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趣味屏幕保护

2024-07-31

设计趣味屏幕保护(精选6篇)

设计趣味屏幕保护 篇1

语文是一切学习能力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的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然而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因此,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教师应采用充满趣味的教学方法,创建趣味课堂,唤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趣味导入,轻松走进课堂

例如在教学《冰花》这篇课文时,教师从导入阶段就开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体是这样做的:向学生提问题“你们喜欢花吗?都喜欢什么花?”这样简单的问题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回答。接着出示课题《冰花》引起孩子们的好奇。接着提问:“你们见过冰花吗?”很多同学会摇头说没有,于是顺势问下去:“同学们想象一下你觉得冰花是什么样的?”同学们会根据自己对花的印象描述想象中冰花的形状、颜色。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冰花的图片,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冰花的美丽。在同学们赞美声中教师再次引导“冰花可真美啊,同学们想知道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冰花的吗?下面我们就走进课文,一起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在描述冰花吧。”就这样,在情境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课文学习中。

二、趣味教学,高效获取知识

例如在教学《蚕姑娘》这篇课文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蚕姑娘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变化。教师借助多媒体影像将蚕吃桑叶的情景以及蚕每次的变化展现出来,让学生更加真实地观察到蚕的变化,能更好地体会到“先……接着……然后……最后……”这一句式。

在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重点字、词、句细细体会,然后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的小动物,并记录下来,和同学们交流。另外,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正值温暖的春天,于是,每人发几颗蚕卵,让学生们亲自养蚕,亲眼观察蚕的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对昆虫的热爱。

这种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能让低年级孩子集中注意力,紧紧地跟着教师的节奏,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使学生在课堂中收获满满。

三、趣味语言,营造活跃气氛

低年级的小学生都比较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大多富有趣味性,或有着曲折的情节,这些都符合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因此,在低年级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采用趣味性语言,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愉快地掌握知识,感受学习乐趣。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也激活了学生学习热情。

比如在一年级拼音教学中,教师可采用顺口溜、歌谣等方式进行趣味教学,让学生们快乐学习字母。而在教字时可以编趣味故事,给所学字词增添趣味与活力。在分析文本时,教师要赋予语言以生命力,将同学们引入到教学意境之中,领略文本意境,感悟文本形象,品味文本语言,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四、趣味表演,提高学生参与度

例如《欢乐的泼水节》这篇课文,文中所讲的云南很远,傣族的风俗习惯几乎陌生,因此在第一课时花费了些时间,利用多媒体讲解了傣族人民的风俗人情,给学生们带来了些神秘色彩。第二课时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准备了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视频,泼水时欢快的音乐,以及泼水用的脸盆和瓢,目的是为学生们创建一个更加真实的泼水场景,让他们能“亲身”感受傣族同胞欢度节日时独特的风俗习惯,体会泼水的象征意义。接着,学生们就在老师的布置下,结成小组,将文本内容真实地演绎出来。这样的活动正符合低年级学生喜欢表演的特点,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同时也使得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五、趣味拓展,提升学习激情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对知识掌握程度不多、不牢,因此在语文教学时有必要开展一些趣味拓展活动,这对于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的教学而言,融入一些有意思的趣味拓展活动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策略,能为学生提供表达与展现自我提供的一个空间,同时也会提升对于语文课程的喜爱程度。

趣味拓展有许多种形式,内容也有很大的选择范畴。笔者在教低年级语文时开展过知识竞赛类的活动,如“看拼音,写词语”、“朗诵”,借助这些活动来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巩固学生已经学过的一些内容,这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复习课的展开方式。同样,采取竞赛的形式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课外知识积累方面,笔者采用讲故事活动、整班阅读的形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讲故事活动中,每周设三位同学准备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并根据故事内容提出问题,同时对讲故事的同学也提出了要求:“你读了这个故事之后有什么感想?”这样不仅能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获得新知,也能提升讲故事同学的阅读、感悟以及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便提升了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热爱。

六、趣味作业、促进全面发展

传统的抄、读、默、背等作业已让学生倍感无趣,也不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及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和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因此在作业上要创新,融入一定量的趣味元素,让学生乐于完成作业,爱上语文学习,更能获得全面的发展。语文作业可以与音乐相容,与绘画结合,也可以用实践来探索。

音乐在语文教学中有独特的妙用。它可以让作业变成一件乐事。比如在教学《快乐的节日》和《歌唱二小放牛郎》时,我先让学生在家练唱,这样学生已经对文本内容非常熟悉,那么接下来评讲时会容易许多。另外还让学生收集一些自己熟悉和喜欢的儿童歌曲,唱给大家听,然后全班一起来赏析歌词。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情感,还能让他们享受生活的乐趣!

总而言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趣味化教学更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关键。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顺应新课改的潮流,转变教学观念,将趣味元素融入课堂之中,保护童心,留住童趣,为学生创建有趣、有效的课堂,让学生爱上语文,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趣味化教学更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关键。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顺应新课改的潮流,转变教学观念,将趣味元素融入课堂之中,保护童心,留住童趣,为学生创建有趣、有效的课堂,让学生爱上语文,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趣味教学,有效课堂,兴趣

设计趣味屏幕保护 篇2

活动目标:感知生活中的数字,体验数字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份(电脑、投影仪)。

数字“万能孔”一份。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数字“万能卡”的让幼儿感受数字的神奇,有趣

1.激发兴趣。

2.请幼儿来认读卡片上的数字。

3.简单介绍内容。

4.请幼儿来玩这个。

(二)10以内数的数物对应

请幼儿找一找图片中的数字宝宝,它们到底藏在什么地方?请幼儿寻找数字并进行交流。(教师到幼儿当中去,听取幼儿的信息)。

(三)、寻找生活中的数字

1.问问小朋友,你们在哪里见到过数字宝宝呢?”

2.请幼儿分组讨论找出答案。

3.经验交流。

请小朋友介绍一下他们在平时生活中所见到的数字宝宝,并说一说,这些数字宝宝都有什么作用。

请幼儿充分讨论,充分说。

4、师:“纪老师今天也找到了一些生活中的数字宝宝,我们来看看

你们都知道这些电话号码吗?它们有什么用?

童趣味作业的设计 篇3

众所周知,唱歌和弹奏对智力、社交能力和自信都能发挥积极作用,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早已被充分肯定。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今年来,普遍开展了器乐进课堂,推进了小学音乐的教学改革,增强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我校是一所城乡结合位置的新建小学,以前他们没有专职的音乐老师,更谈不上在音乐课上学习课堂乐器了。在多年的器乐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很多小巧的乐器适合课堂教学,但是有一种从日本流传过来的乐器——口风琴是一种将键盘与吹奏巧妙结合在一起的乐器,它利用簧片发音的办法,发音准确,并且简单易学,从而逐步在中小学推广使用,深受广大音乐老师和学生的喜爱。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强调:对青少年来说,假如某种学习对他毫无兴趣,完全是强制性地被迫学习,就会扼杀学生的学习意愿。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浓厚的兴趣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强烈而高尚的兴趣,往往会使人在探索中达到一种乐而忘返、如痴如醉乃至废寝忘食的状态。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不管学习什么乐器,一开始入门都比较简单,学生都愿意学,感觉容易学会,到后来难度提高了,有的学生就很容易放弃,我在试想,如果我们每次的练习都充满了童趣味,学生是不是就能坚持了呢?我尝试了布置有趣味性、多样性、合作性的练习设计,来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口风琴的兴趣。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边玩边练

三四年级的学生还是属于爱玩的年龄特点,布置一些有趣味性的作业,让他们在玩中学,让学生感觉到这个乐器简单易学。我是这样做的:

1.吹奏单音,看谁的气息长。课后他们会比一比谁的气息长,这样能锻炼横膈膜的力量,对以后的吹奏练练习很有帮助。

2.用do、re、mi、fa、sol这几个单音编曲,并弹奏出来。可以用接龙游戏来创编,老师吹奏两小节,学生按拍子接着吹奏不一样的旋律两小节。同学之间课后也可以这样练习,一个做老师一个创编,听别人吹奏能学到更多的旋律,对掌握音准很有帮助。

3.可选一些流行歌曲或学生特别喜欢的歌曲片段让学生弹奏。今年特别流行《小苹果》这首歌曲,学生不但会唱还会跳,这时我就鼓励学生还要会吹,给表演《小苹果》的人伴奏,学生一定兴趣盎然。老师先富有激情地示范一遍,然后在出示谱子让大家学唱,最后要求大家回去练习演奏不同风格的《小苹果》,可以原版、可以变速、可以变奏。

二、设计多样性作业,百花齐放

新课改精神倡导培养学生创作能力,如:动口、动手、动脑。我们的口风琴多样性作业设计,就让学生的创作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我是这样做的:

1.比如同样难度的曲子三条,可以让学生选择弹奏其中一条或者跟着口风琴唱出其中一条旋律或者给其中一条曲子配上歌词唱一唱。

2.老师出示一条有单音组成的曲子,要求学生改编该曲子的节奏或者使旋律高几度音程或低几度音程来吹奏。

3.老师出示一天节奏,让学生填上自己创编的旋律来吹奏,可以用上7个音,最少可以用三个音就能创编出一条旋律,比一比谁吹奏的曲子好听。

三、设计合作性作业,全面进步

在口风琴的教学中,有许多学习内容是合作性很强的。要求学生在共同的活动中承担不同的任务,意味着他们必须要与他人紧密合作,才能创造出美的音乐效果。我是这样做的:

1.分组训练,把全班分成两个声部,分别吹奏do、mi根据老师的指挥由一组先吹do,保持长音,接着另一组吹mi与do同时保持长音形成三度音程。还可以一组唱一组吹,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合唱中最基本又最难的和声演唱,这样不断的训练到高年级合唱就轻而易举了。

2.如吹奏《布谷》这首合唱曲,先让学生选择声部,主旋律是第一声部,一般吹奏水平高的会选择,第二声部感觉是伴唱的旋律比较简单,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选择第二声部。让选择同一声部的学生站着一起演奏,互相聆听,接着再合奏,启发学生大胆表现,通过自己感受到的力度、速度变化,有感情表达出来,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地喜悦感。

3.平时我们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安排一个尖子生,由他们组织“帮带”教学,可以小组齐奏、可以领奏、也可以轮奏,共同合作演奏同一首乐曲,这样既使学生各有所学,各有所得,又培养了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精神。

《趣味跳绳》教学设计 篇4

跳绳,是一项简便易学又能很好地促进练习者身体健康的运动。它对场地的要求极低,只要很小的几平方米就足够了,在学校里,几乎是随处都可以开展这项运动;对器材,也就是对绳子的要求也很低,练习者既可以购买现成的,也可以自己选材裁剪,如果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甚至可以用藤、稻草绳等来代替;同时,这项运动对于不同年龄段的练习者来说都是很合适,练习兴趣都很高,而且,一旦激发了他们的练习兴趣,他们还能创设出很多有趣的练习形式。

游戏教具:

粗棉绳一条。

游戏目标:

使学员互助合作形成共识,完成低难度活动。

游戏规则:

请两个人各握住绳子的一端,其他人要一起跳过绳子,所有人都跳过算一下,数一数整个团队总共能跳多少下。

活动讨论:

(1)当有人被绊倒时,各位当时发出的第一个声音是什么?

(2)发出声音的人是刻意指责别人吗?

(3)想一想自己是否不经意就给别人造成压力?

(4)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做,刚才的感觉才不会发生?

注意事项:

(1)提醒膝盖或脚部有伤者,视情况决定是否参与。

(2)场地宜选择户外草地进行,以免受伤。

(3)合组跳绳时应注意伙伴位置及距离,以免踏伤伙伴或互相碰撞。

变化:

(1)可考虑不同的跳绳方式,如:每个学员依序进入。

设计兴趣课堂 构建趣味教学 篇5

关键词:兴趣课堂;趣味教学;中职学生

G633.6

近年来,中职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各种专业也在不断增多。中职数学是各个专业都必须上的基础课程,但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厌学数学的情绪。实际上,中职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在数学的提升方面是有一定潜力的,但如果总在数学学习之外游离,即使原本能够有所提升的学生,受到厌学氛围的感染,也会不求上进,这也是目前中职学校教师和领导需要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一、中职数学教学现状

中职学校的学生很多都是没能够考取理想高中的,但是,由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的增加,以及家长对学生年龄的考虑等,中等职业学校受到更多学生与家长的选择。中职生的基础差,加上数学学习比较枯燥,逻辑性强,难度较大,故中职数学教学现状有:第一,中职生在学习上缺乏自信心,对自己的未来和人生的规划很迷茫,在数学学习上,更是不知所向,对于课后的数学作业也是应付为主,书写潦草,抵触情绪见长,甚至完全没有兴趣。第二,数学教师面对厌学的学生也是百感交集,却又无能为力,个人教学的价值也很难实现,教学过程中缺乏成就感,更是没有积极性提高自己,倦怠情绪严重。第三,在中职学校的数学课程设置方面有些欠妥,教材内容上虽易于普高,但差别不大,一年的课程时间往往很难结束所有内容,此外,数学教材的编排没有结合学生的不同专业,数学课和专业课程相脱节。

二、构建兴趣课堂

1. 运用生活体验,创造宽松的数学学习氛围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那么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就可以运用生活体验,帮助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生活的背景,观察学生生活的环境,促进数学问题的生活化。在一堂课程的导入部分可以预定目标,例如,在讲授指数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类似的导入方式,“假設我的手中纸张的厚度是0.078,对折3次后,厚度仍然没有一毫米,那么请问对折40次后,纸张总体的厚度是多少?”听到这个问题,学生立马能够和生活现象联系在一起,并且亲自动手尝试,很有兴趣,而当教师公布答案是“厚度将超过十座珠穆朗玛峰”时,学生对这个答案也很震惊,于是带着好奇心听老师引入课程的主要内容。

2. 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学以致用

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没有用处,生活中只需用到简单的数学知识,实际上,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也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用处,重视生活中和数学应用相关的内容,也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炼出和数学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转变传统的数学无用的观念。例如,在讲授数学函数的单调性时,教师可以借助股票走势图,学生一看走势图,定会有兴趣,通过对走势图的研究,激发学生注意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用处,知道生活中函数单调性的作用。陶行知先生之前说过,生活是教育进步发展的基础,也只有在生活化的环境中,教育才能获得理想的育人效果。只有让中职学生感受到数学是可以触摸的知识,才能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

3. 重视数学知识中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其实,数学知识就是主要研究一空间图形和数量的相互关系,逻辑性强,也比较抽象,看不见摸不到,在中职学校的数学课中,可以把抽象的概念理论进行生活化处理,使其具体化,那么在数学课堂实践允许的情况下,要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要重视使用教具,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中,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椭圆的定义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本上数学知识的要求作一个相关的教学实验,然后让学生动手模仿,用一根不变形的绳子,请一个同学将绳子两端固定,然后教师在黑板上演示作图过程,也可以通过播放多媒体视频,微课等演示,学生一旦成功画出椭圆,必然会获得成就感,从而产生研究椭圆的动力,进一步了解椭圆的形成,加深对椭圆定义的理解,还可引导学生去研究焦距的长度,与椭圆的形状变化的联系,这也对后面的椭圆性质的学习打下基础。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指导理论知识的来源,探索深奥的数学。

4. 激活数学知识,轻松学习数学

任何一堂课程的授课都要以课本为基础,数学教学也不例外,但是教师又不能只遵循课本顺序和内容进行授课,那样只会让学生更厌烦,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目标,吸引学生完成任务目标,用活教材。此外,还可以运用数学中的人文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素养,像数学史、数学理论名人名言等,激励学生,让学生树立科学严谨的态度,提高探索的精神。在讲授“平面”知识的时候,可以应用这一方法导入数学知识,为了能够更加清楚认识到平面的特征,可以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平面,但是要注意的是,生活中的平面都是相对存在的,像学生经常想到的黑板、地面等,但是平面实际上是虚拟的概念,数学智慧的力量就是为大家创造理念,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之后教师再引入课程重点,几何的基本概念,学习平面知识。

5. 让学生体验授课

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提前预习,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讲课,我们发现,很多的中职学生很依赖教师,被动接受知识的传输,惰性越来越高,这样不利于中职数学的教学,反而更加枯燥,实际上学生也希望能够和教师互动,由于职业学校学生的特殊性,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加注重能力和技能,因此,在校期间,教师可以锻炼学生的勇气,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给予时间让学生也充当教师的角色,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此外,还可以增加讨论的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对知识的讨论和探索,一方面潜移默化的接受了数学知识,一方还能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还能让教师收获满足感,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数学教学效果更佳显著。

参考文献:

[1]龚箭 . 中职数学教学策略初探[ J] . 教育与职业 ,2006( 29) .

[2]龙付生.浅谈提高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方法[ J] .中等职业教育,2011( 2).

[3]李如江.中职数学教学的几点 建议[ 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 13).

问题情境设计让数学课堂趣味飞扬 篇6

一、巧妙导入,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

导入语是一节课开始时教师为引入新课所说的话。导入语不仅为教学过程定下基调,确定好教学的逻辑顺序,而且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一步。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教师在备课时,必须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导入语。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智慧。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使学生精神振奋,兴趣盎然地去学习新课,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

比如,在讲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作圆时,不是直截了当讲方法,而是先向学生展示一个问题:一个圆镜子破了,现在只有边缘的一块碎片,根据它,你能制造出一个和原来的镜子一模一样的镜子吗?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问题。另外,通过以上方法引入,还让他们感觉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数学并不是枯燥空洞的。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兴趣之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他们的思维就会保持在积极的探索状态之中,有了兴趣他们把学习作为自己内心的需要,而不是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在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1、用新旧知识的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例如,在“正弦和余弦”概念教学时,设计如下两个问题:

① Rt△ABC中,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怎样求另一直角边?

② 在Rt△ABC中,已知∠A和斜边AB,怎样求∠A的对边BC?

问题①学生自然会想到勾股定理,而问题②利用勾股定理则无法解决,从而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怎样解决这类问题呢?学生的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便会油然而生,产生学习兴趣。

2、利用学生在生活中熟知的,常见的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如在教“统计初步”时,设计以下例子:

孙老师为了从甲乙两名运动员中选取一人参加比赛,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跳10次,成绩如下表:

甲:5.7 5.8 5.6 5.8 5.6 5.5 5.9 6.0 5.7 5.4

乙:5.9 5.5 5.7 5.8 5.7 5.6 5.8 5.6 5.7 5.7

怎样比较两人的成绩高低,选谁参加比赛?孙老师经过科学的数据处理,选出一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他是怎样计算的呢?

学生此时思维活跃起来,对探求新知识兴趣昂然,师生很顺利地完成此节内容,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数學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认识。

三、点缀趣味,使学生体验知识之乐

知识本身是严肃的,但当人们“运用”、“摩玩”它时,便会发生许多的情趣来,由严肃变为活泼、幽默的;变为亲切、有味的。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以趣味点缀,以幽默调节,则会使学生体验到知识之乐,结合教材适当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或有趣的数学知识,这不仅有助于理解,而且有助于记忆和运用。

有一位数学教师在讲概率时,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从前一位父亲,令其不太灵活的儿子去买一盒火柴,之前反复叮嘱要试一试是不是好用。结果,他的儿子一根一根划,等回家时,已全部划完,其父亲哭笑不得。从这个故事中,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并不都是抽样的,而是生活中需要的,生活中的乐趣;也反映了学习知识的必要性。因此,教师如果善于点缀趣味,则会使学生体验到知识的乐趣。

四、深入浅出,使学生体验易学之乐

学知识有如登山,越往上越吃力,也越觉困难。怎样使学生降低坡度,使学生化难为易,就需要教师深入浅出地引导。

例如一个作图问题:直线l同侧有两点A、B,在l上求作一点P,使PA+PB最短,此问题直接呈现给学生,他们不但不易找到解决的方法,而且也不易理解其中的原理。反之如果先设一个铺垫:在直线l异侧有两点A、

. B

. A

l

B,在l上求作一点P,使PA+PB最短。学生则不费吹灰之力,由此启发,能否把异侧的两点搬到同侧呢?启发学生作对称点。这样,学生既不感到深奥,那是我们没有深入钻研进去弄清它的来龙去脉,找出理解他的难点,设计一个相似的铺垫或引例,问题解决起来自然得多。

上一篇:复杂破碎地层下一篇:脊椎结核的CT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