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层次差异

2024-09-20

产品层次差异(精选7篇)

产品层次差异 篇1

一、引言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掀起新一轮技术革命,实体经济在促进各国(地区)经济恢复、发展以及维持、增强其国际竞争力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体现。各国努力促进国内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高新产业,并提出各种举措强化科技研发,以提升其在产业竞争力中的作用,中国和美国是两个典型国家。比较中美两国产业的竞争力对于评价政府产业促进政策的效果和认清我国产业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球产业链日益深化的背景下,产品的国籍日渐模糊,仅仅通过传统进出口指标来反映一国产业的竞争力越发不准确,而从价值链视角出发进行分析,则可以使该问题得到更合理解释。价值链视角下某一产业的竞争力状况最终体现在其产品出口价格上。产品重量越轻,价格越高,则单位价格就越高,在价值链相应环节乃至整个价值链的附加值能力就越强,层次就越高。作为价值链上附加值较高的上下游,一国(地区)某产业的研发能力和成果越强,销售环节的软硬件设施越完善,能附加在单位产品上的价值就越多;同时,一国(地区)技术实力、劳动者素质等软件资源和固定投入等硬件资源越具比较优势,其产业在整个价值链中的位置相对于低技术经济体会更高,体现为产品增值能力和程度越强。两者最终都表现为产品的层次和单位出口价格较高。

发达经济体往往在研发环节和技术上具有优势,其产品也多作为中间产品为其他发展中经济体所进口,因此作为最终品生产的开始阶段,其较高的研发能力和成果往往体现为产品较高的单位出口价格,而随后的制造加工虽然使产品的价格增加,但是产品的重量也相应增加。鉴于本文后续的贸易数据源自于UN Comtrade,贸易规模能以重量得到统一衡量,这使研究变得可行,即在以单位价格衡量时,制造阶段只有单位增加值强于研发环节的单位增加值,该阶段产品的单位价格才能不被下拉。销售环节亦如此。

本文拟通过构造基于产品层次差异的新产业内贸易指数,测度中美间低、中、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力状况,量化分析影响中国竞争力的因素及其作用,以期为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

关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国内外都有了较为显著的进展。就国外研究而言,理论方面,较早的如美国Scherer(1970)提出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段论范式,认为市场绩效是产业竞争力的表现,而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则是市场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而决定着产业竞争力的强弱;Poter(1985)的价值链理论指出企业各种创造价值的活动构成企业的价值链,而在国际分工日益深化广化的今天,企业的竞争力表现为在价值链各环节上的盈利能力,而不同企业在不同价值链和环节上的竞争力构成了不同产业的竞争力。实证方面,Lipovatz(2000)选取劳动生产率、垂直专业化、科技创新和企业规模因素,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就其对希腊食品和饮料部门竞争力的作用进行了分析;Avella(2001)就西班牙大型企业竞争力及制造策略对产业竞争力的作用进行了分析;Barge-Gil&Modrego(2011)对西班牙不同特征企业的竞争力状况及研发和科技的组织形式对产业竞争力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国内的研究文献方面,对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90年代。金碚(1996)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做了较为权威的阐述,并从理论、方法和实证方面对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任若恩(1998)以劳动生产率和人均工业增加值作为衡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通过与世界发达经济体之间的比较,指出中国的制造业优势来源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而维持这种成本优势的途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裴长洪(2002)从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对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产业竞争力的分析模式不应一成不变;邹薇(2002)借助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对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之间的产业竞争力进行了比较研究;刘林青和谭力文(2006)从价值链视角构建了产业竞争力评价的二维模型,分析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典型模式和演化轨迹;程宝栋等(2010)结合钻石模型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重点,创造出评价产业竞争力新框架,指出产业资源基础转化、产业集聚和产业规模化经营是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决定因素,而产业政策则通过对这三方面的作用间接影响产业竞争力。

纵览已有文献,理论上的最新创新不多,主要是结合已有理论,通过选取相关指数或者从价值链视角就产业的竞争力进行分析研究,并通过实证就其影响因素及作用进行检验,而基于贸易产品层次差异对不同经济体间的产业竞争力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随着产业内和产品内分工成为当今国际贸易主流并不断细化,各产业下各国(地区)相互出口的产品层次差异越发明显。因此,基于产品层次差异研究一国(地区)产业及产品相对其他国家(地区)的竞争力,能使研究更为准确。

三、中美低、中、高技术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

(一)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构建

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是Grubel-Lloyd(GL)指数,其公式为:

其中Xi和Mi分别是产业i的出口和进口。该指数值介于0到1之间,指数值越大,产业内贸易越明显。但是该指数的缺陷在于:没有考虑产品的层次差异,且如果对产业的划分较粗,各类产业下细化商品之间的进出口差额会相互抵消,这会造成指数的扭曲。

针对上述不足,本文构建基于产品层次差异的新产业内贸易指数,其公式为:

其中,i代表某一产业,l代表该产业下某一更具体的产品,K代表对象国(地区),P代表不同贸易产品层次,即水平、垂直高层次和垂直低层次,相应的贸易指数分别为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HIIT)、垂直高层次产业内贸易指数(VIITh)和垂直低层次产业内贸易指数(VIITl);XPilk和MPilk表示一国(地区)对K国(地区)不同层次产品的出口和进口。该指数考虑了产品的层次差异,以及不同层次产品在其所属大类产业中的权重,最终合并加总的各大类产业内贸易指数GLi(见公式(3))准确性更高,其数值越大,表示产业内贸易越明显,且结合贸易差额能进一步刻画出贸易双方各自的产业竞争力,以及产品层次差异对该竞争力的影响。产业间和产业内贸易方式的判定标准见表1。

注:这里的P和P'表示不同国家(地区),l表示某种产品,P和P'的先后顺序代表前一国家(地区)对后一国家(地区)的进口,UV为进口单价。UVpp'l/UVp'pl<0.8和UVpp'l/UVp'pl>1.25分别表示P'国对P国的垂直低层次和垂直高层次产业内贸易。

(二)中美低、中、高技术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变化情况

首先,从产品层次差异下的中美间产业内贸易指数看(如图1所示),自2002年之后,两国间中等技术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最为显著,且在2008年及之后虽有波动,但仍呈现出小幅上升之势;高技术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则在2002年之后位居第二位,且在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至2012年间有小幅上升,但随后下降;低技术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维持着相对平稳态势。可见,2008年以来,两国间中等技术产业产品的相互出口更为明显,而高技术和低技术产业产品更多的是一种单向产业间贸易。但是,该图未体现低中高技术各产业下,中美不同层次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状况及出口优劣势,本文随后进行分析。

资料来源:根据UN Comtrade数据整理而成,下同。

其次,分别就低、中、高技术产业在基于和未基于产品层次差异下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看:(1)低技术产业的两种产业内贸易指数差别很小(见图2),究其原因,结合这两种产业内贸易指数计算公式(公式(1)和公式(2)),我们可以得出,或者是两国中一国对另一国有顺差的产品且顺差规模较大,或者是顺差的产品种类占据了绝对多数,甚至是两者兼之。作者在统计的过程中发现中国对美国低技术产业产品的贸易确实有较多顺差。就基于产品层次差异的低技术产业内贸易指数看,其呈现较小且相对平稳状态,两国间该产业的产业间贸易较为突出。就该指数的构成看(见图3),三种层次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值都较小,产业内贸易都不显著。结合作者的贸易差额统计看,低层次产品上,中国对美国有着更多贸易顺差,而水平和高层次产品上,两国的产业间贸易更为显著,美国对中国出口更具优势。(2)中等技术产业的两种产业内贸易指数差别较大(见图4),且呈现出2006年及之前差距逐渐缩小,而2006年之后又逐渐增大的特点。就基于产品层次差异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看,其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两国相互出口的力度在提升;而就该产业内贸易指数构成看(见图5),垂直低层次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仍旧占据最大比重,且作者对贸易数据的统计显示,中国对美国出口力度更强;水平和垂直高层次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则较小,说明这两种层次的产品更多为一国对另一国的单向出口,而就作者统计的贸易数据看,美国是占据出口优势的一方。(3)高技术产业的两种产业内贸易指数差距也较大(见图6),入世至今,无明显缩减之势。就基于产品层次差异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看,2005年及之前呈现下降之势,说明两国该段时间高技术产业的单向产业间贸易在增强,而后的2006年至2010年,该指数较为稳定,随后出现先升后降的态势。整体而言,在高技术产业上,中美之间产业间贸易特点在凸显。进一步就该指数的构成看(见图7),垂直低层次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最大,即在该部分上,中美相互出口相对较多,但是该指数值本身仍很小,两国间低层次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仍不显著,中国对美国存在着贸易顺差;在水平和高层次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上,其指数值更小,产业内贸易最不显著,美国在这两种层次的产品上对中国有着出口优势。

综上,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无论在低、中还是高技术产业上,低层次产品对美出口力度都较强,而在水平和高层次产品上则较弱。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在各产业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及(或)整个价值链条的高端化上实力仍旧不足,产业优化升级的成效不明显。同时,相对于低技术和高技术产业,中等技术产业整体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最为显著且在不断走强,且就其指数构成看,水平和高层次产业内贸易指数亦大于低技术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即对美国的进口依赖度相对要低,显示出中国在这三种不同技术密集度产业的结构优化上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就各产业及其各层次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值本身看,整体而言,金融危机后中国对美出口的本土附加值仍较低,竞争力较弱。

四、中美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进一步分析

(一)影响因素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就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而言,规模经济将使各国(地区)同一产业下产品种类增加,层次差异更为明显,产业内贸易增强,贸易各方所得也因产品层次差异而不同;需求差异亦是各国(地区)相同产业下产品层次差异和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因素;技术差距使各国(地区)的制造加工能力和程度不同,也会导致相同产业下产品层次差异和产业内贸易。就全球现实状况看,对外直接投资促使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广化,投资者在对东道国的选择、投资规模和结构上不断变化以利用东道国的优势资源,进而导致东道国和投资国之间同一产业下生产和贸易产品的层次差异;同时,对研发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影响各国(地区)的技术水平,亦是其产业发展水平及产品层次差异的重要因素。

当前中国的国民经济分类没有与Lall(2000)按照SITC分类对产业技术层级的划分相衔接,鉴于数据的可得性和为了研究的可行,本文对此做相应完善。在此基础上,将基于产品层次差异下低中高技术产业整体及其下各层次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上:将中国低中高技术各产业中大中型企业数占其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比重(scale)作为规模经济的衡量指标;将中美两国人均GDP之比(gdpper)作为需求因素的衡量指标;将中国低中高技术各产业实收资本中外资(含港澳台)所占比重(forecap)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程度和参与国际分工状况的衡量指标;由于产业关联效应,一国(地区)各产业的研发投入和绩效不仅直接影响本部门产品的技术含量,而且这些产品作为中间投入间接影响其他部门,按照技术差距理论,会进一步影响两国间产业内贸易的结构和规模,因此本文使用两国的研发总投入之比(R&D)作为技术因素的衡量指标。

本文的数据来自联合国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中国国家统计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时间跨度为2001年至2013年。

(二)长期实证分析

在进行实证回归之前,为保证实证结果的有效性,首先要对各变量(包括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经检验,各变量在一阶差分之后都为平稳序列,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鉴于各变量是时间序列数据,为避免实证过程中的异方差影响回归结果的有效性,对各个变量采用对数形式(对数形式的采用使变量单位的变化只会影响常数项,不妨碍显示其对产业内贸易的作用)。同时,为了在采用对数形式后各变量仍为正值,用百分比或万分比作为其单位。整体而言,各回归结果的残差都不存在自相关及单位根,说明残差是平稳序列,各回归方程不存在异方差,解释变量的选取较为合理,最终结果较为有效。

注:*、**、***分别表示10%、5%和1%的显著性水平,下同。

首先,就低技术产业的结果看(见表2),其整体产业内贸易指数(Total)对各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都为正值,但是各系数都不能拒绝零假设,即这些解释变量对中美间低技术产业整体产业内贸易作用不显著。具体到该产业内贸易指数构成的三部分:低层次产业内贸易指数(Low)的实证结果显示,[1]该产业中大中型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比重变量(scale)和实收资本中的外资比重变量(forecap)对其有正向作用,前者系数较大且显著拒绝零假设,后者则反之。结合中国在低层次产品上对美出口力度更强,对美低端中间品(尤其是能源、资源类)的进口也会相应增加,规模经济有助于两国间该层次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以及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2)两国人均收入之比变量(gdpper)和研发投入之比变量(R&D)的系数分别为负值和正值,但是系数都不能显著拒绝零假设,即其作用不显著。水平(Medium)和高层次(High)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实证结果则显示,这四个解释变量(除gdpper对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有显著正向作用之外)的系数都不能显著拒绝零假设,对两者的作用不明显。结合美国在水平和高层次产品上对中国的出口优势,整体而言,规模经济、在华外资、需求和技术因素对中国低技术产业产品层次的改善和高端环节竞争力的提升作用较弱,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国内本土该类产业企业研发力度的不足和在华外资对核心技术的控制,中国本土企业利用低端要素价格优势增加出口的特点较为明显。上述结果和现实较为相符,进一步说明该回归结果较为有效。

其次,就中等技术产业的结果看(见表3),整体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实证结果显示,该类产业下大中型企业所占比重变量(scale)和实收资本中外资比重变量(forecap)的系数都为正值,前者的系数较小且不能拒绝零假设,后者则反之;两国人均收入之比变量(gdpper)和研发投入之比变量(R&D)的系数为负值,显著拒绝零假设。具体到该产业内贸易指数构成看:低层次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实证结果显示,该类产业下大中型企业所占比重变量(scale)和实收资本中外资比重变量(forecap)对其有正向作用,前者显著拒绝零假设,后者则反之;而人均收入之比变量(gdpper)和研发投入之比变量(R&D)都起到负向作用,前者系数拒绝零假设,后者则反之。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实证结果显示,大中型企业所占比重变量(scale)和人均收入之比变量(gdpper)都有负向作用,且系数显著拒绝零假设,而另外两个变量则反之。高层次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实证结果显示,四个解释变量都起到负向作用,其中大中型企业所占比重变量(scale)和实收资本中外资比重变量(forecap)的系数显著拒绝零假设,而后两个变量则反之。结合中美在中等技术产业低中高层次产品上对彼此的出口优劣势,规模经济没有对中国中等技术产业产品层次产生提升作用,而中国该产业实收资本中外资比重变量和中美研发投入之比变量在四个回归方程中系数的特点进一步说明,中国该产业下大中型企业较多承接了外资全球分工体系中的低端环节,对美国高层次产品进口依赖较大,高端出口优势不足。上述与现实也较为相符,实证结果较为有效。

最后,就高技术产业的结果看(见表4),整体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实证结果显示,该产业中大中型企业所占比重变量(scale)系数为正值,但不能拒绝零假设,即规模经济因素对两国间产业内贸易作用不显著;后面三个解释变量的系数为负值,但只有国内该产业实收资本中外资比重变量(forecap)的系数显著拒绝零假设。具体到该产业内贸易指数构成的三部分:[1]低层次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实证结果显示,只有大中型企业所占比重变量(scale)起到正向作用,但系数不能显著拒绝零假设;两国人均GDP之比变量(gdpper)虽显著拒绝零假设,但是为负值。(2)水平和高层次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结果显示,解释变量系数虽然有正有负,但是都不能显著拒绝零假设。鉴于上述解释变量系数的特点,结合前面基于产品层次差异的两国高技术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及中美分别在低中高层次产品上对彼此出口的优劣势,相比于低技术和中等技术产业,规模经济、在华外资、需求和技术因素对中国高技术产业产品层次改善和高层次产品对美出口作用不显著的状况最为突出,中国高技术产业参与全球低端、低附加值环节的特点更明显,外资的控制力度更强,本土高技术产业发展成效更弱。上述与现实也较为吻合,进一步证实了实证结果的有效性。

(三)短期误差修正实证分析

前文就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接下来进一步就两者之间的短期关系进行回归检验。鉴于分析过程中各解释变量系数的显著性,舍去系数不显著和(或)对回归结果影响不大的解释变量,最终的结果如表5至表7所示。整体而言,各回归结果的误差修正项系数都为负值,符合反向修正机制。同时,残差都不存在自相关,因此回归结果较为有效。由于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都采用差分形式,所以解释变量系数的含义为其变化对被解释变量变化的作用方向和程度。

就低技术产业而言,短期看,其国内实收资本中外资比重变量(forecap)的提升对中美间该产业内贸易的增加有负向作用,这可能是因为短期内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在华资本的增加需要进口其他行业的相关设备、技术和中间品,以便后续生产的开展①;两国人均收入之比变量(gdpper)和研发投入之比变量(R&D)与两国间产业内贸易同向变化,符合需求和技术差异理论对产业内贸易的解释。具体到三层次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1]低层次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回归结果显示,大中型企业所占比重变量(scale)的提升对该层次产业内贸易的增加起到正向作用,实收资本中外资比重变量(forecap)变化的作用不显著,研发投入之比变量(R&D)与该层次产业内贸易虽同向变化,但其数值较小,作用较弱。(2)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回归结果显示,大中型企业所占比重变量(scale)变化的作用不显著,而实收资本中外资比重变量(forecap)和两国人均收入之比变量(gdpper)则反之,且前者的变化起到负向作用,后者的变化起到正向作用。(3)高层次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回归结果显示,大中型企业所占比重变量(scale)变化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而实收资本中外资比重变量(forecap)和研发投入之比变量(R&D)变化的作用则反之。总体而言,规模经济因素(scale)的提升短期内会增加中美间该产业的产业间贸易,结合美国对华高层次产品出口具有优势的特点及该变量长期对两国间该产业内贸易的正向作用,说明国内低技术产业产能增加的同时,也增大了对美国高层次产品的需求;而外资因素(forecap)和技术因素(R&D)的变化分别对两国间低层次产业内贸易不显著和显著的正向作用、对高层次产业内贸易都显著的正向作用,以及对整体产业内贸易显著的负向和正向作用,进一步说明中国低技术产业的高层次产品对美出口很多是外资企业实现的,本土企业对美出口较多集中于低层次产品,并且外国对华投资使中国对美国高层次产品进口依赖较大,这进一步凸显中国本土企业在低技术产业及产品的高端化上成效不佳。

就中等技术产业而言,短期看,其国内实收资本中外资比重变量(forecap)的提升会对中美间该产业内贸易的增加起到正向作用,这可能是因为中国在中等技术产业上已经有了一定发展,外国在华资本的增加更多的是利用中国较高产能;中美研发投入之比变量(R&D)变化的负向作用,进一步证实了该观点,即中国对美国高层次产品,尤其是其中的中间品进口依赖较大;两国人均收入之比变量(gdpper)变化的作用不显著。具体到三层次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就低层次产业内贸易指数而言,大中型企业占比变量(scale)和实收资本中外资比重变量(forecap)的提升会起到显著的正向作用;就水平和高层次产业内贸易指数而言,上述两个变量的提升,前者起到显著的负向作用,后者的作用则不显著,而两国研发投入之比变量(R&D)的提升则分别起到不显著的正向作用和显著的负向作用。基于解释变量的变化在中等技术产业整体和低中高层次产业内贸易系数上的特点,我国该产业表现出和低技术产业相似的特点,高端化成效亦不足。

就高技术产业而言,短期看,其国内实收资本中外资比重变量(forecap)的提升会对两国间产业内贸易的增加起到较大负向作用,且系数显著拒绝零假设;两国间人均收入之比变量(gdpper)和研发投入之比变量(R&D)的系数虽为负值,但不能拒绝零假设。具体到三层次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就低层次产业内贸易指数而言,各解释变量变化的作用表现出和高技术产业整体产业内贸易回归结果相似的特点;就水平和高层次产业内贸易指数而言,该产业的大中型企业占比变量(scale)的提升对两者的增加作用都不显著,国内实收资本中的外资比重变量(forecap)的提升对前者的增加有正向作用,对后者的增加作用则不显著,而研发投入之比变量(R&D)的提升对后者的增加起到显著负向作用。基于解释变量的变化在高技术产业整体和低中高层次产业内贸易系数上的特点,我国高技术产业亦表现出和中等及低技术产业相似的特点。

五、结论

就实证结果看,中国不论在低技术、中等技术还是高技术产业上,对美低层次产品的出口力度较强,但是在中高层次产品上,美国对中国有着出口优势。可见,中国在产业高端化进程上的成效仍不足。不过,在中等技术产业及其各层次产品上,中国对美国出口力度在提升,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在产业技术和产业结构优化上有可喜改善。

具体到各影响因素,各技术层级产业中大中型企业所占比重变量(规模经济因素)的提升,有助于中国低技术产业对美出口的增加,但无助于改善中国各产业产品层次和对美高层次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中国实收资本中的外资比重(外资因素)和中美研发投入之比(技术因素)的提升会增加中国对美国高端产品尤其是中间品的需求,这在高技术产业上表现得更为突出。结合中国低层次产品对美出口力度更强,以及中国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尤其是高技术产业加工贸易规模较大的现实,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低附加值的加工组装仍在两国间各技术层级产业内贸易上有较大作用,尤其是很多高层次产品的对美出口并非由本土企业实现,这些都凸显中国产业的高端化进程不足,本土产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仍较弱。究其原因,外在因素方面:[1]美国等众多经济体实体和高新产业得到恢复和发展,对中国的出口优势在回升;(2)美国和其他发达经济体在华部分产业的回流影响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和自主技术升级的进程;(3)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在产业标准与规则制定上的主导权,以及对中国核心技术的转移限制和控制,进一步阻碍了中国产业的优化升级。国内方面:[1]中国承受经济长周期和短周期双下滑的压力,仍需借助中低端产品出口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速;(2)经济增速下降导致的失业压力,使中国仍需维持一定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产业;(3)技术研发的缺陷和滞后性使中国本土技术提升进程仍旧较慢;(4)政策和资金上的不足进一步限制了高端产业的发展及其对我国整体产业优化升级的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Lall S.The Technological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Developing Country Manufactured Exports,1985-1998[J].Oxford Development Studies,2000,28(3):337-369.

[2]Scherer F M,Ross D.Industrial Market Structur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M].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70.

[3]Porter M.Competitive Advantage.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M].New York:The Free Press,1985.

[4]Lipovatz D,Mandarak M,Mourelatos A.Multivariate Analysis for the Assessment of Factors Affecting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the Case of Greek Food and Beverage Industries[J].Applied Stochastic Models in Business and Industry,2000,16(2):85-98.

[5]Avella L,Fernández E,Vázquez C J.Analysis of Manufacturing Strategy as an Explanatory Factor of Competitiveness in the Large Spanish Industrial Fir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1,72(2):139-157.

[6]Barge-Gil A,Modrego A.the Impact of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Organizations on Firm Competitiveness.Measurement and Determinants[J].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11,36(1):61-83.

[7]金碚.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和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

[8]任若恩.关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研究[J].经济研究,1998(2):3-13.

[9]裴长洪,王镇.试论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概念与分析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02(4):41-45.

[10]邹薇.再论国家竞争力的内涵及其测度体系[J].经济评论,2002(3):12-18.

[11]刘林青,谭力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二维评价一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2006(12):37-44.

[12]程宝栋,田园,龙叶.产业国际竞争力:一个理论框架模型[J].科技与产业,2010(2):1-4.

海安方言语音地理差异与历史层次 篇2

海安县地处南通、盐城、泰州三市交界处, 东濒黄海, 南望长江, 是苏中水陆交通要冲。 县境地势平坦, 河道稠密, 以通扬、通榆运河为界, 划分为长江、淮河两大水系。 通扬运河以南, 通榆运河以东属长江水系;通扬运河以北, 通榆运河以西为里下河地区, 属淮河水系。 海安方言属江淮方言通泰片, 浊音清化, 不分尖团, 鼻化韵、撮口韵丰富。入声阳入调值高于阴入, 与客家方言遥相呼应。 濒海的老坝港、角斜等与西北乡隆镇、白甸等语音有明显差异, 理清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通泰方言的性质及历史层次。

笔者于2014年12月对海安27个乡镇进行田野调查, 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调查字表》 (修订本) 制作单字调查表。 选择世代居住当地的老年男性为发音合作人, 共计32位, 平均年龄65岁, 初中以下文化程度。

二、语音差异与历史层次

(一) 影疑母开口一二等的分布

以“牙”为例 (见图1) , 隆镇、青萍、海安镇、西场、李堡、角斜、老坝港、仁桥等读为。 里下河地区吉庆、邓庄、南漠、仇湖、古贲等读为a35, 鼻音声母脱落, 但韵母保留白读形式;白甸、瓦甸读为ia35, 显然是受强势官话影响产生的文读形式。总的来说, 疑母逐渐消亡是语音演变趋势之一, 吉庆、白甸等地疑母现状是海安其他地区语音演化的未来。

遍布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广大地区, 可见江淮方言大部流摄一三等今读已全部官话化。

三、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 我们发现西北乡里下河地区古贲、墩头、白甸、南漠、瓦甸、仇湖语音一致, 接近泰州方言;东乡丁所、西场、李堡、角斜、老坝港及南乡仁桥、王垛语音一致, 接近如皋话, 两片在语音系统及韵类分合上均有差别。 海安镇、田庄、青萍、雅周等语音总体接近里下河地区, 可看作东西部的过渡地带。 这种语音分布格局绝非偶然。 老坝港、仁桥一带民国以前隶属如皋县[7]79, 里下河地区及海安镇古属泰州, 如皋话吴语底层较泰州话更丰富。 《南通地区方言研究》将江淮官话通泰片分为I、II区, I区包括泰州大部分市县、如皋、海安、如东, II区包括南通市、通州地区等。 如果说要将I区继续细分的话, 则同言线应在海安境内。

摘要:海安方言属江淮方言通泰片, 有吴语底层。东乡老坝港与西北乡白甸、南漠等方言语音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如影疑母开口一二等耷-/諂-的分布, 流摄一三等今读官话层与吴语底层的分布。

关键词:语音演变,地理分布,语音层次

参考文献

[1]赵学玲.汉语方言疑母字声母的分合类型[J].语言研究, 2007 (4) :72-78.

[2]曹志耘, 主编.汉语方言地图集·语音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8:163.

[3]鲍明炜, 王均, 主编.南通地区方言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35.

产品层次差异 篇3

关键词:思维差异,语篇层次,翻译策略

一、引言

对于思维在翻译中的作用,Peter Newmark[1]就曾指出,从思维、意义、语言的关系研究翻译是翻译研究的趋势之一。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思维的工具。在一切的语言活动中,思维必定参与其中。在翻译活动中,译者要涉及两种语言,译者的思维需要在两种语言中频繁切换。因此,有学者提出“翻译是译语的再思维”[2]。但是思维具有民族性,即各个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同,其思维方式必然存在与其他民族不同的地方,继而产生语言形式上的差异,形成不同民族之间交往的障碍,给翻译实践带来许多困难,但从语篇层次上就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和策略的研究还略显不足。本文从英汉语言形式所折射的思维差异入手,探索英汉语篇互译的恰当策略。

二、思维差异在语篇层次上的翻译策略

思维的差异势必会导致英汉民族在语篇层次上形成不同的语篇结构。所谓语篇结构,是某一特定文化中组句成篇的特定方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相对稳定的语言使用习惯,是文化因素在语言运用过程中长期积淀的结果。在进行翻译活动时,唯一能作用于翻译主体和客体的就是思维。思维是语言转换的基础,这就决定了英汉语篇的互译必然受到思维的限制。因此,鉴于思维差异,在英汉语篇翻译实践中应做出如下调整。

(一)调整语篇切入点

汉民族重曲线思维,汉语语篇的往往开头不会直抒胸臆,而是先进行一定的论述及铺垫,在语篇中或末尾处表达看法、判断或推论;英民族重直线思维,因此英语语篇往往开门见山,亮出自己的观点。例如:

Aristotle could have avoided the mistake of thinking that women have fewer teeth than man, by the simple device of asking Mrs.Aristotle to keep her mouth open while he counted.

这个语篇体现了英民族的思维方式:开篇即点出主题,即亚里士多德本来可以避免这样的错误,接着说明他的错误想法是什么,最后提出避免其错误想法的方法。这种思路恰恰与汉民族的思维方式相反。如果按照原文的顺序译为中文,则是:

亚里士多德本来可以通过请其夫人张开嘴巴让他数一数的简单方法,就能避免认为女人的牙齿比男人少的这一错误。

这样的译文不仅佶屈聱牙,而且不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如果按照汉民族的思维习惯,则应首先说明亚里士多德的想法是什么,再讲通过什么方法使他能够避免犯这一错误。这样译文应该是:

亚里士多德认为,女人的牙齿比男人的少。其实办法很简单,只要他请自己的夫人张开嘴巴数一数,就可以避免犯这样的错误。

这样的中译文不仅忠实于原文,而且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符合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

(二)调整叙事视角

西方形态语言的句子组织是以动词为核心组织起来的。句中各种成分都是以限定动词为中心明确彼此关系的。这种句子格局本质上反映的是英民族焦点透视的思维方式,即在一个完整意思表述成之前,通常不会变换视角。汉民族不采用焦点透视的思维方法,而是采用散点透视的方法,多视角、多层次地慢慢铺开,形成独特的流水句格局,这很像中国画的透视格局。例如:

The president said at a press conference dominated by questions on yesterday’s election results that he could not explain why the Republicans had suffered such a widespread defeat which in the end would deprive the Republican Party of long-held superiority in the house. (《大学英语》1996年第11期P.84)

在这个例子中,叙事视角始终围绕“president”,以said为中心层层展开,逻辑严密,概念分明。如果按照原文的思维方式进行翻译,将走入不可译的死胡同。译文如下: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问题集中于头一天的选举结果。总统就此发了言。他说,他不能解释为什么共和党遭受了这么大的失败。这种情况最终会使共和党失去在众议院长期享有的优势。

原文按照汉民族的思维习惯转换之后,一个句子被拆分成几个句子,叙事视角也变成了不只一个,否则很难做到忠实于原文。

(三)调整信息布局

汉民族习惯在发布信息时倾向于“先一般,后具体;先原因,后结果;先条件,后结果”等,而英民族在信息的安排上则不具有这样较强的倾向性。因此,在英语语篇汉译时,要特别注意按照汉民族的逻辑思路安排表达顺序。例如:

Emma Woodhouse, handsome, clear, and rich, with a comfortable home and happy disposition, seemed to unite some of the best blessings of existence;and have lived nearly twenty-one years in the world with very little to distress or vex her.

爱玛·伍德豪斯简直是个得天独厚的人,又美丽,又聪明,又有钱,不但家里生活舒适,而且性情开朗,眼见要满21岁,还几乎没尝过苦恼、忧愁的滋味。

原文的一般信息放在了语篇的中间部分,转换成汉语后则提到了句首,这样契合了汉民族的表达习惯。

三、结语

有人曾形象地比喻英语语篇像是参天大树,枝叶横生;而汉语语篇则像是一朵盛开的鲜花,层层叠叠,鲜艳的花瓣围绕着中心那颗花蕊。所以,英汉互译时,就犹如将一株大树变成一朵鲜花,或将一朵鲜花变成一株大树。当然,作为两种语言艺术,翻译是没有固定模式的。翻译时涉及的因素很多,必须从文体、上下文等全面考虑。但是,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分析原文和处理原文,才能使译文更自然、更准确。

参考文献

[1]Peter Newmark.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33-47.

产品层次差异 篇4

从2007年秋季入学开始, 我们开始打破旧的英语教学框架, 对学生实行英语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法正视学生个性差异的客观存在, 注重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注重因材施教, 提高了英语教学的针对性,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 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来谈谈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实施。

1. 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实施

⑴分组

按每年学生的英语学科的入学成绩和摸底考试成绩及学习能力精心分层和设组。教师按照学生的测试分数、智能及思维灵活程度等因素动态地把学生分为A (优生组) 、B (中等生组) 、C (待发展生组) 三个组, 并在每个学期末根据学生的平时学习状况、平时及期末测试成绩和个人的意愿进行组别调整。

⑵分层次的教学目标

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一般要求是每个中学生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是对那些学有余力、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设置的。对A组的学生我们提出高要求, 要求学生在巩固所学基础上有所提高, 能基本运用初中知识, 巩固高中基础知识。对B组的学生我们提出了较高要求, 要求学生能巩固初中知识, 理解高中基础知识。对C组的学生我们则提出了一般的要求, 要求学生能熟悉初中知识, 认知高中词汇、基本句型及主要语言点。教学目标的分层让不同级别的学生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向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调整自己的学习目的, 并根据学生的成绩实行动态管理,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⑶备课的层次化

在备课时, 要突出层次性, 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能力, 围绕主体参与这个中心, 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

⑷授课的层次化

根据krashen的语言输入学理论, 我们采取了“同步导学、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针。对A层次学生可以适当增加讲授内容, 在教材的基础上应补充更为详尽的英语背景知识, 扩大知识面, 在听、说、写、读、译训练上严格要求, 使学生在学习上“吃得饱”和“吃得好”;对B层学生, 首先把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自信心上, 在课堂上如何调动其学习兴趣变成了关键问题, 如通过“英语游戏”“情景设置”“角色扮演”“英语演讲”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 在此基础上, 适当补充一些教学辅助材料, 由易到难, 承前启后, 循序渐进, 使学生对英语学习逐渐感兴趣, 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让其对所学英语知识慢慢品尝, 最终消化掉;C层学生因基础差、起点低, 则实行精讲精练, 重视双基教学, 达到查漏补缺, 弄懂基本概念, 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 成绩评估及结果

期末学业考试评估应由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至少应占到期末总成绩的20%~30%, 其余主要依据学生在整个学期中的表现来具体评定。如课堂活动参与情况, 书面作业完成情况, 课外活动情况有一个具体、详细、公正的记录, 做到对学生平时成绩的打分有理有据。期末考试主要信息包括:听、说、读、写四个大方面并将各大方面进一步细分, 比如听力测试中分综合分析能力题, 细节分析能力题, 数字与计算能力题, 地点、职业身份、人物关系分辨能力题, 语音语调识别能力题;在说方面测试中分准确性、流利程度、语音、语调、表达能力、回答问题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总体可理解性;在阅读理解方面测试中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掌握用以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含义、理解阅读材料全篇的逻辑关系、依据短文内容及考生应有的常识进行推理和判断、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在写方面测试中分词汇和语法运用能力、语篇能力、语用能力等。然后按评估数理模型来统计, 再按SPPSS统计软件检验 (见表1) 。

从结果来看, 分层教学与传统相比, 能提高各层次学生的听说写读译各方面的能力, 不同层次的学生成绩都有所提高。进一步通过以问卷形式对学生进行调查, 三个级别的大多数的学生都认为分层次教学对他们的学习有利, 这说明分层次教学是顺应时代潮流, 符合学生的个性需求的。

3. 分层次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分层次教学虽然在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也涉及到很多实际问题。首先实行分层次教学挫伤了部分学生的自尊心, 同时又使另一些学生滋生了骄傲情绪。既然是分层次教学, 就必然要把学生分成不同级别来因材施教。尽管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看待这个问题, 仍有一少部分没有被分到理想班级的学生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渐渐产生了消极堕落情绪, 甚至有个别学生已放弃了英语。其次, 一部分已进入重点班的学生, 认为自己在英语学习中已是佼佼者, 逐渐产生自满心理, 学习上不能刻苦奋进, 导致成绩下降。最后, 分层次教学也增加了教学管理的难度。进行分层次教学后, 以往的统一管理模式被打破, 要有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 针对不同层次还要有不同的备课方案和教学模式, 增加了教学难度, 可能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无序和混乱。

4. 结束语

产品层次差异 篇5

广告创意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以准确的广告定位为前提, 以消费者为核心, 寻找产品最具竞争力的差异化属性, 而这个过程经历了从产品五层次到品牌五层次的飞跃。

然而在这个飞跃的过程中, 并不是后者替代前者的过程, 而是一种上升, 即基于产品五层次理论的广告定位转变成为品牌定位当中极为重要的核心价值定位的一部分。

一、基于产品五层次理论的广告定位

市场营销的产品概念里提到产品的五个层次, 他们分别是核心利益、基础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和潜在产品。过去广告的策划和创意并不是让消费者全方位地去感受品牌, 而只是从产品的局部利益出发对产品进行宣传和介绍。这样的广告定位容易被效仿和超越。

(一) 核心利益诉求无法创造竞争

在计划为市场提供物或产品时, 营销者需要考虑产品层次。最基本的层次是核心利益 (core benefit) , 即顾客真正所购买的基本服务或利益。[2]基于这样的产品层次进行的广告定位, 也必须紧紧围绕着顾客所需的最基本的服务或利益而进行。类似于传统广告定位中所提到的功效定位。

来看一个典型案例:1995年12月, 一个来自泰国的品牌红牛来到中国, “困了累了喝红牛”这句带有明确功能性的产品诉求广告语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当时的电视广告高强度地表现一个又困又累的人, 喝下一罐红牛后, 顿时倍感精神, 活力四射。同时, 不断对消费者强调红牛世界第一功能性饮料品牌的形象。这时市场上功能饮料只有红牛一个品牌, 所以它在宣传自己时不断强调最简短清晰的产品核心利益。而在佳得乐、脉动、尖叫这些相似定位的产品竞相出炉以后, 红牛这样的广告定位似乎也开始在为他人做嫁衣了。

因此, 该形式的定位, 只在产品进入市场的导入期, 能起到关键作用。而在市场有多个同类品牌的追随者分庭抗礼的情况下, 仅停留在依靠核心利益诉求来创造竞争价值, 显然已经失效了。

(二) 基础产品只能诉求产品的基本形式

在产品的第二个层次, 营销者必须将核心利益转化为基础产品 (basic product) , 即产品的基本形式。[3]在该层面上的诉求, 类似于品质定位。在现实生活中, 消费者较注重产品的内在质量, 而且创造并展示产品的优越品质是广告主亦乐此不疲的追求。比如恒源祥的广告, 通篇只有一句广告词, 强调品牌和原材料:“恒源祥, 羊羊羊”, 这样单调的诉求, 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要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还需要挖掘消费者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

(三) 期望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部分希望属性

在第三个层次, 营销者准备了一个期望产品 (expected product) , 即购买者购买产品时通常希望和默认的一组属性和条件。[4]

比如曾经获得2000年度中国国际影视广告大奖的“乐百氏纯净水”的广告。其广告定位主要是以主题构想的单纯与独特取胜。“二十七层净化”, 简单明了而直达消费者心灵的诉求, 省去了千言万语, 让消费者感到放心和信任。又如麦当劳所承诺的“麦当劳从不卖出炉后超过10分钟的汉堡包和停放7分钟以后的油炸薯条”, 充分体现初期严格的食品生产、销售的操作规范。

这些广告定位, 都是建立在对消费者充分了解的基础上, 去满足消费者希望的属性。但是也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个独有的位置。在竞争对手摸清了领导品牌的优势之后, 这样的诉求亦容易被效仿和超越。

(四) 把广告定位的目光集中到附加产品上

在第四个层次, 营销者准备了一个附加产品 (augmente d product) , 即包括增加的服务和利益, 它能把公司的提供物与竞争者的提供物区别开来。[5]

今天的竞争从本质上说, 发生在产品的附加层次 (在欠发达国家, 竞争主要发生在期望产品层次) 。[6]以樱花抽油烟机为例, 樱花抽油烟机的承诺, “永久免费送油网的倡导者”, 广告语“樱花永久免费送油网, 永久享受免拆洗”。解决了给成千上万家庭主妇带来烦恼的拆洗油网问题, 真正做到把方便带给千万家庭。应该来说, 这是基于产品五层次理论广告定位的较高层次, 这样以完善的售后服务在市场中树立起品牌形象, 相对那些说任何光鲜亮丽、华而不实的诉求更受欢迎。

(五) 潜在产品不仅让顾客满意而且让顾客愉悦

在第五个层次是潜在产品, 即该产品最终可能会实现全部附加部分和新转换部分。如果附加产品包含着产品的今天, 则潜在产品指出了它可能的演变。[7]

1996年, 一位四川农民投诉海尔洗衣机排水管老是被堵。服务人员上门维修时发现, 这位农民居然用洗衣机洗地瓜, 泥土大, 当然容易堵塞!但服务人员并没有推卸责任, 依然帮顾客加粗了排水管。农民感激之余, 说:如果能有洗地瓜的洗衣机就好了。技术人员一开始是把此事当笑话讲出来的, 但是,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听了之后却不这样认为, 张瑞敏对科研人员说:满足用户需求, 是产品开发的出发点与目的。技术人员对开发能洗地瓜的洗衣机想不通, 因为按“常理”论, 客户这一要求太离谱乃至荒诞了!但张瑞敏说:开发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市场。终于, “洗地瓜洗衣机”在海尔诞生了!它不仅具有一般双桶洗衣机的全部功能, 还可以洗地瓜、水果!使“海尔洗衣机, 专为你设计”的广告定位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也让其企业广告语“真诚到永远”更加深入人心。

单纯从营销角度的产品5层次理论探讨广告定位理论, 容易使广告定位流于表面。要使消费者感觉到产品, 就必须将产品上升为品牌。

二、品牌定位最终超越基于产品五层次理论的定位, 但二者依然共生共存

品牌就是消费者是如何感觉产品的。最典型的代表是D·奥格威 (1955) 定义:“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品牌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网络的无形总和”、“品牌同时也因消费者对其使用的印象, 以及自身的经验而有所界定。”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认为, 品牌是由五个层次的产品构成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综合体。品牌包括以下五个层次:精神产品、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增值产品、潜在产品。精神产品:强调产品的文化内涵。核心产品:强调产品的利益点, 差异点或品牌所具有的人格特性。有形产品:包括品牌名称、包装、式样、质量等。增值产品:售后服务、增值产品、利益价值。潜在产品:品牌延伸。

(一) 品牌定位理论离不开品牌的核心价值

何为品牌的核心价值, 品牌核心价值是品牌资产的主体部分, 它让消费者明确、清晰地识别并记住品牌的利益点与个性。[8]

品牌定位的成功案例, 比如麦当劳, 其精神产品为欢乐、美味、亲情, 它在开拓市场时就一直强调带给人们欢乐, 比如由麦当劳叔叔领着儿童做游戏、学唱歌;全家人在干净整洁, 窗明几净的麦当劳餐厅享用着快餐, 谈天说地, 其乐融融;提倡微笑服务, 在麦当劳餐厅有个巨大的菜单牌, 在菜单价格的最后写着“微笑0元这样的标语”, “让世界充满微笑”是麦当劳的服务宗旨, 微笑始终贯穿整个服务过程。虽然微笑是个很小的动作, 但却能让消费者亲身感受到麦当劳的诚挚服务, 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核心产品为汉堡包、炸薯条、辣鸡翅;作为一家餐饮企业, 口味好吃是麦当劳诉求的基本特质, 无论是汉堡、可乐、辣鸡翅等主打产品, 还是根据各地风俗而研发的新产品, 口感好都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是吸引消费者的最基本的条件。即使分店遍布全球, 麦当劳通过严格的把关控制和质量管理, 都能让消费者吃到最正宗的美食。

有形产品为麦当劳的名字、M型标志。提到麦当劳, 首先想到的就是那道“金色的拱门”, 背景是中国红, 象征着欢乐和吉祥, 金黄色的M型标志象征着可口和美味, 白色的“Mcdonald’s”则是麦当劳的英文全称, 红黄白三色, 简单醒目, 像一块磁石, 把人们的目光紧紧地吸引在其身上。看到它就忘不了。

增值产品为游戏、玩具、过生日。餐厅里时不时开展的游戏节目, 五彩缤纷的各色玩具, 吸引着人们来到这里。每当有孩子过生日, 餐厅广播就会立刻为过生日地孩子播放生日快乐歌, 并且送上对他特有的祝福。这些既丰富了麦当劳的文化, 也增强了顾客对其的品牌忠诚度。

另外, 还有潜在产品为麦当劳儿童用品。

综合麦当劳的所有品牌五个层次, 最终都离不开品牌的核心价值:“更多选择, 更多欢笑, 尽在麦当劳。”更多产品选择, 带来更多满意与欢笑, 就是麦当劳的核心价值所在。

(二) 提炼品牌核心价值的其中一方面来源于产品五层次理论

提炼品牌的核心价值, 可以从从功能性价值角度、精神或情感性价值、从自我表现价值角度进行选择。其中一个方面就是从功能性价值角度进行选择。功能性价值是从产品实体角度进行的核心价值选择。[9]即从产品的质量、功能、售后服务等方面提炼一个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的独特的卖点, 给消费者一个买你产品的理由。像前面提到的麦当劳的品牌核心价值就是从功能性价值角度进行提炼的。

而从功能性价值角度提炼产品的核心价值, 就来源于产品五层次理论的广告定位。可以这么说, 基于产品五层次理论的广告定位为品牌定位从实体角度提炼品牌的核心价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是一个品牌的时代, 基于产品五层次理论的定位, 还停留在实体定位阶段, 虽然说是可行的, 但是毕竟是初级的定位理念。而品牌定位研究的是消费者是如何去感觉产品的, 是一种观念上的定位, 从某中意义上说, 已经超越了基于产品五层次理论的定位。两者在当今的广告行业内, 在市场竞争中, 可以说是渗透, 互为补充的。如果没有基于产品五层次理论的定位, 品牌定位将会失去根基。如果没有品牌定位, 产品定位则容易流于肤浅, 孤立于系统之外, 失去强大的后盾, 显得单薄而无力。总而言之, 品牌定位和基于产品五层次理论的定位在当今市场都是不可或缺, 相得益彰的, 只存在其中的任何一种定位, 都会使广告作用于消费者心智的形式单一, 而且缺乏说服力。如何很好地让品牌定位与基于产品五层次理论的定位共同更好地为广告增色, 为消费者服务, 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 值得广告业内所有人士共同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培爱.广告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83.[1]陈培爱.广告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83.

[2]~[7]菲利普.科特勒, 洪瑞云, 梁绍明, 陈振忠.市场营销管理 (亚洲版) [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409-410.[2]~[7]菲利普.科特勒, 洪瑞云, 梁绍明, 陈振忠.市场营销管理 (亚洲版) [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409-410.

产品层次差异 篇6

博硕研究生整体教学策略的选择

通过对医学硕博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的调查并结合实际教学实践中发现, 博硕研究生有较长时间的英语学习经历, 且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 对于综合知识资源的整合协调也有了一定的把控, 因此传统的语法翻译和听说教学相分割独立的教学策略不再适用于这一层次的英语学习者。

医学博硕研究生对于英语语言给予自身专业工具指导的认识十分清晰, 传统的阅读、写作、听说分割进行的教学策略不能让其从一定高度上掌握医学英语的相关知识, 因此整体教学策略的采用更符合医学博硕研究生的学习需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为:构建博硕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团队, 从宏观的角度共同协调统一, 将英语语言的学习与其专业指导性的需求紧密结合, 构架出某一角度医学英语知识的整体框架。

以某一教学过程为例, 听、说、读、写各方向教师构成有效的教学小团队, 选取共同的主题进行不同角度的展开。如:常见病的表达、诊断与治疗。听说教师会选取相关的听说材料, 让学生从感官角度对这一主题产生熟悉度和印象感。阅读教师就这一主题确定阅读的文章, 并线索式的引领学生进行阅读和归纳, 同时写作教师限定此主题内某一话题让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并进行点评。这一做法完全符合整体性的教学策略, 但对于教学团队的要求很高, 各方面教师需要及时沟通和谐调, 相互反馈课堂和练习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便于其他授课教师进行有效调整。

本科中、高年级认知教学策略的选择

医学院校中、高年级本科生已经产生了较为强烈的学习与其专业相关英语知识的动机和需求。针对笔者院校此阶段的医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 经过一年的大学英语学习, 能够较好地掌握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结合医学专业课程的不断深入, 学生对于医学英语相关知识的需求日显强烈, 但又因接触医学专业时间有限, 其需求体现出初步认知的特点。

有学者提出, 处于大学这一阶段的学生应该学习“通用学术英语教学” (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 , 其各方面技能训练都应该围绕开展相关专业学术活动进行——相当于国外的。

笔者所在院校为省重点医学院校, 在本科中、高年级开始逐步实施EAP教学。教学应遵从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科学认知过程, 学生已经具备了医学英语学习的主动性, 能够在教师协助下主动处理材料, 所以在认知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上教师多采用分组引导式的教学,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Project式任务驱动教学也是此阶段使用的主要方式之一, 结合教学内容, 基于小组为任务完成的基本单位, 既强调小组整体的合作和运转又注重小组每个成员的作用和优势。

此阶段教学内容与医学英语的通用话题相关, 多涉及关于健康、医学人文、医学信息等方面, 这一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专业意识, 培养医学生英语能力的同时, 整合各方面资源, 为培养全面的医学毕业生做足准备。

本科低年级阶段物化、人性化策略及交际策略的选择

本科低年级医学生, 刚刚步入医学院校, 尚未接触医学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 对英语语言的认识和需求与其它专业的低年级学生区别不大。

教师在此阶段的作用十分明显, 本科低年级学生对于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认知有限, 教师需用情感的投入与学生产生情感调谐效应, 引导学生信赖课堂。用具体物化情景手段让学生从抽象的各种语法表达规则中意识到语言使用的情景性, 让学生向语言学习的融合性动机进行转变。培养出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规律和习惯是整个大学英语学习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

此阶段的教学应侧重于交际策略的选择, 让学生将语言学习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 先解决英语在其日常生活中的需要, 更有利于学生向EAP英语学习进行转变。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 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关注度, 如:利用思维导图方式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有效归纳;模拟新闻发布会, 让学生学会自主把控场景和表达等等。

在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学过程中, 无论学生处于哪一个英语学习阶段, 授课教师都要注重动态生成和信息反馈。教师应该能够根据与学生互动学习中突发的、新遇到的问题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及时声称新的教学任务并及时反馈给学生。针对这一问题, 对教师把握课堂提出更高的要求, 要完成课堂的时效性和学生的认可程度。

摘要:英语课堂教学策略是要依据学习者实际需求和学习能力, 结合英语语言特点, 综合考虑学习者专业性特征, 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和手段的选择, 其具有动态性、灵活性、差异性等特点。医学硕博研究生及医学本科生属医学体系下不同层次的英语及医学英语学习者, 其英语特别是医学英语的学习, 要根据其学习需求、专业研究程度、自身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策略的差异化选择。

关键词:不同层次医学生,英语学习,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林格伦.章志光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3, 27.

从产品层次理论看中国大学 篇7

1.核心产品是指产品的基本效用和利益。例如, 康师傅矿泉水的核心产品是解渴。

2.形式产品是指实现产品功能或服务的基本形式。例如, 矿泉水一般是圆柱形, 有瓶盖, 塑料瓶包装。

3.期望产品是指购买者在购买产品时期望得到的与产品密切相关的一整套属性和条件。例如, 入住旅馆的客人期望得到清洁的床位、洗浴用品、浴巾、电视等服务。

4.延伸产品是指顾客购买形式产品和期望产品时, 附带获得的各种利益的总和, 包括说明书、保证、安装、维修、送货、技术培训等。

5.潜在产品是指该产品在将来最终可能会实现的全部附加部分和转换部分, 即产品将来的发展方向。潜在产品指出了现有产品可能的演变趋势和前景, 如彩色电视机可发展为电脑显示器等等。

二、运用产品层次理论来分析中国大学

(一) 中国大学的核心产品是提供教育服务

大学 (拉丁语:UNIVERSITAS) , 泛指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 指提供教学、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组织, 包括大学、学院、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蔡元培对大学的理解是“大学者, ‘囊括大典, 网罗众家’之学府也。”1917年在北大就职演说上又提出“大学者, 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他认为“治学者可谓之大学, 治术者可谓之高等专门学校”。

(二) 中国大学的形式产品

一所正规的大学, 应该包括教学楼、行政楼、学生宿舍、运动场、食堂、图书馆、礼堂、花园、超市、洗衣房、实训室、招待所等设施。最近几年, 中国有的大学投入重金打造大学校园, 修建楼堂馆所, 挖掘人工湖, 种植名贵树种。可以说, 在硬件设施上, 中国有的大学并不输给世界著名的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名校。

(三) 中国大学的期望产品

我们期望大学里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期望大学食堂里有可口、干净、价格实惠的饭菜, 期望大学里有宽阔的运动场和室内体育馆、游泳池等运动设施, 期望课堂里有学识渊博的教师讲解知识, 期望有认真负责的辅导员关心关爱学生, 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迷惑。期望图书馆有海量的图书可以阅读, 期望学校能多举办校园招聘会, 尽量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社会期望大学能够研究学术、引领先进的文化。

(四) 中国大学的延伸产品

大学除了教书育人之外, 还提供一些延伸产品。比如, 超市购物服务, 医务室的医疗服务, 投币式洗衣机的洗衣服务, 食堂的餐饮服务, 大学里的企业专场招聘会等等。

(五) 中国大学的潜在产品

潜在产品是指该产品在将来最终可能会实现的全部附加部分和转换部分, 即产品将来的发展方向。一所好的大学, 应该培养出大量优秀的人才, 在代表先进文化、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 做出卓越的贡献。已故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1931年在清华大学就职演说时提出: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 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可以说, 所谓大学者, 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所以, 大学潜在产品包括几个方面:第一, 一所优秀的大学, 应该具有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从某种意义来说, 大学是生产思想的地方, 所谓“学术研究无禁区”, 要允许大学教师和学生研究反腐败、政治体制改革、拆迁等社会敏感问题, 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第二, 一所优秀的大学, 应该在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大学的引领作用。国家提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与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社会普通民众相比较, 大学应该起到引领作用。比如, 就制度设计而言, 大学比企业更民主、自由。就文明、和谐、爱国、诚信、友善而言, 大学培养的就是爱国、文明、和谐、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才。就诚信而言, 教育学生考试不作弊, 教育教师不抄袭别人的论文, 就是大学践行诚信的体现。就平等、公正、法治而言, 大学强调师生平等, 校长与教师平等。对于发生教学事故的教师, 有的大学设有教师申诉委员会, 避免因为个别领导打击报复教师而滥用学校相关规定。反观中国的一些企业, 员工在企业内缺乏有效的申诉渠道。因此, 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 大学应该发挥大学的引领作用。第三, 一所优秀的大学, 应该在发明创造、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大学大部分有自己的研究机构, 科研是大学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 中国大学在科研方面应该做出以下努力:第一, 推动科技创新, 在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领域进行突破。第二, 大力培养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分析、计划、执行与控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上一篇:现代企业管理创新问题下一篇:怎样治疗小儿遗尿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