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五大挑战(精选5篇)
创业者五大挑战 篇1
1原文观点餐馆硬件设施准备不足
不论线上订餐网站能为餐馆带来多少收入, 如果餐馆里面没有一台电脑, 这些无疑都是空谈。而在线下绝大多数餐馆都是没有电脑的, 甚至于像永和大王这种比较有实力的连锁店, 我都没在店里面看见电脑的存在。如何说服线下商家能够投入几千元购买一台电脑, 这对急于拓展线下商家的线上订餐网站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于消费者来说, 网络订餐可以查询到更多的餐馆外送服务, 拥有更多不同的选择。但如果只是极少数的餐馆能够和线上订餐网站合作, 那么对于消费者来说, 他们还有什么热情去使用网络订餐?
【反驳】
第一, 关于餐厅有没有电脑。诚如作者所说, 大多数餐厅是没有电脑的。但是如果作者因此就认为“让商家购买一台几千块的电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那就有些太想当然了。配一台可以接单的电脑撑死2500块, 对于大点的餐厅只是一个小时的营收, 对于小餐厅也不过是几天而已。这能算是个挑战吗?
近期, 有关在线订餐生意的争论不绝于耳, 甚至演变成专家间的论战。正反方各执一词, 针锋相对。其实结论已经不重要, 重要的是过程。因为无论正方反方的论据对投资者来说都有价值, 可以帮助你全面地看问题。
这场辩论的高潮因一篇《五大挑战考验在线订餐网站未来》文章而起, 看看后来的实战专家是怎么针对此文逐条反驳的吧。
第二, 电脑对于餐厅来说到底是不是必要的。虽然在线订餐是让用户通过网站进行下单动作, 但这并不表示餐厅也只有上电脑接单这一种方式。没有电脑餐厅就不能接单了?网站可以做个餐厅端的手机app不?网站可以做个短信接口直接把订单发过去不?最原始的办法人工呼叫总行吧?所以讨论餐厅有没有电脑从本质上来说就没多大意义。
原文观点2消费者享受的服务高度同质化
就拿中关村来说, 附近能提供外卖的餐馆, 其所提供的菜单, 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大变化。对于线上订餐网站来说是非常大的硬伤, 他们所能为消费者提供的餐馆都基本相同, 对用户来说在这家订餐和去那家订餐, 实际上吃到的外卖没有多少区别。
而线上订餐网站是不参与物流这个过程的, 送外卖的人还是来自于线下的实体店。消费者在不同的外卖网站订餐后, 餐馆的反应时间基本上也不会相差太多。一句话, 在不同的线上订餐网站订餐, 所能够享受到的服务可以说是完全一致。这直接导致线上订餐网站进入到价格战的怪圈。通过价格驱动的消费者很难形成固定去某家线上订餐网站订餐的消费习惯。
【反驳】
第一, 认为订餐网站之间最终都会通过价格战定胜负是个硬伤。打价格战虽然是个在任何行业都通用的好主意, 但如果你不想和竞争对手打价格战的话, 你至少也可以: (1) 考虑如何优化你在线订餐项目, 让用户订餐更顺畅。 (2) 考虑如何在收录更多餐厅的同时也不让用户陷入选择困难。 (3) 考虑是否有可能提高你的配送速度。一样是买iphone, 为啥淘宝有些店更便宜, 大家却要去京东买?订餐网站也是一样, 最后会影响用户选择的, 绝对是一个综合因素, 而不只是价格。
第二, 原文认为由于配送不受网站影响, 所以在这一点上大家都不用比了。虽然现在主流的订餐网站很少有自己配送的, 但这既不能代表这么做行不通, 也不能代表他们以后一定不会这么做。虽然很难做到像京东那样对整个城市全区域的配送 (事实上也没有这个必要) , 但对于订单比较集中的区域和商圈, 组织地面配送团队也未尝不可。这样做一可以提高配送速度, 二可以拿下一些本身不提供送餐服务的餐厅扩充网站内容, 三可以加深餐厅的依赖度更好地把控餐厅。
3原文观点餐馆服务能力准备不足
线上订餐网站帮助合作餐馆带来了额外的收入 (每单5元利润) , 看似形成了一种双赢, 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却并不如此。餐馆的厨师数量是固定的, 一定时间内能够做出的饭菜数量也是确定的。当线上订餐网站为他们带来50—100份新的订单时, 势必会与到店来的消费者产生冲突。来店消费者之前等待时间可能只有10分钟, 但是现在经常都在30分钟以上。虽然照顾了线上订单用户, 但却给线下去实体店消费的顾客带来极其不好的服务体验, 而线下顾客大多是一些忠实客户, 所以这里有点顾此失彼。此外, 不同于公司统一订餐的外卖服务, 网上的订单用户地点相对来说更为分散, 这无疑又会造成人力成本的上升。线下餐馆面对来势汹汹的互联网, 其实绝大多数并没有做好准备。
【反驳】
餐厅的服务能力和顾客数量是挂钩的, 只要顾客增长, 餐厅的服务压力就必然会增大, 难道没有订餐网站, 餐厅的顾客就不会增长了?超过了现有服务能力的临界值仍然想不降低服务质量的话, 要么就停止接新客, 要么就尽快增加人手。到底怎么办, 这只和餐厅的经营策略有关系。如果腾讯楼下的餐厅老板印了一些传单让服务员去腾讯门口发, 恰巧小马哥收到传单在餐厅吃了顿饭觉得不错, 第二天开始腾讯全公司都改定这家的盒饭。那照作者的逻辑, 因为餐厅服务能力准备不足, 所以如何发传单也是服务员的一大挑战咯?
餐厅服务能力就让市场自动调节就行, 这件事和订餐网站真心没有半毛钱关系。
原文观点4监管能力不足外卖网站服务
外送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很难保障, 这是一个很难标准化的领域。同一个餐馆可能会因为突发因素导致送餐到达时间不同, 例如某天中午所接收到的订单数突然暴增, 又或者因为天气状况比较恶劣订单陡然下降等, 这就导致不同的餐馆送餐到达时间差异可能就很大。
笔者从一个线上订餐网站的创业者那里得到证实, 一些能够提供高品质外卖产品的商户, 像KFC、麦当劳、永和大王这些连锁店, 大部分都有一套自己的订餐体系, 很少会与在线订餐网站合作。对于线上订餐来说, 时效性对于消费者来说非常重要, 虽然网站可以把消费者的订单很快的反馈给线下商家, 但是物流这个过程却存在着太多的偶然因素。而这些问题给消费者带来的不良体验, 可能都会算到外卖网站的头上。而线上订餐网站如果自己建立外送队伍的话, 所花费的成本会呈几何数上升, 这显然更不现实。
【反驳】
这一部分和前两部分其实讲的是同一回事, 无非是说餐厅生产和配送能力的问题, 不知为何还单列出来作为一项。除了是否要自建配送还值得商榷, 其他都不是什么紧迫的或者难以解决的问题, 不再赘述。
原文观点5习惯问题
传统行业触网率较低, 绝大多数人都没有使用网络的习惯, 同样的订餐网站也存在这个问题。对于用户来说, 通过电话订餐与网上订餐, 哪个更加方便, 这里不好判断, 但是我相信绝大多数用户却更加习惯使用前者。此外一些商户还提供QQ订餐服务, 这对于在线订餐网站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竞争。对于商户来说, 很多也都没有通过网站获取订单的习惯。要改变用户和商户多年来形成的习惯, 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 这需要一个长期的市场教育过程。区域性可能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像软件园、学校这些地区, 用户使用在线订餐网站的频次可能比较高, 但是对于其他地区的用户来说, 可能就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反驳】
一、网上订餐是不是比电话订餐方便?
这应该是对一个订餐产品的基本要求, 如果这点最基本的都做不好就别在这个行业混了。
二、商户提供QQ订餐和订餐网站是不是竞争?
订餐网站对商户来说是可以提升帮助的营销工具, 难道找人在街上拉客人和坐在店里等客人进门两种方式是竞争关系?
三、对于商户/用户来说, 很多都没有通过网站获取订单的习惯?
以前没有当然不可能有习惯, 关键看你网站到底能不能提供对用户有价值的服务。
四、区域性可能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正相反, 区域性反而是订餐网站一个很大的机会。因为只需要精确地拿下这些用户, 就等于基本占领了整个城市。
(文中的“原文观点”和“反驳”仅代表辩论双方的个人观点, 本刊无倾向性。)
创业者五大挑战 篇2
杜 杨 《 光明日报 》(2013年08月21日 14 版)
“慕课”发端于美国,是英文MOOCs的音译,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英文简称。其中,“M”代表 Massive(大规模),指的是课程注册人数多,最多一门人数达16万;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指的是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指的是时间空间灵活,7×24小时全天开放,使用自动化的线上学习评价系统,而且还能利用开放网络互动;“C”则代表Course(课程)。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慕课正以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全新教学形式和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冲击着中国的大学。2013年7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十几所高校也纷纷加入慕课阵营之中。随着慕课大潮的涌入,我国高校的现行教育体制也随之面临挑战,这种挑战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冲击以“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慕课具有规模大、打破时空限制、开放程度高、可重复、强调学习的体验和互动等基本特点,其核心在于强调一个“学”字,即学生的学习。这些特点从根本上挑战了以往强调“授”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反映的是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现行课堂教学模式强调的是教师的讲授,它反映出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绝对话语权。一句话:授什么、怎么授和授多久均由教师掌握。这种模式较少顾忌学生的需要和感受,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而慕课的革命性在于强调一个“学”字,这样便肯定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权。这种由“授”到“学”的权利关系的转变,得益于慕课的基本特点。首先,慕课空前的规模和开放程度以及不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成为可能,再加上慕课操作简便、学习成本低廉,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由可能变成了现实。其次,慕课的可重复性为学生的温故知新创造了条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或兴趣有目的地对学习内容进行重复,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现行课堂模式的满堂灌。最后,慕课强调学生对学习的体验和互动,巩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权。体验和互动是一种动静结合的学习方法,其教学价值取向强调的依旧是学生的学习。其中,体验是学生学习的静态,它强调的是学生对学习的独立认知、感受和领悟;互动是学生学习的动态,它强调的是学生对学习的诠释和交流。所以说,慕课实际上是学生对学习的认知、感受、领悟以及诠释和交流等的集合,这使得慕课的制作必须紧扣“学”字,因而慕课的制作者——教师的水平也就成为了学生评价慕课质量的重要内容。
精巧的课程设计使照本宣科和满堂灌将无立足之地
与学生的学习自主权不断加强相伴而来的是要求教师授课水平不断提高。慕课对教师授课水平的要求在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两个方面均有表现。一方面,就授课内容而言,课程内容必须要满足学生的需要或兴趣。这就要求教学内容需要不断的与时俱进。因而教师在成为一名合格的讲授者之前必须先成为一名优秀的学习者和研究者去攀登科学的前沿。不仅如此,教师更要了解学生,深谙教学规律,将学生的需要或兴趣巧妙地融汇到教学活动之中,使课堂与学生发生精神性的而非物理性的结合。另一方面,在锤炼了教学内容的同时,教师还需要改革授课的形式。起码来讲,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最佳注意力时长一般在10分钟左右,而不是现行课堂的40甚至50分钟。因此说,现行课堂教学形式一直在犯着“事几倍而功未半”的错误。因此,慕课的视频课程被切割成10分钟甚至更小的“微课程”,由许多个小问题穿插其中所构成,学习时,学生好像正经历电子游戏的通关过程,只有答对过关之后,才能继续听课。如果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生可以在线交流以获取帮助,助其闯关。这样就要求教师在制作慕课视频时,必须把握教学规律,既要合理的控制时间,又要巧妙地设计问题和答案。更进一步,成功的慕课要求教师成为一名优秀的课程设计师和出色的演讲家。教师既要像电子游戏的设计师一样环环相扣地设计课程环节,又要像演讲家一般将每一个环节都生动形象地讲授出来。因而,在慕课大潮的冲刷之下,照本宣科和满堂灌式的课程将无立足之地。
撼动现行的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改革是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改革的方法纵然有千条妙计,但是检验教学改革成败的标准却永远只有“学”字这个一定之规,即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检验教学改革效果的唯一试金石。所以说,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果才是教学改革的根本。而慕课恰恰符合了这个根本。因为,就教学改革的形式而言,慕课所依赖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模式使学习越发开放、自由和廉价;就教学改革的内容而言,慕课突出“精巧”二字,使照本宣科和满堂灌式的课程再无立足之地;就教学改革的服务对象而言,慕课赋予了学生空前的自主学习的权利。一句话:慕课本身呈现的是教学改革进程中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全新形式,诠释的是教学改革目标上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这种全新形式和价值取向也冲击到现行的教学评价方式。我国高校现行的教学评价方式重在评价“授”字,也就是评价教师课授得如何。这一过程中,主要是教育主管部门、高校领导和教师对授课的品评,学生很少能够参与其中。这样一来,现行教学评价的圈子很小,群团单一,且并不重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而在慕课中,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加之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授课形式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开放的和自由的互动成为常态,学生对课程的每一个诉求都会直接影响到该门课程,这其中也包括学生对课程和老师的看法。也就是说,在教学评价方面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
高校人才交流与竞争更频繁激烈
教师和学生都是高校内的人才,慕课全新的形式和革命性的教学价值取向将会导致高校内人才交流和人才竞争变得频繁。这种变化将会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师生关系、师师关系和生生关系方面。首先,师生关系方面。传统的“天地君亲师”中的师道地位和师道尊严将会被重新塑造。师道地位不能再简单地依靠传统的伦理纲常维系,而是要在与学生的互动中获得。而师道尊严的维系除了依赖师道地位之外,还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亦师亦友的关系。其次,师师关系。一方面,慕课给教师之间搭建了交流的平台;另一方面,慕课也为教师带来了激烈的竞争。良师、大师可以通过慕课一展身手,甚至成为猎头公司眼中的红人,而劣师、庸师或者成长为良师、大师,或者被世人冷落。最后,生生关系。慕课也是学生们交流或竞争的平台。学生们可以在慕课中自主或结成小组学习,同时随着慕课制度的完善,学生的慕课学习成绩也可以得到校方的肯定,甚至是不同层次的嘉奖和学位。这无异于在学生学习期间融入了竞争性的激励机制和在毕业之后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倒逼大学加快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一带一路”的五大挑战 篇3
作为一个大国,中国梦还是一个发展问题,“一带一路”体现的便是发展的东西。我们常说要找到发展的一些优势,制定新规则。西方非常害怕我们改变规则,或者抛弃现有的国际体系,这个基本上形成了共识,我们不会抛弃,还得靠它。我称之为修庙,建庙,不拆庙。无论是亚投行,还是上合银行,我们做的是增量改革。
有时候庙都不让你修,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增加中国份额这件事,大家都同意了,但是美国国会不批,不让你改,这很困难。但是我们不能光等着,那我们就建新的,你愿意来也可以来,他们说排斥,我们不排斥。加入亚投行,美国说规则,我说你进来不就共同制定规则吗?你进来了不就规范了吗?也有人说中国搞亚投行,以后就是中国主导50%份额,你进来中国的份额不就少了吗?日本不进来,美国不进来,你也不进来,中国再不拿一半,亚投行就没了。我们要发挥大国的建设性作用。
此外,“一带一路”面临很多挑战,这是大家关注的焦点。第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疑虑,对中国的战略的疑虑,对中国的倡议战略意图有怀疑,担心中国主导,不合作。东盟国家最担心,一担心就不愿意参与,或者半信半疑,你在的时候表态,你走了又不跟你合作了。这些东西要允许人家看。
第二个挑战就是争端,要建立海上新秩序,第一站就是南海,能否有效地掌控局势,使得争端不升温、不扩大,避免战争,要想一些新的办法,超越争端,这样才能发展建设。有没有可能超越呢?我认为,要从传统的狭隘的思路里中跳出来,并不是要你放弃,因为哪个国家都不会放弃,哪个领导人也不会放弃,但是总是有一些办法。争端不是思路。
第三个挑战是风险。中国投资很大,这些基础设施,投进去,资金都担心能不能回来。这个要宽泛地理解,有些援助性的,发展性的不能直接回来,可以间接回来,促进了贸易,促进了投资,你受益了,这个钱也就拿回来了。所以这些东西要算大賬,当然也有政治风险,我们涉及的这些国家,大部分政治都在转型期,不是太稳定。
现在中国因素已经成为很多国家国内政治的一个变动原因。反对党总是要找反对的理由,可能就抓住中国,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认为,要加强对相关国家的政局变动的研究,一些大的公司到海外投资,不研究经济,研究政治,因为经济他们知道怎么干,但是唯独政治不了解,政治判断和政治预测,这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加强。
第四个挑战就是我们自己急于求成。我们领导人提出要见成效,但是也不能太急,至少打算十年,按照国际的预测,到了2025年中国可能会成为第一大经济体。那时候应该说最大步我们就跨过去了,要有长的打算,不能急于求成,过快了不行。
第五个挑战就是开放性,中国的倡议不能把它变成中国的,要变成大家的,要强调共建,强调开放,强调对所有国家开放,欢迎所有的国家参与,包括国际现有的组织。
(注:本文由本刊记者刘彦华在对作者采访基础上整理而成,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2014年全球经济五大挑战 篇4
回顾2013 底部震荡徘徊
2013年即将结束,概括这一年全球经济的表现,我认为,首先,还是处在底部震荡徘徊阶段。依据IMF的报告,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3.2%,2013年增长2.9%,2012-2013年世界经济都是在底部徘徊。
其次,2013年是全球加速转型的一年。这一点,欧洲最为明显。主权债务危机后,欧洲宏观政策上加速调整,例如欧洲的整合,金融交易税的起征,全球的金融监管,等等。美国也在调整,美国加强了金融罚款,调整了金融政策。其实大家一直议论纷纷的美国财政悬崖问题也是一个经济调整政策。伯南克提出要退出量化宽松,也是在预期调整。全球最大的调整在中国,从新一届政府上台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国的调整影响着全球。另外,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也都在调整经济,包括印度说要开放,巴西和俄罗斯说要转型。
2013年全球经济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多边谈判重启与区域合作高潮再起的叠加。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处于世界贸易关系的中心,是当今唯一规范全球贸易的国际组织,在WTO日程表中,多哈回合谈判始终是一项重要工作,但原定3年完成的谈判自启动以来一再陷入僵局或停滞,今年已进入第12个年头。不过,年中WTO新总干事罗伯托·阿泽维多上任打破了多哈回合谈判僵局,多边谈判得以重启。
另外,今年是双边合作、区域合作高潮迭起的一年,大家都在谈双边合作、区域合作,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从2011年美国加入,到今年一共进行了十九轮的谈判,二十轮谈判即将开始,其成员也增加到了12个。欧美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第二轮谈判也已经结束。还有,中国也在谈合作,我们与东亚三国谈,与澳大利亚谈,现在又提出要和欧洲谈。这一年,双边合作和多边谈判双龙头式地重新启动了全新的全球化。不过,与以往的全球化谈判不同,原来大家都在争市场,现在则都在争规则。全球竞争已经由市场争夺转向了规则制定的博弈。
2013年世界经济表现出的这些特征均凸显了后危机时期全球经济发展中的特点和难点,后危机时期的世界经济将在震荡中回升,竞争中合作。
展望2014 筑底企稳回升
相比2013年,在2014年,所有经济体都有可能有个不错的发展,IMF报告统计的189个经济体中只有4个是负增长,欧洲两个——塞浦路斯和斯洛文尼亚,以及拉美的巴巴多斯和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都是非常小的经济体,而2013年经济负增长的经济体有16个,欧洲就有10个。所以,我认为,2014年将是世界经济“筑底回升”的一年。
从预测数据看,2014年世界经济增速将由2013年的2.9%提高到3.6%,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将由1.2%提高到2%,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将由4.5%上升到5.1%。
同时还有个好消息,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在2014年也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正能量。特别是国际贸易增长将由2.9%上升到4.9%,再次高于世界经济增长,这也应该称得上是一种后危机时期的常态发展。
从大的经济体看,欧洲经济肯定要比今年好,欧洲今年全年下降0.4%,明年可能是正增长1%。对欧洲的情况,有人还在杞人忧天,它的问题确实还存在,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已经从重症病房移到了普通病房监护,欧洲正增长对世界就是个利好消息。
美国的情况也很不错。财政悬崖基本解决了,从今年三月份开始,每月减赤字850亿美元,其结果就是影响美国的经济增长0.5-0.7个百分点,所以今年美国经济是低增长。但2013年财年,美国财政赤字由2012年的11000亿美元下降到了6800亿美元,这绝对是个好事。美国的财政问题依然存在,明年1月份财政上限问题还要闹,但它是个政治问题,不是个经济问题,不用担心。
日本经济要比今年差,它的消费税要从5%增到8%,消费将受到限制,这是一步非常危险的棋,但不得不走。日本的财政赤字太大,如果再有通胀出现,它的债务压力非常巨大,所以只能增税解决债务问题。但这一举措又会把消费拉动经济这块给抵消,所以大家都在预测日本今年可能有2%的增长,明年可能就是1.2%,日本自己最乐观的预测也就是1.6%的增长。
中国的情况也没问题,IMF报告预计中国今年经济增长是7.7%,明年7.5%-7.8%,基本持平。很多人都说IMF报告乐观,OECD的报告更乐观,预计中国明年8.2%。“三中全会”后,大家都在修高中国经济增长预测。
未来五年,世界经济均将处于后危机时期,全球经济仍将在深刻调整与变革中。发达国家经济企稳,新兴市场经济增速回落。世界经济将由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和以中国引领的新兴经济体的共同牵引下,持续温和增长,但全球发展依然参差不齐。
新兴市场的日子不好过
有亮点,也有风险点。2014年全球经济的风险与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美国的量化宽松要真真实实地退出,这个退出过程中,全球资本将加速回流美国,新兴市场国家将可能面临资本外流,泡沫进一步破裂的风险。有人统计说,这5年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已经放出了5万亿美元,其中4万亿美元流向了新兴市场,一旦量化宽松退出,这部分资本一定会有相当比例回流美国。实际上,今年的7月、8月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外流量其实很少,但这些国家还是出现了货币贬值,为了减少这种资本外流,这些国家原本应该降息,但却不得不改为了升息。
2014年,新兴市场依然是个风险年,它的日子不会好过,一条主线就是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因为这影响着国际资本的流向和大宗商品的价格,这样直接影响着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走势。不过,不好过不等于衰退,不等于危机。我认为,只要中国不发生危机,个别新兴市场国家出现危机也不会引起新兴市场国家整体危机。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我们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保证开局的胜利。
第二,日本“安倍经济学”成败问题,一旦流产,或引发日本债务危机与银行系统性危机,亚洲国家首当其冲。“安倍经济学”的前两支箭给日本经济带来了短暂的“蜜月期”,但第三支箭“结构改革”却已陷入了僵局,改不动了。日本的产业空心化严重,资源紧缺,尤其是大地震后核能停止使用更是加剧了它的能源压力,再加上日本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它的经济结构调整非常困难,受到很多限制。
第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突然滑落的风险,这将引发新兴资源出口国家国际支付与国内资金链断裂风险。
第四,全球超大排他性区域自贸安排,如TPP和TTIP等,将使全球市场碎片化,规则制定垄断化,全球化进程遭遇新挫折。
冰桶挑战背后的五大营销经验 篇5
今年夏天,一场名为ALS(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冰桶挑战的活动火爆全球,IT 大佬比尔·盖茨、扎克伯格,体育明星勒布朗·詹姆斯、齐达内,影视明星贾斯汀·比伯、“谢耳朵”、汤姆·克鲁斯以及各类有头有脸的人物,都加入了冰桶挑战的大军。
在短短的几周内,超过120 万人在Facebook上发布有关冰桶挑战的视频,还有1500 万人参与这个话题的讨论。
冰桶挑战的影响从波士顿开始,已经形成了一股飓风,刮向全世界。对于ALS 患者来说,这是一份清凉的爱;对于营销人士来说,ALS 冰桶挑战是一堂完美的营销课。
一、简单
被邀请者要么在24 小时内接受挑战,要么就选择为对抗“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捐出100 美元,或两者都做,完成后还可指名3 名挑战者。目的简单直接,没有附加的捐款选项,没有过多的背景解释。同时,规则简单和大多数类似的活动不同,冰桶挑战赛并没有号召人们去穿同样颜色的衣服或者把Facbeook 头像点亮等复杂流程,更没有刻意强调水桶的大小、浇水的场合或者挑战者的参与身份;再有,参与的成本极低。
你只要有一桶冰水和手机即可参与,整个过程可能不到10 秒钟。但是,既然道理大家都知道,为什么我们用不好呢?这是因为“简单”的境界不是靠简单的方式
二、有趣
对人们来说,没有什么比看到别人被都头浇一盆冰水更加有趣的了,人们被浇水后尖叫着、湿漉漉的狼狈相正是娱乐大众的讨巧之处,甚至带点戏谑的色彩。能够制造这种博人眼球的活动或是话题,不正是营销人员最想达到的营销效果吗?。
三、专注于目标
尽管有些人批评这样病毒式传播的公益营销活动有鼓励自我推销和“懒人行动主义”的倾向,但是慈善事业依然成为了最终的受益者。ALS 协会(ALS Association)吸引了数十万的新捐赠者和潜在捐赠者,从7 月29 日到8 月21 日收到了4,180 万美元的捐款。相比之下,该协会去年同期只收到了210 万美元的捐款。
四、多种公众平台分享
冰桶挑战最初就是在美国视频网站youtube上的发布了一则为渐冻人筹款的视频,而火爆全球的。它的传播方式主要依赖各种社交媒体,比如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 instagram and youtube等等。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创意或活动,如同病毒一般的传播开来,那么一定让大家在多种社交平台中简便的推广和更新你的信息,给每个人参与其中的理由。
五、同理心
冰桶挑战的意义在于为渐冻人筹集科学实验所需的经费,无论人们的捐款额大小,每个人被冰桶打湿身体的同时,也证明了自己能力为有需要的人提供了一份帮助。同时,当各界的政要、明星和富豪都参与进来,普通人挑战冰桶时更会觉得自己和他们拥有同样的目标和感情。
所以,当营销者展开一场活动时,可以提供消费者们与某个组织或是名人对话的机会,拥有一种情感连接。
【创业者五大挑战】推荐阅读:
初期创业者必须具体的五大基本素质07-04
创业企业的五大增长难题09-10
挑战杯创业大赛作品07-26
创业策划书挑战杯08-14
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09-22
创业挑战赛策划书11-27
挑战杯创业大赛评分标准08-29
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参赛感受08-30
大学生创业大赛作品-“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作品竞赛05-20
挑战杯参赛项目分析——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09-23