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方式影响

2024-07-08

保存方式影响(共9篇)

保存方式影响 篇1

在用卵黄检测禽流感抗体的实际检测工作中, 经常遇到鸡蛋样本不能及时检测需保存待检的情况, 为摸清不同保存方法是否影响禽流感卵黄抗体效价, 进行了本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室温下较长时间 (至少两个月) 保存鸡蛋样本, 不影响卵黄的禽流感抗体效价;将鸡蛋卵黄样本2倍量稀释, 样本长期冷冻 (至少两个月) 或多次冻融 (至少四次) 不影响卵黄的禽流感抗体效价。

免疫抗体监测是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中的重要工作。白玉坤等 (2006) 对产蛋鸡卵黄和血清中H5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抗体的差异及相关性进行系统研究, 表明血清抗体与卵黄抗体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河北省发布了《蛋禽H5亚型禽流感免疫抗体卵黄检测技术规程》地方标准 (DB13/946--2008) , 全省实际监测工作中, 推广使用“检测卵黄血凝抑制抗体效价替代检测血清血凝抑制抗体效价评价蛋禽禽流感的免疫效果”, 以达到稳定禽群产蛋、降低染疫风险、节约和减少监测经费等目的。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主要仪器

900V型血凝板、移液器、微量振荡器、离心机、液体快速混合器等。

1.1.2 主要试剂

禽流感灭活疫苗 (H5N1Re-6+7亚型) , 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151040204) ;禽流感H5亚型标准抗原和阳性血清, 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开发公司生产 (批号2015024, 2015003) ;1%鸡红血球, 0.1摩尔/升PBS (PH7.2) 。

1.1.3 试验动物

秦皇岛市甲、乙两个养鸡场, 各饲养不同日龄的产蛋鸡1.8万只和0.43万只, 鸡只健康状况良好, 均使用上述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免疫, 剂量为0.5毫升/只, 免疫期均在1~3.5个月。收集免疫期内所产的蛋供检测用。

1.2 方法

1.2.1 鸡蛋样品采集

从甲乙两个养鸡场各选2批经禽流感免疫1~3.5个月的产蛋鸡群, 每群采集1组新鲜鸡蛋样本, 共采样4组 (A组、B组、C组、D组) , 其中A组150枚、B组150枚、C组30枚、D组30枚。

1.2.2 试验样本分组

1.2.2. 1 常温样本试验组:

A组、B组。采样后常温 (20℃~25℃) 保存60天。于第2天和第2、4、6、8周分别直接检测卵黄的禽流感 (Re-7株) 抗体水平, 每次每组检测不同的鸡蛋样本30枚。

1.2.2. 2 冷冻样本试验组:

C组。取30份鸡蛋样本的卵黄分别2倍量稀释, 制成5组相同的卵黄样本, 每组30份, 一一对应编号, 冷冻 (-18℃~-22℃) 保存60天。于第2天和第2、4、6、8周分别检测卵黄的禽流感H5N1 (Re-7株) 抗体水平, 每次检测1组样本。

1.2.2. 3 冻融样本试验组:

D组。将30份鸡蛋样本的卵黄分别2倍量稀释, 制成5组相同的卵黄样本, 每组30份, 冷冻 (-18℃~-22℃) 保存。于第2天和第2、4、6、8周分别检测卵黄的禽流感 (Re-7株) 抗体水平, 每次检测1组样本, 且每次检测时将未检测的冷冻样本全部取出冻融一次 (-18℃~-22℃冷冻, 20℃~25℃缓慢融化) 。

1.2.3 血凝抑制价 (HI) 测定

按照《蛋禽H5亚型禽流感免疫抗体卵黄检测技术规程》测定各组卵黄样本的HI效价。检测时, 3名技术人员对每份样本同时重复检测、计算均值为HI抗体效价个值的办法, 以验证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1.3 数据处理

数据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3 名技术人员每人计检测卵黄样本600份, 其中常温样本试验组300份 (A组、B组各150份) 、冷冻样本试验组150份、冻融样本试验组150份。因3人对每份卵黄样本检测的禽流感 (Re-7株) 抗体很一致 (相差均≤1.0Log2) , 故每组样本检测的HI抗体以均值 (Log2) 表示, 结果见下表。

试验结果表明, 每个样本检测结果的个值与总均值相差一个滴度以内占绝大多数, 各组样本每次检测的组均值与总均值相差都少于一个滴度, 数值成正态分布, 均符合群体检测禽流感抗体的客观规律。

常温样本试验组A组HI抗体总均值为7.35Log2、标准差0.88、离散度12.07%;常温样本试验组B组总均值为9.08 Log2、标准差0.89、离散度9.87%;冷冻样本试验组总均值为7.16 Log2、标准差0.85、离散度11.8%;冻融样本试验组总均值为8.84 Log2、标准差0.73、离散度8.25%。

冷冻样本试验组、冻融样本试验组因每次检测相同的样本, 故对单一样本每次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C组、D组的单一样本每次检测结果个值与五次检测结果均值的相差幅度均小于0.7Log2, 呈强一致性, 差异不显著。说明冷冻和冻融没有影响样本的检测结果。

3 结论

3.1 采集鸡蛋样本进行卵黄法检测禽流感HI抗体时, 鸡蛋样本可在室温下保存较长时间 (至少两个月) , 对检测结果不产生影响。

3.2 采用卵黄法检测禽流感HI抗体时, 为便于样本保存, 可用2倍量稀释将鸡蛋样本制成卵黄样本, 样本长期冷冻 (至少两个月) 或多次冻融 (至少四次) 不影响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保存方式影响 篇2

不同方式保存的蜘蛛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探索

基因组DNA的提取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研究的基础,提取的DNA的.纯度、浓度及结构的完整性是进行基因工程各项研究的前提条件.本文用SDS法、CTAB法和饱和Nac1法等3种方法分别对75%乙醇浸泡、无水乙醇浸泡、-20℃冷冻及新鲜蜘蛛标本基因组DNA进行提取,并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使用SDS法提取-20℃冷冻保藏的蜘蛛标本基因组DNA,可以达到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要求.

作 者:卢晓亮 唐贵明 张慧 赵娜娜 LU Xiao-Liang TANG Gui-Ming ZHANG Hui ZHAO Na-Na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呼和浩特,010022刊 名:蛛形学报英文刊名:ACTA ARACHNOLOGICA SINICA年,卷(期):18(2)分类号:Q96关键词:蜘蛛 保存方式 基因组DNA DNA提取

保存方式影响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400把人工染血止血钳, 其长度均为14 cm, 且为不锈钢材料。利用人工流产术的新鲜血液来对所有止血钳进行模拟血液污染, 在此过程中不添加任何物质以及盐水。利用适量纯化水与neodisher多酶低泡清洗剂混合后制成器械清洗剂;同时选择Ra Pid-A520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来对器械进行消毒处理。利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均分为4组, A组给予湿式保存以及人工清洗, B组给予湿式保存以及机械清洗, C组给予干式保存以及人工清洗, D组给予干式保存以及机械清洗。

1.2方法 (1) 人工染血:将止血钳放入事先制备好的血液中, 按照一定频率来对止血钳的关节进行开合, 确保所有止血钳的关节轴部以及表面均存在肉眼可见的血液。 (2) 清洗方法:手工清洗:将Neodisher多酶低泡清洗剂与纯化水按照1∶100的比例浸泡5 min, 然后利用软毛刷来对其关节咬合面进行洗刷, 并用流动水反复清洗, 再用纯化水漂洗, 最后将其放入干燥柜进行干燥处理。机械清洗:将止血钳的所有关节全部打开, 先在流动水下冲洗一段时间, 然后将其放入全自动消毒器中, 洗涤5 min后漂洗1 min然后再进行二次漂洗, 漂洗时间为1 min, 接着对其消毒, 消毒的时间为3 min, 最后进行干燥处理。清洗剂的配制与手工清洗一致。本文中的湿式保存方式为器械清洗后直接浸入清水中, 干式保存方式为器械清洗后直接存放于室内。

1.3效果判断对各组清洗后的器械进行隐血试验, 即各件器械在清洗后, 利用10 m L清水对其进行反复冲洗, 然后使用特定试纸蘸取冲洗液, 并在蘸取后5 min内判断结果。测试端出现单条红线表示测试结果为阴性, 测试端出现两条红线表示测试结果为阳性。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湿式保存放置4, 6, 12 h后, 湿式保存条件下, 手工清洗与机械清洗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干式保存放置4 h后, 干式保存条件下, 手工清洗与机械清洗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 ;放置6 h、12 h后, 干式保存条件下, 手工清洗与机械清洗的效果存在明显差异 (P<0.05) 。见表2。

2.3不同保存方式的阳性率比较放置4 h后, 干式保存与湿式保存的阳性率存在一定差异, 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 ;放置6 h、12 h后湿式保存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干式保存的阳性率,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讨论

有研究资料指出[3], 医疗器械在染血后2 h采用任何清洗或保存方式均可将残留血液去除, 其清洗质量也相对较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 清洗质量就会逐渐降低, 隐血试验的阳性率也会随之增高, 出现此类情况的原因可能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残留在器械表面, 并形成了相应的生物膜。有学者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 在对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进行管理时, 保湿处理对整个清洗过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4]。目前, 绝大部分沾染血迹的医疗器械为手术所需器械, 在对其进行清洗时, 部分血迹已经干结, 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清洁难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适当的保湿处理不仅可以有效防止血液干结, 而且还可以降低血红细胞在器械表面的附着量[5]。

本文结果显示, 湿式保存的手洗沾染血迹医疗器械在清洗6 h后隐血试验阳性率开始增加, 而两种清洗方式所清洗的沾染血迹医疗器械在干式保存条件下放置4 h后, 其隐血试验阳性率开始出现逐渐增加的情况。由此可见, 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进行清洗, 如在清洗后对其进行干式保存, 其清洗效果在4 h后就会逐渐变差;采用湿式保存的方法来对其进行处理, 只有手工清洗的器械在6 h后, 清洗质量会逐渐降低, 机械清洗的质量基本不变。

综上所述, 在对沾染血迹医疗器械进行保存以及清洗时, 机械清洗可以有效降低阳性率, 而湿式保存法可以提高器械的清洗效果。由此可见, 在对沾染血迹医疗器械进行清洗、保存时, 机械清洗与湿式保存的方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可以对其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利兰.医疗器械沾染血迹后的保存方式和清洗方式对清洗质量的影响[J].安徽医学, 2013, 34 (11) :1697-1699.

[2]王雪晖, 钱黎明, 钱蒨健, 等.医疗器械沾染血迹后的保存方式对清洗效果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 2010, 10 (7) :517-519.

[3]蔡敏珊, 赖秀梅, 刘莉, 等.复用器械使用后保存方式与时间对清洗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13) :222-224.

[4]张春斐, 任灵飞, 张红枫, 等.血液污染器械保存方式及时间对清洗效果的影响研究[C].//中华护理学会第8届全国消毒供应中心发展论坛论文集, 2012:842-843.

保存方式影响 篇4

为研究甘油对冷冻干燥保存红细胞的作用机制,测定不同时期冷冻干燥保存-复水的红细胞回收率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酶活性.结果显示,保存在25℃下,前90天内的SOD、GSH-Px与CAT的酶活性变化不大,酶活率保持在90%以上;随保存时间延长,180天后细胞回收率由初始的83.5%降低至48.5%,SOD、GSH-Px、及CAT的酶活率分别降低了25.6%、21.5%和18.4%.本实验发现保存过程是引起冻干红细胞SOD、GSH-Px、及CAT酶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作 者:何晖 刘宝林 华泽钊 李川 吴正贞 沈敏 陈颖 He Hui Liu Baolin Hua Zezhao Li Chuan Wu Zhengzhen Shen Min Chen Ying 作者单位:何晖,刘宝林,华泽钊,李川,吴正贞,He Hui,Liu Baolin,Hua Zezhao,Li Chuan,Wu Zhengzhen(上海理工大学低温医学技术研究所,上海,93)

沈敏,陈颖,Shen Min,Chen Ying(上海安图医院血液检验科,上海,200093)

保存方式影响 篇5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来源

随机选取湖北科技学院附二医院80例体检者, 前40例体检者同时分别用分离胶促凝真空管 (标记为A组) 和无抗凝真空管 (标记为B组) 采集血液标本, 后40例体检者用分离胶促凝真空管 (标记为C组) 采集血液标本, 尽快离心分离血清备用。分离胶促凝真空管和无抗凝真空管由广州阳普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

1.2 仪器

日本日立公司7170A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B320A白洋离心机, BCD-280e伊莱克斯冰箱。

1.3 试剂及校准品

SOD试剂由北京华宇亿康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试剂批号为111014。伯乐质控物, 批号为45613。分析参数参照说明书设定。

1.4 方法

1.4.1 测定原理

本试剂盒为双试剂, 采用速率法测定。即邻苯三酚自氧化法, 在碱性条件下, 邻苯三酚自氧化成红桔酚, 同时产生·O2-, SOD催化·O2-发生歧化反应从而抑制邻苯三酚的自氧化, 样品对邻苯三酚自氧化速率的抑制率可反映样品中的SOD含量。

1.4.2 测试方法

(1) 所有体检标本采集后室温放置, 观察血液凝固时间, 待血样完全凝固后以3 000 r·min-1离心10 min, 观察血清分离效果, 并于每次上机测定前肉眼观察是否溶血、黄疸或脂血。 (2) A组血清放置于室温, 分别于0、4、6、8、10 h测定SOD活性;B组血清放置于室温, 于0 h检测SOD活性;C组血清置于2~8℃冰箱, 分别于0、10、14、21 h测定SOD活性。

1.4.3 统计学处理

测定结果以±s表示,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 两组样本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4 临床可接受范围

本研究基于临床经验和被分析物 (SOD) 检测试剂盒的分析性能, 确定允许总误差 (TEa) 为20%, 检测结果偏倚<1/2TEa (即10%) 为满足临床应用。

2 结果

分离胶促凝真空管和无抗凝真空管SOD检测结果的比较 (0 h)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室温下保存的分离胶促凝真空管血清SOD于4、6、8、10 h检测, 与0 h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2;与0 h比较相对偏倚分别为3.719%、5.341%、6.807%和8.306%。2~8℃冰箱保存的分离胶促凝真空管血清SOD于10、14、21 h检测, 与0 h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3;与0 h比较相对偏倚分别为3.213%、4.552%和5.816%。

两种采集管比较, t=1.431, P>0.05

与0 h比较, a P<0.01

与0 h比较, a P<0.01

3 讨论

血清分离胶具有抗氧化、耐高温、抗低温、高稳定的特性。其结构中含有大量氢键, 容易缔合形成网状结构,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网状结构被破坏, 变成黏度低的流体;当离心力消失之后又重新形成网状结构, 恢复成黏度高的流体, 这种性质被称为触变性 (thixotropy) 。分离胶置于试管底部, 当分离胶与凝固后的血液在同一试管中离心时, 由于比重不同,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移到管中央, 离心后固化形成屏障, 使血清和血细胞完全分离[1,2]。

为了评价血清分离胶对SOD测定结果的影响, 笔者以无抗凝真空管的血清标本为标准, 观察血清分离胶对血液凝固时间、血清分离质量及对SOD结果的影响, 根据日常工作中测定SOD的均值和标准差, 设定样本量为40例, 然后进行配对t检验, 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不少医院检验科常规生化标本采用分离胶促凝真空管, 这样可与其它生化项目合并, 减少采血管数, 节约人力、物力。更重要一点, 血清分离胶可使血清和血细胞完全分离, 由于红细胞膜上存在SOD, 这样可减少假阳性率。因此, 可以采用分离胶促凝真空管采集标本。

血清分离胶可加速血流凝固、简化样品处理步骤;防止血细胞对血清的干扰, 提高检验准确度;样品可原位进行仪器分析;吸取血清方便;便于血清贮存和远途传递;避免了纤维蛋白和溶血的影响[3]。此外, 血样在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都在同一支管中进行, 防止血液中病毒的感染, 减少了医疗废物。

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不一定能尽快检测, 为了进一步探讨血清分离胶在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上对SOD检测的影响, 笔者分别检测在室温保存和在2~8℃冰箱保存的样本, 根据北京华宇亿康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说明书样本要求, 15~25℃保存可稳定4 h, 2~8℃保存可稳定10 h, 因此, 从采血后实时送检、待凝固后实时离心并实时上机测定, 以此为0 h测定值, 同一批样本随后计时, 在室温保存样本分别在4、6、8、10 h测定, 在2~8℃冰箱保存样本分别在10、14、21 h测定。结果显示:室温下保存样本4、6、8、10 h SOD检测结果与0 h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相对偏倚均小于10%;同样, 2~8℃冰箱保存样本10、14、21 h SOD检测结果与0 h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相对偏倚均小于10%, 但下降幅度较室温下保存的为小。t检验要求严格, 只要少许差异都能被检出, 本研究虽然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然而, 在临床上更多是采用临床可接受范围, 实验设定检测结果偏倚<10%为满足临床应用。血清中SOD相对保存时间较短, 研究结果证明, 置于室温、2~8℃冰箱保存时间都较说明书的延长1倍以上, 且结果差异在临床可接受范围, 这为实际工作带来方便。另外, SOD随时间而逐渐下降, 可能由于环境中存在自由基, SOD会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发生歧化反应所致, 因此必须尽快上机测定, 否则需用分离胶促凝真空管离心后置于2~8℃冰箱保存, 这样能减缓其下降速度。

有文献报道, 实验前误差频率占总误差的46.0%~68.2%[4]。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常被临床医生和检验工作者所忽视, 不恰当地收集标本、不注意影响标本成分变化的各种因素, 常是导致实验不可靠的主要因素, 且又不容易被发现, 因而必须加以重视[5,6]。

摘要:目的:探讨标本采集管与保存方式对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湖北科技学院附二医院80例体检者, 前40例体检者同时分别用分离胶促凝真空管 (标记为A组) 和无抗凝真空管 (标记为B组) 采集血液标本, 离心分离血清, 两组都放室温, A组分别于0、4、6、8、10 h测定SOD活性, B组于0 h检测SOD活性;后40例体检者用分离胶促凝真空管 (标记为C组) 采集血液标本, 离心分离血清, 置于28℃冰箱下保存, 分别于0、10、14、21 h测定SOD活性。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各组结果差异性。结果:分离胶促凝真空管和无抗凝真空管血清的SOD比较 (0 h)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室温下保存的分离胶促凝真空管血清 (A组) 的SOD于4、6、8、10 h检测, 与0 h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与0 h比较相对偏倚分别为3.719%、5.341%、6.807%、8.306%;28℃冰箱保存的分离胶促凝真空管血清 (C组) 的SOD于10、14、21 h检测, 与0 h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与0 h比较相对偏倚分别为3.213%、4.552%、5.816%。结论:可采用分离胶促凝真空管采集标本;室温下放置10 h及28℃冰箱放置21 h对结果的影响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 与产品说明书上要求的时间相比, 室温与冰箱中放置时间都能延长1倍以上。

关键词:分离胶,超氧化物歧化酶,保存方式

参考文献

[1]焦连亭, 耿洁.真空采血器的技术特点及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2, 25 (6) :376-378.

[2]郑宇琼, 周焕槟, 张凌玲.分离胶促凝管与普通干燥管在生化分析中的差异性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8, 29 (7) :581-582.

[3]高清, 刘晓茹, 王迎春.应用血清分离胶对生化检验质量影响的探讨[J].沈阳部队医药, 2004, 17 (4) :303-304.

[4]张丽霞.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0, 23 (4) :251-252.

[5]王峰, 陈瑜.不同真空采血管对38项生化检验项目的可比性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 2008, 10 (10) :1380-1381.

论古代地质灾害资料的保存方式 篇6

一、正史中的地质灾害资料

自有史书以来, 古代官员就把特殊的自然现象的记录看成正史的组成部分, 并把其与政权统治、人间事务联系在一起, 所以《春秋榖梁传》中记云:“梁山崩。梁山者何?河上之山也。梁山崩何以书?记异也。何异尔?大也。何大尔?梁山崩, 壅河三日不流。外异不书, 此何以书?为天下记异也。”“梁山崩”很显然是一次由于山体滑坡而引发的河道壅塞之灾, 而且看起来灾情不小, 所以才引起了晋公巨大的惊慌, 他不但派车去接占卜者伯尊来问对策, 并且还带领着群臣用“亲缟素, 帅群臣而哭之, 继而祠焉”的方式来求得鬼神的保佑。而自从司马迁开创了《史记》的纪传体史书体例之后, 正史中也正式有了地理资料的组成部分, 《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 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其中“书”的部分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多方面内容, 而一些有关地质灾害的内容就会记载于“书”的这一部分里。至《前汉书》纪传体史书的体例基本完备, 《前汉书》包括纪十二篇, 表八篇, 志十篇, 传七十篇, 共一百篇, 由于《汉书》已用“书”为大题, 为免混淆, 故改《史记》中的“书”为“志”。《汉书》中的十“志”, 是在《史记》八“书”的基础上加以发展而成的, 同时又新增“刑法志”、“五行志”、“艺文志”、“地理志”, 其中, 《地理志》详述战国时期、秦朝、西汉时期的领土疆域、建置沿革、封建世系、形势风俗、名门望族和帝王的奢靡等, 《沟洫志》记汉代河渠就行和水利工程等, 《汉书》的这种体例说明古代史官已有了完备的地理意识, 所以他们会有意地将一些地质灾害记录下来。如《前汉书》卷二十七下“五行志”云:“元鼎三年三月水冰, 四月雨雪, 关东十余郡人相食。……元帝建昭二年齐楚地大雪深五尺。”又如《前汉书》卷七十五云:“四年夏关东四十九郡同日地动或山崩, 坏城郭室屋杀六千余人。”此次灾情重大, 以至于“上乃素服避正殿, 遣使者吊问吏民, 赐死者棺钱。”

史书到了唐宋就十分正规了, 书中“志”的部分内容更加充分, 记天文地理、商贾货殖、兵法刑律、音律历法、职官舆服等, 因此其中保存的地质灾害资料也就更加丰富。如《旧唐书》有“志”三十卷, 其中有“天文”两卷, “五行”一卷, “地理”四卷。《新唐书》“志”的部分增加到五十卷, 其中“天文”三卷, “五行”三卷, “地理”八卷。从这些体例上的变更可以看出来, 古代的史官们在记录历史时不但注重人事的更迭, 也注重自然环境的变迁, 注重自然环境与人事的关联。在“五行”中, 记录了大量的风灾、水灾、蝗灾、地震、地陷等自然灾害。如《新唐书》“五行二”记云:“武德二年十二月壬子, 大风拔木。……有时飞沙扬尘, 怒也。发屋拔木者, 怒甚也。”这显然是一次沙尘暴天气, 从飞沙走石毁坏房屋的特征来看, 风力当在八级以上, 而古人不知道这是一次自然灾害, 而认为这是“大臣专恣而气盛, 众逆同志, 君行蒙暗, 施于事则皆伤害, 故常风。”最奇异的一次地质灾害当属武则天垂拱二年九月已巳:“雍州新丰县露台乡大风雨, 震电, 有山湧出, 高二十丈有池周二百亩, 中有龙凤之形。”这座突然冒出来的山使武则天以为祥瑞, 名之为庆山。其实这不过是一次大型的暴雨所造成的滑坡后形成的山体移位, 大量的泥沙自某座山上推移而下, 堆积于比较平坦的地方, 暴雨存留下来的洪水环绕着它形成了水池, 而池里地势较高的地方凸显水面就成了小片的岛屿, 可能会形成类似于龙或凤的形状, 因此把它看成是祥兆或不祥之兆都是没有道理的。

二、地方志中的地质灾害的资料

地方志是保留某个行政区域内的历史资料的文本, 也是对正史的一个补充和旁证。地方志的作用是记人物、风俗、政治、自然地理状况等, 所以在地方志里, 人物往往分为帝王、职官、儒林、艺文、忠烈、隐逸、烈女等;自然状况则分为舆图、沿革、疆域、山川、星野、河防、城池、水利等;风俗则分为风俗、物产、陵墓、古迹、寺庙等。在记录这些资料的时候, 都会有意或无意地保留了一些地质灾害资料。如《陕西通志》卷十四记云:“崇祯辛未, 江涨兼地震崩塌二百余丈, 知县牛问仁缮修。”此记载是为了记录略阳县城城墙的修缮经过, 但却无意地记下了崇祯年间的一次地震情况, 此次地震造成的破坏也不小, 它使得“砌石于外筑土于内”的坚固城墙倒塌了二百多丈, 可见地震的威力。又如《广西通志》卷三十四云:“康熙七年四月, 江水暴涨与城中泉水交泛, 城垣庙宇, 官舍民房崩塌殆尽, 知州王乾德捐修。二十四年知州章泰重修时, 值霖雨, 随修随坏, 迄无成功。”这显然是记录一次洪水对一座城池的破坏, 这座城叫做养利州, 位置是在交趾一带, 这里泉水多, 河流多, 大雨季节, 城外江水溢岸, 城里泉水漫漶, 于是养利州就成了水泽国。康熙七年的这次洪水造成的破坏最大, 它不仅毁坏了城墙, 还冲毁了城里所有的房屋, 导致这座养利州的城墙长达十几年都修不上, 如此看来, 此次洪水可谓大矣。《山西通志》卷二十一记云:“灰泉在县东二十五里, 脉通黑河边。外烧荒草, 灰自泉涌出, 元大德乙已夏, 有声如雷, 怀仁地裂二所, 湧黑水漂出松柏朽木即此泉也。”这段记载显然是在记录一次地震活动, 地震前地下有声音发出来, 声如牛吼, 这在现代的地震学上叫做地震波, 地震波是由地震震源发出的在地球介质中传播的弹性波, 地震发生时, 震源区的介质发生急速的破裂和运动, 这种扰动构成一个波源。由于地震波的形态不一, 所以传到人们耳朵里的声音也各不相同:有时如同雷声, 有时如同鞭炮声, 有时如同牛吼声。有时如尖叫声。总之发生在灰泉旁的这次地震是伴随着地震波一起到来的, 而且地震后留下较深的裂痕, 以至于将深埋于地下某个地质年代的松柏朽木都漂浮了出来。

《河南通志》卷五记录一次奇异的事件云:“元初二年颖川襄城临水化为血。”“化为血”是指河水泛红如血状, 这种现象的发生可能是由于河床下面藏有红色的矿物质, 河床裂缝, 矿物质泄露, 染红了河水就会产生出“化为血”的视觉效果。

三、地理、博物类书籍中的地质灾害资料

古代的地理书、博物类书是系统的记载某一地区的地理和物产情况的专业书籍, 这些书中往往会在详细地记载古代地理情况的同时, 夹杂了一些地质灾害的资料, 如《太平寰宇记》, 该书撰写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 (976~983) , 此书依宋初所置河南、关西、河东、河北、剑南西、剑南东、江南东、江南西、淮南、山南西、山南东、陇右、岭南等十三道, 分述各州府之沿革、领县、州府境、户口、风俗、姓氏、人物、土产的概况等;如《水经注》是公元6世纪北魏时郦道元所著, 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地理著作, 《水经注》是以《水经》所记水道为纲, 《唐六典》注中称《水经》共记载水道137条, 而《水经注》则将支流等补充发展为1252条。今人赵永复认为此书实记2596条河, 倍于《唐六典》之数。《水经注》涉及的地域范围, 除了基本上以西汉王朝的疆域作为其撰写对象外, 还涉及包括今印度、中南半岛和朝鲜半岛若干地区。又如《格致镜原》是清代博物类书籍, 分乾象、坤舆等三十类, 类下分目, 共八百八十六目, 汇辑古籍中有关博物和工艺的记载, 包括天文、地理、建筑、器用、动植物等内容, 为研究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文化史的重要参考书。在这类书籍中同样可以发现许多古代地质灾害的资料, 如《水经注》卷十六记云:“晋永嘉元年洛阳东北步广里, 地陷, 有二鹅出。苍色者飞翔冲天, 白色者止焉。”这显然又是一次地震造成的地陷现象, 至于地陷后有“二鹅出”, 显然是古人在这个奇异的地质灾害事件上所加上的神话色彩, 这样的解释是因为古人一贯会把地质灾害与政治事件牵强地联系在一起的心理所决定的。

四、碑文上的地质灾害资料

中国人历来就有逢大事立碑的传统, 每每遇到大型的灾害, 也会留下一块碑文记载这次灾变, 这就是勒石记史的方式。因为石头这种特殊的材质能长久保留, 于是勒石的碑文就成了又一种地质灾害的宝库。如《重修偏桥碑记》中云:“春夏霖雨暴涨, 山泉百道争注奔腾震荡, 桥亦易圮。圮则行旅次且艰苦万状, 康熙二十七年桥圮, 即于是年议修之。”这显然是在记康熙二十七年的一次山洪之灾, 洪水突袭偏桥所在地, 才致使偏桥倒塌。又《吴兴备志》卷二十五记有:“霅溪吴作舟善书, 绍兴丁巳五月十有四日, 茅山颜鲁公碑大风吹折, 作舟扶起并镌名于后。”这是一次风灾的记录, 风灾发生的时间十分确定, 从吹断了山顶上的石碑这一点看来风力不小, 应当是一场危害巨大的风灾。巧的是风过之后宋代的书法家吴作舟经过这里, 不但重修了石碑, 还在碑后面刻上这次风灾发生的准确时间和危害程度, 所以才把一次宝贵的地质灾害资料保存了下来。

综上所述, 古代地质灾害在多种多样的保存方式之下, 得以全面地、细致地保存了下来, 也为后世的研究灾害学的地质学家们提供了充分的研究资料和研究数据。

参考文献

[1]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 1959.[2]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华书局, 2009.

保存方式影响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笔者所在医院检验科门诊抽取的10份新鲜样本, 每瓶3 ml。将其进行充分混匀分装, 均匀分为6瓶, 放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保存、检验。A组分装完成后立即进行常规生化检测;B组放在4℃冰箱中进行保存, 并留待检测;C组放在25℃室温下进行保存, 并留待检测。

1.2 测定方法

三瓶试剂都利用东芝TBA-200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十七项指标[2]的检验, 分别为总蛋白 (TP) 、白蛋白 (ALB) 、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葡萄糖 (GLU) 、尿酸 (UA) 、总胆红素 (TB) 、直接胆红素 (DB) 、丙氨酸氨基转氨酶 (AL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 (AST) 、α-羟丁酸 (HBD) 、肌酸肌酶 (CK) 、尿素氮 (BUN) 、肌酐 (Cr) 、钾 (K+) 、钠 (Na+) 、氯 (Cl-) 。其中, 测定TP利用双速尿法;测定ALB利用溴甲酚绿法;测定TC、TG、UA、Cr、BUN利用酶法;测定GLU利用己糖激酶法;测定TB、DB采用钒酸盐氧化法;测定ALT、AST采用速率法。其中, A组立即进行检测;B组和C组分别存放8、24、32 h后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不同室温下和不同时间下的生化检测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 (立即检验组) 和B组 (4℃冰箱冷藏组) 两组检验的十七项指标中, 对于个别酶 (ALT、AST、HBD等) 及K+、Na+、Cl-在采集8 h内, 其检验结果与A组检验结果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但在存放超过8 h后, 其检测结果变化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其余项目对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组别时间TP (g/L) ALB (g/L) ALT (U/L)

A组 (立即检验组) 和C组 (25℃室温条件组) 两组比较, 所有检验结果在8 h后均有明显变化,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4 h后会产生偏差更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3 讨论

临床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直接关系着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其对于临床研究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 也关系到患者的康复状况等[3]。因此, 就对临床检验和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人体发生生理或病理变化时, 人体的血液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因此, 血液成分的检验成为临床检验的重要指标[4]。但血清标本离开人体后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不同的反应和作用, 从而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偏差[5]。因此, 探讨血液标本的储存方法和保存时间对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十分必要。

生化检测是临床常用的检测手段, 其通过测量人体血清中的不同生化成分指标来进行病理的判断, 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参考[6]。血液标本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检验的准确性[7]。随着临床上血细胞分析仪器的广泛应用, 很多血液检验也变得相对容易。一般情况下, 血液标本采集后要立即进行送检, 但有的以期上要求抗凝的血液标本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检验, 因此, 要充分了解不同检验机器的工作原理和试验条件, 从而保证标本检验的准确性。血清标本伴随着保存时间、保存温度等客观条件的变化, 会使化检测结果发生改变。因此, 实验室内的检测人员要根据每个检测指标的保存时间和保存条件, 合理的控制血清标本储存条件, 保证血清标本符合检验要求, 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正确性。

3.1 血液标本的保存方法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

本研究中, CK、BUN、Cr的生化检测结果, 在4℃冰箱中保存8 h后, 结果变化最大 (P<0.05) , 而丙氨酸氨基转氨酶 (ALT) 和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 (AST) 指标则在冰箱保存24 h后变化最大 (P<0.05) , 另外尿酸 (UA) 的变化也较为明显 (P<0.05) 。说明, 对于个别酶 (ALT、AST、HBD等) 及K+、Na+、Cl-应在采集后8 h内进行检验, 否则存放时间越长其检测结果相差越大。

3.2 血液标本的保存时间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

3.2.1本研究中, 在4℃条件下保存的血清标本, 个别酶 (ALT、AST、HBD等) 及K+、Na+、Cl-在放置8 h后, 其存放时间越长其检测结果相差越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余指标皆无明显变化;在25℃条件下保存的血清样本, 所有检验结果在8 h后均有明显变化 (P<0.05) , 24 h后会产生很大偏差 (P<0.05) 。因此就要对标本及时进行常温下处理和分析, 尽早完成检验, 防止因为时间的延长而造成检测结果的不稳定。

3.2.2本研究证明了血液标本的存放时间对酶测定的影响较大, 丙氨酸氨基转氨酶 (ALT) 、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 (AST) 、α-羟丁酸 (HBD) 、肌酸激酶 (CK) 在室温下, 8h内检测结果就会发生很大偏差 (P<0.05) , 说明保存时间越长, 酶类的测定结果就越不准确, 这是因为, 当血液标本放置时间过长, 血液中红细胞中的物质就会发生外渗透, 从而产生溶血现象, 也就会使得血浆内外浓度分布不均, 从而导致指标异常[8]。而BUN和Cr的指标在24 h内变化不大 (P>0.05) , 但是超过24 h后, 其指标检验结果差别较大 (P<0.05) 。

标本放置的时间长短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比如, 脂蛋白中的胆固醇在进行存放时, 其脂蛋白结构可能会发生改变甚至破裂[9], 影响检验结果;而且脂蛋白之间还可能会出现脂质交换, 所以, 即使在低温环境下, 也能让标本长时间放置, 否则可能会影响检验结果。因此, 在进行临床生化检验时要合理安排各个项目的检测顺序, 保证项目在最佳检测时间内进行检测。如果要进行复检, 最好重新进行血液标本的抽取[10]。

3.3 时间、温度等对K+、Na+、Cl-的影响

本研究可以很明显发现, 常温条件下 (25℃) K+、Na+、Cl-的检验结果在8 h后均有明显变化 (P<0.05) , 24 h后会产生很大偏差 (P<0.05) 。说明, K+、Na+、Cl-的检查要及时进行。同时说明统一标本在不同时间进行检测分宜, 其结果可由于实验标本存放时间和存放方法不同发生变化。

由以上讨论, 笔者可以发现在常温情况下, 对于丙氨酸氨基转氨酶 (AL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 (AST) 、α-羟丁酸 (HBD) 、肌酸激酶 (CK) 的检测应在8 h内完成, 而对于总蛋白 (TP) 、白蛋白 (ALB) 的检测则应在24 h内完成。在冷冻条件下 (4℃) 保存在样本, 对于尿素氮 (BUN) 、肌酐 (Cr) 、个别酶 (ALT、AST、HBD等) 及K+、Na+、Cl-检测应在8 h内完成, 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颜复生, 林应标, 郭满容, 等.血液标本的保存方法与保存时间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J].海南医学, 2009, 20 (1) :99-100.

[2]高政聪.血液标本采集过程及放置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J].甘肃医药, 2012, 31 (11) :865-867.

[3]杨雪绒, 蔡利华.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 2013, 20 (2) :59-60.

[4]陈仓利.血液标本保存时间对各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8) :133-134.

[5]郑罡.血标本放置时间和方式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13) :67-68.

[6]贾茗茗.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 12 (23) :3252-3253.

[7]邵大祥.标本保存时间及温度对血液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9 (21) :2896-2897.

[8]黄佩芬.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的分析[J].求医问药 (下半月) , 2012, 17 (4) :222-223.

[9]张延珍.血液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对生化检验的结果影响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 2012, 9 (6) :901-902.

狐精液保存的影响因素分析 篇8

1 温度对精液保存效果的影响

目前,精液保存有长期的冷冻保存(液氮-196℃)和短期的液态保存(包括常温保存15~25℃和低温保存0~5℃)。冷冻保存能够长期保存精液,但冷冻过程会导致精子超微结构、生化功能的严重损伤,人工授精后受胎率低。液态保存暂时抑制精子的运动,降低代谢速度和能量消耗,对精子结构和功能的损伤较小。研究表明,银狐冷冻精液人工授精后产仔率和窝仔数都较高,而蓝狐精子冷冻后受胎率极低,这一结果是蓝狐精子质膜脂肪酸组成上的差异造成,精子在冻融过程中对低温损伤抗性较弱,细胞内冰晶的形成或溶液中电解质浓度的变化,造成细胞毒性或渗透性损伤,精子质膜蛋白变性,精子被膜或内部结构肿胀,解冻复苏后精子活力下降,冻融精子体外存活的时间相对较短。因此蓝狐精子冷冻保存效果极差。

2 精液稀释液对精液保存效果的影响

稀释液为精子提供养分和能量,提供缓冲剂,防止乳酸形成过程中pH值变化,抑制细菌生长,抵抗冷打击,扩大精液量。

2.1 缓冲物质和糖类

缓冲物质用于维持稀释液的pH值、离子浓度和渗透压的稳定性。早期冷冻保存和液态保存犬科动物精液采用tris-葡萄糖-柠檬酸缓冲液。对于狐来说,Tris-柠檬酸-果糖缓冲液用于冷冻保存,而不含卵黄的EDTA用于短期液态保存,稀释液最适pH值为6.8~7.2。

糖类物质能够提供能量、维持渗透压,也起到抗冻作用。冷冻精液稀释液中糖的使用与糖本身的类型、缓冲剂、抗氧化剂及甘油等有关,由此对精子活力和受胎率等产生影响。常用的糖有果糖、葡萄糖和乳糖。一些研究认为液态保存精子使用果糖要好于其他两种糖。据报道,tris-卵黄稀释液中加入海藻糖、木糖、果糖,能显著提高活精子数。

2.2 卵黄

自1939年Phillip等证实卵黄对精子具有保护作用后,卵黄便成为精液稀释的主要成分。卵黄附着于质膜,对维持精子活力、保持顶体和线粒体膜的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卵黄中的卵磷脂可以使精子质膜在冷冻过程中损坏的磷脂得以修复,脂蛋白通过参与膜的修补、加固和扩增过程起到防止顶体外膜破裂的作用,卵黄还通过促进精子与卵细胞透明带的结合而使顶体反应率提高。大部分稀释液中含有10%~20%(v/v)的卵黄。磷脂和低密度脂蛋白也具有这一功能,近年研究表明,6%的低密度脂蛋白能够有效地代替卵黄稀释液,乳蛋白和椰子水也可代替卵黄。Cardoso等2003年报道,椰子水和不同浓度的甘油能够成功低温保存犬科动物精液,虽然体外授精后受精率较低。

2.3 低温保护剂

低温保护剂是精子低温保存必须的物质,分为渗透性和非渗透性两种,多为低分子量中性物质,可以和溶液中的水发生水合作用,使溶液的黏稠状态得到提高。液态保存主要使用卵黄、乳汁等作为低温保护剂,而冷冻保护剂主要有甘油、DMSO (dimethylsulphoxide)、乳糖或者蔗糖、大分子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OEP (Orvus ES-Paste)或者ESP (STM-paste)等。犬科动物中普遍使用甘油作为冷冻保护剂,浓度从2%~10%(v/v)。蓝狐精液稀释液中加入OEP能够提高冻融精子的活力。

2.4 抑菌物质

某些细菌或有害微生物,在精液保存过程中直接影响精子活力,继而对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产生影响。污染可来自带菌公畜、采精过程、精液稀释、冷冻处理过程以及输精过程。控制细菌除改进环境条件、控制操作过程外,还需要在稀释液中添加适当的抑菌物质,常用的抑菌物质有青霉素和链霉素,一般添加量为500 IU或1 000 IU。

2.5 其他添加物质

为提高精液保存效果,很多研究者在冷冻液中使用一些添加物质。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加入冷冻稀释液中能够提高精子活力和顶体完整性;在犬科动物中OEP、ESP能够提高解冻后的存活率,延长精子解冻后的存活时间;加入抗氧化剂能够清除活性氧,防止精子质膜脂质过氧化。常用的抗氧化剂有维生素C、N-乙酰半胱氨酸(NAC)、牛磺酸、过氧化氢酶等。咖啡因、2’-去氧腺苷能够提高多种动物精子冷冻解冻后活力,但对犬科动物精子低温保存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2.6 去除精清

加入稀释液前是否离心即去除精清对犬科动物精液保存效果的影响还存在争议,一些研究表明,精清对精液低温保存不利。另一些研究认为去除精清对精液保存没有影响。另外,除去精清时离心转速对精液保存效果也有影响。高速离心会损伤精子,低速离心导致精子同上浮物一同去除,精子丢失。720 g离心较为合适。离心的另一个目的是去除红细胞,因为血红蛋白附着于精子表面产生活性氧,对脂质膜产生过氧化损伤。

3 平衡时间和降温速率对精液保存效果的影响

采集的精液温度在38℃左右,为了使精液免受冷打击,需在恒温箱中平衡几分钟,待其与稀释液温度相同时再进行稀释。平衡后的精液需要在冰箱中逐渐降温到0~5℃,过慢的冷却速度使溶液的电解质浓度增加,精子长时间暴露于其中,导致精细胞膜脂质蛋白复合体被破坏和膜被分解。国内外学者倾向于较短的平衡时间。对于犬科动物来说,平衡时间从1~4 h都可以,取决于不同的冷冻方案。

降温速度影响精液保存效果,慢速冷冻降低了冰晶的形成,但细胞毒性作用加剧。快速冷冻减少了细胞在低温保护剂中存在时间,但容易形成冰晶,造成机械性损伤。目前普遍使用液氮熏蒸法降温,对于犬科动物来说10~100℃/min的降温速率都可以,取决于冷冻技术、稀释液和解冻速率。Hori 2006研究表明,距液氮表面7 cm、液氮熏蒸10 min、降温速率为4~22℃/min冷冻时,解冻后精子的活力最好。

4 精液解冻

目前对冷冻后解冻稀释液的研究较少,解冻液一般为盐溶液,主要有BTS、OLEP及Hwlsemberg等。解冻液中添加抗氧化剂能够消除解冻后产生的活性氧,有研究表明,在解冻液中添加GSH能够提高体外授精后的卵细胞穿透率,且精子头去凝集比例较高。另外,添加蛋白质如精清等,能够显著提高精子活力和授精能力。

解冻过程一般是在水浴中进行,需要经过危险温区。Linde-Forberg 2000年比较了稀释液为卵黄-葡萄糖-柠檬酸-ESP的犬科动物冷冻精液,在70℃8 s和37℃15 s下的保存效果,发现前者冷冻解冻后的存活率高于后者。许多报道也表明,快速解冻要比慢速解冻精子存活率高,高温下快速解冻延长了膜的稳定性。

5 总结

影响造林保存率因素浅析 篇9

1 成活率、成林率和保存率

在一定造林面积, 成活株数占原来总株数的百分比成为成活率。造林后, 苗木由于环境侵袭、人为伤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死亡一部分, 这个保存率与总株数之比称为保存率。一般情况下, 成活率大于保存率。如果苗木造林后, 经营管理等方面条件比较好, 成活率可以等于保存率。在营林验收时, 现在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第二年保存株数大于或等于造林设计株数的80%, 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的新造林地就算造林更新成功, 这是不科学的方法。成活率只能说明苗木的繁殖能力、生存能力、它只是依靠自身原有的营养物质生长, 根本看不出是否适地适树, 是否具有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俗话说:“一年青, 二年黄, 三年见闰王”就是这个意思。因此, 用成活率评定造林更新成功与否, 大大降低了成功的标准。这也是我国林业几十年老只造林不见林、成林率太低的直接原因。

2 影响造林成活的主要原因

树种繁殖传播到一个新的地域定居主要取决于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定居环境及树种、繁殖技术、即要适地适树。

2.1 考虑种子发芽能力。

2.2 是发芽条件。如温度、水分、湿度适宜程度和稳定性等。

2.3 苗木质量。Ⅰ、Ⅱ级苗所占比例及苗木对本地区气候的适应能力。

2.4 种植技术。即植树时要使根部扩展开, 用熟土培土作梗以利水保肥等。

2.5 造林季节。对不同树种考虑不同季节。

2.6 造林地块的选择, 要适地适树。

2.7 抚育要跟上。树种成活后, 对水分、养分、生存空间的种内种外都产生竞争, 抚育跟上, 有利于苗木生长、成活。

3 保存率低的原因

造林更新首先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 即树木特性相一致, 则成活率高。我国经过30多年的造林, 经初步统计, 保存率为28%左右。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各级检查也是走过场, 根本起不到监督作用, 体制不理顺, 自己造林自己验收, 这些管理上的漏洞是造林保存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以下原因:

3.1 不适地适树。

一些地方的林业部门在造林前不调查设计, 也没有技术要求。为了取得营林经费, 只图面积数, 不讲成效。有什么苗就造什么林, 其结果只能失败。

3.2 不讲造林的技术要求。

需要穴大的树却栽在小穴里, 不根据树木本身的生理生态要求进行植树。按道理造林要穴大、根舒、埋土、踏实、灌水。

3.3 验收制度不合理不严格。

我国第二年成活率验收, 本身就不科学。

4 提高造林保存率应采取的措施

4.1 验收造林成败应该以保存率为标准。

保存率是真正体现苗木内在生活力和环境抵抗力的指标。保存率虽然以成活率为基础, 但却不完全是成活率的体现。成活率高的新造林地, 保存率不一定也高。而保存率是成活绿率基础。二者的一致性要比其他大的多, 以保存率为验收标准能提高种苗质量的初期管理, 特别是前1~3年的除草等措施管理, 有利于苗木生长发育, 最终成林。

4.2 以各地区森林经营的、方案及林业区划分为依据, 确定更新造林布局和林种、树种。

应该从宏观上适地适树, 在地域上按热量带要求可行林种、树种分布。在地带上按原生植被群落特征要求林种树种配置, 这也是造林依据。

4.3 造林设计要由省级规划院来承担, 对地域作出立地类型评价及造林设计。

首先对造林地进行土壤、气候、植物类型地理等调查。作出立体质量评价, 预测林木生产力, 设计不同立地类型更新要在生态, 经济等方面的最优方案, 不仅是拉高保存率的保证, 也是提高林木生产力的根本措施。因此, 当前的公益林建设, 从速生林到一般造林, 都要先调查设计, 按设计施工。

4.4 良种壮苗, 精心施工, 细致管理, 抚育跟上。

上一篇:经济政策与增长下一篇:我国西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