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移动应用优化(精选8篇)
面向移动应用优化 篇1
ASO全称App Store Optimization, 即应用市场优化, 就是提升你的APP在各类APP电子市场排行榜和搜索结果排名的过程[4];是一项让开发者的APP更容易被用户在App Store内搜索到的APP推广技术。
1 ASO的发展现状
根据移动数据分析机构Flurry的调查结果显示, 目前i Phone和i Pad应用总数超过50万个, Android应用30多万, 其他平台的应用数千个, 平均每个手机用户安装应用65个, 少量用户安装的应用甚至高达数百个。对目前数量众多的app来说, 并不是简单地用一款好应用和新闻稿就能获得好的宣传效果, 所以各种app营销方法变得重要, 有必要关注ASO。
2 App Store的搜索规则
从用户输入关键词到最后下载安装激活, 一般用户的操作步骤如下: (1) 输入搜索关键词; (2) app展现; (3) 点击app详情页面; (4) 下载安装。因此了解App Store的搜索规则对于ASO优化是很有必要的。
App Store的搜索规则, 一是影响App Store总榜排名的相关因素, 二是影响App Store搜索排名的相关因素。
1) 影响App Store总榜排名的相关因素:单位时间内的下载量, 评论数, 评论星级, 刷榜权重, 热词搜索覆盖度等。
一般查看总榜的影响因素或总榜的免费、付费软件排名等情况, 目前国内能参考的数据基本上没有, 但可以通过一些专门做ASO搜索推广应用的企业, 如应用雷达, 其网站的数据准确性还是可以的, 应用雷达推出App Store搜索热词排名, 排名第一的软件, 权重, 总软件数等, 其参考价值极大。
2) 影响App Store搜索排名的相关因素:按照权重从大到小依次是应用名 (App name) →关键词 (Keywords) →应用描述 (Description) →评价 (Evaluation) →版权信息 (Copyright) 。
3 ASO主要的影响因素
通过上面的App Store搜索规则分析, 在目前的ASO优化研究分析上, 影响ASO优化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九个方面[5]。
(1) 应用名称; (2) 应用的关键字或者标签; (3) 应用的描述; (4) 应用的Icons; (5) 应用的截图及视频; (6) 用户评级; (7) 应用安装量; (8) 用户的活跃度; (9) 社会化分享的数据。
4 如何进行ASO优化
根据以上影响ASO优化的主要因素, ASO优化主要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 搜索优化:搜索优化包括展现优化和排序优化, 展现优化主要是应用名、关键词优化;排序优化主要是历史下载和当前下载量优化。
(2) 榜单优化:主要是合作冲量, 限免冲量, 刷榜冲量等。
(3) 转化率优化:主要包括图标, 视频, 描述, 评价等优化。
4.1 关键词的优化
Keywords是应用相关的关键字搜索优化, 是开发者必须优化的一个内容。关键字搜索优化可以优化多关键字, 但是限制了长度, 必须在100字节以内。对于APP关键字的优化, 首先需要仔细审视应用市场, 键入相关关键词, 然后仔细观察搜索的结果。
对于App Store平台来说, 当用户输入关键词的时候, App Store先把用户搜索的关键词按照字符来进行拆分, 只要应用的标题和关键词涵盖有这个分词的时候, 就有可能会被搜索出来。例如苹果分词只拆分了用户输入的前面十多个字符, 即当用户搜索的关键词太多的时候, 苹果也只是拆分前面十多个字符进行应用配对展现, 后面出现的字符对应的应用, 苹果就不展现了。
因此在进行优化时, 首先得知道你需要对哪些关键词进行优化?第一、用应用内容相关并且搜索量大的关键词。在筛选出尽量多的, 与应用内容相关并且搜索量大的关键词优化到应用里面, 让有效关键词越多越好, 这样展现的机会越大。当然筛选出来的关键词应该保证每个句子都不显得冗余, 并且不要让用户过于明显的意识到这是在堆砌关键词, 根据经验最好平均每个句子中出现一个关键词。
第二、去重:去掉前面关键词里面包含的汉字, 例如“愤怒的小鸟”、“小鸟”, 就可以去掉小鸟最后的“鸟”字, 当用户搜索小小鸟的时候, 你的应用还是有机会展现的;
第三、把筛选出来的关键词直接填进去提交。
4.2 排序优化
排序优化, 包括榜单优化, 主要是ASO维持推广优化, 并关注下载量变化:包括历史下载和当前下载量;即进行优化前和优化后对比, 最好是投放前不推广时期的量和只做ASO后的量前后对比 (时间越长应该越明显) , 如果优化期间照常推广, 那么优化前后app的排名曲线波动变化可以作为参考指标, 可以借助相应的历史排名对比工具, 一般波动越小, 效果越好, 这也是ASO维持推广效果的作用。比如在关注合作冲量, 限免冲量, 刷榜冲量等, 可运用的推广方式有:
(1) 微博推广;
(2) 微信推广和微信朋友圈推广;
(3) 安卓应用市场推广。
4.3 应用描述的优化
应用的描述不同于放置关键词的是:应用程序的完整描述应当让用户尽快的了解某一应用的功能和用途。如果用户在看完描述的前三行并且对之感兴趣的话, 接下来会点击“查看更多”按钮去阅读完整说明文档或者至少再读三行。这也就是为什么前三行描述要尽可能的对用户具有吸引力并且激发他们对应用程序的需求。
所以有关描述部分的总结是:让它具备强可读性, 保证第一句话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并且让前三行文字尽可能充分的描述你所开发的应用, 并告诉人们为什么需要安装它。
在应用描述中可以优化图像, 包括广告图片, 屏幕截图, 图标等优化。
广告图片是在Android Market上展示在你APP截图和描述上方的一个大图。如果想获得特别关注, 就需要此图片。一般广告图片的大小是1024×500像素, 所以有充足的空间来展示想展示的东西。广告图片要用合适的字体, 图片中也不要写太多文字, 因为它会按比例缩小成不同尺寸, 要保证图像缩小也不影响观看, 一般建议文字写APP名称或APP宣传的简单口号。同时建议使用黑色和白色以外的颜色作为底色, 整体要与官方框架风格协调, 另外图片中不要重复内容。
屏幕截图代表应用程序提供的功能, 屏幕截图应该准确的展示APP。当APP不是很漂亮时, 那么直接截图就不大好。例如展示的广告截图是否是大多数情况下程序正常运行的截图?在某些应用程序商店, 如果截图不符合规定, APP将不能通过审核。例如图1的截图看起来相当的漂亮, 设计简洁, 非常个性化, 并且包含了用户想要的必备信息。这样的屏幕截图对想要下载该应用的用户是有说服力。但如果它以一个抢眼的角度展示, 并配备一些描述性的文本和背景图片, 如图2的修饰效果, 看起来它是一个给人印象相当深刻的app!
图标优化是当用户在Android Market上找到相关应用时, 应用程序的图标毫无疑问是最直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元素。用户键入合适的关键词, 返回列表中的应用只会显示有关两种元素:应用程序的名称及它的图标。启动图标是每一个i OS中应用软件的关键组成部分。它能传达给你应用程序的基础信息, 并能够给用户带来第一印象感受;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软件入口, 能直接引导用户下载并使用应用程序。有过软件启动图标的设计经验的设计师, 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设计出的单枚软件启动图标看起来很炫, 但是放到电子市场上后, 却不太受用户的喜爱, 用户点击率很低。所以怎样从视觉设计的层面, 去提升app软件启动的图标点击率呢?如图3, 这是星巴克的一款应用程序图标设计, 星巴克的标志设计是非常好的, 但是, 星巴克的消费卡的app图标设计中星巴克的标志比较小, 在App Store上看这枚图标设计, 圈形的星巴克标志是难以辨认的。其实设计时, 应该放大星巴克的商标, 提高标识的可识别度。
在进行图标设计和优化时, 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 (1) 运用视觉隐喻的同时, 需要保证图标的可识别性; (2) 分析同类app图标, 整理设计思路注重图标创新; (3) 运用软件界面中的图形元素, 体现图标设计的连续性; (4) 采用用户好奇的图形元素设计, 抓住用户的好奇心; (5) 突出品牌, 抓住用户眼球; (6) 设备测试预览图标的效果, 微调色彩或亮度达到最佳效果。
5 结语
本文从ASO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 根据App Store的搜索规则和主要影响ASO优化的因素进行研究, 归纳出ASO优化需从展现, 排序, 榜单, 转化率等方面入手, 进行关键词, 应用名, 下载量, 冲量和应用描述等优化研究分析, 总结出相关的推广或优化方式方法。
应用市场的优化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ASO优化甚至已经形成了产业链, 目前来说应用市场优化是提高应用下载最直接的方式, 而各大应用市场的搜索排序不断变化, 但无论如何, 做好每一个细节对排名和下载肯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张霄.搜索引擎优化与营销的分析与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2009.
[2]郭士琪.SEO技术在企业网站推广中的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 2012.
[3]胡毅.搜索引擎优化及其应用研究[D].云南大学, 2011.
[4]百度经, 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c1a3101eb10cc4de656d eb86.html (2014/08/15) .
[5]51CTO.com, http://mobile.51cto.com/market-418831.htm (2013/11/25) .
面向移动应用优化 篇2
关键词:移动应用开发方向;课程体系;培养模式
随着3G通信、智能手机等移动技术的发展,无论在消费领域还是企业级应用领域,智能化移动应用正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信息产业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手机用户已超过3亿,且以高于20%的速度持续增长。可以预见移动互联网是未来几年内最具投资价值的领域。
一、本专业课程现状
移动互联网是一门新兴产业,此前并没有专业从事移动应用开发的人才。近几年,各大高职院校陆续开设了移动应用开发等专业。我院在2011年年初组建了移动应用开发方向课程建设小组,经过多次企业调研、讨论、课程制订、专家鉴定、修改等步骤,本方向第一份课程体系终于定稿,2012年秋季招收第一批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高职学生学习基础差异大,教学效果个体差别明显;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对学生自学能力要求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学能力意识薄,实际运用能力缺乏。
二、课程体系优化整合目标
2011年5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发挥高等职业学校的引领作用,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最新目标。因此,课程体系不但需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爱学好问”的自主学习能力,着眼于学生的兴趣所在,建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活动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加深学生对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直观认识,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移动应用方向课程体系优化
课程体系的建设在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学习规律进行排序时,必须考虑前导、后续和平行课程的设置及关系。
1.确定符合学生发展的培养目标
目前的就业市场不缺人,但缺人才。从目前各招聘要求来看,复合型人才是最受企业欢迎的,这类人具有“即插即用”的特点,同时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强、爱岗敬业,轻易不会跳槽,对企业忠诚度高。因此,我们在培养人才时,应该遵循“素质+能力”的双重培养模式。
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结合多次调研结果和课程实施情况,移动应用开发方向的培养目标是:将最新的移动开发技术引入教学体系,通过以项目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重视培养学生实际完成项目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拥有在Android移动终端上设计、开发和测试移动应用软件和移动终端游戏的能力。
2.构建符合职业发展的课程体系
我们培养的学生最终是要面向企业的,是“准职业”人。高职学生基础底子薄,学习自主性差,因此,所有课程的设计都应在学生学习能力范围之内,应该更多地考虑各课程的层次性、岗位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尽可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目标,将较难的知识点转换成多个小而精的项目,让学生在“讲-学-做”中逐渐提高动手能力,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实习、实训机会,促使学生达到“零距离”上岗。
3.注重动手能力的“理论+实验+实战”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是学院最初的改革方案,即理论课后就是实验课,这种模式导致理论课上讲的内容在实验课上需重新复习一遍。另外,课程讲授贯穿整个学期,学生学后忘前,不利于开展项目教学法。
“理论+实验+实战”的教学模就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所有课程讲授都在机房内完成,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边学边练习,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分段式的授课方式指在某个时间内完成某门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一心一意地学习此课程,能让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课程层次设计起到了承前启后的效果,以JSP网站开发课程为例,JSP技术可分为前台技术和Java编程技术,开设此课程之前先学前端技术开发和Java程序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每学期最后四周的项目实战周,参照某个完整项目,模拟公司软件开发过程,通过角色分配进行虚拟或真实项目开发,这样学生不但能更好地掌握前面所学知识点,还能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整合现有资源,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在院领导的努力下,学院有近20个合作企业。但照实施的情形来看,大部分的合作都只流于表面,在师资培训、学生实践安排、就业安排等方面还有待改进和加强。理论课和实验课可由本校专职教师来完成,在项目实践课和顶岗实习时,可由合作企业来承担教学任务,学校辅助企业完成。另外,由于企业获取知识的途径广阔,总能掌握最新、最前沿的技术信息,企业可以将这些新技术、新信息以报告会、座谈会、师资培训、选修课等形式带进校园,不断更新教师与学生的知识,扩大其知识面。
参考文献:
[1]刘文芝.基于工作过程的3G移动应用开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2(4).
[2]李方方.基于工作过程的移动应用开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
[3]盘莉莉,张平.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3(4).
面向移动应用优化 篇3
1.1 移动互联网的定义
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各自独立发展后互相融合的产物, 从技术层面的定义, 就是以宽带IP为技术核心, 可以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开放式网络。
1.2 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分类及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业务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固定互联网业务移动化, 例如网页浏览业务、搜索业务等;第二种类型是移动业务互联网化, 例如Vo IP业务;第三种类型是融合移动通信与互联网而开发的创新业务, 例如移动支付、移动定位等。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迅速, 业务多元化发展趋势逐渐清晰。其中, 主流业务包括手机游戏、移动IM、手机视频等, 已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而移动支付、移动电邮、二维码等新业务也不断推出, 整个产业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景象。
1.3 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特点
移动互联网业务是依托于3G高速率数据网络而发展起来的, 相对于传统移动语音业务和移动低速数据业务, 具备以下显著特点。
业务的复杂性:在移动互联网业务中, 既有“小流量多连接”的移动QQ等即时通信类业务;也有“大流量少连接”的在线下载业务;既有移动支付等高QOS要求的业务;也有在线游戏等低QOS要求的业务。移动互联网已经从传统的专业通信网络, 逐步发展成了综合型的信息网络, 其承载的业务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
时间的碎片性:由于移动终端的便携性, 移动用户可以在生活和工作的每时每刻都能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 使用的时间可以是上下班途中、工作之余等大量的碎片时间。导致移动互联网业务天然具有数据传输的突发性和不连续性。
生活相关性:由于移动终端用户基本是随身携带, 具有唯一号码、与用户个人信息强相关等特点, 使得移动互联网业务能够深入人们日常生活, 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数据量的爆炸性: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的蓬勃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逐渐普及, 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在线时间和数据流量都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 其增长速度远远超出了业内人士的预料, 对移动网络的业务承载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旦应对不当, 将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例如, 自2009年底至2012年, 由于移动数据业务的爆炸性增长, 美国老牌通信运营商AT&T的3G网络数据流量在3年内激增了50倍, 导致网络多次出现拥塞或局部瘫痪。很多用户抱怨AT&T服务水平下降, AT&T甚至在全美用户满意度调查中成为“最不满意”的移动运营商。
2 针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EVDO网络优化
2.1 总体思路
对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EVDO网络优化来说, 仅仅关注网管统计数据、路测数据和用户投诉数据的传统优化方式, 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用户对移动互联业务的高品质需求。针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特点, 对传统的网络优化工作思路进行发展和完善势在必行。总体思路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EVDO网络优化, 要引入用户行为、终端性能和业务特性分析, 将网络优化工作的重点从网络KPI指标转移到端到端的用户感知上来, 实现面向网络到面向客户的根本性转变。在具体的网优方法上, 要突破惯有的仅限于无线网优技术层面的研究, 大胆拓展网优工作的视野, 紧紧抓住移动互联网的业务特征, 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维度综合分析和优化, 以有效地提升用户满意度和网络效益。
2.2 优化方法研究
2.2.1 移动互联网业务对EVDO网络的影响
从网络的角度来看, 目前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即:小流量多连接业务 (如移动QQ) 、流量连接均衡型业务 (如网页浏览业务) 及大流量少连接业务 (如下载类业务) , 根据现网数据测算出的业务模型如下:
从上表的数据可以清晰看出, 三种不同类型的移动互联网业务, 在业务连接次数及业务流量等两个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开展优化时, 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其中, 连接均衡型业务对网络的影响相对较小, 不作为本文研究重点。以下主要对小流量多连接业务和大流量少连接业务的优化要点进行详细阐述。
2.2.2 小流量多连接业务的优化要点
由于该类业务对EVDO网络的影响主要在于单位时间内连接次数较多, 接续相关的信令交互量增大, 导致控制信道的负荷大幅度增加, 可能导致网络的“信令风暴”。在针对此类业务优化时, 要注意以下三个要点:
(1) 优化业务的心跳机制。通常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包括:对于实时性要求不高的业务, 适当降低心跳的频率;对于同一种业务, 尽量采用一种心跳机制;如果某种业务状态较多, 可以进行状态合并或者将状态更新消息通过心跳消息发送。
(2) 优化业务的信息刷新机制。通常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包括:尽量用消息通知机制替代业务信息自动刷新机制;尽量降低信息刷新的频次, 避免不必要的信息刷新;根据业务特点适当设置信息刷新频次, 例如:对于财经类的业务, 在开盘时和非开盘时, 其信息刷新频次应当设置不同值。
(3) 结合业务特点优化无线参数和无线资源。根据不同无线覆盖区域的业务分布情况, 适当地进行无线参数和无线资源的优化和调整, 使其与业务达到最好的匹配度, 提升网络效益。例如, 在不影响业务正常使用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加大网络休眠定时器的设置时长, 适当降低空口的信令负荷;对于寻呼负荷偏高的区域 (以湖北EVDO网络为例, 阿朗设备寻呼负荷均值超过72%, 寻呼负荷峰值超过85%;中兴设备寻呼负荷均值超过75%) , 要考虑增开第二寻呼信道或者进行寻呼区的裂分, 以有效分流寻呼信道的信令负荷。对于接入困难的区域, 要优化接入参数或者增开第二接入信道, 增加反向容量, 较少接入碰撞, 缩短接入时长。
2.2.3 大流量少连接业务的优化要点
由于该类业务对EVDO网络的影响主要在于单位时间内业务流量较大, 导致业务信道的负荷大幅度增加, 可能导致网络的“流量风暴”。在针对此类业务优化时, 要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优化资费策略均衡流量分布。由于网络资源是有限的, 用户流量的增长如长期处于失控状态, 那么势必造成网络的“流量风暴”, 最终将令网络瘫痪。因此, 在业务发展的过程中, 一定要考虑网络的实际承载能力。由于无线资源是相当宝贵的, 因此对于移动互联网业务, 应该优先考虑“按流量计费”的收费方式, 要尽量控制包时长上网卡的营销规模。同时, 要根据全网流量分布特点, 采用适当的资费政策, 引导用户进行合理的网络流量消费, 主动进行网络流量的调控, 达到均衡网络负荷的效果。例如:采用分时段、分区域的计费标准, 在网络忙时调高费率, 闲时调低费率;在业务负荷高的区域调高费率, 在业务负荷低的区域调低费率。
(2) 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分流EVDO流量。对于业务流量过于密集的区域, 只依托EVDO网络进行业务承载, 显然是不现实的, 这种情况下, 只有通过有线宽带网络和WIFI网络进行有效的分流, 方可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对于湖北电信来说, 由于本身就具备丰富的有线宽带资源和城区相对完善的WIFI覆盖, 开展EVDO流量分流就更能达到合理分配网络资源、有效提升全业务经营效率及方便用户使用的良好效果。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 目前湖北电信有线宽带和WIFI网络对EVDO流量的分流比已经达到了40%左右。
(3) 引入新技术手段提升EVDO网络承载能力。对于EVDO网络本身, 也可以借助新技术的引入, 进行网络设备升级, 提高网络容量和业务流量承载能力。例如对于全网来说, 可以通过多载波扩容技术, 快速提升单扇区的容量, 目前湖北大部分城区EVDO网络均已采用了多载波技术;在业务流量密集的高校区域, 可以采用小区分裂技术, 通过“六扇区+窄波瓣天线”覆盖技术, 有效解决此类地区的“流量风暴”。后续可以采用EVDO智能调度技术 (部分厂家设备已具备此功能) , 大大提升EVDO无线网络资源的使用效率。随着EVDO增强技术的成熟和商用, 还将进一步提升EVDO网络的业务流量承载能力。
3 应用效果
通过上述EVDO网络优化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 湖北电信EVDO网络的运行质量和用户感知一直保持着持续改善的良好势头, 平稳地度过了IPHONE上市及“流量经营”活动所带来的业务流量高峰, 其中EVDO无线掉线率从2012年3月的0.67%降至2013年1月的0.19%, 移动网络质量投诉率从2012年3月的4.96次/万户/月降至2013年1月的2.94次/万户/月, 结合移动互联网业务特征的网优工作思路和针对性优化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杨大成等.CDMA20001X移动通信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面向移动应用优化 篇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医院进入了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 HIS、CIS等医疗信息系统得到广泛普及[1]。尤其是无线网络和移动医疗技术在医院信息化中的应用, 使医院的工作流程发生了改变和创新, 为医务人员提供了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 但是, 医院的各个信息系统之间标准不同、风格各异, 导致移动设备的开发和维护十分困难, 也给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不便[2]。
1 电子病历的发展现状
电子病历作为医院信息化的主要载体, 是指医疗机构对门诊、住院患者 (或保健对象) 临床诊疗和指导干预的电子化的医疗服务工作记录, 是历次就诊过程中产生和被记录的完整、 详细的临床信息资源[3]。 电子病历不仅为医学研究领域的临床数据积累发挥了最基础的作用, 其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也逐步占据了核心地位[4]。 然而, 作为电子病历的组成部分, 如医嘱、检查、检验等子系统是在医院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的。 各子系统往往来源于不同的厂家, 基于不同的技术, 缺乏统一的信息交换标准。 以传统方式共享信息需要在各系统之间做大量接口, 这无疑给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 稳定性及运维成本带来巨大的隐患。
另外, 目前从医护人员到临床患者之间的数据交换, 仍旧依赖于传统的纸质文书, 患者只能从窗口或自助打印设备上获取检查结果、费用明细单等, 既浪费了人力资源与打印耗材, 又增加了患者排队等待的时间。 如何将电子病历覆盖到整个医院, 如何将检查检验数据实时推送到患者手中, 完成“最后1 m”的临床信息化, 实现“零排队”获取结果, 对提高患者服务的满意度及医院数字化应用的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电子病历集成平台的设计
为解决医护人员、 临床患者与医院信息系统之间数据交换的盲区, 我们考虑利用Android等智能移动终端设备, 通过Wi-Fi、3G等无线通信技术手段, 实现电子病历在生成和流通全领域的数字化, 达到医务工作人员、患者与桌面环境的无缝连接[5]。 为实现移动设备与后台服务器的信息交互平台, 屏蔽各医疗信息子系统的接口差异性, 以方便医护与患者对所需医疗数据的获取, 我们设计了一种面向移动设备的电子病历集成平台。
该集成平台采用层次化结构实现, 主要分为3层, 包括移动客户端、网络应用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 整个原型系统的框架如图1 所示。
2.1 移动客户端层
移动客户端的应用程序如医嘱、病历、检查等通过HTTP协议访问应用服务器, 应用服务器通过Servlet或JSP等技术把客户端请求的数据发送给数据库服务器, 数据库服务器在查询或计算出结果后, 再由应用服务器将结果发回给移动设备上的客户端程序。 为适应移动设备的特点, 如处理器运算速度慢、存储器容量小等, 需要尽量简化网络传输接口和频次, 以降低通信开销[6]。
2.2 应用服务器层
应用服务器在收到移动客户端的访问请求时, 首先由安全控制模块进行用户身份识别与权限认证等。 经过验证后, 由虚拟接口层对访问请求进行解析, 以确定所要查询的是哪种数据库, 并调用服务插件层的相关插件, 对不同的后端数据库进行读写操作。 为统一客户端访问不同后台数据库服务器时的接口差异性, 中间层应用服务器采用了插件机制, 为不同的数据库服务器分别开发不同的插件, 以简化移动客户端开发的复杂性, 并能适应未来新的医疗子系统。
2.3 数据库服务器层
数据库服务器层负责完成应用服务器中插件的具体操作, 如查询医嘱信息时, 由HIS插件访问HIS数据库, 并将查询到的数据结果提交给应用服务器。由于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的性能较强, 并且它们之间的网络带宽较高, 因此可满足大量移动客户端的数据查询任务。
3 系统采用的关键性技术
由于移动设备自身的特点, 如处理速度不强、存储容量受限等, 我们使用网络应用服务器作为中间层, 统一接受移动设备的访问请求, 并根据访问内容的差别分别处理并转发至HIS、PACS等不同的数据库服务器, 以降低移动设备的通信差异性, 并减少计算与存储开销。系统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关键性技术。
3.1 简化无线网络通信接口
通常移动设备采用的是文件系统接口, 如OPENCLOSEREADWRITE... 等, 对各种读写操作进行了严格区分, 但往往不同类型的设备的接口并不相同, 在进行接口处理时要做大量的开发工作。 我们提出利用4 种基本的GETPUTQUERYDELETE接口, 在应用服务器中增加相应的转换机制, 实现移动应用程序的全部操作, 既能够兼容POSIX标准接口, 又可以有效降低移动设备上程序开发的复杂性[7]。
3.2 基于事件与规则的混合推送机制
医务人员和患者对于信息的关注度不同, 如医生关注某些检验结果是否完成, 而患者需要了解其消费信息。 为实现对某些患者部分数据的实时推送, 在相关程序 (如检验结果生成) 插入数据库表时, 触发相应事件;而对某些日常的推送信息, 如患者每日的费用清单, 可根据设置好的规则计划调用应用服务器, 并向客户端设备及时发出信息。
3.3 暂存数据的虚拟服务
当无线网络接入点 (AP) 断开或信号较弱时, 先将要发送的数据缓存到移动设备的本地存储, 此时Android等客户端上的应用程序仍能继续为患者或医务人员提供信息服务;当网络恢复时, 再将数据传回到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 以提高移动设备在恶劣网络环境下的使用效果。
4 结语
该集成平台方案综合了数据库、 网络通信等技术, 充分发挥移动设备在医院信息化中的作用, 为Android等移动设备提供无差别的网络服务, 以透明的方式访问后端各医疗子系统, 主要可实现以下功能: (1) 当医生、护士在移动查房时, 可及时获取患者的相关数据, 为临床诊断与操作提供依据; (2) 在方便患者方面, 将患者应知的数据主动推送至智能手机, 实现患者对检查、检验结果的实时通知, 避免患者的排队等待, 并减少打印耗材的浪费, 推动医院全流程的无纸化与数字化[8]。
面向移动设备的电子病历集成平台通过对现有技术进行集成创新, 并展示了一些新颖的应用理念, 如医务工作人员能够实时了解患者的病情, 患者可利用自己的智能手机或平板计算机等接收医院发出的相关信息, 第一时间获取病情、费用等数据, 增加医院服务的灵活性与人性化[9], 为临床诊疗辅助设备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给医院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提供了借鉴, 也具有一定的商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丹蕊.基于Android的智能医疗管理软件设计及其客户端的实现[D].长春:吉林大学, 2011.
[2]胡成炜, 吉亚力, 张辉, 等.移动医护查房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医疗设备信息, 2007, 20 (4) :29-31.
[3]国家卫生部.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 (试行) [EB/OL]. (2011-01-04) [2013-08-15].http://www.gov.cn/gzdt/2011-01/04/content_1778059.htm.
[4]陈金雄.电子病历与电子病历系统[J].医疗卫生装备, 2010, 31 (10) :1-5.
[5]陈建刚.基于Android客户端和Web服务器的个人健康档案系统[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 2012.
[6]王绍祥, 邵玉斌, 龙华, 等.Android手机与数据库的一种数据交.互方法[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26 (6) :26-30.
[7]冯伟.基于REST风格的Android系统Web服务的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11 (3) :87-88.
[8]梅磊, 黄勇, 王卫星.基于医院信息系统与短信网关的公共客户关系管理平台设计[J].医疗卫生装备, 2011, 32 (6) :35-36.
面向移动应用优化 篇5
基于位置的服务 (Location Based Service, 简称LBS) , 借助互联网或无线网络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1,2], 在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GIS) 平台的支持下, 确定用户所在的地理位置, 并提供与位置相关的各类信息服务[3,4]。随着科技的发展, 基于位置的服务逐渐成为一门成熟的技术, 在实际的应用中往往与信息服务相结合, 从而产生更多的应用增值服务[5,6,7]。
本文提出的基于LBS的移动考勤系统的设计基本思想是:在移动考勤系统的设计过程中结合微信LBS的API接口, 使移动考勤系统在具备LBS功能的基础上, 通过简化细节信息达到减少开发工作量, 缩短开发周期, 减轻维护强度等目的。该系统通过LBS技术的融入, 将用户端采集到的地理位置信息, 发送至服务端校验并判断考勤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该系统借助统计汇总、数据分析等手段, 给出表格, 饼图, 条形图, 折线图等直观表达形式, 展现出学生的出勤信息。该系统结合C/S架构, 在互联网范围内共享考勤信息, 做到“一点考勤、全局共享”的目的, 从而准确及时获得学生考勤信息。
1 基于位置服务的移动考勤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在基于LBS的移动考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中, 采用Apache Web服务器、PHP解释器、My SQL数据库的整合软件包Wamp Server进行研发;采用PDO设计模式, 前台基于三角定位技术, 并结合微信API技术进行页面开发和管理用户界面研发;后台采用My SQL数据库以满足移动考勤系统的性能要求;系统采用当前主流的PHP开源开发工具Zend Studio进行软件的研发。限于篇幅原因, 本文只对该系统的架构设计、体系结构设计、核心功能模块设计、考勤报表模块设计和数据库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 讨论如何将LBS与考勤数据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形成完全统一的系统, 更好地服务师生。该系统不仅结构简单、低成本、易维护, 而且实时、高效。该系统采用智能化学生管理系统来管理考勤信息, 将学生出勤概况、学生留言等信息准确及时地推送到教师手中, 有效地促进了智慧校园的建设。
1.1 架构设计
该系统基于微信公众平台来研发移动考勤系统, 主要由微信公众号主界面模块、中间数据处理模块, 后台系统登入模块部分组成。系统架构图如图1所示。
1.2 体系结构设计
基于LBS的移动考勤系统的体系结构是一种多层次结构, 由许多功能逻辑模型及各种视图所结合生成的。其中, 视图主要是基于各种组成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与互相之间的操作形成的, 并结合数据处理的结构展示给用户, 使用户对所需数据一目了然。体系结构图如图2所示。
1.3 核心功能模块设计
该系统的关键核心模块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来实现, 提供了最基本和使用频率最高的若干功能的访问接口, 该系统核心功能包括五大模块:课堂签到功能、出勤统计功能、出勤提醒功能、日常查询功能、学习交流功能。核心功能模块组成图如图3所示。
1.4 系统数据流程图
该系统的部件包括:学生、教师和管理员, 三个外部实体, 在系统数据流图中用正方形表示;签到系统、管理考勤、出库处理、产生报表, 四个处理过程, 用圆角矩形表示;库文件, 一个数据存储, 用数据仓库表示;签到、入库数据、出库、出库数据、库存数据等七个数据流, 用方向箭头表示。系统的总体数据流图如图4所示。
1.5 系统关联图
该系统的核心是学生考勤信息模块、教师点到模块和管理员管理模块, 在此基础上, 所涉及到的实体有分别是:学生、教师, 教务管理员;涉及到的数据流分别为:学生信息、教师信息、考勤信息、管理信息。在确定了系统的实体和数据流后, 把整个系统作为一个加工环节来处理, 并给出了移动考勤信息管理系统E-R图, 如图5所示。
1.6 系统核心功能的实现
该系统的关键是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系统核心功能, 它提供了最基本和使用频率最高的若干功能的访问接口, 其核心功能包括签到, 查询和交互等功能的七大模块。
1) 课堂签到功能
该系统利用移动基站三角定位的接口, 通过获取微信客户端签到的地理位置, 与签到管理人员的地理位置进行对比。由于微信的误差在50米左右, 所以在GPS坐标的对比上允许些许误差, 来确认课签到完成。上报地理位置以推送XML数据包到开发者填写的URL来实现, 如图6所示。
2) 出勤统计功能
该系统通过查询学生的点到记录信息, 返回相应的具体签到次数实现出勤统计。由于每个学生的微信号上唯一的, 在学生关注信息的表中和签到表中均有记录, 量表做完连接操作后, 即得到指定微信号的出勤次数。
3) 作业通知功能
该系统借助菜单项的功能实现作业通知功能。由于传统的方式是教师口头布置作业, 因各种原因可能不能全面的传达到每个学生, 结果导致作业不能及时得到批改, 影响教学进度。该功能模块通过后台管理添加作业信息, 在公众号界面单击按钮获取作业信息, 使得学生获取作业信息更加方便, 同时也让教师可以在课外时间布置相应的作用, 增加了作业布置的方便性。
4) 出勤提醒功能
该系统通过出勤提醒模块让学生能够及时获得教师的提醒, 对自己的上课表现有及时的掌握, 有效地避免了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不通而导致不必要的问题出现。教师的提醒信息存储在数据中心, 学生要通过菜单单击事件主动获取与自己有关的内容。该系统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让他们主动去关注自己的表现, 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5) 平时分查询功能
该系统通过平时分查询模块让学生提前获知自己的平时成绩。本文以井冈山大学为例, 其期末学生成绩评定中平时分成绩占40%, 卷面成绩占60%, 因此平时成绩在学习评价中占到了很大的比重。由于平时分主要由课堂表现决定, 故获知自己的平时表现是十分必要的。
6) 课表查询功能
该系统通过课表查询模块实时提供课表信息。由于大学课程众多, 容易混淆上课教室, 该功能模块如同学生随身携带的课表, 可以随时拿出来查询, 不会因找不到教室而迟到, 教师也可不必携带纸质课表, 快捷方便。
7) 学习交流功能
该系统通过学习交流模块实现了学生给教师在线留言, 方便教师收集学生关于课程意见建, 如图7所示。该模块是学生学习上疑惑解答的平台, 在平台上可以问作业, 解答课堂疑问。
2 基于位置服务的移动考勤系统的主要创新点
2.1 结合潮流技术
该系统以微信为载体的移动信息技术, 使得信息交流、互动和分享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把交互性的把信息推送到用户手中, 进行精准的服务。用户通过使用该系统的APP客户端, 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2 准确位置校验, 实时的考勤
该系统采用三角定位技术, 通过将从用户端采集到的地理位置信息发送至服务端校验以判断考勤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该系统采用C/S架构, 使得考勤信息在互联网范围内共享, 做到“一点考勤、全局共享”, 准确及时获得用户出勤信息。
2.3 强大实用的统计功能
该系统对学生的签到信息进行数据分析, 使用表格, 饼图, 条形图, 折线图等直观的形式展现学生的出勤信息, 教师和教务管理员都可以很简洁明了地得到学生最近的出勤积极性, 出勤率等重要信息。
2.4 可移植性强
该系统具有不仅可以适用于学校与学生考勤, 也可以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作岗位的到岗, 出差, 走访考勤。
3 结束语
本文以基于位置服务的移动考勤系统研究与设计为主要内容, 结合微信公众号平台提供课堂签到功能、出勤统计功能、出勤提醒功能、日常查询功能、学习交流功能等常用的学生信息服务。该系统解决了传统的人工纸质签到方式在信息直观性、应用灵活性、可操作性、易维护性上存在的等系列问题, 并将校园内的各种信息进行整合, 为学生提供链接学校最新动态的通道, 在移动化的数字智慧校园建设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今后我们将在该系统的以下方面做进一步完善:实现语音操作功能;与教务系统实现对接, 使学校有效的获得学生数据;合理优化安排菜单和程序运行流程, 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参考文献
[1]张传福.移动互联网技术及业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年1月
[2]方巍, 单滢滢, 张俊杰.基于Android的云考勤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6, 09:1-7.
[3]张攀.基于位置服务的外勤人员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 2014.
[4]黄海锡.基于LBS的矿井人员定位与监管系统研究与应用[D].浙江大学, 2012.
[5]林延珊.高校移动考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 2013.
[6]马琰, 李凡, 张旭.基于位置服务云平台的自然保护区智能管护系统设计[J].世界林业研究, 2015, 06:34-39.
面向移动应用优化 篇6
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的融合, 用户可通过手机、PDA、移动电脑等无线终端设备访问互联网或进行数据交换[2]。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服务是一种新型服务, 它使信息技术应用从以个人计算机为中心过渡到以手持终端——客户为中心[3]。这种特性与旅游研究的人本主义视角相契合, 在旅游发达国家已经较早被应用于旅游者服务, 如欧盟、韩国、日本[4,5]等。我国近几年发展迅速, 如海南移动的旅游、交通、住宿等信息服务[6], 上海市旅游局的导游、导航、导览“智能导游”服务[7], 北京市旅游委的线上景点购票、线下刷手机 (二维码) 入景点的物联网服务等。
然而, 移动电子商务在旅游六大要素中仅对于“游”的应用较为全面与深入, 而对于“食”, 则存在明显不足甚至缺失的问题, 如向移动终端用户提供的餐厅、菜品等信息查询服务较为简单、不便, 预订、订餐服务较少等。造成移动电子商务在餐饮业应用迟缓的原因并不在于技术障碍, 而在于餐饮企业对于应用模式及建设实施的困惑。而现有移动电子商务的旅游应用研究多集中于国内外研究综述[5,8], 关注点也仅侧重于旅行社[9]、旅游目的地[10]等, 针对餐饮业的相关研究较少。
本文以旅游的重要要素“食”为突破口, 构建面向旅游者的全方位餐饮服务需求的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模型, 并给出实施中的关键问题及建议, 以期为餐饮业在移动互联时代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供实际可操作性的指导建议。
1 餐饮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模型
餐饮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模型面向“旅游者的全程餐饮移动电子商务服务需求”, 针对旅游者在旅游地就餐前的查询、订餐服务需求、如何到达就餐地的导航服务需求、到达就餐地的就餐体验需求、就餐后的结账、交流、评价需求, 构建如图1所示的六个方面的应用:
1.1 查
查指向旅游者提供的在线实时、动态信息查询功能。旅游者可通过移动终端访问互联网, 搜索符合需求的餐厅, 如与旅游者当前位置邻近的餐厅、就餐者评价较好的餐厅、打折促销的餐厅等;查询了解餐厅的就餐状态信息, 如现有停车位情况、餐厅就餐人数、实时座位信息等;获取餐厅的饮食文化、就餐环境、菜品等信息。
1.2 订
订指向旅游者提供的在线实时预订功能。旅游者可在查询到符合需求的餐厅后, 进行在线订餐, 可根据餐厅环境、座位情况等信息选择座位, 并在一定的信义担保情况下, 根据菜品信息进行在线点餐。
1.3 行
行指向旅游者提供如何到达就餐地的导航功能。旅游者可通过移动终端授权运行导航定位系统, 获得前往用餐地点的路线导航服务。如果就餐环境路径复杂, 旅游者可获得就餐环境内的路径导航或信息服务, 如, 安全停车引导服务、卫生间的位置服务, 餐区信息等。
1.4 食
食指在旅游者到达餐厅并就坐后向其提供的各种服务, 主要包含智能菜单与智能厨房。智能菜单指旅行者可通过自己的移动终端、餐厅提供的智能终端进行自助点餐。智能厨房指面向就餐者的厨房信息服务,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虚拟现实、视频、图片等新媒体手段加以展示。
1.5 结
结指自助结账, 即旅游者能够通过餐厅提供的自助终端进行自助结账并打印就餐票据。这一应用功能的提出将极大提高餐厅服务的效率, 提高翻台率。
1.6 评
评即向旅游者提供即时评价、餐后评价、交流的平台。如旅游者可发布餐饮微博, 可利用文字、图片、视频以及语音对菜品、餐厅服务质量等进行评价、讨论;通过旅游者点餐、评价信息, 建立供旅游者参考的企业、菜品排行榜。旅游者还可以通过即时通讯功能, 将自己在就餐过程中所需的服务和用餐要求传输给餐厅主管和服务人员, 餐厅服务人员根据获取信息即时为客人提供相应服务。
面向旅游者的餐饮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模型一方面以用户视角构建电子商务系统应用功能;另一方面深入旅游者对餐饮的垂直、精细服务需求, 并以“全程”为轴线进行应用整合, 能够为旅游者提供较为全面的餐饮电子商务服务。然而, 企业在具体建设实施时将面临多层面问题, 对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将是上述应用模型得以较好实施、广泛应用的基础。
2 实施建议
围绕面向旅游者的餐饮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模型, 构建餐饮移动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内容总体框架如图2所示。
2.1 硬件系统
硬件系统的建设指餐饮移动电子商务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建设内容为以移动互联技术为核心的各种硬件设施建设, 可从两个层面考虑:一为感知层, 建设移动终端设备、移动信号接收设备等 (移动终端包含旅游者手机以及自助手持终端等设备, 后者需要餐饮企业进行设备建设) ;二为通信层, 广域无线移动通信网借助移动、电信的2G、3G网络, 局域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则需要企业自行建设, 建设内容需支持移动通信与基于射频 (RFID) 的物联网通信。
2.2 应用支撑系统
应用支撑系统指能够实现应用模型各种功能的支撑软件、平台及其之间的集成, 包含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RFID系统、信息资源管理系统 (采集、交换、分析、管理等) 等。应用支撑系统能够对上支撑各种应用功能开发, 对下搭建硬件集成平台, 相当于将整个系统无缝集成、联接的中间件, 对于系统的应用开发效率、效果以及系统的可扩展性具有重要意义, 是系统建设的重点。
2.3 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是指基于应用整合目标而进行的数据层面整合, 包含元数据, 旅游者信息 (基本信息、行为信息) 、企业信息、空间等数据库建设内容, 餐饮企业内部、餐饮企业之间、餐饮企业与旅游其他业态同行、政府监管部门等的数据交换与整合。信息资源建设应贯穿信息资源的全生命周期, 从数据的采集、交换、加工、处理, 到分析、利用与管理、更新, 纵向首先构建基于元数据的基础数据库, 再向上构建主题数据库, 横向构建实现应用功能所需的旅游者数据库、企业数据库、空间数据库等。
2.4 应用系统
应用系统即包含如图1所示的六个方面的应用功能:查、订、行、食、结、评, 每个方面由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各种细化功能构成, 六个方面相互连接。应用系统的功能开发首先需要划分旅游者群体、类别、偏好、趋势等。第二步侧重技术工作, 一要注重用户友好, 即用户观感、体验、使用习惯、满意度等问题;二要注重不同渠道系统 (网站、客服、移动终端、自助终端等) 的特性及其之间的差异, 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功能。
2.5 支撑体系
支撑体系指支撑系统开发、运营的各种标准与制度体系, 主要包含支撑数据交换与共享的元数据标准、支撑旅游者服务的服务与业务体系以及信息安全标准、信用体系。支撑体系是系统建设的重点也是难点, 关系建后系统的正常、有效、高质量运行。其中, 由于面向旅游者的服务与业务体系会部分改变企业内部原有组织结构、服务流程、业务流程, 涉及企业的部分管理变革, 将是非技术层面系统建设的难点。建议这部分工作由企业管理高层牵头支持。
3 结语
本为针对移动电子商务技术在旅游要素“食”中的深入应用不足甚至忽视, 构建面向旅游者全程餐饮需求的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模型并给出实施框架与建议, 为移动电子商务及其相关技术在餐饮业的深入应用, 餐饮业信息化与服务水平的提升及其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本文提出的面向旅游者的餐饮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模型, 一方面是餐饮移动电子商务的“垂直”、“深入”应用;另一方面是面向旅游者全程餐饮电子商务需求的应用整合, 较好地体现了旅游研究、实际应用的人本主义思想。同时, 本文给出的实施建议基于信息系统建设的最佳实践与经验, 体现了工程化、体系化的建设思路, 具有较强的实际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将超传统互联网[EB/OL].中国信息产业网.http://www.cnii.com.cn/index/content/2011-01/14/content_831692.htm.
[2]李伟, 徐正全, 杨铸.应用于移动互联网的Peer-to-Peer关键技术[J].软件学报, 2009, 20 (8) .
[3]刘德明.面向服务质量和用户感知的移动电子商务服务创新研究[D].硕士论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8.
[4]王宏星.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研究[D].硕士论文, 浙江大学, 2004.
[5]乔玮.手机旅游信息服务初探[J].旅游科学, 2006, 20 (3) .
[6]张冬.移动互联网技术助力海南旅游产业发展[J].通讯世界, 2010 (7) .
[7]丁宁.科技让你乐享旅游[N].中国旅游报, 2011-6-8.
[8]林德荣, 郭晓琳.旅游电子商务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 2008, 23 (12) .
[9]杨雪涛.旅行社与移动运营商的合作产物——移动旅游信息服务[J].华东经济管理, 2003, 17 (4) .
面向移动应用优化 篇7
关键词:多媒体子系统,中间件,移动互联网,手机
0 引言
基于用户的需求, 网络演进的方向是移动化、宽带化和IP化。除了传统的语音业务, VoIP (网络电话) 快速增长, 给运营商话音收入带来很大冲击;数据业务发展迅猛, 用户的移动宽带应用需求日益增大, 这给运营商的网络建设和业务运营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让用户随时随地应用互联网业务, 同时出于网络Qo S (服务质量) 、安全、计费、多业务融合等方面的考虑, 3GPP R5中提出IMS (IP多媒体子系统) 架构, 满足用户多媒体业务的需求。业界广泛认为, IMS是移动核心网的一种演进趋势, 也是解决移动网与固网融合的方式。IMS中间件的应用使得在面向大众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广泛商用IMS业务, 同时保障运营商营收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 IMS网络架构及与移动网的关系
1.1 IMS网络架构
IMS的会话控制、业务承载全部基于IP网络, 为用户提供语音、视频、图片、文本等多媒体服务。子系统的概念就是其依赖于现有的网络系统, 把GPRS/LTE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长期演进) 作为移动无线承载网络, 把固网宽带IP系统作为固定接入的承载网。
IMS中主要包含CSCF (呼叫状态控制) 、HSS (归属用户服务器) 和AS (应用服务器) 网元, 以SIP (会话初始协议) 交互。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
CSCF网元是关键的核心网元, 其实现呼叫接入、控制与处理的功能;HSS主要实现用户签约数据的存储;AS实现智能业务逻辑控制功能。
CSCF网元的功能位置类同于2G核心网的MSC (移动交换机) 、3G核心网 (电路交换域) 的MSC server、固网NGN (下一代网络) 中的固定软交换 (soft switch) 设备, 实现用户呼叫接入的鉴权、号码分析、呼叫路由等呼叫控制为核心的功能;HSS网元的功能位置类同于移动核心网中的HLR (归属位置寄存器) 、固网中的s HLR (智能HLR) , 保存用户签约数据;AS类同智能网中的SCP (业务控制点) , 提供智能业务控制功能, 如彩铃、彩像、智能语音呼叫 (呼叫前转) 等。
业界认为, IMS是下一代核心网的一种演进趋势, 支持多种接入, 包括WLAN (无线局域网) 、固网网关 (如用户小交换机交换机、接入网关等) 、移动软终端 (如SoftDA) 、支持SIP的话机等等。终端或接入网关支持符合IMS规范的SIP, 即可通过IP网络接入IMS。
1.2 IMS与移动网的关系
IMS是3GPP起初为移动通信网承载多媒体业务而设计, 后来TISPAN (电信和互联网融合业务与高级网络) 基于IMS进行固网接入及互联网业务控制的研究, 以实现固网移动网的融合。
如图2示例, 用户通过2G/3G的移动分组数据网络 (分组交换域) 接入IMS;若用户通过LTE网络接入IMS, SGW (业务网关) 和PGW (分组数据网关) 的功能位置同图2中2G网络中的SGSN (GPRS服务支持节点) 和GGSN (GPRS业务节点网关) 。GGSN/PGW通过接口Gi/SGi接入Internet, 这在3GPP 29.061中定义, 即移动用户通过GPRS/LTE接入位于公共IP网络中的IMS。
2 IMS终端及业务的应用现状
IMS可以提供包括VoIP、多媒体会议、统一Centrex (虚拟交换机) 、多媒体彩铃/彩像、融合一号通、IM/PS/GM (即时消息/呈现业务/群组管理) 、企业通讯录、企业办公自动化等业务;同时支持语音、视频、文件和应用的共享等。即时通信的功能大家都很熟悉, 以QQ举例, 用户电脑/手机登录上QQ后, 可以跟看到所有好友的当前状态 (在线、离开、不在线等) 和心情短语;可以通过收发即时消息跟某个联系人聊天;可以建立群组, 把不同类别的联系人分别放到对应的群组中。如上所述的这些功能, IMS都能提供, 由此可见IMS和互联网的业务理念、设计思想都是相通的。
IMS在国内的应用以企业信息网为例, 其集成了IMS的常见业务, 为企业员工提供办公自动化服务, 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终端主要是运行在PC机上的软终端 (如中兴的SoftDA) 和固定座机 (包括普通电话机、SIP可视电话机等) 。还有一种典型应用, 即通过统一Centrex平台为企业提供融合V网 (移动虚拟专用网) 服务, 企业内的座机、PC (个人计算机) 软终端等接入IMS网络, 实现企业内员工的短号互拨服务。而国内移动手机用户基本上是通过手机内嵌IMS软件来接入IMS网络, 一些终端厂家推出的IMS手机终端只提供了对现有的IMS业务的部分支持, 如Nokia手机的视频通话功能、摩托罗拉手机的POC (一键对讲) 功能等。
建设IMS商用网络的国外运营商也很多, 大多为固网升级改造考虑, 而面向个人手机用户服务的IMS商用网络很少, 但在固网接入方面, IMS对比固网软交换没有太大的优势。
如上所述, 目前IMS主要集中在行业应用, 而在个人移动手机市场应用很少。个人移动手机如何在不需要额外安装软件客户端的情况下就能享用IMS业务, 即手机出厂时就已支持接入IMS网络;另外当前2G、3G移动用户如何也能方便快捷地享受IMS相关业务, 这些都是跟移动互联网密切相关的问题。首先要搞清楚IMS在市场运营各个阶段的定位是什么, 是基于核心控制功能的业务承载网、还是单纯的固网核心网或两者皆有。
3 IMS中间件
实现IMS功能的软件模块即为IMS中间件, 其遵循3GPP定义的IMS相关标准。
3.1 移动互联网代表应用
在现网中, 2G/3G智能手机通过客户端软件也可为用户提供部分类IMS服务, 如常见的手机飞信/QQ/MSN, 支持基于IM (即时聊天) 的社交服务。而近来国外发展迅猛的即时聊天软件以Kik、Viber等为代表, 国内以微信、米聊等为代表。提供移动免费的IM、类POC、文件共享等服务, 其基于运营商的分组数据网络传输IP包, 用户仅需支付数据业务 (如GPRS) 包月套餐的费用即可。综合分析, 这些手机客户端用户群爆炸式发展且深受用户喜爱主要有如下两个原因:
1) 完全基于用户最常用、最熟悉的手机通讯录这个基础社交网络, 并提供基于用户状态的免费服务。
如某Kik用户A注册时, 需输入本人电话号码和邮箱地址, 这些个人信息传输并保存于Kik的远程服务器数据库中;Kik会自动检索并匹配该用户手机通讯录中的联系人名单, 并将已经安装了Kik的联系人标记出来, A用户就可以直接给这些联系人拨打VoIP、即时聊天。
2) 保障用户的UE/UI (用户体验/用户界面) 体验。
Viber为什么如此吸引用户, 有评价说其比其他任何一款应用都更像电话。其直接嵌入手机自带通讯录, 用户打开手机通讯录就可看出哪些好友也安装了Viber, 并可与这些好友IM聊天和VoIP。用户的手机操作和界面感知与未安装Viber时基本相同。
3.2 IMS中间件的应用
如果手机出厂后就支持IMS功能 (即用户不需要再手工下载和安装客户端) , 而且用户UE/UI等方面的体验类同现网中的2G/3G手机, 那就是IMS手机。IMS中间件遵循3GPP定义的IMS相关标准。
如图3所示, 若用户A手机开机后想打个电话给某个好友B (黄小明) , 打开手机自带的通讯录 (真实姓名和手机号) 查找B好友, 手机通讯录上会自动显示所有联系人的姓名、联系方式、当前的状态 (忙碌、空闲、关机) 、心情短语 (比如“开会中”、“午休中, 请勿打扰”等等) ;A看到好友B当前为“空闲”状态, 就可以直接选择B的号码并拨打。当然这是VoIP, IMS网络运营商可考虑按时长或包月套餐的形式向用户收取相关费用。用户A与某好友即时消息聊天、视频电话、文件共享等均可通过手机自带的通讯录查找到好友后直接操作。其基于手机通讯录为用户提供IMS的状态呈现、即时聊天、VoIP、视频通话等核心服务。
IMS中间件提供的如上业务功能完全基于3GPP标准开发, 集成于手机内并直接调用手机自带的能力, 如建立GPRS/CDMA数据通道、使用手机通讯录等等。IMS手机通过中间件与IMS网络交互, 为个人移动用户提供丰富的IMS业务。
3.3 移动互联网新需求
综合3.1和3.2可以看出, IMS中间件直接安装于手机内, 可通过GPRS/LTE/WLAN等无线接入IMS网络为用户提供相关服务, 包括即时消息、VoIP、状态呈现、文件共享、视频电话、会议、POC等业务, 而运营商维管的IMS网络可考虑提供业务逻辑控制和基于业务能力的计费服务。
4 总结
现有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基本以运营商的分组数据网络为纯通道, 且对运营商的语音、短彩信等营收业务带来很大的冲击。IMS中间件应用的优势在于能使用户的手机成为真正的个性化通信设备, 将来面向个人市场若基于IMS网络提供移动互联网业务, 并考虑基于业务功能 (如VoIP通话时长、IM消息条数等) 、流量信息等方面的控制与计费, 为用户带来丰富的移动互联网业务, 同时保障IMS网络的营收。
面向移动应用优化 篇8
搜索引擎是当今网络信息检索的主要工具,它在满足人们从互联网上快速、准确、全面地获取信息的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搜索引擎诞生的同时,搜索引擎优化(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应运而生。一些研究关注于分析在具体的应用上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关键字来吸引搜索用户;如何去吸引Google爬虫的抓取;链接构建的相关技巧[1]。或针对具体的优化技术,研究如何将掌握的搜索引擎优化技术应用到提高网站的用户体验中去[2]。有些对于搜索引擎优化的研究主要是从独立的各项指标的算法展开的,如对PageRank、关键词、链接等各方面[3,4,5]。
然而在进行搜索引擎优化时,目前市场份额最大的两大搜索引擎“百度”和“Google”中得到的效果会有所不同。本文面向百度这一搜索引擎,根据经典的搜索引擎排序算法,推导出可能影响主流搜索引擎搜索结果排序的相关因素,借助站长工具来收集相关数据,利用SPSS的统计图来观察规律,再根据可能的规律来使用相应的方法(如Q-Q图,探索分析等)来检验和拟合,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和指标,达到为优化实践提供参考建议的目的。
1 经典搜索引擎排序算法
1.1 词频和位置加权算法
利用关键词在文档中出现的频率及其在文档中位置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是搜索引擎早期排序的主要思想。关键词词频越高的文档和关键词出现的位置越重要的文档优先排在检索结果的前面。该算法简单、易实现,比较适用于结构化文档数据,如期刊数据等,但对互联网资源来说,很难保证文档的结构和文档的质量[6]。
1.2 Alexa的网站排名算法
Alexa的世界网站排名主要分两种:(1)综合排名,也可以叫做绝对排名,即某个网站在所有350多亿全世界所有网站中的名次。(2)分类排名,一是按主题分类,比如新闻、娱乐、购物等,Alexa给出某个特定网站在同一类网站中的名次[7]。
1.3 PageRank算法
PageRank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如果一个页面被许多其他页面引用,则这个页面很可能是重要页面;一个页面尽管没有被多次引用,但被一个重要页面引用,那么这个页面很可能也是重要页面;一个页面的重要性被均分并传递到它所引用的页面。PageRank技术基于整个Web的链接结构来计算各网页的重要性,它认为用户能够通过网页之间的超链接访问到整个网络[3]。
1.4 Hits算法
Hits算法的基本流程是:对于一个检索关键字通过搜索引擎的查询返回一个根集;.对根集进行扩展,得到扩展集;对根集的内容做特征计算,与扩展集中网页的特征值比对,去除差别较大的网页;计算扩展集中网页的权威值和中心值,并据此排序输出[8]。
1.5 Hill Top算法
HillTop算法的指导思想和PageRank的是一致的,都是通过网页被链接的数量和质量来确定搜索结果的排序权重。但Hill Top认为只计算来自具有相同主题的相关文档链接对于搜索者的价值会更大:即主题相关网页之间的链接对于权重计算的贡献比主题不相关的链接价值要更高。对于两个具有同样主题而且PR相近的网页排序过程中,HillTop算法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HillTop同时也避免了许多想通过增加许多无效链接来提高网页PageRank值的作弊方法[9]。
2 数据收集及处理
2.1 数据收集对象及收集方法
本文根据经典搜索引擎排序算法确定以下的可能相关因素,用于针对百度搜索引擎优化规律研究。(1)由词频和位置加权算法可以推导出的可能相关因素有:关键词频率和关键词密度。(2)由Alexa的网站排名算法可以推导出的可能相关因素有:Alexa排名。(3)由PageRank算法可以推导出的可能相关因素有:外部链接数量、外部链接质量和PR值。(4)由Hits算法可以推导出的可能相关因素有:出站链接数量、出站链接质量、外部链接数量和外部链接质量。(5)由HillTop算法可以推导出的可能相关因素有:外部链接数量、外部链接质量、相关网页的链接数量和相关网页的链接质量。
综上所述,有经典搜索引擎排序算法可以推导出的可能相关因素有:关键词频率、关键词密度、Alexa排名、外部链接数量、外部链接质量、PR值、出站链接数量、出站链接质量、内容相关网页的外部链接数量和内容相关网页的外部链接质量。
因为一般网页的链接(包括出站链接和外部链接)的数量都比较多,甚至可能是成千上万个,所以要研究每一个链接的质量和所链接的网页的内容是否相关,从人力、物力和时间上都是比较难实现的,所以本论文中不对链接的质量(包括出站链接质量和外部链接质量)、内容相关网页的外部链接数量和内容相关网页的外部链接质量进行数据收集、研究和讨论。
最后确定本文的数据收集对象如下:
关键词频率、关键词密度、Alexa排名、外部链接数量、PR值、出站链接数量(说明:因为百度和Google的搜索引擎算法不同,对外部链接的定义不同,收集外部链接数时需要收集百度外部链接数和Google外部链接数)。
数据收集方法:先选择不同的关键字在百度和Google搜索引擎中进行搜索,得到排名靠前的网页的网址,再通过利用网站站长之家(http://www.chinaz.com/)上提供的站长工具来收集数据。
2.2 数据收集(如图1)
2.3 数据筛选及处理
由于网络不稳定和少数网站正在维护的原因,导致无法对一些网页的数据进行收集,而且这种情况很少(大约占收集的数据的1%左右),对本课题的研究分析影响不大,所以需要过滤这些搜索结果。
因为一般的搜索引擎对该搜索引擎网站的附属网页特别友好,所以如果搜索结果中有该搜索引擎网站的附属网页,则跳过这些搜索结果,即不对这些网页进行数据收集。
由于现在的搜索引擎都会对一些较长的关键字进行拆分,虽然拆分关键字不会对搜索结果有影响,但是本论文的数据收集中有两项是关键字频率和关键字密度,拆分关键字会直接影响这两个数据项的结果,从而影响研究分析的准确性,所以把用长关键字进行搜索得到的结果数据过滤掉,以提高研究分析的准确性。
2.4 数据分析过程和结果
2.4.1 对关键字频率的分析把在百度中收集的数据的关键字频率按升序排列,其条形图如图2。
从图2中可以观察到大部分的搜索结果的关键字频率分布比较均匀,这样可以推断关键字频率与百度搜索排名的相关性不大的可能性较大,故不再进行深入的研究。
2.4.2 对关键字密度的分析把在百度中收集的数据的关键字密度按升序排列,其条形图如图3、图4。
从图3中可以观察到在[0.7%,2.4%]这个区间上的分布占了样本中的大部分,而[0,0.7%]和[2.4%,1]两个区间上的分布只占样本中的少数,百度中的搜索结果的关键字密度很可能服从正态分布。
另画出百度中关键字密度的直方图(见图4)来检验它的正态性,故运用Q-Q图法(Q-Q图,即分位数图,以样本的分位数(Px)作为横坐标,以按照正态分布计算的相应分位数作为纵坐标,把样本表现为直角坐标系的散点。)对其进行正态性检验,分析结果如图5和图6。
从图5和图6中可以看出,数据点大致分布在对角线两侧,但波动的幅度较大,拟合程度不能令人满意,而且残差基本在Y=0上下分布也不是很均匀,说明关键字密度有一定的正态性。
当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或正态分布的拟合程度较差时,一种可行的数据处理方法是进行数据转换。
从图5中可以观察到,关键字密度的频率曲线近似于卡方分布(Chi-square distribution),卡方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中有eλx一项,所以可以先做自然对数转换,再对其进行正态性检验。使用SPSS画出进行了自然对数转换得Q-Q图。得出的结果见图7和图8。
从图7和图8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数据点都紧紧围绕着对角线分布,而且残差除了少数几个点外,基本在Y=0上下均匀分布,说明关键字密度服从正态分布,正态性较好。
百度的搜索靠前的结果的关键字密度做自然对数转换后服从正态分布,对其进行探索分析,结果如图9。
从图9中我们可以看到,关于变量(关键字密度)的描述性统计量,前三行分别是总体均数的点估计值0.1061、标准误0.14125、总体均数的99%置信区间为[-0.2764,0.4886],转换回关键字密度的均数的置信区间是[1.155,1.92]。
根据以上分析可得:在百度搜索中靠前的结果的网页的关键字密度做自然对数转换后服从正态分布,其置信区间为[1.155,1.92],所以建议进行百度搜索引擎优化工作时,建议把网页的关键字密度控制在1.155%到1.92%之间。
2.4.3 对PR值的分析把在百度中收集的数据的PR值按升序排列,画出条形图,如图10。
从图10中可以看出,在百度中搜索靠前的网页的PR值在4以上的占了95%,主要集中在5、6、7这三个值中,而8、9在40个样本中只有三个,这并不能说明PR值等于8、9对百度不友好,因为在数以亿计的网站中,PR能达到8、9这个程度的网站可以说是九牛一毛。PR值在4以下的样本只有两个,而且PR值在4以下的网站不计其数,说明百度对PR值在4以下的网站不太友好。
3 结论
通过对搜索引擎的经典排序算法进行分析推导,可得出影响主流搜索引擎排序可能相关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网页的关键词频率、关键词密度、Alexa排名、外部链接数量、PR值、出站链接数量;使用站长工具收集百度中结果靠前的网页的可能相关的因素的数据,通过筛选过滤后,利用的统计图来观察规律,再根据可能的规律来使用相应的方法(如Q-Q图,探索分析等)来检验和线性拟合,通过研究找出在百度的靠前的搜索结果中,关键字频率与百度搜索排名的相关性不大的可能性较大,而网页的关键字密度和PageRank则呈现出规律性。
参考文献
[1]David Viney.Get to the Top on Google:Tips and Techniques to GetYour Site to the Top of the Search Engine Rankings-and Stay There[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1.
[2]土著游民.SEO魔法书[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3]张巍,李志蜀.基于PageRank算法的搜索引擎优化策略[J].计算机应用,2005,25(7):1711-1712.
[4]杨松,杨文莲.基于关键字和链接的搜索引擎优化策略[J].渤海大学学报,2006,27(3):269-271.
[5]付真真,陆伟.基于关键词的搜索引擎优化策略及效果分析[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9,(6):61-65.
[6]常璐,夏祖奇.搜索引擎的几种常用排序算法[J].图书情报工作,2003,(6).
[7]林元元.搜索引擎优化技术(SEO)的应用[J].软件导刊,2009,8(11):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