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展示

2024-10-03

个性展示(精选12篇)

个性展示 篇1

传统的数学课堂把丰富复杂、动态变化的教学过程简约化归为“明算理、重练习”的特殊认识活动, 导致数学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 缺乏生机与乐趣, 缺乏对智慧的挑战, 缺乏学以致用的思想。新课程理念从“人”的高度出发, 提出应把数学课堂看作是学生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 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的自由呼吸的乐园。

一、静水投石, 打破数学课堂沉闷的空气

“教学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共同体内的交往, 要求在交往中富有人文气息, 每个参与教学活动的人应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 特别是精神上的满足。” (叶澜语) 较之语文教学而言, 我们的数学课堂更缺乏应有的激情, 教材理性多于情感, 教师也沉湎于单调的分析和讲解。其实, 师生在课堂上不仅应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 而且应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既让学生学到规定的数学知识, 又让学生在精神满足的基础上发展个性。如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法”后, 我出示“64+25”让一位学困生计算, 她得出“88”这样的答案后, 大家都说:“算错了!算错了!”这位学生失望地低下头。这时, 我微笑着说:“很好!非常接近正确答案!”同学们都笑了, 这位学生也笑了, 又信心百倍地计算出正确答案。他们没想到老师能以幽默的语言来善待学生的失误, 大家在笑声中又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 课堂上沉闷的空气被打破了。此时, 我顺水推舟, 鼓励每个人都来当“小小数学家”, “创立”自己的解题方法, 大家公认谁的方法又好又新, 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这种解题方法。学生们欢欣鼓舞, 激起了求知欲望, 他们积极讨论后, 出现了数种解题方法。如 (1) 64+20=84, 84+5=89; (2) 64+5=69, 69+20=89; (3) 4+5=9, 60+20=80, 80+9=89等等。教师在每种正确的解题方法上都端端正正地写下了“××解题法”。这种幽默、轻松的氛围成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驱动力。

这样的数学课堂, 学生激情洋溢, 个性鲜明, 人人是独具个性表达方式的学生。如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后, 我让学生口编应用题, “飞禽走兽、花草树木”都成了学生编应用题的素材, 他们甚至把“汉堡包”“肯德基”引入课堂:“一份炸鸡25元, 一个汉堡包8元, 我吃了两个汉堡包和一份炸鸡, 你们说我用了多少钱?”学生们编应用题时眉飞色舞的神态、夸张的动作、幽默风趣的语言, 常常引起哄堂大笑。只有在这样充满情感与智慧交织的数学课堂, 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与发展。如果教师能随时随地尊重并善于引导孩子抒发他们内心的感悟, 会给课堂增添许多意外的惊喜和乐趣, 这正是回归人文色彩的数学课堂所追求的境界啊!

二、把握“动态生成”, 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一个真实的教育过程是一个师生、生生积极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数学教师必须改变课堂教学只关注教案得以实现的片面观念, 树立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 创造性完成教学目标的新观念。这样的课堂需要数学教师及时“抓彩”, 根据学生思维动态转化和生成的过程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试以《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加以说明。当学生根据“下一个算式的积总比上一算式多9”的规律编出“9的乘法口诀”后, 学生甲说:“根据这个规律, 我还可以扩充9的乘法口诀, 往上扩充是9×0=0, 往下扩充是9×10=90, 9×11=99……”正当我和同学们都感到意外, 在夸奖这位同学聪明时, 学生乙站起来质疑:“既然下一个算式的积总比上一个算式的积多9, 那么9×0=0有没有再‘上一个算式’, 积0又比谁多9呢?”“0比谁多9”这个问题涉及到负数。我想一语带过:“比0少9的数我们还没学过……”没等我说完, 见多识广的学生丙急切地说:“我知道!是负数, 是‘-9’。”这是我始料不及的, 也是课堂动态生成的真实写照。学生敏捷的思路, 独特的创见激活了全班同学的创新思维, 使大家的思维亮点聚集在一起发挥, 智慧汇拢到一处碰撞, 从而推动数学课堂走向丰富、鲜活与深刻。

三、超越课本, 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目前的数学知识、情节内容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 让儿童喜闻乐见的内容实在太少, 我们要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 改变数学学习生活苍白无味的状态, 给课本增加“营养”, 在现实世界寻找生活素材, 让教学贴近生活, 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实例解释数学问题。

首先, 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例如, 教学《连续进位加》时, 我没有完全按照课本的例题进行教学, 而是利用多媒体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新开张的百佳超市摆设了好多好多的商品, 琳琅满目, 任你选购,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商品的价格, 同桌商量你们要买哪两样商品, 并笔算你们需要多少钱。”教师赋枯燥的数字以“生命”, 学生做题时也兴趣盎然。同时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 培养学生自觉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观察和认识实际生活的意识。

其次, 指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挖掘教材中与生活实际有联系的因素, 尽可能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如教学厘米的认识时, 我让学生自己去测量身边的实物。有的同学测量课本的长和宽, 有的测量桌面的长, 有的测量粉笔的长, 有个同学甚至拿着短尺在量黑板的长, 我没有制止他, 而是启发他们根据学过的知识想办法解决。这时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用尺子, 一把一把接起来。”“到体育室去拿皮卷尺来量。”“用米尺量。”学生根据自己想的办法量, 感受自己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 还从“由少积多”体验到“1米=100厘米”。又如:认识人民币后, 让学生模拟买卖商品的游戏, 星期天到市场上去买菜等。此外, 我还针对教材欠缺“面向现实”这方面的内容, 积极探索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 开设“生活数学”系列学科活动, 比如:“数学号码的应用”“计划购物”“开办小商店”“开办小银行”等。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就在身边, 既看得见也摸得着, 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

概而言之, 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实现完整的人的教育, 就得改变数学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缺乏生气与乐趣的局面, 使数学教学脱掉僵硬的外衣, 显露出生机, 洋溢着情趣, 让数学课堂充满着智慧。这样, 学习数学必将成为每一个孩子乐在其中的快乐事情。

个性展示 篇2

论文摘要: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内容明确向我们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阅读既然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就应当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自主地阅读积累、独立的思考、表达,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在阅读教学得到充分展示。

关键词:阅读教学 个性化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个性化的学习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有在受到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时,才能把自己的干劲和聪明才智充分地发挥出来。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自尊心日益增强,他们喜欢受人尊重,渴望获得人们的信任;进入高年级后,更是什么都想自己独立地试一试,干一干,这时正是他们的个性与创造力萌发和发展的好时机。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如果你多问问学生的意见,多采取他们提出的建议,肯定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时,我只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但他们说想“演一演”这个课本剧,于是我采纳了他们的意见。结果课堂气氛非常好!经过几个学生的表演之后,全体同学都对故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讲

故事时都能脱口而出,且讲得生动有趣、回味无穷。

有时当同学们发言不是很积极的时候,有同学提议进行组际竞赛,比比哪组发言的人多,教室里一下子就变得热闹起来,学生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举手,踊跃参加到讨论中来。我不禁概叹:还是孩子了解自己呀!当他们对自己选择的学习活动感兴趣时,任何艰难的学习都会变得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能使效果倍增。

二、突出自主,激发学生个性化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个性特点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新课标就明确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学会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形式,才能有效激发每个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自主学习中。

如在执教《半截蜡烛》一课时,我就设计安排了学生的自由交流,有的同学抓住看图学文的特点,仔细地观察插图,帮助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有的学生利用课外查找的资料,来帮助自己理解课文;也有的同学通过反复的朗读,在读中理解、品味课文;还有的学生通过梳理课文脉络,弄清文章结构,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当学生们纷纷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学习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也就落到了实处。

又如课前预习,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的重要举措。于是我在预习前改变了方式,不再教学生预习什么,怎样预习。而学生则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全面预习课文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重点预习,可在书上画批注,可

在笔记本上写感悟谈疑问,可在摘抄本上抄好词佳句。如教学《燕子》这一课时,我课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进行:查找有关资料、读读郑振铎的《海燕》原文、摘抄文中的优美语句、观察天空中飞翔的燕子、画画燕子图等活动。把预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之后,由于老师的规定少了,学生就可以各显神通了。这样,他们对教材的多元反应,个性化的理解、感受、体验也就异彩纷呈了。

这样,学生在无拘无束和非强制性的自学中个性得到了发展,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兴趣需要中找到教学的突破口。

三、启发求异,鼓励个性化的提问

现在,新课标倡导个性化阅读,就是要求老师不能满足于预设的、期待着的答案,否则必定会忽视了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必将封闭扼杀学生的个性与创新。当我们从标准答案中走出来后,自然会鼓励每个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勇敢地做出判断,那么创造精神也就会在他们个性化的思考中闪耀。

以往中国的许多教师认为:把学生教得没了任何问题是教学效果好。而美国教师则认为:把学生教得有许多问题才是教学成功的表现。事实证明: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更具个性,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有问题而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让学生在个体阅读、思考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有所疑问,正是个性发展的外在表现。

学生经过个性化的阅读思考,提出的问题有时会极有价值,能问在点子上,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为教师,在阅读

教学中决不能一锤定音,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能够有一点看法,哪怕是肤浅的,但确实是他自己悟到的见解,从而使孩子们的个性得到弘扬。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对中下等生的照顾,让每一个个体都参与到思考中来,发挥个性,发展创造力。

四、拓展延伸,强调个性化的积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大语文观已是语文教改的方向。学生的语言等各方面的积累不应该局限于课本、课堂,而应面向生活、社会中的各个领域。但是,现在的课内外衔接,要么放任自流、不作启蒙,要么横加干涉、强行填充,这着实是对学生个性的伤害。

所以,教师要深入研究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有的学生对科普类课文感兴趣、凡事总喜欢问个“为什么”,就向他介绍一些科普类读物。一些学生对故事特别喜爱就可以向他介绍一些童话名著。一些学生写作水平较佳,在鼓励的同时,可以向他推荐一些同龄人的优秀作文选,使他有个比较、学习的机会。

为了让阅读课文能够向课外延伸,扩大成果,我认为还可以布置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让课堂上的所学变得更有意义。曾经听说美国的四年级学生,当他们学到“移民”一词时,老师就鼓励孩子们调查他们的家世,弄清自己的祖先是哪国人,同学间可交流调查所得。我们从中不难体会到美国小学教育的开放意识。除了调查、访问等实践性的作业,我们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布置编写、背诵、质问的作

业。如教学《走,让我们一起去植树》,我结合本单元“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这一教学要求,布置了以下作业:

1、以“假如我是一棵小树”为题,编写一首小诗;

2、收集乱砍滥伐树木的相关图片、资料;

3、了解几种濒危树木的名称及现状;

4、调查我们学校附近绿化情况;学生可以任选一题完成。这样尊重个性、选择性的作业,能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走进课文,也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走进与课文相关的课外阅读世界,去思考、探究、解决心中的疑团。

五、不拘一格,激励个性化的表达

有了个性化的思维和知识积累,便会激发表达的欲望,也必然会产生不同的表达内容和方式。教师应珍视学生在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课堂上,学生时常会出现一些极富创意的想法,甚至是教师根本没有预料到的,此时,教师不应回避或轻描淡写模糊处理,应善于抓住契机,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如教学《三顾茅庐》一课时,关于“诸葛亮是否故意考验刘备”这一话题就引起学生极富个性化的争议,争议的结果有时并不重要,关键是学生的个性得到展示,通过阅读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发、有所得。语文上的很多东西其实是说不准、道不清的,很多问题都不只有一种答案。我们应该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和独特的想法。

个性是创造力的源泉,个性会使我们的阅读教学充满活力。就让

我们每个教师积极地去建构自主、富有个性的教学方式;耐心地去俯下身来倾听每个孩子的声音;用一双充满赞赏的眼睛去发现、保护每一棵富有个性的小苗苗;并创造机会,让学生们尽兴地表达见解、表现自我、展示才华,让个性在阅读教学得到充分展示吧!

参考文献:

展示物理魅力,彰显学生个性 篇3

一、营造和谐氛围,彰显学生个性

个性孕育精彩,正是学生不同的个性展示,才有了世界的缤纷多彩。个性化教学强调教学对课堂气氛的创设,使学生在充满生命力的氛围中,自由的想象发挥;通过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应有的好奇心,在探索未知世界时进行批判和自我批判,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将自己的个性与探究融合在一起,形成持续、稳定的创造力,展现学生自己的个性,从而完成自己的学习愿望。

例如在学习《速度》时,学生对速度的公式在初一就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比较速度的快慢方法却不是很熟悉,教师就可以利用玩具汽车建立“运动场”的课堂模式,让学生试着探究怎么来比较两个人跑的快慢。学生看到物理课上成了体育课,积极性都很高,在进行尝试后,学生采用了“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式来进行判断快慢;当教师提出有没有其他方法的时候,学生的兴趣再次被点燃了,学生开始结合速度公式“v=s/t”进行思考,意识到与速度相关的就是路程和时间,刚才用的使“相同路程比时间”,现在用什么方法呢?每个学生都开动了自己的思维,最终得出了“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畅所欲言,有最开始的好奇、兴趣,逐渐的变为对公式的理性思考,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彰显了学生的个性。

二、建立开放课堂,关注学生个性

学生个性的发挥需要一个自由的空间,而开放式的教学正符合了学生的这需求。在教学中,针对探究问题给学生预留充足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教师要以理解的态度来关注学生的个性,结合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看法和认识,来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表现和自我创造,灵活的建立学生形成个性教育契机,在顺应的基础上加以引导,使学生建立科学的、正确的思维方式,体现出课堂所应有的生机勃勃。

例如在学习《重力》时,让学生观赏跳水、苹果落地等学生喜爱的运动,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还有那些现象于此类似,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形象力,从而学生建立了对重力的初级认识,为了加深学生对重力的深入,制定开放性实验来探究重力的方向。学生根据细线连接一个小球,在剪断细线的情况下观察小球下落的方向从而得到重力的方向是“竖直”的;进而针对“竖直”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不断的讨论、探索、尝试,使学生理解“竖直”的意义,根据水槽的倾斜来理解“水平”,根据地球是圆的,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地点其“竖直向下”的意义所在。通过这样开放性的讨论,学生深入的理解了“竖直”与“垂直”、“水平”、“竖直向下”之间的关系,在动手动脑中深入理解了重力的方向。开放性课堂的建立,鼓励了学生个性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关注,有助于对学生思维的引导,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整合课程资源,拓展学生个性

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远远优越于教师的讲授。在课程资源的整合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来体验,从而形成一定的知识经验,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发出,与自己的个性发展相一致,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物理走向科学世界;再从科学世界走向学生的生活。在这样反复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经验联系,灵活有效地整合课程资源,使学生突破原有的认知模式,创造性的建立新的知识网络,以拓展学生的个性。

例如在学习《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有关的摩擦力,了解摩擦力的利与弊,从而逐步的探究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如何增大或减小我们生活中的摩擦力?先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猜想,然而学生的个性不同,得出不同的实验设计:学生甲拉动木块在长直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难保证木板完全做匀速直线运动;学生乙则想出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木块在运动中的数据,然而在运动会被绊住使得读书有误差;学生丙则巧妙的想出了将弹簧测力计和木板固定,拉动下面的长直木板,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在学生的方案制作中,通过学生的不断讨论和改进,学生非常认可学生丙的设计。通过学生对课程资源的整合,使学生在逐级上升的讨论中,明确了自己想法的利与弊,拓展了学生的个性。

四、激励多元评价,保护学生个性

教学的实质就在于对学生的唤醒、启发和激励。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是机械的将知识传输给学生,更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激励方式,以引导式激励和鼓励式激励并用,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评价,使评价适合于每个学生的发展,甚或与教师一个微小的表情变化、肢体动作和小小的一句话,对学生都是一种激励。在评价中,结合学生的智能特点、学习类型和发现方向,灵活机智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以保护学生的个性。

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与浮力》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从而让学生建立了用注射器测大气压的方法:使用一个医用注射器的活塞,推导底端,再用橡皮帽堵住管口,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拉注射器,通过读数和注射器的横截面积来计算大气压强。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小状况,操作的不当造成一些误差。面对着这种情况,教师要多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掌握操作的要领,结合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来解释其中的道理,从而让学生领悟到在操作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顺应的通过进行积极的引导,利用多元化的评价来激励学生的发展,从而形成学生自己的个性。

个性是一笔财富,新课程理念要求尊重学生的各项发展,利用学生的个性来给课堂教学进行定位。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切实的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倡导学生的个性展示,真正做到在尊重中,关心学生的发展,实现学生的价值。

飞扬个性的舞台展示才情的天地 篇4

乐平市实验小学虽然经历了两次改制, 管理模式、师资、生源都发生了变化, 但教师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工作作风, 对教育工作孜孜以求的热情和态度, “办规范加特色教育, 培养创新型合格人才”的办学理念, “内强素质, 外塑形象”的师训, “实验创新, 蓬勃向上”的校训, 塑造良好学风、校风、教风的办学宗旨始终没有变, 经过多年的经营和积淀, 实验小学已成为师生“飞扬个性的舞台, 展示才情的天地”。

一、建章立制, 使学校管理有序科学

建立和制定规章制度, 使学校管理有序科学, 有章可循、有制度可查、规范办学行为, 是学校管理应该追求的境界之一。我校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建立各种奖惩制度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一是建立完善业绩考核办法, 使工作量化、细化、目标化;二是将考核内容化, 办法科学化, 过程公开化, 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三是建立合理的内部分配机制, 加大奖惩力度, 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激励有效劳动。为此我校制定了《教职工考勤制度》《教师职业道德督查制度》《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班级工作管理评估方案》《安全工作管理制度》《教师业务学习制度》等等。学校运用制度来管理人, 同时做到人文管理, 教师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发挥。

二、以德立校, 使师生争当德育标兵树师风、建师德、铸师魂

教育发展教师为本, 教师素质师德为本, 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 我校制定了师德师风建设方案, 永久性张贴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师德承诺牌, 并配以相应考核措施, 对有偿家教、推销教辅资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行为作出严肃处理, 学校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督查方式, 对上课接听电话, 不站立上课, 在学校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等行为, 记入学校的考核评估中。只有措施到位, 抓落实到位, 才能将教育思想变为教师教育行为。为此, 我们还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树师风、建师德、铸师魂师德建设工程, 以提升全体教师素质为目的, 提升了教职工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于人的意识。通过活动, 我们学习、反思、内省并逐步成长。

抓行为、养品德、重素质

学校本着对每一位学生负责, 对每一体学生终生负责的理念, 开展德育工作, 把它贯穿于少先队活动过程中。学校发挥少先队主阵地作用, 弘扬德育主旋律, 继续规范每周一的升旗仪式, 听国旗下讲话, 说校训, 唱校歌, 培养学生爱国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以重大节日、重要人物和重要纪念日为契机, 利用黑板报评比、演讲、读书、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 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利用电视台、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阵地的宣传作用, 充分挖掘学校丰富的人文资源,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开展好综合性的主题教育活动。每学年开展一次主题队会, 确立开放式德育观念, 德育途径由学校、课堂向生活与社会层面转变, 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德育资源, 密切家校联系, 每学期在期中期末考试后召开家长会, 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 形成教育合力。

切实加强德育常规管理, 班级是学校管理最基本的单位, 班主任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班主任是学校管理的中坚力量, 一所学校校风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班班风的情况, 而班风形成的关键在于班

主任, 学校制定优秀班主任评比细则, 将各项工作纳入班主任考核。要求班主任在日常的管理中, 要用“爱心去塑造, 用真情去感化, 用榜样去激励, 用人格去熏陶”。

三、校本教研, 使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新课程标准在新课程理念、课程结构、学习方式等方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推动变革要靠教师, 我们都知道: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本, 是学校最丰富、最有生命力的教育资源, 只有拥有德才兼备、充满爱心、甘于奉献的教师群体, 才能办出好学校。而青年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有生力量, 青年教师的培养则是学校教育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经过几年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 许多青年教师在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已经成为骨干力量, 建立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 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支柱。作为学校的负责人, 为了教师的成长, 我和学校的领导班子成员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但同时, 我们也知道, 青年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校良好的机制, 也离不开良好的教研氛围, 更离不开教师个人的努力。而学校领导是青年教师遭遇挫折与失败时最强有力的精神支柱。我们是这样想的, 更是这样做的。

(一) 在“学”字上下工夫

1. 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促进教师提高自身修养

学校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各种培训, 鼓励教师向高层次进修, 更新知识, 培养能力, 提高教学业务水平。目前, 全校39名教师, 平均年龄33岁, 学历全部达标。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师队伍知识结构, 为推动我校教改, 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内在的动力作用。

2.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创设良好的教研环境

确立“工作学习化, 学习工作化”的意识, 提倡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 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学校青年教师多, 都比较爱看书, 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 每位教师都自觉订阅了一份业务杂志, 有的甚至订了两三份, 双休日、课余时间, 教师们都会认真学习。每次有教师外出学习、听课回来, 带回来最多的就是教研书籍, 有一本好书, 大家争相传阅, 为了实现资源共享, 学校特意为各办公室配置了书柜, 教师们把自己的教研杂志、教学书籍摆进了书柜, 方便大家阅读。

(二) 在“练”字上出成绩

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是教师能力的基础, 帮助青年教师进行基本功训练, 是我校常抓不懈的工作。

1. 练写字和打字:

作为小学教师, 一定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尤其是三字, 学校为教师购买了字帖, 并规定了练习任务, 打字是现代教学当中必不可少的形式, 学校也对青年教师提出了要求, 学会处理自己的教学材料。

2. 练心理素质:

有些青年教师, 心理素质差, 学校就通过各种竞赛锻炼教师的胆量, 如演讲比赛、唱歌比赛、教学比武, 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 从容应对各种竞赛。

3. 练做课件:

现代的教学设备, 是实验小学得天独厚的优势。我校聘请专业人士讲课, 教师外出培训, 在校练习操作等形式帮助教师提高专业水平。

(三) 在“研”字上求实效

课堂教学时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 而求实的研风是实现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 现在的课程教材, 对教师都是一种挑战,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会遇到很多问题, 需要研究的现象问题很多。我校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 来提高教师新课程实践水平。如教师课堂展示课、课堂专题研讨课、推门课、优质课竞赛、骨干教师示范课。保证每位教师每个学期至少上一公开课, 为全面提高课堂效益,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校实施“学课—备课—说课—议课—上课—听课—评课”的操作流程。

(四) 在“思”上求发展

我们知道一个教师的迅速成长,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个人的学习与思考。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可见思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多么大的益处。在提倡青年教师做“学习型”、“苦练型”、“研究型”教师的同时, 更要求他们做一个“思考型”的教师, 为此学校为青年教师搭建反思交流平台, 学校把反思作为校本研究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要求教师写教学后记、教学反思, 并定期进行交流, 希望教师能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寻找问题, 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青年教师建立了自己的博客, 学校还建立了实验小学QQ群, 拓宽了教研空间, 构建了互动的教研平台, 开拓了另一片教研天地。

四、全面发展, 使学校提升办学品位

实验小学这所年轻的学校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师生不满足仅仅教学成绩尚好, 都向着更广阔的空间发展。近年来, 教师不仅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竞赛获奖, 参加唱歌、画画、演讲比赛也频频获奖, 学生参加省、市各种艺术活动均获好名次。

个性展示 篇5

一直以来宁安农场小学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在周边小有名气,那么如何张扬学校班级学生的个性,是摆在我们面前更深、更广的课题。也是我一个暑假在琢磨的问题,为让每一位学生成才、让每一位家长放心、发挥校班空间张扬学生个性,我做了探讨和研究。下面就新学年“学校注重内涵发展,发掘学生潜力,张扬个性,激发灵气,因人育人,多元化、多途径培养学生特长”具体想法和大家说说,希望各位与我探讨,找出新路。

一、加强校园观念文化的导向作用,张扬学生个性

所谓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三方面,它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校内活动为主要内容并向外延伸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是打造学校品牌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校的一张名片,在提倡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尤为重要。

1、让全校师生熟知学校的三风和校训,用学校校风、学风、教风、校训激励学生积极向上,拼搏进取,学会做人的热情,这些理念的形成,对提高师生的凝聚力,鼓舞师生的斗志,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完善制度建设,发挥制度文化的激励作用。学校的上课制

度、值周细则、红花少年评比细则、文明学生评条件、升旗制度、安全制度等等学校的规章制度,让学生略知一二,以便用制度严格要求自己,在学校群体中,凸显自己的表现,激发上进欲望,展现自己的个性。

3、通过学校宣传舆论工具,搭建学生展示平台,让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通过学校的银河广播和升旗仪式,让学生人人受益,使他们在宣传领域里,展示自己的才华。

4、发挥校园风采图版,张贴学生活动剪影,静态的变成动态的,展示学生活动的硕果,以静态的个性变成生龙活虎的动态个性发展。

5、用弟子规感悟学生人生,感恩教育走进学生心灵,让孝敬走进家庭,与社会接轨,弘扬传统中华文化,打造小学德育教育品牌,如:组成宣传小组,印发宣传弟子规传单,在农场周六大集,向全场人民广泛宣传弟子规,二、发挥班级特色,张扬学生个性。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村庄,土质不好,掺杂着碎石子,没有什么好收成,那里的人们祖祖辈辈过着贫穷落后生活;后来,勘探队来了,竟在这里发现了巨大的宝藏。于是一个富裕的村庄诞生了。听后这个故事,我很有感触。

一个班级就同一个村庄,也是个特殊的团体,这个团体里每

个学生都是一个小小的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只要我们像勘探队员一样深深挖掘,然后认真雕琢,你就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是一块闪光的金子。那么,我们该如何因势利导,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他们脱颖而出呢?

1、让墙壁会说话,完善班级风采图版,给学生展示空间,在版面设计上发挥学生特长,让学生展开智慧的火花,出谋划策设计班级风采图版。如:上学期张永红班级学生能根据不同学生设计放飞梦想,超越自我,才艺展示。夏丽敏班级的我要做最亮的哪颗星、学做好人,说句心里话版面全班学生都把自己要说的话书面写上去,等等。这样学生都能找到满意的位置,找到到成功展示自己的机会和空间,使学生个性得以发展。

2、在宣传版上做文章,让学生在宣传这个阵地,张扬自己的自己个性,把内容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计版块进行轮换出板报,这样全班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展示自己。在绘画上有多让他们为黑板报、班报等设计刊头,并鼓励他们勇于创作,争取画出高水平的图画

3、发挥班委会的核心作用,实行轮换制班委,采取投标竞争班委,让每一位学生在班级都有做管理者的机会,班级的一切事情都有班级干部去处理,去策划。从分展露学生才

华,培养学生管理、自我约束能力。

4、让学生根据班级的特点和学生差异,制订和完善班级公约,用制度来约束学生,如:一个月结束,让学生按照班级公约的条款对照进行醒悟自己,这样给学生说话的机会,暴漏自己的思想,做到个性得以发展。

5、在交往合作中发展学生个性,开展手牵手结对子活动,彼此互勉培养个性。

三、组织活动,发展个性

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但能陶冶学生的情趣,更重要的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了个性的发展。在活动之前,让学生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为每次的活动设计活动内容、活动方案、总结活动情况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大展才华。在组织上有才能的,多让他们组织活动,并引导他们总结经验、教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少给学生条条框框的东西,少一些示威性的东西,多给孩子自由想象的空间。例如:组织一次春游活动,活动怎么样的去搞,首先教师让学生各尽所能的去想象活动的内容及形式,尤其是后进学生以展示自己个性特长的机会。在活动中不要限制学生的个性和自由性,要启迪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给予学生全面发展自身独特能力的时空,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又是对未来活泼、多样、亮丽的世界的创造。

又如:周五主题班会,会前把内容交给学生,接下来怎样去做,惊醒有层面,有梯度的发动班委和学生进行对主题班队会进行设计,展开自己的想象力,把自己所喜爱的方式坦露给全班呵呵老师,这样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

让教室成为展示个性的舞台 篇6

怎么做才能让教室成为展示学校、教师、学生个性的舞台呢?我觉得一论、二想、三做、四换很有必要。

一、论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学校完全可以以年级为单位,一起商量,并确定年级主题、年级风格、年级大块面的题目等。

我们学校是小班化学校。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班主任工作。现就以一年级为例,来谈谈我们是怎么讨论的。

1.讨论布置主题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入学,他们对学校一无所知,对他们来说,小学就像是个神秘花园。这神秘花园里也许会有白雪公主欢迎你,也许会有苹果树等着你去摘,也许会有各色七彩花等着让你认领……因为“神秘花园”里包含的东西可以很多,布置起来发挥的余地也会很大,所以最后我们一致决定,以“神秘花園”作为一年级的布置主题。

2.讨论年级风格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上学,他们喜欢颜色鲜艳的、模样卡通的图案,所以我们年级讨论后一致决定,年级风格定为卡通、活泼、鲜艳的。

3.讨论班级大块面

因为班级的几个大块面的主题必须是和年级主题一致,所以我们一年级最后讨论决定:左边的墙主题为“花儿朵朵开”,右边的墙主题为“丰收的果园”,左前方的窗台主题定为“奇花异草”,左后方的窗台主题定为“书香四溢”,后黑板旁的公告栏主题为“蒲公英”,后黑板布置的时候必须有体现神秘花园主题的图案出现。

二、想

这儿提到的想不再是年级一起想,而是调动班主任和副班主任主观能动性的个性化的想。想什么?想本学期我到底要提高孩子什么能力?怎么样通过环境布置来实现?如一年级的孩子没有小组意识,怎样通过布置让孩子具有小组意识呢?在年级讨论时已经制定的一个大块面主题为“花儿朵朵开”。由于“花儿朵朵开”这块墙面并不大,所以我们就决定通过写组的名字的形式来达到反馈的目的。哪一组在一个月里得的分数最高,哪一组的组名就可以上“花儿朵朵开”这个版面。

三、做

教室布置光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学校的支持,副班主任的支持以及学生的支持。

1.学校的支持

首先是大块面整体设计的支持。在年级讨论的时候,每个年级已经把大块面的主题、颜色确定好了。学校可以根据学校特点、年级特点,为每个班级设计1~2块版面(内容自己做)。这些版面正可以展现学校的个性。其次是材料的支持。制作的时候可以用什么材料,很多老师是不清楚的,所以每个学期第一次做的时候可以由学校统一发放。其实可以选择的纸张很多,如A4彩纸、蜡光纸、彩色卡纸、海绵纸等。学校除了提供所需的纸张外,还需提供其他的制作材料,如油性笔、剪刀、小刀、双面胶、单面胶、图钉、回形针等。这样就可避免老师花费时间往返于商店、学校之间了。

2.副班主任的支持

以往教室布置往往是班主任一个人做,如果现在还是由班主任一个人来布置的话,那班主任的精力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候副班主任的支持就非常重要了。

3.学生的支持

随着年级的升高,班主任可以慢慢放手,和孩子一起商量版块构成,和孩子一起布置教室,逐步培养孩子代替老师布置教室,从而让教室真正成为孩子个性张扬的舞台。

四、换

第一次的版面布置好了以后如果不换,那是起不到教育教学效果的,所以及时地完善、更换很有必要。

1.完善

现在的教室布置许多不再是一次就能布置到位的,必须随着学生的成长、随着评价的不断深入,进行不断地完善。就像刚刚我所说的“花儿朵朵开”,每个月把分数最高的一组的名字展示出来,几个月以后,这个版面才能做到真正完善。

2.更换

虽然学校规定一个月后有些内容必须更换,但为了更及时地展现孩子的进步,提升孩子的自信,通常我们会随机更换、展示孩子的一些作品或者家长的一些寄语,有时一周就会换一次。有些班主任可能觉得这样太麻烦了,但如果班主任能清楚知道这样做能够加快本班文化建设步伐的,最终是能够解放自己,让自己变得更轻松的话,那你们一定会乐在其中的。

我们学校的教室环境布置建设仍处于实践期,可能许多地方做得还不是特别完善。在具体的教室环境的布置过程中也许我们还会碰到许多实际问题,但只要有“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信念,那我们的教室一定能成为展示我们和孩子个性的舞台,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也一定能在不断实践、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个性展示 篇7

学生对理想课堂的真情呼唤, 促使我们对课堂进行深刻的反思。反思需从课堂里的实践形式———课堂教学开始, 以课堂教学反观课堂这个时空舞台上, 到底是谁在扮演着主角。

课堂教学的两度“变脸”

回顾以往的课堂教学, 我们不难发现, 教师一直是课堂的主宰。教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面对闪耀着绚烂个性光彩的学生群体, 教师置若罔闻, 在他们的眼中, 学生是具有同等知识底线的产品。在这样的教学思想指导下, 教师根据教案、教参、教学设计的固有程序强行向学生灌输知识, 所谓的语文教学, 就只剩下了语、修、逻、文知识线这一骨架和时代背景、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点等几块肌肉。三段教学法、八段教学法盛行, 课堂成为了限制学生个性发展的温床。语文教学没有了血, 没有了活力, 成了名副其实的木乃伊, 这就是课堂教学的填鸭式阶段即灌输阶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和学生日益滋长的个性要求, 启发式教学应运而生。这本来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可惜的是, 教师仍然没有摆脱“课堂霸权主义”的印记, 启发式教学只是换汤不换药的美丽外衣, “教师中心主义”和“教师霸权主义”使得课堂中的启发仅由教师一人完成, “满堂灌”被“满堂问”取代。教师依次抛出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 答案与问题环环相扣, 密不透风, 成了禁锢学生思想的铁桶阵。这种回答犹如火车行驶在铁轨上, 不得越雷池一步, 于是在一次次的发问、一次次的回答和一次次的纠正中, 学生成了教师思想和教参答案堂而皇之的复述者。复述完毕, 学生对文本进行富有个性的创造性理解的权利就被教师用“美丽光环”下的启发轻描淡写地扼杀了, 这就是启发式教学阶段。

课堂教学从“填鸭式”到“启发式”的“变脸”, 没有改变课堂的实质, 在这样的课堂上, 学生非主体、无地位、任人宰割, 即使学生被置于貌似主体的地位上, 但实质上执行的还是老师的意图, 学生依然没有摆脱“奴隶”、“傀儡”的尴尬境地。在这两种教学行为的演变中, 学生一直处于被禁锢和受压抑的阶段, 始终没有走上前台去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 说到底, 这种课堂不是学生自我展现的舞台。

课堂的真正含义

真正的课堂是什么?也就是课堂的真正实质是什么?这是教学方法论的首要问题, 只有辨明这个问题, 我们的教学才会有正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常意义上说, 课堂是教学的场所, 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地方。从哲学层面来看, 它是时间与空间的统一, 是教与学矛盾的对立统一, 是内在环境与外在环境的统一。

课堂既然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地方, 就不能只看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 更何况教师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由此, 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地位应该得到凸显。从时空观来看, 在课堂这个时空里教师虽然也会得到发展, 但是教师的发展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 发展的主体还是学生。从教与学的矛盾来看, 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因为教服从于学。从内外因的辩证关系来看, 学生的发展虽然离不开外部的环境及教师等媒介因素, 但发展的内因和主体应是学生, 课堂应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舞台。再从发展的角度和课堂承担的使命来看, 它应是培养人、发展人、提升人的地方, 学生在课堂里, 获得知识, 获取能力, 提高心智, 获得提升和发展的主体依然是学生而非其他。

因此, 课堂是学生的舞台, 应该让学生在这里尽情展示自己的个性与才华。“填鸭式”、“启发式”教学都严重偏离了课堂的这个实质。

让课堂实现其真正含义

如果要在真正意义上回归课堂的本质, 应把课堂还给学生,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就是尊重学生精神生命的主宰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生命, 在生命体这个质的基础上都有一个独立的精神生命, 躯体是可以征服的, 但精神是无法征服的。教育是对人的生命活动的一种干预, 但是干预不应以否认人的主体性为特征, 而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主宰自己,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去认识、学习, 不是用教师的认识去代替学生的认识, 而是用教师的认识作为范例或引子去开启学生深层的认识。教师要充分认识到, “强加的知识不仅难以成为学生的知识, 还可能成为偏见” (郭思乐语) 。长此以往的灌输, 就会使学生失去深刻的思考和敏锐的灵气, 就会遮蔽学生才气的灵光和泯灭学生斑斓多姿的个性。

尊重学生主体性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让学生能与老师平等交流, 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让学生能对传统的看法和权威的定论进行大胆的颠覆和解构, 有思想的飞翔和生命力的舒张;让学生有丰满的个性, 能“我思故我在”, 说自己所想, 写自己所思;让学生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经典拥抱、与创造撞击;让学生间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并使星星之火得以燎原。如此, 质疑、问难、交流、合作、批判、评价、反思、总结、想象、联想等等就会像一条河在课堂上经久不息地流淌。

个性展示 篇8

王兰英是剧中的女一号,且知书达礼,身世不凡。但在那男主女从的封建社会,王兰英深谙:“三从四德”、“三纲五常”之理,她与秦赵高之女赵艳容有着某些相似之处,都是乱臣贼子之女,但却都怀有正义之心,分泾渭、识美丑、辨忠奸、明恩仇,而且美貌善良。王兰英与丈夫吴汉新婚燕尔刚过,吴汉就奉命镇守潼关,一别就是三年。王兰英饱受情感孤独之苦,还要精心伺侯患有哮喘的吴母,加上爹爹是篡位的元凶,遭到万民唾骂,虽说物质生活优越,但她的内心苦不堪言,并且背着“恶魔之女”的黑锅,潜伏着充当替罪羔羊的宿命。她情理上始终迈不过愧对婆母,愧对驸马,愧对天下黎民这道坎。通过研读剧本,我基本弄清了王兰英的形象思维脉胳,但要准确而又艺术地展示人物个性,塑造一个贤惠孝义的公主形象,实非一件易事。虽然文学剧本已经搭建了一座演员与观众互通的桥梁,但要真正感染观众,艺术往往要求达到的标准是肢体高于语言,表演高于文学,声腔张扬个性,这就是戏曲用歌舞演故事的特征。从外形上讲,王兰英的打扮要稳重端庄,要厘清剧中所有人物关系,从思想行动上讲,要明白此时此境该怎么表达,该怎么做,对戏的双方该怎么进行舞台调度和情感“勾兑”,以期达到让观众品尝到有戏有味的精神“佳酿”。

王兰英的第一个出场是在后花园的柳亭,夜色清凉,冷月如钩,我用稳稳的台步捧香盘上场,到台中定相,然后用一段优美的高腔,静心静气地演唱:“夜空沉静碧如海,月移花影上台阶,牛郎织女本恩爱,无情的天河两隔开……我却是百花齐开心不开。”简短的唱腔,托出人物的情感困窘和人物心迹。然后在一阵风过后焚香述事,最后落脚在“求上苍保佑附马早日归来”,这段唱腔我尽量保持节奏平稳,力求展示王兰英在深宫盼望牵挂的心情,这样深情的表现,让前来杀妻的吴汉举剑难落,呆若木鸡。

王兰英的第二个出场是在经堂,她跪于蒲台虔诚百拜,求佛祖施慈悲恩开格外,愿婆婆愈顽疾添福消灾。愿婆婆寿比彭祖八百载,兰英短寿也应该,更深夜静人疲怠,昏沉迷惘倒蒲台。此番情景,让二次杀妻的吴汉历历在目,吴汉叹道:“莫说是我与她夫妻情分,就便是陌路人也难绝情”。这样极具平民化色彩的戏剧冲突和情感表达,让观众觉得入情入理,也深深地为王兰英的命运担忧,同时,王兰英的贤孝品德也深深印在观众的心扉里。

王兰英的第三次出场是在宫房。听说附马回宫,兰英手舞足蹈。我采用细碎圆场,水袖云手翻花,兴高彩烈地相迎。谁知见到天天盼、夜夜想、三年未见的驸马,此刻在眼前怒目圆睁,手持青锋宝剑对着自己,王兰英的期望一下子从山峰跌入谷底,却原来是父王杀了附马的亲生父亲,这种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为何发生在夫妻之间?这真是奇峰突起的一笔。在表演中,我采用抛收水袖、涮腰下腰、躲推托剑和跪步进退、背袖、狗血等艺术程式,展示人物内心的惊恐、绝望和哀求,这一连串的身段表演,感化着她的丈夫吴汉将军,再感染着台下的观众。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吴汉唱道“头次花园来杀你,你在柳亭把香焚,三柱清香情万缕,为夫一听软了心;二次纪堂又杀你,你、你、你为母求寿我点点珠泪湿衣襟,二回堂楼求饶命,老母失意不答应……三次又来杀兰英,兴刘灭莽顺人心,水火不容你和我,大义私情你自己分。”面对寒光逼人的青锋剑,王兰英的心理位置已然淡定。我用一段如泣如诉的高悲腔和打锣腔,演绎了这段60多句的核心唱段,在关键节点上,我不用音乐,完全采用哭泣的真声,在拜托三件事上,我用清板吟唱,字字珠玑,声声入耳。特别是在第三件事上。“我的夫,为的是你我结发情,虽然是夫妻婚配三年整,但夫诛乱常出征,艳阳天何曾携手玩春景,中秋夜月圆花好人孤零,三年前洞房春晓良辰一瞬,三天满夫守潼关凤折鸾分……今世永诀成遗恨,来世再续未了情……”这是一段极显功力的唱段,激昂处文武乐齐上阵,轻板处只用琵琶伴奏,我在声腔处理上,该放的放,谁吸住气唱时就吸住气唱,该爆豆子的地方就爆豆子,力求字正腔圆,在多场演出中,都赢得观众的热烈鼓掌,特别是有些地方三番五次的重复手法,也许有人认为这是累赘,而在民间,这恰恰是贴近民间情趣、极具情感表现力的地域文化特征。

王兰英明白自己的必然结局,即使是婆母饶恕不死,也改变不了国仇家仇的不共戴天之仇。王兰英最后舍生取义,悬梁自尽,这更激发了吴汉复汉灭莽的斗志和决心。我用贴近民心的声、形、情和青衣、花衫的质朴表演,成功展示出王兰英的贤惠和孝义,并一举夺得湖北省第八届戏剧牡丹花奖。作为一名戏曲演员,从小就要从唱念做打几个方面接受严格的基础训练,充分掌握了基本的技法和程式,熟悉了各种唱腔音乐后才能进行艺术创造。戏曲谚语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领进门”是指口传身授的传艺,“靠个人”则指个人的揣摩、发挥与创造。戏曲演员幼时一面苦练基本功,一面学腔排戏,学会几出传统折子戏后,就开始登台演出,在艺术实践中逐渐学会体验角色,熟悉并发挥唱念做打的艺术功能。缺少基本功,就失去创作的手段;仅仅只有基本功的技法和程式,也是难于创造鲜明的艺术形象。正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传统戏曲对演员的基本功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概括起来就是“四功五法”,“四功”即是“唱、做、念、打”,“五法”即是“手、眼、身、法、步”。其中特别是“唱”功在传统戏曲的抒情方面则显得尤为重要。“戏无情不感人,戏无技不惊人”,基本上体现在演员真情演绎的唱词上。因为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除了有剧作家的文本创作外,还有演员的舞台表演。由此可知,戏曲的意境不仅有剧作家的一度创作,还有表演艺术家的二度创作和真切演绎,让观众有一种亲临其境之感,眼前的意境美是直接的、立体的,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什么是艺?精湛出彩是艺;

什么是情?打动人心是情;

只有发奋发力,勤思苦练,追求卓越,才能塑造出一个一个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

摘要:荆州花鼓戏,是植根于江汉平原民间音乐土壤之中的地方戏曲。其唱腔优美,色彩缤纷,土壤气息浓郁,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创造、雕琢、加工、锤炼以及吸收姊妹声腔艺术的滋养,现已有不同的腔、调一百余个,由于唱腔内容和表演形式都为人民所喜闻乐见,受到本地和外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个性展示 篇9

黎族传统服饰是黎族独特文化形态折射下的产物, 在见证海南岛历史变革和文化轨迹中呈现出自身的历史面目和地域性特征。由于黎族妇女是黎族服饰的创作主体, 因此, 黎族服饰的艺术风格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她们的审美情趣与心理愿望。黎族传统服饰独特的文化个性, 促使其审美价值向深度延展。探讨基于独特地域环境和特殊历史文化背景下生成的黎族传统服饰的文化个性, 对于挖掘其中潜藏的艺术内涵, 洞见黎族传统服饰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的历史变迁,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地域文化特征对黎族传统服饰的影响

海南岛位于中国的最南端, 自古被称作南方海中州, 以琼州海峡为分界与广东隔海相望。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结构组成的地域文化, 如同一片肥沃的土壤, 孕育出岛上最古老的土著民族——黎族, 并且成为黎族一切文化产生、发展和传播的基础, 贯穿于黎族文化和传统服饰文化萌芽和发展的全过程。

海南岛独特的地域文化, 从两个方面有力地影响了黎族传统服饰文化原始个性的保留、民族个性的滋生以及文化特征的发展。一方面, 海南岛四面环海, 海岛与大陆间深阔的海峡形成一道天堑, 在汉代以前阻碍了大陆民族对黎族的融合和异化, 在汉代以后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陆移民的迁徙, 使得世代居住在海南岛的黎族人相对完整地保留了其原始的断发文身、雕题黑齿、椎髻跣足、衣斑花布和干栏巢居的生活习俗和原始的宗教信仰。

另一方面, 黎族人的聚居地或集中或混杂, 而海南岛内的自然环境复杂多变, 沿海地区地势平坦, 多为平原丘陵, 内陆却是河流纵横、山地起伏、雨林密布、交通险阻, 因此, 居住在不同自然环境下的黎族人往往在语言、文化、习俗上都略有差异。这些差异如同一道屏障阻碍了黎族内部的文化交融, 黎族自身文化也因此被逐渐离析, 进而产生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其中黎族丰富的地方语言作为黎族内部文化差异最为明显的表征之一, 在地域分散的干系下为其编织自身的历史, 提供了最具特色的文化工具。

黎族方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 现存以哈、杞、润、赛和美孚五大方言为主的五个族群。哈方言分为哈炎、罗活、抱显三个土语, 杞方言分为通什、保城和堑对三个土语, 润方言分白沙和元门两个土语, 在同一土语中又细分出更小的语言族群。自然环境差异产生的方言变异, 孕育出黎族方言复杂多变的表达方式, 作用在黎族传统服饰文化中, 则呈现出各不相同的服装样式、各自侧重的织绣技艺, 以及各自特殊的图案内容。

受地域文化特征差异影响最为明显的, 是黎族妇女筒裙的长度。黎族妇女通常根据居住地的自然环境、地势以及生产劳作的需要, 规定筒裙的长短:美孚方言的黎族妇女居住在沿海平原地区, 多行走于平地, 并以渔业、纺织为主, 筒裙长度为五大方言族群之最, 通常以五幅扎经染花布, 全幅上与下紧连, 四围合缝, 长至脚踝, 将宽幅结其半于腰间, 累累如带重物;赛方言的黎族妇女居住地多为平缓的丘陵地带, 筒裙也有四幅, 长及小腿;润方言的黎族妇女常年居住在深山中, 为了方便在山林中行走和采集, 筒裙只由一幅黎锦对缝而成, 长度仅过臀;哈方言和杞方言黎族妇女为了方便在山地上进行稻作劳动, 也大多穿着由两至三幅黎锦组成的短裙或中筒裙。

黎族传统服饰同样能够反映出同一方言支系下的不同土语族群间的细微差别。以哈方言妇女用彩帛包裹发髻的装饰习惯为例, 其中罗活土语的黎族妇女用黑线织长巾, 并在中段织花纹图案, 两端对折后将一边缝死成尖角帽状, 并在帽檐镶红布片, 然后将帽檐冲前, 从头顶披戴到腰间, 图案花纹在前额上;而抱怀土语的黎族妇女将黑底的长巾织锦缠在头上;哈应土语的黎族妇女则用黑线织长巾, 在两端织绣花纹, 黑色部分缠在头上, 彩色部分挂在胸前。这些具有差异性的民族文化和各具特色的装饰习俗, 反映出黎族妇女审美取向的差异性, 在本质上促使黎族的文化个性从内部产生既细微又丰富的变化。黎族传统服饰作为民族心理和个性的写照, 不但能反映出黎族与其他兄弟民族的文化特征和风格的差异, 也能反映出黎族各支系之间存在内部差异的文化特征。

除此之外, 黎族古老的社会结构形态也是产生黎族传统服饰文化个性的重要因素, 制约和影响了黎族妇女的传统服饰艺术创作个性的产生和发展。在孤立的岛屿环境, 闭塞的山区腹地生活, 宽阔的亚热带山地生存空间, 以及低下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等地域环境因素的影响下, 黎族先民在血缘关系的影响下形成以合亩制氏族经济制度为基础的生产生活方式, 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黎族经济文化圈。母系和父系氏族制度的残余观念, 以及氏族制度下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 让黎族妇女在一开始就承担起了传承服饰、制陶、纹身等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每一代黎族妇女都在心口相传下, 将黎族神秘而古老的宗教文化传统习俗和心理积淀不断转化为符号, 创作成抽象朴拙的几何图案, 表现在自然又不失醇美的民族服饰艺术上, 并随着黎族社会文化的发展形成独特的艺术创作个性。这也是黎族传统服饰艺术原创性、神秘性、象征性、多样性、相溶性等文化个性得以形成的根本的历史原因所在。

二、黎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历史性标志

黎族传统服装的材料选择和制作工艺, 从产生到成熟经历了四个阶段, 分别蕴含了四个典型的时代特征。

黎族传统服饰最初的萌芽, 是为了满足御寒、蔽体、防虫的原始需要, 采用树皮为材料, 运用拍打和简单的缝纫工艺加工成衣状。这时的黎族先民仅能够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加工自然原料, 处于开始改造自然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初期。第二个阶段, 黎族社会步入氏族公社时期, 实行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 黎族妇女发明了纺织技术, 采集木皮和藤皮的纤维, 经过搓捻加工成线, 再通过简单的腰机织造成布匹, 并把这些粗糙的布匹作为原材料缝纫成衣。这是黎族传统服饰初步发展的重要时期。第三个阶段从先秦到唐朝五代, 黎族妇女已经初步掌握纺轮纺纱、草染石染和织造工艺, 能将采集纤维细密的葛和吉贝的果实, 经过原始的纺纱工艺加工成纱线, 染色后织造成彩色布匹。这是黎族传统服饰的材料选择和工艺突飞猛进的时期。第四个阶段起始于宋元时期, 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 黎族传统的纺、染、织、绣工艺逐渐发展成熟, 至解放前基本定型。在这一阶段, 黎族妇女采用棉、麻、丝织品和绣片为材料缝制服装, 男子的服饰通常朴素无华, 而女子的服饰则丰富多彩;纺、染、织、绣等工艺通常被混杂运用, 其中以黎锦为材料缝制的妇女服饰最能代表黎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典型特征。

黎锦以复杂的提花工艺织造, 运用在筒裙、上衣和头巾上, 尤其是盛装筒裙, 几乎通体使用黎锦, 而上衣和头巾通常用在局部。刺绣大多运用在上衣上, 主要使用直针绣、扭针绣和十字挑花, 既可以采用“牵”的方式在织成图案中加入绣作为辅助, 勾勒出服饰的织锦图案轮廓或衣沿, 又可以单独作为刺绣图案或事先制成绣片, 然后运用贴布绣的方式结合到黎族传统妇女服装的上衣的衣襟、衣沿、袖口、后背以及下摆四周等处, 起到装饰美观的作用。此外, 黎族妇女还喜欢用连物绣的手法, 在制作头巾、上衣和筒裙的黎锦中嵌入金银箔、云母片、鸟雀羽毛, 或者在巾端、衣摆、裙尾处缀上贝壳、串珠、铜钱、铜铃或流苏。

材料和工艺是构成黎族传统服饰的物质基础, 而形制则更多的被赋予了不同时代的历史背景和黎族传统的文化内涵, 并在生产力和民族融合的推动下更加鲜明地表现出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差异。黎族服装最古老的形制是贯首衣和。贯首衣是一种“用布一幅, 穴其中, 以首贯之, 无袖, 长不掩脐”, 且不加剪裁而缝成的笼统化的整体服装;是一种男子穿着的三角形的遮羞布。从漫长的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直到东汉时期, 黎族社会都以贯首衣和作为普遍的衣着样式。此后, 随着汉族移民的到来, 他们带来的先进生产工具推动了沿海及平原丘陵等地区生产力的发展, 黎族社会的服装形制开始产生地域性的分化。沿海平原地区受当时汉服形制的影响发展成上衣下裳的形制, 上衣仍是贯首衣的形制, 下裳不分男女均可穿着筒裙, 男子还可穿着类装束, 并且开始使用骨簪、耳坠和项圈作为装饰, 而内陆山地区域的黎族仍然延续古老的贯首衣。

从宋代开始, 由于沿海平原地区交通便利, 封建王朝加强了这一区域的农田水利建设, 大幅度地促进了沿海平原地区的生产力发展, 使黎族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区域性的不协调发展更加显著, 也使这一地区黎族服装形制的发展相对成熟, 与汉族城镇较近的黎族男子服装汉化较早。特别是清朝招抚黎族男子剃发改装的政策颁布后, 黎族男子不再椎髻, 并且仿效汉人装束, 将筒裙改为汉式长裤。男子上衣的样式也受汉服的影响大多改为短袖或中长袖, 开胸对襟、无领无扣的形制与汉族男子服装几乎相同。沿海平原地区的黎族妇女服装的形制变化最为明显, 服装上的花纹也趋向简化:哈、杞方言区女子的传统上衣改为圆领或无领对襟的样式;美孚方言区女子服饰平领开襟、长袖、用线结扣, 甚至模仿汉族长裙的样式将筒裙变宽变长;赛方言区女子服饰受汉人服饰影响最为明显, 上衣统统改为长袖高领、右衽大襟, 有腰身且合体, 袖口仅够出拳。只有润方言区女子仍保留黎族最古老的贯首衣的形制。居住在山岭之中的黎族, 由于生产力水平发展相对缓慢, 以及生产资料匮乏, 直至明清时期仍普遍维持着裙长不掩膝、衣如单被贯首的原始风貌。到了解放前夕, 黎族男子几乎普遍接受汉化, 不少靠近城镇的黎族女子也开始弃黎装而着汉服, 大多数黎族人装束已与汉族人无异, 只有部分居住在山区的黎族妇女尚保存穿着黎族服饰的传统。

黎族传统服饰的材料、工艺、形制, 是黎族服饰中最为基本的文化内容, 是衡量黎族社会在不同历史阶段和地域文化中所呈现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尺, 同时也是反映黎族传统服饰文化古今沿革的最重要的时代性标志。黎族所处地域的自然资源和交通环境, 影响和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黎族传统服饰在不同水平的生产力以及不同的地域环境和时代背景的共同作用下, 伴随黎族社会关系和黎族人审美意识的发展, 衍生出各不相同的风格面貌。黎族传统服饰的材料、工艺和形制中所蕴含的装饰语言和审美取向, 不但能反映出黎族的文化和风格特征, 还能反映出生存在原生态环境下的黎族先民朴素的哲学观念, 以及借此表达出来的极具特色的民族个性。

三、历史缩影和民族交流状态下黎族传统服饰文化的现代变异

汉文化的渗入, 源于中原封建王朝为了统治海南岛对黎族人采取的政策, 其影响从沿海地区逐渐向中部山区扩张。这种政策经历了平黎、治黎和扶黎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汉唐时期, 以平黎为主, 一方面朝廷派军队征伐, 设郡县治理, 发配罪犯, 一方面有意识地数次将汉族人向海南岛的沿海地区迁徙, 使汉黎杂居、通婚, 形成海南岛黎族外熟内生的格局。第二个阶段从宋元明清到民国时期, 以治黎为主, 一方面开辟道路, 便利交通, 发展经济, 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田水利, 教黎族人耕耨之法, 实施冠履制度、婚嫁礼义, 建立学校, 大力发展黎族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在汉族先进的礼仪、语言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下, 黎族从外到内逐渐被汉化, 形成了熟黎环绕生黎的格局。熟黎是居住在沿海平原的大量闽广移民以及少量被汉化较深的黎人, 生黎是住在山区, 由于环境闭塞, 维持原始野蛮形态的土著黎人。汉族移民到海南后一直居住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 与生黎除了战争便不相往来, 而熟黎则夹在这两个群落之间, 呈现出文化过渡的形态。这一过渡形态, 清晰地表现在受汉族先进的社会制度的熏陶, 黎族传统服饰被染上的封建等级印记。在黎族原始的氏族制度下, 黎族服饰所体现的等级差别, 大多属于婚前婚后以及年龄和辈份的差别。比如, 赛方言区妇女穿蓝色或深蓝色上衣, 老人则穿黑色上衣;美孚方言区的未婚姑娘的筒裙为织锦裙头, 而已婚妇女则是纯扎染筒裙;杞方言区少女十五六岁才能佩戴首饰, 老人的衣服则不像少女的衣服有五彩花纹等。而生活在沿海平原地区的黎族, 在汉族王朝的统治下步入封建社会, 从而产生了封建社会特有的等级差别和财产观念,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黎族传统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封建制度下, 黎族的等级观念体现在诸多方面, 如黎族女及笄, 即黥颊, 惟婢获则不绣面, 体现的是黎族家庭中的主仆关系;而部分黎族地区的峒长或族长以额髻直竖一雄鸡尾, 横插骨簪作为发饰, 以及青巾红锦袍束带的峒长服, 体现的是黎族社会的阶级观念。同时, 由于财产私有观念的产生, 黎族服饰也表露出富人与穷人之间的差异, 如富人会用细软洁白的上等吉贝布, 代替丝来制作衣服;家庭富裕的黎族男子会在两耳复赘十来对盏口大的银圈来显示财富;已婚的黎族妇女在制作头巾、上衣和筒裙的黎锦中嵌入金银箔、云母片、鸟雀羽毛, 或者在巾端、衣摆、裙尾处缀上贝壳、串珠、铜钱、铜铃来象征夫家的财富。此外, 服饰图案中成群的耕牛、具有封建建筑形式的房屋和各种钱币花纹等, 也表现出具有“显富”意味的内容。

第三阶段从新中国成立至今, 这一阶段以扶黎为主。社会制度的进步和商品经济、交通运输的发展, 给黎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在改变原来封闭落后的山区面貌的同时, 也给黎族传统服饰文化, 甚至整个黎族传统文化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其一是大量物美价廉的工业品冲击着黎族传统手工生产的日用品, 比起工艺复杂、制作困难、装饰繁琐的传统服装, 黎族人更加偏爱机织布和机绣花布, 或直接购买现代服装。其二, 文化大革命在海南的进行给黎族传统文化带来很大的打击, 黎族的很多非物质文化, 包括宗教信仰、传统服饰、制陶、传统习俗和织锦刺绣等都被认为是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和旧习惯, 受到激烈抵制, 造成这些传统文化和工艺的流失。此后, 黎族传统服饰艺术逐渐淡出了黎族人的生活舞台, 如今只有在几个特殊的节日期间才能依稀看见重新穿起传统服饰的黎族妇女。

四、结语

特殊的地域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 在黎族传统服饰文化形成的过程中勾勒出其独特的地域性和历史性标志。黎族妇女依靠她们独特的审美习惯, 创作出的黎族传统服饰艺术, 自然而然地洋溢着浓厚的民族个性, 体现出黎族历史文化的价值, 更加牢固了黎族传统服饰原生态的文化根基。从黎族的不同方言, 到同一方言的不同支系, 从不同的血缘集团到黎族个体, 从同一个装饰文化根源延伸出多样化的装饰习俗, 构成整个黎族群体混杂多变的装饰风格。这些混杂多变的装饰风格, 创造出了独特的装饰氛围, 令整个黎族群体在创造和交流中分享着愉悦的审美感受。

伴随着西汉之后黎汉文化的长期碰撞, 黎族文化逐渐被先进的汉族文化所征服, 并与汉族文化以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之源。先进的汉文化给黎族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工具, 推动了黎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来自中原的艺术形式和审美观念被黎族先民所接纳和吸收, 并与黎族本土艺术相融合。黎族服饰作为黎族最直观的本土艺术, 随着汉文化的不断渗入也发生相应转变, 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下, 最终形成了颇具审美价值的黎族传统服饰艺术。

由于黎族长久以来受到拥有强烈优越感的汉族移民的种种歧视和潜移默化, 使得今天的黎族人已经逐渐淡漠了他们原本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由被动到主动地融入到汉族群体中, 与汉族人逐渐缩小了差别, 黎族传统服饰文化也在汉文化几千年来不断的影响和作用下从兴旺逐渐走向衰亡, 成为急需拯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只有通过研究现今海南黎族仅存的艺术果实, 结合地域环境和时代背景, 从历史文献资料中追溯黎族的历史文化, 才能描摹出黎族传统服饰文化的深刻笔迹, 并在此基础上更加完好地展现出黎族传统服饰的文化个性和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学萍.中国黎族.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4

[2]李调元.南越笔记.北京:中华书局, 1985

[3]沈从文.中国服饰史.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4]范成大原著.胡起望、覃光广校注.桂海虞衡志辑佚校注.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1986

个性展示 篇10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媒体的盛行, 学生接触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广泛, 学生的思想个性也是千差万别。大学教师中也不乏“80后”的新人。因此, 大学课堂洋溢者个性的旗帜。怎样在大学课堂中把握个性是大学老师必须考虑的问题。是恪守师道尊严板着说教的面孔, 还是温和地对待每个学生, 遇到事情息事宁人, 就像带着“假面”出席每场“舞会”?到底老师要不要展示自己的个性, 怎样给学生的个性展示的空间?作者针对以上的问题从个性的定义出发, 探讨个性的作用、影响等并结合案例说明在大学课堂上怎样正确而合适地让个性发挥其魅力, 减少个性冲突造成的道德、学术冲突。

一、个性

在西方, 个性一词源于拉丁语Persona, 它有两个含义:一方面, 原指演员在舞台上所戴的假面具, 后引申为一个人在生命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另一方面, 指能独立思考、具有独特行为特征的人。个性, 在西方又称人格。由于个性结构较为复杂, 因此, 许多心理学者从自己研究的角度提出个性的定义, 西方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 (G.W.Allport) 曾综述过几十个不同的定义。如美国心理学家吴伟士 (R.S.Woodworth) 认为:“人格是个体行为的全部品质。”现代心理学一般把个性定义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 即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贯穿着人的一生, 影响着人的一生。正是人的个性倾向性中所包含的需要、动机和理想、信念、世界观, 指引着人生的方向、人生的目标和人生的道路;正是人的个性特征中所包含的气质、性格、兴趣和能力, 影响和决定着人生的风貌、人生的事业和人生的命运。

二、高校教师个性表达的案例

案例一:《根叔演讲词》。在华中科技大学201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 校长李培根院士16分钟的演讲, 被掌声打断30次。全场7700余名学子起立高喊:“根叔!根叔!”李培根讲话成为众多师生当天网络签名。在2000余字的演讲稿中, 李培根把4年来的国家大事、学校大事、身边人物、网络热词等融合在一起。“俯卧撑”、“躲猫猫”、“打酱油”、“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蜗居”、“蚁族”、“被就业”、“被坚强”……都是李培根演讲中出现的词汇。该校能源学院鲍永杰说:“没想到校长会这么亲切。”“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这句引用的话经李培根在毕业典礼上说出后, 成为该校众多师生的网络签名。

案例二:当《隐形的翅膀》一字一顿地从这位老者口中如颂似咏轻轻而出时, 你也许不会想到, 他就是65岁的北大校长许智宏。2007年12月31日晚的百周年纪念讲堂一年一度的北京大学新年联欢晚会上许智宏演唱《隐形的翅膀》。许校长致词鼓励北大全体学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不断创造新的辉煌。此举赢得了台下数千学子们的如雷掌声。

案例三:《80后男老师课桌上跳艳舞》, 这一网帖让周思成一下子成了网络红人。除了跳舞, 他上课时还有一些“怪招儿”, 比如拿一个香水瓶对着空气不畅的教室猛喷, 再比如点名让一个上课打盹的男生唱曾轶可的《狮子座》。引发争议的这名男老师名叫周思成, 今年29岁, 是长沙新东方学校的一名英语老师。新东方官方网页上这样介绍他:“曾在大一年级起就教授四、六级全科课程, 风趣幽默与严格要求并重的讲课风格造就了高满意率和高通过率的课堂。”

案例四:中国政法大学一位知名教授日前因不满学生旷课, 在课堂上怒斥学生, 又与一名当场离开课堂的女学生发生肢体冲突。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冲突在媒体和网上引发了一场有关中国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的争论。他在接受中文部采访时表示, 事件本身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一事件反映出来的中国当前大学教育和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他说:“我就是要维护师道尊严。中国式的师生关系显然和西方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的社会价值观是分裂的。我们是要继承孔子遗留下来的师道尊严还是按照商品经济行事。我不了解西方的师生关系, 但是你要把商品经济搬进课堂, 我不赞成。”

三、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

针对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老师采取的与个性相关的行为, 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武汉科技大学校长在演讲中巧妙使用一些学生关注最多的网络名词, 一下拉近了自己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北大校长尽管唱歌五音不全竟然能勇敢地在千万学子面前唱流行女歌手的歌《隐形的翅膀》。这种折射个性中睿智的行为同样也赢得了数千学生如雷掌声。对于新东方跳艳舞的老师, 网上的反应褒贬不一。在第四个案例中, 教授的出发点很好, 想通过多种途径教育学生, 而且引导学生重新走向道德的轨道, 但是在表达自己个性的同时由于方式不太恰当, 与学生的个性产生了激烈的冲突。针对大学课堂学生与老师个性的展示问题, 作者认为需从一下几个方面来讨论, 分析和解决问题:

1.高校教育导向, 特别是思想教育的导向问题。市场经济主流下, 高校教育导向已经转向了市场, 迎合市场的需要。更有某些学者发出“高校教育产业化”的论调。高校为市场培养人才是无可厚非的, 但更重要的是高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以德为首。这是许多高校所忽视的。因此, 在高校,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表现的功利化、冷漠化的现象比比皆是。如高校教师学术造假等。再如某大学学生课堂杀死老师的事件。可想而知, 如果一个自己都从道德上不过关的教师, 在课堂上, 板起脸来说教, 会有多少学生听?学生如果不是在道德的殿堂上成长起来, 进入职场后跟机器人又有什么区别?教师三句不离“钱”字, 那些在市场经济大潮下长大的学生, 又有几个不以“金钱”为中心?“淡薄以明志, 宁静以致远”是要达成思想和行动的统一。

2.怎样引导教师和学生的个性。教师在课堂上完全可以展露自己的个性, 但是要注意一个度和一个方法的问题。一些积极的、有正面影响的个性可以展示给学生。消极的东西最好是隐藏起来。展示个性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语言的表达, 适当使用幽默, 或者是跟学生比较贴近的话, 则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应鼓励学生来介绍自己、展示自己, 了解学生的个性, 帮学生认识到自己个性中的优缺点, 并加以改进和完善。教师要做到被接纳与接纳, 从某个角度让自己的学生了解自己和接受自己。同时也得走进学生的心理, 充分呵护学生个性的成长, 做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园丁。

3.怎样将个性转化成创造力。教师要起到表率的作用, 努力把自己的教学变成个性教学, 做到教学的艺术性、创造性、丰富性。教师在课堂上最起码的是要用激情来感染学生, 使学生对知识产生热爱。要教会学生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比如, 鼓励一个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参加一个艺术俱乐部等。学生的个性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比如在英语课堂上, 在讲述一篇故事性的文章时可以找个性张扬的学生把故事给演出来。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地创造情境, 让学生在“做”中学, 在学习中得到情感体验, 而且能充分展现个性。

4.善于处理个性产生的冲突。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个性冲突会时有发生。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时刻要以冷静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突发的冲突。同时要善于运用智慧和幽默来化解冲突。可以采取“强化”和“淡化”相结合的方法。开课之前教师需强化自己的课堂规则, 强化遵守这些规则的重要意义。遇到不影响整体课堂的小冲突发生可采取暂时淡化的方法。对于个别无法回避的冲突, 教师应理直气壮地正面解决。比如, 一些成天追逐娱乐的学生, 上课不听讲, 反过来还在课堂上叽叽喳喳, 扰乱课堂纪律, 老师管他们, 他们反过来顶撞说老师讲的没有意思。遇到这样的学生老师不能听之任之, 可以正言告诉学生:学习本身就不是娱乐, 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 如果他要追求娱乐, 应该把大学学费拿去买电影票。总之, 不能采取过于极端的方式来解决个性冲突, 如辱骂、殴打学生等。

5.教师应依据教学个性的基本的特征和教学个性形成的原则来逐步实现自己的教学个性。教学个性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李建忠和刘松年, 2008) : (1) 独特性。教师的教学个性是一个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区别于他人的非模仿性的教学风格。 (2) 启发性。学生永远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教师的教学目的就是促进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 激发他们的创造情感。因此, 教师的教学个性应该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源泉。 (3) 人文性。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不断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4) 艺术性。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而教师的教学特色就是指教师的教学个性的总和。

教学个性形成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优化整合原则。这是形成教学个性的首要原则, 也是实现教学个性化的重要保证。优化整合原则就是要求教师首先要认真地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环境以及学生的思想、情感、能力等各种因素, 然后把这些因素与自己的个性品质结合, 并进行整合, 形成鲜明个性特色的教案设计、教学内容呈现、作业布置以及课后活动的检测, 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 自然生成原则。进行个性化教学, 它的目的不是为了体现教师的个性, 而是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即促使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素质都能得到发展。 (3) 充满激情原则。进行个性化教学, 就是要让教师的教学更加生动, 学生的学习更加投入。

四、结语

大学课堂是一个神圣而富有权威的场地, 因为它是知识传承、人才培养的摇篮。个性像是开在这个场地的花朵。花朵的气味是否宜人, 是否会结果, 结苦果还是善果, 取决于大学课堂上的教师与学生。对于这一点, 无论是大学教师在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时, 还是学生在全面发展自己的过程中, 都要意识到。大学课堂上教师要摘下自己的“假面”, 真诚地与学生面对, 互相配合, 互相协作, 最终让大学课堂成为知识的乐园、艺术与道德的殿堂。

参考文献

[1]高文, 徐斌艳, 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2]冷余生, 解飞厚.高等教育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6.

[3]李太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6.

[4]饶静.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9, (02) .

80后壁艺贴展示完美个性 篇11

80后壁艺贴环保高效的环保性能让您在绝对健康的环境下享受这种魅力艺术。

花型多80后壁艺贴有上千个花型供您选择,人物、动植物、卡通、唯美、文字等等,随心所欲,风格多变且可以根据您个陛化需求单独定制不同的图案。

80后壁艺贴操作简单无需专业的施工人员,非常适合忙碌而追求品位精致生活的人,快节奏的生活一切讲究快捷简便。

80后壁艺贴应用范围广可以进行墙面、玻璃、瓷砖、家具、电器等装饰,也可以用于户外做为车贴装饰等。

80后壁艺贴性价比高性价比超高,远低于手绘墙艺及墙纸的价格,小幅的只有几元的价格,最多一幅不会超过200元。

80后壁艺贴防水、耐擦洗全部选用环保材料,具有绝对的防水性和耐擦洗性能,可用在厨房及卫生间等高触水环境下。

80后壁艺贴后期保养容易防水、不褪色,弄脏以后可直接用湿布擦洗。

80后壁艺贴使用寿命长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使用寿命会有一定的差异,至少能使用6年以上。

80后壁艺贴清除和翻新简便清除时不会产生任何废弃物且不会对载体产生任何影响。

80后壁艺贴创意空间大消费者可以按照图纸进行粘贴,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意思维,随意组合搭配产生丰富的空间变化效果。

个性展示 篇12

上海市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于1928年10月由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创办,该校秉承“活教育”的思想创办“童心学校”,追求儿童幸福,以“尊重童心、促进发展”为核心思想不断加快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通过创设满足儿童需要、愉悦身心的校园环境,开展张扬学生个性、感悟生命美好的活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在校的生活和学习质量,让他们拥有美丽的心灵、明亮的眼睛、灿烂的笑脸。

该校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午间达人秀”活动。利用午间休息时间,为学生搭设展示个性特长的舞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引导他们向真、向善、向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每天中午,学生会自发走上“午间达人秀”的舞台进行表演,之后由忠实的学生观众参与投票评选心目中的“达人之星”,而每天产生的“达人之星”将参与月冠军、年冠军的PK。学期结束后,该校举办隆重的颁奖典礼暨达人秀专场才艺展示活动,表彰和鼓励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涌现了一批校园小明星,学生们提出“我的舞台我做主”的口号,他们在这片舞台上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给美丽的校园生活增添了更多绚丽的色彩。

【个性展示】推荐阅读:

展示信息05-09

展示设备05-28

展示策略05-29

综合展示06-01

展示教学06-21

创意展示08-12

案例展示08-16

学生展示08-27

虚拟展示09-01

视觉展示09-06

上一篇:云存储安全网关下一篇:潜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