

3.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疑,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质疑、探究、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发现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于无疑处觅有疑,善于激疑,有意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可精心设计一组问题,使学生沿着教师引导的逻辑思路步步深入,达到恍然大悟、触类旁通的目的,也可使学生按教师的指导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并得出结论。

五、结论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就显得尤其重要。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如何适应时代需要,培养出具有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和协作精神的实践型人才,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追求的目标。

浅议如何培养好员工团队意识 篇4

一是鲜明的角色意识。每名员工都应清楚所在企业在社会整体系统中的地位, 并自觉、自愿投入其中, 在企业成功中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 还应清楚个人在企业团队中的地位、职能和责任, 正确处理自身同企业团队及其他个体成员之间的关系, 在保证企业团队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共同标下, 开展工作。

二是主动的参与意识。做任何事情, 有了兴趣, 才能会有动力, 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 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团队意识驱动员工积极主动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各项活动中去, 在责任区内履职尽责, 在责任区外积极向企业提出富有建设性的合理化建议, 其宗旨是为完成企业团队的共同目标和任务。

三是自觉的服从意识。服从不等于盲从, 员工从主观上认为是企业团队的一份子, 就会主动、自觉的服从执行组织原则, 当个人利益与企业的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 会为追随企业团队的整体目标而调整个人利益, 自觉地将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协调一致。

四是高度的信赖意识。对企业的管理者和上级部门充分信赖, 自愿服从管理者或领导者的指挥和调配。目前企业里的大多数员工群体或员工组织, 由于“听命”于党政指令较多, 也不能很好地起到凝聚员工的作用。对企业员工来说, 它们只是一个企业管理机构, 与自己的距离十分疏远。

那么, 当前应如何培育员工的企业团队归属意识呢?笔者认为, 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和整个社会的转型状态下, 企业党政工团等各级组织, 应该针对员工中出现的价值取向、情感需要和发展方向等方面的问题, 在企业团队中努力培育主人翁意识、个性化意识和社会化意识, 不断增强员工的归属感等团队文化意识。

第一, 要注重培育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要借鉴日本企业的家族化管理方式, 建设浓厚的亲情文化, 使员工产生强烈的主人翁感觉, 把个人所在的企业视同自己的家。要通过有效吸收员工的智慧和建议, 让员工深刻地意识到, 自己是企业这个大家庭不可缺少的一名成员, 对企业这个“大家庭”目标和任务的实现充满信心, 也能够为实现企业的目标和任务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同时在新的社会条件下, 要强化和拓展企业员工在企业团队中的角色意识, 使每一名员工自己都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大潮中, 明确地意识到自身对企业团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以及应该享受到的权益。

第二, 要注重培育员工的个性化意识。“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一个凝聚力强的优秀企业, 是由多种多样的人才组成的团队, 也是一个能够吸引各种具有鲜明个性人才的团队。作为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企业, 不但要强化员工的组织纪律性, 而且要根据员工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等因素, 以开拓的精神培育员工的个性。只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才能保持员工队伍的活力, 才能保持企业的创新能力。因此, 企业各级组织应鼓励员工充分发挥和展示自身的比较优势, 以合作的精神培养自己的团结协作能力, 为企业的持续有效和谐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从而不断增强自身对企业团队的归属感。

第三, 要注重培育员工的合作化意识。随着市场需求越来越多样化, 使企业管理层所面临的情况和环境极其复杂。在很多情况下, 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信息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 所有这些都要求组织成员之间进一步相互依赖, 相互关联, 共同合作。员工之间互助互爱, 关系融洽, 善于沟通, 齐心协力, 技能互补, 扬长避短, 行动统一, 反应迅速, 信息共享, 形成合力, 为工作注入无穷无尽的能量。

一名企业员工, 只有积极容入到企业团队, 并参与到相关社会实践活动中, 才能才能在国家建设和社会交往过程中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才能进一步明确自己在企业和社会团队中的个性角色定位, 从而不断增强对企业发展、社会发展和未来生活的信心。因此, 企业各级管理部门应通过组织和引导员工积极参与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将员工在企业团队中培育起来的团队意识, 转化成对整体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和信赖感, 不断增强员工的社会化意识, 使每一名员工同时也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 勇于承担起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

摘要:企业就象一部机器, 要正常运转就需要团队中每名员工密切配合。建立企业员工的团队意识, 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也是其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 对于一个成功的企业来说, 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显得至关重要。

团队意识 篇5

怎样激发团队意识合作?

虽然团队意识合作会产生力量,但这种力量的凝聚只是一时的现象还是具有永久性,这就务必视激发合作的动机而定了。若成员之间的合作是以自愿性的动机为基础时,那么,在此动机消失之前,团队意识合作必然会产生持久性的力量。

真正的团队意识合作务必以别人“心甘情愿与你合作”作为基础,而你也就应表现出你的合作动机,并对合作关联的任何变化抱着警觉的态度。团队意识合作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过程,虽然合作的成败取决于各成员的态度,但是,维系成员之间的合作关联却是你责无旁贷的工作。如何激发团队意识的合作精神

企业家最困难的工作,是让他的部属及员工凝聚于向心力,互相合作。能够做到这一点,必定是同行中的佼佼者。深得人心的领导者、经理及军事指挥官,都了解并且能够激励部属,为完成共同的目标而发奋。能够把别人的心结合在一齐,就能成为领导者。

在充满挑战的商业社会里,人们很容易陷入个人思想的漩涡中。然而,单干的时代已经过去,没有一个单一的公司或个人能够拥有他所需要的全部资源并完成所有的事情。成功青睐于那些懂得如何将人们团结起来,利用创造性和多样化思维创造奇迹的人。这种理念隐含在合作的力量当中并已成为一种艺术。

向竹子学习团队意识合作——

对所有的团队意识来讲,竹子是学习的楷模。竹子有三大特点:第一是群生的:人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片竹林,而不是孤零零的一棵竹子。对一棵竹子而言,它应对的只有死亡。这说明团队意识成员之间,只有大家抱团才能生存和发展下去,否则,这个团队意识只有死亡;竹子的第二大特点是虚心:所有的竹子都是中空的,都是能容得下其他人的,都是能像其他团队意识成员虚心学习的;竹子的第三大特点是它是一节一节生长的,生长一段,就接一个箍,再生长一段,再接一个箍。这说明,竹子是会总结和反思的。因此,对团队意识成员来讲,也要学会总结和反思,才能不断地成长和发展。

前段时刻,团队意识管理专家谭小芳看到两个故事,感动之余,特此与各位分享“团队意识合作”的感想如下:

1、树虎的故事

一百年前,人们在亚马孙河两岸砍伐树木时,发现一种十分个性的现象,在电锯的轰鸣声中,所有的动物都逃离了,惟有一种叫做树虎的动物没有走。据记载,树虎是十分怕人的。工人们深感个性,不明白这些树虎为什么不走。

他们找来动物学家桑普。桑普的话让工人们吃惊,他说必须有一只树虎被树胶沾在了树上了,因此其他的树虎才不走。大家仔细搜寻,果然发现树干上有一只树虎。原来,一千只树虎里,总会有一只被树胶粘住,从此再不能动弹。让人感动的是,一动不动树虎仍然能在世上活很多年。正因周围的树虎都会来轮番喂它。伐木工人听了如此的说法被深深感动,他们将整棵树移到森林的深处。于是,所有的树虎也都跟着迁移了。

2、沙龙兔的故事

南非沙漠里还有一种动物叫沙龙兔,沙龙兔之因此能在沙漠里成活不被干死,完全是正因一种团结的精神。沙漠每两年才会下一次像样的雨水,这对于任何生命都极为珍重。

每次下雨,成年的沙龙兔都会跑上几十里,不吃不喝,不找到水源绝不回来。每次它们都能把好消息带给大家。它在回到来时,连洞也不进,正因沙漠中的雨水有时会在一天内蒸发掉。这又是沙龙兔一两年中惟一的一次正经补水。

于是,为争取时刻,平日很少见到的沙龙兔群集的景象出现了。大队大队的沙龙兔,会在这只首领的带领下,跑上几十里去喝水。

而那只成年沙龙兔,一般都会在到达目的地后,因劳累而死去。

从上方的故事可知,任何一个组织想获得成功,仅仅依靠优秀的个人是不行的,务必依靠自己的最近、最直接的领导班子,透过他们带领下属完成总经理的方法部署,正因“管理是让别人干活的艺术”。如毛泽东固然伟大,是几百年才出来的一位天才,但是没有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人的鼎力支持,中国获得解放恐怕也会大打折扣。

因此说,团队意识力量远大于一群人的简单相加。对于领导来讲,就应多创造机会给你的部下,让他们有机会承担更多的职责。对于下级来讲,就应多替你的上级分担职责,锻炼自己的潜质。

第六部分——狼性营销团队建设培训部分

您是否为您的团队意识没有凝聚力而困挠?

您是否为您的团队意识没有执行力而无可奈何?

您是否为您的团队意识没有感恩您的付出而难过?

您是否为您的团队意识没有有效的沟通而造成的管理成本浪费而痛苦?

狼性营销团队建设培训目的:

1、掌握狼性团队意识密码

2、赢得更多客户和机会

3、迅速提高营销演示潜质,提升营销业绩

4、增强团队意识之凝聚力、向心力、归宿感、认同感!

5、强化感恩心态,加深对领导和组织的明白及认同!

6、打开心扉,树立主动沟通意识掌握有效沟通技巧!

7、使个人认同团队意识目标,明确个人和团队意识目标之间的关联!

狼性营销团队建设培训讲师:谭小芳

狼性营销团队建设培训培训背景:

企业学习狼性法则,主要是在管理上采取从细节到方法的强势执行,在营销方面采取从市场到盈利的纵横博弈,使得经营管理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雄厚实力资本;员工学习狼性法则,主要是能够使自己从骨干晋升为企业领导,在职场能够从埋头苦干进而创造显著绩益,使得自己具有无限的完美职业前程;团队意识学习狼性法则,主要是具有从群雄到阵势的创赢布局,使得团队意识组织能够发挥出有效的战斗力,进而开创共荣大赢的局势;个人学习狼性法则,主要是在生存方面要拥有从野性到争霸的王道命运主宰权,在成功方面要获得从卓越到超强的至尊霸主地位,使得我们能够闯出丛林,迈向成功的巅峰。

姜戎说:“图腾中的狼性,是值得人们景仰的。狼的勇敢智慧、强悍进取、团队意识、竞争精神以及战斗牺牲精神等等,与现代竞争社会所倡导的现代精神极为相同。狼性具有现代性,就应大力弘扬。”谭小芳老师根据狼性精神,结合现时成功人士、团队意识和企业学习狼性实战的具有榜样力量的真实事例,全面解构生存、成功、团队意识、员工、职场、营销和管理的狼性法则。

狼性营销团队建设培训培训前言:

您是否为您的团队意识没有凝聚力而困挠?

您是否为您的团队意识没有执行力而无可奈何?

您是否为您的团队意识没有感恩您的付出而难过?

您是否为您的团队意识没有有效的沟通而造成的管理成本浪费而痛苦?

欢迎进入谭小芳老师《狼性营销团队建设培训》课程!

企业学习狼性法则,主要是在管理上采取从细节到方法的强势执行,在营销方面采取从市场到盈利的纵横博弈,使得经营管理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雄厚实力资本;员工学习狼性法则,主要是能够使自己从骨干晋升为企业领导,在职场能够从埋头苦干进而创造显著绩益,使得自己具有无限的完美职业前程;团队意识学习狼性法则,主要是具有从群雄到阵势的创赢布局,使得团队意识组织能够发挥出有效的战斗力,进而开创共荣大赢的局势;个人学习狼性法则,主要是在生存方面要拥有从野性到争霸的王道命运主宰权,在成功方面要获得从卓越到超强的至尊霸主地位,使得我们能够闯出丛林,迈向成功的巅峰。

姜戎说:“图腾中的狼性,是值得人们景仰的。狼的勇敢智慧、强悍进取、团队意识、竞争精神以及战斗牺牲精神等等,与现代竞争社会所倡导的现代精神极为相同。狼性具有现代性,就应大力弘扬。”谭小芳老师根据狼性精神,结合现时成功人士、团队意识和企业学习狼性实战的具有榜样力量的真实事例,全面解构生存、成功、团队意识、员工、职场、营销和管理的狼性法则。

文学作品中有不少歌颂狼赞美狼的佳作,如贾平凹的《怀念狼》、姜戎的《狼图腾》、徐大辉的《雪狼》、黑塞的《荒原狼》等即是例证。谭小芳曾细读过他们的作品,觉得寓意很深,是在怀念形而下的狼,还是在赞颂形而上的“狼”,同时还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叹,就是感叹现代社会的“狼”和“狼”的精神是愈来愈少了。

那么我们的企业如何快速引导团队意识成员成长,提高部属执行潜质,从而打造出充满狼性的“营销铁军”呢?培训讲师谭小芳提出以下几点:

1、狼性营销:

中国市场的特点不一样于其他国家,多民族,多人口,多文化,多地域的特点,使得中国哪怕是一个城市的不一样村镇都有着不一样的地方特点,方言文化,而当国内中小企业还没有任何品牌效应的时候,最需要的则是“土狼”的实战风格!

时至今日,“土狼”企业家最需要的就是与时俱进,如今不是单兵作战的年代了,我们需要土狼精神--正因那样我们更本土,更中国,更容易成功,但同样我们的企业家要在成功和即将成功的同时,思考二次创业的路径。这样,才能真正将土狼精神变成一种良性循环,造福中国!

2、狼性执行:

为什么军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组织?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组织是最强大的,第一种是军队,第二是宗教。这两种组织的执行潜质是任何其它组织难以相比的。

什么叫狼性执行呢?军队是最具狼性的团队意识,是正因它严厉的军规和对命令的坚决服从,让组织获得了方向一致,行动一致的执行力。狼性的意思就是在服从命令,带给结果上的坚定不移的服从。

谭老师认为,企业的狼性执行,主要体此刻对业绩的狼性追求,而业绩来自结果,结果是由员工带给的,因此对员工的狼性要求,对结果的使命般追求,构成了企业的狼性执行。

请记住,我们在谈企业的狼性执行时,对应的是员工层面,是员工带给结果的执行层面,是对结果产出的一种狼性要求,而结果只能从员工中来。

3、狼性文化:

在草原,狼群是最具战斗力,能在草原最严酷的自然条件下生存的群体。草原狼代表一种强悍的精神。狡诈、勇敢、机智、凶残、雄心、耐性是它的代名词,虽然是带有色彩的贬义词,但也无可否认,这也是这一群体生命力强的具体体现。它们在与对手交锋中,透过精密的分析、布阵、抓住机会,准确攻击,手法狠毒,一举把对方全歼,从而打赢一场场生存大战。

草原狼从不畏艰险,勇于直往向前,在极度恶劣的条件下,靠自身的智慧与狡诈,都能够生存下来,并且运用一切手段,改善自身生存条件,使自己活得更好。

谭小芳老师将狼性文化归结为“狼道”。营销人需要具备狼的“血性”,狼一样的坚韧、狼一样的敏锐、狼一样的迅猛、狼一样的精准、狼一样的凶狠等。其一、不打无准备之仗,踩点、打围、攻击、堵截,组织严密、很有章法;其二、最佳时机出击,保存实力,麻痹对方,并在其意识犯迷糊的时候突然出击,攻其不备,置对于方死地;其三、最值得称道的是战斗中的团队意识,协同作战,甚至不惜为了胜利粉身碎骨以身殉职。

谭老师对狼性情有独钟,正因狼有三个优点值得营销人学习:一是富有战斗力,任何时候都不屈不挠;二是具有团队意识,它们攻击猎物时总是团队意识作战;三是会思考,它是唯一在高速奔跑时还在思考的动物。

因此,在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这天,作为企业家,我们要导入狼性文化,学习狼的精神,有勇有谋,才能在商战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4、狼性团队意识:

我们很难想象,一支具有绵羊特质的营销团队建设会具有战斗力,一只绵羊率领一群小绵羊冲锋陷阵,全军覆没只能是唯一的答案。我们换个思维方式,一群狼性特质的营销员在狼首领的率领下攻城略地,征尘滚滚将会是一种怎样雄浑的景象!

狼团队意识在觅食中频频遭遇风险,强大对手老虎,野猪的虎视眈眈;猎人的逡巡枪击;年老体弱的狼队员濒临掉队。狼团队意识之因此可怕,营销团队建设之因此强大,在于它的永不言败,在于它的团结互助!

狼堪称团队意识作战的典范,它们群居生活,共同寻找猎物,共同应对大自然中危险的境象,共同享受丰美的食物。社会的发展注定今日的营销不再是以单兵作战为主的推销时代--业务经理需要强大的品牌背书和企业背景;门店需要依托总部的方法部署;厂家需要经销商的营销支持和配合;狼团队意识用它们的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给我们的营销人上了生动一课。

在竞争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篇6

一、竞争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我们的社会一步一步走向现代化,知识和信息的多元化要求有不同个性和专长的人才,层出不穷的意念将之赴诸实践,竞争成了选人才的必然形式。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是促使他们成才的必由之路。

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潜力、才能及先天限制。他们都有机会成为一个杰出的、有思考力、觉察力、创造力的有价值的人。竞争教育便是在教育各环节中以比较的方法,通过引发学生的好胜心和表现自我的欲望,激发他们观察、思考、尝试、创新等能力。在与同龄人的比较中孩子们可以感知周围环境的平均水平,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产生提高自己的欲望。更有价值的是,与因教师或家长的要求而产生的学习欲望相比,学生因希望在竞争性的学习中取胜而产生的学习欲望更具有自发性,因而学生也更容易在其中表现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只要教师在设计和实施竞争教育的具体形式、措施时,确实发挥重视实践能力、确保良性竞争的指导作用,学生表现自我的勇气以及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比传统教育方式更大的锻炼。

二、在竞争教育中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曾经有人觉得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和重视竞争会与我们一直提倡的团结精神相矛盾。其实任何层面单一的教育形式都是不完善的,一种健全的竞争教育模式不单应该包括学生个体与个体间的竞争,更应包括群体和群体之间的竞争。利用校、级、班、组等不同的组别,开展集体间的竞争不但是竞争教育的形式多样化,还可以更好的利用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同时要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渗透求同存异的思想。现在的中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被照顾、被包容的珍宝。特别有一些家庭环境比较好或有家庭问题的孩子,由于有优越感或对周围的人缺少信任感,更不容易做到宽容待人,团结同学。竞争并不是攀比,更不是抬高自己、轻视别人。在竞争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让孩子们认识到集体中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和缺点,只有取长补短、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最好的成绩。慢慢地学生学会了接受不同个性的同伴,也更能接受自己不同于别人的特点,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对集体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自豪感。当自己的集体要参与竞争时,就会把尽自己的一分力当作是理所当然的事。让集体更具向心力和凝聚力,让集体中的成员自觉、有效率地合作解决问题、完成工作,这正是团队精神的实质所在。

三、竞争教育中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结合和互相促进

竞争教育中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又可以结合和互相促进,形成一个积极的循环。首先,在民主的学习气氛和个体与个体的竞争中,学生往往在不自觉中表现、发挥出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是对于个体来说的创新。当个体作为集体的一分子参与集体间的竞争,他们个人的智慧会集中起来,完成从个体创新到集体创新的过程:个体意念+个体意念——集体讨论——反馈个体——集体调整或个体调整——得出集体意念。在这个过程中个体思考水平又同时得到提高。再进一步看,集体之间的竞争、比较使集体各成员有更多机会合作、切磋,反过来又促进了集体内团队精神的巩固。

四、在竞争教育教育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一

个小实验

在新学期的第一节班会课上,我让学生做了一个游戏:把全班同学分成四组,老师收集各组同学的生日。游戏的要求是同组同学按生日的顺序排座位,按怎样的顺序由自己组决定,可以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大到小,可以按年月日,也可以只算月日,看哪一组最快完成,但重点是在游戏的过程中不可以发出声音,否则就丧失参加游戏的资格。结果有的组很快就排好了,有的组却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游戏有结果后我让优胜的组介绍一下他们的方法,再让其他同学回忆自己的做法,与之比较。发现,很快达到目标的组都有一套方法,有的看嘴型,有的用笔写。我接着让他们回忆这种方法是怎样产生的。发现都是其中一两个组员想到的,这种情况的组有两个。最后我请同学思考为什么同样的情况下,其中一组会优胜呢?原来这组的同学都很有秩序地听从一位同学的指挥,按顺序坐好,而另一组有的同学只顾手舞足蹈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反而影响了排位的速度。然后,我让全体同学想一想,通过这次小比赛,能不能说出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一项工作。最后得出结论:要高效率地完成一项工作,必须有以下的条件:科学、创新的方法,有力的领导者和团体协作的精神。

这个小竞赛看起来只是游戏,但它的可操作性很强,学生在愉快的实践中领会到比较抽象的道理,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的教学方向,同时也显出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关于提高中职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篇7

一、问卷调查

为了证明现实情况的紧迫性, 笔者对本地的中职生为研究对象, 做了匿名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5年制学生, 年龄层次为16~18周岁, 男生127名, 女生100名, 共227名学生。

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1、是否愿意和同学合作

调查中, 愿意的仅有64名, 占调查总数的28.2%。

2、是否把共同目标放在首位

调查中, 放在首位的仅有47名, 占调查总数的20.7%。

3、是否有集体荣誉感

调查中, 有荣誉感的仅有96名, 占调查总数的42.3%。

4、能否信任同学

调查中, 能够信任的仅有106名, 占调查总数的46.7%。

5、是否有责任心

调查中, 有责任意识的仅有56名, 占调查总数的24.7%。

6、是否害怕和同学意见不和

调查中, 害怕的有108名, 占调查总数的47.6%。

7、团队活动是否主动参与

调查中, 能参与的仅有38名, 占调查总数的16.8%。

8、是否经常和同学做思想沟通

调查中, 经常思想沟通的仅有60名, 占调查总数的26.4%。

9、团队协作中是否有老师指导

调查中, 有老师指导的仅有68名, 占调查总数的30.0%。

1 0、团队协作中是否能体验到成就感

调查中, 能体验到成就感的仅有74名, 占调查总数的32.6%。

纵观以上10个方面, 无一不体现出中职生团队协作意识缺失严重, 极大地制约了中职生的健康成长。

二、原因分析

那么, 是什么造成了中职生团队协作意识缺失的现状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独生子女居多

中职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 自我意识强烈, 多数不懂得为他人奉献或者牺牲, 观念比较庸俗。一家一个孩子, 与过去相比, 他们缺少了和兄弟姐妹同甘共苦的历练, 因此, 对于中职生来说, 在学校里学会团队协作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2、社会现状带来的冲击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利害斗争时刻在我们身边上演。对中职生而言, 前有社会偏见带来的不公平这个“强敌”, 后有学业压力、就业压力连个“追兵”, 强烈的竞争感迫使他们对人际关系心存芥蒂。另外,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想也给部分学生带来了恶劣影响。

3、家庭教育的影响

面对社会严峻的就业压力, 父母教育子女时只重结果、不看过程, 耽误了培养孩子各种能力的黄金时期。这样的家庭教育, 只能培养出所谓的“高分低能”学生, 将来还是适应不了社会。因此, 家长们要注意全面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 而这其中, 团队协作就是不可或缺的一种。

4、校内团队活动流于形式

很多中职校的老师都混淆了教育和教学的概念, 学校是进行教育的地方, 教学仅仅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除了教学之外, 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社会活动等等, 其中, 集体活动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能够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但是, 在应试教育的社会氛围下, 各学校组织的团队活动确实都只是做做样子而已。

5、学生缺乏对企业用人标准的认识

随着就业体系的不断发展, 现在的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越来越注重团队协作意识这一素质。在这里引用一人事经理的原话“我们只需要为团队工作的人, 个人能力在参加工作后公司可以大力培养, 但是团队协作能力方面就要靠自己的努力”。很多中职生还没有意识到就业的时候有这个关卡, 因此平时漠视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的锻炼。

三、对策

1、强化中职生的责任感意识

责任感, 是人类最高贵的品质, 是个人对社会的价值体现。国家主席要对国家负责, 首长要对部队负责, 社会人要对工作单位负责, 同样, 中职生也要对自己的班级有责任感。责任心是团队协作精神的核心, 只要有了责任心, 做好自己, 帮助同学, 维护集体利益, 班级和中职生个人就能健康成长。

2、加强德育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也是搞好人际关系的一个基本要求。中职学校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让学生真正理解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和怎样为人民服务, 这样才能逐渐消除学生心中的自私倾向, 不断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3、家庭内积极引导

俗话说得好,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要建立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 鼓励孩子和自己交流、合作, 从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 培养他们表达和沟通的能力, 让中职生以后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

4、加强校内团队文化的推广

中职学校应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 培养学生处理团队合作与竞争关系的能力。另外, 要大力开展优秀班集体建设, 激发学生们的热情。

5、让学生走进企业

中职学校应更进一步深入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更多更好地进入企业实习, 并正确指导学生理解当前市场的用人需求。从往年的客观事实来看, 真正体验过工作的中职生相对而言更加成熟, 对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理解更深刻。

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从2005年起,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品均就业率连续6年保持在95%以上, 即使在国际金融风暴的2008年和2009年, 仍然没有回落, 在2011年更是达到了96.71%的水平。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中职毕业生就业力更强, 职业教育为学生们提供了另外一条“康庄大道”。因此, 整个社会一定要团结协作, 力争为职业教育打下最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褚凤继.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J].新作文 (教育教学研究) , 2009 (07) .

团队意识 篇8

一、以教师引导为媒介, 确定角色定位

俗话说:“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小学篮球教学中的这个“方圆”既指团队中的规定, 又指全体成员的有序化行为与团结协作。小学阶段的学生, 尚处于认知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 还没有对自我与他人的评定形成客观、独立的标准, 不能在团队中形成清晰的角色定位。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应该担负起引导的作用, 引导学生了解自我, 认识他人, 形成属于自己的角色定位。这对小学篮球团队的建立非常重要。

例如, 在组内异质的划分上, 教师要充分考虑到组内人员的特长、弱点和适合的位置。控球娴熟、视野开阔和反应机敏的队员, 可以承担起“后卫”的角色;体质和运球、投篮都较好的队员, 教师可以考虑让其担任“大前锋”的角色。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分配角色, 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了解到自己在整个团队中的作用, 在练习篮球的同时, 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价值观以及责任感。

二、以团队利益为主导, 兼顾个人特点

篮球运动之所以被视为最能彰显团队精神的运动, 是因为在整个运动过程中, 球队的成功是建立在多人的共同努力上的。尤其是在赛场上, 只凭个人努力是无法战胜对手的, 唯有全队成员为了共同目标团结协作, 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现在的小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 在成长中因为缺少兄弟姐妹的陪伴, 容易出现争强好胜、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特质。而如果小学阶段的教育不能及时纠正这些不良的特质, 这就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严重的影响。

篮球运动中, 不管每一个队员处于团队中的什么位置, 都要以“得分”为最终目标, 共同努力。虽然最终投篮的队员只有一个, 但是后卫人员也同样要为此作出贡献, 并在付出中体会到成就感和快乐。在运动的过程中, 团队成员会打破自己头脑中原有的小格局, 逐渐认识到集体利益的重要性, 积极地投入到比赛, 并淡化自我意识, 形成与其他队员团结协作的能力。当然, 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逐渐开始形成自己独有的性格, 在达成团队共同目标的同时, 教师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 给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空间, 促进其健康成长。

例如, 在篮球练习中, 一名学生找到我, 提出不想做团队中的后卫, 想做大前锋。问及原因, 该学生表示, 前锋投篮得分的机会更多, 后卫少有机会投球。该学生学习成绩优异, 拥有音乐、绘画等多方面特长, 并担任班级班长职务, 是在赞美中长大的孩子。但是, 该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都表明其更适合做后卫。我耐心地为他分析了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各项条件, 并阐释道:球队中的得分都是大家的功劳, 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还列举了鲍勃·库锡、魔术师约翰逊、约翰·斯托克顿等著名的后卫人员。在我的引导下, 该学生接受了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 并积极配合其他成员。通过多次篮球训练和比赛, 该学生不但在球技上有所提升, 身体素质也得到了增强, 且改正了之前骄傲、爱抢风头的个性, 与同学相处得更加融洽。

三、以有效沟通为纽带, 形成向心合力

一般来说, 大多数的小学生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都形成了各自的“圈子”, 这些圈子的划分标准包括学习成绩、性格喜好、座位远近以及家长之间的关系等。而篮球运动无疑打破了这些圈子, 将不同的学生重新分组。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队员之间的了解, 但在训练和比赛中, 队员间的小摩擦也是难以避免的。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应该引领队员进行有效的沟通, 借此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提升他们的包容度。

例如, 在一次比赛失利之后, A队队员之间出现了相互抱怨、推卸责任的情况, 前锋队员埋怨后卫传球不准, 后卫责怪中锋防守不利, 两人先后找我告状, 请求替换掉相应的球员。此时, 我没有正面给出队员答案, 而是组织全队总结了一下比赛失利的原因, 并给每个球员一个机会, 当众说出自己和其他球员在比赛中发挥得不好的地方, 心平气和地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 在队员之间展开积极的沟通。

在教师的正面引领下, A队成员之间解除了误会, 了解了彼此的想法, 并完成了相互学习的过程。类似的向教师告状的情况再也没有发生过。球员之间还形成了强大的向心合力, 实战水平逐步上升。

四、以反复实践为动力, 完善战略战术

现阶段的很多小学生由于在家中受到溺爱, 心理承受能力很差, 得失心过重。这样的学生很难拥有良好的团队意识。篮球运动却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点。经过胜利和失败的反复考验, 加上教师的积极引导, 学生能够克服困难, 并逐渐锤炼意志, 放平心态。

例如, 在小学中年级的篮球教学中, 一些女同学因为比赛失利而痛哭流涕, 甚至申请退出篮球队。针对此种情况, 我利用幻灯片, 为队员播放了休斯敦火箭队惨败给俄克拉何马雷鸣队的一段视频。很多孩子都非常崇拜火箭队, 我的这个举动在于向学生阐述:无论一个球队多棒, 都会有失利的情况, 重要的不是每一次都胜利, 而是在失败中不断汲取经验, 以实践为动力, 完善球队的结构和战略战术, 赢得最终的成功。慢慢地, 学生便开始放平了心态。在每次的小组比赛前, 我都会着重强调放平心态, 以学习的态度来面对比赛, 以享受的心态来面对团体活动。在比赛之后, 我会带领学生总结经验或教训, 鼓励他们为团队发展献计献策。

团队意识 篇9

一、教师家长携手为学生树楷模

身教重于言教, 父母、教师的一言一行要为学生作表率。

在家庭,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 学生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如何, 从他们的行为中很容易反映出来, 同时也可以看出父母的榜样如何。俗话说:“父母是儿女的榜样, 儿女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学生思维直观、具体, 但好奇心、模仿性很强, 父母在家里的举止言行, 他们都看在眼里, 记在心上, 反映在行动上。如对待老人, 如何接人待物, 尤其父母不顾工作的劳累, 不嫌麻烦给体弱多病的老人做可口的饭菜、擦澡、洗衣服等, 孩子们都会潜移默化在日常对待同学的行动之中。

在学校, 教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 同时也承担着为人师表的重任, 教师如何对待学问, 如何对待领导、同事和学生, 学生们都在仔细认真的观察, 教师的任何一个优点都会成为学生们羡慕的对象, 也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典范。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 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楷模。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 有意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去关心, 帮助别人, 去体验关心别人, 与别人合作的快乐与愉悦, 教师要热情关心、帮助基础较差的同学, 利用练习活动做好保护与帮助, 这些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为学生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现代社会中, 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占学生总数的绝大部分, 由于家长的过分关爱, 有许多孩子在家里成了“小皇帝”或“小公主”, 这些学生自我中心意识较强, 依赖性强。面对陌生环境, 适应能力却很差, 不知道尊重他人、不懂得团结合作, 更不善于交际。而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 社会交往中对学生的人际关系交往能力却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能否与他人和谐相处, 学生是否具备强烈的团队合作意识, 已经成为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 对学生的终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应合理, 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 引导学生建立与他人和集体的联系, 逐渐形成和发展团队意识。

活泼好动是学生的天性, 体育活动和游戏教学, 更是学生感兴趣的互动项目。在游戏运动中有角色、动作和游戏材料、规则。所以, 利用游戏进行教学, 最能使学生易于接受。如:我在体育教学中创设“穿越封锁线”的游戏, 在游戏运动过程中有“钻过跨栏架——蹦跳藤圈——垫上前滚翻——跨过小体操垫——绕过小红旗”连续的完成这些动作。既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完成任务的能力, 又能体验集体协作的力量, 与集体融为一体, 体验与同伴交往合作的快乐, 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 通过合作与竞争, 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彼此增加交往和了解, 表现出交往的纯洁性和坦诚性, 相互建立起友谊和信任, 使学生情感和行为在体育活动中得到培养和巩固。

三、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学生对友谊“社会”认同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同时, 学生在班级之外, 体育课程意义之外的各种非正式群体活动场合中, 扮演的角色也日益复杂化, 学生的社会角色意识、道德意识、团队意识、合作意识等将对其一生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 体育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模拟社会的最佳情景, 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引导学生通过参加体育活动, 获得初步的社会活动经验, 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未来的终身生活方式, 进而塑造学生科学的社会行为方式与人生态度。

在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 体育教师的教学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创新意识, 鼓励学生自主交友。如在体育课的分组练习中采用同质型分组;异质型分组;兴趣型分组;友伴型分组等多种方式, 使学生相互接触, 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为学生创造合作的活动环境

我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 经常采用团队活动的形式进行这方面的培养, 活动时, 团队活动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 如班级活动、小组活动或者教学比赛中的临时编组等等, 特别是在集体体育项目中, 组织学生组成临时性活动团队, 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非常有益。

团队精神, 一般是指团队成员的强烈的合作精神和角色意识。日常的体育教学中, 体育教师将团队的合作精神渗透在角色之中, 让学生在活动中扮演好各自所承担的角色, 可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觉养成合作能力。如在组织学生开展蓝球、排球、游戏、接力等多种体育活动项目时, 教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扮演不同的角色, 同时可以提出具体的合作要求, 让学生在活动中开展合作, 并通过合作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

中学生是一个长身体、长知识、长能力的黄金阶段, 体育教师利用体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是其他学科教学不能替代的, 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摘要:学生作为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 在未来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及日益扩大的人际交往中, 会遇到许多行为与态度问题。因此,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合作意识, 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师和家长都需要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来及时地进行引导、教育。

团队意识 篇10

1 高中篮球教学中培养团队意识的策略

1.1 更新教学观念

传统的体育教学只重视学生身体素质, 只关注如何训练学生的身体素质, 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和情绪;有时教师只重视运动能力强的学生, 而对于运动能力差的学生则不管不问, 这对学生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 树立师生平等关系和教学、团队意识相结合的观念。

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教学质量有着直接关系, 同学生的成长也是息息相关的, 师生的关系平等, 学生的抵触情绪就会降低, 能够更加认真的完成任务。教学和团队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整体, 二者是不能分割的, 在教学中要把培养团队意识作为教学的目的, 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重要地位, 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

1.2 构建团队意识理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位置, 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运用多种手段来培养学生全面的发展, 教师的素质对学生来讲具有全面性、深刻性的意义, 所以教师必须要构建团队意识, 这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

培养高中生的团队意识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核心在于协同合作, 反映出的是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统一, 作为高中体育教师更要深刻认识团队意识, 只有这样才能把理论转变为实践, 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课堂教学规划

1.3.1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好坏同教学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 也是实现教学任务的手段,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从学生的情况出发, 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实事求是的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1.3.2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活动时通过组织形式实现的, 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是组织形式要解决的问题。常见的组织形式是先采用讲解形式 (教师讲授、解释) , 然后采用小组形式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交流) 进行分组练习, 教师还要创新组织形式, 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任务。

1.3.3 提高学生的认识

认知是用于获取知识的内部定向及思维, 学生的认知策略是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关键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要求学生必须要具备团队合作理念, 感受到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 推动集体更好的发展。

1.3.4 事例激发团队意识

设计悬念激发学生的欲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利用了学生对某个问题急于了解的心理来激发出学生的欲望。例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 为什么没有大盘球星的球队能够赢得比赛, 这种问题的趣味性很强, 能够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1.3.5 情感交流

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要多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帮助学生所不能克服的困难, 同学生做朋友, 使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和亲近感增强, 自然学生也就喜欢篮球课, 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2 高中篮球教学中团队意识的培养方法

2.1 培养团队意识的原则

2.1.1 活动性原则

培养团队意识的基本方法就是活动, 只有充分的参与到活动中学生才会感受到团队意识的作用, 因此篮球教学要扩展活动的范围, 不仅包括课内活动, 还要开展课外活动, 学生的团队意识就会在活动中不断的提高, 并逐步获得发展。

2.1.2 发展性原则

培养高中生的团队意识要以学生未来的发展为原则, 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自我教育能力, 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感受到团队意识同成功之间的关系, 提高团队意识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

2.1.3 针对性原则

培养篮球课堂中的团队意识, 其最终目标在于使学生能够在步入社会之后具备团队意识, 在团队合作下不断发展自身的爱好和特长。另外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 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的内容都要具备一定的针对性, 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把学生的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

2.2 分组比赛法

学生在学习了一些基本功之后已经能对篮球运动进行简单的练习, 这时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掌握情况和身体素质均衡的分为几个小组进行循环进行比赛, 在每轮比赛结束后教师要对比赛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指导, 同时还要在语言中暗示出团队意识的作用, 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只有团队合作才能获得胜利, 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非常显著。同学们为了比赛能够获得胜利而相互合作, 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 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通过分组比赛的方法, 学生不仅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有所提高, 另外毅力和自信心也有了极大的增强, 所以分组比赛的方法对培养团队意识有着非常显著的功效, 在比赛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解决, 同学之间的交流也有所增强, 在快速的比赛对抗中能够对各类出现的情况进行判断, 找出最有效的解决对策,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

2.3 暗示教学法

所谓暗示教学法就是通过学习动机的创造, 激发学生的心理潜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把无意识因素串联到一起, 以此提高教学的效率。暗示教学就是对教学的环境进行设计, 建立起无意识的心理倾向, 把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充分的激发出来, 让学生能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获得高质量的学习效果。

对于高中生来讲, 篮球运动是很受欢迎的项目, 学生在打篮球的过程中能够愉悦身心, 还能增多学生之间交流的机会, 通过这种集体运动的开展学生能够有效提高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 以此为基础运用暗示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很好。

2.4 语言激励法

青少年的心理是比较特殊的, 也是很敏感的, 因此在篮球教学中培养团队精神时进行语言的激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谓激励就是把适当的刺激变为动力, 进而强化人的行为的过程。通过激励来激发人的动机, 进而获得动力, 向着目标努力的过程, 没有达成的需求就是激励的起点, 才能引起人们心理上的激奋, 向着目标而行动。

所谓语言激励也就是表扬, 这是满足高中生受尊重的需要, 当同学们团队合作而获得成功时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 要注意的是表扬尽可能在集体场合中进行, 一方面激励了个体, 另一方面也激励了集体, 同学们就会知道老师在关注着学生的表现, 会渴望获得表扬而更加努力。语言激励必须要掌握好时机, 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不能含糊概括。

总结:

综上所述, 高中生的团队意识不容乐观, 在教学中并没有把培养团队意识真正重视起来, 针对上述现象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 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 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同学生之间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接受团队意识理念, 尽最大的可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 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郝胜坤.我国部分高校篮球队伍团队凝聚力的现状及构建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 2012.

[2]刘璐.论青少年篮球团队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 2012 (59) :106-107.

团队意识 篇11

[关键词]体育游戏 团队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6-069

目前,小学生团队意识不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显得尤为重要。而体育课正是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重要阵地,特别是一些体育拓展游戏,需要团队合作来共同完成,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下面,笔者就传统的“两人三足”这个体育游戏以及创编的“众人撑浆划大船”的拓展游戏,谈一谈如何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上课伊始,我拿着几根布条,对站在操场上准备上体育课的学生说:“同学们,看到我手中拿着的几根小小的布条了吗?它可以考验大家是否有团队精神。以前我们组织过‘两人三足跑这个游戏。我们今天的游戏名字叫‘众人撑浆划大船,也就是仿照‘两人三足跑的规则,将多个人的脚绑在一起,看看哪一组同学的团队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更强。大家可以根据以前的经验来谈一谈,做这个游戏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1:老师,我认为组员间要有一定的默契,掌握好节奏,这样才能步法一致向前进。

生2:平时要加强练习,只有默契程度到了,才可以走快。

生3:首先我们要具有团队意识,在走的时候,心不能急,不能相互指责,不能因为自己能力突出就不顾同伴,只有心中有对方,才能够走得快。

师:“众人撑浆划大船”拓展游戏的难度要比“两人三足跑”难度要大得多,如果没有团队意识,就会寸步难行。我相信,在跑的过程中,只要你们能够及时相互沟通,互相协作,就一定有希望取得好的成绩……

游戏时,我让学生先自由组合成四人一组,然后选择一组男生与一组女生进行比赛。还没开始比赛,就有学生说女生肯定赢不了。一声哨响,没想到女生组却远远将男生组抛在后面。接着就听到男生组的学生在互相埋怨。在赛后,我让这两个小组的学生分别进行小结,说一说自己胜利与失败的原因。失败的男生队意识到主要原因在于没有配合好,总想让别人按自己的步调走,结果没能达成统一的步调。接着,我让女生组再一次进行“众人撑浆划大船”的游戏示范,并且边走边讲解如何才能够让大家的步法一致。在女生示范完之后,我让全班学生一起开展“众人撑浆划大船”拓展游戏,看看哪一组最先到达终点。由于吸取了前面男生队的教训,每组为了让大家的步法一致,有的喊口号,有的用手抵队友暗示该抬哪一个脚。最后,大家几乎同时到达终点。由此可见,团队意识已经在比赛中得到了发展与强化。

通过上述教学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在体育拓展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至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真实体验,让学生感受团队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就得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个人在参与团体活动时,只有具备了团队意识,活动才能更有效、更精彩地进行下去。如上例所示,男生与女生进行“众人撑浆划大船”的比赛中,所有学生都认为男生一定会赢的,但真实的结果却是女生赢了,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分析,学生明白了团队意识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在体验中明白,团体活动不能只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还要考虑同伴的步调。这样,团队意识就会在学生的脑海中慢慢形成。

二、交流讨论,让学生拥有团队意识

学生的亲身体验,只能让学生感受团队意识对团队活动的重要性,却不一定能够让学生拥有团队意识。而这时,我们就要通过交流讨论来让学生拥有团队意识。比如上述案例中,在男女生比赛结束之后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然后学生才会逐渐认识到团队活动时一定要有团队意识,只有具备团队意识,才能够在活动中攻尖克难,最终取得胜利。

三、示范指导,让学生强化团队意识

要想让学生强化自己的团队意识,还要对他们的团队合作技巧进行指导示范。每个学生都想与同伴配合默契,但在不明白配合的要领的前提下,如果再一次让他们合作,他们还会失败。连续遭遇失败,可能会使他们在前面通过体验而获取的团队意识消失,甚至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因此,在上例中,我让获胜的女生组给大家作示范,并讲解其中的配合要领。这样,学生就知道团队的合作还要有一定的技巧。当学生掌握了这些合作技巧之后,他们的团队意识就会得到强化,并渴望用刚掌握的技巧再来一次,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当全班学生都进行“众人撑浆划大船”游戏时,几乎所有人都能同时跑到终点的重要原因。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团队同样优秀时,他们的团队意识就会更加牢固。

团队意识 篇12

1 宣传社会发展要求, 激发学生对培养团队精神与竞争意识的兴趣

利用学校主要宣传手段, 宣传社会上对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的要求。高校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大学生教育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 要充分利用学校的主要宣传方式, 宣传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对现代大学生的要求, 特别是对团队精神、竞争意识的要求及重视程度, 让大学生清楚认识自己发展的方向。应利用校内广播、报刊、网络等各种宣传舆论手段, 邀请专家、学者、企业家、成功人士从正反两方面向大学生宣传何为团队精神, 何为竞争意识。通过宣传教育, 使大学生形成强烈的思想道德情感, 在理论上接受教育, 清楚认识团队精神与竞争意识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从而奠定接受这方面教育的良好基础, 激发大学生参与这方面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剖析正反典型案例, 引导学生对培养团队精神与竞争意识的重视

为了引起大学生对团队精神与竞争意识的重视, 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团队精神与竞争意识的培养教育, 我们必须从正反两方面剖析典型的案例, 让大学生在此过程中认识到团队精神与竞争意识的重要性, 促使大学生认识到学习和掌握团队精神与竞争意识的紧迫感, 学会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

2.1 正面典型案例的示范

诺基亚公司是一个事业很成功国际著名公司, 其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很注重团队精神。该公司一贯倡导“没有完美的个人, 只有完美的团队”, 惟有建立健全的团队, 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处理团队精神与竞争意识上关系上, 诺基亚公司有一个十分突出的做法, 尊重个人, 让员工自己管理自己, 体现出诺基亚尊重个人, 自我做主的文化传统, 以人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进行团队建设, 把员工的兴趣融化在团队建设的活动当中, 并以此提高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

2.2 反面典型案例的警示

重视团队精神建设, 必须处理好团队与个人的关系。在团队中, 合作是在分工基础上的合作, 没有分工, 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分工结果必定导致个人技能的差异及互补, 而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团结协作、优势互补。过分强调竞争意识必定影响团队精神及团队绩效, 当团队中成员过于强调分工, 注重个人的业绩、体现个人价值、过分强调竞争时, 必定会影响团队精神建设, 从而导致团队业绩下降, 甚至团队解体。

3 纳入就业教育计划, 落实大学生团队精神与竞争意识的培养措施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深入, 通过人才市场“双向选择, 自主择业”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式。事实证明, 毕业生就业的成功, 需要的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以及综合素质的体现, 特别是注重大学生团队精神与竞争意识。

3.1 以就业市场需要为导向, 加强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与竞争意识的教育

在进行大学生就业教育时, 必须以市场需要为导向, 坚持培养大学生适应市场的需要, 做到有针对性、实用性。用人单位在录用大学生时都会对考察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特别是观察大学生能否真正融入到该公司的企业文化中, 这为今后人才培养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 在进行就业教育时, 要明确教育大学生, 团队精神、个人素质、竞争意识是十分重要。

3.2 在就业指导中开展团队精神与竞争意识的教育

就业指导是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 使大学生真正成才和尽快实现社会角色转变的重要环节。因此, 要努力拓宽就业指导的内容, 拓展就业指导的形式, 把团队精神与竞争意识引入到就业指导中去, 重视团队精神与竞争意识的教育, 让学生学会在实践团队精神过程中处理好与竞争意识的关系。就业指导教育不只局限于学校的就业指导课上讲解、讲座, 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采取多种形式, 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 结合课堂教学内容, 加强团队精神与竞争意识的理论教育

课堂教育是大学生学知识、树理想、学做人的主要场所, 是理论灌输及能力提高的主要方式之一, 加强大学生团队精神与竞争意识的理论教育, 就必须充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 有意识的启发和引导大学生学会处理两者关系的意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进行团队精神与竞争意识的理论教育要做到有针对性, 有的放矢。既要全面培养, 又要根据大学生的不同类型、层次, 对症下药。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全体大学生进行团队精神与竞争意识理论教育的主阵地。通过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 树立正确的团队精神与竞争意识, 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团队精神与竞争意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使大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实践团队精神与竞争意识。

5 开展社会实践, 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与竞争意识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以社会为课堂, 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的社会系统工程, 也是一种生动有效的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社会实践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和热情支持, 并且日益显出它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诸方面的功能和优势。

5.1 社会实践是训练大学生处理团队精神与竞争意识的重要方式

组织团队社会实践, 是使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 经受意志品质、团结合作、成功与失败的考验;感受团队作战的魅力, 激发大学生进一步的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在实践过程中, 由于合作才有分工的存在, 团队分工是为了创造更高的团队业绩而进行的分工, 每个队员有不同的责任范围及必须解决的问题, 必定存在对共有资源的占有, 必定会有竞争的出现, 这将会最大程度激发队员的潜能。因此, 需要对参加实践的学生进行公平竞争的教育, 在分工上要做好合理的安排, 提供公平竞争环境, 以促进团队业绩的最大化为共同努力的目标。

5.2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训练大学生团队精神与竞争意识中的作用

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与竞争意识除了社会实践以外, 还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功能, 如科技竞赛活动、团队趣味活动等, 都是训练大学生团队精神与竞争意识的好方式。如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比赛、全国数模比赛、全国计算机仿真大赛等大型学生科技竞赛。比赛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团队活动, 在整个过程中, 每个人都很明确, 这是我的事情, 是我们的事情, 它的成败与我息息相关, 任何一个人或环节出了差错就会导致整个小组的失败。在这种情况下, 个体将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学会共同思考和独立解决合作中的冲突和矛盾, 指导老师只是以顾问的身份出现。赛后同学们普遍反映最大的收获是提高了自身处理合作与竞争的能力。

引导大学生辩证分析团队精神与竞争意识, 能否处理好团队精神与竞争意识的关系, 是关系到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的问题, 如何处理这两种利益的关系, 是涉及到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问题, 也关系到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李慧波.团队精神[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5.

[2]杨晓娟.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长治学院学报, 2005 (1) .

上一篇: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援助下一篇:苄嘧磺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