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效果

2024-12-26

不同效果(共12篇)

不同效果 篇1

为了明确不同修剪方法对仁用杏树的影响[1,2,3,4,5,6], 特进行了该试验, 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园概况

试验园设在齐寿乡杨家山村荒滩地。该地在北纬34.43°, 海拔高度1 370 m, 年日照时数2 076.9 h, 年平均气温8.8℃, 极端最高温度36℃, 极端最低温度-24.9℃, 年平均降雨量574.8 mm, 无霜期160~180 d。园地为砂质壤土, 有机质含量1.12%。果园定植密度为3.5 m×3.0 m。

1.2 供试材料

供试品种为龙王帽、超仁、丰仁、国仁、油仁、白玉扁、北山大扁、次扁, 来源于天水市果树所, 品种属北方干旱、半干旱温带生态类型[1]。

1.3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08年11月5—6日, 将供试各品种的枝条分别按长枝 (>40 cm) 、中枝 (15~40 cm) 、短枝 (<15 cm) 分类, 然后对8个品种的3类枝条分别采取轻短截 (剪去枝条的1/4~1/3) 、中短截 (剪去枝条的1/3~1/2) 、重短截 (剪去枝条的2/3~3/4) 、缓放 (对一年生枝条, 不做任何短截) [2]的修剪手法, 并做标记, 共12个处理。每小区供试品种2株, 随机排列, 3次重复。

2 结果与分析

2.1 短枝轻短截

短枝轻短截后, 平均抽生0.02个长枝、0.08个中枝、1.98个短枝, 形成2.2个花芽。抽生的短枝上易形成顶花芽, 少数能形成侧花芽;中枝上易形成顶花芽、侧花芽。抽枝的长度、数量及形成花芽的数量因品种而异, 龙王帽平均抽生0.25个长枝, 但枝条细弱、木质化程度差, 其余品种均未抽生长枝;超仁、丰仁、国仁、龙王帽、油仁各平均抽生0.25个中枝, 其余品种均未抽生中枝;抽生短枝数量最多的品种为白玉扁, 平均抽生3.75个短枝, 最少的品种有国仁、龙王帽、油仁、北山大扁, 各平均抽生了1个短枝;次扁形成的花芽数量最多, 平均为3.25个, 国仁最少, 平均为0.75个。若剪口下有花芽, 有的品种结果后能形成二次枝, 如超仁、油仁。

2.2 短枝中短截

短枝中短截后, 平均抽生0.05个长枝、0.23个中枝、1.80个短枝, 形成1.62个花芽。抽生的中枝易形成顶花芽, 有少数也能形成侧花芽, 而短枝上只能形成顶花芽。抽枝长度、数量及形成花芽的数量因品种而异, 龙王帽平均抽生了0.50个长枝、丰仁平均抽生了0.25个长枝, 但枝条细弱, 秋梢木质化程度差, 形成花芽困难, 其余品种均未抽生长枝;白玉扁抽生的中枝数量最多, 平均为1个, 其余品种 (除超仁、丰仁、龙王帽、油仁) 均未抽生中枝;次扁抽生的短枝数量最多, 平均为2.75个, 龙王帽抽生的最少, 平均为0.75个;形成花芽数量最多的品种为丰仁, 平均形成了3.25个, 次扁未形成花芽。剪口下无花芽, 修剪后不能结果。

2.3 短枝重短截

短枝重短截后, 不能抽生长枝, 平均抽生0.23个中枝、1.27个短枝。抽生的中、短枝均能形成花芽。抽枝的长度、数量及形成花芽的数量因品种而异。龙王帽抽生的中枝数量最多, 平均为1.5个, 其余品种 (除丰仁、北山大扁) 均未抽生中枝;北山大扁抽生的短枝数量最少, 各平均为1个。形成花芽最多的品种为北山大扁, 平均形成3个, 最少的为次扁, 平均形成1个花芽。剪口下无花芽, 修剪后不能结果。

2.4 短枝缓放

短枝缓放后, 平均抽生0.03个长枝、0.28个中枝、2.20个短枝, 形成2.78个花芽。抽生的中、短枝上易形成顶、侧花芽, 长枝上不能形成花芽。除北山大扁和龙王帽各平均抽生0.25个长枝外, 其余品种均未抽生长枝;白玉扁抽生的中枝数量最多, 平均为1.25个, 其余品种 (除超仁、丰仁、龙王帽、油仁) 均未抽生中枝;次扁抽生的短枝数量最多, 平均为4.50个, 丰仁抽生的最少, 平均为0.5个;若枝条上有花芽时, 缓放后能正常结果, 并抽生二次枝, 如北山大扁、白玉扁等。

2.5 中枝轻短截

中枝轻短截后, 平均抽生0.53个长枝、1.47个中枝、2.80个短枝, 形成3.17个花芽。抽生的中、短枝易形成顶、侧花芽, 长枝一般无花芽。次扁抽生的长枝数量最多, 平均为1.25个, 但秋梢木质化, 国仁、油仁、白玉扁、次扁均未抽生长枝;白玉扁抽生的中枝数量最多, 平均为2.5个, 最少的品种是北山大扁, 各平均抽了0.75个中枝;国仁抽生的短枝数量最多, 平均为4个, 最少的品种为北山大扁, 平均抽生1个短枝;形成花芽数量最多的品种是国仁, 平均为4.25个, 最少的品种为北山大扁, 平均形成2个花芽。大多数品种表现为明显的背上优势, 若剪口下有花芽时, 修剪后能结果, 并能抽生二次枝形成花芽。

2.6 中枝中短截

中枝中短截后, 平均抽生0.32个长枝、0.85个中枝、1.68个短枝, 形成3.32个花芽。抽生的中、短枝上易形成顶、侧花芽, 长枝上少数品种也能形成侧花芽。龙王帽抽生的长枝数量最多, 各平均为1.25个, 但秋梢木质化程度差, 其余品种 (除超仁、丰仁、国仁、龙王帽、次扁) 均未抽生长枝;油仁抽生的中枝数量最多, 平均为1.5个, 超仁未抽生中枝;油仁和超仁抽生的短枝数量最多, 各平均为2.75个, 最少的品种为龙王帽, 平均抽生0.25个中枝;形成花芽数量最多的品种为超仁, 平均为5.75个;最少的品种为国仁, 平均形成1.5个。大多数品种表现为明显的背上优势, 若剪口下有花芽时, 多数品种能结果并抽生二次枝, 形成花芽。

2.7 中枝重短截

中枝重短截后, 平均抽生0.27个长枝、1.17个中枝、1.58个短枝, 形成3.67个花芽。抽生的中、短枝上易形成顶、侧花芽, 长枝中部春梢处能形成侧花芽。白玉扁抽生的中枝数量最多, 平均为2.5个;次扁抽生的短枝数量最多, 平均为3.5个, 国仁未抽生短枝。均表现为明显的背上优势, 剪口下一般无花芽, 修剪后不能结果。

2.8 中枝缓放

中枝缓放后, 平均抽生0.10个长枝、0.75个中枝、3.00个短枝, 形成3.77个花芽。抽生的中、短枝上易形成顶、侧花芽, 长枝中部春梢处易形成侧花芽。超仁抽生的长枝数量最多, 平均为0.75个, 其余品种 (除龙王帽) 均未抽生长枝;北山大扁未抽生中枝;丰仁抽生的短枝数量最多, 平均为5.25个。形成花芽数量最多的品种为次扁, 平均形成5.75个。

2.9 长枝轻短截

长枝轻短截后, 平均抽生0.78个长枝、2.12个中枝、3.45个短枝, 平均形成3.77个花芽。抽生的长枝只能形成侧花芽, 中、短枝易形成顶、侧花芽。龙王帽抽生的长枝数量最多, 平均为1.5个, 国仁未抽生长枝;白玉扁抽生的中枝数量最多, 平均为2.75个。形成花芽数量最多的品种为白玉扁, 平均形成5个。多数品种表现为明显的背上优势, 若剪口下有花芽, 修剪后能结果, 并能抽生二次枝, 形成花芽。

2.10 长枝中短截

长枝中短截后, 平均抽生0.97个长枝、1.57个中枝、3.33个短枝, 形成3.90个花芽。抽生的长枝只能在春梢处形成侧花芽, 中、短枝易形成顶、侧花芽。白玉扁抽生的中枝数量最多, 平均为2.75个, 丰仁未抽生中枝;超仁抽生的短枝数量最多, 平均为5.00个;多数品种表现为明显背上优势, 若剪口下有花芽时, 修剪后能正常结果, 并能抽生二枝, 且有花芽形成。

2.11 长枝重短截

长枝重截后, 平均抽生1.53个长枝、0.78个中枝、1.22个短枝, 形成3.78个花芽。长枝在中部春梢处易形成侧花芽, 中枝一般不能形成花芽, 少数短枝只能形成顶花芽。北山大扁抽生的长枝数量最多, 各平均为2.25个, 国仁抽生的长枝数量最少, 平均为0.75个;白玉扁抽生的中枝数量最多, 平均为2.5个, 超仁未抽生中枝;抽生短枝数量最多的品种为次扁, 平均抽生3个, 超仁未抽生短枝超仁未形成花芽。各品种均表现背上优势。剪口下一般无花芽。

2.12 长枝缓放

长枝缓放后, 平均抽生0.33个长枝、2.05个中枝、4.08个短枝, 形成5.52个花芽。抽生的长枝可在春梢处形成侧花芽, 中枝易形成顶、侧花芽, 短枝一般只能形成顶花芽, 少数也能形成侧花芽。超仁、龙王帽形成的长枝数量最多, 各平均为1个, 其余品种均未抽生长枝;北山大扁抽生的中枝数量最多, 平均为3个, 次扁、国仁均未抽生中枝;次扁抽生的短枝数量最多, 平均为8.5个, 最少的品种为超仁, 平均抽生2.75个短枝;次扁形成的花芽数量最多, 平均为9.25个。背上优势仍较明显, 若枝条上有花芽时, 缓放后能正常结果, 并抽生二次枝, 且有花芽形成。

3 结论与讨论

仁用杏短截、缓放修剪后, 抽生的短枝一般只能形成顶花芽, 少数能形成侧花芽, 而中枝易形成顶、侧花芽, 长枝只能在中部春梢处形成侧花芽。短枝短截后一般不能抽生中、长枝 (即使抽生也较细弱木质化程度差) , 能抽生1~3个短枝, 形成2~4个花芽;中枝短截后能抽生少量的长枝, 一般能抽生1~2个中枝、1~4个短枝, 形成2~6个花芽;长枝短截后, 一般能抽生1~2个长枝、2~4个中枝、3~5个短枝, 形成3~7个花芽, 但以重短截后抽生的长枝数量最多;缓放后抽生长枝的能力差, 一般能抽生0~2个中枝、2~7个短枝, 形成3~8个花芽。上述结果在供试各品种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参考文献

[1]郗荣庭, 张毅平.北方果树[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2.

[2]杨自勉, 马力, 汪永洋.整形修剪技术对仁用杏生长结果的影响[J].落叶果树, 2008 (5) :24-25.

[3]刘平乐.陇东地区仁用杏树的整形修剪技术研究[J].甘肃科技, 2008, 24 (5) :146-147.

[4]王占国.仁用杏不同程度的修剪与成枝力萌芽力及座果的关系[J].河北林业科技, 2001 (3) :25-26.

[5]王保明, 丁改秀.修剪对初果期仁用杏树发育枝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 2000, 28 (4) :52-56.

[6]赵菊莲.不同修剪方法对杏树生长的影响[J].北方园艺, 2008 (4) :145-146.

不同效果 篇2

番茄施用不同叶面肥效果分析

为了使番茄稳健生长,为高产、稳产奠定基础,农二师二十一团试验站对番茄进行了不同微量元素肥料喷施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作 者:李世荣 刘英姿  作者单位:农二师二十一团试验站,新疆 刊 名:新疆农垦科技 英文刊名:XINJIANG FARMLAND RECLA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 32(2) 分类号:S641.2 S143.7 关键词: 

同一场景,不同效果 篇3

冷静地观察

尽管这种原始的人工晒盐方式本身就是一道独具魅力的风景线,多数影友因为很少见到这种场景,往往会情不自禁地举手拍摄。其实,在面对一些新奇的景物时,一定要抑制住自己的激动心情,冷静地观察,并归纳出拍摄范围和想要得到的效果,这样才能利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曝光技巧来拍摄出与众不同的摄影作品。风光摄影尤其如此,否则大家拍摄的照片很有可能会极为雷同,缺乏个性。

仔细构图取景

在拍摄风光照片时,我更钟情于胶片相机,并不是我观念保守,关键是胶片相机可以让我在取景构图和按动快门时更加慎重,这种态度在使用数码相机时就会减少很多了。所以面对盐田时,我发现这里的景色虽然乍看起来很美,很有冲击力,但能够入画的场景却并不多。能够支起三脚架的地方只有岸边,并不允许我们寻找更多的机位。于是我首先考虑用镜头焦距来控制视野,以求视角更加独特些。

我首先选择使用广角镜头,以表现灌满盐水的池田一层接一层的阶梯感,为了保持更大的景深范围,我将光圈缩小至F22,并按照画面中心处的区域测光,同时减少1/3挡快门速度进行曝光,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凸显块状盐池的线条,并获取更加饱和的色彩。当理想的构图拍摄完成后,再更换长焦镜头来拍摄盐田的局部,长焦镜头可以产生空间压缩感,不仅适合拍摄盐田的细节,还可以将远处劳作的人物与场景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原本单一的景物产生更为丰富的人文气息。所以在拍摄时,无论广角还是长焦,都会有用武之地,关键在于个人的审美。

注重光影的变化

一日之计在于晨,对于风光摄影爱好者而言,清晨是一天中的最佳拍摄时间,因为随着太阳的升起,每一寸土地的光影和色彩都在不断产生着变化,蓝色的冷调,红色的暖光都会在这一时间出现。盐田也会随着清晨弱光营造出幻影般的独特效果。这段时间的光影和色彩虽然美妙,但时间却非常短。所以及时拍摄在此时会变得非常重要。虽然要及时按动快门,但是观察在这时会变得更加重要。我拍摄风光时主张使用三脚架和快门线,除了确保在慢速快门下能够获得高品质影像外,最关键的原因是,使用快门线,可以用双眼来观察景物光影的变化,并及时按下快门。当然,手持测光表这时也非常重要,因为光线的轻微变化有时需要采用不同的曝光组合。

了解文化背景

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可能更多注重美丽的风景和瞬间。其实,风光摄影同样含有深刻的文化和社会意义,比如我拍摄的这组盐井照片不仅仅是简单的风光作品,更是人文生态环境的记录和历史文化的写真。所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与地理特征,可以赋予作品更加深刻的内含和价值。相信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位摄影爱好者都能够做到的。

相关链接

在滇藏线上,历史上曾有一条与“丝绸之路”有着同样声誉和价值的滇藏“茶马古道”,这是一条由云南普洱经丽江、中甸、德钦至西藏的商道。当年,客商们通过这条古道,将云南的茶叶销往西藏,而地处古道的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乡的盐田食盐,也就此驮上了马背,销往西藏及整个康巴地区。如今,在西藏芒康县的盐井乡,原始的人工晒盐方式却一直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成了一道独具魅力的风景线。

不同效果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马铃薯品种为克新18号, 来自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供试肥料为尿素 (含N 46%) 、二铵 (含P 46%、含N 18%) 、硫酸钾 (含K 50%) 。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克山农场历年试验区内, 东经125°22′, 北纬48°18′, 海拔315 m, 年降雨量274.7 mm, 年平均气温18.6℃, 10℃有效活动积温2 837.4℃, 无霜期134 d;有机质含量5.29%, 全氮0.35%, 全磷0.2%, 土壤呈微酸性, 土壤肥力中等, 肥力均匀, 排水良好, 地势平坦, 土壤类型为淋溶黑钙土;前茬为小麦, 秋整地, 深松浅翻, 深松45 cm, 种下施肥3~5 cm, 于4月28日春起垄夹肥。

1.3 试验设计

试验的施肥比例设为3个水平, 即施肥比例分别为1.0∶0.5∶2.0 (A1) 、1.0∶1.0∶2.0 (A2) 、1.5∶1.0∶2.5 (A3) ;施肥量级 (纯量) 设为5个水平, 分别为150 kg/hm2 (B1) 、225 kg/hm2 (B2) 、300kg/hm2 (B3) 、375 kg/hm2 (B4) 、450 kg/hm2 (B5) ;重复3次, 共15个处理, 各处理施肥量见表1。试验面积为900 m2, 每小区面积为20 m2, 随机区组排列。5垄区, 行长5 m, 行距80 cm, 步道宽1.5 m, 垄距为80 cm, 株距为25 cm, 种植密度为5万株/hm2。

1.4 试验实施

5月5日播种, 试验采用人工开沟点播, 人工覆土并踩实。5月30日用70%嗪草酮400 g/hm2+90%乙草胺2.2 kg/hm2进行苗前封闭灭草。6月16日、6月28日、7月14日进行中耕3次, 人工除草1次, 人工拿大草4次, 做到田间无杂草, 5月25日灌水1次, 6月25日开花初期进行追肥, 施用尿素97.5 kg/hm2。在现蕾期至成熟期依发病情况对各种病害进行防治。

2 结果与分析

2.1 成本

从表2可以看出, A1B5组合化肥成本投入最高为3066.30元/hm2, 其次是A2B5组合, 为2 942.10元/hm2, 再次是A3B5组合, 为2 936.25元/hm2, 成本最低的是A3B1组合, 为978.75元/hm2。

(元/hm2)

2.2 马铃薯产量

从表3可以看出, 施肥比例为A3的产量最高, 平均为45.185 t/hm2;施肥量级以B5产量最高, 平均为46.540 t/hm2;不同量级和不同比例以A3B5组合产量最高, 为49.320 t/hm2;其次是A3B3和A3B4组合, 产量均为46.045 t/hm2;第3位是A1B5, 为45.895 t/hm2;A2B1组合产量最低, 为36.421 t/hm2。

(t/hm2)

2.3 纯收入

从表4可以看出, 从施肥比例上分析可知, 以施肥比例A3效益最佳;从施肥量级上分析, 以量级B5最佳。从施肥比例和施肥量级和组合上分析可知, A3B5组合效益最佳, 为26 629.155元/hm2;其次是A3B3组合, 为25 669.737元/hm2;再次是A3B4, 为25 555.320元/hm2;A2B1效益最差, 为20 872.110元/hm2。

(元/hm2)

3 结论与讨论

不同施肥水平试验结果表明, 各处理同一量级除B1外均以氮∶磷∶钾为1.5∶1.0∶2.5产量最高, 1.0∶1.0∶2.0最低。各处理同一量级均以1.0∶0.5∶2.0施肥比例投入成本最高, 1.5∶1.0∶2.5最低。同一比例, 随着施肥量的增加, 产量随之提高。从效益上分析, 施肥比例平均以1.5∶1.0∶2.5效益最佳, 施肥量级平均以450 kg/hm2效益最佳, 施肥比例与量级组合以氮∶磷∶钾为1.5∶1.0∶2.5、总施肥量为450 kg/hm2效益最佳。

参考文献

[1]陈永兴.氮磷钾配施对马铃薯产量和效益的影响[J].中国马铃薯, 2008, 22 (4) :213-215.

[2]姚宝全.冬季马铃薯氮磷钾肥料效应及其适宜用量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 2008, 23 (2) :191-195.

[3]尹佳玲, 崔超, 刘键, 等.不同肥料用量在马铃薯上的肥效试验[J].现代农业, 2006 (8) :58.

[4]姜华年, 刘喜才, 郭志平.马铃薯高产施肥效果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5, 33 (12) :2282, 2305.

禽流感不同免疫程序的效果观察 篇5

为了探索适合湖州地区的禽流感免疫程序,切实提高禽流感的防控水平,笔者进行了不同免疫程序的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作 者:沈群华 吴阿团 来莉 贺丽娜 张小荣 胡长根 作者单位:沈群华,吴阿团,来莉,贺丽娜(湖州市畜牧兽医局)

张小荣,胡长根(南浔区南浔镇农技中心)

不同的表达,相反的效果 篇6

昨晚,当这臭小子又不用牙膏只是胡乱蹭了两下时,我就来气了。已经接连几天都不用牙膏了,瞧那小牙脏的。我要求他用牙膏重新认真刷一遍,他当然不肯。

我早就有跟他讲一讲有关寿命的想法,正好来了机会。

我问:如果把同一台冰箱、洗衣机,放在不同的家里使用,它们的使用寿命一样吗?

儿子说:不一样。

我接着引导他:为什么?

儿子答道:因为维护得不一样。

我总结道:是啊,同一样东西,维护得好,寿命就长。牙齿也是同样的,每天认真刷牙,好好维护它,它就会好好为你服务,让你一直能吃好东西。

我应该见好就收,到这儿打住。可是,我准备的寿命话题还没有说完呢,舍不得就此收场,于是絮絮叨叨地接着说:一个人的寿命也会因为维护得好坏而不同,如果你吃饭不挑食,多喝水少吃零食,再加上多锻炼身体,按时睡觉,保证足够的睡眠……

“烦死啦!”儿子嚷。

得,多说了几句,适得其反了。

可是,刷牙这事儿不能就此了结啊。

我有点儿郁闷,没耐心了:“如果你不用牙膏认真刷一遍,我就不陪你睡。”

“我让爸爸陪。”

“你要是不刷,我也不陪。”他爸万岁,真给我面子!

“不陪就不陪。”好小子,有骨气!

可是,今晚的话题不是陪睡,而是刷牙啊。

“儿子,如果你选择把小牙刷得干干净净的,我就陪你睡。”突然就冒出来这么一句,高明。

“我也是!”他爸附和。

你猜怎么着?儿子乖乖刷牙去了,一会儿满口清香地跑回来了。

OK,成功了!

“如果你不刷,我就不陪你睡”,“如果你去刷,我就陪你睡”,想想看,同一个意思,只是不同的表达方式而已。不同的表达方式,表明了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态度,就有不同的结果。

呵呵,这还是从《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肯说》上面学来的本领呢,强烈地向还没有拥有此书的妈妈们推荐。

(责任编辑/王九)Tel:(010)84220026

E-mail:wangrong9413@vip.163.com

不同药剂防治烟蚜效果研究 篇7

长期以来, 烟蚜的防治主要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 随着防治剂量和防治次数的增加, 烟蚜已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因此, 寻找更有效、安全、特异性强的新型杀虫剂成为当务之急。同时, 大量化学农药的使用也大大减少了田间的天敌数量, 对环境造成了污染。12a-羟基鱼藤酮是一种植物源次生代谢产物, 其杀虫机理不同于常用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等杀虫剂。其主要的作用机理是抑制呼吸作用中的电子传递, 来达到防治烟蚜的效果[2,3]。本试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与传统的化学农药啶虫脒的田间药效对比, 找出高效低毒的烟蚜防治药剂, 为烟叶生产中有效防治烟蚜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位于花垣县道二乡接溪村示范片, 土壤肥力中等, 肥水管理同当地一般大田, 试验施药前未施用其他杀虫剂。试验烤烟品种为云烟87。供试药剂:5%啶虫脒、10%12a-羟基鱼藤酮 (湖南农业大学提供) 。

1.2 试验设计

田间共设3个处理, 分别为施用5%啶虫脒1 000倍液 (A) 、10%12a-羟基鱼藤酮1 000倍液 (B) 、空白对照 (CK) 。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666.67 m2, 种植密度为1 100株左右, 行株距为1.20 m×0.45 m。试验田四周设保护行, 试验期间不打顶。

1.3 试验方法

使用背负式喷雾器均匀喷雾, 药液量为750 kg/hm2。当田间烟蚜数量超50头/株时施药1次, 若蚜虫数量不足50头/株时, 需人工接虫。施药时间为移栽后30 d。施药前, 每小区选择烟蚜虫口数超过50头/株的5株烟株挂牌定点调查, 每点理调查10株。施药后定株调查记录蚜虫虫口基数和施药3、6、9 d后的活虫口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 调查烟株的农艺性状。

虫口减退率和防效的计算公式[4,5]如下: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艺性状

移栽后30 d进行农艺性状的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可知, 在旺长期施用不同的药剂, 对烟株农艺性状的影响不明显, 各处理之间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施药后, 经目视观察未发现烟株有药害现象, 这说明试验所用药剂对烟株安全无影响。

2.2 防效

由表2可知, 在施药3、6、9 d以后, 处理A防效分别为94.90%、98.05%、99.62%, 处理B防效分别为52.16%、75.72%、83.39%。施用啶虫脒的防效较鱼藤酮的防效更具优势;啶虫脒较鱼藤酮更加迅速发挥药效, 且各试验组之间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2.3 经济性状

由表3可知, 处理A、B烟株的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所占比例具有显著性差异, 处理A的烟株在产量和产值上均优于处理B的烟株。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 新型烟碱类杀虫剂5%啶虫脒1 000倍液对烟蚜的防治效果理想, 药效发挥快且持久, 施药3、6、9天后防效均超过了90%, 均优于对照药剂10%12a-羟基鱼藤酮1 000倍液。该试验中10%12a-羟基鱼藤酮1 000倍液对烟蚜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但效果不及5%啶虫脒1 000倍液对烟蚜的防治效果理想[6]。5%啶虫脒1 000倍液处理的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所占比例等均显著高于10%12a-羟基鱼藤酮1 000倍液的处理。

参考文献

[1]李义强, 曹爱华, 任广伟, 等.氯噻啉对烟蚜的防治效果和烟叶中农药残留规律研究[J].中国烟草学报, 2010, 16 (4) :63-66.

[2]杨吉春, 李淼, 柴宝山, 等.新烟碱类杀虫剂最新研究进展[J].农药, 2007, 46 (7) :433-438.

[3]崔新倩.烟蚜的抗药性现状及其综合治理[J].农药研究与应用, 2011, 15 (4) :1-5.

[4]黄小清, 李求清, 周志成, 等.10%12a-羟基鱼藤酮乳油对4种十字花科蔬菜害虫的防治效果[J].湖南农业科学, 2009 (11) :68-70.

[5]王锡春, 周向平, 黄石旺.5种杀虫剂防治烟蚜的药效试验[J].湖南农业科学, 2012 (22) :29-30.

不同来源白鲜抑菌效果比较 篇8

白鲜皮是一种尚未完全开发利用的很有价值的药用资源, 含有多种化学成分, 其中白鲜碱和梣酮是其中的主要有效成分, 文献报道, 白鲜皮有抑菌作用, 为进一步验证和研究其抑菌活性, 本实验利用不同产地的白鲜皮, 观察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菌、枯草芽孢杆菌3种常见菌种的抑制作用, 以比较不同来源的白鲜皮的抑菌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2012年夏季, 分别在吉林省长春、柳河、通化, 辽宁清原、内蒙古阿荣旗采集白鲜鲜样, 采后室内清洗、干燥。

1.2 方法

1.2.1 采用HPLC法测根皮中梣酮和黄柏酮含量。

1.2.2 白鲜皮抑菌效果比较。

实验所用细菌为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cocus aureus) 、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由通化师范学院生物系微生物实验室提供, 采用营养琼脂培养基培养细菌, 121℃, 灭菌20min, 37℃恒温培养箱培养。纯化后, 斜面保存。 (1) 不同处理方法白鲜皮抑菌效果比较。5份样品分别用无菌水、95%乙醇溶液和分析纯 (AR) 甲醇溶液3种试剂, 浸泡72h, 比较抑菌效果。 (2) 不同产地的白鲜皮抑菌效果比较。取直径为5mm经灭菌的滤纸片, 分别在上述三种溶液中浸泡30min备用, 然后放在分别涂有上述三种菌的平板上, 同时做对照, 每个处理重复3次, 37℃恒温培养箱中倒置培养24h, 观察结果, 测量抑菌环直径。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方法白鲜皮抑菌效果比较

在无菌水、95%乙醇和甲醇溶液三个处理中, 只有浸泡在甲醇溶液中的样品对3种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最明显, 金黄色葡萄球菌次之, 对枯草芽孢杆菌无抑菌作用。

2.2 不同产地的白鲜皮抑菌效果比较

不同产地的白鲜皮对实验细菌的抑菌作用不同, 白鲜皮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效果, 尤其对大肠杆菌效果更为明显, 对枯草杆菌无明显抑菌效果。如表1所示, 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最好的来源于内蒙, 最差的均来源于通化, 效果最好的抑菌环直径是最差的1.88倍。

2.3 不同产地的白鲜皮抑菌活性物质比较

通过抑菌活性物质含量比较发现, 白鲜皮中梣酮含量来自清原的为0.073%最低, 内蒙产地的梣酮含量0.321%是所有产地中最高的;黄柏酮含量, 柳河为0.787%, 其余产地含量均大于1%, 最高含量为通化1.882% (见表2) 。文献报道白鲜皮内梣酮为主要抑菌物质, 但本实验结果却是梣酮含量与抑菌效果不成正比, 可能是由于所采样品生长年限不同引起的。

3 小结

3.1 不同处理方法白鲜皮抑菌效果比较

通过对吉林、辽宁、内蒙古三个省5份地区样品白鲜皮对细菌抗菌作用的比较, 在水浸、95%乙醇溶液浸泡和甲醇溶液浸泡, 甲醇溶液处理的样品有抑菌效果, 其他两种溶液均无明显效果。

3.2 不同产地白鲜皮抑菌效果比较

5份样品中, 抑菌效果最好的来源于内蒙, 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较为明显。在供试样品中, 内蒙的样品抑菌环直径最大, 生长年限长, 故抑菌效果可能与生长年限有关。

3.3 不同产地白鲜皮抑菌活性物质比较

不同产地白鲜皮梣酮与黄柏酮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梣酮含量以内蒙产地最高, 含量0.321%;黄柏酮含量以通化产地最高, 达到1.882%。文献报道梣酮为主要的抑菌活性物质, 与本实验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本实验结果表明其抗菌作用可能是两种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未对两种物质分离提纯进行单独研究, 也没有深入研究两种物质的结构特点和抗菌作用机制, 所以两种物质各自的抗菌作用怎样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 1998:1023-1026.

[2]李洪贤, 张学政, 崔文革, 等.白藓栽培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 2008, (12) :29.

[3]郭静.白鲜皮提取物止血作用及其理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 4 (2) :89-92.

人流吸管不同清洗方法效果评价 篇9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我院妇科每天使用后的人流吸管。

1.2 清洗方法

将每天使用后的人流吸管随机分为传统清洗方法 (传统清洗组) 、超声清洗方法 (超声清洗组) 进行清洗。

1.2.1 传统清洗方法

清洗人员清洗前做好自身防护, 将每天回收后的吸管浸泡于多酶清洗液中10分钟, 用毛刷刷洗管腔内壁, 再进行高压水枪冲洗, 干燥后进行检测并做好记录。

1.2.2 超声清洗方法

清洗人员做好自身防护后, 将每天回收后的吸管浸于弱碱性清洗液中10分钟, 然后将吸管置于多酶超声清洗器中清洗10分钟, 超声功率达100W, 水温40°左右, 充分震荡。再用高压水枪反复冲洗, 干燥后进行检测并做好记录。

1.3 检测方法

采用邻联甲苯胺法进行吸管内壁的隐血检测。试剂:1%邻联甲苯溶液1g溶于冰醋酸和无水乙醇混合物100ml (冰醋酸与乙醇比为1∶1) , 3%过氧化氢溶液。具体操作:用无菌棉签划取吸管管腔内壁;滴加邻联甲苯胺2~3滴于棉签上;加3%过氧化氢溶液2~3滴, 立即观察结果。判断标准:立即显示深蓝绿色为强阳性;立即显示蓝绿色为阳性;1分钟显示蓝色为弱阳性;3分钟内不显示蓝色为阴性。

2 结果

一个月内传统清洗组有397枚, 超声清洗组有393枚。超声清洗组隐血试验阳性1例 (0.25%, 1/393) ;传统清洗组阳性17例 (17/397, 4.28%) , 且吸管表面无光泽、易“生锈”。超声清洗较传统方法效果好, 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3.79, P<0.01) 。

3 讨论

据不完全统计, 全世界人工流产率为37‰~55‰, 我国的人工流产率约为育龄妇女的62‰。杜玉开等流行病学研究发现, 有1次以上人流史者占30%~49%, 且人工流产率呈上升趋势[2]。如何提高人流吸管的清洗效果, 对于阻断院内感染途径有重要意义。我们研究发现, 多酶超声方法效果好于传统清洗法, 究其原因为该吸管反复使用, 比较陈旧, 导致清洗困难。综合分析认为多酶超声法明显优于传统清洗法。多酶超声方法的有效机制可能为:酶清洗剂通过超声波发生器在水中激发出冲击、震荡和微小气泡的力量, 来吸引和剥离附着在器械上的污染物, 可以提高酶的活性;超声波的冲击、震荡能渗透到人工所不能触及的盲管部位和微细的构件, 从而提高清洗效果, 尤其对于金属管腔、凹槽、纹路等手工不易清洗的器械效果更好[3]。超声清洗机既提高清洗效果又避免了工作人员直接接触未消毒的物品所带来的污染[4]。通过2种不同清洗方法的比较, 我们认为人流吸管使用多酶超声清洗能彻底清除残血与污垢, 保证清洗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宪兰, 张汝燕, 陆亚慧, 等.管腔类器械的消毒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1) :27.

[2]杜玉开, 方为民, 贾桂珍.人工流产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04, 8 (7) :1821-1823.

[3]张爱勤, 刘琴, 王晓丽, 等.多酶洗液加超声清洗器清洗医疗器械效果[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8, 25 (5) :556-557.

不同药剂防治稻瘟病效果 篇10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设在胜利农场10队1号地, 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 多年老稻田, 有机质含量为3.76%, pH值5.9, 速效磷20.81mg/kg, 速效钾282mg/kg, 速效氮213.59mg/kg, 速效硅331.86mg/kg。供试水稻品种为空育131 (11片叶) 。

供试药剂:50%甲基托布津悬浮剂、30%福连悬浮剂、77%多宁可湿性粉剂, 由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提供;75%稻艳可湿性粉剂, 由美国陶氏益农公司提供;枯草芽孢杆菌, 由黑龙江强尔生化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提供;86.2%铜大师可湿性粉剂, 由挪威劳道克斯公司提供;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0%比丰, 由宁夏绿大地物资供销有限公司提供;20%病毒克星, 由山东省成武县有机化工厂提供;45%咪鲜胺微乳剂, 由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提供;25%施保克乳油, 由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提供;6%泰乐, 由福建省莆田市友缘实业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采用小区对比法, 随机区组排列, 每处理面积150m2。试验设13个处理, 处理1为50%甲基托布津1500mL/hm2;处理2为75%稻艳375g/hm2;处理3为枯草芽孢杆菌150mL/hm2;处理4为86.2%铜大师450g/hm2;处理5为30%福连750mL/hm2;处理6为75%三环唑375g/hm2;处理7为20%病毒克星375g/hm2;处理8为77%多宁750g/hm2;处理9为40%比丰600mL/hm2;处理10为45%咪鲜胺600mL/hm2;处理11为25%施保克1200mL/hm2;处理12为6%泰乐1500g/hm2;处理13为清水对照。每处理分别在水稻孕穗期、齐穗期各喷施一次。施药后10d进行病害调查, 每处理取5点, 每点10株。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 试验各处理没有出现药害症状, 说明试验所用的药剂对水稻安全。

2.2 病害调查

从表1可以看出, 在水稻孕穗期对稻瘟病防治效果好的是稻艳和三环唑, 防效均为100%;在水稻齐穗期对稻瘟病防治效果好的是稻艳、三环唑和施保克, 防效均为100%。

2.3 产量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 75%稻艳处理区的水稻各项产量构成因素都比较好, 产量最高, 公顷产量为10093.5kg;其次是25%施保克处理区, 公顷产量为9952.5kg。

3 小结

不同焦距对画面效果的影响 篇11

我们就用可变焦距镜头来做试验。此次我们使用的是拥有固定式镜头,等效35毫米画幅焦距为24~624毫米的相机。首先我们用镜头最短的焦距端24毫米来拍摄,随后逐渐增加焦距数值,再相应拉大被摄物体和相机的距离,使被摄物在画面中呈现为相同大小。此次拍摄的对象包括大,中、小三类容器。

首先,我们以例图1的构图作为参考。我们会发现照片的效果会随着透视效果的变化而不同。当然了,更换镜头时,为使被摄物适应不同的镜头,我们也要相应地对被摄物进行一些必要的微调。接下来为大家展示的图片,均是在这一基本构图的基础上,对被摄物进行微调后拍到的。

例图2.24毫米焦距效果

此图与其他图片相比,让人感觉景物较用肉眼看到时,离我们稍远。而且,背景的面积也相对较大。因为拍摄此景物时画面产生了很多空白,所以我们应该清楚了解到,用这个镜头拍摄静物会稍有些困难。

例图3.35毫米焦距效果

与例图1相比,被摄物体离我们稍近了些,和用肉眼看到的感觉是很接近的。为了使画面空白不至太多,我们将樱桃分散摆放。但即使如此,依然会让人感觉画面有些空洞。

例图4.50毫米焦距效果

被摄物离我们更近了,背景的面积也相对变小了。和其他3幅作品相比,更容易给人以安定感。

例图5.70毫米焦距效果

被摄物体此时给人以压迫感,比用肉眼看到的要近多了。这种拍摄手法更易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

从以上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我们选用的镜头越接近广角,就越能强调画面的透视效果,夸张前景并表现场景中的远近感,增强画面的感染力。反之,镜头越偏向于远焦距端,就越让人觉得景深范围小,这也叫作长焦距的“压缩效果”。

像例图4中那样,如果利用变焦镜头将被摄对象的影像扩大或缩小,再利用镜头较长焦距的压缩效果,就会使画面富有立体感。而且,改变焦距,也会使背景呈现出来的影像随之发生改变,理解这种效果对于创作作品很有帮助。

通过改变焦距,拍摄的过程会变得更有意思。学习熟悉了不同镜头的特性,拍摄时只要通过变换焦距,就能够想象出最终成像效果,而不用再通过取景器放大画面来确认,这样可以相应地缩短拍摄时间。

不同水稻基质育秧应用效果研究 篇12

1 材料与方法

1.1 育秧基质材料

参试材料:中国水稻研究所无土育秧基质 (简称水稻所基质) 、江苏淮安柴米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育秧基质 (简称江苏柴米河基质) 、江苏常州科力农业资源科技有限公司育秧基质 (简称江苏科力基质) 、武汉日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育秧基质 (简称武汉日清基质) 、湖北冠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浠水) 育秧基质 (简称浠水基质) 、田泥 (CK) 。

1.2 试验设计

1.2.1 中稻不同基质育秧比较试验。 参试材料有水稻所基质、江苏柴米河基质、江苏科力基质、武汉日清基质, 用田泥作对照 (CK) 。试验品种为两优3119, 5 月22 日播种。考察出苗速度、出苗率、秧苗素质。

1.2.2 晚稻不同基质育秧暗化处理比较试验。 参试育秧基质为水稻所基质、武汉日清基质、江苏科力基质、浠水基质, 分别进行叠盘暗化处理和不叠盘处理, 上架立体育秧。7 月5 日播种, 应用品种为中9 优288。 考察出苗速度、 出苗率、秧苗素质。

1.2.3 晚稻基质育秧喷施多效唑处理比较试验。试验1:基质育秧喷施不同浓度多效唑试验, 设置50、100、200 mg/kg和喷清水4 个处理。试验2:基质育秧多效唑喷施不同浓度和不同次数试验, 设置50、100 mg/kg 2 个浓度, 每个浓度设喷1 次、2 次、3 次, 共计6 个处理。 试验品种为荆楚优148, 应用基质为武汉日清基质, 考察秧苗素质。

1.2.4 同一基质不同育秧使用方法试验。设3 个处理, 处理A: 底土为基质+ 壮秧剂, 盖籽土为砂土; 处理B: 底土为基质, 盖籽土为营养土 (砂土+壮秧剂) ;CK:底土为营养土 (砂土+壮秧剂) , 盖籽土为砂土。基质与壮秧剂配比为100 L∶0.5kg, 砂土与壮秧剂配比为100 L∶0.5 kg。每个处理育秧26 盘, 栽插666.67 m2大田。试验品种为鄂晚17, 采用硬盘旱育方式, 基质由江苏常州科力农业资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壮秧剂为苗福牌水稻壮秧营养剂。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稻不同基质育秧比较试验

2.1.1 出苗率。 在5 月22 日同时播种的条件下, 不同基质出苗速度不一样。5 月25 日调查, 江苏科力基质立针最好, 出苗率85.2%, 武汉日清基质处理最差, 出苗率为44.8%, 除武汉日清基质外, 其他基质出苗率也明显优于田泥 (CK) 处理 (表1) 。

2.1.2 发根情况。在5 月27 日、5 月30 日、6 月6 日、6 月14日对不同育秧基质进行了发根调查, 不同基质对同一品种根系生长影响不一样。基质育秧的发根能力在前期明显好于CK, 后期则基质育苗的秧苗总根数大多数比CK少1~2条。江苏科力基质前期发根量快又多、根长度最长, 但后期总根数比CK和其他基质处理的要少。江苏柴米河基质前期发根较慢, 但后劲足, 6 月6 日调查的发根数明显比其他处理多 (表2) 。

2.1.3 秧苗素质。从插秧前的调查结果分析, 应用基质育秧的秧苗素质略差于CK, 主要表现为绿叶片数少、秧苗瘦弱, 总根数偏少。各处理间以武汉日清基质绿叶数、假茎宽等项指标最好 (表3) 。

2.2 晚稻不同基质育秧暗化处理比较试验

2.2.1 暗化处理对出苗的影响。 晚稻不同基质育秧暗化处理试验7 月5 日播种, 7 月7 日开始立针, 7 月9 日立针已完成。从调查结果看, 基质育秧暗化处理与不暗化处理对秧苗出苗有一定的影响, 但影响不是特别显著, 主要是中后期对秧苗素质基本没有多大的影响[6] (表4) 。

2.2.2 暗化处理对出苗速度的影响。 不同基质暗化处理对出苗速度的影响不同。使用水稻所基质、武汉日清基质、江苏科力基质育秧经暗化处理的秧苗叶龄比不经暗化处理的要略小, 而浠水基质暗化处理的叶龄则比不暗化处理的多0.31片, 说明浠水基质暗化处理的出苗稍快, 其他基质暗化处理对出苗速度影响不大。

注:调查日期6 月14 日。

2.2.3 暗化处理对出苗率的影响。 暗化处理对出苗率有一定的影响。4种基质暗化处理的出苗率都比不暗化处理低, 平均低3.4个百分点。

2.2.4 暗化处理对发根的影响。 暗化处理与不暗化处理对秧苗发根影响不规律。武汉日清基质、江苏科力基质暗化处理的总根数明显低于不暗化处理的, 水稻所基质暗化处理发根量则明显多于不暗化处理的, 浠水基质则没有多大差别 (表5) 。

2.3 晚稻基质育秧喷施多效唑比较试验

喷施多效唑比喷清水对秧苗控制伸长促发根有明显的效果。其中喷施200 mg/kg最为明显, 秧苗高度要比对照矮2.65 cm, 总根数比对照要多1.5条, 但绿叶片数比对照少0.12片。从秧苗素质综合分析, 喷施100 mg/kg效果较好, 绿叶数多, 根系多且粗壮, 苗高适宜 (表6) 。

无论是50 mg/kg还是100 mg/kg, 多效唑喷施次数越多, 苗高控制效果越好。但喷施3 次的处理对根系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因此, 喷施多效唑以100 mg/kg施用1 次为宜, 秧苗综合素质较好, 适合机插 (表7) 。

2.4 同一基质不同育秧使用方法试验

2.4.1 对秧苗素质的影响。据7 月22 日对试验各处理秧苗素质调查 (各调查50 株) , 处理A、B秧苗较高, 叶色呈淡绿色, 根长且多, 无分蘖;CK秧苗高度中等, 叶色呈浓绿色, 根较粗短, 数量较少。其中, 处理A苗高为17.07 cm, 总根数15.70条, 单株鲜重0.228 g, 较处理B、CK苗高分别高1.19、2.55 cm, 总根数分别多2.75、1.30条, 鲜重分别重0.045、0.023 g。秧苗综合素质处理A、CK较处理B好。同时, 处理B成秧率较低, 可能用壮秧剂配制的营养土作盖籽土, 对种子的发芽、出苗有一定的影响 (表8) 。

注:播种日期6 月25 日、调查日期7 月10 日。

注:播种日期6 月25 日、调查日期7 月10 日。

2.4.2 对机械插秧的影响。 对试验各处理进行了机插秧观察, 从取秧、机插情况来看, 均反应基质育秧盘根性好, 方便起秧及机械操作, 而床土育秧起秧时容易发生断裂、散秧等现象。底土全为基质处理的在插秧时, 漏 (漂) 秧率均较低。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 基质育秧秧苗高度较为适宜, 更适于机插秧。

2.4.3 对生育进程的影响。 从返青期看, 底土为基质的 ( 处理B) 较处理A、CK缓苗期略长。试验结果也反应出基质含量越高, 移栽后缓苗时间越长。从分蘖期看, 试验反应底土为基质的处理B, 其分蘖期与处理A相同, 但比CK要迟1 d。从齐穗期看, 处理B比处理A、CK分别早2、1 d, 说明基质育秧对营养生长期的长短有一定的影响。

2.4.4对产量的影响。通过测产调查, CK有效穗452.1万穗/hm2, 较处理A、B分别多26.1万、46.8万穗/hm2;各处理实粒数在95.3~101.5粒之间, 差别不大。实收产量以CK最高, 为9 682.35 kg/hm2, 较处理A、B分别增产284.55、641.85kg/hm2, 增幅分别为3.02%和7.10%。从调查情况看, 底土仅用基质处理的产量较低, 是否为育秧基质的影响, 有待进一步的试验 (表10) 。

3 结论

(1) 基质育秧盘根效果较好, 利于机插。 不同水稻基质育秧盘根效果好, 起秧运输方便, 适合机插。

(2) 育秧基质与营养土配合使用, 效果更好。 试验结果表明, 在晚稻上使用基质加壮秧剂育秧效果更好, 有利于提高秧苗素质和产量。

(3) 基质育秧可以与喷施多效唑相结合。在晚稻机插秧上采用基质育秧, 可与喷施多效唑相结合, 一般以喷施100mg/kg浓度的多效唑溶液1 次为宜, 有利于控制秧苗徒长促壮, 节约劳动成本。

总之, 不同水稻育秧基质, 在大田生产试验和示范上都取得了成功, 使用技术可行, 有利于育秧基质实现商品化。育秧基质主要使用植物秸秆、家畜排泄物等原材料配制, 避免了营养土育秧对农田的破坏, 更具有环保和可持续性, 生态效益明显[7]。

摘要:为了筛选和探索适宜浠水县乃至整个鄂东地区大面积应用水稻育秧基质及其配套技术, 推进中晚稻机械插秧进程, 特在湖北省浠水县洗马镇等地开展中晚稻基质育秧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基质育秧盘根效果较好, 利于机插, 育秧基质与营养土配合使用, 效果更好。

关键词:基质,水稻,育秧,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薛艳凤, 于林惠.2001年水稻机插秧试验示范中有关技术问题初探[J].江苏农机化, 2001 (6) :16-18.

[2]顾松平, 陈建兵.机插水稻育秧技术[J].垦殖与稻作, 2001 (5) :18.

[3]范伯仁.江苏省引进高性能插秧机试验综述[J].中国农机化, 2001 (4) :32-34.

[4]朱亚东.水稻机插秧配套低本高效育秧技术研究[J].中国农机化, 2001 (3) :39-40.

[5]陈小华.瑞安市水稻机械插秧试验情况分析[J].中国农机化, 2001 (3) :41-42.

[6]赵艳忠, 龚振平.育苗措施对水稻机械插秧质量影响的解析[J].农机化研究, 2001 (1) :47-48.

上一篇:浅析研究下一篇:国际项目工程技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