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报告资料

2024-10-23

技术报告资料(共8篇)

技术报告资料 篇1

摘要:通过对高职学院英语专业在校学生的专门用途英语阅读资料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 分析出高职学生在学习专门用途英语阅读时出现的困难及其形成原因, 找到相应解决措施和对策, 并提出高职专门用途英语阅读分级的思想, 为进一步完善高职英语学习资料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阅读分级,调查报告

1 问题的提出

高等职业教育是在教育大众化的社会发展中逐步发展壮大的, 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矛盾, 同时它以其自身不断更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 不断磨合的职业契合度与适应性, 为社会和普通家庭提供了更多受教育和选择的机会。而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生产第一线应用英语的能力。通过专业知识及其专业技能的不断提高来提升学生的总体能力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相比较本科院校的学生, 在听、说、读、写、译五大核心技能中, 阅读能力是高职学生较为薄弱的一环。特别但由于近些年生源的不断下降, 使得入学学生的基础, 尤其是英语基础参差不齐, 在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中出现了较多问题。

专门用途英语阅读课程, 是高职英语系学生比较抵触的课程之一。学生对这类课程在开学初就抱有畏难情绪, 学习中兴趣不高, 效率不好。以篇章为主的教材, 实用性和职业性不明显, 基本没有难易梯度区分, 影响学生的吸收和掌握, 同时存在考证的通过率和优良率普遍偏低等问题。这一方面是由于大部分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 词汇量匮乏, 很难从一开始就顺利进入专业的阅读任务中去;另一方面, 目前大量专业阅读材料都是按照情景、话题或任务来划分, 而不是按照不同难易层次或岗位梯度来安排材料, 从而无法满足基础不同的学生需求。因此让学生通过难度不同的进阶材料, 一步步增强专业领域阅读技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于专业用途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改革, 需要加大这方面的研究。

2 调查研究内容、原则及结果

(1) 调查对象:在本次课题初期进行, 我们对外语系应用英语和商务英语专业已经修完专门用途英语阅读课程的2011级三个班级共92名同学进行调查。

(2)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分析法。

(3) 调查内容:题目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两种。主要考察学生畏难课程类型、原因、自己阅读习惯和方法、自己在阅读课程的希望四个方面。题目来源主要是通过相关文献、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经验、学生学习的体验。

(4) 调查原则:为了能使此次调查能有效的促进研究成果的正确性与实用性, 我们在调研时立足于以下调查原则:

①真实性原则:我们从面对面的访谈、班与班的调查来搜集调查数据。调查报告采用匿名填写, 并在填写初期告诉学生这与成绩无关, 需要真实填写, 为我们进一步完善教学效果提出宝贵意见。为了得到真实的数据, 我们通过班会探讨、办公室辅导的机会与学生们交流, 使得每位调查和访谈对象了解我们研究目的, 是为了使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更好地服务他们的教学。

②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原则:我们在研究文献资料后, 根据课题组成员教学经验和本专业学生体验, 拟定调查问卷, 努力做到每个问题都能起到调研作用, 为后期的研究奠定数据基础。

(5) 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发放问卷92份, 收回90份。有效问卷89份, 有1位同学没有按问卷要求进行选择。整个调查问卷共设有三大部分, 六个内容。分别包括专门用途英语阅读资料难度与重要程度、难度原因与阅读习惯, 以及阅读期望三个部分。下面对整个问卷6个具体内容的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定量分析。

①在对专门用途阅读课程和资料难度的调查中, 认为难度较大的是写译类课程和阅读类课程, 分别占41.5%和39.3%, 感觉难度相对较低的课程是听说类课程, 只占19.2%;专门用途阅读资料较之基础阅读资料有超过半数 (59.6%) 认为更难。

②在对难度产生的原因调查分析中, 认为最大困难是背景知识缺乏, 占到62.9%, 其次分别为词汇 (57.3%) , 句式复杂结构 (43.8%) 和作者意图难易把握 (37.1%) ;同时在学习专门用途英语阅读课程时, 大多数学生认为阅读资料区分不明显, 占78.7%, 其次是认为材料时难时易, 占65.2%。

③调查问卷中对于阅ESP资料阅读策略设计了如下问题: (表1)

④对专门用途课程的认同度调查中, 对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来说, 学生认为听说类课程对自己职业帮助最大, 占到40.4%, 其次是写译类课程, 占到32.6%, 最后是阅读类课程, 为27.2%。

⑤对阅读资料与职业关系方面调查, 67.4%的学生认为目前专门用途英语阅读资料其任务设置与职业关系不大。

⑥最后, 对学生在学习专门用途英语阅读资料的预期调查中, 70.8%的学生希望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到更多是岗位技能, 其次是职业背景知识 (52.8%) 和知识技能47.2%, 希望学习专业词汇和句型占21.3%。认为阅读资料按难易程度分级学习的必要性中, 58.4%认为很有必要, 38.2%认为有需要。意义不大和完全不需要分别占到2.2%和1.1%。

3 调查结果分析与对策

3.1 主要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发现, 多数学生认为专门用途英语阅读课程比较难, 其中有客观原因, 同时也有主观因素。

客观上来看, 目前市面出现的大量专业阅读材料, 有很多已经能够按照职业或岗位的工作职责来分解, 比较贴近工作内容, 其中情景、话题的划分值得借鉴, 但学生在学习时, 这些专门用途英语阅读资料过泛、过杂, 连贯性和完整性缺乏, 阅读资料背景知识缺乏, 阅读资料难易度区分不明显、难易度不统一, 时难时易, 其中因此对于文章的分级、归类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词汇和句式难度较大的部分影响其阅读效果和兴趣具体问题如下: (1) 阅读材料难易区分不明显, 时难时易; (2) 阅读材料内容分散, 没有明确的岗位梯度; (3) 任务的设置都是虚拟的“假任务”不是学生工作需要的, 缺乏真实感。

另一方面学生从主观上不很重视。普遍认为口语能力更为重要, 这与社会倡导有关, 同时也与资料任务设置的引导有很重要的联系。很多学生认为, 阅读资料与职场和岗位技能关系不大, 以后用不上。这主要是阅读资料任务设置的问题。实际上, 很多学生上岗后不适应, 试用期用人单位感觉不理想, 很大程度上是没有从角色上转换过来, 同时没能很有效地通过文字资料了解公司运行模式, 感悟公司核心文化。尤其是外资企业, 更需要多学习, 通过现有的英文资料去摸索。因此通过任务练习, 使学生逐步提高的专门用途英语阅读信息扑捉能力是适应企业的重要一环。

原因之二, 不良的阅读习惯也是造成阅读课畏难情绪的根由, 其中特别是如何把握文章主题。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不能纵观全文, 尤其是对背景知识不了解的情况下, 很难掌握主旨和文章特点。同时对于不同题材和要求的文章, 也没有良好地把握快慢尺度的阅读方法。例如有学生认为阅读速度越慢越好, 指字读、出声读等等, 这些会使得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文章的单词上, 而忽视了整片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或者只看完整的文章, 而没有理解或是深入理解文章是目前很多高职学生专门用途英语阅读时, 出现的较为普遍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这类教材分级分类时需要特别注意任务设定。能按照真实工作的需要来拟定任务, 拟定内容。

3.2 应对与策略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 很多学生对专门用途英语阅读兴趣不浓, 效率不高, 既有资料本身的原因, 也与资料任务的设置息息相关。因此单纯从词汇和句式等易读度来解决是不够的, 还需要加大对背景资料的铺垫。特别是发现学生对于岗位技能的渴求, 对于从阅读资料的划分和进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上述情况, 具体建议如下:

(1) 增强专门用途英语资料学习兴趣。课堂上通过学生更感兴趣的听说入手, 引入岗位背景知识,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减少难度。同时, 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 利用好网络课堂媒介, 将更多的阅读资料网络化, 使得有能力和兴趣的同学在课后能接触到更多的专门用途英语阅读资料。

(2) 通过易读度分级, 因材施教, 展开个性化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英语最重要的是有兴趣, 有求知欲, 如果内容太难, 生词量太大, 势必会打消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资料分级中, 难度作为基础分级的标准, 从词汇长短、句式长短和复杂程度来进行考量, 对阅读资料重新划分等级。同时对学生学习专门用途英语阅读资料存在的困难进行整理和分析, 有针对性地对各种阅读资料进行取舍和分类, 形成系统的、由易到难的进阶式阅读材料。

(3) 建立岗位任务引领阅读资料的模式。从以前学生“翻译式”、“灌输式”、“查阅式”的学习中解放出来, 学生主动从阅读中找到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和职业相关要求。以具体、真实的任务为载体, 以完成真实工作任务为动力, 把阅读资料和岗位技能融为一体, 做到学中用, 用中学。整个阅读资料应该保持连贯性和整体性, 使学生在英语为载体的工作环境中, 完成工作任务。同时还需要归纳出阅读能力的考核指标及其行业标准要求。以此作为指引, 不再是空洞的任务, 虚无的职责, 使得学生学习的阅读资料从内容上贴近岗位, 切合职场, 真正完成材料上的升级, 使得学生受益。

4 结语

每个学生背景不同, 基础有异, 包括学习习惯和学习目的的差异, 都会使得对教学资料的需求和要求有所不同。学生在学习时代, 对职场、岗位的认识更多来源于书本和资料, 而专门阅读英语 (ESP) 就是根据这特定专业设计的相关的英语课程, 它是不同于普通英语 (General English) 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教学方针与教学主张, 教学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所学专业领域的英语运用能力。因此在专门阅读英语阅读资料的设计中, 需要通过分级来体现出因材施教。岗位背景的铺垫也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兴趣, 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分别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管理方面, 可以增加平等交流机会。同时专门用途英语阅读资料尽量保持分级连贯性与完整性, 从而高职英语学习者会不断稳步螺旋上升, 最终达到其学习效果。

英语教学资料不只是学生学习的保障, 更是英语教师的一份责任。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感受, 想学生之所想, 急学生之所急, 可能是每个成功教学者需要的一个基本态度。好的资料学生受益, 老师也会真实感到受益。教师在教学中, 将教学资料的归类、分级, 会更有效的提升教学课堂效率。如何使得教学资料更加适应学生, 而不是让学生去靠近教材和资料, 是我们每一个老师应该深思的问题。如何将资料使用得更加有效, 如何在信息化时代资料资源共享中受益, 找出更加适合学生的资料, 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们长期不断探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程晓堂, 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8.

[2]黄萍.专门用途英语的理论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7.

[3]黄惠民.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4) .

[4]罗竞, 赵登明.有关阅读理解的三个理论模式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1999 (5) .

[5]单琪琳.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应注重实用性[J].贵州教育, 2008 (10) .

技术报告资料 篇2

线路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在10kV线路上的应

用与效果

审 定:

(技术负责人,高级工程师)审 核:

(设计室主任,工

师)编 制:

(设计室科员,助理工程师)

安达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11月

一、问题的提出

高压输电线路故障跳闸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雷击故障。安达电网1998~2001年10kV及以上线路故障跳闸统计表明,雷击故障跳闸达到了50%~60%。减少送电线路的雷击故障跳闸已成为送电线路安全运行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技术部门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分析1997年来的安达电网雷击跳闸记录,发现雷击跳闸率最高的是10kV安-庆线和安-学线,仅1998、1999两年跳闸就达14次,其中安-庆线8次,安-学线6次,占同期整个安达电网10kV及以上送电线路雷击跳闸的43.8%,对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了严重影响。如何减少这两条线路的雷击跳闸,成为一个焦点问题。kV安学线长30.3km,拉线塔和自立塔混合使用,共89基,其中70%为山地,全线采用双避雷线,直线塔采用XSH-10/70型合成绝缘子,耐张塔8片XWP2-7防污绝缘子。kV安庆线长52.2km,拉线塔和自立塔混合使用,共156基,85%为山地,全线采用双避雷线,直线塔采用7片XWP-

7、XWP-10和8片LXP-7绝缘子,耐张塔8~9片LXP-7,8片XWP-7和9片XWP-10绝缘子。

安学线和安庆线均处于安达县东南片的丘陵山地,属Ⅱ-Ⅲ级污秽区。两线路投运以来,由于路径地形地貌和当地气象条件较为恶劣,雷击故障一直来较多。为降低线路雷击跳闸率,在1998年前已经采取了

降低接地电阻,安装防雷多针系统等措施。从两线路的接地电阻测试情况看,除个别杆塔外均符合设计和规程要求,但雷击故障仍然频发,装有多针装置的杆塔仍遭雷击。因此,借鉴省内外同行部门的成功经验,考虑在这两条高雷击跳闸率的10kV路线上应用线路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ZnO)作为线路的防雷措施。

二、线路型避雷器的基本原理、产品种类及应用情况

1、基本原理

用于送电线路防雷的避雷器并联于线路绝缘子串旁,通过保护绝缘子串,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降低雷击跳闸率,达到防雷目的。线路型避雷器分为带串联间隙和无串联间隙两种结构类型。

带串联间隙型避雷器与导线通过空气间隙来连接,间隙击穿电压低于绝缘子串的闪络电压,正常时避雷器处于“休息”状态,不承受工频电压的作用,只在一定幅值的雷电过电压作用下串联间隙动作后避雷器本体才处于工作状态,因此具有电阻片的荷电率较高,雷电冲击残压降低,可靠性较高,运行寿命较长等特点。无串联间隙型避雷器直接与导线连接,利用避雷器电阻的非线性特性保护绝缘子串,与带串联间隙型相比具有吸收冲击能量可靠,无放电延时的优点。同时,为防止避雷器本身故障时影响线路正常运行,无间隙避雷器一般装有故障脱落装置。

2、产品种类

一般ZnO避雷器的典型结构有两种:一为支柱式,另一为GIS型(罐式结构)。支柱式ZnO避雷器可单独装设使用,而罐式结构装于GIS内。支柱式的外壳经历了瓷绝缘——EPDM(三元乙丙胶)——硅橡胶。罐式尺

寸的减少有助于缩小GIS。

2.1支柱式ZnO避雷器

自从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以来,ZnO避雷器的使用和被用户普遍认可,大大减少了电力系统的保护问题。在初期的结构中,ZnO元件装在瓷套内,而且端部封装一胶要用O型密封圈加以密封。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在恶劣的环境中,密封圈容易劣化而让潮气侵入。80年代,聚合物壳体避雷器问世,英国Bowthorpe EMP公司制造出一整个系列聚合物壳体避雷器,电压直到400kV。在设计时,ZnO元件柱的表面被玻纤增强的树脂均匀地包封。这种结构无气孔,机械强度高,而且在ZnO柱的表面形成均匀的介电强度。这种壳体的材料为EPDM(三元乙丙胶)。它抗电痕,特别适用于污秽地区。继EPDM聚合物之后,出现了硅像胶壳体,硅橡胶壳体相比EPDM壳体,具有明显的优势,这特别表现在:

①硅橡胶的主化学键上不含碳氮化合物,使之具有高度抗表面污染力和防止碳化泄漏通道时的形成;

②硅原上了附着许多CH3使之具有疏水性,若表面沉积污秽层,硅能将它的疏水性转移到附着膜上,这就是说,低分子量的硅油能够从本体转移到表面,这就叫低浓度硅迁移;

③硅橡胶中硅氧键是一个很强的化学键,因之硅像股能受环境的影响诸如臭氧、紫外线辐射或温度极端波动。

④硅橡胶外壳在内部出现过压力时,它不会像瓷那样爆炸,并有碎片飞出,危及人身及设备安全,硅橡胶仅形成小洞,将压力排出。

⑤硅像胶运输方便,安装容易。硅橡胶相比瓷绝缘减轻重量约50%,减小长度25%。由于硅橡胶具有以上优异性能,越来越多的制造公司在避雷器上用硅橡胶取代瓷绝缘。如ABB公司目前提供的中压避雷器,80%为硅橡胶避雷器。

2.2罐式新型避雷器

将避雷器作成罐式结构,广泛地用于SF6封闭式组合电器(GIS)中。高电位梯度ZnO元件的使用,大大降低了避雷器的高度。普通ZnO元件避雷器高度为470mm,而高电位梯度ZnO元件避雷器高度仅为250mm。其高度约为普通式的一半,这有助于减小GIS的尺寸。采用高电位梯度ZnO元件,可使避雷器呈单柱式,而不需要柱间引线。这就减小了罐式避雷器的内部电感。高电位梯度ZnO元件的单个通讯能力亦好于普通的ZnO元件。

3、应用情况

国外如美国和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将避雷器应用于送电线路上,取得良好效果。我国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送电线路使用避雷器来提高耐雷水平,降低线路雷击跳闸率,如广东、四川等地的高压线路应用避雷器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理论和工程实验都表明安装线路避雷器作为送电线路的防雷措施是可行而且是有效的,但我县此前尚无10kV送电线路上应用线路型避雷器方面的运行经验。

两种型号的线路型ZnO避雷器在伏-安特性、暂态电压承受能力、耐污能力以及密封性能方面,能满足10kV线路的运行和防雷要求。而且,无间隙型避雷器的脱离装置其工频故障电流下的动作特性、耐受电流冲击和动作负载不动作能力均较好,能保证避雷器故障时不影响线路 的正常运行,实现免维护。

避雷器安装地点的选择,主要针对易雷击杆塔和区段。分析两条线路近年来查到的雷击故障点分布,发现雷击杆塔主要是两个区域。安学线集中在83~85号塔之间,故障点主要在左边相和中相,位于相邻的85号塔左相和中相也各有3次故障闪络。安庆线故障点分布相对较广,但7~21号塔区段故障占了一半以上,故障点主要在两边相绝缘子,中相绝缘子闪络较少,该易击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为连续跨越多个山峰,跨越较大,最大一档达879m。为此,将此两个易雷击的区段作为线路避雷器的安装地段,并按故障点情况确定安装避雷器的杆塔。

安学线除83~85号塔外,相邻的82、86号塔耐雷水平也较低(见表3),因此82、86号塔也考虑在两边相安装避雷器。安-庆线由于易击段范围较大,故考虑故障的7、8、11、12、15、20、21号等7基杆塔安装避雷器,同时对位于顶峰两侧山腰,从地形地貌分析易遭雷击的13、17号塔也予加装,两线路共确定14基杆塔安装线路避雷器。

考虑到安装费用及线路中相负角保护的特点,一般只在每基杆塔的两边相安装避雷器,结合雷击故障相别情况,安-学线83~85号以及安庆线8号地貌有可能为绕击雷,为防绕击在上述4基杆塔上每相均安装避雷器[1]。

为积累运行经验,视安装地点杆塔结构,分别使用带间隙和带脱离装置的无间隙避雷器。实际安装时安学线以带间隙型避雷器为主,安庆线以无间隙型避雷器为主,共安装线路ZnO避雷器32支,其中带间隙12相、无间隙20相。

线路避雷器的安装地点和类型见表2,安装分装用支架将避雷器外挑,带串联间隙型用支架将避雷器外挑并吊高后与绝缘子串并接。对杆塔的中相,直接用支架将避雷器固定在导线与杆塔之间,对耐张塔边相,采用将避雷器固定于横梁与跳线间方法。另外,线路避雷器的安装应充分考虑风速的影响,对支架结构按线路设计要求进行相应校核。

四、线路避雷器运行情况及效果

线路型ZnO避雷器自2000年6月起分批投入运行,从投入运行以来的情况看,运行情况良好,避雷器动作记录累计已达39次,防雷效果较为理想。安装线路避雷器以来,10kV安学线未发生雷击跳闸,线路避雷器已记录动作20次。10kV安庆线只在2001年7月21日发生一次雷击跳闸,雷击故障点为远离避雷器安装区域的86号杆,线路避雷器动作19次。线路避雷器的动作次数见表2。

在此期间,处于同一区域的10kV线路多次发生雷击跳闸,35 kV送电线路的雷击跳闸率仍较高。

参照DL/T620-1997标准的线路耐雷水平计算参数、方法,线路加装线路型避雷器前雷击杆塔时的耐雷水平计算数据见表3。

表中数据表明,安装避雷器前线路的总体耐雷水平是比较低的。安学线由于使用合成绝缘子、避雷线、塔型等因素,耐雷水平明显偏低。其中84、85号塔又因接地电阻较大,耐雷水平很低,致使在特定的地形地貌和气象环境下雷击闪络频发。安庆线的总体耐雷水平尚可,有的杆塔如11、15号塔超过了100kA,线路雷击跳闸的主要原因应是地形地貌和当地气象条件较恶劣,雷电活动强烈的所致。如15号塔耐雷水

平已达169kA,但因其处于山顶的特殊地形地貌而仍遭雷击闪络。

安装避雷器后,线路的耐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一般地三相安装避雷器的耐雷水平将提高3~3.6倍,两边相安装的将提高1.6~2倍

[2]

。取三相安装避雷器的耐水平提高3倍,两边相安装避雷器的耐雷水平提高1.8倍,杆塔达到了100kA及以上的耐雷水平,大大提高了线路的防雷能力。

综合两条送电线路安装线路避雷器前后耐雷水平的比较、避雷器动作情况和线路的实际运行效果,可以看到通过应用线路避雷器,提高了线路的防雷水平,大幅降低了线路的雷击跳闸,收到了预期的理想效果。

五、结论

1、从安达电网两条10 kV线路的工程应用结果看,线路避雷器在10kV送电线路的实际应用效果是较为理想的,是一种有效的防雷措施。

2、由于价格成本问题,送电线路大量使用线路型ZnO避雷器的技术经济比较有待论证,但对雷击跳闸率较高的线路,根据地形地貌地质和气象情况,在易雷击段或雷击频繁的杆塔,使用避雷器来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降低雷击跳闸率无论从技术上还是经济上都是完全可行的。

3、国产线路型避雷器的运行可靠性虽尚需长期的运行考验,但从两年的运行情况看,两种类型的线路型ZnO避雷器运行可靠。

4、由于线路型ZnO避雷器分有间隙和无间隙,在具体的选择上应注意避雷器与绝缘子串的绝缘配合问题,如合成绝缘子串与带串联间隙避雷器的配合裕度,即避雷器雷电冲击放电电压与绝缘子串U50%的配

合 5、10 kV送电线路应用避雷器取得的良好成效,为在其他高雷击跳闸率高压送电线路的推广使用积累了经验,将对降低送电线路的故障跳闸率,提高电网运行可靠性起到积极作用。

当前测井资料获取与地质解释技术 篇3

电法测井。视电阻率、微电极、自然电位、微球型聚焦、感应测井。非电法测井。声速测井;自然伽玛测井;中子测井;密度测井;井径、井斜;井温;地层倾角(HDT);地层压力(RFT);垂直地震测井(VSP)。

微电极测井

利用特制的短电极系帖附井壁,测量井壁附近的岩层电阻率的一种测井方法叫微电极测井。微电极测井曲线的应用:

一是详细划分地层:地层界面一般在曲线的转折点或半幅点。二是划分渗透层,判断岩性:微电极曲线在渗层上显示正幅度差,数值中等,地层渗透率越好,二者的幅度差越大,因此可以根据微电极曲线的幅度差判断地层的渗透性好坏。各种岩性的微电极曲线特征如下:

泥岩和粘土,为非渗生地层,没有幅度差,值很低;渗透性砂岩:渗透性砂岩在微电极曲线上显示中等幅度和较大正异常,对于含油砂岩,由于冲洗带孔隙中有残余油存在,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含油砂岩比含水砂岩有较高的幅度和幅度差。

致密砂岩:渗透性很差,在微电砐曲线上读数很高,曲线呈剧齿状钙质砂岩薄层在曲线上呈“刺刀状”的突起。

渗透性灰岩:渗性灰岩与渗透性砂岩相近,但曲线幅度更高。

致密灰岩:与致密砂岩相近,曲线幅度高,呈锯齿状,并有正负不定的差异。石膏或硬石膏:石膏或硬石膏地层电阻率高,井壁无泥饼,曲线与石灰岩相似。

盐岩:盐岩地层易溶于泥浆,使井径扩大,微电极曲线幅度低。

油面岩:油面岩处微电极曲线呈锯齿状,并且大多数为负差异,曲线幅度高于泥岩。

电法测井

视电阻率曲线:测井时将电极系放入井下,在上提过程中测量记录一条△Vmn(电位差)随井深变化的曲线,称为视电阻率曲线。梯度电极系:成对电极间的距离小于不成对电极到靠近它的一个成对电极间的距离的电极系称为梯度电极系。

电位电极系:成对电极间的距离大于不成对电极到靠近它的一个成对电极间的距离的电极系称为梯度电极系。

底部梯度电极系在高阻层测井曲线的形状特点如下:

对着高阻层视电阻率升高,但曲线不对称于地层中点,高阻层顶界面、底界面分别在极小值、极大值的1/2mn处。

对于厚层、地层中部附近曲线出现平直或变化平缓,随地层减薄平直段缩短直至消失,该处视电阻率值接近地层真电阻率。

对于薄层,在高阻层底界面以下一个电极处,在视电阻率曲线上出现一个“假极大”,极小也比原层上移。

视电阻率曲线的应用:一是划分岩层界面:利用底部梯度电极系视电阻率曲线划分岩层界面的原理是高阻层顶界面(底界面)位于视电阻率曲线极小值(极大值)以下1/2mn处。二是判断岩性:在砂泥岩剖面中,当地层水含盐浓度不是很大时,砂岩电阻率大于泥岩的电阻率,粉砂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介于它们之间。但视电阻率曲线无法区分灰岩和拉拉扯扯云岩,它们的电阻都非常大。三是进行对比地层和定性判断油水层:对于同一储层,如果0.45m底部梯度幅度高于4m底部梯度梯度测井曲线幅度该层可能为水层,反之则为水层。

自然电位测井技术

自然电位测井:沿井剖面测量自然电位变化叫自然电位测井。影响自然电位曲线异常幅度的因素:岩性、地层水与泥浆含盐度比值的影响;地层厚度、井径的影响;止的层电阻率,泥浆电阻率的影响;泥浆侵入带的影响。

自然电位曲线的应用:一是划分岩层界面。二是分析岩性、确定渗透层。三是判断油、水层。当地层水含盐浓度大于泥浆含盐浓度时,油、水层在自然电位曲线上均为负异常,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含油气砂岩的幅度比含水砂岩要小些。四是判断水淹层:水淹层在自然电位曲线上的显示特点较多,如基线偏移等。五是求地层水电阻率和储层的泥质含量。

资料数据的收集处理

测井解释收集的第一性资料:钻井取芯;井壁取芯和地层测试;钻井显示;岩屑录井;气测录井;试油资料。

测井数据预处理。在用测井数据计算地质参数之前,对测井数据所做的一切处理都是预处理。主要包括:深度对齐:使每一深度各条测井数据同一采样点的数据。把斜井曲线校正成直井曲线;曲线平滑处理:把非地层原因引起的小变化或不值得考虑的小变化平滑掉;环境校正:把仪器探测范围内影响消除掉,获得地层真实的数值;数值标准化: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

测井资料的定性解释

测井资料的定性解释是确定每条曲线的幅度变化和明显的形态特征反映的地层岩性、物性和含油性,结合地区经驗,对储集层做出综合性的地质解释。

地层评价方法。以阿尔奇公式和威里公式为基础,发展了一套定量评价储集层的方法,包括:建立解释模型;用声速或任何一种孔隙度测井计算孔隙度;用阿尔奇公式计算含水饱和度和含油气饱和度;快速直观显示地层含油性、可动油和可动水;计算绝对渗透率;综合判断油气、水层。

评价含油性的交会图。电阻率—孔隙度交会图确定束缚水饱和度和渗透率;储集层产生流体类别和产量高低,与地层孔隙度和含油气、束缚水饱和度、绝对渗透率和原油性质等有关。束缚水饱和度与含水饱和度的相互关系,是决定地层是否无水产油气的主要因素,绝对渗透率是决定地层能否产出流体的主要因素,束缚水饱和度有密切关系。没有一种测井方法可直接计算这两个参数。

确定束缚水饱和度的方法:将试油证实的或综合分析确有把握的产油。油基泥浆取芯测量的含水饱和度就是束缚水饱和度。深探测电阻率计算的含水饱和度作为束缚水饱和度。根据试油、测井资料的统计分析,确定束缚水饱和度。

确定地层绝对渗透率的方法:一般用岩芯分析资料与测井参数回归的经验公式,计算地层的渗透率。

综合判断油气、水层的一般方法。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在一个地层水电阻率基本相同的井段内,对岩性相同的地层进行储油物性、含油性、电性的比较。比较的主要标准是该井段岩性和物性基本相同的纯水层,逐层做出解释。

典型水层:典型水层也称标准水层,是综合判断油、气、水层及确定某些解释参数(如和骨架参数)的标准。GR最低,SP异常幅度最大,厚度一般3米以上,其测井显示的孔隙度与其它储集层相近,但深探测电阻率却是储集层中最低的,并且常有泥浆高侵的特点。

典型油层:与典型水层的最大差别是深探测电阻率明显升高,一般是水层的3~5倍以上,束缚水饱和度愈低差别愈大。含水饱和度较低,泥质含量低。

如果是有效裂缝的话很可能会有泥浆的侵入,造成电阻率曲线的降低。对于水平缝和低角度裂缝的话孔隙度曲线也会表现为孔隙度的增大,对于高角度裂缝的话孔隙度曲线反映不明显,电阻率曲线会有相应的降低。同时要注意的就是裂缝发育段双侧向曲线常表现为双规特征(钻井诱导缝同样为双轨特征),双轨幅度的大小常与裂缝张开度有一定的关系。在稠油区有时候裂缝发育段由于稠油的充注往往会导致电阻率曲线反映不明显,要想更好的研究裂缝型储层,最好结合成像测井进行分析。

技术报告资料 篇4

1 收集的范围

从时间范围来讲, 就是收集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一历史时期内, 党在各个历史阶段所有活动情况的资料。

1.1 文字史料, 包括四种类型

(1) 文献类资料。历史事件发生时或稍后所做的记录称为文件;以文件为主, 包括其他反映这一事件的原始文字资料汇集起来, 称为文献。这些文献包括:一是中国共产党的文献;二是共产党领导的文献;三是反映中国共产党其它活动的文献。这些文献的特点是及时直接地反映了历史事件, 是基础性、权威性很强的党史资料。

(2) 档案类资料。档案是由文件转化而来的经过整理, 分门别类专门保管的史料。档案史料, 一般是原始史料, 也是能比较真实反映历史的史料。

(3) 报刊类资料。报纸和杂志期刊是为当时社会生活需要而公开出版发行的。报纸作为新闻媒体而直接传播消息;杂志期刊则有针对性刊载当时的时政要文或时政评论。凡历史上发生的重在事件, 包括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文化的、外交的, 报刊都会有不同的报道和反映。

(4) 图书类资料。图书浩如烟海, 种类繁多, 不是所有图书都有史料价值。作为史料图书主要三类:一是历史著作。即根据某一历史时期的历史记录、文件和其他材料综合而成的历史著作;二是文集、杂著。主要是指导与社会政治活动有关的历史人物的文集和在历史中有过重要影响的政治性著作。它可以从一个侧面透露或反映出某些史实的痕迹;三是传记、年谱、大事记、年鉴、志书之类的图书。这些图书都从不同的角度或从不同程度反映了当时社会历史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结果。

1.2 实物史料

实物史料主要指文物、遗迹、遗址等。党史研究所涉及的实物史料包括三类:

一是革命文物。能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活动过程的文物。

二是革命遗迹、遗址。指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留下的历史痕迹。它的特点是能再现历史画面。

三是其他实物史料。主要有: (1) 文物资料:地形图、历史照片、录音带、图表、旗帜、会标、袖章、笔记 (日记) 本、名册、证章、证书、徽章、证件、奖状、牌匾等。 (2) 军械:各种枪支、自制刀具、火炮、车辆、电台、医疗器械、废旧弹片等。 (3) 各类用具:包括各类生产、生活用具, 商业用具, 交通用具等。

1.3 口碑资料

(1) 回忆录。历史当事人或见证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所见所闻写的回忆录资料。 (2) 录音。历史当事人或见证人口述的录音制品。 (3) 调查访问记录、访谈录、座谈记录等。 (4) 反映这一阶段历史的文艺作品。 (5) 专有名词。如“三反五反”、“三支两军”、“一斗二批三改”等, 这些词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 构成了特别含义, 是一种特殊的口碑史料。

2 收集的要求

对党史资料收集的基本要求即:准确、真实, 全面、完整, 典型、特色。首先, 由于党史资料收集工作的思想性、党性都很强, 这就要求收集的党史资料必须真实、准确、可靠。真实是党史资料的生命, 是它存在的价值所在。准确、真实是党史资料的灵魂、核心和根本。只有完整、准确、真实的收集党史资料, 客观实际地反映党的各种活动, 才能正确总结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经验, 才能为我们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 在收集资料过程中,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其次, 全面、完整, 就是在收集党史资料时, 本地区中共党组织从建国初至1978年这段时间的所有重大史事都要收集。

3 收集的途径及原则

收集途径:一是要通过已有的成果和线索查找史料, 如已经编就的有关资料本;二是到档案馆查找;三是到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以及遗址、旧址查找和收集资料;四是请史事参与的主要领导和当事人讲述或回忆。通过查、问、访、忆等方式把资料收集上来。

党史资料收集过程主要遵循史料收集先后顺序的原则。先基本史料后特别史料。基本史料是直接反映历史基本线索的史料, 特别史料则是专门反映历史特别方面的史料。三是先主要史料后次要史料。主要史料是对史实有较强证实能力的史料, 它能比较完整的说明某一史事。次要史料是对史实有一定补充和证实能力的史料, 但它的证明能力较弱, 且不能完整的说明某一史实。四是先常见史料后罕见史料。常见史料就是广泛流传而经常容易见到的史料, 罕见史料是没有流传或很少流传鲜为人知的史料。

4 保管

在党史资料收集好后, 就要严加整理以便保管。要条分缕析地整理史料。整理要做到有条有理, 深入细致地进行剖析。这就要做到不仅是简单的分类, 还包括分析综合, 经过检验做出最后的结论。整理史料可分以下步骤:其一, 对已收集的史料初步分类, 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大概轮廓, 形成初步概念。这样的认识是一般的和笼统的。其二, 还须采用综合的方法。综合是按照史料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从总体上把握史料, 把对象的各个方面、各种因素联系起来在思维中再现的具体方法。只有经过综合的认识, 我们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掌握史料所反映的事物的全貌。其三、把从史料中得出的结论进行正反两方面的严格检验, 看哪个更合理, 更切合历史实际的情况, 才能得出最后的结论, 才算是完成了对于这个问题的资料收集和保管工作。

5 收集和保管情况调查

近年来, 在党史资料的收集、保管方面突出的成绩有以下几方面:第一, 在全国范围内有领导、有计划地开展了党史资料征集工作。这里所说的资料, 其构成主要包括三大类, 第一类是反映和记载党中央活动的史料, 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央档案馆和有关部门与地区有计划地进行征集, 并且已取得一些成果;第二类是反映和记载各条战线活动的资料, 这主要是中央机关、国家机关和中央军委所属部门的征集任务, 工作也有了收获;第三类是反映和记载党在各地活动的史料, 由各省、市、自治区的党史有关部门抓紧征集, 也作出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尽管如此, 中共党史资料的收集、保管仍然落后于党史研究的需要, 落后于时代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首先, 收集不够全面。多年来我们编选党史资料内容集中而领域偏窄, 这种情况至今未完全改观。收集资料对党领导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比较重视, 对白区斗争、文化斗争重视不够;对党内斗争比较重视;对党外重视不够;对党史正面人物和资料比较重视, 对党史反面人物和资料重视不够。

其次, 考证未能深入。有些资料性文章或资料汇编多资料辑录而少具体考察, 概念性的条条偏多, 具体的历史事实、人物记述偏少。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 往往是由于资料编纂者未下工夫对史料进行考证和研究。

6 总结

综上所述, 要在做好党史资料收集工作的同时, 努力做好资料的保管工作。丰富、准确的党史资料是编写党史和进行党史研究的重要依据。加强党史资料的收集和保管, 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继承和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 才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王胤哲, 社会主义时期党史资料整理工作之我见[J].党史纵横, 1991, 05.[1]王胤哲, 社会主义时期党史资料整理工作之我见[J].党史纵横, 1991, 05.

技术报告资料 篇5

侯市长:

按照市里确定的11月20日模拟技术评估的总体要求,目前档案资料的准备工作分两大块进行。一是面上的工作,按照网格促进的办法,已基本成型,市主要领导抽查时,也给予了肯定。市创卫办对十大项迎检工作,对督导组人员进行了重新分工,按照内定的检查路线督导现场和档案资料。二是职能部门重点抓的专业档案部分,经过市创卫办档案组第一轮的审核,也基本达到上报阶段。需要汇总的十大项技术评估涉及内容档案资料,到了“三集中”阶段(集中时间、集中地点、集中人力)要审核、编码、打印目录、装订成册、装盒、入橱等工作。建议做如下准备:

一、集中时间:

从11月1日开始至11月10日,用10天的时间集中将迎检的十大项内容全部整理完成,剩余的时间作为机动处理。具体安排如下:

11月1日至2日,市容环境卫生(住建局系统)11月3日环境保护(环保局)

11月4日至5日食品卫生(食安办以及相关部门)

11月6日至7日社区和单位卫生、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卫生(青云街道、新汶街道、市直相关部门)

11月8日传染病防治(卫生局)

11月9日爱国卫生组织管理、病媒生物防制(市爱卫办)

11月10日健康教育、公共场所和生活饮用水卫生(市疾控中心)

二、集中地点:

1、确定一个整档场所。最好是会议室。

2、电脑、打印机。

三、集中人员:

1、需要抽调组成专门的档案整理小组,固定下来直到迎检结束。暂定5人左右,要求会操作计算机、打字速度快、能靠得住的年轻同志。

2、整理到职能部门的专项内容时,临时由上报资料部门添加各自的档案人员到市创卫办档案组。

3、统一格式、统一装具。

以上汇报,当否,请批示

市创卫办档案组

测井资料先进解释技术概述 篇6

关键词:测井解释,先进,综合

引言

随着测井方法的不断发展, 出现了多种测井解释技术, 除了一些常规的测井解释方法外, 还有一些较为先进的测井解释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先进的测井解释技术

1. 低孔渗油藏高效开发测井解释技术:

为适应低孔渗油藏高效开发的要求, 经过十年的研究探索, 建立起适应于各种测井系列 (岩心刻度测井、测井相分析、核磁共振测井、高分变率阵列感应测井、成像测井等) 的低孔渗油藏开发测井解释技术。该项技术采用了自适应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用以适应各类低孔渗油藏的地质参数计算, 具有精度高、稳定型好的优点。在流体识别方面, 采用参数统计技术与非参数统计原理相结合, 建立了各类低孔渗油藏的流体识别模型, 解释符合率达90%以上。该技术包括“高含泥、高含钙储层测井解释技术”和“中浅层气层处理解释技术”两项技术。[1]

2. 致密复杂岩性储层处理解释技术:

该技术是针对致密复杂岩性储层, 建立了测井岩性识别标准、测井解释模型、岩石骨架测井响应参数, 及一套完整的产层和气水识别方法和标准。[2]砂岩、砂砾岩储层计算的孔隙度与岩心分析结果对比, 平均绝对误差为0.79孔隙度单位, 火成岩储层计算的孔隙度与核磁共振测井孔隙度基本一致, 解释符合率达80%以上。

3. 核磁共振测井解释技术:

核磁共振测井解释包括MRIAN处理技术、直接判断烃类型技术 (TDA) 。MRIAN是综合核磁与常规测井数据利用双水模型判断可动烃。从MRIAN分析中可得到粘土束缚水体积、毛管束缚水体积、可动水、有效孔隙度、总孔隙度、渗透率、烃的类型、孔隙尺寸分布。TDA是在时间域中用双TW activation计算油、气、水三相体积。[3]提供经过含氢指数以及纵向弛豫影响校正不受岩性影响的MRIL孔隙度。其可以直接提供受岩性影响较小的:地层总孔隙度、有效孔隙度、粘土束缚水孔隙度、毛管束缚水孔隙度、可动流体孔隙度、渗透率等。

4. 声、电成像处理解释技术:

斯仑贝谢公司的Geo Frame3.6版本的P包、G包, 哈里伯顿公司的DPP系统、阿特拉斯公司的express系统及自己研制的Log View系统。可处理各种格式的声、电成像资料。其功能及应用:采用以地质取芯资料为基础, 建立起标准地质模式, 结合区域地质资料, 刻度成像测井资料, 同时采用动、静态加强方法, 突出地质特征, 建立起标准图像模式, 最后进行综合地质解释。首先进行砂、泥岩和砂砾岩识别及薄互层划分, 并利用CAST成果图可检查套后射孔位置、孔密及穿透深度等;利用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成果图可确定钻井井漏位置。利用Log View成象解释程序可进行孔洞、结核的统计和砂砾岩定量计算;也可以利用Log View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裂缝参数定量计算。

5. Geoframe多井区域评价技术:

Geoframe IESX、GEOVIZ和STRATLOG等综合解释软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功能: (1) 多井解释:使用Wellpix和Stratlog模块进行井间层位划分、及井间砂体连通对比, 可做出连井剖面图。 (2) 二、三维地震解释:进行层位标定, 在二、三维地震数据体上进行层位和断层拾取, 及地震特征参数提取。 (3) 储层参数区域评价:综合测井、地震和地质资料, 建立储层参数的解释模型, 运用克里金、协克里金、神经网络和高斯随机模拟等方法模拟储层参数区域分布, 提供各种储层参数平面分布图, 以达到提高测井解释符合率、老井复查及提交油气储量的目的。

6. 致密复杂岩性储层测井解释技术:

该方法针对致密复杂岩性储层, 建立了测井岩性识别标准、测井解释模型、岩石骨架测井响应参数, 以及一套完整的产层和气水层识别方法和标准。砂岩、砂砾岩储层计算的孔隙度与岩心分析结果对比, 平均绝对误差为0.79孔隙度单位, 火成岩储层计算的孔隙度与核磁共振测井孔隙度基本一致。测井解释符合率为88.7%。应用该方法计算的储层参数精度达到国家储委储层参数规范要求。

结论

在石油的勘探开发过程中, 测井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 随着勘探开发难度的增大, 出现了上述几种较为先进的测井技术, 总体来说测井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微观测井, 定性兼定量测井, 动态测井, 结合多学科综合测井。

参考文献

[1]张凤生, 郭红旗, 杨萱.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评价砂砾岩体低孔低渗油气藏[J].石油仪器.2008, 22 (4) :55-57.

[2]乔德新, 杜庆丰, 傅永强.复杂岩性储层的测井评价方法.地质与勘探[J].2004, 10 (40) :16-18.

单项录井资料解释技术研究 篇7

关键词:录井,资料,解释

油气水层解释可分为测井解释、录井解释、综合解释等, 国际上的惯例是以测井解释为核心, 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 在解释中参考和应用录井现场资料, 也称之为测井综合解释或综合解释。本文就录井资料解释中的单项录井资料解释方法进行了阐述, 说明其原理及优点。

一、录井资料解释概念和内容

1. 录井资料解释概念

录井资料解释是指由录井公司及专业的录井技术人员, 依据录井、测井、岩心分析、测试等资料作出的综合解释。录井资料解释是以录井资料为基础, 测井等其它资料为辅助, 这是其不同于测井解释以及其他家综合解释的主要特色之处。

2. 录井资料解释内容

广义的录井资料解释内容包括:

(1) 地层岩性剖面的建立

(2) 油气水层的解释

(3) 异常地层压力的解释

(4) 钻井工程施工中的异常事件的解释

录井队以及井场地质家们依据现场录井采集资料可以提供初步的解释结论, 其中, 岩性剖面建立和钻井工程异常事件预报是以现场解释判断为主的。

3. 油气水层解释的目的

油气水层解释就是要回答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 储集层的油气显示落实

2) 解释参数的获取

3) 产液性

4) 产出量

二、单项录井资料解释方法

1. 岩心等实物观察判断方法

岩心等实物观察一直是录井判断油水层的最直接有效方法, 但是, 所能看到的岩心并不是地下真实状况下的岩心, 而是取到地面以后常温常压下的岩心, 在取心的过程中, 岩心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分析研究地面岩心实物观察的现象, 反演到地下岩心的本来面貌, 在试油资料的验证下, 得到岩心从地面到地下的规律性认识, 这个过程就是岩心观察判断油气水层的过程。

1) 岩心资料的影响因素分析

(1) 温度、压力变化的影响。地面岩心由于温度、压力降低, 岩心孔隙中油气瞬间就将大量逸散, 并且随着放置时间增加而不断逸散, 比如, 岩心出筒时能看到原油外溢现象, 而岩心久放后, 就只能看到残存于岩心表面的原油外溢后侵染的痕迹了。

(2) 钻井液侵入的影响。目前多数钻井方式都是过平衡钻井, 钻井液侵入的影响不可避免, 一方面驱替了岩心孔隙中的部分原油, 降低含油饱和度, 一方面泥浆滤液进入岩心后造成含水假象, 在钻井液侵泡时间较长的岩心或者破碎的岩心, 以及岩屑、井壁取心, 钻井液侵入的影响就更大。

(3) 储集层自身特性的影响。孔隙性储层, 高孔渗岩心受钻井液侵入影响大, 侵入环深, 地层含水与泥浆滤液不易区分, 造成油层与油水同层的混淆;低渗透高含泥岩心, 泥岩吸水, 含水特征难辩, 储层压后产液性质判断难。洞、缝性储层, 油气逸散很快, 非岩心手段, 或者不及时和正确地观察岩心, 都极易漏失油气显示, 同时, 含水性观察也更难。

(4) 原油自身物性的影响。气油比高的油层、凝析油层、轻质油层, 油气逸散快, 含油产状以及饱满程度与实际相差很大, 在高孔渗岩心中, 不易与产水层区分, 低渗透岩心中, 不易与低产层或干层区分。中、重质油及稠油层, 岩心呈现出的含油产状往往较高, 不易区分油层和残余油饱和度较高的差层或产水层。同时, 由于岩心含油与地下原油组分的差异, 岩心含油颜色常常与原油实际颜色有较大差异的。

(5) 人的视觉和认识差异

2) 有效含油厚度及含油规模的确定

录井采集到的只是井筒柱状岩心 (岩屑是破碎的岩心, 井壁取心是横向的断点小岩心, 以下将三者都统称为岩心) 的资料, 在井筒以外的较大空间上, 搞清真实的含油分布状况需要与测井曲线结合, 需要与井间资料对比, 因而, 首先要对岩心归位, 落实含油位置, 建立纵、横向的含油剖面。根据岩心含油产状、饱满程度和储层物性, 结合地化等分析资料, 落实不同位置含油岩心的含油性, 扣除不含油以及无效含油井段, 划分有效含油厚度, 确定储层含油规模。

3) 含油丰度和渗流能力的确定

由于岩心受钻井液侵入以及油气在常温常压下自然挥发的影响, 孔隙中液态可流动部分的原油将不同程度地被驱替或逸散, 当可流动原油只是部分地被驱替或逸散时, 一次观察时还可以看到孔隙中液态的原油, 而如果液态可流动原油全部地被驱替或逸散时, 岩心能看到只是赋着于孔隙或岩石颗粒表面的残余油, 因此对岩心的含油现象应该综合辨证地分析认识。

4) 含水性及产液性质的判断

所有的储层都不同程度地含水, 即, 岩心可不含油气, 但一定含水, 只是有的水可动, 称为可动水或自由水, 有的水不可动, 称为束缚水。油水相对渗流曲线表明, 当水相相对渗透率为0时, 水不流动, 此时的含水饱和度为束缚水饱和度, 当Krw大于0时, 储层就要产水, 当Krw很大时 (Kro→0) , 储层就只产水。研究岩心含水性对储层产液性质的判断是非常关键的。

三.单项资料的可信度评估

1.资料的真实可靠性分析。由于测、录井资料受当时的测、录井环境影响, 测量值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比如, 不同的钻井液性能对测井参数和气测分析参数都有较大的影响, 地化分析受分析时间、取样位置等因素影响较大, 等等, 资料的影响因素分析是正确应用单项资料提供的参数和结论的前提。此外, 针对特殊、矛盾的现象应分析首先分析其它的客观或人为因素的影响, 确定资料的真实可靠程度。

2. 单项资料有效参数优选和权重确定。

各项资料分析方法不同, 其反映储层特征现象的侧重点不同, 在反映储层某方面的特性的可靠程度也不同, 因此在分析资料的真实可靠性前提下, 优选各项资料有效分析参数、综合处理参数、图形处理表征参数, 用于多参数图版解释以及定量参数标准解释, 根据区块统计的单项解释符合率, 确定单项资料解释结果的权重, 用于单项资料的综合定性判断。

总之, 单项录井资料解释方法是综合录井资料解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录井开展油气显示半定量、定量解释与综合解释评价提供了首要的技术基础和研究保障。

参考文献

[1]赵彬凌, 李黔, 王悦田, 综合录井水平井地质导向方法探索[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8年第12期[1]赵彬凌, 李黔, 王悦田, 综合录井水平井地质导向方法探索[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8年第12期

技术报告资料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某院2005-2007年法定传染病报告资料。艾滋病、肺结核、流行性出血热、麻疹病例是医院初筛,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其它传染病病例是由我院确诊。

1.2 统计方法

数据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采用Excel软件录入,应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05-2007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7种4 665例(包括实验室确诊病例272例和临床诊断病例4 383例,排除病原携带者10例和疑似病例51例)。其中,乙类传染病12种2 069例,丙类传染病5种2 586例,无甲类传染病病例报告。各类传染病报告的总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470例上升到2007年的1 167例。

2.2 疾病构成

2005-2007年该院报告的法定传染病的主要病种有:其它感染性腹泻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麻疹、肺结核、淋病、梅毒、手足口病等,其例数之和占到总例数的98.4%,且在各年度占总例数的比例均在97.0%以上。具体情况见表1。

2.3 性别分布

从性别分布来看,除病毒性肝炎和梅毒以外,主要传染病的报告例数男性多于女性。具体情况见表2。

2.4 年龄分布

从年龄分布看,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报告的例数较少,仅占4.7%;0~9岁年龄段的儿童和15~49岁年龄段的青壮年报告的病例较多,占84.9%。具体情况见表3。

2.5 职业分布

从职业分布看,报告病例数排名前5位的职业依次为干部职员、散居儿童、家务及待业、学生、其它职业,其报告病例之和占总例数的61.0%。具体情况见表4。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麻疹、肺结核、淋病、梅毒、手足口病等是该院法定报告传染病的主要病种,其例数之和占到总病例数的98.4%。尤其是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其报告的例数之和占总例数的73.5%,且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报告的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可以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市民的防病意识,注意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经口传播。

在很多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文献中,病毒性肝炎和肺结核都是法定传染病报告的主要病种[1,2]。在本研究中,病毒性肝炎的报告例数排名第三,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患病人群大多为没有正规职业的人群,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这类人群往往不能定期进行体检和疫苗接种,导致患病的概率增加所致。14岁及14岁以下的儿童中没有病例报告,可能与近年来国家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有关。因此,应推广甲肝、乙肝疫苗在成人中的预防接种,尤其要覆盖那些没有定期体检条件的非正规职业人群,提高健康人群对病毒性肝炎的免疫力。

在报告的肺结核病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民工和待业人群。由于这些人往往居住环境相对较差,为结核病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再加上经济困难,患病后往往得不到规范有效的治疗,使得结核病易于在这类人群中传播流行。因此,应加强流动人口和下岗职工的管理,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并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防病意识。

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某医院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点,为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从疾病构成、性别、年龄和职业等方面对2005-2007年报告的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来共报告法定传染病4 665例,其中甲类传染病0例,乙类传染病2 069例,丙类传染病2 586例。各类传染病报告的总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麻疹、肺结核、淋病、梅毒、手足口病等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应加大管理力度,做好各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关键词: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分析

参考文献

[1]周霓,陈少虹.综合医院1995-2004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06,6(5):585-586.

上一篇:宪法法学下一篇:牙列修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