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展示

2024-09-30

学习展示(通用12篇)

学习展示 篇1

新课堂的特征之一, 就是“还给”学生说话的权利、表达的权利, 课堂展示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平台。课堂因学生的展示而精彩, 因学生的展示而焕发生命活力。在新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小组更好地展示?笔者结合本校课改实践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课堂展示。

一、课堂展示存在的问题

1.展示形式单调:目前, 课堂展示主要表现为单调的对话形式。例如:单一集中型对话、串联顺延型对话、纠错订正型对话等, 其共同特点是一人说大家听的明星展示, 无非是把教师的“一对多”变成了教师帮助下学生明星的“一对多”, 没有起到调动学生全员参与的作用。

2.展示动机盲目:有些展示活动只是虚假的繁荣, 造成“狂欢流行病”, 例如:动机盲目症———没有目标, 不问效益, 为展示而展示;内容肤浅症———机械性记忆, 片段性阐述, 缺少辩证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行为单一症———老师问, 学生答, 或学生板演, 教师评价, 琐碎、肤浅;轻度跳动症———重展示, 轻倾听, 重表现, 轻学习。

3.展示遭遇教师制约:常见的教师口头语也是制约学生展示的重要因素。例如:“我找个同学来答这个问题”———学生单一展示;“…或者说…”“…换句话说…”“…由此而可见…”———教师自己展示;“从这排开始, one by one”“…下一个…”——教师策划的最低效展示;“这是××年××市中考题, 这道题很难吧!”———教师最差劲点评;“这是××××, 是什么?!……”——教师的“神马浮云“激励展示。

二、对课堂展示的认识

(一) 展示内容

展示哪些问题, 这些问题如何展示, 展示到什么程度, 需要展示的问题如何分配, 每一个问题按照什么方式或思路展示, 在课前都要有适当的预设。每一个问题都有它的教学价值, 只是展示的程度需要教师掌控, 有些问题只要一带而过, 有些问题却需要深入追究, 这样才能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切不可平均用力, 泛泛而谈。

对于需要展示的问题, 可要求学生按照以下几点进行展示:1.解题过程 (应该按照讲解的思路去写, 便于其他学生看出问题的实质) ;2.解答要点 (解题思路和所用公式、定理、技巧和思想方法的提示) ;3.解题总结 (解题后简要的总结、提炼, 提升自己对该类问题的归纳和思考) ;4.疑错提示 (解决此类问题极易出现的几种常见性错误和容易疏忽的问题) 。

(二) 展示类型

展示类型分为静态展示和动态展示两种。静态展示即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将需要展示的内容抄写在黑板上;而动态展示则是学生互动交流过程中的展示, 需要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需要应对其他同学提问的能力, 以及相应的形体和行为表演等能力。这需要学生对所涉问题有比较全面而深入的思考, 反映了学生课前准备是否充分和思维是否敏捷。

(三) 展示方式

展示方式有:书面展示 (抄写) 、口头展示 (语言) 、行为展示 (表演) 。书面展示, 要求学生能将展示的内容条理化, 能较好地反映问题的要点和逻辑关系, 便于其他同学阅读和理解题意及其解题过程;口头展示要求学生在讲解、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能用简洁、流利和通俗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能较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行为展示则是学生希望通过适当形式的表演, 说明一些简单的道理, 让同学了解问题的实质。

三、提高展示效果的方法

(一) 对学生的展示要给予适当的评价

评价是无形的激励, 恰当的评价能促进学生课堂展示水平的提高, 它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堂展示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的效果, 因此, 应该多用给力、赞美的语言, 多用欣赏的眼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二) 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引导问题, 激发学生的思维, 诱发学生展示的欲望

这场改革的关键之一是学生手中的导学案, 它既影响着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的效果, 也影响着课堂展示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效果, 所以, 导学案的编制要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内容, 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好说。因此, 设计恰当的问题是关键。

(三) 设计多元化的互动形式, 激发学生的展示兴致

学生开始时出于新奇, 对这样的课堂能表示出较高的热情, 时间长了, 新鲜感没了, 热情会减退, 势必影响课堂效果。此时, 教师需要设计多元化的互动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展示兴致。

(四) 培养学生自我展示的能力

学生的课堂展示能力与教师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展示培训。培训应按照课堂展示的标准和要求进行, 必要时要敢于叫停。

(五) 修炼教师的课堂驾驭内功。

导学案是教师驾驭课堂的真正抓手, 在课堂上, 教师需要做到三点。

1. 选择重点问题作重点讨论, 不要平均用力, 简单、容易的问题一带而过即可, 重在突出重点, 解决难点、疑点。

2. 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 否则, 会使学生茫然而不知所措, 从而影响交流, 耽误时间。

3. 教师作为课堂互动的一员, 应当在适当时候通过提问或追问的方式给出你的问题, 引导学生讨论解答,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解答实现你的教学意图。

总之, 从教的输出与学的反馈来看, 课堂的本质在于内化和外化的统一。内化得充分才能外化潇洒, 外化得充分才能加深内化理解。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提高内化和外化统一的效率, 展示者就是沟通、统一的桥梁, 良好的课堂展示将使课堂不再是“闷课”。而正是课堂展示使学生有了快乐、有了自信, 有了尊严;正是课堂展示才激活了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 使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了一种自觉的生活需求。这样, 我们才算是真正尊重了学生的生命, 给学生生命创造了一个健康成长的舞台。

摘要:新课堂的精彩往往体现在学生的课堂展示中。课堂展示是学生学习、交流的平台。新课堂要引导学生、小组更好地进行展示。因此, 要认识目前课堂展示中存在的问题, 认识课堂展示的内容、类型和方式, 探究提高展示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堂,小组合作,课堂展示

参考文献

[1][2]丰都县董家中学教科室博客关于小组合作学习“展示环节”培训[EB/OL]http://dongzhongjiaokeshi.blog.163.com/blog/static/17230139120124992448259/

学习展示 篇2

1、造型表现。设计展位造型的时候要依托展示的内容来大胆描绘。好的造型不 是搭个门头,搞几个桁架就算数的,造型的目的是要突出展示内容,因此做造型时,要充分 考虑到内容的固有特征。要做到,即使你的造型“飞扬跋扈”,也让人觉得是理所当然。另外,在以往的设计中,较小的展位容易把握,较大的场景有时会难以控制。对于设计者来说一定 要放眼整体,以整体指导局部,以局部完善整体。当遇到棘手的问题时,化繁为简,是个行之有效的办法。与其零零散散,让人摸不着头 脑,倒不如弄一个连贯的造型来的有气派。这个图片里的展位是不是让人感觉就过于零散? 莫不如做一个整体造型把那些机位嵌在其中。当然,这是跟客户的投资有直接关系的,这里 就算做一个参考而已。

2、颜色表现。展位的颜色表现可以通过灯光、材质等的配合共同完成。在一个会展中,每个展位都想通过各种手法把自己表现的流光溢彩,这其中也大有研究。在运用颜色的时候 我们通常的做法是选取企业色作

为展位的主色调,然后用它的补色来加以完善。其实有的时候我们大面积用一个纯色,会更引人注意。把握不好时可以选用经典的黑、白色。大面积的黑给人的震撼感极强,大面积的白让人赏心悦目。当然,如要体现不同感觉,只需在展位里面稍添加些点睛之色即可。比如添加冷色会变得有科技感,添加暖色顿时变为 时尚一派等等。

3、视觉传达。它其实就是以上2点的结合。不管怎样的表现形式,都是在向受众传达 一个视觉信息。造型和颜色又是不可分割的,把它们表现好了,才能有强烈的视觉冲击留在 我们的脑海中。刚才强调一切东西要有联系,现在到处都在讲究混搭,这就是联系的必然结 果。我们也可以把这个理念融入到展位设计中。设计展位细节的时侯运用设计杂志的元素,将平面的东西立体化,将立体的东西平面化,善于利用光效、视错觉,会让人体会到意想不 到的视觉效果,我觉得这是一个新型的设计趋势。之前,谁会想到可以像这个图片中的方法 做效果呢?

概念
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设计,它的主体为商品。展示空间是伴随着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的阶段性发展逐渐形成的。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运用艺术设计语言,通过 对空间与平面的精心创造,使其产生独特的空间范围,不仅含有解释展品宣传主题的意 图,并使观众能参与其中,达到完美沟通的目的,这样的空间形式,我们一般称之为展 示空间。对展示空间的创作过程,我们称之为展示设计。
编辑本段关于展示设计的理解

展示设计以「展示具」为标的物的设计,更广泛的说,是以「说明」「展示具」「灯、、光」为间接的标的物,来烘托出「展示物」这个主角的一种设计。换句话说,展示设计 的标的物具有配角的性格。展示设计从范围上可以大到博览会场、博物馆、美术馆,中 到商场、卖场、临时庆典会场,小到橱窗及展示柜台(样品柜),不过都以具说服力的

展示为主要概念。就展示设计所处理的内容而言,主要有展示物的规划、展示主题的发 展、展示具、灯光、说明、标指示及附属空间(如大型展示空间就该包括典藏、消毒、厕所、茶水、休息等等空间)。从某个角度看,展示设计是新兴行业,以往较大规模与较固定性的展示设计即归属 于建筑设计,较小规模的展示设计就归属于室内设计,较临时性的展示设计就归属于美 术工艺或室内设计。那麼,是什麼因素让「从大到博览会场」、博物馆、美术馆,中到 商场、卖场、临时庆典会场,小到橱窗及展示柜台(样品柜)都会重新以「展示设计」 这样的行业来理解呢?这是

为学生学习英语搭建自由展示舞台 篇3

关键词: 小学英语 自由表达 任务互动 成果展示

教给学生英语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学习的乐趣,有利于激活他们的内在潜能动力。多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在活化教学资源和丰富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体验机会,让他们在轻松玩学的过程中感受英语的魅力。自由展示舞台的搭建,一方面,使得教学更开放和富有生活情趣,让学生从中主动转化生成语言技能,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暴露学习思维中更好地调整学习方法,通过积极引导,让他们增强综合运用能力。

一、创设自由表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学

在情景中愉快学习,在互动中自由表达,是引导学生主动融入课堂的重要前提。为学生创设自由表达情境,能在活化教材资源和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基础上,有利于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通过自由表达情境创设,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创设自由表情境,应该以课程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为关键,给学生营造自由快乐的学习氛围。重视内容的拓展延伸,为学生设计与表达相关的情景,建议学生主动表述,给他们更多自由互动的机会。创设民主、平等、自由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大胆参与,让他们在享受表达快乐的基础上,更高效地表达运用。教师多做观众,用掌声和喝彩给学生鼓劲,让他们在“肆无忌惮”的言说中,主动暴露学习认知思维,便于教师及时调整策略方法。

自由表达情景运用,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认知体验。例如,在译林版五年上册Unit 8“ At Christmas”的“Story time”阅读教学中,不妨将教室布置成庆祝的场面,引导学生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就“What are you going to on Christmas Day?”“What do you want to give your parents as present?”进行演讲,让学生根据课程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可要求学生扮演格林先生一家,就“Have happy Christmas”进行大胆交流,增强感知体验。

二、运用任务互动协作帮助学生感知体验

把教学任务交给学生,引导他们带着问题主动思考,在合作探究中主动表达感知,使得体验更深刻,有利于学生在相互学习中获得英语知识技能。通过任务化的协作引导活化教学,更能使得学生在认知中获得深刻体验。

任务互动协作,应以学生的自由交流为导向,关注他们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过程,鼓励他们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多为学生选择丰富的任务话题,让他们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便于他们及时调整策略。多发挥学生的团结协作作用,鼓励学生在同伴交流、小组讨论、角色对话等学习协作中不断拓宽认知视野和思维,帮助他们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形成丰厚的知识。任务互动协作,在缓和课堂紧张教学氛围的基础上,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

通过任务互动协作,使得学生自由表达认知,激活学习思维。例如,在四年级下册Unit 2 “After school”的“Story time”教学中,不妨建议学生围绕“What do you usually do after school?”进行同桌交流,帮助学生整体理解阅读主题。在此基础上建议学生提交个的疑难问题,教师针对这些问题予以概括,设计具有共性问题的思考任务,像:How do we make our school life become more wonderful? Can you tell me an interesting story about your school life?等,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帮助他们在相互讨论交流中增强感知体验。

三、建构成果展示平台增强学生自信潜能

让学生在属于自己的平台上主动展示,能使得他们的激情和信息更高涨,更能够帮助他们有效释放学习动力和潜能。多注重过程性评价,运用欣赏的眼光和激励的话语来肯定学生,能使得他们在受到鼓舞的过程中主动增强奋进的信心和勇气,给他们的学习带来无穷的活力。

给学生搭建成果展示的平台,使得他们在争强好胜的学习竞争中调整学习策略方法,形成积极学习情感。多运用情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建议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思维,主动尝试不同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感知体验。运用学习园地、学校画廊等载体,给学生提供成果展示的机会,如,优秀作业展览,让学生在相互学习点评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差距;课文情景剧表演,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发现更多有趣的话题,引导他们在自我展示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动力和活力。

针对学生在成果展示中的精彩,教师可引导他们尝试变化表达方式,让他们更多参与展示,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组织其他同学认真学习,让他们在模拟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己的潜能动力。

如上所言,以学生的英语学习发展需要为主线,突出主动参学、积极探知和自由展示,有利于学生在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中更好地调整认知感悟方法,最大限度地表现自己。学生自由展示更多体现语言知识技能的转化生成,有效活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英语表达的敏锐性和地道性。

参考文献:

[1]施法军.给学生宽广的交流展示舞台——试谈激活小学生英语学习潜能动力的策略运用[J].文理导航(下旬),2014(12).

[2]范 玲.让学生在活动的舞台上彰显个性——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J].学周刊A版,2013(12).

[3]王梅霞.调动学习情绪 激发学习热情——小学英语后进生辅导策略之我见[J].成功(教育),2013(09).

搭建展示平台,促进学生数学学习 篇4

一充分挖掘教材, 提供展示才能的载体

学生数学才能的展示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才能实现, 就像一个篮球运动员秀自己的投篮神技必须要有一个适用的好篮球一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需要深挖教材并结合学情, 提出并设计符合或稍高于学生才能水平——也就是最为接近学生发展区的问题, 使得学生借助这个问题恰到好处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智慧。

以对负数的学习为例。教材在以实例引入负数的概念后, 即在“议一议”环节提出问题:“选定一个高度作为标准, 用正负数表示你们班每位同学的身高与选定的身高标准的差异。你是怎样做的?与同伴交流。”面对这样的问题, 因为缺乏相关数据可资利用, 我即选用上节课练习测试的成绩单以作替代, 并向学生提出:“老师还没来得及计算全班同学的平均数, 你们能不能用最快最准确的方法, 帮助老师计算呢?”面对这样的问题, 不同的学生采取的方法是不同的。有的学生试图直接将各位同学的成绩相加然后做除法得出结果;有的学生考虑到老师的问题必与新学习内容直接相关, 因而先向书本寻找方法, 于是直接采用了教材内“议一议”的相关提示, “选定一个分数作为标准, 用正负数表示每位同学的分数与选定的分数标准的差异, 然后再进行计算。”显然, 后者采取的方法, 其计算量明显小于前者, 因而得出结果的速度也最快。这样的教学活动与过程的进行, 在拉近学生与正负数的距离、提升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同时, 还给予学生展示自己的数学智慧的平台,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拓展课堂空间, 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

既然展示平台是为学生搭建的, 教师就要尽力帮助学生登上这个平台进行才能和智慧的展示, 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理念。教材在前言中有这样的话, “你 (指学生) 可以尝试着自己想一想、做一做, 再与同伴议一议, 然后读一读教科书, 听一听老师的讲解, 再试一试解几个问题。”对于这些教材设定的教学环节, 教师要拿出时间, 支持与鼓励学生真想、真做、真议和真读, 使学生们在想、做、议、读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提高对教师的讲解“听一听”的针对性, 提高对解决问题的“试一试”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这也是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掌握的必要。通过想、做、议、读、听、试、操作等教学活动的开展,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作用仅仅是“引导”学生们的活动, 给学生们以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样, 既会帮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一般过程与快乐, 也会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同时促进了学生思维的迅速发展、能力的迅速提升和学习意愿的迅速强化。

三积极鼓励, 克服展示的心理障碍

在教学实践中, 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勇气展示自己的数学学习成果。一方面, 这与学生缺乏足够的勇气, 担心出错有损颜面、别人说风凉话有关, 另一方面也与学生缺乏较多的成功体验, 不够自信有关, 因而才会有学生宁愿选择沉默也不愿或不敢展示自己。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展示观念, 正确认识课堂学习成果的展示, 告诉学生它无关颜面与风头, 只是数学学习与实践的另一种方式, 是对学生学习成果与水平、能力等的另一种检验;另一方面还要帮助学生树立展示自信, 如及时指出学生展示过程中值得肯定、表扬的地方, 对学生多等待、多鼓励、多期待、不打击、不漠然、不挖苦等, 帮助学生积累对成功的感受与对自我数学学习水平与能力的自信等, 从而提升学生展示自我学习成果与智慧的意愿, 改善其精神, 并付之于行动。

总之,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积极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搭建展示的平台, 激发学生的展示欲望, 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体现其学习的主人翁地位, 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提高教学效果是大有裨益的。

摘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 可以促进学生展示才能、表现智慧和体现价值,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充分挖掘教材, 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载体;二是拓展课堂空间, 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三是积极鼓励展示, 克服展示才能的心理障碍。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习主体,教学效果,途径与方法

参考文献

[1]袁文生.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怎样对待学生的表现欲[J].理科爱好者 (教育教学版) , 2012 (1) :103

[2]马延娟.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表现欲[J].赤子 (中旬) , 2013 (11) :124

《展示设计》学生学习指南 篇5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职业基础课,是必修课,在整个专业培养过程中起基础作用。

二、课程学习目的

展示设计课程是目前国内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一门主干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设计课程,国外这一专业的教学体系已相当完善,从展示的策划,设计到展示技术,材料御用,施工工艺,每个环节的教学与市场运用体系衔接的都很紧密。具有实际工程经验的从业教师,完善而规范的实际市场体系,为其专业的教学提供了一个良性的设计市场课堂,相比之下,国内本专业的教学仍处于一种脱离市场,缺乏时间的“纸上谈兵”状况。

三、内容概括

1、展示的含意

通俗的说:展示指把客户带引至产品前,透过实物的观看、操作,让客户充分地了解产品的外观、操作的方法、具有的功能以及能给客户带来的利益,藉以达成销售的目的。2.展示的历史 3.展示的特征 4.行为的来源

展现行为的根源是满足人类社会交往和沟通的欲望,而展示的本质就

是展示行为的更加意图化。

四、课程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面对当前国内展陈潜在的巨大设计市场,社会对展示设计类专业人才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如何实现本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市场接轨,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拓展本专业课程的教学思路,以尽快适应社会对展示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五、课程基本内容

第一单元 展现原理(5分钟)

展现原理是展示`设计的原理之一。通过本单元学习和体察课题的展开去认识、体会和解析展现的行为和动机,从人类各种活动中领悟展现所体现的广泛含义,把握展示艺术形成的条件的规律。一.展现行为的来源

展现行为的根源是满足人类社会交往和沟通的欲望,而展示的本质就是展示行为的更加意图化。二举例说明——天坛(10分钟)

五百多年来天坛是中国历代统治阶层举行各种宗教活动和其他仪式的重要场所。长期以来人类为了获得某种精神是的满足,筑起神坛,设置神像,祭祀鬼神。这是人类社会展现 其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也是人类最古老的展示行为。三.展现的行为(10分钟)

生活是许多围观现象细细分析颇有启发:首先诱发围观的原因多半是突发事件或是奇观的现象,其次随着事件结束和好奇心的满足而散

去。从围观现像中我们看出事件,物象是围观的诱因和前提,而围观的人对事物和主动反应和参与导致围观的形成结果 四.打开的艺术(10分钟)

中国传统书面的装裱与收藏有着极其独特的方式:收藏时卷起。观看时再展开挂上。这一卷一开从本质上体现了展现的动作壮态。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用具如包装盒,工具箱等都是展现动作原理的最佳运用。

五.广义的展现(15分钟)

行为艺术是当代颇受欢迎的一种形。行为艺术家喜爱用物体装置作品,强调作品的场所,80年代曾流行一时的“大地红伞艺术”不仅展现了行为的魅力而且使行为艺术更加贴进百姓民从。透过变个现象,我们看到“展现”显出的宽泛含义,欣赏到人类基于不同的意图而选择展现行为方式所体现的价值。第二单元 空间原理(2 学时)

空间是构成展示设计的基础原理之二。通过对空间原理和分解练习把握构成空间的基本规律,掌握组织空间、分隔空间的的基本方法,增强意识,提高对展示空间艺术的认识。(5分钟)一.展示空间形成的条件

展示活动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具备展示其事物和观看所需的特定场所,即:空间 二.辩证空间

形形色色的空间概念都可归结到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那段富有辩证

哲理的话:捏土造器,其器的本质不再是土,面是当中产生的空间,反之其器破碎,空间消失,其碎片又返原为土的本质。(5分钟)三.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

情侣打着雨伞走雨中,伞下形成了无雨的空间,收起雨伞,这个有限的空间瞬间消失,溶化在无限的自然空间里,就得无影无踪。同样,当茫茫在海里漂泊的孤舟找到渴望已久的绿洲,心理充满了依靠之感,空间的积极性就在于此。四.功能空间与结构空间

从广义的角度看,所有的建筑空间都是一种容器,它不仅容纳物和人,而且为人的活动提供了必须的空间。不同的物需要不同的容器来盛放,不同的功能要求不同的空间尺度、形状和结构,反之,不同的空间结构和组织适应不同的功能需求。大自然中许多物质的结构启发我们对空间形式的创造,蜂巢就是一个非常完善、合理的空间结构形式。展示专项设计(讲授2学时,上机2学时)道具原理

道具原理是展示艺术重要的物化原理。通过对构成展示道具的基本形。态元素进行分解练习,从功能和艺术两个方面把握道具设计的基本规律和艺术道具的创作手法,为展示艺术设计的深化奠定基础。一.道具的原理 1. 承载道具

茶器上放着托盘,托盘里盛着水果;菜农将箩筐反扣在地,筐底朝上摆着买品,小贩在地上铺块“蛇皮袋”再放上物品,不停的吆喝。这里的托盘,箩筐和“蛇皮袋”都是置放物品的“台”。2. 贮藏道具

日常生活中贮藏用的箱子大多是封闭而看不见的内的,展示用的箱子和匣子必须是透明的,其目的很简单,不仅要将展品封闭、保护,而且要看得见,称之为展柜。展柜根据不同用途分为桌柜、立柜、壁柜等,贮藏性道具多用于博物馆展示和商店陈列。3. 陈述道具

同其他展示道具不同,陈述道具是由展示物自身的形象来表达并进一步的说解。通常采用模型的方式来表现实物不宜表示的信息。例如透明外壳的汽车模型和采用剖示方式 展示的动植物模型等。陈述性道具是实物展示的一种补充方式,是展示内容深度传达的途径之一。4. 表现道具

中国传统艺术相声以其“说、学、逗、唱”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双人相声中分为“逗哏”和“捧哏”,所谓“捧哏”不是简单的配角,“逗哏”的表演好坏与其“捧哏”的发挥和烘托分不开,两者如红花与绿叶,骏马与好鞍。生活中还有“托儿”一说,如果褒意的理解也应该是特殊的“角儿”,其价值在于它的艺术性的发挥。我们讲表现性道具,可理解为烘托性的艺术道具,它与其他功能性道具的区别在于它的艺术性表现。例如,采用比喻、夸张、象征、解构和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来进行道具的设计和表现。

展示专题设计(讲授1学时,实验3学时)展现的艺术

展示的艺术手法是展示设计总体效果的重要体现,出是展示创作的精髓所在,通过学习和主题性课题的创作练习,从内容到形式,从故事文本到模型化的体现,全面的展现的艺术 1. 传达的艺术

展示活动的内容非常广泛,无所不容,但无论何种内容,无论内容多和少,都有各自的主题和信息构架,其目的也只有一个,即:通过展示活动去传播自己想传播出去的东西。而所谓系统化,就是明确目的的前提上,通过对资讯的分析,确定主题并对信息重新疏理、组织和进行系统化的架构,并在此基础上展开空间和道具的设计。就像表演的剧本,从故事到分镜头,从人物到场景等等,我们称之谓“展示文本”。从传播学的理论出发,我们可以将这一过程理解为对信号(展示内容)的重新过滤和重新编码,并通过对编码后的信号过行放大再传递出去。这种信息的传播过程就是一个系统化的处理和设计过程。2. 包装的艺术

包装的艺术狭义是指为商品销售做推广,其作用是强化信息,提升商品形象。把商品包装的艺术手段引入展示设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展示内容有目的的进行单元化信息整合,也可以理解为对系统框架下的子系统进行组合,作为一个单元来设计;另一层的意思是空间、道具和图文等到造型要素进行集合化设计,突出重点,强化视觉传达效果。集合化的展示设计就是一组统合的展示装置,内容完整,造型统一。3. 广告的艺术

“广告是推销术”、“广告是一种市场策略”、“广告是信号放大器”、„„不同的广告定义,从对商品角阐明了广告艺术的功能。广告作为商品(或服务)的一种重要的宣传手段,对商品信息传达和商品(或服务)形象的传播有着积极的作用。展示活动中,尤其是商业目的展示会、博览会、其商业信息和品牌形象的传播尤为重要。另外,一些大型会展台众多,又是一些开放式的空间,展台设计院必须强化形象,加大视觉冲击力。

展示设计实例方案讲评(讲授2学时,实验2学时)好的展示

1、完整性标准

整合而统一,是展示艺术的首要标准。形态统一、色彩统一、工艺统一、格调统一。总之,好的设计在艺术形式的秩序方面,都是十分明确的。

2、创造性标准

任何艺术活动的终目的都在于创造。创造是新世纪的主要特征。展示设计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创意的新颖和艺术形象的独创性。

这个独特的形象给人以冲击、给人以震撼、给人以刺激,令人过目不忘,发挥最有效的市场作为,实现最有效的形象传播。这种创造涉及到形式的定位、空间的想象、材料的选择、构造的奇特、色彩的处理、方式的新颖„„。

3、时代性标准

也可称为观念性标准。时代的观念浸润着展示艺术设计的每一

个细胞。在当代,展示设计应体现如下几种观点:新的综全观念、人本观念、时空观念、生态观念、系统观念、信息观念、高科技观念等。具体地讲,应注意下述五个方面貌一新: A、空间环境的开放性,通透流动性、可塑性和有机性。给人以自由,给人以亲切,让人可感、可知、可以自由进出入,参观和交流。

B、实现展品信息的精典性原则。严格落实少而精的要求。

C、实现固有色的“交互混响”的统合色彩效果,重视对无色彩系列的运用。

D、尽量采用新产品、新材料、新构造、新技术和新工艺。积极运用现代光电传输技术、现代屏幕映像技术、现代人工智能技术等高技现实的成果。

E、重视对软体材料的自由曲线、自由曲面的运用,追求展示环境的有机化效果。

4、行业性标准

也可称之为功能性标准。主要是讲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性问题。“冶金”业的展台设计与“日化”业的展台设计不可能是一样的。

5、文化性标准

设计要有突显的风格和品味,其中地域和民族性的文化传统应当有自然而然的表现。体现出历史继承下发展的有根的特征。

6、环境性标准

这里面包含着两层意思。其一是任何一个美的客观存在都是在特定环境中实南的,好的设计必然是在充分研究“街坊四邻”、四周环

境后的产物,必须与环境在形式上达到“相益得彰”:其次是任何一个好的设计都不会造成环境污染,都得符合“可持续发展”基本国策的要求。

六、自学指导 结合本门课程特点,1、多动手训练

2、多阅读相关书籍

七、复习思考题

1、展示设计在设计中的作用。

2、展示设计的内涵。

3、国内外展示设计。

八、参考资料

学习展示 篇6

诚然,每年流失大量优质的学生后,留下来的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学习习惯都相对比较差。可是,面对这样的现实,不正是体现“教师”这个职业的社会价值最好的时机吗?与其向外抱怨,不如向内寻求生机,思考如何培养后进生的学习能力。

反思教师抱怨的问题“学生不会表达、没有展示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从零开始,从低处入手,从细节抓起,慢慢培养学生敢表达、会表达的能力。这就是培养学生“上台基本功”。

曾看到这样的一个研究:“对学习过的内容你理解了多少?”数据结果显示,“听到的内容占10%”“看到的内容占15%”“听到又看到的内容占20%”“和别人交谈时占40”“亲身体验时占80”“教别人的时候占90%”。可见,“教”是一种高效率的学习方法,通过“教”能把知识学得更深刻更透彻。“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互教”的机会和平台,学生在小组内可以互教,在讲台上可以体验当老师的角色。学生通过对“教”的准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可以获得最大的学习动力。

波利亚提出数学教学的三原则之首是主动学习原则,弗赖登塔尔也认为学校的教学必须使学生由被动地听发展到主动地获取知识,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也是强调改变学习方式。因此,让学生学会“教”,也是一种提高课堂效果的教学方式。

每种能力的培养和形成,都是从基本功练起的。要培养学生“教”的能力,也离不开对基本功的训练。针对后进生较多的班级,就要从基本功中的基本做起。对于新初一的学生,或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可从以下几个步骤慢慢锻炼。

第一步:统一意识

若学生的学习观念还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的状态,就不会重视开口表达的机会。学生往往抱着侥幸心理觉得老师不大可能会让自己上台去讲,这种侥幸心理促使他们缺乏做准备的积极性。所以老师要以制度的形式让学生意识到展示(包括回答问题、讲题、点评等)是考量学习的必需环节,无人能免。当意识形成了,就不再用逃避的侥幸心理形成惰性思维。

第二步:扫除障碍

学生害怕展示有个很关键的原因:没信心,怕讲错。因此教师要耐心让学生相信,每个人都是从不会到会,从讲一句,到讲两句,慢慢地,思路越来越清晰,表达也越来越自然,不管讲得对还是错,只要能讲出来表达出来就是最大的进步。当学生清楚害怕讲错的心里障碍,接下来就是基本功的训练。

第三步:站对位置

很多学生一上台,面对题目背对同学,要么完全遮住题,要么有一大半被遮住。这是学生上台讲题最容易犯的错。这样就算讲得好,下面的学生也无法用心去听。所以教师要告诉学生,在台上如何站位,如何关注同学,才能更好地让大家都能看到听到。例如当题目在黑板的左侧,人站到题目的左侧,侧身面向同学,这样就可以尽最大可能让大部分同学都能看到题目。当题目在右侧,人就站到题目的右侧,身体微侧面向同学。当题目在黑板的中间时,人可以站到题目的左右两侧,保持身体正面对着同学。当学生掌握了这三个基本点,经过小段时间的训练和提醒,上台讲题就会好很多。

第四步:眼睛交流

学生讲题时最容易犯的第二个错就是眼睛不敢看同学,眼睛不知要将目光落在何处,这样讲题往往缺乏自信。鼓励学生在讲题时注意眼光要留意台下同学的动向,这样有助于及时调整自己讲题的效果,听讲的同学也因与讲题者目光有交流而也能认真倾听。

第五步:声量语速要适中

声量太小的,要提醒学生勇敢地再提高一点;语速过快的,要提醒放慢点;让班里每个角落的同学都能看到、听到讲题的声音。经过一段时间,从需要提醒很多人,到最后只需个别提醒。

第六步:讲题句式

先教学生掌握几句常用的讲题句式,比如“这道题要求……我们可以……”“这是一道化简二次根式的题”“因为……所以……”等等,从常见的句式开始,让学生一上台一开口就有做老师的感觉。

第七步:强调重难点

在重点或难点的地方,可以多重复一到两次,这样能够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力,加深印象,也可以给自己一个缓冲,整理思维。

学习展示 篇7

一、规范课前预习, 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报告和讨论的基础, 也是学生对所学阅读方法的实践过程。要搞好预习, 教师一要重新审视学生, 发现并相信学生的能力, 为自主学习作好铺垫。二要作好预习的引导, 使学生有章可循;懂得预习是提前学习新的知识, 不懂的地方要做好记录, 在高年级可以按照预习提示进行;及时检查预习情况, 让学生发现快乐的源泉, 感受预习带来的成就感。

二、实行教学民主, 创造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1.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

课堂是师生共同拥有的教学乐园, 是教与学双向交流的公共场所。教师对学生的信任、鼓励是创建民主课堂的基础。我们提倡教师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提倡教师俯下身子与学生谈话。教师要亲切, 语言要有感染力, 要不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使学生在课堂中既感到积极紧张, 又感到轻松愉快。

在研讨中, 我们力求使课堂成为“演讲席”、“创造室”、“阅览室”, 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大平台, 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 我们的课堂逐步向生命的课堂、生活的课堂、生态的课堂、生本的课堂发展。所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敢于突破、敢于创新, 力求引人入胜。

2. 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善于给孩子思考的机会, 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最精细的一种品质。所以, 在课堂上, 教师要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这是实现自主学习的保证。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顾名思义, 就是指不听命、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当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时, 学生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 而是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个性充分发展的学习的主人。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 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 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这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密切相关, 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我们通过校本培训、业务理论学习等渠道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在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科学的质量观的同时, 不断更新知识、研究和探讨有关的问题, 进一步确定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步骤, 具体如下:

1. 从题目入手, 提出实质性的问题。

教师应通过对题目的阅读分析引导学生思考, 然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将问题一一梳理, 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一个明晰的概念。

2. 审时度势, 指导自学。

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书资料自学课文, 使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分析、推理、想象等方式, 独立自主地排除学习障碍。自学的要求, 要有针对性、要适度, 学生在读了一遍课文后, 能够解决一部分问题, 但是对一些实质性的问题理解不深, 需要进一步读书才能解决。此时, 教师不能全权代理, 而应该指导学生自己去解决, 反复多次地训练, 使学生的自觉性增强, 学习方法的运用也更加熟练。成功的喜悦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3. 展开讨论, 发散思维。

讨论要在学生自学的情况下进行。讨论对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教师及时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自学成果, 对某些问题展开讨论, 这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切磋知识、交流感想的有效途径, 也是学生自学的又一次深化和提高。随着学习的深入, 教师应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深钻细究, 品词评句, 发现和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

4. 紧抓重点, 指点迷津。

这种引导要从实际出发, 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自学中反馈的信息, 以及文章的重点内容, 运用点拨、解惑、释疑等方法, 指导学生精读和细读, 仔细品味, 深入思考, 弄清重点词、句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欣赏文章的精妙之处。

5. 美读悟法, 迁移运用。

通过阅读理解, 学生对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已感悟深刻。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美读, 进一步升华对课文中心思想的领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 反复品味, 并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阅读, 学生就会领悟到文章的精妙之处, 探索出写作方法。

6. 总结学法, 拓展延伸。

教师应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强化阅读的基本功, 同时及时安排训练, 充分利用阅读课文与讲读课文的区别, 利用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自己阅读课文。只有这样, 学生的自主地位才能得以真正体现。

四、指导课外阅读, 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学生课前的查阅资料也是课外阅读的一个方面。课外阅读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新课改倡导师生共同成长。我们引导教师注重教学行为的反思, 上完课后, 每有感悟, 便及时写下教学反思。翻开教师的记录本, 我们发现, 篇篇随笔记录着他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走过的每一步, 或得或失, 或甜或酸, 抒发着每一位教师的真情实感。可以说, 教学随笔, 折射出我校教师熠熠闪光的教育理念和不断探索的教学行为。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只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发展观, 并在教学中持之以恒, 加强训练,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会逐步培养起来, 到那时, 学生便真正搭起了自我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思想品德课教学.北京师范大学主办.

[3]张楚廷.教学理论与素质教育[J].高等教育 (武昌) , 2000, 21 (6) :40-44.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在展示自我的科学课堂中快乐学习 篇8

一、讲学稿摆正了师生的位置, 改变老师的教学观和学生的学习观。

老师由前台退到幕后, 由教变导, 角色的转变是传统教学观和教学模式转变的标志。学生由台下走到台上, 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他们丰富的内心和极富创造性的思维在他们的课堂上得以发散和升华。

无论是新知识点的讲解, 还是对所遇问题的质疑, 抑或是对同学提出问题的回答甚至延伸, 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 各个环节无不昭示着这样的一个道理:学生才应该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以人为本”, 就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知识要由个体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建构, 教师无法将自己的知识转嫁给学生, 只能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点上不断生成新知, 教师是指点迷津的航标, 而不是包揽全部、载着学生前行的舵手。老师只需在必要的时候为学生扶正方向, 答疑解惑。老师不要单纯追求“张飞”的勇猛与热情, 还要有“孔明”的智慧与谋略。

二、吸引学生, 让成功的快乐为学生张扬的心保驾护航。

如果课堂是一个舞台的话, 老师就应该是台下的导演, 学生应该成为台上的主角。做导演的老师肯定比做演员的老师更轻松, 做演员的学生也肯定比做听众的学生更投入。对于“90后”学生而言, “个性张扬”是他们的代名词。他们最需要的是被人认可, 他们需要走到台前展示自我的风采。当他第一次鼓起勇气走上讲台的时候, 引导台下的学生为他鼓掌助威, 这时他是激动的;当他被台上的“小老师”问得哑口无言的时候, 让他感受到身后团队的力量, 这时他是感动的;当他对自己报以很大的期望却没有给大家一个精彩的阐述的时候, 给予他鼓励的掌声和赞许的目光, 这时他的心里是温暖的;当所有人的在为一个难题而沉默, 他却给出精确的回答的时候, 给他以最高的荣誉, 让他感受到成功背后难以释怀的感动, 这时他是骄傲的……为了下一次的讲课, 他能主动准备很久很久;为了在众人面前脱颖而出, 他可以废寝忘食。他想展现自我, 就给他一片天空, 给他一个舞台, 当掌声响起的时候, 他会爱上这里的一切。当课堂中的一切都变得伸手可及, 当努力过后感受到荣耀的时候, 他的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最原始的欲望, 而令学生期待的课堂又何愁不会高效和精彩呢?

三、环环相扣, 每一环都要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讲学稿注重的是学生学习阶段的前移, 学生自主预习是课堂开始的关键, 也是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我的基本保障。为了让学生更加有信心, 为了让更多的同学能够参与课堂, 为了让每一个同学都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每一节课都是以学生的小组讨论开始, 小组成员在对预习成果进行比较全面的沟通和交流的同时, 对自己上台展示自我, 与大家分享成果有了更大的信心。

新课的讲授完全可以让有能力的同学上台代替老师完成, 我们要相信学生有这样的实力, 我们更要鼓励学生应该有这样的勇气。当一位同学上台为大家讲授某一个知识点时, 老师可以和台下的所有同学一起聆听。走下讲台, 走近台下同学时, 你会发现, 换个角度观察, 这里原来是另一个世界。倾听的人变得多了, 同学们对上课的热情更足了, 大家对课堂期待的目光更多了。台上的小老师完全放开包袱讲, 可以提问, 可以被提问, 一切都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度过, 不论是提问者, 还是回答者, 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他的身后有他的小组, 他们是一个团队;他们小组的身后还有整个班级, 是对手更是盟友;整个班的背后还有一个老师, 这里是最大的后勤保障。怕什么?还有什么好怕?大胆地讲吧, 大胆地吧, 每一次上台都不再是万般无奈的痛苦, 而是大家你争我抢展示自我的最佳机会。

互动的过程是所有同学思维碰撞、激发火花的过程, 是一个由量变转向质变的飞跃。在这样的课堂里, 知识的传授不再是老师单一的灌输, 而是大家你争我辩的探究。当一个问题摆在所有人面前的时候, 每一位同学都会积极思考, 他可以解答, 可以质疑, 还可以延伸, 课堂不是老师的, 也不是某一位同学的, 课堂是大家的, 属于在座的每一个人。这样的课堂永远都不缺举手回答问题的人, 因为每一个站起来的机会都是那么难得, 勇敢地争取, 是为了证明自己。在互动中, 每位学生都在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踊跃展示, 学习热情十分高涨。此时的学习, 不再是负担, 不再是迫不得已, 而是一种竞争, 一种乐趣, 一种收获, 一种享受。学生在愿学、乐学的氛围中, 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

尽管在使用讲学稿的课堂中还有一些困惑没有解决, 但是我已经在这样的课堂里感受到学生对我巨大的冲击, 那是他们被压抑的智慧无限迸发出来的强大力量。在与他们思维交流的过程中, 我同样学到了许多东西, 更感受到了无比的快乐。课堂不再沉闷, 老师不再辛苦, 学生不再无聊, 每一位同学都能在这样的环境里快乐地学习。这样的课堂里, 同学都养成了自主预习、讨论、探究、质疑、争论的好习惯。相信以后在不断地总结和改进中, 学生会更有热情, 在勇敢地自我展示中感受快乐学习的无限美丽。

摘要:在科学课堂上无论是新的知识点的讲解, 还是对所遇问题的质疑, 抑或是对同学提出问题的回答甚至延伸, 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 每一个环节无不昭示着这样的一个道理:学生才应该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以人为本”, 就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科学课堂,讲学稿,展示自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人民教育, 2001-9.

[2]杨启辉.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学习手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学习展示 篇9

1.“组学展示”概述

“组学展示”是小组合作的重要一环,也是构建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合作小组的形式对学习的成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或汇报。在传统的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通常注重的是学生之间如何分组、分组之后如何有效合作等内容,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小组合作成果的展示有所忽略,这其实无助于小组合作教学效能的充分发挥。强化“组学展示”环节,对于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是有着多重意义的。首先,“组学展示”需要小组成员将合作中的成果展现出来,这就离不开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并且相比于其他环节而言,“组学展示”环节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是营造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重要途径。其次,“组学展示”作为展示学习成果的环节,它有助于教师充分发现学生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进而提升小组合作教学的效果。再次,“组学展示”对学生语文学习整体效能的提升有着非常良好的作用。

2.强化“组学展示”的具体策略

(1)展示合作成果。在具体的展示环节中,教师需要做好以下两点工作。第一是创新成果形式。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学习成果,学习成果的形式多种多样,诸如汇报、心得等,教师在教学中要突破单一的教学成果形式,对之不断创新,从而提升学生展示合作成果的兴趣。比如在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虎门销烟》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小组合作环节,笔者给不同的小组分配了不同的学习任务,如收集虎门销烟的时代背景、从课文中梳理虎门销烟的意义、对林则徐的分析与评价等,并且不同的任务对应不同形式的成果。第二是创新展示平台,学生合作成果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平台,展示平台的优良与否直接决定了“组学展示”的最终效果,就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而言,展示平台的欠缺或不足是显而易见的,对此教师需要做好创新工作,比如在原有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开设“组学展示课”、创办各种形式的教学小活动,为学生合作成果的展示提供契机。

(2)回溯合作历程。“组学展示”的目的是通过对学生合作成果的展示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做出有针对性的整改,进而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效能。因此在“组学展示”环节,教师还要做好学生合作历程的回顾工作。首先,教师需要分析学生合作成果中存在的问题。合作成果作为学生合作效能的最终反馈,直接体现着学生合作中的成绩与不足,对它的分析是提高学生学习针对性的必然方式。其次,教师需要回顾、反思学生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合作成果之所以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由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小问题,诸如把握不住教师任务的要点、学习积极性不高等。合作学习以合作为前提,学生之间的合作默契度直接决定了合作学习效能的高低。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合作环节,并逐步纠正在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3)引导“组际评价”。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学习效能的提升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就当前的教学评价而言,教师的评价占据了主体性地位,这其实是无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提升的。对此,在“组学展示”环节中,教师还要做好“组际评价”的引导工作。首先,教师要引导小组内部成员就合作成果以及各自在合作中的具体表现来展开评价,这种评价既是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重要环节,也是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从而自我提升的必然途径。比如在四年级下册《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教学中,笔者就引导小组学生就自身的学习成果与学习表现展开评价,部分学生在评价中就很好地认知到了自身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这对学生学习层次的提升有着不小的作用。其次,教师要引导不同的小组进行互评。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小组内部成员对自身的学习成果的评价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盲点,对此,教师要引导小组之间展开互评,从而引导小组成员感知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实现语文教学整体效能的提升。

学习展示 篇10

一、限时讲授:精简教学内容, 让学生成为课堂时间的主人

在阅读教学中, 很多教师在课堂中讲得过多, 整节课教师将文本的细枝末节都磨得粉碎, 表面上教师讲解透彻, 学生也学得透彻, 事实上教师这种串讲串问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帮助学生获得高质量的学习效果, 反而严重挤占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思考的时间。从课程论的视角审视, 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时间的比例分配应该有合理的标准, 教师所占的时间决不能超过学生在课堂中思考交流探讨的时间。这就要求阅读教学必须对教师的讲授进行必要的限时, 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上更加科学合理, 真正实现限时讲授的效度。

1. 讲什么———精选教学内容, 让课堂走向简洁

王荣生教授曾经强调指出, 阅读教学应该适应教学内容, 否则不管玩什么花招, 竖怎样的大旗, 都无济于事。而在限时讲授的背景下, 对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就显得更加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著名的“三不讲”给了我们足够的警醒与提示:学生已经懂的不讲———不能在学生已知的内容上消耗时间;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思考能够理解的内容不讲———不能以教师的讲授剥夺学生自主实践思考的机会;即便讲了学生也无法理解的不讲———要充分考量学生的实际能力, 不能在脱离学生实际的内容中浪费时间。除此之外, 教师还应该从文本的基本特点入手为学生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文体样式是教师首要考虑的因素, 不同的文体其遣词造句的言语风格、材料选择的评判标准、谋篇布局的整体思路也都存在着较大差异, 而尊重这些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应该选择适切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学《埃及的金字塔》这篇说明文时, 因为学生已经在之前学习了一定数量的说明文, 对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语言风格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知, 所以在教学时教师首先要紧扣说明文的文体特征以及学生的认知储备, 将感受说明方法形成的表达效果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性内容, 而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说明方法的实践运用作为教学的拓展性内容。由于教学内容选择合理, 教学定位准确, 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而实在, 课堂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2. 怎么讲———细选教学策略, 让课堂走向简约

有了适宜的内容, 第二个关键性因素就是如何讲授。因为有了严格的时间限制, 所以这与平常教学过程中的讲授就有所不同。教师除了应该秉承简约讲授的原则, 要将教师置身于教学内容之外, 还要点拨和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走进文本, 使学生以更加积极、热情的心态投身于课堂的学习之中。有时间限制的课堂教学模式给予教师的时空并不充裕, 而教师要很好地利用这些并不充裕的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真正实现自身主导的角色价值。

例如在教学《牛郎织女》一课时, 很多学生觉得王母娘娘这一角色铁面无私、不徇私情, 是个正面形象。教师并没有马上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 更没有直接告知答案, 而是通过“王母娘娘所执行的法律, 是站在劳动人民立场的吗?”等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

二、合作学习:把握最佳契机, 让学生成为学习方式的主宰

1. 合作学习, 该出手时再出手

随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提出, 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策略, 很多学生也从合作学习中获益良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任何文本、任何问题都必须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必须选择体现文本核心的价值主旨, 要该出手时才出手。否则阅读教学的合作学习结果会适得其反。

例如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时, 教师引导学生在思考“祖父的园子是怎样的园子”这个问题时, 就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方式。首先,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 园子的特点散落在文本的字里行间, 需要对课文形成透彻的感知才能准确定位。其次, 这个问题关乎文本的价值核心, 只有感知了园子的特点, 才能真正体会祖父的人物形象, 从而为感知祖父与“我”的关系以及对作者的影响提供直接的感性基础。

这个问题直击文本中心且具有较强的思维含量, 合作学习的践行因而显得有价值和意义。

2. 合作学习, 个人职责不可缺

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绝不是将自己承担的角色和任务交付给别人, 而自己在小组内坐享其成, 这样就丧失了合作学习真正的价值和意义。真正的合作学习, 小组内成员没有主次之分, 而是在不同的职责中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为小组贡献自己的力量。

例如在教学《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一文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到聂将军至仁至义的高尚情怀, 教师布置学生收集了相关的资料。而对资料的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思考探讨,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认识到资料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 聂将军平时的言行和事迹资源; (2) 聂将军信件的原文; (3) 美穗子多年之后回到中国与聂将军重逢的场景; (4) 在抗日战争中, 日本人是如何荼毒残害中国老百姓的。

不同的资料内容, 也就显示完全不同的来源渠道。而在合作学习中, 小组成员各自承担责任, 为小组资源的丰富化、立体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踊跃展示:创设有效契机, 让学生成为课堂舞台的主角

1. 以踊跃展示作为思维的补充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鼓励对文本解读的多元化, 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不同的文本在不同的学生眼中会呈现出不同的阅读体悟与感受。在阅读教学中, 学生的合作学习方式不仅是在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协调与配合, 而且更要搭建学生汇报展示的平台, 让不同的价值认知在小组合作之后都能有效地在全班展示, 为其他学生提供多维度、多视角的阅读体验。

例如在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文时, 都不会绕开这样的疑惑:爱因斯坦究竟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教学之初, 学生的感受迥然不同, 这就为合作之后的踊跃展示提供了有效的展示资源。在教学中, 教师将不同观点的学生分为两组, 为两种不同观点的展示提供展示渠道。两组学生从寻找文本内容信息、整理自我思索过程等角度进行了积极展示。

当然, 这种认知展示的结果并不重要, 其目的在于展示学生亮出观点、寻找依据、整理探究的过程, 为其他学生思维提供不同的思路, 以供学生比照、辨析、反思。

2. 以分层设置契合不同层次的展示需求

在踊跃展示的环节, 如果教师处理不当就会演变成为优秀学生个人的表演秀。这与全面提升学生参与程度的宗旨背道而驰。但是很多时候, 学困生由于自信的缺乏与能力的欠缺而不愿尝试、不敢尝试。这就要求在踊跃展示环节中设置不同的价值内容,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展示要求, 并以不同的标准进行评价, 从而促进学生展示的激情。

例如在教学古诗《望洞庭》时, 为了让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生展示自我学习的成果, 教师并没有统一规定展示的要求和方式, 而将更多的主动选择权交给学生。在展示环节中, 多种多样的展示方式百花齐放, 有的以诗歌内容进行书法创作, 有的激情诵背古诗, 有的描述诗歌的情境, 有的改写诗歌, 不一而足。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提升。

“限时讲授, 合作学习, 踊跃展示”的核心本质在于通过传统教学中师生角色关系的改变, 使得课堂模式向学生自主性方向转变, 给予学生合作探究的广阔空间, 从而有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切实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益。

摘要:“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的模式结构, 旨在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精心选择,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空间, 为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践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而有效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切实提升阅读教学的教学效益。

学习展示 篇11

一、情感的投入

每次当我在听语文课时,我都会被语文老师那丰富的语言,生动的表情所打动。我经常在想:为什么语文课总是能让人产生共鸣呢?能让学生们忘乎所以呢?或许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吧!语言是相当美的,而相比之下,我们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感情投入就显得单薄了许多。因此,作为英语老师,我们首先要热爱英语,多去阅读英语文章,然后去挖掘英语语言的魅力,给我们枯燥的课堂注入活力。我们也可以让字母动起来,让单词活起来,让复杂难懂的句型变得简单有趣起来。这样才可以让孩子们慢慢地乐于开口说英语,让他们在英语的氛围中,体会到不一样的情感。当然,我们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们充分展示自我,可以是讲英文故事比赛,英文朗诵比赛,课本剧表演……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去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尽情展示自己,这样会让孩子们不再讨厌英语,让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情感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例如:在英语课上,我们可以开辟一个专门的时间段,给孩子们做英文朗读,让他们在读中渐渐地体会到英语的魅力。让他们不只会有感情的朗读语文课文,还会用饱满得热情去朗诵英文语篇。只有长时间的不断训练,孩子们的语感才会越来越好,才会觉得英语原来也是那么感性的,也是可以那么富有情趣的。而且这样的朗读训练,还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胆量,让他们敢于在众人面前去表现自己,为课上的对话表演,打好情感上的基础,作好铺垫。

二、童话的魔力

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一定要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才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英语,也才能让英语课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而孩子们多数喜欢童话故事,既然他们喜欢,我们就可以借助童话的魅力,来让我们的英语教学更加轻松、有趣、易学。

我曾经听过一节课,在课上那位老师把枯燥的字母变成了卡通的样子,把字母拟人化了,在讲解时,老师也一直说,这是字母宝宝,通过这位老师巧妙的设计,每一个字母好像有了生命一样。它们就像生活在童话世界里,每一个字母都有一段小故事,当故事结束了,孩子们也学会了这些字母。我受到这节课的启发,当我在教颜色类单词时,我也设计了一个童话情境:喜羊羊和羊村里的懒羊羊、慢羊羊、美羊羊、沸羊羊、暖羊羊都是好朋友,他们分别代表:red, blue, green, yellow, orange, black.每天喜羊羊都会找他的朋友们。然后,我让孩子们在故事中,找到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这样利用童话的魔力既激活了英语课堂教学,又满足了孩子们表演的欲望。而他们在表演的过程中,因为特别喜欢,他们就会特别用心的去听,去说。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孩子们在表演过程中,还自己编了许多我都没有想到的对话,他们的思维与创新能力,也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三、游戏的魅力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爱说爱闹,孩子气很重,他们也无所顾忌,敢想敢说,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因势利导,给孩子们创设一个开放宽松的英语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和谐的气氛中,听说读写唱玩,这样他们会更加喜欢上英语课。我们在听课时,经常会看到老师带着孩子们做各种各样的游戏,因为游戏的介入,使得本来沉闷的课堂,变得热闹起来。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可以考虑适当的引入一些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例如:在教5A Unit9 Shapes这一单元时,那些形状单词又长又难以记忆。我们怎样才能让这些单词和图形活起来,动起来呢?我想了好久,终于知道该如何去做了。我给孩子们设计了一个教学情境:西方的圣诞节快到了,大家都知道圣诞老人会给孩子们派送礼物,这也是孩子们特别期待的事情。而这些礼物圣诞老人用好多漂亮的礼品盒去装,有圆形的,有方形的,有星形的……如果想要得到礼物,就要会回答圣诞老人的问题:“What shape is it?”回答正确的学生,就可以得到自己梦寐以求的礼物。孩子们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礼物,他们努力地去记忆单词,这种方式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还让他们感受到了圣诞节的氛围,当然也让他们很快的记住了单词。

又如:在学完6A Unit1 Public signs A部分时,为了让孩子们能清楚地记住每一个标志,我带他们玩了一个游戏。我在上课之前悄悄地把所有的标志卡片和句型卡片,藏在了教室里的每一个角落。然后,我说出游戏规则:每四个人一组去找我指定的标志和句型,如果哪一个小组先找全了,哪个小组就可以走出教室,去操场上、花丛中,找一找校园中的标志。孩子们听了,情绪立刻激动了起来,他们在拿到我的小纸条之后,就立刻开始去寻找。因为我藏的比较隐蔽,他们都费了很大的功夫,当然他们不仅要花时间,还要熟悉纸条上的句型和短语,这样才能把标志找全。因为具有挑战性,孩子们的激情也越来越高。他们每个人都不服输,一直在努力的记忆单词、句型,然后去寻找。通过这样的游戏设计,不仅让孩子们把这一节课的内容又重新巩固了一次,还让他们对于新知的学习有了更深的认识。

学习展示 篇12

葛剑雄是历史学家,在历史地理、中国史、人口史、移民史等方面均有研究。在他眼里,世博会虽是一次集中的展示,对中国的展示应当放在后位,更应当学习全球先进城市的科技人文、自然生活的经验,“不仅是发达国家,更且还有不发达的国家”。

葛剑雄说:近半年来,我几次都在讲述一个观点,世博对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该怎么展示中国,展示上海?

我想,上海世博的主要目标不应该是展示自我。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先进理念,包括吸取他们的经验和教训。世博园里来自世界的200个国家、国际组织、企业,不仅仅有最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有最先进的科技,也有最原始的展示,反映出全球各地人们的智慧,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一个很好的向世界学习的机会。

上一篇:非洲艺术下一篇:多端口无线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