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与英语教学

2024-07-20

语用学与英语教学(共12篇)

语用学与英语教学 篇1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习英语的目的是用英语来交际。现代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也就是说,英语教学要教会学生使用语言,而不只是学习英语知识。要正确、恰当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除了必要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外,还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因素。目前,我国英语教学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讲解并不深入,所以从语用功能的角度探讨英语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1 语用学与语境

语用学——根据语用学家Levinson(1983)的观点简单地说就是研究语言与语境的关系。由此可见,语境在语用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那么什么是语境呢?Leecn的解释是:说者和听者所共有的对语言的解释有作用的任何背景知识。因为语境包含着多种因素,所以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的语言形式也不同,语境对语言形式起着制约作用。因此,我们要在英语教学中充分考虑语境这个因素,而不仅仅是语言形式。

2 语用学的研究领域与英语教学

2.1 词义理解

英语中有许多词如果脱离特定的语境,就很难准确理解,甚至产生歧义。因此,在词汇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将词汇放在特定的语境中找出其典型意义,而不是单独地、孤立地教词汇。如“bank”这个词就有河岸、银行等意思,如:Let us go to the bank.这里“bank”既可译为“河岸”,也可译为“银行”。但在特定的语境中,如在后面加上一句“I want to save some money”,就会非常清楚“bank”的词义了。

许多词都有多种语用功能,为了了解这些词的确切含义,就必须正确掌握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语用功能,现以“well”为例。

(1)How long have you studied English?

Well,I should say for three years.

“Well”在这里的作用为拖延时间,以便思考。

(2)Do you like this story?

Well,not really.

“Well”在这里表示说者想给出一个不是听者所期待的答案。

(3)Do you have a coat with you?

Well,I never thought it would be so cold.

“Well”在这里的作用是表示惊讶。

(4)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kirt?

Well,the color is nice.

“Well”在这里表示顺接。

由此我们看到,“well”在这4个例句中所起的语用功能是不同的,我们只有知道了这个词的语用功能,才能正确把握其在句子中的意思。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推断词语的语用功能,这样学生才能在实际交际中正确运用这些词汇。

2.2 语言知识的呈现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语义,而没有涉及语境及语用功能。例如,有的教师在讲授be doing形式时,经常采用的是动作描述法,即自己一边做出读书、写字、跳舞、擦黑板的动作,一边说:“I amreading、I am writing、I am dancing、I am cleaning the blackboard.”或者一边让学生做出读书、擦课桌的动作,一边对其他学生说:“He/she is reading,He/she is cleaning the desk.”这种教学方式只告诉学生be doing形式表示正在进行和发生的动作,并没有告诉学生在什么样的语境下、为了什么样的语用目的来使用这一形式。因此,教师应结合语义、语境和语用功能来教授语言知识,比如在教授be doing形式时,可以对学生说:“I am standing,you are sitting,and We are having English class now,most of you are listening to me carefullly…”

2.3 在英语教学的练习中融入语用学内容

目前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一般按照自己的教学习惯或传统的练习方式安排练习内容和形式,很少涉及练习内容的语境和语用功能,从而使学生对练习缺乏兴趣,通过练习只掌握了语义。如果教师设定语境,让学生按照相关语用功能进行练习,则学生就能在学会语义的同时掌握在什么样的语境下使用哪种语用功能,从而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有利于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2.4 区分句子意思和说话者意思

我们学习一个句子,不仅要了解其语义方面的意思,即句子的意思,还要把握其语用方面的意思,即说话者的意思。例如:“Who's he?”“He's a very famous singer.”“Haven't you heard of him?”“Haven't you heard of him”一句从语用功能上来看,或者从说话者意思来看,它其实是表达说话者的惊讶之意,相当于:“I'm surprised that you haven't heard of him.”因此,如果在英语教学中不向学生说明在特定语境中句子的语用功能,那么往往会造成学生只能听懂句子意思,却无法理解说话者真正想表达的意思。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告诉学生:(1)相同的句子可以有不同的语用功能,比如:“Lights,please.”在不同语境中可以表示:“Turn on lights,please.”或者:“Turn off the lights,please.”(2)不同的句子可以完成相同的言语行为,如向对方借自行车时可以说:“May I borrow your bike?”“Could you lend me your bike?”“Lend me your bike,please.”至于具体选择哪种表达方式,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文化背景不同,相同语言形式的语用功能就有可能不同。就拿日常交际中的问候语来说,在中国,我们常用“你上哪儿?”“吃了吗?”“你在干什么?”等作为问候语,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常以询问别人的私事来表示关心别人。而英美国家的人不喜欢别人询问私事,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告诉学生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西方国家的一些禁忌、风俗等。

3 结语

语用学与英语教学的关系密切,语用学的理论对英语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语言能力并不等于语用能力,一个语言能力非常出色的人,如果不知道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对恰当的人说恰当的话,那么他在实际交际中就不会成功。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做到在实际交际中语言得体,将语言能力与语用能力相结合。

语用学与英语教学 篇2

语用失误与外语文化教学

成功的交际不仅要求语言使用者正确使用一种语言的语音、语法、词汇,而且还需要运用此文化的`语用规则.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时往往由于种种原因产生大量语用失误而导致交际失败.因此,探讨语用失误的界定及分类,分析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文化教学策略.对于日常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 者:曹锦萍 CAO Jinping 作者单位:安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安阳,455002刊 名:安阳工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年,卷(期):“”(5)分类号:H319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语用失误 文化教学

学生英语语用能力调查与思考 篇3

语言应用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可见,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已经成为中学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内学者对中国学生语用差异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是,针对中学生语用能力,特别是中学阶段完成时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调查研究不是很多。那么,目前中学毕业生的英语语用能力如何?他们在用英语交流时是否存在语用失误?造成这些语用失误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为此,我们对中学毕业生的英语语用能力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以期对中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进以及教材的编制和开发提供现实依据。

二、调查过程

1.调查对象

为了使本次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笔者选择了河南省郑州市4所高中(重点和非重点高中各两所)三年级下半学期28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在笔者进行调查时,这些学生已经完成了高中阶段的所有英语学习内容,因而对他们调查的结果可以代表中学阶段完成时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水平。

2.调查设计的理论依据

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因没有达到完美交际效果的差错,统称为语用失误。根据托马斯的观点,语用失误大体上可以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两类。(1)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就是所说的英语不符合英语本族人的语言习惯,误用了英语的其他表达方式;或者不懂得英语的正确表达方式,而套用母语的语言习惯。例如,在回答“Thanks a lot.That's a great help.”的时候,由于受母语语言习惯的影响而错误地使用“Never mind”。其本意是要表达“没关系”、“不用谢”,而“Never mind”在英语中是用于当对方表示道歉,自己一方表示不介意的场合,其“言外之的”是“安慰”。(2)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是指交流中因不了解谈话双方的文化背景差异,导致语言形式选择上的失误。它与谈话双方的身份、语域、话题熟悉程度等有关。

我们在设计问卷的时候采用了何自然教授编写的《语用学概要》一书中设计的英语语用能力调查表,并根据需要对部分试题作了删改。试题分为三方面的内容:语用——语言能力、社交——语用能力和汉、英语用差异辨识能力。

3.问卷的统计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92份,其中有效问卷171份,问卷有效率为89%。统计结果如下:本调查共设计40道试题,包括对道歉的应答、打扰别人时的用语、见面打招呼用语、对恭维与赞扬的应答、对邀请的礼貌拒绝、在接受对方“提供”时的应答、收受礼物时的应答、称谓、电话用语、宴客时的“劝食”以及接受或拒绝方式、对待师长的言语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其中语用——语言能力部分共有18道题,占试题总数的45%,学生的平均得分率为68%,社交——语用能力部分共有13道题,占试题总数的33%,学生的平均得分率为70%,汉、英语用差异辨识能力部分共有9道题,占试题总数的23%,学生的平均得分率为48%。

4.结果分析

从问卷统计结果来看,除了较少选项如电话用语(92%)、引路用语(93%)、对赞扬(91%)和恭贺(91%)的应答方式、对请求的礼貌回绝方式(97%)之外,总的来说,目前的中学毕业生的英语语用能力不是十分令人满意。笔者认为,造成学生英语语用失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母语的语用迁移

英语学习者在实际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常常受汉语文化的影响而套用汉语的语用规则。例如,在问卷中有一个判断合适与否的情景对话,是关于come和go的用法:Linda asked her friend Jim when the class was over:“Can I go to your house tomorrow?”有30%的学生凭借汉语的语用规则,认为这种表达是正确的。在汉语中,“来(come)”的意思是moving towards the speaker's location;而“去(go)”的意思是moving towards the listener's location。但事实上,讲英语的本族人却说“Can I come to your house tomorrow?”

(2)缺乏对汉、英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中国与英语国家在风俗习惯、价值观念、信仰、礼仪、时间观念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有些中国人认为恰当的行为却不为英语国家的人所接受,甚至会惹怒他们。因此,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人们有必要考虑对方国家的礼貌规约,对方的身份,以及在特定场合应采用的恰当的谈话方式等,否则就会产生社交语用失误。例如,美国人的时间观念特别强,与人约会都要准时或提前5分钟到场,但中国人在这方面相对比较随意。

(3)语言教学脱离语境

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一般较注重语言形式的教学,对语用知识的输入和语用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更多的是语言形式教学脱离了语境,这也是造成英语学习者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

三、外语教学中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语用失误并不一定是说话人语言能力不好,有时候他们的语言表达相当准确。但语言能力并不等于交际能力,准确地说,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要想在跨文化中取得成功,仅仅掌握了语法、词汇、语音是不够的,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Ellis认为,“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cludes knowledge the speaker-hearer has of what constitutes appropriate as well as correct language behavior and also of what constitutes effective language behavior in relation to particular communicative goals.”可见,除了正确的语言形式之外,语言行为的适切性和有效性,即语用能力也是成功交际的必要条件。研究表明,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并不随着语法能力的发展而自然发展,需要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培养。然而,语用能力培养在我国外语教学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学重视对词汇和语法规则的传授,忽视了言语交际的其他方面,从而导致了我国学生在实际交际中语用失误的产生。鉴于此,我们认为,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重视中西文化对比教学,增强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语言的得体性离不开社会文化知识。因此,语言教学实际上是与文化教学分不开的,教师在教授语言的同时也要教授文化,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某一个词或短语的字面意义,而且要知道它深刻的文化内涵,知道它怎么用,任意套用或滥用都是不可取的。比如,在中国文化里,dragon一词象征着权利、高贵,而在西方文化里却是罪恶的化身。所以,在汉语里有“亚洲四小龙”,而译成英语时却说“four little Asian tigers”。

2.在语境中进行语言教学和语言训练

一个话语有它的字面意义,也会有依赖语境的言外之意。因此,语境对话语意义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用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在语境中运用学来的语用知识。传统教学模式下,语言操练往往孤立地进行,并不与特定的语境相结合,学生只是死记硬背语言知识,到了真实的交际环境里却不知如何用或误用、滥用。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英语课堂,在语境中进行词汇和语法教学,并尽可能地模拟真实语境,让学生在使用中逐步加深对语用知识的理解。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交际训练时,要尽可能提供各种情景,目的在于训练学生识别语境的能力和运用语言的得体性和准确性。此外,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语言训练过程的监督和指导,发现语用错误,及时予以反馈。

3.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手段,加强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要想获取英语文化知识,只有通过大量阅读原版英文书刊、杂志、小说,才能真正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从而提高使用语言时对文化的敏感性,减少语用失误。

提高语用能力仅靠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应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以加强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利用外籍教师的优势开展英语角、英语沙龙等活动,开办形式多样的讲座,系统地介绍英美国家的概况、文化及习俗,特别是其中与中国不同的文化习俗;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访问互联网站接受原汁原味的英文表达,提高语用能力。

在我国目前的中学课堂教学中,教材仍然是重要的内容依托。所以,教材开发和编写者也应当加强教材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意识,尽可能使用原版教材内容,并将英语语用原则逐步地、系统地呈现给学生。同时,外语教师也应当充分利用现有教材的内容,将有关中西方文化和语用差异的内容加以深化和延伸。

由于目前我国的考试制度存在的一些弊端,中学英语教学仍然以应试为主,就评价内容而言,仍然是以语言知识为主要测试内容。这样必然会导致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忽视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的倾向。所以,应当充分发挥测试的导向作用,在日常的英语测试和高考中增加对学生语用能力测试的比重,并有意识地增加主观试题的比例,以促使学生在语用原则的学习和应用方面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此外,教师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也应当做到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比如可以通过建立学生语用能力档案袋的方法去引导学生自我培养和评价英语语用能力的意识和行为。

语用学与大学英语教学 篇4

大学英语是大学生必修的基础科目。大学英语教学近年来进行了改革, 但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教师往往注重讲解语法、词汇等基本知识, 却忽视了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英语首先是一种知识实体, 我们需要去记忆词汇类的东西, 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语言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最重要的是培养人的交际能力。因此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语用学所研究的正是实际应用中的语言, 本文尝试论述了如何将语用学的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

二、语用学的基本理论

语用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指示语、言语行为、会话含义、前提、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以及关联理论等。语用学主要研究在不同的交际环境下如何更好的理解和运用语言。何自然教授指出:“语用学是一门很有实用价值的学问, 人们说话时要表达的事物往往不仅限于所说语句本身的意义, 有时由于说话场合不同甚至会出现所说语句结构与所表达的意义毫不相干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 听话人就要懂得说话人的言下之意, 弦外之音;要明白说话人到底是直言不讳, 还是指桑骂槐, 或是声东击西。”由此可见, 语用学研究的就是语言在某种特定环境下的具体意义。我们不但要能理解语句的构成成分, 表面意思, 更要运用自己的语用能力去判断说话者的深层含义和真实意图。因此仅仅强调英语词汇等基本知识的记忆是不行的, 真正的英语教学应该是采用一种交际教学法, 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和语用能力。

三、语用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影响

1、词汇教学

词汇是英语语言的最基本要素。每个词汇都有其固有的一个或几个含义, 但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或者是不同的语境中同一个词所反映出来的可能会是不同的意思。词汇有它本身的文化意义, 也就是词汇所蕴含的感情色彩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会有不同, 再加上语境的变化, 单纯的记忆词汇的意思就容易导致交际的失败。因此在词汇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讲解语法意思, 还要介绍文化内涵和语境差异对词汇的影响。

把语境理论应用于词汇教学, 可以使学生明确某个单词的运用情况, 在不同的文化和语境中能够正确使用, 而不会导致语用失误。在语境中学单词, 还可以避免传统词汇教学的枯燥, 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在词汇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善于创造和利用各种语境, 把词汇教学变得生动,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词汇的含义。

2、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在新旧四六级考试中所占的比例都非常大, 是学生非常关注的一道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 很多学生误认为提高阅读的方法就是大量积累词汇, 而教师在课堂上对阅读题的讲解也常是逐字翻译, 结果是学生不能从整篇文章的角度去理解, 阅读能力则无从提高。而语用学所主张的语境教学理论可以用来指导阅读教学。要能够正确的理解全文, 首先要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 除此之外还要关注语言外的东西, 例如背景知识与上下文等。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语言知识的同时, 要引进语言外的知识, 要鼓励学生加强课外知识的补充, 关注西方文化与生活习惯, 只有这样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才能正确理解全篇内容。

3、听力教学

在四六级考试改革之后, 听力的比重增大了。现在的考试越来越侧重于学生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尤其是听的能力。很多学生听英语的方法就是努力去听懂每一个单词, 而忽略了对整个句子或文章的理解, 结果就是每一个单词都听的很清楚, 最后却不能理解整个句子或判断出说话者的意图。如果学生了解语用学的一些相关理论, 弄清楚会话原则, 就会做出合理的推断, 提高做题的正确性。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会话含义与合作原则。在我们说话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不是直来直去的, 而是根据不同的场合或目的来表达意思, 有时会含蓄婉转, 有时会拐弯抹角, 甚至会出现句法结构与表达的意义毫不相关的情况, 也就是会话含义。这就要求我们能够理解言外之意。其中我们可以利用合作原则进行判断。

四、结语

综上所述, 语用学对大学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如果我们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 把语用学的一些相关理论应用到教学中去, 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将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摘要:语用学的基本原理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有着相当大的指导作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进语用学的基本知识, 让学生从语境的角度去学习英语, 将会从很大程度上促进外语教学。

关键词:语用学,语境,合作原则

参考文献

语用学与英语教学 篇5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与英语教学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中,常常因为缺乏对对方社会、文化背景的了解,而不能对言语行为作出恰当的.反应,产生语用失误,造成交际失败.英语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即语用能力.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应加强语用能力的培养,避免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作 者:冯源源  作者单位:鞍山师范学院,辽宁,鞍山,114015 刊 名: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ADMINISTRATION COLLEGE 年,卷(期):2007 9(9)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语用失误   英语教学  

语用学与英语教学 篇6

关键词:高中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影视欣赏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进行多年,但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依然有很强的影响力,所以学生虽然从小学甚至是幼儿园就开始接触英语,但多年的英语学习仍然是效率低、成效差。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英语仍然是听不懂、说不出、写不对甚至是读不准,所学的英语知识只是为了英语考试,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在实际上无助于学生综合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

著名的语言学家克拉申认为:“大量的、有效的语言输入对于促进学习者的语言输出的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有着关键的作用。”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虽然现行的高中英语教材的取材广泛,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但是,由于教材缺乏时效性和外延性,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想要真正地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仅仅依靠单纯的书本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这就对课程资源的多样性提出了要求。

一、高中英语影视欣赏教学的需求

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有求得自身充分发展的内在需求。为了满足学生身体、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在完成共同基础的前提下,高中英语课程力求多样化,为每个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的机会……”所以,英语课程设置正在趋向多元化、综合化和个性化,而英语影视欣赏就是这种趋势的一种体现。新课标中明确要求高中英语教师“要开发和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馆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因此,将英语影视中丰富的语言素材充分转化成有效的教学资源,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是完全符合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情感和自主发展的新课标要求,值得在新课程改革中进行有益的探索。

二、高中英语影视欣赏教学对综合语用能力的促进作用

英国语言学家帕尔默(F.R.Palmer)等人提出的情景教学法(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强调“语言必须在情境中呈现和练习”。而电影是一种高度涵盖生活、凝练生活的直观的视觉艺术,其所涵盖的题材和涉及的内容丰富多彩,可以提供语言学习所需要的真实语境。因此,将影视欣赏引入高中英语教学当中,能够将原本单纯枯燥的语言和文字转化为直观的、表现力丰富的、传递多元文化知识的语言交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将英语学习转换为一种自然的、近乎本能的语言文化的交流活动,让学生有主动参与其中的欲望,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锻炼听说能力。同时,教师要求学生对影视作品所作的分析和思考,还可以促成学生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1.高中英语影视欣赏教学对英语听力的强化作用

学外语和学母语一样,也是始于一个“听”字。但遗憾的是,英语课堂教学无法还原真实语境,教材所配的录音带以及听力测试的材料音质纯正,无背景噪音,语速均匀且慢于日常交际,和母语真实环境下的“听”有着很大的差距,甚至可以说是有着本质的不同。英语影视欣赏教学帮助学生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中察言观色,耳濡目染,反复体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如何辨别语音语调,从而在大脑中枢建立起正确的联系,对现实生活中的语料做出准确适当的反应。

2.高中英语影视欣赏教学对英语口语的推动作用

在英语学习中,很多学生的问题主要是不敢开口说。产生这样的问题既有学生自己的心理原因,也有教学方法的原因。教师应该认识到,口语的练习需要在真实情境中实践,而不是依靠教师的教授。对于缺少生活体验的学生而言,如同无根之水的课堂口语操练是经不起真实交际的考验的。而英语影视欣赏教学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的感官和大脑以真实新鲜的刺激,激发其好奇心,深化其对不同文化思维的认识,培养其推理和判断的能力,增强其模仿和学习的动力,对口语教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3.高中英语影视欣赏教学对英语写作的提升作用

影视英语素材所具有的新鲜、生动和地道的特点除了能推动学生的听说能力的提高,也可以改善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英语影视中的纪录片题材,尤其是BBC和Discovery等所拍摄的有关风光、文化和历史纪录片的解说词用词优美,句式丰富,在辅助学生听说的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其记录和模仿运用优秀的解说词,达成对其写作水平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通过课后的活动如写影评或观后感等,还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进行有一定深度和思想性的写作训练,使学生的英语表达不仅地道而且不流于浅薄。

三、高中英语影视欣赏教学培养综合语用能力的具体做法

1.课前选材科学恰当,准备细致充分

借助影视欣赏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用能力有它的优势和劣势。劣势在于:没有一部电影是供给学校教师用来教学语言的,如果教师未认真分析处理就用于英语教学,那就是纯粹地放电影,无法达成教学目的。

课前的充分准备首先就体现在了教师对于影片的科学和恰当的选择上。针对训练的重点可以有不同的英语影片选择,例如,如果教师想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可以选择《生活大爆炸》等美剧,《生活大爆炸》基本上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其中的口语和对话内容简单,较为日常化,能够让学生在没有中文字幕的前提下理解所讲内容,而且有些表达法复现率非常高,这对帮助学生熟悉对白所出现的场合和强化学生听力非常有效;如果教师想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则就要选择一些英文较为清晰的影片观看,例如,影片《这个杀手不太冷》,这部电影中有很多日常实用的英语口语,学习性很强,尽管从英语的发音上来说,由于演员是法国人,英语的发音不是地道的英式或美式,但是对于锻炼学生真实交际能力有帮助,因为作为世界语言的英语并非只有英语国家的人在讲;从听说综合训练来说,《冰河世纪》系列以及一些经典的动画电影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要培养学生对优美语言的欣赏和模仿,BBC的纪录片《美丽中国》则是非常合适的素材。endprint

因此,教师要熟知选取的影片的背景材料、经典台词、主要人物名称、实用词汇、电影插曲等,将有用的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并设置好问题,提前2~3天印发给学生预习,使学生“有备而来”,带着背景知识看,带着问题看,否则,英语影视欣赏教学的效率将大打折扣。

2.课时目标定位明确,有所侧重

在课堂上的使用英语影视辅助教学并非都要为培养语言能力而面面俱到,而要结合课程特点和影片类型有所侧重。

(1)激发兴趣,听说兼顾

开影视欣赏课兼顾听说能力培养时,最好使用《冰河世纪4》《功夫熊猫》或《怪兽大学》等比较简单易懂的影片片段来进行听说训练,由于影片生动有趣,台词简单幽默,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没有负担,可以保证在一至两个课时内完成。设定的课时目标就应专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语言的输入,要求学生带着一定目的通过影片练习听力、提取信息、了解内容和增加词汇量;另一方面是语言运用能力的输出,锻炼学生组织观点和有效表达的能力、自我展示的能力和合作能力。

(2)丰富输入,完善“图式”

而在辅助高中英语教材各单元的讲解时,播放相关的背景视频应该以输入为主,以便完善学生大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网络,即“图式”。例如,配合高中英语教材模块4 Unit 4 Body language的教学播放纪录片《身体语言的秘密》,其课时目标仅定位在通过听力练习,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文化背景输入,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解读英语文化中的body language。BBC的《美丽中国》在配合高中英语必修1Unit 3 Travel Journal教学时,可以丰富学生对于中国地理和文化的了解,积累许多与中国相关的英语表达。在讲授必修3 Unit 5 The True North时,最好的辅助视频材料是《加拿大火车之旅》,其可以直观地呈现与课文相近的内容,帮助使枯燥的文字具象化,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3)激发共鸣,培养思辨

当通过一些励志影片如《当幸福来敲门》《阿甘正传》《死亡诗社》和《叫我第一名》等来上英语影视欣赏课时,课时目标应侧重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情感,感受“正能量”,读懂人生感悟,鼓励学生在思考和讨论后,用语言和文字表达自己的真实理解和感受。

3.课程活动设计科学,循序渐进

在欣赏完影片后,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消除学生的理解障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几个活动辅助课堂和课后活动。

(1)“经典再现”环节

选取一到两个时长为3分钟的经典场景,通过“词海拾贝”,即呈现一篇挖空关键词的台词文本,让学生在观看完片段后,填入所听到的信息。还可以设计“台词接龙”环节,重放影片的过程中暂停,让学生自己接上下面的台词。或者进行“无声有心”的活动,即抹掉原声,让学生观看画面,根据记忆再现对白。这些活动由易到难,可以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渐次投入使用。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通过深化学生对影片的理解,以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强化语言输入。

(2)“畅所欲言”环节

观看完影片后,让学生分组自由讨论,以自己的语言阐述对影片主要内容的认识。为了减轻学生避免学生讨论的盲目性和低效性并减轻压力,教师应该围绕影片设计几个问题进行引导,以《冰河世纪4》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几个问题:

①Who is your favorite character?Why?

②What are the lines that you like best?Why?

③What is the most impressive scene in the movie?

④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scene where all of the friends are working together to defeat the pirates?

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在自由讨论中理清思路,抓住要点,在讨论后能条理分明地和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认识,从而达成有效的语言输出。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教师还应该审时度势,在影片素材的选取上增加难度,所设计的问题也要相应提高其开放性。

(3)“我行我秀”环节

“我行我秀”即英语影视配音。英语影视经由编剧和导演的精心编撰,多数台词经典、简洁、地道,甚至有较高的复现率,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良好素材。教师可以精心选择时长2~3分钟,台词经典且戏剧性强的片段,分组展开配音比赛。由于影片配音所具有的趣味性、互动性和现场感,在学生展示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影片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此项活动若要充分开展,就要布置为家庭作业,让学生深度模仿,反复配合后再进行。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有时间改善语音语调,培养语感,增强自我表现的信心。类似的活动还可以在年级范围内举行,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荣誉感,为英语影视欣赏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4)“我思故我写”环节

“我思故我写”即布置学生在课后写影评和感想。好的英语影视作品可以生动地展现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潜移默化地传递人类共有的价值观,在无形中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将观影时的强烈感情共鸣转换为文字。例如,《叫我第一名》(The Front of the Class)是反映一位患有妥瑞氏综合征的青年Brad为了成为一名教师,不抛弃,不放弃,忍受各种误解和歧视,最终被一所学校接受,其曲折的人生也从此有了好转。教师可以借用剧中著名的台词:“We talk about how proud we are of teaching our kids to never let anything hold them back in life. And Hillarie said that if were gonna talk the talk, we need to walk the walk. ”设置一个作文题目: If there were a person like Brad around you,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to help him?And what would you advise society and the government to do?引导学生反思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我们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思考如何学会包容和认可,并从Brad的身上汲取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影片中所提供的素材足以让学生写出言之有物的文章,不至于无病呻吟,使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培养体现出深刻性和思想性。

在高中利用影视英语欣赏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可以寓教于乐,帮助学生融入真实语境中去理解英语文化的内涵,唤醒学生的交际本能,有效推动学生听、说、写等能力提高,并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使综合语用能力培养中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教师在尝试利用英语影视欣赏教学培养综合语用能力的过程中,只有细致分析影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将学生的语言认知和语言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利用英语进行有效交流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左敏.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与优秀英语电影欣赏的有效结合[J].新课程导学,2013(02).

[2]段慧.以新课标为导向,把英语影视引入高中英语教学[J].考试周刊,2010(36).

[3]宋小凤.英语电影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甘肃教育,2008(12B).

试论语用学与大学英语教学 篇7

一、语用学与大学英语教学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人们的交际活动不论是口语或是书面语,都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为达到交际目的而进行的信息传递。要实现这一目的,英语教学活动不仅要按照英语本身的语言组织规律实施具体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而且必须要依靠哲学、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成果来指导英语教学的再实践。语用学强调在语境中(context)研究词、句、话语等言语行为的意义(meaning)。一旦脱离了语境,言语行为的理解就会出现错误,交际功能也就无法实现,出现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据有关调查表明,语用能力不会随着语言能力的提高而自然提高,所以语用能力的培养必须得到重视并纳入教学内容,否则,学生在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不免会出现语用失误(周刃,2004)。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延续了之前中小学英语教育的特点,注重语言形式(语音、词汇、语法)的讲解;在结合语言的实际使用以及英美国家的社会、文化特征进行语言教学方面,尽管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并进行了改变和尝试,但由于传统教学观对教师以及学生的影响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这一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课堂上,教师更多地只注意学生语言形式的正确与否或使用是否流畅,而较少注意介绍语言的使用场合,较少结合语言的社会含义进行教学。因此,一些学生的外语水平并不差,反映出的CET考试分数也较高,但是在使用外语进行交际,特别是直接同操本族语的人进行交谈时,却往往因语用失误而使对方产生误解,影响交际效果。语用学的兴起为研究和解决这类问题开辟了新的视角。

二、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受结构主义理论、传统语言观及应试教育策略后遗症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表现如下(熊英,2007):

1.重语言知识传授,轻文化背景知识介绍。

2.重知识传授,轻整体教学。

3.重机械练习,轻灵活运用。

4.重表面结构,轻深层含义。

5.重语言形式准确性,轻语言使用适宜性。

三、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为了解决存在的“重形式轻功能”问题,下面从大学英语教学的听力口语教学和阅读教学两个方面讨论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从而帮助学生达到能够成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培养目的。

(一)语用学与听力口语教学

听说领先的原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它符合语言学习的自然规律。听说教学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最直接的教学环节。尽管有时口语课和听力课分别开设,但说和听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在会话中,甲方要说的话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听了乙方说些什么话之后决定的。只听不说的听力教学或只说不听的会话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通过中小学的英语学习,大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当程度的听力口语知识和运用能力。随着培养目的的改变,大学阶段的听力口语教学除了继续巩固基本的日常交际技巧,其知识和能力培养的深度及广度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因为随着涉猎的外国文化层次的加深,在听力口语教学中对学生的语用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更高。有时候,我们发现学生虽然掌握了充分的词汇、语法,听得清句子的每一个单词,但却无法真正理解其含义。如果教师能够适当介绍有关语用学理论,如:会话含义的理论,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语用的敏感和语用对理解话语的重要性的认识,让学生理解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会话中的运用,探寻字面意义之下的深层含义,必然会提高学生在听力口语实际运用中的理解能力,改善大学英语听力口语教学效果。

(二)语用学与阅读教学

早期的语用学思想都源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口头交际,但随着文学语用学的兴起,人们开始把语用学思想和方法运用到文学篇章的欣赏和诠释中,研究作品中的指示、语境、预设、会话含义等语用现象在作者创作语篇与读者解读语篇中所发挥的作用(王欣,2003)。阅读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对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阅读能力和跨文化鉴赏能力具有积极作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在这个领域沿袭至今,改进不多。教师基本上遵循“词汇讲解—语法分析—译述大意或逐句翻译”的步骤授课。但是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加以强调。例如:中国人习惯于螺旋思维(circular pattern),英美人习惯于线性思维(linear pattern),思维的差异导致语用分析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引起理解误差。在阅读教学,尤其是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运用言语行为、会话分析和合作原则等语用原理,可以有效地使学生减少误差,提高理解的准确率。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够辅以语用学原理,就可逐步使学生认识并适应英美式的思维方式,提高理解能力。在大学英语阅读课程中,教师通过对语境、预设等语用学现象的介绍,充分利用语境对意义表达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挖掘作品的深层含义;通过帮助学生识别预设,可以使学生揭示文中的隐含信息,理解作者建构的虚拟世界,并且更好地欣赏由预设产生的特殊文体效果;久而久之,就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因此,教师在授课中应该摆脱只传授语法知识的传统做法,对一些语用现象作深入浅出的介绍,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语用现象在阅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现象更好地理解作品。

四、结语

语用学在英语教学中,尤其是在更高文化交流层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必须高度重视。语用能力不会随着语言能力的提高而自然提高,语用学的应用应贯穿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除了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结合教学内容介绍有关的语用规则外,还应通过其他各种渠道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如观看英文电影、录像,阅读英文原著,充分发挥外籍教师的作用等。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才能切实提高语言交际能力,为多元文化交流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2]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王欣.九十年代语用学研究的新视野[J].语言文字学, 2003, (1) .

[4]周刃.跨文化交际与御用能力的培养[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9) .

[5]孙炳文.语用学两原则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4) .

[6]李颖.语境顺应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2) .

语用学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篇8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和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言基础知识固然重要, 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英语语用能力欠缺是制约中国英语教师和学生真正养成英语思维习惯, 提高英语运用能力的瓶颈。当下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诸如学习者“高分低能”等语用能力欠缺的现象。作为教育部第一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指导性文件———《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于2000年就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 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 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这一点正是语用学的研究目标。因此, 我们应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语用学理论, 将语言教学和语用教学相融合, 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应用型英语人才。

二、什么是语用学

语用学是研究话语在使用中的语境意义或话语在特定语境条件下的交际意义, 特别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准确地理解语言和恰当地运用语言的学问。使用语言不能只讲究遣词造句的正误, 更重要的是考虑语言在特定语境下的使用是否合适得体。英语教学与语用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语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语用学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语言学分支, 其研究对象应该是语言的使用。随着语用学的发展, 语用学与语法的关系, 语用学与认知语言学的关系, 语篇语用学, 语际语用学, 语用学与心理语言学, 语用学与外语教学已经成为语用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和课题。语用学的研究大致包括七个部分:语境、指示语、会话含义、预设、言语行为、关联理论、会话结构。语用原则主要包括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及协调原则, 全面深刻理解语用学理论有助于语言教学和语言交流, 对于高职高专类院校英语教学更有实践意义。

四、语用学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1. 目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 由于受传统语言观念的影响, 外语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主要表现如下:

(1) 重语言知识传授, 轻文化背景知识介绍。

(2) 重知识传授, 轻整体教学。

(3) 重机械练习, 轻灵活运用。

(4) 重表面结构, 轻深层含义

(5) 重语言形式准确性, 轻语言使用适宜性。

2.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育部高教司于2000年明确规定,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 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 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 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3. 语用学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语言是交流工具, 外语学习的目的是能够运用外语这种语言通过口语或笔语的形式进行交流。因此, 语用能力的培养应从各个教学环节做起。下面, 笔者试图从英语的五大技能———听、说、读、写、译的训练着手, 具体进行分析。

(1) 听

听力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生听力不好会直接影响交际能力。在实际听力教学过程中, 学生听完材料后, 只是明白了字面意思, 却不能理解谈话人的言外之意或深层含义。这样在考试中, 学生的整体成绩就上不去。而英语大大小小的听力考试中, 有许多题目都要通过语境来判断, 进而得出答案。语言的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语言交际受制于交际语境、社会、文化等因素, 而语用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言外之意和深层含义, 辨析语言适切性等方面。因此, 教师在听力教学中引入相关的语用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语境判断语义。

(2) 说

“说”可以看成是“听”的一面镜子, 它们需要同样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当然能听懂、能理解的不一定都能使用, 但是听懂、理解的越多, 使用的范围越广, 口语能力则越强。“听”是输入, 而“说”则是输出。听和说的能力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目前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在英语口语能力的教学中投入太大的精力和时间, 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发音和流利程度, 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应当向学生介绍语用学理论知识, 从而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使他们更恰当地用英语进行交流。学生通过对语用学知识的学习, 可以知道在日常交际中, 说话人有时故意违背合作原则, 目的是更清楚地表达某种话语的含义。

(3) 读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获取信息的能力。语用学原理对外语阅读材料的讲解十分重要。很多阅读理解题目都建立在对文章上下文理解的基础上, 才能得出正确答案。这是因为往往在阅读文章中, 话语的语用含义远远大于话语本身所表达的字面意思。这就要求老师在讲解阅读技巧时, 有意识地运用语用学理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各句的语义信息, 了解作者的意图, 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4) 写

写作一直是学生很头疼的一项技能。传统教学中, 教师总是强调学生注意遣词造句、文章结构及语法的准确性, 很少关注整篇文章的语用含义。其结果是不少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语义含混, 难于理解。如果教师在讲授写作技巧的同时, 引导学生注意话语的语用含义, 注意指示语、前提关系等的正确使用, 在分析学生写作错误时, 有意识地分析讲解语用失误的例子, 就能使学生在写作时逐渐加深语用意识, 避免语用失误, 从而写出准确得体的文章。

(5) 译

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语用学介入英语翻译, 为英语翻译提供了一种具有深层意义的理论依据。语用学对翻译教学的作用意义首先体现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原文。不同的社会文化中, 其语用原则不尽相同, 如中国人特别重视甚至过于强调谦逊原则。当受到表扬时, 往往谦虚一番“哪里, 哪里”, “不, 做得很不够”, 受到表扬时不谦逊一番, 很可能被认为“骄傲自满”。而在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国家。接受表扬时会微笑地说声“Thankyou”。倘若不懂得这两种不同的礼貌方式, 翻译就会生硬别扭。译者除具备语用意识外, 还要正确理解社会文化不同造成的不同语用原则关联理论与翻译所含的不同语用蕴涵, 并用娴熟技巧填补差异、翻译出语用意义。

五、结语

高职类院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要应用或者说就是为了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 为了使交际双方交流成功, 就必须把文化知识、语用知识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 加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语言教学离不开语言理论的指导。要做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 就必须对语言学理论进行学习, 并贯彻在整个英语教学活动中, 尤其是高职高专的英语老师, 要面对新情况, 新问题, 不断地用理论强化自己的教学, 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语言表达更地道,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 增强他们的交际能力。我们应该培养能说得出口的学生, 也要培养说得准确得体的合格的大学毕业生。

摘要: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 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内容必须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 而这正是语用学的研究目的。作者通过对语用学理论的学习, 结合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 从语用学基础理论出发, 分析语用学理论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语用学,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育部高教司, 2000.

[2]王丽琴.语用学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1, (02) :6.

[3]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7.

[4]张丽.语用学与大学英语教学浅析.考试周刊, 2009 (39) .

语用失误与英语教学 篇9

一、什么是语用失误

我们将言语交际中因没有达到完满交际效果的差错, 统称为语用失误 (pragmatic failure) 。语用失误大体上可分以下两类。

1.语用语言失误

以英语为例, 语用语言失误就是所使用的话语不符合英语本族人的语言习惯, 误用了英语的其他表达方式;或者不懂英语的正确表达方式, 而按母语习惯去生成话语。例如, 英语口语课上, 外籍英语教师请一位学生帮忙分发上课用的小卡片时, 满脸真诚地对该学生说“Thank you very much”, 而该学生则立即回答“Never mind”。然而, 在英文中, “Never mind”的言外之意是“安慰”, 常用于对方表示道歉而自己不介意的场合。这里, 学生错误地使用了“Never mind”表达法, 属于措辞不当, 直接导致了语用失误。

2.社交语用失误

社交语用失误指跨文化交际中, 因不了解双方的文化背景差异, 导致语言形式选择上的失误。它与双方的身份、语域、话题熟悉程度等有关。例如, 中国学生梅梅与美国学生Mary一起购物。途中, 她们都感到有些饿了, Mary想去吃东西, 于是去了一家小餐馆。Mary问梅梅“Are you hungry”, 梅梅立刻回答“No, no”。所以, Mary只买了一杯牛奶和一份面包来自己独自吃了。梅梅很饿并很生气, 她觉得Mary很不礼貌。这里, 中国学生本来很饿, 但却说“No, no”。她以为美国人也会像中国人那样既使这样说了, 也会为她买来吃的食物, 但美国人并不懂中国人的这种含蓄, 真以为她不饿, 就独自吃了。显然, 两位学生因文化背景差异而造成社交语用失误。

二、 语用失误与英语教学

中国学生虽能通过相当级别的英语类考试, 但一旦同操英语的本族人交流时, 就会出现各种语用失误, 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从上面的分析可见, 这些语用失误与我们的英语教学没有注意培养语用能力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语用意识有关。因此, 笔者认为在今后的英语教学实践中, 应把纠正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 努力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语用意识。

1.语用语言失误与英语教学

不难发现, 我们的英语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脱离语境进行语言教学, 这使得我们的很多学生在掌握了大量的语言知识后却不知道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如何将它们运用起来。因此, 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该创设语境, 引导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进行语言的操练。

(1) 正确使用有歧义的词汇

英语中很多单词有多义现象, 在不同的语境中, 它们的意义完全不同。在脱离语境的情境下, 其意义是不清楚的, 甚至会产生歧义。在英语教学中, 我们应将单词放在语境中进行教学。如“board”一词, 其意义有“a long thin flat piece of cut wood”、 “a group of people who have responsibility for a particular organization or activity”、 “the cost of meals” 。如在“the school’s board”中“board”意为“甲板”、“董事会”还是“伙食费”, 我们无法判断。但如果我们说“the headmaster is a member of the school's board of governors”, 歧义顿失, “board”就是“董事会”之意了。

(2) 正确使用主谓倒装

在西方国家, 为了表示强调特定的时间、地点、方式或原因等, 人们往往将其要强调的部分前置, 使用主谓倒装的结构。如:

a. You can make a progress in English in this way.

b. Only in this way can you make a progress in English.

教师在讲解时, 应告诉学生例a是用来强调只有用这种方法, 而非别的什么条件, 你才能在英语方面取得进步。而例b则只能说明你用这种方法可以取得进步, 用其他的方法也可以取得进步。

(3) 正确使用省略句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告诉学生如何使用省略句, 特别应该指出省略结构所表达的特殊的请求或夸张等功能。如:

a. Have you seen the film?

b. Seen the film?

很显然, 例a可以有询问或请求等多种用途, 而例b这个省略句则只表示说话人请求对方提供这部电影的相关内容。

(4) 正确使用日常用语

在英语教学中, 我们应注意到英语和汉语的某些语言结构的语用差异, 帮助学生了解英语的语言形式及其功能, 培养他们的英汉语用差异意识。

A1: I’m sorry I forgot to post the letter for you.

B1: That's OK.

A2: I’m sorry to have to tell you the news.

B2: What happened?

A3: I’m sorry? What did you say?

B3: I mean you can have a day off.

第一组对话中, A1因为忘记帮B1寄信而感到抱歉, 此时的“I’m sorry”是用来表示后悔、致歉的, 所以B1用“That’s OK”来回答, 表示自己不介意。第二组对话中, “I’m sorry”表示A2虽然很遗憾, 但却不得不将某个不好的消息告诉B2, 所以B2用“What happened”来回答表示自己的担心。第三组对话中, A3因没听清或没注意到B3所说的话, 用“I’m sorry”请对方重复刚才说过的话, 因此B3用“I mean you can have a day off”来做出解释。

2.社交语用失误与英语教学

现在, 外语教育已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那么, 英语教学的重点也应从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转移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上来。要培养英语交际能力, 关键在于认识汉语和英语的文化差异。

(1) 转变教学理念, 提高学生的语用意识

要想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及交际能力, 首先, 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 高度重视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在组织教学时, 教师也可采用对话、表演、游戏、媒体等各种方式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其次, 还可以定期开设英语角活动, 进行英文演讲比赛, 请外教与学生交流座谈, 介绍学生多看英语节目, 如《六人行》、《生活大爆炸》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 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也可以达到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2) 导入文化知识, 激发学生的兴趣

相关的背景知识的缺乏, 常常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正确理解。因此, 教师在备课前应搜集大量的资料, 在上课时,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教师应向学生多介绍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宗教、历史、文化、地理、风土、人情方面的知识。

(3) 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 帮助学生克服交际障碍

在学习英语时, 中西方文化差异往往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许多困难。英汉语用差异主要表现在招呼用语、道别用语、对恭维与赞扬的反应、邀请方面、道谢和道歉方面、敬语和谦词方面、禁忌和隐私等方面。如果不懂这些方面的差异, 在英汉跨文化交际中就会因表达不得体而导致交际失败, 而这种失误是不可原谅的, 因为听者会认为这是无礼粗鲁的表现。

(4) 运用讨论教学法,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习一种语言一定要有语言环境才能学得好。而我们的母语不是英语, 没有英语环境, 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创造各种英语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讨论教学法, 即以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和教师指导下的分组讨论为主要学习活动形式。这样, 有利于培养学生大胆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 同时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讨论活动中来, 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并达到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如我们在学习“Animals in danger”这一模块时, 在充分介绍了濒临灭绝的各种动物的现状及将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以后, 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设计出各种保护动物及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标语。这时, 学生就会充分参与到讨论中去, 设计出诸如:“Our friends, our future”、 “Keep animals, keep ourselves”、 “Strike for the happiness of animals”等充满创造性的标语。

参考文献

[1]何自然, 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6.

[2]古良.浅析语用学与英语教学[J].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8 (2) .

[3]张雪红.语用学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7, (7) .

语用能力培养与英语教学 篇10

一、何谓语用能力

Bacbman (1990) 认为, 语言能力包括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语用能力。前者有语法能力和语篇能力组成。Widdowson (1989) 认为“能力”由知识和技能两部分构成。前者相当于语法能力, 后者类似于语用能力。Leech (1983) 和其同事Jenny Thomas提出将语用学分为语用语言学和社会语用学。按此划分, 语用能力也相应地分为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语用语言能力以语法能力为基础, 按照本民族语者的语言习惯正确地理解和恰当地使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及其语用功能, 准确地表达用意的能力。社交语用能力是指遵循语言使用的社会规则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Hymes (1972) 认为交际能力由四部分组成。它们是:形式上的可能性;实施手段上的可行性;语境中的适宜性和现实中的实施情况。其中形式上的可能性相当与Chomsky (1977) 所讲的“语法能力”, 其余三部分相当于Hymes说的“语用能力”。Hymes认为学习者在习得有关语法知识时, 不仅要掌握其语法规则, 更要尽可能地理解和有效地体现在特定语境中的得体性。根据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语用能力是指语言使用者对语境的认知能力和在对语境的认识的基础上准确理解以及有效使用语言的能力。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经过国内学者的多次语用能力测试和分析证明:学生英语语用能力明显滞后于语言能力。学生语用能力差的问题与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直接相关。长期以来, 英语教学只是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 忽略语用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语言形式的正确性, 忽视语言运用的得体性。根据Kasper (1997) 的研究, 外语学习者有必要学习一些因文化、种族而异的语用规范, 教学干预不仅有助于第二语言语用能力的习得, 甚至是必须的, 而且二语语用具有可教性。所以本人认为可以结合我国英语教学的主、客观特点, 从以下几点着手, 采取可行的方法措施培养、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1. 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旨在提高语用意识的活动使学生获得语用语言信息和社交语用信息。比如, 赞扬在美国主流文化中的功能, 有哪些合适的赞扬话题, 以怎样的模式提出和接受。从各种口语或书面语料中学生可以观察到特定的语用特征, 这些语料可以是本族语者的“课堂做客者”, 也可以是真实交际的录像, 故事片以及各种虚拟和非虚拟的书面和视听材料。教学中可布置一些观察性的任务, 它们可以是社交语用任务或语用语言任务。以感谢为例, 社交语用任务可以是观察英语本族语者在什么条件下表达感谢 (什么时候, 出于对什么样的商品或服务) 。这样的观察可以视学生人数和可供利用的时间而定夺究竟采用开放式还是计划性的方式。开放式观察可以任由学生判别哪些可能是重要的语境因素。而计划性的观察是给学生提供一张具体标示出学生要留心观察的一些类别的表格, 例如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地位, 熟悉程度, 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人付出的代价, 在何种程度该人不得不提供商品或服务。而语用语言任务是关注通过什么样的策略和语言手段达到感谢——使用何种客套语, 表达感谢使用了哪些辅助方法, 比如对给予者所花的心思或对收到的礼物表达高兴之情, 就礼物方面提出询问等等。最后, 通过研究各种语境下的各种表达感谢的方式, 教师可以将社会语用和语用语言层面结合起来。同样通过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输入的相关特点, 这些观察任务有助于学生将语言形式、语用功能、不同社会语境中的发生情况以及它们的文化意义一一联系起来, 因此能引导学生注意到发展语用能力所需的信息。学生的主动参与, 主观自觉性的发挥以及对相关知识的提炼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兴趣和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2. 开展中英文化背景下的语用比较

跨文化语用比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用意识, 从而提高他们的语用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 进行跨文化比较。可以从语言形式上、社会语境、语用原则上和文化根源进行多方面的比较, 从而使学生注意在跨文化交际中表达的差异性, 从而有效习得恰当的表达方式, 避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以赞扬为例, 英汉存在不少差异。首先差异存在于赞扬谁的方面。在说英语的国家中, 一个人可以赞扬自己的家人, 所以听到一个说英语的妇女夸赞她的丈夫工作多么勤奋事业如何成功不足为奇。同样她也可能会夸耀自己的孩子, 说他们功课优秀, 参加活动积极等。而在中国这会被认为是“爱炫耀自己”。中国人一般不在别人面前夸奖自己的家人, 中国人崇尚谦逊。在中国人看来, 一个人的家庭就是自己的延伸, 在别人面前对待家庭成员如同对待他们自己。如果他们认为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不好, 那么赞扬家庭成员也不好。然而, 西方人很直率。如果一个人真的认为自己或家人表现出色, 那么在与别人谈话时就会实话实说。这种文化差异源自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文化之间的差别。个人主义文化鼓励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人们用自己的标准来评价人、物、看法。而这些标准是在他所处的文化影响下产生的。这种文化提倡人们诚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但是在集体主义文化中, 从众为上。所以谦虚、不标榜自己就变成了交际准则。此外, 英汉民族在赞扬什么方面也有差异。讲英语的男士夸奖女士漂亮司空见惯, 因为自文艺复兴以来, 人文主义在西方国家盛行, 追求爱和被爱被认为是人的天性, 有魅力是赢得异性爱的一种资本。但是在中国谈论女性的美貌是个忌讳话题。因为在中国的封建社会, “男女授受不亲”、“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等思想大行其道。这种传统文化仍然左右着人们的行为。所以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 一般人不去赞扬女性有魅力。另外, 英汉民族在对称赞语的如何应答上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按照Leech (1983) 的“礼貌”准则, 人们在谈话中遵循礼貌原则, 其中包括“一致准则”和“谦虚准则”。在英语文化中, 人们往往同意对方的恭维内容, 是受“一致准则”的影响, 也是合作原则中以“质的准则”为上, 而中国人倾向于谦虚, 将对自己的赞扬降到最小的程度, 这也是受“谦虚准则”或“贬己尊人” (顾曰国, 1992) 准则的约束。

3. 将语法教学和语用知识教学结合起来

正如Thomas (1983) 指出, 语用语言失误可以在语法教学中得以纠正, 因为某些语法形式具有一定的语用涵义。因此某些可教的语用知识就可以列入到课堂教学中。比如在讲情态动词时, 要提醒学生注意情态动词的语用功能, 讲语法结构时, 可以简要介绍一下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以及不同句法结构表达的言语行为, 让学生了解疑问句并非都表示“询问”。陈述句也可表示“请求”、“命令”、“劝告”等。因此在进行语法教学时教师不但要传授语言知识, 而且要将知识与语用能力结合起来, 这样学生才既能掌握正确的语法要领, 而且能领会不同的话语基于不同的社会权势关系、熟悉程度和所执行的任务等因素需要, 动态地调整语言形式和语言策略以实现各自的语用功能。以实施要求他人接听电话的请求为例, 下面就有多种表达方式, 究竟选择哪一种语言形式, 就需要考虑以上提到的语境因素。

(1) Answer the phone.

(2) I want you to answer the phone.

(3) Will you answer the phone?

(4) Can you answer the phone?

(5) Would you mind answering the phone?

(6) Could you possibly answer the phone?

例句 (1) ~ (6) 间接性越来越大, 因而总的来说其礼貌程度也是呈递增趋势。但需要提醒学生的是并非越间接的语句礼貌程度就越高, 如果是熟悉的朋友或家庭成员之间或权势相对大一些的上司对雇员就完全可用例句 (1) 和 (2) 。

要在深度上推进中国英语教学改革, 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交际能力, 语用能力培养应成为教学中的根本目标。我国教学界对学生英语能力滞后问题应给予充分重视, 积极思考对策, 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教师要紧密关注及反思学生的语用能力方面出现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语用能力培养的理念, 积极调动一切有利因素, 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 加大跨文化背景的语用比较, 切实地将英语教学与语用知识结合起来, 将学生真正培养成合格的跨文化交流的使者。

参考文献

[1]戴炜栋.现代英语语言学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2]王振亚.语言与文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3]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语用学与英语教学 篇11

【关键词】文化 语用 商务英语翻译 影响

现阶段,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英语已经成为一个全球通过语言,在社会交际中十分重要,特别是商务英语,在经济活动中举足轻重。商务英语翻译具有多样性、复杂性与特殊性特征,不仅涉及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还设计到商务理论知识,所以,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时,要分析文化与语用因素,科学合理的翻译商务英语。

一、文化与语用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因素

首先,对动物认识的文化差异,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由于不少商标都是动物名称,所以在翻译这些商标时,需要认识和了解不同国家对动物赋予的不同含义。在中国文化中喜闻乐见的动物,在西方文化中则未必欣赏这类动物,部分动物含义的商标在中西方文化中差异十分明显,包括狗、猪、龙和孔雀等,所以在翻译商务英语时需要特别重视动物方面的含义,这也是中西文化与语用的影响因素之一。

其次,颜色的文化差异,汉语和英语文化中对颜色有着不同的认识和应用,颜色往往能够反映出不一样的文化内涵。红色在中国表示喜庆、热闹和红火,在商务方面应用的较为广泛,备受欢迎;而在英语文化中,红色——red则是一个贬义词,其含义为灾祸、残暴和血腥。而绿色——green在英语文化中表示嫉妒,在汉语文化中则想到的是宁静、环保与和平,这也是中西方文化与语用的差异性,所以在商务英语翻译中要给予特别重视。

再次,数字的文化差异,由于受中西方文化与语用的影响,在商务英语翻译中,数字的含义具有重大差异。在西方文化中都比较讨厌“13”这一数字,认为十分不吉利,而在中国文化中只是普通数字而已。在中国文化中,对于数字“4”比较敏感,认为和“死”同音,十分反感,但是在英语文化中则不然,没有什么特色含义。所以,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由于受文化与语用因素的影响,要特别重视对数字的翻译,尽量避免错误认识与理解。

再次,地理位置的文化差异,地理位置和人们生活环境的不同也会产生较大的文化差异,由于中国与英国地理环境差异明显,所以不少单词对商务英语翻译也产生一定的影响。英语单词西风——zephyr是英国的特有文化,具有温和的含义,不过西风在汉语文化中则是寒冷的意思,而东风则表示温暖,这主要是受地理位置所产生的文化影响,在商务英语翻译中也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最后,谚语的文化影响,由于中西方民族的风俗习惯、历史背景、思想观念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差异较大,在商务英语翻译中,谚语文化也大不相同。英语的谚语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一般都蕴涵历史人物或历史典故,需要根据原文进行直译、意译或套译。部分英语谚语与汉语谚语含义完全不同情况较少,可以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变相翻译,充分发挥商务英语翻译的灵活性,保证翻译更加形象具体。

二、文化与语用在商务英语翻译的有效策略

1.巧用四字结构。在商务英语翻译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文化与语用环境巧妙运用四字结构翻译法,和汉语中的四次成语具有一定的相似度,在商务英语翻译中也可以合理使用四字机构,进行科学翻译,能够产生言简意赅的翻译效果,从而避免语句拉杂赘述。例如,在商务英语翻译中small profits but quick turnover和quick returns and small margins,按照四字成语翻译法,都可以合理的翻译成为“薄利多销”,从而实现商务英语的科学合理翻译。

2.运用音译方法。在商务英语翻译中,音译法就是把英语语言的发音给予保留,根据汉语文化背景与语用环境,再翻译成发音相似的汉语,不过这一翻译技巧比较有限,需要在特殊的英语单词或语句中运用,特别是在商标翻译中应用的较多。例如在商務英语商标翻译中,Ford就翻译成为福特、NIKE就翻译为耐克、Safeguard则翻译为舒肤佳。不过商务英语的音译翻译法内涵也十分丰富,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翻译人员还需要考虑到其引申的含义,以便能够产生一举两得的翻译效果。像Nestle是雀巢的商标,具有舒适安卧的含义,又能够让人们联想到嗷嗷待哺的婴儿,从而引出富有健康营养价值的雀巢奶粉。

3.直译加注翻译。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时,翻译者在针对一些英语语句进行直接翻译之后,由于文化和语用不同,无法将原文的含义准确、清楚的表达出来,此时为了翻译出商务英语的含义,翻译者就可以使用直译加注翻译方法。例如,商务英语翻译者在对“a horse in a supermarket”进行翻译时,可以运用直译加注翻译法,直接翻译成为:一匹马闯进了一家超市,进行肆意捣乱。直译加注翻译法不仅可以对英语单词的功能含义进行直接翻译解释,并且较为清晰明了,通还能够很好的保持语文的英语语言风格,从而实现中英文化的无缝对接。

4.善用商务套语。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由于很多英语语句的风格与模式比较类似,为了节约翻译时间,提升翻译效率,在文化与语用背景下可以合理使用商务套语翻译方法。特别是在商务英语信函方面,往往采用正规的格式化英语进行表达,格式比较固定,因此,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可以在保持原文和译文风格一致性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套用翻译。例如,在商务英语信函翻译中经常会遇到“It is good to hear from you again”——很高兴再次收到您的查询;“I look forward to see your reply”——我们将把样品一同寄给您;“Thank you for your close cooperation in this respect”——感谢贵方的密切合作等等,使用套用翻译方法能够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快速翻译内容。

5.专业单词翻译。在商务英语翻译中,专业单词的翻译是一个难点,由于在商务英语中,专业单词比较多,并且涉及的范围与层面比较广,具有很多固定的专业单词,在商务英语翻译中要求比较严格,需要高度精确,专业性较强,因此,商务翻译者需要掌握专业单词翻译技巧。例如,在商务英语翻译中,信用证的翻译不能使用“spare credit”来表示,而是需要使用“standby credit”来代替;又如“offer and quotation”需要翻译为发盘与报盘。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类似于这样的专业单词有很多,可以直接使用专业单词翻译法,从而体现商务英语翻译的专业性。

三、总结

总之,在商务英语翻译中,要充分考虑到文化与语用因素的影响,由于中英文化与语用差异十分明显,所以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以免发生误译、漏译和错译等现象,合理正确的翻译商务英语。

参考文献:

[1]程悦.商务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08:356-357.

[2]靳选.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和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5,06:272-273.

[3]詹苹,仝慧娟.商务英语翻译的特点及其翻译技巧[J].民营科技,2014,11:249.

[4]伍慧.浅谈商务英语词汇特点及其翻译[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09:312-313.

[5]杨海晶.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15,07:112.

语用预设与英语听力 篇12

在英语教学中, 听力作为一种基本语言技能越来越受到英语教师的重视。然而, 听力理解对许多学生来说是一个颇为困难的环节。究其原因, 学习者往往只注重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提高, 而忽略了结合语境因素对语言材料的推理。根据信息处理原则, 听力理解是受话者有目的地运用储存在大脑里的原有信息, 对收到的信息进行选择、整理加工从而获得新信息, 语用预设信息作为语篇信息流的起点引出新信息, 新信息继而又转化为后来语篇中的预设信息。

二、语用预设的概念

语用预设的研究开始于语义预设的研究, 由于语义预设自身概念的矛盾特点促使越来越多的学者从其他视角考虑语用预设, 不再把预设简单地认为是真值预设或逻辑预设;而是加入语境的知识, 认为是话语恰当性的条件。“有时人们说一个命题预设另一个命题, 有时人们说一句语句 (在它的表层形式上) 预设一个命题, 有时人们说一个人在说一个语句的时候预设了某些东西。语言学家偶尔也说一个词预设了一个命题”。[1]逻辑学家、语言学家们发现, 越是深入研究预设理论就越离不开语境的分析, 语言外的因素成为影响预设有效传达的关键。促使学者们抛开原有的真值条件的语义预设, 而更加注重把预设作为一种语用推理去研究。当然这种趋势也是由于语义预设在概念问题上尚未清晰, 预设理论上的不可消除性与预设事实上的可消除性矛盾促使语言学家和逻辑学家从语境的范畴重新审视预设的语用功能。

由于语用预设研究时间尚短, 一些基本问题尚在探索中, 包括各种理论的融合还有待完善, 所以目前还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 根据不同学者知识背景, 定义不尽相同。有的理解较宽泛, 有的理解较狭窄, 笔者认为归结起来有两种主要的方式。

第一种从言语交际行为出发, 把有效言语交际行为作为预设必须满足的条件。认为预设不能单独构成话语的语句意义, 只是为运用话语创造基础, 使言语活动能达到交际的目的。如黄华新教授和陈宗明教授认为, “语用预设可以一般地表述为:一个语句S预设命题P (或P是S的预设) , 当且仅当, 使得语句S具有恰当性”。当然, 在运用语用预设规则中, “除了满足条件以外还有排除条件。也就是说, 一个语句S预设命题P, 如果同说话人遵守合作原则或语境因素相矛盾, 则命题P被取消”。

另一种理解是从言语交际功能出发, 把语用预设看作是实际双方所共有的背景知识, 认为自然语言就是要在一定语境中起到成功交际的作用, 即说话人说出话语, 或听话人理解话语都要加入语境的某些因素。

三、语用预设的特征

(一) 语用预设具有共识性

人类社会的复杂性是与人脑的高度发展分不开的, 而思维的表达大部分是通过人类的言语表达的, 这就造成了人类言语在交际过程中的复杂性。

长期的社会生活使人们以最少信息量传达最大意思成为共识, 在交际中往往省略双方已知的信息, 或者说话者认为听话者已知的共同背景知识, 而这部分省略的信息就是语用预设的共识性。预设的共识性是指说话双方的共同知道的事物, 即第三者如不了解预设而只依靠语境, 则不一定能真正理解说话双方对话内容。

例:关于小李、小王选派出国的对话。

A:我看, 这次出国的名额很难落到小李的头上。

B:噢, 我也有同感, 小王各方面条件都优于小李, 应该是小王。

A:没错!

在以上两者的对话中, 显而易见他们的交际取得成功, 各自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并且二者在对话中都已明确双方的共同知识背景。即单位选派出国人选在小李与小王二者之间, 不是小李就是小王, 不会有其他人出现。并且当A说小李难选上时, 逻辑必然地推出小王能选上。

(二) 语用预设具有主观性

语用预设具有主观性, 是指说话者带有断言性质的语境假设, 本身并不具备必然的真实性或正确性。在言语交际前, 双方并不知道对方各自的语用预设的背景知识范围, 而只能是在不断深入的交流中, 通过自己的判断和双方交际过程中相互质证和认证的过程中实现, 但有时这种证实又不能始终保持正确。此时就需要双方修正各自的背景知识范围, 达到最大程度上的同构。

例如:“今天的《参考消息》要下午送来, 爷爷只好出去遛弯了。”说话者在说出这一命题时, 是自己主观上认为听话者能够理解“爷爷每天上午要看《参考消息》”的, 比如说话者面对的听者是同住一起的姐姐或是奶奶, 那么这样的语用预设就能够被听话者所理解, 并将进一步运用到下一步的交际中。但是如果面对的听话者不是自己的家人而是送报纸的邮递员, 邮递员也许就不会有与其家人一样的背景知识, 仅仅可能会认为每天这家的老人只是取报纸而已, 报纸有可能是为这家里其他人定的, 比如爸爸。可见, 在说话者说出这一预设时, 听话者并不一定能够领会, 是说话者自己主观上断定的, 能否能成为交际中合适的预设还要等听话者的回应才能作出。

(三) 语用预设具有隐蔽性

语用预设具有隐蔽性, 是指语用预设并不是从字面意思就可以得到的, 是隐含在语句中的, 需要听话者自己去挖掘。如果不留神就会把预设的“断言”看作是真实的而加以接受, 就会陷于复杂问句中, 置自己于被动地位。复杂问句的本质是语用预设的隐蔽性, 是言语交际的隐含前提。例如对一名检察官来说, 当他在询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作案嫌疑时, 他可能会这样说:“你是几点离开案发现场的?”在这种情况下, 无论犯罪嫌疑如何回答, 都已承认到过案发现场。当然, 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逐渐完善的今天, 这样带有诱导式的审讯方式已经不存在了, 但作为一种有效交际的方式在法律界的其他领域, 语用预设还是有着它的生命力的。

四、语用预设与英语听力

预设对语境因素十分敏感, 并且与说话人和其他语言外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有时说话人会根据语用预设在具体语境中的体现方式和隐含意义, 将预设进行改变, 从而实现自己的语用意图。也就是说,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一个话语可能有多个预设, 一个预设也可能有多重含义, 即预设的“语境多维性”。

在有些情况下, 语用预设是通过明确的标示, 如预设的触发语 (trigger) 来表示出来的。但在有些情况下, 语用预设则表现得不那么明显, 这就需要学生运用语用推理推导出话语中隐含的语用预设, 从而正确理解会话含义。下面, 笔者通过实例, 分析测试者如何在听力测试中运用语用预设来考查受试者的语篇理解能力。

(一) 对话理解

1. 推断说话者之间的关系

W:This is the third time you’ve been late this week, Robert, you’ll have to do better than that, or I might find it necessary to le you go.

M:It won’t happen again, I assure you.

Q:Who spoke to Robert?

通过这道题, 我们了解到女士说的Robert这个星期已经是第三次迟到了, 还有像“let go”这样的信息。通常是老板解雇雇员, 这是本题所蕴含的语用预设。因此, 通过这一预设我们不难判断出, 说话双方的关系是老板与雇员之间的关系。

2. 推断引申含义

M:The light in the dining room is a little too bright, don’t you think so?

W:It’s perfect for a football stadium.

Q: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足球场必须灯光通明, 而西方餐厅流行幽暗朦胧的灯光是本题的这一具体语境的语用预设。在此预设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 就可以得出那位女士说的话是同意先生的意见的。

(二) 短文填空

短文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文章达意、中心思想、重要事件的理解和领会, 以及根据所获得的相关信息对文中的某些细节作出联想、判断, 也有就短文中的某一事实和任务进行提问的题目。在听力短文测试中, 考生不要期望字字句句都听得真切, 抓住短文中最能反映主旨大意和主题的关键词汇或短语分析出短文的语用预设, 然后进行成功推断才是重要的听力策略。

五、结语

语用预设作为交际双方共有的背景知识, 对言语信息传递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听者只有与发话者建构同一预设信息, 才能达到理解话语的目的。在英语听力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讲授一些相关的预设知识, 引导学生根据听力文字材料和答案选项等线索, 从中发现一些背景预设信息, 以缩小谈话者的话题范围, 最后推断出听话人所需的信息。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逻辑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79-84.

[2]邹崇理.逻辑.语言与信息.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76-78.

[3]黄华新, 陈宗明.描述语用学.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135.

[4]熊学亮.语言学新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15-18.

[5]张春泉.语用逻辑刍议.浙江社会科学.2004.5:148.

[6]何向东, 袁正校.交际意图——语用推理的目标.自然辩证法研究增刊.2000.6:67.

[7]吴新民.自然语言逻辑预设问题探究.北方论丛, 2005.5, (1) :43-52.

上一篇:课本资源下一篇:地理学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