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艺实习

2024-11-07

电子工艺实习(共11篇)

电子工艺实习 篇1

摘要:本文从学生实习成绩评定的重要性入手, 分析了电子工艺实习成绩评定现状, 对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实习过程综合能力的量化成绩评定方法进行了实践探索。通过对我校五个班级电子工艺实习成绩的统计和分析, 结果表明, 该方法是可行的。

关键词:电子工艺实习,成绩评定,量化成绩

电子工艺实习作为多数理工科院校的必修课程之一, 是以学生自己动手, 掌握一定操作技能并亲手制作几种电子产品为特色, 将基本技能训练、基本工艺知识和创新启蒙有机结合,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严谨踏实、科学的工作作风, 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 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建立初步感性认识, 并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实践课程[1]。自1986年, 电子工艺实习的概念被提出至今, 已有很多学者对该课程进行了实践性探索与研究, 他们偏重对该课程教学内容、方法、设备、师资、场所方面的探索研究, 鲜有学者对实习成绩评定进行研究。

学生成绩评定是实习教学活动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是检验教与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因此在实习中建立一个能真正反映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貌的, 全面、客观、合理的实习成绩评定方法很有必要[2]。因此, 笔者对如何给出客观、合理、全面的电子工艺实习成绩做了初步尝试性探索。

1 电子工艺实习成绩评定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 目前各高校电子工艺实习考核形式过于单一, 大部分高校主要根据学生实践操作和实践报告两部分考核, 考核者为减少工作量, 将特别复杂的成绩评定教学活动尽可能地简单化, 实践操作考核“走过场, 流于形式”, 实践报告“只收不批阅”的现象普遍存在。

另外, 在评定学生奖学金的实际过程中, 学生各门课程的考试成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评比指标[3], 需要量化成绩, 而作为必修课的电子工艺实习, 也需要最终给出量化成绩参与奖学金的评比。现阶段, 我国多数高校对教师考核评估方式单一, 考核评估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意识, 要求实习课教师也同理论课教师一样, 在课程结束后提交量化学生成绩。对于客观上更适合采用定性成绩考核的电子工艺实习也不得不“强制”采用定量成绩考核, 无形中增加了考核的难度与教师的工作量。

因此, 为电子工艺实习成绩评定寻求一个可行、高效方法, 笔者做了如下探索性尝试。

2 电子工艺实习成绩评定的详细方法

2.1 细化实习成绩考核标准

实训课不同于理论课的考核, 不仅是对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核, 还是对操作技能、实训态度、创新能力等工程素养的综合考查, 因此需要细化考核项目, 涵盖实习的全过程。以往只以学生的操作进度与产品质量为评分依据的考核方式比较片面, 存在弊端。

通过实践, 我们提出如下细化的考核项目, 包括考评、操作过程、实习产品、实训报告、实习总结五个方面。

考评:包括考勤与卫生两方面, 判分因素为考勤、纪律、学风、卫生, 该项目考查了被考核者的实训态度;

操作过程:考核安全性问题, 判分因素为用电安全、工具使用安全、产品安装安全, 该项目考查了被考核者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实习产品:考查电子产品的整个制作过程, 判分因素为焊接、调试和进度, 该项目考查了被考核者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实训报告和实习总结:提前给定报告要求和基本格式, 指定总结模块, 该项目考查了被考核者全面的工程素质能力。

上述成绩评定考核项目设计成表格, 如表1所示, 考核项目应在做教学计划的同时确定, 与教学大纲统一, 其中每项的基本分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2 具体实践过程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现场为每一考核者的每一考核项都给出具体量化分, 不具可行性。受考核项目多、被考核者多而考核者少等现实因素的限制, 为在一定时间内顺利完成工作, 考核者采取部分成绩先给出定性成绩的办法。

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1) 考勤及卫生:迟到、早退、旷课, 实验工具未收好, 工作台面未清理者相应减分, 发生一次扣一次分, 累计最多扣10分; (2) 安全性:凡出现用电安全、工具使用安全、电子产品安装安全违规操作者相应减分, 发生一次扣一次分, 累计最多扣10分; (3) 实习产品:对每一电子产品分焊接、调试、进度三方面进行打分, 焊接是根据焊点的牢固、美观程度在0-5或0-7分范围内打分, 调试按照优加、优、优减、良加、良、良减、中、差八个档给出定性成绩, 进度是将被考核者在相等条件下的被考核群体中, 完成电子产品制作的顺序排名, 暂且记录下来; (4) 实训报告与实习总结:按照优加、优、优减、良加、良、良减、中、差八个档给出定性成绩。以上这些作为原始成绩并留存。

2.3 最终成绩的确定

课程结束后, 考核者将每位被考核者多项形式不一的考核结果, 采用Excel软件, 通过统一系数换算成一个公平、公正、合理的量化成绩。用一具体实例说明换算过程, 如表2所示。

(1) 某考核者实习结束后的初始成绩, 如表2 (1) 行。

(2) 为录入方便及后期公式换算的需要, 将优加、优、优减、良加、良、良减、中、差八个档位的定性成绩, 指定编码并确定系数 (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 如表3所示。

(3) 该考核者经编码转换及公式换算后的最终成绩, 如表2 (2) 所示。

换算公式:进度分=进度分值-进度*系数k1/该班考核人数 (k1=0.6) ;

定量成绩=项目分值*定性成绩对应系数。

3 考核结果

本年度, 我校《电子工艺实习》课程有5个班级开设, 按上述方法考核, 结果如表4所示:

均符合正态分布, 说明此方法是可行的。

4 分析与体会

该成绩评定方法的应用, 可操作性强, 不仅能解决实习教师打分难的问题, 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实习态度的好转, 提高学生实习的积极性。有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劣势, 即无形中增加了实习教师的工作量, 但这与该方法的应用所带来的益处相比, 在可接受范围内。

5 结语

因实验教学的特殊性, 若要实现公正客观、真实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 必须建立一套合理适用的实验成绩评定体系[4], 该体系能够兼顾到每次实验的课前准备、操作规范、产品质量、实习态度和实验总结等实验教学内容的各个方面。这样的考核才能共同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才有意义。定性成绩转换为定量成绩的换算系数, 有待通过科学的数学公式推导出来, 才更具说服力, 这可作为今后的一个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宁铎, 马令坤, 郝鹏飞等.电子工艺实训教程[M].陕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3:1.

[2]白洁, 张小洁.实训成绩评定方式的探讨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 2005 (6) :29-30.

[3]蔡莉.体育院校专项课程评分采用标准正态变量评分方法的探讨[J].体育科学研究, 2004, 8 (2) :88-90.

[4]蔡丽玲, 葛志刚.建立实验成绩评定体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嘉兴学院学报, 2002, 14 (6) :62-64.

电子工艺实习 篇2

今天下午一点半,我们正是开始了电子工艺实习项目,此次实习共分3个项目进行,分别为基本电路焊接(三天)、万用表的装配(两天)、555报警器的制作(三天)。

今天开始的是基本电路焊接。老师向每位学生派发了电烙铁设备套装及试用用的电路板和若干个电阻。老师先向我们示范了基本的焊接方法,步骤为,首先将电烙铁预热,拿电路板边缘轻轻刮烙铁头,在蘸上点松香,最后包锡,这样就除去了焊头的氧化层,使电烙铁能够正常工作。

随后我们就开始了在试验板进行第一次焊接尝试,掌握好元件焊头的处理后就尝试电路连线。经过数次的尝试后基本掌握要领。之后我们就开始实验项目一,焊接一个小型功率放大器电路,今天的实习结束前我们都完成了将元件按电路图固定在万用板的工作。

电子产品包装工艺设计 篇3

关键词:包装国际标准包装技术

包装是电子产品进入流通领域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合理包装是保证产品在运输、存储和装卸等流通过程中避免机械物理损伤,确保其质量而采取的必要措施。

电子产品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电子元器件由电子管发展到晶体管、集成电路,直到如今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零部件的尺寸越来越精细,电路板的走线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细小,因此,电路板或电子整机产品对外界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主要原因:一是电路板或电子产品内部构造复杂,零部件生产精密,不能承受外力冲击、磕碰;二是电路板怕潮湿,受潮后,大量水气会浸入电路板形成水溃,造成短路,或使金属接口氧化;三是’怕灰尘、油脂,灰尘、油脂的进入会妨碍电路板接点间的电流传导,污染内部线路,影响内部零件,造成损害;四是怕静电,过大的静电会击伤电子产品内的一些电子元件,造成零部件短路,最终直接损害整个机器:五是怕高温,过热的高温环境不但会使电子产品的外观至损,也会使内部的一些零件性能不稳,直接影响产品的使用功能。特别是对于军用电子产品,在进行包装设计时这些问题应特别考虑和注意。

由于军用电子产品经常在恶劣的环境下使用,因此,缓冲设计是军用电子产品包装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缓冲措施离不开必要的衬垫即包装缓冲材料,它的作用是将外界传到内装产品的>中击力减弱到最低限度。缓冲设计首先是缓冲材料的选择,缓冲材料(衬垫材料)的选择,应以最经济并能对电子产品提供起码的保护能力为原则。电子产品的缓冲材料分为外包装和内包装两种。

外包装是保护产品免受损坏的有效方法,最典型和最常用的外包装是瓦楞纸箱,部分大而重的产品采用蜂窝纸板包装箱或木箱。木箱用材主要有木材(红松、白松、落叶松、马尾松等)、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等,用来包装体积大、笨重的或存放时间长、运输路途远的产品,要求含水量在20%以下,包装木箱重、体积大,而且木材已成为国家紧缺物资,同时受绿色生态环境保护限制。因此,现代化产品包装已有日益减少木箱包装的趋势。外包装的缓冲形式有左右套衬和上下天地盖两种。根据流通环境中冲击、振动、静压力等力学条件,宜选择密度为(20—30)kg/m3,压缩强度(压缩50%时)大干或等于2.0×105Pa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作缓冲衬垫材料。也可以使用优于上述性能的其它材料。衬垫结构一般以成型衬垫结构形式对电子产品进行局部缓冲包装,衬垫结构形式应有助于增强包装箱的抗压性能,有利于保护产品的凸出部分和脆弱部分。

若在一个外包装中装若干小包装,如在军用雷达中可能会备用一些印制电路板,以防雷达在使用时,某块印制电路板出现故障后能立即更换从而正常使用,则在外包装中应使产品振动时应力分散:棱角边应有垫条、垫块、垫片等保护:在外包装箱内填充碎纸屑、碎泡沫等缓冲。包装箱要装满,不留空隙,减少晃动,可以提高防潮、防振效果。

内包装的最主要功能是提供内装物的固定和缓冲,有多种内部包装材料及方法可供选择。①发泡塑料作为传统的缓冲包装材料,有质量轻、保护性能好、适用范围广等优势。特别是发泡塑料可以根据产品形状预制成相关的缓冲模块,应用起来十分方便。目前,电子产品包装材料以EPS和EPE为主。EPE目前在国际上是比较认可的环保材料,主要用于易碎品的它装,成本比较高。EPs可以模塑成型,因此成本很低,但是回收率太低,不太环保。②气垫薄膜也称气泡薄膜。是在两层塑料薄膜之间采用特殊的方法封入空气,使薄膜之间连续均匀地形成气泡。气泡有圆形、半圆形、钟罩形等形状。气泡薄膜对于轻型物品能提供很好的保护效果。作为软性缓冲材料,气泡薄膜可被剪成各种规格,可以包装几平任何形状或大小的产品。气垫薄膜的缺点在于易受其周围气温的影响而膨胀或收缩。膨胀将导致外包装箱和被包装物的损坏,收缩则导致包装内容物的移动。从而使包装失穩,最终引起产品的破损。而且其抗戳穿强度较差,不适于包装带有锐角的易碎品。③包装纸盒,一般用体积较小、重量较轻的产品(如家用电器、印制电路板等)。纸盒有单芯、双芯瓦楞纸板和硬纸板。纸盒的含水率小于12%。使用瓦楞纸箱轻便牢固、弹性好,运输费用、包装费用低,材料利用率高,而且便于实现现代化包装。

缓冲设计之外,电子产品包装中防潮、防霉、防尘、防静电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一些电子产品及其备用件,可能存放的时间较长、地区不同、气候不同,防潮、防尘、防静电就是非常必要的了。如北方干燥地区和南方多雨潮湿地带对包装的防潮要求差别很大,而目前我国大型电子产品在外包装上几乎千篇一律,亦没有采取防潮、防雨的措施,完全以不变应万变,导致在潮湿气候下部分包装箱受损变软,保护性能大大下降。这种情况在出口电子产品包装上也时有发生。此外,有些企业片面强调低成本,使用的原材料质量标准降低,用纸质量性能不保证,纸箱达不到应有的强度,使得产品到达用户手中时性能下降、工作不可靠等现象出现。

防潮、防尘材料,可选用物化性能稳定、机械强度大、透湿率小的材料,如有机塑料薄膜、有机塑料袋、发泡塑料纸(如PEP材料等)或聚乙烯吹塑薄膜等与产品外表面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材料,进行整体防尘,防尘袋应封口。为了防止流通过程中临时降雨或大气中湿气对产品的影响,包装件应具备一般防湿条件。可使用硅胶等吸湿干燥剂。必要时,应对箱体进行电镀、喷漆、化学涂覆等防护方法,防止潮湿、盐雾等因素对电子产品的影响。

防氧化。产品包装特别是一些军用印制板备件,应装在防静电铝箔薄袋内并充氮气封口,以防印制板面及元器件被氧化。

防静电。由于作为备用件的印制电路板,可能会存放较长时间,随着集成电路的密度越来越大,其二氧化硅膜的厚度越来越薄,承受静电电压能力越来越低,而且产生和积累静电的材料如塑料、橡胶的大量使用,使得静电影响越来越严重。近年来,美国电子行业因静电损坏而造成的直接损失每年高达200亿美元,而潜在损失更是不可估量。因此,使用良好的防静电性能的包装材料尤为重要,例如使用防静电屏蔽材料作为电子产品的内包装。现在己开发了许多改良的适用于各种用途的塑科既廉价又能满足防静电的功能要求。如,四川国营长虹机器厂生产的军事电子装备采用了聚乙烯薄膜干燥空气密封封存技术,不仅延长了产品储存期,而且节约了机器返修费167万元。南京长江机器制造厂等军工产品的包装,推广应用了气相防锈和除氧封存工艺技术,不仅提高工效3倍,还降低了包装成本30%左右,而且延长了产品封存期,保证了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高校电子工艺实习课程探讨 篇4

就我院近年来开展电子工艺实习课程的情况, 再根据个人教学经验, 得出以下四点:

1. 电子工艺实习实验室的建设远远赶不上当今电

子工业的飞速发展的要求, 实验设备缺乏, 实验条件不具规范模式。

2. 电子工艺实习的具体设计内容就是焊接声光控

延时开关、收音机等, 其组装过程简单, 元器件数量少, 技术含量低, 与当今飞速发展的电子工业的高科技相去甚远, 不能使学生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学生不能全方面地了解当前电子工艺实习的发展情况。

3.学生对电的了解太理论, 很多学生知道电, 但是对安全用电方面, 有的学生不考虑全面就擅自动手, 有的学生也是因为不了解电, 恰恰不敢动手。

4.学生动手能力太差, 基础知识不扎实, 在思想上认识不足。学生的知识太理论化, 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 有的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认为, 只要主要科目考试得高分就行, 电子工艺实习仅1个学分, 对实习毫不重视, 有的成绩差的学生更是对电子工艺实习这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应用的课程排斥。并且在实习过程还发现, 绝大多数学生不能很好地把理论融入到实践中来, 理论就是理论, 实践就是实践。有的学生可以把电路图分析得头头是道, 知道二极管单向导通是电路中最简单的知识, 但是他只知道符号, 却不认识真正的二极管, 把二极管拿在手里, 分不开正负极。尤其电路出现了故障后, 故障原因的查找与排除是学生操作中表现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 有的学生万用表电阻档不能正常工作, 让他自己查表电阻档是否有虚焊、短路的现象, 他很茫然, 不知道怎么办, 严重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以上是教学中发现的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解决。

1.首先要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学习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 同时介绍一些违章用电的具体实例,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违章作业的危害, 让学生有一定的安全意识, 为今后工作和学习中安全用电打下基础。

2.采用多媒体教学。随着各个学校电子工艺实习基地的不断深化改革, 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多媒体教学, 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最新电子工艺实习技术, 广泛宣传、介绍当今电子工艺的飞速发展情况。亦采用仿真软件教学, 这样可以让学生从多面体中看到实际情况。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电子工艺实习的实习内容主要包括元器件的识别与测试, 基本焊接训练及产品的焊接、调试和组装。实际整个实习就是一个电子产品的生产的全过程, 是生产工艺的浓缩, 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造成电子产品的报废, 因此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基本技能的训练。由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急于求成, 因此做的产品成功率不高, 造成漏焊、虚焊、连焊的现象, 所以一定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教学, 不仅大大提高了电子产品的合格率, 而且也使学生的基本焊接技能得到了强化。因为电子工艺实习是以工艺性和实践性为主的专业技术课程, 是本专业课程训练的重要内容, 也是实践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电子工艺实习是技能的实习。它不同于工艺活动, 也不同于科技创新活动, 其特色是学生在了解一些电子工艺实习的基本知识后, 自己动手, 掌握一定操作技能, 制作一种实际产品, 既是基础技能和工艺的基本知识的入门向导, 又是创新实践的开始和创新精神的启蒙。

4. 因材施教。

每个电子产品制作过程要求学生从采购相应的器件, 找寻相关元件的替换, 学生都自己查找资料或者询问老师, 他们在这样的情况下会学到很多东西, 产品焊接完成都要进行调试, 调试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过程, 遇到问题, 他们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 这样当他们完成一个产品后他们会学到很多知识, 同时加强了对课堂上所学的内容的理解, 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的兴趣。同时这种电子产品制作成功的喜悦可以感染其他同学, 可以带动和帮助其他同学一起完成电子工艺实习。

5. 加强实习过程的指导。

认识事物要从实际出发, 从实际中获得的基本事实、现象出发, 而不是从概念定义出发, 学生形成基本概念和理解基本原理, 没有足够的科学事实和现象作为基础是不可能的。在教学中我们把基本事实与现象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方面, 如在手工焊接技术环节中, 将印制版焊接过程中出现的焊盘脱落的现象以及电子产品安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故障所产生的原因告诉学生, 并在实习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实践、观察、体会, 通过搜集资料和数据, 并进行分析, 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事实与现象, 在此基础上, 提高学生学习基本理论的兴趣。

通过教学的改革, 学生既动脑, 又动手, 提高了学习兴趣, 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锻炼了独立操作能力, 通过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参加实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在业余时间, 鼓励学生对各种电子产品、电器进行维修, 通过网络从中找一些简单易于制作的电子电路, 让学生自己去采购元器件, 采购相应的物品, 让学生自己去制作, 每当他们制作成功一件电子产品, 就会极大地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会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电子工艺实习是以技能训练为重点,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通过实际的操作, 使学生接触实际, 了解电子产品的生产全过程, 并初步进行设计、焊接、装配、调试这一过程的锻炼, 并具备设计、开发电子产品的初步能力, 培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意识。本文分析了电子工艺实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提出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电子工艺实习,焊接,电子产品

参考文献

[1]王萍.高职电子类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研究[J].职业时空, 2008, (5) .

电子工艺实习日记 篇5

今天开始最后一个项目,555震荡报警器及其电源电路的制作,我先简单阐述一下报警器的电路原理,电路有电源电路及报警器电路两个独立的电路组成。妻子高宏电源电路由一个220V转7.5V的变压器提供信号输入,经由电路中的LM358集成IC和三极管的处理和可调电阻的调节后得以输出5~8V的电压信号。而报警器电路方面,主要元件是两个NE555集成IC,它们以高低电平的处理方式分别形成两个频率不同的信号,最后在扬声器上交替输出发出救护车般的报警声音。

今天主要了解了电路原理以及电路的规划和电子元件的装配工作,剩余的两天将进行焊接和电路测试。

电子设备三维布线工艺技术应用 篇6

电子设备逐渐朝着模块化、集成化、批量化的方向发展,对布线设计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只有进行合理的布线设计,才能满足电子设备布线工艺技术需要。就传统布线方式而言,结合实物和图纸,并遵循一定的尺寸,绘制二维平面图,开展线束制作工作。然而,基于该方式,电子设备内部空间范围可能较小,降低布线的合理性。以Pro/E软件为基础的三维布线,能够对电子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在提高设计水平的基础上,规避传统设计问题。

三维布线工艺技术概述

所谓的三位布线技术,是指在Pro/E软件基础上而构建的三维模型,在Pro/Cabling模块中进行的模拟布线工艺技术。就三维布线的分类而言,主要有自动布线、手工布线两种。自动布线中,自动化程度并不高,必须在Pro/Diagram模块上实现,并对相关接插件进行自动化操作。尽管自动布线能够借助一定的自动化技术,但其布线成功率达不到相关标准。

手工布线中,不用借助Pro/Diagram模块,在布线操作中,对线缆或线束对应的连接点相连接,使布线过程更为方便、快捷、高效。手工布线中,其工艺流程主要有:分析三维内部结构和空间、导入元器件目录、完善模型和构建坐标系、导入接线表、定义线缆属性、设置布线参数、布线操作、整理线束、创建二维图。在三维布线中,主要根据零件模式进行合理的布线,以线缆定位而确定线缆位置。布线中的重复性操作中,相关人员可创建网络操作,以减少工作量,提高布线效率和整体效果。三维布线工艺实施后,对线缆或线束进行整理具有必要性,能够从整体或局部做出调整,并根据三维布线,对二维图做详细说明。线缆或线束展平后,对二维线缆图加以创建,尤为重要。线缆展平,即Pro/Harness,属于独立的功能模块,在操作实践中,相关人员应有效操作复杂的电子设备三维布线,并开展整理修改,保证三维布线工艺技术实施的有效性[1]。

电子设备三维布线工艺技术的应用

传统电子设备设计中,对布线工艺技术的应用,主要以二维布线为主,在电子设备设计中,待设计完成,方可投入使用。基于二维布线工艺技术的电子设备设计,属于串行设计。一方面,设计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另一方面,设计师未能对电装走线有更多的了解,导致结构设计中存在诸多问题,直接对电子设备造成不同程度的束缚影响。但是,基于二维布线的电子设备设计,使电子设备存在许多不合理的问题,产生诸多维护费用,对电子设备生产和信息行业的发展产生阻碍影响。

三维布线工艺技术主要以Pro/E模块为标准,对电子设备进行合理的设计。在此过程中,对工艺设计和协同工作能力有着更多的要求。Pro/Cabling是三维布线工艺技术在并行设计中的有效运用,能够引导相关人员进一步对数字化样机模拟进行深入分析,可了解和掌握电子结构的内部结构和布线工艺性,既能提高电子设备的设计水平,又能满足解决传统二维布线工艺设计中存在的不足问题。另外,相关部门应设立评审小组,对数字化样机进行必要的评审,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设计质量,对提高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竞争力发挥着重要作用[2]。

三维布线工艺技术在电子设备中的有效应用,能够解决传统二维布线中的诸多问题,具有其独特的优势。首先,能够缩短电子设备的研发时间。以Pro/E模块为基础的三维布线工艺技术,在电子设备设计中的应用,能够根据电子设备实际特点,而进行合理的布线设计,使布线工艺更具针对性,不仅能够增强电子设备的设计效果,而且对降低经济成本和保持生命周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企业在应用三维布线工艺中,有必要针对企业自身积极构建完善的线缆库、接线端子库,能够为后续电子设备布线工艺技术的应用创造良好条件,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在应用三维布线工艺技术过程中,能够满足企业无纸化生产的目标。基于此,相关操作人员能够在显示屏上对电子设备进行全方位的操作,并建立数字化样机,具有逼真的效果,可使相关人员对电子设备内部的任何局部有着详细的了解,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质量、可靠性等。由此可见,电子设备三维布线工艺技术在电子设备设计中的应用具有必要性[3]。

电子设备三维布线工艺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提高电子设备的设计水平,使其满足设计需求和电子设备发展的需要。以Pro/E为基础的三维布线工艺在电子设备设计中有应用,可推动我国电子产品的信息化进程。但是,要充分发挥电子设备三维布线工艺技术的应用优势,有必要组建一支高素质团队,致力于对布线工艺技术系列问题的研究,并将该技术灵活运用于设计实践中。

电子工艺实习 篇7

“微电子工艺”“微电子系列实验”“生产实习”是微电子课程群中教学内容相近,教学形式不同的3门专业课程,我校对其进行了整合教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编写了涵盖这3种形式教学内容的教材,设计了教学方案,并进行了初步实施及评价。

1 微电子工艺课程分析

1.1 原课程安排

“微电子工艺”是当前高校电子类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硅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微电子产品制造关键技术及其发展方向。而“微电子系列实验”和“生产实习”是与“微电子工艺”课程内容关联性很强的实践教学环节。“微电子系列实验”是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硅芯片关键工艺的实验、检测技术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生产实习”则是通过组织学生到现代化企业参观学习,在工艺线上直接参与生产实践[5],使之了解微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行业发展动态,从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素质。本质上,这3门课程是教学形式不同,但教学内容相近的一个课程模块。在当前的教学大纲中,这3门课程都是独立开设的,通常在大三上学期分别开出40学时的工艺课、20学时的系列实验和4周的生产实习。因此,“微电子工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的较为松散,总学时数也偏多。

1.2 教学现状分析

“微电子工艺”具有涉及知识面宽,综合性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特点。若只采取课堂教学,对毫无实践经验的学生而言,课程涉及的技术性内容繁杂,知识点多且分散,全面理解学习内容的难度大。在为2009级学生开出本课程之后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对工艺课知识的理解程度”这一问题,在58张答卷中只有1人选择“能全部理解”,约60%的学生选择“大部分理解”(如图1所示)。

在对微电子课程群中其他相关,如“微电子器件原理”“集成电路设计”等课程主讲教师进行的调研中,普遍认为若将各自独立开设的“微电子工艺”“微电子系列实验”和“生产实习”作为一个课程模块进行整合教学,穿插授课,更有利于学生学习。

2 课程整合研究

2.1 课程整合

首先在培养计划上将“微电子工艺”“微电子系列实验”和“生产实习”整合为课堂/实验/实习一个微电子工艺课程模块,该课程模块的教学目标为:培养熟知国内外先进微电子关键工艺,并具有一定工艺设计、分析,以及解决实际工艺问题能力的人才。

通过对原课程内容分析,将微电子工艺课程模块中3部分内容都进行了优化(如图2所示)。该课程模块由一个课程组在大三上学期连续穿插教学,以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因此,可以在不压缩教学内容、不降低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将授课学时数定为:讲课40学时/实验16学时/生产实习3周,与原课时数相比有了较大缩减。

课程组在原微电子工艺课程讲义基础上,结合微电子工艺学发展现状,编写了涵盖3种教学形式、内容的教材:《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原理与工艺》。该教材已于2010年9月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并基于此教材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2.2 教学模式的整合

课程组设计了微电子工艺课程模块的整合教学模式(如图3所示)。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动态的、双向的信息传播过程。

课堂教学采取讲课为主,自学讨论为辅的形式,课后穿插参观微电子生产线等实践教学环节。教师讲授教材各单元、章节中的重点、难点,课堂上设置问答等少量的“教”“学”互动形式。其他内容采取: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再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自学,然后展开讨论,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这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提高学习效率。为避免出现只有部分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现象,教师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并作为平时成绩记录。在课堂学习阶段,组织学生参观微电子生产工艺线,让他们在实际生产情景中理解课堂讲授的相关内容。

课堂教学之后进入实验和晶体管制作实践教学阶段。实验项目是针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测试,以及有关芯片性能测量设置的实验,因此将其穿插在晶体管芯片制作过程中进行。

3 整合教学的初步实施及评价

受原教学计划限制,在2011年秋季学期末,主要开出了整合后的微电子工艺课程模块课堂教学部分,其他内容在2012年春季学期初开出。

3.1 对教材的评价

采用新编的《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原理与工艺》教材和多媒体课件进行了课堂教学。课程结束后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学生对新编教材和课件的满意度较高(如图4所示)。

另外,从电子工业出版社的统计结果来看,尽管该教材是受众面很小的专业课教材,但自2010年9月出版至今,已售出4 000余册,被国内数十家高校选作微电子工艺或集成电路工艺基础等课程的教材使用。由此可以说该教材得到了同行的普遍认可。

3.2 课堂教学方法及评价

在以整合教学模式进行的“微电子工艺”课堂教学实践中,每次课的前几分钟都进行了提问,以便督促学生在课后复习,并引出本次课教学内容;课堂上讲授了基本单项工艺的原理、模型、物理基础,以及基本方法等重要内容;而对于大量工艺技术与设备等内容,先提出问题,再组织学生自学后讨论,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对学生回答问题和讨论发言都作为平时成绩进行记录。在课堂教学期间,组织学生参观了哈工大微电子平面工艺线,以利于他们对基本工艺方法与设备等内容的理解。

从课程结束后所作的问卷调查可知,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与实际所采用的授课方式大体一致(如图5所示)。学生对本课程的评教结果为“A+”。而且,微电子课程群后续课程主讲教师也反映:这届学生的微电子工艺基础知识较扎实。

3.3 实践教学及评价

微电子工艺的实验和实习是在我校微电子实验室进行的。首先开设了“高纯水制备”“微电子清洗”两个讲座;然后学生自制了晶体管,进行了工艺实验;最后,组织学生参观了哈尔滨晶体管有限公司的器件生产工艺线。

在图2中,把晶体管制作划分为了6个关键工序。因此,学生自制晶体管也分为6个组,要求每个组负责一个关键工序:确定工艺条件、进行工艺操作、解决出现的问题、记录工艺现象、条件、参数等。这样尽管学生人数较多(全系64人),也能保证每名学生都参与到自制晶体管和相关的生产管理过程中来。另外,鼓励学生在完成自己组工作之外参与其他组的工作。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性很高,充分发挥出各自的综合能力。

从学生递交的总结报告来看,这次微电子工艺实践教学效果很好,学生们普遍认为:提高了动手能力,学会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对今后的学习与工作都有较大帮助。

4 结束语

我校对“微电子工艺”“微电子系列实验”和“生产实习”这3门教学形式不同,内容相近课程进行的教学整合研究表明: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整合为一个专业课程模块,建立统一的课程体系,编写涵盖理论与实践2方面内容的教材,由一个课程组进行连续穿插授课,这种整合教学模式是可行的,教学效果良好,同时又减少了授课学时数。

摘要:从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整合角度出发,针对“微电子工艺”课程的教学模式、内容、教材等提出了将课堂/实验/实习3种不同教学形式作为一个课程模块,穿插进行,理论与实践彼此相互促进的整合教学模式,编写了教材,进行了初步实施及评价,获得了学生和微电子课程群其他课程主讲教师的肯定,评教结果为“A+”。

关键词:微电子工艺,整合教学,生产实习

参考文献

[1]张瑞,姚凌江,吴向文.运用混合式立体化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1):77-81

[2]汪凌.整合教学法:为了学生素质的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007,36(10):3-7.

[3]张园.整合教学法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11.10(下):58-59.

[4]桂峰,孙静亚,梁娟.“环境监测”课程理论与实验教学整合初步研究[J].科教文汇,2010,12(下):54,65.

[5]王蔚,田丽,王喜莲,刘晓为.校内实验室开设微电子生产实习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2):71-72.

电子工艺实习 篇8

开设电子工艺实习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实践, 让学生接触到初步的生产实践技术, 了解一些电子工艺的基本知识, 掌握一定操作技能, 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同时提高获得知识能力, 提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加强工艺教育, 为学生建立工艺基础平台, 使学生获得现代电子工业的基础知识。

电子工艺实习在各高校中开设时间尚短, 而且随着社会电子水平的进步不断变化, 所以电子工艺实习课程开设内容、形式一直处于不断地实践、探索之中。同时, 高校各专业在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 不同专业的学生的知识结构相差很大, 针对不同的专业的不同需求, 电子工艺实习课程的开设深度, 练习要求等, 也不尽相同, 对于非电类工科专业学生, 如何开展电子工艺实习, 课程怎样建设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内容。为了提高实习效果, 我们采用了因材施教的方式, 对电类和非电类专业的学生侧重不同的知识讲授和实习内容。

在进行电子工艺实习教学的具体实践过程中, 中心一直在探索一种更加适合学校自身特点和专业特点的方式安排教学, 不断调整实习内容,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不断完善考核方法, 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1 非电类专业电子工艺实习的实践

1.1 在教学内容上突出非电类专业学生的动手实践

电子工艺实习课程内容包括介绍安全用电知识、识别各种常用电子元器件, 焊接技术方面的规范化训练, 介绍印制电路板的设计方法及制造工艺并制作简单的电路板, 介绍目前流行的表面安装知识和工艺, 动手练习电子产品的安装与连接等。

对于电子类相关专业, 我们不仅要注重焊接练习和基本的工程素养, 还同时着重于电子线路工程设计的能力, 优秀的PCB布线能力, E DA软件的熟练使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而对于非电类专业则相对强调熟悉工艺流程, 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对于电子线路的的设计过程, EDA工具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只做简单了解。

因此, 在内容的编排上, 对于非电类的学生, 动手实践锻炼强于电子技术理论的实践学习。在工艺实习过程中, 非电类专业去掉了振荡电路的EDA仿真, 电路布线电路焊接实现部分的内容。实习的主要内容为元器件识别, 电路焊接, 简单电子产品组装等。学生容易掌握, 且不会失去兴趣, 实践取得良好效果。

1.2 在教学时间安排上, 即体现出重视, 又给学生节省时间

电子工艺实习是锻炼学习对工艺的基本掌握, 提高实践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实践锻炼内容。但是在电子技术理论应用上, 非电类的学生在专业学习需求上弱于电类学生, 所以在时间安排上既能保证锻炼, 又能不注入太多时间浪费在理论上。

目前来说, 实验中心在给学生实践时间安排上, 电类专业实习时间为36学时, 非电类专业实习时间18学时。

学生务必按时上电子工艺理论课, 有兴趣的学生在其余实习时间可自由安排根据实习项目的进展情况, 可以进入开放实验室继续练习。

1.3 考核方式上实践

电子工艺实践考核是对学生实习效果的检验, 是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判断, 是实习中的重要环节。为了如实的反应学生实习效果, 考核是重要手段, 不能简单地以实习报告作为单一考核方式。

在实践考核中, 电类专业的考核注重实践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而非电类专业完全侧重工艺。

对非电类专业学生进行考核时, 中心进行了分阶段考核, 几个部分的考核成绩之和作为总成绩。在对元器件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核时, 进行闭卷测试;在对焊接练习阶段进行考核时, 要看学生的焊接作品;在组装电子产品阶段, 看学生的组装能力, 将各部分情况相结合给定总成绩。这样保证了学生在各阶段都能认真对待, 保证工艺实习质量。

2 非电类专业电子工艺实习建设的其他经验

2.1 开放实验室

实验室课余对学生开放, 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实践的重要途径。

工艺实习除了强调掌握基本技能外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 为学生提供开放式的实验环境。实验室开放, 做到了实验时间的开放, 实验空间的开放, 实验器材的开放, 实验材料的开放, 实验内容的开放。通过实验室开放, 学生的实习时间可以灵活处理, 课程既满足了学生工艺实习时间上的补充, 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能力。

实验中心的电子基地是学生进行电子工艺实习的实践场所, 为使学生项目的正常实施, 开放实验室要保证场地、保证完好的常用设备、保证基本工具和基本元器件。

2.2 重视实验室管理

搞好实验室开放应采取的态度是:积极引导, 正面管理。实验室开放的基本保证是严格的实验室管理, 没有管理就没有开放。针对电子基地工艺实习课程的中心制定了《电子基地学生守则》。进入电子基地学生要严格遵守学校关于实验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同时还要求学生进出签字。电子工艺实习课程开放以来, 基地未发生因实验室开放带来的管理事故、安全事故。

2.3 对感兴趣的学生重点引导

在电子工艺实习课程的进行过程中, 发现了非电类专业的一些学生对电子感兴趣。中心教师顺势引导, 给予更多锻炼机会, 鼓励学生多实践。通过一系列的锻炼, 使学生发现个人兴趣爱好所在, 在电子领域选择合适自己的工作。

3 结语

通过采取不同于电类专业在工艺实习方面的侧重, 非电类专业学生在电子工艺实习中表现了极大兴趣, 使其对工艺实习有了很好的掌握。这对于培养和启发非电类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中心教师将继续提高对不同专业实验教学侧重点的认识, 根据学校的特点, 结合当前电子发展方向和应用领域, 继续深化实验教学, 认真调查研究, 做好各专业学生电子工艺实习培训。

参考文献

[1]王建花, 茆姝.电子工艺实习[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2]廖继海, 杨启洪, 谢再晋.电子工艺实习开放教学的探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6, 26 (5) :10~12.

[3]李丽秀, 杨启洪, 杨日福.电子工艺实习课程的展实践与创新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26 (12) :126~128, 139.

电子工艺实习 篇9

关键词:文科学生,电子工艺实习,科学素质

一、文科学生的科学素质现状

2006年我国制定并实施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2006-2010-2020) 》指出: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1]。提高公民科学素质, 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 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可以看出, 我国非常重视公民的科学素质教育。

然而, 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我国的高等教育更多地关注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偏低的问题, 而对文科学生科学素质不高的状况并未给予充分关注[2]。原因是部分教育者以及学生走入了思想的误区, 认为文科学生学习工科知识对其职业生涯无用。其实, 文科学生学习工科课程, 学习的是一种态度和一种方法, 通过动手实践、分析解决问题, 培养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无论对其个人发展还是推动社会发展都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的。所以, 如何通过适当的工科实践课程的开展, 有针对性地加强文科学生的科学素质摆在了教育工作者的面前。本文探讨面向文科学生开展电子工艺实习, 以落实对文科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二、电子工艺实习课程现状

电子工艺实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该课程主要目的是通过完整的电子产品的PCB设计、制作、焊接、组装、调试, 使学生学习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 认识和理解电子工艺的基本内容, 掌握基本的工艺技术, 培养学生电子产品制作、安装、调试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进一步激发创新思维[3]。

现今的电子工艺实习是针对理工科学生开设的课程。想要对文科学生开展, 就要认识到文科学生相对于工科学生来说的很多不同之处:普遍逻辑思维、动手能力略逊一筹, 对工科知识缺乏兴趣;但对动手实践的课程兴趣较浓, 听课时比工科学生认真, 实践时比工科学生谨慎。因此, 对文科学生开展电子工艺实习以提高其科学素质, 不能照搬工科的模式, 应针对文科学生的特点, 在工科模式上有所改革和创新。

三、改革电子工艺实习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一直非常关心和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并将“强能力”作为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之一。从2009年秋季开始, 学校尝试面向文科学生, 从教学目标、课程安排、教学内容等等各方面, 对电子工艺实习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以培养文科学生的科学素质。

(一) 教学目标

对工科学生, 电子工艺实习要求其掌握电路从原理图到成品全过程的工艺, 而对文科学生开展, 要求应适当降低, 侧重点应作合适的改变。教学目标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其一, 加强对用电安全的认识, 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安全用电, 遇到用电事故时能懂得如何应对。安全用电是每个学生, 甚至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生存技能, 也是电子工艺实习一系列课程的安全保障。因此在每一个实习内容中, 安全用电都应该贯穿讲授、演示、实践等整个实习过程。通过这些内容让学生对“安全用电”印象深刻, 确保其在日常生活中远离用电安全事故。

其二,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使部分学生能自行解决日常用电中的简单问题。现在的大学生, 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 遇到这些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用电问题, 不少学生就会手足无措。电子工艺实习采用开展元器件的检测、手工拆焊、电路连接等动手操作的基本环节, 可以提升学生在用电方面的生存技能。

其三, 培养学生严谨用心、专心细致、实干肯干的学习氛围和用电习惯。现代人普遍浮躁, 这种浮躁心理也极大地感染了学生们:不肯花时间和耐心仔细观察一件事, 不肯踏踏实实地去干一件事。电子工艺实习设置的各个项目, 学生都必须以认真的态度, 细致的作风对待, 否则无法完成该项目, 这也就使学生定下心来, 做好每个项目的每个环节, 培养了学生严谨、细致、实干的科学精神。

其四, 拓宽眼界, 增长见识。文科学生遇到电子产品, 总觉得很神秘, 一些电工电子安全注意事项, 也总觉得不理解从而忽视它。学习电子工艺实习, 可以让文科学生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 了解电子产品的整个制作流程, 了解安全事故如何发生, 从而使其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 更增加了一份自信。

(二) 课程安排

对工科学生, 电子工艺实习是必修课。但俗话说, 强扭的瓜不甜。对文科学生开展电子工艺实习, 设置为选修课较为妥当。如此既避免了强迫学习造成的逆反心理, 又可让对电子学有好奇心的文科学生得到一个体验的机会。

在课时多少方面, 对文科学生, 电子工艺实习只是一个体验式的学习, 学时可以比工科适当减少, 应以16~24学时为宜。在课时比例方面, 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比例约为1:2, 两者交替安排, 学生在理论课上学习到简单的原理和具体的操作方法后, 立刻自己动手实践, 如此能最大限度地增强对知识点的感性认识及理性认识。

在地点选择方面, 电子工艺实习重视的是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所以教学地点应设置在实验室或实习室, 让学生在理论课之后, 有充足的时间、合适的环境, 通过自身实践去把所学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 教学内容

文科电子工艺实习的教学内容, 安排了安全用电、电工工具、电子元器件、电路连接、焊接技术、电子产品焊接等环节。表面上看与工科相似, 但相比工科课程, 文科课程在保留实践性的同时, 又具有生活化、实用化、趣味化等特点。

实践性。实践环节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作风的培养至关重要。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以及对文科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后, 发现文科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并不弱, 而且自知动手能力不如工科学生, 文科学生在听操作讲解课时会比工科学生更认真, 在实际操作时会比工科学生更谨慎。几年的教学实践下来, 文科实习的动手实践时长已增长为理论课时的2倍, 学生通过元器件检测、电路连接、焊接简单印制电路板等难度不高的训练, 既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 又培养了认真细致的作风。

生活化。对文科学生, 电子工艺理论知识只须浅显阐述即可, 更多的应该是把理论知识联系生活。譬如在“万用表使用”环节, 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手机屏幕显示的电池剩余电量实际上是什么?在学生思考并给出各种答案后, 在学生中借出三台手机, 一台电量显示接近满格的, 一台电量中等的, 一台电量偏少的, 关机并拆下三个电池分别测量直流电压, 万用表显示三个读数是大小不一样的。如此让学生明白, 原来手机屏幕显示的电池剩余电量, 实际就是电池直流电压的高低。通过列举实际生活中的典型例子, 既能启发学生理解概念,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过程, 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效率[4]。

实用化。在教授理论知识时, 适当地向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靠拢。譬如“电子元器件”环节, 可讲述电子元器件的选用原则, 一般情况下应选择标准和通用元器件, 尽量不要选择未大量投产的新元器件和非标准化的元器件, 因为新型元器件未经大批量实际应用的考验, 生产出来的产品容易出现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问题[5]。然后要弄清元器件型号参数含义, 大部分元器件都会有民用级、工业级和军用级等级别, 不同级别元器件的区别, 不仅仅是使用环境温度的不同, 更重要的是使用中的可靠性和性价比, 所以说完整的元器件型号对采购环节非常重要。学习这方面知识, 对文科学生日后从事电子项目管理很有帮助。

趣味化。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趣味化, 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善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6]。例如“安全用电”环节, 在讲解何为触电、如何防止触电之后, 可以加入急救内容, 教师讲解然后当场演示有人触电时如何救助, 包括如何使其脱离电源、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法, 最后学生实操体验, 以增强其在他人遇险时的救助能力。而在“电子产品焊接”环节, 可以提供两级或三级的三极管多谐振荡电路, 每级并联多个LED且组成心形、箭头等好几种图案, 让学生自选一种来焊接, 用具有直观效果的电子产品增加学生的兴趣, 也就增加了学生锻炼动手能力的积极性。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上, 可采用“边做边学、边学边做、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7], 具体为讲解、演示、实操三个步骤:先是在教室利用PPT演示文稿等手段讲解基础知识, 讲解时应尽量深入浅出。在适当的时候采用启发法、探究法、案例法教学。在基础知识讲解完后, 教师对学生的实操内容进行演示, 演示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 要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 切忌把违反规范的、投机取巧的操作教授给学生。在演示的同时也应阐述操作流程、强调注意事项。最后是学生实操, 教师指导, 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再针对学生出现的状况做一到两次示范, 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不断调整自己, 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手段上, 理论讲解采用PPT演示文稿辅助教学, PPT要形象生动, 摒弃大段文字, 可将要点提纲式列出, 并且插入大量图片、动画、视频等内容, 利用视觉刺激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程度。操作演示时, 小班教学可现场演示, 大班教学可把演示过程录像, 现场播放。对于部分难以看清而又非常重要的操作细节, 譬如焊接五步法, 可通过对操作区域的局部特写来呈现。而最重要的教学手段, 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实操, 要求每位同学都能动手, 务求令每位学生的动手能力都得到锻炼。

(五) 考核标准

实习成绩应如实地反映学生的整个实习阶段的、不同方面的学习情况。文科电子工艺实习不再设笔试, 实习成绩由实习全过程的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作品完成水平和实习报告质量、出勤情况等综合素质能力进行评分。通过科学的考核标准, 教师能全方位评估学生在电子工艺方面的综合水平, 学生能通过实习考核来发现自己知识掌握的盲区, 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提高和完善。

四、电子工艺实习改革成效

本文的教学模式经过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近几年的尝试, 文科学生的认同度较高, 对实习由课前的不解、抗拒, 变成了课后的信心满满、兴趣浓厚, 有的学生甚至自己修好了损坏已久的LED台灯。面向文科学生的电子工艺实习提升了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 让学生在兴趣中探索, 在兴趣中学习, 在兴趣中增强能力, 在兴趣中端正科学态度。

结束语

电子工艺实习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学科, 把它作为文科学生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不但加强了文科学生理论学习和动手实践的相结合, 而且让文科学生体验了电子工程师的产品设计制造工艺流程, 了解到电子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加工工艺的精密细致, 从而让文科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面得到全面提高, 树立了学生严谨治学的科学作风, 实现了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佚名.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2006—2010—2020年) 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06, 10:25-34.

[2]胡益丰, 朱小芹, 眭永兴.在高校文科生中开设大学物理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广西物理, 2012, 02:55-57.

[3]沙德亮, 崔素媛.对电子工艺实习发展的探索[J].教学研究, 2008, 03:263-265.

[4]黄剑.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 2009, 20:77-78+146.

[5]于迎.提高电子元器件使用可靠性的方法[J].环境技术, 2008, 04:19-22.

[6]杨华.“师生互动、有趣、高效”:中职公共基础课课堂教学管理的实践研究[D].鲁东大学, 2013.

电子工艺课程教学探讨 篇10

1 教学内容探索

《电子工艺实训》是以电子工艺学为理论基础,以模拟电子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为切入点的一门工程实训课程,其包括内容多、涉及面广,如何在限定的课时内、有限的教育资源下使学生学到这门课的理论精髓及基本工艺技能一直是摆在诸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这就需要我们根据课时精心编排、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的教学是学生形成全面知识体系、科学思维方式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要有,而且要具有结构性、系统性。《电子工艺实训》理论课程有其自身的知识体系与学科特点,需要一定的理论课时去讲授。注意先要为学生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然后侧重讲述掌握电子工艺技能的过程和方法,尽量减少纯理论性的叙述,重视基本工艺和实际操作技能的介绍和学习,而且要应用多媒体手段将理论有针对性的展现在工程产品中,理论联系实际,可以使学生加深印象、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为学生以后在工作岗位上的实际操作打下良好基础,以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作为与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技术学科,在建立起基本的理论知识结构,掌握了基础的工艺技能方法后,就要有相应的独立实训操作,这也是该类课程最大的特点。在实训项目的编排上以电子产品为载体,根据先前讲授的理论内容沿着电子产品剖析,采用“基础技能分项实训+电子产品综合实训”的实训模式,使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电子工艺技能的基础上,完成具体的电子产品的制造生产。学生能够站在生产厂家或技术工程师的角度认识电子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了解工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理论内容与实训内容见表1,理论课程的重点放在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以及表面安装技术两方面,这也是难点内容。实训课程的重点是表面安装电子产品综合实训、通孔插装电子产品综合实训,这两个项目基本包含电子工艺学课程的所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基本内容教学的同时,要适当的介绍电子工艺的前沿技术及发展动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也要结合生产实际将电子工艺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掌握基础工艺技能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的需要。

2 教学方法探索

实训教学,实质是教学,目的是实训,在设计课程教案时既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也要结合工程实践,通过多种手段将实际工程产品的生产制造流程搬进教学课堂,使得理工科学生能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接触生产实际,使得所学专业与社会职业分工初步接轨,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2.1 上好第一节课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在学校主要是以理论课为主,对于工程类课程认识不足,部分学生在开课前就产生了恐惧心理,为了让学生正确对待课程,增强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上好第一课至关重要。通过电子类工程产品展示与课程概述,介绍课程特点、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要求与学习方法等,让学生转变角色,以电子生产厂家工程师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的职业与所生产的产品负责,进行工程训练。

2.2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不同于生产实际,也不能把教学课堂搬进现代化电子产品生产厂家,我们只能将极其有限的小型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浓缩成一个可行的教学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接触的工艺过程与生产实际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有必要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多角度走近电子产品。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大型电子产品生产过程,能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不容易表达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能够规范的演示基本技能的操作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课堂教学质量。也能节省教学时间与投入资金,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接触科技前沿,了解新技术、新工艺。而且《电子工艺实训》理论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实践性强、课时偏少,非常适合应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就可以在有限的课时内将大量的教学内容用形象的演示动画与生动的实物图片展现在课堂上,提高学习效率。

2.3 选好实训产品

《电子工艺实训》课程的实质就是在理论基础的指导上,通过基本技能训练,在实训课堂上学生模拟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工艺流程,制造出合格的电子产品。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电子产品适合课堂教学?这个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而定,我校经过多年的探索针对不同的教学需求选定了三种电子产品,作为我们的课程的教学载体。理工类专业学生采用的是一台FM/AM收音机,其调幅电路全部采用分立元件、调频电路采用集成电路CD2003GP/GB和少量外围元件、功放电路采用CD2822CB/ACP独立设计而成的一款收音机,学生既可以学习到经典的超外差接收机电路,也可以感受到集成电路在在电子产品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焊点在200个左右,收音效果好,恰好适合教学;非理工类专业学生采用的是采用CXA1691BM集成电路为主体,加上少量外围元器件构成的FM/AM收音机,焊点少、容易组装、调试简单,能够充分调动非理工类专业学生积极性;表面安装工艺综合实训采用的是以集成电路SC1088为核心的微型FM收音机,整机全部采用SMT元器件,非常适合实验室SMT实训。

2.4 强调基本工艺技能训练

实训教学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稍有大意电子产品就有可能成为次品、废品,因此要特别强调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例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实习过程不注重理论学习与基本技能的训练,急于求成,做的产品成功率不高。针对这种现象,在焊接五步法训练时先让学生焊接导线造型,熟练焊接方法后再利用废旧电子产品进行拆焊,拆焊后再进行焊接,教师巡查指导,直到学生的焊接技术合格。基本技能全部训练合格,最后进行电子产品的组装,利用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教学,不仅提高了电子产品的合格率,而且也使学生的基本技能得到了强化。

3 结束语

经过这几年的课程探索与教学实践,《电子工艺实训》课程的更加符合教学实际与“大工程观”的工程教育理念,在培养理工院校学生的生产安全意识、工程规范意识、产品质量意识,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方面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摘要:电子工艺实训课程是工程训练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实践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多年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该课程体系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总结出适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该课程的教学更符合教学实际与发展。

关键词:电子工艺,实训,探索,工程实践,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卫平,陈粟宋,肖文平.电子产品制造工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廖芳,莫钊,吴戈旻.电子产品制作工艺与实训[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李哲英,骆丽,刘元盛.电子科学与技术导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4]张来斌.大工程观视野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8):8-10.

[5]王建国.电子工艺实习新模式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73-75.

[6]曾基石,高献伟,赵成,等.电子工艺实习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93-95.

[7]于秀云.电子工艺课程教学的一点体会[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4(4):144-145.

《电子工艺》课程的教学设计 篇11

《电子工艺》作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必修及专业核心课程,介绍了电子产品的生产、加工及管理流程,课程内容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紧密相关。是一门集电子产品基本制造工艺、电子产品调试与检验和工艺管理知识与工艺于一体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内容应该包含辨识和检测常用的电子元器件;装配和焊接电子产品;小型电子系统的调试和维护;现代电子产品生产设备的使用;会电子工艺文件识读与编制。

1课程目标

对工作岗位进行分析,通过专业和企业调研,总结该课程对应的实际工作任务是“电子产品的开发、生产及生产管理”。 同时,该课程能在实际工作运用,同时,在今后学习《电子系统设计》、《电子设备整机分析》等课程的基础,为此,确立该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解电子产品实际生产工艺和管理流程,增强产品工艺管理工作的观念,了解工艺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掌握电子产品工艺设计的基本理论,具有电子设备的设计、制造、调试、安装、维修、管理能力。包含知识能力目标、素质能力目标。

1.1知识能力目标

掌握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管理常识; 能识读、能编制电子工艺文件及相关技术文件资料,包括绘制各类生产技术图纸等。具备常见电子元器件的辨识、检测和装配能力;掌握电子产品生产的装配与调试、检验和包装的一般工艺流程;具备生产工艺流程的设计能力;掌握各种原材料和工具的基本性能和使用知识; 掌握各种现代电子产品生产中常规仪器仪表的维修知识和使用方法;具有电子产品生产的管理能力。

1.2素质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质量管理意识,优质的工艺技术是优质产品的保证;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的精神,养成勇于实践、 规范、严谨的工作作风。能参与团队工作、 主动与人合作、工作有序协调;通过本课程教学、实操实训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树立创新精神。

2教学项目

依照实际的职业工作过程,采用实际的电子产品作为学习载体。从简单到复杂,结合执业岗位特点,设计了4个典型工作任务,构建成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 每个任务分成若干任务模块,根据任务模块设计实施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处处引导学生边做边学,“在实践中学,在学中实践”,在理论知识积累的同时又有效快速地锻炼了学生实际运用理论的职业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课程设计结构如图1。

整个教学内容又被细分成若干任务模块进行。从元件选型入手,包括来料检测、插件元器件和贴片元器件的装配焊接、产品的功能检验和维修、整机的装配调试、工艺文件的编制等环节,模拟实际生产过程进行教学。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以实训项目的实施为主线,内容涉及电子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会查阅资料,让他们从生产工艺方案的设计开始,按照产品指标参数,进行元器件选用,电路设计,绘制电路图和进行电路扳设计,产品的装配、焊接、调试与产品性能指标检验等等步骤, 最后完成项目的任务要求。实施过程中, 教师教学与学生实践同步进行,把理论知识教学和技能能力教学完全溶入到具体项目的工作过程中,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要求学生的工作有序协调,小组成员相互商量,提出改进意见,很好的锻炼了学生与人协商沟通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3方法与过程

3.1教学课时分配(合计6课时)

项目一:调幅收音机的装配焊接调试(16课时);项目二:调频收音机的设计装配焊接(16课时);项目三:数字万用表整机装配(10课时);项目四:电视机基板工艺文件的识别与编制(6课时)。

3.2学生为主体的立体化教学系统

以学生为核心建立立体化的教学系统。立体化教学系统包含“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教材、学生、多媒体设备与资源、校内外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行业企业实践环节等诸多要素。为学生创建包含多样信息资源的立体化教学系统。“职业能力素质” 这条主线是立体化教学系统各要素之间的主动脉。

3.3考核与反馈

《电子工艺》课程的考核以能适应工作岗位需求、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为主, 课程成绩考核方法要能充分体现实际工作能力。建立考核体系见图2:

4总结

蓬勃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事业要求每门课程的内容要与专业职业培养目标一致,教师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关键, 要真正清楚什么是“够用”,什么是“必需”。结合高职教学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合适的教学模式很重要。要突出课程的实用性,避免教学过程中过多的不切实际的理论灌输。

摘要:《电子工艺》是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电子产品的开发过程、生产过程及生产管理。该课程同时也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作者进行了深入的社会调研,特别有针对性地调研了相关企业电子产品的生产、装配和调试的工艺流程和规范、操作技能要求、工艺设计及管理过程。通过对工作岗位分析,确立了课程目标,制定了课程大纲,设计了四个由简单到复杂、单一到综合的课程项目,构建了该课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上一篇:时序关系下一篇:描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