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评价(精选11篇)
保存评价 篇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养殖水平的提高, 现代化养猪生产越来越多地采用人工授精技术, 人工授精技术相对于自然交配而言具有节约生产成本、减少浪费、防止交叉感染等诸多优势而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1]。与人工授精技术相伴而生的精液冷冻保存技术也被广泛关注, 科研人员对精液冷冻技术也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精液冷冻保存对于建立优良品种种质资源库、保存优良品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生产实践中可以使精液长期冷冻保存, 克服优良品种精液使用上的限制, 充分利用并发挥优良种公猪的作用[2,3]。公猪精液品质好坏关系到人工授精的成败和实际使用效果, 精液品质好坏主要受品种、营养、环境、管理等影响。科学合理的营养搭配和营养水平是保证公猪生产能力的关键, 种公猪饲料要以全价饲料为主, 适量饲喂胡萝卜和优质青绿饲料。全价日粮的营养水平:粗蛋白 (CP) 为14%~16%, 消化能 (DE) 为12.56~13.00 MJ/kg, Ca为0.65%, P为0.55%。全价日粮中尤其要注重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C、Zn和Se等与公畜繁殖性能密切相关的维生素和矿物元素营养[3]。保持适宜环境温度 (18~20 ℃) 、提供充足清洁饮水、舍内清洁通风, 同时保持公猪适量的运动。以上措施是保证优良精液质量的关键因素, 精液质量的评定也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1 精液品质评价
1.1 精液量
公猪的射精量与睾丸的大小有直接关系, 一般猪场或人工授精站用电子天平称精液重量, 按照1 mL/g 计算。孙德林等[4]研究了不同品种公猪的射精量, 结果为杜洛克 (244.69 mL) ﹥长白 (238.27 mL) ﹥皮特兰 (206.24 mL) ﹥大白 (191.25 mL) 。同品种公猪的射精量与营养水平和饲养环境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1.2 精子密度
精子密度是指每毫升精液中含有的精子数, 一般用精子密度仪或精虫计数器测定。精子密度是用来监测公猪健康状况和繁殖潜力的重要指标, 是优化个体遗传潜力的重要因素, 也是决定精液稀释倍数的重要依据。合格精液的精子密度为1.5亿~3.0亿/mL。
1.3 精子活力
只有直线前进的精子才是正常的运动形式, 直线运动的精子数占总精子数的百分率称为精子活力。精子活力检查常采用目测法, 用恒温载物台将精子加热到35~37 ℃, 在100~400倍显微镜下观察精子的运动状态, 每个样本观察3个以上的视野。精子活力常用十级制, 即0.1~1.0, 一般低于0.4级的精子不宜用于输精, 许多种公猪站以精子活力为0.7~0.8作为筛选标准[5,6,7]。
1.4 精子畸形率
精子畸形率是指异常精子占总精子数的百分率。如果精液中含有大量畸形精子, 其受精能力往往会降低。经过伊红或姬姆萨染色后, 用显微镜观察测定。精子畸形一般可以分为头部畸形、中段畸形和尾部畸形, 一般要求精子畸形率不得超过18%。要求每隔2周对每头公猪的精子畸形率检查1次。种公猪利用过度, 生殖系统出现生理性损伤或障碍, 不良的外部环境和饲养管理方法都是造成精子畸形的原因。
1.5 精液颜色、气味和pH值
正常精液颜色为乳白色、奶白色或浅白色, 精子密度越大的精液颜色越白, 密度越小越淡, 颜色异常的精液均应废弃不用。正常精液略带腥味, 一般无臭味, 气味异常的精液应废弃不用。正常精液呈中性或弱碱性, pH值为7.0~7.8, 可用pH试纸测定。
1.6 顶体完整率
顶体膜覆盖精子头部的2/3, 它含有穿透卵母细胞所必需的酶, 是保证卵母细胞受精所必需的, 没有顶体的精子不可能受精[6]。顶体完整率的评定费时、费力, 需要先进的显微镜和熟练的操作技能。顶体完整率是评定精子质量的重要指标, 一般认为顶体完整率小于51%的精液为劣质精液。
精液品质评定是保证动物优产优生的前提, 也是对精液稀释处理和冷冻保存的前提条件, 只有在对精液品质评定基础上冷冻保存优质精子才是发挥最佳生产性能的关键所在。
2 精液冷冻保存
精液保存方法是家畜人工授精技术的关键, 冷冻精液具有长时间保存优良动物品种、使用不受时空限制、利用效率高等优点, 因此精液冷冻技术受到育种工作人员的重视。牛精液冷冻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猪精子对低温特别敏感, 发生冷休克, 解冻后精子复活率低, 异常精子多, 受胎率低, 产仔数少等原因而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对冷冻-解冻机理、精子损伤机理等方面不完全清楚, 因此猪精液的冷冻保存技术目前主要处于试验阶段。
2.1 冷冻保存原理
用干冰 (-79 ℃) 、液氮 (-196 ℃) 和液氦 (-269 ℃) 等作为冷却源, 将采集的精液作特殊处理后保存其中, 使精子细胞的代谢活动完全受到抑制, 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 当温度升高后又恢复其活性, 且具备受精能力。在精液冷冻保存过程中, 由于精子细胞内外温差巨大, 精子细胞处于脱水状态, 发生物理性和化学性损伤, 导致部分精子死亡, 这也是导致冷冻精子复活率低、异常精子多和受胎率低的原因[7,8]。研究表明, 在精液冷冻保存过程中加入冷冻保护剂, 可以降低其冰点, 增强精子的抗冻能力, 减少精子的损伤。深入开展冷冻保存过程中的精子损伤机理研究, 探寻防止精子发生冷休克的有效措施和方法是提高精液冷冻技术的关键所在。
2.2 稀释液和冷冻保护剂
在精液在冷冻保存过程中, 精子细胞外液首先形成冰晶, 细胞膜内外形成不同的渗透压, 使精子细胞处于脱水状态, 发生细胞化学性和物理性损伤, 此时加入稀释液和冷冻保护剂, 可以防止或减少以上损伤发生。稀释液是精子的保护剂, 主要由糖类、蛋白质、脂类和缓冲液等组成, 对精液的冷冻效果起决定性作用, 目前已经研制出多种稀释液可供生产使用。冷冻保护剂能有效防止冰晶形成, 减少细胞损伤, 同时能提高精子解冻后的复活率和保证顶体完整率, 提高精液的冷冻效果。冷冻保护剂主要有糖类、奶类、卵黄、甘油、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EDTA-2Na) 等[8]。甘油在0 ℃以下具有水溶性, 有效防止冰晶形成, 防止精子细胞发生冻伤, 而且能够保持解冻精子细胞具有较高的复活率和顶体完整率, 是一种公认的理想冷冻保护剂, 但猪精液对其浓度很敏感, 使用时要控制其浓度。精液的冷冻方法主要有颗粒冷冻法和细管冷冻法, 国外多采用细管冷冻法, 国内多采用颗粒冷冻法。
2.3 解冻方法
解冻过程和冷冻过程一样, 均有形成冰晶过程的潜在危险, 对精子细胞产生损伤。研究表明, 解冻速率与冷冻速率相比对精子质量的影响更大。常用的解冻方法有干解法和湿解法, 不同的解冻方法和解冻温度对精子细胞的活性有不同影响。干解法:用干净的试管取3~4粒颗粒冻精, 在43 ℃水中摇动, 颗粒溶化至仅剩原体积的1/4~1/3时迅速取出, 借手温至全溶。湿解法:用干净的试管取2.9%柠檬酸钠溶液1 mL, 水浴恒温至40 ℃, 从液氮中取出3~4粒颗粒冻精, 迅速放人试管中至全部溶解。解冻后的精液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子宫颈输精法, 对发情母猪进行人工授精[9]。冷冻保存技术需要很长时间, 能够极大地延长优质种质资源的保存时间。但经过冷冻和解冻2个相反过程后的精液品质较原精液明显下降, 而且精液的冷冻保存对技术和设备要求均很高, 生产中应合理运用。
参考文献
[1]高飞, 岳奎忠, 杨增明.猪精液液态保存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杂志, 2004, 40 (6) :46-49.
[2]李林林, 吴华莉, 刘东, 等.猪精液冷冻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34 (11) :2410-2412.
[3]朱仕恩.猪精液冷冻技术研究[J].猪业科学, 2007 (5) :44-47.
[4]孙德林, 吕小燕.不同品种不同月龄公猪精液的比较研究[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5 (2) :58-59.
[5]杨霞.猪精液冷冻技术的研究进展[J].饲料博览, 2009 (10) :13-16.
[6]陈龙, 朱化彬, 沙里金.猪精液冷冻保存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及展望[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 (6) :113-117.
[7]禚艳书, 王坚, 刘铁铮.猪精液冷冻保存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 2006 (3) :136-139.
[8]杜立银, 刘铁铮.添加剂在猪精液冷冻保存中的应用[J].江苏农业学报, 2008, 24 (3) :355-358.
[9]郭应琳, 伏彭辉.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因素及其改善途径[J].畜禽业, 2009 (9) :46-49.
保存评价 篇2
如何正确保存豆浆?豆浆能保存多久
准备2个能够密闭、又能耐热的瓶子,比如太空瓶,或者特别严实的保温杯。每个瓶子的容量大约与一次喝的数量相当。把它们彻底洗干净,再晾干。
如果用豆浆机制作出来的豆浆,都是刚刚沸腾的滚烫豆浆。所以要想保存它,必须用耐热的器皿。同时,要想让杀过菌的食物长期保存,就要保证不会再有细菌和氧气钻进去,因此器皿盖严之后必须不透气、不透水。优质的太空瓶(务必是没有味道那种产品,如果有气味说明是劣质品,受热可能放出有毒物质)能够拧紧,很合适用来保存汤水类食品。
把泡好的豆子放入豆浆机,同时烧一些沸水。在制作豆浆的程序快要完成的时候,把太空瓶等器皿用沸水烫一下,让它里面热起来,同时起到杀菌作用。在制作豆浆程序完成之时,倒掉太空瓶中的热水,马上倒入滚烫的豆浆,但不要倒得太满,留下大约相当于太空瓶容量五分之一的空隙。把盖子松松地盖上,但不要拧紧,停留大约十几秒钟,再把盖子拧到最紧。在室温下等待豆浆自然冷却,冷到室温之后,再把它放进冰箱里。它可以在4℃下保存一个星期。把保存的豆浆取出来,重新热一下,就可以随时喝啦!
豆浆为何能保存一周不坏呢?
把容器用沸水烫过,杀掉大部分细菌;――包装杀菌如何正确保存豆浆不变质,豆浆也煮沸,而沸腾的时候是没有活细菌的;把没有细菌的东西倒进杀菌的容器里,然后密闭起来,里面的残存细菌继续被余热杀灭,而密闭之后外面的细菌也进不去。
保存评价 篇3
原来Word有两种不同的文档保存方式“U快速保存”和“完全保存”,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正是由于这些差别,才导致了上述的情况的发生,那么这两种保存方式之间到底有哪些不同呢?它们各自又更适合什么样的使用环境呢?
Word采用“快速保存”方式保存文档时,它并不是将文档中的现有内容一次性写到硬盘上,而仅仅是将用户本次对文档所做的修改添加到磁盘上原有的文件中。也就是说,此时磁盘上的文件由修改前的信息和用户所做的修改两部分内容共同组成。由于用户每次执行存盘操作时,Word仅仅将本次修改的信息保存到磁盘上,这样存盘速度就非常快,但占用的磁盘空间也就相应的大一些。
Word在采用“完全保存”方式保存文档时,则是将文档中的现有内容作为一个整体写入到磁盘的文件中。此时磁盘中的文件仅由修改后的信息所构成。而不再包括其它内容,所以采用“完全保存”方式所生成的文档要比采用“快速保存”方式所生成的文档要小一些,但由于一次性写到磁盘上的内容比“快速保存”要多,故存盘速度相应要慢一些。
由此可见,Word的“快速保在”方式可以节省存盘时间。但要浪费一定的磁盘空间;而“完全保存”则正好相反。广大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保存方式。不过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快速存盘方式以加快存盘速度,而在必要时再采用完全保存方式。例如保存个人简历表格时要保证数据的安全,则必须保存完整的文档信息。另外,在出现下述情况时应采用完全保存方式:
·在与他人共享文档时;
·在完成某个文档上的工作并最后保存文档时;
·在进行一个需要使用大量内存的工作前(如搜索文字或编撰索引);
·在向另一个程序转移文档文本之前;
·在将文档转换为其他的文件格式之前;
·通过网络处理的文档,必须采用“完全保存”方式(快速保存无法在网络上进行)。
在缺省情况下,Word采用的是快速保存方式,用户若要改为完全保存方式,则应执行如下步骤(用户所做的修改对所有的word文档同样有效):
1执行“工具”菜单中的“选项”命令;
2单击选项对话框中的“保存”选项卡i
3清除“快速保存”复选框;
4单击“确定”。
另外,Word的保留备份功能只能采用完全保存方式,用户以前若采用的是快速保存方式保存文档,当其选择了保留备份功能后,Word将自动改为完全保存方式(要利用Word自动给文档保留备份,可执行“工具”菜中的“选项”命令,然后在“保存”选项卡中复选“保留备份”选项)。(or)
教你在Word中统计文章字数的方法
我们编辑Word文档时。一般都想知道输入的字数,以便心中有数,有什么方法呢?
1打开该文档,选择“文件”\“属性”,打开该文档的“属性”面板,点击“统计信息”标签页,大家可以看到上面有创建时间、修改时间等信息,在最下面的“统计信息”方框中有页数、段落数、行数、字数、字符数、字符数(带空格)等信息,一目了然。这里的字数是指中文、英文和数字的字数总和,标点符号算一个字,英文是一个单词f以空格为分界线)算一个字,数字的计数方法和英语单词相同。
2你还可以按“工具”\“字数统计”,出现一个“字数统计”窗口,这里的统计信息更详细一些。英文和中文字数分别显示,“字数”是下面的英文和中文字数之和。
这两种方法的统计方法和结果其实是一样的。其中字符数(不计空格)的计算方法是:中文一个字算一个字符,英文一个字母算一个字符,数字中一个数码算一个字符;字符数(计空格)中的空格是以文档中的空格来计数的,首行缩进以外的空格不计;段落数是以有字的且有回车符为准计数的;行数是以有字的行计数的,有回车符但没有字的空行不计数。
保存评价 篇4
1 调查评价
根据调查和查阅资料, 焦作市太行山区有珍稀、濒危植物14种, 隶属于14属, 14科, 按类别可分为渐濒8种、稀有6种, 按保护级别分为二级保护3种, 三级保护11种, 其保存现状均是原址保存, 详见表1。
2 保存及评价分析
2.1 保存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 近几十年来, 特别是近几年来, 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和亲近的习性越来越强, 回归自然的心境愈演愈烈, 组成自然的山水、树木及花草, 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境在回归自然的意境中, 逐步受到改变和威胁, 但人们对其保存的认识只停留在口头, 开发利用的保存也只是在纸上的保存, 或只开发利用, 根本不注重保护, 只为眼前利益, 保护意识薄弱。珍稀濒危物种的保存只是一般的原生态原址保存。
2.2 评价分析
评价的目的就是对珍稀濒危物种保存的认可, 评价的方法分为三个级别:一是只在原址保存原生态保存的为一般;二是在原址保存且建立原址保存繁育区, 开展人工繁育保存的为良好;三是既在原址保存, 又建立异地保存基因库, 进行培育的为优。焦作市太行山区14种珍稀濒危物种的保存评价为一般。
3 分布类型
根据调查和资料查阅统计分析, 由于受地理区域和生态环境的制约, 珍稀濒危植物种群的分布类型主要有群集型、零散型和极少型。
3.1 群集型
是指种群成丛或片状分布类型。多分布于海拔1 200 m以上的山沟或阴坡山脊, 形成片林, 如山白树、领春木等, 是组成山沟杂木林的主要伴生树种。核桃楸生于海拔1 000~1 400 m的山沟、山脊, 组成杂木林的伴生树种。猬实生于海拔800~1 200m山坡林下, 为主要灌木。太行花多生于海拔1 000m左右阴坡林缘、灌丛下, 形成片状草本层。
3.2 零散型
是指在林区零星分布类型。如连香树、天麻、紫斑牡丹等。
3.3 极少型
是指种群分布极少见的分布类型。如刺五加、水曲柳等。
4 致濒危因素
濒危植物的产生, 是生态系统物种进化和自然选择的结果。在竟争中有物种灭亡, 新物种产生, 然而这种消亡是非常缓慢的, 且不易被人们察觉。本区域珍稀濒危植物数量稀少, 分布区域狭窄, 有些种类处于濒危境地。除历史原因和地理分布以外, 主要是人为砍伐森林、开荒垦殖、过度开发利用等。
4.1 历史及地理分布
第四纪冰川之后, 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南移或灭绝, 温带性质或旱生型植物侵入, 而植物本身又是原始类型, 雌雄异株, 缺乏授粉, 致使天然更新困难, 加之有些物种如剌五加等主产我国东北, 河南北部为延伸边缘地区, 种群数量本来较少, 呈零星分布, 导致单株自花授粉, 不能健壮繁育后代, 且没有其他保护措施, 造成种群数量逐年减少。
4.2 砍伐森林与开荒垦殖
稳定的森林生境是一个封闭的植物群落, 具有适宜的层次结构和种群生长的生态环境。砍伐森林与开荒垦殖就是物种数量减少或灭绝的过程。首先是原来森林生态环境发生根本变化, 乔木树种被砍伐变疏林或喜光灌丛, 基本改变了物种的生态环境, 有些物种因生态环境的不适宜而被替代, 尤其是烧林开荒垦殖, 对物种灭绝更为严重。砍伐森林, 对雌雄异株的植物种类, 造成天然搭配失调, 使种群数量逐渐减少, 甚至处于濒危、灭绝状态。
4.3 过度开发利用
资源是有限的, 过度的采挖, 就是对资源的毁灭。如传统中药的天麻和紫斑牡丹均为天然野生, 其繁殖能力本身有限, 加之长期无序采挖, 致使资源分布逐步减少, 由原来的片状分布或群集分布逐渐变为散生或零星分布, 使资源处于濒危状态。
5 保护对策
5.1 物种生境保护
物种生长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植物生命的根本。每一种珍稀濒危植物都有各自独特的生长环境, 在特定的生境中与其他植物之间构成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和群落关系。一旦这些生长环境和关系被破坏, 珍稀濒危植物种群也随之减少或消失。只有切实保护物种生长的生态环境, 才能从根本上长期稳定地保存和发展珍稀濒危物种种质资源。
5.2 建立基因库
一是根据珍稀濒危植物各自独特的生态区位, 以天然分布为前提, 以适生区为基础, 对珍稀濒危植物建立原地保存基因库, 以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 保存一定数量的植株个体促进种群的健壮发展;二是根据珍稀濒危物种的个体特性、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及研究利用前景, 加大建立异地珍稀濒危物种异地保存基因库, 为研究利用提供科技支撑和物质保证。
5.3 强化科学研究
建立珍稀濒危植物的科技管理档案, 开展系统研究, 探索珍稀濒危的生态关系和内在因素, 为发展、保护和拯救珍稀、濒危植物提供理论基础。
系统调查珍稀濒危植物分布、海拔幅度、种群大小、数量、年龄结构、出现群落的类型以及在各群落中的地位、种间关系、生长规律, 探索最佳生态区位。
开展珍稀濒危物种良种选育研究, 一是选育自然分布优良类型按常规育种, 培育优良品种、类型;二是采用辐射育种的方法筛选优良品种、类型, 为珍稀、濒危植物发展提供良种。
5.4 广泛宣传教育
一是积极宣传国家颁布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及条例, 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重大意义;二是以标本、图片、讲座及科教片等形式, 深入学校、社区进行珍稀濒危植物科普知识宣传, 提高群众的保护意识;三是提高专业保护队伍的责任和意识, 确保国家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存和发展。
摘要: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太行山适宜多种植物生长, 有14种珍稀濒危植物, 对其保存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评价, 并提出了保护对策。
关键词:珍稀濒危植物,保存评价,对策
参考文献
[1]宋朝枢, 瞿文元.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C].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6.
[2]辛泽华, 张子健, 范喜梅.焦作植物志[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 2002.
保存评价 篇5
图一
傲游3快速保存功能可以随意设置图片的保存位置,用户既可以直接在输入框中输入保存图片的位置,也可以通过输入框旁的“选择路径”来选择,
图二
图片的来源不同,难免会有重名的情况,需要更名保存。而有些时候又是需要替换相同名称的图片。傲游3快速保存提供了同名文件保存选项,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
图三
春茶选购与保存 篇6
干看:是在冲泡前观看茶叶的外形、色泽,品味香气。春茶的叶子一般裹得较紧,显得肥壮厚实,有的还有较多毫毛,色泽鲜润,香气浓郁而新鲜。夏茶和秋茶则叶子松散,颜色暗,香气平和,与春茶有很大区别。
湿看:是将茶叶冲泡后,通过闻香、尝味、看叶底来进一步做出判断。春茶冲泡时茶叶下沉较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厚;绿茶汤色绿中透黄,红茶汤色红艳显金圈;茶底柔软厚实,正常完整的芽叶多。夏茶和秋茶在冲泡时茶叶下沉较慢,香气不高,茶底薄且较硬。选购春茶时不要买太潮的,否则茶叶不易保存,很容易发霉。
若是准备贮存茶叶,要检查一下茶叶的含水量,含水量越低越好。检查方法是用手指轻轻捏一捏,如果成粉末状,说明含水量较低,可以贮藏。
保存方法
1保温瓶贮藏法:将茶叶放进保温瓶中,盖好盖,密封。
2低温冷藏法:将茶叶装进铁罐、封口,用塑料袋套好,封口后放进冰箱里。
3干燥剂保管法:将干燥剂放在罐子盖上,用胶带封口。
当然,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还是很难把握,而购买知名品牌的包装茶叶就最为省事和放心。
茶叶也有保质期
我国的各茶厂大多是靠品茶专家通过现场鉴定来敲定一批茶到底属于哪个级别、值多少钱,制订的保质期也未必非常准确。所以“保质期”就成了一个暧昧不清的话题,有的说是一年,有的说是半年,有的就干脆不在包装上标明保质期,直放到“茶味尽失”为止。
实际上,目前国家以食品卫生标准为依据制定了茶叶标准,对保质期也做出了限定。国家对普洱茶没有制订标准,因为它是全发酵产品,比较难制订保质期标准。但是,其他茶叶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的标准来操作,否则过了保质期,茶叶就失去了自身的品质和韵味,若受潮发霉还对人体有害。
当然,茶叶的保质期与茶的品种有关。像普洱茶、黑茶,陈化的反而好一些,保质期可达10—20年:又如武夷岩茶,隔年陈茶反而香气馥郁、滋味醇厚:再如湖南的黑茶、湖北的茯砖茶、广西的六堡茶等,只要存放得当,不仅不会变质,反而能提高茶叶品质。
正因为这一特性,前些年,有人炒作老茶,一块陈年普洱茶甚至被炒至上百万元。实际上,老茶保存不当,变了质,也是劣品,不能喝。比如普洱茶,一般要求有专门的贮藏室,温度保持在25℃左右,湿度控制在75%左右。另外室内要通风,不与有异味物品一起摆放,每隔3个月还要翻动茶叶一次。这些条件,一般茶叶爱好者、收藏者都很难做到。
通常,密封包装的茶叶保质期是12—24个月不等。散装茶叶保质期就更短,因为散装摆放在外的过程会吸潮、吸异味,这样不仅使茶叶丧失原茶风味,也更容易变质。如绿茶,一般还是新鲜的比较好。保质期在常温下一般为一年左右。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光线、湿度。如果存放方法得当,降低或消除这些因素,则茶叶可长时间保证质量。
判断茶叶是否过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看是否发霉或出现陈味:二是看茶汤颜色,比如绿茶是否变红,汤色是否变褐、变暗:三是品滋味,主要看茶汤的浓度、收敛性和鲜爽度。如果是散装茶叶,买回家已超过18个月,那生产时间就更久了,应慎重饮用。
怎样保存种蛋? 篇7
鸡蛋蛋白的凝结点为-0.5℃, 温度高于25℃时蛋内胚胎就开始萌发。保存种蛋较合适的温度是10~15℃。种蛋在-1~3℃时只能保存几小时;当蛋内温度低于-l℃时, 胚胎就会死亡;保存在21~25℃的环境下7天后孵化率就会下降;32℃时只能保存4天, 5天后孵化率就会下降。种蛋保存的时间越短越好, 不超过3天时, 孵化效果最好。种蛋保存时间越长, 孵化效果越差, 即使在最合适的条件下保存时间超过10天, 孵化效果也会受影响。保存一个月的种蛋, 其孵化率会降低25%~45% (视保存时的条件、季节等不同而有所不同) 。
保存种蛋时, 要求相对湿度为60%~70%。在潮湿地区保存种蛋时, 通风要好;在干燥地区保存种蛋时, 则应有较高的相对湿度。
通风换气也是保存种蛋时不可忽视的条件, 特别是在潮湿地区和梅雨季节, 更应注意做好通风换气工作, 严防霉菌在蛋壳上繁殖。生产中一般采取自然通风法。在种蛋保存期间, 必须每天翻蛋一次, 既可防止胚胎与内壳膜粘连, 又可促进通风换气, 防止霉蛋。也可以建造一间隔温条件比较好的简易蛋库。蛋库内设置半自动化翻蛋的蛋架, 蛋盘与孵化机内的蛋盘配套,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工效。
初夏种蛋的保存 篇8
温度适宜保存种蛋温度过高、过低都不好。若温度高于24℃, 胚胎开始发育, 会导致鸡胚衰老、死亡, 孵化时死胎增多;若温度低于5℃, 种蛋受冻, 会失去孵化能力。因此, 保存种蛋最适宜的温度为10~15℃。
湿度适宜种蛋壳上有许多气孔, 在保存期间, 蛋内水分不断通过气孔蒸发。为减少蛋内水分的流失, 必须使储蛋室保持一定的湿度。种蛋储存室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70%~80%, 湿度过高易使霉菌繁殖, 不利于种蛋储存。
定期翻蛋种蛋保存期间, 若摆放位置不当, 或长久不翻动, 蛋黄、胚盘易与蛋壳发生粘连, 引起胚胎早期死亡。为防止出现这种情况, 宜将种蛋圆头朝下放置, 这样可使蛋黄位于种蛋的中心。保存时间稍长时 (多于6天) , 应每天翻蛋1次, 以防胚胎粘连, 保持正常的孵化率。
环境清洁空气新鲜储蛋室和接触种蛋的蛋盘、蛋架等要清洁, 蛋盘间要有隙缝, 不要把种蛋装在不透气的箱子内, 储蛋室内空气一定要保持清新。
细叶韭采收保存技术 篇9
关键词:细叶韭,采收技术,保存技术
细叶韭 (Allium tenuissimum L.) 俗称麻麻花、杂麻花[1]等, 葱属,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2], 是优良的抓膘催肥牧草[3,4], 具有一定的补肾、壮阳、解毒、抗癌等功效[5,6]。细叶韭花序作为北方地区传统调味品, 香味浓郁, 风味独特, 深受人们喜爱[7], 是餐饮市场的必备调味品。细叶韭花序的市场来源主要有2个部分, 即细叶韭花序的野生采摘以及少量的人工栽培商品花序。野生采摘花序, 由于采摘时间等多种因素不固定, 往往是见花就采, 老嫩混杂, 商品性较差。而人工栽培条件下, 细叶韭花序的采收, 国内外有关文献尚无报道, 既无采收标准, 也没有可供参考的技术指导, 随意性很大, 花序的品质、颜色得不到保证。为了保证细叶韭花序品质, 提高商品质量与产量, 在对细叶韭育苗[8]、栽培技术[9]研究的同时, 就人工栽培条件下细叶韭开花规律、花序特性、采收方法等进行了研究, 总结出一整套科学采收技术。
1 采收技术
细叶韭同一植株形成的分蘖开花时间有先有后, 一个群体相差更大, 应分批多次采收。
1.1 细叶韭开花规律
细叶韭实生苗当年不开花, 第2年才能开花结果。6月底开始见花, 7月上旬进入初花期, 7月中旬进入盛花期。开花主要集中在7—8月。细叶韭食用部分为花序, 由10~60朵小花组成, 同一个花序中, 各小花生育进程相差较大, 外部小花发育较早, 内部较晚, 开花次序是近外部小花先开, 中间最晚, 往往是近外部小花开花结实, 外部小花正在开放, 而内部小花尚在花蕾孕育之中, 花序花期较长, 一般在20~30 d。同一簇植株, 主分蘖花序先开花, 上一年或前几年形成的分蘖后开花, 先后相差25~30 d。花朵大小也相差甚远, 主分蘖花序重量是次分蘖的3~5倍, 甚至更多。
1.2 适期分批采收
由于细叶韭花序小花开放时间的不统一性, 种子形成与花蕾孕育同时进行, 细叶韭花序采收时, 应适期分批采收。过老、过嫩都会影响细叶韭花序的色泽、品质。采收过早, 花序较嫩, 有机物积累较少, 产量较低;采收过晚, 已产生种子, 影响细叶韭花序品质、风味, 花序品质变差;同时由于花序遮光, 下部花序发育受阻, 营养积累不足, 不仅影响产量, 有时花序变质。因此, 细叶韭花序的采收必须按照细叶韭的开花规律和人工栽培特点进行, 必须要掌握好采花时间, 适时采摘, 这样的细叶韭色泽好, 风味较佳, 且产量较高。一般采收标准是初花期至盛花期, 细叶韭花序中小花开花集中, 选择80%~100%小花开花的花序进行采摘;盛花期花序太多, 此时生殖生长较快, 小花开放也比较集中, 采摘的花序以不太影响下部花序生生育为度, 一般选择60%~100%小花开花的花序进行采收;开花后期, 种子形成较快, 采收稍迟就会产生种子, 应选择60%~90%小花开花的花序进行采摘。
细叶韭采收一般是手工操作, 也可使用采收专用工具———细叶韭花序采摘器 (专利号:ZL 201 020 624 744.8) , 采收效率较高。另外需注意的是, 采摘时不能带水, 应在晴天细叶韭花序上的露水蒸发干后进行, 不应该在有露水或雨后采摘, 因为带水的花序不仅不利于保存, 而且由于水分冲洗掉一部分小花色素, 晾干后细叶韭花序色泽发白、发黄, 商品性状变差。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盛花期花序长势旺盛, 盛开速度较快, 易出现头重弯腰现象, 靠近地表的花序, 由于下雨等原因, 会将地表泥土冲溅在花序上, 造成污染。因此, 在盛花期要关注天气变化, 避开阴雨天, 可以提前采收。
1.3 采收次序
细叶韭人工移栽时按穴种植, 每穴20~30株, 随着栽培年限的推进及植株分蘖[10]的不断发生, 群体会变得很大, 达到1 500~2 000株/m2, 甚至更多。开花时花序重叠, 覆盖于植株上面, 且花薹交错, 采收次序不当, 就会将花薹折断, 把无用的花薹茎杆混杂于花序中, 影响品质。因此, 采收次序要合理, 首先应采收边缘花序, 然后再进行中部花序的收获。
1.4 放置工具
细叶韭花序采收属于新鲜收获, 收获后花序仍然进行呼吸, 放置工具不合理也会影响收获质量。塑料袋放置, 在阳光的照射下会产生小气候, 袋内局部温度升高, 花序呼吸加快, 除消耗养分外, 水分不能散发, 凝聚于袋壁和花序上, 也会降低花序质量;采用尼龙沙袋放置, 由于没有隔断与土壤的接触, 增加底部花序的污染;采收最好使用藤条编制的竹篮、箩筐等器物, 既可减少底部污染, 又可避免凝结水分, 保证花序质量。地表花序, 由于下雨等原因, 将地表土壤冲溅在花序上, 造成污染, 因此需将其放置在不同的采收工具中。
2 保存技术
花序采收后根据不同用途采用适宜的保存方式, 如阴干保存、腌制保存或冷冻保存等。
2.1 阴干保存
细叶韭花序采摘后, 不要长期放置, 要立即将采收的新鲜花序平摊在阴凉、通风的地方阴干, 厚度要薄, 不要堆积。阴干是最好的晾晒办法。为了使花序快速阴干, 应间隔一段时间后进行翻动。但如果阴雨天较长, 大气湿润, 不易阴干时, 为了防止花序发霉变质, 可适当加强通风, 促使空气流动加快也会起到一定的阴干效果。也可在有阳光时短时间曝晒加快干燥。阴干后的花序花色粉红, 柄绿色, 色泽、品质和商品性都比较好。保存的必备条件是花序干透, 否则会发霉、发黄、变质。因此, 必须要求待细叶韭花序彻底阴干后, 常温存放于玻璃瓶或塑料袋中密闭保存。一般保存2~3年, 对风味影响不大。
2.2 腌制保存
由于花序可在直接食用状态下保存, 对细叶韭花序要求较高, 所采摘的花序不能沾泥带土, 且必须是新鲜刚采摘的花序, 此外, 还要把花序中的杂草、枯叶去掉, 加入适量的食用盐, 在臼内捣碎, 放入玻璃器皿保存。制作时一般新鲜细叶韭花序1 kg加食用盐0.2~0.3 kg, 10~15 d后即成成品, 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同干花序一样, 进行油炸调味。
2.3 冷冻保存
冷冻可以快速杀死组织, 减少养分消耗, 保存较多的有机成分, 但由于冷凝水的产生, 使花序变色, 色泽变差。不过口味尚好, 可根据实际用途选择使用。冷冻保存对细叶韭花序的选择也非常严格, 必须是刚采摘的新鲜花序, 去掉杂草烂叶, 不经晾晒风干, 直接压实装入保鲜袋内, 放入冰箱保存。食用时取出, 油炸。
2.4 油炸保存
细叶韭花序经油炸后, 才会溢出香味, 其风味独特。其香味主要取决于油炸温度, 掌握适当加工技术是食用细叶韭花序的关键。细叶韭花中含有的风味物质, 需要较高温度才可以溶解于油类, 而细叶韭干物质热容量低, 细叶韭花序油炸时, 油温必须要控制好, 可在食用油油温较低时, 将细叶韭花序放入油锅内, 用小火慢热, 使温度慢慢升高, 待花序炸成黄色或暗黄色时, 香味自然溢出, 然后可以再加入其他佐料混合调味。为了食用方便, 也可将炸好的细叶韭花序放入玻璃或瓷质容器内避光阴凉保存。细叶韭花序调味品的制作, 最关键步骤就是控制油炸温度, 注意掌握火候, 防止油温过高炒老、发黑、碳化, 失去细叶韭花序的独特香味。
3 结语
细叶韭作为新型调味品资源, 对餐饮业和食品加工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应加强区域规划, 使细叶韭栽培产业化, 促进地方食品加工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栗利元, 张未芳, 郑联寿.细叶韭生活习性的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 200 (2) :63-65.
[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478.
[3]郝丽珍, 杨忠仁, 王六英, 等.三种葱属植物花形态及花药解剖结构观察[J].植物研究, 2005, 25 (3) :277-279.
[4]穆启运.细叶韭花化学成分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 2001, 21 (6) :1204-1208.
[5]邹总梅, 于得泉, 丛浦珠, 等.葱属植物化学及药理研究进展[J].药学学报, 1999, 34 (5) :395-400.
[6]贺学林.细叶韭的生物学特性及开发利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 (5) :1814, 1823.
[7]栗利元, 张未芳.细叶韭调味品的产业化初探[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 (9) :104-105.
[8]栗利元, 张未芳, 郑联寿, 等.细叶韭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612 (22) :72-73.
[9]栗利元, 张未芳, 郑联寿, 等.细叶韭栽培技术的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 234 (12) :161-162.
百合切花如何冷藏保存长久 篇10
1湿藏
将百合切花放在有水或一定保存液的容器中贮藏。保存液中主要含有杀菌剂、糖、乙烯抑制剂和生长调节剂等。这种贮藏方式不需要包装,但湿藏法需占冷库较大的空间。湿藏法只用于正常销售、小批量或短期贮存的切花。贮藏温度为1~2℃,最长贮藏时间为4周。
水质对切花湿藏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尽量不用自来水,因为自来水含盐量高,以使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最好。此外,还应注意水质清洁,切花的茎和叶通常会被来自土壤或水中的微生物污染,它们会在贮液中或花茎导管中繁殖,而堵塞茎的吸水作用,加速切花萎蔫。某些化学制剂和紫外线可以控制水中微生物的生长,如次氯酸钠就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它一旦与有机物接触,就释放出游离氯,有强烈的杀菌作用。
2干藏
在贮藏之前、对切花进行包装后。贮藏于0℃至1℃冷库中,可以贮存6周,且贮存切花质量好,也节省贮藏空间,适于大批量贮存的需要,但包装切花需要较多的劳力和包装材料。如果采用气密型薄膜包裹切花,随着包装内切花的呼吸,内部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氧气浓度下降,形成所谓的改良气体,则有利于切花贮藏,其贮藏期比一般非密封膜包装延长。
保存书画的技巧 篇11
收藏书画作品,首先要注意选择品相较好的作品,然后要营造相对稳定的放置场所.即有相对稳定的温度、湿度和避免日晒风吹的场所。
书画需要长期展示时才悬挂在外,并且要做到多检查:收藏品最好不要装裱,因为用来装裱的糨糊等物品容易招惹虫蚁或产生霉变,所以直接保存即可。而油画、水彩和水粉画等正好相反,由于颜料涂层相对较厚日一不均匀,为了防止重叠擦伤画面,最好配上画框、画架,宜采用悬挂式保藏。此外,西洋画是以合成材料或有机材料绘制的,虽不用担心霉变等问题,但要避免接触酒精、香料等易挥发性的物品,以免产生化学变化而损坏画作。
无沦哪种藏品,在保存过程中最好都不要使用合成驱虫剂,应配备必要的驱虫器具。很多收藏者都配备专门的藏柜,藏柜以木质为佳,樟木最优。藏柜中应有隔层,避免藏品积压受损。没条件配备专门藏柜的收藏者买个樟木箱或其他坚硬木箱来存放也行。书画作品人藏前最好先用旧报纸卷好,然后再装入锦盒或画筒中放入箱柜。油画等藏品则要将箱柜设计成可悬挂或有隔层可单独平放的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