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硕士毕业论文

2024-11-03

法学硕士毕业论文(精选12篇)

法学硕士毕业论文 篇1

Thesis writing is very important for a graduate student of English major.It represents the author’s level of scientific research which usually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beginning,body and ending.The beginning part involves title page,signature page,abstract in English,abstract in Chinese,acknowledgements,table of contents,list of tables,list of figures;the body part contains five topics which are introduction,literature review,methodology,results and discussion,conclusions;the ending part contains two topics:one is references,the other is appendices.

The title page is the first page of the thesis.It should provide the readers with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the title of the manuscript,at which university the thesis was written,by whom the thesis was written and when the thesis was finished.The title should be clear and brief which must describe the study the author focuses on.

The second page of the thesis is signature page where the author’s supervisor signature is very important without which the thesis would have not legally been submitted.

The abstract is a summary of the author’s study which should be coherent and provides information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aspects:the purpose of the study,the research questions to be addressed,the subjects involved,the instruments used to collect the data,the procedures for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the data,the findings and the conclusions.The abstract in Chinese is important as the abstract in English,which is normally written for the members of the higher degree committee who are not good at reading in English.To some extent,the quality of the abstract in Chinese determines the author’s success or failure in obtaining a graduate degree.So the author should spend as much time on the abstract in Chinese as he/she does on the abstract in English.

The next page is about acknowledge where the author expresses his/her gratitude to the people who have offered help in the process of research and thesis writing.The people include such as the supervisor,the teachers and the classmates who once gave the author suggestions or advice on his/her research,persons who helped the author collect data and do proof-reading and so on.The bes strategy to express the author’s thanks is to specify exactly why each person should be thanked and what the people to be thanked has done in the relation to the author’s research and thesis writing The author should be sincere but he/she needn’t be over-modes otherwise it could make the readers think the author might be an incompetent researcher.

The following page is about the table of contents which lists the heading of the beginning,body and ending parts of the thesis The beginning part which is marked by Roman numbers is different from the body and ending parts which are sequenced by Arabic numbers.The subheadings of each chapter in the body of the thesis are listed which show their different levels.

The last two topics in the beginning part of the thesis are lis of tables where the tables in the thesis are put together and each table has a page number and list of figures in which all the figures in the thesis have their page numbers.A table that must be a square or a rectangle in which the author presents words and numbers in rows and columns is different from a figure that may refer to a graph,a chart or a diagram,or a picture.

The first topic of the body part is introduction that is short without many technical terms and that the casual readers can understand and get a whole picture of the author’s study.

The literature review follows the introduction.The author should tell the readers what has already been done and what problems remained to be solved.The readers can get a main idea of the author’s proposed study and the previous study.

The following chapter is about methodology which tells the reader about the design of the proposed study and includes general and specific research questions or hypothesis,information about subjects,instruments,the procedures for data-collection and data-analysis.However the information in this chapter should be explicit and transparent so that any readers can replicate the author’s study.

The next chapter is results and discussion where the author interpret and explain his/her results,answer his/her research question,justify his/her approach,and critically evaluate his/her study.The author also needs to critically analyze his/her work,recognizing the limitations and shortcoming of his/her study and explaining how the work could be improved.

A conclusion chapter should stress the importance of the thesis statement,give the essay a sense of completeness,and leave a final impression on the readers,which includes major findings,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The ending part is made up of references which refer to materials the author cited in his/her thesis and include author(s),date,title,the place of publication and the publisher and so on and appendices that are important,but can’t be put in the body of the thesis and include complete questionnaire,interview schedule,test papers and so on.

In the preceding paragraphs we have talked about the main structure of a thesis.We know that a good topic is beneficial to the author which will lead to his/her success in thesis writing.The following paragraphs will focus on how to choose a topic.

1 The Importance of the Topic

The topic is what matter the author will focus on in his/her thesis or what question should be solved.What should be chosen as the topic is the first key step for the author to write the thesis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academic research and determines the value of the thesis.The importance of the right topic is mainly in the following areas:

1)Choosing a topic in the right direction or not decides whether the thesis proceeds smoothly with high quality and has a impact on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author’s future research disciplines.Proper topic can guarantee that the thesis writing can be carried out smoothly and it can avoid the error of diametrically opposite.

2)A topic decides what the author should write.Right topic determines the objectives and scope of the thesis and the author can collect and deal with the materials within a certain range without reading and studying blindly that will waste a lot of time and efforts.The author can complete high-quality thesis efficiently within the limited time with right topic.

3)A topic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thesis.Poor topic no only wastes the time and efforts of the author,but also affects his or her aped of thesis writing,which may lead the author to a blind alley.At last the author has to finish writing thesis hastily with poor quality while good topic can lay a foundation to a thesis with high quality.

4)A good topic is beneficial to improving the author’s research ability.Choosing good topic is the first step for the author to start research.The author needs certain research ability and thinks actively.Before the author confirms the topic,he or she should dive into specialty knowledge and gradually learn the research methods through consulting,collecting materials and clearing them up.The author should think over his or her specialty knowledge and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some questions form a different angles in order to improve his or her all kinds of abilities relating to learning research.So it’s important to choose a good topic which to some extent,represents half success in finishing thesis writing.

2 How to Confirm the Scope of Choosing a Topic

The strategies of choosing a topic are diverse.Generally speaking,the sources of topic come from two aspects.One is from theory research,and another one is from practical research.No matter what is theoretical or practical,the scope of the thesis of English major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aspects.

1)Topics relating to literature

The theses of literature mainly research on literature works in Britain,America,Australia and other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 The different regions,times,forms,types of literature works can be one of topics that the author chooses.The author can also analyze different writing styles,schools,background of a work,the themes of the works and so on.Over these years,studies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have been popularized.

2)Topics relating to translation

We can choose some translation theories,translation methods some problems in practical translation,translation and cultur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and thinking as one of the topics Of course,we can also choose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translation,or comments on different translated versions of a work as one of the topics which is not old.

3)Topics relating to linguistics

Topics about linguistics should be more from different angles and perspectives.Linguistics can be considered from lexicology,semantics,pragmatics and other content;the various branches o modern linguistics theory,such as sociolinguistics,comparative linguistics;and linguistics to other areas,such as linguistics to translation and its impact on teaching,all of which can be one of the topics.

4)Topics relating to English teaching

English as the most widely used language in the world,is being taken seriously more and more.English teaching has become more significant and important.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are also exploring a variety of English teaching theories and practice from different aspects.So we can choose between them as one o topics which are English teaching theory,English teaching history a specific curriculum teaching,curriculum design,English 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s and so on.

5)Topics relating to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includes business English,scientific English,news English,legal English.We can choose from them such as their words,syntactic and discourse characteristics as one of topics.

3 Principles of Topics

1)The topics should be based on reality.The author should choose the topic from his/her own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onditions and take into account his/her professional level and ability and the influence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 on the topic For example,if the author chooses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s the topic,he/she must read and study carefully those works relating to the topic.Or it’s impossible for him/her to give a profound analysis in the full article.It’s better for the author to keep the topic in line with the structure of his/her own knowledge,research capabilities and writing skills.Meanwhile the author should consider his/her own interests and hobbies.We know that if a person is deeply interested in something,he/she will research on it with strong desire and writing mood,which leads to more likelihood of success.

2)The topic should strive for new innovation.Innovation is the life of the academic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that thesis writing should follow.What is not identical with others and has his/her own unique perspective can be called the author’s innovation.For example,There are numerous topics about how to improve listening teaching.If the author writes his/her thesis from the view of artistic conception,his/her thesis must be innovative.If the author always uses the topic and study methods that have been selected for many times by others,the thesis he/she writes must be nothing new at al which is not benefi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me disciplines.On the basis of predecessors’achievements,the author should try to identify a field that is weak or does not be touched upon by others The author also can use new methods to study the old topic tha modifies and supplements previous findings.Only innovation tha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s can ensure the academic value of the author’s thesis.

3)The topic should have a certain degree of flexibility.A first,maybe the author chooses the topic from momentary interes and has a superficial understanding.With deep reading and further collection,the author may have deepened his/her understanding o the selected topic.At this time,the author should adjust the selected topic accordingly,rather than rigidly adhere to it,which has an impact on creativity.

ters the author’s character,but also needs hard work and solid ef-forts.There are many rules in it that we can find and follow.

摘要:英语专业硕士毕业论文一般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要求。如何写好英语专业硕士毕业论文,选题很重要。选题同时还需遵循一些原则。

关键词: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范围,选题,原则

参考文献

[1]Randa Holewa.Strategies for writing a conclusion.[EB/OL].[2012-06-28].http://leo.stcloudstate.edu/acadwrite/conclude.ht ml.

[2]How to write your dissertation[EB/OL].[2012-06-28].http://www.mondofacto.com/study-skills/research/how-to-write-your-dis sertation/05.html.

[3]Harlen Seyfer,吴古华.英语学术论文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李正栓.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与写作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刘新民.英语论文写作规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胡庚申.英语论文写作与发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王首程.论文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8]文秋芳.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法学硕士毕业论文 篇2

同时,在论文开题的过程中,张鸿巍老师与莫志强老师也给予了许多很好的指导意见,让我的思路更为开阔,在此也向两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中,与我同一师门的董仕琴、马云飞、缪丽及王丽斯同学也经常和本人在一起交流经验,交换意见,互相支持,两年以来他们对本人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关心和支持本人也有感于心,他们的用心和诚意也对本文的写作给予了很多的支持和帮助,这些成果中也有他们的一份功劳。在此也向他们表示感谢!也感谢广西大学法学院,给了我这么一个平台,让我能够在这一环境中成为一名法律专业的研究生,这其中自身的成长也与这么一个集体平台分不开,在此也对广西大学法学院表示感谢!也感谢广西大学法学院各位老师两年时间里对本人的关怀,在此谨向广西大学法学院各位辛勤的园丁致以诚挚的谢意以及崇高的敬意!

法学硕士毕业论文 篇3

据悉,张永辉退伍后,1999年应聘到电子科大当保安。2005年9月至2009年6月,张永辉读完了电子科大公共管理学的网教专科和本科。可之后张永辉的生活并未发生太大的改变,所以当他再想读硕士时,家人就不那么支持了。但是他还是说服了家人,于2014年9月正式入学。张永辉表示,硕士毕业后他仍会在工作了17年的保安岗位上继续战斗,而之所以考取学位,只是为了进一步改变自己看世界的视角,提升自己。张永辉的这一就业选择也在网上引发了争议。

不必过度解读“扫地僧”硕士毕业

一名保安的励志求学故事,却引发了家人及公众的质疑,他们关心的是为何研究生毕业,并没有改变张永辉的命运。其实,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人们将获取的知识与经济利益画等号,明显陷入了认知误区。常言道:“知识改变命运。”在很多人看来,学历的拔高以及知识的丰富,预示着命运应该有所改观。那么,如何才算改观呢?一般局限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工作岗位应有所变化,从事更加“光鲜”的职业;二是薪酬应该有所提高,符合“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定律,领取的薪水应该与学历层次相匹配,才能体现出知识的价值。

其实,这种心态的存在,正是误读了学历的价值,片面地认为学历就是敲门砖,能够兑换到相应的经济价值。但学历的取得、知识的积累,不仅在于收入能否增加、职业是否改变,更在于个人认知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有追求自我目标的自由和空间,任何人无权干涉,也不应该引发太多的争议。知识就是财富,但并不表明一定是充满金钱物欲的兑换,个人思想认知的转变和提升,同样是难得的财富。研究生毕业,并不一定非要获得更高的收入以及更体面的工作,只要感觉在本职工作中实现了自身价值,这就是最为合适和恰当的。实际上,立足于汲取知识素养的角度之上,保安硕士毕业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只不过是“扫地僧”张永辉个人奋斗史的写照而已。

勇于打破成功的魅影

知识之于生命个体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很多时候,人们把知识等同于学历,把高学历等同于职业的光鲜。比如招聘时过于强调学历的重要性,以至于社会弥漫着唯学历论,在这样氛围的浸润下,把职业分个三六九等,把人分个高低贵贱。保安考上研究生成为经典励志故事,北大学子摆摊卖肉成为人生失败的代表,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仿佛知识就是学历,学历就代表成功,没有高学历就一事无成,有高学历而没有好职业也是一无是处。

法学硕士毕业论文 篇4

关键词:法学专业,就业,困境,对策

自1977年我国恢复法学招生以来, 首次法学专业在全国只招收了223人, 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 加上自1997年“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 法学专业的发展突飞猛进, 成为最热门专业之一。目前, 在全国高校之中, 大部分院校都开设了法学专业, 层次从专科到博士后, 法律专业在校学生直逼百万。近几年的高校毕生就业统计之中, 学习法学的毕业生就业率已经连续几年成为垫底专业, 今年各类媒体一度将法学专业定性为红牌专业。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困扰着学生、家长和学校。因此, 笔者将从各个角度剖析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的原因, 期许基于原因寻求走出困境的路径。

1 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

1.1 法学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年落后

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存在多年,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就开始显现, 自2002年恶化, 法学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全国200多个专业中成为倒数, 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 直到2005年, 法学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跌至倒数第一, 此后便一直居低不上。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时至2016年, 法学专业因为就业率低下连续6年被列为红牌专业, 有此“殊荣”的专业仅有法学和生物工程两个专业。

1.2 法学专业毕业生大部分就业行业与专业不对口

在专业与职业相关性上, 一般意义上法学专业的对口职业部门应当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律师事务所、仲裁机构、公证处等运用法律的部门。而根据相关统计, 位列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前3名的职业分别是:办公室职员, 行政秘书和行政助理。此三类职业均不是法学专业的对口行业。从统计中还可看出, 法学专业毕业生从事法学相关的比例连年徘徊在50%左右, 法学专业毕业生要找到专业对口的职业具有相当的难度, 大部分毕业生最终的就业行业都不是法学对口岗位。

1.3 法学专业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 就业市场供求严重失衡

同法学专业就业率连年靠后形成对比的是, 为了造就综合性大学, 全国各高校没有法学专业的有条件的纷纷增设法学专业, 已有法学专业院校的也一直在扩大招生规模。在1977年刚刚恢复法学教育的时候, 全国一共只有3所大学招收法学专业学生, 当年一共在全国招收223人。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 法学专业的招生规模连年扩大。据统计, 2001年全国共292个高等教育单位开设法学本科专业, 到2005年, 开设法学专业的教学单位增长至559个。时至今日, 全国已有近600多个高等教学单位开设法学专业, 法学专业在校生已经逐年增长直逼百万。然而, 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却连年遇冷, 法学专业毕业生的人数增长规模同就业市场的法学人才需求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1.4 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不均衡

根据统计结果, 自法学专业开设以来毕业生的就业在地域上就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近几年来, 法学毕业生的就业流向东部沿海地区的人数有所下降, 而在中西部地区就业的法学专业毕业生人数逐年有所上升, 法学专业毕业生选择在西部地区就业的倾向慢慢凸显。这一趋势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长, 另一方面, 随着经济的发展, 西部地区的竞争意识慢慢加强, 开始通过各类优惠政策吸引人才, 引进了很大部分法学专业毕业生流向西部。但是, 值得注意的是, 尽管法学专业毕业生选择西部地区就业的人数有所增加, 但我国东部和西部两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不在一个层次, 对于人才市场的吸引和接纳能力都还存在较大差距, 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地域流向仍然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2 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原因分析

2.1 法学专业大规模招生导致毕业生过剩

自从我国1999年进行高等教育扩大招生以后, 无论是文史院校还是理工院校都一味追求建设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 都开始设置法学专业, 部分学校甚至在师资队伍和各种硬件设施都不完善的情况下就开始招生。又因为社会大众对法学专业的就业形势的认识不全面, 导致法学专业成为报考热门, 招生容易, 于是各高等教学单位就大规模招收法学专业学生。在各高等教学单位中, 法学专业的办学的形式多样, 除全日制本科教育外, 还有职大、自考、电大、函授等纷繁复杂的形式, 办学层次涉及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5个, 现在法学专业在校学生已有数十万人。这一法学教育现状不但会影响法学人才培养质量, 还导致了法律人才的大量“囤积”, 为整个法学专业的冷就业埋下了隐患。

2.2 传统法律对口岗位数量少、门槛高

从传统意义上而言, 法学专业的对口岗位为法官、检察官、律师、仲裁员和公证员等职位, 但是, 在当前国家对法检系统编制名额进行严格限制, 每年法检系统招录的人员都是相当有限的, 每年法检系统招录都是报名人数众多而招录名额很少, 甚至有的地方出现数千人竞争一个岗位的情形。对于做律师而言, 在我国当前的大众法律意识之下, 每个地区的案源都相对有限, 律师早就陷入僧多粥少的处境, 因此, 律所能够接纳的律师岗位也是相当有限的。而就仲裁员和公证员而言, 受这两个岗位性质和我国对设立仲裁机构和公证机构的严格条件的影响, 招录公证员和仲裁员的信息几乎没有。另一方面, 以上岗位均要求通过国家司法考试, 而且具有较强的法律运用能力, 这些门槛的设置对于普通的法学专业毕业生来说都具有一定的难度。有人认为法学专业毕业生还可以到企业做法律顾问, 其实, 现在法学毕业生到企业做法律顾问已经不再可能。随着经济发展, 企业法律业务已经专业化, 大部分企业现在都选择将法律业务外包给专业的律师团队, 即使企业内部需要法务对接岗位, 都要选择具有一定法务经验的高层次法律人才。以上现状直接导致法学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陷入了多重困难的境地。

2.3 培养模式与就业岗位素质需求不符

从上文所分析的法学专业毕业生对口岗位不难看出, 这些对口岗位都是需要能够运用法律知识走在第一线解决具体案件的岗位, 那就对毕业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和法律运用能力提出了要求。因此, 法学专业毕业生需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是不言而喻的, 这样才能够为解决实际案例提供理论支持, 但要满足我国对法律人才的需求, 法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不应该仅仅限于法学理论知识的学习, 系统处理案件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才符合对口岗位的人才诉求。然而,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教育单位的法学培养方案依然以理论教育为主, 甚至有的高校的法学培养方案中没有涉及任何实践训练课程, 这样的培养模式一方面导致学生不能够很好的理解理论知识, 并进一步研究深层次理论, 另一方面也导致大部分法学专业毕业生只能纸上谈兵, 不具有解决现实案件和处理纠纷的能力, 难以学以致用。笔者从法检系统了解到, 每年法检部门招录新成员后都需要实习或者锻炼一至三年后才能独立处理案件, 这一现象的出现同教育单位的教学模式缺陷是息息相关的。

2.4 法律人才地域需求不平衡, 法学毕业生就业地域选择观念固化

同经济发展的差距一样, 东西部之间在法律人才的需求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距。一方面, 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较高, 经济活动较为频繁, 直接导致经济纠纷和其他衍生纠纷较多, 这就需要很大数量的法律人才从事风险控制和纠纷处理。另一方面, 在法治意识方面, 东部地区同样也领先西部地区, 因此在出现纠纷以后, 西部地区的公民很可能选择如搁置、说理等非法律程序解决, 而东部地区的居民更趋向于选择法律途径解决纠纷, 这一纠纷解决途径选择上的差异也导致了东西部对于法律人才需求上的差距。正因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法律人才上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很大一部分法学毕业生都选择到东部地区就业, 出现了严重的法律人才扎堆现象。当然, 法学毕业生选择东部就业还有以下原因:第一, 东部经济发展水平比西部高, 因此能够提供的薪资和工作环境就要优于西部地区, 这些因素都能够对法学毕业生产生很大的吸引力;第二, 在法治建设方面, 东部地区同样走在西部地区前面, 每一个法律人都愿意在法治环境较好的地区执业。

其实, 随着政府的统筹和西部大开发的推进, 以上两个方的差距已经有所缓和, 但是大部分法学专业的毕业生毕业之后仍然优先选择东部发达地区就业, 这就形成了法学人才的扎堆竞争, 而很少有优秀法律人才愿意到西部执业。东西两部形成了法律人才过剩和法律人才匮乏的两极矛盾。

2.5 法律职业准入条件将很大一部分法学专业毕业生排除在外

在我国, 法官、检察官、律师和公证员都有一个基础的执业条件, 这一条件在我国的《法官法》、《检察官法》、《律师法》和《公证法》里都有明确规定, 那就是必须通过国家司法部统一组织的司法考试 (司法考试改革后称作“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对于法学专业对口的其他岗位, 有的虽然法律没有规定必须通过司法考试 (如公司法务、企事业单位法务等) , 但是这些岗位在招录时都会设置“已经通过司法考试”这一报考条件。因此, 法学专业毕业生如果没有通过司法考试, 那基本上就没有机会从事法学对口的职业。另一方面, 司法考试被人们称作“中国第一难考”, 通过司法考试是有一定难度的, 每年通过司法考试的考生就只有百分之十左右。也就是说, 法学专业毕业生中仅有百分之十的人有资格去报考或寻找法学对口工作, 而其余人员, 要么选择待业再考一次司法考试, 要么只能选择其他行业就业, 而在选择其他行业就业时, 有该专业的毕业生参与竞争, 这部分人的就业率就可想而知了。

3 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的对策

3.1 严格审核法学专业招生资格, 统筹控制招生规模

当前, 我国法学专业的招生一方面规模庞大, 另一方面招生类别和层次都纷繁复杂。这不但会使法学毕业生的过剩, 造成待就业人数的囤积, 也导致了法学毕业生人才质量的参差不齐, 很大一部分人不符合对口岗位的要求。因此, 要改变这一乱象, 教育部要进一步审核各个法学招生单位的招生资格, 从软件到硬件全面审查现有招生单位的办学条件, 对于因为冲击综合性大学而临时设置法学专业等不符合办学条件的招生单位, 应当及时取消其招生资格。另外, 面对当前法学专业人才过剩的现状, 国家应当行使人才培养的宏观调控职能, 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法学专业的招生规模, 统筹各个招生单招生人数位, 严格限制招生规模, 整合教学资源, 培养综合性高素质法律人才。

3.2 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当前很大一部分法学教学单位依然保持理论为主, 甚至不涉及法律实践课程的培养方案, 这一培养模式严重脱离了对口岗位对于法律人才的要求。因此, 改革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在培养过程中, 一方面, 依然注重理论课程的教学, 增强学生法学理论功底, 但同时也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在课程的设置上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 多进行模拟审判、案例演练、案例讨论和法庭旁听等教学实践活动, 要进一步引入审判、公诉、辩护等方面的实务课程。同时, 需要制定完整的专业见习计划, 保证学生有机会到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实务部门进行专业见习。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法学专业毕业生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的同时, 又能利用理论解决现实案例, 做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迎合对口岗位对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法律人才。

3.3 加强就业指导, 培养法学专业毕业生正确的就业观

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 如:一味的选择东部地区就业;一定要死守法学专业, 不跨专业就业;法学专业的就要进公、检、法系统等, 这些陈旧观念严重限制了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选择面。每个高校都设置了就业服务部门, 但据笔者了解, 这些就业服务部门都没有分专业进行就业指导。各个专业都具有自身的专业特色, 因此, 要实施有效的就业辅导, 必须分专业就行指导。就法学专业而言, 针对法学专业的就业困境, 就业服务部门应当加强对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力度, 剔除法学专业毕业生的不良就业观:在地域选择上, 要防治他们地域选择的固化, 让他们认识到东西部之间的差距已经逐步缩小, 扎堆就业只会加大就业难度;在行业选择上, 要让他们认识到法学专业就业的严峻性, 一方面法学知识可以运用在不同的行业之中, 另一方面这可以扩大他们的就业面;在岗位选择上, 要转化他们必进公、检、法的思想, 这一思想会使他们的就业选择过窄, 失去很多好机会。

3.4 进一步发展西部, 平衡法律人才流向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 西部各方面都有所发展, 但是不得不承认, 目前西部同东部的依然存在一定差距。根据统计, 法学专业毕业生仍然大部分流向东部发达地区, 选择东部意味着选择了较高的工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面对这一困境, 一方面应当进一步发展西部经济, 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 还应当在就业方面实行政策优惠, 在西部地区引进优秀人才, 为引进人才提供薪资保障的同时保证其良好的工作环境。也只有如此, 方能促进优秀人才流向西部, 进一步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 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形成良好的互动和循环。

参考文献

[1]谢飞.高校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冷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5, (16) .

[2]蒋人文.应用法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探讨[J].高教论坛, 2008, (5) .

法学硕士毕业论文 篇5

一、投资公司、咨询公司:----------------------1 德国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欧洲最大战略咨询公司)--实习狂人,毕业时候据说狂澜10-20个offer, 拒了n多公司。2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CICC 3 民生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投行部--该人也是大牛,曾经在中信证券投行部实习过的,中信证券在行业内什么地位,大家可以查 韩国韩华(上海)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法务部)5 上海森洋证券咨询有限公司 6 同心柏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阳夏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二、银行、保险公司------------------1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 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 3 厦门银行总行 4 上海银行总行 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 6 中国建设银行宁波分行 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2----真是有点对不住,给我们这届法硕发了7个 offer,有5个同学都拒了,还有一个承诺进银行机关,才没有拒掉 8 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3 9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3 10 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 11 上海浦发银行南宁分行 浙江泰隆商业银行上海分行 13 建设银行吉林省分行 14 建设银行无锡分行 15 建设银行合肥分行 安邦财险上海分公司管培生2 17 中国人寿江西分公司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连云港分行 19 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 天津银行上海市分行(信贷部)21 浙商银行绍兴分行 22 建设银行南京分行

三、公务员、事业单位---------------------1 上海国家安全局---这个猛(应该是直接到交大要人)2 新华通讯社上海分社(猛人!司考、cpa都没有过,但毕业就业时候,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银行通吃,拒了n多offer)3 闵行区检察院(其实也是猛人,拒了一个外资律所邀请、一个银行管培)4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5 上海交通大学中美物流研究院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 山东省淄博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上海交通大学人力资源处----可以看出,本届上海交大法硕留校的也比较多,不要以为留校,特别是留上海交大好留。每一个职位,都是好几十个人竞争,都是名校硕士(一般北清+华五),都是海归在一起竞争。一般学校的学生想投上海交大招聘岗位,如果没有关系的话,简历都是扔垃圾箱的。9 上海交大研究生院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11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 12 山东省法院

13上海航天局804所(法务)14 江苏省徐州市工商局 上海市静安区储备人才 2(只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这六校硕士中选择)16 江苏省南通市司法局 17 河南省中院 西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员会 郑州科技学院(教学岗)---我们这届法硕唯一高校授课老师

三、外企---------1 美国埃克森美孚投资有限公司(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洛克菲勒创立的,现在市值全球第2)---牛人,别人研一就借助交大的平台在外企实习了 美国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审计部---牛人,cpa,司考全过的。。。3 美国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上海分所税务部 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工作地点:东京)---本科学日语,借助交大法学院平台去日本实习,表现优秀就留到日本东京工作了。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工作地点:大阪)--同上。6 美国Textron 公司---生产贝尔直升飞机的。。美国卡夫食品大中华区市场部某品牌负责人(美国最大的食品公司,世界500强中排63位)--也是牛人,英语巨牛,把联合利华都拒了。工作时间不长,但是已经做到市场部一个品牌的负责人,真心厉害

四、其他国企、著名民企------------------------1 中国中化集团远东租赁股份有限公司 2 中国环球租赁有限责任公司 广州东风日产股份有限公司总部----此公司福利待遇巨好,真心好!入职就发iphone4s 4 中国移动上海分公司----此人也很猛,拒了中国银行上分、四大会计事务所、南航上海分公司等等 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好像是从事知识产权的。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同学在这个公司当hr助理,这公司hr给我同学说,只收5个学校的简历,其他学校简历扔垃圾箱。。)7 南方航空上海分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公司 9 江苏开元国际机械有限公司 10 通联支付 中国平安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12 上海物资有限公司 13 中科合臣股份有限公司 14 上海三一科技有限公司 15 伽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五、律所---------1 国浩律师事务所南京分所---好像我同学在里面主要从事信托业务 2 盈科律师事务所青岛分所 盈科律所 上海分所-----忽悠人好像就是在盈科律所吧,全中国最大的律所。4 北京市大成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 5 上海光大律师事务所 6 上海沪泰律师事务所 7 上海胡光律师事务所 8 北京华京律师事务所 广东安道永华律师事务所(广州十佳律所)10 上海申之春律师事务所 11 一人自主创业-律师所。。

法学硕士毕业论文 篇6

“点”是书法中的基本笔画。孙过庭说:“一点成一字之规”。只有点画精妙,字才能写的规范。因此,“点”喻义规范和基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扎实的基础、认真的态度、良好的习惯是能够在书艺之路继续发展、进取的前提。“点”是延伸,是方向,喻义发展和传承。书法学习的道路漫漫而修远,内心坚定,才能让梦想得到实现,才华得到彰显。

2016年6月28日~2016年7月1日,“《点》李钊硕士毕业书法汇报展”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共展出李钊的个人作品30余幅,书体有小楷、行书、隶书等,形式有手卷、册页、扇面、条屏。

在李钊身上,始终能感受到一个青年书法家的灵动之气。自幼酷爱习书,初以颜楷入门,尤其喜欢小楷,小楷初学灵飞经,后上追钟繇、王羲之,又涉赵孟、王崇、文徵明之长。行书取法米芾、圣教序,隶书取法秦汉,以礼器碑、张迁碑、曹全碑等为主。后考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师从虞晓勇先生。他是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曾获第七届北京电视书法大赛一等奖,首届“80榜样”全国80年代优秀书家提名展,“书学之路—中国高等书法教育论坛”暨高等书法教育成果展,作品被北京师范大学档案馆,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陆维钊书画院等机构收藏。

法学硕士毕业论文 篇7

1 GM(1,1)模型

GM(1,1)模型是利用原始数据序列累加所生成的新数据序列建立模型并进行预测,然后利用累减逆运算还原原始数据序列。GM(1,1)代表一个白化形式的微分方程:

式(1)中,a、u均为灰参数,其白化值为

GM(1,1)模型的计算步骤如下所示:

第一步:对原始数据序列x(0)进行一次累加生成

假设非负原始数据序列为x(0)=(x(0)(1),x(0)(2),…,x(0)(n)),对x(0)进行一次累加生成,即可得:x[1]=(x[1](1),x[1](2),…,x[1](n))。其中,

第二步:进行准光滑性检验

公式为:

当k>3时,如果ρ(k)<0.5,则满足准光滑性检验。

第三步:进行准指数规律检验

公式为:

当k>3时,如果1<σ(1)(k)<1.5,则满足准指数规律。

第四步:计算参数值a、u,确定模型时间相应序列

第五步:还原求出原始数据序列x(0)的模拟值

对式(5)所生成数据进行一次累减,得到原始数据序列x(0)的模拟值。

2 数据分析

本文选用2006-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法学本科毕业生数据进行分析,原始数据序列如表1所示。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

对原始数据序列x(0)进行一次累加,得到一次累加生成数据序列,如表2所示。

利用公式(3)、(4),得到数据序列均满足准光滑性检验与准指数规律检验。则可对x[1]建立GM(1,1)模型。

利用MATLAB软件,得到:

模型时间相应序列为:

对由式(6)所得数据进行一次累减,得到原始数据序列x(0)的模拟值,如表3所示。

由表3可得,平均相对误差为1.859%。

由于2007-2013各年模拟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均非常小,并且平均相对误差也非常小,故该模型为残差合格模型,可用于预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014-2018年法学本科毕业生数量预测值见表4、图1。

3 结语

法学本科毕业生数量从1994年至今,总体上呈持续上升状态,法学一直是众多学子所热衷的专业,然而在就业方面却连续数年位于“滞销榜”。那么,就业难的现实对法学本科毕业生的数量影响如何,本文运用GM(1,1)模型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014-2018年法学本科毕业生的数量进行了预测,得出近几年法学本科毕业生的数量还将呈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很小。结合往年法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和毕业生数量,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招生指标控制法学本科毕业生的数量,学校可以利用专业调整法学本科毕业生的数量,学生个人则可以对法学本科毕业生数量、就业难度做好心理与行动方面的准备,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王伯庆.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与专业结构性失业状况调研报告[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3).

[2]邓峰,孙百才.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变动趋势研究:2003-2011[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32-138.

[3]朱清香,戚佳,刘志坚.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18).

[4]张昊,张德良.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张力与耦合——以高校教师发展为例[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3).

[5]谭花蓉,赵培瑞.高校毕业生就业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14).

[6]曹洪军.专业设置预测与大学生结构性失业治理[J].学术论坛,2008(4).

[7]蒋楠,原凯.关注就业需求变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5(6).

关于法学专科毕业生就业的冷思考 篇8

一、社会原因

1、大学连年高速扩招导致就业形势严峻

2007年, 全国应届毕业生495万人, 相比1999年的101万人, 毕业生总数增长了4倍多。自1999年全国大规模扩招八年时间里, 大学毕业生总量以几何速度增长, 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虽然如此, 但每年报考法学专业的学生不减反增, 招收法学专业的院校遍地开花。据统计, 全国法学专业招生人数从1977年的223人到2007年的10多万人数增长了448倍。2001年, 全国设有法学本科专业的高等学校292所, 2005增长到559所, 2007年全国已有603所法学院系, 每年法学毕业生达到数十万。法学是个专业性及技术性要求很强的学科, 不同学校的学科发展程度, 师资水平有差别, 培养出来的法学人才也参差不齐。法学专业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剧增, 质量参差不齐, 竞争激烈, 这就导致处于法学专业教育学历底层的法学专科毕业生在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上陷入困境。

2、公检法公务员系统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国家司法考试的限制导致毕业生不能直接进入此系统工作

在法学专业毕业生看来, 学习法律就是为了能进公检法系统;另一方面公检法单位工作稳定, 待遇较丰, 社会地位较高为人们所羡慕。许多法学专业毕业生宁愿放弃其他适合的工作, 只求能捧上公检法这个“金饭碗”。但是自从实行了司法考试制度和公务员考试制度后, 一名法律专业的学生要进入法院、检察院工作, 必须既通过公务考试又要通过司法考试, 而且, 要担任法官、检察官等必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 司法考试报名也要求本科以上学历, 这样法学专科毕业生要进入工作, 必须要再深造。

3、律师行业机制的不完善导致毕业生去律师事务所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自司法考试制度实施后, 律所招聘大多要求应聘者具有法律职业资格;这让毕业生望而却步。而且, 我国目前的律所大都是合伙制, 经营存在较大风险, 注重短期效益而缺乏长效用人机制, 没有人才储备的积极性。专科毕业生进去工作, 大多是做律师助理或做些贷款合同签订等文书工作, 发展空间少, 薪酬待遇较低。

4、企事业单位对法律人才的认识不一导致毕业生未能大批量地就业

一方面, 对一些中小型企业来, 使用法律人才属于高消费, 毕竟企业不会每天都有法律问题要解决, 考虑到成本问题, 不愿意供养一名法律人才。另一方面,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 面对庞大的毕业生市场, 学历歧视的现象也愈演愈烈。庞大的毕业生就业队伍以及随之而来的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刺激了用人单位的选人胃口, 使得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 能用本科生的招研究生, 能用专科生的招本科生, 这种情况造成毕业生就业市场不能做到人尽其用。片面追求高学历, 不顾学生个人能力的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专科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 也造成了人才的严重浪费。

5、学校对学生培养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相脱节让毕业生无所适从

由于我国法学教育起步较晚, 没有比较成熟的法学教学经验, 绝大多数法学院、系的在教学过程中, 尚未形成自身的特色,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成为同专业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 没有充分体现出法律专科教育的目标特色。法律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等法律专业实用性人才, 但很多学校都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 却忽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与社会所需的法律实用型人才是严重脱节的, 也造成了许多法律专科学生面临着学无所用的尴尬局面。

二、毕业生自身原因

1、毕业生自身能力不强, 但就业期望值很高

随着高校扩招, 专科生的录取分数也一路走低, 这直接造成了毕业生素质的良莠不齐。很多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自控能力都很差, 而学好法律又需要这些能力。先天不足再加上我国传统的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 造成了法律专科学生在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社会上普遍反映, 法律专科毕业生缺乏对法律的实际运用能力, 对法律实务的实际运作方式不了解。他们多是单纯地硬搬硬套法律条文, 而缺乏对案件的具体情形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毕业生的能力有欠缺, 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但是许多学生对就业却有着不切实际、盲目乐观的追求。根据调查显示, 工作稳定的公务员是法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首选, 其次是国有事业单位, 对小公司, 小企业看不上。并且大多选择到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就业, 缺少吃苦耐劳精神, 选择到基层或者到西部去工作的极少。大部分学生缺少职业生涯规划, 对找工作比较盲目, “一窝蜂”现象严重。其实, 从社会的人才总需求量来看, 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并不十分困难, 难的是摆正好自己的就业心态, 应该说理想和现实的错位, 加大了专科生择业的困惑, 造成了他们的就业难。

2、毕业生就业“扎堆”现象严重

据2007年就业调查显示, 全国法律毕业生流向的地区呈现“一边倒”的趋势, 东部和沿海发达地区55%, 中西部中等发达地区3 7%, 东部和沿海中等发达地区6%, 中西部不发达地区2%。大多数学生是“孔雀东南飞”。法学毕业生的就业城市流向依次是:省会城市43%, 地级城市31%, 直辖市26%。广东法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 而广大基层单位需要大量的法学人才, 尤其是市县以下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对法律人才需求非常大, 却无人问津。这就导致一个表面过剩和实质缺乏的结构性矛盾。学生选择就业地区的集中性造成了原本能就业而主动失业的情况。

综上所述, 为缓解法学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需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调整:第一:学校应转变教育观念。法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 必须改革目前的教学方法, 加强案例教学和其他实践性教学。综合性、复合型人才是现代社会人才需求的主流方向, 用人单位更青睐综合素质强的毕业生。只懂法律知识远远不能适应现实工作的需要。学校应当鼓励法学学生跨学科, 跨专业学习, 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尤其要督促学生, 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有计划地去培养自己的“第二专业”。在相关“法律”岗位对其紧闭大门的时候, 不要去挤独木桥, 而是独辟蹊径, 在金融、保险等其他行业领域任职, 积极调整自我认识, , 面对现实, 务实地寻找就业机会。第二, 毕业生要转变就业观念, 作好职业生涯规划。毕业生必须考虑社会的现实需要和自己的特点和兴趣, 择己所爱, 择人所需, 调整就业期望值, 认识到不是每个毕业生都适合去做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法律职业, 这样才能在职业选择中少走弯路, 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就感和自我认同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中国还存在巨大的法律市场需求, 中小城市, 广大农村地区, 中小企业都急需大量的法律人才, 一些山区县市的检察院、法院对法学人才的学历要求相对较低, 法律毕业生要改变就业期望, 积极投身到山区的法治建设中去。另外, 法律专科毕业生可以选择自学考试或参加全日制专科插班生考试提高自身学历, 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第三, 国家和社会必须建立长效机制, 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政府各相关部门必须落实好助学贷款代偿、考研公务员加分, 生活补贴, 户口档案迁转, 社会保障, 创业扶持等事关毕业生切身利益的政策, 让毕业生无后顾之忧地到中西部、基层地区就业, 发挥才能, 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红霞.关于法学专业大学生就业的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 (3) :18—19

[2] 王倩.论如何解决法律专科毕业生的就业难题[J].教育探索.2007 (7) :129—130

法学硕士毕业论文 篇9

一、法学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与问题

法学专业是典型的文科专业,现阶段毕业论文普遍存在问题,如言之无物、“假大空”、网络抄袭等现象在法学学科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论文写作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存在诸多问题,说到底是写作的积累不够,准备工作不足。

(一)知识积累不够

“法学论文写作的过程,就是法学知识辩证运用和实际运用的过程”[1],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不可能实现知识的运用。我国任何一所高校的知识传授都是充足饱满的,三年半的教学进程,一百多个教学周,大量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然而人才培养的效果更强调知识的有效积累。不仅要建立本门课程的知识体系,还需要把各门课程知识勾连起来,将碎片化的知识构建成系统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这样才能实现知识的有效积累。知识的有效积累还应具有立体化特征。法学是一门有较强普遍联系性质的社会科学,一个领域的法律现象或问题,与周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都相关。除法学专业知识外,相关专业知识也有必要纳入积累范围。

现在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反映出明显的知识碎片化特征,就一个现象说现象,就一个问题说问题,法学各领域专业知识无法建立连接,法学与其他学科知识也不能有机结合。因此,毕业论文不可能有新颖的观察视角和分析工具,读起来枯燥无味。知识积累不够,还会使学生陷入只有感觉和判断却无法论证的困境[2]。

(二)思想缺乏创新

一篇言之无物、人云亦云的毕业论文是如何“炼成”的?首先是互联网这一便捷工具提供海量信息,然后在短时间内学生用“剪刀+糨糊”方式复制粘贴出一篇所谓的论文。在此过程中,学生没有对研究问题进行基本的思考梳理,更没有对论题进行深入的分析论证,根本达不到锻炼提高能力的目的。指导教师每年看到的本科毕业论文几乎千篇一律,前后几届学生的论文题目也相差无几,论文内容更是看不到新颖、创意和特点,味同嚼蜡。

假如学生头脑中对某一专业问题有兴趣有思考,并且有自己的看法观点,相信学生会把自己的想法在毕业论文中体现出来。而现在大多数学生的毕业论文只是文字的堆砌,好一些的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对专业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但往往深度不够。归根结底,是学生不能对专业知识展开独立思考,平时的学习不过是对教师授课内容的记忆背诵。因此,在论文选题时,毫无想法的学生才会从教师提供的备选题目中随意选择一个。在撰写论文时,学生不过是重复课堂上教师讲过的内容,缺乏自身主动的思考和论证,更不要说创新。

(三)写作训练不足

中国的学生比较习惯整齐划一,考试有标准答案,写作文有惯用套路。对于通过各抒己见探讨真知的学术性论文不甚了了。虽然有的教师给学生布置论文式作业或测验,但因缺乏有效监管,学生多是应付了事,这样,有的学生甚至到大四还觉得毕业论文很遥远很抽象。没有论辩性思维的基础,四年大学中的写作训练有限,毕业论文中出现明显的质量问题也就不足为奇。

很多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机械罗列概念、特征、原则,看不到作者的问题意识和论证思路,不能建立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结构,把论文写成了教材的体例;在论文层次安排上不会正确使用序号,引用参考文献时不遵循学术规范,不善于使用法言法语,对论文摘要和关键词的作用一头雾水等等现象,也特别突出。所有这些训练,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学生需要在四年大学学习过程中进行反复训练,否则不可能在最后的毕业论文撰写中写出一篇漂亮的论文来。

二、加强法学本科毕业论文改革的对策

每年毕业季本科生毕业论文都会引来不少存、废、改的争论和探讨。法学本科毕业论文问题突出,但也的确有不少学生通过完成毕业论文,文献检索、语言表达、论证说理各方面能力得到了锻炼提升。因此,仅就法学专业而言,毕业论文发挥的考查与训练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不能因噎废食。本文便是在这样的基本观点之下,探讨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改革问题的。

(一)教育观念:教育者要树立能力培养意识

教育改革首先是教育者的改革。传授知识是教师职责之本,但仅仅做到传授知识还远远不够,教师必须同时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要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知识结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写作表达的能力。法学专业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所讲授课程和毕业论文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和意义,也应当充分认识到当前本科毕业论文存在质量问题的根源所在,更应该认识到撰写毕业论文的“功力”必须也只能源自整个本科学习过程。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首先要帮助学生掌握该课程的知识体系,理顺“知识点—知识脉络—知识体系”结构的关系。这样点面结合,有利于学生理解该课程的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将该课程的知识与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理想的教与学应该是全部课程结束后,学生能在头脑中搭起以基础课和专业课关键知识点为节点,相互有机联系组成的专业知识架构。”[3]

其次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恰当运用,才能体现出知识的价值,这个价值的实现,必须有学生对知识的积极思考。学生的思考不是源于教师在课堂上的灌输,而是教师对学生积极引导之后学生进行主动的、自觉的思考。法学知识是关于社会实践的知识,很多问题不是事实问题,也不是逻辑问题,而属于价值判断问题。即便是立法层面已经明确了的问题,教师仍然可以在阐明立法规定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做价值层面的反思与探讨。教师对学生思想的引导,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教师的适当引导加上学生自身的积极思考,才能实现知识的体系化和立体化。也只有学生独立思考,才有学生创新的可能。

最后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功在日常中,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不二法则。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就某个事件、观点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篇幅可以不长,但在论文规范方面要严格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掌握论文层次结构的安排、引用参考文献的标准,使其学习撰写论文摘要和确定关键词,讲解如何就一个观点展开论证等。

毕业论文是法学本科学生综合能力的集中呈现,不可能靠本科毕业之前的“突击”一蹴而就。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必须延伸至整个法学本科教育培养过程,法学专业教师应当建立教学工作的整体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引领。通过四年的学习,学生不断积累知识与能力,才能获得水到渠成的效果,完成高质量的本科毕业论文。

(二)教学管理:规范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

优秀的教学管理是成功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离不开教学管理的积极调控。虽然教学环节时间安排与就业时间重合只是毕业论文质量不佳的客观原因,但在就业压力巨大的现阶段,作为教学单位必须考虑这个现实问题。通常本科的毕业论文环节安排在第八学期,这个时间正是学生忙于寻找就业机会的阶段。在就业和完成毕业论文之间,学生自然选择就业,对毕业论文得过且过。实践中也的确有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指导教师疏于管理的现象。因此,合理设计培养方案,加强对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管理是必要而迫切的。

建议毕业论文工作的整体安排提前,第七学期开始毕业论文工作。在毕业论文工作开始之前制定时间进程表,确定论文工作的主要时间点和工作任务。毕业论文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阶段:一是准备开题阶段,需要每年更新毕业论文备选题目,论文题目应体现社会热点和前沿问题,建议将专业课教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列入备选题目;之后召开毕业论文动员大会,说明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毕业论文的主要注意事项,强调毕业论文在本科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然后是开题,开题环节务必认真对待,对于不认真选题的学生起到督促作用,也可以帮助其明确写作目的和内容。二是论文撰写阶段,指导教师须与学生保持经常性联系,对论文结构、观点、参考书目和形式等进行指导。其中设置论文的中期检查,统计学生的论文进展情况,这也可以起到对学生的监督作用。三是评阅和答辩阶段。制定评阅和答辩标准,告知学生答辩方式和要求。四是论文总结阶段,对本轮论文工作进行整理总结和反思。总之,要做到各个环节无管理真空,实现写作环节的全过程管理,教学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务必严格执行管理规范。

(三)毕业论文形式:探索多种方式

所有教学环节都应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灵魂在于体现出学生未来从业所需的各种能力。法学专业毕业生应当具备较强的资料检索整理能力,未来才能从浩繁的案件材料中快速获取有效信息;应当具备较强的分析论证能力,未来才能对各种法律问题抽丝剥茧、以理服人;应当具备较强的文字驾驭和语言表达能力,“笔杆子”和“嘴皮子”是法律人的两大法宝,较好地掌握这两项能力,能够帮助法学专业毕业生准确表达观点,更好地解决法律问题。法学本科毕业论文既要反映国家法律规定的初步科研能力要求,也应围绕培养目标锻炼其未来从业所需的各种能力。

传统法学本科论文锻炼和考查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职业能力,但比较偏重理论分析,注重强调学术论文的形式特征。对于未来无意从事科研的本科毕业生而言,注重理论和论文形式的要求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共鸣。毕业论文是对四年学习成果的考查与总结,也要为学生下一步进入社会或继续求学做好准备。现在国内有些法学院校已经开始探索传统毕业论文的替代形式。增设模拟法庭演示考核,以学术成果替代毕业论文,采取综述性论文、案件评析等形式,这些都是改革法学本科毕业论文的积极思考和尝试。

学生的兴趣取向和个性发展应当给予适当重视,这是以学生为本的一种体现。针对学生不同的需求,毕业论文有必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建议在保留传统的理论研究型毕业论文外,探索社会调查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等形式。理论研究型毕业论文应当具有理论分析内容,对本科生不能强求理论创新,但应当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社会调查报告应当运用社会学的方法对某一法律问题展开调查研究,有利于学生认识观察社会、运用法律思维分析社会问题;案例分析报告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拓展思维。构建法治国家的今天,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面非常广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兴趣,各取所需。

三、从结果倒推过程:明晰法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定位

对法学本科毕业论文的所有改革措施,都指向一个根本问题,即法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定位问题,定位统领着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要不要改以改革及如何改革的问题。

我国的高等教育早已从精英化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从教育精英化到大众化最大的改变,是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再以从事知识传承创新的科研人员为主,而是遍布于各行各业运用专业知识从事基本专业事务的普通劳动者。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科学研究不再是大学的唯一任务或目标,甚至不是最主要的目标,培养和教育社会所需人才成为大学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4]。应用型人才成为大众化教育阶段的主要培养目标,特别是对处于法学教育金字塔底层的众多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培养应用型人才是这类院校法学专业存在的社会价值所在。毕业论文作为本科教育的组成部分,应当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不仅体现法学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研究能力,更应当体现他们必要的文献检索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驾驭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法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够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而不仅仅是培养专门从事法学研究的理论型人才。“对法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认识,是进行法学高等教育的起点,也是开展法学学位论文写作工作的前提。”[5]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转换决定对本科毕业论文定位的重新认识。

目前,法学本科毕业论文的众多问题为法学教育敲响警钟,提醒身处法学教育领域的人们反思问题根源何在。出现问题,固然是教学工作有怠惰,教学管理有疏漏,但更关键的问题也许是今天我们对毕业论文的认识已经不合时宜。在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毕业论文被赋予科研导向的内涵,其理论性学术性的定位不言自明。今天教育发展阶段有所不同,毕业论文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有必要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定位做出明确说明,帮助教育制度的执行者尽快转变认识。在大众化教育阶段,法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定位不应完全是理论型的,而应当定位于以应用能力型为主、理论型为辅。接下来就要求,教育管理者和专业课教师必须与时俱进,重新认识本科毕业论文,积极推动和参与各个环节的改革。转变认识的意义,既在于更好地指导学生,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也在于推动高等教育切实地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

毕业论文是“果”,教学过程是“因”,对于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这个不令人满意的“果”,教学过程这个“因”虽不是唯一的却极为重要。从教学过程入手,建立体系化教育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管理方式,充分理解法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内涵,做出合理定位,为毕业论文做充足准备,可以成为破解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有效路径。法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学教育的质量关系着法治的未来。希望通过法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提升,以点带面,带动整个法律人才培养体系的良性演进。

摘要:文章从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表现出的知识、思想和写作训练问题出发,建议应从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教学管理与毕业论文形式等方面推进法学本科毕业论文改革,而改革的基础是明确法学本科毕业论文以应用型为主、理论性为辅的定位。

关键词:法学,毕业论文,对策

参考文献

[1]汤维建.法学学位论文写作漫谈[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6).

[2]武立云.谈法学毕业论文的写作[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7,(1).

[3]李大勇.新常态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5,(9).

[4]马立民,冯志明.法学毕业论文写作[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7.

法学硕士毕业论文 篇10

从统计的情况看,90%以上的法学本科毕业生第一次就业(除去考取硕士研究生的人)方向为公司、企业。从2008年国家允许法学专业应届毕业生参加司法考试开始,有部分毕业生进入律师事务所,由于很多律师事务所在见习期几乎不支付薪水,学生们在很无赖的情况下才会选择区律师事务所。近几年《中国大学生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对口率低。据网上的统计法学在十个不受欢迎的专业中派第二位,这与上个世纪80年代法学专业炙手可热形成可鲜明的对比。究其原因在于上个世纪80年代法制待兴,公检法部门人才奇缺,法律人才炙手可热。如今我国高等院校设立法学专业的有六百多所,每年在校的本科生约30万,一年的在校生就相当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整个法制人才计划,而且现在公检法部门的编制几乎饱和,而人们固有的观点认为法学专业就业方向是公检法部门,这样法学就业的对口率自然就低了,也就从以前的香饽饽变成了现在的冷门。这一现象引起了笔者的反思。

一、明确法学教育目标

目前在我国关于法学教育的目标定位存在有“精英教育说”、“大众教育说”、“职业教育说”、“通识教育说”等不同的观点。

“精英教育说”认为,高等法学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为法院、检察院以及律师事务所等司法实践部门服务的,这些职业需要有专门的知识、专门的技能、严谨的法律思维以及良好的心智条件,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因为他们是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关乎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大众教育说”认为,法学教育与其他专业的高等教育一样,只是提高国民素质的一个专业方向,不能将法学教育和其他专业教育区分达到不可逾越的程度,而应当更多地面向大众。

“通识教育说”认为,法学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通晓法律,而且是要熟知各种相关学科知识,包括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知识。法学教育应以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生活和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己任。

“职业教育说”认为,法学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职业法律人才。其最终目的在于培养“法律工匠”,即对学生进行科学、严格的职业操守以及职业技能训练,使他们能够恪守职业道德、掌握法律技能,娴熟、公正地运用法律处理各种社会矛盾。

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水平而言,笔者认为,我国的法学本科教育还应当定位于通识教育,而在本科后教育应定位为精英教育。

首先,我国的法学教育模式虽然不同于欧美发达国家,但从本科阶段设立法学学科来看,应该是借鉴了大陆法系的法学教育模式,大陆法系的法学教育就是一种通识教育,在本科阶段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从上个世纪拨乱反正之后,法学院系纷纷恢复建校或者重建都把目标定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这一传统我们应该保持。诚然,有人在提议在大学本科阶段取缔法学专业,但笔者认为这样的做法至少在目前是不合适的,全国有六百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法学专业,如果我们因为所谓的法学就业难和对口率低就取缔法学专业,势必会引起不小的混乱。

其次,把法学教育的目标定位为通识教育也有利于国民法律意识的培养。我国是一个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制度直接转变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封建制度脱胎而来,民众的法律意识低下,而且建国后我国经历的“十年文化革命”,建国后刚建立的法制机构被打碎,这样一种国情影响了我国的法治建设。我们今天进行法治民主建设,除了要加强制度的完善,还需提高民众的法律意识,这就要有法律教育。

最后,今天的中国正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走向文明的工业社会,我们的很多公司、企业是需要懂法律知识的综合人才为公司、企业服务的,我国的很多公司、企业都设有法务部类似这样的机构,这些机构里还需要大量的具有法律知识的人才为签订合同、处理法律纠纷等事件提供法律服务。但这些人才是不同于公检法部门的专门法律人士的,需要具有丰富的法律知识并且熟练地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不需要熟练的辩护技能、审理技巧等这样一些专门的法律知识。

二、调整法学教育的层次结构

我国现有法学教育层次是一个多层次的局面,除了本科教育、专科教育,还有硕士、博士阶段的研究生教育。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急需大量的法律人才,特别是公检法部门,我国法学教育也顺应了这样一个历史潮流,大量的法律院系恢复办学或者重建,在法学院校设有本专科法学教育和硕士、博士法学教育。同时很多的成人教育等非正式的教育中也设有法学专业,中专科院校也设有法学专业。但是,在中专科院校和非正式教育中设立法学专业,在很多程度上破坏了法学的严谨性和专业性,因为这些院校很多都不具有办学资格,尤其是在师资方面。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会良莠不齐,也不利于我国的法律人才的培养。

笔者认为,我们应调整法学教育层次结构,应该取缔非正式教育和中专科教育中的法学专业招生权。首先,这些院校中很多都不具有法学办学资格。其次,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公检法部门急缺人才的时候,我们用这样一种方式补充正规教学对法律人才的培养实属无赖,但是今天我们的公检法部门不再是编制奇缺的状况,同时经过三十多年的法制建设,我国的法制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我国的法官法、检察官法、律师法等法律也明确规定了法律职业者的需要具有法学本科的学历,这大大提高了法律职业者的门槛。因此,我们在法学教育上也应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对于那些不具有办学资格的院校就要限制和取缔他们的招生权。

三、改革法学教育模式

我国的法学教育本科阶段是四年制,包括公共基础课、素质教育课、学科基础课、学科专业课和集中性实践环节五个方面的内容,在硕士和博士阶段是三年制;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引进美国的法学教育模式设立了法律硕士专业。这种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忽视法律技能的培养,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模式下,就业率相对低使得法学专业受到诟病。

与大陆法系国家法学教育相比,我国的法学教育忽视法律技能的培养是存在不足,我们应该借鉴他们的经验。如德国采取4+2双轨制模式,即法科学生在大学从事基础学习(包括培养学生法学思维方式、注重学术性与系统性知识养成的堂讲授、培养学生作为法官解决相关案件纠纷能力的练课、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法学研究能力的研讨课)的正常时为4年,其后参加第一次国家考试,通过第一次国家考试设置2年的见习期(在民事法院工作6个月、在刑事法院作6个月、在行政法院工作5个月、在律师事务所工作4月、最后一阶段自由选择在大使馆、企业或银行工作5月),见习期满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第二次考试的内容具鲜明的职业特色)。再如日本在本科阶段实行法学基础教育,在本科毕业时实行分流,大部分的学生毕业后进入公司企业,只有较少的学生进入研习所进行为期1年半的司法实践训练。

从上述法学教育模式上看,法学教育不是简单地通过年大学课堂教育所能完成的,它需要一段时间的实践工作需要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因此,笔者比较赞同德国、日本的法学教育模式。笔者认为,我国的法学教育模式可以定位4+x,首先在本科阶段其完成4年的法学基础教育,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训练培养法律职业技能。在实习阶段可以把学生分配到法院、检察院、律师部门实习,而且笔者建议成立专门的机关管理实习阶段的实习,检验这两个阶段的学习成果的方式就是司法考法考试。我们把司法考试分为两次,第一次司法考试是检验本科4年的手段,通过司法考试进入实习阶段实习,实习阶段结束参加第二次司法考试。当然只有将来进入法院、检察院和律师事务所的人参加实习培训。

大学本科毕业想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人可以不进入实习培训,直接进入研究所进行理论知识的研究和学习,可以把硕士和博士连在一起集中进行法学理论教育,培养专门的法学理论研究工作者,打破我们现在硕士、博士阶段分开教育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郭明瑞,王福华.创新法学教育推进依法治国[J].法学论坛,2001(5).

法学硕士毕业论文 篇11

关键词:法学;本科生;毕业;考核方式

一、 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高校法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考核主要采取撰写毕业论文的方式。本科生毕业论文经历选题、开题到撰写完成交由指导教师审查、通过答辩等各个环节,据此认定被考核的学生是否符合法学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要求。由于毕业论文能够训练学生收集资料、调查研究、案例分析、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能够在检验大学生专业素质、学习能力、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所以毕业论文一直是大学教育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考察法学专业学生对法学理论掌握情况、能否运用法学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

但是,当前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考核以论文为主要方式,而且多为理论性研究论文,学生的论文存在无问题意识、无创新观点等问题,教材表述式和资料堆砌式的论文较多;毕业论文拼凑、应对甚至抄袭的情况严重。这些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法学专业本科生的评价标准,也影响着法学专业毕业生的质量及其社会评价,甚至有人提出取消法学本科教育。

二、法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考核方式的多样化

法学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要求相对较高。笔者认为,改善法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考核方式过于单一的办法就是设定更为多元的考核方式,给予学生足够的选择空间,使其能够按照兴趣和意愿选择适合自己的考核方式。结合我国法学教育的现实,可以从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探索。

以个人考核与团体考核为标准,可以将毕业考核分为“独立完成型”和“团体协作型”。

第一,“独立完成型”可采取调研报告、专题研究、案例分析、法律文书写作等方式。

调研报告方式较适用于具有交叉学科背景,如法社会学、法经济学类的选题。同时也适用于法理学中人权保护情况、宪法实施问题等须要进行社会调查、联系实际情况说理的选题。与毕业论文方式相比,调研报告重在对数据进行统计、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结论,更注重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调查的方法、手段,以及通过一手资料对实际情况的进行总结和分析。表面上看,理论难度比不上论文,但是它能较好地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和分析能力。

专题研究方式较适用于对特定法学领域中的具体问题的研究。如消费者反悔权问题、证券交易合适性原则等等。专题研究要求对具体问题的产生、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解决方法、域外借鉴等作详细研究,由一点向纵深挖掘。与毕业论文方式相比,更具有针对性、务实性,更能突出学生对问题细节的考量。

案例分析方式即以现实生活中影响较大、较为典型案例作为分析样本,通过对此案例的分析说明法理、论证制度、提出建议,进行法律分析,较适用于刑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等法律专业的选题。作为毕业考核方式的案例分析不应局限于法条的解释和适用,而是应结合具体情况,提出既有案例对法律适用的疑问和挑战,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法律文书写作是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可以选择的一种较具特色、也较符合“职业教育”目标的考核方式。法学专业的技能教育“既是一种职业操作技艺培养,也是引导学生像法官、律师等法律职业者那样思考的逻辑训练”。法律文书写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法律文书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各种法律文书,所以留给学生选择空间也较大。学校也可以根据不同法律文书的难易程度和考察重点,对作为毕业考核方式的法律文书写作进行一定质与量的限制,如限定在公诉书、判决书、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书中选择。

第二,“团体协作型” 可采取模拟法庭、法律援助专项项目等方式。

近年来,模拟法庭已作为法学专业必备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在各法学院校普及开来。“模拟法庭的建设与运行使其充当实训基地建设的主力军应为理所当然”,时也可为考核方式多元化提供必要支持。以模拟法庭作为法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考核方式,可由教师指导学生挑选典型案例,由即将毕业学生自愿结成小组,准备相关材料、分饰法庭或仲裁庭的各方主体。在“考试”过程中可通过考察学生们的起诉书、判决书、辩护意见以及模拟法庭程序等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说理是否准确、法条运用是否得当,证据与使用是否正确等判断参加学生是否符合合格标准。这种考核方式不仅能够考察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也是对学生通过专业训练习得法律实务能力的一种检阅。

法律援助专项方式可以看成是高校法律诊所教育成果的考察和延伸。目前,我国法律诊所案件来源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指导教师自己承办的案件,一是与当地司法援助组织合作获得的法律援助案件,而且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后者的数量呈现急剧增长的趋势。法律援助指国家通过一定的专门机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对确需法律帮助的经济困难和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法律帮扶并减免费用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近几年来,法律诊所教育与法律援助活动互相促进、共同发展,逐渐形成了相辅相成的关系。学校通过诊所教育向有需要的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既使学校获得了法律教学的实践渠道和案源,使学生充分参加了案件处理过程,提高了其法律实务技能,又为需要帮助的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实现提供了有效途径、节约了司法资源。在这样的背景和条件下,可以通过法律援助的完成情况,来考察学生法学理论知识与实务技能的水平。当然,是否要通过这样方式进行考核首先应当由学生自愿选择,由于法律诊所课程一般从大学二年级下半学期开设,大四上半学期结束,所以学生可以申请以自己处理的法律援助案件作为毕业考核方式,学院批准后,可以指派考核教师对该法律援助案件进行跟踪考核和指导,综合学生在案件处理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来判断其是否符合法学专业本科生毕业的标准。

参考文献:

[1]2006年“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部分大学校长的建议。代小琳.教育部酝酿明后年取消部分大学本科专业[N].北京晨报.2006.7.18.

[2]江国华.法学本科教育改革研究[J].河北法学.2012,(04) .

[3]王琳. 浅谈模拟法庭教学法 [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04).

[4]刘晓兵.诊所教育与法律援助[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08,(04).

[5]何美欢.理想的专业法学教育[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5).

法学硕士毕业论文 篇12

对于工科本科学生而言,毕业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撰写科技论文和技术报告的能力、收集各种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养成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工作作风。因此,充分、有效地利用本科生的毕业设计环节,在本科毕业设计中全面提升硕士研究生具有重要意义。

1.在本科毕业设计中培养硕士生的学术科研能力

在本科毕业设计中培养硕士生的学术能力,既是出科研成果的需要,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本科毕业设计是围绕着指导老师的课题进行的,指导老师可以在本科毕业设计中组织本科生和硕士生定期举行和课题有关的各种学术讨论会。如可以让硕士生先给本科生上一次课题的入门课,即作一个关于课题的较为详细的背景介绍。没有任何方法能像讲授课程那样帮助人去学习这门课程。因为要想讲好这次入门课,就要做大量的知识储备。硕士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就会主动阅读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主动驾驭知识,有利于启发思考,发展智能,培养创造能力。这个过程可以使硕士生站在更高的高度上看待问题,对课题的国内外进展有充分的了解,如目前研究的问题所在,以及解决问题的价值等。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硕士生在科研中最可贵的“超前性”,使他们永远不满足于对现有知识的掌握,既尊重知识,又勇于创新。同时结合课题的实验进展,安排本科生和硕士生作阶段性的课题报告,并安排质疑和讨论。在这种学术讨论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平等、自由地交流,没有既定观念的束缚,也没有权威的压抑,硕士生在与他人的全方位互动、反馈中不断认识自我、调整自我、实现自我,从而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我教育水平,在多元、标,对此,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福斌,李冰.强化大学生的网络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1):62.

[2]鲍宗豪.网络与当代社会文化[M].上海三联书店,

[3]田延光.网络条件下高校德育方式的创新[M].赣南师范学院.

开放的人际互动和学术领域碰撞中激发灵感、创新研究、丰富人生。另一方面,这一系列的学术讨论也充分体现了硕士生的研究水平和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听取报告不仅开阔了学生和教师的视野,拓展了知识面,提供了研究团队内部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而且报告后的集体讨论中也解决了不少研究难题。本科生在听报告时不但学到了报告内容,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别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老师在享受这一过程中常常也会受益匪浅。

2.在本科毕业设计中培养硕士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硕士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引领本科生共同完成工作,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而此时,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硕士生就是这个小组的领导者。确定合理的目标,制订适当的计划,确定达到目标的方式、方法,进行目标管理,工作中问题的处理会给硕士生提供很多挑战和锻炼的机会。为了达到目标,硕士生需要掌握适当的激励方法、需要掌握时间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也可以让本科生在硕士研究生的指导下开展一些和毕业设计有关的社会调查,通过指导本科生的社会调查,可以使硕士研究生开阔眼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锻炼独立研究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3.在本科毕业设计中培养硕士生的交流沟通能力

许多硕士研究生面临着求学与就业及社会和家庭责任的多重压力,是一个亚健康的群体,大多只是啃书本,埋头在自己的学术研究中,不去参加学校或者学院组织的一些活动,也不注重与周围人的交流,正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导致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一些基础的实践能力不强。在协助指导本科毕业设计中,硕士生需要和包括本科生、指导教师和实验室的老师在内的不同的人进行沟通协作,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不可预知的事件会带来突发的问题,需要硕士生与学生、教师进行沟通协调,从而极大地锻炼研究生的口头和书面沟通技巧。在这个过程中,硕士生走出原来的单一的小圈子,趋向于全方位的开放,并能较好地处理多方面的关系,接受多方面的挑战,适应多方面的变化,经受多方面的锻炼,培育多方面的能力。摆脱了有些用人单位对硕士生“坐下来不能写,站起来不能说,跑出去不能干”的不良评价。研究生在指导本科生开展毕业论文相关工作时,本身也可得到很好的锻炼,提高自身对科研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总结能力、讲解能力、协调配合能力等。同时,本科生可以更多地获得专门的一对一的讲解,提高动手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此外,这种模式对于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友爱团结、协作公关基本素质也是一种很好的培养。

4.在本科毕业设计中增强硕士生的自信心、成就感和自豪感

在硕士生协助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通过指引本科生一步步地达成目标,增强了自信

[4]田秀云,李朝辉.师德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高校理论战线,2004,(4).

[5]罗家英.网络影响下高校德育模式变革与构建[M].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9).

[6]林文强.网络时代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及应对策略黑龙江高教研,2000.3.

本文系2008年度南昌大学社会科学校研究基金项目《网络视域中的高校班级德育工作研究》研究成果

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

张海霞1谢正权2

(1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公路系工程造价教研室,江苏南京211100;

2浙江登峰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1201)

摘要:文章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统计分析了工程造价专业的岗位需求现状和人才特质要求,提出了工程造价人才的七个特质,并通过了专家论证会的审核。据此,本文深入分析了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特质现状,提出了基于岗位需求进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

关键词:岗位需求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办学规模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一线高技能应用型技术人才,但在教育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第一,学生就业难,企业招工难,学历教育的滞后性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迅速变化;第二,文理学生比例增加,学生基础差别大,文科学生对理科知识的接受能力有限,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兼顾学生个体发展;第三,高职院校教育重实践轻理论,重动作技能轻心智技能,能教学生一技之长而难以兼顾其可持续发展;第四,80后独生子女,由于生活条件较为优越,个性较强,欠缺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因此,找准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岗位需求,分析人才特质,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具有明显标志性特征的高职人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因此,本文借高职院校改革契机,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从岗位需求角度分析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

1.工程造价工作岗位分析

工程造价是贯穿整个工程项目建设始终的一项系统性工作,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一直到设计、施工结束,涉及的工作岗位繁多。我院根据企业调研和组织专家论坛,确定了目前造价相关的与高职院校培养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目标相一致的岗位有:计量员、造价员、采购员、合同管理员、监理员、施工技术员、绘图员等,这些人员分别完成造价编制、造价审核、标的编制、投标编制、工程计量、材料采购、设备采购、分包管理、变更管理、成本控制、费用监理、工程制图等工作任务。根据高心,同时通过亲身体验传道、授业、解惑的历程,将产生为人师的自豪感和获得成功的成就感。在这一过程中指导教师多用正面评价激励硕士生,为硕士生提供心理帮助。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和昨天的自己比较,有一点点进步就要奖励自己。指导教师不仅要嘉许学习努力、学习效果好的行为,更要嘉许遇到困难不气馁、能坚持“一天学习一点,一天积累一点,一天提高一点,一天发展一点”的态度,以倡导一种积极的学习科研文化,不断地增强硕士生的自信心、成就感和自豪感。这种积极进取的文化不仅有利于激励学生在校学习时能克服困难坚持下去,而且能使学生毕业后真正成为终身学习的受益者。

随着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连续扩大,如何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逐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研究生教育是国家面向公民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高级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在创建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与研究生教育密切相关。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既是一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志,又是学校科学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标志,可以说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富有创新精神的硕士生群体是学校教学、科研活动中最富活力的有生力量。充分利用本科毕业设计,全面提升硕士研究生的学术科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进一步增强硕士生的自信心、成就感和自豪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升硕士生的培养质量。

职院校培养高技能技术性人才的培养目标的要求,以上任务作为一线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的技能培养目标。

2.工程造价人才特质分析

根据工程造价人员的工作任务,分析具体职业需求,拟定不同任务的职业能力,进行调查问卷,形成任务———职业能力分析表,确定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一般能力,从能力出发,分析工程造价人才的特质,进行第二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工程造价人才应具有以下基本特质:

第一,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道德既是企业(或行业)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又是从业人员自我约束的行为准则,尤其是造价行业,由于其涉及费用较高,诱惑因素较多,因而对造价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要求更高、更严格。

第二,熟悉建设法规、造价政策和技术规范。建设法规、造价政策和技术规范直接规范、指导造价业务的开展。应用型造价人才主要处于造价业务的第一线,其操作的规范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和员工自身的长远发展。

第三,具有一定的语言组织和谈判能力。由于造价工作往往要涉及工程参与各方的经济利益,因此,应用型造价人才不是简单的业务操作人员,不仅要具备基本的业务操作技术和技能,更要具有先进的经营理念、人际交往能力和协调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第四,熟悉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应用型造价人才活动在造价行业第一线,对其发展状态和发展趋势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随时应付其市场变化。

第五,熟悉工程量计算规则和费用计算方法。工程量计算规则和费用计算方法有多种,对不同规则和方法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工程造价人员计算的正确性和业务的熟练度,是衡量其业务水平的重要依据。

第六,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造价编制与施工组织密不可分,同一个工程项目采用不同的施工组织方式可能都能满足质量、进度等要求,但产生的费用却相差很大。

参考文献

[1]张润杰,刘维民,刘鹏.研究生参与本科实验教学发挥重要作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7):108-109.

[2]于长青.研究生培养中科研育人模式的构建[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9,(7):10-12.

[3]于忠海.研究生“自我教育”的学术资源构建与教学理念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9):44-46.

[4]张学义,史立伟.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J].职业时空,2009,(9):71-72.

[5]何江涛.研究生协助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利弊分析[J].中国地质教育,2009,(2):42-44.

[6]冯晓丽.高师院校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9.

[7]常宝英.关于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2007,(5):165-168.

[8]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9]邱立友,高玉千,戚元成.理科硕士研究生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教论坛,2009,(10):26-28.

上一篇:人体传感器技术下一篇:匿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