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政务现状(共12篇)
我国电子政务现状 篇1
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从1999年开始,连续两年都把通过信息化改进发展中国家的政府组织、重组公共管理、最终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作为其工作重点。在世界各国积极提倡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五个应用领域中,“电子政府”(e-government)也一直被发展中国家列为第一位。《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了“以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的主张。
一、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概况
在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政府工作中的应用是作为国民经济信息化的目标提出来的。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开展办公自动化工程,建立了各种纵向和横向内部信息办公网络。
中国电子政务的提出源于1985年的“海内工程”。当时的建设目标为:在中央政府开展办公自动化建设,逐步实现决策与政府行政管理的信息网络化。
1993年底,为适应全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中国正式启动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起步工程———“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三金工程”是我国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是我国电子政务的雏形。
1999年1月,由我国40多家部委(局、办)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的“政府上网工程”,旨在推动各级政府部门为社会服务的公众信息资源汇集和应用上网。在政府上网工程的推动下,我国政府站点迅速增加,网页内容日益丰富,在政策传递、网上服务等电子政务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展。
从1993年开始的“三金”工程建设,到2002年的“中办发17号”文件中提出的“十二金”工程,我国进入了重点以提高行政监管能力为目标的电子政务建设阶段,特别在“十五”期间有了较大发展。
就整体而言,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起步较晚,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成熟度不够。虽然近年来有所发展,但是政府的信息化在很多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国内各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基础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不同部门的局域网已经基本搭建完成,有些地区已经形成了城域网的基本雏形。从具体应用效果看,政府内部通过网络化沟通和信息共享,办公效率大为提高。虽然近几年我国电子政务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制约着我国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
1. 政府对电子政务的系统性及其在信息化建设当中的地位认识不够,缺乏明确的发展策略。
我国在发展电子政务方面存在不少错误认识。一种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不重视软件的开发和政府业务流程的整合,而是用计算机系统去模仿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模式,结果很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设备成为高级打字工具,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种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以为把政府一些政策、法规、条例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没有把传统的政务工具同网络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对电子政务的系统性及其在信息化建设当中的地位缺乏认识。
2. 电子政务的发展存在重新建轻整合、重电子轻政务的现象。
“电子政务”的关键是“政务”,而不是“电子”。但不少领导者只是把电子政务当成一种新技术,以为只要投资,有了硬件设备就算建成电子政务。事实上,电子政务最需要的是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否则,利益冲突无法协调,标准规范无法统一,系统无法一体化,资源(包括信息)无法共享,重复建设无法避免。因而,把电子政务落到实处的关键是在“政务”上,电子只是为政务提供支撑和服务。提高电子政务水平的关键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对政府行为、公共管理行为的研究和改进。
3. 保障电子政务发展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电子政务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为了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都制定或修改了相关法律。然而,我国在保护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方面的电子政务立法一直是滞后的。我国目前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政府信息化缺乏基本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如缺少政府信息公开法、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法。原有的一些法律已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法律法规的欠缺势必阻碍电子政务建设的进程。
4. 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领导机构不健全。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宏观规划,国家没有提出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各地电子政务的建设是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各不相同,机构还很不健全,作用也很有限。主要表现在:一是体制不顺。如,国家信息办公室归国务院领导。但地方政府的信息办公室(或称信息中心)则有的地方归政府办公室领导,有的地方归科技部门领导,有的地方属于政府的职能部门,有的地方则成了事业单位。二是职能不清。本来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领导机构应统一领导、管理电子政务工作。但是,现在普遍担负不起这个任务。即政府对公众的电子政务和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服务等,尚无职能部门管理。这些都是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近期内应该采取的策略
为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近期内应该采取下列策略:
1. 加强宣传,突破误区。
电子政务是近些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出现才兴起的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方式,其概念、内涵和特点尚不为大多数公务员所理解。实际上,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许多人对电子商务还是一知半解,对电子政务就更是一无所知了。因此,当前必须就电子政务与传统的政府管理的差异、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的区别、电子政务对信息产业的引导作用等加强宣传工作,破除各种错误认识,使各级领导树立正确观念。
2. 统一规划,加强领导。
可以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经验,在国务院建立电子政务的领导机构,统一领导、组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为此,可以推行“总体统筹、分工负责”制。“总体统筹”就是:国务院领导机构对全国政府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制定统一标准、相关政策法规及管理办法,对重大工程的资金进行统筹安排。“分工负责”就是:各部委、各地方按照统一的规划、标准,负责具体项目的实施。
3. 以发展电子政务、实现“电子政府”为目标,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改革政府管理模式,优化业务工作流程。
这是实现政务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
实施电子政务工程不能简单地将现有业务、办公、办事程序原封不动地搬上计算机,而是要对传统的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工作手段进行革新。
4. 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和改造政务数据库。
这是电子政务工程的关键和难点,必须打破各级政府和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整合政务信息资源,重视对信息资源的不断开发、更新和维护;推动政府信息资源对社会的开放,使之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前景
1. 制定与电子政务有关的国家标准。
我国电子政务现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存在电子政务系统设置不规范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会带来很多不方便之处。为了统一作业流程,提高电子政务的实际应用能力,必须清理、确认和制定与电子政务系统工程项目相关的国家标准,实现统一作业,才能确保电子政务的有效施行。2002年5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发布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总则部分,与之相关的电子政务工程管理、网络建设、信息共享、支撑技术、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规定已在2003年完成,电子政务的各种标准规范将不断完善。
2. 建立电子政务的法律与法律环境。
我国的电子政务法律规范建设明显滞后于电子政务的发展,所以与电子政务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的立法过程有必要适当加快,如电子文件法、电子版权法、数据保护法、电子交易法、数字签名法、法律上认可的数字签名技术标准、认证授权管理等都需要加快立法或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明确法律地位和效力,保护公民的隐私,加强电子政务的安全立法。可以预计,未来几年的信息安全市场将进一步发展,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将更加完善。
3. 开发电子政务标准化应用系统模块。
大大小小的政府机构数以万计,如此巨大的电子政务建设规模,如果由各部门开发自己的系统,不仅将浪费大量的资源和时间,搞重复建设,更由于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政府之间、政府部门之间的各种系统势必难以兼容,信息资源难以共享,所以电子政务横向业务模型中具有共性的应用模块,需要由获得国家授权的政府部门规范研究与应用模块相关的业务流程,进而建立标准化的业务模型和数据模型,开发出标准的系统软件。
4. 构建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
电子政务的信息化处理是动态的、双向的,信息的安全保障体系要求很高,既要能够防范和化解黑客攻击、病毒爆发、非法用户入侵、机密信息泄露、重要数据丢失等造成的危机和隐患,还要做好服务公众的工作,为此需要推行强有力的安全管理规范,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建立网络安全应急事件响应预案。
5. 网络设施建设速度将趋缓。
目前,我国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是: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远远领先于应用系统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造成了有路无车、有车无货的现象,甚至在有些地方谈起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就是要建网、购置设备,低水平重复建设非常严重。电子政务建设原则上不鼓励建设专网,而是要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设施,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因此,网路建设增长速度将进一步趋缓,同时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利用将有明显提高。
6. 国内厂商将有更大发展空间。
中央号召电子政务先行,以政府信息化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不仅找到了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抓手,能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步伐,更重要的是,电子政务以财政投资为主,既要实现政府信息化的目标,还要担当起带动民族产业的责任。因此,电子政务建设使国内的IT厂商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具备了跻身世界IT厂商的条件。
摘要:电子政务近些年来随着信息化的进程在我国蓬勃发展。在电子政府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梳理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 探讨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潜在问题, 提出了一些操作性较强的应对策略, 并对我国电子政务的未来发展作出了展望。
关键词:电子政务,发展概况,问题,策略,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覃证, 陈俊英, 王昱.电子政务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http://www.sd-pc.gov.cn.
[3]王辉, 朱慧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障碍与对策.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与社会科学版) , 2003.4.
[4]徐晓林, 杨兰蓉.电子政务导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5]宋军.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理论探索, 2003.3.
我国电子政务现状 篇2
(2005-05-31 10:12:44)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信息管理中心 刘颖
在我国,电子政务的概念逐步深入人心。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的电子政务建设到今天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许多地方政府部门基本上都建立了相应的配套设施。在有了这些基础之后,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开始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即从基础建设到全面应用的深刻变革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将加强电子政务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写入新的五年规划,电子政务在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方面将起到革命性的作用。
如何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电子政务的目的、作用,如何更科学合理地开展和发展这项工作,正成为政府领导人、电子政务建设管理者、IT业界人士乃至社会公众日益关心的问题,它迫切要求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积极探索、总结经验。
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亟须“规划先行”
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计划的指导,现阶段的电子政务发展同样需要规划的指导。
电子政务建设是“社会工程”、“民生工程”,具有明显的社会性、群众性、整体性。就目前某些地区、部门而言,电子政务建设没有统一规划、综合考虑、总体部署、典型引路,而只是顺其自然、自行其事、孤立实施、各自为战,其结果必然是良莠纷呈、优劣共存、网络不通、信息资源难于共享。
电信业“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已经启动,我国的电子政务经历了高潮迭起的建设阶段,现在应该冷静分析现状,对未来的走向进行理性规划,从宏观上对电子政务的有序发展进行整体把握。
制定“十一五”电子政务发展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为电子政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让全社会更好地了解和支持电子政务的发展;
2、为各级政府有序地发展电子政务指明目标与方向,尽量减少电子政务发展中的无序和盲目现象,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3、为加强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和合作提供依据,以促进电子政务发展整体推进,有序进行;
4、为社会各界,特别是IT厂商参与电子政务建设提供实施与应用指南。
我们应该借鉴电子政务发展较为成功的国家的经验,同时结合本国国情,制定出一套能够满足各级政府机构和社会各界的现实和潜在需求,能够前瞻性地把握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和变化趋势的规划体系,从而促进电子政务有序发展,保证电子政务的实际效果。
二、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情况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即80年代的起步阶段,90年代的重点推进阶段和进入新世纪后的加速发展阶段。90年代后期,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伴随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力度加大,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了全面规划、整体发展的新阶段。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信息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国家对电子政务工作重视程度的日渐加深,电子政务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2002年17号文件的指引下,我国各级政府正围绕“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的发展重点有序展开,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各种局部性应用、阶段性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国内各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基础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不同部门的局域网已经基本搭建完成,甚至有些地区已经形成了城域网的基本雏形。从具体应用效果看,政府内部通过网络化沟通和信息共享,办公效率大有提高。
在最近几年中,全国各地以北京、上海等地区的政府机构为龙头,以南海、邯郸为代表的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应用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
首都北京作为我国最早实施电子政务工程的地区,到2000年底,已初步建成了公用信息平台和政务信息网络。中关村高新技术科技园区已经开始实现网上办公办事,电视电话会议网络也已基本覆盖全市。北京市提出的建设电子政府的具体目标是:到2002年底初步实现政府面向企业和市民的审批管理和服务业务上网进行,政府内部初步实现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到2005年底建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高速宽带、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网络系统,最终建成北京市政务系统信息资源库,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
上海的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也取得了实效,目前该网站共列出707项业务,其中的640项可以在网上受理,提供2000多个可供下载的表格。近期,上海开始执行新的信息公开制度:“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向社会主动公开除保密以外的各种信息。
2001年,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南海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正式启动。南海以此为契机,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紧紧围绕应用这个核心,一步一个脚印,做到“全民培训、广泛应用”。目前,政务光纤网络已连接南海所有的17个镇(街道)和224个行政村,并对整个政务网络的互联网出口、网络安全、病毒防护等实行统一管理。目前已有60多个系统在政务网上运行,各类应用基本覆盖了所有的机关部门,其中半数以上应用了中国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的成果,运行于安全平台之上,采用数字证书进行身份认证和电子签章。
邯郸市的电子政务建设创意新、基础扎实,有自己的特色。他们遵循“不求超前、但求实用”的原则,坚持统一机构、统一网络、统一软件、分级管理的“三统一分”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避免重复建设,这种经验已经在全国得到推广。
总之,近几年是电子政务发展环境最好的时期,而且这种势头将会在三到五年内一直保持下去。
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为提高行政效率和增加政府工作透明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取得成绩和进展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
1、对电子政务缺乏理性认识
国内的一些电子政务方案非常宏观,功能、效益设计得非常大,非常全面,可是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往往会出现巨大的电子政务投资和与之不相适应的、相对比较薄弱的电子政务应用之间的矛盾。这些总体性的框架建设,项目涉及面铺得很大,却事事做不深透。
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在于我们对电子政务项目缺少恰当的定位。面面俱到的整体性方案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有效的做法是:选好一个最能取得应用效果的具体项目,做深、做透、做好配套的各个环节。一个项目成功了,再来扩展。
电子政务需要的是求真务实地推进。将电子政务目标定位低一点,项目选择小一点,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损失,待有了能力后再扩展也不迟;相反,如果好高骛远、眼高手低,那将会非常危险。
2、信息孤岛问题
由于我国电子政务是在各级政府、不同部门中分别进行的,没有统一的战略规划,各部门之间相互封闭,相当一部分已建成的电子政务系统模式不统一,这些独立的、异构的、封闭的系统使得彼此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从而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
信息孤岛使得各部门之间的各种系统难以兼容,信息资源难以共享,相互封闭、互不相通,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财力和时间,而且大量的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缺乏电子政务统一标准,是产生这些“信息孤岛”的主要原因。
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证明,电子政务建设必须有标准化的支持,尤其要发挥标准化的导向作用,以确保其技术上的协调一致和整体效能的实现。标准化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它将各个业务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并为彼此间的协同工作提供技术准则。通过标准化的协调和优化功能,能保证电子政务建设少走弯路、提高效率、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统一标准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基础。
一方面,国家通过出台宏观的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来规范和统一现有的标准。但由于我国不同政府部门之间、各级政府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对电子政务的需求差别较大,在国家标准的宏观指导下,还应该制定地方标准和部门标准。另一方面,国家应鼓励具有一定技术实力的企业积极参与到标准的制定工作中来,为电子政务建设出力。在标准完善、改进和制定工作中,可以借鉴一些厂商开发的电子政务示范工程中的先进技术和规范,使之成为部门和地方标准的一部分。
总之,标准要为电子政务建设服务,电子政务建设要促进标准发展。
3、数字鸿沟问题
数字鸿沟,一般也被称为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
数字鸿沟是一个普遍性的世界现象,由于经济水平的差距和区域特色的不同,它广泛地存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一国的不同地区之间。我国也不例外,城乡差距明显,沿海和内地的地区差距显著,某些落后地区刚刚解决温饱问题,数字鸿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那么,我们怎样去跨越数字鸿沟呢?
首先,政府部门要积极推动整体信息化建设,解决因为年龄、地域、经济条件等客观因素导致的数字鸿沟问题,信息化不仅要覆盖年轻人群,更要覆盖中老年人以及广大农民,尽力满足弱势群体对信息技术的需要。
第二,加快电子社区建设,为广大公众提供廉价、便捷的上网平台。
最后,应该利用多样化的手段去服务于公众。信息化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让人民得到更快捷、满意的服务,因此基于不同的客观条件,网站、广播、电话等多种手段可以让公众自由选择,争取让所有人都可以享受到政府提供的服务。
4、电子政务不能搞无米之炊
在国内电子政务建设中,“重开发,轻应用;重硬件,轻软件;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重网络建设、轻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的问题比较突出。我们会发现,在一些政府网站上,只介绍政策法规、联络方式等静态信息,政府新闻发布占据主要地位。而表格下载,网上申请等为公众带来更多价值的在线服务寥寥无几,这会形成“有路无车”、“有车无货”、“有电子无政务”的尴尬局面。
为了实现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我们要利用电子化手段,加快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集成与整合,建立健全基础性、战略性的政务数据库。从一定意义上讲,充实实在的政务信息是电子政务成败的关键。否则,电子政务将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有持久的生命力。
四、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预测
展望我国电子政务的未来,必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电子政务的发展会出现这样一些主要趋势:
1、设立政府CIO
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经验都说明,电子政务必须实行法人负责制。对于投入巨大的电子政务建设,应当有人对其承担法律责任。没有法律责任人的电子政务建设项目无法减少或防止投资风险。电子政务的法律责任人就需要CIO(首席信息技术主管)来担任。
可喜的是,就在目前国内为是否设立CIO职位而争论的时候,有些地区已经开始了政府CIO的试点工作,虽然范围很小,但我们相信成功的效用会带来星火燎原之势。
相信今后我国会全面实行CIO制度,大力培养政府CIO,一大批CIO会相继涌现出来。他们是经过严格培训的复合型人才,是有政务和信息技术两方面专业素质的高级行政领导,直接对行政一把手负责,并接受上级CIO的业务领导。CIO通过信息技术与政府业务的结合,负责主持建立面向政务的应用系统,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进政府工作。实行CIO制度将为建立自上而下的组织保障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
电子政务高绩效可以理解为:用相同或者更少的资源,快捷地生产或提供更多所需要的产品或者服务。目前我国有关部门正抓紧制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促进体系的尽快形成。
在这个针对电子政务建设的绩效评估体系中有许多的指标,比如量化的指标,办事时间的缩短、办事程序的减少、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等等,但是最根本的指标还是“公众满意度”。公众的认可和支持程度是电子政务建设必不可少的基础。只有具备了坚实的民意基础,得到公众认可,才能证明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成功。
3、实施电子政务人才战略
进行电子政务建设,实质上是信息技术与政务工作的结合过程,这就要求政务工作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公务员决不要认为,仅仅熟悉政务,了解电脑、网络的使用,就可以从事电子政务的工作。进入电子政务工作流程,使用人员应该有较全面的信息管理能力、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子政务建设卓有成效。
从我国政府工作人员目前的组成状况来看,其知识结构在大多数地区是不尽如人意的。目前公务员队伍的素质还不够高,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瓶颈”。可以设想一下:一个不懂信息管理、不懂信息技术的公务员在一个完全量化的电子技术环境中工作的尴尬与无奈;而一个既懂信息整合技术,又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政务工作流程的公务员在电子政务的工作环境中的顺畅。政府具备这样的人才结构,对于提升政府的管理水平、服务于社会的能力将会成为可能。所以,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大批既懂信息技术又懂政府业务流程的复合型人才。进行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先行进行人才培养和储备。
五、结语
尽管电子政务代表了政务实施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但是,建立和完善电子政务系统不是一朝
一夕能完成的工程,何况政务本身也在衍变、发展,改革中深层次的问题还将不断暴露出来。再加上我国目前现有的条件所限,制约因素客观地存在并产生作用,因此,电子政务建设的道路不会是一条平坦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正确分析、判断形势,科学合理地决策,并充分利用一切国内外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经过各界人员共同努力,一定会使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健康发展,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
我国电子政务现状 篇3
关键词 立法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T-9]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电子政务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中推广应用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模式,是当代政府管理创新的主要方面。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子政务的应用也不断深入,但是我国在该方面的立法存在较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因此,加强对我国电子政务立法问题的研究,认真分析我国电子政务立法现状,系统总结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对推动我国电子政务持续、健康发展和促进我国信息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我国电子政务立法现状
从世界范围看,各主要发达国家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促进本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法律法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起步较晚,其相应的立法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先后出台了一些与规范电子政务发展有关的法律法规。
根据这些法律法规与电子政务发展和建设的关系可归纳为4类:(1)计算机法,主要是有关计算机系统安全和保密的法律规范以及计算机软件保护法,如《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2)互联网法,主要是针对国际互联网的接入、安全、设施、经营以及主管部门等事项做出规定,如《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互联网服务管理办法》、《中国互联网域名注册暂行规定》等。(3)信息法,主要是有关政府信息化的法律和规章,如《北京市政务和公开服务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条例》等。(4)政务公开法,主要是对政府有关业务流程和政策制定、执行及结果的公开,如《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草案)》、《行政许可法》、《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管理办法》等。
总体上说,我国电子政务立法还处于“无纲领性立法、无确定立法规则、无有效的立法评价及监督机制”的三无状态,现有法律法规的法律效力层次低,规章占大多数,至今我国尚未出台关于电子政务的纲领性立法以及明确的立法规则,更不用说评价及监督机制。
3 我国电子政务立法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应用步伐加快,其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现,越来越不利于电子政务的深入发展。
3.1 立法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电子商务上的法律属于单行法,分散立法的缺陷是其法律环境适用复杂,尤其我国特定的社会环境使分散立法的缺陷更加突出,我国大多是部门立法,法律阶位低,缺少统一的原则和标准,冲突现象严重,导致电子政务的特征不明显,实施效果差。
3.2 电子政务标准立法亟待完善
我国暂时制定的《电子政务标准》,但它只是一个标准框架,可操作性和检验性较差,全国各省市电子政务建设还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各级政府信息化的起步时间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另一方面我国缺乏对电子政务建设标准的立法,在实践中采用不同的技术标准和传输协议。这就不容易互联互通,信息不能有效共享,形成“信息孤岛”现象,导致部门间协作性和安全可靠性较差,也不利于政府改进管理方式和提高行政效率。
3.3 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存在的问题
在電子政务实施过程中,社会对政府信息的需求与政府信息的供给存在着巨大差距,政府掌握了80%以上的信息,有很多信息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利益权衡上都应公开但未能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没有成为一种制度,造成政府信息获取困难,侵犯了公民的知情权,浪费了信息资源,容易滋生腐败。
3.4 公民隐私权保护立法存在的问题
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收集、储存和利用信息时,容易侵犯公民个人利益。政务公开要求政府职能部门将各自收集、储存及分析的信息公之于众,以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这将导致大量个人信息被公开,容易侵犯公民隐私权。
3.5 立法滞后制约电子政务发展
立法滞后的表现主要如下:许多亟待法律规范的事项并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许多现有法律规范中的具体规定不适应电子政务发展需要,有的与电子政务发展相抵触等等。
4 加快我国电子政务立法步伐的对策
完善的电子政务法律体系是电子政务规范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要树立“立法先行”观念,通过制定新的法律法规、修订已有的相关法律,逐步建立电子政务相关法律的体系,从而促进我国电子政务的规范、健康发展。
4.1 加快电子政务基本法的制定
电子政务基本法是构建电子政务法律体系的基础,它既是制定下位法律法规的依据,又是理顺电子政务法律体系内部层次关系的前提。为了消除分散立法模式弊端,我国在今后的电子政务立法上应选择统一立法与单行法相结合的模式,尽快制定《电子政务法》,以保障我国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
4.2 建立健全电子政务法律体系
电子政务法律体系建设,本质上是为电子政务提供一个公正透明和谐的环境。我国应该进行全面立法,构筑起完善的电子政务法律体系。该体系与计算机法、互联网法和信息法存在交叉关系,但不是简单的拼凑和叠加,而是一个独立的、具有自己内在规律的体系。
4.3 扩大政府信息公开程度,尽快出台《政府信息公开法》
政府信息公开是建立法治政府的标志,也是电子政务向纵深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应遵循及时、真实、公正和方便的原则,明确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方式、范围和程序,尽快出台《政府信息公开法》。政府信息除在政府网站上公布外,还应通过媒体、政府信息公告栏、公共电子屏、新闻发布会和公众服务热线等及时发布,促进政府信息公开行为法制化。
4.4 加强对公民基本权利保护的立法
保护公民基本权利是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在电子政务中应保护公民信息权和隐私权。公民信息权包括信息产权、信息自由权、信息自主权、信息平等权和信息救济权等。在我国对公民隐私权保护的立法也是当务之急,应借助立法加强对公民隐私权保护,明确政府在收集、存储和传输数据中的保密责任,保证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受侵犯。
4.5 加强对电子政务标准的立法
从国外立法经验看,为了推动政府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发展,关键是搞好整体规划,制定统一的标准。针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一方面在《电子政务标准》的基础上,遵循“急用先行,成熟先上,科学先进,切实可行”的原则,从整体着眼,积极吸取社会各种力量推动电子政务标准的修订与完善;另一方面在电子政务建设上,必须科学规划,所有技术、标准、协议和接口都遵循相关标准,以保证网络的标准性、开放性和安全实用性,使我国的信息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
4.6 修订与电子政务发展相冲突的法律法规,健全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电子政务的实质在于制度创新,这意味着政府工作的内容、方式和程序等都将面临着变革,而应对这些变革仅靠政府自身努力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法律。在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法律法规应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而调整,对不适合实际需要的法律,通过对其内容的废除、修改、合并和补充,以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
4.7 重视信息安全的立法,提高电子政务的安全水平
安全是电子政务的生命,信息安全成为当前电子政务信息化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是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政务信息公开可能使其安全性受到冲擊,要保障其安全,仅依靠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立法来解决。在对信息安全性方面进行立法时,应贯彻“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明确电子政务的安全标准、具体规则以及对违反者的惩戒措施,对政府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的操作标准做出统一规定,着重从制度层面上完善政府部门信息安全法规建设,对不同政府部门的数据安全和保密信息筛选制度以及信息认证等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全面提高信息安全的防护能力。从而为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建构良好的制度屏障。
参考文献
[1] 王满船.国外电子政务相关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中国行政管理,2004,231(9).
[2] 马海群,宗诚.电子政务的立法状况、法律框架及核心问题.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
[3] 赵培云,郑淑荣.从国外立法看我国电子政务法制建设应注意的问题.中国信息导报,2006.
[4] 王长胜,《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3(12).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篇4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 我国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 我国逐渐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 同时在最近几年当中随着无线通信技术以及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信息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我国政府逐渐加大电力政务的建设力度, 在实际的工作当中电子政务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从全国范围内的政务工作来看, 现阶段电子政务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还依然处于初步阶段, 还有较多问题尚待完善。
2 电子政务的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许多问题逐渐浮出水平, 政府面临着较大的改革压力, 但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 对政府进行改革往往都存在着较大的难度。信息技术在政府当中的应用为我国的政府改革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同时也带了一定的发展机遇, 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1 提高行政效率, 降低行政成本
提高行政效率, 降低行政成本是发展电子政务的最根本目标。电子政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行政效率, 降低行政成本:
(1) 由于电子文件的广泛使用, 从而使得无纸化办公成为很大的可能,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行政成本。另一方面随着网络会议的运用节约了大量的会议经费。
(2) 电子政务的运用使得政府实现了真正的扁平化管理, 信息在不同阶层的传播效率明显提高, 同时也避免了信息传播失真的现象, 提高了政府工作的效率。
(3) 电子政务的开展促进了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 优化了相关的工作流程, 并进一步使得协同办公的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但是从电子政务的运行实践经验来看, 还没有充分的研究证实电子政务的运用对于节约运行成本有着较大的意义, 但是人们普遍认为电子政务对提高行政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借鉴企业的发展经历我们可以发现, 电子政务的发展对节约行政成本是具有一定意义, 造成实践过程中行政成本没有得到有效节约的原因主要在于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需要一定的资金, 资金的投入到这了账面上行政成本没有得到有效的降低。
2.2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增强政府服务能力
从我国的意识形态以及政府组成形式上来看, 我国的政府职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即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 二者之间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相辅相成, 共同发展。自从市场经济的地位在我国被确立之后, 我国政府的工作重点逐渐由“以管理和审批为中心”向“以服务和指导为中心”转变。政府的工作都是以方便公众为核心。而信息技术在政务办公中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的速度。在电子政务系统当中,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网络为人民群众解决更多的问题, 同时人民群众也可以通过网络解决更多的问题, 存在着较大的便捷性, 从而使得政府服务于公众的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
2.3 促进政府信息公开, 提高政府公信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迫切需要了解政务工作的具体内容, 而电子政务的不断运用加大了政府信息的公开程度, 从而使得人民群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了解到政府工作的具体内容, 提高了政府的可行度。自从2008年来以, 我国各地地方政府都建立了专业的政府网站, 现阶段大部分的政府网站都开设了政务相关栏目, 对政务工作的内容进行公开, 其公开的内容即存在着政府主动公开, 也有根据群众申请进行公开。而对公开的内容进行考察我们可以发现, 公开的内容往往涉及到政务工作的多个方面, 这就必然使得群众可以了解到政务工作的多个方面从而使得政务工作的透明度得到增大。
3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分析
3.1 信息基础设施初步完善, 软硬件设备投资逐步增加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 现阶段我国超过99%的省、市与县级单位都已经建立了专业的政务网站, 这充分说明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的信息基础设施已经基本趋于完善, 办公自动化程度已经较高。但是在基层政府当中, 由于领导人的信息化意识不够、资金缺乏等原因, 电子政务的发展依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信息化的硬件设备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网络办公条件简陋、办公人员素质较低、人员素质跟不上等问题, 从而影响了公民的服务效率。
3.2 公民对电子政务的认知度、利用率和满意度逐步提高
随着电子政务在政府工作当中的不断运用, 网上办事功能不断得到充分的利用, 人们逐渐认识到电子政务的重要意义, 对电子政务的满意度正在不断提高。来自我国多个地区的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 人民群众对电子政务的满意程度不仅受到网站的技术与安全的影响, 同时还与使用者的自身素质等因素有较大的关联。现阶段部分地区已经开展针对电子政务的培训班, 从而使得人民群众能更加方便的利用电子政务。
3.3 对公众信息需求了解不够, 忽视对公众与企业的满意度调查
当前阶段国家不断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 服务性质的政府已经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 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 大部分的政府部门在思想上依然还是向上级部门负责, 而并不是向群众负责。政府工作人员存在着这样的思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大部分的政府信息都不再公开范围之内, 存在着许多可以不依法公开的内容, 这就使得政府工作当中存在着一定的灰色地带, 而对于这部分内容, 政府一般都是选择不公开;
(2) 对于群众的需求并不重视, 工作的重点内容往往是上级部门的考核重点, 在进行网站建设时, 虽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相关的建设, 但是往往与群众的需求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距;
(3) 在进行网站建设的过程当中, 往往只注重表面工程, 对网站的实用性并不具有较大的关注, 从而导致网站的办事功能性较低, 不能满足群众的使用需求;第四, 笔者通过大量的访谈之后发现, 大部分的政府网站在建设完成之后基本仅仅只提供一定的维护功能, 并不会对用户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从而使得网站建设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
3.4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存储受到忽视
由于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发展并没有较长的历史, 从而导致大部分的政府部门都没有充分认识到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初步的重要意义, 特别是各种网站上所反馈的各种资源, 如公民所反馈的信息等内容。大部分的政务都仅仅是建立了网站, 而并没有建立对应的数据库, 这样必然会导致大量的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损失, 同时在管理的过程当中也存在着较为混乱的现象, 对电子政务价值的充分发挥存在着较大的负面影响。在网络行政办公方面, 大部分的政府都是采用一种双套的管理办法, 但是由于数据库的不完善, 从而导致数据鉴定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同时也导致了制度上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3.5 忽视电子政务项目的IT治理, 资金运用不透明
所以的IT治理, 是指为了协调各方利益对系统当中的项目进行审计与管理, 从而使得项目的实施计划得以贯彻落实, IT治理可以确保项目可以在投入的资金得到保障的前提之下, 按照之前制定的计划贯彻落实, 从而有效消除系统与组织之间的问题, 为组织带来长远的利益。根据笔者的走访调查发展, 在许多地方政府当中原本造价仅仅需要几千几万元的政府网站, 动辄耗费几十万, 同时由于监管的不到位, 资金的运用过程较为隐蔽, 但是网站的效果却很普通, 此外由于后期的维护不能有效进行, 从而导致了大部分网站的服务功能与最初的目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距离。
4 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策略分析
4.1 加快电子政务立法进程, 保证电子政务项目实施的公开、安全与效率
电子政务工程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与公民的切身利益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关联, 同时也是政府履行其管理职责的主要渠道, 对维护社会管理以及公共事务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 当前阶段不断加大对电子政务的立法进程建设, 从而使得各级地方政府都必须要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电子政务的建设与维护, 同时也使得电子政务的建设项目的各个环节都纳入到法律监督当中, 从而避免了部分政府工作人员利用电子政务工程谋取非法利益。同时也应该在法律当中明确不同类型的公民获取电子政务服务的权利, 并依法保障电子政务项目的公开性与安全性, 同时提高电子政务系统的运行效率。
4.2 关注公众需求, 深化政府信息公开, 强化网站服务能力
政府在进行电子政务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必须以公民的使用便利性作为工作的基本原则, 不能以上级管理部门为核心。政府部门在建设相关的网站之前需要对其服务对象, 如公民、企业、组织以及其他部门对电子政务的具体需求进行调查, 从而对网站的功能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同时需要加强网站当中政府部门与公民之间的互动功能, 对系统的资源整合功能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此外, 在现有的电子政务的发展基础之上, 需要进一步加大信息的公开力度, 使得政府工作的相关信息能够面向所有公众开发, 从而实现政府工作透明度, 避免黑幕的产生, 提高公民对政府的公信力。
4.3 促进集成整合, 加强政府信息资源共享, 提高协同办公能力
从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资源整合方面来看, 现阶段我国的电子政务工作在资源整合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不论是在数据方面还是在系统方面资源整合与资源共享力度都较低, 特别是我国在完成行政改革之后, 由于不同部门职能进行了整合, 从而使得交叉减少, 服务能力得以提升。这就必然导致必须要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 因此必须要不断加强电子政务的资源整个力度, 将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成一种一站式的服务网站。
4.4 重视电子文件管理, 建立健全政务信息资源的长期保存与开发利用制度
在传统的政务管理模式当中, 由于所有的文件都是以纸质的形式所存在, 政务信息在资源管理与开发的过程当中的利用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则为文件的保管提供了较大的便利, 同时也成为了电子政务的工作核心, 电子文件的管理应遵循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与文件连续体理论所揭示的规律, 重视政务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加快电子文件元数据标准的建设, 建立健全政务信息资源的长期保存与开发利用制度, 为政府信息资源长远价值的发挥奠定基础。
5 结语
当前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子政务在我国政务工作当中已经有了较为广泛的运用, 电子政务在政府工作当中的运用对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增强政府办公效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现阶段的电子政务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 还存在着许多地方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在本文当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 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工作的发展现状, 并总结了对应的发展策略, 希望能对我国现阶段电子政务的发展有所帮助。
摘要: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逐渐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在各个产业当中都逐渐加大信息技术的运用, 现阶段电子信息技术也逐渐在政务工作当中逐渐推广。此外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政府职能转变与政务办公效率的提升已经是政府不得不面临问题, 因此, 电子政务必然在现阶段的工作当中具有更加广泛的运用。在本文当中, 笔者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府发展的相关情况, 并以此为基础总结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信息公开,政务网站
参考文献
[1]赵玎, 陈贵梧.从电子政务到智慧政务:范式转变、关键问题及政府应对策略[J].情报杂志, 2013 (01) :204-207+197.
[2]黄铧焕, 薛丽芳.大数据, 大政务, 新网络——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网络的发展方向[J].电子政务, 2013 (05) :104-109.
[3]吴昊, 孙宝文.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实证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9 (05) :123-127.
[4]唐志豪, 郝振平.我国电子政务审计的现实模式——基于本土环境和国际经验借鉴的研究[J].审计研究, 2014 (05) :38-44.
[5]阎波, 吴建南.电子政务何以改进政府问责——ZZIC创新实践的案例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 2015 (02) :1-12+153.
[6]马亮.政府创新扩散视角下的电子政务发展——基于中国省级政府的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12 (07) :117-124.
[7]张璇, 苏楠, 杨红岗, 房小可.2000-2011年国际电子政务的知识图谱研究——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计量分析[J].情报杂志, 2012 (12) :51-57.
介绍我国电子商务立法的现状 篇5
(一)电子商务立法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1.电子商务亟待相应法律规范,电子商务主要是指使用各种电子工具从事商务劳动或活动,或者说是指对整个贸易活动实现电子化。电子商务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我国现行的很多法律存在问题,迫切需要建立电子商务法律规范,使我国的法制建设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
2.法律规范是电子商务成功运作的关键,从安全和信任的关系看,在传统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是面对面的,很容易保证交易过程的安全性并建立起信任关系。但在电子商务过程中,买卖双方是通过网络来联系的,因而建立交易双方的安全和信任关系相当困难。因此,电子商务系统对交易安全的要求极高。
(二)我国电子商务法律环境:
1.我国电子商务立法的宏观环境,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代表着未来贸易方式的发展方向,我们不仅要重视私营、工商部门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应加强政府部门对发展电子商务的宏观规划和指导,并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特别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规划指导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做到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协调统一。因此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既要符合我国的国情,又要注意同全球的电子商务接轨。近几年,我国的电子商务异军突起,并具有世界上潜力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
谈我国电子技术的现状和应用 篇6
摘要: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同样也是电子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电子技术在各行各业里的应用,极大的便利了人类,使人类的生活和生产进入到了另一个层面。在国防行业、电力行业等我国重要行业中,电子技术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本文就我国电子技术的现状和应用,做了深入的分析与研讨。
关键词:我国电子技术;现状;实际应用
一、国内电子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电子技术是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同时也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电子技术的研究对象是电能形态的各种转换、控制、分配、传送和应用,本学科的研究成果和产品含盖了所有军事、工业和民用等产业中的一切电子设备、数字信息系统和通讯系统。随着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现代通信产业的飞速发展,使得电子技术及其产业也得到了一定的技术基础支撑和巨大的需求牵引,尤其是近年来,无论是技术发展水平还是产业规模等都得到了高速发展。在电子技术得到大力发展的同时,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也给电子技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国开发研制电子器件的综合技术能力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要发展我国电子技术,并形成产业化规模,就必须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从跟踪国外先进技术,逐步走上自主创新,从交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创新,从电子器件开发选择及电路结构变换上创新,这对电子技术创新是尤其实用的。也要从器件制造工艺技术、新材料科学的应用上不断促进和带动电子技术的实际应用,把技术创新与产品应用及市场推广有机结合,以使我国电子技术有以长足的发展,并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以高度、高速、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电子技术的实际应用
随着我国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电子技术得到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它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起到变革性的推动作用。现如今,电子技术在我国电力行业、国防事业、汽车行业等领域的应用日益突出,这里对其进行简单的介绍和研究。
1、我国电子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
1.1 软开关技术和能源发电的应用
软开关技术的诞生、发展和应用使得电力电子装置和电子电源的高效率、高可靠、高频化真正成为可能。在电力行业中,我国现代电子技术给电力电子学和开关电源带来了一次真正意义的革命。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软开关技术也将日益完善,电力装置结构、参数和相关控制方案的优化将由更加成熟的电子仿真技术和计算机辅助工程来完成,使高频变频器的变换频率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另外,利用风能、地热能、潮汐能以及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是解决电力行业中诸如天然气、石油、煤等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而要实现这些就必须依赖电子技术,通过电力电子变换装置,可以将这些波动的电能以恒频、恒压方式输出,最终实现这些新能源的实用化。可以这么说,电力行业电子技术在全球能源危机上具有独特的特点及优势,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并且其潜力是非常大的。
1.2发电系统的应用
我国电子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电力发电系统上。为了改善电力系统发电机组的多种设备的运行特性,必须大力应用电子技术。发电机组的多种设备主要包括水力、风力发电机的变速恒频励磁;大型发电机的静止励磁等。第一,水力、风力发电机的变速恒频励磁。在这方面运用电子技术,可把发电频率补偿到额定,延长水轮、风轮发电机的发电周期,提高励磁频率,能够有效解决水力、风力发电中发电机工作时间受季节性影响而导致的频率无法调节和浪费较多水能、风能的问题。这方面应用的技术核心是变频电源。通过调整转子励磁电流的频率,机组的最佳转速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使机组变速运行,使其与转子转速叠加后保持定子频率,最终获得最大的有效功率。尤其是对于大型发电设施来说,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第二,大型发电机的静止励磁控制。静止励磁采用的是晶匣管整流自并励方式,由于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造价低等一系统的优点,被世界各大电力系统广泛采用。同时,由于静止励磁控制省去了励磁机这个中间环节,具有其特有的快速性调节,因而给先进的控制规律提供了充分发挥作用并产生良好控制效果的有力条件,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总的来说,在电力行业中,我国电子技术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现代电子技术的应用必将大大推动电力行业的长足进步和发展。
2、我国电子技术在国防事业中的应用
在我国国防事业中,电子技术是用来改进国防军事装备最重要的技术措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国防事业的稳定发展依赖于国防电子企业的不断发展。国防电子企业以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优势迎合了新国防军事变革的需要,同时也改变了整个国防电子工业的布局。现如今,国防军事武器系统综合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是实施联合作战和军队转型的基础和必要条件,舰载、机载和陆基传感器等更是许多国家获得情报优势的主要手段。可见,信息网络将连接和支持各种武器平台,而电子信息设备在各种武器装备中的渗透基本实现了武器装备的信息化。对于国防电子企业而言,根据这种变化的军事环境和市场需求作出最合理的调整,是其生存立足之本。总的来说,电子技术的应用对于改进国防军事装备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未来国防军事装备的改进和品种的创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子技术的应用程度。更可以说,现代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必将推动国防电子技术的发展,网络化、信息化技术也将是未来国防军事装备的关键技术。
三、我国电子技术发展策略
现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世界正在不断地变化与发展。我国社会经济要快速地发展,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必须要和新技术,特别是电子技术密切结合,以此来提高经济效率。与此同时,也必然会促进我国电子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在这个科技发展飞快的世界里,新的技术革命的出现不仅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一次重要机会。所以,发展电子技术产业,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因此我们要采取以下策略来推动大力发展应用电子技术。一要逐步开发数据库、通信网络软件和通用技术,重视和加强电子技术的标准化和通用化工作,为开设电子技术工厂打好基础。二要建立工程的标准和规范,统一软件编制方法和流程,积极发展与电子技术有关系的产业,提高电子技术的编制效率。三要组织用户协会,进行应用技术的广泛交流。四要鼓励各研究部门、工厂、各行各业应用部门以及业余人员大力去开发,建立电子技术的专利和保护等一系列制度。此外,随着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与进步,社会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我国各高校应不断尝试课程改革,使我国电子技术专业理论水平不断提高。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子技术已经成为了新技术革命的重要书,其潜在价值已经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和重视。因此,必须正确积极地看待和推动电子技术的发展,并加强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投入,充分发挥電子技术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谭朝文.21世纪电子技术展望[J].高新技术,2000(9).
[2]顾成慧.浅谈电子技术的应用[J].科技与经济,2000(4).
浅谈我国电子政务现状与发展 篇7
电子政务, 又称电子政府, 是指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 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加以集成, 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 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它是将政府管理与服务建立在现代信息与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全新的政府范式, 它对政府转变职能、传递政令、反腐倡廉、节约开支、沟通上下、信息集散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
1、对电子政务发展的认识不够, 低水平重复建设非常严重。
我国在发展电子政务方面存在不少错误认识。一种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 用计算机系统去模仿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模式, 没有发挥计算机应有的作用。另一种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 没有把传统的政务工具同网络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还有不少领导者只是把电子政务当成一种新技术, 以为只要投资, 有了硬件设备就算建成电子政务, 谈起电子政务和信息化, 就是要建网、购置设备, 低水平重复建设非常严重。
2、保障电子政务发展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电子政务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为了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 都制定或修改了相关法律。然而, 我国在保护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方面的电子政务立法一直是滞后的。我国目前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 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 政府信息化缺乏基本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如缺少政府信息公开法、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法。原有的一些法律已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法律法规的欠缺势必阻碍电子政务建设的进程。
3、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 存在信息孤岛。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宏观规划, 国家没有提出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 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各地电子政务的建设是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远远领先于应用系统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 各自为政, 采用的标准各不相同, 机构很不健全, 作用也很有限。各个政府部门之间对各自所有的信息不交换、不共享, 从而形成信息海洋中的孤岛。这些严重影响了电子政务效用从而影响了电子政务的发展速度, 是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如何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1、加强宣传, 突破误区, 建立电子政务的法律与法律环境。
电子政务是近些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出现才兴起的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方式, 许多人对电子政务是一知半解。因此, 当前必须就电子政务与传统的政府管理的差异、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的区别、电子政务对信息产业的引导作用等加强宣传工作, 破除各种错误认识。同时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的立法过程, 使我国电子政务的法律和法规体系尽可能地与国际相关法律和惯例接轨;同时应通过各种方式加强法制教育, 提高法律意识。
2、统一规划, 加强领导, 制定与电子政务有关的国家标准。
我国电子政务现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各地存在电子政务系统设置不规范的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会带来很多不方便之处。为了统一作业流程, 提高电子政务的实际应用能力, 必须清理、确认和制定与电子政务系统工程项目相关的国家标准, 在国务院建立电子政务的领导机构, 统一领导、组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为此, 可以推行“总体统筹、分工负责”制。国务院领导机构对全国政府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 制定统一标准、相关政策法规及管理办法, 对重大工程的资金进行统筹安排。
3、整合政务信息资源, 建设和改造政务数据库。
政府网站是政府与社会沟通的重要窗口, 资源整合是电子政务工程的关键和难点, 必须打破各级政府和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 重视对信息资源的不断开发、更新和维护, 加强网站后台信息资源、业务系统资源和服务资源的整合, 建立标准化的业务模型和数据模型, 开发出标准的系统软件。信息化部门要加强协调, 注意调动业务部门的积极性, 发挥业务部门的主导作用, 推动部门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等整合和共享, 把网站真正建成各级政府或部门的门户, 让公众真正感到获取网站信息的方便、快捷、实用。
摘要:电子政务是当前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本文梳理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 提出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以及如何推进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探索。
关键词:电子政务,发展概况,存在问题,发展探索
参考文献
[1]王长胜:《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年。[1]王长胜:《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年。
[2]徐晓林、杨兰蓉:《电子政务导论》, 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年。[2]徐晓林、杨兰蓉:《电子政务导论》, 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年。
[3]王辉、朱慧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障碍与对策》, 《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与社会科学版) , 2003年第4期。[3]王辉、朱慧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障碍与对策》, 《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与社会科学版) , 2003年第4期。
我国电子政务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8
(一) 总体应用水平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 在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倡导扶持下, 经过近30年的发展, 取得了显著成效。从1999年起, 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先后建立了政务网站, 不少县、市、区政府也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有的省、市、自治区还建设了覆盖至县、区的广域网平台, 并建立数据中心, 完善了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两类基础网络, 在一定的区域和程度上实现了互通互联。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历程, 比较公认的是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政府机构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 开展信息检索发布。二是在门户网站基础上实现办公和业务的网上受理完成, 开展初级互动。三是多个政府机构在信息平台上进行数据交换和在线互动, 形成互联网服务功能。目前, 第三阶段工作正在全面部署开展。根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 (UNDESA) 2016年7月30日发布的《2016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 中国的电子政务发展指数EGDI为0.6071, 世界排名63位, 相较于上一次调查上升7位, 国际排名稳步上升, 发展水平处于全球中等偏上。
(二) 电子政务的主要内容
广义上的电子政务主要应体现宣传引导、信息公开、公共服务和业务管理等几方面内容。在宣传引导上主要以各级政府网络载体的新闻信息为主线, 与传统的广播、电视、报刊共同形成主流声音, 正面宣传和引导社会舆情;在信息公开方面主要体现是政府信息通过互联网的公开发布;公共服务主要是以政府部门核心业务的信息化为主线, 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及相应的网络载体提供公共服务。在业务管理环节, 考虑到信息安全和保密性要求, 也可以采用专网和政务外网结合应用, 来实现系统内部的办公和资料交换。
就当前的应用情况来看, 我国电子政务开展成效比较突出的应该是在公共服务领域, 一是政府核心业务的公共服务, 比如“金税工程”、“金关工程”等政府投入开发的政府上网工程, 为履行政府职能, 加强监督监管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网络在线互动和在线办事开展较好, 通过办事专栏、群众留言、领导信箱等方式, 搭建了政府和民众的桥梁, 缩短了办事时间, 提高了办事效率。
(三) 主要应用形式
电子政务的应用形式是与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的, 网络信息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会引发电子政务开展形式的变化, 从互联网的引入到超文本技术的应用, 再到由此拓展的多种网络应用平台, 电子政务能依托的工具正日趋多样。应用最广泛的是各级政府主导的门户网站, 这种应用形式以互联网为依托, 受众广泛, 数量庞大, 民众认可度高, 将会在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发挥主要作用。其次是具有地域性覆盖特点的广域网, 这种应用形式区域性强, 专业性强, 信息的安全保密性好。广域网也可以通过互通互联使范围进一步扩大。第三种应用形式是开发利用移动信息技术, 与当前流行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嫁接融合, 实现电子政务的创新开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内容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电子政务发挥作用的首要条件就是信息的全面、准确和及时, 而我国一些政府机构的门户网站及网络平台或多或少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时、链接错误、错别字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还在于重视不够, 制度不健全, 人员经费不足等情况。针对这一问题, 从2015年起, 我国开始对政府网站进行普查, 并对问题严重的予以通报和处理。
(二) 资源共享水平较低
由于我国电子政务进入到第三个发展阶段的时间不长, 在信息交换和共享环节, 各个政府机构网站依然存在信息孤岛情况, 致使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整合利用不够。因此, 强调面向公共服务, 寓管理于服务, 建立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机制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
(三) 重复建设情况突出
受到我国条块分割体制的影响, 各地区、各部门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各自为政, 自成体系情况比较严重, 本应一体化的电子政务体系被割裂成一个一个孤岛, 一方面造成重复建设, 资金资源浪费严重, 另一方面使应用系统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 造成效率低下, 服务滞后。针对这一情况, 一些地区开始推进云平台建设, 以期解决这一问题。
(四) 整体规划和技术标准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还缺少一个系统性、权威性的从中央到地方的电子政务规划和必要的技术支撑标准, 缺少具有指导性的操作依据。因此, 组织相关部门的行政领导和专家学者, 做好整体规划布局, 制定电子政务的技术标准, 是亟待开展的工作。
(五) 公务员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用好电子政务, 保持政府与社会民众间的良好信息互动, 政府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至关重要。因此, 加强公务员的政治思想教育, 提升公务员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能力, 掌握信息技术的前沿发展趋势, 形成对电子化政府的共识, 就会提高政府电子政务应用的成效。
三、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 电子政务进一步推进民主法治政府建设
电子政务的核心就是搭建政府与社会公众的信息桥梁, 推进民主法治政府建设, 而随着电子政务概念的深入人心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公众对政府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对办事程序和服务信息的了解上, 还希望更多地与政府进行交流, 表达自身的观点和意见。因此, 增加民意调查、在线论坛等互动内容, 利用在线方式让公众更多地参政议政, 解决自身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就会为提高政府公信力, 打造民主法治政府提供有力的帮助。
(二) 电子政务不断推动政府创新
电子政务的建设应用和快速推广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服务效率, 同时也对固有的人力资源、业务流程、管理方式等提出新的要求, 倒逼政府进行全面创新, 以适应新技术、快节奏的挑战, 更快地实现政府职能转变, 提高工作效率, 打破传统的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制约, 使工作流程更加严密, 公众服务更加快捷。客观上讲, 目前电子政务发展的动力已经不单单是技术本身, 而主要是政府的创新, 只有通过政府创新, 电子政务才能不断健康发展。当然, 政府的创新也离不开电子政务做支撑。也可以说, 电子政务推动了政府创新, 同时更为政府创新提供了动力。
(三) 进行全面整合是必然选择
从前面所阐述的我国电子政务现状中可以看出, 资源共享水平低和重复建设情况严重是我国电子政务面临的问题, 那么解决这些问题, 进行全面整合是保证电子政务良好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是进行平台整合, 由政府投资建设地区性或行业性电子政务中心, 政府各机构统一加入。二是进行内容整合, 凡是内容相同或相似的信息和服务项目均体现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三是管理整合, 电子政务的中心平台整体管理由相应的网路信息安全主管部门承担, 各业务单位可以对自身的核心业务和信息进行管理。
(四) 与新媒体融合是发展方向
随着网络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子政务所依赖的载体也向多样化拓展, 以前, 说到电子政务, 还只是停留在门户网站功能的基础上, 至多也就是增加了对微博的应用, 而当今, 微信、移动客户端、手机APP等各种网络新媒体纷纷登场。对于这些新媒体, 我们既要理性看待又要科学判断, 正确选择并为我所用是大势所趋, 只有这样, 电子政务工作才能被社会公众认可, 才能发挥积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 各级政府也都认识到了新媒体在电子政务中所起到的作用, 很多政府机构陆续在门户网站基础上增设了微信公众平台、移动APP等信息平台, 来补充门户网站的不足, 适应社会公众需求。
结束语
我国的电子政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功能和内容不断完善, 在履行政府职责, 加强政府与社会公众互动交流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时期, 新的技术背景下, 电子政务建设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建设和应用必须进一步强化和推动。为此, 我们应该客观总结经验, 理性分析不足, 适时提出下一阶段发展构想, 实现我国电子政务的健康、良性发展, 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 政务电子化已经成为政府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必然趋势, 用好电子政务, 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加快科学民主化进程, 是我国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电子政务当前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探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子政务,应用现状,发展趋势,信息化
参考文献
[1]《2016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2016.
[2]赵自友.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电子政务, 2014.
我国电子政务现状 篇9
1.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
1.1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大概从1982年中央提出应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算起。2008年国务院进行了机构改革, 之后全国各级地方政府也相继开展了政府机构改革, 一大批新的领导干部走上了电子政务管理岗位。2011年, 许多地方开展了“十二五”电子政务规划工作, 微博成为政民沟通新的渠道。
1.2 我国电子政务整体尚处在初步发展阶段, 特征表现:
(1) 信息化的政策、法律环境尚待完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尚不完善, 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 电子商务的发展所需要的政策、法律环境尚不完善。当某一方面问题成堆、社会反映强烈时, 才采取诸如大检查、大评比等方式谋求改进, 从而造成了很多问题。
(2)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由于我国各地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地区信息化指数高低相差太大。城乡之间、沿海和内地之间的差距仍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3) 我国电子政务的目标和出发点更具多样性。由于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 政府对经济特别是对企业的管理方式要进行彻底的改变, 这些变化必然影响到政府政务的活动, 因此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促进政务活动的变革。
2.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 政府信息化的建设就开始围绕“通”进行, 而现今正逐渐过渡到“云”的建设。从网络的连通、数据的整合, 到云的出现与整合, 政府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漫长而又快速发展的过程, 正迈向新的里程碑。下面, 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作简要叙述:
2.1 电子政务基础建设现状:
(1) 政府门户网站的“媒体”功能已经基本成熟。
(2) 目前我国的网络建设采用的“区域管理和行业管理并存”的体系, 以纵向建设为主, 造成网络分离, 条块分割。这种网络结构错综复杂, 链路备份困难, 管理复杂, 带宽难以共享。
(3)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存在的不足:立法滞后, 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评估标准各异, 评估结果有待改进。
(4) 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依然存在。电子政务效能难于发挥其有的效果。
(5) 电子政务高级人才缺乏。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经验不足, 时间不长, 高等院校里与电子政务相关的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不合理, 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 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不够宽, 适应和应用能力不强。其次, 电子政务课程教材体系不成熟, 新的务实的电子政务教程尚在进一步开发之中。再次, 一些政府为了出政绩, 只管建设形象工程, 不注重人才的培养, 导致电子政务复合型和应用型相结合的人才缺乏。
2.2 电子政务市场商机无限, 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据预计, 到2012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606.78亿元。“十二五”期间, 我国云计算产业链规模可达7500亿至1万亿元人民币。因此, 云计算在建设上还需要在方方面面进一步细化。
2.3 重视电子政务必须先从创造良好的电子政务政策法律环境入手
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工作在摸索中前行。截至目前, 我国已颁布了近百个与电子政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与规章条例。2001年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成立。2002年发布了《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2006年,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发布《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然而, 电子公文立法空白, 效力难以认定。目前我国电子公文尚不具备与纸质公文同等的法定效力, 这已经成为无纸化办公和电子政务发展的瓶颈。问题如果迟迟不解决电子公文将继续停留在现有的水平, 难以有根本性突破。在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 数字证书具有法律效律, 可以作为法庭证据。
3.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
政府网站由偏重自我服务成功转为注重公共服务。智慧政府将成为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点内容, 政府云和移动电子政务将兴起, 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信息安全问题将受到越来越多政府部门的重视。
3.1 智慧政府将成为智慧城市的重要内容
“智慧政府”是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 提高政府办公、监管、服务、决策的智能化水平, 形成高效、敏捷、便民的新型政府。“智慧政府”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高级阶段, 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手段。2012年, 将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启动智慧城市规划编制工作, 一批经济发达的大中型城市将进入智慧城市实施阶段。在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内容中, 智慧政府将成为重点。政府先行, 带动城市经济、社会领域的智能化。各地智慧政府的规划和建设的重点内容将包括智能办公、智能监管、智能服务、智能决策等领域。
3.2 云计算技术在电子政务领域的应用将开始兴起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新方式, 通过互联网上异构、自治的服务为个人和企业用户提供按需即取的计算。2012年, 云计算在政府数据中心、政府门户网站、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等领域将逐步得到应用。一些政府部门将建设“政府云”平台, 提供云服务。在国家层面, 随着“金字工程”建设的深入推进和完成, 许多部委都建设了一大批业务应用系统。这些业务应用系统迫切需要进行整合、互联互通, 以实现各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另一方面, 一大批部委已经或即将进入数据大集中阶段, 部委数据中心面临超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存储的问题。无论是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 还是数据中心的高效运行, 都迫切需要引入云计算技术。在地方层面, 随着企业和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要求越来越高, 迫切需要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提供“一站式服务”, 政府部门之间进行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也越来越显得尤为必要。为了应对超大的访问量和数据交换量, 采用云计算技术是明智之举。2012年, 将有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推行“机房大集中”, 把OA系统、邮箱系统、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等共性政务信息系统放在云服务平台上运行。
3.3 电子政务有效促进信息、业务、服务等各种资源的整合
公众对公共服务要求的提高, 直接促进电子政务建设者开始加强信息、业务、服务的整合, 实现横向和纵向业务协同, 建立随需应变的政府, 提供网络化电子服务。目前, 移动电子政务发展所需的受众基础和网络条件已经具备。IPHONE、ANDROID等智能手机以及IPAD等平板电脑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青睐。2012年, 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电子政务应用将越来越多, 移动电子政务将掀起新一轮电子政务发展浪潮。
3.4 信息安全将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内容
目前, 中国信息安全面临严峻形势。我国电子政务系统中有大量国外厂商生产的设备, 这些设备使用的操作系统、数据库、CPU也大多数是由国外厂商生产, 做好信息安全防护工作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政府工作的正常运转, 同时也关系到接受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公众和企业的切身利益。由于政府部门在行使职能中涉及大量保密信息和敏感信息, 保障信息安全是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的基本条件。由于我国在信息产业领域缺乏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 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促进应用创新的同时, 也将带来严重的信息安全隐患。对于移动互联网, 手机病毒等不容小觑。2012年, 针对政府云、移动电子政务、政府物联网等新应用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将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摘要:本文结合电子政务的概念, 通过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及现状、取得的成绩和面临问题的分析, 展望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潘华松.基于电子政务视角的政民在线互动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10.
[2]王长胜, 许晓平.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09:开发信息资源提升服务能力[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3]宁家骏.2009年电子政务发展新趋势[J].电子政务, 2009, (1) :9-11.
[4]王艳.电子政务助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J].世纪桥, 2009, (7) :88-89.
我国电子政务现状 篇10
一、电子政务及其发展现状
(一) 电子政务的概述
1. 电子政务的概念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通讯与计算机技术, 将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在互联网络上实现, 以打破时间、空间以及条块分割的制约, 从而加强对政府业务运作的有效监管, 提高政府的运作效率, 并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优质、廉洁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
2. 电子政务的特点
(1) 以改革政务流程为基础的人机结合的信息系统
电子政务是一个在政府业务流程优化的基础上包含计算机网络软硬件、政府工作人员、社会公众和企业在内的一个完整的人机结合的应用系统和社会系统工程。
(2) 以安全支撑体系为保障
安全是电子政务最为重要的基石, 电子政务的安全支撑体系不仅包括通过技术手段保证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 还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和对政府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树立等内容。
(3) 以互联网络为基础运行环境
互联网络的发展, 使得广域的政府机构和众多的企业和社会公众能够通过方便、快捷、低成本的互联网络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同工作, 并使得电子政务大大超越了作为一种政务运行平台所具有的价值, 它不仅会改变政府本身的业务活动过程, 促进政府业务流程的重组, 而且对整个社会及其相关的运行模式都会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
(4) 建设应用效果依赖于政府各部门业务信息化程度
从发达国家的电子政务经验来看, 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 使得政府能够利用互联网将政府的信息系统在技术和功能上向政府外部延伸和广域的互联, 初步形成电子政务的基本构架。
(5) 能够满足新经济条件下公众和企业对政府的新要求
随着信息社会和新经济的发展, 信息的价值越来越被广大的社会公众所认知, 公众对信息特别是政府信息的公开和增加政府透明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互联网正好成为实现公众上述需求的平台。
(二)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初步成效
我国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虽然起步较晚,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家庭的运用相对滞后, 但目前的发展势头很猛, 整体来看已取得了重要进展。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以“金”字头为代表的多项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金桥工程是直接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决策服务, 通过建设政府的专用基础通讯网, 实现政府之间的相互连接, 主要是为提高外贸及相关领域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而建立的信息网络系统。21世纪初, 已实现了银行、外汇管理机构以及海关的计算机联网, 在关税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 政府上网工程初具规模。
在“金”字系统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 在全国普遍实行了政府上网工程, 向社会发布信息, 有的还开始提供在线服务。
3. 部分地区、部门在政府信息化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中央的大力倡导下, 各地在推动政府信息化方面正在全面起步, 如深圳市率先在全国建成了深圳信息网, 构筑起全市政府部门统一的公共通讯网络平台。尽管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取得了重要进展, 但整体水平仍然较低, 尚属于电子政务的初始阶段。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善对策
(一) 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 我国电子政务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制约着我国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
1. 政府对电子政务的系统性及其在信息化建设当中的地位认识不够, 缺乏明确的发展策略
我国在发展电子政务方面存在不少错误认识。有的把电子政务仅仅当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 有的认为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 以上认识均没有把传统的政务工具同网络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 对电子政务的系统性及其在信息化建设当中的地位缺乏认识。
2. 信息公开力度不够、业务功能简单、建设缺乏统一规划
各级政府在进行项目建设时各自为政, 步骤不协调, 难以形成共同建设的合力。部门和领域之间信息割据、网络不能互联互通、信息不能共享、低水平重复建设。
3. 信息安全问题
政务活动关系到党政军各部门、国民经济各系统乃至整个国家的最高利益。安全是电子政务建设应该考虑的首要建设原则。政务内网可以实现物理隔离, 但政务外网经常要面对黑客、间谍的攻击。信息系统的安全需要从技术、管理等多个方面来解决, 一旦安全不能保证, 政府自然不敢把重要的信息发布、业务处理放到互联网上。
4. 保障电子政务发展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我国在保护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方面的电子政务立法相对滞后。目前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 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 政府信息化缺乏基本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5. 信息鸿沟
在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中存在信息鸿沟。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在信息基础设施、公民信息素质、电子政务的建设和普及方面还有差异。而在信息时代, 如果电子政务在建设过程中不能保证人们在信息获取方面的平等, 将进一步拉大社会各阶层之间差距。
(二) 改善对策
为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 解决面临的问题, 学习和借鉴美国发展的成功经验, 结合我国的发展现状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 增强认识, 以电子政务促体制改革
各级领导要提高对电子政务重要性和建设目标的认识, 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总要求, 紧密结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全面推进电子政务, 切实发挥电子政务实效, 提高行政效率,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通过电子政务应用,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加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 统一规划, 整合资源, 加强建设
电子政务建设必须按照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 制订总体规划, 避免重复建设。相关技术、标准、协议和接口必须遵循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 对已有的网络基础、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 加强整合, 促进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3. 高度重视信息安全
在国家安全战略、法规、政策和方针指导下, 积极防御, 综合防范, 坚持信息安全保障与信息化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逐步制定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规划、安全策略和解决方案。
4. 加强立法, 建立规范
根据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特点, 不断及时增补和修改现有政策法规。按照“急用先行、成熟先上、科学先进、切实可行”的原则, 继续完善电子政务标准规范, 为互联互通、信息功能共享、业务协同提供支撑, 并强化遵循应用标准的意识。
5. 加大落后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和教育投入力度
电子政务不但要考虑建设, 还要考虑让更广泛的人民群众来参与使用。加大西部地区信息化建设和教育的投入力度, 既有利于这些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 也有利于帮助人民群众掌握获取信息资源的基本技能。
三、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
(一) “以民为本”的理念将深入人心
“以民为本”的服务理念既代表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 也是电子政务建设应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今后的发展趋势, 一是关注门户网站的建设;二是关注外网建设;三是发展多终端接入, 为老百姓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二) 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将受到高度重视
在我国, 政府各部门掌握着全社会80%的信息资源。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 必须促进政府垄断的信息资源实现开放和共享, 解决信息资源的部门垄断问题, 进行专门规划, 把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到真正的高度, 让其最大限度地为公众服务, 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 电子政务的安全问题将得到改善
据统计, 我国各级政府网站仅在2005年就被篡改网页2027次, 比2004年多一倍, 而且还未包括隐蔽的篡改行为。2006年网页篡改就发生13000多次, 其中1/6攻击对象为政府网站。电子政务的安全问题涉及到国家主权、国家安全, 已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必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应从三方面来考虑, 即以法律为保障、以技术为援助、以标准为指导。
(四) 协同政务将成为电子政务发展方向, 将与政府改革相互促进
所谓“协同政务”, 就是以政府工作人员的协作为核心, 强化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政府工作流程的优化及政府信息化系统应用的集成。电子政务通过信息通信技术使得政府能够根据公众的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化服务, 其次, 可以强化对政府的监督, 增加政府的透明度。电子政务的发展使得信息迅速、有效、开放, 使“黑箱”操作难度增大, 促使公务员队伍趋向公正廉洁, 达到依法行政。
(五) 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体系趋于完善
近年来, 我国的政府网站数量不断增多, 成绩显著, 但网站的利用率不高, 这就引发了电子政务的效益问题。能否尽快建立完善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 直接关系到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成效。所谓电子政务绩效评估, 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 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和产效 (产出和效益) 所做出的客观、公正和准确的评判。
(六) 城乡协调发展将成为建设重点
新出台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提出, 要“逐步在行政村和城镇社区设立免费或低价接入互联网的公共服务场所, 提供电子政务、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养老救治等方面的信息服务”。由此可见, 相对城市而言, 乡村的电子政务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使每一个人都具有获得政府电子服务的权利, 尤其是那些非常关键的服务, 例如教育、社会保障、政治选举等, 必将成为电子政务发展的努力方向。
尽管电子政务代表了政务实施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但是建立和完善电子政务系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程, 加上我国现有的条件所限, 制约因素客观地存在并产生作用。因此, 电子政务建设的道路不会是一条平坦的道路, 任重而道远。需要正确分析、判断形势, 科学合理地决策, 并充分利用一切国内外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 经过各界人员共同努力, 一定会使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健康发展, 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
参考文献
[1]姚国章.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回顾与展望[J].信息网络, 2004, (7) :42-48
[2]蔡立辉.当代中国电子政务:反思与走向[J].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3) :72-75
[3]汪玉凯.中国电子政务的体制障碍及2005年趋势分析[J].信息化建设, 2005, (11) :16-18
我国电子政务现状 篇11
电子商务是信息化条件下的新型经济活动,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比重日益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愈加深远。
“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子商务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交易总额增长近2.5倍,2010年达到约4.5万亿元人民币。电子商务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创新能力日益增强,正在进入密集创新和快速扩张的新阶段。各类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不断涌现,成为日益活跃的电子商务服务业的主要形态。面向细分行业、特定区域和中小企业的专业性信息服务平台快速增加,部分平台积极探索全程电子交易的服务形式。电子支付、现代物流和电子认证等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服务业也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其中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尤为迅猛。“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增长1.6倍,2010年达到125.4万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与传统社会经济环境不相适应的矛盾也日益显露,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与传统生产经营方式的冲突日益尖锐,特别是在销售、采购等环节,遭遇传统模式的较大阻力,发展还不成熟,服务能力不足;二是我国社会诚信环境尚不完善,信用体系发展不足,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恶意欺诈等违法犯罪问题时有发生,而网络交易纠纷处理难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人们对电子商务发展的信心;三是对网络空间的经济活动规律及电子商务在未来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认识不足,电子商务的公共服务和监督管理相对滞后,相关法律法规、支持政策、投融资机制等制度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2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机遇
2.1 经济全球化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全球产业布局和需求结构变化明显,市场竞争和资源竞争更加激烈。电子商务已成为全球一体化生产组织方式的重要工具,在争夺资源配置主动权、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迫切需要通过深化电子商务应用和创新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来提高产业和资源组织能力,以促进我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定位布局的优化和调整,加快我国融入全球化的步伐,为我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创造新优势。
2.2 产业创新化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约束、产业结构不合理、投资与消费关系失衡等重大问题,亟待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发挥电子商务在创新企业生产经营模式、提高产业组织效率、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节能减排、带动新兴服务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从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拉动国内市场需求,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2.3 农村城镇化
“十二五”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显现,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年轻一代逐步成为新的消费群体。在这一背景下,亟需通过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促进城乡一体化的便民服务体系发展,方便、快捷地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生活和消费需求,带动工作方式的转变和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优化就业结构,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
2.4 技术变革化
以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正在兴起,重点领域酝酿着新的突破。光纤宽带、新一代移动通信和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加快,三网融合全面推进,将构建更加开放、互动和个性化的发展环境。新技术的扩散也在引发社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将为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创造更好的技术条件。
3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3.1 推动电子商务服务产业化发展
充分利用国家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以及支持高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条件,把推动电子商务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加快发展分工合作、有序竞争的电子商务服务业态;发挥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带动社会资金投向电子商务服务业,促进电子商务服务向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营造有利环境,吸引电子商务服务业集聚发展。
3.2 推动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平台创新发展
促进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平台向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形成信息汇集中心;鼓励大型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向行业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平台转化;扶持有条件的信息服务平台生成商品价格指数或市场景气指数;鼓励有条件的信息服务平台向交易服务平台升级。
3.3 推动电子商务交易服务平台创新发展
加强跨领域、跨主体的开放合作,提高电子商务服务的集成创新水平;促进交易服务平台发展,并探索向信用、支付、物流、融资、保险、质量认证等服务集成的方向升级,促进价格发现、网上交易和资源配置中心的形成;鼓励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拓展服务功能,探索与实体交易互动发展的服务形式。
3.4 大力发展信用服务业
制定电子商务信用建设的规范,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按照独立、公正、客观的原则,对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开展商务信用评估等服务;鼓励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商为交易当事人提供信用评估服务;促进电子商务信用信息与社会其他领域信用信息共享,逐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3.5 规范和促进电子支付服务业发展
鼓励支付机构创新支付服务,丰富支付产品,提升社会支付效率,满足电子商务活动中多元化、个性化的支付需求;推动移动支付、电话支付、预付卡支付等新兴电子支付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加强网上银行支付业务管理,规范支付服务;完善电子支付业务的规则和技术标准,引导和督促支付机构规范运营,保障电子交易的资金和支付安全;鼓励发展国际结算服务,提高对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能力。
3.6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
优化公共配送中心、中转分拨场站、社区集散网点等物流设施的规划布局,提高信息化水平,增强物流基础服务能力;推动现代物流企业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增强对供应链协同的保障能力;推动快递、零担、城市配送等企业依托信息化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强对网络零售物流服务的支撑能力。
3.7 积极发展电子认证服务业
认真贯彻我国《电子签名法》,进一步发展可靠的电子认证服务体系,提高认证服务质量,创新认证服务方式,推动电子签名认证证书在电子商务中的实际应用,促进电子认证服务机构证书的权威性和互认性,提高电子交易的安全性和效率。
3.8 推动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外包等服务业发展
鼓励软硬件和系统集成企业通过云服务等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电子商务技术及应用服务;鼓励基础电信运营商为中小企业提供接入、服务托管、商务应用解决方案等服务,降低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成本。
我国电子政务现状 篇12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和取得的成就
我国电子政务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 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1. 办公自动化阶段[1]
这一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是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第一步。中央和地方政府所开展的办公自动化工程, 建立了各种纵向和横向的内部信息办公网络。1992年, 为了推进政府机关的自动化程度, 在政府机关普及推广计算机的使用, 国务院办公室下发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全国政府行政首脑机关办公决策服务系统的通知》。该文件下发以后, 在国务院办公厅统一指导下, 经过各地区、各部门近十年的积极努力, 全国政府系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金字工程”阶段[2]
这一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1999年, 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重点信息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阶段。1993年,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拟定了《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 (纲要) 》, 国务院要求有关部委大力抓好几项重大的信息工程。1993年底, 中央政府正式启动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起步工程——“三金工程”, 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三金工程是我国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 是我国政府信息化的雏形, 是以核心业务流信息化为主线的创新公共服务。“金桥”工程又称经济信息通信网工程, 它是建设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这项工程的建设, 对于提高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和决策水平以及信息资源共享、推动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金关”工程又称为海关联网工程, 其目标是推广电子数据交换 (EDI) 技术, 以实现货物通关自动化、国际贸易无纸化。到1999年, 该工程已实现了银行、外汇管理机构以及海关的计算机联网, 在关税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金卡”工程又称电子货币工程, 它是实现金融电子化和商业流通现代化的必要手段。随后相继启动了“金税”、“金交”、“金旅”、“金盾”、“金宏”等一系列金字工程, 形成了覆盖各个领域, 功能完善的信息化网络。在“金字工程”推动下, 部分政府部门的网络建设、信息化的程度都得到了一定的进展, 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3.“政府上网工程”阶段[3]
这一阶段从1999年至2001年, 其主要特点是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纷纷建立了门户网站, 开始了以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为主线的创新公共服务。1999年1月, 由中国电信和国家经贸委联合40多个部委的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的“政府上网工程”宣布正式启动, 其主站点http://www.gov.cninfo.net和导向站点http://www.gov.cn也正式开通。这一工程的目标是在1999年实现60%以上的部委和各级政府部门上网, 在2000年实现80%以上的部委和各级政府部门上网。通过启动“政府上网工程”及相关的一系列工程, 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共享, 政府站点与政府的办公系统连通, 与政府各部门的职能紧密结合, 使政府站点演变为便民服务的窗口。另外, 利用政府职能启动行业用户上网工程, 如“企业上网工程”、“家庭上网工程”等, 实现各行各业、千家万户联入网络, 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多种社会功能, 形成“网络社会”。“政府上网工程”在政府与民众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 对转变政府行政职能、提高政府服务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4. 高速发展阶段
2002年是中国电子政务年, 是我国电子政务“由概念变成现实, 由争论转入实施, 由含混转为清晰”, 从“割据”向“统一”发展的一年。2002年7月3日, 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 国务院组织了上百位专家对国家电子政务进行研究, 明确了“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的目标和发展框架, 将政府信息化建设纳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2002年11月8日, 江泽民主席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改进管理方式, 推行电子政务, 提高行政效率, 降低行政成本, 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自此, 政府门户网站与核心业务创新相结合的公共服务模式开始蓬勃发展, 电子政务建设开始以转变政府行政职能、提高政府服务效能为目标, 不断探索电子政务建设在行使政府职能和为民服务的有效实现方式。
二、我国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6]
1. 电子政务理念的认识不到位, 存在偏差
建设理念上将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割裂, 与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脱节, 观念陈旧, 将电子政务建设仅仅局限于政府部门、机构内的业务, 基于某个部门的自身职能, 看成是自身工作手段上的改良, 而不是基于政府整体上为企业和公民提供服务的政务全流程的变革与创新, 没有深刻领会温家宝总理所提出的“电子政务从根本上讲就是要提高行政效率, 降低行政成本, 改进政府管理, 方便人民群众”重要指示精神。有时候, 系统建设还没有完成, 部门的职能已经调整了, 项目也自然成了“半拉子”工程。
2. 缺乏统筹发展规划, 出现“信息孤岛”现象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宏观规划, 部门自成体系现象严重, 信息资源分散, 共享程度低, 以致跨部门应用系统设计成了部门内系统, 完整的电子政务体系被隔离成一个个独立的“孤岛”。由于受我国条块分割体制的影响, 已建设的应用更多的只是处在传递政府信息和办公室自动化等低层次、简单应用上。大多数跨部门的重点业务系统被牵头部门设计成了部门内系统, 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没有达成共识, 自建、自用和自成体系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明显, 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体系被人为地割裂成了一个个“孤岛”。要推动政府信息化和电子政务, 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搞好整体规划, 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 避免出现各地区、各部门、各层级自成体系、各自为战的状态。
3. 立法相对滞后, 相应的法规制度不健全
我国电子政务起步较晚, 立法也相对滞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为了促进电子政务发展, 都制定或修改了相关法律。政府的哪些信息必须公开, 由谁来鉴定, 均缺乏法律依据。实施电子政务后, 公民个人的大量私人信息进入政府的各类数据库, 公民的隐私如何得到保证也需要通过立法来解决。目前, 只有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 包括一些部门规章或者地方性规章, 缺乏纲领性的法律, 许多立法尚属空白, 电子政务要求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 统一规划、整合资源, 这就需要改变目前有关法律法规的部门性和地方性。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子政务的发展。
4. 信息资源不平衡, “数字鸿沟”问题严重
尽管从世界范围看, 数字鸿沟算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 但在中国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数字鸿沟的出现困扰着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效能的实施, 因为最需要政府提供服务的人往往就是那些无法上网利用信息、无力应用高科技手段的社会弱势群体。若数字鸿沟的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将有可能进一步加大社会资源占有上的差距, 导致“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 加速贫富的分化, 数字鸿沟是一个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应该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软硬件环境方面的差异使得绝大多数社会低收入家庭不能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享用电子政务提供的“公共物品”。为此, 一些专家学者呼吁, 我国政府应向一些开展电子政务较早的国家学习, 可以考虑在一些条件允许的地区向所有居民提供免费上网和电子邮件服务;或由政府出资在公共场所建立低收费上网终端;或向低收入家庭赠送二手电脑或提供上网补助等措施。
5. 信息安全隐患问题突出, 无法保障网络安全
电子政务作为政务活动在信息时代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 在系统安全方面面临着多种威胁与挑战。第一是黑客的入侵和计算机犯罪;第二是计算机病毒的蔓延和破坏;第三是网络自身的脆弱性。
由于政府网络涉及面广, 参与人员多, 开放性强, 技术水平不平衡, 管理手段有差别, 所以很容易出现安全方面的漏洞。从目前情况看, 一些系统在防火墙的安装与维护, 防病毒软件的及时升级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容易把政务内网中流动的信息暴露在危险之中。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需要与电于政务平台的开放性要求是实施电子政务过程中最难以平衡的一对矛盾。政府是为公众服务的, 提供信息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电子政务倡导的就是利用网络优势加速信息的沟通, 使公众能够更好地享受政府提供的服务。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处理好系统安全性和信息开放性两者之间的关系, 是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挑战。
三、未来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趋势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电子政务的发展更加注重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促进政务的公开透明和民主政治发展、建设绩效政府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从而提升国家的整体实力和在国际社会的竞争力。
1. 电子政务全面推动政府创新[4]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的不断深化, 电子政务对政府创新的作用和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事实上, 电子政务与政府创新已经构成互为促进的关系。目前电子政务发展的推动力已经主要不是靠技术, 而是政府创新。一方面, 政府创新需要电子政务作支撑;另一方面, 电子政务的发展也需要通过政府的不断创新来推动。电子政务推动政府创新, 也为政府创新提供了动力来源。促进政府创新日益成为各国电子政务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政府创新主要表现在:促进政府管理创新, 提高政府行政管理能力, 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促进政府管理方式变革, 提高行政决策和执行的效率。促进政府的服务创新, 电子政务改变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传统交流方式, 政务信息公开透明化, 网上办事规范便捷化, 互动交流渠道更加畅通, 社会监督更加广泛。政府通过创新, 可以更快地实现职能转变, 提高工作效率, 打破传统的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 使各级政府的各项工作更加严密, 服务更加便捷, 从而把政府建设成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2. 电子政务全面促进公共服务创新[5]
公共服务创新始终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初衷和归宿, 面向公众的电子政务建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理念, 紧紧围绕特定服务对象的需求设定服务类型, 优化和重构公共服务业务流程, 将政府行政效能与电子政务应用有效地结合起来, 既提高自身工作效率, 又提高了服务水平。建设高效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 用以支撑多种形式的公共服务业务, 用信息化手段构筑无处不在的网上政府。推进电子民主、拓宽公民参与决策的范围, 强化弱势群体的参与权、话语权和享用权, 通过开设在线论坛、开通专门的民意征询网站、针对具体规划发出征询稿等方式, 民众可以参与讨论的话题涉及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地方政府的效率、具体政策的出台、领导力等方方面面。通过公共服务创新释放公务员服务意识的潜能, 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吸纳非营利社会组织、社区等充分参与到电子政务建设中来, 进一步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3. 电子政务有效促进信息、业务、服务等各种资源的整合
公众对公共服务要求的提高, 直接促进电子政务建设者开始加强信息、业务、服务的整合, 实现横向和纵向业务协同, 建立随需应变的政府, 提供网络化电子服务。一是进行服务项目、行政业务的整合;二是服务渠道的整合, 包括对单一渠道本身的整合, 以及多种渠道之间实现交互连接与整合。通过整合, 使电子政务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将部门、业务、信息和服务集成整合起来, 然后通过多种渠道无缝地提供给用户;三是公共部门服务和私人部门服务的整合, 实现公共管理体制和公共服务提供模式创新。
4. 更加强化信息安全问题
国家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近年来, 从中央到地方多次组织各部门开展安全保密检查工作, 及时加强安全防护措施, 避免发生泄密事件。随着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前台和政府后台建设发展到一定高度, 服务前台交互功能进一步提升, 服务后台也逐步实现了各个部门的业务整合, 电子政务的交互性、复杂性进一步增强, 这就给恶意攻击者创造了更多的破坏机会, 加大了信息安全防护工作的难度, 信息安全问题就突出地表现为如何加强对公众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和如何加强对实现互联互通的政府部门业务进行安全保护。做好信息安全防护工作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政府工作的正常运转, 同时也关系到接受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公众和企业的切身利益, 积极采用安全技术、认真研究防范措施、预防病毒感染和黑客入侵等安全问题, 既要保障国家和政府安全, 又要有效保护公众和企业的隐私与相关信息, 这是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建设的关键。
中国电子政务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历程,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实现了公共管理的变革与创新, 在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 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弊端也成为发展中的严重阻碍, 如何冲破重重阻碍, 探索未来电子政务的发展模式, 切实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服务需求, 仍然是摆在广大信息化建设者面前一项艰巨的任务。
摘要:自国家明确提出“要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 政府先行, 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战略以来, 我国电子政务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的分析, 总结出在高速发展阶段我国电子政务将体现出的新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服务创新
参考文献
[1]王长胜, 许晓平.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 (2009) :开发信息资源提升服务能力[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2]姚国章, 胥家鸣.全球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与趋势[J].电子政务, 2010, 2.
[3]金江军, 潘懋.电子政务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4]宁家骏.2009年电子政务发展新趋势[J].电子政务, 2009, 1:9-11.
[5]王艳.电子政务助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J].世纪桥, 2009, 7:88-89.
【我国电子政务现状】推荐阅读:
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05-20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论文07-09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问题探讨09-16
我国汽车电子技术05-21
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09-20
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05-13
浅析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05-21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思考论文09-02
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战略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