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管理(精选12篇)
保存管理 篇1
人事电子档案的管理是当前人事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人事档案管理也步入了电子化时代,机遇与挑战共存,人事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 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在人员流动日益频繁的当下,对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准确性与流程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以确保信息的可持续性管理与存档。相较于大多数企事业单位仍采用的纸质档案,在保存方面,人事电子档案具有占地空间小,档案的去纸化与存取电子化的优点,提高了电子档案可持续化管理的效率。显然,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人事电子档案的管理效率, 尤其是信息储存与调取方面,但人事电子档案管理仍然存在欠缺标准化、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本文将基于此,针对人事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电子化管理配套措施的建立与健全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人事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
1.1便于人事电子档案的保存
人事档案的去纸化,克服了纸质档案保存占地面积大,且纸质档案资料易受潮等不方便的客观原因制约。过去的人事档案由人为记录形成,其准确性受到记录人员主观操作偏误的影响, 容易出现遗漏或错误的情况,且更正档案内容的程序复杂而繁琐,流程多而并不一定见效。人事电子档案管理,将人事信息数字化并集中保存于专门的服务器上,异地备份系统与数据集中系统的使用,使人事档案信息的准确性与精确度高。而且,如果出现遗漏或错误,一经确认就能够修改,程序简化且安全性高。
1.2人事电子档案管理的可持续性管理
去纸化的人事电子档案能够进行无数次查阅,而无需担心纸质载体的损耗。人事电子档案多使用相应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数据与信息集中模式下的人事信息便于依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汇总的统计管理或数据挖掘,在绩效考核或人事评价时, 能够充分发挥电子信息化的优势。另外,利用可持续化的人事电子档案信息,对于企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进行对应的工作交接或工作内容交流,或者为上级管理部门提供人事聘用的决策,能够以电子信息化的信息进行科学的评定,将有利于上层决策的科学性,也决定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可持续推进的必要性。
2人事电子档案管理现状
就当前信息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来看,存在的问题也并不少。如电子档案信息系统的推广仍然不足,电子档案信息系统的需求挖掘不够,人事电子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亟待进一步增强等。从主观因素来看,这是由我国人事电子档案发展起步晚的现状所决定的,即我国人事档案的纸质化载体历时长久,企事业单位中从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对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从客观因素来看,对于人事电子档案工作来说,需要全面的信息管理技术给予技术支撑,而信息系统的使用时间较短,工作人员对人事电子档案系统的使用并不充分。可以说,人事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因为主客观原因,导致了目前的人事信息可持续管理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加上人事档案保存的不规范与不科学,进一步阻碍了人事信息可持续性管理工作的展开。
3改善人事电子档案可持续管理与保存的对策建议
3.1构建人事电子档案信息库
信息库的建设是在电子档案信息化推进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基于数据集中的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完善。人事档案内容越复杂,量越大,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在电子档案建立与完善过程中就越能凸显其价值,人事档案中定性的与定量的资料或数据, 在数据库技术的应用下对于调取、修改、管理甚至是保存数据, 都将凸显出高效、便捷与科学性。集中管理模式下的人事电子档案信息库,更利于人事工作的开展,如选拔优秀人才进行培训或提拔,如对员工的绩效考核或客观评价,都能够在集中系统中批量处理并快速得出科学而客观的结果。
3.2加强人事电子档案的安全性
人事档案具有一定程度的机密性,企事业单位在对员工人事信息进行管理与保存过程中,安全性问题是尤为重要的。因此,基于当下应用广泛的数据库技术,人事电子档案系统的后台安全性需要考虑管理人员的权责、备份系统保持正常运行以便定期更新与保存数据;而针对人事电子档案的查阅权限也需要进行甄别与设定,在系统操作前台设置必要的口令与密匙,以及对应管理权限需要分配给指定工作人员,不能谁都能查阅员工人事电子档案,致使人事档案信息外泄。
3.3对人事电子档案信息的相关利用方面进行推广培训
由于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和办公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与更新,对高级办公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设置了一个较高的门槛。对相关从业人员应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培训,使其能较好地掌握现代化的高级办公所要求的技能,成为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和办公设备自动化的最大受益者,达到提高相关产业生产力水平的目的。
4结语
总的来看,人事电子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去纸化与电子化成为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效率的必要措施,而人事电子档案的可持续性管理即保持人事档案管理的流水化与科学化作业,保证人事档案管理科学,如最基本的有效查询,并通过现行的信息系统对人事档案信息进行分类、汇总的统计分析,以便为上层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人事电子档案的管理应当从科学性与安全性两方面进行考虑,科学性即通过建立人事电子档案信息库承接后台数据库系统的查询、分类,安全性则需要从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功能、信息管理平台的口令密匙设定、互联网条件下对重要人事档案的异地系统性备份保存等方面进行加强。
保存管理 篇2
其实大家发现对图片的真实地址进行隐藏之后,后面再加其他的字符对图片浏览并没有任何影响。这样我们就可以虚拟一个文件名之后,就符合了贴的图片必须以.jpg或者.bmp结尾的要求,自然就可以将图片贴到论坛当中了。大家可以试试这个方法,将隐藏的图片也贴到论坛当中去。
点击阅读更多学院相关文章>>
保存管理 篇3
〔关键词〕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成本分析;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04-0093-02
The Costs and Management Facter Analysis of Digital Resources PreservationZeng Yi
(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two non-technical factors of the digital resources preservation,that was,cost and management factors,it explained the influence of the the two factors.And Showed tha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costs and management problems in the long-term preservation of digital resources.
〔Key words〕digital resources;long-term preservation;costs analysis;management
伴随数字信息资源呈爆炸性增长,数字信息资源保存与利用问题正成为世界各国数字图书馆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已引起国内外图书馆界、档案界的高度重视。这一重要课题的解决,不但对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极为重要,同时也是保存人类数字化文化遗产的需要。我国数字信息资源保存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经过不到10年的发展,研究成果逐年增多,内容也逐渐丰富。然而长期以来,对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技术因素的研究占了很大比重,而忽略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非技术因素,确保数字资源能够顺利长期保存是各方面因素相结合的问题,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实施目前所遇到的问题不只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非技术性问题,如成本问题、管理问题、法律问题,知识产权问题等等。只有分析并解决这些难题,才可制定出更好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策略。在本文中,主要针对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成本和管理因素进行分析。
1 成本分析
对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成本进行分析,可以明晰各种费用支出,合理调配各种资源,为寻求降低成本的方法提供一些思路。国外的Testbed项目对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所涉及的成本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成本指标,设计了一个有关数字资源保存的成本。在本文中,笔者把它分为2个方面,即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见图1:
1.1 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1.1 技术成本主要是技术方面的成本支出
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中需要投入大量技术性成本。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安全管理软件、文档管理软件、新/旧应用软件、显示程序、通信软件、数据库使用许可等费用。这一部分涉及到购买操作系统的问题,同时需要系统保护软件(防止病毒以及未授权的获取等),也需要具体的软件来获取和存储数字记录。存储系统要提供对存储文档的获取功能,这就要求除了普通的存储软件外,还需要具体的应用软件或显示软件,以使用户能显示或使用存储的记录。另外,每一个进行数字保存的机构,不管其规模大小,都需要文件管理系统(Document Management System,DMS)或文档管理应用软件(Records ManagementApplication)。在准备这些预算时,常被忽视的两个问题是通信软件和网络数据库使用许可费用。
1.1.2 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主要是指购买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硬件时所支付的成本
在某种存储系统中等。物理场所主要包括安放服务器和相关设备的空间、足够的办公室空间、安全防护设施(如防静电地板、防盗装置、空调系统)等。数字保存活动需要在一定的空间场所实施,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这部分开支是必须的。服务器用于数字文档的储存和长期保存的管理,把开发、测试和生产等各种设备分开安装,可以减少风险、提高效率,但相应地会增加成本。长期保存需要配置与文档存储系统同样类型和规模的计算机系统,包括服务器、工作站、储存媒介、备份设施、阅读设备等,用来接收各种各样大小超过几千兆的文档组。系统需要对这些记录进行安全的存储,以便实施长期保存操作、评估保存活动的结果等。同时还需要更多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来开发和测试保存方法、评价保存操作结果的软件以及其他的工具。另外,保存系统可能需要一系列不同类型的阅读设备来阅读不同格式的磁带和磁盘。
1.1.3 人员成本指员工的工资及福利
人员是一个很大的成本影响因素,对不同的知识库进行成本分析的结果一致表明,人员成本占总体成本的69%~82%。数字保存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人员的参与,不同的工作需要不同的工作人员负责不同的任务。数字保存不仅需要专家,也需要管理人员、信息技术人员、提供服务的人员等。
1.1.4 组织管理成本指数字图书馆日常组织管理费用
如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用等。
2009年4月第29卷第4期现?代?情?报Journal of Modern InformationApr.,2009Vol.29 No.42009年4月第29卷第4期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成本与管理因素分析Apr.,2009Vol.29 No.41.2 可变成本
在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可变成本上,主要有更新资源成本,这里的资源更新可以包括对软件和硬件的更新,以及对数字资源的更新或者迁移。对于信息的不断更新、迁移等都需要花费很大的费用。从总体来说,目前对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方法主要有迁移法和仿真法,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方法时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和所花费的成本。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影响着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成本,如:准备工作,数字资源的选择,文档的大小,数字资源更新的时间间隔,文档保真性的要求,人员的培训费用等等,这些都是影响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成本的因素。
2 管理因素
2.1 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应当对数字资源保存所需的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人员规划。首先,要在适当的时候为项目各岗位配备适当数量和类型的员工,并赋以不同的工作角色、责任,使其明确与其它工作环节的沟通与协作关系。其次,要明确角色与分工,即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使参与数字资源保存时的所有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承担具体的工作职责并享有特定的工作权限。这种明确的角色分工方法可以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员工之间的协作与交流。除此之外,还要开展必要的技术培训。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中的技术选择、系统框架选择等内容是实践长期保存的技术基础。而且这些技术内容在不断发展变化,有时还会引入新的技术和开发方法,所以必须通过技术培训、聘请顾问专家以及增加新的技术人才等方法,确保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所需的技术支持和保障,保证整个项目的顺利开展。
不过,仍存在很多问题致使人力资源的配置存在实际的困难。例如,在整个数字资源保存的决策过程中,员工的经常替换和员工知识结构缺乏连续性导致长期计划难以实施。另外,员工缺乏足够的技能,迁移周期的难以预测等都使得人力资源需求规划的落实变得更加困难。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寻求解决的途径。
2.2 责任体系和合作制度
关于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责任问题学术界对此看法并不一致,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认为数字资源的生产者和出版者是责任者,但当出版者无力承担或不愿意保存时,就会导致数字资源的永远消失或不能使用。
(2)认为数字资源需要由有固定和长期收入或资助的机构来承担保存的任务,应该由那些专门的长期保存机构,比如图书馆、情报中心、档案馆来进行实施,IFLA/IPA的联合声明也指出,“出版者应该担负短期保存的责任,长期保存的责任由图书馆承担”。
(3)认为应建立信息呈缴制度,使一个国家生产的数字资源都置于国家的控制之下,任何一家信息生产单位与出版单位都有责任与义务把生产和出版的数字资源上缴给国家数字图书馆,由它们来统一组织与管理这些数字资源。
(4)认为数字资源的广泛传播已超越了国家的界限,应该建立国际机构来承担保存工作,但目前还没有这样一个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国际性组织。
在数字信息生命链上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发生信息丢失现象,因而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不仅仅是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文献机构的责任,内容创造者、出版商等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数字资源保存必须起始于数字生命周期的最初阶段,图书馆尤其是科学图书馆必须要对科学资源提供长期获取服务,国家图书馆应当担负起建立国家存档库的责任,担负起保存本国数字文化遗产的责任。为了有效实施长期保存,需要数字对象生产者(如科学家)、提供者(如图书馆)、传播者(如出版商、网站)等之间相互合作,需要图书馆之间相互合作,需要国家、国际层面上的合作。欧洲正在实施的DELOS计划从网络环境上支持了这种合作。荷兰国家图书馆正在计划进行国际合作,建立国际出版物的安全区策略。
2.3 安全管理问题
安全管理是指防止数字资源的遗失和篡改等等。鉴于数字信息容易被更新、删除和替换,文件格式和标准太多并且快速改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来保证数字资源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应该制定安全管理条例,包括人员管理、技术和设备管理、应急措施管理、用户登陆上网权限的设置等内容;对网络中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电源、计算机机房的温度和湿度等需要高度重视,防止计算机病毒、意外停电造成计算机中数据丢失。
3 小 结
总之,数字资源保存面临着许多障碍,在这里笔者只是初步分析了有关数字资源保存中应该注意到的成本和管理的问题,在成本和管理的过程中,某些因素其实难以估算和预料,除了需要我们有更深入的研究和实践经验之外,也需要管理者有善于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而且,数字资源保存中的其它非技术因素还有待于继续探讨和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洪慧,韩海涛.数字图书馆本量利分析[J].图书馆杂志,2007,(12):18-21.
[2]洪娜.数字迁移的成本与管理因素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2):38-39.
[3]王军.基于成本分析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策略研究——迁移法与仿真法比较[J].图书情报知识,2006,(1):74-77.
[4]袁静,秦金聚.数字资源保存成本影响因素分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3(27):57-60.
[5]宛玲.数字资源长期战略保存的管理与技术策略[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1):56-60.
[6]宛玲.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权益管理政策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6,(3):24-27.
[7]胡燕菘.数字资源保存:相关项目与管理策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4):48-51.
保存管理 篇4
实验室作为存在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一种进行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其功能、作用及其所能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已越来越明显。实验室已经成为进行人才培养和研究成果产生的主要基地。基于其重要性, 实验室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可喜的发展。一批批高层次的人才通过实验室得到快速的成长, 大量的研究成果也不断地通过实验室产生。但与此同时, 实验室管理方面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 传统的小作坊式的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实验室发展的需要[1]。在电子及信息化日益发达的今天, 实验室的纸质资料已越来越少, 有实现无纸化办公的趋势, 因此实验室的产品主要表现为软件或电子产品。所谓的软件产品, 是指实验室在一次项目开发或更改活动中输出的通过确认验收证明稳定、可靠、有效的产品集合。可包括:项目报告、论文、书籍、所有的各种中间资料、程序源代码、开发/更改活动产生的记录文档和可执行程序 (不同项目所包括的软件产品类型会有所不同) 。
但遗憾的是, 在信息化手段日益普及并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给实验室产品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例如, 某高校实验室的学科带头人的笔记本电脑放在车里被偷, 结果导致其进行了一生的研究成果付诸东流, 因为他的资料没有任何的备份。某研究所的实验室, 其正在开发的一个国家级项目, 因发生了电脑病毒, 导致整个项目的资料全部毁于一旦。这些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 现在是对实验室产品的保存和防护进行管理的时候了。这种管理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实验室软件产品及时入库, 做好产品的入库和备份工作。这样即使发生了笔记本电脑丢失的情况, 也不会有多大的损失;二是要做好软件产品的防护工作, 包括其传递、贮存、包装和保护[2,3]。
为保证实验室软件产品的安全性, 必须从入库、出库及防护等三个方面对实验室的软件产品进行管理和控制[4,5]。
2 软件产品出入库管理
为对实验室软件产品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有必要在实验室统一建立专门用于储存软件产品的产品库, 并任命专职的产品管理员以实现对于实验室所有产品的统一管理。产品库可以是一台计算机, 也可以是计算机上的一个目录。产品管理员主要负责维护产品库, 记录产品的入库、出库情况。实验室至少应设一名产品管理员。在规模不大的实验室, 产品管理员可由实验室负责人担任, 在规模较大的实验室, 产品管理员可由实验室负责人指定专门人员担任。产品库由产品管理员负责维护, 产品管理员必须确保产品库是安全的, 即:
(1) 除了实验室负责人、产品管理员和经许可的人员, 其它任何人都不能提取、更改或删除实验室产品库中的软件产品。
(2) 在断电、产品库系统崩溃等意外情况发生时产品库中的软件产品不受影响。对于产品管理员的任命、产品库的建立和产品分类规则的制定需按表1所示的格式形成“产品库档案”, 并提交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在表1中, “产品库描述”一栏详细描述产品库的形式, 包括产品库所使用计算机的型号, 使用整台计算机还是使用计算机中的一个目录等。
2.1 软件产品入库管理
在项目结束或项目异常终止后, 确定程序、数据库、源程序执行文件、系统软件等均已完成, 项目负责人应列出一个送交产品清单, 并交给实验室负责人审核。实验室负责人审查及核准后, 由申请人将送交产品清单及软件产品交产品管理员, 且不能对档案进行压缩。软件产品入库由产品管理员负责操作。
软件产品须符合以下条件方可入库: (1) 软件产品齐全; (2) 具备项目结项的验收报告; (3) 具备经实验室负责人签字同意的送交产品清单; (4) 产品库中没有与待入库产品名称、版本号均相同的软件产品。
产品库管理员使用扫毒程序, 检查所送交的档案是否有计算机病毒, 若有病毒退回申请单位, 要求重新送交无毒的软件产品。根据送交产品清单, 比对所收到的软件产品, 确认二者一致后, 转录软件产品, 保存在两份不同的存储媒体上, 核对存储媒体中的内容与送交产品清单是否相同, 若有不符, 则重新进行记录, 两份不同的存储媒体中需分开放置于不同的保存场所。产品妥善保存后, 将相关数据输入于产品库产品列表上。产品库档案表应包括:编号、产品名称 (含本项目所包括的所有资料及版本号) 、入库人、操作员、日期。“产品库产品列表”由产品管理员负责维护。经由实验室负责人和产品管理员签字的送交产品清单是软件产品入库的唯一凭证。软件产品一经入库, 不得删除或更改。
软件产品在产品库中必须分类储存。分类规则由产品管理员制定, 但至少须保证两点: (1) 相同类型的产品储存在相邻位置。 (2) 同一产品的不同版本储存在相邻位置。
软件产品入库须按照图1所示流程进行。
2.2 软件产品出库管理
如因工作原因, 需要引用、参考软件产品者, 对软件产品进行修改或使用软件产品, 需填写“软件产品提取申请单”, 如表2所示, 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 交产品管理员。软件产品的出库由产品管理员负责操作。
软件产品出库流程详细描述如下: (1) 产品提取人填写“软件产品提取申请单”。 (2) 实验室负责人审核“软件产品提取申请单”, 审核通过后签字同意。 (3) 产品提取人携“软件产品提取申请单”, 经由产品管理员获取产品库中的软件产品。 (4) 产品管理员确认出库手续完备, 将待出库软件产品制作一份拷贝, 交产品提取人, 同时在“软件产品提取申请单”中签字确认软件产品已被提取, 并将“软件产品提取申请单”保存备案。 (5) 产品管理员修改本部门的“产品库操作记录表”。记录表应包括:编号、记录、操作人、日期。记录一栏详细记录本次操作的相关信息, 包括产品名称、版本号, 入库还是出库等。
经由实验室负责人和产品管理员签字的“软件产品提取申请单”是软件产品出库的唯一凭证。软件产品出库须按照图2所示流程进行。
软件产品的出入库操作均须记录在“产品库操作记录表”中, 产品管理员在“产品库操作记录表”记录产品库的每次使用情况。“产品库操作记录表”由产品管理员负责维护。
3 软件产品的防护
除了应对软件产品的出入库进行管理外, 还应对软件产品的传递、贮存、包装和保护进行控制, 这样才能防止软件产品在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损失, 确保软件产品符合规定要求[6,7]。
3.1 软件产品的传递
软件产品的传递包括电子传送和软件承载媒体 (如软硬盘、光盘、磁带等) 传递两种方式。在传递过程中, 必要时, 传递者应确定并实施下列防护措施: (1) 在传递前首先确认软件产品的完整性并通过防病毒软件的处理。 (2) 使用承载媒体传送时, 首先应确认媒体完好、适用。
3.2 软件产品的贮存
软件产品应置于“产品库”的控制和保护之下, 具体包括: (1) 控制软件产品的更改; (2) 控制产品出入库; (3) 产品版本控制等。
产品库管理员应依“媒体保存场所检查表”, 如表3所示, 定期检查软件存储场所的防火性和安全性, 并交实验室负责人核准。
3.3 软件产品的包装
采用媒体存贮的软件产品, 以及软件产品相关资料, 适用时应考虑软件媒体及相关资料的包装, 包括: (1) 责任人在刻制软件产品光盘时, 应确认光盘完好;在相关资料装订打包前, 应确认资料的完备性。 (2) 采用适当的包装材料 (例如纸、塑料制品) 对光盘或相关资料进行包装防护。 (3) 必要时, 采用适用技术对软件进行压缩、加密和防病毒处理。
3.4 软件产品的保护
(1) 软件定期备份、杀毒, 并及时复制到可替换的媒体备用。产品管理员根据存储媒体有效期, 对软件产品的存储媒体进行RE-SAVE, 并记录于“软件备份RE-SAVE记录表”上, 如表4所示, 如为Recordable CD-ROM DISK媒体, 每隔5年RESAVE 一次。 (2) 软件复制前后要确保软件产品及其所在环境无病毒且软件产品完好。 (3) 分别将软件备用版和母版存放在不同的环境中, 以保证受损后的恢复。
通过对实验室软件产品的出入库管理及防护控制, 就可以有效的规避实验室产品流失及毁损的风险, 规避实验室管理中所存在的保密性差, 知识共享性差, 及资料安全性差等弊端, 也能保证实验室产品得到有效的保管, 保持其完整性和有效性[8,9]。从而实现真正的实验室知识管理。随着科学技术及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 对于产品的管理和共享手段也日益趋向于网络化和电子化, 因此对实验室软件产品的管理, 首先应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和规范, 在此基础上采取现代化的管理工具或手段来实现, 本文只对软件产品的管理制度进行了探讨, 尚没有研究如何采用现代化的管理工具来管理软件产品, 这也是本文的一个局限性。下一步将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Carnegie M ellon Un iversity SE I, Capab ilityMaturityModel Integra-tion (CMM ISM) [S].Version1.2, 2006.
[2]ISO IEC 90003:2004, Software Standard In P lain English[S], In-ternational O rgan ization for Standard ization.
[3]梁礼明.实验室项目立项管理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 22 (2) :146.
[4]张俊光.软件项目配置管理方法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 2006, 36:70-73.
[5]任飏, 陈安, 罗小景.基于知识管理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J].中国科技论坛, 2006 (05) .
[6]ISO 9001:2008, QualityManagem ent System Standard[S].Inter-national O rgan ization for Standard ization.
[7]ANNE METTE JONASSEN HASS.配置管理原理与实践 (影印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8]薛峰.软件配置管理中变更管理技术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 (硕士论文) , 2006.
保存管理 篇5
管理办法暂行规定
甲复审的相关要求,为了确保科室内的各种台账和各项资料的真实、全面记录、书写认真和保存完好,切实做到科室内的所有台账和各项资料保存三年,特制订此管理办法,望各科室遵照执行。一. 医疗台账部分
1)医生交班报告本(保存在医生办公室); 2)出院登记本本(保存在医生办公室); 3)来科会诊登记本(保存在医生办公室); 4)危重病人登记本(保存在医生办公室); 5)医疗处置登记本(保存在医生办公室); 6)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保存在医生办公室); 以上台账由医务科每月负责检查和评分。
7)死亡病例讨论登记本(保存在科室主任处); 8)危重疑难病例讨论登记本(保存在科室主任处); 9)投诉处理登记本(保存在科室主任处); 10)11)12)13)月度医疗质量会议记录本(保存在科室主任处); 科室医疗质量控制与处理登记本(保存在科室主任处); 病历质控登记本(保存在科室主任处);
科室内各种管理组织记录本(保存在科室主任处);
以上台账由分管院领导每月负责检查和评分。14)院感登记本(保存在医生办公室); 15)传染病登记本(保存在医生办公室);
以上台账由院感科负责检查和评分。二. 护理台账部分 保存在科室护士长处。由护理部主任每月负责检查。三. 行政管理台账部分 1)2)3)院周会记录本(保存在科室主任处); 业务联系会记录本(保存在科室主任处);
科室月度行政管理会议记录本(保存在科室主任处);
以上台账由院办每月负责检查和评分。4)政治学习记录本(保存在科室主任处);
由党办每月负责检查和评分。5)科室考勤表、排班表(保存在科室主任处);
由人事科每月负责检查和评分。6)科室支出登记本,科室劳务费发放表(保存在科室主任处);
由财务科每月负责检查和评分。四.管理办法暂行规定
1.以上所有台账和资料科室主任必须认真、及时、准确、完整的进行记录;
2.台账必须在科室内保存三年,不得丢失,如果发生丢失按医院病历丢失相关处罚条款进行处罚;
3.台账项目及内容需要增减时,由院务委员会讨论后决定; 4.每月由相关人员定期进行检查,所有检查结果统一报行政办公室,由行政办公室进行归纳后作出报告并进行相应的处罚。医疗方面内容在二甲复审质控简报中登出,行政方面和医德医风方面在院办的简报中登出。
5.相关人员如未按时进行检查,院方进行相应的处罚;被检查科室如果不配合检查的,一票否决,年底不予以评选先进。
此管理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叶城县人民医院
2013年元月一日
附表-1科室内应当具备的科室管理组织; 附表-2二甲复审科室内应具备的文件卷宗;
附表-1
科室内应当具备的科室管理组织 1.科室核心领导小组成员组成、职责、分工和制度; 2.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组成、职责、分工和制度;
3.科室院感管理小组成员组成、职责、分工和制度; 4.科室传染病管理小组成员组成、职责、分工和制度; 5.科室输血管理小组成员组成、职责、分工和制度; 6.科室抗生素管理小组成员组成、职责、分工和制度; 7.科室医疗差错、纠纷、事故处理管理小组成员组成、职责、分工和制度;
8.科室“医德医风”“三好一满意”管理小组成员组成、职责、分工和制度;
9.科室抢救小组成员组成、职责、分工和制度;
10.科室手术分级管理小组成员组成、职责、分工和制度; 11.科室重大手术、新技术和新项目管理小组成员组成、职责、分工和制度;
12.医疗风险评估管理小组成员组成、职责、分工和制度; 13.临床路径及单病种质控管理小组成员组成、职责、分工和制度;
14.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成员组成、职责、分工和制度; 15.科室“三基三严” 管理小组成员组成、职责、分工和制度; 16.科室临床科研及学生带教管理小组成员组成、职责、分工和制度;
附表-2
科室内应具备的文件卷宗 1.科室管理卷
(一)内放科室所有管理组织的小组成员组成、职责、分工和制度;
科室管理卷
(二)内放科室所有管理组织的月度会议记录本; 科室管理卷
(三)内放科室医护人员考勤表、医护人员排班表、科内各种培训、学习参加人员签到表、医护人员各种外出请假表、科室医护人员超劳补贴发放表,科内开支记录本; 2.医疗核心制度管理卷
内放院内下发的所有核心制度内容、科内关于核心制度相关内容的培训计划、科内对所有医护人员针对核心制度相关内容的考核记录(考核试卷和考试成绩单)、针对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的整改意见; 3.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持续改进管理卷
内放科室关于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的工作计划、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目标、患者的十大安全目标以及为达到患者安全的十大目标所采取的措施、科室的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每月对科室内运行病历检查及出科病历的终末质控的记录、处罚和整改意见、对院内每月一期的二甲复审质控简报的相关内容的学习以及提出的整改意见。
4.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控管理卷
内放科室内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控的病种名称、每月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控的例数、分析科内未入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的原因。5.科室内人员技术水平管理卷
内放科室内所有医护人员花名册、科室上各种总结、今年的工作计划、所有医护人员的学历证件、医师(护士)执业证件、注册证件、职称证件及身份证件的复印件、获得国家级或自治区级的各种专业合格证的复印件。6.医院感染管理卷
内放院感方面的应知应会知识相关内容、科室内院感知识的培训记录、院感知识的考试记录(包括考试卷和成绩单、针对医院院感科对本科室相关场所检查的结果查找原因并提出整改意见。7.抗菌药物管理卷
内放医院下发的抗菌药物分级、科室内所有医生所能使用的抗菌药物级别、药剂科每月反馈的科内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检验科每月反馈的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科室内管理组织提出的整改意见和措施。8.二甲复审相关文件卷
内放医院自二甲复审启动以来下发的各种文件、每月一期的二甲复审质控简报。
9.手术分级管理或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卷
内放医务科下发的科室内所有医生的手术分级授权书、申请在授权的申请材料、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相关审批材料和开展的相关记录。10.科室科研、教学管理卷
内放科室内开展科研的项目内容和相关材料、科室内每年发表论文情况、科内医护人员进修情况、科室内具有带教资格的医护人员情况和带教计划以及每年的带教情况。11.医德医风管理卷
内放卫生部下发的医德医风相关材料、科室开展医德医风教育的相关资料、院方每月下发的院内满意度调查简报、对简报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整改意见。12.科室专业临床操作技术规范和临床疾病治疗指南 内放科室相关专业的临床操作技术规范和临床疾病治疗指南、按照二甲复审要求科室内应开展的疾病诊疗目录和已经开展的目录、对二甲复审要求科室内应开展的疾病诊疗目录而未开展的说明原因、对科室内医生的培训记录(包括考试卷和成绩单)、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13.外来文件
内放医院下发的各类文件。(包括医疗文件、医保相关文件及检查反馈、新农合相关文件及反馈意见)。14.护理质量管理卷 内放护理相关内容。15.三基三严管理卷
内放科室“三基三严”培训内容记录、“三基三严”考核记录(包括每月一次的考试卷和成绩单)、科室内“三基三严”的培训计划、针对院内举行的“三基三严”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16.科室内医疗纠纷、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管理卷
保存脐血:保存一份希望 篇6
受访嘉宾二:北京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业务负责人 邓钺
(注:本刊记者分别采访两位嘉宾)
保存脐带血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准妈妈一般会在产前的孕妇学校了解到保存脐带血的信息,但是,因为缺乏对脐带血全面和科学的认识,是否保存脐带血仍然是让很多准妈妈左右为难的事情。为难的原因大致分两类,一是相对于近2万元的自存费用和低概率的重大疾病发生率,保存脐血到底值不值得;二是保存后,看不见摸不着,长期不管不问,脐血库是否能保证其保存和管理的质量。
脐血的利用,不只白血病
大众健康:对于公众来说,了解脐带血的机会不是很多,有人认为脐血只能治疗白血病。
刘开彦:保存脐带血是为了保存脐血中的造血干细胞。而造血干细胞所治疗的疾病不仅仅是白血病。目前,国际上利用脐带血治疗过的疾病已经有80多种,我国目前利用脐血参与治疗的疾病也已经有30种以上。1996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建立了中国首家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2000年,北京脐血库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提供了第一份脐带血用于临床移植,成功救治了一名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时至今日,仅北京脐血公共库就已经利用脐血治疗了500例之多。全国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山东省、广东省、浙江省、四川省共7个脐血公共库,目前已累计提供了2000份脐血用于疾病的治疗。截至2013年底,全球脐血移植超过38000例,绝大多数为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随着医学的发展,应用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治疗的疾病种类会越来越多,技术也会越来越成熟。
所以,保存脐血实际上是保存了一种希望,这种希望会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而越来越丰富。保存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不仅对个体是储备或保险,对于血缘相关的亲属或用于公共库捐赠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价值。
邓钺:保存脐血与买保险有相似的地方。有车一族年年都会为爱车购置保险,但不见得年年都会用到车险。脐血也是一样。不是为了将来一定会用到而保存,而是为了以后需要的时候有可用。要知道,虽然白血病的发病率为每10万人约3人,但是对于那些不幸罹患疾病的家庭来说,几率就是100%。所以是否保存脐血还是取决于公众的认识。
大众健康:对于脐血的认识,很多准妈妈没有得到准确信息的途径,而网上的信息很多都是片面的,以致于很多准妈妈存有各种疑虑。比如,我在一个人气颇高的母婴论坛上,就曾看到有人很肯定的发帖称,自体移植脐带血尚无成功先例。利用异体脐带血移植是已经得到临床验证的医疗手段,但自体移植获得成功的,全世界尚无一例报道。
刘开彦:1998年国际上就有自体脐血移植的报道,目前,全世界已有上千自体脐血治疗的病例。2009年,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一例自体脐带血移植,治疗的疾病为神经母细胞瘤,也是亚洲的首例。这也是北京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首例储存的脐带血成功用于临床。我记得是2009年4月,一名2岁的儿童在北京儿童医院接受了移植手术。
邓钺:我们北京市脐血库已经成功进行了9例自体脐带血的移植。去年,我们成功进行了第9例、同时也是我国年龄最小的自体脐带血移植。一名出生仅3个月的小婴儿被确诊患上了急性未分化型粒细胞白血病。因为孩子年龄太小,所以一度被怀疑为先天性白血病。但幸运的是,通过提取脐带血样本,最终确定孩子所患的并非先天性白血病。2013年7月,孩子在首都儿科研究所接受了移植。我还记得,孩子的妈妈在看到我们的工作人员送去救命血时,写下了“多亏当时留了脐带血”的字条,她透过厚厚的玻璃窗,含着眼泪一直在点头。
大众健康:这个案例真感人!看来,各位准妈妈真的不能随意轻信网络信息。刚才碰巧二位所提到的脐带血移植都是婴幼儿,我也听过一些信息,说脐带血移植只适用于10岁以下儿童,因为脐带血的数量有限,每一个产妇的脐带血大概也就是50~80ml,根本不足以用于成人的治疗。 这个信息是否也不甚准确?
刘开彦:是的。10年之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首份脐带血成功用于临床的同年,也就是2000年,北京市脐血库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提供了双份脐带血,我们成功救治了一名体重95公斤的白血病患者。这也是我国首例成功移植双份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病例。目前成人的脐血移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均以单份脐血为主。
大众健康:95公斤!那不但是成人,而且将近200斤体重的成人,是个质量偏大的成人呀!那是不是成人的治疗都需要双份脐血呢?
邓钺:也不尽然。有的成人只要一份也可以成功,也有孩子需要双份的。这要具体看所患的疾病和治疗手段。
大众健康:刚才刘主任也提到,储存脐血不仅仅是对将来个体应用,对于血缘相关的亲戚也很有应用的可能。这个怎样理解呢?
刘开彦:就是指脐带血配型时HLA A 、B、DRB1 6个点位的相合度。对于孩子来说,脐带血与其100%相合,与孩子的父母为半相合,与孩子的兄弟姐妹25%半相合,25%几率全相合。对于异体脐带血移植来说,只有相合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够进行手术移植。
大众健康:我们有没有为亲属提供脐带血的成功案例?
邓钺:2008年,一位四川的李女士在怀孕37周时被检查出患有白血病。家人对她隐瞒了病情,曾劝她放弃怀孕接受治疗。医生得知此情况后,建议患者家属将孩子的脐带血储存到北京市脐血库,以便为日后进行移植治疗时使用。当年12月,李女士顺利进行了剖宫产手术,并采集了70毫升的脐带血。生产后,医生开始为她寻找合适的骨髓,但最终也没找到配型完全相合的骨髓。于是医生建议用患者父亲配型半相合的骨髓进行移植。为了降低父亲半相合骨髓移植的风险,需要使用孩子留下的脐带血进行辅助治疗,来降低排异反应。2009年1月。李女士成功接收了手术。移植1个月后,李女士病情逐渐好转。原本AB型血的她竟然变成了跟父亲一样的B型血,说明她的造血系统已经重建。
nlc202309030641
除了自存,您还可以捐献
大众健康:很多准妈妈也是考虑到自存费用所以有所犹豫。目前我们的费用是多少?
邓钺:目前,在我们北京脐血库的自存费用为19800元。
大众健康:这也不算个小数字了,那这19800都包括哪些费用呢?
邓钺:我们采集、制备和检验的费用是6800元,其余都是年度保管费,每年980元,一共18年。当然,也可以采取按年的方式来缴纳保管费用,跟分期付款似的。
大众健康:除了自存,也可以进行捐献。那捐献和自存在采集程序和储存上有什么不同吗?
邓钺: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一样的。在孕妇学校的宣传也是一样的,都是想让大家能够充分认识脐带血的价值。产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之后,会拿到一套采集的器皿,然后进产房之后直接交给大夫就可以了。我们的储存条件也都是一样的,没有自存和捐献之分,都保存在同样的条件和环境下,完全一模一样。虽然捐献的脐带血存在公共库,自存的脐血存在自存库,但这都只是名称上的不同,在档案记录中有所区分,而实际的存储都是同样的。
大众健康:捐献脐带血的捐者可以获得怎样的利益?
邓钺:捐者会得到一份自愿捐献脐带血的证书,今后在其本人和亲属需要时,都可以得到脐带血的优先配型权。
大众健康:那在捐者需要时,是否也可以使用自己捐出的那一份脐带血呢?如果可以,这样跟花钱自存有什么区别?
邓钺:捐献就不是自己的了。就是说,如果是捐献,脐带血的所有权在血库,捐献者仅仅是有脐带血的优先配型权,不一定能够使用到自捐的脐带血,而且还需要支付相应的配型、使用费用。但如果是自存的,那么脐带血的所有权属于自己,无论何时、如何使用、给谁使用都可以由自己支配,而且无需额外支付配型和使用费。
刘开彦:的确有很多家庭是怀着这种侥幸的心理来进行捐献的。捐献出来的脐带血有可能由以下几种途径消耗掉。一是临床。我们2007年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将公共库所有数据纳入中华骨髓库数据配型业务,共用检索查询平台,共同为患者和医院提供检索查询服务。数据都是公开的,所捐献的脐带血有可能被需要的患者配走。二是我们每年都要向科研单位提供脐带血来进行科学研究之用。这部分脐血也出自公共库。三是每年我们会随机抽取脐血进行质检,以确认我们的储存质量。所捐出的脐血也有可能被抽到。
当然,如果很幸运,捐献者需要帮助时,所捐出的脐血刚好没有消耗掉,还在我们脐血库,那捐献者当然可以首选这份脐血。
但目前的情况来看,捐献脐血的过程并不顺畅,存在很多问题。
大众健康:主要都有哪些问题呢?
邓钺: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捐献者的盲目性。不花钱,对自己也没什么影响,那捐就捐吧。存在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其实他们并不明确捐献的意义在哪里。所以导致了很多在随访中找不到联络人或者采集后忽然拒捐,不愿意配合随访的情况。比如搬家了,手机换号了,不愿意把宝宝的健康情况告知我们的随访人员等等。
大众健康:这会导致什么后果?
邓钺:我们随访的内容会关系到这份脐血的有效保存和利用。如果我们不能联络到捐献者,那么这份采集到的脐血就只能作废了。我们曾经发生过患者配型终于配上了,却找不到捐献者的情况。我们的工作人员打了无数的电话,甚至找到当时生产的医院都未果。最后只能放弃这份脐血。这样的案例不只一例。
大众健康:真是太可惜了!您认为捐献的意义在哪里?
邓钺:储存脐带血,真的是一生只有一次的机会。这不像献血,血液会再生,可以重复捐献。脐带血只有在怀孕生产时才能采集得到,也不见得所有采集到的脐血都能通过我们的检测、制备,最终成为一份合格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而被保存下来。这份合格的脐带血,有可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有可能给予一个家庭莫大的希望,有可能推动我们治愈重大疾病前进的步伐。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在我看来,成功进行捐献的妈妈本身就已经是崇高和伟大的了。捐献对母婴没有任何影响,如果不捐献不自存,那这份随着生命而来的希望之血也就只能消逝在这个世界上了。所以,如果大家没有条件和意愿进行自存,希望可以捐献出来。
大众健康:我记得央视曾公布过一些数据,说自存脐带血库的配型利用率很低,我印象中不到2%。而公用库的配型利用率是自存库的4~5倍,好像是8%以上。也就是说,公用库的配型利用率远远高于自存库。
刘开彦:这种情况很正常。因为公共库是面向公众开放的,谁都有权力合理的使用它。而自存库只能是自己或家人使用自己的。再加上公共库的存储量少于自存库,从每年的采集来看,70%是自存的,30%是捐献的,本身分母的基数不同,那肯定公共库的利用率要高于自存库。这是很正常的。
大众健康:刘主任您建议自存还是捐献呢?
刘开彦:鼓励捐献,自存一定要充分,知情、自愿。公众应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是否储存,是自存还是捐献。
脐血采集后的“生命”历程
大众健康: 我们的自存脐带血会存18年,18年能保证存放的质量吗?18年后,这份脐血中的造血干细胞还能保有多少活力?
刘开彦:国外已有报道,冻存23年的脐带血细胞依然保持良好的活性和植入能力。2013年,北京市脐血库将一份冻存长达14年的脐带血成功应用于临床,细胞复苏后的活性达到了96.14%。我们的技术是没有问题的,甚至说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05年,我们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13年,北京市脐血库获得了美国血库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Blood Banks ,简称AABB)认证,成为中国首家通过该认证的脐带血库。AABB颁布的脐带血库相关标准是世界上公认的主要标准,受到全球同行的广泛认可。全世界除美国脐血库遵循此标准外,欧洲、美洲、非洲、亚洲等众多国家和地区的脐血库均严格遵守该标准。北京市脐血库获得AABB认证,标志着中国脐血库已经与国际接轨,并获得了国际行业标杆的认同。这不但保障了脐带血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也对进一步规范与提高我国的行业标准起到积极作用。
nlc202309030641
邓钺:合格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会被存放在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中。这个温度在医学上认为是生命静止的温度,可以长久地保持造血干细胞的活性。我们的每个液氮罐都有一根真空管路通往室外的大型液氮储备装置,可以随时补充罐中的液氮量,保持液氮液面高度。每个液氮罐都由电脑控制,数据会在监控部门的集中监控下,一旦条件改变,随时都会报警。我们的这套装备是从美国进口的,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通过了AABB的认证,意味着我们存储的每一份脐带血都拥有了“国际身份证”,无论在世界上哪一个国家都可以被认可。
大众健康:我想很多准妈妈都很好奇,自己的脐带血在采集完成后会被带到哪里?都要进行哪些步骤?最终会“住”在哪里?您能为我们的准妈妈们描述一下,以便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吗?
邓钺:采集后的脐带血会在24小时内由专人取送至脐血库,工作人员会首先对脐血外观和相关资料的完整性进行检查,并对脐血体积进行评估。符合初筛条件的脐血会生成伴随其一生的条码编号,然后进入制备流程。制备的目的是去除脐带血中的红细胞和血浆,保留富含造血干细胞的有核细胞成分。整个制备过程在符合GMP要求的洁净实验室内完成,采用的是国际上最先进的全密闭的自动化处理系统,保证制备效果安全可靠。制备完毕的脐带血会进行程控降温,使之严格按照每分钟1℃的降温速率缓慢冷冻至零下90℃,然后再放入液氮储存。在脐带血冻存的同时,针对每一份脐血的一系列检测也随之展开。一方面是安全性的检测: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我们除了对乙肝、丙肝、艾滋、巨细胞病毒、梅毒的抗原或抗体进行检测,同时采用灵敏度更高的全自动仪器对乙肝、丙肝和艾滋病毒的核酸进行检测;还有脐带血的细菌/霉菌检测,使用的也是血站专用的进口培养系统。另一方面是有效性检测: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脐带血有核细胞数量和分类,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脐带血中的造血干细胞数量和活性,通过14天的集落培养评估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能力;这些检测可保证每份脐带血中含有足量有效的细胞。还有HLA分型检测,可用于临床使用时的配型查询和脐带血的身份确认。
脐带血最终的“家”是美国进口的世界单体容积最大的MVE液氮罐,其具有良好的密封保温能力,可同时进行温度和液氮液面高度的监控,具有24小时报警功能,保证“家”的温度恒定在零下196℃。事实上,除了液氮罐的监控,每一份脐带血从采集开始即进入了我们的连续监控系统,从采集医院的暂存冰箱温度,到运输过程温度,再到制备实验室和检测实验室温湿度,均实现了连续监测与无缝对接,确保脐带血所处环境的适宜。
大众健康:这真是一个充满爱和希望的过程。感谢二位为我们的读者提供了这么多准确的数字、鲜活的案例,我想我们的准妈妈一定会通过二位的介绍对保存脐血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保存管理 篇7
血清标本的保存可为追查血液检测结果提供真实的依据。血清标本的有效保存已成为血站检验科的一项常规的、必不可少的工作。
2009年卫生部下发关于《血站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进行修订的通知》 (卫医政发[2009]28号) , 将“血液检测的全血标本的保存期应当与全血有效期相同;血清 (浆) 标本的保存期应当在全血有效期满后半年。”修改为“血液标本的保存期为全血或成分血使用后二年。”
根据卫生部2009 (28) 号文之规定, “血液标本的保存期为全血或成分血使用后二年。”照这样计算, 最短的保存时间是二年, 最长的是十二年 (例如冰冻红细胞) , 如此大量的血液标本, 在需要复查时, 怎样才能快速而准确地查找出来呢?血站检验科正面临着这样的一个重大难题。规范化、高效率、少空间、低成本的血清标本保存和管理, 是血站检验科需要迫切探讨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1]。
1 总结分析现在大多数血站采用血清标本的留取方式
1.1 血袋辫仔保存方式
优点: (1) 无需额外的成本、只需把血袋辫仔4℃静置过夜析出血浆或直接离心, 然后热合, 按采血日期和地点保存; (2) 所占空间少、独立性较好。
缺点: (1) 核对困难 (采血岗位与热合岗位分开, 采血护士与检验人员标本交接时血袋辫仔通常是一大捆的只能简单核对数量) ; (2) 离心分离后标本量少、保留下来的血浆导管长短不一, 辫仔短的, 容易丢失; (3) 如果把条形码标签直贴血辫仔, 经过-20℃冰冻就很容易脱落, 如果为了粘紧辫仔, 采用对折式粘贴方式, 就不利于条形码扫描登记; (4) 血辫仔经离心后条形码标签容易损坏, 容易造成差错。
1.2 速凝分离胶管留取血清标本保存方式
优点: (1) 标本留取量多; (2) 方便核对 (检测标本与留样标本由同一采血岗位人员操作并能成对放置) 、独立性好、便于条形码扫描登记。
缺点: (1) 成本高 (约每支试管1.20元) ; (2) 占用空间大; (3) 使用玻璃试管, 如果质量不好或者运输过程发生剧烈的碰撞, 冰冻后易破碎; (4) 标本留取增加采血岗位人员穿刺风险。
1.3 使用加样器 (一次加样针) 从全血检测标本管转移一定量血浆到96孔深孔板的保存方式。
优点: (1) 成本相比分离胶管少 (一块96孔深孔板约10元+加样针的成本0.5~1元每支) ; (2) 相比前两种方法占用空间最少 (一块96孔深孔板最多可保存96份标本) ; (3) 可以利用全自动加样器快速完成标本留取, 并经自动化仪器扫描生成文件资料, 资料可以打印或在电脑贮存, 便于日后查找和管理; (4) 保证检测标本与留样标本的一致性, 对检测结果更具溯源性。
缺点: (1) 独立性较差, 如需某个标本复查, 就只能整板复溶 (96份标本) , 影响了其他标本生物活性, 以后需要复查时直接影响复查结果的准确性; (2) 由于96孔深孔板孔间小, 使用平板盖的, 不经意发生小碰撞而又没察觉, 有可能导致孔间标本的溅出而交叉污染, 造成以后复查结果的错误。如发生翻侧, 就需要重新留样。
2 对比总结结果
(1) 现在大多数血站使用的血清标本留取方式均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 (2) 探讨一种更加合理高效的血清标本留取方式:a.使用8×12联1~2m L的可剪小塑料圆形试管, 配合96孔圆形硅胶软盖, 可以避免因为碰撞或者不小心翻侧导致的标本交叉污染、需要复查时, 把所要复查的小塑料圆形试管找出后单独剪开, 复溶后就可以按要求进行复查。b.使用一次性加样针的全自动加样设备在做酶免加样的同时留取血清标本, 这样就节省加样针的成本。
3 保存管理
解决了血清标本的留取问题后, 还要解决保存管理的问题, 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保存管理系统才能把大量的血清标本的相关信息登记保存和管理好、才能高效的查询到指定条形码的血清标本。
最理想的管理系统应该在现在的血站信息管理系统中增加一个模块具备以下功能: (1) 能按顺序接收加样设备留样产生的文件并按规律确定存放位置; (2) 能够手工单独登记血清标本的信息和确定存放位置 (主要针对特殊标本如制备了冰冻红细胞成分的血清标本等) ; (3) 能
广东省肇庆市中心血站 (526020) 够规范打印报表; (4) 关联标本对应的血液制品的使用情况并识别该标本是否到期销毁; (5) 能够快速查询某一标本的所有信息 (采血日期、所有制备的成分及使用情况、存放的位置) ; (6) 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抽出某一标本作相应的处理 (同一板的其他标本都可以销毁时只有一个标本还没有到时间销毁的情况) 。
血清标本的保存管理为血站的检测结果提供溯源依据, 血站在注重提高检测水平努力提高输血安全的同时也要提高血清标本的保存管理水平, 在必要时为血站提供有力的保障。规范化、高效率、少空间、低成本的血清标本保存管理模式的确必要。
摘要:对采供血机构 (以下简称血站) 现行的血清标本保存方式进行对比总结, 探索一种更合适的血清标本保存管理模式。
关键词:血站,血清标本,保存,管理
参考文献
保存管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笔者所在医院检验科门诊抽取的10份新鲜样本, 每瓶3 ml。将其进行充分混匀分装, 均匀分为6瓶, 放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保存、检验。A组分装完成后立即进行常规生化检测;B组放在4℃冰箱中进行保存, 并留待检测;C组放在25℃室温下进行保存, 并留待检测。
1.2 测定方法
三瓶试剂都利用东芝TBA-200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十七项指标[2]的检验, 分别为总蛋白 (TP) 、白蛋白 (ALB) 、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葡萄糖 (GLU) 、尿酸 (UA) 、总胆红素 (TB) 、直接胆红素 (DB) 、丙氨酸氨基转氨酶 (AL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 (AST) 、α-羟丁酸 (HBD) 、肌酸肌酶 (CK) 、尿素氮 (BUN) 、肌酐 (Cr) 、钾 (K+) 、钠 (Na+) 、氯 (Cl-) 。其中, 测定TP利用双速尿法;测定ALB利用溴甲酚绿法;测定TC、TG、UA、Cr、BUN利用酶法;测定GLU利用己糖激酶法;测定TB、DB采用钒酸盐氧化法;测定ALT、AST采用速率法。其中, A组立即进行检测;B组和C组分别存放8、24、32 h后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不同室温下和不同时间下的生化检测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 (立即检验组) 和B组 (4℃冰箱冷藏组) 两组检验的十七项指标中, 对于个别酶 (ALT、AST、HBD等) 及K+、Na+、Cl-在采集8 h内, 其检验结果与A组检验结果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但在存放超过8 h后, 其检测结果变化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其余项目对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组别时间TP (g/L) ALB (g/L) ALT (U/L)
A组 (立即检验组) 和C组 (25℃室温条件组) 两组比较, 所有检验结果在8 h后均有明显变化,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4 h后会产生偏差更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3 讨论
临床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直接关系着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其对于临床研究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 也关系到患者的康复状况等[3]。因此, 就对临床检验和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人体发生生理或病理变化时, 人体的血液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因此, 血液成分的检验成为临床检验的重要指标[4]。但血清标本离开人体后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不同的反应和作用, 从而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偏差[5]。因此, 探讨血液标本的储存方法和保存时间对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十分必要。
生化检测是临床常用的检测手段, 其通过测量人体血清中的不同生化成分指标来进行病理的判断, 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参考[6]。血液标本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检验的准确性[7]。随着临床上血细胞分析仪器的广泛应用, 很多血液检验也变得相对容易。一般情况下, 血液标本采集后要立即进行送检, 但有的以期上要求抗凝的血液标本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检验, 因此, 要充分了解不同检验机器的工作原理和试验条件, 从而保证标本检验的准确性。血清标本伴随着保存时间、保存温度等客观条件的变化, 会使化检测结果发生改变。因此, 实验室内的检测人员要根据每个检测指标的保存时间和保存条件, 合理的控制血清标本储存条件, 保证血清标本符合检验要求, 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正确性。
3.1 血液标本的保存方法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
本研究中, CK、BUN、Cr的生化检测结果, 在4℃冰箱中保存8 h后, 结果变化最大 (P<0.05) , 而丙氨酸氨基转氨酶 (ALT) 和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 (AST) 指标则在冰箱保存24 h后变化最大 (P<0.05) , 另外尿酸 (UA) 的变化也较为明显 (P<0.05) 。说明, 对于个别酶 (ALT、AST、HBD等) 及K+、Na+、Cl-应在采集后8 h内进行检验, 否则存放时间越长其检测结果相差越大。
3.2 血液标本的保存时间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
3.2.1本研究中, 在4℃条件下保存的血清标本, 个别酶 (ALT、AST、HBD等) 及K+、Na+、Cl-在放置8 h后, 其存放时间越长其检测结果相差越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余指标皆无明显变化;在25℃条件下保存的血清样本, 所有检验结果在8 h后均有明显变化 (P<0.05) , 24 h后会产生很大偏差 (P<0.05) 。因此就要对标本及时进行常温下处理和分析, 尽早完成检验, 防止因为时间的延长而造成检测结果的不稳定。
3.2.2本研究证明了血液标本的存放时间对酶测定的影响较大, 丙氨酸氨基转氨酶 (ALT) 、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 (AST) 、α-羟丁酸 (HBD) 、肌酸激酶 (CK) 在室温下, 8h内检测结果就会发生很大偏差 (P<0.05) , 说明保存时间越长, 酶类的测定结果就越不准确, 这是因为, 当血液标本放置时间过长, 血液中红细胞中的物质就会发生外渗透, 从而产生溶血现象, 也就会使得血浆内外浓度分布不均, 从而导致指标异常[8]。而BUN和Cr的指标在24 h内变化不大 (P>0.05) , 但是超过24 h后, 其指标检验结果差别较大 (P<0.05) 。
标本放置的时间长短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比如, 脂蛋白中的胆固醇在进行存放时, 其脂蛋白结构可能会发生改变甚至破裂[9], 影响检验结果;而且脂蛋白之间还可能会出现脂质交换, 所以, 即使在低温环境下, 也能让标本长时间放置, 否则可能会影响检验结果。因此, 在进行临床生化检验时要合理安排各个项目的检测顺序, 保证项目在最佳检测时间内进行检测。如果要进行复检, 最好重新进行血液标本的抽取[10]。
3.3 时间、温度等对K+、Na+、Cl-的影响
本研究可以很明显发现, 常温条件下 (25℃) K+、Na+、Cl-的检验结果在8 h后均有明显变化 (P<0.05) , 24 h后会产生很大偏差 (P<0.05) 。说明, K+、Na+、Cl-的检查要及时进行。同时说明统一标本在不同时间进行检测分宜, 其结果可由于实验标本存放时间和存放方法不同发生变化。
由以上讨论, 笔者可以发现在常温情况下, 对于丙氨酸氨基转氨酶 (AL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 (AST) 、α-羟丁酸 (HBD) 、肌酸激酶 (CK) 的检测应在8 h内完成, 而对于总蛋白 (TP) 、白蛋白 (ALB) 的检测则应在24 h内完成。在冷冻条件下 (4℃) 保存在样本, 对于尿素氮 (BUN) 、肌酐 (Cr) 、个别酶 (ALT、AST、HBD等) 及K+、Na+、Cl-检测应在8 h内完成, 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颜复生, 林应标, 郭满容, 等.血液标本的保存方法与保存时间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J].海南医学, 2009, 20 (1) :99-100.
[2]高政聪.血液标本采集过程及放置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J].甘肃医药, 2012, 31 (11) :865-867.
[3]杨雪绒, 蔡利华.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 2013, 20 (2) :59-60.
[4]陈仓利.血液标本保存时间对各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8) :133-134.
[5]郑罡.血标本放置时间和方式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13) :67-68.
[6]贾茗茗.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 12 (23) :3252-3253.
[7]邵大祥.标本保存时间及温度对血液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9 (21) :2896-2897.
[8]黄佩芬.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的分析[J].求医问药 (下半月) , 2012, 17 (4) :222-223.
[9]张延珍.血液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对生化检验的结果影响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 2012, 9 (6) :901-902.
初夏种蛋的保存 篇9
温度适宜保存种蛋温度过高、过低都不好。若温度高于24℃, 胚胎开始发育, 会导致鸡胚衰老、死亡, 孵化时死胎增多;若温度低于5℃, 种蛋受冻, 会失去孵化能力。因此, 保存种蛋最适宜的温度为10~15℃。
湿度适宜种蛋壳上有许多气孔, 在保存期间, 蛋内水分不断通过气孔蒸发。为减少蛋内水分的流失, 必须使储蛋室保持一定的湿度。种蛋储存室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70%~80%, 湿度过高易使霉菌繁殖, 不利于种蛋储存。
定期翻蛋种蛋保存期间, 若摆放位置不当, 或长久不翻动, 蛋黄、胚盘易与蛋壳发生粘连, 引起胚胎早期死亡。为防止出现这种情况, 宜将种蛋圆头朝下放置, 这样可使蛋黄位于种蛋的中心。保存时间稍长时 (多于6天) , 应每天翻蛋1次, 以防胚胎粘连, 保持正常的孵化率。
环境清洁空气新鲜储蛋室和接触种蛋的蛋盘、蛋架等要清洁, 蛋盘间要有隙缝, 不要把种蛋装在不透气的箱子内, 储蛋室内空气一定要保持清新。
种鸭蛋的保存方法 篇10
温度是种蛋保存的最重要条件。种蛋保存的最适宜温度为10~15℃, 保存时间少于7天的应将环境温度控制在15℃, 保存时间超过7天的环境温度以11℃为宜;若温度低于0℃, 种蛋会因受冻而失去孵化能力。因此, 在孵化前种蛋的保存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
2. 湿度。
蛋内水分会通过蛋壳上的气孔不断向外蒸发。若环境湿度过低, 会使种蛋内的水分蒸发加快, 气室增大, 会影响孵化率;若环境湿度过高, 蛋面易回潮、产生霉变。因此, 种蛋保存的适宜相对湿度应在70%~80%。
3. 翻蛋。
为防止胚盘与蛋壳粘连, 避免种蛋的品质变差和胚胎早期死亡, 保存时间超过1周的种蛋应每天翻蛋1次。翻蛋时, 只要改变蛋的角度就可以, 也可直接改变蛋架车角度。
4. 通气。
保存种蛋的房间要保持通风良好、清洁、无特别气味。要防止阳光直射、蚊蝇叮吮种蛋。
5. 保存时间。
种蛋保存的时间与孵化率成反比, 即保存时间越长, 孵化率越低。可根据气候和保管条件确定种蛋的保存时间, 春季最好不超过7天, 夏季不超过5天, 冬季不超过10天。
6. 种蛋自身条件。
母鸭在持续生产过程中, 所产种蛋除大小、蛋重发生变化外, 结构也发生一定变化, 尤其是蛋壳、蛋清的变化更为明显。根据种蛋的物理特性, 可将母鸭的产蛋周期划分为个时期, 即产蛋前期、产蛋中期、产蛋后期, 应根据产蛋期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贮存条件。
(1) 产蛋前期。母鸭刚开产或开产不久, 蛋形较小, 产蛋率在45%~55%时钙的摄入量即达到高峰。因此, 该时期所产蛋蛋壳厚、色素沉积较深, 且有质地较好的胶护膜, 但此阶段的鸭蛋蛋白浓稠, 不易被降解。这种种蛋孵化后表现为早期死胎率高, 雏鸭质量差, 孵化时间相对较长, 晚期胚胎啄壳后无法出雏的比例高。这种种蛋能贮存较长时间, 且较长时间的贮存能改进孵化率, 若只贮存1~3天, 则贮存环境的相对湿度不要超过60%。
(2) 产蛋中期。鸭在此阶段所产蛋蛋壳厚度、胶护膜以及蛋白质量最佳。这种种蛋, 在温度为18℃、相对湿度为75%的贮存条件下, 贮存时间不宜超过1周。若贮存时间超过1周, 则须降低贮存温度, 提高湿度,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爱情保存法 篇11
一句话,引出我许多的思绪。
我与先生结婚三年,恋爱时的激情在柴米油盐的繁琐中日趋平淡下来。生活仿佛进入了一潭死水,表面上风平浪静,内地里却一片狼藉。我悲哀地发现,我们的生活早已变成了一锅不加盐的汤,平淡而无味。
于是,我开始怀疑婚姻,就像怀疑爱情一样。当初我们的爱情,真的算得上是轰轰烈烈,我甚至还清楚的记得,他大声说爱我的情形。我们都曾以为,爱情会以饱满的状态那么一直持续下去,可是,才短短三年的时间,我们却连爱情的影子都看不到了。而这么平淡这么无味的婚姻,又能走多远?
晚上在海边散步,我碰巧遇到了老阿姨,便将我心中的迷惑向她请教。她笑笑说:“其实,你当初的这种感觉我也是有过的。你别看我和老头子恩恩爱爱的样子,其实,我们之间早就没有爱情了,”
“可是……”
阿姨却打断我的话继续说:“我们之间有的是亲情,相濡以沫的亲情,等你老了的时候,你就会发现爱情那么美好的东西是经不起存储的,只有亲情,这种平平淡淡的东西,才会永存不腐的。”说完,老人拍拍我的肩,然后朝着叔叔冲他招手的方向走去。
我在那一瞬间恍然大悟。
百合切花如何冷藏保存长久 篇12
1湿藏
将百合切花放在有水或一定保存液的容器中贮藏。保存液中主要含有杀菌剂、糖、乙烯抑制剂和生长调节剂等。这种贮藏方式不需要包装,但湿藏法需占冷库较大的空间。湿藏法只用于正常销售、小批量或短期贮存的切花。贮藏温度为1~2℃,最长贮藏时间为4周。
水质对切花湿藏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尽量不用自来水,因为自来水含盐量高,以使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最好。此外,还应注意水质清洁,切花的茎和叶通常会被来自土壤或水中的微生物污染,它们会在贮液中或花茎导管中繁殖,而堵塞茎的吸水作用,加速切花萎蔫。某些化学制剂和紫外线可以控制水中微生物的生长,如次氯酸钠就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它一旦与有机物接触,就释放出游离氯,有强烈的杀菌作用。
2干藏
在贮藏之前、对切花进行包装后。贮藏于0℃至1℃冷库中,可以贮存6周,且贮存切花质量好,也节省贮藏空间,适于大批量贮存的需要,但包装切花需要较多的劳力和包装材料。如果采用气密型薄膜包裹切花,随着包装内切花的呼吸,内部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氧气浓度下降,形成所谓的改良气体,则有利于切花贮藏,其贮藏期比一般非密封膜包装延长。
【保存管理】推荐阅读:
高校教学资料保存管理问题研究09-02
10血液入库、保存、发放、报废管理制度10-09
保存策略06-07
保存条件06-25
保存效果08-08
保存时间09-17
冷冻保存09-18
保存评价11-27
信息保存技术06-05
保存方式影响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