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收录论文

2024-08-10

SCIE收录论文(精选3篇)

SCIE收录论文 篇1

SCI (Science Citation Index)即《科学引文索引》,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出版的一部自然科学领域基础理论学科方面的重要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SCI收录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约3 500种。ISI通过它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挑选刊源,而且每年略有增减,从而做到SCI收录的文献能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SCI是国际通行的一种对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成果进行评价的比较客观、定量和易操作的指标,它在衡量国家、科研机构或大学的科研实力,评价科研人员学术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数据来源

本文以检索北京交通大学2007—2009年被SCIE收录的论文为例,采用Web 0f Science的“分析检索结果 (Analyze Results)”对2007—2009年北京交通大学发表的1 215篇论文(其中:2007年358篇,2008年405篇,2009年452篇)进行多种类型的统计分析,讨论北京交通大学的学科研究发展现状与趋势。

二、统计分析

1. 论文被SCIE收录作者分析。

北京交通大学2007—2009发表的论文被SCIE收录数量在20篇以上的作者一共有24位,具体收录篇数及所占比例(见表1和图1)。

由图1及表1可以看出,其中只有四位作者的论文收录量逐年增加,四位作者分别是JIAN, SS、NING, TG、WANG, YS、Li J。三年论文收录量持续下滑的作者七位,而北京交通大学近三年被SCIE收录的论文是逐年递增的。这说明,虽然前二十四位作者的论文收录量中有29.2%作者的论文量呈下滑走势,但是被SCIE收录的论文作者范围在扩大,也就是说更多的老师积极投稿,并且被SCIE收录。这表明北京交通大学近三年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学校提倡的科技创新、激励教师发表高质量学术成果的举措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 论文被SCIE收录合作国家/地区。

分析北京交通大学近三年论文被SCIE收录合作国家/地区分析(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在北京交通大学近三年所发表的被SCIE收录的文章中,与国外作者合作的文章所占比例较少,但趋势是上升的,与国外合作者的国别逐年增加,合作文章数目逐年增加。从2007年的358篇文章作者反映出,与美国、新加坡、德国、日本、韩国、新西兰、加拿大、英国等15个国家/地区的作者合作发表67篇文章;2008年的405篇文章,其中与美国、新加坡、台湾、德国、日本、意大利、荷兰、加拿大、英国、北爱尔兰等22个国家/地区的作者合作发表文章88篇;2009年在被SCIE收录的452篇论文中,分别与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英国、台湾、新加坡、葡萄牙、苏格兰、西班牙、比利时、喀麦隆、斯洛文尼亚等24个国家/地区的作者合作发表文章119篇。根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简报》的统计,近些年中国发表的SCI论文中,国际合作产生的论文一直占中国SCI发表论文总数的20%左右。表2表明北京交通大学的论文参与国际合作的机会逐年增多,但并未达到平均水平,有进一步开发、提高的可能性,应进一步加强学校整体科研能力、提高科研人员国际合作意识。

3. 论文被SCIE收录语种分析。

北京交通大学近三年被SCIE收录论文语种分析(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北京交通大学近三年被SCIE收录的论文语种平均90%以上为英语,这是因为SCIE检索工具是美国研制的,编辑语言为英语,收录文献时,英文文献被首先考虑。

4. 论文被SCIE收录主题内容分析。

北京交通大学近三年被SCIE收录论文的主题内容分析见表4。由表4可以看出,北京交通大学近三年发表论文每年超过20篇的学科主题有6个,分别是光学、多学科物理学、多学科材料科学、电力与电子工程学、应用物理学、应用数学,其中属于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学科有5个。可以看出SCIE侧重收录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成果,工程技术领域收录的数量不多。北京交通大学被收录的论文大多数由本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重点学科产出,说明学校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的建设正稳步、健康地向前推进。

三、提高北京交通大学论文被SCIE收录的措施

从以上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北京交通大学近三年被SCIE收录的论文数逐年递增,但增长幅度与排名靠前大学收录论文的增长率相比有较大差距,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研究水平,必须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力争在SCIE收录论文的数量与质量上有较大突破。

1. 学科带头人的传、帮、带。

北京交通大学近三年发表的论文被SCIE收录数量在20篇以上的作者一共有24位,这些作者都是学科带头人,因此在鼓励中青年教师和学生向这些知名度高的专家和教授请教的同时,学科带头人应以自身的经验和学识带动一些教师和学生,提高撰写科研论文的水平,进一步提升北京交通大学的科研水平和知名度。通过分析,虽然近三年来收录论文达到20篇的作者有下滑趋势,但因为在学校鼓励、学科带头人示范作用下,其他老师也在不断提高论文发表质量,增加论文被收录机会,因此,论文收录数不降反增。

2. 制定一系列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的政策。

北京交通大学近三年被SCIE收录的论文参与国际合作的机会较少,因此,学校的相关部门应该制定一系列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的政策,鼓励优秀人才去著名学术机构学习进修,参加国际著名学术机构的科研活动和学术团队,扩大科研人员的学术视野和跟踪国际科技前沿动态的能力,增强国际合作意识。

3. 投稿时尽量用英文。

SCI本身的期刊源多数来自于英美,占总数的60%以上。而我国科技人员撰写的被SCI收录论文中英语语种达90%以上。从北京交通大学2007—2009年的统计结果看,1 215篇论文中只有115篇发表在中文期刊上,其余1 100篇是国内的英文期刊或外刊,占总数的90.6%。由此可见,用英文撰写发表论文是进入SCIE的一个重要优势。

4. 确切了解SCIE的收录范围。

SCIE侧重收录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成果,工程技术领域的内容收录较少。所以,准备发表文章的作者应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从而使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科学评价体系中获得认可,以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珏, 方国辉.基于Web of Science的中南大学科研论文定量分析[J].图书馆, 2008, (2) .

[2]韩洁.SCI功能及局限性探讨[J].图书情报论坛, 2008, (1) .

[3]秦长江.SCI、El收录河南省三所高校科技论文的期刊源分析[J].现代情报, 2005, (8) .

[4]武光明, 杨秋实.SCI、El收录情况比较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 2001, (10) .

[5]张玉梅.SCI收录山西农业大学学术论文的统计分析[J].现代农业科学, 2008, (4) .

SCIE收录论文 篇2

关键词: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科学引文索引

科技论文是科研活动对现有知识体系的贡献, 是衡量科研工作者科研成果的客观标准, 也是科研工作者科研活动最直接的产出形式。 科技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是反映一所大学科研能力和潜力的重要指标之一[1,2]。 其中,科技论文引文频次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科技论文的质量和学术影响,是衡量科研工作价值较为有力的指标[3,4]。 世界上著名的四大检索工具有:工程索引(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科学引文索引 (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科技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简称ISTP)和科学评论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Review,简称ISR), 其中,SCI是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ISI) 创始人E. Garfield等建立的著名科技文献索引数据库[5],其收录论文的质量与引用情况是衡量国家、科研机构、大学等的科研实力, 评价科研人员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

高等院校被SCI收录的科技论文总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的综合科研能力和水平,尤其是基础研究的水平。基于此,本文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统计源,统计SCI收录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成都和南京6所中医药大学2011~2013年的论文情况,以期从一个层面展现6所中医药院校的科研整体状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ISI Web of knowledge SM平台上的ISI Web of science中的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简称SCIE)为依据,检索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及其各附属医院发表的医学科技论文。

1.2检索条件

北京中医药大学:AD=(beijing univ tradi* chin* med* OR beijing univ TCM OR beijing univ chin* tradi* med* OR beijing univ chin* med* OR beijing univ tradi*med* OR beijing tradi* chin* med* univ OR beijing chin* Med* Univ OR beijing TCM Univ OR Dongzhimen Hosp)。

广州中医 药大学 :AD =(Guangzhou Univ trad* chin* Med* OR Guangzhou Univ TCM OR Guangzhou Univ chin* tradi* Med* OR Guangzhou Univ chin* Med* OR Guangzhou Univ tradi* Med* OR Guangzhou trad* chin* Med* Univ* OR Guangzhou chin* Med* Univ* OR Guangzhou TCM Univ OR Guangdong hosp chin* trad* med* OR Guangdong hosp trad* chin* med* OR Guangdong hosp TCM OR Guangdong Prov hosp trad* chin* med* OR Guangdong Prov hosp chin* med* OR Guangdong Prov hosp TCM OR Guangdong trad*chin* med* hosp OR Guangdong Prov trad* chin*med* hosp OR Guangdong Prov TCM hosp)。

上海中医药大学:AD=(shanghai univ tradi* chin* med* OR shanghai univ TCM OR shanghai univ chin* tradi* med* OR shanghai univ chin* med* OR shanghai univ tradi*med* OR shanghai tradi* chin* med* univ OR shanghai chin* Med* Univ OR shanghai TCM Univ OR Shanghai Acad Tradit Chinese Med)。

成都中医药大学:AD=(chengdu univ tradi* chin* med* OR chengdu univ TCM OR chengdu univ chin* tradi* med* OR chengdu univ chin* med* OR chengdu univ tradi*med* OR chengdu tradi* chin* med* univ OR chengdu chin* Med* Univ OR chengdu TCM Univ)。

南京中医药大学:AD=(nanjing univ tradi* chin* med* OR nanjing univ TCM OR nanjing univ chin* tradi* med* OR nanjing univ chin* med* OR nanjing univ tradi*med* OR nanjing tradi* chin* med* univ OR nanjing chin* Med* Univ OR nanjing TCM Univ)。

天津中医药大学:AD=(tianjin univ tradi* chin* med* OR tianjin univ TCM OR tianjin univ chin* tradi* med* OR tianjin univ chin* med* OR tianjin univ tradi*med* OR tianjin tradi* chin* med* univ OR tianjin chin* Med* Univ OR tianjin TCM Univ)。

出版时间=2011~2013年;数据库=SCI-EXPANDED,SSCI,A&HCI;词形还原=打开;检索时间:2014年10月27日。

需要说明的是,本次统计未包括各校科研人员以其他形式署名单位名称发表的论文,另外,因各期刊发行时间与数据库更新时间不同步等原因,本次检索的2011~2013年各校SCIE收录论文可能会有个别遗漏。

2结果

2.1文献总量和年度分布

2011~2013年度,SCIE收录的文献总量分列前3位者为:上海中医药大学(983篇)、北京中医药大学 (810篇)和南京中医药大学 (705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文献数量占总发表文献数量比例方面,分列前3位者为:南京中医药大学(420篇,59.57%; 392篇55.60%)、 上海中医药大学 (543篇 ,55.24%; 508篇 ,51.68%)和广州中医药大学 (238篇 ,47.32%; 209篇,41.55%),见表1、2。 从中可看出,6所中医药大学在3年中,无论是被SCIE收录的文献总量,还是按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的文献数量均呈逐年递增趋势, 表明各中医院校科研水平正在稳步逐年上升, 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已越来越重视向SCI收录期刊投稿,以促进科研成果的国际化交流。

2.2语种分布

SCIE收录的6所学校科研人员发表的论文中 , 英语发表者均占绝对优势(比例均在98%以上),这与SCIE收录期刊中80%以上的期刊要求用英语撰写直接相关,但同时也提示,用中文发表文章亦可被SCIE收录 , 如以下期 刊则收录 中文发表 论文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CHINES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ACTA PHYSICO CHIMICA SINICA、PROGRESS IN CHEMISTRY、 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ACTA CHIMICA SINICA和PROGRESS IN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 当然,科研人员为了更好的与世界各国的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并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将重要的科研成果用英文发表,其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

2.3文献类型分布

6所学校被SCIE收录的科技论文文献类型分布为Article(研究论文)数量最多,Review(综述)文献数量次之,而重要的MEETING ABSTRACT(国际会议摘要)也会被SCIE收录,且位列第3位。 提示中医药科研人员除发表研究论文和综述外,还应积极向重要的国际会议投递论文,以期提高SCIE收录论文数量,并扩大自身国际影响力。 见表3。

2.4 ISI学科分布

SCIE收录6所学校的科技论文,均涉及的ISI学科共有6个。 6所中医药院校共同的学科研究领域集中在:补充替代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析化学、医学化学、药理学/制药学和植物科学,其中,补充替代医学、 药理学/制药学和医学化学在6所学校中均位列前3位,是活跃的学科研究领域。 见表4。 可以看出, 除外补充替代医学,6所中医药院校共同的研究领域均为药学方面,这与中医药研究方向目前多为运用现代技术对中药单体、复方的功效开展深入研究相关。 此外,通过对补充替代医学领域的论文进行分析发现,论文研究内容涵盖了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数据挖掘、循证医学、中药、针灸、其他等几个方面,而基础研究方面的论文比例最多(占25%~51%),其次为临床研究和针灸方面的论文(均占10%左右),表明此类论文更易为SCIE收录期刊所接受。

注:ARTICLE:研究论文;REVIEW:综述;MEETING ABSTRACT:国际会议摘要;LETTER:书信;EDITDRIAL MATERIAL:社论材料;PROCEEDINGS PAPER:会议文献 ;CORRECTION:修订

注:INTEGRATIVE COMPLEMENTARY MEDICINE:补充替代医学;PHARMACOLOGY PHARMACY:药理学/制药学;CHEMISTRY MEDICINAL: 医学化学;PLANT SCIENCES:植物科学;CHEMISTRY ANALYTICAL:分析化学;BIOCHEMISTRY MOLECULAR BIOLOGY: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由于 ISI 的学科分类与我国的学科分类不一致,因此,以上学科分类和学科领域仅供参考

2.5来源出版物

SCIE收录6所学校论文的来源出版物种类数分别为:上海中医药大学406种、南京中医药大学292种、 北京中医药大学287种、 广州中医药大学265种、天津中医药大学204种、成都中医药大学146种,在论文发表量列前10位的来源期刊中,6所学校均涉及到以下4种期刊, 即:EVIDENCE 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2013年IF =2.175)、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13年IF =2.939)、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3年IF=0.667)和PLOS ONE (2013年IF=3.534)。 此外,从表5可以看出,6所学校通讯作者发表论文的来源出版物影响因子总和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其平均影响因子基本在2~3之间, 表明中医药科研工作者正逐步以高影响因子的SCIE收录期刊为平台, 向国际同行们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并进行学术交流。

3讨论

通过上述 对6所学校在2011~2013年度发表SCIE收录科研论文情况的分析,可归纳出6所学校发表SCIE收录科研论文的特点如下:

3.1兼顾论文总数量及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论文数量

6所中医药大学在3年中,无论是被SCIE收录的文献总量,还是按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的文献数量均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中,相比2011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4所学校2013年的文献总量、 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论文数量增幅均超过200%, 天津中医药大学的第一作者论文数量涨幅超过200%, 文献总量和通讯作者论文数量增幅超过190%。此外,各学校在注重SCIE收录科研论文总数量的同时, 更加重视代表本单位学术著作权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发表文献数量。 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各中医药院校整体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科研人员越来越注重科技成果在国际性期刊上的发表,扩大自身研究成果在国际同行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 近年来国内高校纷纷出台在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奖励措施,有的学校与教师职称评定挂钩,有的学校与博士研究生毕业挂钩,这些举措都是促进中医药院校科研工作人员、教师与研究生在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动力。

3.2论文学科分布集中在补充替代医学、药学相关领域

从SCIE收录6所中医药院校论文学科分布来看, 其共同的学科研究领域集中在补充替代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析化学、医学化学、药理学/ 制药学和植物科学,其中,除补充替代医学外,其余学科领域均与中药学相关,可能原因为中药学领域的研究多围绕中药单体、单味中药有效成分等开展[6],其实验方法和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较高, 易为SCIE收录期刊所青睐。 属于补充替代医学领域的论文研究内容涵盖了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数据挖掘、循证医学、中药、针灸、其他等几个方面,而基础研究方面的论文比例最多(占25%~51%),其次为临床研究和针灸方面的论文(均占10%左右),此类研究中不乏随机对照、 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等实验设计,严格方法学指导下的研究结果,更易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 此外,随着数据挖掘技术和循证医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如:处理复杂多维数据的数据模型和方法的探索、遵照国际认可原则开展中医药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系统评价等研究工作的开展,其研究成果在相当程度上有助于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7]。

3.3来源出版物的平均影响因子、 文献篇均被引次数偏低

影响因子是指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国际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 一般发表在期刊影响因子越高的文献,其对社会的学术影响力也越大[8]。 在SCIE收录6所中医药院校论文中, 各年度单篇论文最高影响因子分别为:2011年,成都中医药大学为13.926;2012年, 广州中医药大学为19.446, 南京中医药大学为17.960;2013年南京中医药大学为45.661,但各校3年的平均影响因子却相对较低,分布在1.97~2.34之间。 此外,研究人员的学术成就和对学科的贡献主要体现 在发表的文献数量和文献被引次数两个方面,其中文献数量体现作者的文献产量或科研能力,即“量”,而文献被引频次则更能说明作者生产的文献、 交流程度和学术水平,即 “质”[9,10]。 ISR认为,阐述一种理论的论文如被他人引用达50次, 那么这种论文可作为所在学科的经典论著;一般的看法是,关于一种继承性研究而连续发表的论文如被他人引用达到10人次, 那么这些论文的总学术价值相当于专著[11]。 纵观各校3年的篇均被引次数,均处于较低水平。 要提升高影响因子期刊发文率,必须在SCI论文的质量上有所突破,就要求科研人员必须做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在科研中一旦有新的发现和新的创造, 及时总结、 及时发表, 并首选SCIE收录刊投稿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提升科研论文的被引频次,扩大学术影响力。

SCIE收录论文 篇3

目前, 针对学科评价多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 该方法涉及数学、统计学和文献学领域。文献计量通过客观的、定量的方法对公开发表的论文中如引文、作者、机构、年份、期刊来源多种文献信息进行分类统计, 针对某一或多个科研人员、课题组、学科、高校或科研机构、甚至是国家层面的科学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或对比, 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2,3,4]。

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本文中涉及的数据均来源于河南大学图书馆购买的Web of Science平台中的SCI-Expanded数据库。打开平台网页, 选定SCIE数据库, 限定搜索年限为2001-2014 年, 选择“主题”为检索字段, 输入关键词 (“click chemistry”OR“click reaction”) , 共检索出论文11 008篇。使用数据库自带的分析工具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 分别按照“发表年份”“国家”“机构扩展”“来源出版物”等字段进行聚类分析。通过发文量、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等指标对聚类的数据进行文献计量的研究[5,6,7]。

2 数据分析

2.1 “Click chemistry”相关论文发文量的年度变化趋势分析

2001-2014 年有关“Click chemistry”的发表论文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2001年“Click chemistry”的概念由Kolb和Sharpless研究小组首次提出, 当年共有2篇相关论文发表, 均为该小组的研究成果, 其中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的论文, 截至2016年2月22日, 在SCIE数据库中的被引频次高达6257次。2002-2004年间相关论文发表数量相对较低, 每年发文量均低于50 篇。2005 年开始, 有关“Click chemistry”的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发文量呈线性增长, 由2005年的109篇逐年递增至2014年的2 166篇。从发文量年度变化趋势可以看出, 从2001年“Click chemistry”首次报道之后, 经过3年 (2002-2004年) 的研究和传播, 被广大从事化学合成方面的科研工作者所接受并迅速应用于各种科学研究中, 表明“Click chemistry”合成方法具有简便、高效的优点, 有利于不同化合物的制备和结构设计, 从而推动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2.2 “Click chemistry”相关论文的国家/地区分析

在SCI数据库中检索到的和“Click chemistry”相关的论文来源于80个国家/地区的科研人员, 其中发文量大于100篇的国家 (地区) 共有24个。本文针对发文量排名前15的国家 (简称TOP15国家) 进行统计分析, 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

从表1 中相关数据可以看出, 美国、中国和德国在2001-2014 年间有关“Click chemistry”的发文量均高于1 000篇, 位于世界前列, 合计发表论文6 147篇, 占总发文量的55.84%。其中, 美国的发文量为2 679篇, 排名世界第1;中国的发文量为2 225篇, 比美国少454篇, 排名第2;德国发文量为1 243, 排名第3。随后为法国、印度和日本3个国家, 发文量在500篇以上 (包含500篇) 。

针对“总被引频次”进行分析, 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美国有关“Click chemistry”研究论文的总被引频次为106 527次, 位居世界第1。紧随其后是中国和德国, 其总被引频次分别为39 531 和32 592 次, 仅为美国的37.11%和30.60%。其他国家 (地区) 如法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表论文的总被引频次均低于20 000次, 远落后于排名前3的美国、中国和德国。

随后从“篇均被引频次”进行分析, 美国发表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为39.76次, 位列世界第1, 说明美国科学家在“Click chemistry”相关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紧随其后的是荷兰、英国和澳大利亚, 其发表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分别为39.44、34.52和34.47次, 排名第2到第4, 但是其发文总量排名分别为第10、第7和第8;此外, 发文量排名在10位以后的瑞士、比利时和新加坡等国家的篇均被引频次均大于25次, 排名提高到前10位以内, 数据表明这些国家发表论文的数量相对较少, 但是论文的平均质量比较高。与之相比, 发文量和总被引均排名世界第2的中国发表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仅为17.60次, 低于TOP20国家 (地区) 的平均水平26.70次, 且排名下降幅度较大, 仅位居第17位。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从事“Click chemistry”的相关研究的活动较多, 但是研究深度相对较低, 发表论文的质量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相当的差距。

从单篇论文的被引频次进行分析, 被引频次高于500次的论文中20篇来源于美国, 占总数的1/3左右, 其他国家如德国、澳大利亚和荷兰均有2篇论文的被引频次高于500次, 中国、英国、韩国和新加坡则各有1篇论文的被引频次高于500次。被引频次高于100次论文中有209篇来源于美国, 约占总数的2/5;紧随其后为德国, 共计46篇, 排名第2;接着为澳大利亚和荷兰, 各有32篇, 并列第3;英国有29篇, 排名第5;中国共计26篇, 排名第6;其他国家 (地区) , 如法国等被引频次高于100次论文发文量均不足20篇。

上述数据表明美国在有关“Click chemistry”的研究中牢牢占据着世界第1的宝座, 其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远高于其他国家 (地区) ;中国发表论文数量较高, 但是高质量的论文数相对较少, 且篇均被引频次仅排到第17位, 说明中国采用“Click chemistry”进行研究的范围相对较广, 但是研究深度较低, 期待广大科研工作者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 提高发表论文的质量, 扩大中国的科研影响力。

2.3 “Click chemistry”相关论文的研究机构分析

2001-2014年间, 全球从事与“Click chemistry”相关研究的科研机构共有3 000余所, 将发文量前20的机构进行统计分析, 详细内容见表3:

从整体上分析, 发文量排名前20 的机构中, 7 个来自中国, 3个来自法国, 3个来自美国, 2个来自德国, 而印度、土耳其、澳大利亚、西班牙和新加坡则各有1 个。数据表明, 全球涉及“Click chemistry”相关研究的科研机构中, 中国的科研机构最多, 其次为法国和美国。

按照论文的总被引频次进行分析, 一共有4所机构的总被引高于10 000 次, 分别为美国的斯克里普斯研究所 (25 243次) 和加利福尼亚大学 (22 003次) 、法国的国家科学研究院 (16 398 次) 和中国科学院 (10 819 次) 。从篇均被引频次来看, 发文量排名第5的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篇被引为139.46次, 远远高于其他科研机构, 其科研人员包括最早提出“Click chemistry”概念的Sharpless小组, 结果表明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在“Click chemistry”研究领域处于创始人的地位, 发表论文的影响力较大。中国的7所科研机构的篇被引频次排名较为靠后, 均低于30 次。其中发文量排名第1的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的篇被引排名下滑至第13位, 发文量排名第2的中国科学院的篇被引排名下滑至第16位。分析结果表明, 在中国有较多的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将“Click chemistry”合成方法引入到自己的科研工作中, 发表论文数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但是, 科研实力和论文影响力相对不足, 和世界领先水平 (美国) 差距较大。

2.4 “Click chemistry”相关论文的来源出版物分析

“Clickchemistry”相关论文发表在化学、药物以及聚合物材料等领域的近700种期刊上。按发文量统计, 排名在前20的期刊 (论文摘要类型出版物不计统计) 载文量共计5 043篇, 占总发文量的45.8%, 且影响因子均大于2, 最高为《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的12.113。详细内容见表4。其中《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A POLYMER CHEMISTRY》《MACROMOLECULES》和《CHEM⁃ICAL COMMUNICATIONS》期刊有关“Click chemistry”的发文量大于400篇, 分别为476、473和405篇, 位居世界前3。

2.5 “Click chemistry”相关论文的Web of Science类别分析

SCI数据库将学科类别分为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艺术人文和社会科学5大类, 并在此基础上扩展为个小类, 为类别。经检索2001-2014年间“Click chemistry”相关论文在SCI数据库中与72类学科相关, 表5中列出发文量排名前20的Web of Science学科类别。

从表5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Click chemistry”在多学科化学、有机化学、聚合物科学和生物化学等学科类别中相关论文发表高达上千篇, 分别为3 451、2 753、2 552和1 090篇, 位列世界前4。其次, “Click chemistry”作为一种简便有效的合成方法在药学、物理学、材料学等学科中也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青睐。

3 结论

综合分析年间数据库收录的有关“chemistry”发表论文的各项指标, 得出以下结论:“Click chem⁃istry”是一种高效且简便的化学合成方法, 在2001年首次提出以后, 发展十分迅速, 发文量逐年递增。美国相关论文的发文量、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以及高质量论文数 (即引用次数较多的论文数) 均位居世界第1, 有力地证实了美国对“Click chemistry”相关研究的科研能力以及学术影响力;与之相比, 中国的发文量和总被引频次紧随美国之后, 排名第2, 但是篇均被引频次排名下滑至第17位, 同时高质量论文的数量相对较少, 排名第6, 说明“Click chemistry”在中国科研中发展迅速, 但是, 学术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发展。此外, 发文量排名前20的科研机构中, 中国由7所入围, 其中中国科学院的发文量排世界第2, 总被引频次排名第4。从论文的期刊分布来看, 发文量前20的期刊的影响因子较高, 在发文量占总数的45.8%, 其中《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APOLYMER CHEMISTRY》《MACROMOLECULES》《CHEMICAL COMMUNICATIONS》3份期刊的发文量均在400以上。按照SCI数据库自己定义的学科类别进行分析, 和“Click chemistry”有关的研究主要分布在化学、药学、物理学、材料学等领域中, 其中在多学科化学、有机化学、聚合物科学和生物化学学科类别中发文量高达上千篇。

参考文献

[1]Kolb HC, Finn MG, Sharpless KB.Click chemistry:Diverse chemical function from a few good reactions[J].2001 (11) :2004-2021.

[2]万晓霞.近10年SCI人格心理学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 2009 (6) :1281-1286.

[3]邢颖, 孔红梅, 刘天星.基于SCI发文的中国生态学研究态势文献计量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 2010 (2) :447-452.

[4]朱长菊.2000-2011年SCI收录我国食品科学研究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J].食品科学, 2013 (19) :386-389.

[5]陈晓惠.基于SCI发文的遥感影像分类研究态势分析[J].创新科技, 2015 (2) :82-85.

[6]甄戌兰.基于Web of Science的“QLED”研究论文产出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5 (16) :133-136.

上一篇:文学的魅力下一篇:胎膜早破的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