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教学

2024-06-21

展示教学(精选12篇)

展示教学 篇1

教学永运离不开教育, 教育也永运离不开教学。融时代需要的思想和方法于具体的作文教学中, 是我长期以来倡导并身体力行的教法。我特别注重身教重于言教。从自身孩子开始, 扩展至我教导过的每一位学生。下文是我的孩子在我的教育教学指点下, 一气呵成写成的感恩篇, 叫人看过心灵震撼。我看过即写下了如下的点评:“这代孩子是享受、自私的。能有这番真情的实在不多。在千千万万的学生习作中能读到如此文情并茂的文章, 实属不易。为唤醒这代孩子还沉睡的“真、善、美”, 唤醒这代孩子感恩的心, 特此推荐!”州报第四日就连我的点评同时刊出 (2009年3月14日发表于《恩施日报》) , 引起了全州不少学校的感恩热潮!现将我的感恩作文教学成果展示于后, 若能激起全国更多感恩孩子的心灵, 乃是我教学成果之最大愿望!孩子原作展示:

重回老屋/邓润民

去年飞雪腊月, 我随父故里, 焚香烧纸于爷爷奶奶后, 来到了尘封已久的老屋。

老屋已经很破败了。

房上的瓦片掉了许多, 屋顶还长了些草。院子由于没人看管, 满是狼藉的杂草, 在这萧瑟的冬天, 呈现出颓废的枯黄。土墙上由于雨水的冲刷也显现出令人不堪入目的沟壑, 一条条印在墙上......

只有院子中央那棵梦花树还开着花, 给这死气沉沉的老屋增添点生气。那是奶奶生前种下的。听奶奶说, 如果晚上做噩梦, 只要在梦花树上打个结就不会做了。也许是为了不做噩梦, 多做美梦, 那树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结。只不过原来很小的结随着梦花树的长大也长大了, 有的已有小拳头大。我想奶奶的噩梦肯定被这大大的结都给系死了, 随之而来的美梦肯定比原来多了。那时, 我经常跟奶奶一起在树上打结比赛, 看谁打的多。而今想起来, 鼻子有点酸酸的感觉。只有这树上的结能证明奶奶在这老屋的的确确做过了人生的许多梦。

爸爸拿出钥匙打开了老屋的大门, 伴随着吱吱呀呀的声音, 门上一层厚厚的灰尘在阳光的照耀下扑簌簌落下, 随之而来的是老屋那一股再也熟悉不过的味道。

就是在这栋老屋里, 我从出生一直长到三岁;就是在这栋老屋里, 我学会了走路, 学会了说话;就是在这栋老屋里, 我曾和爷爷奶奶相濡以沫地生活过......

在这破旧的老屋里, 仍充斥着爷爷奶奶的气息。那气息, 我再也熟悉不过。正对大门的是一张毛主席画像, 已经有些泛黄了。爷爷曾说, 毛主席好!他老人家带领全中国人民解放了中国, 所以爷爷爱唱《东方红》、爱唱《毛主席的书》;所以, 爷爷把这张画像挂在了中堂的正中央。他怀着的是一种敬仰、是一种钦佩。

右边是厨房、火炕的屋, 由于长期的烟熏, 黑黑的, 很暗。但在夕阳余晖的残照下, 仍依稀可见那密密的蛛丝和蛛丝网, 在土灶和干柴间牵着。土灶旁是一把破旧的椅子。奶奶曾经就坐在这把椅子上, 从身后拿柴, 搉成小段, 然后扔进灶中, 不一会, 灶上锅里的水或者汤就会咕咕地叫。爸爸说, 他、大姑、幺姑、幺爸, 就是奶奶这样慢慢熬出的汁喂大的。还说我小时候, 也是奶奶这样喂养的......曾记得, 火很大的时候, 奶奶的脸上就会映出火苗红红的颜色。随着火苗的跳动, 奶奶脸上的红色好像也在跳, 那是一种欢乐的颜色, 那是一种快乐的跳......

踏着沉重的步子, 我踏上了那已经很老的楼梯, 脚步声在老屋内回响。

楼上奶奶卧室里, 仍是那样的整齐、洁静。床上放满了折叠着的一摞摞的被子。用薄膜遮盖着, 已有了一层厚厚的灰。而曾经, 这就是我和奶奶一起睡过三年的床。我小时候怕黑, 所以在这间屋子里, 奶奶每晚都把灯开到天亮, 还在用煤油灯的时候, 奶奶就一直点着煤油灯。那灯光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永远也不会忘记!在奶奶卧室的柜子里, 还整齐地放着我曾经的草稿本, 曾经的帽子。那帽子大概是我三岁前戴过的, 没想到十多年过去了还保存着。更让我吃惊的是在奶奶的柜子里那个上锁的屉子最里面, 还有一双新布鞋, 用透明的口袋包着。我知道, 那是奶奶为我做的, 因为奶奶为我做的布鞋与众不同。可是, 为什么我没穿过?!我后悔, 为什么不早点打开这个屉子?为什么奶奶不给我说一声就安静地走了?我紧紧抱着这双已不合脚的新布鞋, 恨自己的脚为什么要长大, 恨奶奶为什么对我这般好......

老屋!你藏着我和两位老人之间太多太多的故事;你承载着太重的亲情;无论将来你是被卖掉还是被风雨吹倒, 我永远也会记得, 你!是我的老屋!……

这是通过展示教育教学成果来论证感恩教学取得成功的一篇论文。通过孩子的习作被刊登, 引起全州不少孩子共鸣为实例, 用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如何进行感恩作文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是一种新思维的论文, 打破了过去死板说教而空洞无物的形而上学模式。为我们开启了一种新的作文教学的模式。

摘要:本文以一篇回忆老屋的学生作文为例, 道出了当今学生身上存在的享受、自私等不良现象, 并提倡老师身体力行, 教会学生懂得感恩。通过教学, 教会学生如何写好感恩作文。

关键词:感恩,《重回老屋》,作文教学

展示教学 篇2

班级:中班

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 最棒的我: 1.音乐DOREMI《好朋友,行个礼》

2.生活小绝招《我长大了》

3.中华文化《脸谱会说话》

4.身体总动员《啦啦队》

5.自然放大镜《动物宝宝学本领》

6.儿歌《我的心》

7.创意小玩家《我的手指爱画画》

8.名画欣赏《我真棒》

9.社会万花筒《开心枕》

10.故事时间《小小熊》

妙妙鼻: 1.社会万花筒《为什么会哈啾》

2.生活小妙招《打喷嚏喽》

3.音乐DOREMI《合拢张开》

4.自然放大镜《其妙的鼻子》

5.科学爆米花《找水果》

6.身体总动员《大巨人打喷嚏》

7.儿歌《打蚊子》

8.创意小玩家《鼻子选美大会》

9.名画欣赏《大象》

伞花朵朵开: 1.故事时间《爱画画的公主》

2.儿歌《小雨伞》

3.科学爆米花《香香的香菇》

4.中华文化《油纸伞》

5.生活小绝招《我会用伞》

6.自然放大镜《像伞一样的蘑菇》

7.创意小玩家《伞王国》

8.身体总动员《大雨伞》

9.名画欣赏《遮太阳,挡风雨》

10.音乐DOREMI《下雨歌》

好忙的市场: 1.儿歌《大布袋》

2.故事时间《和妈妈上市场》

3.生活小绝招《走!逛超市去》

4.身体总动员《上菜啦》

5.创意小玩家《上菜市场》

6.自然放大镜《菜从哪里来》

7.科学爆米花《保存蔬果小妙方》

8.社会万花筒《好忙的便利店》

9.中华文化《秤》

10.名画欣赏《热闹的市场》

给你一封信: 1.故事时间《点点和多咪的信》

2.儿歌《小猫咪写信》

3.社会万花筒《寄信》

4.自然放大镜《鸽子信使》

5.创意小玩家《写封信寄给你》

6.音乐DOREMI:《谁是快递》

7.科学爆米花《神秘卡》

8.生活小绝招《寄包裹给外婆》

9.身体总动员《身体会说话》

10.中华文化《各式各样的邮票》

11.名画欣赏《写信的人》

12.玩具卡《小动物寄信》

我的数学: 1.认认读读

2.拼拼凑凑

3.形状王国

4.找影子

5.配成对

6.找出一样的

7.比一比

8.高矮排队

9.轻与重

10.谁钓的小鱼多

11.小猪请客

12.池塘边

13.小动物过桥

14.玩偶搭车

15.小动物一样多

16.谁多谁少

17.今天是星期几

18.串串排

19.8像麻花

20.从1排到10 蒙氏数学: 1.《物体的对应》

2.《按粗细排序》

3.《10以内的点数》

4.《目测数群》

5.《6,7的形成》

6.《数物结合6,7》

7.《8,9的形成》

8.《数物结合8,9》

9.《10的形成》

10.《数物结合》

11.《数字标记》

12.《描数字》

13.《序数1-5》

14.《10以内倒着数》

15.《椭圆形》

16.《梯形》

字宝宝乐园:

1.猜一猜

2.小小的船 3.静夜思

4.国旗红红的 5.美丽的梦 6.小蜡笔 7.树医生

8.蚊子

9.打针

10.猜一猜 11.风儿在哪里12.比耳朵

13.比尾巴

14.我做的事儿也不少 15.好孩子

展示和谐的数学活动教学 篇3

课题:数学活动课——正方体的涂色

【教学目标】

1.从平面引入立体图形,让学生初步体会平面与立体之间的关系

2.丰富空间观念,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对正方体有更进一步的体验与理解

3.培养学生归纳的思想

4.让学生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合作交流,顺利闯关

课前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萝卜或者土豆或者南瓜制作的边长为3至5厘米的正方体一个,彩色水笔一支,小刀一把。教师同样准备正方体一个,同时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及教学片断】

1.新课引入

学生回忆正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2.学生动手,探索实践

第一关:①将一个正方形分割成面积相等的四个小正方形。

②将一个正方形分割成面积相等的9个小正方形,16个面积相等的小正方形?分割成 ______个小正方形?

具体要求:请同学自己动手画图,并用语言叙述。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动态添加分割线,并用多媒体演示分割过程。

第二关:①把一个正方体每条棱2等分,按照上题的分割方法,把正方体切开,可得到多少个小正方体?②把一个正方体每条棱3等分,切开以后可得到多少个小正方体?4等分呢?n等分呢?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分割过程,让学生从运动的角度观察正方体的分割展开。

第三关:动手操作

①把正方体每条棱2等分,并且把表面涂上颜色,切开以后观察,3个面涂色的正方体有几个?2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个?1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个?各面无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个?

活动要求:前后4个学生为一个小组,一名学生负责切正方体,2名同学负责清点,1名同学负责记录,并设置组长1名,协调小组成员之间合作关系,提高活动效率。

②把正方体每条棱3等分,4等分,分别清点完成表格:

猜想每棱5等分时,各组数据?

教师运用多媒体演示分割过程,采用分层的方法。

学生根据分层的思想,填写表格:

思考:每棱n等分是,情况又如何呢?

【教学片断】

师:怎么通过列表或者图片寻找规律呢?

生:三面涂色的个数始终不变都是8个。因为三面涂色的都处于定点处,不管如何变化定点处的小正方体是不变的。至于其他的,我还没有找到规律。

师:刚才这位同学回答非常正确,通过列表和图片我们很容易发现这样一个规律,那么二面涂色的正方体个数又如何呢?你们能否从图中看出某些关系吗?

生:二面涂色的在棱上除顶点外,每条棱n等分后每条棱上两面涂色的正方体数是n-2个,一共12条棱所以是12( n-2)个;

这时候班上的学生开始讨论开了,不久就有几个同学跃跃欲试抢着发言。

生:一面涂色的正方体在六个面中间,除顶点和棱上,每一面上对应有(n-2)2个,所以总数是6(n-2)2个。无涂色的…,我是用总的去减的,可是我不会化简。(这时,有人把手举得高高的,教师示意起立回答)

学生:无涂色的,在正方体的中间,它切开之后,其实是一个正方体,正方体的边长就是(n-2),所以里面有(n-2)3个正方体。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学生们都高兴的表示赞同。

师生共同完成表格并且从表格中寻找数字之间的关系。

练习:求代数式的值

若三面涂色数为A,二面涂色数B,一面涂色数为C,无面涂色数为D,则

(1)用含n的代数式BC-AD的值

(2)并选一你喜欢的n值代入求出答案

【点评】

教师A:数学活动课是苏科版教材的一个特点,我们一线教师都尝试着去上好这样的课,但是由于教学任务,教学进度的要求,

往往在实际中教学忽视了活动课的重要性。通过今天这堂数学活动课,让我们看到了学生一种新的学习面貌,这种面貌完全异于平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我们确实应该发挥学生的这种主观能动性,苏科版教材体现的课改理念是我们数学教师都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正方体涂色这堂数学活动课,教师给学生设置了闯关游戏,环环相扣,内容衔接非常紧凑,问题由浅入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通过合作分工,相互配合,从动手到动脑,做到在“做中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这是非常不错的一堂活动课。

教师B:这堂课教师通过分组,让学生自己动手,结合多媒体演示,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作为数学活动课,能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指导者,是辅助学生掌握新知的辅导员。这堂课中借助的多媒体动画演示给学生展示了一个动态的分割过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很大的帮助,缺少了动态演示,将会使得最后的公式推导显得很苍白无力。数学活动课辅助多媒体教学是我们所倡导的有效课堂,有效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

市教研员:今天的数学活动课上的很精彩,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数学课堂。这样的活动课程正是新课程改革的与有效课堂擦出的火花,我们应该学习这样的上课理念,让我们的数学不在像以往一样呆板,也会向今天一样充满活力与魅力。数学活动课的开展,不仅能丰富数学课教学内容,全面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提高数学活动课的质量,在设计数学活动课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不是所有的数学课都设计成数学活动课。一般来说,对那些操作性、应用性强的数学课,采用活动课形式效果比较好。

②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课,一般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因而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以利用的教育因素,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努力做到目的明确、计划周密、活动可行。

展示教学 篇4

25日上午, 开幕式在大连市第十四中学举行。大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于建军致欢迎词。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出席了开幕式, 并发表了重要讲话。随后, 大连市第36中学、大连市甘井子区兴华小学、华中小学等10所中小学6000余名学生进行了气势恢宏的大课间活动展演, 展演活动共分放飞理想、初升太阳、快乐时光、青春风采、绿茵少年、花绳飞舞、律动校园和田野畅想八个部分, 充分展示了大连市中小学生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

本次教学展示活动分为两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为完整课展示, 共11节;第二种形式为指定内容的教学研讨课, 共6项指定教材, 分别由18位教师授课, 即每项教材有3位教师同时展示, 因此也被教师们称之为“PK”课。25日上午11时, 教学观摩课活动正式开始。第一节展示课, 是由来自大连市开发区东居小学的教师房顺展示的“小学六年级武术——少儿基本拳”一课,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赖天德、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滕子敬等专家对授课进行了现场点评。下午, 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同时在大连市第十四中学大、小两个操场和大连市红旗高级中学体育馆内进行, 当天下午共进行了9节课的展示, 包括篮球、软式垒球、技巧等9项不同教材内容。

26日上午, 6项指定教材的18节教学研讨课同时在上述3个地点进行展示。小学两项指定教材为快速跑和低单杠, 初中两项指定教材为跨越式跳高和武术, 高中两项指定教材为篮球和双杠, 这种指定教材的教学研讨课的方式是本届教学观摩活动采用的新方式。下午, 所有教师都集中在大连市红旗高级中学体育馆观摩本次活动最后一节课——上海市市八初级中学教师杨志军的“初二年级支撑跳跃——斜向助跑俯腾越”。本节课井然有序的课堂安排、有效的分层次教学、合理的器材使用、精彩的示范以及融洽的课堂氛围, 赢得了专家和其他教师极高的评价。许多教师表示, 通过对这节课的观摩受到很大启发, 回去后还要再仔细研究这节课所运用的教学方法, 并逐步引入到自己的课堂中。

最后一节教学观摩课结束后, 闭幕式在大连市红旗高级中学举行,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本次活动组委会主任宋尽贤, 组委会委员滕子敬、赖天德, 李晋裕、王占春等老一辈学校体育工作者出席了闭幕式。闭幕式由本次活动组委会秘书长耿培新主持;宋尽贤理事长对本次教学观摩活动做了全面和深刻的综述, 使大家对本次活动的情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颁奖仪式上,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滕子敬为参加本次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的11位教师颁发了证书;李晋裕、王占春、梁汝城三位老一辈体育工作者为完成指定内容的教学研讨课的教师颁发了证书;北京市、天津市、江苏省、辽宁省等18个省市获得组织奖;大连市第11中学、大连市第66中学、大连市西岗区兆麟小学等10所中小学获得优秀表演奖;大连市甘井子区教育局、大连市甘井子区红旗街道、大连市红旗高级中学3个单位获得贡献奖;大连市教育局、大连市教育学院及大连市第十四中学获得特殊贡献奖;大连市甘井子区教育局、大连市甘井子区红旗街道等6个单位获得由宋尽贤理事长颁发的纪念品。

精彩教学案例展示 篇5

案例再现:教师在梳理课文内容的环节问道:作为使臣,晏婴担负着与楚国交好、结盟及一探楚国国力虚实的重大使命;作为使节,来到楚国的他理应受到礼遇和尊重,那他遭遇到了什么?用一个词来形容,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下,学生们纷纷回答:难堪、侮辱、捉弄、戏弄、刁难„„教师继续问:请在文中找到依据。学生1:吾欲辱之,何以也?

师:可见以楚王为首的楚人做事不仗义,那他们用了什么办法呢?

生2:设了一个圈套。生3:演了一出戏。那我们可否也演绎一下。(接下来学生们演课本剧,师生评价)

师:楚王有意图,手下有主意,那设下这样一个圈套的目的无非是......生4:设圈套影射甚至是诬陷齐人善盗。

师:也就是污蔑齐国的社会风气不好,进而贬损齐国。主动出击,打压对手,不仅是检验印证晏子“习辞”和智慧,还有什么,不妨设想。生6:显我楚国大国的威风和实力。生7:给使节一个下马威。

师:故事开始于楚王向近侍问计,打算侮辱来使。以楚王为主语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来概括第一段,怎么讲?

生8:问计近侍 欲辱来使。(板书:出使前 问计近侍

欲辱来使)师:那晏子知道吗,当然不知晓。楚人的做法可以说是......学生们:居心叵测、处心积虑、用心不良、蓄谋已久.....师:哪个词说明?

生9:“将”。

师:看来语文的学习要象贾岛一样字字计较、词词研究与推敲。师:大家知道结果是楚王的目的没有达到,用文中楚王的话讲,反倒......生10:反取病焉。师:楚王的话意味着他.......生11:服输,生:甘拜下风。

师:本来打算羞辱别人,不想却自取其辱,用俗语怎么讲? 生11: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生13:偷鸡不成蚀把米。生14:聪明反被聪明误。生15:打不着狐狸惹了一身骚。生16: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师:再品他此时的笑,“王笑曰”是什么样的笑? 生17:尴尬,无地自容、不好意思 生18:无奈、窘迫

师:可见晏子不辱使命。(板书:出使结果:不辱使命)接下来的悬念就是:一场鸿门宴摆在眼前,处于被动状态的晏婴是如何应对刁难,反击楚王取得成功,最后顺利完成了使命的?他用了什么办法?接下来小组研讨开始。

小组1汇报:晏子讲齐国人在齐不偷,入楚则盗的现象与与淮南产橘,淮北产枳的现象一样,都是水土的问题。

师:如何理解文中的两个“水土”的意思? 小组2汇报:第二个“水土”反讽楚国风气不好。

小组3汇报: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好;淮北的橘树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不好,从而理解第一个“水土”是指“气候、土壤等条件”。同样道理得出,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说明齐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好;齐国人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说明楚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不好,从而理解第二个“水土”是“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意思。

师:大家说的很对也很好,那这种方式是把同类事物进行了联系比较,叫做类比推理,也是打比方。(板书: 类比推理)这种方法很巧妙,使得楚王哑口无言,再无他策。

本文是通过对话的方式展开的,除此还有晏婴的动作描写,就两个人物的表现,我们来评价一下他们怎么样?然后教学环节进入对人物性格及形象的分析研讨。最后结合学生的评价: 晏子作为一名使者,是作者着力塑造的理想人物,他以国家利益为重,头脑灵活,机智过人,善于辞令,言行有节。面对楚国君臣的蓄意刁难、侮辱,若晏子翻脸,意气用事,不能克制,既显出使者笨拙无能,缺少风度,又会使两国关系形势紧张,结果难测。因此,晏子从容镇定,不愠不火,不卑不亢,机警而精妙设喻,使楚王自讨没趣,处于尴尬境地。晏子的对答措词委婉,柔中有刚,充满智慧,表现得大度,充分表现了他卓越的政治才能、过人的胆识及出众的辩才。可谓有胆有识,智勇双全,临危不惧。而楚王则是以盛气凌人、傲慢无礼、妄自尊大、目中无人出场出击,最后理屈词穷、尴尬收场,好不愚蠢!

成功细节 : 本案例中,教师在吃透教材、掌握了学情的前提下,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以问解文,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层层递进,不断深入,一追到底。此为其一;其二,在对文本内容的梳理和对人物的评析上,对词语的扩展学习和积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使得课堂充盈丰富了,也凸显了语文课的特点。

功效评价:在语文课堂上,思维的培养是从问开始的,而有效的教学提问是将文本、教师、学生这最重要三要素,很好地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本案例中,教师对文本的提问既有分析、概括性的提问,又有理解性提问。且问题设置紧密,难易适中,这样,由此及彼,拓宽思路,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整合与落实,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观。教师的成功引导对学生的阅读思维、分析理解、全面深刻地认识问题等能力的培养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足见积累的重要和需要过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足见语文教学万不可忽视对字词的积累。“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总目标” 中又提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积累”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实现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尤其是对字词的积累是解决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写作时词难达意或窘于做“无米之炊”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初中语文字词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本案例中词语涉及的非常多,丰盈了课堂,体现了语文课姓“语”的这一戏语,虽然学生不见得都能识记,但它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也必定能为为记忆提供了一定的线索。

细节反思:本课对文本的梳理分析的是以问题的设置展开的。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的重要形式,是实现教学目标整合的重要手段。本课教师发挥主导的作用,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带动学生的思考。教师备课充分,周密预设,因“胸有丘壑”才布疑得法。问题的设置具启发性,难易适中、问法适宜、广狭有度,面向全体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突破难点。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顺畅轻松,张弛有度。

主题展示场馆设计课教学探索 篇6

关键词:主题展示 场馆设计课 设计分析

主题展示场馆设计课以展示场馆为平台,以涉及空间设计的诸多要素为主线,讲述主题展示场馆空间从生成到空间组合,从空间构成的形式美规律到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要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主题展示场馆空间设计的原则、程序和方法。主题展示场馆设计课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对已有设计作品进行分析是全面了解设计过程与方法的可行途径,这种方法称为设计分析。

一、现代主题展示场馆特点分析

(一)形态多样

近年来主题展示场馆的重大变化之一是主题展示场馆的形态的多样化。现代科技发展推动新的结构技术以及新型建材迅猛发展,主题展示场馆的形态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材料背景下,展馆的表皮已可以脱离展馆的结构体系独立存在,展馆的垂直面维护已不再局限于方盒子的表现形式,而可以底层架空也可以是折线曲线的表现形式,新材料、新技术、新的结构技术更使展馆顶面的形式千变万化。

(二)体量增大

主题展示场馆形态的另一重大变化是体量逐渐增大。现代主题展示场馆的功能日趋丰富,为适应功能要求,主题展示场馆的功能空间相应增多,主题展示场馆的外部形态随之增大。随着新技术及新结构的发展,大跨度结构空间也使得主题展示场馆的大空间体量得以实现。

(三)功能综合

与传统的主题展示场馆相比,现代主题展示场馆最突出的特点是功能的综合性。现代展览活动呈多元化态势,一项展览活动总是伴随着许多其他活动,与之相适应的活动场所也必然是多功能、多元化的。主题展示场馆不仅提供大量的、长期的室内外展览空间,而且利用独立场馆举办各种学术会议和科技交流活动,辅以休憩、办公等必不可少的功能,对推动生产发展、促进国内、国际贸易发展作用不可限量。

二、主题展示场馆界面形式视觉特征分析

主题展示场馆的实验性特征以及当代建筑技术手段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使展示场馆设计异常丰富,创造出不拘一格的界面形式,出现了许多具有突破性的界面形式语言。

(一)界面虚形化

主题展馆界面虚形化是当代展馆形式创新的一个主要特征。随着新兴科技向建筑技术地不断渗透,各种质轻而透明的合成建材不断出现,在主题展馆中他们已不再作为采光的必用材料出现,而成为围合展馆的主要界面。透明的展馆界面虚化了自身体积感的同时,将展馆透明化、虚化使得展馆具有强烈的开放感和独特的由内向外的空间层次感,这正是主题展示场馆应具备的性格特征。

(二)界面曲线化

界面形式的曲线化趋势是当代主题展示场馆界面形式创新的又特征之一。流线型的场馆顶界面、垂直界面等曲线化元素成为设计师喜爱和常用的造型语汇。主题展示场馆单一功能的空间为曲线顶界面和垂直界面的运用提供了可能,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形式为曲线化界面成为可能。曲线化界面使主题展示场馆更具轻快感、技术美感,并富于视觉冲击力和时代气息。光洁坚硬的金属与玻璃材质在曲线界面形下显得妩媚生动。

三、主题展示场馆的发展趋势分析

创作观念在主题展示场馆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作用。“技术至上”的观念曾经充斥着主题展示场馆的设计,功能设计不考虑以人为本,结构设计、材料设计不注重可持续发展。如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主题展示场馆设计建设的核心观念。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21世纪是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基于此,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提出了“人类、自然、科技”的主题,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出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2010年上海世博会积极探索主题展示场馆的“低碳”、“零碳”设计理念,进行了成功的尝试。位于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北侧的“零碳馆”,外部造型没有什么奇思妙想,在世博场馆中显得十分低调,但却吸引了数以千万计的参观者,赞誉一片。这座场馆的设计和建造主题为二氧化碳零排放,场馆屋顶的三角形风帽,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自然通风是通过外界的自主风力寻向装置确定建筑周边风力的主要方向,并且将室外风动力转化为室内建筑通风的动力,从而免去传统空调通风系统的能耗。机械通风在外界风力不足时启动,通过来自光电板收集的能量进行通风。这种通风方式使得能耗降低为常规系统的五分之一,大大降低通风的成本。更令人称奇的是,零碳馆的地下埋着一根细小狭长的管道,一直通向800米外的黄浦江,源源不断的黄浦江水通过馆内的水源热泵装置,为游客送来徐徐凉风。

要创造面向未来的生态文明,城市应尊重自然,优化生态环境,加强综合治理,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建设低碳的生态城市;大力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共同创造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上海世博会场馆的设计理念和建设经验,将成为日后主题展示场馆建设的指向。

参考文献:

[1]文明的辉煌——走进世界博览会历史 周秀琴、李金明编 学林出版社 2007.7

[2]会展建筑 陈剑飞、梅洪元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11

[3]世博会回眸与展望 上海城市设计规划院编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5.8

[4]城市.生活——2010年世博会讲坛集萃 上海图书馆主编 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2008

[5]爱知印象 高崎、夏楠编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5.11

[6]汉诺威世界博览会设计 杜异、傅祎编 岭南美术出版社 2002.7

[7]建筑空间解析 毛白滔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7

语文教学,要展示学生的灵性 篇7

一、引导朗读,在朗读感悟中展示学生的灵性。

新课标要求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放飞思维。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就证实课文的内容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出来了。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布满生气、布满灵性、布满情趣的语文课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引导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

教学片段一:美文美导,入情入境

融融的春日,飒爽的秋日,在田野散步,展开双臂,拥抱自由的空气自由的风,这,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净化着我们的心灵,那该多好!这不,这一家正在春天的田野散步,(板书课题)这个家庭中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近莫怀戚一家,让我们的心灵跟随这一家进行一次愉悦的旅行吧!请大家翻开书119页,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美美地读读这篇文章,大家愿意和我合作吗?老师进行朗读分工,老师读第一二段,男生读三四段,老师读第五段,女生读六七段,师生齐读第八段。于是在钢琴曲《献给母亲的信》的背景音乐的烘托下,师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家读得入情入境、如痴如醉。

清人唐彪所言“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散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像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读这篇文章的历程,是人的心灵随着作者优美的文字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美的旅行。对这篇寓意深刻而文辞冲淡的文章,朗读是最要的教学手段。实践证明,通过优美的音乐感染,以及富有诗意的导语激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学生们读得非常认真、非常投入,大家深深地走进了文本,情到深处,引发了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展示了学生的灵性。

二、拟换标题,在探究思考中展示学生的灵性。

萧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有两种思想。”语文教学若要为学生的成长打下人文精神的底子,就应该闪烁着思维碰撞的火花,就应该闪耀着学生灵性的光芒。语文课堂应该是老师与学生共舞的生命舞台,应该是学生能够自由飞翔的蔚蓝天空。它充满了色彩和活力,它跳动着文学的音符,它闪烁着学生生命的律动。

教学片段二:拟换题目,理解文意

师:看来作者是从文章的主要事件的角度来拟题目的,你还能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吗?

(学生思考,自由上台板书自己拟的标题,有“三代、我的母亲、走路、小路和大路、分歧”等。)

师:你来谈谈,你为什么要拟这样的标题呢?

(生谈理由,教师适时点拨评论)

关于题目的拟换,是文章课后第一题的要求,“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觉得这个题目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明你的理由。”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换拟题目,让学生走进文本内容,完成与文本的深入对话,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意,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多个层面把握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学生在交流换拟这样的题目的原因时,老师适时捕捉学生的思维轨迹,不失时机地予以点拨、比较、鉴别、分析,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至始至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活跃的思维方式,他们的心灵得到放飞,个性得到彰显,张扬了鲜活的灵性。

三、角色扮演,在情境表演中展示学生的灵性。

课堂的生动,在于学生的生动;课堂的精彩,在于学生的精彩。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为生命的涌动。”初中阶段的学生,表现欲强,表演能激发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学时可以创设多种多样的表演情境,让学生在无拘无束地表演中进行角色扮演。学生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必然会反复练习台词,并辅以表情、动作,将文本情境有声有色地表演出来。

教学片段三:角色扮演,诠释主题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这个家里充满浓浓的亲情,可是他们家就没有分歧吗?在分歧中,他们分别是怎么处理的?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和附近的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把6、7段演一演!

(指名学生表演,其余同学评议,并从文中找出句子予以评析。老师提炼主题。)

“角色扮演”是基于新课改的理念,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追求课堂教学的创新,教师在教学中组织部分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进行角色朗读或情节表演,辅助学生感受情景,从而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的一种活动性教学形式。它与课堂教学的对话、讨论、辩论、研究、演讲等互动教学形式一样,在一定程度上给语文课堂增添了勃勃生机,促进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本教学环节中,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充分理解到了“我”面对“分歧”时所肩负的责任重大,理解到了“我”的难处,以及“我”作出这样的选择的苦心。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文本角色,极大地展示了学生的灵性。

四、品味语言,在对话交流中展示学生的灵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交流,有利于点燃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彰显学生聪明的个性才智。《散步》的语言精美,两两对称,整齐和谐,互相映衬,琅琅上口,句子语意对举与反衬,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韵味无穷。因此,品味本文精美的语言,应该是教学的重要任务。

教学片段四:品味语言,感悟亲情。

师:人美、情美、作者的语言更美!文中哪些句子让你动心?请画出来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学生交流。评议。)

心中有学生,课中才有情感。在此教学片段中,教师始终把舞台留给学生,让他门自己去读,去讨论,去展示。而教师也不是一味地旁观,而是不露痕迹的引导、点拨,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学生们都敞开了心扉、彼此接纳,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把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察、语言的领悟释放出来,学生独特的智慧火花在课堂上频频闪现,充满了活力和魅力,洋溢着生命的色彩,课堂绽放出灵性的光辉。

五、妙笔生花,在想象拓展中展示学生的灵性。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的语文课堂应当是开放的、鲜活的,语文教学应当承担起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任务,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为此,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拓展更广阔的天地,应该给学生创设一方抒写性灵的沃土。让语文学习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让语文教学真正滋养学生的心灵,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蓝天。

教学片段五:亲情交流,妙笔生花

师:今天,我们默默地看着这一切,默默地感受着这浓浓的亲情,一颗爱的种子已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三十年过去了,当初那个顽皮的孩童也已经为人父,而他的父亲或母亲也已经两鬓斑白,于是在一个明媚的春日,他挽着父亲走在那条熟悉的田间小路上,想起了二十多年前的那一幕,他心潮澎湃,他深情地对父亲说……

(生交流评议)

适当的拓展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扩充语文课堂教学的容量。在此教学片段中,教师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心灵与作品的感情正在发生强烈共鸣的关键时刻,因势利导,巧妙地安排了这个“妙笔生花”的想象写作,既切合文章的主旨,又深化了对作品主题的认识。学生在写作时,必须结合文本的内容,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积极融入自己的情感、智慧、悟性和灵性,这之中,学生的潜能和情感得到了喷发和涌动,个性得到了张扬,活力得到了释放,充分展示了学生的灵性。

数学教学应展示数学思维过程 篇8

一、展示思维过程的作用

过程是思维之本, 展示思维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展示思维过程能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 学习数学家的思维活动和思维活动的结果的过程, 忽视思维过程的活动, 只讲结论不讲过程, 会造成学生思维懒惰, 使思维定式或僵化, 思维的深刻性得不到发展.展示思想过程, 能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变化, 使学生迅速抓住思考问题的本质, 思维向纵深发展, 思维的深刻性得到发展.

2. 展示思维过程能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展示思维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知道正确的思维途径, 养成探究知识的习惯, 而且可产生“还有其他方法吗?”的想法, 即思维的创造性, 遇到问题, 学生便主动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去寻求其解法.

3. 展示思维过程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如何解决问题, 是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 展示思维过程能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展示思维过程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教学说到底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展示思维过程, 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掌握知识的思维过程, 即掌握学习数学的思考方法, 使学生能从思想方法的高度去理解数学知识.

二、展示思维过程的做法

展示思维过程应体现在整个数学教学活动之中, 教师要结合数学内容、课型特点, 使教学活动成为数学思维活动过程, 具体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概念教学要揭示概念的产生形成过程

一个数学概念的形成有其原型模式和历史背景, 要努力揭示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 抓住本质特征, 如负数的引入, 就是计算诸如3-5=?问题的需要和为了表达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揭示这些历史背景, 有利于学生对负数的正确认识, 有利于建立负数概念.

2. 定理法则的教学要揭示规律的发现过程和证明思路的探索过程

定理法则在教科书上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副经过千锤百炼“完美无缺”的逻辑体系, 这种完美的形式掩盖了数学的发展过程,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 以“就是这样”的方式把定理、法则、公式灌输给学生, 无疑会扑灭学生逻辑的创造性的“火花”, 学生学到的仅仅是死的数学知识, 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 勇于创新, 揭示定理、法则的发展过程和证明思路的探索过程, 不仅要使学生记住定理和法则的结论, 而且要使学生知道定理和法则是怎样得来的, 努力揭开数学的“完美面纱”.

3. 例题讲解要揭示方法的思路和选择过程

例题是经过专家精选的典型范例, 课本一般都给出了一种较好的分析和解答, 如果教师就题论题, 像“放电影”一样重演一遍, 那么, 例题数学的风采就被扼杀了.对于例题教学, 教师应重在“引路指津”, 认真分析例题解法的思路, 探询是否还有其他更妙的方法, 课本为什么要运用这种方法, 等等.讲解例题要体现知识从理解到应用的升华, 总结归纳方法, 揭示规律, 发展智能.

4. 习题教学要遵循从理解应用到巩固提高的原则

学生完成习题是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思维活动, 学生完成习题要努力使初步展示的思维过程得到巩固和深化, 要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在应用中对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 要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完成习题变成为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

5. 讲评课要多作反思, 从顿悟中求理解和发展

作业、试卷讲评课, 是引导学生剖析思维过程的有利时机, 特别是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 为什么这样错, 再揭示其正确解题途径, 要让学生从错误中得到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和应用.

6. 复习课要揭示知识间的有机联系, 突出数学思想方法

复习题要围绕数学知识间的有机联系, 突出数学思想方法.复习课要围绕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加强题组训练, 通过类比、分析、联想、比较、反思, 展示思维过程, 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创造性、探索性, 使复习过程变为一线串珠形成知识链条的过程.复习应突出数学思想方法, 让思想方法展示数学思维过程的风采.

浅析设计成果展示的教学特点 篇9

经常会有同学提问在设计展示方面有没有必须遵守的规定与条目, 事实上这种教条规定是不存在的, 因为设计展示的核心是易读性、连贯性、说明性, 重点是图纸内容表达, 评价一个展示设计好坏的标准在于其是否有利于设计的沟通。优秀的设计展示对于专业设计师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这是因为其内容十分繁复杂乱。例如一个完整的室内设计方案包括正投影图、三维渲染图、工艺示意图、材料样板甚至空间分析模型等, 将这些内容结合起来的关键是要在这些设计内容中找到至少一个共同符号, 从视觉角度进行相互联系, 强调图纸展示的连贯性, 这种设计对不熟悉图纸的用户非常有效。比如主要是强调标题的突出与一致, 可将设计主题图样、标题样式等作为设计共有元素加以强化, 最终形成与方案紧密相关的版式风格。这也是为何在设计企业中将展示的版式模板加以固化, 并形成统一编排格式的原因。这样做不仅能够省去重新设计的工作时间以增加效率, 更可以使图纸在说明设计意图的同时较好地表现出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与专业象征性。

教学中的设计展示要求和设计企业展示要求区别很大, 企业的设计项目展示中因时间线很长, 且会进行多次成果汇报, 通常是针对某一设计阶段的内容进行展示, 最终会根据需要加入适当超前的概念。而在教学中设计课程根据设计流程被分解为几个阶段的模式, 每个阶段的设计任务和教学侧重点不同, 导致教师基于设计教学评价原则, 要求学生在课业讲评时将最终设计成果和前面的整个设计过程全部呈现。这对于设计专业的同学而言, 在不具备版式与归纳知识的前提下, 一个统一格式的展示设计难度甚至比课题的设计灵感创建还要难。学生的设计成果展示首先要从专业角度进行, 以陈述的方式表达出来, 我们在教学中把它比拟成“讲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逻辑严密的故事才会吸引受众的目光, 要达到这样的要求, 需要在展示中清晰地表现设计主题, 包括主要设计概念与突出设计元素。另外, 仅展示最终设计结果并不能达到未来专业设计的要求, 可能会导致第一次接触方案的受众产生混乱感且难以理解设计内容, 解决的方法是完整记录自己的设计过程, 将过程文件整理归纳并进行编辑和梳理。

设计过程一般分为概念阶段与深化阶段, 在概念阶段设计师的团队沟通较为频繁, 思路变换很快, 早期的图纸、样板和草图等大多以便签形式张贴。深化阶段是设计已趋近完成, 需要用很规范的图纸语言、正式的装裱格式进行展示。比如我们经常接触的三维表现图, 在概念设计阶段大多是从空间关系、功能布局、设计理念等角度进行制作, 只需要“素模型”即可满足要求;而在设计深化后的成果展示阶段中, 三维表现图需要表达出材料、光线、质感等具体内容, 需要精心制作和效果完善。学生在概念设计阶段一般用硫酸纸等进行频繁的草图设计和大量的材料样板等资料性内容, 需要与同学、教师进行有效沟通来修正自己的设计方向, 这当中也涉及到设计过程中的展示方法。这里展示可以借助格式方面的统一来明确设计理念, 随着设计的推进不断进行完善整理, 最终在成果展示中适当体现。

版式的美观和设计内容之间的“冲突”也是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图纸化”是解决这个问题最直接的方法。无论版式的外观变化多么丰富, 设计展示的实质仍然是设计图纸, 我们并不需要强烈的视觉特效和花哨的装饰, 内容的明确和直观是第一位。如果因为版式的需要而对设计内容进行省略或表达不完整, 是一种舍本求末的做法, 也有悖设计展示的最终目的。但不能否认的是, 版式设计在设计展示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作品的内容多少、各个图纸的幅面尺寸、观众的规模和展示环境甚至印刷数量都会影响到版式的确定, 在实际设计项目中还要考虑到时间和预算成本。大多平面设计版式原则和界面设计原则同样适用于设计成果展示的。实际工作中使用风格一致的外框来保证系列排版的统一性是比较常用的方法, 比如在不同图版上的相同位置设置题目与说明。将版面“网格化”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技巧, 特别是对于缺少视觉传达设计经验的学生来说帮助很大。网格由版面的尺寸大小、四周留白和内容区域组成, 内容区域先被分割为简单的纵列, 将版面划分为几个组团, 有效控制了图面的分布, 然后再根据纵列进行分割和设计, 能够有效地将图面与说明文字整合在一起。版式设计软件中有大量的字体样式和特效, 比如斜体、中下划线、阴影甚至曲线扭曲等, 过度使用这些效果是初学者常犯的错误。基于强调版式是为说明图纸服务的基本原则, 在教学中适当传递一些关于字体的基本使用原则, 如同一版式中不要过多字体样式, 粗体仅适用于标题系列, 根据版面的尺寸和展示环境设置字体大小, 随句子长度增加应适当增加行距以保持易读性。

目前版式设计是以传统的手工装裱和信息化的电子文件两种方式进行输出。手工装裱是早期的设计成果展示的主要形式, 较为简单的是将不同图纸裱到相同的背板上, 对背板边框进行统一风格处理和统一的标题示意;复杂些的会将背板进行镂空处理, 形成多个边框效果, 可以在同一版面展示多个图纸内容时保持版面的整洁。现在采用这种手工装裱方式主要是为了在设计草图阶段便于进行沟通和向客户说明, 形式大多是将零碎的各种草图、样板等用绘图墙统一固定, 优点是迅速有效。“电子媒介的出现和广泛应用, 为信息的公共化和图像化消费的全面普及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电子化文件是指将手绘图纸输入计算机, 与数字图纸进行统一编辑排版, 然后进行打印或投影播放, 被称为“图像化”展示。正如数字化是智能技术的基础一样, 图像化也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一种形象思维升级。这种方式使展示设计风格更加多样, 也突破了原有装裱方式的材料限制, 并大大减少了预算成本与传输成本, 更符合信息时代读图特性。电子图像在实际排版过程中会使用如Photoshop或Indesign等专业软件进行, 设计文件中会包含大量文字与图片信息, 为便于整合与交流, 大多输出为PDF格式, 更符合读图的需要与整体性。

幻灯片演示是设计成果展示中较为常用的形式, 保持图面的整体性和整洁, 尽量减少文字使用量, 以符号和图解的方式代替文字阐述设计意图, 是演示文稿在设计方面的应用原则。演示过程本身分为图像和表述两部分, 图像部分以图纸为核心, 从设计内容和设计思路入手构建一个完整的“故事”。在设计支撑材料方面可以从资料库中收集和编辑一定的数据与图片并进行图解化, 用以说明补充设计图纸的内涵。与设计概念和设计方案技术内容相关的部分, 必须是无歧义的和确定的。在设计原则上, 遵从“一切为沟通服务”的核心原则, 使图面简洁有力, 视觉元素可用来帮助理解方案中包含的意义, 表达的是方案中被隐藏和不清晰不明确的信息, 需要达到非专业人员仍旧可以轻易理解的程度。布局方式的目标是使方案展示简洁而美观, 多次使用黄金分割原则, 色彩要与设计概念相关, 随图纸内容变化而变化, 对所有元素进行整合和交叉处理, 做到统一而不雷同。

《纸服装的制作与展示》教学设计 篇10

本节课先以微课的形式展示了中国服装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了服装的变迁,并感受古代人们的智慧,接着用PPT制作了纸服装的时装秀,让学生感受纸服装独特的美与时尚,为接下来的小组合作制作服装提供了灵感和参考。自主性、探究性、多元体验是本节课最大的特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主题活动二——纸服装的设计与评价。活动内容有两大板块:一是设计纸服装要考虑的因素;二是评价与反思。在第一板块中又分为纸服装的设计和纸服装的制作与展示两部分。本节课的重点是纸服装的制作与展示,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服装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发挥想象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有自己的想法和一些简单的创意,团队合作意识较强,具备一定的造型表现能力,而且大部分学生对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纸服装的艺术美,拓展想象空间。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教学环境与准备

微课、音乐以及彩纸、双面胶等制作纸服装的材料与工具。

●教学过程

1.引入课题

师:你们知道吗?咱们中国的服装发展历史悠久,汉服、唐装、旗袍在世界服装发展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中国服装发展史。(播放微课)看了这段资料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中国的服装多姿多彩,都非常美丽,代表了人类智慧的发展。

师:是的,每一个时代都有代表服装,服装发展到今天,更是千变万化。不信,请大家看一段时装表演!(播放微课)欣赏完这场时装秀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虽然这些服装是纸做的,但也非常美丽,并且还很环保。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制作属于自己的纸服装吧。(板书课题)

2.设计分工与制作

师:上节课老师要求你们完成下表中的任务,下面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合作学习的成果。(学生汇报分工和设计图等)

师:接下来我们就动手制作了,但制作之前要注意工具使用的安全。制作时间是20分钟,我们来看一看哪组制作得又快又好!(播放计时器)

3.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

(1)各组展示自己制作的服装。

(2)互相评价服装。(喜欢哪套服装,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4.小结

组织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教学反思

1.信息技术对本节课的帮助

本节课是主题活动的第三课时,前两节课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准备,包括制作纸服装的材料/工具、设计及制作步骤等。课堂上,我利用信息技术,先让学生了解服装的发展,提高其对服装的认识,接着观看纸服装秀,帮助他们找到设计的灵感。在成果展示环节,我运用信息技术营造出时装秀的氛围,并将每个小组完成的纸服装作品、走秀等用图片、视频的方式上传至本校的网站进行分享。

2.教学收获

首先,本节课的学习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促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其次,模拟时装表演环节,学生穿上自己设计的服装进行表演,觉得很有成就感,同时也增加了自信心。

3.改进之处

信息技术在课堂的应用还可以有更好的融合与提升,如可以建立网络平台,学生在课前预习准备时遇到难题和困惑就可以通过网络互动来解决难题。

点评

本节综合实践活动课,依托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将美术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了深度融合,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

1.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展示中华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是中国人立身于世界的根本。本节课中,教师利用“微课”展示了中国服装发展史,把二者进行了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欣赏服装发展变化的同时,感受灿烂的中华文化。并引导学生立足于这块土壤来思考服装的变迁、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良好的文化底蕴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学生的创作离不开思维,思维的启发又是创新的基础,在本节课中,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把大量的图片展示在学生面前,耗时短,信息量大,用海量的图片丰富了学生的视野的同时,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创新的灵感。为进一步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课上,小学生不可能创作出那么多有创意的作品,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广泛性,在前两节课里,让学生分组对服装的制作做了大量的调查和准备。充分而有效的准备使学生对合作的任务目标明确,并在制作过程中,发挥灵感,积极合作,创作出了一件又一件精美的服装作品,体现了自主、探究、多元的教学方式。

4.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服装展示情境

作业展示是教学的回馈,在本节课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了一个模拟的时装秀现场,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成功的舞台,让学生在分享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在体验中增加成就感,加强自信心,在评价与被评价中提升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通过本节课,可以看出教师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和扎实的信息技术功底,但教师如果能借助信息技术优化后续学习就更好了。

展示设计教学方法研究 篇11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展览业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巨大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的展览业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于展览市场的扩大,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也根据市场相继开设了展示专业或展示设计课程,来适应社会对展览设计人才的需求。虽然现在很多高校都注重展览人才的培养,但目前展示设计的教学方法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本次就是通过对展示设计教学方法的系统化研究来改进目前展示设计的教学方法。

目前展示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今展示设计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教学教、学生听”一种被动的教学模式,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课前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展示设计课学生课前都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基本上是课前学生对展示设计的知识一无所知,只有少部分优秀的学生才能对课程有一个比较粗略的认识。

2.课上

(1)讲课阶段

大部分高校的专业教师在上课的时间只是借助PPT课件向学生传授展示设计知识,并且部分教师还会出现因为没有实际的展示设计经验,只是教条书本的理论知识。

(2)辅导阶段

在展示设计教学辅导阶段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学生自己定设计命题展开方案设计。然后教师对学生方案进行指导,而其中大部分指导的内容是有关美学层面的,对于展览施工技术、材料、沟通等都没有过多的讲解。另一种是教师布置设计命题,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一种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3.课后

目前展示设计课后教学几乎是一片空白,基本上课程结束也意味着学生对这

门课程学习活动的终止。其实这时可能很多学生只是刚入门而已,需要学生继续学习。

展示设计教学方法的优化

根据前面所提到目前展示设计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项目教学法、网络数字平台法两种方法来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德国,主要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个层面就是指的用真实的项目来拟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另一个层面就是模拟一个项目情境来制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操作性较强的课程,而展示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所以,项目教学法对于实现展示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有很大程度的作用。

项目教学法主要在课上的方案设计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协作、方案沟通、理论联系实际的新型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教师根据实际或虚拟项目拟定设计任务。在上课过程中如接到实际的展示项目就会根据项目任务书或者甲方的要求,来拟定具体的设计任务,然后以班级为单位让学生每3-5人成立一个项目小组,然后展开不同方向的设计构思。当客户认定其中一种方案的时候,就要求所有小组共同协作来完成最终的设计方案。设计的每个环节的计划都按照实际项目的进度进行,并且每个环节都要进行自我评价,以促进方案不断的优化。在整个方案的设计与交流过程中,教师都要深入学生与学生沟通、交流、讲解,带领学生到洽谈、施工现场、材料市场让学生零距离的学习设计。当然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在上课过程中笔者没有接到实际的设计项目,那么这时就需要教师模拟一个项目情境来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基本与上文提高的方法一致。

2.网络数字平台法

自从笔者参加教育部的多媒体课件与微课大赛获得了一等奖,网络数字平台法教学的工作就已经开始进行实际的教学实践,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网络数字平台法具体来说就是笔者借助现在的互联网技术让学生全天后的进行学习。笔者网络数字平台法的核心就是一个专用的展示设计课程网站,在这个网站上我提供了教学大纲、教案、PPT课件、电子书课件、微课视频、科研、专利、教学成果、教学资源、教学试题、友情链接等版块的内容。在课前就让每个班的班长通知每个学生无比要加入我已经建立的微信公众平台,阅读已经建立的展示设计课程网站的内容,这个环节教师要做好检查机制,使学生在课前就对展示设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讲课过程中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以实拍或三维动画等多种形式形象生动的给学生讲解不同部分的展示知识。在课后环节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一直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得他们在任何时候与地点都可以与教师交流或学习展示设计,改变以往结课就等于课程学习结束的教学模式。

展示设计课程的项目教学法与网络数字化公众平台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显著的优势。首先,它实现了传统展示设计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以项目与网络为中心;其次,它通过网络数字化公众平台实现了教师与学生,课下与课上的互动教学,并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最后,它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转为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单向传授知识转变为师生一起发现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总之,项目教学法和网络数字化公众平台法引入展示设计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出网络信息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一种借助网络数字化公众平台并以市场为导向新的教学方法。

展示教学 篇12

一、教学示弱艺术的内涵

示弱直意为暴露弱点, 又被引申为放低位置、降低姿态, 在他人面前谦虚、谨慎。示弱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 更被看成是一种人生态度和处事智慧, 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提到的“弱之胜强, 柔之胜刚, 天下莫不知, 莫能行”。教学示弱艺术就是教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暴露或展示自身弱点的方式, 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灵动的师生氛围, 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教学示弱艺术的基本内涵是多层次的。

1. 教学示弱艺术是一种教学行为

教学示弱表达了人基于“弱”的心理倾向所呈现出来的行为特征, 主要表现为三个层面:一是敢于示弱。在教学过程中, 当教师面对自己的无知、无力时, 不虚伪掩饰, 而是真实展示。二是善于示弱。教师能够机智、巧妙地将自己的不足展示出来, 激发学生的兴趣。三是故意示弱。教师故意呈现自己的不知或故意当众犯错。这含有一定的表演成分, 但并不带有人工的痕迹。无论是敢弱、善弱还是故弱都是通过教师的行为呈现出来的。教学艺术是指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 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1]。实践性是教学艺术最根本、最基本的特征, 教学示弱艺术作为教学艺术的类型之一, 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言行举止等方式展示出来。教师适境、适时、适人的示弱不仅潜隐地体现了教师教学的审美性、情感性, 更切实地验证了教学示弱在实践中的可展示性、可操作性。

2. 教学示弱艺术是一种教学态度

教学态度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认知、情感、意向的心理反应倾向。它左右和控制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示弱艺术是教师的教学发展观、师生关系观、教学生成观等教学态度的具体呈现。教学是促进发展的过程, 而发展的主体不只是学生, 同样包括“成人”的教师。这是人永远处于未完成状态的本质决定的。师生关系并不是教与学之间关系的简单对应, 教师虽“闻道在先, 术业有专攻”, 但“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心理学研究也表明, 毫不示弱反而会暴露自己的短处。在这种看似强大的心理攻势面前, 人们也不一定会作出让步, 而示弱有时却能获得人们的理解, 反而更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这就是示弱定律[2]。据调查, “不管是20年前的中小学生, 还是当今的中小学生, 他们都很看重一名教师的师德, 如理解、宽容、责任感、公正, 不喜欢教师以权威的形象出现”[3]。高高在上, 目中无人的教师受到了学生的排斥, 而温和、公正、不以权威示众的教师却受到学生的追捧, 这足以说明教师“示弱”的教学态度的微妙作用。

3. 教学示弱艺术是一种教学智慧

教学智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4]。首先, 教师敢弱的基本前提是对教育教学工作规律的把握。对规律的把握是教师对教学的一种深层次理解, 需要长时间的实践累积才能形成。教师敢弱不是头脑发热的一时行为, 而需要教师厚积薄发的勇气。因此, 教师敢弱是教学智慧的表现之一。其次, 教师善弱是教师在体验教育教学情境的基础上, 深刻地洞悉学生的心理, 并敏锐地做出创造性的反应。教师善弱要趁机而为, 它是教学智慧的表现之二。最后, 教师故弱是教师在充分掌握学科知识和学情的前提下, 故意犯错或故意不知。这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表演天赋, 并能机智地面对情境的变化和学生的质疑。故弱是教学智慧的表现之三, 也是教学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此外, 教学活动不是一种严格按照预定程序进行的直线运动, 难免有意料之外的争论、断裂、冲突等教学现象的发生, 这恰是激发教师机智地开展创造性活动的诱因, 是教师不断挖掘和利用教学新资源、发现新问题、建构新知识、进行创新活动的契机。

二、教学示弱艺术中美的意蕴

教学艺术追求美、创造美, 审美性是教学艺术的典型特征。苏联著名美学家斯托洛维奇曾经指出:“在每个领域中出现的凡是值得被称为艺术性的活动, 都必定具有审美意义。”

教学示弱艺术不仅具有真实美, 而且富含关系美、情境美的意蕴。

1. 走下“神坛”的真实美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至理名言道出了教学对“真”的追求。庄子曰:“真者, 精诚之至也, 不精不诚, 不能动人。”真是善与美的前提和基础, 真实美是一切美的基础或源泉。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机智地表现出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错认错、窘态自嘲、妥协退让、甘拜下风等貌似不完美、软弱的“凡人”行为, 不仅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教师真实、真诚的人性美, 而且其中蕴含着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期望、尊重、关爱, 并通过以身示范, 培养学生相信真理、追求真知、展示真诚的品格, 透射出教学现实追求的理智美。总之, 教学示弱艺术在促进学生知、情、意协调发展的同时, 实现了教学活动“真善美”统一的理想追求。

2. 营造和谐的关系美

教学活动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 它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冲突, 如师生冲突、生生冲突、师生与教材之间的冲突等。为了使教学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教师往往采取直接干预和置之不理两种极端的传统的处理方式。虽然这种处理方式化解了表面上的即时的冲突, 但是潜隐的深层次的冲突却会愈演愈烈。在教学示弱艺术中, 教师主动利用教学机智, 以自然轻松的方式来化解冲突。机智是教师的一种临场天赋, 机智则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正如马克斯·范梅南所说, “机智的教育者认识到跨过街道走过来的不是孩子, 而是老师”[5]。举个例子, 一位教师在讲《游遍中国》课中的泰山时, 学生就问:“老师, 泰山有个石敢当, 你能讲讲石敢当的故事吗?”这名教师不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 但又要缓解尴尬的气氛, 便说:“我只知道泰山有个石敢当, 但对于故事的内容不太清楚, 有哪位同学知道这个典故, 站起来给大家讲一讲?”这时, 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又转移到故事本身上来。可见, 相对于传统的处理方式, 教师机智的示弱起到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谐、催化作用, 对关系美的塑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丰富生成的情境美

审美教育的中心环节是从审美感受提高到美的鉴赏, 从而理解美的实质。然而, 要理解美的实质必须依靠教师很好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分析情境。教学示弱艺术就是教师在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并让学生在分析情境的基础上感知个体、体验美好。李吉林老师说:“‘作品内有境’, 在情境教学中, 设置情境是否必要和设置什么样的情境, 都以教材为根据, 并以达成教材的要求为目标。”[6]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教材预设的情境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但如果不考虑教学的具体内容, 一味地遵循预设, 那么就会使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束缚在预设的模式当中, 很难有突破和创新。教学示弱则是教师基于教学内容的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突破先前预设的情境。教学示弱艺术注重情境的创生, 能够促进师生打破预设情境的条条框框。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在充分感知情境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理解、分析和掌握学生的情境, 并依据学生的情境和师生所处的关系方式做出恰当的行为。只有这样, 整个课堂才会真正生成丰富的情境美。

三、教学示弱艺术的展示策略

教学示弱是借助“示弱”的方式, 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谐悦师生之间的关系, 以便更好地达成教育教学的目标。如何示弱是教学示弱艺术发挥效能的关键。

1. 真坦白, 巧面对

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中提到, “我们习惯的诊断方法容许我们靠责备受害者来忽视我们的弱点和无能”。教师在面对自己的弱点和无能时, 存在着一种恐惧:教师自己都极少承认的一种内心恐惧, 这种恐惧驱使着教师在面对不知时作出违背心灵的反应。就如前文提到的, 教师在讲《游遍中国》课中的泰山时, 不知道石敢当这个故事, 有的教师出于内心的极度恐惧, 怕自己的不知会被学生当作是无能, 便会采取敷衍了事的做法——“石敢当就是一个传说, 没什么可了解的, 咱们继续看看泰山的其他方面”, 搪塞学生的提问。这样的教师缺乏坦诚的勇气。所以, 教师要对自身形成正确的认识,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身为人师就要坦然面对自己的弱点和无能。

2. 善利用, 启生趣

教师坦诚自己的不知, 并真诚地展现给学生,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此时学生都惊讶于老师也有不知的时候, 并窃喜老师也有输给自己的时候。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有一次在哥伦比亚大学发表演讲后, 沉思良久仍不能回答学生的提问。然后, 这位伟大的学者便真诚地对那位学生说:“你提出的问题非常好, 但是我没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可见, 大师、名家也有他们的“不知”, 而且他们能够坦然承认这种“不知”。这种“不知”是一种境界——在众目睽睽之下, 不做作, 不遮掩, 能够说出“我不知道”。大师的这种坦诚会在无形之中微妙地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会暗忖:“大师都不知道, 我要知道的话, 就可以超过大师了。”同样地, 这时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超过教师的欲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故呈现, 共求知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故意示弱来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当然, 教师的故意示弱也是对教师表演技能的考验。如果教师的故意示弱被学生看穿, 学生不仅不会积极配合教师表演, 还会认为教师小看自己, 从而产生逆反心理。所以, 在故意示弱前, 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群体的认知发展状况, 深入了解学生个体的情感需求, 并要与学生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在教师故意示弱的过程中, 教师要表现得很自然, 不能带有极易被学生察觉的掩饰痕迹。简言之,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表演技能。在教师故意示弱后, 教师要及时反思。在呈现与求知的过程中, 沟通是打开心门的一把钥匙。然而, 师生之间的沟通大多停留在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沟通的层面, 而忽视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人类的心灵不想要被别人“解决”, 它只想要被人看到和被人听到[7]。师生之间真正的沟通就该是既能看到又能听到, 心灵的深度对话才是最高层次的沟通。

参考文献

[1]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5:85.

[2]何蓉.浅谈教学中教师示弱策略的运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 (14) .

[3]李琼.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一个跨文化的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 2007 (11) .

[4]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J].教育研究, 2005 (2) .

[5]马克斯·范梅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204.

[6]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李吉林与情境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294.

上一篇:居民消费下一篇:饮水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